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20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20

发布时间: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20

12345678912345678900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不可以百分数?来 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100= 1÷30×100≈×100= >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生活处处有数学”。

关于数学的小论文: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

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

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

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你不拿货卖是ヾ(❀╹◡╹)ノ~ヾ(●´∇`●)ノ哇~哦利润空间锁困了就进入太用力酷我极速蜗牛太庸俗哦空

小学论文数学五年级

论文还是自己写比较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千米),=(千米),=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千米),=(千米),=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千米),=(千米),=261(千米)和=(千米),=(千米),=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家一定从小就开始奇怪了,0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关于0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古巴比伦的0的符号是用空位来表示的,例如要表示一百零一,古巴比伦写作1。1②、在古印度数学中,发现0的最早记载是公元876年,欧洲许多数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公元6世纪,印度人就开始用“?”,后来变成了一个圆圈。到了公元九世纪就固定成了今天的“0”。③、0的故乡在中国。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0的记载,只不过当时0的意思是“暴风雨末了的小雨滴”。在我国远古时代的结绳记数法中,0是在对“有”的否定中出现的,意思是“没有”。总之,有关0的起源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无论如何,0自从一出现就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课堂上,常听老师说,0就是没有的意思,你有0元钱,就代表没有钱;你有0支笔,就代表你没有笔。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表上的0度就代表着没有温度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度。 想一想我们四年级学的素数与合数吧!老师是这样解释的“自然数可以分成3类:1、素数与合数,一个自然数只有一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素数,因数大于3个就是合数,1单独为一种。”那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0到底是质数还是合数呢?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我还有一个关于0的问题,自然数也可以分成奇数与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合数,反之就是奇数。0是奇数还是偶数呢?看上去像偶数,但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数谁也不清楚。 0还有许多奇妙有趣的事就在我们身边呢,大家一起来发现吧! 麻烦采纳,谢谢!

有趣的职业 小赵、小丁、小张分别是教师、医生和律师,只知道: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你能推断谁是教师,谁是律师,谁是医生吗? 根据1小赵比教师年纪大和3小赵和律师是朋友,可以推断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所以小赵是医生,再根据2小张和教师不同岁和小赵是医生可以看出小张是律师,所以剩下的小丁是个教师。 这道题目很简单,我运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据条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赵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律师。以次类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想不到从数学中也能得到乐趣。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模糊不过vncjhvb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数(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数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数,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巨集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望采纳。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到叔叔家里玩,正玩到兴头上,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我心里琢磨著,不知道叔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了。”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开动脑筋想着。哎,要是能把这硬币拿到手,那该多好啊! 过了十多分钟,大家都没有想到怎么做,叔叔见此情景,对我们说:“给你们一点提示吧!解这道题要学会多转几个弯,不要……”“等等!”话没说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似的。只见他拿起10个硬币,先把第1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去,然后把3个硬币投进第2个杯子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道:这个办法嘛,我早就想过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币有6个,6是偶数,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当表弟把剩下的6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时,我插嘴道:“这办法根本……”我的话还没说完,表弟就把我的话打断了,“表姐,你还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气地说。只见他拿起第1个杯子,把那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里去。“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哎呀!我真笨,怎么想到第三步就放弃了呢?真不值得!”接着,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样做,先把3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然后在第二个杯子里放5个硬币,接着把剩下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子里,最后,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里去。这样第二种方法就完成了。按著这样的方法,表弟连续做了13次。 看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点点头说:“真想不到,你这小鬼还会有动脑筋的时候,这回你赢了,10个硬币都归你了。”叔叔一边称赞表弟,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过,小瑜呀,你可得加把劲了,这回连表弟都赢了你。记住,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 是呀,叔叔说得对,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如果我刚才想到第三步没放弃的话,再动动脑筋,那道题就被我解开了。以后,真的要加把劲,要努力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更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好数学。

第一页 居中 先写题目 第二行写班级、姓名 换页 找关于论文的主题的例子 写完一个例子写两行左右的说明,例如这题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写三到五个例题即可 一般用WROD两页即可,建议多写,但不要写的题目太难,不符合你的年龄段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

数学论文小学五年级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在做数学题。妈妈问我:“阳阳,你会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我自以为是地说:“当然会了,这么简单!”妈妈拿出8个完全相同小正方体,摆成一个正方形,问我:“总面积怎么算?”我用直尺量了量,一个正方形的一条边大约是3厘米,我说出算式:“一条边3厘米,那么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面就是3×3=9(平方厘米),一个正方形有6个面,就是9×6=54(平方厘米),8个就是54×8=432(平方厘米)。”妈妈好像很沮丧,说:“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既然是组合图形,有些面肯定会重合了!”我恍然大悟:“对哦。”我又重算了一下:重合了1、2、3、4、5……24个面,24×9=216(平方厘米),432-216=216(平方米)。现在对了吧? 过了一会,妈妈又摆出了另一种组合图形,这个图形上下8个,左右都是2个,前后都是4个,问我:“面积怎么算?”我说:“用 12×6=72(平方厘米)就是上面的面积,再用6×3=18(平方厘米)就是左边的面积,再用12×3=36(平方厘米)就是前面的面积,最后用(72+18+36)×2=252(平方厘米)。”妈妈说:“没有发现一些规律吗?”我看了看,真有嘞!“每个正方体它的上面是什么下面就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就是什么,前后也一样。”我有些感触。妈妈欣慰地笑了,说“我的女儿真聪明!” 哦,原来如此,组合图形的面积算好前面后面就不要算了,算好上面下面就不要算了,算好左边右边就不要算了。太好了,以后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就很方便了,你们学会了吗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报

有关五年级数学的手抄报怎么画五年级数学手抄报模板五年级数学新年的手抄报五年级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数学手抄报怎么画好看五年级数学手抄报一等奖模板五年级有关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历届小学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模板五年级数学报图片大全手抄报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关于数学的手抄报五年级四5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资料五年级数学手抄报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沪江小学资源网手机版趣味数学多彩生活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五年级数学手抄报掠影数学五年级的手抄报创意卡通横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手抄报 - 第2页手抄报数学手抄报五年级趣味数学手抄报很多老师都喜欢通过制作数学报积旳变化规律手抄报 家乡变化手抄报数学五年级的手抄报紫色卡通书本

五年级的数学小报做法如下:

1.在手抄报上写上“五年级数学”的艺术字

2.在框架的周围画一些橡皮,三角板,圆规和立体图形的装饰物

3.在手抄报报中央加上文字边框。

4.用尺子画上一些线条即可。

5.最后将图案上色

知识科普:

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又美观是很难的。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办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主题思想。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版面划分:先把版面划分成两块,每块中还可以再分成片。划分文章块面时,要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变化和有对称的美,也可绘画图案进行划分。报头要放在显著位置,最好是在左上或右上位置。

块面编排:如不符合原先的划分,就要将版面块面安排作必要的调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转版的形式等,并用字号、颜色、花边与邻近的文章块面相区别。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

写的不错,是不错,很好 ,可是有的地方写错了 ,我就不说出来了, 希望我进步 。

12345678912345678900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不可以百分数?来 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100= 1÷30×100≈×100= >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生活处处有数学”。

买西瓜的数学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元,单价是:÷1=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斤元,它的单价是:÷,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而别人那儿是÷,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

  • 索引序列
  •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20
  • 小学论文数学五年级
  • 数学论文小学五年级
  •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报
  •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