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密洛陀葡萄酒毕业论文

密洛陀葡萄酒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密洛陀葡萄酒毕业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的酒神传说:酒是女人发明的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流传有许多关于酒的发明的神话传说。怒族认为,酒是神仙所发明,是仙人赐给人的绝妙饮料,仙人赐给怒族人民三样食品:“挫确”(醋酒)、“挫辣”(烧酒)和“挫仁”(苞谷花),三种食品中就有两种是酒。普米族的酥理玛酒十分好喝,而这种美酒的酿造技术传说是普米族先祖什撰何冒着生命危险从妖怪那里偷学来的。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说,人类的始祖密洛陀是半人半神的怪物,她创造了世间万物后,开始创造人,“她拿米饭来造人,却变成了酒”。前面说过,酿酒业发端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这可以从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容器得到印证。最早创造农耕文明的是女性,最早从事酒的酿造活动的也是妇女。这个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中演绎出的观点,可以从反映先民活动的大量史诗、神话、传说中找到充分证据。其一,各民族的酒神传说中,发现酒的人有两种,一是妇女,一是猎人,其中,妇女发现的传说占绝大多数。怒族的酒是仙人赐的,其膜拜的仙人,是女性形象的钟乳石。其二,在各民族酒神传说中,最早从事酿酒工作的人都是妇女。“她拿米饭来造人,却变了酒”的瑶族先祖密洛陀,是氏族女性首领的形象。铁木真的妻子发明了马奶酒?相传元朝初期,北方各部落之间较量实力,刚满17岁的铁木真继承父亲的遗志,挥旗远征金国。铁木真的妻子在家里,一面思念远征的丈夫,一面制作奶食品。有一天,她在烧酸马奶时,锅盖上水珠流到了旁边碗里,她嗅到特殊的奶香味,端起碗来一尝,味美香甜。经过多次尝试,她渐渐掌握了制酒的工艺。在铁木真称为大汗的庆典仪式上,她把自己酿造的酒献给丈夫和将士们,成吉思汗把它封为御膳酒,起名叫赛林艾日哈,奶酒从此成为蒙古族接待上宾的必备佳酿。虽然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但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马奶酒不可能是他的妻子发明的,因为早在石器时代就存在这种乳酒了。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可能意外地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狩猎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活动,随着狩猎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人们一次捕到了较多的活的野兽,一时吃不完,就用绳子缚住或者用围栏围住,留待以后宰杀。被缚或被关的野兽中有正在哺育幼兽的母兽,也可能在被缚、被关时生了幼兽,于是人们就有了尝到兽奶的机会,当然也有了挤兽奶的条件。挤下的兽奶一时吃不完,保管不善,和含糖的野果相似,也会受到自然界的微生物的作用生酒。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极易发酵成酒,人们偶然尝了这种酒,觉得味道很好,就有意识地模仿着酿造起来,这就是最早的乳酒。乳酒和果酒一样,应该是自然界最早产生、也是人类最早开始酿造的酒。发明啤酒:饮用后不得病的魔力之水盛产大麦的两河流域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约在公元前6000年,苏美尔人因为向河流里倾倒秽物,得罪了神,于是神把他们的水源变作毒源,消灭了很多人。苏美尔人不能再饮水了,只好发明了一种神奇的饮料,不但喝了没事,还会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这种魔力之水就是原始的啤酒。这个传说表明了苏美尔人的生存压力,以及为什么会发明啤酒。水本身就是生命的要素,是物种延续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是人类疾病的传染源,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狩猎的游牧民族停留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基本上不足以弄脏泉水、河流或者湖泊,但是定居的农业族群却会造成污染,而且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排泄物,还有他们养的动物。人类定居点在哪里兴起,水媒传染病就在哪里滋长,有威胁生命的可能。在这个情况下酒的发明显得令人愉悦,因为发酵的过程能够杀菌。人类最早的文字记录就提及用大麦、粟、大米以及其他谷物酿制的淡色浓啤酒,苏美尔人在抵抗疾病的压力下,迈出了食物文明的一大步。不过这种用出芽的大麦酿制的“啤酒”,跟如今喝的啤酒还不是一回事。那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向啤酒中添加啤酒花,所以他们酿的啤酒大概是甜的。怎样才算是完整的啤酒?向发酵的麦芽汁中加入啤酒花。正是这些苦味物质让啤酒有了特殊的清爽感觉和细腻的泡沫。直到中世纪末,人们才在淡色浓啤酒中加入啤酒花,酿出了真正的啤酒。动物造酒说:酒是上帝的发明在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猿猴酿酒的传说,内容不外乎“猿猴采集了不少野果堆积在一个石洞里,后经雨水或泉水浸泡成了美酒,后来被砍柴人偷偷享用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法国酿酒界普遍认为鸟类可以衔集含糖果实于鸟巢中,如未吞食,久而久之鸟巢即可变成“酒器”。猿猴和鸟是否有意而为,尚无法考证;不过,自然界中的确有不少动物会酿酒,只不过地点不在石洞,而是他们自己的肚子里。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里,当一种称为玛鲁拉树的果实成熟时,大象、狒狒、野猪都竞相前来赴宴,这种果实的丰富糖分就在他们的肚子里发酵了,这帮享受果实的家伙也酩酊大醉。猿猴造酒说和上天造酒说一样,都说明了酒是自然形成的,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嗜酒在动物界不仅是人类才有的爱好,这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酒精往往同糖分丰富的果实联系在一起,只有那些熟透了的甜美果实,才会偶然被酵母菌感染发酵出酒精来。酒香四溢,意味着一顿不可多得的高热量美餐就在附近。野外观察中科学家们发现,黑猩猩经常会捕捉找到那些几千米外腐烂果实散发出来的气息,并且矢志不渝地找到它们大吃一顿。那些对酒气更敏感更偏好的动物,就能获得更多的能量,使它们在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因此,作为物竞天择的产物,人类自然也在骨子里埋藏着对酒的本能的冲动。仪狄作酒说:酿酒的粮食在中国,关于酿酒起源的传说中,“仪狄作酒”大概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的精心治理下,国泰民安,粮仓殷实,一位叫仪狄的人向大禹进献了自己酿制的美酒,一个不小心,大禹喝高了,睡了一天一夜。结果好心的仪狄非但没有获得赏赐,反而落了个误国误民的骂名。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不过它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酿酒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充足的粮食,倘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那用粮食这种奢侈品酿酒无异于痴人说梦。尽管传说中并未提及酿酒的原材料,但我们仍能推测,大禹喝的酒八成是用小米酿制的。那时候,生产小米的作物——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从平民到首领吃的都是小米饭,而现在的主要作物小麦,那会儿还在小亚细亚的河谷里晒着太阳呢。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作物之一,最初的粟不过是一些籽粒稍显饱满的鼠尾草。如今,在阿富汗的田地里还能看到很像狗尾草的粟品种。在这一时期,在狗尾草不甚丰富的长江流域,聪明的古人发现并培育了另一种谷物——野生稻。经过不断的筛选,那些籽粒饱满、容易收获的个体被保留了下来,成为栽培水稻的始祖。当然,充足的粮食供应只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从淀粉到乙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淀粉转化为糖。这中间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酒曲。杜康造酒说:酒曲的应用杜康是黄帝时代管粮食的官员,因手下仆从不负责任而发生了粮食发霉事件。杜康被黄帝赶出宫廷,他自知尽职不细,造成损失,几欲了此残生,但忽然闻到霉粮有奇特的清香之味,便想探个究竟,以补过错。于是,他带着霉粮回到祖祖辈辈居住的康家卫。反复察看霉粮,却想不出使霉粮变成有用之物的办法。有一天,隔壁一大伯闻香而至,言说他曾在深山中砍柴时发现过仙水,且治好了他的腰腿疼病,此香味与神水相同。杜康和大伯忙到深山,果然发现了神水。回家后杜康取神水浸泡霉粮,几经曲折,终于酿成酒浆。杜康造酒之名鹊起,仙童闻香而引杜康飞上天堂,玉帝给他封官任职,于是天堂里才有了瑶池玉液。这个传说故事,把杜康的身世、酿酒活动的过程地点都讲得很详细,完全可以看作民间给杜康做的传记。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霉粮的应用,也就是酒曲。这证明当时的人们发现了高效的淀粉糖化“工具”——生活在小麦籽粒上的曲霉可以产生纯正高效的淀粉酶。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正儿八经的麦曲在西汉就出现了:将小麦做基底的酒曲的引入,使淀粉更高效地转化成糖,谷物酿酒进入了光明时期。时至今日,从“茅台”到“绍兴黄酒”,在酿造过程中,仍保留着小麦制作酒曲的传统。从这点上看,虽然小麦在任何一种酒原料中都不是主角,但它统帅和指挥着制作酒精的“微生物工人”,堪称酿酒大片的导演。在酒曲的帮助下,很多淀粉丰富的原料都被放进了酿酒窖池,也就有了后来的高粱酒、玉米酒等。酒仙娘娘酿酒:女酒、黄酒在绍兴这个著名的酿酒地区,有座戒定寺,内里的一尊女性“酒仙菩萨”千百年来受到当地酿酒坊主的敬崇,每年七月初三是其生日,民间要举行盛大的“酒仙神诞会”,清朝咸丰三年曾有碑石刻于庙内,至今尚存。传说“酒仙娘娘”还是十几岁的大姑娘时,在大户人家为奴。一天出去割草,正值梅雨季节,天气闷热,忽然一阵大雨,把她盛饭的竹篮都淋湿了。于是她在树下避雨,待雨过天晴,她打开竹篮,见冷饭已被雨淋湿成浆,并有一股香气扑鼻,尝了一口,感觉“味甘鲜”,于是把饭浆全吃了,饭后感到脸发红,微有睡意,便在草地上休息,梦入仙境。梦里女娲娘娘对她说“汝为女酒星,为民造福,此为福水”,并嘱咐她如何造酒之法。醒后她赶紧回家,见人间已面目全非,唯石臼、石舂、石榨而已。她就在附近搭建草舍,种稻做酒。从此,这里世世代代的人都以酿酒为生。酒仙娘娘发明酒的传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女酒现象。中国最早的自然酒是果酒和乳酒,最早的人工酿酒是女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唯有黄酒发源于中国,是从我国古代的女酒演变而来的。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神农氏时期,不但有“耕而作陶”的说法,而且有酿酒“清之美,始于禾”的传说。在母系氏族原始部落中就有酒的存在,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从女性以在家生产为主的分工关系来推断,酿酒是其生产劳作的分内事;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一样,也是女性发明了酿酒业,所以当时的酒叫做女酒。后来这种“始于禾”的谷物酿造酒被统称为黄酒,顾名思义是因为酒色是黄的。酒的黄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分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江浙一带有许多关于女酒的民间传说,内容各异,但都折射出一个现象:黄酒在当时的普及。来源:天下美食

瑶人迁徙的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瑶族作为一个迁徙不定的民族,在迁徙中书写了自己的历史,蕴含了深厚的丈化意识,这突出表现为在被迫的辛酸迁徙中形成了民族坚忍、自强、奋斗、不屈和向往美好精神家园,以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精神。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瑶族;史诗;文化;意识

一、瑶族迁徙不定的深层历史文化动因

瑶族自形成后,基本上是一个迁徙不定,不事安居的民族。早期瑶族生产形式属于一种刀耕火种的游牧农业,他们往往集狩猎、山地耕作与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数年后因地力耗尽而觅地另耕。关于这些特点,史籍上记载说:“瑶人耕山为生,以粟、豆、芋魁充粮,其稻田无几。”“各自以远近为伍,刀耕火种,食尽一山,则移一山。”据民族学调查资料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前,瑶族中的盘瑶、过山瑶、山子瑶、自裤瑶等族群一直以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贵州省荔波县瑶山公社(今称乡)瑶族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过着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20世纪70年代,泰国瑶族仍过着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迁徙十分频繁。”。。所以瑶族的迁徙不定几乎是一种生产生活习惯,甚或可说是一种民族意识民族标识了。

但瑶族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否古来便如此呢?。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檠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自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斓,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日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日精夫,相呼为殃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日精夫,相呼为殃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因为盘瓠“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其后代便“好入山壑,不乐平旷”。那么其中的瑶族虽然好山,但“安土重旧”,应该还是有自己的稳定的定居点的。可能在盘王时代,瑶族的祖先是一支游牧部落或是狩猎民族,在盘王之后逐渐过渡到农耕时代。《盘王大歌》一书中《盘王歌》第五部分“翁爷去酒泉”这样唱道:

太宁王主九八龄,深山大龄打猎行,

来到天台石壁堑,野羊逃命穿山林。

王主来到堑壁前,张弓瞄准射利箭,

脚踏崖前石壁垮,人落悬崖树杈间。

翁爷王主盘太宁,失足落崖树上悬,

九八高龄崖下断,王主命终去九泉。

噩耗传来天地惊,传告天下十二姓,

天下子孙披麻孝,翁爷深恩刻在心。

瑶男瑶女万万千,年年岁岁勤耕耘,

处处山头立村寨,分麻搓线绣花裙。

男扎头帕女花巾,架起风炉打白银,

斑花绣带腰上扎,欢歌起舞代代传。

“翁爷”即是盘瓠、盘王。盘王在九十八岁高龄时仍然坚持外出打猎,有一次打猎不小心跌落悬崖,噩耗传来,天下瑶人披麻带孝,画出盘王的画像,雕刻盘王的面容以作永久的供奉,使世世代代瑶人能铭记盘王的恩德。智慧勤劳的瑶族人则继续在生养自己的大地上劳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民族特性。盘王歌又唱道:

瑶男瑶女万万千,千千岁岁勤耕耘,

处处山头立村寨,分麻搓线绣花裙。

男扎头帕女花巾,架起风炉打白银,

斑花绣带腰上扎,欢歌起舞代代传。”

这里说的正是瑶民安居乐业的定居生活,他们建瑶寨于山头,勤耕耘于田亩。男耕女织,有自己的独特服饰。这些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可谓基本相同从一个民族的内在心理来看与汉民族的求定居、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本民族的发展壮大并无不同。

那么造成后世瑶人迁徙不定,大分散小聚落的动因何在呢?笔者认为来自于瑶族历史上多次著名的统一大迁徙。这些多次大迁徙及其原因于载籍并不明显,或许是统治者修史时讳言的缘故。我们现将载籍中一些明显记载瑶族情况的相关材料罗列如下:

《梁书·张缵传》:“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

《隋书·地理志下》:“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日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潭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为黔州地,楚之南境。……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怀帝分荆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今按其俗,杂有夷人名猎,自言其先祖有功免徭役也。”

《宋史·兵志七》:“徽宗崇宁元年,湖北都钤辖舒宣奉旨相度召募施、黔州土丁,致讨辰、沅山徭,每州无过七百人。缘徭贼深在溪洞,险阻不通正军故也。”

宋史-西南溪峒诸蛮列传上:大中祥符六年,“辰州溪峒都指挥使魏进武率山徭数百人数寇城砦,朝廷不欲发兵穷讨,乃降诏招谕。”

《宋史·西南溪峒诸蛮列传下》:“嘉定元年,郴州黑风峒徭人罗世传寇边,飞虎统制边宁战没。江西、湖南惊扰,知隆兴赵希怿、知潭州史弥坚共招降之。”嘉定七年,“比年防禁日弛,山徭、峒丁得私售田。田之归于民者,常赋外复输税,公家因资之以为利,故谩不加省。而山徭、峒丁之常租仍虚挂版籍,责其偿益急,往往不能聊生,反寄命徭人,或导其入寇,为害滋甚。”

《元史·余阙列传》:元统元年“会莫徭蛮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平徭记》:“元统二年冬,摇寇贺州、富州,至元元年,广西宣尉使章伯颜讨平之。集为记其始末。后有旧跋云:此纪章伯颜平粤西猩洞事迹,备国史之采也。”

《续资治通鉴·元纪二十五·元统元年》:“十二月,乙丑,广西摇寇湖南,陷道州,千户郭震战死,猎焚掠而去。”又《道州志·兵防》:“元统元年冬十月,广西瑶寇道州,千户郭震战死。”

而明代,朱元璋在位31年,史载可考的征剿瑶人的年份多达20余年。

从上所列史料看,史籍自唐以后瑶人“造反”频仍,朝廷镇压频仍。而明清两朝瑶民的反抗活动更是此起彼伏。实际上瑶人造反,其真实的情况并非瑶人生性嗜乱,而是逼上梁山,忍无可忍,不得已而为之。正如景泰时两广总督王翱在边情疏中所说:“既害其生,又拂其性,虽良善懦弱之人,犹不免于动也。”瑶人反抗的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被迫迁徙到那些统治者鞭长莫及的地方。这与古代黄河流域的周民族的迁徙刚好相反,周族每一次迁徙都使自己走向强大,走向文明,走向先进的中原。而瑶人每一次迁徙都是走入更遥远的山林,走入莽荒,走出文明,离中原文明愈来愈远。

二、瑶人大迁徙的路线和方式

瑶族史诗盘王大歌中的盘王歌和《十二姓瑶人游天下》,以及《盘王券牒》对于瑶族的迁徙有较详细的记载。

《盘王大歌》里的《十二姓瑶人游天下》是对瑶族古往今来迁徙史的全面记述。作为第一次大迁徙的“渡海神话”这样唱道:

盘古开天又立地,又造江河有造田,

刘三歌曲慢些唱,先唱瑶人出世源。

瑶人出世武昌府,满目青山到处游,

龙头山上耕种好,老少乐业世无忧。

请问妹,细问瑶人古根源,

龙头山上住几年,请妹传唱告我知。

寅卯八月开山种,耕种五谷好收成,

龙头山上住七载,世不太平心暗忧。

请问妹,问妹为何心暗忧?

龙头山上阳春好,日子好过怎忧愁?

龙头山上本是好,马鹿骚扰透心忧,

阳春受灾无法保,姊妹商量出山游。

请问妹,丢了青山哪里走?

哪年哪月出山外?请妹详细唱缘由。

景定元年四月八,姊妹一齐到海边,

众人商量渡海去,人齐心齐找山源。

请问妹,天宽海阔到哪边?

几时上船过大海?海上行船多少天?

辰时开船过大海,四十九天海中间,

困在船中无可奈,海阔天宽哪是边?

船困海中难靠岸,日起日落四九天,

众人船头许大愿,请保众人船拢边。

船头许下盘王愿,许下良愿保人丁,

盘王圣帝开恩典,定下辰时船拢边。

盘王圣帝遂人愿,准保辰时船靠边,

老幼上岸何方去?哪山哪岭立家园?

离船上岸到广东,乐昌宝地且安身,

天林山上立村寨,青山开好种阳春。

在盘王大歌的盘王歌最后一部分“受驱逼走”里,瑶人也记载了他们第一次大迁徙。“翁爷盘王去九泉,瑶人退下圣王殿,落到世上吃人国,人间混乱变了天。”他们遭遇乱世,又受旱灾,结果是“无种无收肚难哄,尝尽深山百样青。”在“王瑶子孙无依靠”的情形之下,他们只好“飘洋过海天外行。”在飘洋过海的日子里,经常遇到大风大浪。他们在十月十六盘王生日这天祈求盘王护佑,终于风平浪静,最终“落脚广东潮州府,乐昌安住开塘田。立起连州福江庙,又建黄竹圣王堂,建村搭棚落下户,儿孙代代供烟香。”这一次是瑶族人民受驱逼走被迫迁徙。按瑶族传说,及其盘王券牒》多次提到的材料,他们的祖先曾住“会稽山七贤洞,他们应是从祖居地开始迁徙。其“飘洋过海”应是沿长江过洞庭,然后南迁。古代洞庭也可言“海”。依盘王歌》中的地名,其主要迁徙路线是过洞庭“舍船登岸再向前”,走的是自湖南郴州入广东至韶州乐昌,再至广东连州。次要的迁徙路线还有自江西南安经大庾入广东南县,自湖南道县入广西贺县,自全州入静江等。这几条路线,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日:“自江西南安(今大余)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州之广西入贺,四也;自全州入静江。五也。”其所述入岭南之途,正是这几条主要通道。其间自然有部分瑶人居留于永州南部境内。又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志载,自称“梧州人”的瑶人是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驱赶寨山人(即梧州人),部分从广西梧州进入江华,而自称“爷贺尼”的瑶族则是因宋末元初世乱,从江西泰和县迁入湘南宁远、祁阳、道县等地。由此推测,瑶族第一次从祖居地南迁大约应是在隋唐之际。

三、渡海神话昭示的文化意义

这一次大迁徙逐渐在瑶族心灵深处演变成“渡海神话”。日本瑶族研究学者竹村卓二曾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比较了瑶族第一次大迁徙的渡海神话不同传本之后认为:“渡海神话在瑶族的内心世界,是超时代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它反映了瑶族特定的过山系集团对在实际中经受的民族灾难的回忆。这个灾难的真实情况,就是对汉族政治权力的抵抗,遭受挫折,并继续受过残酷的压迫。有时用旱灾这种借喻方法,来暗示他们的灾难。因此渡海神话演变的成功在瑶族仪式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具有了质的飞跃,这种仪式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立法”的功能。因为瑶族第一次大迁徙演变为渡海神话之后,不仅重申了盘瓠作为始祖神的地位,同时还具有了救世主的地位,因而在瑶族群体中自然建立了一种感恩仪式——“还盘王愿”制度。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人要过盘王节,行祭祀,跳盘王长鼓舞,唱《盘王大歌》。这种祭祀本质上是瑶族统一的“酬恩”仪式。这与古代周民族史诗祭祀神性英雄生民、公刘、古公宜父等均有相融通之处。

四、瑶族其他迁徙活动的文化特色

在《十二姓瑶人游天下》里还记载了几次迁徙活动,史诗如此唱道:

老少落住天林山,祖王管下好多年?

哪年哪月开山地,又逢何事跑家园?

恭德王祖丙寅年,正月十二离家园,

二十四年为下种,又逢乱世丢山源。

天林山上日子欢,天逢反乱度El难,

天林山上遭何祸?老幼惊慌躲过山。

二十四年长毛反,长毛反乱不平安,

十二姓瑶人心忧急,拖儿带女又过山。

瑶人老少遭大殃,丢了天林去外山,

青山万重何处去?何处青山把身安?

老少忧愁心无计,手拍胸前无路走,

过山落户千家峒,砍山种地再开头。

青山脚下千家峒,山宽地肥好安身,

落在峒中多少年?哪样大祸落峒村?

落住峒中六十年,开山种地好年成,

官府公差把峒进,逼交皇粮送京城。

人逢乱世难躲开,朝廷兵勇进峒来,

蒋大官人发兵到,甘七营马围上来。

层层官兵人马众,峒中老少难阻挡,

众人商量离峒走,千家大峒又抛荒。

瑶人退出千家峒,爬山涉水开路行,

瑶人世上无出路,何处安身才太平?

跨山越岭到桃源,桃源峒里好过年,

落住桃源多少岁?郎请娇娥唱金言。

小姝少知古根源,桃源峒里住七年,

山猪马鹿坏阳春,。有种落土无收成。

聪明小妹唱根源,离了桃源到哪边?

哪王坐朝哪一岁?何年何lE出桃源?

郎哥莫笑妹歌言,明朝洪武丙寅年,

正月初四齐移步,黄塘龙炸又落根。

娇妹唱传古根源,黄塘龙炸落下根,

黄塘龙炸住多久?开山种地几多春?

黄塘龙炸立寨村,开山耕种百余春,

十二姓瑶人各立寨,安居乐业敬祖人。

后人要记当初事,供奉盘王代代传,

始祖根源莫抛落,添香换水万万年。

从天林山到千家峒,从千家峒到桃源峒,又从桃园峒到黄塘龙炸。其实这些地名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一一考证坐实。除了大致的方位,实际上也无法考证。从一地又到一地成了瑶人的家常便饭。而天林山、千家峒、桃园峒实际上是留存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美好家园的符号象征。而最后黄塘、龙炸两个地名可能是搜集者搜集到传唱这首瑶歌的某一支瑶人的当时居住地。

而迁徙的时间,我们也只能大致确定为由宋到元到明这几个时间段,如上所引载籍材料所知,这些个时间段正是统治者反复进剿瑶人的时期。

特别是千家峒的大迁徙更是在瑶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近年来,陆陆续续发现了几十本千家峒和千家峒源流记手抄本,它们记载着瑶族的历史和千家峒的兴衰过程,而且大同小异。据传,千家峒是一处只有一个石洞通向外界的山间盆地。自古有十二姓瑶民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发展到一千人家,故取名千家峒。传说中的千家峒内有一地,四面高山。有石洞一座入内,内有数十里丰原广地,可到此地定居……日后人繁族广,定名为千家峒。传说千家峒后来被官府发现了,派粮官进峒收租,热情好客的瑶人个个把他当贵客,一家屋里吃一天,眨眼就是三年,他和干家峒的瑶人关系搞得蛮熟特别融洽,舍不得回去。官府以为粮官已被千家峒人杀死,便派兵攻打报复,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5年),官兵攻打干家峒,从下峒一直打到上峒,瑶民首领白知不敌,于是吩咐瑶民从一个通往道县的山洞里逃走。瑶民在离开千家峒前,将一只牛角锯为十二截,每姓瑶族保存一截,又将祖先偶像埋在平石岩下的山洞里,洞有一座“石童子”为标记,并立下盟约,嘱咐500年后,瑶族子孙要返回千家峒,将十二截牛角拼合吹响,洞门自开,将祖先偶像取出祭祀。出逃的瑶民大多散居在大山中。岁月变迁、不断迁徙,千家峒的确切位最后迷失了。但瑶人向往失落的家园,回到千家峒去,便成了一代又一代瑶民顽强生存并寻找皈依的精神寄托。

五、瑶族迁徙的文化意识特征

在瑶族的迁徙史诗中,突出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迁徙的被迫性。这与古代周民族在被迫中有主动不同,或者说周族迁徙,在一定意义上是形势发展、自我壮大的自由迁徙,虽然其直接起因可能是由于戎狄入侵,但在根本上还是带有很大的主动意味。瑶人则自始至终处于被动迁徙的位置,迁徙的根本原因在于动乱无法生存。因为官府的进逼,美好、和谐的生活总是过不了多久。每迁一地虽然燃起了新的希望,然而不久就被浇灭,新的一次迁徙的到来又是新一次民族灾难的来临。

其次,每一次迁徙他们都极关注山水与人的和谐,如诗中反复出现的“山源”,实际上就包含了对山水自然与人的和谐的重视。瑶族称自己居住之地为“峒”,这虽然形象地反映了瑶人居住环境的自然特点,但“峒”同时也是瑶族早期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又是村社土地的所有形态。此“峒”本身便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意味。瑶人特别强调寻找到的山源的土地的肥美。“青山脚下千家峒,山宽地肥好安身。”“天林山上立村寨,青山开好种阳春。”“过山落户千家峒,砍山种地再开头。”便是这一具体写照。盘王大歌》处处出现的“青山”符号,便是特别赋予了“青山”对于瑶人生存攸关的重要文化内涵。

其三,迁徙时始终伴随着辛酸和伤感。不像诗经-公刘一诗中周族的迁徙那样充满了和谐、融乐的氛围。在十二姓瑶人游天下一诗中,我们可以了悟到它仍然还是一种极富于民问风格的演唱形式,用的是山歌似的对唱体,一方辛酸的盘问,一方辛酸的回答。歌词的`情感显得十分的压抑和沉重。这比起诗经·公刘一诗中周族“既顺乃宣,而无永叹”和“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来说似有天壤之别。

第四,瑶族史诗同样体现了一个民族坚忍、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与周族史诗一样展现了一个民族智慧而坚忍的心路历程。瑶人虽然在迁徙中变得分散,是一种大分散,小聚落的结构形式,但他们凭借盘瓠神话、渡海神话、千家峒传说而在内心中凝聚起一种民族的精神寄托,在内心深处具有很强的民族自我认同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却坚持着很强的社会、文化统一观念。与现实世界中的离心的分散相反,这个向心的意志的支柱,就是不断被强调的民族精神。”

拓展:瑶族民族风俗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五岭山脉的瑶族,节日里喜作豆腐圆(圣水豆腐酿---瑶家十八酿第一酿),包“荷包扎(米粉肉)”。盘王节每隔若干年才举行一次。过去过盘王节时,都要大量宰杀牲畜,进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进行,一般都选在农历三月,届时青年男子要上山围猎,下河捉鱼;妇女则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饭。

花篮瑶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名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进餐。他们认为谷种是狗带来的,先祭狗是预祷五谷丰登。节日菜肴要丰富多彩,除鸡肉外,还有河鲜和捕猎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杜康。酒是杜康发明的,起源夏朝。有一天,杜康想研制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制作方法,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在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前言】世界葡萄酒生产能力相对于消费能力的高速发展,促使各国葡萄酒商会非常重视产区葡萄酒旅游宣传与开展、花大气力组团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精致高雅的葡萄酒展会、品尝会、推广会,让葡萄酒爱好者、游客和媒体宣传人员在亲历与品味中记住酒庄品牌、了解产品特色、宣传美景美酒美食;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前景虽被普遍看好,但进口、国产大小酒商一头热而消费增量缓慢;买断经销、假冒伪劣等恶性竞争已障显葡萄酒的市场前景与生存现状的矛盾……,葡萄酒旅游正是基于国际上成功的葡萄酒营销经验、寻求更广阔和更实际的宣传方式和销售渠道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谓葡萄酒旅游,是围绕葡萄酒文化的旅游,是指旅游者参观访问酿酒厂和产酒地区并由此得到极其广泛的感受和体验,这其中包括品酒、赏酒、美食以及游览参观酒厂周围风景等一日游或更长时间的娱乐活动,当然也包括了解葡萄酒产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体到葡萄酒旅游来说,是游客在体验葡萄酒产区风情、葡萄园风景、了解葡萄品种、参观酒庄/厂风貌、学习酿造工艺、品尝葡萄酒和休闲娱乐购物等活动中有关酒文化的知识的增长。1. 我国葡萄酒旅游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虽已有20多家葡萄酒庄/厂已有葡萄酒旅游开发规划,但真正按常规配备专职接待部门、专业导游、品酒室的不过十家,有配餐、住宿接待能力和互动娱乐项目的更是寥寥无几,且我国葡萄酒旅游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原始状态,游客只有与酒庄直接联系预约方能成行。加入当地旅行社游程常规宣传项目的只有山东张裕酒文化之旅、河北华夏庄园、云南的云南红酒庄、北京的龙徽葡萄酒博物馆等几家实力较强的葡萄酒企业。由于这种葡萄酒旅游资源的闭门自守、被动地抱着资源等客上门,导致了一直被看好的葡萄酒旅游雷声大雨点小,大部分获得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酒企只赚个对外宣传口号的现状,葡萄酒旅游在期待中缓慢行进。2. 我国葡萄酒旅游资源分布葡萄酒旅游在国内虽近几年才开始有人提出,于2005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各葡萄酒产区酒庄/酒厂相继打出葡萄酒旅游牌,近两年更是新建、扩建声势浩大。目前,我国葡萄酒旅游已具雏形的地区有山东产区、河北产区、北京、天津、云南、宁夏、山西等。已有张裕、中粮、天津王朝、北京龙徽、华东百利等20多家正规的葡萄酒公司有了葡萄酒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规划。●山东产区:烟台张裕是我国开展葡萄酒旅游最早的葡萄酒厂,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和张裕·卡斯特酒庄。据张裕旅游公司总经理于波介绍,经过最近2、3年的快速发展,张裕酒文化博物馆05年以近20万的游客流量和1400万的旅游收入,相继开业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中国国际葡萄酒博物馆和在建的烟台国际葡萄酒城之窗,以及尝试开展的张裕酒文化一日游等多种形式的吸引游客的方式,见证了张裕集团率先发展葡萄酒旅游的成效;于今年9月揭幕的中粮集团·南王山谷君顶酒庄,致力打造以葡萄酒生产为核心,涵盖优质酿酒葡萄苗木研发和种植、葡萄酒文化推广、世界顶级葡萄酒交流、葡萄酒主题休闲旅游、会所及专卖店经营等的产业集群,开启了东方葡萄酒的传奇之旅;青岛华东百利酒庄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新建的葡萄酒文化综合服务楼已投入使用;烟台瑞事临酒庄05年秋季葡萄采摘季节正式推出葡萄酒采摘及酒庄旅游项目;龙口南山庄园依托南山旅游对外宣传酒庄之旅;在养马岛的伊斯顿酒庄规划以葡萄酒生产、休闲旅游为重点;以及海阳金鼎、蓬莱的登龙、瑞枫奥赛斯等酒庄将葡萄酒旅游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河北产区:位于昌黎的中粮长城华夏庄园,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景点,国家3级旅游景区,有亚洲最大的地下酒窖和名人珍藏酒窖,华夏庄园旅游公司的成立为华夏庄园之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华夏庄园的品味之旅已成为京城周边酒庄旅游的亮点;朗格斯酒庄自建立以来就规划酒庄集酿酒、品酒、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怀来的中法庄园、德尚庄园、沙城长城;昌黎的耿氏、云峰等私人酒堡也都敞开大门欢迎游客光临。●北京:龙徽葡萄酒06年的葡萄酒博物馆开馆、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07年的开业、波龙堡的绿色招牌葡萄酒;●天津:王朝葡萄酒投资亿元的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王朝酒堡”借奥运会的东风已奠基开建;汉沽区茶淀镇葡萄酒博物馆06年已开业;●云南:云南红酒庄之旅的酒庄艺术团、酒庄餐厅、与国际盛名的青年旅舍联合营销等配套服务为米勒的云南红酒庄打开了葡萄酒旅游畅通之门;已投产的太阳魂欧式酒庄就建在风光秀丽的普者黑风景区;德钦高原澜沧江畔百年历史的茨中村自酿葡萄酒、古老教堂和传奇以及奔子栏葡萄园为葡萄酒之旅抹上了中国独有的带着浓郁藏族味儿的地域特色葡萄园和民族特色风光;●新疆:新天国际酒业龙据新疆号称拥有世界最大的葡萄园,已成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规划有待有识之士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新疆乡都酒堡成为巴州绿色生态旅游项目之一;●宁夏:宁夏玉泉葡萄庄园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已开辟多条葡萄酒之旅线路供游客选择,计划加大投入解决游客在庄园景区的交通、住宿及餐饮问题;宁夏贺兰山东麓巴格斯酒庄开业既打出生态旅游牌;●东北:通化葡萄酒的百年大酒窖、桓仁张裕冰酒酒庄的投产、特色长白山山葡萄酒……●山西:怡园酒庄多年来一直坚持亲历体验葡萄酒文化的宣传方向,邀请国内外名人和葡萄酒爱好者到酒庄享受葡萄酒与美景、美食的亲和魅力,对游客实行预约参观已有几年历史;●广西:都安密洛陀野生葡萄酒公司近期荣获自治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3. 葡萄酒旅游与旅游等相关行业横向联合的思考1)葡萄酒与旅游的消费关系葡萄酒旅游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体验,它包括供给方面是葡萄酒厂和旅游运行商,需求方面是消费者(游客)的行为。葡萄酒在我国尚属时尚和高档消费,葡萄酒文化被视为高雅文化,懂得葡萄酒品尝技巧成为社交场合的骄傲;葡萄酒庄/厂大都建在风景美丽的城镇边缘地带,集工业旅游的知识性与农业旅游趣味性于一身,葡萄园风光、葡萄酒风情一直是人类崇尚绿色和自然的向往。此时,有前瞩性的旅行社如能顺应这个潮流,及时开展葡萄酒庄/厂、葡萄园、葡萄酒展旅游,在推广的游程中加入葡萄酒旅游项目,通过参观和品尝,游客在游览中增进对葡萄品种、产区以及葡萄酒特点的认知程度,同时有利于提高葡萄酒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在旅游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旅行社。旅行社的业务主要有四大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旅游服务的采购、旅游接待。任何产品,如果旅行社无利可图或是利润薄,它都不可能去开展这个项目。只要资源拥有单位(葡萄酒厂商)主动让利于旅行社,配合旅行社游程的宣传,旅行社开发了新的服务项目,为游客的游程添加了精彩,就会吸引旅行社参与到葡萄酒旅游推广中,调动起旅行社的积极性,利用旅游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服务的网络资源,为旅游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的葡萄酒厂,即扩大了客源问题又解决了外地游客吃住行等实际问题。2)葡萄酒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宏观调控指导葡萄酒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靠谁来搭这个桥呢?旅游业作为涵盖面广、关联性强的综合性经济文化产业,决定了政府主导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最佳选择。葡萄酒旅游这个新的旅游亮点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就需要政府和协会发挥其在理论研究、组织协调、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环境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调动相关行业的积极性,将葡萄酒旅游提高到影响地区繁荣的社会效益高度来规划发展。可喜的是山东省的政府职能部门07年初率先开启《山东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一五”期间中,《山东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规划》将利用胶东葡萄酒产区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学习世界葡萄酒庄旅游活动经验,完善酒庄自身建设,开展各种活动,体现生态、休闲、参与、体验、品尝等文化特色,建设全国著名的葡萄海岸休闲群。由国际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旅游成功推广经验可知,产区葡萄酒旅游的兴起和繁荣必须由官方或行业组织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按景区规划需要规范产区葡萄园的生态建设和园林环境美化,抓龙头促全面,禁止重复建设和避免设施雷同,产区内各葡萄酒旅游景区创企业独具特色,让游客在产区游程中享受葡萄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联合葡萄酒生产企业产区借葡萄酒旅游共同发展之路。3)葡萄酒旅游范围的拓展与利用是不容忽视的资源每年在我国各地大中城市都轮番举办规模不一的葡萄酒专业展览会和品尝推广会,尤其在葡萄酒和旅游市场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每年都会预订多场次葡萄酒展会。如果举办展会、酒会的组织者能在宣传上不再局限于酒圈子业内宣传,而是在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与当地旅行社的游程安排上沟通,进行实质性的商讨,达成互利共盈协议。这即为展会招揽了目标参观客户,又有针对性的宣传了葡萄酒文化,这是所有参展的葡萄酒厂商所期待的,也是游客、旅行社、葡萄酒业和展会举办方实现共盈的利好举措。另外,以产区的名义定期举办葡萄酒节、春天葡萄开花节、秋季葡萄采摘节、葡萄酒文化摄影展、音乐会、电影周、节假日品酒会、自驾游、葡萄园越野赛等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以酒为媒因地制宜,利用葡萄酒节庆和葡萄酒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让各产区葡萄酒旅游有特色各异的实质的内容和独特吸引力。4)前期葡萄酒旅游需见缝插针近三年多来,笔者在考察和探索国内葡萄酒借助旅游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很多葡萄酒界和旅游界人士大都看好葡萄酒旅游项目前景,却又都在抱怨国内葡萄酒旅游气候的不成熟,大多数人只是在观望和等待商机的到来,而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合力开拓旅游市场,酒厂之间更缺乏产区共荣联合发展的高度,致使葡萄酒旅游市场在观望中难以大范围启动,坐失旅游市场红火发展的机遇。然而,机会是人创造的,等待的结果是被动跟随,跟随只能是人家吃肉自己喝汤。在我国各产区酒庄/酒厂葡萄酒旅游资源分散、服务机制和配套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成为旅行社主题旅游项目推广还达不到游客的吃、住、行、乐的规范化,以及葡萄酒象旅游产品那样单项销售还不可能的大环境下,若葡萄酒厂商能从长计议,扩大宣传范围,主动寻求与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做为游客游程的选项之一,将葡萄酒旅游穿插进旅行社覆盖的相应区域旅游行程进行推广,无疑对厂商的企业文化传播、长远品牌效应、产品销售和整体的葡萄酒文化推广提高是有益的。【结语】葡萄酒旅游做为一个新项目的推出,有它跨行业大发展的空间和必要已是共识,但怎样做才能让这利国利民利行业发展的事业做大做强,却是需要国内葡萄酒业与旅游业以及所涉及到的交通、餐饮、公用设施、房地产等行业共同投入精力探索和开发的。要把葡萄酒旅游作为一个存在交叉、重复关系的综合体来研究,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综合研究,以指导葡萄酒旅游业的开发、规划、管理等实际工作。政府除了在研究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外,还需要在葡萄酒产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在与其他规划项目紧密结合的同时将葡萄酒旅游业规划作为单项列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布其“葡萄酒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国家(详见《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作者:丁培毅),德国的葡萄酒之路、美国那帕谷葡萄酒之旅等新旧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地,在葡萄酒旅游的研究、开发、规划管理、联合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让我国的葡萄酒旅游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使游客首先了解这个项目的美好,与已形成规模的旅游网络和客源优势的合作,在游客需求量增加的利益驱使下加快酒庄/酒厂葡萄酒旅游项目的开发进程,使得葡萄酒厂商与旅行社相互拉动共同发展,以达到葡萄酒文化的弘扬和普及,以消费者的感性认识推动葡萄酒消费的理性和日常性,进而科学规范和推动葡萄酒产业发展,达到不同产业间的有机循环。这正是笔者的梦想,也是葡萄酒旅游网自建立以来一直在做的工作。期待有更多关心葡萄酒和旅游发展的人士参与到这个队伍里来,集思广益,通过科学研讨、大力宣传和有效行动,让葡萄酒与旅游有机联合发展,让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变为友好合作,让夸行业联合发展的理想成为现实。

红葡萄酒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在国内已形成一股新的饮酒 文化 ,那大家对红酒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为此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酒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西方葡萄酒差异

翻开历史的画卷,酒就像人类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有人的地方必有酒的出现。因此,在无尽的岁月中,酒文化渐渐沉淀成型,成为一本厚重又充满历史韵味的教科书,留给后人品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拥有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热烈的去爱酒;并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后人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李白对酒的喜爱。同样的,西方也有对酒情有独钟的名人。如:西方的红酒之父巴斯德把葡萄酒比作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说:“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相当于没有阳光”,他把葡萄酒当做自己毕生热爱的事业,燃尽生命的去热爱直至生命终结。李白和巴斯德两个同样热爱酒的人人,把对酒热爱的火种分别在东方和西方洒下,茁壮成长,孕育出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东西方酒文化。

葡萄酒的诞生是大自然的杰作,葡萄酒的历史远比人类文明史要长。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这种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宗教的兴起与发展,海内外殖民扩张,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葡萄酒文化的时候,也必须先去了解人类文明入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 传统文化 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但当时只有极少的地区如凉州能栽培葡萄,加之交通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葡萄酒只能作为一种流传在王孙贵族以及部分文人之间的珍贵饮料,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没有成为大众饮料。

因此,葡萄酒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明清两代葡萄酒业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直到1892年张弼士创建张裕葡萄酒厂,中国葡萄酒业开始工业化生产。然而大多数酒厂在长时间的内外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打击,逐渐衰落下去,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业得到政府的重视,才慢慢的再次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饮品。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还没来得及形成深入民心的浓厚的属于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存在着文化断层。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葡萄酒文化要更为完整的多。在西方国家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大大牵引了东方的葡萄酒文化的成长。举例为证:如 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的礼仪方面,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具体来分析:在中国,葡萄酒仅仅被作为一个新的酒种来推广,人们是出于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来购买葡萄酒。缺乏对葡萄酒的欣赏与辨别能力,缺乏文化的支撑。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

在西方的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我想,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有此差异也离不开饮食结构的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注重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而多数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饮食结构偏向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占较大的比例,高脂肪高蛋白,而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消化,适量引用能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方独特的饮食结构使西方国家更偏向于饮用葡萄酒。

那么,我来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西方葡萄酒的不同。

1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中国为农业大国,因而食物酿酒最为普遍。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 种植 ,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可以说西方的酒文化是红酒文化。

2饮酒礼仪不同

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因而饮酒礼仪也各不相同。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3饮酒目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们更多地是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功能,但人们更多地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 思维方式 的差异。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 发散思维 ;西方人则是工笔 素描 式的直线思维。

目前,中国葡萄酒文化仍然不尽成熟。这主要是由于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中国葡萄酒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大,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兴趣也愈加深厚。对于西方葡萄酒的文化关注也日益增多。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而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之梦也将很快实现,不再遥远。

浅议红酒文化

一、红酒的历史文化

葡萄酒的历史很长,向上可以追索到远古时代。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据说,葡萄酒酿造的 方法 ,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____,基督____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红酒文化的起源,在不同的产地,都附会着不同的 传说 。这也许就是红酒中,蕴藏着浪漫文化的根源之一。不同的世界文明史都在红酒文化中,发酵滋生了世界最大的流行性红酒文化。在中华大地,最早可查的记录是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艺,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

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长足发展,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中国的酒在以前几乎都是以粮食为主原料,做酒耗损的粮食难以计数。全球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研究曾发现全球生产供人们食用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损失或浪费。瑞典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该 报告 研究分析后说,全球大约近13亿公吨的粮食因为食品供应链的低效率而浪费。

研究者说,在现在全球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减少食品损失对人们的生活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一些贫穷国家也可以起到维持粮食够用的水平。据该报道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年中损失的粮食量大约相同,分别为670万吨和630万吨。食品的损失也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减少,而食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贫穷农民。又太高。可以说,粮食安全问题,用与酒类生产的粮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俗话说,一斤酒,三斤粮。大力发展果酒产品,减轻粮食压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国策。

早在2008年,在粮价波动时,国家粮食部门明确发出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步伐缓慢,而城市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的制约、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使得粮食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在我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命题,国家粮食安全并不能高枕无忧。只有改变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贪杯误事,贻害自己和他人的恶果。而大力提倡果酒产业,也是改变中国粮食现状,实施粮食安全的国策。红酒文化的推广,其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二、红酒文化的推广

说起饮酒,女人最有发言权。因为女人是男人饮酒最大的受害者。红酒文化的推广,可以让女人从健康的角度,引导更多的男人,正确饮酒,健康饮酒。红酒文化,在西方被称为,绅士文化。因为葡萄酒在西方,最早来源于贵族阶层的使用和推崇,来源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和传播。红酒文化中,蕴含的礼仪要求也很严格,如果饮用红酒,不懂得红酒文化中的礼仪会闹出笑话的。正是这种礼仪的内涵,使得红酒成为大型酒宴和庆典的礼仪用酒。在现在的大型庆典场合,已经很流行红酒作为礼仪用酒。而真正的红酒文化,被各个阶层接纳,才会彻底扭转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饮酒观念。中国是礼仪之邦,恰恰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却缺乏了礼仪的传承和扩散。这与饮酒文化普及天下大众,而礼仪讲究仅停留在祭祀,国典等场合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喝葡萄酒有着一系列严谨的规矩、复杂的讲究,可不像我们喝二锅头那样简单地"感情深,一口闷"。葡萄酒的乐趣正是体现在这些"繁文缛节"之中,一个人的修养、趣味、风度,以及沟通能力,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因为,每一个红酒文化的要求细节,都会影响到饮酒者品尝红酒的色香味的过程和结果。中国红酒文化与世界红酒文化的差距数百年,这个差距很多地方就来自于红酒文化中,礼仪、欣赏、品尝的细节。我们常常看到,中国人饮红酒,一片狼藉,脸红声粗,大声喧哗,这无疑都大煞风景。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7万多名中年男性的数据,4年间,210人被诊断患肺癌。研究发现,喝啤酒、白葡萄酒或含酒精饮料与肺癌的发病无关,但随着这些人消费的红葡萄酒的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逐渐减少,每增加一杯酒一个月相应下降约2%的患病风险。这对于男性烟民来说,应该算个好消息,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可能会减少60%的患肺癌风险(相比那些不喝红葡萄酒的男性烟民)。优质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铁,对女性非常有好处,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使脸色变得红润。

同时,女性在怀孕时体内脂肪的含量会有很大增加,产后喝一些葡萄酒,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堆积,对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红酒可美容减肥,是因红酒中所含的丹宁能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帮助消化,其所含的维他命C、E及胡萝卜素,亦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预防老化,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使体形不会随岁月流逝而逐渐臃肿走样。要发挥红酒的瘦身效果,最好在睡前饮用。含有少量酒精的红酒可以辅助睡眠,更能缓慢升高身体的温度,让本来新陈代谢缓慢的夜晚也能参与脂肪的燃烧代谢,红酒中的葡萄多酚还能舒缓身体压力,有效抑制压力性的暴饮暴食。

葡萄酒带给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一精神方面,这是葡萄酒特有的贵族文化,典雅而高贵。这方面的心理暗示,不低于单纯的营养价值。二营养价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美容,预防癌症等。葡萄酒一般按颜色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从营养角度讲,红葡萄酒功效多,白葡萄酒香甜,口感好,桃红葡萄酒居中。任何的酒都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度,一旦,过度都有害健康。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红酒文化的推广,更是健康理念的推广。

三、"人类的第二生命"

葡萄酒,在中国俗称半汁酒或勾兑酒,以前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随着葡萄酒标准的规范,只有100%的葡萄汁经过酿造工序完成,生产的葡萄酒才可以叫葡萄酒。我们在选用红酒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标签上的各种含量标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寻常人都有机会品尝真正的葡萄酒,但是,要喝到真正的高端葡萄酒,也需要仔细甄别厂家和产地。目前的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沿海进口的散装葡萄酒,被国内分装后出售。在外国很多的劣质酒和低端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质量会发生变化,很难保证纯正的质量要求。因为葡萄酒对温度、湿度以及在运输、保存环境等要求很严格。有一个环节出问题,葡萄酒品质就难以保障。山西欧美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都来自智利、澳大利亚、法国、葡萄牙、南非等原产地的原包装瓶装酒。在质量上,可以保障纯正的原产地葡萄酒品质。严格设计的酒窖,保证恒温、恒湿等储存技术要求。窖藏的20万瓶原包装进口瓶酒,有1/3的高端酒。各个进口品牌系列酒,从50多元/瓶到1000多元/瓶,可以满足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是13亿的人口大国,但是红酒的消费平均量很低,所有红酒类产品加起来,中国每人年均消费不足一瓶。在外国,人均消费红酒,年平均每人8瓶。

增加红酒消费量,可以抵抗患各种疾病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酒普及以及红酒文化的普及,对与民族健康这篇大 文章 ,是有着其他消费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红酒文化的普及,可以提高人的素养,特别是红酒礼仪文化、绅士文化的要求,更可以使得消费者身心健康人类对葡萄酒的认识历史就像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一些有古老文化的民族曾相信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都是由神赏赐的,所以把"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比作"人类的第二生命"。

猜你喜欢:

1. 中国葡萄酒产业文化

2. 有关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3. 有关葡萄酒市场研究论文

4. 浅谈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天!!!我不知道如何帮你!但是从你问的这个问题我断定你肯定在我之上!!!您是要考MW吗?

家庭制作葡萄酒的,要求是什么。任务是。

嗯。、好的额。找。、。帮你 。。是的 嗯 。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论文格式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酒文化的研究论文提纲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主要研究对象为中、西方的果酒,本论文内容包括酒的历史,酒的构成,酒的品种及喝酒的礼仪等。其目的在于了解中西方酒的文化差异。加深人们对酒的了解,以及饮用的乐趣。 许多人常说,“喝酒伤身”,但这只是他们片面的理解。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所谓的药酒,以治疗疾病与调理身体机能闻名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人对酒的`那种根深蒂固的负面想法,而对于葡萄酒更是如此。虽然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葡萄酒的优异和对于疾病防治重要作用,但这并没有替葡萄酒洗清“冤屈”. 本次论文的主角就为葡萄酒,介绍中、西方各个国家从古到今,葡萄酒的发展、变化、文化以及葡萄酒对于人们的益处等等。 三、毕业论文详细提纲: 提 纲 一、 绪论 (一)酒的主要种类: (二)饮酒的益处: (三)酒的传说(葡萄酒) 本文主要介绍葡萄酒。 二、葡萄酒 (一)葡萄酒的分类 (二)葡萄酒质量等级和品牌 (三)葡萄酒的储藏方法 (四)品尝与饮用葡萄酒的酒杯的选择 (五)解酒的方式 三、 中西方比较说明 (一)传说 (二)原料 (三)酿制工艺 (四)分类品牌 (五)鉴赏方式 (六)储藏方法 (七)酒杯的选择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家庭制作葡萄酒的,要求是什么。任务是。

葡萄酒毕业论文题目

那你就写个葡萄酒的药用价值完事了呗

可以选择:1.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与展望,2.葡萄酒的营养与健康 等,书籍可参考《葡萄酒大全》等,可上中国酿酒网、食品伙伴网、中国葡萄酒信息网.......查看你需要的资料。

营养价值, 对身体的好处!

酒文化的研究论文提纲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主要研究对象为中、西方的果酒,本论文内容包括酒的历史,酒的构成,酒的品种及喝酒的礼仪等。其目的在于了解中西方酒的文化差异。加深人们对酒的了解,以及饮用的乐趣。 许多人常说,“喝酒伤身”,但这只是他们片面的理解。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所谓的药酒,以治疗疾病与调理身体机能闻名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人对酒的`那种根深蒂固的负面想法,而对于葡萄酒更是如此。虽然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葡萄酒的优异和对于疾病防治重要作用,但这并没有替葡萄酒洗清“冤屈”. 本次论文的主角就为葡萄酒,介绍中、西方各个国家从古到今,葡萄酒的发展、变化、文化以及葡萄酒对于人们的益处等等。 三、毕业论文详细提纲: 提 纲 一、 绪论 (一)酒的主要种类: (二)饮酒的益处: (三)酒的传说(葡萄酒) 本文主要介绍葡萄酒。 二、葡萄酒 (一)葡萄酒的分类 (二)葡萄酒质量等级和品牌 (三)葡萄酒的储藏方法 (四)品尝与饮用葡萄酒的酒杯的选择 (五)解酒的方式 三、 中西方比较说明 (一)传说 (二)原料 (三)酿制工艺 (四)分类品牌 (五)鉴赏方式 (六)储藏方法 (七)酒杯的选择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葡萄酒品鉴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在国内已形成一股新的饮酒 文化 ,那大家对红酒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为此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酒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西方葡萄酒差异

翻开历史的画卷,酒就像人类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有人的地方必有酒的出现。因此,在无尽的岁月中,酒文化渐渐沉淀成型,成为一本厚重又充满历史韵味的教科书,留给后人品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拥有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热烈的去爱酒;并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后人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李白对酒的喜爱。同样的,西方也有对酒情有独钟的名人。如:西方的红酒之父巴斯德把葡萄酒比作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说:“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相当于没有阳光”,他把葡萄酒当做自己毕生热爱的事业,燃尽生命的去热爱直至生命终结。李白和巴斯德两个同样热爱酒的人人,把对酒热爱的火种分别在东方和西方洒下,茁壮成长,孕育出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东西方酒文化。

葡萄酒的诞生是大自然的杰作,葡萄酒的历史远比人类文明史要长。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这种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宗教的兴起与发展,海内外殖民扩张,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葡萄酒文化的时候,也必须先去了解人类文明入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 传统文化 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但当时只有极少的地区如凉州能栽培葡萄,加之交通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葡萄酒只能作为一种流传在王孙贵族以及部分文人之间的珍贵饮料,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没有成为大众饮料。

因此,葡萄酒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明清两代葡萄酒业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直到1892年张弼士创建张裕葡萄酒厂,中国葡萄酒业开始工业化生产。然而大多数酒厂在长时间的内外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打击,逐渐衰落下去,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业得到政府的重视,才慢慢的再次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饮品。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还没来得及形成深入民心的浓厚的属于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存在着文化断层。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葡萄酒文化要更为完整的多。在西方国家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大大牵引了东方的葡萄酒文化的成长。举例为证:如 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的礼仪方面,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具体来分析:在中国,葡萄酒仅仅被作为一个新的酒种来推广,人们是出于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来购买葡萄酒。缺乏对葡萄酒的欣赏与辨别能力,缺乏文化的支撑。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

在西方的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我想,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有此差异也离不开饮食结构的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注重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而多数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饮食结构偏向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占较大的比例,高脂肪高蛋白,而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消化,适量引用能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方独特的饮食结构使西方国家更偏向于饮用葡萄酒。

那么,我来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西方葡萄酒的不同。

1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中国为农业大国,因而食物酿酒最为普遍。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 种植 ,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可以说西方的酒文化是红酒文化。

2饮酒礼仪不同

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因而饮酒礼仪也各不相同。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3饮酒目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们更多地是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功能,但人们更多地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 思维方式 的差异。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 发散思维 ;西方人则是工笔 素描 式的直线思维。

目前,中国葡萄酒文化仍然不尽成熟。这主要是由于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中国葡萄酒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大,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兴趣也愈加深厚。对于西方葡萄酒的文化关注也日益增多。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而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之梦也将很快实现,不再遥远。

浅议红酒文化

一、红酒的历史文化

葡萄酒的历史很长,向上可以追索到远古时代。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据说,葡萄酒酿造的 方法 ,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____,基督____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红酒文化的起源,在不同的产地,都附会着不同的 传说 。这也许就是红酒中,蕴藏着浪漫文化的根源之一。不同的世界文明史都在红酒文化中,发酵滋生了世界最大的流行性红酒文化。在中华大地,最早可查的记录是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艺,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

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长足发展,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中国的酒在以前几乎都是以粮食为主原料,做酒耗损的粮食难以计数。全球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研究曾发现全球生产供人们食用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损失或浪费。瑞典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该 报告 研究分析后说,全球大约近13亿公吨的粮食因为食品供应链的低效率而浪费。

研究者说,在现在全球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减少食品损失对人们的生活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一些贫穷国家也可以起到维持粮食够用的水平。据该报道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年中损失的粮食量大约相同,分别为670万吨和630万吨。食品的损失也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减少,而食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贫穷农民。又太高。可以说,粮食安全问题,用与酒类生产的粮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俗话说,一斤酒,三斤粮。大力发展果酒产品,减轻粮食压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国策。

早在2008年,在粮价波动时,国家粮食部门明确发出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步伐缓慢,而城市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的制约、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使得粮食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在我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命题,国家粮食安全并不能高枕无忧。只有改变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贪杯误事,贻害自己和他人的恶果。而大力提倡果酒产业,也是改变中国粮食现状,实施粮食安全的国策。红酒文化的推广,其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二、红酒文化的推广

说起饮酒,女人最有发言权。因为女人是男人饮酒最大的受害者。红酒文化的推广,可以让女人从健康的角度,引导更多的男人,正确饮酒,健康饮酒。红酒文化,在西方被称为,绅士文化。因为葡萄酒在西方,最早来源于贵族阶层的使用和推崇,来源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和传播。红酒文化中,蕴含的礼仪要求也很严格,如果饮用红酒,不懂得红酒文化中的礼仪会闹出笑话的。正是这种礼仪的内涵,使得红酒成为大型酒宴和庆典的礼仪用酒。在现在的大型庆典场合,已经很流行红酒作为礼仪用酒。而真正的红酒文化,被各个阶层接纳,才会彻底扭转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饮酒观念。中国是礼仪之邦,恰恰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却缺乏了礼仪的传承和扩散。这与饮酒文化普及天下大众,而礼仪讲究仅停留在祭祀,国典等场合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喝葡萄酒有着一系列严谨的规矩、复杂的讲究,可不像我们喝二锅头那样简单地"感情深,一口闷"。葡萄酒的乐趣正是体现在这些"繁文缛节"之中,一个人的修养、趣味、风度,以及沟通能力,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因为,每一个红酒文化的要求细节,都会影响到饮酒者品尝红酒的色香味的过程和结果。中国红酒文化与世界红酒文化的差距数百年,这个差距很多地方就来自于红酒文化中,礼仪、欣赏、品尝的细节。我们常常看到,中国人饮红酒,一片狼藉,脸红声粗,大声喧哗,这无疑都大煞风景。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7万多名中年男性的数据,4年间,210人被诊断患肺癌。研究发现,喝啤酒、白葡萄酒或含酒精饮料与肺癌的发病无关,但随着这些人消费的红葡萄酒的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逐渐减少,每增加一杯酒一个月相应下降约2%的患病风险。这对于男性烟民来说,应该算个好消息,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可能会减少60%的患肺癌风险(相比那些不喝红葡萄酒的男性烟民)。优质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铁,对女性非常有好处,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使脸色变得红润。

同时,女性在怀孕时体内脂肪的含量会有很大增加,产后喝一些葡萄酒,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堆积,对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红酒可美容减肥,是因红酒中所含的丹宁能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帮助消化,其所含的维他命C、E及胡萝卜素,亦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预防老化,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使体形不会随岁月流逝而逐渐臃肿走样。要发挥红酒的瘦身效果,最好在睡前饮用。含有少量酒精的红酒可以辅助睡眠,更能缓慢升高身体的温度,让本来新陈代谢缓慢的夜晚也能参与脂肪的燃烧代谢,红酒中的葡萄多酚还能舒缓身体压力,有效抑制压力性的暴饮暴食。

葡萄酒带给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一精神方面,这是葡萄酒特有的贵族文化,典雅而高贵。这方面的心理暗示,不低于单纯的营养价值。二营养价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美容,预防癌症等。葡萄酒一般按颜色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从营养角度讲,红葡萄酒功效多,白葡萄酒香甜,口感好,桃红葡萄酒居中。任何的酒都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度,一旦,过度都有害健康。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红酒文化的推广,更是健康理念的推广。

三、"人类的第二生命"

葡萄酒,在中国俗称半汁酒或勾兑酒,以前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随着葡萄酒标准的规范,只有100%的葡萄汁经过酿造工序完成,生产的葡萄酒才可以叫葡萄酒。我们在选用红酒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标签上的各种含量标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寻常人都有机会品尝真正的葡萄酒,但是,要喝到真正的高端葡萄酒,也需要仔细甄别厂家和产地。目前的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沿海进口的散装葡萄酒,被国内分装后出售。在外国很多的劣质酒和低端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质量会发生变化,很难保证纯正的质量要求。因为葡萄酒对温度、湿度以及在运输、保存环境等要求很严格。有一个环节出问题,葡萄酒品质就难以保障。山西欧美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都来自智利、澳大利亚、法国、葡萄牙、南非等原产地的原包装瓶装酒。在质量上,可以保障纯正的原产地葡萄酒品质。严格设计的酒窖,保证恒温、恒湿等储存技术要求。窖藏的20万瓶原包装进口瓶酒,有1/3的高端酒。各个进口品牌系列酒,从50多元/瓶到1000多元/瓶,可以满足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是13亿的人口大国,但是红酒的消费平均量很低,所有红酒类产品加起来,中国每人年均消费不足一瓶。在外国,人均消费红酒,年平均每人8瓶。

增加红酒消费量,可以抵抗患各种疾病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酒普及以及红酒文化的普及,对与民族健康这篇大 文章 ,是有着其他消费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红酒文化的普及,可以提高人的素养,特别是红酒礼仪文化、绅士文化的要求,更可以使得消费者身心健康人类对葡萄酒的认识历史就像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一些有古老文化的民族曾相信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都是由神赏赐的,所以把"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比作"人类的第二生命"。

猜你喜欢:

1. 中国葡萄酒产业文化

2. 有关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3. 有关葡萄酒市场研究论文

4. 浅谈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 索引序列
  • 密洛陀葡萄酒毕业论文
  • 红葡萄酒毕业论文
  •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论文格式
  • 葡萄酒毕业论文题目
  • 葡萄酒品鉴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