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房地产薪酬管理设计的论文两篇
房地产薪酬管理相对于HR中的其他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特权性。薪酬管理作为员工参与最少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一直是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的特权。房地产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参与薪酬管理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管理的矛盾,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员工对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过程基本一无所知。其次是敏感性。因为薪酬管理涉及到每位员工的利益,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薪酬是员工工作能力的现实体现,他们会通过薪酬高低来衡量自己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地位,所以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敏感的部分。最后是特殊性。由于薪酬管理存在特权性和敏感性,所以各个房地产企业的薪酬管理差异很大。
一、房地产企业创新薪酬管理概述
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人的管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自我管理权,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正确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领导和安排,有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可能没有他人透彻,对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没有别人那么清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和别人一起接受合理的,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的安排。社会的发展始终是与每个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我们既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发展,也不应该只顾发展,而不顾实际情况的发生,房地产企业薪酬的创新管理是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在追求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好的管理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团结,好的管理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友好。
薪酬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业务,而且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吸引力,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薪酬是房地产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价值认同,缺乏公平的薪酬管理,会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房地产企业的员工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将员工与组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将员工个人发展与房地产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合理的薪酬管理,通过员工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能够达到房地产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采用灵活而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对员工进行激励,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薪酬管理是各种资源相互整合的过程,人力资源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新引力,使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加强。
二、薪酬沟通的步骤探究
1.明确薪酬沟通的目的
通常,房地产企业对原有的薪酬体系进行调整或彻底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薪酬体系,总是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在薪酬理念或薪酬管理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薪酬专家进行薪酬沟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使房地产企业的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充分理解并最终接受新的薪酬体系,提升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以达到推行新的薪酬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激励员工在新的薪酬体系下更努力地工作等,从而满足房地产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需求。
2.创建薪酬沟通的氛围
一直以来,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认为薪酬福利管理是资方的事,出于保密原则,房地产企业方尽可能避免与员工谈论薪资,同时规定员工在公司环境内也不允许相互讨论薪资。但薪酬福利恰恰又是员工十分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得到满意的薪酬福利是员工积极工作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完全避开沟通薪酬信息的氛围中,员工因无法了解什么样的工作绩效会得到什么样的薪酬福利,无法了解工作绩效和薪酬福利的相关程度,导致有时甚至会对绩效考核机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得房地产企业即便拥有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也可能无法发挥该体系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此,创建一个适度透明的沟通氛围可以使薪酬沟通事半功倍。
3.设计薪酬沟通的方案
为了保证新的薪酬体系的完美落实,设计一个周全的首次薪酬沟通方案以及后续的持续性薪酬沟通方案都十分重要。本文中仅对首次薪酬沟通方案的设计步骤做一个说明。至于后续持续性薪酬沟通方案可参照该步骤并依据房地产企业的具体性质和当时的情况做具体细致的规划。实践经验表明,通常来说,设计出周全的首次薪酬沟通方案大致需要以下这些步骤。
三、房地产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企业内部缺少公平性
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并有效的使用好人才,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房地产企业虽然高度重视人才,想积极吸引和留住人才,但人才流失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内部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公平问题是贯穿整个企业与员工关系之中的一处重要问题,人们常常是根据同一参照群体中的其他人是如何被对待来理解公平的意义。在薪酬分配中,员工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资水平,更关心与他人工资的比较,认为同样内容的工作就应该得到相同的薪酬。但是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房地产企业,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劳动量相差悬殊,劳动报酬却相差无几,导致许多员工互相攀比,消极怠工。由此对薪酬产生的不公平感,员工通常采取降低努力水平与房地产企业“扯平”,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组织目标的实施。
2.没有与岗位相匹配的薪酬结构
薪酬的结构是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组织机构中各项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资间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薪酬结构比例应视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员工比例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房地产企业在薪酬分配中为了避免矛盾,薪酬的支付不考虑不同岗位的需要,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
3.外部公平性问题
薪酬是个人成就和得到社会承认的象征,所以人才的竞争首先表现为薪酬的竞争。当员工认为他的工资与外部同行、同地区人员的工资相差很大时,他的不满意情绪就会油然而升。一些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只看到本房地产企业薪酬的提升,不愿意和同等房地产企业的高标准薪酬相比较,也就是不愿给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以比较满意的回报。员工会因为高付出低回报而降低工作热情,长期下去就会选择跳槽,而房地产企业外的人才也不会对房地产企业感兴趣。这些房地产企业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激励的缺失。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员工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效益。随着现代房地产企业员工队伍组成越来越复杂,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经验的积累时间很短,再加之房地产企业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严重缺陷,房地产企业薪酬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薪酬制度需要不断更新。
四、房地产公司薪酬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薪酬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风险意识是房地产企业做好薪酬管理的第一步。为此,房地产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薪酬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到薪酬管理风险防范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风险防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房地产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及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效益。为此,房地产企业在增强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风险意识的同时还应该坚决抵制薪酬管理短期利益行为,加强企业薪酬风险管理监督预警机制建设。另外,房地产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薪酬风险管理部门,增强薪酬风险管理部门对于薪酬管理风险的监测,提高薪酬管理风险的监测能力与水平。另外,房地产企业还可以实行薪酬管理风险责任制,提高房地产企业薪酬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加强薪酬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薪酬风险管理知识,提高他们自身薪酬风险管理水平与能力。
2.加强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可谓是推波助澜,为此,房地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大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薪酬管理的实际,强化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信息化水平。另外,房地产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薪酬管理进行监督管理,成立薪酬管理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薪酬管理质量控制的水平与能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薪酬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考核。再次,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建立薪酬管理激励以及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作用。
3.打破平均主义,建立公平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公平科学的薪酬制度体系是做好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的关键和重点。为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薪酬制度体系建设投资力度,根据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薪酬制度体系建设。在薪酬制度体系建设实际中,房地产企业应该注意薪酬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雇用优秀的员工、挽留住优秀的员工以及激励所有的员工。因此,薪酬制度体系建设应该体现出房地产企业内部公平公正以及外部竞争性,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就需要做好房地产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合理地确定房地产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不公平。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外部薪酬调查,判断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薪酬是否远低于行业和地区的薪酬水平。如果薪酬确实远低于外部平均水平,则要进行薪酬调整,以达到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4.定期调整薪酬
薪酬体系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很有可能不再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如果此时进行合理的调整,既可以让薪酬体系更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对员工也是很好的激励和鼓舞。
5.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与薪酬有机结合,进而发挥出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联动效果。
6.强化预算与控制
成本是房地产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之一。人力资源成本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比例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也会成为房地产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需要把薪酬预算及控制拟合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压力统筹考虑与分析,其预算数据是否能符合房地产企业在成本上的承受能力,也可说房地产企业是否有对员工报酬的支付能力。员工的激励、培养、培训、福利、人员配置、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等都需要通过预算进行权衡。尽管理论的薪酬管理体系做的再好,编制的多么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盈利水平、现金流量等未到达所希望的结果,那对员工来说“画饼充饥”的负面影响与打击给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诸多不利。执行预算管理,注重控制。房地产的管理团队需要严谨、细致、认真地对加薪策略,加薪周期,加薪幅度、人员数量配置等与战略进程步调一致,更多时候应该超前与预前进行考虑制定应对方案。特别关注和控制年度总薪酬、薪酬费用比例、薪酬费用总额增长率、目标利润与实际利润差距、劳动力成本与产值比、员工数量变化等因素,合理应用好最低薪酬水平和最高薪酬水平。充分考虑非货币福利和激励的配比应用。
7.注重房地产企业文化
在房地产企业文化的系统结构中,房地产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考虑进去。房地产企业的用人之道,自然要涉及房地产企业价值观、房地产企业伦理,员工就是房地产企业最大的财富,尊重从招聘开始才能在劳资关系、团队建设、工作效能等方面奠定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基础。薪酬管理体系较房地产企业文化而言是硬件,而房地产企业文化是软件。房地产企业文化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可调衡硬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功能,决策文化、品牌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沟通文化、管理文化等等恐怕都难以文本和纸质的方式完全来规定进行详细描述。制度和管理文本是贯彻房地产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工具,房地产企业的“放心”与员工的“铁心”是薪酬管理体系与房地产企业文化交叉作用,互补发力才能达到的。
综上所述,现代房地产企业发展中,薪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良好的薪酬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管理的作用,是房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激励房地产企业员工,吸引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薪酬特点
(一)员工有相对较高的薪酬。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日益加快,加速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
展,许多房地产企业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带给员工丰厚的回报,房地产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相对其他行业的员工明显较高。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房地产企业,学历高的毕业生希望来到大的地产企业发展,因为那里有良好的锻炼平台,可以得到规范的培训,对于长远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学历低的毕业生则愿意选择小型地产企业,因为短期内可以得到丰厚的收入。
(二)不同部门的员工薪酬差别较大。房地产企业进行良好的运转,必须包括综合部、投资部、设计部、合约部、发展管理部、项目部、营销部、财务部等部门,而不同部门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差异较大,有的从事技术性的工作,有的则从事管理性的工作,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导致了不同部门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收入。据调查,一般行政人员、投资专员、设计专员、会计、策划专员、土建工程师最高和最低薪酬水平差距在5倍以上,并且随着职位的升迁同一级别的薪酬差别将会更大。
(三)不同地区和企业薪酬差异较大。中国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别较大,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所以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薪酬水平比较高。在不同的房地产企业中,大企业人的普通和中层员工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但薪酬待遇较低;小企业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会有比较高的薪酬待遇,所以大企业人的中层管理人员可能流向小企业人担当高级管理人员,获取高额的回报。
二、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原则
(一)薪酬设计的团队原则。房地产开发需要各个部门的不同人员通力合作来完成,团队的力量在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基于团队的奖励对于整个企业人的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置团队奖励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同时注意不要出现上下级之间工资差别太大引起的低层人员心里不平衡,以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二)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过程中遵循公平性原则,这是绝大多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人员的共识。公平的薪酬设计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大量引进优秀的专业和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要对不同部门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性质来设计薪酬标准,同时要考虑不同性质的报酬,即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非金钱报酬属于隐性报酬,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包括自我发展、晋升等,社会性奖励包括表扬、荣誉、成就等。总之,薪酬设计必须体现公平、客观、透明,使不同的员工获得应得的报酬。
(三)薪酬设计的相符原则。在任何企业薪酬设计过程中,都应该保持个人和组织薪酬相符合的原则,不能让两者产生冲突。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个人和组织都有其薪酬目标指向,每个员工参与到企业或组织中,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报酬,实现自己的薪酬目标,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必定想通过各种办法节省开支,每个员工的报酬就包括其中,此时,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就发生了矛盾,产生了冲突,两个薪酬目标之间就不相符。企业付出的薪酬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造成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不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企业分配的任务。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薪酬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制定出企业和员工都比较满意的薪酬制度。与没有员工参与制定薪酬制度相比,让员工参与制定出来的薪酬
制度不仅令人满意而且具有长期激励的效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方法与过程
房地产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一)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制度的基础,根据企业人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的岗位。职位分析是对职位进行说明,并形成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与职能的关系。
(二)职位评估。职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制定出来的薪酬制度在内部是公平的。所以对不同部门的员工职位,根据其重要程度,得出等级序列,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地制定薪酬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使不同部门的职位具有可比性。
(三)薪酬市场调查。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只有留住了人才,企业才有可能进行比较好的发展。薪酬调查一般要选择专门的咨询公司,对其他房地产企业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他房地产企业进行薪酬调查时,最好选择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调查其他企业的薪酬,最好可以找到其薪酬的增长情况、不同职位和级别的薪酬待遇、奖金和福利待遇等,确保取得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
(四)薪酬定位。经过分析同行业与自己关系相对紧密的企业薪酬数据后,考虑企业的内外部关系,外部关系包括通货膨胀、行业特点、人才供应状况等,内部关系包括盈利能力、人员素质等,然后选择本企业可以采用的合适薪酬。不同的企业薪酬定位策略是不一样的,品牌响的企业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不用付出很高的薪酬,仍然可以招到优秀人才,如中海、万科等,它们的员工薪酬不是最高的,相反,那些知名度欠缺的企业人则会抛出高薪吸引优秀的人才,壮大企业人实力。
(五)薪酬结构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具体来说是指员工薪酬的构成,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薪酬结构是不相同的,有些企业采用固定薪酬和浮动调薪制度,固定薪酬则根据员工的职位情况,结合市场薪酬水平确定,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固定薪酬,浮动薪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润水平和个人付出的情况综合而定;有些则综合考虑员工职位情况、个人技能情况和个人绩效,形成薪酬结构的三个部分: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
职位工资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制定,同时参考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技能工资要看员工所拥有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贡献。一般来说,所具有的技能越强,技能工资相对就高,比如设计人员的工资要比一般行政人员的技能工资要高;绩效工资是员工所完成的工作量,完成的工作量越大,绩效工资就越高。
(六)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薪酬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但制定好的薪酬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调查其满意度和薪酬制度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不断合理地调整薪酬制度,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薪酬内容多元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薪酬公平性既是薪酬管理实现激励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要: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的集中表现。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企业薪酬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方面,还是薪酬结构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笔者从现代薪酬管理的变化入手,对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简单总结了现代薪酬管理的特点,以供各企业、单位参考。
关键词: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特点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的集中表现,一向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在管理理念、薪酬结构、薪酬分配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更注重对员工潜力的挖掘,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管理、激励效用;另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更加注重非经济性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变得更为人性化。因此,如何把握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及其特点,对自身企业薪酬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成为现代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薪酬管理中薪酬内涵概述
薪酬既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传统薪酬管理理念认为,薪酬是员工工作价值的具体表现,亦是员工工作及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故而更加注重直接薪酬管理,通过控制不同员工等级间的薪酬差,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发展,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传统薪酬管理自身存有资本主义管理根本缺陷;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以及业务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扩大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这种现象,现代薪酬管理在传统薪酬的基础上,对薪酬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义,其主要改变体现于以下几点。
第一点,现代薪酬管理承认劳动要素具备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资本属性。现代薪酬理论中,舒尔茨人力资本论和凯尔索二元经济论等理论,为现代薪酬管理劳动要素资本化相关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打破了传统薪酬受限于劳动控制范围的窘境,从而使企业管理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将薪酬视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投资看待。
第二点,现代薪酬管理理念中,员工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在公司中的地位被相应提高,其薪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现代薪酬更像是员工与企业间的纽带,使二者形成合作互利性的劳务关系,从而表现出更优质的管理效果。
第三点,现代薪酬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传统薪酬更多的将薪酬视为员工工作的经济回报,而现代薪酬管理则将薪酬与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是指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这样的调整,可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第四点,现代薪酬极大地丰富了薪酬所包含的内容。现代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由工资、奖金等组成的基础薪酬;其二是员工工作应有的员工福利及相关服务;其三是由红利、股权等资本性利润分配收入构成的员工物质收益;其四是非物质性薪酬,包括优质的工作环境、系统的公司培训、以及个人晋升机会等。
二、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概述
现代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最本质的改变,即是在薪酬人性化管理方面的探索程度不同。就现代企业经营现状而言,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逐渐由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并且大量企业发展实例表明,人才资源才是现代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扩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现代薪酬管理的核心理念,即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调整薪资结构,将薪酬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开发员工潜能和培养员工企业依赖感上,从而使薪酬管理更具人性化特征,且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不断发展,人本主义逐渐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各企业不断更新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并就人力资源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薪酬管理逐渐完成物质薪酬与非物质薪酬、员工潜能开发与个人发展、以及员工价值与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现代薪酬管理的改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薪酬分配更加公平。薪酬公平性既是薪酬管理实现激励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传统薪酬管理理念中,实现企业内部同工同酬即实现了薪酬公平。现代薪酬管理对薪酬公平进行了更细致的讨论,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工作内容及性质,对员工工作进行“可比价值”评价,部分企业还会依据员工表现,将员工薪酬与企业收益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参与到企业二次利益分配中,以体现薪酬的公平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现代薪酬更为广泛的公平性,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内容。
2.更重视非物质薪酬内容。在传统薪酬管理理念中,管理者更重视直接薪酬相关内容,即通过控制工资、奖金等直接薪酬,达到薪酬管理的目的。但就现代企业薪酬管理而言,在直接薪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企业更注重非物质薪酬内容,包括带薪休假、企业培训、晋升机会、工作环境等。此类薪酬不仅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
3.员工薪酬与业绩挂钩。现代薪酬管理更注重挖掘员工潜能,其具体表现为,将员工薪资与其业绩挂钩。一方面,从经济上认同员工劳动、体现员工价值,激励员工挖掘自身潜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模糊传统薪资管理中员工等级相关内容,员工间的薪资差距不再由员工等级决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三、现代薪酬管理特点分析
1.薪酬多元化特点分析。薪酬内容多元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于以下两方面。其一,员工可以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员工除传统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性薪酬外,还可获得股份、红利等资本性薪酬,体现出员工在企业中占有的主体地位。其二,现代薪酬管理相应扩宽了非物质薪酬内容,除常规员工福利、带薪休假、公司培训等非物质薪酬,部分企业从员工需求出发,在工作区安设冰箱、微波炉等设施,优化员工工作环境的同时,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薪酬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还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并且丰富了企业的激励手段。此外,薪酬多元化还具备长期激励、降低激励成本、加强管理者管理作用的功能。
2.薪酬管理人性化特点分析。现代薪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性化管理贯穿于企业薪酬管理各个阶段。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管理作为企业常规管理内容,仅相应解决员工劳务所得问题,并不重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人性化薪酬管理,则将员工需求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从员工需求出发,对薪酬进行调整,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员工需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业务水平,以获得所需薪酬,从而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发展战略靠拢,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薪酬管理绩效化特点分析。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结构不合理,受传统“论资排辈”思想影响较大,不同等级间薪资差距较大,绩效薪酬所占比例较小。现代化薪酬管理提高了员工绩效在薪酬结构中占有的比重,依据员工个人或工作团队创造的绩效分配薪酬。二者相比,后者更具有公平性,且更有助于挖掘员工内在潜力。
4.薪酬宽频化特点分析。薪酬宽频化特点是指,企业通过压缩薪酬结构,模糊原有的员工等级差异,其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有助于将员工发展中心转移至提升个人能力方面;其二,有效减少员工间的恶性不良竞争;其三,优化企业内部组成结构,降低了职位调动阻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不断发展,薪酬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现代薪酬管理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薪酬挂钩绩效、增设非物质薪酬等措施,使薪酬管理更具公平性和人性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现代薪酬管理薪酬多样化、管理人性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龙.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概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2]章娜.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特点[J].财经界,2015(33).
[3]曾梨.论现代薪酬管理的作用及其特点[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10).
[4]欧湘庆.浅谈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
[5]安湛斌.分析现代薪酬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7).
关于薪酬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1、MF公司创业期的薪酬管理研究
2、JC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3、D铁路公司工务段薪酬管理研究
4、营口天盛重工公司薪酬管理方案设计
5、JA公司经理层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7、民族地区烟草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8、基于SSH框架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靓力集团薪酬管理提升研究
10、新常态下BF钢铁企业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11、国企薪酬管理政策研究
12、公立医院编外人员薪酬管理现状及对策
13、农业银行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14、YL公司薪酬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15、辽宁ZK公司薪酬管理诊断报告
16、DSC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7、N旅游公司薪酬管理模式及优化方案研究
18、蓝海酒店员工薪酬管理研究
19、YX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研究
20、KX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21、AD公司薪酬管理改进研究
22、Z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3、HK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4、肥西农商行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5、科技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
26、XC公司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7、RL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28、K公司薪酬管理方案再设计
29、湖南茂华公司员工薪酬管理优化方案研究
30、中小农业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31、烟台ZC开发建设集团薪酬管理研究
32、A光伏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研究
33、广州市荔湾区公安辅警队伍薪酬管理研究
34、面向高校的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36、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7、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标准化与流程设计
38、职工薪酬准则的变迁对薪酬管理的影响研究
39、云南省云海工程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研究
40、YNBIT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1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认识不到位
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其大多数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生产投入,而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他们认为薪酬的支出是单方面的。这种理念导致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相当滞后,也成为目前阻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不匹配
当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时,应该及时调整薪酬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衰落期和复兴期。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制定薪酬体系时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如果企业处于初创期,企业的收入和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我们制定薪酬标准时,基本遵循的是低基本工资、低福利以及高奖金,以此来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力成本,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到了高速发展期,我们的基本工资必须要具有竞争力,奖金也要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福利可以低一些,这样就能保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薪酬体系设计不科学
中小型企业薪酬的设计并没有遵循规范的设计流程,缺少实际调研,设计的薪酬体系没有科学依据,存在随意性。这样的薪酬体系对内缺乏公平性,使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降低,打击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对外缺少竞争性,中小型企业的薪酬往往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就会造成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在企业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跳槽到薪酬相对较高的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
薪酬制度不透明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薪酬制度都是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制定的,并没有经历科学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等过程,员工也没有参与到薪酬制度的制定中来,而是被动的接受薪酬,并不了解企业薪酬结构的组成及自己的薪酬与其他员工之间薪酬差异的原因,提薪和发放奖金时一般也不公开,这样就导致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不信任,不知道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是否得到公平的回报。
绩效制度不完善
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薪酬水平的高低主要以学历、职称、职务级别作为依据,忽略了岗位价值因素,这样就会大大打击员工工作热情,一些要求技术能力高、工作环境差的岗位很难招到人。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掺杂的主观因素较多,考核时领导说了算,形同虚设。
福利系统不完善
福利系统不完善是中小型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又一重要因素。薪酬的定义中包括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型薪酬。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只重视经济型薪酬,而忽略了非经济型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有的企业通过提高薪酬水平达到留人的目的,可是这样做往往即不能长期留住优秀人才,反而会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该重视非经济型薪酬的完善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才,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的成就感等非经济型薪酬水平。
2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2.1提高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对战略薪酬的认识
企业经营者应该通过探讨加强组织战略目标和薪酬战略二者间的联系,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更为有效。一旦企业的.战略确定下来,企业就要考虑如何设计人力资源政策,尤其是薪酬策略来帮助企业承受来自社会、竞争对手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压力,最终使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
2.2中小型企业应规范薪酬体系设计流程
首先,应该引入工作分析环节。工作分析是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任职资格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科学的工作分析是做好薪酬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学的岗位评价是保证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内部公平性的关键步骤。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企业的岗位评价方法,客观的评价出岗位相对价值,以此为依据确定员工的薪酬级别。通过岗位评价确定的薪酬级别更加科学、合理,员工更加信服,从而提高员工对于薪酬内部公平性的满意度。最后,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的重要环节。薪酬水平如果设置过高会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设置过低又会缺乏竞争力,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薪酬标准就要依据薪酬调查的结果。薪酬调查包括企业内部薪酬调查和企业外部薪酬调查,通过企业内部调查了解员工对于薪酬的期望,通过企业外部调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各类人才的薪酬标准,从而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
2.3提高企业薪酬制度的透明度
企业可以让员工适度的参与到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了解公司薪酬结构及发放标准,这样的薪酬体系员工更易接受,从而减少员工的猜疑和误会,提高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透明的薪酬制度还能使员工了解到企业鼓励员工做什么,员工要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从而指导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4完善企业绩效制度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绩效考核的结果常被企业用来作为奖惩、培训、晋升、解雇等方面的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5充分发挥非经济型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性价值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将经济型薪酬和非经济型薪酬有效的结合,来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这里的非经剂型薪酬包括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使员工获得成就荣誉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3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想能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必须制定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薪酬体系。但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于薪酬的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也希望本文能为中小型企业薪酬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薪酬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的竞争也正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才能留住人才,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成为各大企业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而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只有让薪酬管理体系真正的为员工服务,成为企业员工的依赖,并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薪酬管理 企业员工 工作绩效 影响研究
一、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必须要对薪酬体系做出合理的定位,全面分析本企业的员工层次、企业特点、业务范围等等,然后需要对各部门各岗位做出详细的岗位说明书。
第二,明确企业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好岗位管理,并对岗位做出评价,根据其评价结果做出薪酬调整。这里的岗位管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岗位设计。它是根据企业及员工的共同需要,来确定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岗位设计的规范性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也是企业为优秀员工提供平台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岗位的优化和调整来达到员工对工作的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性,促使员工兴奋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第二步,岗位分析。它是对岗位合理性的一种验证,可以通过岗位分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岗位上所有的人员都能人尽其才,材尽其用,人事相得宜彰,搭配合理。在做岗位分析时必须要对本岗位进行充分的说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要编制岗位说明书,说明该岗位的重要性、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工作环境以及人员情况等等,让人一目了然。第三步,岗位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是对岗位设计、分析及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岗位中不合理的现象,并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改善管理方法,确定合理的薪酬,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比如说,某个岗位员个的整体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岗位的整体绩效,这就需要与人力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进行工资的调动或人员的调配,以达到岗位生产所需。
第三,把企业做出薪酬调整后的绩效数据与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合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去设计本企业的薪酬等级,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薪酬管理体系。
第四,做好薪酬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薪酬激励制度,并做好及时发放支付工作,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必须与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确保绩效考核能在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中充分的得以体现。
第二,绩效考核的形式、指标以及考核周期等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让员工心中清楚明了,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管理体系收到成效,考核制度顺利实施。
三、薪酬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
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在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依赖性和归属感,通过这种对企业所产生的经济依赖性,来满足企业员工生活的需求及心理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明白薪酬管理的具体细节及其根本意义,一定要做好宣导,让员工清楚薪酬管理带给他们的实际利益,以此来改善员工工作中懒散和懈怠的工作状态。
2.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发展
第一,良好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挖掘出他们潜在的能力,而且能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减少人员的流失,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
第二,合理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制度上的考核,比如说,可以对员工生产中的操作规范性及生产安全性等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约束,这样就能起到小惩大戒的作用,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更加有利。
第三,正能量的、积极的薪酬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发展,促使员工更加主动的去完成企业的目标,增强工作责任心,实现自身的价值,推动企业的繁荣发展。
3.公平的薪酬管理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
第一,公平的薪酬管理非常重要,对于员工而言,他们所要求的是企业公平的待遇,如果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企业存在不公平的行为,或是存在欺瞒、克扣等等现象,他们是无法容忍的,就会带着情绪去工作,甚至还会出现更为过激的行为,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绩效。
第二,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亮点,只有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确保员工得到与他们劳动成果相对应的回报,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公平的薪酬管理有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执行力度,只有通过合理的薪酬管理,才能让企业各个层面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第四,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薪酬分配,它直接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及岗位重要性,不论是企业领导者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他们都肩负着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使命,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所以作为企业的高层决策管理者要从本质上意义上认识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对企业员工心理上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公平性并非所有的员工都一概而论,同一个标准,而是要根据其岗位不同,劳动强度不同,职责范围不同等,而进行合理的薪酬分配,使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信任度以及满足感,并能促进生产目标的早日实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如何改善企业薪酬管理对员工工作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
1.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阶层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来帮助其实施。
2.岗位差异化薪酬管理
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及绩效管理一定要分部门、分岗位并根据员工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成绩而定,实现岗位差异化的薪酬管理,使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力,让他们觉得只有为企业多做贡献,才能得到更丰厚的报酬,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3.对薪酬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员工的素质也随之而提升,所以对于薪酬管理体系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适时改革,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调整,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要,来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提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提升。
总而言之,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薪酬管理,只有制定出一套不仅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更要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真正的挖掘出员工内在的潜力,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经济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双赢,并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纯孝,伍晓奕,谢礼珊.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3-108,127
[2]徐琨.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211
[3]束莉.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6):119
[4]罗庆.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83-84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级经济师。是副高,级别相当于行政副县处级。老师给的,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会计、审计、统计、政工、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教)师郑密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全国办等。正高级经济师是正高(有的省称为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级别相当于行政县处级。高级经济师(副高)考评程序:取得高级经济师(副高)要经过报考、考试、评审三个程序。2020年起全国统一考试。 (一)报考:高级经济师2021年报名工作计划时间各省各地有所不同,预计3月-5月将陆续完成高级经济师2021年报名工作。高级经济师的报考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报名参加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10年;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3.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与经济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取得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中级统计师、中级审计师、其中之一的,符合以上学历、年限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取得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投资)、土地登记代理人、房地产经纪人、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职业资格,可对应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取得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符合中级经济师规定的学历、年限条件的,也可对应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二)考试。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审实行考评结合的方式进行,2020年起全国统一考试,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和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设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一。考试科目为《高级经济实务》,考试题型是主、客观题结合,包括单选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三种题型。单选题20题*1分=20分,案例分析题55分,各科目题量不同,论述题1题25分。考试合格率60%-80%,考试加评审合格率40-60%, 2021考试时间则定为6月19日,2021年高级经济师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高级经济师考试安排:高级考试在1天内分上、下午2个批次实施,各专业类别具体考试时间和批次划分视报名情况另行确定。 2021年高级经济师考试时间表如下: 批次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1 9:00-12:00(3个小时) 《高级经济实务》(试题因专业而异) 2 14:30-17:30(3个小时) 《高级经济实务》(试题因专业而异)。 (三)评审。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评审由各地执行,每个地区的政策略有不同。各省都发布了《评审条件》,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 1.论文。多省文件规定:中级以后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论文查重率10-30%,北京一篇5000字以上。其他省2000-3000字以上,中级以后发表的在副高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未指定刊物名称。要求合法(有CN刊号且能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到)、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必须是第一作者,提前一年发表且能在维普、知网、万方检索到。 2.业绩。各省不同。 答辩。北京一直答辩,山东一直不答辩,河南2020年后不答辩。答辩的本质是业绩和论文两项。题目简单,目的是考察经历而非水平,也即考察是否参与过也即,是否写过论文。也即方面曾问“你这项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论文方面曾问“你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对,说明你的业绩和论文都是买的。
本科的还是硕士的?本人可帮你
本专业论文均可。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 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通知(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通知、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通知、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通知,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工程、教师等任何职称”都一样搜。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最新政策,搜: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可参考:题目:论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探讨[摘 要]: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驱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政府驱动发展的模式必然带来某些制度性的缺陷。这种先天的不足和过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投机风盛行,大户操纵、违规操作之事屡屡发生,规范市场成为保证和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首要任务。用什么来规范市场,由谁来规范市场,如何对市场进行规范,这就是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按照一般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经历由最初的债券现规范性货市场到股票交易市场,再到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 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其不规范性我国的证券市场发端于80 年代初,而真正成型并初具规模是在90年代初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股票、债券、市盈率、指数这些数年前还少有人知的概念,如今已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谈论的话题,几千万股民投入到证券市场,随着行情的涨落而起伏跌荡。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产物,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的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这些急于求成的“快速建设”,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整体经济上处于转轨阶段与证券市场的超前发展的矛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表现如下: 1.股权结构杂乱。 目前,我国股票种类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发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众股、内部职工股、职工集体股、优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国股权设置复杂、种类纷繁的局面。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没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价格也不同,股权结构杂乱。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我国现行《公司法》来看,董事会职责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资产的处置权、为其他企业提供还债的担保权等是不是董事会职权?能否通过多数决议原则将股东会的职权授予董事会来行使?《公司法》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实践中此类职权的安排较随意。董事长的法定职权过于集中,使得董事长在职权的享有上远远超过其他董事。又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过度集中,公众股过度分散,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操纵。 经理的权利没有得到制约。公司的日常工作应由总经理负责,总经理行使职权必须以董事会决议为基础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但实际上,总经理改变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决策的情况时有发生。 根据《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是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成员中非职工代表对公司的了解甚少,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职工代表同董事、总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又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他们行使监事权如同纸上谈兵。而且,现实生活中监事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 3.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问题很多。 (1)信息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时效性极强的资源,信息披露的滞后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2)信息披露虚假。一是发行人为获得发行资格,采取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增加待摊费用等方法,达到以虚假信息包装公司形象的目的。二是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缺乏有效性,反映公司信息的合并会计报表过于笼统和模糊,难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经济增长趋势和风险状况。三是,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如在披露股息率时,不提具体数字;披露盈利预测信息没有预测依据;年度报告不披露非主营业务细节和变化情况;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经济业务;缩小负债与亏损。 (3)信息披露不公平。上市公司的消息还没有在证监会指定各大报纸上刊登,却已由其它渠道泄露出来,对中、小散户极不公平。内幕消息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股市的重要特征。 (4)对市场传闻不做必要的澄清。有的公司对于市场传言听之任之,甚至将计就计,推波助澜,使不知道内幕消息的中、小散户疯狂跟进,大量的资金被套牢,损失惨重等等。 4.机构投资者的违规违法情况严重。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从人数上看个人投资者,占总开户人数的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是机构投资者拥有8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个人投资只拥有2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操纵市场,“对敲拉升”、“造势做局”等违规违法活动不断出现,炒作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关联机构互相炒作、互相买卖,买卖非常频繁,把价格炒上去。另外一种就是由有关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消息,然后把股价拉升上去。只要有大量资金,包括从银行筹措的资金人市,就可以把价格炒上去,吸引中小投资者或其他局外投资人跟进。当庄家发现有大批人跟进的时候,就会偷偷地出货,自己逃之天天,而把跟庄的人套住。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盛行、消息乱飞,价值投资法则、社会道德、法制观念等被投机者抛到脑后。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转制功能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5.证券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是优胜劣汰。虽然经过发行制度的改革已放宽了证券市场的准入限制,但仍没有实现证券市场进入的完全平等;而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则根本没有体现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相当一部分经营亏损的上市公司,不仅没有从证券市场淘汰出去,反而由于有重组题材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就严重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从根本上动摇了证券市场的基础。 6.证券交易中心的设置、运作有明显不规范的地方。 证券交易中心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基本上是会员制形式、公司制运做。在业务范围上,有的证交中心自成系统、上市交易自己的品种、有自己独立的业务范围而不与证交所联网;也有的证交中心既有自己独立的业务品种,又与沪深证交所作联网业务。整个市场缺乏必要的统一布局,市场运营效率低。 7.证券经纪人制度存在许多不足。 这表现在:(1)目前对证券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和资格尚没有明确的说明。对证券经纪人的业务范围、权利和义务,证券经纪人和券商之间的关系,证券经纪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证券经纪人自身行为规范等均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纠纷,各方都无法找到法律依据,难以从法律角度保护自己。(2)券商在内部实行经纪人制度,会过于注重客户的营销功能,而导致经纪人误导客户,降低服务质量,影响券商的形象。(3)券商实行经纪人制度,目的是扩大成交量,注重营销,而经纪人会受个人利益驱动,不能客观公正地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或擅自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约定分担买卖风险,增加投资成本和交易风险。 8.证券监管组织体系缺乏效率。 证券监管组织体系是实现证券监管目标的重要保障,从证券监管部门的机构设置看,目前的组织管理体系与监管层次存在机构重叠、效率不高等问题。 地方证管办由于管理的区域较大,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证监会与地方特派办作用较大,证管办作用不足的现象。 9.证券监管行政管理色彩较浓。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向市场化过渡时期,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多采用行政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尽管在监管方法上已向市场化转变,但行政管理的色彩仍然较浓。 除此之外,我国的证券市场中还存在着配股的随意性,证券中介机构评估不实、核收不准、查账不严、出具假证明,证券商欺诈客户、违规投资,国债回购市场买空卖空,投资基金发展不足等不规范现象或问题。 二、证券市场不规范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1.整体经济转化与证券市场超前发展的矛盾。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按照一般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经历由最初的债券现货市场到股票交易市场,再到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产物,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的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以至随着发生了国债期货市场上著名的“3.27”事件。这些急于求成的“快速建设”,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整体经济上处于转轨阶段与证券市场的超前发展的矛盾,成为证券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2.政府推动模式与证券市场自身运作机制的矛盾。 可以这样说,我国证券市场成立的早期是为我国的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的。因此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只能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相机决策的办法,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解决的滞后性。例如,为了不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我国的股权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形成了公有股不能流通的巨大压力;为了吸引外资并限制境外资本对我国市场的控制,我们设计了A、B股并存的双轨运行机制,形成了同股不同价的隐患。 3.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制要求与立法滞后的矛盾。 我国的股份制试点早在80年代底就已进行,证券市场的正式建立也在90年代初,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证券法》却在1998年12月29日才正式出台,1999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落后了将近10年。立法的滞后,使我国的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失去准绳和标尺。我国在前几年的证券市场发展中,由于证券法未出台,所依据的是政府的政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有着随意性、多变性、缺乏连续性的特征,以至形成了多年的政策市、消息市。 4.市场主体错位及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不对称的矛盾。 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主要由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构成。从持股比例分析,我国国有股东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的代表,其行为目标是保持对企业的控股权和国有股权收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他处于管理者和计划者的地位,既要对股份制试点和上市规模进行均衡调节,又要确保股市的价格水平和市场规模,正确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这种双重身份和双重目标的矛盾,使国家股不能流通,无力出资配股,使国家股东更侧重于管理目标而有意无意,甚至无奈弱化股东的目标,这就使证券市场实力最雄厚的行为主体在市场的稳定中没能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 法人股东,特别是证券流通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仅没有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相反,却成了证券市场上最为危险的投机者。从我国近几年每次的行情波动,以及各股的强力上扬里面,都能看到庄家的身影。5.游资充斥与金融改革缓慢的矛盾。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市场化的进程中,与此相伴随,我国的金融市场也正处在货币化的进程中。由于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和储蓄倾向的上升,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我国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迅速增长。由于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融资不畅,银行的部分货币流出银行以外出现“脱媒”现象,形成了体外循环的社会游资。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工具不够丰富,投资需求无法满足,无法疏导游资,导致社会游资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横冲直撞,直接干扰了这些市场的规范化,影响了市场的稳定。 三、规范化是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选择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于经济转轨时期,基础薄弱。政府行为的行政性在证券市场创建初期具有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政府行政性主导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良性运转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在客观上要求改变政府主管部门按照证券市场内在规律性,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市场准入、发行、上市、交易、清算、稽查、监控等规范。1.证券市场规范化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规范化的市场能够提升市场的内在价值。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规范化已成为政府推进市场建设的首要选择。政府行为在推进市场规范化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否遵循市场化的要求,其根本点在于能否建立起有效的运行体系、 制度体系和保障投资者权益的机制。(1)证券市场规范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不能逾越法律规定的界限,包括政府的立法、执法、 监管和服务功能等行为的行使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政府行为要符合行政管理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掌握证券市场的科学规律, 便不能有效地监管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中政府行为的创新和完善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 这是证券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区别于其它领域的基本点。证券市场的规范化是全球各证券市场自始至终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投资者信心、保障市场安全和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政府作为对证券市场实施规范化的主体,其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 高效和有序的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规范化是以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为前提的。规范化的市场能够提升市场的内在价值。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 规范化已成为政府推进市场建设的首要选择。非规范市场必将导致市场的运作无序、信息失真和系统风险, 甚至引发国民经济的崩溃。(2)证券市场规范化中政府行为的判定政府行为在推进市场规范化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否遵循了市场化的要求, 其根本点在于能否建立起有效的运行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投资者权益机制。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包括证券市场主体资格、市场准入条件、证券市场交易、退出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规。二是有效的监管执行。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行为必须规范化,执法行为的方式、程序都必须合法、 规范。政府执法行为的滥用往往会导致证券市场主体权益的损害。三是提供冲突解决机制。证券市场参与者利益的不同,必然伴随着冲突。 有效解决市场参与者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既有益于改善市场环境,化解市场风险,又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市场规模的扩张必须按照有效的规划进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规模必将随着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和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断扩大。这在客观上要求改变政府行为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手段, 而要按照证券市场内在规律性,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市场准入、发行、上市、交易、 清算、稽查、监控等规范,以使规模的扩张有序地进行。非规范的规模扩大,不仅带来市场运行的无序,而且必定形成系统性风险。同时,证券市场的性质决定各市场参与主体地位平等,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但由于市场自身和各市场参与主体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自发性。因此, 政府行为既要保障每位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更要维护市场秩序,调整、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性、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市场发展的扩张性、监控手段的滞后性迫切要求建立系统的运行规则并有效地实施。3.证券市场规范化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政府行为在证券市场规范化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法治化原则。政府行为不能逾越法律规定的界限,包括政府的立法、执法、监管和服务功能等行为的行使,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其中 ,首要的是政府行为程序的法治化。我国证券市场实行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制。政府行为规范与否, 与市场稳定的程度密切相关。非法治化的政府行为势必带来证券市场混乱无序, 更谈不上市场安全。二是科学化原则。政府行为要符合行政管理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政府行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运行的机制、主体对象等诸多方面的合力,共同制约着政府行为的实施结果和效率,只有政府行为科学化才能促进证券市场发展。同时,证券市场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其突出特点是虚拟资本运行、信息化和市场流动性强等。不掌握证券市场的科学规律,便不能有效地监管证券市场,直接导致“政府失灵”。三是市场化原则。证券市场中政府行为的创新和完善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 这是证券市场中的政府行为与其它领域所不同的基本点。政府必须把市场化作为其行为实施的起点和归宿点,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体现政府行为,尤其是市场体系的完整、功能的增强、制度的创新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更新等方面, 要始终把市场的内在要求,作为实施政府行为的依据,这样才能推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市场内在的机制,政府行为必将导致证券市场的非规范或超规范运作,从而引发市场混乱乃至巨大的市场风险。四、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运作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解决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规范股权结构。 我国限制国家股、法人股的流通,对于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市场经济和股市的基本原则,对股市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允许国家股、法人股流通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公有股的流通有利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节股市,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进行国有股上市过程中,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市场化的原则,市场化原则应当体现在国有股流通的各个环节上。国有股上市可以直接通过公开的证券市场,也可通过其他形式的转让,但最终都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在国有股上市流通这个过程中,政府所担当的角色应当是制定国有股管理和转让的法规,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来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而不能过多介入到具体的交易定价和交易规模的界定上。 在解决股权结构问题的同时,可以采取暂缓新股上市节奏,使市场能够轻装上阵。在上市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分流,以缓冲大量股票上市对市场的冲击。 2.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运作。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只有上市公司规范化才有证券市场的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在进行上市公司的改造时,要确切地使“三会”行使自己的职责,发挥功能。贯彻《公司法》,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制衡机制起到名副其实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公司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和公司重大事件的披露。创造更多的绩优公司,通过改革、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途径,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以此增强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信心。此外,还要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转变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保证上市公司的自主经营。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资配股等加强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律机制,促使中介机构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提供公正的服务,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应遵守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依法公正履行各自的义务。 3.培育并监管机构投资者,减少股市的投机行为。 我国的证券市场历来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有限,这是导致股市经常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放宽对包括保险基金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入市限制,使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逐渐按比例投入股市,既可增强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又可活跃证券市场。积极筹建共同投资基金,并把社会各阶层的限制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金额较大、相对固定的长期投资基金,增加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解决目前股市投机的问题。 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机构投资者开户进行必要的审查,对机构投资者要进行信用评级,对不符合规定的机构投资者要进行约束,对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持仓数量、操作过程等情况也要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查,使其投机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4.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 由于证券市场发展迅猛,证券市场法制建设滞后。一是《证券法》的某些内容已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急需修改、补充。包括《证券法》没有涉及,而证券市场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信用交易问题等;还有《证券法》有规定,但与市场发展有差异的问题。二是需要进一步修改和需要尽早出台的相关法律。如《公司法》中的许多内容已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急需重新修订、补充。《证券投资基金法》需要尽快颁布。三是与《证券法》相配套的规章、条例的缺乏。《证券法》是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只是规定了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大量加以细化的、具体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而现在的规章、条例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造成证券市场参与者行为失范,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 5.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是证券市场建立统一的法规体系、运作体系的前提。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强化证券监管机构的各项职能,对证券市场实行专门化的管理,并实现对证券市场的公正管理,克服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促进我国结 语完全依靠行政性措施管理证券市场,是政府行为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之一,给市场造成的损害更大,这已被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历所证实。因此,证券市场的规范化, 决不是行政干预,决不是简单地以政府意志为导向。现阶段推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 首先是要依照市场化的导向建立规范机制并有效地规范政府行为, 才能真正实现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陈尚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与规范》,《开放导报》,2005年05期。[2]宋伟杰:《促进我国证券公司规范发展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3期。[3]柯原:《规范证券市场 构建和谐社会》,《管理世界》2005年08 期。[4]杨菁菁:《科学的构架和管理 规范的运作与经营——解读澳大利亚证券市场》,《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4月。[5]于友伟:《退出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年01月。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薪酬管理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现代市场经济中,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最敏感的管理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制度逐渐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的自身行为。当企业真正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之后,如何搞好企业利润在自我积累与员工分配之间的关系,从而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激活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企业自身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以一家小型外贸公司——上海卫利公司为例,从简单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如何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并总结出了薪酬管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对其组织架构和现有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了剖析和问题的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员工类别重新改进设计了薪酬管理的方案,从而使其在工资及福利方面更完善。企业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认可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等基本原则。一个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一个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
2 文献综述
薪酬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上,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的探索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如果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造成了很大障碍的话,那么,今天这种市场经济环境已经为企业薪酬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使对私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本文在写作准备过程中,收集与参考了一些资料。
其中,兰斯·A·伯杰(Lance ),是斯·A·伯杰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这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在薪酬和变革管理领域中业绩较佳。他写的《薪酬手册》无论是在美国国会,还是在美国管理协会,以及美国薪酬协会中,他都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具有很多实际性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文跃然写的《薪酬管理原理》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薪酬管理教材,是作者根据中国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管理的实践,以及多年的讲课积累和给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咨询经验编写而成。全书从战略的.角度论述了薪酬管理新的理念、技术和流程。
张建国著的《薪酬体系设计》,则是总结了作者多年置身于中国著名企业中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深刻领悟到中国在现代化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的陷阱,以及跨越陷阱的成功方法。
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的目标一直是为学生以及实践中的管理人员以易读、实用的方式,对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人力资源管理技巧进行完整而全面的阐述。而其他的学者对薪酬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薪酬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问题。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论题来探讨我工作的公司的实际薪酬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3 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薪酬管理的概述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薪酬管理的原则
(三)薪酬管理的难点
二、卫利公司薪酬管理的现状
(一)卫利公司概况
(二)卫利公司现有薪酬体系状况
(三)薪酬发放
三、该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五、结论
4 参考文献
[1]兰斯.A.伯杰等,《薪酬手册》(第4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 版
[2]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 版
[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5]王学力,《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1999年
[6]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7]约瑟夫·J. 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电大数字图书馆)
[8]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电大数字图书馆)
[9]王琪,《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西安教育信息网
[10]龙朝双、张梅珍,《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中国知网空间
[11]叶仁荪、王亚平,《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维普资讯网
[12]侯清麟,《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3]董建斌,《浅析企事业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