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有关体系的论文范文

有关体系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有关体系的论文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作为当前高校“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论文 范文 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思路和 方法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

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协调发展、制度建设、和谐 文化 、社会管理、社会活力、党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立意高远,指导性强,是我党在抓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党、我们国家和民族建设与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建设,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和谐校园与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政府一样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和谐校园难以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 教育 是其中一项,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要完成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没有和谐的校园是不可能的。和谐校园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试验场和样板间。

二、建设和谐校园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生存靠质量,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自本质优良, 爱岗敬业 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人。建设和谐校园为的是校园里的人,靠的也是校园里的人,只有把党政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用好人上面,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

(二)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一定的时期集中优势资源于一点,求得重点突破,占领学术制高点,以此为基础提升学校的影响与地位,再牵动 其它 学科的发展是必要的。一旦有了突破就要借势发力,兼顾并带动其它学科,否则时间长了势必造成更大的不协调、不平衡,也就是不和谐。

(三)坚持制度建设原则

和谐的环境要靠和谐的秩序来维持,而和谐的秩序来自于科学合理的 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形成公平正义的根本,而公平正义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要管理内容,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坚持推陈出新原则

和谐是指在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矛盾处于对立统一之下的一种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是非动态的也就是各自都不再变化,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样和谐是毫无价值与毫无意义的。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解决了旧矛盾、旧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这才能发展,才能够进步,才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生生不息,不提倡无原则、无发展的和谐,和谐不是妥协。

(五)坚持共同建设原则

和谐社会涵盖全社会方方面面,而和谐校园也包含了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就像一张网,如果有一点缺乏,那么这张网也不会发挥网的作用。和谐是大家的事,那么就应该由大家来做,和谐就是大家都来说话,只有共同建设,才能够建设和谐的事业。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应包括以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以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以及学校的师生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情感、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内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可以折射出一个学校的传统、个性、意志,对外则体现一个学校的气质、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校园文化除了继续抓好以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断充实、提升制度文化外,还应该从生态校园、教学校园、健康校园等几项工程来继续加以深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生态校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数字校园体现的是先进技术,健康校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要用文明、自然、先进、健康构成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一)生态校园

与地方政府共建学校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既能成为专业学科的科研与实习基地,又能成为地方政府的生态示范工程。一举三得,集约化投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传播者,也应是示范者,推广者。

生态校园建设内容包括:①节能、环保材料使用。②废水、垃圾处理与应用。③自然能源利用。④人工湿地,营造小气候环境。⑤生物多样性。⑥环境意识培养。⑦绿色办公。

(二)数字校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范围程度及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学校应在硬件基础配备,信息建设及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数字校园代表着学校管理者的追求、理念,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超越别人,走在时代的前面,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文明,以身示范、推动潮流。

(三)健康校园

健康校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失去健康的校园是永远不会和谐的。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青年学生的体育工作和健康问题,并提出要把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对待,这是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问题。

四、建设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有关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指导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

要形成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领导作风;勤勉向学、志存高远的学风;德高学厚、爱生敬业的教风。将依法治校与民主办学相结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意识;倡导敬业、向上、团结、互助、知校、爱校、荣校的风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互敬、尊师爱生、扶弱济困、谦和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内部环境;大力宣传、普及、输出先进科学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技术,服务社会,反哺人民,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与企业鱼水交融,休戚与共,形成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塑造出与校园和谐相适应的人本精神,那就是以“实”为魂

1、学生“五实”

(1)品德上唯实。不唯上,不唯书,有主见,有志气,有人格。

(2)作风上踏实。认真,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

(3)为人上诚实。言必信,行必果。诚恳实在,不矫言枉语,不哗众取宠。

(4)事业上厚实。宽口径、厚基础,知识面广,技能扎实。

(5)体魄上壮实。体质好,强壮、结实,心理健康,吃苦耐劳,有毅力,有韧劲。

2、教师“四实”

(1)坚实的事业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决心、有志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求实的科学观。学问上严谨,实事求是,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远离学术不端行为。

(3)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归纳 总结 、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4)充实的知识储备。愿意学习,会学习,不断充电,对新知识总是有兴趣,求知欲强,并能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干部“三实”

(1)忠实。忠于职守,忠诚于事业,为了学校的利益、为了全体师生的利益有甘心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务实。工作作风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推诿扯皮,不高高挂起,不得过且过。办事高效,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3)朴实。服务真诚热情,待人纯朴、实在。表里如一,上下一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踏实做事,真实做人。

(三)不断探索和谐校园的发展机制

对大学运行状态进行即时调节,有效协调各种关系,促进各种力量良性互动。

1、动力机制

通过深化学校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重点是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工作激情,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全力的支持,创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以创造促和谐、以和谐促创造。

2、利益均衡机制

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当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群体差异就会有消除差异的诉求,就会有矛盾,就会产生不和谐。所以,应该抓住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减少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证,千方百计让全体师生员工都能享受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3、公平机制

只有公平才能服众,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效率。高校中的成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所以应该保证校园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各类群体中消除隔阂与障碍,才能形成向心力与合力。

【参考文献】

[1]章成斌,吴代莉.浅析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误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4):97.

[2]杜俐,邢巨娟.树立正确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5(3):12-13.

[3]朱光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47-50.

[4]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宇飞,赵春风.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08(3):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论文范文4000字

大学文科是针对大学文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对大学文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文科学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文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系统完善自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希望获得“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需要。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立,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培养目标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转变的现实需要,并且主动在办学实践中尝试探索,但从理论角度,却鲜有系统、直面的论证。

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关键在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课程集合,是各门课程分工和配合形成的组织结构,包括各门课程的内容量、课时安排和课程顺序。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惑,难以体现出教育层次和类型的特点。从教育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本身既有层次之分,也有类型之分。层次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后面向职业的高等教育,应包括目前的专科层次、往上的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根据高考科目的划分,粗线条地将高等职业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文科高职、工科高职和艺术类高职,以方便归纳共同点,对比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分类指导、分类评价。文章以文科高职课程体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思考构建文科高职课程体系,以点带面,进而探讨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方面的应有之义。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文科高职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理论课时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皆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1.课程内容“压缩饼干”现象,折射出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

目前,文科高职课程内容,多采取的是本科“压缩饼干”方式,照搬学术型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只是由于学制的限制对每门课程进行内容删减。这种课程内容,目标定位不清,模糊了文科高职课程的特色,内容不完全,每门课程知识量少,信息量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内容定位不清,造成以就业为目的的学生,学习的内容肤浅,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社会岗位需求,就业竞争力不强。而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提升教育层次后,课程内容整体都学过,不断“炒冷饭”,浪费教育资源,难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一味强调“够用为度”的后果,忽视了专业类型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理论“够用为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忽视高职教育不同类型的特点和需要,不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性,是无法正确限定何为“够用”,多少为“度”。文科高职对于理论知识够用的“度”,显然不同于其他类型高职,课程结构分配方面应该符合自身类型需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围绕评估“指挥棒”的单一标准,导致了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如同一个隐形的“指挥棒”,规范高职院校办学之余,也使得各种类型高职教育发展趋同,形成“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高职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是以占据主导话语权的工科高职教育规律为标准,忽视文科高职对于技能培养、素质养成方面的特殊要求。盲目围绕评估“指挥棒”转,生搬硬套工科高职课程模式,文科高职课程评价遭遇尴尬,造成目标制定不符合培养特点,课程体系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设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同时也不利于受教育者自身全面发展。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要超越实然状态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应然层面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

不同类型的高职教育,其办学宗旨不同,服务的社会需求不同,课程目标的选择自然具有差异,各有侧重点。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够用的知识基础或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呈现综合化趋势,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美国社区学院倡导AOI(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integration)理念,探索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融合,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文科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同于占据话语权的工科高职,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并非定位于“能力本位”,而是“素质本位”,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的完整人。

2.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课程体系需要对接某类职业岗位,让学生获得胜任社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生存之道,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够做”。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职业技能,既包括部分需要反复练习以动手为主的经验型技能,也包括部分需要高认知参与以理解运用为主的抽象型技能,因此课程培养的一技之长,没有必要机械化定义。文科高职课程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的学习,更强调培养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注重具体岗位以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的能力

文科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第三产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型人才、从事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人才标准为复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文科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面对的工作对象大多数是具体的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课程目标包括“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课程体系必须能够培养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良好的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人”的素质。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在战略层面、结构层面、内容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措施。

1.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战略层面——完善体系,明晰层次

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其重点更多在于“养成”和“发展”,因此课程内容需要保持完整,每门课程保证足够的知识量,反对课程内容采用本科“压缩饼干”的方式。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层次是比较清晰的,如会计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每门课程内容是完整、足量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可以在实践方面给不同层次的教育提供基础。

文科高职课程内容,应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扩展度,按照层次开展。目前的文科高职教育,应该在三年中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每门课程质量符合高等教育课程标准,满足进入职业岗位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升入高一层次的本科教育的学生,课程体系增加的是扩展课,课程内容是理论知识的延伸,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的是发展的能力、扩展就业范围的能力。

2.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结构层面——形成“宽基础、活模块”

文科类知识的结构呈现出非线性、弥散特点,知识体系比较“杂”,知识结构如同“W”或“M”型。文科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拥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课程结构弹性相对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广,理论基础扎实宽厚。因此,文科高职课程结构的“宽基础”,应着眼于多方面复合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对通用知识的要求和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项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技能的培养。

文科高职课程结构的“宽基础、活模块”,可以由“综合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四部分组成。其中,综合素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职业生涯所需的综合素质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通用素质,下设思想政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身心发展类课程以及职业指导类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提供所学专业的相关理论。职业能力课程对应的是职业领域的核心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素质教育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其中素质教育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内容,职业技能模块包括通用职业能力类课程、专项技能类课程、职业资格类课程和技能提高类课程。

3.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课层面——结合专业,强调“人文”

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课程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例如,文秘专业的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更加重要,而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具体操作的技能更为重要。文科高职教育的核心知识多包含在通识知识中,课程内容方面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融合度很高,核心技能主要来自于综合素质,通识能力会直接提高职业技能。因此,文科高职课程体系中对于理论课“够用为度”的理解,要结合专业特点界定“度”,并且强调“人文”。

“够用”的着眼点不能仅仅盯着当前的岗位群需求,而要将目光放长远,根据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发展的前景,科学分析、预测学生应学习的理论知识类型和数量,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发展留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同时,“够用”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盲目压缩、变浅,不能片面地把“够用”认为是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应考虑到文科类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突出“人文”特点,加强理论知识的复合性和综合化,扎实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培养人文素养的通识知识,构成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基础。因此,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是文科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科高职理论课程一方面应加强对专业特点进行剖析,建设与专业就业岗位群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使理论课程的学习既具有职业岗位特点,又能满足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设置的选修课、讲座等,采取集中、分散、浓缩、强化等不同课程形式,加强通识课程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4.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课层面——突出“综合素质”,合理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包括一定量的实践课程,但文科高职与其他类型高职的实践课程有一定差别,一方面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普遍特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突出文科高职特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文科高职实践课程可以按照“通用职业能力养成——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环境下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形成内在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和专项实训的途径,建立起实践课程模式。通用职业能力实践课程,主要是社会性能力训练,旨在训练对于文科高职学生来讲比较通用的职业技能,如语言表达与沟通、礼仪、文书写作、文字录入、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等,可以通过一些专项实训课程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实践课程,重点是单项技能的实训,可以通过校内模拟或仿真实训,或校外社会大课堂进行社会服务来进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顶岗实习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与实践。

文科高职实践课程的设计不同于工科,一些专业难以做到完全顶岗实习,如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因为涉及到商业秘密,企业不可能让实习生全面触及,与其勉为其难地顶岗实习,不如采用“走岗”的方式进行。此外,一些原生态的工作过程并不必然凸显文科专业的教育功能,简单将学生置于真实岗位中,反而会让学生对理论基础和技能经验缺乏比较和反思,从而限制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生成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文科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项目教学等,注重实践过程的反思,增强实践的认知性质,强调高路径学习,让学生从实践课程中提高举一反三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2] 朱依萍.谈“够用为度”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

[3] 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8,(2).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梁绿琦系该学院院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文科学术论文范文

有关体育的论文范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我整理了体育锻炼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训练,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体育运动在某方面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尤其在现代的体育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参加体育运动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就是培养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才会受益于终身。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些体育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体育,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 体育运动充分地展示了人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适当地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运动也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每天一定量的运动,大家能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运动又将伴随你一直走下人生的路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二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三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之我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鉴于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如下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计划 1坚持长跑训练。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进行长跑 。从20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2我热爱羽毛球,因此在大学期间,希望羽毛球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羽毛球进行锻炼。 3我加入了学校精武会,因此每周六日下午均有两次散打训练。坚持散打训练能够全面增强身体体质,是身体机能得到大幅提高。 4我酷爱台球,因此每周三五晚会与朋友打两个台球。 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一定有所提高,阳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论文 3.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4.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3篇 5.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6. 科学运动与健康论文2000字 7. 大学生运动健康论文

论文查重跟字体有关系吗

对于毕业论文,学校除了重复率的要求之前,还会要求论文格式,合格的论文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那么,我们在查重时,论文的格式会影响查重的结果吗?1.影响论文查重结果论文查重系统在论文上进行检测时,内容会根据论文格式进行划分,并且论文会针对检测分成不同大小的片段对论文进行查重,不参与检测的内容会自动删除。2.影响查重报告论文格式正确,查重系统会自动识别论文内容,如目录、参考文献等,不包括这部分内容。在显示论文各部分的重复率时,报告会更加清晰准确,有助于我们以后修改论文。另一方面,会导致查重数据的混乱甚至丢失。3.影响论文的字数论文格式不当会导致查重系统无法准确识别论文内容,查重结果也会因字数而不准确。4.影响引用率一般不统计引用文献的重复率。然而,如果论文的格式正确,查重系统就不能区分引文和正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引用率低,但重复率高;另一种是高引用率和高重复率的情况。所以论文写作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这也是降低论文重复率的一个细节,希望大家都可以顺利毕业。

论文查重时字体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只有论文格式排版以及提交的内容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如果不放心的话,自己可以提前去上学吧论文查重提前进行知网查重检测

1.知网查重检测的是论文的总字符数(包括空格)2.论文表中的内容一般也会被计算在内,表中的内容也会算字数。3.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参考文献。英语所占的字符,是比较多的,并且一个英文字母就是一个字符。4.知网查重系统目前是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数据库检测系统,论文的原创声明、目录、参考文献等,在论文格式正确的前提下,系统都会自动去除引用内容部分,不参与论文检测的内容,在知网的检测报告通常会以灰色字体显示,也就是说这些灰色部分不会计入到知网查重报告的总字数中

与大学体育有关的论文范文

你知道体育锻炼会带来什么好处吗?下面我整理了有关于体育锻炼的好处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运动、营养的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就成了人们关切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入手,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辨其理,比便于更好的为大众健康服务。 关键词:运动;营养;健康 一、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运动与营养都是维持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促进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合理的营养又是维持健康和持续运动的物质保障。人体大约共有60万亿个细胞,每天约有1/100的细胞需要更新,使人体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而且促使生理机能运行的许多物质也都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产物。不言而喻,这些产物的原料都来着食物。因此,要使身体结构得道充分的发育,要使生理机能得道充分运行,就必须由食物供给充足、合理比例的营养。 所谓营养,就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过程。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则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增强人体机能的作用。合理营养与科学运动相结合,可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发育,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所以,要想使体育运动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有适当的营养保证。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运动与营养素有了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运动员营养与运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与营养素的关系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群众体育中,体育运动与合理营养的结合在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合理营养和适量运动对防治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都是有效的。同时,也只有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营养手段也是运动后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自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响彻世纪的运动格言之后,关于运动是否有利于生命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也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说明运动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如同空气、阳光、水一样重要。规律的体育活动加合理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因为人的健康10%~15%取决于医疗保健;15%~20%来自于遗传;20%~25%依赖于环境,而生活方式和条件则占了50%~55%。因此,我们要运动,更要强调“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如果运动不科学,将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运动也是自然界一切动物的生存之道、健康长寿之道,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可能会更长久,更健康。古人也有“动则不衰”之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合理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好的促进功能:如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运动能提高心脏健康功能;运动能增强肾功能;运动使人精神愉快等,特别是运动能增强肺通气功能,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经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呼吸变慢的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总之,适量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同时也通过人体的运动,促使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缩和放松反应,从而实现对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机能的锻炼,促使人的反应灵敏度、灵活性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WHO从1947年开始,先后5次对健康概念进行修正,直到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动不止的生物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界里边,也同样存在合理营养与健康的问题。就拿植物来说,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就是它们的合理营养素,在那样的环境中,植物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植物要是生长在盐碱地、水分胁迫等环境中,则植物的健康成长就受到威胁;同样对于动物界来说,衣食无忧的安逸环境就是顺境,是有利于动物生长的有利环境,而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动物内环境的改变等状况就属于逆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此时就需要改变这种逆境,配合合理的营养,来保证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几乎一切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肿瘤等,都可以从营养学上找到病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肥胖为例,近年来我国18~45岁的人群中肥胖者占20%左右,肥胖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近年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邀请了8个国家16位著名肿瘤学、营养学、流行病学专家,综合研究了世界4500项有关饮食与癌症预防的最新领先科研成果,在广泛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通过科学饮食能减少300~400万癌症病人。这些疾病的防治也是我们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合理营养更是人们获得并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总之,我运动、我营养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服务的,适量运动加上合理营养是维护身体良好发育、维护健康重要因素,任何层次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这一准则,生命才更完美,身心更健康。拥有健康,人生才有意义,拥有健康才能合理运动,才能更好地选择营养素,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因此,“我运动、我营养、我健康”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健康的响亮口号。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二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我国所称的“亚健康状态”。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导致体内酵素大量缺失,体内毒素沉积,从而影响到肌体健康。而体育锻炼正是预防或减轻这种状态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亚健康;肌体健康;体育锻炼 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由此产生的疲惫和焦虑却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失去了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外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我们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 (一)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衰老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逐渐增多,血流量也会增大。这样,肌体内的血液供应能力就会变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就能增强,人体肌肉会变得更加粗壮和结实。众所周知,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好,就能延缓衰老,使自己变得年轻有活力。长时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对于受力部位来说,因为经常活动受力部位会变得更加灵活,骨质密度增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会增骨骼对加钙的吸收,在这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帮助。 (二)保持身材 现在,不论男女都梦想着拥有一副好身材,很多人为了走捷径,通过吃药和打针的方法让自己瘦下来。这种方式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体育锻炼才是让我们保持身材的最健康的方法。运动能恢复肌体对新陈代谢的调节,刺激肌体机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进而促进脂肪的代谢。肌肉的运动,会使得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让脂肪细胞缩小变瘦,消耗掉身体内多余的糖分,减少脂肪的形成。运动还增加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以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机能。气体交换的速度加快,就有利于人体燃烧掉更多的脂肪。 (三)调节神经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脑内新细胞的生成速度会减慢,脑组织也在缩小。而体育锻炼能逆转这一趋势。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血管,减弱衰老对大脑的影响。大脑需要吸收人体所以氧气的20%,有氧运动还能促进流向大脑的血液,为大脑带来更多所需要的氧气。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分化,锻炼的越多,大脑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脑神经就能够得到锻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的改变 (一)减压 抑郁会减弱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得我们更难全神贯注以及作出决定,最终导致记忆问题的出现。抑郁初期,人体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这一状况的。因为,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正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而运动恰好可以提高之一化学物质的含量。大家都应该听过“压力荷尔蒙”,它会使我们的大脑衰老。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就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弱,记忆力下降。而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的含量,让大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运动还会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让人体变得兴奋,从而减轻身体压力。 (二)提高自信心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自信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专家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对自信心的影响”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课余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对自己外面的主观感受,这是提高人体自信心的一个中介因素。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谈到:“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的学生党和上班族因为各种压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感到疲劳,每天给人的精神状态就很不好,对于工作和学习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机体体能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差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在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会增进许多。 (三)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的中国健儿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豪迈气概领华夏儿女们激动不已。体育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接受磨炼而获得的。所以,体育锻炼能够磨炼人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运动就是因为运动本身是个体力活,让人觉得劳累,如果人们克服了这一观点,选择一项或者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坚持每天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在无形中培养出来了。因为坚持不懈的名词解释是: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它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三、总结 生命在于运动,它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胞之中,这是生命的运动意义。体育锻炼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帮助,还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百年!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三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运动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运动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运动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运动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运动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运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运动,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运动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运动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运动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运动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运动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运动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运动,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建议 在社区中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参加运动。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每10万人口的社区单位最低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辅导员数量,从而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保证居民的运动。 运动与卫生预防紧密结合,防治兼备,使锻炼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功能状态,保证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猜你喜欢 1. 锻炼的好处作文4篇 2.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3.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4. 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5. 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6.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7. 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老师的素质水平就是教育的根本,这已是人们公认的观点。体育老师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必须要求体育老师是复合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

身心健康 大学 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必要性分析

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种收获许多,比如: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生长发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身心发展平衡,能够使得大学生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前,我国不少青少年都有着肥胖、驼背、抗压能力差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老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品的素养,并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泛推广体育知识

大学体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获得体育锻炼身体的各种体育知识,也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理解体育知识的本质,从而使得大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得体育被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为体育知识在全民中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收获体育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着课程单一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球类、武术类的体育活动,基本与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似,而诸如游泳和体操类的教学活动很少被考虑列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第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手段主要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体育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让大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体育教学手段基本上跟高中相似,大学生较难从体育教学中真正学到东西,而且也在锻炼学生身体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第三,课程安排的结构主要是体育老师先带着学生做准备运动,然后讲解教学活动,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课程结构也基本上跟高中一致,都是许多学生一起上课,上课的效果不理想。

大学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滞后

大学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方面,大学体育教学的课时普遍较少,而且大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透,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滞后,体育教学的教学投入较少,教学设施较落后,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都较为随意,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枯燥、实用性较差,而且体育老师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吸收效果不佳。其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没有意识到应当增强大学生对体育方面的认识,这使得每位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高,没有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如果要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应当重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发展他们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

3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作出改革,那么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体育教学,大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并且学习到体育运动锻炼中的一些技巧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思,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的落实大学体育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1)避免“快乐体育”的误区,“快乐体育”的快乐来源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幸福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学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程的时候才去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难以掌握到体育知识,并且忽略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要求。

(2)所谓的“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应该得到推广,但是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其中一个阶段,高校体育的理念应该是让大学生展望未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培养体育锻炼意思的好方法,而“创新体育”应该注重体育锻炼设备的创新,利用较为先进的体育技术和设施,对大学生的活动能力的培养和体育锻炼得到更好的协助,然而,让许多学校仍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认清这个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内容的编排,因此,以上的分析中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作出清晰界定后,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是理论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应该渗透更多的人文理论,使得大学体育教学更加能够激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实践方面,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项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到大学生的需要,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运动,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按照俱乐部模式来教学,都应该编排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得到锻炼。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运动的学习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较为流行,但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跟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分成不同的俱乐部,这样容易导致参与各俱乐部的学生的人数不均匀,由于现有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不一,也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建议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把俱乐部分成两层次,基础型和提高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技能情况和身体状况,参加合适的俱乐部。具体的实施可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公布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并且提供课程目的、课程大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俱乐部。

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的体育教学是通过身心活动实现的教育行为,应当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主,让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大学体育跟大众体育衔接起来。因此,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弱化分数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内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活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围绕学生进步度来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起到导向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分。

有关体育的论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你知道体育锻炼会带来什么好处吗?下面我整理了有关于体育锻炼的好处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运动、营养的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就成了人们关切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入手,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辨其理,比便于更好的为大众健康服务。 关键词:运动;营养;健康 一、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运动与营养都是维持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促进健康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合理的营养又是维持健康和持续运动的物质保障。人体大约共有60万亿个细胞,每天约有1/100的细胞需要更新,使人体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归根结底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而且促使生理机能运行的许多物质也都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产物。不言而喻,这些产物的原料都来着食物。因此,要使身体结构得道充分的发育,要使生理机能得道充分运行,就必须由食物供给充足、合理比例的营养。 所谓营养,就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过程。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则可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增强人体机能的作用。合理营养与科学运动相结合,可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发育,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所以,要想使体育运动获得良好发展,必须有适当的营养保证。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运动与营养素有了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运动员营养与运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与营养素的关系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群众体育中,体育运动与合理营养的结合在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合理营养和适量运动对防治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都是有效的。同时,也只有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营养手段也是运动后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自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响彻世纪的运动格言之后,关于运动是否有利于生命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也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说明运动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如同空气、阳光、水一样重要。规律的体育活动加合理的营养是获得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因为人的健康10%~15%取决于医疗保健;15%~20%来自于遗传;20%~25%依赖于环境,而生活方式和条件则占了50%~55%。因此,我们要运动,更要强调“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如果运动不科学,将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运动也是自然界一切动物的生存之道、健康长寿之道,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可能会更长久,更健康。古人也有“动则不衰”之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合理运动对于健康有很好的促进功能:如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运动能提高心脏健康功能;运动能增强肾功能;运动使人精神愉快等,特别是运动能增强肺通气功能,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经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呼吸变慢的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总之,适量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和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同时也通过人体的运动,促使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缩和放松反应,从而实现对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机能的锻炼,促使人的反应灵敏度、灵活性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WHO从1947年开始,先后5次对健康概念进行修正,直到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新概念:健康是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动不止的生物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界里边,也同样存在合理营养与健康的问题。就拿植物来说,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就是它们的合理营养素,在那样的环境中,植物才能健康成长;否则,植物要是生长在盐碱地、水分胁迫等环境中,则植物的健康成长就受到威胁;同样对于动物界来说,衣食无忧的安逸环境就是顺境,是有利于动物生长的有利环境,而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动物内环境的改变等状况就属于逆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此时就需要改变这种逆境,配合合理的营养,来保证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几乎一切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以及肿瘤等,都可以从营养学上找到病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肥胖为例,近年来我国18~45岁的人群中肥胖者占20%左右,肥胖在中国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近年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邀请了8个国家16位著名肿瘤学、营养学、流行病学专家,综合研究了世界4500项有关饮食与癌症预防的最新领先科研成果,在广泛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通过科学饮食能减少300~400万癌症病人。这些疾病的防治也是我们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合理营养更是人们获得并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总之,我运动、我营养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服务的,适量运动加上合理营养是维护身体良好发育、维护健康重要因素,任何层次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这一准则,生命才更完美,身心更健康。拥有健康,人生才有意义,拥有健康才能合理运动,才能更好地选择营养素,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因此,“我运动、我营养、我健康”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健康的响亮口号。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二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我国所称的“亚健康状态”。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导致体内酵素大量缺失,体内毒素沉积,从而影响到肌体健康。而体育锻炼正是预防或减轻这种状态最健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亚健康;肌体健康;体育锻炼 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由此产生的疲惫和焦虑却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常常因为工作失去了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外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我们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 (一)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衰老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逐渐增多,血流量也会增大。这样,肌体内的血液供应能力就会变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贮存能力就能增强,人体肌肉会变得更加粗壮和结实。众所周知,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好,就能延缓衰老,使自己变得年轻有活力。长时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对于受力部位来说,因为经常活动受力部位会变得更加灵活,骨质密度增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会增骨骼对加钙的吸收,在这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帮助。 (二)保持身材 现在,不论男女都梦想着拥有一副好身材,很多人为了走捷径,通过吃药和打针的方法让自己瘦下来。这种方式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体育锻炼才是让我们保持身材的最健康的方法。运动能恢复肌体对新陈代谢的调节,刺激肌体机能,消耗掉多余的脂肪,进而促进脂肪的代谢。肌肉的运动,会使得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让脂肪细胞缩小变瘦,消耗掉身体内多余的糖分,减少脂肪的形成。运动还增加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以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机能。气体交换的速度加快,就有利于人体燃烧掉更多的脂肪。 (三)调节神经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脑内新细胞的生成速度会减慢,脑组织也在缩小。而体育锻炼能逆转这一趋势。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血管,减弱衰老对大脑的影响。大脑需要吸收人体所以氧气的20%,有氧运动还能促进流向大脑的血液,为大脑带来更多所需要的氧气。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分化,锻炼的越多,大脑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脑神经就能够得到锻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的改变 (一)减压 抑郁会减弱大脑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得我们更难全神贯注以及作出决定,最终导致记忆问题的出现。抑郁初期,人体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这一状况的。因为,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正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而运动恰好可以提高之一化学物质的含量。大家都应该听过“压力荷尔蒙”,它会使我们的大脑衰老。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就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变弱,记忆力下降。而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的含量,让大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运动还会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让人体变得兴奋,从而减轻身体压力。 (二)提高自信心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自信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专家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对自信心的影响”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课余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对自己外面的主观感受,这是提高人体自信心的一个中介因素。余秋雨曾在《山居笔记》中谈到:“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的学生党和上班族因为各种压力,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感到疲劳,每天给人的精神状态就很不好,对于工作和学习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机体体能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差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在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会增进许多。 (三)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的中国健儿们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豪迈气概领华夏儿女们激动不已。体育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接受磨炼而获得的。所以,体育锻炼能够磨炼人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运动就是因为运动本身是个体力活,让人觉得劳累,如果人们克服了这一观点,选择一项或者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坚持每天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在无形中培养出来了。因为坚持不懈的名词解释是: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它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三、总结 生命在于运动,它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胞之中,这是生命的运动意义。体育锻炼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帮助,还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百年! 体育锻炼的好处论文范文三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运动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那么健康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起码目标,它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内涵。我们现代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健康就是前提,健康就是保证,健康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中,健康备受关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它的概念、本质、内容、形式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本质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转化为行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思想,同时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功能目标之一。 1. 现代健康的新理念 "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认识。尽管这一健康概念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本质,但是它只是注意到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因此,这是不全面的。较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运动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2.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运动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运动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运动与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运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运动,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运动与心肺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运动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运动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运动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运动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运动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运动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运动,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建议 在社区中积极推广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参加运动。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每10万人口的社区单位最低体育设施条件与体育辅导员数量,从而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保证居民的运动。 运动与卫生预防紧密结合,防治兼备,使锻炼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和功能状态,保证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猜你喜欢 1. 锻炼的好处作文4篇 2. 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800字 3.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3篇 4. 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5. 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6.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7. 浅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论文

体育运动议论文

体育运动议论文,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生会被老师要求写一篇关于体育运动的作文,这样的作文能写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下面一起来看看体育运动议论文及相关内容。

以体育之火,燎中华之原

去年,国家教育部将体育纳入各级中学的选拔考试科目之中,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依笔者之见,当此之时,当以体育之火,燎中华之原。

回望历史,于体育运动之强弱足见国家民族之兴衰。诚如皮埃尔。顾拜所言“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就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无论是崛起于西戎的强秦,还是长驱南下的匈奴、蒙古,他们的强大都离不开对体育运动、身体素质的重视。在雨中疾行、在烈日下飞驰,淬炼出强健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也正是游牧民族多次在我国历史上兴起的根本原因;反观同时代的六国、南宋,休战之时,或迷恋烟花之地或聚众博弈,战力锐减,意志消沉。军如此,民又何佳?终将走向灭亡。

放眼世界,体育运动重要乃世界之共识。西方有引以为傲的斯巴达精神,令世界为之慨叹。“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斯巴达民族的强盛,与它对人民身体严苛的'选拨有直接关系。希腊为振兴国民精神发起了奥林匹克,无数优秀运动员的表现也为爱琴海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奥林匹克精神,留传至今,为世界人类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揆诸当下,不惧体育,有强健体魄是当代青年继承前人衣钵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在荧屏间看到的大多是小鲜肉卖萌,“太难了”撒娇,强壮、健康离青少年越来越远。有的人看到身体健壮的体育特长生嘲笑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殊不知有健全之身,始有健全之精神。有人说体育无所谓,只要读书好就行,一样可以成为对这个时代有用的人。但诚如毛主席有言“德志皆寄体,无体是无德志也。”那些连身体锻炼之苦都克服不了的人,我们又怎能指望他们在祖国建设过程中披荆斩棘,共克时艰?故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体育运动是吾辈青年的必修课。

当然,笔者所言,要重视体育运动,并非是让人们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部去锻炼,而是将体育运动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核心之一。对此,钟老是一个很好的模范,作为院士的他,八十高龄却拥有超越常人的健康体魄,而这也正是支撑他拼命工作,运用知识争分夺秒拯救他人生命的本钱。于我们亦然。当我们从体育运动中收获到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能力将全部激情投入到我们所热爱的事业中去。

愿体育之火,能在中华大地永恒燃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火。

体育活动,利己利国

“德智体美劳”,体育是个人素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活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必需,更是民族安危之所系。

“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柏拉图的一句话,道出了西方世界自古以来对体育的重视。观彼希腊之绘画雕塑,智者们无不是目光深邃、躯体健壮,贯彻着“体格加智识方才是完整人格”的理念。更莫提古老奥运会的圣火在雅典燃起,那是人们心中崇尚体育的火焰。而在东方,颜回卒于而立,孔子悲恸几绝,然而就算是圣人也未能看出体育的重要。可以想象,颜回若不陋巷瓢饮、体质羸弱,他甚至可能超越孔子,可惜他只能是骤亮而熄的火柴。

体育之重,不仅在个人成长,更在民族兴亡。顾拜旦言:“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试问,若无体育,“未老先衰”怎免?“老当益壮”何谈。千年来对体育的忽视,鸦片烟的输入,严重摧残了国人的身体,我们沦为“东亚病夫”;西方人的健壮体格则孕育出了开拓精神。于是,面对袭来的坚船利炮,我们失了御侮之兵,被迫割地赔款。这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耻辱!中国人的体育之火,至此方被屈辱给残酷点燃。今日,伴随我国摘金夺银、奖牌榜上称雄傲立的,不正是中华民族复兴之崛起、瞩目于世吗?体育之于民族的重要性,已是显而易见了。

而在今天,不重视体育的现象仍旧存在。学校老师弗顾学生体质下降、接连称病,仍以学业为由排斥体育。体育课被挤占,“每天一小时”沦为空谈,甚至体育老师被迫带头“多病”。校园以外,健身卡办完即忘;不少人在家捧着手机,宁愿沐浴辐射也不愿接触阳光。失了体育,学生成绩再优异,也不过一茬病苗;经济实力再雄厚,总有一天也要尽数用于赔款。到头来,无体育便无一切。

我们自不必仿知青下乡那样全盘劳动,但也不应忘记体育对于自己的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亦不必效斯巴达全民皆兵之法,但必须意识到体育在民族兴亡的关键作用。得体育者得兴盛,失体育者难生存!

未来,体智皆全的人才能把控时代,重视体育的民族才能称雄地球。体育活动,利己利国;体育事业,刻不容缓!

体育运动作文

篇1

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踢毽子儿。我喜欢踢毽子,是在半年前我和我表姐的一次踢毽子比赛。

那天,表姐到我家玩。我们一起写完作业以后,觉得有点儿累,于是表姐提议说:“我们来玩踢毽子吧。”“可是,我不会踢怎么办?”表姐说:“我先来做示范,然后你再踢。”说着,她踢了起来。1、2、3……她踢得可真多呀,一下子踢了10多个,该我踢了,我觉得腿有点儿不听使唤,胳膊也跟着较劲儿,只踢了2个,毽子就被我踢飞了。接下来我们又踢了半天,可我还是没有抓到要领,踢得还是很少。到了5点多钟,表姐被她爸爸接走了。我暗暗下定决心:瑕疵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超过她。于是我每天一有时间,就开始练习踢毽儿。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表姐又来我家了。我们同样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我主动说:“我们一起踢毽子吧。”我没和表姐说我在家每天坚持练习踢毽子,这次还是表姐先踢,她踢了18个。哈哈,我悄悄地笑了起来。该我了,我的心“砰砰”直跳,我真怕自己踢不好,21比18,我赢了。表姐看后很吃惊,问我怎么能踢这么多了?我告诉她我每天晚上坚持练习地结果。

现在时间长了,我的进步更左右脚交替地踢法。

踢毽子不仅使我能锻炼身体,还给我带来了快乐,我喜欢踢毽子!

篇2

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莫过于踢毽子了。

星期六的早晨,打开窗户,放眼望去,天空晶莹剔透,好像一面无边无际的水晶玻璃。在这样好的天气下,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在和食品做过“斗争”后,便走向了去往公园的林荫小道上。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到了公园。我大步流星的走到被小花小草几乎快要掩盖的空地上,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这次拿出了毽子,踢了起来,姥姥用大毽子,我用小毽子。姥姥先做了一个示范。只见姥姥把毽子往上一抛,毽子掉下来时用脚的侧面一接,就一下一下的踢起来。她一会儿用脚尖踢,一会儿用脚后跟踢,一会儿左“炸”毛毽,一会儿右“炸”毛毽,真像一只小燕子在快乐的飞舞。

轮到我踢了,我踢得也不赖嘛!只见那毽子上窜下跳,像个孩子似的,调皮的蹦来蹦去,只是踢了没有五个就坏了。我也坚持不懈的尝试了不下十次,可是没有一次踢了左“炸”毛毽或右“炸”毛毽,我都快变成泄了气的皮球了,可正当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转折点,那个调皮的毽子离开了我的控制,正要落地,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急忙跑上去,用脚接住了毽子,而且又踢了两个,并且博得了姥姥对我的奖励。

多么有趣的体育运动呀!同学们,你们在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呀?

  • 索引序列
  • 有关体系的论文范文
  • 有关体育的论文范文
  • 论文查重跟字体有关系吗
  • 与大学体育有关的论文范文
  • 有关体育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