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国修船杂志

中国修船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修船杂志

好吧 我虽然死神看的最多但是!!里面有好多让人想砸死15和井上的冲动的画面海贼王吧 还不错路飞很可爱,里面的情节也很感人,虽然画面很简单,但还是很好看。怎么说呢。。。。很有深意的说~~~对于火影,原来是很喜欢,但现在没什么感觉了,应该说。。。。。有点失望....但喜欢的人(火影FANS)应该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吧~~~(PS和问题没有多大关系,本人醉喜欢的是柯南,顶怪盗KID!!!你也去看一下吧~~不会比海贼王差到那儿的~~~)

记得最初接触海贼,还是在同桌的推荐下,那会还对日漫不屑一顾,不过现在真的很感谢他.我觉得海贼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就是尾田老师通过这部漫画所展示给世人的人生观.海贼里面人物之间友情的羁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亲情的感动与信任.等等这一切...海贼是我第一部正式接触的日漫,也是因为海贼我成为一个漫迷.海贼让我学到很多,也让我改变很多.总之就是,我为自己是海贼迷感到自豪.

如果您真是喜欢海贼王,麻烦您进我的空间看一下好吗。我右边栏里有个海贼王的专栏,请直接点击。都是我自己写的感受,可能写得不好。不过如果是海贼王迷的话,我想应该会对海贼王的原创文有兴趣吧~希望我能遇见真正懂海贼王的人,而不是把它和一般的作品比较

海贼王和火影都是很慢更新!不过2个都是热血且是追逐梦想!但我个人觉得:火影有点偏题!海贼王开始入正题!火影总觉得来来去去都是那样,任务,影分身,有点那个。。。。。。海贼王动漫中间也是很无聊!但那么多动漫唯独“棋魂”比价好!

中国舰船研究杂志

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62年,由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办。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

舰船科学技术不好发。

《舰船科学技术》创刊于1962年,半月刊,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舰船科技领域综合类学术性期刊 。

据中国知网2019年第08期期刊内页显示,《舰船科学技术》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40人、顾问19人、责任编辑1人、美编1人,设主编1人、执行主编人、副主编人、主任委员人、副主任委员4人。

据2019年6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舰船科学技术》总被下载1113496次,总被引29418次,出版文献共10651篇,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

据2019年6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舰船科学技术》载文量为6064篇,基金论文量为1458篇,被引量为18509次,下载量为216463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舰船科学技术》主要报道范围涵盖舰船理论研究、舰船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包括舰船总体、船用动力、舰载武器设备、电子与光学设备、船用机电设备、设备选型、舰用材料和舰船防护、科研管理、学术讨论、信息报道等 。

中国修船期刊官网

《中国修船》杂志,创办于1987年,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修船行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为修船业、航运界、科研院所及相关的船舶配套厂提供船舶维修信息、管理与技术服务,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学习交流的园地,是了解中国修船市场、工艺技术及设备发展动向的重要窗口。试验工厂承接各类工程船舶挖泥机具的研制及修复,承接船修业务及钢结构制造,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目前,本所已经获得国家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ISO9001质量认证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书。

(中船重工第六三一三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28个科研院所之一。主要从事激光新材料及激光加工与制造技术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船舶高新产品研制,军民船舶修造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全国修船行业标准审定与归口管理,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中国修船》杂志。目前拥有激光加工研究中心和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部两个研发部门,一个试验工厂及《中国修船》编辑部等主要科室。

您要发表中国水运可以找我,1-3天审稿

中国修船编辑部电话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县永康乡二都寺岭(今万岙乡市岭村)姓郑,原名育英(毓英)字诚之,号绍虔,父亲郑绶卿是中医。1928年 19岁 考入由陈抱一等主持的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系。1929年 20岁 在鲁迅影响下,开始木刻创作。1930年 21岁 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停办,转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1年 22岁 参加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从上海美专毕业。8月,参加鲁迅和日本友人内山嘉吉举办的“木刻讲习班”,并结识鲁迅。改名“野夫”、“EF”、“新潮”。1932年 23岁 加入“中国美术家联盟”。5月,与陈卓坤、江丰、黄山定、陈烟桥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8月,与陈卓坤、顾鸿干等在上海组织“野风画会”。鲁迅特请蔡元培为画会题写匾额,还多次前往“画会”参加活动、演讲,同时带了一批如法国杜米埃等人的画册送给“野风画会”,并捐款20元。创作《国民党反对派的血腥罪行》、《号召》、《五一大游行》等木刻作品。冬,联合宁、沪、杭、苏等地美专学生,在上海新世界举行“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展”。1933年 24岁 “野风画会”被迫停止活动,改名“上海绘画研究会”地址从江湾迁到跑马厅,和顾鸿干共同负责。后继续活动,创作《黎明》、《搏斗》等木刻作品。6月,在野穗木刻社出版的手拓原寸版画集《木版画》上发表画作。10月,MK木刻研究会第四次展览会展出野夫木刻作品《黎明》,受到鲁迅的称赞。任上海左翼文化同盟办的“新亚学艺传习所”的绘画和木刻指导。12月,鲁迅受法国女记者绮丝·谭丽德之托,征集中国左翼美术家 的绘画作品前往巴黎参加“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与鲁迅通信。1934年,25岁 3月,“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在巴黎皮尔·沃姆斯画廊举行。展出作品为野穗木刻社受鲁迅委托征集到的78幅木刻作品。野夫的木刻作品《搏斗》、《黎明》、《建筑第一声》、《回家》、《灾民》及石版画《母与子》入选参展。同年,该画展巡回至德国和苏联展出。任上海左翼文化同盟办的“新亚学艺传习所”的绘画和木刻指导。创作木刻《水灾》组画20幅。1935年 26岁 与沃渣、温涛、曹白会同北平的唐诃等一起在上海组织“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创作木刻作品《七君子》《棚户怒潮》。创作《卖盐》木刻组画36幅并出版。1936年 27岁 1月,与江丰、沃渣、温涛、力群等人发起成立铁马版画会。出版《铁马版画》三期。2月17日,鲁迅致信野夫,谈及木刻团体的组织问题。同年,鲁迅逝世后创作了木刻作品《鲁迅的精神不死》。10月2日,与黄新波、陈烟桥、江丰、力群、曹白、林夫等人组织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海展场在八仙桥青年会举行。与黄新波等三十四人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创作《罢课》《荒年》等木刻作品,刊载于《铁马版画》创刊号。1937年 28岁 与李桦 、陈烟桥、江丰等组织“第三回全国木刻展”,因“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未能实现。10月回家乡温州乐清,参加乐清县青年服务团,组织剧社,导演《醒狮》、《铁蹄下的吼声》等抗日爱国话剧。创作木刻作品《自刻像》。1938年 29岁 当选“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出版《春野木刻集》。创作《王良俭同志遗像》木刻作品纪念亡友。1939年 30岁 4月,与林夫、金逢孙等人在丽水成立“七七版画研究会”,在金华、丽水、平阳、永嘉等地举办“七七抗战版画展览会”。翌年出版《五月纪念木刻集》。设立美术书刊供销部和教育委员会,承办咨询任务。11月,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办“木刻研究社”、“木刻用品社”,同时“木刻用品社”开始举办“木刻函授班”,报名参加者达一百多人,学员广布战时东南各省,编辑教材《战时木刻半月刊》,同时陆续编辑木刻丛集——《旌旗》、《号角》、《铁骑》、《战鼓》、等四种。1939年12月,《刀与笔》杂志在浙江金华创刊,野夫发表木刻作品。创作《谁使我们逃亡?》、《伤兵、难民与失业工人》、《两种不同的生活》、《梅世君烈士》等木刻作品。1940年 31岁,编辑出版学员毕业作品集《铁笔集》,撰文《浙江木刻运动怎样展开来的》。修订出版专著《怎样研究木刻》《点缀集》。同年,创办丽水“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撰文《十六个月的“木合社”》。创作木刻《送棉衣给北上抗日的新四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拓荒》、《努力习作(学习木刻的热潮)》等作品。1941年 32岁 主编杂志《木刻艺术》《反攻》木刻丛刊。4月22日丽水遭敌机空前大轰炸,西河沿原址成为瓦砾,“木合社”因遭敌机轰炸,迁云和县,后移江西上饶,改名“东南木刻用品合作社”。此前,完成《长期抗战》木刻作品。《反攻》木刻丛集刊物1941年6月出版,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教育委员会编·现藏浙江图书馆。1942年 33岁 日军入侵浙赣,“木合社”迁福建崇安赤石。开办“武夷画室”,亲自授课培养木刻新人。同年,成立“草草刻画社”,出版《草草月刊》。创作《新农民》《轰炸声中》《抢运物资(粮食)》等木刻作品。1943年 34岁 以“中国木刻研究会”名义在福建赤石主编出版《木刻艺术》第二期(双月刊),不定期的《木合》多期。5月16日木研会在中苏文协召开临时会员大会,当选为闽区理事。创作《寒酸与洋溢》《后方生产》等木刻作品。1944年 35岁 与杨可扬合编出版“新艺丛书”,丛书有《鲁迅与木刻》、唐英伟《中国现代木刻史》、《新艺散谈》《给初学木刻者》等多种,还编有木刻画册《武夷山水茶》《民族健康》。在福建崇安赤石还同时是《中国合作运动史的木刻集》 的作者,中国合作经济研究社出版 ,陈仲明发行。创作《救亡歌声》《战地妇女》等木刻作品。1945年 36岁 日本投降,将“木合社”历年收集的300余幅木刻在福建南平等地举办“庆祝抗战胜利木刻巡回展”。编《活页画帖》第一辑,在福建木合工厂出版。创作《流动铁工厂》《角斗》《胜利前夕》(套色木刻)作品。《角斗》曾先后刊于《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中国版画》。1946年 37岁 “东南木刻用品合作工厂”由福建迁上海,设于台湾银行楼上,成立“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与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联合办公。同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负责举办全国“抗战八年木刻展” 作品的征集工作和展览品审查委员会委员。任教于上海美专。创作木刻作品《抢米》(反饥饿斗争组画之一),曾刊于时代书报社出版的《新木刻》1947年 38岁 负责“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该协会举办了一期“木刻函授班”,每年举行春秋两季木刻展览会,编印会刊。在《时代日报》上主编《新木刻图刊》。4月在上海举办“第一次全国木刻展”。同年配合李平凡在日本举办“中国版画展”。参加为“五二零”学生运动刻制传单。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第二次全国木刻展”。创作木刻作品《抢饭吃》(反饥饿斗争组画之二)曾刊于晨光出版公司印制的《新中国版画集》,《抢棉花》(反饥饿斗争组画之三)曾刊于《中国版画集》。1948年 39岁 编《木刻手册》由文化供应社印行。创作《泛区难船》、《天官赐福》、《从求学到求乞(流浪学生怒吼图)》、《穷苦的人们(上海街头见闻录)》、《风声鹤唳(蒋氏朝廷末日现形图)》等木刻作品。1948年4月与陈烟桥、杨可扬等为迎接上海解放秘密刻制木刻传单多幅。1948年5月举办“第三次全国木刻展览”,地点上海(大新公司画廊)、南京、宁波、苏州。1948年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第四次全国木刻展览”在长沙、广州、武汉等地巡回展出。1949年 40岁 新中国成立,出席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在上海军管会文化处工作。同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授、总务长兼秘书长。筹办“大众美术出版社”。1950年 41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停止活动,全体会员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巨幅油画作品《修船支前》、《斗地主》(原标题不详)。1951年 42岁 在华东文化部工作。任上海幻灯厂厂长。1953年 44岁 出席第二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副秘书长。创作木刻作品《鲁迅先生像》。1954年 45岁 兼职美协“美术服务部”总经理。绘人物、风景速写若干幅。1956年 47岁 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编辑出版《纪念鲁迅美术选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与李桦等组成编委,出版《版画》刊物。1961年停刊,共出版32期。与古元、彦涵等在北京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友人内山嘉吉。与李平凡一起陪同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参观《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创作套色木刻《鲁迅在厦门凭吊郑成功卫国城堡遗迹》和木刻作品《救救儿童》等,参加“第二届全国版画展”。1957年 48岁 被划为右派,免去一切职务,下放河北怀来县农村劳动。12月创作套色木刻《瓶花》,参加“第五届全国版画展”。下放期间画了一批农村人物及风景速写。1958年 49岁 创作套色木刻《夕阳》、《十三陵水库工地妇女挑土竞赛》(原标题不详),以及农村题材的系列木刻作品《农村小景》(原标题不详)、《街头看新闻公告》(原标题不详)。1960年 51岁 调北京中国美术馆保管研究部工作。1964年 55岁 创作木刻作品《北京支援各国人民反美斗争——反美风暴组画》一套6幅。1965年 56岁 创作木刻作品《“约翰逊怎能不发愁”组画》一套6幅。1966年 57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受到迫害,惨遭批斗,再度下放至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3年 64岁 8月13日因患肝癌病逝于北京。1992年7月,为纪念野夫诞辰80周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野夫版画遗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1995年11月5日-11月1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联、温州市文化局、温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在浙江省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1995年11月14日-11月16日,应乐清市委宣传部、市美协等单位邀请,《野夫版画展》巡回至家乡展出。010年6月25日至8月1日,广东美术馆策划主办“铁马野风——野夫的木刻艺术”展览 ,同期出版展览图录 。代表作品

简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爪哇岛三宝垄纪念郑和六百周年活动组委会成员向记者谈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傲。 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是一支无敌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 今文莱 、暹罗 今泰国 真腊 今柬埔寨 、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 1409年2月15日 ,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夏 1409年 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多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 1409年10月 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12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后派出一支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罗。郑和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今新加坡、满刺加)。郑和在满刺加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这些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船队去各国的船只,返航时都在这里聚集,装点货物,等候南风开航回国。郑和船队从满刺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到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队到加异勒 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 、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郑和亲率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 1411年7月6日 回到了祖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1412年12月18日 朝廷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永乐十一年 1413年 冬开航。首先到达占城,后率大船队驶往爪哇、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 今马尔代夫群岛 。而大船队从苏门答刺驶向锡兰。在锡兰郑和再次派分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 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 。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郑和船队由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的中途停靠点。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 1415年8月12日 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多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1416年12月28日 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五年五月 1417年 冬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 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 、柯枝、古里。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 今索马里摩加迪沙 、不刺哇 今索马里境内 、麻林 今肯尼亚马林迪 。大船队到古里后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刺撒 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 ,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1419年8月8日 郑和船队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 1421年3月3日 ,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 今索马里朱巴河 、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 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1430年6月29日 ,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 今南京下关 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苏门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第1次下西洋 第2次下西洋 第3次下西洋 第4次下西洋 第5次下西洋 第6次下西洋 第7次下西洋 (一四0六年)六月 1407年10月13日 1409年10月 1412年12月18日 1416年12月28日 1421年3月3日 1430年6月29日 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六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编辑本段]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米,宽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 肯定派 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1377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质疑派 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 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编辑本段]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中国骨伤杂志修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根据国家科委(93)国科发信015号文件批准创刊的全国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承办。自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出版法规、政策,坚持“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贯彻和体现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项规定。积极倡导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坚持服务学科建设、服务科技进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办刊目标。

在中国保护好的话平均5到8年 要做一次置换手术,你年纪小的话 应该能承受北京有很多医院做置换手术,大体的人造骨都可以但都二次三次....置换。青岛华国中医医院“补肾、补髓、补骨,三效合一透骨疗法”不需要置换手术一样可以治好股骨头坏死,希望你早日康复

1.中国骨伤杂志 主办单位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2.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办单位是中国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没有

中国中医骨伤杂志

3.两本杂志不是同一本,两个杂志社都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只有中国骨伤杂志是科技核心

4.官网可以去识别,带有官网认证的,带有百度期刊合作标识的为官网。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 索引序列
  • 中国修船杂志
  • 中国舰船研究杂志
  • 中国修船期刊官网
  • 中国修船编辑部电话
  • 中国骨伤杂志修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