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

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浅析素质教育的实行路径的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接轨,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教师的教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放在首位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抓起,特别是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一些学校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因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解读,否则是搞不成功的。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不以个人或局部利益为转移的。因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最终为社会发展进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者,而是有创新精神,有独立工作意识的人,在综合素质方面良好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教育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与社会的发展接轨,与时代同步,这样才能彰显我国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对立的。

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很有可能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一窍不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能从问题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试教育下,教师围绕成绩的思想注定了教学方式更看重对知识的讲授,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机械化和单一性,把教材内容“一锅端”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让学生学得越多,学生记得越多,练习做得越多,就越能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学生在平时只能被动地按照这种学习要求机械地学习,死板地去模仿和套用,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整天埋头于书本中,学习压力巨大,学习效果并不是普遍好。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灵活运用能力,离开了教师和书本的范畴就无法应付。而素质教育把考试成绩放在了次要位置,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无形中带动了考试成绩,这种一举两得的教育模式是先进的,如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实施,何乐而不为呢?

应试教育旨在选拔,素质教育旨在发展。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有功利性的思想,把考出好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会重点培养尖子生、关注优秀生,而对学困生、中等生就没有过多的注意。教育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不落下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看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进行差异化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除了学习上的,还有兴趣爱好、特长等。

应试教育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不能完整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特征。思想道德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本,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被他人认可,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积极的回应,顺利地前行。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懂得好坏之分,明辨是非,健康地成长。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凸现了德育功能,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接近,他们思维简单,对抽象的说理教育很难理解,必须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因此,教师要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做到言之有物。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已逐渐进入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要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素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所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另外,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成功开展教学的根本,对本专业知识要扎实地掌握,能灵活运用。在教学的细节上要做到认真负责,包括深入钻研教材,活用教材,研究教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科学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程的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事先明确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用饱满乐观的激情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对回答不全面,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其积极性和正确的部分,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在教学中,增加感情投资,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学习,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小学教师不能轻视基础教育,要把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起来,“万丈高原平地起”,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铺垫。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要“马不停步,人不下鞍“,我们要以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改革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把我校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水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郑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对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依然不到位。怎样才能在本学科中落实素质教育使各学科能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落实素质教育1、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必是作者洞察客观世界和自己主观意念的完善结合体,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完美人格。只有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真谛,并被作品中思想和形象感染,影响其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成功的语文教师都会利用朗读、精读、略读或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粗细相结合地阅读课文,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如在讲授《争吵》时,让学生自主地精读全文,感受“我”的内心活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并透过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养分。2、在“写”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写作是运用局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和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④。作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培养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发现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善、美”。作文教学时,要使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室外”,尽量布置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题目,让学生能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方式去搜集与主题有关的素材。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搜集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还要指导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个性习作。从而让学生会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学会如何去正视它、改正它。同时,要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合作的精神。3、在“说”中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说话,即口语交际。是语文“工具性”的最好体现。在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运用口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越来越显得格外的重要,成为了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或不擅于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或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就算他成绩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具有良好语文素质及能力的人。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较文明的态度的较好的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先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交流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敢说、愿意说,又有话可说。注重选取学生较熟悉的说话材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打破各种传统思想的制约,只要是学生对某事物的真实看法,无论褒贬,都加以鼓励,语重心长学生“求异”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关于德育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德育工作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近几年来,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确立了“优化环境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健体修德为特征,全面育人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了实施“快乐体育”为突破口,德体结合,全面育人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深化认识,明确思路

近年来,我校每学年都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其间,各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训练当中,从队列队形到动作示范,都精心设计,加强训练。教师的参与激发了全校学生做操的热情,为了自己的班级能赛出好成绩,各班同学自发组织活动,做得好的同学帮助那些动作不规范的同学纠正动作,练习队列队形。许多原村小的学生因规模化办学而刚转入中心学习,他们也不甘落后,为了不给班集体拉后腿,他们有的课间在走廊上练习,有的抓紧在校用膳后的一段时间练习。有的同学还积极向班主任老师出谋划策。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在整个比赛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风貌,令全校领导和教师心中为之一亮:体育活动不仅健体,也可以塑造学生心灵。这不正是我们所探求的创设德育载体、畅通德育渠道的重要途径吗?由此,我们便确立了“德体结合,以体兴德”的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形象性和具体性,学生经常处在活动的状态中,就要经常处理个人之间、集体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情绪都会得到充分的表现。因而,在全面落实体育大纲规定的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切实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努力创设德育氛围,使健康的思想道德在体育活动中感染、熏陶学生,从而达到“肌肉与灵魂的最佳组合”。

二、有的放矢,狠抓落实

(一)寓德育于体育课教学之中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体育教学要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以体兴德”的首要渠道。为使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德育氛围的创设。

为了更好地把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我校十分注重创设德育氛围。一是加大了体育实施的投入,改建了200米环形跑道,浇制了两块水泥篮球场和一块土制篮球场,开辟了50多米长的快乐体育长廊,添置了一整套的小学生快乐体育训练器材,在操场四周的围墙上,精心设置了典故、标语、运动图案、攀远墙,使学生置身其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

2、教师表率作用的体现。

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体育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里尤其容易占据位置,我们特别注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了四名专职教师,每学期都专门召开体育教师会议三次以上,切实抓好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用教师的言行感染学生。要求体育课、活动课教师都必须提前到达活动场地,低年级体育课任老师,必须在上课前5分钟到班级门前领学生。教学与训练时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到位,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训练者,同时还是直接的参与者。教学之余,我校组织全体教工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比赛活动,让学生作为观众、拉拉队,使学生从激烈的比赛中感受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3、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校作为二十一世纪“快乐体育”实验学校,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建立了“运动性正情绪对学生文化学习的折射作用”的研究课题。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引进的快乐体育器材羊角球、腰足球、竹节跳绳等体育器械的功能,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充分体验到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在体质得到锻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品质。

4、室内课德育因素的挖掘。

现行体育教材编排了不少室内课内容,如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在讲授篮球、乒乓球等知识时,有针对性地选放一些录像,让学生了解篮球赛中队员们的团结拼搏精神,邓亚萍、刘国良等在乒乓赛中为国争光的顽强毅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的礼仪课间操系列节目时,可以及时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二)寓德育于体育活动课程之中

体育活动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渠道。特别是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应得到加强,更应注重健体修德,因而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1、做好两操,激发学生活泼愉快的情绪和文明守纪的美感。坚持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有利于调节脑力劳动,降低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在操演中落实“快、静、齐”的要求,对学生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和纪律教育。为此,学校坚持“两操”检查评比制度,将“两操”列入一日常规检查打分之列,并在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同时将比赛的全过程用摄像机拍摄后,通过学校小星星电视台适时放给学生观看,使他们在自我欣赏中进行对比,增强荣耀,找出不足,以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2、开展班级体育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学校每学期都将体育活动课安排到总的课程计划中,并列为常规考核项目之一,要求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组织实施。全校33个班级由班主任、班委、体育课代表组织,由体育教研组精心安排后,各班按指定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腰间足球班级对抗赛,小男篮班级对抗赛、班级小组间跳竹节绳比赛、攀爬接力赛等,既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又锻炼学生的意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密切合作精神,收到了润物无声的德育、体育双成效。

(三)寓德育于篮球传统项目活动中

我校是江苏省小学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二十一世纪快乐体育实验学校。在体育训练与比赛中,篮球活动占据主要成份。以往的篮球训练与比赛,由于使用成人标准球架,面对高大的篮球架,即使高年级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之前也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再加上几投不中,自然降低了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其体验成功的愉悦确实无从谈起。而在快乐体育教学实施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添置了小篮球架四付,小学生投篮器两架,另外学校还自行设计了多人投篮练习网架一架。小篮球架、投篮器上的卡通图案、加上鲜艳色彩的刺激,提高了学生参与投篮训练的趣味性和自觉性,增加了学生投篮的命中率,让学生在活动训练中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提高了训练的质量。由于训练得到不断加强,学生们又对篮球有极高的兴趣,因而学校里经常会遇到班级与班级间的篮球对抗赛,学生们双休日自发的篮球赛,学校组织各班开展的篮球联赛,我校与兄弟学校的篮球邀请赛等,加强了班级与班级的交流、学校与学校的联谊、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比赛场上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赛风,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德体结合,推进素质教育

围绕“德体结合,以体兴德”的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学校建立了“校园文化需体现的德育功能”和“运动性正情绪对小学生文化学习的折射作用”的课题进行研究实施,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98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的验收,99年通过了江苏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验收和江苏省实验小学的验收。99年江苏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在常州召开现场会期间,我校作为示范点接受了与会代表的参观,一场全校性的快乐篮球活动,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赏。99年我校还成功地召开了常州市快乐体育现场会。学校多年被评为金坛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金坛市优秀中心小学、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卫生模范,99年被评为常州市创树先进单位。2003――2004年度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以体兴德、德体结合”的指导思想,促进学校德育、体育的开展,也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基础,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此为契点,不断探索、改革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以使德育之花在体育园地上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毕业论文

浅析素质教育的实行路径的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接轨,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教师的教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放在首位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抓起,特别是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一些学校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因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解读,否则是搞不成功的。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不以个人或局部利益为转移的。因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最终为社会发展进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者,而是有创新精神,有独立工作意识的人,在综合素质方面良好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教育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与社会的发展接轨,与时代同步,这样才能彰显我国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对立的。

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考出好成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很有可能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一窍不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能从问题探索中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试教育下,教师围绕成绩的思想注定了教学方式更看重对知识的讲授,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机械化和单一性,把教材内容“一锅端”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让学生学得越多,学生记得越多,练习做得越多,就越能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学生在平时只能被动地按照这种学习要求机械地学习,死板地去模仿和套用,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整天埋头于书本中,学习压力巨大,学习效果并不是普遍好。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灵活运用能力,离开了教师和书本的范畴就无法应付。而素质教育把考试成绩放在了次要位置,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无形中带动了考试成绩,这种一举两得的教育模式是先进的,如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实施,何乐而不为呢?

应试教育旨在选拔,素质教育旨在发展。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有功利性的思想,把考出好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会重点培养尖子生、关注优秀生,而对学困生、中等生就没有过多的注意。教育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不落下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看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进行差异化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除了学习上的,还有兴趣爱好、特长等。

应试教育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不能完整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特征。思想道德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本,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被他人认可,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积极的回应,顺利地前行。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懂得好坏之分,明辨是非,健康地成长。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凸现了德育功能,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接近,他们思维简单,对抽象的说理教育很难理解,必须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因此,教师要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做到言之有物。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已逐渐进入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要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素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所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另外,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成功开展教学的根本,对本专业知识要扎实地掌握,能灵活运用。在教学的细节上要做到认真负责,包括深入钻研教材,活用教材,研究教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科学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程的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事先明确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用饱满乐观的激情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对回答不全面,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其积极性和正确的部分,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在教学中,增加感情投资,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学习,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小学教师不能轻视基础教育,要把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起来,“万丈高原平地起”,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铺垫。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要“马不停步,人不下鞍“,我们要以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改革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把我校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水平。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实践有关论文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素质教育观下的教育论文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发展要始终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

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群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体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8.

摘要: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装置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 *** 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装置,建立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档案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定、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装置配备标准,从而配足仪器装置。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序。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体装置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装置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专案,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效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装置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素质 教育 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 方法 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教学方法 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 措施 ,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 文化 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 经验 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大学生素质 教育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 文章 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展开方面进阐述,以求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寻找更科学的规律和更有效的 方法 。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传统的专业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肩负这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有理想,有 文化 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中过经历几代的共同努力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后来人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中国要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总之优秀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开放,准备各方的挑战的中国需要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国家的实力体现在综合国立上,而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人才,随着全球经济化速度的快速增加,各国相互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一个国家要想占得优先权,就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外,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及心理素质。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的对于成才的期望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反映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成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期,创造其和成功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习期和创造期的过渡时期,是从青少年转向成功的转折期,这种转变涉及到学生的内部成长和外部关怀,转变的顺利与否对于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科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手段,而应该把对他人及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尺度,同时要按照先集体后个人的思路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 毕业 后进入工作岗位,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除此之外,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多种多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需要认识清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最后是提高受挫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

(三)优良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高尚的理想和品质,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疑惑,使他们具有以上提出的各项素质要求,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

(一)转变专业教育形式。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应提高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当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等陋习应坚决的摒弃,在传授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专业内容相关的更多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着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如果要全面的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改变,素质教育要求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并且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的教学内容,它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提高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8(09).

[3] 张建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

  • 索引序列
  • 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 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毕业论文
  • 素质教育实践有关论文
  • 素质教育观下的教育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