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论文的意义就是不仅让中国人能看懂这篇论文,其他国家的人也能看得懂,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英文水平
一般来说,论文都是采用英汉翻译的方式,而采用英语翻译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在国际社会中,英语是通用语言,所以要有英语翻译,用汉语的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汉语也越来越走进国际社会,所以也要使用汉语。
翻译论文中研究报告是研究结果报告部分。基本的组成部分有:1、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报告的内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读,要力求忠实于报告,并要避免评述。其字数以250-300字为适宜,至多也不要超过600字。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工作的简单过程。4、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等。5、国内外前人这个问题上,所做的工作情况简介。6、研究结果的分析,这一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它的撰写工作,要根据研究的假设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叙述外,还可借助图表的设计,把结果显示出来,从中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体现重要的研究结果。7、讨论:讨论就是对研究的分析是否恰当,不要之处。应提出修正。8、结论:必须是根据充实的材料与分析的结果,说明结论的可靠度。9、建议,除与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建议相同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两点。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Skopo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目的“Skopos”。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
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运用原则:
1、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2、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目的论即翻译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法则、连贯性原则、忠实原则
一、目的法则
翻译“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的过程应该以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达到它预期的功能为标准,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再以对等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及其功能为标准,而是注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所要实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目的性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
二、连贯性原则
译文必须语内连贯,换言之,译文必须对于具有目的语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
三、忠实原则
在目的论中,忠实性法则仅仅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的目的。 诺德认为,“在能够达到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
扩展资料:
目的论的评价标准
至于目的论的评价标准,目的论用充分性(adequacy)而非等值(equivalence)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在目的论理论框架下,充分性指译文要符合翻译目的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为基础选择实现翻译目的的符号”。这是一个与翻译行为相关的动态概念。等值指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出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但实现了相似的交际功能。等值只是充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描述翻译结果的一个静态概念。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目的论三原则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翻译并不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人类中具体形式的行动。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即翻译的目的原则。除了目的原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重要的法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连贯法则是指必须符合语内连惯的标准。忠实法则指译文与源文间应存在语际连贯。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依旧属于自下而上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僵化,单纯以讲授知识点为目的。运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则体现为教师从单词字母等子单位知识点的讲解扩展到语法、翻译的知识层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着重于讲授翻译基本方法及学习策略。这导致学生对翻译文本的语义及语境无法娴熟把控,难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翻译实践应用能力。
功能目的论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宏观翻译指导理论,使翻译人员能充分解读委托人的翻译目的,充分了解跨文化差异,以最终实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无缝对接。商务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往往需要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的论
翻译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篇以《目的论在英汉广告翻译上的应用》为例的语言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选题意义和背景
The progr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greatly hit the social life.
Adverti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modern marketing and has attractedmerchants and the company. As people's consciousness worldwide enhances, manyproducts and services of advertising will be translated into other languages forpromotion to explore overseas markets. Advertising, as an effective way ofdisseminating brand information, has penetrated into many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it plays a bridge role in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the WTO,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gets even closer. More and more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product brands come into China's huge market.
Transl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overseas consumers is not only the functionof promoting consumption, but also the effect of external publicity. In the globalmarket,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not only brings an opportunity for advertising, butalso has brings the huge challenge. Therefore, mastery of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kopos theory i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ore theory of functionalism. Skopostheory holds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translation behavior is determined to thepurpose of translation action, that is,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The purpose of thetranslation behavior is the core element which determin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has a strong purpose. What is more important to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s whether translation can convey the purpose of source textand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arget of the source text, so a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foreign customers to induce their consumption desire, eventually to incur purchasebehavior.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est.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was mention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or the first time inHurbin's (1972) article “Peut-on traduire la langue de la publicé” (Can OneTranslate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At that time, linguistics was the dominanthumanistic discipline, meanwhile, linguistics made translating a code-switchingoperation. Equivalence-based linguistic approa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source text.
Hurhin argued that for one source text, there are several translations, and thetranslators chose which translation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Hurbin also pointedthat if glossarie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is compiled, this was made easier. So thetranslators will be easy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equivalent expressions betweenthe source and the target text.
In Candace Seguinot's (1995) article “Translation and Advertising: GoingGlobal in 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 The main opinion of which is thatacross cultural boundaries, there is an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and semioticsappearing in the marketing of goods and services. It goes well beyond both languageand design.
Another representative article “Advertising: a five-stage strategy for translationin Translation”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edited by C. Nord et al. Thearticle is published by Smith & Klein-Braley (1997)。 In this article, they conduct a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German advertising. Then they developedtaxonomy of strategies for the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Up to now, the book which maybe the only one published exclusively on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on 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written by Mathieu Guidere (2001)。 This book mainly talks about various aspects of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mainly concerns the globaladvertising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because they need to translate their productsinformation into other languages. The author analyzes some examples in advertisingtranslation and he shows readers some essential problems in current translation ideas.
This book introduced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which are implemented by the multinational firms to break into new markets.
2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Domestic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udies officially started in 1990s. In terms ofresearch contents, the initial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ut specificadvertising translation of idiom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ese-English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hat was the primary stage. Years later, advertising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criteria became the research themes. People hold the viewthat,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ttention to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ext,language beauty, consumer psychology. Researchers illustrated their respectivepoints of view from different angles. Since the late 90s, although the discussion of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criteria were still mentioned, the researchers' attention weregradually focused on translation of difficult parts in advertising, such as therhetorical devices, emotional transmission, brand image and trademark reproduction ,etc.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domestic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tudy mainly usesthe inductive method and the case study. Nevertheles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begin to use the theory achievements of pragmatic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oanalyze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s early as xx, Li Fa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ertising languageposed a severe challenge to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he artful advertisings require thetranslator to break hard the tradition of the original, boldly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quality of translation.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flexibl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1)the purpose of advertising is to induce consumer to purchase products. Text is justmeans, so translations do not have to stick to the text equivalent; 2) the feature ofadvertising language is vivid, which is the essence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If thetranslation is not bold to change, there will be no magic translation; 3) formulaicexpressions are common use in advertising, if not alternative, it may be translatedinto foreign stereotyped writing (黎凡 xx:29-31)。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ersthought in terms of some specific advertisements, flexible translation seems to be theonly way, especially in the four kinds of advertising: 1) advertising used of witty and polished words; 2) advertising used of brand name; 3) advertising used of puns; 4)advertising with strong national culture color.
In order to achieve concise expression, attract more readers' attention, facilitatereaders recognize and remember, advertising writing should follow the KISSprinciple, namely, “keep it short and sweet” (郭可 1992:57-64)。 A great number ofstudies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concise problem. Ding Shude isdedicated to his studies. He holds that: 1) Chinese advertising often uses modifiers toemphasis,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while English advertising is simple words, mainlywith oral type. a lot of subject-predicative phrases in Chinese can be directlytranslated into adjectives English , such as 速度快、效率高、行动灵活 can betranslated into “fast, efficient and handy”; 2)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the fourwords in Chinese advertising structure, which bring parallelism and overlapping tostrengthen language, but there is no such characteristic in English. In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hould hold the center, around the center word leads toall aspects; 3) there are often loose sentences, which express a large amount ofinformation in Chines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should be concise and compact,strengthen the logic; 4) Chinese advertising commonly uses formulaic expressions.
Translation should be fascinating,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rhetorical, but not stackrhetoric. Good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is not many words, but it is impressive(丁树德 xx: 42-43)。 Cao Shunfa also takes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of both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wo aspects show tha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imple,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should strive to use the most simple languageto express the most complex meaning, to make it easy to be remembered (曹顺发xx: 43-45)。
Equivalence theory is based on Nida's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On thisbasis, some researchers point out that commercial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is mainlyon the equivalence of semantic, social and cultural, and stylistic aspect. 1) Thesemantic equivalence. This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equivalence. From wordto chapt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emantic equivalence, the first thing to thetranslator is that he must determine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lation unit in context.
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
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怎样浅析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
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绝大多数的科技文献都是英语文献,而科技英语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科技英语以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为主,其行文简洁流畅,客观缜密,逻辑明确,清晰简练。科学英语涉及科学技术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科研性与科普性两重性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是不同受众达到最有效的接收效果,翻译人员在进行科技英语文献翻译时,务必使用正确适宜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准确反映原文,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尽可能得到最接近一手资料的信息;反之而言,在科普性英语翻译时,其受众为平常人,这时应注重目的性,宜使用通顺流畅,客观易于理解的翻译手段进行阐释说明。
一、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分析及其客观性
科学英语的文体语言特点决定了其翻译的客观性。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科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表达效果的学问。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在他的系统功能文体学模式里,主张把语言连同社会和人一起加以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语域”理论。韩礼德的"语域"是指使用特有的一种语言(如科技英语本文由、商务英语)的社会文化群体。由此可以推及科技英语是科学技术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其与普通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目的和意义方面,而且表现在词语用法、句子组成和篇章的构建方面。而在科技英语中,普及科普知识,完整传递科技信息,清晰明确描述科学问题,准确表达客观规律是科技英语的基本要求与重大作用。其语言结构简洁凝练,客观准确。其语言文体特点如下,强调其客观性与准确性:
1.大量采用被动语态。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注重探索事物本身内在的客观规律,探寻和求证事实与方法、性能与特征等。这是由科学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因此,科技文献自然会大量采用以客观事物、研究对象为句子主语的句式,再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操作时,要尽可能避免采用第一、二人称或施事者为主语的主动语句,以避免因过多使用这类“人称句”而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最大程度遵循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
2.科技文章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英语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而现在时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表明句子或者段落中所陈述的命题内容的真实性。科技文章一般现在时贯穿始终,用来说明普遍真理,阐释科学定义与理论,解释方程式,公式及图表等,目的在于给人们以准确无误的“无时间性概念”,以排除任何与时间牵连的误解,使行文更加生动准确。
3.在修辞方面与专业术语方面,科技英语用于准确传达科学技术信息,使读者客观准确地接受理解,而不是产生无关的联想,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要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翻译时语法以陈述为主,语言简明扼要,逻辑严密,规范严谨。当需要避免武断或要表述建议,命令,禁止等意义时,也经常使用虚拟语气或者祈使句。
英语科技术语的特点是词义繁多,专业性强,翻译时必须根据专业内容谨慎处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对时态语态,词汇语篇等方面重视,尊重原文的客观性,忠实原文,必须保持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关系,科技文书,术语等书面文字作为科技事物中的重要文字依据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语义确切,论证周详,严格遵循客观准确原则。如有的人把“the newly developed picture tub”(最新研制成功的显象管)错译为“新近被发展了画面管”;又有人把“a unique instant-picture system”(独特的瞬时显象装置)错译为“独快的图象系统”等等。
二、从功能目的论角度分析科技英语翻译的目的性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首先,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她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and Limitations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者。
在科技翻译中,翻译目的可以指整体翻译行为,也可以指翻译行为的结果即译文,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翻译单位和翻译策略。科技英语这种信息型文本意在向读者告知真实世界的客观物体和现象,而语言和文本形式的选择必须服从于这一功能。而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具体英译汉时,有时往往需要转换一下句子成分,才能使译达到逻辑正确、通顺流畅、重点突出等目的'。如:
1.转译,此句中可以将句子的主语转译成汉语中的定语、宾语、状语等。
例如:The w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keeping the sir plane in the air.
机翼的用途是使飞机在空中保持不坠。(转译成定语)
2.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例如: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3.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例如: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4.非限定性动词
例如:A body can more uniformly and in a straight line,there being no cause to change that motion.
如果没有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革命时代,一方面,国外各种先进科技亟待我们去了解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界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的技术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国际。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沟通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准确掌握科技文体的特征与风格,遵循其客观性,尽可能使译文接近原文,严禁清晰;与此同时,掌握理解翻译理论,从目的性出发,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译本。
拓展阅读:科技英语翻译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科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科技英语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科技英语的定义
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常是指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为了客观记录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或交流专业意见、信息数据、实验报告等而使用的语言。内容上,经常包括数学语言、图表语言等。措辞上,经常使用典型句式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两者也更加决定了其文体风格:准确、简明、严谨。
二、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是指要忠于原文,即准确表达原文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其文字准确无误,通顺易懂。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一直倡导的“信、达、雅”中,“信” 即“忠实”,要准确完整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内容。科技文书多是书面语言,目的是使读者容易理解而不产生太多的想象,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严谨、简洁,决不可卖弄文字,随意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要求考虑朗读和吟诵。例如:Hot air rises(热空气上升)。如若译为“炽热空气上升”,虽然复合中文四六骈体的传统,但是却破坏了科技英语翻译的风格与规则。再如:
“Amplification mea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tle currents into big one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译文:(1)放大意味着由小电流到大电流的转变,而电流起伏的形状没有歪斜。
(2)所谓放大,就是把小电流变为大电流,而不使波形失真。
很显然,两种翻译都是与原文对应的,但是第二种翻译显得更加通顺、自然,贴切原作的精髓。
三、科技英语翻译的逻辑性
逻辑特质是翻译活动的重要思维特征之一,它是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而科技英语的特点使得逻辑性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的。
(一)复合句、长句的翻译
科技文章用语表达科学理论、规律、概述以及事物之间错综的关系,阐述事理逻辑性强,这样复杂的科学思维只能用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来代替简单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按照汉语习惯破成适当的分句来理清思路,以达到严复的“达”、“雅”准则。例如:
The moon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 dead, 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 on which during the heat of the day the sun blazed down with relentless fury, but where during the long night the cold is so intense that it far surpasses anything ever experienced on the earth.
译文:月球完全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是一片多山的不毛之地。在酷热的白昼,太阳向它倾泻着无情的热焰,而漫长的严寒却远远不是我们在地球上所能体验到的。
该句句子结构复杂,但关系清楚,逻辑性强。句子含有5个分句,其中一个主句,另外由关系词“that”、“which”、“where”引导三个定语从句,以及一个so…that结构的状语从句。主从句理顺后。本句想要说明的月球的特性就一目了然了。
(二)短句群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也并非多是长句,短句群的出现更显精炼。但是在这一句型翻译过程中,尤其需要理解原句群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根据生活常识和客观道理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道理,有无纰漏。例如:
“The most powerful travelling telephones are the ones used on ships. Here there is no problem of wEight, as there is on an airplane”.
如果译成:“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是在船上使用的。这里没有重量问题,像在飞机上那样”,则从逻辑上违背常识,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船舶与飞机对重量的要求是一样的。正确的译文应为:“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可在船上使用,因为船舶上不像飞机上那样存在着重量问题。”
(三)单词的翻译
在科技文章中,同一个英语常用词不仅被多个专业采用,而且含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单词词义的理解和选择,要结合整个句子情境,还要借助事理和逻辑关系,顺着作者的思维顺序去寻求等值的译意。现代英国语学派创始人Firth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说得就是要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例如:
The colonial powers should first seek the interests of the colonized people and thus indirectly the interests of mankind.
本句由“and”一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但结合上下,第二部分表示的是殖民国这样做之后的结果,所以这里不能简单的翻译为“和”,正确的译文应为:“殖民国应当首先寻求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这样也就间接寻求了人类的利益。”
再如:Like any precision device, the monitor of methane requires careful treatment.
本句中的“treatment”不能简单理解为“待遇”,而要结合整个句子情境,译为:跟任何精密仪器一样,瓦斯监测仪也需要精心维护。
四、结语
如上分析,科技英语不像普通英语那样具有感性形象思维,能随便猜测大意就行。它的目的是要准确表达客观规律,按逻辑思维清晰地描述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把单词理解错,或把句法结构分析错,整个句子就有可能南辕北辙。轻则失去翻译的价值,重则出现巨大经济损失或影响科技发展。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准确性与逻辑性,再加上译者具备的相当的科技专业知识和背景,才能保障科技英语中的原文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献。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科技翻译逐渐成为很多翻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科学家钱三强先生也曾提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合资或外资公司甚至专门设有技术翻译(Technical Translation)的职位,可见科技翻译正在逐步占据着翻译市场。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1953年里乌(. Rieu)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到1965年,卡特福德(Catford)提出“篇章对等”概念。即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寻找与原语最匹配的对等语。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可以视为翻译对等。“对等”一直都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存在于西方现代翻译界。对于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是奈达(Eugene Nida),他认为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主要指的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是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
无论是汽车英语还是机械英语,都具备着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即选词和翻译都需要极其准确和严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显,英语科技文献中多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句式多为长句,无主句或被动语态
因而,科技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巨大的信息量,译者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样。英文是形合结构(hypotaxis),汉语则是意合结构(parataxis),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何刚强)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仅要在句式和词汇上做必要的调整,一些必要的增删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是在科技翻译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增词与减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反映在语言上。例如,有很多概念或事物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解释,但对外国人来讲就有必要加以说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如同傅雷先生曾经说过,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mentality"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科技翻译中,运用增词和减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种语言的差异。由于英文是形合结构,而汉语则是意合结构,翻译时需要补足一些词,或是删去一些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增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等。例如,
⑴原文:For successful customer negotiations
译文: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⑵原文:Independent
译文:独立性
例一中的for successful是修饰性词语,这在汉语的技术文献中是不必要的,所以译文中删减掉了这一意思而添加了“价格”一词,以实现译文的完整。例二的译文在独立后面加了“性”,用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表意上的对等。
四、专业术语的处理
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惯例性统一固定的词汇。有一些专业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即其译文是固定统一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能任意翻译。如:在科技领域中的“panel”通常表示“仪表板”的意思,而该词在法律领域则表示“陪审员”。又如同为机械领域,“Plant”在某些公司指下设工厂,而在另一些公司却指车间,所指范畴有大小的差异。要清楚文中专业词汇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表意功能上的对等。
小型术语库的建立和平行文本的使用,是实现专业术语翻译功能对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原语言文本的来源,在同一领域搜集相关或相似的平行文本,建立小型术语库或进行平行文本的比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原文与译文的偏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五、结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化差异也同样反映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在严谨的科技文献中,如何在不影响原文的严谨性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译者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译者应遵循奈达与纽马克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了解隐藏在科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译入语与原语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对等,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的优化。
1. 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怎么写啊?我的论文题目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 有格式的,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说实在的 现在我刚好也遇到这个问题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 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 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简历下载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 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 *** 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 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 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 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 简历吧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 *** 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 *** 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 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 *** 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简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 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 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 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 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啊?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 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样写?范文!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 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 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 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 *** 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 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 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 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 *** 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 *** 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 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 *** 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 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 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 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
题目定了么,格式给我。
你好,这个不是固定的,你可以和导师商量一下
可写 Introduction 或 Background 介绍写论文的目的 或 研究的目标
英汉翻译论文的意义就是不仅让中国人能看懂这篇论文,其他国家的人也能看得懂,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英文水平
亲你好,意义如下: 首先,儿童文学译本可以提高儿童文学的读者群体和普及度。由于文字无国界,译本可以将作品推广到任何地方,这将有助于提高儿童文学的读者群体和普及度。许多儿童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中国,随着翻译工作者的努力,许多优秀的外国童书被译成中文,这有助于提高儿童文学研究的素养。 其次,儿童文学译本的研究也有助于提升儿童文学质量。一般来说,编辑在翻译的同时也会对原文进行精校,根据当地语言文化特点
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分析论文
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怎样浅析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与目的性?
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绝大多数的科技文献都是英语文献,而科技英语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科技英语以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为主,其行文简洁流畅,客观缜密,逻辑明确,清晰简练。科学英语涉及科学技术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科研性与科普性两重性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是不同受众达到最有效的接收效果,翻译人员在进行科技英语文献翻译时,务必使用正确适宜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准确反映原文,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尽可能得到最接近一手资料的信息;反之而言,在科普性英语翻译时,其受众为平常人,这时应注重目的性,宜使用通顺流畅,客观易于理解的翻译手段进行阐释说明。
一、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分析及其客观性
科学英语的文体语言特点决定了其翻译的客观性。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科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表达效果的学问。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在他的系统功能文体学模式里,主张把语言连同社会和人一起加以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语域”理论。韩礼德的"语域"是指使用特有的一种语言(如科技英语本文由、商务英语)的社会文化群体。由此可以推及科技英语是科学技术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其与普通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目的和意义方面,而且表现在词语用法、句子组成和篇章的构建方面。而在科技英语中,普及科普知识,完整传递科技信息,清晰明确描述科学问题,准确表达客观规律是科技英语的基本要求与重大作用。其语言结构简洁凝练,客观准确。其语言文体特点如下,强调其客观性与准确性:
1.大量采用被动语态。科技人员在研究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时,总是要从客观事物出发,注重探索事物本身内在的客观规律,探寻和求证事实与方法、性能与特征等。这是由科学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因此,科技文献自然会大量采用以客观事物、研究对象为句子主语的句式,再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操作时,要尽可能避免采用第一、二人称或施事者为主语的主动语句,以避免因过多使用这类“人称句”而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最大程度遵循科技英语翻译的客观性。
2.科技文章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英语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而现在时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表明句子或者段落中所陈述的命题内容的真实性。科技文章一般现在时贯穿始终,用来说明普遍真理,阐释科学定义与理论,解释方程式,公式及图表等,目的在于给人们以准确无误的“无时间性概念”,以排除任何与时间牵连的误解,使行文更加生动准确。
3.在修辞方面与专业术语方面,科技英语用于准确传达科学技术信息,使读者客观准确地接受理解,而不是产生无关的联想,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要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翻译时语法以陈述为主,语言简明扼要,逻辑严密,规范严谨。当需要避免武断或要表述建议,命令,禁止等意义时,也经常使用虚拟语气或者祈使句。
英语科技术语的特点是词义繁多,专业性强,翻译时必须根据专业内容谨慎处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对时态语态,词汇语篇等方面重视,尊重原文的客观性,忠实原文,必须保持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关系,科技文书,术语等书面文字作为科技事物中的重要文字依据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语义确切,论证周详,严格遵循客观准确原则。如有的人把“the newly developed picture tub”(最新研制成功的显象管)错译为“新近被发展了画面管”;又有人把“a unique instant-picture system”(独特的瞬时显象装置)错译为“独快的图象系统”等等。
二、从功能目的论角度分析科技英语翻译的目的性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首先,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她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and Limitations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者。
在科技翻译中,翻译目的可以指整体翻译行为,也可以指翻译行为的结果即译文,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翻译单位和翻译策略。科技英语这种信息型文本意在向读者告知真实世界的客观物体和现象,而语言和文本形式的选择必须服从于这一功能。而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具体英译汉时,有时往往需要转换一下句子成分,才能使译达到逻辑正确、通顺流畅、重点突出等目的'。如:
1.转译,此句中可以将句子的主语转译成汉语中的定语、宾语、状语等。
例如:The w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keeping the sir plane in the air.
机翼的用途是使飞机在空中保持不坠。(转译成定语)
2.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例如: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3.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例如: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4.非限定性动词
例如:A body can more uniformly and in a straight line,there being no cause to change that motion.
如果没有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革命时代,一方面,国外各种先进科技亟待我们去了解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界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的技术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国际。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沟通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准确掌握科技文体的特征与风格,遵循其客观性,尽可能使译文接近原文,严禁清晰;与此同时,掌握理解翻译理论,从目的性出发,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译本。
拓展阅读:科技英语翻译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科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科技英语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科技英语的定义
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常是指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为了客观记录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或交流专业意见、信息数据、实验报告等而使用的语言。内容上,经常包括数学语言、图表语言等。措辞上,经常使用典型句式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两者也更加决定了其文体风格:准确、简明、严谨。
二、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是指要忠于原文,即准确表达原文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其文字准确无误,通顺易懂。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一直倡导的“信、达、雅”中,“信” 即“忠实”,要准确完整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内容。科技文书多是书面语言,目的是使读者容易理解而不产生太多的想象,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严谨、简洁,决不可卖弄文字,随意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要求考虑朗读和吟诵。例如:Hot air rises(热空气上升)。如若译为“炽热空气上升”,虽然复合中文四六骈体的传统,但是却破坏了科技英语翻译的风格与规则。再如:
“Amplification mea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tle currents into big one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译文:(1)放大意味着由小电流到大电流的转变,而电流起伏的形状没有歪斜。
(2)所谓放大,就是把小电流变为大电流,而不使波形失真。
很显然,两种翻译都是与原文对应的,但是第二种翻译显得更加通顺、自然,贴切原作的精髓。
三、科技英语翻译的逻辑性
逻辑特质是翻译活动的重要思维特征之一,它是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而科技英语的特点使得逻辑性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的。
(一)复合句、长句的翻译
科技文章用语表达科学理论、规律、概述以及事物之间错综的关系,阐述事理逻辑性强,这样复杂的科学思维只能用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来代替简单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按照汉语习惯破成适当的分句来理清思路,以达到严复的“达”、“雅”准则。例如:
The moon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 dead, 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 on which during the heat of the day the sun blazed down with relentless fury, but where during the long night the cold is so intense that it far surpasses anything ever experienced on the earth.
译文:月球完全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是一片多山的不毛之地。在酷热的白昼,太阳向它倾泻着无情的热焰,而漫长的严寒却远远不是我们在地球上所能体验到的。
该句句子结构复杂,但关系清楚,逻辑性强。句子含有5个分句,其中一个主句,另外由关系词“that”、“which”、“where”引导三个定语从句,以及一个so…that结构的状语从句。主从句理顺后。本句想要说明的月球的特性就一目了然了。
(二)短句群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也并非多是长句,短句群的出现更显精炼。但是在这一句型翻译过程中,尤其需要理解原句群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根据生活常识和客观道理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道理,有无纰漏。例如:
“The most powerful travelling telephones are the ones used on ships. Here there is no problem of wEight, as there is on an airplane”.
如果译成:“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是在船上使用的。这里没有重量问题,像在飞机上那样”,则从逻辑上违背常识,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船舶与飞机对重量的要求是一样的。正确的译文应为:“功率最大的旅行电话可在船上使用,因为船舶上不像飞机上那样存在着重量问题。”
(三)单词的翻译
在科技文章中,同一个英语常用词不仅被多个专业采用,而且含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单词词义的理解和选择,要结合整个句子情境,还要借助事理和逻辑关系,顺着作者的思维顺序去寻求等值的译意。现代英国语学派创始人Firth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说得就是要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例如:
The colonial powers should first seek the interests of the colonized people and thus indirectly the interests of mankind.
本句由“and”一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但结合上下,第二部分表示的是殖民国这样做之后的结果,所以这里不能简单的翻译为“和”,正确的译文应为:“殖民国应当首先寻求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这样也就间接寻求了人类的利益。”
再如:Like any precision device, the monitor of methane requires careful treatment.
本句中的“treatment”不能简单理解为“待遇”,而要结合整个句子情境,译为:跟任何精密仪器一样,瓦斯监测仪也需要精心维护。
四、结语
如上分析,科技英语不像普通英语那样具有感性形象思维,能随便猜测大意就行。它的目的是要准确表达客观规律,按逻辑思维清晰地描述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把单词理解错,或把句法结构分析错,整个句子就有可能南辕北辙。轻则失去翻译的价值,重则出现巨大经济损失或影响科技发展。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准确性与逻辑性,再加上译者具备的相当的科技专业知识和背景,才能保障科技英语中的原文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献。作为一种非文学翻译,科技翻译逐渐成为很多翻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科学家钱三强先生也曾提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合资或外资公司甚至专门设有技术翻译(Technical Translation)的职位,可见科技翻译正在逐步占据着翻译市场。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1953年里乌(. Rieu)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到1965年,卡特福德(Catford)提出“篇章对等”概念。即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寻找与原语最匹配的对等语。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可以视为翻译对等。“对等”一直都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存在于西方现代翻译界。对于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是奈达(Eugene Nida),他认为所谓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主要指的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是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
无论是汽车英语还是机械英语,都具备着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即选词和翻译都需要极其准确和严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显,英语科技文献中多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句式多为长句,无主句或被动语态
因而,科技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巨大的信息量,译者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一些专有名词的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样。英文是形合结构(hypotaxis),汉语则是意合结构(parataxis),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何刚强)要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仅要在句式和词汇上做必要的调整,一些必要的增删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是在科技翻译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增词与减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反映在语言上。例如,有很多概念或事物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无需解释,但对外国人来讲就有必要加以说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如同傅雷先生曾经说过,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mentality"相差太远。“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科技翻译中,运用增词和减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种语言的差异。由于英文是形合结构,而汉语则是意合结构,翻译时需要补足一些词,或是删去一些词,才能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在增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等。例如,
⑴原文:For successful customer negotiations
译文: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⑵原文:Independent
译文:独立性
例一中的for successful是修饰性词语,这在汉语的技术文献中是不必要的,所以译文中删减掉了这一意思而添加了“价格”一词,以实现译文的完整。例二的译文在独立后面加了“性”,用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表意上的对等。
四、专业术语的处理
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惯例性统一固定的词汇。有一些专业术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即其译文是固定统一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能任意翻译。如:在科技领域中的“panel”通常表示“仪表板”的意思,而该词在法律领域则表示“陪审员”。又如同为机械领域,“Plant”在某些公司指下设工厂,而在另一些公司却指车间,所指范畴有大小的差异。要清楚文中专业词汇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表意功能上的对等。
小型术语库的建立和平行文本的使用,是实现专业术语翻译功能对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原语言文本的来源,在同一领域搜集相关或相似的平行文本,建立小型术语库或进行平行文本的比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原文与译文的偏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
五、结语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样的文化差异也同样反映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在严谨的科技文献中,如何在不影响原文的严谨性的前提下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对于译者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译者应遵循奈达与纽马克所提出的翻译理论,了解隐藏在科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译入语与原语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对等,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的优化。
一般来说,论文都是采用英汉翻译的方式,而采用英语翻译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在国际社会中,英语是通用语言,所以要有英语翻译,用汉语的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汉语也越来越走进国际社会,所以也要使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