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测绘工程论文英文版

测绘工程论文英文版

发布时间:

测绘工程论文英文版

Majored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测绘工程-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专业:名词major,用作动词后加介词in,表示。。。专业的

摘要:分析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指出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跨区域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具备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成为了基本要求。 在测绘领域,一些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如三维激光扫描仪、GPS接收机等都只配有英文说明书;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GAMIT和BERNESE也是全英文版,不仅如此,其系统也是英文界面。当前,中国与东盟、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往来不断加强,每年均有不少测绘专业毕业生出国进修或工作,英语成为了他们日常交流用语。因此,没有过硬的专业英语能力,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无法完成跨区域合作项目的本职工作。 我国高校的测绘类专业大都设置了测绘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它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或者继续深造的过程中,面对英语的听、说、读、写依然感觉非常吃力。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合格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有必要对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地区差异性大,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另外,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期望差异也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学生的大量扩招,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总体来说,由于这门课程的定位是专业考查课,学校、老师、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实际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测绘专业英语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语言分析+阅读+翻译”。由老师逐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进行重点讲解,对较复杂的句子进行单独分析。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文献阅读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模式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未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网络及多媒体课件等的使用和推广力度不够,影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教学师资不足,教师能力有限。教师能力问题也是制约测绘专业英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师,除个别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教,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较强,但未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并且其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不够宽松,资金帮助少,教师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4.教材陈旧。目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尹晖编著的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和曲建光编著的1996年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不能与同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内容同步,不能跟踪世界前沿领域的动态。现在数字化测图已经得到普及,GPS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教材还在教授经纬仪平板测量、圆水准器整平原理等知识,这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另外,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脚步日益加快,测绘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术语,比如“Grid GIS”“INSAR”“CORS”等,需要学生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陈旧,大多数学生无法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再者,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仅仅局限在测量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没有扩大到整个测绘类学科,这对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不利。 三、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针对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高等院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进行必要的改革。对此,笔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变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阅读+翻译”的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语言实践、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2.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根据段落、句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如在讲解翻译的技巧、分析句子成分、讨论同一词在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中的区别和联系时,尽量使用英语,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3.改进教学内容。由于目前测绘专业英语的课本过于陈旧,无法跟上现代测绘的步伐,亟待选用新的教材。然而,目前还没有比较新的、与测绘技术发展同步的教材。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下载测绘领域的前沿资料给学生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另外,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要,教师要讲解一些论文摘要及内容的翻译及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并教会学生查阅、记录和使用英文文献的方法。 4.设计专题讨论,学以致用。为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设计一些能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的课堂环节,如:开展专题讨论,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当前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几个讨论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咨询和选题,查阅相关的英文文献,形成研究报告,并将自己所查阅和研究的专题的主要内容制成PowerPoint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教师做最终的小结和点评,对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达到使学生拥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能力的效果。经过笔者亲身的教学实践体会,效果良好。 5.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提高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如:配合授课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英文视频片段,并让学生讲解翻译视频资料中的内容。这样可以一并锻炼学生的听、说、译等能力。 6.改革考核方式。测绘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是考查课,笔者认为其考核方式应突出能力测评,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除了对重点的专业词汇、表达方式进行测验以外,平时课堂表现应该占相当一部分比重,在课程结束之际,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外文文章若干,让学生翻译,译文质量高低也占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以上三部分的综合表现评定最终成绩。 三、结束语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译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本文指出了目前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由于笔者知识和经验有限,文中观点有片面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批评指正。

测绘工程专业 = profession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测绘工程师论文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都有哪些?测绘工程师负责组织测绘项目的统一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描述八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1

职责:

1、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及软件,通过专业测量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制地形图;

2、依照户外作业流程,进行户外测绘工作;

3、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土地地形绘图和面积测量;

4、利用测绘数据进行绘图;

5、根据项目要求负责测区的外业测绘;

6、负责测绘成果的整理、质量检查。

任职要求:

1.测绘工程、土 木工 程和计算机相关专业,有测绘中级工程师职称优先。

2.精通ArcGIS、MAPGIS、cass等软件的操作使用,熟练使用CAD制图,能够制作测绘成果图(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等)。

3.熟练操作相关的GPS 、RTK、全站仪、经纬仪、无人机航测等测量仪器;

4.身体健康,擅于沟通,有良好的理解能力。

5.能适应出差和加班工作,踏实肯干、富有责任心,工作热情积极,有团队合作精神。

6.有从事过土地测绘、地形图测绘工作的人员优先考虑。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2

职责:

1、服从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分配与安排;

2、主要负责倾斜摄影内业工作;

3、对航拍照片进行数据处理;

4、对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精细化修模;

5、基于实景三维模型惊醒DLG数据采集;

任职要求:

1、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地图制图、摄影测量、遥感、大地测量、空间信息与技术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优先

2、熟练使用smart3D、ArcGIS、3Ds MAX、geomagic、Mapinfo、EPS,MAPGIS等相关制图软件;

3、根据项目方案和需求,完成测绘内业数据处理

4、能够完成实景模型的内业处理,以及后期修补;

5、具备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能够适应出差任务;

6、有测绘内业工作 经验 者优先。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3

职责:

1、负责公司有关地形测绘、变形监测和地理信息项目的管理指导工作,制定并监督执行实施标准。

2、能积极解决地形测绘、变形监测、航飞摄影和地理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负责测绘业务的技术指导(包含且不限于方案审核、成果审核和技术培训),确保测绘人员的业务能力能满足项目(包括现场实操、数据成果整理、质量控制)。

4、能熟练使用常规测绘仪器,掌握各相关软件的应用。

5、负责做好测绘行业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和消化,确保公司的技术在行业内保持领先水平。

6、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组织制订和督导测绘工作流程落地,定期进行检查和 总结 分析,确保测绘业务有序开展。

7、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 其它 工作。

任职资格:

1、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专业 毕业 ,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

2、具备丰富的测绘项目外业及内业生产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3、8 年及以上测绘相关工作经验,注册测绘工程师;

4、具有组织领导,有地形、地籍、工程测量、房产测绘等综合测绘项目实施管理控制的丰富经验;

5、具有较强的沟通及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6、熟悉测绘仪器及相关测量软件的使用,熟悉行业技术规范和图式;

7、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8、具有丰富的测绘经验:地形图测绘经验,或者工程测量变形监测作业经验,或者航空摄影测量经验;

9、有驾驶证的优先,身体健康。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4

职责:

1、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及软件,通过专业测量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2、依照户外作业流程,进行户外测绘工作;

3、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路桥工程施工测量及其它工程测量;

4、分析测量数据,评定测量结果,并编写分析 报告 ;

5、负责对工程施工单位测量专业的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

6、负责测量仪器设备设施的周检和维护。

任职要求:

1、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工程测量、路桥或工民建相关专业;

2、熟练掌握测绘工程方面的知识;

3、熟悉使用经纬仪、全站仪等相关测量仪器;

4、熟悉工程测量和施工业务流程,有较强工程测量技能;

5、身体条件好,能适应长期驻外工作,吃苦耐劳;

6、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5

职责:

1、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地形测绘的外业操作和内业数据处理;

2、依照户外作业流程,进行户外测绘工作;

3、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测量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4、负责测量仪器设备设施的周检和维护。

要求:

1、测绘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男女不限;

2、1年以上现场测量工作经验,有测绘资格证书者优先;

3、熟悉水准仪、全站仪、GPS等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

4、熟练使用CAD等相关绘图软件者优先;

5、身体健康,敬业爱岗、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6

1、负责外业数据采集,项目实施等相关工作;

2、负责内业数据处理工作。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7

1、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等测量工作;

2、参与项目管理与作业包括项目方案编写、预算编写、外业作业、内页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

3、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8

1、负责GIS平台项目模块的设计、编码、测试及部署工作。

2、分析并解决软件研发过程中的问题,完成相关任务目标。

测绘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描述八篇相关 文章 :

★ 测量工程师工作职责职能

★ 测量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 测绘工程师专业技术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测量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

★ 2021测量工程师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个人简历模板:测量工程师

★ 测量工程师职称论文

★ 《测绘工程师专业技术年终个人工作总结.doc》

★ 测绘工程师职称论文

★ 测量工程师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土木工程你看行不行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测绘学报英文版官网

测绘学报、测绘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等都是。

1 低温工程2 复合材料学报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4 摩擦学学报5 计量学报6 传感技术学报7 煤炭学报(中、英文版)8 石油学报9 钢铁(中、英文版)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11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12 中国机械工程13 仪器仪表学报14 振动工程学报15 兵工学报16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17 内燃机学报18 动力工程19 内燃机工程20 热力发电21 太阳能学报2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3 电力系统自动化24 电工技术学报25 电子学报(中、英文版)26 光子学报27 光电工程28 通信学报29 电子科学学刊(改名为:电子与信息学报)30 电信科学31 微波学报32 电路与系统学报33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34 自动化学报35 软件学报3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英 文版)38 控制理论与应用3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4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 (英文版)43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4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45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46 燃料化学学报47 纺织学报48 中国食品学报49 建筑结构学报50 建筑学报51 岩土工程学报52 土木工程学报5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4 城市规划55 水利学报56 水力发电学报57 海洋工程58 测绘学报59 汽车工程60 中国公路学报61 中国环境科学62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63 自然灾害学报6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英文版)65 宇航学报6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6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这个是工学的,其中我们学校的公路在全国排名第一。自然科学1 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 27 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 52 海洋学报2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 28材料研究学报(材 料 科 学 进 展) 53 海洋与湖沼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 29 化学物理学报 54 经济地理4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 30 催化学报 55 地理学报5 数学年刊(A、B辑) 31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56 遥感学报6 应用数学学报 32 物理化学学报 57 生理学报7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33 分析化学 58 遗传学报8 数学进展 34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59 动物学报9 系统科学与数学 35 无机化学学报 60 植物学报(中、英文版)10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6 有机化学 61 生物物理学报11 数学物理学报 3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6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2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38 中国稀土学报 63 微生物学报13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39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64 实验生物学报14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40 硅酸盐学报 65 细胞生物学杂志15 空气动力学学报 41 天文学报 66 生态学报16 航空学报 42 岩石学报 67 古生物学报17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 43 空间科学学报 68 植物分类学报18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44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69 动物学研究19 光学学报 45 地震学报 70 兽类学报20 半导体学报 46 气象学报 71 生物工程学报21 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47 大气科学 72 生物多样性22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48 地球化学 学报 7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3 声学学报 49 地质科学 74 遗传24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 50 地质学报(中、英文版) 75 中国应用生理学2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 51 矿物学报 76 环境科学26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这个是自然学科。

可以登录ei 中国网站查询最新的收录名录,2013年删除了好多期刊,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好几个大学学报都给取消收录了,同时也新增了一些收录,比如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爆炸与冲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测绘学报 船舶力学 催化学报(电子版,英文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地球科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 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网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学报 电子学报(英文版)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光学报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业工程学刊 功能材料 固体火箭技术 固体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光电子激光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际电气工程杂志 国际路面研究和技术杂志(英文版)台湾 国际模糊系统杂志(英文版) 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A辑,英文版)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B辑) 航空学报 核动力工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红外与激光工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火炸药学报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计算信息系统学报(英文版)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文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英文版) 颗粒学报(英文版)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控制与决策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学报(英文版) (被Journal of Mechanics继承)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重复) (重复) 农业机械学报 排灌机械 (被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继承) 品质学报 汽车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科学学报(英文版)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已经拒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基础和通讯(英文版) 声学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实验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 水科学进展 水科学与水工程(英文版)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台湾海洋建筑与船舶工程学报(英文版)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会志(英文版) 台湾林业科学(2008年拒收) 太阳能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天然气化学(英文版) 铁道学报 通信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推进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稀土学报(英文版) 稀有金属(英文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系统科学与电子技术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 香港工程师学会学报(英文版) 新型炭材料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刊(英文版) 信息与计算科学杂志(英文版) 亚洲控制学报(英文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科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宇航学报(恢复)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A辑 应用物理和工程,英文版) 浙江大学学报(C 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中国焊接(英文版)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中国机械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B辑 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G辑 物理 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中国物理(英文版)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报(英文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被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正岭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被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继承) 自动化学报

测绘工程导论论文

我对测绘学的认识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0级4班 姓名: 学号:作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一新生,我很有幸上了由几位著名的两院院士及教授主讲的《测绘学概论》,在这个课堂上,我不仅见到了在我国乃至世界都非常著名的院士、教授、专家,还在他们独道精辟的讲解下认识了测绘学这门学科,了解学习了很多关于测绘学的知识及其发展前景。作为专业的基础,我从课堂、图书、网络等各个方面积极的了解测绘学,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我认识到测绘不是他们所说的“冷门专业”“辛苦专业”,获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测绘的兴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讲述我对测绘学的认识及感想。测绘学古老而现代,绘学现在正在向一门刚兴起的学科—地球空间科学发展。测绘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学的发展在世界上古史时代,就有利用测绘学智丽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整理的传说。公元前7世纪,管仲在其所著《管子》一书中已收集了早期的地图27幅。公元前5世界至3世纪,我国已有利用磁石制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的记载。公元前130年,西汉初期便有了《地形图》和《驻军图》,为目前所发现我国最早的地图。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学科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代,由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体系、研究领域和科学目标与传统意义上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测绘学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地球空间信息学(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eomatics)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当然再未来将发展到外太空,研究其他的星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发展。因此,测绘学可以说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测绘学的研究成果是以地图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地图的演变及其制作过程、方法是测绘学进步的一个主要标志。测绘学获取观测数据的工具是测量仪器,测量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绘方法和测绘仪器的创造和改革。测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游标经纬仪到小平板、大平板仪、水准仪、航空摄影机、摆仪、重力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数字绘图机。成果也原来的手绘地图到数字地图,由原来的二维地图到现在的三维地图,四维地图,最近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天地图”这一伟大成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测绘学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测绘学在探索地球奥秘和规律、深入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各种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几乎任意时区域分辨率系列,具有检测瞬时地理事件如地壳运动,重力场的时空变化,地球的潮汐和自转等问题,这些观测成果可以用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研究,尤其在解决地球物理方面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测绘许饿在国民经济上的作用是广泛。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为构建“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现代化战争的今天,测绘学在武器的定位、发射、精确制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另外在防灾减灾方面,测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测量所的的地图在救灾中起指导作用,减少了灾难等带来的重大损失。在以后的发展中,测绘在防灾、减灾上仍然将发挥它的作用,民政局非常重视测绘的作用。测绘学的分类。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的理论和方法。普通测量学 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和方法。局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内进行测绘时,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把它当作平面处理,而不影响测图精度。摄影测量学 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方法。测绘大面积的地表形态,主要用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海洋测绘 研究对海洋水体和海底进行测量与制图的理论和技术。为舰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地图制图学 研究地图及其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将就这几个分支按我理解简单叙述。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1、研究全球,建立与时相依的地球参考坐标框架,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描述极移固体潮及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研究高精度定位理论与方法。2、 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其重力场。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几何大地测量学。19世纪起,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其目的并不仅是为求定地球椭球的大小,更主要的是为测制全国地形图的工作提供大量地面点的精确几何位置。为达此目的,需要解决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这就推动了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首先,为了检校天文大地测量的大量观测数据,消除其间的矛盾,并由此求出最可靠的结果和评定观测精度,法国的勒让德()于1806年首次发表了最小二乘法的理论。事实上,德国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高斯早在1794年已经应用了这一理论推算小行星的轨道。此后他又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天文大地测量结果,把它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产生了测量平差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其次,三角形的解算和大地坐标的推算都要在椭球面上进行。高斯于1828年在其著作《曲面通论》中,提出了椭球面三角形的解法。关于大地坐标的推算,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公式。高斯还于1822年发表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这是大地坐标换算成平面坐标的最佳方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另外,为了利用天文大地测量成果推算地球椭球长半轴和扁率,德国的.赫尔默特提出了在天文大地网中所有天文点的垂线偏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解算与测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椭球参数及其在地球体中的定位的方法。以后这一方法被人称为面积法。物理大地测量学。法国的勒让德()于1806年首次发表了最小二乘法的理论。事实上,德国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高斯早在1794年已经应用了这一理论推算小行星的轨道。此后他又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天文大地测量结果,把它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产生了测量平差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其次,三角形的解算和大地坐标的推算都要在椭球面上进行。关于大地坐标的推算,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公式。高斯还于1822年发表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这是大地坐标换算成平面坐标的最佳方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另外,为了利用天文大地测量成果推算地球椭球长半轴和扁率,德国的.赫尔默特提出了在天文大地网中所有天文点的垂线偏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解算与测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椭球参数及其在地球体中的定位的方法。以后这一方法被人称为面积法。卫星大地测量学。到了20世纪中叶,几何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都已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是,由于天文大地测量工作只能在陆地上实施,无法跨越海洋;重力测量在海洋、高山和荒漠地区也仅有少量资料,因此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定都未得到满意的结果。直到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产生了卫星大地测量学,才使大地测量学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方法。测绘大面积的地表形态,主要用航空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学。根据地面获取影像时,摄影机安放的位置不同,摄影测量学可以分为航空摄影测量学、航天摄影测量与地面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将摄影机安放在飞机上,对地面进行摄影,这是摄影最常用的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所用的是一种专门的大幅面的摄影机又称航空摄影机。航天摄影测量学:随着航天、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摄影测量技术,将摄影机安装在卫星上。近几年来,高分辨率卫星摄影的成功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基本地图测图、城市、土地规划的重要资源。近地摄影测量是将摄影机安装在地面上进行的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影象与物体的基本关系、影象与地图的关系、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共线方程、立体观测方法等。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主要工作在室内进行,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所摄影像是客观物体或目标的真实反映,信息丰富、形象直观,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所研究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可以拍摄动态物体的瞬间影像,完成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测量工作;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绘,成图快、效率高;产品形式多样,可以生产纸质地形图、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摄影像等。摄影测量学的研究方向。1、数字摄影测量:以航空影像和卫星米级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扩展计算机立体相关理论与算法,发展立体几何模型确定和精化的新方法,以及研究困难地区数字立体测图的新技术;研究近景(地面)摄影测量中的数字相机的快速检校新算法,数字影像精确匹配问题,以及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监测和土木工程建筑物(如桥梁和隧道)形变监测中的问题。2.遥感技术及应用以多光谱、多分辨率和多时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地表变迁及地质调查的遥感新方法;研究地球资源(如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有效方法,发展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的遥感监测手段;开发监测城市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如洪水与森林、农作物病虫害)的实用遥感系统,等等。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开展干涉雷达(InSAR)等技术的地表三维重建、大范围精密地表形变(包括滑坡、城市沉降和地壳形变)探测和气象变化监测的研究。技术及应用研究车载CCD序列影像测图的方法和算法,为线性工程勘测和调查提供快速而有效的地面遥感测量手段;研究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内的3S技术集成的模式和方法,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铁路、公路建设探索全新的勘测设计手段。地图制图学地图制图学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亦称地图学。 地图制图学的理论与技术。地图编制研究制作地图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制图资料的选择、分析和评价,制图区域的地理研究,图幅范围和比例尺的确定,地图投影的选择和计算,地图内容各要素的表示法,地图制图综合的原则和实施方法,制作地图的工艺和程序,以及拟定地图编辑大纲等。地图整饰研究地图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图符号和色彩设计,地貌立体表示,出版原图绘制以及地图集装帧设计等。地图制印研究地图复制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地图复照、翻版、分涂、制版、打样、印刷、装帧等工艺技术。此外,地图应用也已成为地图制图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地图分析、地图评价、地图阅读、地图量算和图上作。 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制图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和趋势为:①地图制图学作为区域性学科,其重点已由普通地图制图转移到专题地图制图,并向综合制图、实用制图和系统制图的方向发展。②地图制图学作为技术性学科,正在向机助制图方向发展,有可能逐步代替延续几千年的手工编图的作业方法。③随着地图制图学同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例如,以地图图形显示、传递、转换、存储、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为内容的地图信息论和地图传输论;研究经过地图图形模式化建立地图数学模型和数字模型的地图模式论;研究用图者对地图图形和色彩的感受过程和效果的地图感受论;研究和建立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学,等等。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行的控制和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工程测量学的理论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的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针对观测值存在粗差的客观实际,出现了稳健估计(或称抗差估计);针对法方程系数阵存在病态的可能,发展了有偏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相区别,稳健估计和有偏估计称为非最小二乘估计。海洋测绘海洋测绘是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工作。主要包括海道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量,以及航海图、海底地形图、各种海洋专题图和海洋图集等的编制。海洋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基本测量方式包括:①路线测量。即剖面测量。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②面积测量。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海洋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测量仪器设备等,同陆地测量相比,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主要是测量内容综合性强,需多种仪器配合施测,同时完成多种观测项目;测区条件比较复杂,海面受潮汐、气象等影响起伏不定;大多为动态作业,测者不能用肉眼通视水域底部,精确测量难度较大。一般均采用无线电导航系统、电磁波测距仪器、水声定位系统、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以及天文方法等进行控制点的测定和测点的定位;采用水声仪器、激光仪器,以及水下摄影测量方法等进行水深测量和海底地形测量;采用卫星技术、航空测量以及海洋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等进行海洋地球物理测量。现代测绘中的新技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测绘学也迎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测量理论,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改进推动了测绘学科的发展,现在的测绘不但测量精度大大提高,测量时间大大的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测绘工作者也不再是人民眼中“农民工”。这些新技术包括:1、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以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以及在建的欧盟的GALILES为代表的的定位系统为测绘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提高了精度。2、RS(遥感),他是一种不通过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采集目标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的现代科学技术。我们武汉大学在遥感方面实力强大,遥居亚洲第一。3、数字地图制图技术。4、GI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5、3S集成技术。即GPS、GIS与RS技术的集成,是当前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在3S技术的集成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物体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的地表物质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以及他们的各种变化;GIS则是对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6、虚拟现实摸型技术,他是由计算机构成的高级人机交换系统。测绘学博大精深,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很肤浅,但我相信在我们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它有更深的了解,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献身测绘事业,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成为一个21世纪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和祖国的建设的接班人!

测绘学的发展在世界上古史时代,就有利用测绘学智丽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整理的传说。公元前7世纪,管仲在其所著《管子》一书中已收集了早期的地图27幅。公元前5世界至3世纪,我国已有利用磁石制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的记载。公元前130年,西汉初期便有了《地形图》和《驻军图》,为目前所发现我国最早的地图。学科分支摄影测量学 普通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地物波谱学 遥感技术 海洋测绘 地图学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发展简史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测绘技术起源于水利和农业。古埃及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后,需要重新划定土地界线,开始有测量工作。公元前21世纪,中国夏禹治水就使用简单测量工具测量距离和高低。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采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办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也是测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724年中国唐代的南宫说等人在张遂(一行)的指导下,在今河南滑县至上蔡实测了约300千米的子午弧长。并在滑县、开封、扶沟、上蔡测量同一时刻的日影长度,推算纬度1°的子午弧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弧度实测。1617年荷兰的W.斯涅耳首创三角测量法进行弧度测量,克服了在地面上直接量测弧长的困难。1687年英国I.牛顿根据力学理论,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1690年荷兰C.惠更斯也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扁球体。后为法国在南美洲和北欧进行的弧度测量所证明。结束了历时半个世纪的有关地球形状的争论。1743年法国.克莱罗发表《地球形状理论》,奠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基础。1849年英国Sir .斯托克斯提出利用地面重力的测量结果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的理论。1945年苏联.英洛坚斯基创立了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形状的理论,并提出“似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测绘学是技术性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测量方法和仪器工具的创造和改革。17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尺、木杆尺等进行测量,以量测距离为主。17世纪初发明了望远镜。1617年创立的三角测量法,开始了角度测量。1730年英国的西森制成第一架经纬仪,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1794年德国的.高斯发明了最小二乘法,直到1809年才发表。1806年法国的.勒让德也提出了同样的观测数据处理方法。1859年法国的A.洛斯达首创摄影测量方法。20世纪初,由于航空技术发展,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可以将航摄像片在立体测图仪上加工成地形图,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技术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1948年起各种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克服了量距的困难,使导线测量得到重视和应用 。大约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问世,加快了测量计算速度,改变了测绘仪器和方法,出现了解析测图仪,促进了解析测图技术的发展。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在测绘学中开辟了卫星大地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新领域。随后发展起来的甚长干涉测量技术、惯性测量技术,使测绘学增添了新的测量手段。学科分支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 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的理论和方法。普通测量学 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和方法。局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内进行测绘时,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把它当作平面处理,而不影响测图精度。摄影测量学 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方法。测绘大面积的地表形态,主要用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海洋测绘 研究对海洋水体和海底进行测量与制图的理论和技术。为舰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地图制图学 研究地图及其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地图绘制 地图出现于上古时代,那时人类从事生产和军事活动产生了对地图的需要。考古工作者曾挖到公元前25世纪至前3世纪画在或刻在陶片、 铜板或其他材料上的地图。据文字记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用于地政、军事和墓葬等方面。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斯特尼最先在地图上绘制经纬线。168 年,中国西汉绘制在帛上的地图(1973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已注意到比例尺和方位。150年古希腊的C.托勒密所著《地理学指南》一书 ,提出了地图投影法。265年,中国西晋的裴秀总结出制图六体的制图原则,从此地图制图有了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17世纪起,西方一些国家用三角测量法进行大地测量,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绘制国家规模的地形图,这些地形图有准确的方位、比例尺和较高的精度。中国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完成的《皇舆全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实地测量结果绘制的地形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加上照相平板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地图制图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图制图正向计算机辅助制图方向发展。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测绘工程管理论文

测绘工程论文题目

测绘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大,测绘工程论文题目大家想好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1、改善GIS数字底图的质量

2、教学实习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3、数字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编

4、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几个问题探讨

5、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

6、数字化成图几种作业模式的分析比较

7、数字化测图与地籍信息系统研究

8、数字化测图在地籍补测中的两种应用技巧

9、数字化测图技术在郑州高新区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

10、数字化测图教学方法探讨

1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与建议

1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与实施

1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

14、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5、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源影寺古砖塔测绘中的应用

16、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探讨

17、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概括

18、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综合

19、数字地图系统设计

20、数字地形图测绘中的几个问题探析

21、数字地籍测绘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22、数字地籍测量中GPS控制网的建立

23、数字地籍测量主要误差来源探讨

24、数字地籍测量作业探讨

25、数字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26、数字地籍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分析

27、数字地籍测量有关作业流程及精度控制的探讨

28、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的讨论及控制方法

29、数字平顶山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步研究

30、数字摄影测量生产的质量控制

31、数字水准仪SPRINTERM的试验与评述

32、数字水准仪及其在机场跑道板块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33、数字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定与精度分析

34、数字水准仪的测量算法概述

35、数字水准仪自动读数方法研究

36、数字水准仪观测模式及其应用实践

37、数字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格式的转换与统一的实践

38、数字水果湖水下地形和淤泥厚度测量

39、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

40、数字测图中设站错误的内业改正

41、数字测图技术在罗营口水电站坝址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42、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与质量控

43、数字综合法用于平坦地区地形图修测

44、数字高程模型与等高线质量相关性研究

45、数字高程模型及其数据结构

46、数字高程模型在农地整理排水渠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7、数字高程模型地形描述精度的研究

48、数字高程模型的生产及更新

49、数字高程模型的裁剪与拼接技术

50、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51、数据化测量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52、数码相机可量测化的研制

53、斜拉桥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分析

54、斜距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55、断面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研究

56、断高法在高等级公路测设中的应用

57、新州公路平面控制测量问题研究与施测

58、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量中的'应用

59、方向交会法坐标计算之初探——待定点坐标的计算

60、方向后交最佳点位分析

61、施工测量中快速设站方法

62、无像控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方法

63、无反射棱镜全站仪测距性能测试

64、无反射镜测距的目标特性研究

65、无定向导线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66、无控制DEM表面差异探测研究

67、既有铁路航测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与质量控制

68、时态地籍数据库设计与宗地历史查询的实现方法

69、明暗等高线自动绘制方法

70、智能全站仪ATR实测三维精度分析

71、智能全站仪快速测量处理系统

72、曲线拟合高程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73、曲线放样中的坐标转换及转换精度分析

74、曲线矢量数据压缩算法实现及评析

75、最小二乘平差理论在制图自动综合中的应用

76、最小二乘法在土地复垦场平整中的应用

77、最小二乘法对多周期函数的周期筛选优化

78、有关地籍调查的几个问题探讨

79、有限条件下坐标转换矩阵的确定与精化

80、有非对称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测设方法

81、服务城市化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探讨

82、村庄地籍测量之初探

83、条码信号复原技术在数字水准仪中的应用

84、条码因瓦水准标尺校准方法的探讨

85、极坐标法测设平面位置的精度分析

86、构建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研究

87、栅格数据矢量化及其存在问题的解决

88、标准化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实践与体会

89、树状河系自动绘制的结构化实现

90、根据三斜距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91、桥梁墩_台的沉降观测和沉降值的预测

92、模拟GPS控制网精度估算方法研究

93、模糊数学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质量评定中的应用探讨

94、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

95、气象因素对全站仪测量的影响

96、水下地形分析中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97、水下地形测量误差分析及对策

98、水下地形测量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探讨

99、水下地形测量高程异常点剔除方法研究

100、水位改正中虚拟验潮站的快速内插

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测绘工程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究“大工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改革探索测绘工程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实例浅析RTK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测绘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设计思路探讨优化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基于工作流的测绘工程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 索引序列
  • 测绘工程论文英文版
  • 测绘工程师论文
  • 测绘学报英文版官网
  • 测绘工程导论论文
  • 测绘工程管理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