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结合思考题的论文格式

结合思考题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结合思考题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格式,也是关系到毕业论文最终通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才能符合论文标准。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标准论文格式要求。

(一)标题

论文(设计)标题应简短、明白,把毕业论文的内容、专业特性概括出来。标题主标题字数普通不宜超越20个字,能够设副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摘要字数要恰当,中文摘要普通以3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内容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普通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三)正文

文中如有插图和照片,应比例恰当,分明美观;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普通居中位于图的下方。

文中如有表格,应构造简约,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位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假如表格援用别处,要注明表格的出处和相关信息。文中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四)注释

毕业论文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在所需援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一切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参考文献呈现的先后次第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假如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罗列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他以“等”字表示。

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条,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六)页眉

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标题,宋体小五号字,居中。

(七)附录

(必要时可加,不用要时,无需附录)

关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能够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依照文中呈现的次第依次列出附录的内容。

(八)页码

论文页码一概采用页下居中方式。正文前的目录和摘要局部单独编排页码,页码采用罗马文字“Ⅰ、Ⅱ、Ⅲ”等标示,正文独立编排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3、4、5”等标志。

标准论文格式 一:包含内容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3、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4、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5、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6、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7、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8、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9、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这是我们的论文要求格式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一、毕业设计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标题: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标题的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目录:按三级标题建立。 3.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成果及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为200~300汉字字符,关键词约3~5个,同时还需译成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通常在毕业设计报告全文完成后再写。 4.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性能与要求;简述本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路线;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和方法、方案选择的过程,多种方案的比较分析;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对策、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部分:这也是设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出具体实现设计任务的全过程, 大体有:设计方案,具体内容,设计成果。可结合设计的有关图纸叙述。 (3)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报告中应占相当的比例。具体包括:计算项目、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公式推导、计算过程、数据结果等。 (4)技术经济分析及社会、环境评价等。 (5)设计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如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测试数据及分析处理等。6.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与附录:在报告的谢辞之后,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清单等作为附录附于报告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标题的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2.目录:按三级标题建立。3.摘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要求陈述客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语句精练,独具文采。中文摘要为200~300汉字字符,关键词约3~5个,同时还需译成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摘要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4.前言:这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对本课题现有研究情况的评述,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研究的论点、论据和所获成果。5.正文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6.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论文的水平及价值的体现。要求写得概括、明确、措辞严密、容易领会;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属于他人的结论不可写;同时也切忌言过其实。7.谢辞:在论文的结尾处,以简短文字,对课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曾给予直接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8.参考文献:这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引用参考文献时,必须注意写法的规范性。 必须提醒的是:不管在论文的那一部分,采用到前人的观点、方法、结论、成果时,都必须注明其来源。一般的做法是将前人的相关论文或资料编入参考文献,然后在你引用的文字处加上该参考文献的编码即可,如不这样做,就有抄袭、剽窃、侵权之嫌。 三、毕业设计(论文)具体排版格式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均采用word文档打印(建议OFFICE2003以上版本)。具体格式要求如下:1.标题:摘要、目录、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标题作为第一级标题排版。论文正文按章、节、款、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标题排版格式标题字号格式举例论文题目二号字加粗居中对齐 论文题目第一级(章)二号字加粗居中对齐第一章 XXX第二级(节)三号字加粗左对齐 XXXXXX第三级(款)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 XXXXXX正文小四号字………… 2.目录 目录生成到3级标题,目录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目 录(二号字) 第1章××××××××××(四号)…………… ……页码 ××××××××× (四号)…………… ……… …页码 ××××××××× (小四)…… … …………… 页码 第2章×××××××××…… … ……………页码 ××××××××× ………… ……………页码 ×××××××× ………… ……… …页码 结束语(四号)…… …………………………………页码 致 谢(四号)………… ………………………………页码 参考文献(四号)…… ………………………………页码 3.正文: 正文采用小四号字,两端对齐,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每章结束后,另起一页(相邻章的内容不能在同一页面内)。4.页眉、页脚:自摘要页起加页眉、页脚。页眉采用五号字居中,奇数页的页眉书写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题目,偶数页的页眉书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 论文 )。页脚采用五号字居中标注页码(摘要和目录采用罗马数字,其它采用阿拉伯数字)。5.插图:图标题应在一级编号下顺序编号,如图、图、图、图……,采用五号字居中置于图的正下方,段后空一行。数据图尽量用Origin绘图软件绘制。坐标比例适当,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一致;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排写。需要的话,可在图名之下加附说明。6.表:表标题应在一级编号下顺序编号,如表、表、表、表……,采用五号字居中置于表的正上方,段前空一行。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居中排写;一张表格应为一个整体,表格一页排不下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 “ 续表 ××” 。7.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在一级编号下顺序编号(式号),如式()、式()、式()、式()……,采用五号字。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右排版。8.注释 毕业设计 (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9.附录:包括设计图纸、原始数据、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以及外文文献译文等。其中,设计图纸可另附。附录标题按顺序用大写英文字母标识,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例如:图,式()等。10.参考文献:正文中引用的内容应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统一编号(用方括号括起)标注,并在正文后面按正文中的编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列出参考文献,五号字体。参考文献按国标GB7714-87的规定进行书写,即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卷号(或期刊名、期刊号)、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 “, et al.”。专著格式: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期刊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学位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D〕,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四、用纸、印刷及装订 1.纸张规格: 纸张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2.页面设置: 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下:、左:3cm、右:,装订线在左侧。 3.字体:中文字符使用宋体,西文字符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统一。 4.封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标准封面。 5.装订: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按封面、扉页、中英文摘要(含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的顺序沿长边装订成册。

中英结合论文格式

英语硕士论文格式规范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英语进行撰写,除个别研究中涉及的汉语言材料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中文文献之外,均采用Times New Roman撰写。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3篇以上)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除影响论文质量高低的科研环境因素、指导教师因素与研究生自身因素外,写作格式规范与否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衡量标准。因此,规范英语论文的格式,使之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对我们从事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写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中/英文封面(2)中英文标题页(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 (4)致谢(5)英文摘要(6)中文摘要(7)目录(8)图目、表目或缩略语表(如正文中有图、表或缩略语)(10)正文(11)参考文献(12)附录(13)作者的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14)封底

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常见错误部分的正确格式规范,以此来说明在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 中英文标题页,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 目了然。英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5个单词,汉语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 英文摘要:内容要求在1000字以内,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标题 “Abstract”用Times New Roman二号字体、加粗、居中书写。摘要内容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宋体,行距为倍。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各关键词之间要有分号。

3. 中文摘要:内容与英文摘要对应,要求在1000字以内。标题字体为宋体二号加粗,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行距为倍。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长度不超过1页。

4.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的内容和语言与正文的章标题、节标题和小节标题一致。英文目录本身标题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二号,加粗,居中。目录正文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小四,行距为倍。中文目录本身标题的字体为宋体二号,加粗,居中。目录正文的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倍。

5.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6. 参引: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

论文格式要求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论文格式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一般在20个字以内,并附上英文。

2. 摘要和关键词

中、英文两个摘要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主要结论和特色,一般为150—200字或单词。英文摘要的用词和语法必须准确。关键词一般为3-5个字词或单词。

3.目录

英文编制正文、图、表目录。

4.正文

英文书写,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学年论文正文不少于20xx单词,毕业论文为6000-8000单词。正文要与学校论文要求一致。

5.注释

分为脚注、篇末注。两种注释应遵循学术规范。

一、基本格式

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

二、题名页

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

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

三、摘要及关键词页

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四、致谢页

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五、目录页

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

六、正文页

论文的正文需隔行打印,正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大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字。副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

七、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

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如尾注、参考文献目录与附录可不必隔行打印,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中文关键词下空两行打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英文标题。英文主标题首字母大写,标题中其他单词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为小写。

英文主标题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论文英文主标题”,或手动设置(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均为0行,单倍行距)。

英文副标题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论文英文副标题”,或手动设置(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居中,段前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

英文标题下空一行为英文摘要。

“Abstract:”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

“Abstract:”后紧接英文摘要正文。

英文摘要正文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英文摘要正文”;或手动设置(Times New Roman,小四,行距为固定值20磅)。

英文摘要后空一行,另起一行列出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

“Key words:”后紧接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最后一个末尾不加标点。英文关键词全部小写。

英文关键词格式:Times New Roman,小四,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注:论文初稿完成,最好提前进行论文查重修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学校论文查重检测修改时间不够,导致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无法进行答辩的困境了。

(一)选定课题 题好文一半。

选题是做论文的第一道工序。题,特指课题,即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的重要事情。选题并不必然就是论文的标题。选题的动机:有成果需要表达具体来说,完成学业、获取学位、晋升需要、兑现承诺、解决问题、履行职责等,都可能成为选题的动机。选题的评价是否平淡无聊,有无理论价值,前途如何,难度怎么样等,是评价选题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选题的取舍要选意义大的问题,比如战略性问题、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苗头性问题、典型问题、适用性强的问题等;选较新的课题,避免重复研究,当然范围标题一致并不一定必然重复;选自己有把握的课题, 即有兴趣、熟悉研究内容、占有资料、有合作条件、有时间保障的课题;投入产出大的课题,如与市场结合紧密,研究范围小、周期短,资源条件好的`课题。选题的途径比如,站在学科前沿,注意争论的焦点,引导与解释实践,用发展的观点看定论,留心日常生活。对大多数作者来说,选题来自日常积累的问题中。有关选题的辩证热题与冷题。热题适用性强、资料集中、竞争激烈;冷题往往冷中有热。新题与老题:新题面前无权威,资料少、易出偏;老题出新不易,资料多。大题与小题:大题投入小、适用性强;小题投入少、并非易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贵在创新,但创新不易;应用研究适用性强,创新不足。先找材料还是先选题:很难划定。

(二)建立假说假说,是对所研究的事物做出的假定性判断, 是形成一切通则和理论的前提,是评价一篇论文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只是就排列的纲目堆砌材料, 做描述性的铺陈,纵然素材丰富,文辞流畅,也难有价值。假说的结论是或然的。假说只是对未知事物或规律性的一种推测。这种推测可能被证实为真,也可能被证实为假。假说可以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假说虽然是推测性的,但是,它和缺乏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想和幻想具有本质不同,它可能在实践中被证明为真,而神话、臆想只能通过实践被证明为假。

假说的建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提出阶段,经常使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二是推演阶段, 经常使用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方法;三是验证阶段,要求反复验证,但不绝对否定。建立假说应该遵循两条规则:一要以事实材料、科学知识为前提;二不与科学原理相矛盾,自身也不应逻辑矛盾。 可伪证性、似真性、简单性三项原则,是一些学者倡导的评价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标准。正确的假说是一篇论文的灵魂。那些无意义的或无须求证的见解,或以偏概全的假设,都不是科学的假说。

1. 专题编号:五号字体;靠左。

2. 论文题目:四号字体,加粗;居中。

3. 作者姓名:五号字体;居中。

4. 作者信息:五号字体;居中;包括所在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电话号码。要标明二级单位(大学:院系;研究院所:处、室)。

5. 摘要:小五号字体;字数500-900字。

6. 关键词:小五号字体;关键词3~5个,用空格间隔。

7. 作者简介:五号字体。

8. 格式设置规范

页面设置:A4;页边距,左右厘米,上下3厘米。

行距:倍行距;论文题目后、作者姓名后、作者信息、关键字后空一行。

注:论文初稿完成,最好提前进行论文查重修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学校论文查重检测修改时间不够,导致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无法进行答辩的困境了。

毕业论文写作精简指导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在论文完成之后,建议大家最好借助论文查重检测系统,进行论文查重修改,有针对性的进行降重。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1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必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英文内容单独放在正文之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避免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表述。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也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2 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内,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法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更多详情请点击法学论文。

1、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2、题目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尽量避免用英文缩写。

3、作者、单位和脚注

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单位名称用括号注于作者下方,写至具体科室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稿件首页的脚注处用中(英)文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简介,包括学历、职称、学衔(如院士、博导、硕导或其他学术头衔)、研究方向、本研究的基金资助项目与编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将优先发表)、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

作者姓名的排列顺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更动,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通讯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或本人签名。

4、摘要

本版采用结构式摘要(讲座与综述可不按此结构书写),摘要的内容应客观真实,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前三部分切忌掺杂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全称。

5、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重点:数模论文的格式及要求

难点:团结协作的充分体现

一、 写好数模论文的重要性

1. 数模论文是评定参与者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的惟一依据.

2. 数模论文是培训(或竞赛)活动的最终成绩的书面形式。

3. 写好论文的训练,是科技论文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

二、数模论文的基本内容

1,评阅原则:

假设的合理性;

建模的创造性;

结果的合理性;

表述的清晰程度

2,数模论文的结构

摘要

1、问题的提出:综述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2、模型的假设:写出问题的合理假设,符号的说明

3、模型的建立:详细叙述模型、变量、参数代表的意义和满足的条件,进行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建立基本模型,深化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4、模型的求解:求解及算法的主要步骤,使用的数学软件等

5、模型检验: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等

6、模型评价:本模型的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

7、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文献,指明出处

8、 附录:计算框图、计算程序,详细图表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摘要

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

字数300-5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可以有公式,不能有图表

简单地说,摘要应体现: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到了那些主要结论20xx年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20xx年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还可作那些推广。

1、 建模准备及问题重述:

了解问题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文献、数据等,确定模型类型,作好问题重述。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及纸质图书资源,查找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本问题的研究现状,所用到的基本解决方法等。

2、模型假设、符号说明

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条件作假设;

(2)根据题目要求作假设;

(3)基本的、关键性假设不能缺;

(4)符号使用要简洁、通用。

3、模型的建立

(1)基本模型

1) 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

2) 基本模型:要求完整、正确、简明,粗糙一点没有关系

(2)深化模型

1)要明确说明:深化的思想,依据,如弥补了基本模型的不足……

2)深化后的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

3)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数学建模面临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追求数学上的高(级)、深(刻)、难(度)。

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

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

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有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4)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数模创新可出现在

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

模型求解中;

结果表示、分析,模型检验;

推广部分。

5)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分析要:中肯、确切;

术语要:专业、内行;

原理、依据要:正确、明确;

表述要: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繁琐,冗长。

4、模型求解

(1)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论证要尽可能严密;

(2)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

若采用现有软件,要说明采用此软件的理由,软件名称;

(3)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20xx年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论文。

(4)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5、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1)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 ;

(2)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当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要分析原因,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3)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等,须一一列出;

(4)列数据是要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可依赖的依据;

(5)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最好不要跨页)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关于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关于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

三、论文题目 :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 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 四号 加粗关于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论文。 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1、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

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示例:[1]Day,C.,Vee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 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 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 104.[5]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ification. .

2、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

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

3、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

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4、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

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在标注原文献名及作者时,原文献多指论文集或与之类似的着作,英文标注习惯上在编着者名前加词首字母大写的介词In,作者姓名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名缩写为词首大写字母,后加缩写符号圆点,姓完整标出,不缩写。

作者后加编者一词的缩写形式及缩写符号圆点,词首字母大写,外加圆括号,如标注为In S. Weil(Ed.),如示例[3].然后斜体标注原文献题名,后加注出版年,起至页码的缩写形式pp.和析出文献的起至页码。

当原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作者姓名同上述情况一样,前后次序不作调整,分别标出,编者一词缩写用复数形式Eds.,如In L. Eedering,& P. Leseman(Eds.)。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

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5、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

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

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扩展资料:

英语论文的写作技巧:

—、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语论文

城乡结合部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要求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要求,欢迎大家分享。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c.”;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 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d.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e. 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f.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g.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h.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i.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1、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5、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依据ISO 690-2国际标准增加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为了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文献的著录需求,不仅参照ISO 690-2,在“4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部分为电子文献的著录增加了“ 电子文献”。

而且为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分别在“4 . 1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专利文献”中增设了“引用日期”和“获取和访问路径”2个著录单元。

1、为了便于人们理解本标准,在“3 术语和定义”部分增加了“主要责任者、专著、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电子文献、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合订题名、并列题名”等9 个名词解释。

2、为了便于读者利用文后参考文献查找原文献,在 GB/T 7714-1987著录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文献类型标志”。

3、根据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实际需求简化了文献著录规则,删除了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专著”与“连续出版物”中的“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4个供选择的著录项目。

4、在“10参考文献标注法”中解决了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著录问题,规定了标注方法。明确规定本标准的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规范了标志符号的使用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及范例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和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6�1 ”结束。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为准,应将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不得将参考文献标示置于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处。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23-27.[2] Mao Xia, et a1.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J].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2).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4]T�6�1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 New York:Free Press, 1961:).会议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5]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4).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7]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

经济学与思政相结合的论文

分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及结合研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分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及结合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两大分支,虽然它们有着本质不同之处,但是也有着统一的一面。从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成本问题、定价与利润问题、垄断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立与统一,从而寻找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

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现代经济学逐渐分支成两大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角度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运行规律,以劳动二重性为核心。而西方经济学以人和社会的选择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微观经济学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本文通过比较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种不同经济研究思想的异同,为二者结合提供必要性支持。

1、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倡使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主张效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根据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价值,而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属性,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因此,商品是以其使用价值来满足人民需要的。而在效用价值论中,商品的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衡量方是个人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劳动,所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虽然二者有不同之处,但二者仍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和效用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它们都具备有用性的特征。不同的定义视角下,使用价值以物的有用性为特征,而效用价值论中商品之所以可以满足人们需要,正是由商品的本身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由于效用具有有用性、稀缺性两大特征,而使用价值是指有用性,所以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但是二者的同一性的确存在。因此,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统一,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结合奠定基础。

2、成本问题比较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针对成本提出生产资本概念,生产资本的价格表达是成本价格,用K表示,而K又等于c+v.其中c是指固定资本,v是指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投入到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一部分成本,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价值逐步转移一定比例。在多次生产过程中,价值才能转移完毕。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并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价值全部转移的那部分资本,具体来说,是指投入到原料、燃料、辅料的那一部分资本。西方经济学中,将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当产出为零,必须支付的开支总额,且固定成本不受任何产出量的影响;而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出变化而变化的开支,指原料、燃料、工资以及非固定的所有成本。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定义存在差异,但是固定资本与不变成本、流动资本与可变成本有着高度相似性。投入到原料、燃料、辅料等那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属于可变资本范畴,而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为可变成本范畴。而投入到厂房、机器等那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属于不变资本范畴,而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为不变成本(固定成本)范畴。

3、定价与利润问题比较

针对价格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决定价格。劳动二重性认为,劳动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无差别、同质化的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而商品价值又决定了商品价格。但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在市场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均衡价格P0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商品价格。

虽然二者对于价格的决定因素不同,但是通过价值定律,可以看到二者融合性。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定律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之间进行等价交换。而它的表现形式是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因此,虽然二者认为价格决定因素不同,但是价格确定是无法离开价值和供求任何一方的。

利润取得二者仍是对立统一。政治经济学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价值完成后,继续劳动则创造剩余劳动价值,从而得到价值增值部分,即利润。而西方经济学中,利润等于价格减去成本。二者含义看似不同,实则本质相同。因为此时,必要劳动时间所耗费资本即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其恰好为成本价格(成本),所以政治经济学中的利润也可表达为价格减去成本。

4、垄断问题比较

在市场中,人们常常提到垄断。究其成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科技水平进步导致生产日益集中,生产集中到适当阶段就形成垄断。而西方经济学中。垄断成因则是由自然垄断、资源垄断、行政性垄断等因素形成的。然而虽然成因不同,二者都承认"竞争-垄断"的演变。在自由竞争中各行业逐渐形成垄断,从而获得更高利润。两方经济观点虽然不同,但存在交叉之处,所以我们在考虑分析垄断成因时或许应将二者结合。

在垄断与竞争关系中,二者也有相合之处。马克思认为"垄断是好东西,应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承认垄断与竞争在市场同时存在。垄断与竞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呈现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在西方经济学中,它也承认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在市场划分中,它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通过充分考虑垄断与竞争不同占比的市场类别,凸显垄断与竞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

5、结论

通过以上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成本、定价与利润和垄断问题四方面问题分析,虽然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两大分支领域,但是二者很多方面都有一定联系。在有些基本原理上,二者存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科学的看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不应随意舍弃其中一方,或只极端强调另一方。集历代优秀学者智慧形成的两大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经济体系,我们不可否认它们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们不可轻易否认任何一方。在二者本质不同基础上,我们应当积极寻找恰当联系点,将二者结合,结合当下经济实际,从而更全面的分析解决问题。

6、参考文献

[1]姜宪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联系的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6,(02):7.

[2]郝鑫.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微观层面的相融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94-96.

[3]李松龄,黄玉龙.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J].广西社会科学,2007,(01):45-48.

[4]王玉.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04):1-31.

[5]温水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若干原理比较与融合研[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06).

[6]霍忻.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理论的区别.宏观经济,2012,(03):267-269.

[7]李丽群.试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J].教育时空,2014:133.

[8]刘晓业.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2016,(26):92-93.

新经济时代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新经济时代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大学阶段消费需求的增加,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上与其他大学生相比都会表现出一些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新经济时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其原因,并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经济时代;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社会各个阶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基本消除贫困人口,但在经济社会当中,社会收入的差距仍然普遍存在。贫困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他们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在2007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对生活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进行认定和帮扶,并相继出台了贫困大学生帮扶政策。其中指出,“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基本费用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帮扶的主要方式是为他们提供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社会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而他们却很难与其他大学生融为一体,这也导致了他们思想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为了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特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进入高校后,他们会寻找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勤工俭学为家庭减轻负担,许多学生都能够做到学习打工两不误,不但课内成绩优秀,而且能够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社会赋予他们一种特殊的地位,也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点、行为举止、人际交往以及应对就业等一些方面。

思想方面

从思想方面来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比较大,对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无法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而是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时间一长,他们的心理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当今社会存在着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他们有时候会感到受到了歧视和嘲讽,他们不愿意和其他人交往,使他们形成了比较狭隘的思想,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这样的思想带动下,他们有时候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一些不公平现象表现得非常敏感,甚至驱使着他们做出一些错事、傻事。

心理方面

贫困大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和城市贫困人群。在这些家庭中,孩子们从小就缺少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因此,他们对大学的期望值非常高,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他们会感觉到并没占多大的优势,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人,再加之经济压力,他们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是产生自卑感,导致他们焦躁不安,对现实失去信心。这也让其心理变得特别敏感,会把一些人的正常举动看作是嘲笑和讽刺,有时候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使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群体割裂开来,这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重视的。

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由于经济和家庭方面的原因,贫困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的交往面就比较狭窄,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在进入高校后,换了新的环境,所以他们一时无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另外,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贫困大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也对一些学生社团有所抵触,长期下去他们就会与大学生群体相割裂,这对他们走向社会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社会责任方面

由于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自尊、好强,他们有时候会认为社会的帮助是歧视和侮辱,作为贫困大学生,他们在同学中没面子,特别是有一些大型活动,会让他们成为焦点,这也加重了其心理上的负担,让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坦然地接受社会与政府的资助。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受到各种资助,他们独立意识淡薄、依赖心理较强。贫困成为他们的资本,他们利用国家政策,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逐渐失去了靠自己双手来创造人生价值的意识。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在贫困生认定当中弄虚作假,得到资助后,不能把资金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另外,随着社会就业成本的加大,贫困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增强,迫于生活上的压力,他们往往会选择更加务实的职业,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人才的浪费。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生发展的作用

贫困生群体在思想心理和意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供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大学生无法正确进行人生定位。而且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大学生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端正贫困生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使贫困生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1)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状态,在学习与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别人在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方面相比较,而不是从经济方面做比较。面对政府和社会的资助,要学会感恩,并倍加珍惜学习时光,能够把个人的发展与回报社会,较好地结合起来。

(2)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危机,正确认识经济方面的差距,从而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

(3)在就业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把个人理想与就业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实现社会价值,能够让他们认识到就业并不只是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是与他们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3、新经济时代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大学生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原因也越来越复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贫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要想真正取得教育成果,就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现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是方式,仍停留在书面化、形式化阶段,无法针对贫困生的内在需求,为他们提供思想动力。贫困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其根源都是生活方面的压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励志教育,就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最终只能让他们越发反感。贫困生问题表现形式多样,一味地进行救济并不是好的方法。高校贫困生问题表现多种多样,学校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并积极地落实到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个部门的专项任务,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从教学方面来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在每一个学科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学校的学生资助部门、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宣传部门更要密切地关注贫困生问题。但从现状来看,这些工作在高校尚缺乏系统性,各部门各自为政,以完成本部门任务为根本,这就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这也是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

贫困生思想教育缺乏时代性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贫困人口的数量在大幅度减少,但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并没有变,这也表现出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爱。新时期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也变得异常复杂,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要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从高校贫困生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新经济时代的背景,没能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关注贫困生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完善自己,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新经济时代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新经济时代,要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对待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应做好如下工作。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贫困大学生在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应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从该群体内部来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表现得千差万别。高校需建立专门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动向,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不公平现象,让他们懂得贫富差距存在的历史性和必然性,而作为经济上的弱势群体,还需要在思想上强大起来,以正确地对待人生,形成自立、自强、自尊的良好品质。把暂时的贫困作为人生发展的动力,用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来激励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建立贫困生思想教育体系

解决贫困生思想问题,首先要从物质上入手,适当增加物质资助,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现有国家资助体系基础上,学校还要探索更适合本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学校需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要把物质资助与精神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走出思想误区,让他们变得更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对于那些不愿接受资助的贫困生,学校要建立勤工俭学体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使他们心理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对那些非贫困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贫困生资助问题,多与贫困生交往和贫困生成为知心朋友。

以发展的态度对待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在发展,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高校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高贫困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人的发展问题,贫困是暂时的,它同样可以成为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贫困生应该正确对待社会资助,努力发展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把人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5、参考文献

[1]徐勃.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24-125.

[2]惠慧.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8,(46):87.

[3]肖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解决措施[J].法制博览,2020,(18):235-236.

自1995年樊纲与崔之元、吴易风的“范式之争”以来,“中国经济学”及其建立或重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围绕中国经济学的界定、历史、现在、未来以及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学,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误区和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中国经济学的界定 也许是出于对以前过度概念之争的逆反,现在很多论文没有明确界定“中国经济学”的定义,但也有少数文章有所界定。何炼成、丁文峰认为:“所谓中国经济学,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国经济学是指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国经济学,即中国经济学科;广义的中国经济学则是指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它应是中国经济学科、中国经济学人、中国经济学派、中国经济学工具与方法等范畴的有机统一和总称。(1)”刘诗白认为,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小平同志的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源泉,科学地反映和深入揭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批判地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积极要素和继承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学优秀遗产,这样具有中国的理论特色、风格和气概的新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2) 也有学者不认为将有“中国经济学”,在行文中常出现“经济学的中国化”、“经济学的本土化”、“经济学的中国学派”等。盛洪是代表之一。盛洪认为是否有一个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的中国经济学的问题,类似于我们要与西方人共建一座大厦,还是另起炉灶的问题。现在看来,答案很清楚,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应该是同建一座大厦(3)。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将出现新的经典、新的定义、新的理论,但这只是对经济学这座共同大厦的贡献,是“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有的学者引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观点,从范式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学”。李义平认为,要建立“中国经济学”,作为一次经济学的革命,必须对中国经济生活领域“能够提出崭新的理论,这种理论由一套范畴、概念、定律、方法组成”,对中国经济问题做出“为学界公认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崭新的说明”(4)。宋冬林进一步认为“范式是人们对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包括这样几个内容:范畴的创新、分析方法的创新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因此,他认为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现行制度使中国人对本国的经济活动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外来文化必须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范畴、思想和理论,才有“中国经济学”。(5) 还有的学者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学”,指出中国经济学或中国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时髦名词,它可以追溯到数十年以前。王亚南于1946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原论》一书,就曾试图“创建一种专为中国人攻读的政治经济学”,它区别于泊来政治经济学之处,在于“特别有利于中国人阅读,特别能引起中国人的兴趣,特别能指出中国社会经济改造途径的经济理论教程”;或者说,它的内容“比较更切实用”,意在“创立一种特别具有改造中国社会经济,解除中国思想束缚的性质与内容的政治经济学”(6)。谈敏指出,王亚南的上述解释,大致给中国经济学这个概念从理论上划定了一个范围,其侧重点是要求在理论体系、论断结论、案例材料、性质内容等方面,努力形成一种全然不同于现行泊来的政治经济学、而特别适用于中国自身情况的政治经济学“教程”或“读本”(7)。王亚南自己撰写这部《中国经济原论》,就是在实践着这一努力。此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以研究“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为其宗旨,分别从导论,即论述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上的两种基本对立见解开始,随之相继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商品与商品价值形态、货币形态、资本形态、利息与利润形态、工资形态、地租形态、经济恐慌形态,最后在结论中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关系下的诸经济倾向进行了总考察;此外,书中还以附论的形式,补充考察了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中国经济学界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国商业资本论、中国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间的流通问题、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等论题。显然,这是一部道地的中国式政治经济学读本,所以有人揣测说,“大概这部名著就是他自己所设想‘中国经济学’的初步尝试”(8)。由此可见,早在50多年前,我国学者中就已明确提出了创立中国经济学的命题,而且关于这个命题的解释,在不少方面,与今天讨论中国经济学中的许多观点,也是相通的。 二、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误区 (一)教条主义 这一倾向突出表现为传统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某些论述的生搬硬套和神圣化。过去不少人“僵化”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说过的话。遇到理论和实际问题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而是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找答案。表现在理论研究中,误把一般的经济关系和特定的所有制联系在一起,误把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当作资本主义的特殊范畴,误把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当作普遍真理,误把经典作家的规范判断当作实证分析的基础,误把实现目的的手段当作目的本身。这是教条主义倾向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后,有一部分学者对西方经济学采取了同样的教条主义态度。 (二)急功近利 理论研究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经济学也不例外。然而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学研究却似乎充满了躁动和急功近利,其表现有多种:研究题目的选择侧重于当前的需要,较多的是对策性的研究,对策性研究算不算经济学研究。可以讨论,即使算恐怕也只能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按理说,经济学研究的成果要经过社会较长时期的检验,才能评价它的价值,可是我们的做法却相反,下年评上年,下月评上月,这种评奖方式屡见不鲜。再比如说,当前中国经济学还存在着经济研究“政治化”、“长官意志化”的倾向。本来经济与政治是不可分的,经济研究也要表达长官的意志,但如果仅拘泥于这一方面,完全受这样的约束就不妥当了。 (三)本末倒置 众所周知,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行为,经济实践也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这是一般的经济常识。经济学就是研究“人”这个主体的科学,它要深入分析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利益满足的程度,参与经济活动的态度、情绪,以及新的愿望和要求,从而促进经济活动一切依靠人、一切服从人、一切为了人。离开对“人”这个主体的分析,将人游离于经济学之外,不仅使整个经济活动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学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是,在现行经济学教科书和经济学论著中,却充斥着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似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与“人”这个主体本身关系不大,或者把“人”这个主体当作已经解决的问题。比如,人们研究发展生产力,谈得较多的都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诚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却忽视了“人”是生产力的主体要素,“人”既是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受益者。现在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必须与“人”自身的发展相一致,要服从于“人”的目的。我们平时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都不能回避生产总是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分配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分配,交换、消费亦如是。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谁”来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活动是否顺利,当然有技术性问题,但是更多的、带根本性的,还是“人”本身的问题。经济学研究,首先应该研究人们在经济过程中的情绪和愿望,分析人们的劳动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经济活动出现的问题,仔细寻找隐藏在“人”背后的原因和答案。我们坚信,经济学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不再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发现人的问题入手,解决人的问题,实现人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经济学就一定能抓往这门科学的根本,从而推动这门科学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与忽略对“人”的问题的研究相联系,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也出现了对生产关系理论的轻视。其实,生产关系即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基本的经济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这种利益关系几乎无处不在,并且客观上总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可是十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常识性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许多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学界就对把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比较普遍的怀疑,有提出把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的,也有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作为研究对象的,还有人提出干脆将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甚至在政治经济学(也有叫理论经济学)研究中,给人一种印象,即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弊端与研究生产关系有关,似乎继续研究生产关系理论是“左”的思想表现,是理论上的僵化。因此,许多搞了多年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将兴趣移至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等方面;年轻学者几乎都迷恋起西方经济学。现在广泛流行的,除了各种各样的西方经济学译著,以及根据西方经济学编写的教材和阐述的文章外,现行的政治经济学也基本上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的大杂烩。有关生产关系的理论,即使在那些仍将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教科书中,分析论述也相当肤浅,有关生产关系的论著则如凤毛麟角。不过,生产关系作为人们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利益关系,既不会因人们在理论上的轻视而消失,更不会因人们误解和偏见而丧失其功能作用。其实,传统政治经济学,并不是因为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受“左”的思想影响,满足于教条化的理论推演,对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利益关系矛盾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不愿作深入的分析探讨。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夸大利益矛盾,用阶级斗争的办法解决利益矛盾,结果搞得人人自危。这些不仅不能作为轻视和放弃生产关系研究的原因,相反恰恰说明对生产关系研究不够,过于狭隘和肤浅。 (四)形式主义 这在数学方法的运用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经济学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许多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研究中比较偏重于采用数学方法,而且是相当艰深的高等数学方法和模型。不仅西方经济学书籍和杂志是满篇满纸的公式,就是在国内一些早就出名的经济刊物,也改弦易辙,刊载起大量的布满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经济学文章。一批经济学者沾沾自喜于数学方法的运用。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气象,为经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就是传统经济学的创新,中国经济学的创立,是否主要依靠数学方法的推广和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经济学研究中,也有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并且经济学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也是经济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不过,我们感到,定性分析为体,定量分析为用,定量分析要服从和服务于定性分析,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学数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准确的定性分析为前提,如果定性不准,定量分析很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现在有些运用数学方法撰写的经济学文章,往往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常常追求数学技巧而抛弃经济学原则,好像根本不准备让别人读懂,或者主要是为西方经济学者写的。有些文章滥用数学方法,结果最后说明的理论简单而肤浅,许多本来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的问题,却运用了一大串的数学公式推导,给人一种故弄玄虚、华而不实之感。 因此,对中国经济学来说,当务之急是要从实际出发,搞清楚中国所面临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问题,仔细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并且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这主要不是依赖于数学方法的运用。当然,如果真有谁能用数学方法说清楚和解决好中国的基本经济问题,那也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五)时空绝对 1.中国经济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泛时空观。经济体制改革在当代中国的进展,使中国的经济运行大体上纳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之中。可是,由于旧的理论、旧的思维方式的惯性等方面的原因,指导中国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学体系的构建,显然处于较为明显的滞后状态。这方面最有力的例证是,在中国流行的各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大体上都是由极不协调的三大板块组成:(1)马克思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2)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理论;(3)对现实的经济运行作浅层次描述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相对稳定的第一、第二板块与急骤变化的第三板块,共处于同一教科书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学演进尴尬处境的生动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经济学家尴尬处境的生动写照。 在我们看来,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时空相对的,西方经济学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例外。从斯密到约翰.穆勒、马歇尔、萨缪尔逊,西方经济学每一重要的发展阶段,都使经济学体系产生基本上是“面目全非”的变化。而中国流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板块,则大体上是数十年一贯制;较之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人们几乎找不到实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实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但它肯定不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永远定格不变的。 然而,由于某种思维定势,人们基本上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可作为中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这一问题也不作考虑,似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分析框架,来探讨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各层面对策。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空界限,这不仅造成了中国经济学的尴尬,中国经济学家的尴尬,也造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尴尬。如此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坚持,只会使我们距离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本质内容更为遥远。可以说,泛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空界限,是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2.中国经济学对待西方经济学的狭隘时空观。当人们讨论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借鉴意义时,尤其是在较为庄重的场合,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评价:西方经济学在总体上是庸俗的(非科学的),但其中亦有一些观点或见解可供参考或借鉴。 其实,理性地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边际革命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对以考察市场经济运行或发展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较为系统性的启发作用。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经济学较之人类文明同一大道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多“修炼”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更不是立足于西方经济学可能比马克思经济学包容了更多的真理性成份,而是在于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处在同一时代,现代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现代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学所研究的市场经济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一句话,中国经济学之所以应当而且可以系统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在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时空相似性。 3.中国经济学对待中国现实经济的绝对时空观。中国经济学当然要以中国现实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然而,在现实的研究活动中,却时常可以看到将中国现实经济运行绝对化理解的现象。其一,过分夸大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的相似性,以为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不过是或最终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的翻版,表现在理论上,绝对照搬和套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来解释中国现实经济。推崇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和私有化,否认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学术”意义,即是明证。其二,过分渲染中国现实经济运行的特殊性,否认中国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将中国经济学演变为诠释现行制度和现行政策合理性的理论工具,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学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失去了一般理论研究所应具有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其三,忽略中国现实经济的发展特性,拘泥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水平,不理解中国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演变的迅捷性和复杂性,不注意中国市场经济也在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因而在理论研究中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失去了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一)立足于中国现时的基本国情 何炼成、丁文锋曾指出,中国经济学的真正的“根”,实际上是指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因此,“这个‘根’不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不是西方经济学,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只能是中国经济活动。其理由有三,一是与认识论的一般原理相符合。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毕竟不是经济思想史,而是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学问。二是有利于防止崇古主义对中国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误导。三是还中国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本来面目,以保证中国经济学建立和发展能够健康进行。”(9)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有极强的同步性。近代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并且不断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或科学体系,更重要的则在于马克思主义适应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经济传统,或者说是适应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准确、全面理解,才能建立真正“全新的”中国经济学。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思路是对“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探索,但是更多地停留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注释上;另一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方法,使得经济学开始探讨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的科技、管理、学说不断地引入,使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然而,中国经济学在与西方经济学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种盲目引进、机械嫁接甚至全面接受的倾向。这表现在滥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畴来剪裁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一些理论完全无视中国的实际,“言必称希腊”,导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混乱。理论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政策变动频繁,改革成本加大。从中国经济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呈现出对过去的过多的定性分析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要么过于追求经济模型的形式上的完美,忽视其实践指导性,要么以晦涩的理论来片面地提出改革方案。中国经济学的“贵族化”倾向明显加大,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实践的背离越来越大。对此如无清醒的认识,必将把中国经济学引入歧途。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现时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经济传统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时代需求所组成的三维空间中把握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1.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经济运行(包括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正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原理对以改革问题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生产均衡发展的原理等也必将对以市场经济运行为考察对象、以经济发展问题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以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基本框架的重要方面。现代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成为构建中国经济学基本框架的重要方面,主要是因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逻辑起点较为贴近我们这个时代经济生活的实际;作为寻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机理以及优化各层面对策的经济学,与我们要构建的经济学大体上属同一类别,在研究对象、基本使命、基本方法等方面均有大体的同构性。 3.顺应时代要求,实现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跨越式发展。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经济学正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其意义可能会远远超出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其主要诱因是因为经济能量流动模式的变迁(10)。古典经济学家生活的时代,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再生资源为主体的经济能量流动模式;边际革命时代的经济学家,面临的则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非再生资源在经济资源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经济能量流动模式。今天,科技革命一方面是显著放大了经济运行中经济能量的流量,另一方面则是,较之边际革命时代,非再生资源在经济能量流动模式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从而使非再生资源的枯竭化前景以极为引人注目的形式凸现出来。如果说边际革命时代的经济学家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与古典经济学家面临的经济能量流动模式具有基本异质性的、新的经济能量流动模式的深切反思,导致了经济学的边际革命,那么,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深切反思,也就必将会产生能回应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能量流动模式深刻变迁的新的经济学革命。 中国市场经济的后起性,使中国没有能产生与古典经济学相对应的经济学;也没有能产生与边际革命及其之后的西方经济学相对应的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当然没有必要像西方经济学那样,经过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国经济学家可以也应该在以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边际革命后的西方经济学为基本构件或分析框架的同时,顺应时代需求,走一条非常规的发展路径,在某些方面超越西方现代经济学,以相当一部分资源具枯竭前景假设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逻辑起点,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新一轮的经济学革命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1) (三)时空相对地把握中国经济学 首先,中国经济学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演进为基础,以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体现中国经济学的时代特色。其次,中国经济学必须广泛吸取古今中外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精华,用之于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体现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特色。第三,中国经济学必须摒弃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在既定制度下研究人们行为关系的做法,回应中国现实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合理兼顾制度分析和行为分析,体现中国经济学的方法特色。第四,中国经济学必须正视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不规范性,比如说,国有经济战略调整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城乡不对称二元结构问题,商品市场化与要素市场化不同步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经济保护问题,经济、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不协调问题,等等,既要用规范的方法分析比较规范的问题,也要用规范的方法分析不规范的问题,还要用“有规范”的方法分析不规范的问题,体现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特色。第五,中国经济学必须考虑知识经济的挑战问题,这不仅在于中国迟早也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且在于知识经济正在全面冲击着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因此,在我们接受并从现代经济学中吸取养分的时候,就不能不有所鉴别,有所取舍,从而对知识经济可能对中国经济学的冲击早做准备。比如说,关于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假定和理论基础的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且不谈众多学者对其颇有微辞,也不谈这一假定与中国传统观念是否融合,即便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长远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所激发的个人、组织和地方的自利倾向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政治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以及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我们也有必要考虑这样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尽管我们不能回避人的自利倾向,但是,我们是否有充足的理由以此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借以进一步渲染和扩张这种自利倾向,而不是以同样无法回避的人的合作倾向和多目标导向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注释: (1)(9)何炼成、丁文锋:《中国经济学从何处来》,《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7期。 (2)刘诗白:《中国经济学构建的若干问题》,《经济学家》1997年第3期。 (3)盛洪:《会有经济学的中国流派吗》,《南方周末》1997年10月10日。 (4)参见欧阳文和、周成名:《’97“中国经济学”研究动态》,《财经研究》1998年第3期。 (5)宋冬林:《从范式危机看经济学的发展》,《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6)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附论——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296-325页。 (7)谈敏:《中国经济学的过去与未来——从王亚南先生的“中国经济学”主张所想到的》,《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8)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43

马克思结课论文格式模板

中国近代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才成为科学的。它的酝酿、问世过程,大致经历了前奏、孕育、胚胎成型和诞生四个阶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关于马克思和近代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马克思和近代史的论文 范文 一:马克思看侵华——读《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思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世人将其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段。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到现代科技智能化时代,绝非一日之寒,承上启下的近代史,与其说是中华文明褪去浮色改头换面的日光浴,不如说是中华儿女硬把锄头当长枪的血泪史。

工业革命的兴起像阳光下的气泡一样,将西方人七彩斑斓的财富之梦送往地广人稠的东方,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农耕封建思想的格格不入引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自此,一部长达百年之久的近代史篇拉开帷幕。然而,长矛如何抵挡得住洋枪,战败的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和人民生活上都受到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打压。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亚罗号划艇的“侮辱事件”。亚罗号划艇是一只中国小船,曾被用来偷运私盐,船上有几名歹徒——中国的海盗和走私贩子。缉私水师得知这些罪犯就在船上,便逮捕了他们。可是因为这次逮捕妨碍了货主的商务,船长就向英国领事控告。他急忙返回领事馆,用命令式的口吻向两广总督提出书面要求:放回被捕者并道歉,同时致书香港的约翰·包令爵士和海军将军西马糜各厘,说什么他和英国国旗遭到了不可容忍的侮辱,并且相当明显地暗示说,期待已久的向广州来一次示威的良机到来了。 西马糜各厘将军率领英国舰队抵达,旋即开始了另一轮公函往来:海军将军态度蛮横,大肆恫吓,中国总督则心平气和、冷静沉着、彬彬有礼。西马糜各厘将军要求在广州城内当面会商。叶总督说,这违反先例,而且乔治·文翰爵士曾答应不提这种要求。如果有必要,他愿意按照常例在城外会晤,或者采取其他不违反中国习惯与相沿已久的礼节的方式来满足海军将军的愿望。但是这一切都未能使这位英国强权在东方的好战的代表称心如意。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就由这样一个荒谬的理由开始,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我们泱泱大国,就这样被英国的一个将军、领事踩在脚下,为了他们野蛮的私利而挑起殃及百姓的无义战争,实在令人心寒心痛。

我们不否认英国民主制度的优秀,也不但光为本国人牟利而不惜别国人的安

危为代价的民主是虚伪的,不过是贪心的幌子罢了。“我国根据条约应享有的权利已遭到破坏,而在当地负责保护我国在世界那个地区利益的人员,不仅有理由而且有义务尽量利用他们所能采取的手段来表示对这些暴行的义愤。” 这是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当年发表的演说,他们大肆攻击中国人违背条约的义务、侮辱英国的国旗、羞辱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却根本举不出一个合理的原因来解释是非对错。实情也被议会中的花言巧语歪曲得面目全非,以致使那些真正想弄清这个问题真相的人深受其误。

当然,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任人宰割?马克思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鸦片战争的失败,霸王条款的签订,给了英国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说到底是中国的国力衰弱,人心惶惶,内忧外患!而且,当时的中国并不全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正义傲然。就如上文“侮辱事件”中提到的亚罗号划艇,船上坐的是中国的海盗和走私贩子,他们为英国人卖命牟利!英国人为了一群中国人来攻打中国人,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所以,在指责英国人的同时,中国人也应检讨自己。

近代史的长河中,中国可谓是一路摸爬滚打,曲曲折折地到了现代。没有实力的国家终究会被沦为别国的殖民地,这一点已在许多土地上得到见证。于国于人都是如此。马克思看到了英国的残酷侵华这是一种同情,我们作为当事人,不能只有愤青式的宣泄,更应该是跌倒后的 反思 。

关于马克思和近代史的论文范文二: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容提要: 中国在1979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之后,中国踏入改革开放的进程。在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国家的经济及政治建设受到破坏以后,中国于此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到现在,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十分显著的,人们在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的作用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改革开放到底是如何反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意义?本文将重点描述这些。

一、 改革开放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中国从1956年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对于如何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57年开始,我们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左的错误’。到1976年后,“”结束后中国面临这样的图景:

政治上,““””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经济上,““””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7年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文化 上,这场由文化领域肇始的“大革命”,对教科文的摧残尤其严重。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

思想上,““””还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二)、国际背景:

中外经济科技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中国面临沉重压力,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这个时期也被称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6历时十年的““””结束了,中国获得了重新出发的重大转机。面对这样的转机,中国再也不能失却也不容失却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不点名地批判了“两个凡是”。

从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先行召开了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后第三天召开的。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正是在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 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

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系统性、开拓进取性、继承发扬性、时代先进性、务实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重要特征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更加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正确性。而这些,无不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意而言,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的主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使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成功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也是其先进性的体现。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特色的体制变革道路,建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的主题。要让马克思主义传承下去,保持其先进性和与现在社会相结合尤为重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立足我国实际,规划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渐进式改革路线,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过去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精神,永保党的先进性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使其与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相结合,与时俱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先进性。

科学的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又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因而,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理论。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离开马克思主义,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改革开放就会以失败而告终。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当而且必须向前发展,必须跟上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能充分发挥对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

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拓展而向前推进,改革开放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并不断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向新的理论境界。改革开放战略目标的制定、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举措的实施等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并根据改革开放实践的新鲜 经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四、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 措施 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紧紧围绕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不失时机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促其发展,它才能永葆活力,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前进的道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要实现干部“说教”与“身教”相结合,以“身教”为主。在当今情况下,能否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党员干部如何“说教”马克思主义、是否进行方式 方法 创新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自身如何作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先进分子的行为做出来的。

五、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既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同时还要付诸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来不断的促进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一定要与中国的历史相结合,与中国的 传统文化 相结合,与中国各方面的实际相结合,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真正的实惠,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快。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取得就在于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也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分不开。改革开放不断开拓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促进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新时期不断探索、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结课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当前位置: 学习网() >> 论文资料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论文内容 论文网免费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论文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08-11-13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和谐社会作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现实要求,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坚实的理论支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和谐社会重要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可靠的理论指导。 HY2ZC})kLL~~K[?n [ 本 资 料 来 源 于 贵 州 学 习 网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 HY2ZC})kLL~~K[?n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更进一步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也就是说,历史活动不仅要以人为主体,同时还要以人为目的。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同时,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主体的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尊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而且要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尊重人的政治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各种权利的实现不可能是平衡的,必然会有先有后,但在所有这些权利中,人的生命、人的价值是最为基本的。人不是手段、更不意味着成为了一些群体、一些集团、一些成员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人是目的,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最高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和政治发展需要。通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正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展开。从系统观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要素的独立性,更要注重要素间的协调。社会主体的分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又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正处于社会主体开始分化并进一步分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利益主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同主体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处于优势地位的主体可能会抑制处于弱势的主体。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的系统工程中,不同主体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将社会主体的不同个性给抹煞掉,但也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充满活力的特征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与生力军。我们同样要尊重他们的创造愿望,支持他们的创造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肯定他们的创造成果。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不能只看到gdp的增长,更要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就是对于广义上的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系统和全面考虑。 此外,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本文来自学习网(),原文地址:

  • 索引序列
  • 结合思考题的论文格式
  • 中英结合论文格式
  • 城乡结合部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 经济学与思政相结合的论文
  • 马克思结课论文格式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