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考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

中考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中考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实验区)21、学校准备举办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1)请在展览中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你认为是什么?(1)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1分)(任答一条即可)。 中国: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四大发明(1分)(任答一条即可)。其它说法只要正确也应给分。(2)位于大河流域。(1分)学生答位于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土地肥沃的地区等也可给分。2005年全国部分地区历史中考试题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山西省2005年试验区中考文科综合试题12、某班同学要办一个世界史专栏展,但对下列历史知识的分类发生了争执,你能帮助他们吗 (要求答案填写序号)A《荷马诗史》 B丕平献土 C牛顿 D爵士乐 E查理.马特改革 F《天方夜谈》 G好莱坞 H爱因斯坦第一类:A 第二类:B 第三类:C 第四类:D 200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记》,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 东西方文化交流。——改编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争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摘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1)(2分)材料一中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2)(4分)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相关链接: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暴力冲突材料一:材料二:(3)(4分)请你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1)马可•波罗(2)材料一:和平交流 材料二:暴力冲突 (3)遣唐使: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200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21、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名称(四个即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答出其中四个即可,4分)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一)2005年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12、世界上几个大国的角逐,时而在战场上,时而在会议桌上。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有牺牲他国利益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名称。(1)1919年,巴黎和会;(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3)1938年,慕尼黑会议;(4)1945年,雅尔塔会议(每个1分,满分4分。注意:答案超过四个时,以前面四个为准)13、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亚、非、拉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第三世界。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反映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件史实。(3分)(1)1955年,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召开 (2)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 (3)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得到恢复。(每个1分,满分4分。注意:答案超过四个时,以前面四个为准)16. 阅读下列材料: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 美国杜鲁门总统演讲1945年4月16日请回答:(1)材料中“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1分)称霸世界。(2)请你说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而采取的三次行动。(3分)①推行“冷战”政策;②出台杜鲁门主义;③通过经济援助,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约组织 ⑤发动侵朝战争 ⑥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每个1分,满分3分)(3)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而“采取的行动,给二战后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影响: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造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长期对峙的局面。05年荆州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4、欣赏下列两幅美术作品回答:⑴这两幅作品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追求?(2分)⑵当时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些传世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⑶文艺复兴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1)人文主义(或者人的精神、或者美好生活等)(2)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或艺术家们对人的力量的向往,或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深深熏陶等)(3)思想进步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或以人文本的理念,或艺术家们的优秀品质等)说明:回答出任何一点就可以得2分。16、关于20世纪的历史,有人认为"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世纪";也有人认为"20世纪是战争不断的世纪"。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主要史实,以"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或"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历史小论文。答案1:“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必须与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答案2:“人类的战争与和平”必须与20世纪的战争有关评分标准:回答一件事情与回答几件事情应同等给分;要求史实正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有一定的条理。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开卷)16、写出下列三段文字所描述的“他”分别是谁?(3分)(1)他是亚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虽然在26岁后逐渐丧失听力,但是他没有屈服,勇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英雄》、《命运》等九部蜚声世界乐坛的交响曲。(2)他出身贫寒,只受过很少的学校教育,当过店员、邮务员、律师。后来,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3)他是一位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反名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一战后,针对国内的好战狂热,他呼吁停止战争,停止对人类文明的破坏。(1)贝多芬;(2)林肯;(3)爱因斯坦(各1分)1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地图,回答问题。(12分)材料1 50年前,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以其智慧、勇气与远见为新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局面;5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前启后,在亚非首脑峰会上郑重重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了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17期材料2 新加坡曾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正式独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块资源“只有空气和人”的弹丸之地却屡创奇迹。1991年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599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2003年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请回答:(1)50年前,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印尼出席的重要会议是 。(2分)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成了会议的成功?(2分)这一方针,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外交实践,举一例加以证明。(1分)(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归纳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有哪些?(4分)(3)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英文字母是 ,它成为世界海运重要枢纽之一的原因是什么?(3分)(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2分)求同存异;(2分)答出我国与其它国家虽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但仍然和这些国家建立或发展外交关系的一件事例,即可得1分(如中美建交等)(2)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取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走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教育和进行智力投资,注意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答出其它意思相近的内容亦可酌情给分)(3)A(1分)。马六甲海峡是联系欧洲、非洲和东南亚、东亚各港口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1分)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1分) 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39、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直接军费开支及物质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材料三: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强调,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请回答:(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原因,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两方面的因素)(3)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意思相近即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意思相近即可)(2)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评分说明:若考生答出联合国的建立、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欧共体的建立等具体内容可酌情给分)(3)国际合作可以战胜敌人;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战争是残酷的,又是可以避免的。(意思相近即可)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历史(非课改区)22、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到20世纪初爆发了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请列举:(3分)(1)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3)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十月革命)。(1分)23、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列举:(4分)(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水上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陆路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3)1910年,我国设计师冯如制成的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交通工具是:(1)汽船。(1分) (2)汽车。(1分)有轨电车。(1分) (3)飞机。(1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些启蒙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回答:(1)写出一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1分)(2)材料二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1分)(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内容?(1分)(4)材料一、二、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1分)(1)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答出任何一个即得1分,多答不加分)。(1分)(2)资产阶级。(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 (4)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制度、封建统治)。(1分)28、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体系)的三次大变动。请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1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1分)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1分)(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苏联和美国(只写出一个国家不得分)。(1分)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分)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等(学生答出任意一点或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非课改实验区使用)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中学历史在线注:图片待传)材料四: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中俄两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在的灾难和浩劫。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拯球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5月8日在莫斯科的讲话请完成:(1)将你从材料三这幅油画作品中获取的信息写出来。(2)根据对材料三的理解,请你为这幅油画作品重新命名。(3)根据材料四,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4)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想说些什么?(不少于两点看法)29、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处于领先地位,其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英国成了“世界工厂”,成了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请你结合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探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并将你的认识写成一篇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100字) 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非课改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发挥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经济。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此后,各国经济更是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材料二(2004年《武汉统计年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2002年至2004年,武汉进出口总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三年累计进出口亿美元,年均增长。(1)依据材料一,完成有关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学习摘要”。(2分)学习摘要: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原因之三: (2)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3)材料二中,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1)美国援助、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2)改革开放。(3)武汉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如果回答改革开放促进了武汉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同等给分)2005年黔南州非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中师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历史综合科试卷14、阅读下列材料: 人生来是而且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加与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请回答:(1)上述条文是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2)该文件是在何时制定的?(1分)(3)它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政治要求?(2)(1)法国。《人权宣言》。(2)1789年大革命开始后制定的。(3)它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四、论述题(共1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5年1月1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并发表共同声明,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的问题以及鼓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美日军事同盟是在“冷战”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不应超出双边范畴。上述声明半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请回答:(1)列举近现代上两件美国、日本侵略中国台湾的历史史实。(2分)(2)二战时期,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国际文献是什么?(1分)(3)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什么?(1分)运用这一构想,中国政府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问题?(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6分)(1)1950年美国借朝鲜战争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失败,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2)《开罗宣言》。(3)“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4)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2、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4、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四川资阳中考题(历史部分)四(9分)概述近现代史上美英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课改区)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在漫长的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成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战争进行到1944年时,无论是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战争形势都发生了急剧变化。材料二 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欧洲战场,战争局势的变化、反击法西斯的胜利不是一国的胜利,是各国走向联合或者是各种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结果。回答:(1)1944年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战争局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请你根据教材提供的有关数据设计一张表格,使人们通过看表格中的数据就能了解1950——1970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鉴于经济的这一发展状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4、实现统一和维护统一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据此回答:(1)1861年德意志和美国的国家形势有什么不同?(2分)(2)19世纪德意志为了实现统一,美国为了维护统一,采取的相同手段是什么?(1分)(3)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中国的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怎样的构想?(1分)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县(市)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历史试题19、简述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四、探究与创新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2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范围遍及亚、欧、非及大洋洲。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侵略者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⑴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⑵想一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⑶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⑷学习了这段历史后,你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黔西南州非课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3、阅读材料: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幕府的腐朽统治之下,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美国打开日本的国门,日本主权受到了破坏,面临沦为关殖民地的危险,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主张向西方学习,推翻幕府的统治,实现国家的富强,并取得了成功。请回答:(1)、日本为避免“沦为殖民地“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2)、这次改革有哪些重要措施?(6分)(3)、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2分)2、18—19世纪,美国通过哪两次战争分别扫除了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两个主要障碍?20世纪上半期,又经历了哪两次重大战争,美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8分)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对海峡两岸的现状发出的无奈的叹息,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渴望统一,祈盼团圆的感情。中外历史上诸多史实证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1)“我”和“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3分)(2)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德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4分)(3)怎样才能早日消除台湾同胞“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2分)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典活动。庆典上,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挑起这场战争的主要法西斯国家有哪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5分)(2)请列举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对德的两次著名战役。(2分)(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假如你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请简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4分)(4)德国总理施罗德说:“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员竟然为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针对德、日对待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典活动。庆典上,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造成怎样的后果?(2)请举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对德的两次著名战役并说明其意义。(2分)(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假如你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请简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3分)(4)德国总理施罗德说:“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员竟然为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针对德、日对待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年课改试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5.以下是关于哥伦布进行新航路探险活动的描述,其中有六处错误,请在错误处画线并改正。(6分) 15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意大利出发,横渡太平洋,来到印度,给当地居民起名为印第安人。他成功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黄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6.识图,回答问题。(10分)(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1)右图中的《宣言》是在哪个历史事件中颁布的?其内容是什么?(5分)(2)图片上方的历史人物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他是谁?(2分)(3)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是什么?(3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在周遭平和的环境中,你是否也会有过痛心疾首的感受?然而我有过。我不能忘记在参观禁毒展后那种不可竭制的愤恨中夹杂的阵阵心痛。那种感受是沉重的,是刻骨铭心的。而不能忘记的还有那些千疮百孔的残躯,抽搐扭曲的表情和犹在耳际的呻吟。不愿接受,但事实却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在我们身边,在这片阳光之下,潜藏着的毒品犯罪正无孔不入地吞噬着我们的同胞。然而就在这些不幸者之中又有多少是正值风华的同龄人?而这一切又该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虑? 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神灵,却的确存在着恶魔。毒品就是这魔鬼的化身。如果你了解这种白色瘟疫诞生至今所酿成的惨剧,你就会明白这绝不仅是一个比喻。因为吸食毒品者被毒品所剥夺的也绝不仅是金钱和健康,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灵魂沦丧,家庭破亡乃至生命消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每年为这白色恶魔所害的是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一个人做错事,甚至违法乱纪,世人社会都会公正地给他一个补救,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毒品犯罪者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公敌。毒品犯罪绝不是一般犯罪。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国,禁毒立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对毒品犯罪实施严刑峻法。然而更为严峻的事实是,作为一名吸毒者,自身将因毒品本身所具有的成瘾性特征产生对毒品身体,心理上的双重依赖,而无法依靠现代尚不完全的戒毒手段和个人意志走出深渊,终身成为毒品的俘虏,永远地失去做为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可以说吸毒者既是不可救药的罪人,又是无药可医的病人。 也许面对未知的毒品,我们的好奇心总是在叫嚣,但一次下不为例的浓度将注定人生悲剧的开始;也许有人说那是一种飘然欲仙的享受,但在罂粟美丽的迷梦里走向的却是不归之路;也许我们对自己的意志信心十足,但小视魔鬼的诱惑,在失去理智之后,终将失去自我……这样高昂的代价,年轻的我们又怎能轻易就范? 然而正因为年轻,无知、好奇、冲动、叛逆、天真、自负……任何一种不成熟的情绪,都是无形有威胁。而这一点也正被那个躲在黑暗中幽白的恶灵所利用着,根据我国禁毒组织统计,我国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已占到了吸毒者总人数的,如此之高的比例又怎不叫人为那些迷失方向的年轻生命心寒呢?然而,那些尚且纯真,尚未成年,还无法明辨善恶真假,还无法自我保护的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唯有八个字应该紧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该做的很多,而且必须从小做起。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化清界限不仅仅需要若干的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中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人生有的一次生命是无价的,也是脆弱的。它承载着你的亲人,朋友和整个社会赋予你的责任,所以它绝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它承受不起任何不负责任的冒险,所以请珍惜你的生命—为自己,也为所有人——永远拒绝毒品!

咱们历史老师自己出的,“炎黄子孙”的黄指的是什么A:黄河B:黄土C:黄帝D:黄色答案只要你学过历史,不听课都行就知道那答案我就不说了只是个人觉得这个出得很好而且在任何资料上都看不到的

有一句诗叫“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一位伟大的帝王,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221年,定都咸阳。他可以说是足智多谋,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者。他统一度量衡,将全国纸币改为圆形方孔铜钱。又率蒙恬将军修筑了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在防御匈奴方面取得了进步。他又命人开凿了灵渠。还进一步统一了全国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用推恩令的方法削弱藩王实力。又在京城创办太学,还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又改造五铢钱,将冶铁、卖盐权收归中央。收回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

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

“贞观之治”历史论文(可选任意两段)贞观之治,关键在于“作为之治”,即是有所作为,而且是积极作为。而更重要的是,这种作为的方向不是奉己,也不是一方阶级之利,而是天下百姓受益。这一点尤为值得中国的今天汲取,同时也必须让全球化的中国人好好总结和学习(以便中国能够积极参加到全球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建设大业中去)。贞观之初,国家犹在战乱之余,到处千疮百孔,人民流离失所,然而经过太宗与群臣和各地官员的精心治理后,不到几年,就出现了社会景况的迅速好转:流散者回归家乡,土地再度获得耕耘,农业连年丰收,当时的米粟每斗不过三四钱,出现了“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盛世景象。社会治安、人民温饱、政府吏治、商贸发展等等,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就连行旅在外的商贾和奔考科学的学生们,往来各地间都可以不带粮食,可以取给于途,这样的景象,就是在今天的中国,也是鲜见的。盛世繁荣,人民幸福,在1380年前,中国就是啊。对于自我检省和体察,太宗也有着惊人的客观角度,以致使许多良臣敢于直谏。他通过谏言而进行自我对照,时时修正检点,这种襟怀犹为可贵。如前所说的那个大夫魏征,有时直谏到当众冒犯篾君的程度,令太宗甚为恼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杀了魏征(这一点可见封建制度的不宽容),然而终于还是被国家大义所止怒,魏征去世时,太宗不禁大哭。在对魏征的评价上,太宗结合自己与国家经略,这样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太宗对待良臣的态度和客观体己的真诚。对于历史尊重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的积极态度和深度思考力。这一点,以世界各国在各自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上而明确表明了出来。这种历史尊重并不是一味追忆和迷信,也不是对过去历史的全然忘却,而是从历史的汲取出其文明的精萃,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所以,尊重历史首先将得益于学习历史,而学习历史则将得益于方法,方法的取舍则得益于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因为尊重,所以学习,这是一个好态度。唐太宗对于历史,就有一个很好的态度,他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是很好的范例。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忙于经济也忙于企业,而其本质并非是真正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更多情况下是失去了判断。失去历史的判断,其结果就是皮毛的货色了。一个社会如果只是仅存皮毛,其利必不长久。

【答案】具体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5分-11分)(2)观点较明确,能结合相关史实,逻辑较严密,论述较为充分,表达清晰(10分-6分)(3)观点不明确,未利用史实来叙述,单一角度论证,逻辑不严密,论述不充分,表述不明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存在两个核心观点,其一欧洲世界经济体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点评: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有一句诗叫“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一位伟大的帝王,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221年,定都咸阳。他可以说是足智多谋,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者。他统一度量衡,将全国纸币改为圆形方孔铜钱。又率蒙恬将军修筑了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在防御匈奴方面取得了进步。他又命人开凿了灵渠。还进一步统一了全国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用推恩令的方法削弱藩王实力。又在京城创办太学,还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又改造五铢钱,将冶铁、卖盐权收归中央。收回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

经济:夏朝左右奴隶制产生并开始发展;商朝时期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进入鼎盛时期。春秋时期进入瓦解时期。战国时期,封建制产生;秦汉时期是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是进一步发展时期;隋唐是鼎盛时期;宋元是继续发展时期;明清时没落时期。 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是百家争鸣时期;秦朝 是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时期;西汉前期是黄老无为思想占统治地位时期;汉武帝时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从此儒家思想便占中国思想的主导地位西汉末时,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末年道教产生;明清时西学东渐,西洋思想开始传入中国。清末,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末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49年以后后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 位。 政治:先秦时是分封制。秦以后是帝国制即中央集权地皇帝制,地方上是郡县制,其中汉时地方上有分封制和郡县制共存;秦汉时中央是丞相制,隋唐以后是三省六部制,这表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明朝时朱元璋罢相,清朝时,雍正设立军机处,表明封建国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民国时是资产阶级共和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属单一制国家。

历史论文例题及答案

如果你是我孩子或学生,我会狠狠抽你一顿!

你这篇论文是抢手干的还是自己东拼西凑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要他回答,如果是后者那么你赶紧多读读“自己”的论文!

这里你悬赏再高,我们也没法代你回答---因为答案在你的论文里面!

现在直接把你当孩子说点论文的事:

1.直接向指导老师求助---答辩一定程度与指导老师捆绑,指导老师有职责和相应的面子风险;

2.把“自己”的论文赶紧熟悉起来,自己都不知道写点啥肯定一问三不知;

3.也别太怕所谓的答辩---其实老师一看文章基本心里就知道文章的所下的功夫,提问只是进一步了解而已。本科以下的答辩尺度把握不会太严。

4.吸取教训,别临时抱佛脚了。今后的工作必须要认真、踏实,不然做不好事情成不了大事的!

最后,祝你进步!

毕业生论文答辩 一、答辩流程 (一)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

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

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即兴答辩。

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

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

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 二、答辩准备 (一)学生自述需要准备的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说明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几千人做了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 9、本文的优缺点? 10.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11.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12.本文提出见解的可行性? 13. 定稿交出之后,自己重读时发现的缺陷? 14.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体会?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过程中老师常提出的问题: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三、答辩技巧 (一)自述与问题回答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

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

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

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

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

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

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

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

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

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

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

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

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

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

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

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三)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

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

而 ***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四级的具体评分标准见本书第10章。

(四)布置答辩会场 毕业论文答辩会场地的布置会影响论文答辩会的气氛和答辩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答辩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答辩会场的设计和布置,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答辩环境。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

因为,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 事实上,答辩老师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了解答辩老师的出题范围和原则,对学员如何准备答辩是有帮助的。下面就答辩老师的出题规则作些说明。

首先,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

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例如,在一篇题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之我见》的论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请简要谈谈学术界对股份合作制性质方面的争议。

(2)合作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有何区别?(3)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股份合作制有无矛盾?请简述理由。 又譬如,。

首先。你什么专业呢?

我也不说老师不同问题不同那些空话了。

我英语专业。进去直接跟老师礼貌性打下招呼。

然后是五分钟自我及论文简介。

老师真的不会怎么听,他忙着看你论文好找问题问你。

所以最重要不要紧张,大方自信点。

至于问题,文学类偏向叫你陈述简单情节,还有你选的这文章著名在哪里?

比如,我写红字,老师就问它的象征主义。

翻译类,一般会问你所使用的有哪些翻译技巧,有些什么区别。

不会太偏太刁钻,但是范围会比较广,专业上常识性的题目一定要做准备。

嘿嘿。希望帮到你

答辩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补足应提交的证据,防止举证期间过期。

根据最高院的举证规则,一般法院会在立案时,同时给原告一份举证告之书,上海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有二种,一是立案后的七日内,二是开庭前。如果是第二种举证期限,问题就不大了,在开庭前交纳就可以了。

如果是第一种举证期限,一定要按时交证据,否则,很可能被对方律师抓住把柄,处于被动。 (二) 注意与承办法官联系,及时知晓开庭时间。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将传票送达双方当事人。但是,由于法院开庭的时间,会影响双方庭外调解的进度以及成功率,因此,提早了解法院的安排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外,如果对方交纳了答辩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并收阅,这样可以了解对方的心里动态。 (三) 不放弃与对方的调解协商。

虽然诉至法院,但这不意味着双方一定“法庭上见”。起诉到法院,在某种程序上讲,更能促使双方认识到客观事实,更能认真审视自己的离婚要求,反而使庭外和解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在期间仍与对方联系调解事宜,也是必要的。 开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该带的诉讼材料,如身份证、答辩状、证据原件一定要带齐。法院一般让当事人做的陈述,最好前提写好,开庭一边看,一边说。

由于原、被告所处的角度不同,准备的陈述材料也不同。作为原告,在陈述时,应尽量把夫妻感情破裂的表现以及事实陈述清楚,并配有相关例证。

作为被告,应尽量围绕夫妻感情尚可、不到分手地步为中心,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强调对方某一点的陈述不符合事实,而要把握整个大的方向,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诉讼中的被动。

在辩论阶段,听对方陈述时一定要聚神会神,不要为对方不中听的言辞气晕了头脑。 对方说的不对的要点,要拿笔记住,然后继续向下听。

在反驳时,要有条理地围绕自己的主张反驳。很多当事人在答辩时,往往按对方说错的地方,一条一条纠正,作为辩论提纲,其实这是不妥的,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要顺着对方安排的路走,以防陷入对方的陷阱。

仔细阅读法院的判决书,决定是否服判或上诉。 判决书下来后,当事人往往是倒着看的,先看判决结果,或喜或悲。

但对于判决书中的内容,法院判决的依据,往往少有当事人仔细研究和推敲。 一份判决书中有三部分最为重要: 1、本院查明…… 2、本院认为…… 3、如下判决…… 判决结果的基础,就是本院查明;判决结果的依据,就是本院认为。

实践中,一点儿瑕疵都不存在的判决书很难找到,但并不是有了瑕疵就找到了上诉的理由。要看法院关键的判决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客观。

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中,一审判决一旦生效,如果不是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只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即使上诉,二审法院改判的可能性较小。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10.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答案】具体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5分-11分)(2)观点较明确,能结合相关史实,逻辑较严密,论述较为充分,表达清晰(10分-6分)(3)观点不明确,未利用史实来叙述,单一角度论证,逻辑不严密,论述不充分,表述不明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存在两个核心观点,其一欧洲世界经济体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点评: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

如果你是我孩子或学生,我会狠狠抽你一顿!

你这篇论文是抢手干的还是自己东拼西凑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要他回答,如果是后者那么你赶紧多读读“自己”的论文!

这里你悬赏再高,我们也没法代你回答---因为答案在你的论文里面!

现在直接把你当孩子说点论文的事:

1.直接向指导老师求助---答辩一定程度与指导老师捆绑,指导老师有职责和相应的面子风险;

2.把“自己”的论文赶紧熟悉起来,自己都不知道写点啥肯定一问三不知;

3.也别太怕所谓的答辩---其实老师一看文章基本心里就知道文章的所下的功夫,提问只是进一步了解而已。本科以下的答辩尺度把握不会太严。

4.吸取教训,别临时抱佛脚了。今后的工作必须要认真、踏实,不然做不好事情成不了大事的!

最后,祝你进步!

毕业生论文答辩 一、答辩流程 (一)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

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

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即兴答辩。

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

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

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 二、答辩准备 (一)学生自述需要准备的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说明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几千人做了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 9、本文的优缺点? 10.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11.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12.本文提出见解的可行性? 13. 定稿交出之后,自己重读时发现的缺陷? 14.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体会?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过程中老师常提出的问题: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三、答辩技巧 (一)自述与问题回答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

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

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

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

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

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

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

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

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

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

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

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

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

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

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

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三)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

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

而 ***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四级的具体评分标准见本书第10章。

(四)布置答辩会场 毕业论文答辩会场地的布置会影响论文答辩会的气氛和答辩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答辩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答辩会场的设计和布置,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答辩环境。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

因为,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 事实上,答辩老师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了解答辩老师的出题范围和原则,对学员如何准备答辩是有帮助的。下面就答辩老师的出题规则作些说明。

首先,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

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例如,在一篇题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之我见》的论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请简要谈谈学术界对股份合作制性质方面的争议。

(2)合作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有何区别?(3)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股份合作制有无矛盾?请简述理由。 又譬如,。

首先。你什么专业呢?

我也不说老师不同问题不同那些空话了。

我英语专业。进去直接跟老师礼貌性打下招呼。

然后是五分钟自我及论文简介。

老师真的不会怎么听,他忙着看你论文好找问题问你。

所以最重要不要紧张,大方自信点。

至于问题,文学类偏向叫你陈述简单情节,还有你选的这文章著名在哪里?

比如,我写红字,老师就问它的象征主义。

翻译类,一般会问你所使用的有哪些翻译技巧,有些什么区别。

不会太偏太刁钻,但是范围会比较广,专业上常识性的题目一定要做准备。

嘿嘿。希望帮到你

答辩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补足应提交的证据,防止举证期间过期。

根据最高院的举证规则,一般法院会在立案时,同时给原告一份举证告之书,上海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有二种,一是立案后的七日内,二是开庭前。如果是第二种举证期限,问题就不大了,在开庭前交纳就可以了。

如果是第一种举证期限,一定要按时交证据,否则,很可能被对方律师抓住把柄,处于被动。 (二) 注意与承办法官联系,及时知晓开庭时间。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将传票送达双方当事人。但是,由于法院开庭的时间,会影响双方庭外调解的进度以及成功率,因此,提早了解法院的安排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外,如果对方交纳了答辩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并收阅,这样可以了解对方的心里动态。 (三) 不放弃与对方的调解协商。

虽然诉至法院,但这不意味着双方一定“法庭上见”。起诉到法院,在某种程序上讲,更能促使双方认识到客观事实,更能认真审视自己的离婚要求,反而使庭外和解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在期间仍与对方联系调解事宜,也是必要的。 开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该带的诉讼材料,如身份证、答辩状、证据原件一定要带齐。法院一般让当事人做的陈述,最好前提写好,开庭一边看,一边说。

由于原、被告所处的角度不同,准备的陈述材料也不同。作为原告,在陈述时,应尽量把夫妻感情破裂的表现以及事实陈述清楚,并配有相关例证。

作为被告,应尽量围绕夫妻感情尚可、不到分手地步为中心,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强调对方某一点的陈述不符合事实,而要把握整个大的方向,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诉讼中的被动。

在辩论阶段,听对方陈述时一定要聚神会神,不要为对方不中听的言辞气晕了头脑。 对方说的不对的要点,要拿笔记住,然后继续向下听。

在反驳时,要有条理地围绕自己的主张反驳。很多当事人在答辩时,往往按对方说错的地方,一条一条纠正,作为辩论提纲,其实这是不妥的,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要顺着对方安排的路走,以防陷入对方的陷阱。

仔细阅读法院的判决书,决定是否服判或上诉。 判决书下来后,当事人往往是倒着看的,先看判决结果,或喜或悲。

但对于判决书中的内容,法院判决的依据,往往少有当事人仔细研究和推敲。 一份判决书中有三部分最为重要: 1、本院查明…… 2、本院认为…… 3、如下判决…… 判决结果的基础,就是本院查明;判决结果的依据,就是本院认为。

实践中,一点儿瑕疵都不存在的判决书很难找到,但并不是有了瑕疵就找到了上诉的理由。要看法院关键的判决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客观。

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中,一审判决一旦生效,如果不是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只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即使上诉,二审法院改判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具体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5分-11分)(2)观点较明确,能结合相关史实,逻辑较严密,论述较为充分,表达清晰(10分-6分)(3)观点不明确,未利用史实来叙述,单一角度论证,逻辑不严密,论述不充分,表述不明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存在两个核心观点,其一欧洲世界经济体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点评: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初中历史小论文例题

有一句诗叫“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一位伟大的帝王,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221年,定都咸阳。他可以说是足智多谋,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者。他统一度量衡,将全国纸币改为圆形方孔铜钱。又率蒙恬将军修筑了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在防御匈奴方面取得了进步。他又命人开凿了灵渠。还进一步统一了全国思想——焚书坑儒。汉武帝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用推恩令的方法削弱藩王实力。又在京城创办太学,还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又改造五铢钱,将冶铁、卖盐权收归中央。收回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

初中历史小论文怎么写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怎么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首先要拟定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标题要准确、简洁又富文采,不妨拟几个标题,反复推敲,择优选用。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论文命题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的论文命题,以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再者论文标题,宜小不宜大,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目的结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乱,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

2、接着进行组织材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应当慎重:

①要围绕主题选材。

②材料要真实准确。

③精心选择富有创意的材料。一份新颖材料,能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给出的资料,对材料也要进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组织起来,才能写出文章。

3、开始正文写作

好的历史论文的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的立论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理论来阐述论题,可以引经据典或自我阐述;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一篇好论文,必须做到:

①论文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

②论文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倒好处。

③论文论证有力。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

④论文结论正确。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⑤论文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

⑥论文正文写作前应拟写提纲,搞好谋篇布局。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地安排文章的层次和布局,内容详尽、构思严密。

4、进行修改与润饰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文章的技巧,真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初稿;一是对内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对文字的加工和润饰。

要写一篇好的历史小论文除了在写作、观点上符合题目的要求以外,还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这些要求决定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除必须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扎实历史基本功以外,还要培养自己的材料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做到运筹帷幄。学生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篇幅中进行写作的,这就限定了学生的思考、构思的时间,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好的论文,必须掌握好写作技巧,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落笔有神。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具体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顾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3史料展示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4历史评点

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二、总结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阶段,如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庞杂的历史内容转变为富于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历史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应根据其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分析对待,实现历史教学的丰富和全面。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拥有独到的历史见解。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通过思考来解开历史谜团。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会使教师更加注重人文性知识的传授,在帮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后,还会启发学生产生独到的感性认识与见解。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感知到社会的进步,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另外,学生还会通过对优秀品质的传承来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境,成长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于历史课改的全面推进

课改的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历史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对课改的全面推进有很大助力。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加强对新课改具体要求的研究,以此为依据来探索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经验会对历史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新课程改革出台之后,历史教材也更新换代,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但部分历史教师并未跟上教学进步的步伐,仍然固守原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不够及时,影响创新教学的实现。

(二)教师备课用心程度不足

教师备课的质量高低将对教学成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在备课中如果能够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课堂更具操控性,提高教学效率。但部分教师未对备课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寄希望于教学经验或突发灵感,这样的备课态度会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于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将教师的思想全盘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学生仍很难克服以往的学习习惯,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方法仍是墨守成规。对于教师留出的讨论与思考时间,却不知如何运用。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还有待改进。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充当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角色扮演法”中的“角色”是学生扮演的,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话题自主编写历史话剧,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再现历史。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这课,为了解决南北战争爆发原因这个难点,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北方资产阶级,一组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让他们站在自己代表方的立场上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出发,就当时双方关注的:“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针锋相对的利益争论。通过这个“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很真切、直观地感受到: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在原料、市场、关税和劳动力问题上矛盾尖锐,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南北双方各有各的理,已经不能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武力来解决,从而突破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个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学生通过置身于表演,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把握历史知识,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沉闷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历史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利用起来,在学生本身就对其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活灵活现的演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思维情境。比如:在讲解三国时代的纷争局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草船借箭、败走麦城、望梅止渴等经典故事的动画,帮助学生逐渐理清脉络关系,使学生的历史视角更加广阔,将原本熟悉的历史故事与真正的历史对接起来。在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进行问题创设,将学生置于思维情境当中,鼓励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来进行联想、思考与讨论。例如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陈胜、吴广起义全过程的图片之后,问学生“如果陈胜、吴广没有在途中遇到大雨,那么他们还会揭竿起义吗?”学生会通过观看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开始多角度的思考与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很大锻炼,历史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三)通过优化课堂,开展教学辨析

在师生之间开展和谐的教学辨析,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要确保教学辨析的顺利开展,历史教师应对课堂形态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到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寻找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将历史知识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比如:学生会利用假期时间外出旅游,去过很多地方,教师可以对学生到过的旅游地点进行统计,指定学生进行旅游分享,然后将历史知识穿插其中,加深学生记忆。如有的学生去过西安,见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就可将秦王扫六合的知识带入其中。在教师讲解到秦军的奋勇之态时,学生会从自己看到的兵马俑实态出发提出异议,认为很多士兵的神态十分祥和,与教师的讲解存在出入,有价值的教学辨析就可由此开始。其次,教师要将课堂用活,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独特的想法,打乱原本的教学计划,如在讲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对世界格局的认识提出异议,如有的学生提出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是不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美国不再占据“一超”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将世界大局分析给学生听,与学生进行平等辨析,让学生明白虽多国崛起,但世界格局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根本改变,消除学生疑虑。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与开放性,从而更加愿意进行思考,历史辨析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四)辅助学生改进历史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

1.明治维新与我国改革开放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始。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日本为了摆脱危机,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与辉煌。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开还远远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任重道远。日本的明治维新给我们一些启示。1革新 2 继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重人才4要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潮流。5 政府集权。6.改革时不要把老祖宗的东西都扔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盛顿体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因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变动是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索引序列
  • 中考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
  • 历史小论文例题及答案
  • 历史论文例题及答案
  • 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
  • 初中历史小论文例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