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贝奥武夫毕业论文

贝奥武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贝奥武夫毕业论文

《耶鲁文学小历史》是一本由[英]约翰·萨瑟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元,页数:488,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一):私家文学阅读指南

《耶鲁文学小历史》,书名之所以冠以“耶鲁”两字,全因本书原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倘若有读者认为是耶鲁大学学生的文学课教材,的确是一场误会。不过,从阅读指南的角度出发,它比文学课教材更有现实意义。毕竟,文学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本书作者约翰?萨瑟兰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文学系教授,曾教授各年级学生课程。他对文学领域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书籍和阅读的热情,足以率领读者踏上一趟充满乐趣的旅程,并在旅程中给予寓教于乐的文学指导。所以,本书实为萨瑟兰教授的“私家文学阅读指南”。

萨瑟兰以“何谓文学”开篇,足见其明了文学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如若你被放逐荒岛度过余生,你最想携之相伴的是哪本书呢?”这是英国广播公司一档最长、最受欢迎的节目《荒岛唱片》向听众提出的问题。答案里除了《圣经》和莎翁全集以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简?奥斯汀和《鲁滨逊漂流记》。清一色的文学书籍,说明当人类孤独地生活在荒岛上的时候,或许更关心“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而非其它问题。可这个问题,好像只有阅读文学,才能迎刃而解。

“文学以其他事物皆不具备的方式使我们的生命充盈丰沛,让我们更有人情味。我们读者越多,越能体会到文学的这股力量。”萨瑟兰认为,这是人们缘何阅读文学的理由。回想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地给我们罗列推荐了许多“有用”的书单,却从未有人说过“读一本文学书籍”可以丰富你的人生,真遗憾。

萨瑟兰作为“阅读文学丰沛人生”理念的推崇者,由“美妙的开端”伊始,他便利用三十九个章节,近二十万字,向我们讲述了文学体裁,诸如神话、史诗、小说、戏剧和诗歌的发源衍变;阐明了 文学与人性、宗教、战争、历史变迁、科技进步的关系; 列举了“现代主义”、“浪漫 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主义”、“儿童文学”、“女性文学”、“种族文学”和“边疆主题”的代表作家及作品。通过书中粗浅的解读,令我们在文学阅读之路上,有了小小的起步。

无论是伟大的经典,如《贝奥武夫》和《失乐园》,亦或沉重的史实,如版权、著作权滥用和无理的文学审查制度,萨瑟兰都能够用一位作家、一本书,并附以精炼简短的语言向读者清晰地表述,该历史现象对文学的影响与改变。其对英语世界文学知识的信手捻来,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在本书结尾,萨瑟兰提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何为最佳的文学作品?每年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如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龚古尔奖等文学奖项在评选,有无数的权威或者民间的媒介机构,如《纽约书评》、《伦敦书评》、“奥普拉读书会”在推荐读书排行榜,那么普通读者到底应该相信谁?

萨瑟兰说,“当探讨文学时,思想的碰撞总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读书与生活中的其它事情一样,每位读者请珍惜自己手中的“选票”,坚持自己的阅读理念尤为重要。

跟着萨瑟兰去读书,不失为“反复阅读是文学带给人们的巨大享受之一”精神的切身实践。“本书不是一本说明书,而是一本阅读建议”,这便是阅读本书的理由。

转载请豆邮联系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二):基于英国文学的小历史

John Sutherland的这本a little history of literature出版自yale university然而并不是一本美国文学简史。它的立足点还是英伦三岛,并且在基本时间轴的基础上给予章节比较个性化的分类,让普通人更容易接受,看起来482p的砖头竟然也能行云流水,周内完成。当然对于我们这种本科英语系文学向出身的人而言,我们几年的英美文学课教育始于腐国,然而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后,教育的主线就拉到了美帝,从现代主义开始我们就淡弱了腐国。当然它也会涉及到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荒谬主义以及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几乎是在篇末,作者指出:我们在明智地规划使用时间上还学习什么呢?相比金钱,时间是我们在未来会缺少的东西。对于疲于工作的人来说,每周有多长时间花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上?平均约是10小时左右。那么阅读一本jonathan franzen的新进小说要花多久?我们估算也就10小时(蕾拉:OMG franzen的小说真是不好读啊,这么说来10小时已经算是艰苦)最后的启发就是也许再来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机会,我不会写fitzgerald的tender is the night,这么小资这么个人这么虚华这么吹弹即破这么lost,我或许会考虑写Forster的a passage to India呢[得意][得意][得意]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三):Points lead to thoughts

这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文学历史和提供书单的书。请勿被其厚重的装帧而吓到,这是绝对能够给你眼前一亮的书。乍看目录,每一章节似乎是分开独立的文章,实则逻辑清楚,所要表述的文字的流动很连贯。

当然,虽然标题是这样写的,其实更应该是着重于欧美文学所在的西方世界的历史,如想多了解旧时至今的文学发展进程和所影响及被影响的思潮推进,此书不失为一本可以将这样的世界从不同角度展现给你的书。不仅仅涉及了文学本身,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哲学、政治、艺术层面等,作者也用娴熟的手法编织呈现。开篇即提问,何为文学,随即一篇篇的主题展开,从神话、史诗、古罗马等的哲学,再由街边的小剧场、自娱自乐写的小故事、文学巨匠们、文字给社会意识形态带来的雕琢、文字带来的思想开化、女权运动和种族运动、小说的奇妙、再到全球化多元化、至现今文学的状态和形式的改变、地位的变化等等,可谓包罗万象。

提到文学作品的归属,大概更能让大家对于“版权”这个词有更多的了解。1710年,英格兰议会版本了《安妮法案》来保护文学作品所有者,并鼓励学习。这出乎我意料地早,看来前人是很有预见性的。而现在版权的这个概念,已不仅仅在文学领域使用了。为何并没有先在东方世界提出?我想,大概是文学作品的通识率和流动性的差距吧。所以联想到现在的人们是多么幸福,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字的普及,我们能太轻易地能看到一本书了,随之扑面而来的,则是信息量的充满和爆发。

而文字也并不总是何时何地都能流通的,包括现在。所以各国各地都有审查制度,而历史上也有一些时期对于文学的禁锢。前几天正好看了蔡国强《天梯》这部纪录片,其中蔡先生提到自己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为躲避灾祸,不得不把家里的书都烧掉的时候,我不禁也想起自己父亲经历过的对于文学的禁锢的年代,而落泪。

初学西班牙语的时候,西语中,“新的”一词是nueva/nuevo,当时念想着英文小说一词是否是会跟此有关,作者给科普了。薄伽丘在当时给他的《十日谈》这样类型的中短篇小故事,命名为novella,这在意大利语为“新生的小事物”,正是这样的新生之物,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条条框框,给文学世界带来了新突破。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敢于发声,敢于创新(并非篡改经典)的人。经典的作品,则能跨越时空,经受洗炼。

艺术形式的多样,文学也得以在其他艺术形式占据地位,例如电影、戏剧、电视剧、舞台剧等。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不在少数,文学也为其提供了整个叙事的可能性。只是这些其他的形式,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转移。噢!当然,还有音乐。那天,一位教授说,诗集基本上在书店里的小角落,静静地落灰。殊不知,我们正在一个被诗耳濡目染的时代,如此习惯这些的存在,而忘了原来它们也是诗。这些歌曲从车载音响,耳机传出,进入我们的耳蜗,被听觉感知,我们的情绪也不时随之波动。而鲍勃?迪伦出色地告诉了人们这一点。

不同区域的坎儿,大概就是语言了。虽然现在有更多的人掌握了不同的语言,能够翻译作品使其得以在不同国别和区域间传播,但是翻译还是会有一定的缺失。而与此同时存在的,也是本国的文字和文化得以被别国理解,虽然缺失了一些,但不失为敲门砖。

说到本书提到的教育话题也无处不在。J?J?卢梭的《爱弥儿》堪称经典,为人父母和为人师的朋友不妨阅读,胜过现今各类教条式的清单和列表。哪些学科最适合刚开始学习的孩子呢?有时我也听到一些朋友这样的疑惑,作者援引文学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的话说,当你还在两门学科中选择先教哪一门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已经把两门都学会了。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劳动分工和知识分类也越来越细了,不过,是不是有时会遗忘了其实这些所谓学科之间都是联系的呢?

我们为何阅读?获得新知?解答疑问?抑或为了娱乐?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四):乐之者的文学缘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每年都要读完上百册文学类书籍,仍难免兴叹,光是诺奖、龚古尔奖、布克奖、直木奖这类大奖的入选作品都追不完,世上精彩的书太多,值得一读的作家也太多了。有人好奇,到底从何时起,人类穷其一生也读不完世上所有的书?出版业的兴起既是文化发展的福音,也带来了无尽的选择烦恼。

相比之下,随博闻强识的人共同品书,了解更多未及阅读的作品,未尝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英国学者约翰·萨瑟兰几乎在文学的所有领域均进行过研究、教授过相关课程并著书立说。通俗简明的《耶鲁文学小历史》颇具亲和力,却是扎扎实实的高屋建瓴之作。厚积薄发的萨瑟兰信马由缰,字里行间的热忱直欲令不谙文学的读者都能感同身受。

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声称:“介绍理论比较好的办法是讨论共同存在的问题和共有的主张,而不是概述各种理论流派。”由是观之,萨瑟兰的“小历史”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各个章节并非严格按照时间、地域或流派分类,时时兼顾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时时唤起读者共鸣。

文学的魅力,在于读者不是单方面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作品的参与者。“文学倾其所能赋予我们应对繁芜世事的心智和感知力,即便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完全赞同书中的观点。”萨瑟兰还认为,“小说所做到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便是自我探索。”这种感知和探索,不是评论家的专利,萨瑟兰想要带领普通读者品味作品的言外之意,体会阅读的乐趣。

从解释人类潜在思考的神话、为民族而书的史诗、街边剧场和吟游诗人,到抛弃“意义”只尽表达之责的荒谬文学、引爆一方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与读者的需求始终不可分割。时有交集,时求创变,文学的历史,徘徊于表达与需求之间。

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像伍尔芙那样,拥有自己的出版公司,无需担心写作的后续问题。普通人的走上作家的职业道路不光仰赖天赋,更重要是机遇,女性作家若想成功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勃朗特三姐妹以男性笔名出道的原因,即便是后世奉为名著的《简爱》和《呼啸山庄》,出版之路也饱受挫折。萨瑟兰触到了作家们的心境。他了解莎士比亚避谈政治的隐衷,为此莎翁熟悉的伦敦从不是他作品的舞台。他了解狄更斯对种族观点的成熟过程,尽管在伍尔芙眼中,狄更斯笔下无绅士,却也不执着于同情或挖苦。他了解卡夫卡的性情,在欧洲的一潭死水中写作,甚至不期待作品能被大众阅读,文如其人的荒谬文学不可谓不真诚。

《为你写的书》一章中,萨瑟兰着重探讨了不断变革的读者群对创作和出版的影响,文学的发展方向何去何从,不是作者从心所欲决定的。而在读者反馈更迅速的现代,或许有深度、有品位的阅读者能为文学史的发展推波助澜。这又是萨瑟兰写此“小历史”的授渔之恩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普通读者而言,感受文学之乐而后结缘,要比死记硬背得点皮毛有益得多。萨瑟兰也提到当代读者面对的许多问题:选择的困难、电子书的冲击、出版行业的新规则。这虽不是读者单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但倘以文学之乐为本,磨砺心性,未尝不能从容徜徉,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未年读约翰·萨瑟兰《耶鲁文学小历史》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五):“文学之美永不消逝”

作为一个出身中文系的人,阅读文学史既是专业功课,也逐渐转化成了私人趣味。纵使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摆在眼前,但出自不同人笔下的文学史,仍然具有着丰富多样的视角与层次。

在读过大量专业性学术性极强的文学史教材之后,转而阅读《耶鲁文学小历史》则成了一件饶有乐趣的事情。正所谓文如其名,既然言称为“小历史”,内容定有着与“大历史”目光所及之处不相雷同的地方。在作者约翰·萨瑟兰的笔下,少了几分学究气,多了些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以及那诙谐又不失格调的幽默与诚恳。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读文学史?

一部好的文学史,一定携带着极为鲜明而独特的问题意识而来。作者既是在向自己发问,顺畅而有逻辑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章节的表述,同时也在与读者进行互动。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自觉地也参与其中,从问题出发,迸发了探索答案的求知意识。

读文学史的另一个乐趣,是关于在不同的视角与高度之间来回穿梭的 *** 感。打开《耶鲁文学小历史》的目录,开篇从神话开始讲起,顺着文学发展的脉络,一直贯穿到第40章“那些在我们生命中以及超越生命的文学”,谈论的是21世纪最普及最流行的阅读方式——电子书。

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经典作品,就像是泛舟在文学史长河中的点点白帆。而身为读者的我们,有幸登上每一艘小船,把船的内部构造看个究竟。同时,还能站在岸边高处,看千帆荡漾的风景。《耶鲁文学小历史》这本书,在同一时间做到了这两点,一面深入到一个个时代的具体文学作品之中的,一面带领我们俯瞰这一切是如何生成、变化以及兴替的。

除了谈论文学本身,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另外一点,是萨瑟兰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这一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经久不衰的生活方式的独到见解。最后一章,目光转到了21世纪,无纸化阅读开始成为常态,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则被翻倍飞速增长,数量庞大而驳杂的信息环绕着,阅读之于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我们还需要阅读吗?答案是肯定的。

纵观文学史的漫长历程,一路走来,从口口相传的神话和史诗,到风靡几个世纪的纸质阅读,再到如今的无纸化阅读,变化的载体与不变的人文精神相映成趣。把最后一章读完,我忍不住重新回味起这本书的发端——“第1章:何谓文学”。

萨瑟兰在第一章中写道:“文学之美永不消逝。”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六):清新的纸上文学讲座

文学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人像鲁滨逊般被放逐流落孤岛,如果有本文学书籍相携相伴,至少能排遣孤寂,不会绝望厌生。而我们人生百年,阅历有限,大部分的知识也都是源自阅读文学作品。所以人类热爱文学。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约翰?萨瑟兰所著的《耶鲁文学小历史》不光涵盖了文学的绝大多数领域,更是一部“阅读建议”,细细聆听萨瑟兰的纸上文学讲座,能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的见解,让文学在个体生命中熠熠生光。

在萨瑟兰的眼里,文学世界是现实生活的映射,“一个真实的内核包蕴在文学看似虚构的表象里”。文学作品又给我们带来灵感与启示,因为文学是“人类用自己至高至善的才智对所处世界的表达和传述”,一个个天才的作家,倾其所能赋予我们应对繁芜世事的心智和感知力,帮助处理日常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复杂问题。而且在阅读文学的过程中,阅读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那份精神的愉悦,是人最开心的时刻之一。我们享受文学的美妙,并借此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学也经历了全球化。文学在全世界的流行,没有疆界,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读者都能品尝到各地文学的甘美。如果某种文学真的堪称伟大,即使它如拉克司内斯的作品一样深深扎根于如冰岛般的蕞尔小国,也会突破国家疆域的限制,“高高跃起,跨越国界而广为传播”。而像中国般的泱泱大国,过去由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关系,世界难闻其文学的声音,但随着国际贸易的紧密交流,通讯系统的持续发展,“莫言”们不再沉默,不再仅仅对中国百姓讲述,更开始向全世界述说中国的故事。而像日本作家春上村树,已具备全球意识,他的写作,从世界各处汲取别家之长,然后为全球范围的读者书写。

既然作为一部“阅读建议”,萨瑟兰对当下的畅销书也持独特的视角。他认为大众流行文学不等同于粗糙文学,虽然大多文学性不高,但亦有经典作品,比如《悲惨世界》。这部流行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在文学史上属于评价“优劣参半”的一类,但它“在本质上有能力不断演进,改进自身,像液体一样将自己融入时下不断变化的文学文化潮流中”,以这一点为评判标准,大多数的畅销书都实力不济。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擅场,低端文学的畅销能弥补高端文学的滞销,形成交叉补贴的现象,正如流行音乐对诗歌的普及一般,各有各的存在意义。

而文学奖项的颁发更为读者在这个文学百花齐放的竞争时代提供选择依据。尽管按照乔治奥威尔的说法,“检验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唯一的真正的的标准是时间”,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使人缺乏耐心,亟需一份类似畅销书榜单的具有指示性作用的权威颁奖名单。而由此衍生的文学庆典活动、节日也成为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良好平台,读书会、读书俱乐部孕育而生,更好地促进文学的发展。

最后,在面临电子书的冲击下,纸书出版虽然呈现萎靡,但读者面对网络上、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日渐出现了选择性困难,感叹该如何选书?萨瑟兰的建议简单明了:人生有限,阅读经典,阅读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传世作品。

2016/02/17

早期日耳曼人部落(盎格鲁族、撒克逊族、朱特族和弗里西族)移民到英格兰,英语就是从他们的语言中变化继承下来。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公元449年左右,不列颠群岛国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请“盎格鲁亲戚们”来帮助他对抗皮克特人。作为回报,他赐予盎格鲁族东南部的领土。随后他又进一步寻求支援,撒克逊族、盎格鲁族与朱特族人纷纷前来。《编年史》记载,最终这些“移民”建立了七个王国:诺森伯利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 日尔曼人入侵后,统治了当地的凯尔特语民族,本地语言主要于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与爱尔兰存活了下来。这些入侵者的语言逐渐形成了“古英语”,与近代弗里西语极为相象。English(英格兰人、英语)、England(英格兰)和East Anglia(东盎格利亚)这三个词是分别从描绘盎格鲁族的词汇发展而来:Englisc、 Angelcynn、Englaland。 1066年诺曼征服后三百年内,英格兰的国王只讲法语。因此一大批法语词汇进入了古英语,古英语本身也失去了大部分曲折变化,进化为中古英语。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推移将中古英语变形为近代英语。古英语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贝奥武夫》,中古英语则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近代英语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期开始繁荣,一些学者将之分为早期近代英语与后期近代英语,分界线为1800年左右。随着不列颠对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和殖民,当地语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的发展。 古英语时期——公元449年至1100年 古英语时期共有四种主要方言: (1)诺森伯里亚方言——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的方言 (2)梅尔西亚方言——界乎洪伯河与泰晤士河之间的英国中部地区的方言 (3)肯特(Kentish)方言——居住在英国东南部地区的朱待人的方言 (4)西撤克逊(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诺森伯里亚和悔尔西亚这两种方言又合称盎格里亚方言,即盎格鲁人居住地区的方言。 中古英语时期——公元UOO年至1500年 现代英语(Modern z。81i5h,Mod E.)时期——公元1500年至当前 现代英语时期又细分为: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公元1500午至1700年和后 期现代英语(时期——公元1700年至 早期古英语文学作品是用诺森伯里亚方言创作的。由于斯塔的纳维亚人的侵赂,英国的文化中心由诺森伯里亚迁移到悔尔西亚,到了公元九世纪,又迁至西撤克进地区的首府威赛克斯(wessex)。西撤克逊国王艾尔弗雷德大帝(A1fred the Great)一方面武力抵抗丹麦人的侵略,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文艺和教育,亲自组织并参加外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翻译,以及本国文学的沙写和校订工作。古英语诗歌作品,通过西撤克逊抄写者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下来。在艾尔弗雷德大帝时期,古英语散文作品有很大的发展,这些作品主要是用西撒克逊方言写的。古英语的词汇不同于现代英语的词汇,大多数的古英语词都是西日耳曼语的固有的词。古英语词汇中也有一些从其它语言借来的词。。从这些词可以看到早期罗马商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基督教传入英国,有更多的拉丁词进入古英语词汇。原来居住在英国的凯尔持人的语言,有极少数词进入英语词汇,也有一些凯尔持语词保存在英国地名里面。 在中国大陆 中国的基本教育(小学至高中)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外语以英语作为必修课的超过90%。中国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的达标要求。 中国大陆从1949年至在1960年代中期,因与苏联的关系极为密切,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中期以后,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1978年特别是1983年以后,英语(外语)是在高等学校升学考试中,和其他科目一样同等对待。以此为导向,中国的中学课程,特别是初中教育基本上全部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高中课程超过90%英语作为必修课;除非英语外语专业,在全日制普通大学,一般以英语作为必修课,其他外语作为选修课。 由于高考英语的地位很高,大学四六级与学位挂钩,近年来各界出现非常多的批评声音,指责中国教育过分强调英语的地位,忽视中文素质的培养,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英语上,影响了自己专业的学习,中文文化处于受歧视的地位。然而另一方,因为英语的准“世界语”地位,如果没有大量熟悉英语的人才,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大陆的英语人才和印度、香港、新加坡、日本、台湾、韩国等地相比还有很大不足。 英语语法基于日耳曼语源,虽然一些18世纪和19世纪的学者试图把拉丁语的语法应用于英语,但是并不成功。英语与其它所有的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没有那么复杂的曲折变化,也失去了几乎所有阴阳性变化,它更强调词语间相对固定的顺序。英语中仍然保留的曲折变化有: 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 动词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Alfredo works. -s 过去时:Fred worked. -ed 现在分词/进行时态:Fred is working. -ing 过去分词: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 动名词: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 复数:Fred has two blue eyes. -s 比较级: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 -er 最高级:Fred has the fastest car. -est 几乎所有的日耳曼语源字汇(包括一切基本字汇,如代词、连词等)都相对来说更短、更非正式。拉丁语源的字汇通常代表更加优雅或更有教养。但是,过多运用拉丁语源字汇,则会被认为矫饰或故意引起混淆。乔治·奥威尔的文章《政治与英语》对此作了透彻的描写。 英语使用者在选择单词时,通常可以从日耳曼语源和拉丁语源的近义字汇中挑选:如“sight”和“vision”、“freedom”和“liberty”。这些近义词之间都有微妙的差异,使用者能够自由选择组合表达不同的观点。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所用到的词汇一般是日耳曼语源。大多数拉丁语源的字汇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讲话和文章中,比如法庭发言或者编写百科全书。 英语以它巨大的词汇量而着称,很容易引入专业术语和输入新词到日常使用中。另外,俚语也为旧词换上了新的含义。这种灵活性非常明显,通常需要区分正确正式的用法和日常一般用法;英美的初等教育教师一般会提醒学生那些日常广泛使用但在正式场合中并不正确的字汇。请参看:社会语言学。 英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但如果要估计具体数字,必须先要判断哪些能够算作英语单词。不过与其他语言不同,并没有一个权威学术机构来规定何为正式的英语词汇。医学、科技领域不断涌现新词,一些进入了大众日常用语中,其他只在一小部分人群内部使用。移民群体带来的外语单词也经常融入英语社会中去。一些古词和方言单词能否算作英语也无法判断。 《牛津英语字典》(第二版)收录了超过五十万个条目,标准比较宽松:“包括文学与日常对话中的标准词汇,无论当代、废弃或古语,也包括主要的科技词汇和大量方言、俚语。”(《牛津英语字典》补遗,1933年) 英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自然,合乎逻辑思维的自然顺序,也就是说,英语的词序word order比较自然。英语不象德语或俄语,句子结构没有那么复杂,词序没有那么多的倒装现象(inversion)。英语的“语法”性别和“天然”性别相一致,不象俄语、拉丁语那样把所有的名词,按照“语法”性别,都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这样,现代英语就免去了名词和形容词的复杂的格的变化,而德语和俄语仍大量地保存着这些变化。所以说,英语的第一个持点就是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比较明白、易学。英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词汇非常丰富,因此它的表达能力特别强。据估计,英语词汇包括的单词超过一百万,居世界各语种的首位。英语的构词手段也很多样,因此英语不断产生新词。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英语的词义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词也可以获得新的词义,而且这种词义变化比较自然,显得毫不费力。例如,sophisticated的原义为:“非常有经验的,老练的,老于世故的”,它的基本词义是“失去了单纯性”。从这个基本词义发展到“复杂的,精致的”这一过程也是很自然的,不费气力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来修饰weapons,而得到“尖端武器”这个新的概念。这样,原有的s叩histica快d一词就变成两个词了,因为它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新词义。此外.英语还有大量的短语动词,由动词加副词构成。这些动词词组使英语的表达力更加灵活,使英语变得乎易近人,生动活泼; 英语本身具有上述两个特点:结构简单,表达力强。加上其它的历史原因相当前的国际需要,无怪乎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的公用语言。 第一代英语 英国英语 British English 始于1601年 奠基者莎士比亚 现代英语的奠基 第二代英语 美国英语 American English 始于1831年 规范者韦伯斯特 现代英语的规范 第三代英语 国际英语 Worldenglish 始于1995年 发展者新世界国际 现代英语的发展

要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自觉自愿地投入教学活动之中。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下。教师从多方面给学生施加影响,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向心力、感召力,使学生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地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努力学习与实践。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硕士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谈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 文化 语境,强调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的传统。本文着重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主义诗学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而兴起的西方文艺批评新军。它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个人色彩。之所以把英美文学合在一起,是因为二者不约而同地对女性问题中的社会历史因素给予格外关注。另外,同为英语国家,女性主义批评者致力找寻的文学传统和艺术形象都集中在相仿的经典之中。 一、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深层背景和原因 以往所谓的文学传统一律以男性为中心,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也都被父权主义意识所统治。面对这种情况,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批评要具备普遍意义和有效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将女性意识包括在内,坚决动摇和解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对现存的文化和制度进行总批判,整理提供掀起一场女权主义的文化革命。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是从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而开始的。 这主要是通过考察、分析、审视男性文学中那些陈旧的女性形象。在男性本位创造的 神话 故事 中,女性总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夏娃、潘多拉,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在《性别政治》一书中,米勒特对D?H?劳伦斯、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和让?热奈特等男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作了尖锐有力的批评和分析,指出这些作家的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把女性给非人化了。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和过程全都是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出发的,女性人物自始至终都处于被控制的地位,男性人物则是绝对的操纵者。 米勒特的分析说明,男作家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表现为正常的政治关系,让女人处于屈从、附属的地位。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指出,19世纪(乃至今日)占统治地位的父权主义意识形态把艺术创造力当成男性的一种根本优质,由于创造力被界定为男性,其结果必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女性文学形象也必然是男人幻想的产物,女作家们被剥夺了创造自我形象的权利,而必须努力遵照父权制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标准。 吉尔伯特和格巴条分缕述地论证了19世纪的《不朽女性》是怎样被男人想象为虚无飘缈、温柔美丽的天使形象,认为从但丁的贝雅特里齐、歌德的葛雷特和玛甘泪一直到考文垂?帕特莫尔的《屋内天使》,理想的女性始终被视为逆来顺受、俯首帖耳和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种创造物。她们还指出,在天使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妖妇的形象,男人把女性理想化的对应面就是对女性的恐惧。她既给男人带来满足,又会使他产生厌恶。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中心的文学把性别推向边缘,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接受者,批评的功能在于揭露隐藏在作品中的男性沙文主义的真正面目。因此,女性主义者的首要任务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男性创造的女性神话,作一种对抗性阅读,把根植于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识根除。文学批评一旦揭开了这些形象的政治含义和文本的性歧视,就能帮助读者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动摇父权制的根基,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建立女性主义诗学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一些实践 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试图通过对男作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考察、剖析和审视来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但她们并不只满足于此,她们努力扩大批评的范围,拓展新的批评领域,确立女性主义批评原则,建造一座她们自己的文学宫殿,发掘被男人和社会所忽视的妇女文学传统,将批评的焦点对准女作家及其作品。她们要求拓宽妇女生活题材,创造一种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迥然有别于男性文学的妇女文学;她们系统阐述女性主义批评原则以此肯定妇女的文学 经验 和社会经验;建构女性主义诗学,以此对传统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评价,重新书写文学史;此外,她们还对男女作家在文学传统方面的差异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对女作家的创作经验、想象及其创作手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不同倾向进行初步研究,对既存的批评观念和文学的道德性质进行深刻的 反思 和审视。 具体做法就是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及作品。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丽娜?蓓姆指出,如果从已出版的文学史或文集来看,美国几乎没有一个女性大作家,而主要的小说很容易发现,早在移民时期,女作家就开始活跃了。到了19世纪中叶,在销售和品种方面,女作家已在美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位置,连霍桑那样的名作家都免不了担心自己的读者会被女作家吸引过去。然而,这些女作家在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因为文学史对她们不屑一顾,认为女人不能算是作家,其作品也够不上载入史册的标准。 正是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标准将女性作家长期摒弃于文学史外。因此,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之一便是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发掘被埋没或受冷漠的女作家的作品,纠正男性传统对之的错误理解,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重铸文学批评的 方法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承认一个女性文学的传统存在,但它时时被迫中断,妇女文学的发展呈间歇状态,直到19世纪以后才能较清楚地看到文学创作的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女性文学传统。 相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这一女性文学的传统无疑是十分短暂的,并且以阿弗拉?贝恩为代表的19世纪初期的妇女创作又被男性的文学批评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故导致妇女文学传统的难以发现。尽管有着种种困难,但妇女文学传统的存在是无疑的。伍尔夫认为她自己的创作也是沿着这条女性先辈开拓出的道路而进行的,这条道路是许多年以前开辟出来的,动手的有芬尼?伯尔尼、阿弗拉?本、哈利?马提诺、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许多著名的女人,以及许多无名的和被忘记的女人,曾在我之前修缮着这条路以使之平坦光滑,并且调整着我的步伐。 所以,当我写作时,我的前面只有极少一些物质障碍。伊莱恩?肖瓦尔特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中最为活跃、影响较大者之一,她倡导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 三、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反思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灵活地吸收了西方流行的各种批评方法,容纳了生理学、人类学、现代心理学和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呈现出一个多元开放的体系。女性主义批评不为单一的方法所左右,从语言、心理、文化等多角度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达到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与独特文化的目的。 然而,玛丽?朴维在其文《女性主义与解构批评》里声称:“‘女性’仅仅是社会的产物,不具有自然的基础,即‘女性’是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的界定取决于它所被讨论的语境,而不取决于某些性器官或社会经验”,“‘女性’反映不了完整的自我,因为特征是有所联系的,‘女性’仅仅是同‘男性’相对照时获得的临时定义的一个位置。”如果性别角色完全取决于话语,这一话语又时刻处于变化和解构之中,两性的意义缺乏稳定性,那么女权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支点。如果放弃了对社会性别的界定,要求女性正当权益的斗争就失去了理论基石。 她因此呼吁,女性主义不能忽视女性受歧视的社会现实,不应该消解主体,反倒更应该加强对现实的斗争策略的研究。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O年代末兴起于欧美的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它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对父权制文化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而且还突破了理论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使历经沧桑的女权思想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得以理论化,并进入了理论话语的中心,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摆脱异端与边缘的地位,转而成为当代理论话语的重要一维,促进了西方理论话语的转型。当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探讨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的发掘。 参考文献: [1]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莫文斌,罗艳《求索》2005(02). [2]试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2(02). [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魏天无外国文学研究,2011(06).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2 论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要适应新世纪英美文学教学的发展,满足21世纪外语人才的需要,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构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本文从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和英美文学的 教学方法 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一、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字语言形式。语言文字经过大师们的加工酝酿,便具有了鲜活形象的生命力,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经典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为文学作品中饱含生活气息,使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所以成为教学的典范和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背景的了解和对英语语言艺术的浓厚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结合其中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悟单词和语法的实际应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基本的英语常识,还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了解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使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文化情操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了解英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英美人民的生活现实,可以让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修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优秀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和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寄托于文字之中但精神无限延展。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对作者表达出的中心思想从不同角度加以揣摩,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滋润了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眼界进一步拓宽。在英语教学上,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作品内容进行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 对于同一篇作品,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潜藏着未知答案的文本空间,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自认为正确的看法,主动去通过作品对作者进行评判。他们主动对话作者、质疑作者甚至否定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中,逐步养成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真正意义也正在这里。 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还保持着传统的泛读化教学方式。文本资料以教材上的为主要对象,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教材,把重点在黑板上罗列出来,学生阅读仍然是次要的。英语教师往往背负着较重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讲解也只是一遍而过,而教材对于英美文学的选取也受篇幅所限往往节选某一段落,对于英美文学的分类和评价往往比较混乱。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由于教材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历史年限跨度长,文学流派和创作风格不一,英语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和作品中心思想无法得到全面展现。这使得学生们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无法全面展现作品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能针对几个关键的词汇和语言点重点讲解。 所以,现实中英美文学与课往往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漫无目的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麻木地记词汇。随着民间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英美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提高 英语学习 效果,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的共识。 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英美文学理论部分的讲述过于冗长,使学生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课堂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自己不会动脑去思考有关作品的问题。教材选取的作品与文史理论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其次,英美文学课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完整摘录某一文学作品,只能有选择地节选作品中的关键段落,而对作品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作品的发生背景、人物介绍也变得残缺不全,学生初次接触作品很难深入阅读下去,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英美文学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 英美文学课是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上,要考虑到学生们对英语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逐步提高讲课层次。例如,在学生刚入学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英语读本培养他们的 英语阅读 习惯,等他们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给他们安排英语作品的原著阅读赏析。只有阅读英美文学原著作品,才可以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英美文学 教育 。学生有了一定的原著阅读经验,可以在课堂上适量增加阅读量,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通读原著 开设英美文学阅读课的目的是全面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特色。只有将英语原著通读下来,才能充分体会到作品的语言特色、思想脉络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材只是节选作品的某一章节,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作品。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量通读原著全文,全面体会作品思想内核,有条件的也可以横向扩展,多读一些相关作品,从更广阔的角度试着去理解作品,一定能收到意料之外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通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并布置写 读后感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三)向学生推荐作品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时,除了教材上节选的内容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向他们推荐一些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英美文学作品。例如英语典籍《圣经》、英国史诗文学《贝奥武夫》、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等等,都是一些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读来让人兴趣盎然,学生们课余饭后可以认真的深入进去进行精读。 (四)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不能仅仅当做消遣,教师要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作品都要写出心得。只有这样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加强体验,在写读后感时重温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从而加深了最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读后感中看出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是否充分?认识角度是否恰当?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学生重读作品相关章节,纠正错误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分析能力。此外,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写论文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通读作品,加深认识。 (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反串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学,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分析教材。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记忆。从而避免了其被动接受知识养成的惰性。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去对作品内容进行学习、记忆,对作品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促使他们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对作品本身或作者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检索,将之作为教科书的有益补充,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上,只有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满足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恒.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文学课程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5). [2]董梅.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研究[J].前沿,2012,(10). [3]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4). [4]章洁帆.论文学性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体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毕业论文

提供一些资源环境和城市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 。1、含砷废水的处理与工艺2、含酚废水的处理与工艺3、含氟废水的处理与工艺4、含甲醇废水的处理与工艺5、含氨氮废水的处理与工艺6、粉末活性炭的水处理工艺7、制药厂污水特性及其处理工艺8、造纸厂污水特性及其处理工艺9、制革厂污水特性及其处理工艺10、医院污水处理技术11、电镀污水处理技术12、炼油厂污水处理技术13、农药生产单位废水处理与处置技术14、啤酒工业废水处理与利用技术15、铜冶炼废水的处理技术16、工业生产中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17、氮肥厂废水特性及其处理技术18、磷肥厂废水特性及其处理技术19、水处理常用工艺及其特点20、水处理新工艺及其应用前景21、水处理中脱氮除磷常用工艺及其特点22、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23、好氧处理常用工艺及其适应性24、厌氧处理常用工艺及其适应性25、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与应用现状26、UASB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水的研究27、A/O法对含氮化工废水的处理研究28、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29、我国水处理剂的现状及发展前景30、中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综合处理31、废水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技术32、沉淀池类型及其应用33、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34、奥贝尔氧化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35、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36、餐饮废水的处理方法37、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38、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39、机械式除尘器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40、过滤式除尘器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41、静电式除尘器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42、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常用方法及其适应性研究43、烟气中SO2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44、烟气中NOx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45、含氟废气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46、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47、火电厂氮氧化物的处理技术48、机动车尾气的净化处理技术49、固体废物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研究5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51、生活固体废物的处理工艺52、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技术53、热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54、卫生填埋法处理城市垃圾55、有机固体废物的沼气化处理56、城市垃圾的回收与利用57、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58、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59、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60、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61、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2、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3、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及处理对策64、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65、我国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综述66、我国现有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综述67、我国现有区域环境管理综述68、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常用方法及其特点69、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常用方法及其特点70、水质现状评价的新方法及其应用71、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的新方法及其应用72、乡镇工业对农村(周边)的环境影响73、加快城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74、我国五大淡水湖的水质现状及其治理对策75、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现状及其治理对策76、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现状及其治理对策77、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现状及其治理对策78、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利与弊79、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80、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您这样直接求论文好吗?给你思路吧,别全部copy哦……小区污水处理系统 摘要:述 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我们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一种功能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关键词:污水处理 一、概 述 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我们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一种功能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小区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前苏联曾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400m3/d,美国则把小厂的处理能力限定在3785 m3/d的范围内。根据我国情况,建议把等于或小于4000 m3/d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工艺有:①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埋地建设倍受环保公司及用户青睐,但由于维修管理及设备防腐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钢筋混凝土形式,设置人员通道以便维修,此种地下建设方式在小区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市场,但这种方式一般处理规模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几百吨的小区较为理想。对上千吨的小区污水处理,推荐采用地面建设方式,生物处理部分可采用接触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进型CASS工艺,曝气方式建议采用低噪音的风机或水下曝气机。②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等优点。另外,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总去除率。生活小区通常有较大的绿地面积,如果把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汽车,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二、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1. 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 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如果出水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则按土地处理法的要求计算;2.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3. 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4. 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5. 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 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适合分期建设;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9.小区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厂应按可预期的发展规划作为流量设计的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采用20年的设计周期。三、小区污水处理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1)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 (2)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出水污泥回流 (3)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加药↓(4)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过滤→出水(物化方法)回用工艺流程: 生物处理出水再经混凝过滤和消毒 在流程开始时一般要考虑设置均化池,这是因为小区在水质和水量上的变化都比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均化池一般设在格栅以后。物化和生化处理是去除污染物的核心部分。四、组合式污水处理厂或设备 组合式处理厂以装配好的或易于组装的标准定型设备部件出售。在国内埋地设备曾风靡一时,主要优点是施工快,不占地面绿地,很多设计单位和用户非常欢迎,设计人员选设备很简单,而要设计污水处理厂工作量较大,所以,非常喜欢用设备化产品。环保公司制造设备利润丰厚,而土建工程利润较低,因此,企业大做广告和公关。但是实际应用表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困难,对运行情况考核不便,单机处理水量有限,使用寿命等均有待时间验证,因此,对埋地设备一直争议很大,现在,埋地设备热已经降温。建于地下的可检修、便于操作(有人员操作空间)污水处理设计方式应于推荐。上千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议采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场地十分紧张时仍可考虑用埋地设备。埋地设备的确工艺流程一般均采用两段接触氧化和沉淀工艺,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2小时,污水进入设备前,先进行水量调节和提升。五、SBR及CASS处理工艺的原理及参数选择(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体。典型SBR工艺的一个完整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阶段、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从第一次进水到第二次进水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从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来看,SBR称得上简易、快速、低耗的污水处理工艺。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比较,SBR法具有以下特点:①SBR装置结构简单,运转灵活,操作管理方便。②投资省,运行费用低。Ketchum等人的统计结果表明:采用SBR法处理小城镇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节省基建投资30%。③可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指数SVI较低,有利于活性污泥的沉淀和浓缩。④SBR处于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过程中,能够在去除碳物质的同时实现脱氮除磷。⑤SBR处理工艺系统布置紧凑、节省占地。⑥运行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水质水量冲击。⑦各项运行控制参数都能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易于实现系统优化运行。(三)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工艺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先进工艺。该工艺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长度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四)CASS与SBR曝气方式的选择 由于小区大都是居民居住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污水厂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噪音扰民问题和污水厂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采用水下曝气机代替传统的鼓风机曝气可有效解决噪音污染。另外,由于CASS工艺独特的运行方式,采用水下曝气机可省去复杂的管路及阀门,安装、维修方便,使用灵活,可根据进出水情况开不同的台数,在保证效果的条件下,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五)CASS与SBR撇水机的选择 撇水机是CASS工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CASS工艺的正常运行。目前,国内外对撇水机仍在进行研究和开发,按照目前所用的原理撇水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浮球式、旋转式和虹吸式。撇水机研制的关键是解决滗水过程中,堰口、导水软管和升降控制装置与水流之间形成的动态平衡,使之可随排水量的不同调整浮动水堰浸没的深度,并随水位均匀地升降,将排水对底层污泥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出水水质稳定。我院自主研制开发的撇水机属丝杠旋转式,自动撇水装置主要组成部分是:滗水器、可扰动的软管、水位控制器、可伸缩推动杆和驱动电机等。其中滗水器又叫自动浮动式水堰,上部为堰口和防止浮渣进入出水的浮筒,下部出水管兼起支撑作用,部分浸没在水中,通过可伸缩推动杆使方形堰口达到连续均匀地排出反应池中的上清液。实际应用表明,所研制的撇水装置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具有升降平稳、排水均匀、自动控制、价格低廉等优点,该项研究不仅满足了工程的需要,而且具有创新,属专项保密技术之一。五、处理小区污水主要设计参数 SBR设计参数:污泥负荷, 污泥龄20~30天工作周期12小时, 其中, 进水小时(曝气或不曝气),反应6小时, 沉淀小时, 排水2小时,闲置小时。出水指标:COD〈50mg/L, BOD5〈20mg/L, SS〈10mg/LCASS设计参数:污泥负荷, 污泥龄15~30天水力停留时间12小时,工作周期4小时,其中曝气小时, 沉淀小时,排水小时,出水指标与SBR相近。六 、污泥处理污水处理量上千吨时,一般采用浓缩后脱水处理,小规模时一般浓缩后定期用大粪车运至填埋或作农肥。七、小区污水处理厂址选择和布置 小区系统的厂址选择和厂区布置在基本原则上与大厂是一致的。但是考虑到小区系统在服务对象和流程选择上的独特性,在厂址选择和布置时也应考虑到小区系统的特点。1.厂址规划(l)与服务地区的卫生防护区应有一定距离(2)风向(不影响所服务地区和周围地区)(3)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4)便于兼顾小区其它生活保障设施的统一管理。2.厂区道路和构筑物之间的间距由于小区系统选用较小的设备和构筑物,厂区交通、维修及卫生要求所需的空间相应较小。厂区内应设计充足的车辆通道,路宽设计可以轻型载重汽车的回转半径为依据。主要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可考虑在3-5m之间。参考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优选与比较论文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运行管理 工艺选择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和工艺确定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应注意的环节提出了看法。 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一般规模小、技术性强,工艺组合灵活,结构通常为钢制,即使内部管线穿插较多,运行维护也不太困难。工业废水处理在技术上是与城市污水处理类同的,但是如果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思路简单地套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会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1.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城市污水厂建设规摸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区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输送(包括泵站),污水处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处置等问题在。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具体工程的选择要求包括: ①技术合理。技术先进而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达标且稳定性高,污泥易于处理。 ②经济节能。耗电小,造价低,占地少。 ③易于管理。操作管理方便,设备可靠。 ④重视环境。厂区平面布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意厂内噪声控制和臭气的治理,绿化、道路与分期建设结合好。 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聚居”在活性污泥上,活性污泥在反应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与污水广泛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以膜状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其变种变工艺,各有特点和应用条件,在选择的时候,应根据各地区的水质、水量、受纳水体、气候、环境、经济情况等条件确定。 ⑵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净化机制上,没有什么突破,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革新,现已拥有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多种运行方式,如A/O除磷工艺、A/O脱氮工艺、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工艺、A/B法、各种SBR法、载体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等等。近十几年来,活性污泥法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来,使厌氧和好氧状况在生化池中同时存在或反复周期性地实现,但其基本流程原理与标准法是一致的。 ⑶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所谓厌氧就是生化反应段内溶解氧趋于零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迫使专性好氧微生物-丝状菌代谢机能锐减,抑制了其繁殖,起到了厌氧生物选择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污泥膨胀现象发生。A/O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普遍活性污泥法前段加入厌氧段,通过污泥负荷的变化来实现除磷或脱氮的功能。在A/O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A2/O法,即在厌氧、好氧段之间加入缺氧段以实现同步除磷脱氮,由于其污泥负荷适应范围较小,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按偏重于除磷或脱氮之一功能进行。A/O法、A2/O法工艺由于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不高、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型污水厂中采用最多。 ⑷载体活性污泥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反应池内投加固体颗粒或软性、半软性填料,以增加单位反应空间的微生物量,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良好结合,一般适于污水厂挖潜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其核心技术为专利填料,近几年林泡工艺作为其代表应用于大连春柳污水厂和铁岭污水厂。 ⑸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Carrousel)式、三沟式、一体化式、奥贝尔(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⑹A/B法(Absoption-Biodegradation),是两级生化反应系统。一级为生物吸附,污泥负荷高,反应时间短(30分钟);二级为一般生化反应池,污泥负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A/B法的一、二级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多用于浓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国内典型应用为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和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 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1914年由英国学者Ardern和Locket发明的水处理工艺。70年代初,美国Natre Dame大学的教授采用实验室规模对SBR工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的资助下,在印第安纳州的Culwer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SBR法污水处理厂。 ⑻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System)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与传统SBR相比,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SBR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⑼生物膜法,是另一种广为采用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法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生物附着在载体或滤料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性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3、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对比分析,结合奎屯市污水水质情况,认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优选为: 第一方案:A/O工艺 近二十年来活性污泥法的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厌氧、好氧的间歇周期运行给活性污泥法带来新的技术经济效果,即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生物选择等。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 第二方案:DAT-IAT工艺 好氧间歇曝气系统(DAT-IAT-Demand AerationTank-Intermittent Tank)是一种SBR新工艺。它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SBR之间,采用连续进水连续-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适用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主体构筑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间歇曝气池IAT池组成,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从中间墙进入IAT池,IAT池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同时,IAT池污泥DAT池。它属延时曝气工艺,实际上为A/O脱氮工艺与传统SBR的结合,该工业具有较低的污泥负荷,因此具有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并有脱氮功能。该工业国内应用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是一种适合于较大水量的SBR工艺。 4、科学的进行工艺方案比较: 因地制宜地进行工艺方案(主要是生物处理方案)比较是必要的。对工艺方案的比较力求客观全面,在同等进水、出水条件下,其设计参数应包括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曝气时间、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曝气量和氧的利用率(及动力效率)、污泥产量(及污泥指数)等作全面分析,数据丰富就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根据技术上 合理,经济上合算,管理方便,运行可靠且有利于近、远期结合的原则,进行工艺方案的优化抉择。参考资料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有机负荷:-();容积负荷:-();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沟内平均流速:-氧化沟工艺 -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o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2) 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氧化沟从整体上说又是完全混合的,而液体流动却保持着推流前进,其曝气装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沟长逐步下降,出现明显的浓度梯度,到下游区溶解氧浓度就很低,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氧化沟设计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硝化-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满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这些有利于节省能耗和减少甚至免去硝化过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学药品数量。3) 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传统曝气的功率密度一般仅为20-30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100秒-1。这不仅有利于氧的传递和液体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颗粒。当混合液经平稳的输送区到达好氧区后期,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30秒-1,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机会,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4) 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氧化沟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沟中的平均流速,对于维持循环仅需克服沿程和弯道的水头损失,因而氧化沟可比其他系统以低得多的整体功率密度来维持混合液流动和活性污泥悬浮状态。据国外的一些报道,氧化沟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30%。另外,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工艺可靠性强;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氧化沟工艺 - 氧化沟技术的发展自1920年英国sheffield建立的污水厂成为氧化沟技术先驱以来,氧化沟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技术方面的提高是在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的:一是工艺的改良;二是曝气设备的革新。工艺的改良工艺的改良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一曝气设备的革新:曝气设备对氧化沟的处理效率,能耗及处理稳定性有关键性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向水中供氧;推进水流前进,使水流在池内作循环流动;保证沟内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使氧、有机物、微生物充分混合。针对以上几个要求,曝气设备也一直在改进和完善。常规的氧化沟曝气设备有横轴曝气装置及竖轴曝气装置。1)横轴曝气装置为转刷和转盘。其中转刷更为常见,转刷单独使用通常只能满足水深较浅的氧化沟,有效水深不大于-米。从而造成传统氧化沟较浅,占地面积大的弊端。近几年开发了水下推进器配合转刷,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山东高密污水厂,有效水深为米,保证沟内平均流速大于米/秒,沟底流速不低于米/秒,这样氧化沟占地大大减少,转刷技术运用已相当成熟,但因其供氧率低,能耗大,故其逐渐被另外先进的曝气技术所取代。2)竖轴式表面曝气机,各种类型的表面曝气机均可用于氧化沟,一般安装在沟渠的转弯处,这种曝气装置有较大的提升能力,氧化沟水深可达4-米,如1968年荷兰PHV开发的著名Carrousel氧化沟在一端的中心设垂直轴的一定方向的低速表曝叶轮,叶轮转动时除向污水供氧外,还能使沟中水体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表曝设备价格较便宜,但能耗大易出故障,且维修困难。3)射流曝气,1969年Lewrnpt等创建了第一座试验性射流曝气氧化沟(JAC),国外的射流曝气多为压力供气式,而国内通常是自吸空气式,JAC的优点是氧化沟的宽度和水的深度不受限制,可以用于深水曝气,且氧的利用率高,目前最大的JAC在奥地利的林茨,处理流量为万吨/天,水深米。4)微孔曝气,现在应用较多的微孔曝气装置,采用多孔性空气扩散装置克服了以往装置气压损失大,易堵塞的毛病,且氧利用率较高,在氧化沟技术运用中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广东省某污水厂已成功运用此种曝气系统。5) 其他曝气设备,包括一些新型的曝气推动设备,如浙江某公司开发的复叶节流新型曝气器,氧利用率较高,浮于水面,易检修,充氧能力可达水下7米,推动能力相当强,满足氧化沟的曝气推动一体化要求,同时能够满足氧化沟底部的充氧和推动。氧化沟在国内外都发展很快。欧洲的氧化沟污水厂已有上千座,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引进国外氧化沟的先进技术,从原来的日处理量3000立方米到目前10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已比较普遍,氧化沟工艺已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2.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传统氧化沟的脱氮除磷传统氧化沟的脱氮,主要是利用沟内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沟中产生交替循环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在同一沟中实现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经济的。但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另外,在传统的单沟式氧化沟中,微生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暂的经常性的环境变化中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生长代谢环境中,由此也影响单位体积构筑物的处理能力。随着氧化沟工艺的反展,目前,在工程应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形式有:多沟交替式氧化沟(如三沟式,五沟式)及其改进型、卡鲁塞尔氧化沟及其改进型、奥贝尔(Orbal)氧化沟及其改进型、一体化氧化沟等。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能力,型氧化沟的脱氮除磷PI(Phase Isolation)型氧化沟,即交替式和半交替式氧化沟,是七十年代在丹麦发展起来的,其中包括DE型、T型和VR型氧化沟,随着各国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氮,磷含量要求越来越严,因而开发出现了功能加强的PI型氧化沟,主要由Kruger公司与Demmark技术学院合作开发的,称为Bio-Denitro和Bio-Denipho工艺,这两种工艺都是根据A/O和A2/O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创造缺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的工艺环境,达到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型、T型氧化沟脱氮工艺DE型氧化沟为双沟系统,T型氧化沟为三沟系统,其运行方式比较相似,都是通过配水井对水流流向的切换,堰门的起闭以及曝气转刷的调速,在沟中创造交替的硝化,反硝化条件,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其不同之处在于DE型氧化沟系统是二沉池与氧化沟分建,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而T型氧化沟的两侧沟轮流作为沉淀池。型氧化沟脱氮工艺VR氧化沟沟型宛如通常的环形跑道,中央有一小岛的直壁结构,氧化沟分为两个容积相当的部分,其水平形式如反向的英文字母C,污水处理通过二道拍门和二道出流堰交替起闭进行连续和恒水位运行。型氧化沟同时脱氮除磷工艺交替式氧化沟在脱氮效果上良好,为了达到除磷效果,通常在氧化沟前设置相应的厌氧区或构筑物或改变其运行方式。据国内外实际运行经验显示,这种同时脱氮除磷工艺只要运行时控制的好,可以取得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采用具有脱氮除磷的DE型氧化沟系统(前加厌氧池),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天,对各阶段处理效果实测结果表明,DE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效果显著。COD、TN、TP的总去除效率分别达到-,-,-,出水TN为-为-,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二级出水排放标准。上述三种PI型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都有转刷的调速,活门、出水堰的启闭切换频繁的特点,对自动化要求高,转刷利用率低,故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受到很大的限制。奥贝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Orbal氧化沟简称同心圆式,它也是分建式,有单独二沉池,采用转碟曝气,沟深较大,它的脱氮效果很好,但除磷效率不够高,要求除磷时还需前加厌氧池。应用上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三个环道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有利于脱氮除磷。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动力效率与转刷接近,现已在山东潍坊、北京黄村和合肥王小郢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卡鲁塞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传统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卡鲁塞尔(Carrousel)氧化沟是1967年由荷兰的DHV公司开发研制的。它的研制目的是为满足在较深的氧化沟沟渠中使混合液充分混合,并能维持较高的传质效率,以克服小型氧化沟沟深较浅,混合效果差等缺陷。至今世界上已有850多座Carrousel氧化沟系统正在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投资省、处理效率高、可靠性好、管理方便和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Carrousel氧化沟使用立式表曝机,曝气机安装在沟的一端,因此形成了靠近曝气机下游的富氧区和上游的缺氧区,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降,设计有效水深-米,沟中的流速米/秒。BOD5的去除率可达95%-99%,脱氮效率约为90%,除磷效率约为50%,如投加铁盐,除磷效率可达95%。.单级卡鲁塞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单级卡鲁塞尔氧化沟有两种形式:一是有缺氧段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可在单一池内实现部分反硝化作用,使用于有部分反硝化要求,但要求不高的场合。另一种是卡鲁塞尔A/C工艺,即在氧化沟上游加设厌氧池,可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出水磷的含量通常在以下。以上两种工艺一般用于现有氧化沟的改造,与标准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相比变动不大,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A/O和A2/O工艺。.合建式卡鲁塞尔氧化沟缺氧区与好氧区合建式氧化沟式美国EIMCO公司专为卡鲁塞尔系统设计的一种先进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卡鲁塞尔2000型)。它的构造上的主要改进是在氧化沟内设置了一个独立的缺氧区。缺氧区回流渠的端口处装有一个可调节的活门。根据出水含氮量的要求,调节活门张开程度,可控制进入缺氧区的流量。缺氧和好氧区合建式氧化沟的关键在与于对曝气设备充氧量的控制,必须保证进入回流渠处的混合液处于缺氧状态,为反硝化创造良好环境。缺氧区内有潜水搅拌器,具有混合和维持污泥悬浮的作用。在卡鲁塞尔2000型基础上增加前置厌氧区,可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被称为A2/C卡鲁塞尔氧化沟。四阶段卡鲁塞尔Bardenpho系统在卡鲁塞尔2000型系统下游增加了第二缺氧池及再曝气池,实现更高程度的脱氮。五阶段卡鲁塞尔Bardenpho系统在A2/C卡鲁塞尔系统的下游增加了第二缺氧池和在曝气池,实现更高程度的脱氮和除磷。综上所述,厌氧,缺氧与好氧合建的氧化沟系统可以分为三阶段A2/O系统以及四、五阶段Bardenpho系统,这几个系统均是A/O系统的强化和反复,因此这种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很好,脱氮率达90%-95%。另外,卡鲁塞尔3000型氧化沟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此不加以详述。.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是指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建造单独二沉池的氧化沟。这种氧化沟设有专门的固液分离装置和措施。它既是连续进出水,又是合建式,且不用倒换功能,从理论上讲最经济合理,且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一体化氧化沟除一般氧化沟所具有的优点外,还有以下独特的优点:①工艺流程短,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调节池和单独的二沉池;②污泥自动回流,投资少、能耗低、占地少、管理简便;③造价低,建造快,设备事故率低,运行管理工作量少;④固液分离效果比一般二次沉淀池高,使系统在较大的流量浓度范围内稳定运行。一体化氧化沟的工艺特点见图二:氧化沟工艺 - 3 氧化沟工艺选择的讨论1)提高中小城市污水治理率是今后污水治理领域的重点,对于规模小于10万吨/天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氧化沟和SBR是首选工艺,目前总体来说应用最多的是氧化沟工艺,在氧化沟各种工艺中,考虑其各自的特点及污水脱氮除磷的要求,推荐中小城市使用较成熟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对于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国内应用该工艺的污水厂已超过十余座,其示范工程——四川新都污水处理厂己成功运行5年多,是未来氧化沟工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2)近年来,在氧化沟中尝试使用各种综合曝气装置,即采用曝气器与水下混合器独立运行,将氧化沟中的水流循环混合作用与曝气传氧作用区分开来,使氧化沟中交替出现缺氧与好氧状态,已达到脱氮除磷目的,同时这种运行方式还能取得节能的效果。据报道,这种综合曝气系统已在国外得到应用,在国内也可尝试并推广采用这种综合曝气设备。3)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即保留了氧化沟沿水流方向间断曝气和循环流动的特点,又克服了氧化沟因采用表面曝气机而占地面积大,充氧效率低,水流断面流速不均,池底易沉淀等不足,不失为一种可推广使用的工艺。4)在土地十分紧张的地区,在取得较准确的设计参数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立体式循环氧化沟。5)在氧化沟工艺设计中,沟深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尽管水下推进器的使用使沟深有所提高,但也并非越大越好,因为有效水深的增加会引起能量模式的改变,从而需增加动力设备就不同,引起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提高。不同地质情况,不同进水水质及处理要求,有不同的沟深要求。因此,每一个选用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厂,都因根据各种因素综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沟深。

关于奥尔夫的本科毕业论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原本性音乐作为基本教育理念,要求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下面我整理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一

我有幸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教师培训,在短短的两天学习里,使我从不懂、不了解,逐步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它的基本思想观念,学习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另一位老师过得非常的忙碌、充实,也在这忙碌中学习 到了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来这里第一天我们主课教师就对我们说过奥尔夫的教学原理是:“一切从孩子出发”。带着这个道理,老师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各种音乐舞蹈,让我们慢慢了解奥尔夫音乐究竟为什么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而我以前很单纯的认为奥尔夫音乐是一个课程,现在才渐渐恍然大悟,“哦,原来奥尔夫音乐是一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开心、放松、有创造性同时也提高幼儿的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才是奥尔夫音乐最重要的精华”。

接下来就来总结一下我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一些关于奥尔夫音乐的知识点:

一、 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根据奥乐夫音乐来设定的一些比较容易学的乐器:如鼓、双响筒、三角铁等乐器。这些乐器操作是非常容易的,一学就会,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就设计了一堂课,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探索这些使我们非常好奇的乐器。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给我们介绍了这些乐器的名称以及用法。接下来都有设计打击乐器,同时还有进行乐器分组,主要是对乐器的音高进行分类如:铁质类的为乐器类音高最高的一组,鼓为音高最低的一组。

二、曲目分析

在进行音乐舞蹈的同时,教师会先让我们对曲目进行分析,如曲目的结构,乐句的特点、节奏的快慢、曲目的背景等。经过这些分析后,我们对曲目就能很全面的了解了,在表演的时候就能做得更完美了,能过这些环节让我受益非浅。

三、舞蹈创编

第二天教师让我们根据曲子的特点自由想象,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在创编的同时老师以及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如:1、创编前要分析曲子的结构2、想象一个适合曲子特点的主题3、全神投入剧情中4、表情、动作夸张。

舞蹈创编可以说我的强项,可也是奥尔夫音乐最难学的一个环节。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慢慢对舞蹈的创编有了更高的看法,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有让我们共同实践,由易到难,由短到长,让我们每个人收获都很大。

四、课堂内容设计

这次培训老师们重点培训我们在一节音乐中应当怎样设计一堂奥尔夫音乐课。1、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上注意动静结合。2、在选音乐的同时也要注意音乐是否适合孩子们,针对小龄的孩子最好是选一些没有歌词的音乐。3、上课时教师们要尊重孩子们的语言、行为。4、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有价值、有成功感。5、内容设计是其主要环节有:①热身律动;②乐器探索;③歌谣;④小儿歌;⑤音乐欣赏。

五、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一个很重的环节,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们都不怎么注重音乐欣赏课,认为很没有意义。通过这一次学习才发现,在奥尔夫音乐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让一些固定节奏在孩子们心中潜移默化,形成心中的一个节奏感。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培训这两天来所学到的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根据我园特色,在教学法上,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手段,教法更应丰富多彩,且“永远在发展中,在流行中”!我相信,任何一个教法,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模式仅供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俗称“条条道路通罗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是未来世界的希望,应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为了能培养出÷塑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音乐能力÷美好心灵,整体素养的人才,共同努力吧!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二

开学前,我初步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马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机会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幼儿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下午马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比如律动小跳蚤、找羽毛、还有上海的一个方言儿歌蚊子咬等,接着又跟我们做了妞妞找毽子、胖厨师的故事游戏等。做游戏期间马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一些感叹词的提示等,而且马老师的表情很夸张,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个过程老师也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

奥尔夫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舞蹈,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

通过马老师培训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幼儿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幼儿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幼儿一学就会,不给幼儿带来压力,因此幼儿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幼儿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今后我在教学上要积极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孩子学习探索,积极进取。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三

今年暑假有幸到宁波进行了为期3天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使我和奥尔夫音乐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培训中,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教具、轻松的氛围,深深吸引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奥尔夫的魅力,体验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更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和启迪。于是,本学期我试图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作为班级的特色教育,学以致用,希望在自主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教育理念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掌握节奏、身势、乐器演奏等音乐知识。

因为教材、磁带等不到位的缘故,时隔数月,终于在12月的一天,我组织幼儿开展了《丰收》这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以故事《小松鼠采栗子》为线索,引出并贯穿整个活动:

第一环节,我先向幼儿讲述故事,并在《小松鼠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带来幼儿进行采栗子、剥栗子、吃栗子等各种动作,大家在教师和音乐的带来下,轻松、愉悦地做动作,通过这一环节幼儿的兴趣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带领幼儿进行听音和节奏练习。首先,请幼儿听音乐,听出“叮叮”的声音,并在听到“叮叮”后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出示“十六宫格”,让幼儿认真听音乐,并在“十六宫格”中找出“叮叮”的位置,并进行节奏练习;

最后,出示三角铁、小铃,先让幼儿自主探索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再让幼儿根据音乐中“叮叮”的位置和节奏进行演奏;第三环节,在《小松鼠进行曲》的音乐声中,进行小松鼠狂欢的自主表演,在动作、乐器的表演中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整个活动,因为幼儿第一次接触奥尔夫音乐,而且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有趣的音乐内容,紧紧抓住了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不时地被活动中听音找栗子、听音吃栗子等有趣情境所吸引,发出“真好玩”、“太有趣了”的感慨。但作为施教者的我,因为是第一次实践,所以在感受到孩子们喜欢玩的满足感后,更多地是活动带给我的困惑:

1、因为培训时间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只是表面化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自主实践中,只能根据自己在培训中看到的培训老师演示的内容进行,自己对教材的理性认识和分析不够,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模糊,导致活动比较形式化。

2、在活动中,也使我充分感受到自己音乐功底的薄弱,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深厚音乐功底,才能通过崭新的教充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全面有效的、生动有趣的音乐教育,使幼儿学到正确、科学的音乐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困惑,如:幼儿园里乐器已经老化,种类短缺,如何满足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需求;从中班才开始奥尔夫音乐教学,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等等。我们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才刚刚开始,不管是对幼儿还是教师,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学习和创新,作为教师的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理论的学习,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班的奥尔夫特色教学越来越绘声绘色!

音乐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的身心愉悦,能缓解生活的繁重压力,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1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1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1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14.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15.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1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7.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18.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19.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20.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21.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22.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3.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论文题目(二) 1.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2.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3.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4.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6.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7.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9.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1.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2.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3.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4.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15.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16.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17. 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庆阳市西峰区幼儿园为例 18.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音乐论文题目(三) 1、奥尔夫教学法在英语儿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3、浅谈多媒体课件中背景音乐的作用及使用 4、陕西高校音乐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论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6、歌诗传统成就风雅中国 7、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9、如何找准多媒体与中职音乐教学的整合点 10、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1、网络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1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探究 16、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17、乐器类网站的功能与意义--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谈起 18、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9、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20、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2. 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关于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5. 初级音乐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奥尔夫音乐论文范文

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学好声乐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声乐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摘 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 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 方法 ,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如在编写地方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学术研究价值是指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如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多声部民歌的研究等都可作为世界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3)审美价值则体现在民间音乐积累了优秀的曲目,它们是以中国人民的审美和要求而流传下来,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为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4)民间音乐具有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启发了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1.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②。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骄子,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艺术,更诠释着一个民族的本质,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于此,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我国经济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策略,而人民也应根据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做出适当的保护 措施 ,以便更完整的保留住它的本质。然而民间音乐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保护工作变得困难,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或影像上的保护,更是一种无形的深入人们内心的认可与保护。于此,音乐工作者应该注重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好这项艰巨的任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立足于国际,各地区各民族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视角,采取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在尊重民族、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更多的民间音乐走向国际化的舞台。 2.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它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紧随着人民生活,既延续又演变的流动着。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和他们独特的音乐文化,也是这种音乐文化代表着当地人们的一种生活环境和精神上的审美。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呈现出多元化,而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各个国家对自己音乐文化的保护也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有着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国际音乐中,他们也渐渐代表着一种中国独特的音乐形象。“传承发展是延续传统的动力,是传统音乐的生命力。只有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抓好传承措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③ 四、结语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注释: ①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 教育 出版社,1995. ②杨立梅.柯达伊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0(01). ③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01).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二:《音乐论文发表-音乐游戏》 摘 要: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学生听辨音乐的音高、节奏、强弱、节拍、速度、情绪等基本要素,并在训练听觉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些要素。使自己的身体与音乐默契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育 一、游戏的定义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辞海这样描述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为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两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特征:(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刺激程度有直接关系。 二、音乐游戏的概述 首先是由音乐作为主导的游戏活动,音乐是一门培养 儿童 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 教学方法 ,如生动有趣的 唱歌 游戏,律动自编舞蹈表演,加入伴奏乐器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音乐教学当中是直接有效吸引小朋友的办法,让他们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感兴趣,专注聆听和学习的动力。针对小学生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应特别重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对发展儿童的音乐 想象力 ,引导有意识的进行创新。儿童往往年龄小,好动的本性比较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 爱好 这个根本源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学校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情,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1.以人为本,突出音乐教育人性化。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可以这样说,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音乐”。这种音乐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体现出人文关爱。 2.在“做”中学,突出音乐教育游戏化。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了活动学习理论,即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在做的过程中,新旧知识逐渐形成了自然地本质联系。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更是如此,以他们理解,“做”就是玩,就是游戏。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的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他们的兴趣还不稳定,因此当他们从事某一项活动时,一遇到外界的一些干扰,就容易发声兴趣转移,但是,他们为不会变的兴趣是游戏。只要我们在音乐环节中加入游戏,加入合理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专注,有兴趣去了解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体现在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 四、游戏在儿童课堂中的实践 1.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中的每一段引言、每一项教学活动,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有连贯性。有些课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去做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 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你们会写阿拉伯数字吗? 学生:当然我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写了。 老师:那你们会用身体写吗? 学生:……… 老师:你们现在笔直的站起来,就是一个“1”字,你们还可以躺在地上用身体摆出阿拉伯数字1—9来。现在你们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摆又准确又有创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比如摆不出“2”的造型时,教师应该给与必要的提示,可以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这个造型。 让学生一同商议如何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可以评价哪些地方有创造性,哪些地方还不够准确,应如何改进。如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大游戏难度,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教学需要的图形,用打击乐器进行声音造型。当学生掌握声音造型的基本方法后,启发学生以组为单位,从生活中提炼可以用声音表达的图形。先将图形画出来,再用各种方法创造声音造型。 2.教师在音乐游戏中起贯穿作用。教师在运用游戏激趣法时必须注意四点:第一、游戏目的要明确。第二、游戏的规则要叙述清楚。第三、游戏纪律要张弛得当。第四、游戏道具提前准备,这样才能让游戏真正成为课堂中的“闪亮点”和“兴奋点”。点燃学生心中的音乐火花。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总之音乐游戏是一项很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希望大家重视它的价值,走出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充分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巨大作用。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执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三:《高校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教师要掌握科学的 发声方法 、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 高校声乐教师 教学效率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的 名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而在音乐艺术中,最古老而又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当属声乐,它能够具体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感情,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才能看到效果,不是一蹶而就的课程。更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其中的方法,并且坚持进行反复的练习、深入的研究,才能够逐渐熟练地掌握演唱的方法及规律,达到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当前高校声乐教师肩负着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重担,因此仅仅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是不够的,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现行声乐教学中有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慢、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以及学生声乐水平倒退甚至会有导致学生坏嗓的教学失误。而导致这些教学失误的原因主要有:部分高校声乐教师不能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学习;很多高校声乐教师不懂得遵循声乐教学心理,没有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学习声乐要有好的嗓音条件以及较强的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要正视现状并且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研究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效率,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1.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专业的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信服于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声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魅力,做一名德才兼备、“技”“艺”兼通、教研相融的声乐教师。 2.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乐感与文化艺术修养 要增加自己歌唱的自信、放飞自己的歌声,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就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好的演唱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乐感以及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使技艺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才能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演唱艺术人才。 3.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范唱能力 教学注重言传身教,而声乐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具有较高声乐演唱水平及较好的范唱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声乐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范唱,它可以通过直接的耳濡目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还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及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只是讲解理论,不管讲得多好,但是如果缺乏技能的实践操作,还是不能够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就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技巧技能课程,不具备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迷茫,而一些教师的错误的范唱,就是误人子弟了。 4.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 高校声乐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得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目的明确,每一堂课都必须做到能承上启下和前后呼应:当天所教授的内容与要求,应作为第二天所讲授内容的基础;而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又是当天所教授内容的延伸与发展。 5.高校声乐教师要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 水平不同的声乐教师就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掌握每一节课的训练意义及方法,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练声、歌曲、节奏、停顿、高潮等做好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其次要明确每一节课的训练目的和意义,确定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① 教学过程要彰显民族化及个性化 声乐教师应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来面对学生,而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跟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合作者的态度来创造课堂上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歌唱。歌唱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性格、文化素养以及理解能力和嗓音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演唱个性以及审美个性,声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性化处理。 ②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是凭借教师个人 经验 和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主观因素,使教学更加直观。使用多媒体电脑和数字音频卡(或者能够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比如声音的位置、咬字及音准等。教师还可以把上课的情况进行录音录像,让学生在课后观看练习,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蒋娟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2. 音乐系毕业论文题目 3.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4. 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奥尔夫音乐 学习 总结 如何写?奥尔夫音乐 教育 理念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幼儿音乐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奥尔夫音乐学习总结_音乐学习总结 范文 大全,欢迎阅读!

更多关于学习总结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本学期学习总结下学期学习计划

初一上学期总结300字

初一上学期总结500字

大二上学期总结下学期计划

本学期总结与反思

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开学前,我初步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马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 唱歌 。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机会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幼儿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下午马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比如律动小跳蚤、找羽毛、还有上海的一个方言儿歌蚊子咬等,接着又跟我们做了妞妞找毽子、胖厨师的 故事 游戏等。做游戏期间马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一些感叹词的提示等,而且马老师的表情很夸张,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个过程老师也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

奥尔夫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舞蹈,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

通过马老师培训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 儿童 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幼儿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幼儿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幼儿一学就会,不给幼儿带来压力,因此幼儿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幼儿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今后我在教学上要积极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孩子学习探索,积极进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尽管我在大学时就已经修过这门课而且对它一点都不陌生,现在看到它依然感觉很亲切、很兴奋。因为它会帮助我成长,而这个成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大学期间知识的成长,也会让我在自己的音乐教育事业中成长。对于我的学生而言,我可以利用“奥尔夫”帮助他们在音乐的学习中快乐的成长。我一直很喜欢“奥尔夫”,因为它本身就是不断成长、不断创新发展的非常实用、有趣的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事业中,我真诚地向各位同行推荐“奥尔夫”,当你亲身体验之后一定能感受到它真正的魅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取名自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他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的地森城,父亲是一位尽职的将军,母亲喜欢大自然和艺术,他的家庭生活总是充满知识和艺术的浓厚 文化 气氛。从1岁开始奥尔夫就喜欢听妈妈弹琴,并用不同的东西敲敲打打作为“伴奏”。2岁时就开始玩小鼓和小钟琴并用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来为故事伴奏。4岁时,当他第一次看到提线木偶戏时无比兴奋,回家后就开始即兴地自编自演。5岁时他开始正式学习钢琴,在妈妈的帮助下他进行了大量的识谱练习,3个月后就已经可以视奏四手联弹了。这是他为自己那小小的木偶戏台增添了许多小道具,将简单的木偶戏发展成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音乐剧。6岁时他非常乐于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写成诗或编成故事,并将它们编成一本名为“卡尔·奥尔夫100首故事”的集册。从奥尔夫的幼年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创造力已经萌生并在不断地发展。8岁,他第一次听跟着妈妈去听交响乐,之后兴奋之极回家后不停地练贝多芬的四手联弹。到10岁,他已经开始自己组织小的演出团体用各种简单的道具表现不同的声响来让他的小戏台变得更加丰富。11岁上中学后,他开始大量阅读经典名著和现代文学,同时也活跃在校园的合唱团、乐队等团队中。14岁,当他第一次看了大型歌剧《瓢泼的荷兰人》之后便写下自己的第一步钢琴改编曲。17岁他就考上了慕尼黑音乐学院,这时他的音乐素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9世纪20年代,他开始致力于学校的音乐教育。1934年奥尔夫教育全套书籍的系列体系建立了。二战后,他开始了新的音乐教育工作,强调作为儿童的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从孩子出发,适应孩子的特点。1961年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创设奥尔夫教学研究所,并聘奥尔夫为主任。同年在萨尔茨堡成立“奥尔夫教育促进会”,其他各国也陆续成立此协会。

在奥尔夫的教育体系中,最根本的就是“原本性”的音乐观念,所谓“原本”,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材料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而原本性的音乐则是融动作、舞蹈、语言于一体的人们不许自己参与的音乐,它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认为: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不是在音乐课开始,游戏的时候就是它的出发点。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它的教育理念和我们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等。

在教师集训的这几天,我又重新体会到了奥尔夫给我带来的快感。在此,我必须先感谢市教研室对此次培训的重视,以及Sarah老师的辛勤付出。

第一天听Sarah老师讲课时,我就已经感受到她对此教学法的掌握是如此游刃有余,同时她还给了我们很多在音乐教学上的启发和灵感。好奇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Sarah老师的教学课例中大部分是从“回声”练习开始的,同时这也是帮助孩子进行创造的基础。比如有简单的节奏型回声、音高回声、歌词回声、身体音响回声、打击乐回声等等,这些起始阶段的回声练习都是从课本中的抽取出来的音乐基本元素,也是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然后,就是利用这些基本元素变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并在脑海里形成定式,活动的深化就是在基本元素的活动中插入孩子们自己的创造活动,下一步就是进行回旋曲的创编活动了。通过这种 方法 能让学生尽快掌握重难点,不用老师费心思去讲解乐理上的知识技能,这也恰能达到“淡化双基”的目的。这样看来每一节课都有从基本元素的学习到整体掌握及表演的过程,从几何学角度解释就是“点、线、面”的立体发展过程,从生物学角度解释就是从细胞到完整个体的成长过程。说起来似乎有点复杂似乎好很难操作,但只要亲身体验过奥尔夫教学法的人一定会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轻松自然。

Sarah老师告诉我们澳洲那边的学校虽然已经普及奥尔夫教学法多年,但学生们上音乐都没有教材,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教师自己去收集和加工。我认为这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灵活处理,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另外,Sarah老师还告诉我们他们进行音乐能力素质考查(或者回馈)的方式,并非像中国一样有固定的测验或者考试甚至还分笔试和 面试 ,澳洲的学校对孩子的考察就在课堂上进行,从孩子们的创造和表演中就能看出他是否已经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以及掌握的程度。这些 经验 对我国新教改、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认为地方的教改就应该大胆地破旧立新,“格格不入”这类语在当今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大融合的社会中已经是“过去时”了。

希望我们的各位同仁能够好好地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真正具有音乐素养的学生,更希望我们的大胆改革能够得到各级领导与家长的大力支持,让中国的老师们和孩子们都能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有幸到长江路小学进行了两天的奥尔夫音乐培训,使我和奥尔夫音乐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可对“奥尔夫音乐”还是很陌生的,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培训中,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教具、轻松的氛围,深深吸引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奥尔夫的魅力,体验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今天的课堂上我就尝试了写声势律动,让学生给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自己创编了声势律动,形势新颖,学生非常的喜欢,兴趣也很浓厚。但是只能根据自己在培训中看到的培训老师演示的内容进行,自己对教材的理性认识和分析不够,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模糊,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 教学方法 ,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

培训中,老师带我们欣赏了很多的音乐, 音乐欣赏 是一个很重的环节,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们都不怎么注重音乐欣赏课,认为很没有意义。通过这一次学习才发现,在奥尔夫音乐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孩子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节奏的变化,感受音乐的速度、强弱、快慢、情绪等,让这些在孩子们心中潜移默化,形成心中的一个节奏感、一幅示意图、一套动作、一套口诀、一个故事等。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

我还希望有这样的学习,别说孩子们需要这样的课堂,老师们也会爱上“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学习总结相关 文章 :

★ 奥尔夫音乐学习总结

★ 初一上学期学习总结600字

★ 大二学习总结1500字

★   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 本学期总结与反思

★   大二上学期总结下学期计划

★ 最新初中音乐教学心得

★ 四年级上学期音乐工作总结范文5篇

★ 2020音乐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模板

★ 关于音乐教师工作心得范例5篇

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导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赋予音乐教育一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 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的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节奏单位(如:兔子大熊猫),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朗诵、歌唱的伴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奥尔夫柯达伊论文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呈迅猛化发展态势。德国经过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以来三次重大的音乐教育改革,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打下了稳定发展的基础。1965年“联邦学校音乐周”正式建立了“音乐教育研究”学科,其发展势头更猛。据统计,仅科隆大学“社会学研究档案中心”与“德国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协作搜集1987年以来德语国家范围内所计划的、实施中的和已完成的音乐教育研究项目的资料就有500份,运用于“严格意义上适合音乐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有1175种[7]()。尽管这些研究在方法选择与结果上往往大相径庭,但却推动了研究工作的发展。在现代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上也是如此。德国音乐教育家多弗莱因在大型音乐辞书《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简称《MGG》的第10卷《音乐教育学》卡塞尔1961年出版)中说“《普通音乐教育学》未能问世,这样的著作似应力图展示关于基本原理的科学研究,尤其要力图描述出关于音乐教育学方面的各种多姿多彩的活动”。[6]()至70年代初,对普通音乐教育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德国学者克劳斯·芬克尔(Klaus Finkel)在《音乐教育学目前的倾向和外观》一书中,提出了音乐教育学的构想图,按这个构想音乐教育学应由“主体分析”,包括个体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对象分析”,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家美学等;“具体分析”,包括学习目标、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等三大部分组成。[1]()这个构想图,实际上是引用了德国学者劳赫·海尔曼(Rauhe Hermann)在《音乐教育学与各门科学的联系》一文中提出的设想。这篇论文收在德国音乐教育家席格里特·阿贝尔一施图鲁特(Sigrid Abel-Struth)主编的《音乐教育学》第6卷(全10卷,塑特出版社)中,这部书的第9卷还收入《作为一门科学音乐教育学的发展》(1970)[1]()。可见,当时德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状况。美国也是学科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出版了很多论著,不过这些论著往往不用“音乐学科教育学”的术语,而代以其它的名称。如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H·F·艾伯利斯、G·R·霍弗、R·H·克劳特曼合著《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1984年),是美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所使用的综合性教科书。这本书涉及音乐教育在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课程论、测量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多取自广泛而典型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自美国音乐教育实践,并体现出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在音乐教育领域应用的基本轮廓。从构成学科教育学应包括目标论、内容论、方法论、评价论等不可或缺的四要素的内容来看,这本书也符合这方面内容的要求。日本是音乐教育学研究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科教育理论建构日趋系统、完整,陆续有一些专著问世。如浜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音乐之友社,1967年),作者力图从实际的立场出发,寻求音乐各方面的原理,系统地抓住其全貌。又如供田武嘉津《音乐教育学》(音乐之友社,1974年),作者谋求从哲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学及史学观上有系统地把握音乐教育学,以及闰间丰吉《音乐科教育学概论》(音乐之友社,1985年)等。为了纪念日本音乐教育学会成立10周年和20周年,由日本音乐教育学会编写出版了《音乐教育学的展望》(音乐之友社,1979年)和《音乐教育学的的展望Ⅱ》(音乐之友社,1991年),对音乐教育学的内容做了较全面的论述。提及世界范围内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应充分研究国际音乐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缩写ISME)的作用。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195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音乐理事会创建了国际音乐教育协会。自1953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自196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专家讨论会,还不定期的举行专家讨论会。具体的做法是,组织国际会议和专家讨论会,商讨全球音乐教育问题;促进国际间各层次音乐教育工作者联络,与音乐家、音乐表演、作曲、民间音乐、青年音乐家以及音乐图书管理人员等有关国际、各地区、各国有关组织合作,在音乐教育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在我国,伴随新学制而产生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1904年清政府明令规定师范生要学习“教育法”和”“各科教授法”。1907年中、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乐歌”、“唱歌”课。“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各科教学法课程建设得到了发展。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等主张,推动和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1922年的“壬戌学制”,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一字之变,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范院校设置了艺术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歌唱教学法”课程。仅从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1923年6月4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932年10月)、《修正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1940年9月),就可以看出当时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水平。1939年,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1946年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颁布的《修正师范学院规程》,进一步明确规定分科教材教法是专业训练科目,并对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此期间,我国一些音乐教育家结合介绍国外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相继写出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的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950年8月颁布《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明确规定中学教材教法为该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此外,还规定中等师范学校必须开设小学教材教法课程。1952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中对开设此课做了明确规定。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教学内容被规定为:了解中小学教材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研究。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法,翻译出版了一批音乐教学法著作。当时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唱歌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及程式化的五段教学模式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段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偏重于具体教学经验的介绍或信息的传播,其研究领域过于狭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音乐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蓬勃地开展起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学门类下将“教材教法”研究定为二级学科,确定了学科教育研究的地位。1979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同年12月在高师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上确定高师开设《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1986年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我们不但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1986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6-2000年)》,这就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1980年后,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著作。此外,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多次举办了“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对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影响越来越大。《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国家和地方性音乐教育专刊的创办,以及全国性音乐学术刊物音乐教育专栏的设置,为进一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总之,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几十年,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的萌芽、积累、酝酿、准备时期。近十几年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学科的新发展,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收进了国外的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法体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想,转变了音乐教育观念,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准备了思想基础;蓬蓬勃勃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锻炼培养并形成了一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队伍,其中有一批长期从事音乐教材教法研究并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与修养水平的学者,成为音乐教育学构建的组织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出版的有关音乐教育各种问题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少,尤其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相关内容的文献更不胜枚举。但是突破以往音乐教材教法的局限,拓宽和深化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范畴,着力探索音乐教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及规律,从宏观上研究音乐教育理论,向音乐学科教育学发展的研究还亟待加强。音乐学科教育实践呼唤着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升华。1986年前后,我国的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现状的介绍和对音乐教育学体系和结构的设想方面的文章。1988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酝酿艺术教育科研课题时,再一次提出进行有关音乐教育学研究问题。同年年底,由曹理负责组织成立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课题组。1989年8月此课题被列入国家教委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阶段研究课题。课题组以横跨全国七省市的高师担任音乐教育教法课程的教师为主要成员,先后组织五次课题研讨会,撰写了近40万字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主编,缪裴言、廖家骅副产编,1993年上海教育出版,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为了组织起来更有效地、更系统地进行音乐学科教育研究,1990年12月,以高师教师为主成立了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的成立,实现了我国学科教育研究的一次飞跃。10年来,音乐教育学学会与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等学术团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协调效应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一是组织了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多种学术活动。坚持了年会制度,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紧紧围绕本学会发展的目标展开,主题更加集中,研究的问题更加专门化,研究的方法更加灵活,注重实效,如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音乐课程建设研究、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等。二是集合了学术研究的队伍。这个学会的成员以高师或其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担任本课程的教师为主,开展学术研究的“共同语言”较多,在音乐学科教育研究上比较有特色。学会成员,从开展课题研究时只有两名副教授,发展到现在以教授、副教授为主,有的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具有独立完成音乐学科教育科研课题的能力,承担了省市级的科研项目,并能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如国家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项目“普通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分为三个子课题:“中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实践”,课题负责人姚思源;“中国近现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负责人伍雍谊;“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曹理。音乐教育学会的一些成员分别参加了以上的三个课题研究,课题成果以丛书形式体现。三是加强了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在第10届年会上围绕21世纪全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建设与发展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总结过去,展望并规划未来。出版了提供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本课程的教材——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学科教育学。四是扩大了对外交流。举办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培训班。邀请美国学者来华讲学,介绍美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等。近十年来,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空前活跃,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广度看,1993年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主办“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至今举办了三届,参选论文总计达4604篇,影响十分广泛,而且呈迅速上升的趋势,第三届参选论文(2177篇)是第一届参选论文(887篇)的倍。各种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的有关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每年平均有300余篇。这说明音乐学科教育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群众基础。从深度看,出版冠名“音乐教育学”和“音乐教育”的专著有10余部。作为音乐教育学学科群出版的其它著作也有几十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方兴未艾。它有着较大的发展余地。它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还显得较为稚嫩薄弱,有待我们不断地去丰富、完善面向21世纪的音乐教育、音乐学科教育研究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诸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如何定位?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形成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如何针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制定音乐课程的标准、教材、教法?高师音乐教育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高师的音乐学科教育学课程应如何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本科的师资和科研队伍的水平?音乐教育如何推进本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教育及本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进行跨音乐文化研究?如何搞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与现代音乐文化跨时代的融合?如何在重视搞好本土、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吸收共享世界其它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

奥尔夫音乐教学

链接:

提取码:q32o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他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年龄,让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肤色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产生共鸣,甚至胎儿能理解音乐。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①我们在谈论音乐文化的时候必然要谈及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以便从根本上认识音乐文化到底何谓多元以及怎样实现多元。一、认识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把握音乐多元文化的关键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一提外国音乐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欧洲音乐,包括很多学生也认为欧洲音乐就是比较发达一些、时髦一些,或者通俗音乐比较现代一些。但是一说到亚非拉音乐学生们就会认为它很“土”,不能把其放在等同的位置上,不能平等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对亚非拉音乐文化的偏见。艺术不像科学那样新旧更替迅速。有些艺术品个性极强,不可代替,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群众基础或者文化圈而存在,总是倾向于多元化的发展。音乐艺术价值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民族性或国际性的强弱,而是取决于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的高低。那种认为只有世界性好或只有民族性好的观点,都否定了多元化所取得的成就,硬把自己的爱好说成是真理,而把别人的爱好说成是错误。著名的音乐学理论家洛秦在《音乐与文化》一书中,强调指出的:“抽象、普遍、理性的启蒙人并不存在于所有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认识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民族的人、观念的人、意识的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具体的、不能复制的。人类的各种文化,社会和民族没有价值上的差别,只是观念、行为和由之产生的具体物品不同: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② 音乐文化包含了一种其他文化与艺术不可替代的形式,包含其他物质不可构建的思维基础。它一方面具有可操作性,有实实在在的音乐基本要素,具有形象的表现内容和理智的控制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超越时空与语言界限,让人轻易接受,而不像文字、语言那么复杂,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得以接受。所以它是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团体组织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交流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工具。二、如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渗透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在《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八个论点》一文中指出“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是人类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一部分,它正是以它独特的民族特点是否浓烈,以及是否具有高度的艺术造诣,而在人类音乐和世界音乐中占有一个独特的、突出的、抑或一般的位置。现代科技、传媒以及国际交往已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正如柯达伊早在半个世纪前已经指出过‘世界正日益开放,只与单一一个民族有关的艺术,已变得没有意义。’”③因此,在音乐的民族性始终不渝地永葆青春的同时,音乐也正日益国际化、洲际化、文化际化及世界化。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无不建筑在它自己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而在这同时,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也日益把其他民族的音乐包括进来,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发达和自己民族音乐的繁荣昌盛。因此,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主导——教师应当有种强烈的自主意识,加强自身多元音乐文化修养的建立,以开拓的视野,丰富的音乐资源和优秀的世界音乐文化,对学生进行多元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培养。(一)教师自身多元音乐文化修养的建立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结成的大家庭,任何一个民族系统中的优秀音乐都是具有中华民族性的,尽管它不包括中华民族音乐的民族性的全部外延。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丰富的音乐品种,有民间歌曲、曲艺、戏曲、舞蹈音乐和民族民间器乐等等。在多元化民族中有着多元化的音乐存在样式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音乐特性。19世纪的西方民族乐派,实际上就是国家乐派,它们也是多元化的民族性。全人类的音乐文化就是由不同国家的音乐构成的,各国之间的音乐关系也是多元化的,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多元化。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把握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时代各自的音乐特征,不论是在横向还是在纵向都能信手拈来,从音乐的形式、风格、文化构成上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例如同处在古典主义时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伟大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的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一听便泾渭分明。海顿的音乐有着沉稳和宁静,即使有了怨气也不过是用突强的和弦吓唬吓唬打瞌睡的贵妇人们(惊愕交响曲);莫扎特的音乐则充分显示着灵气和天分,虽然在骨子里他是一个“叛逆”者,不忍封建主教的呵斥与侮辱,毅然同其决裂,但是在他的音乐却时时处处“清泉石上流”般的透彻,罗曼?罗兰称莫扎特的音乐是含着眼泪的微笑;贝多芬却是一个以音乐作为为受迫害阶级呐喊的武器,“从绝望到斗争,从斗争到胜利,从胜利到欢乐”,因此他的音乐中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期望人类的理想世界一定会变为现实,一定会到来。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要想把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巨子星座的音乐解释清楚,不了解作曲家成长的经历和社会背景的话,恐怕只是探其皮毛,无法真正洞析三位大师作品的深刻内涵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差异是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同一时期的多元化音乐的代表之一。再如,笔者曾经看到一节优秀的示范课——《妈妈的歌》,纵观整节课内容充实,主题鲜明,选材新颖,特别是在采用了多个国家、多个民族、多个体裁和多个形式的摇篮曲,使得同学们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巨大魅力。在课上老师没有走传统的路线,练声,教唱,而是通过两张照片作为导入,背景音乐是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震撼心灵,感受母爱。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连续欣赏了地中海、巴西、非洲和法兰西四个国家的摇篮曲片段,使学生开拓了视野,感受了色彩丰富、原汁原味的各国摇篮曲,体会全人类父母对孩子的爱心。第三部分是摇篮曲与母爱,第四部分是摇篮曲的特点,第五部分选用了五首合唱摇篮曲有日本的,有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摇篮曲》,有东北摇篮曲,有藏族和土家族摇篮曲,让学生自己挑选感受和体会艺术摇篮曲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情感。第六部分是器乐摇篮曲勃拉姆斯弦乐《摇篮曲》,豪塞管弦乐《摇篮曲》和格里格钢琴《摇篮曲》,既让学生了解了摇篮曲的器乐形式,又进一步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第七部分是学唱布拉姆斯的《摇篮曲》,第八部分是选择欣赏现代摇篮曲,选用了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罗大佑的《摇篮曲》、动力火车的《摇篮曲》和美国“民谣四兄弟”的《绿野》,充分让学生了解用摇篮曲的形式可以抒发各种深沉、温柔、细腻的情感,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最后一部分是给母亲的电子贺卡。可见,作为一个课279大大 众 文 艺平面构成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和转换训练牛建琳 伍立峰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摘要: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近年来在其是否适用于现代教学的意见上出现了分歧,其中主张废弃或者内容修订的说法主要集中在对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满意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理解往往非常模糊,对于平面构成内容的纯理性、冷抽象思维不能适应,感觉学习起来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运用一种逆向思维进行的转换训练,为这些在设计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练习不仅能有效完成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后续的包装设计,VI设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平面构成;基础性;逆向思维Abstract: Two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art design. There is disputation on whether it is suitable for a modern teaching. Those who propose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shall be discarded or revised are mainly not content of the class teaching effect. The protruding problem is that 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a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followed up. Most students can not adapt to such thinking patterns as pure reasoning and cold abstraction. They think such a class is too bore to stud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train of reversal thinking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those freshmen in art design, and will contribute a lot the teaching of such a course. We believe that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n reversal thinking will also be very helpful for other courses such as packing design, VI design, book design and poster words: Two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fundmental; reversal thinking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平面形态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平面构成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众所周知,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的有效学习对后续的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平面构成课的学习,学生对平面设计中元素组合规律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再加上积极的设计实践,在平面的整体审美和创造能力方面,肯定会得到长足发展和提高。不同的专业对平面构成的基础性要求也是稍有差别的,本文主要探讨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平面构成课程的特点。一、必须要积极面对和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面对一个问题,即学生对于平面构成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理解不够的问题。因为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历届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平面构成课程中。以前,笔者曾在课前准备很多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平面设计中元素排列组合的奥妙和技巧,意在引出平面构成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这些图形和文字在学生眼里既陌生又不乏吸引力。但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欣赏完图片后的确很兴奋,但却没能和平面构成产生多少联系。虽然我一再提示他们这些平面设计中元素的点、线、面排列构思如何精妙,但构成的基础性意义就在一阵唏嘘和惊叹声中被搁浅了。所以,单单靠学生自己结合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的应用,去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性作用,其效果一般都比较差。原因之一,一年级的大学生对于专业设计的理解很片面尚不具备综合把握的能力,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误解,增加其对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负担和学习难度;原因之二,在于平面构成是一种纯粹性构成,其特点是运用纯理性和抽象思维较多,这种思维方式与注重感性思维方式的专业设计相距甚远。现在市面上一再出现的所谓新编平面构成教材,其内容与传统平面构成内容相比有的删减幅度太大,有的甚至与图形设计,招贴设计随意混淆,为了避开冷抽象的思维方法而痛失平面构成体系的精华部分,显然是不可取的。基于的工作。在青少年的音乐生活中审美趣味的形成直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模仿是下意识的、自发的。因此往往缺乏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准确的审美评价。从这一方面来看,尤其需要教师以健康的审美观来加以引导,我们既要把关定向,不能听任其自流发展,又不能采取说教、训斥等简单的做法,而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使青少年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我们在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音乐。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有一个健康的审美观,开放型的思维方式,放眼世界和了解世界,并学会理解、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注释:①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艺术教育司②洛秦著《音乐与文化》,西冷印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13页③廖乃雄 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八个论点 《音乐教育》 2000年第4期④罗小平 著 从文化学角度谈星海审美趣味的形成《音乐研究》1995年第3期五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平面构成作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是研究二维空间造型要素以及造型要素间排列、组合规律的课程,堂的导演者的教师,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和不具备多元思维,怎能把一堂音乐可上得如此生动、扣人心弦呢?当然,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都是我们音乐教育肥沃的土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既不能一味地走民族路线,也不能过多地走古典路线,而是放眼纵横,加强自身多元文化底蕴,以丰富的音乐资源和营养,培养出更多“有文化的” 高素质人才。(二)对学生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趣味是人们对某些审美对象的兴趣、喜爱与选择。它是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审美定向。音乐的审美趣味一方面可以涉及主体对各种音乐体裁、风格、流派、乐器与表演形式的不同兴趣;另一方面,也因主体音乐价值观的不同,会存在高尚情趣与低下的兴趣、积极的倾向于消极的态度、多元化的选择与单一的挑选,相对的爱好与绝对的偏爱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身上的审美趣味的形成就交汇着中西文化大系统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又涉及传统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则是欧洲 ,尤其是法国印象派音乐文化的熏陶。冼星海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大量吸取、溶化异质文化的动律与气势,对他崇尚壮美,追求新颖,丰富的艺术美等审美兴趣、爱好,有重要影响,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现今的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音乐欣赏对象是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有的甚至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类作品中有一些是不适合他们的,有的是对他们有害的。要使学生分清流行音乐的良莠,主动并热爱高雅音乐,必须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这是一项艰难而又富有意义

开题格式给我?

  • 索引序列
  • 贝奥武夫毕业论文
  •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毕业论文
  • 关于奥尔夫的本科毕业论文
  • 奥尔夫音乐论文范文
  • 奥尔夫柯达伊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