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我国新药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我国新药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

我国新药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创新药物研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家(2006-2020)的中长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专门有“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目的是创制一批对重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降低对国外新药的依赖。

问题一:说明药物研究的意义和药品注册的必要性 药品注册的意义:是控制药品市场准入的前置性管理,是对药品上市的事前管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查过程。通过注册的发给药品注册证书。同时药品注册的意义还有,“国药准字号”也叫“批准文号”。一药一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是药品身份的证明,是识别真假药的重要依据。为什么国家要规定药品注册 :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药品注册管理按照《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关于药品注册管理要求,适应WTO基本原则,借鉴国际药品注册检验,归纳总结我国多年来药品注册管理检验,是使药品注册管理进一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管理的轨道。 问题二: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1、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 (1)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2)研究范畴 ①药物利用研究; ②药物有利作用研究; ③药物经济学研究; ④药物相关事件和决定因素的分析; ⑤药物安全性研究等。 2、药物流行病学的目的: 描述、解释、验证和控制一定时间、空间与人群中,某种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效应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据此制定相应对策,以达到合理用药,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目的。 3、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的应用科学。近20年来药物流行病学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不同的研究分支,如药物经济学、药效学和药物利用研究等。 与临床药学相比,药物流行病学侧重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效应,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尤其是药品不良反应。 问题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国家药物政策的目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药物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有时也会产生药害(drug misadventures)。上世纪国外曾发生16起重大药害事件,累计死亡2万余人,伤残万余人。伴随着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药害日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Lazarou等对美国1966-1996年的39项前瞻性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住院患者中发生严重ADR,为致死性ADR,由此推算全美国每年有220万住院病人发生严重ADR,万人因此死亡,居住院病人死因的4-6位,而实际上其中20%-70%的ADR是可以预防的。据统计,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残疾,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关。因此预防和控制药害刻不容缓。 药物流行病学正是在与药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今后还将在与药物有关的更多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些年来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两个学科相互渗透、延伸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主要任务是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有效性。为了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临床药理学的一个中心原则就是治疗的个体化,即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危险/效益比值,以及病人自身的临床和其他特征对治疗带来的影响,仔细权衡用药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效益和危险后再开处方。这些信息需要通过大数量的人群调查来获得。 药物的危害主要涉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和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等。ADR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按是否与剂量有关分为A类反应和B类反应。A类反应与剂量有关,因而是可预期的,包括过度作用(over effect)、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首剂反应(first-dose response)、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停药综合症(withdrawal syndrome)。B类反应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无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也无关,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当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时,就成为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 DID)。DID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误应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等情况而引起的疾病。实际上药物带来的危险有相当一部分,如药物使用不当、药品质量问题和部分已知的副作用等,可以通过仔细选择药物和用途来减小和预防。真正导致损伤和死亡的是一些无法预期的副作用、长期效应、未研究的用途和/或在未研究的人群中使用。 研究ADR的常用途径是收集、分析与药物有关的发病和死亡的自发报告,但基于没有对照的个案报告很难确定因果关系。这就导致研究人员、制药企业和药政部门转向流行病学领域寻找方法,并进一步将ADR研究扩大为不良事件研究(adverse events),即通过设立对照组,比较药物暴露人群是否比未暴露人群更容易发生不良结局来评价因果关系。毫无疑问,正确的评价取决于研究设计......>> 问题四: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意义 对于药品来说,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临床前的实验研究(但临床前研究也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新药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药品的最基本属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最终都是靠它检验的。据统计,国外研究一个一类新药从基础研究开始直到获得承认、生产上市,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每个新药的平均开发费用约为12亿美元,而其中,所花的费用及时间70%以上是花在临床研究上,可见临床试验的重要性。新药的临床研究十分重要。一方面新药药效的评价,因试验动物不同有所差异;在动物身上的反应和在人体上的反应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在动物和人体上的毒性反应亦有所不同。可以说,无论从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是从资金投入上讲,临床试验都非常重要。一个新药的确定,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人做试验。所以,临床试验必须更为慎重,防止严重毒副作用发生,也要防止生产无效甚至有害的药品。 问题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的意义是什么 众所周知,文献中所载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其强度、时间等资料都是根据实验室或临床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所得的均数或其它综合值。医学研究中许多事物现象都呈正态分布。药物作用也不例外,在个体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差异。其次,任何实验研究或临床研究都是在某种一定的条件(药物制剂,用药方案,机体状态和环境等)下进行的,如果这些条件有了改变,则个体差异就会更为明显。例如,由于遗传或其它原因(如年龄、疾病等),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高敏性),有的病人则能耐受较大剂量(耐受性),甚至有人对某些药物可以产生特殊反应(特异质)。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研究用药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分为药物、机体状态和环境条件等三个方面。 问题六:论文“某某药的用药情况和推广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手段、预期目标要怎么写, 50分 一、故事老套陈旧 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 汉语是一种伟大美丽的语言,汉语词库里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不胜枚举,很遗憾,我们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问题七: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有什么意义 意义重大,可以查出当前人们使用感冒药以后,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会使次药得到控制,好药大力发行。, 问题八:哪里可以买到琼瑶电视剧《一帘幽梦》中那样的珠帘 万能的某宝上大把 问题九:1.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作用有什么意义 研究两种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时两种药物是同时加还是先后加 ①将悬浮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均分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中加入适量的Z试剂作为对照,乙、丙组中各分别加入等量的X、Y药物制剂. ③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率、不同时间的细胞数目. 分析与讨论: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人肝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呈正相关. (2)实验测得Y药物组中的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相同,柱状图如下. (3)依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X、Y药物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是:①药物X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使人肝癌细胞调亡率升高和细胞增殖受抑制.②药物Y不通过此方式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

新剂型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新技术、新辅料不断推出 多数的固体制剂都要经过制粒过程。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制粒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中药制剂工艺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流化床制粒技术(一步制粒技术)是比较受青睐的制粒技术,其特点有:大大减少辅料的用量,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颗粒在沸腾状态下形成,表面圆整,流动性好。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封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成品质量能得到好的保障。上海中药二厂曾经采用流化喷雾干燥技术改进银翘片工艺,不但减少了制粒工序,而且制得的颗粒疏松,呈多孔状,压片后硬度高,崩解快,提高了片剂质量。 快速搅拌制粒技术是利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完成的制粒技术,通常是将放有固体物料(辅料)的盛器提升密闭,由加料口加入中药浸膏,开启三向搅拌叶以一定的速度转动,使物料从盛器的底部沿壁抛起旋转的波浪,其波峰通过以高速旋转的刮粒刀,被切割成带一定棱角的小块,小块间相互摩擦,最后形成球状颗粒。该法制成的颗粒均匀、圆整,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密闭、快速。 传统的中药颗粒剂、片剂、丸剂存在吸湿性强,易裂片,霉变的缺点,应用薄膜包衣技术,可以克服些不足。传统薄膜包衣材料主要有胃溶和肠(小肠)溶型,随着新的pH敏感包衣材料的合成,使大肠和结肠定位给药成为可能。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可使包衣膜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溶解或崩解,也可控制膜的渗透性,从而使包衣的药物在体内逐步释放出来,达到恒释、缓释、速释的目的,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定位片以及将药物确切送入靶组织的靶向制剂。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该技术,不仅将其用于普通片剂,而且应用于水丸等多种剂型。 目前,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包合物已经广泛应用在中药制剂领域中,它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使液体药物粉末化,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云南中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经用β-环糊精对银翘解毒颗粒剂中的薄荷和荆芥挥发油进行包含,以挥发油利用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包合工艺条件。该研究是在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8(毫升∶克),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并用TLC(薄层层析)检查包结前后挥发油的稳定性。最后的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结工艺能更有效地保存挥发油有效成分,并可提高其稳定性。 固体分散体技术是指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中的技术体系。应用水溶性或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做固体分散物载体,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应用此技术的产品有复方丹参滴丸、苏冰滴丸、香连滴丸等。近年来,该技术在缓释制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研究证明,应用水不溶性载体或难溶性材料做载体,可以阻止药物释放,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如以肠溶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为载体制成的蒿甲醚固体分散体缓释制剂。 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将药粉微粒或药液微滴包埋成微小囊状物的技术。药物微囊化后,提高稳定性,延长疗效,掩盖不良气味。研究人员曾经对汉防己甲素、斑蝥、紫杉醇、青蒿素、三尖杉酯碱等天然药物成分进行了研究,效果良好。但是微囊剂仍存在许多问题。平均粒径的控制,靶部位释药速率控制,能生物降解并可吸收的囊材等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喜人 随着制剂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制剂工艺的改进,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中药新剂型。 中药片剂是中药新剂型中发展最快的剂型之一,目前品种可达1000种以上。有关的类型包括压制片、糖衣片、口含片、泡腾片、溶液片、微囊化片、胃漂浮片、缓释片等。中药片剂若含有粘性成分少、疏松性成分多或油性较强的药物时,易造成裂片;浸膏片含有大量引湿成分,易受潮、变软、黏结和霉变,一般采用除去引湿杂质或加入防潮辅料或包衣解决。 近年来,科技人员应用新的制剂技术又研制出一些作用特点明确,疗效好的品种,如复方愈创木酚甘油醚双层缓释片,胃幽净漂浮片,五黄止血泡腾片。 胶囊剂硬胶囊和软胶囊,其中软胶囊可以掩盖药物的不适嗅味,服用方便,使容易接受,成为研发和生产的热点。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易氧化的药物,油性药物及低熔点的药物适宜制成软胶囊,同时软胶囊省去了吸附辅料,使制剂小型化,避免药物的游离和渗出。目前已有不少中药制成了软胶囊,如市场上销售的藿香正气软胶囊、新感冒软胶囊、牡荆油胶丸等。 颗粒剂具有传统汤剂或散剂的特点,又克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其生物利用度高,生产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由于超滤技术,絮凝澄清技术,流化制粒技术等新技术和新辅料的应用,颗粒剂发展迅速,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已开发出无糖型颗粒剂和泡腾颗粒剂。如无糖型花针冲剂,芍甘止痛泡腾颗粒剂等。 中药滴丸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将油性成分分散在基质中,用滴制法制备;另一种是将不溶于水、溶出速度慢、吸收不好的中药成分或有效部位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速效滴丸。滴丸载药量小,原料药必须精制,富集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有雷公藤滴丸,葛根黄酮滴丸等。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在一些皮肤病、职业病等防治上有较好的作用。目前数涂膜剂仅限于医院制剂室生产,医院内部使用,对制剂的质量控制也只是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复方中药组分复杂,有些成分可能于成膜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反应,破坏了涂膜剂的稳定性。此外,涂膜剂的载药量也较小。因此,对于涂膜剂的开发还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定型巴布剂研发及应用较多。它是将药物以水溶性高分子为基质,不粘皮肤,无橡胶硬膏的皮肤过敏反应,有较好的保湿性,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目前国内的巴布剂产品有用吉祥草、矮地茶等苗药成分制成的平喘止咳贴,行气通便贴等,还有采用PVA为基质制成的五味子巴布剂、五行散巴布剂、杏钱巴布剂等。但是巴布剂的基质及制备工艺的研究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中药水浸膏成分复杂,巴布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气雾剂和喷雾剂通过呼吸道可以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奏效快,使用方便。国内某些用于急救的传统复方中药已经被开发成气雾剂,如吉林省中医中药药研究院研究人员开发的救心气雾剂用于治疗心绞痛发作。但是气雾剂载药量小,以及抛射剂的限制,许多中药不适于制成气雾剂。 中药注射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满足中医急症用药的需要。一些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活性单体,应用新技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关产品包括黄芪多糖脂质体注射剂,紫杉醇脂质体冻干型注射剂,三尖杉酯碱毫微囊注射剂,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注射剂,盐酸川芎嗪肺靶向微球注射剂等。中国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把中药复方“散结化瘀冲剂浸膏”和5-Fu结合制成的磁性微球制剂用于肿瘤的治疗。但是也有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使中药注射剂存在稳定性不好,刺激大,易发生沉淀等缺点。

药学可以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策略

[摘要] 通过分析中药师全方位面向临床工作的具体情况,讲述几点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探讨如何充分体现中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临床医疗的质量。

[关键词] 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

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 经验 ,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

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 方法 、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 临床药学服务是中药师对临床全方位的服务

这其中包括:要求药房中药师对临床所用中药材、中成药等的采购、库存、调剂的准确、合理、安全及药品质量的保障负责。中药师在调剂工作中,准确地按照处方配方,对患者耐心地解释、交代用药的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炮制方法要给患者交代清楚,同时使患者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以免患者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4]。

3 临床药学服务中中药师要对相关药物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现在药品更新换代较快,随着科技的发展、炮制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了很多中成药物,这就要求中药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面临年龄偏大、 记忆力 下降、晋升压力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需要。对一个新进的药物要充分认识,就要求掌握其药理作用、药物理化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情况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

例如黄芪注射液 说明书 上均要求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现配伍变化。但临床中经常将其混用,这就要求中药师提醒医务人员这种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并不能取得很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中药师必须能从理论上解释,通过讲课、书面讲解的途径加深临床医务人员的印象。配伍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输液的微粒增多,浑浊或出现理化性质的改变,因为中成药注射液成分复杂,提纯的难度大,各批号间成分和杂质有很大差别,随着加入药品的不同,药品之间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现微粒和浑浊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药物之间的化学变化。但是临床上除了能观察是否有浑浊、沉淀等现象,不能普遍用实验方法检测,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合用。

4 建设实验室要与临床药学水平相适应

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药学实验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渐突出。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应具备中药实验室、中医基础实验室、中医临床实验室等相关科室,还应设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分析、中药标本存列、中药制药、中药方剂等科室,能为中医药学各专业提供良好的实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可以帮助中医师、中药师提高其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除了争取支持外,还必须从提高药剂科自我发展能力着手,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制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实验条件,逐步增添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与临床药学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通过不断发展才能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进步,更能充分地体现中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华.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3):454-455.

[2]敬玉锡,蒲碧芳.中药房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探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15(6):434-435.

[3]梅全喜,曾聪彦.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8, 19(36):2801-2804.

[4]陈坤全,张养琳,陈益强.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J].海峡药学,2007,19(8):151.

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医院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能够提高医院的科学用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促进医院更好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及相关 措施 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医院;药学服务;合理用药;措施

医院药学服务主要是指药学人员凭借自身所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广大人民群众,其中包括医院在职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各种和药物相关的服务。医院推行药学服务主要是为了让患者获得科学合理、且实惠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缓疾病进程,预防相关疾病等。

1药学服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目前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对医院的救治与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是每一位药学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保证患者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药学服务主要是患者为中心,能够明显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赢得患者对品牌的认可,培养患者对医院长久的忠诚度[1]。最后,开展药学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保证药物疗效、减轻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措施

加强药剂科建设

医院要加强药剂科建设,完善药房各种制度及服务流程,加强药剂科和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在药师为患者配置药品时,需要及时和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配药,避免发生各种不合理、不安全用药现象[2]。其次,医院要适时引进先进的药学服务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药师具备全面而丰富的 用药知识 。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避免出现重医轻药的情况,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1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并为其讲解正确用药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在患者用药以后全程跟踪观察药物效果,叮嘱患者看清楚药物说明以后,按照说明进行正确用药。

提高药师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①要提高药师个人的综合服务水平,医院要加强对药师的培训,使其能够顺应知识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更多最新的和药学有关的新知识、了解更多药品信息、药物疗效与药品的安全性、用药的正确方法,药物储存要求有关的临床知识等,进而提高业务水平。②医院可以建立起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对药师技能进行绩效考核,提高药师的竞争意识,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③还要提高药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缩短药师与患者的距离,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3]。

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

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在服务平台中安排专业素质高的药师工作人员,当患者取药时,告诉患者药物剂量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提醒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耐心讲解用药常识,这不仅可以预防患者用错药,还能促使患者早日痊愈。这种咨询服务,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也给患者留下了好印象,与此同时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平台还能及时纠正临床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解决患者取药时碰到的不必要麻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药学服务后期回访

要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不但在工作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药学服务,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开展后期回访工作。

①可以开办药学服务热线,或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上门 拜访 ,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促使药师在观察患者临床病症时学到更多的 医学知识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②药师要定期对患者用药以后的情况适时反馈,清楚患者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药物隐藏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进而促使其树立和病魔斗争到底的信心,获得早日康复[4]。

③为了确保合理用药,药师很有必要建立药历,针对临床返回来的信息,药师要及时进行分析 总结 ,形成完整的记录,药历内容包括患者的用药历史、现今使用药物情况等,从而对药物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药学服务质量。

3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临床药学的服务要以合理用药为中心,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相应地对药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只有加强药剂科建设、提高药师服务水平、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实施药学服务后期回访,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实施参与到临床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才能切实维护患者利益,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6):368-369.

[2]龚建锋,王华.对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558-559.

[3]张丹.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658-689.

[4]张凤仙,张小燕,黄嘉鹏,等.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咨询服务[J].中国医疗前沿,2009,8(11):811-812.

【摘要】 药剂学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要结合高职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基于学生满意进行药剂学教学。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 药剂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Abstract:Pharmacology is a trunk course in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pharmacology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ociety deman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ome notions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onduct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the words: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Pharmacolog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高职化学制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化学制药生产运行、管理和药物生产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化学制药企业从事生产运行、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制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应用等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药品销售等相关工作。药剂学是化学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综合和应用,是药剂学最重要的外在特征,同时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分散,记忆性、背诵性强的特点,难以系统掌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课程组展开了对该课程的全面建设工作,尤其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的模式,在教师理清教学主线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侧重讲练结合、讨论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教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共勉。1 教学内容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能对学生掌握药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围绕着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来进行,主要包括药剂基本理论、药剂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药物新制剂、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等4个方面。 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药剂的生产技术水平,制备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顺应性好的制剂十分重要,对完善和丰富药剂生产工艺、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及提高产品质量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高职的主要培养对象是高技能人才,但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溶解理论、常见药剂辅料特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理论等,还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技能就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发展的后劲。 传统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方法、原理和技术成熟的、目前相关工作岗位常用的符合《中国药典》规范的药剂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应该是我们课程的重点,教学时间占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常见剂型包括:溶液剂(Solution)、栓剂(Suppositories)、糖浆剂(Syrup)、片剂(Tablets)、注射剂(Injection)、胶囊剂(Capsules)、气雾剂(Aerosol)等。对这些剂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①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等,这是一种剂型有别于其它剂型的特征;②制备流程、处方和工艺,这是学习的核心,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主线。 药物新制剂高效、长效、速效、低毒、缓释、控释、定位和靶向释放等各种新剂型与新制剂始终是药剂学的中心工作,也是体现高职课程先进性的地方。课程主要介绍比较成熟的新剂型的制备方法、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及相关理论,以典型实例贯穿实际生产操作全过程,以生产或实验室操作过程顺序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讲解的药物新制剂主要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给药系统等。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是药房的重要工作,也是药剂工作者必须要熟悉的内容。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日后在药品流通行业的工作。2 教学方法 流程教学法药剂学具有知识点多而分散,叙述性和记忆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清晰明确的引导性思路,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采用流程教学法可以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整合进药物剂型的制备或应用流程中,使学生对药剂学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沿着剂型的制备流程,非常容易掌握各种剂型的学习内容,学习药剂学不再是死背硬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趣味性,便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1]。如对中药剂型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内容归纳到以下流程中,对本章所有知识点的学习都围绕着这张流程图来进行,提高了学习效率。 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对药剂质量要求的讲解过程中,抓住“安全、有效、稳定”的原则,启发学生探究如何才能使片剂、注射剂、输液剂等实现以上目标?对个生产环节如何控制?对生产环境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质量控制指标?使学生在能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讲练结合式的课堂教学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练-讲”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讲习后,出一些灵活性高且能体现课堂重点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自己练习后,教师再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注射剂这一章关于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如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结果数值有差异,再提出问题:用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同学马上就会仔细地翻阅书本,找到答案:原来冰点下降数据法计算出的是100 ml该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量,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则是实际溶液所需加入的氯化钠的量,自然有区别。此后教师再对调节等渗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屏、动画等,并在使用过程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2]。如在片剂讲解中我们通过动画影片展现压片的全过程;通过网络将药剂学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状况介绍给同学,推荐课程国内外相关网站;通过网络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改革课程作业与考试方式从促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改变常规的作业与考试方式[3]。课程作业除了传统的书面题目外,还经常布置药剂学文献检阅与综述题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了综合考核的方式,如以期末开卷考试为基础,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核、综述能力(归纳报告)、平时测试和课堂讨论、课堂出席等情况综合给分,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学习、注重活学活用,防止期末突击应付考试

【答案】A、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药物剂型重要性的相关知识。药物剂型重要性主要有: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不同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不同剂型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有些剂型可影响疗效。故答案为ABCDE。

新药的毒理性研究论文

1、起源: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药物毒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药物毒理学在新药开发评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能发现动物对药物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毒副作用观察提供信息等。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毒性,药物对人危害以及防止发生危害的安全剂量。月满则缺,物极必反,其实在现代医学中许多药物的研究与研发都是基于药物毒理学展开的。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对于蛇毒的应用以及对于吗啡的应用。 微量的蛇毒可以治疗心脏疾病,但是过多的剂量则是致命的;同样的道理,吗啡可以缓解疼痛,过量服用则会让人产生生理依赖。药物毒理学在亚历山大时期就已经开始,不同的是在那时人们主要研究的是药物的毒性作用而非药理作用,用来谋杀和刺杀,亚历山大就可能死于这样的一次毒药谋杀,因为对于他的死有众多的疑点。 2、研究内容:药物毒理学是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动物学、病理学、统计学等为基础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对药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以及对靶器官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这些这些研究为正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的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历史: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现代毒理学:研究在特定情况下,生命有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产生有害作用(毒性)的科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有效剂量,从而发挥其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中的效能。毒理学是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主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药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已广泛体现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 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的机体局部或全身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的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科学。 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 4、学科意义:药物毒理学负担着现有的和新生产的药物对健康影响的安全评价,探讨药物对靶器官的毒性作用机制个对人的危害及防止发生危害的安全剂量。药物毒理学的任务:包括临床毒理学、新药临床试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等任务。药物毒理学对药物毒性的研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人类的健康仍将起到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作用。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目的:认识并掌握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是用于防病治病,但是有很强的两重性。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受试药物的中毒剂量,初步了解反复给药时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确定药物毒作用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进而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确定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具有可变性,有些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其毒副作用会伴随治疗作用一起出现,另一些药物则可能由于误用、滥用或故意超剂量使用而产生某些毒副作用,一个药物的毒性是否可逆,在停药或采取某些治疗后被毒性作用所损害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否可以恢复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新药的开发中也是决定一个药物命运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解毒药及药物中毒后的解救措施;通过对动物实验的重复给药,为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线索,作为药物开发研究的毒理学部分,从方法上看其特点,其中较长时间地重复给药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所不能及的,为生命学提供资料,开发新药。 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药剂学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年来,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了解到微生物与药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微生物进行转化和发酵,将其应用到药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展现出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药学;发酵

一、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1)微生物与药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不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毒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具备抗感染作用外,一些抗生素自身还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被应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中。

(2)微生物在医药卫生方面被广泛应用,维生素及辅酶被大量应用。

(3)近年来,人们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药品卫生行业的

关注力量,加大对药品卫生质量进行控制。

(4)药品及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中,采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干扰素等[1]。

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转化在药学中的应用

1、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不同的化合物光学活性不同,自身展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现阶段,手性药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在生物体系中,酶展现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利用及筛选微生物或酶的过程,能够产生活性较高及立体结构专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方法。例如,将氯—酮丁酸甲酯及乙酯作为底物,将酮基还原为羟基时,展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通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得到立体结构专一的手性化合物,同时也完成了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微生物转化中的合成手性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2、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展现出生物学活性功能,会生成有毒性的气体和不良反应的产物,在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微生物转化主要是利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将其作为制备代谢产物的标准样品,应用在鉴别哺乳动物代谢产物中,完成对毒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甾体羟基化在哺乳动物体内展现出了较强的生理学特性,是引发外源性甾体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转化成的相关模型是哺乳动物代谢有用信息的来源,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孕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对人的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对雄性激素产生了较弱的亲和性。黄腐酚作为一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中,通过利用真菌模型来寻找哺乳动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为代谢产物及黄腐酚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3、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天然活性药物自身具有资源有限、含量低、结构复杂等特点,增加了药物的开发难度,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合成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有效途径。羟基喜树碱是从自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出来的,毒性较低,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喜树碱来完成转化。青蒿素具有溶解度低、复燃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加大对其结构的改造,寻找合适的青蒿素衍生物,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新的青蒿素衍生物[2]。

(二)微生物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发现迅速,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各种药物,在医药领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微生物药物学科。目前,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制品有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及酶抑制剂等。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及培植。培植出合适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菌种需要从自然界中找,但是该种方法寻找到的菌种产量相对较低。到了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使用激光、紫外线及化学诱变剂等处理方法来寻找菌种,使筛选出来的菌种更加优良,科学家通过构建工程菌,对其进行发酵,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医用抗生素自身的特点包括:

(1)差异独立较大。差异毒力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所决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中,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越大,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2)抗菌活性强。抗生素自身展现出了杀灭微生物及药物抑制等能力,极微量的抗生素就能够展现出抗菌活性作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弱主要是运用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值越小,说明抗生素作用越强。

(3)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毒性较小,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主要是针对理想的抗生素,一般的抗生素都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微生物转化及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印证了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制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微生物内存在的药学价值,促使其在药学中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药物工业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孝林,马世堂,俞浩.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29.

[2]任春萍.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43-145.

1.描述毒理学 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而提供毒理学信息。2.机制毒理学 通过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的生理生化改变研究,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3.应用毒理学 基于描述毒理学和(或)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明确特定受试药物是否能呈现足够低的危险。

新时代史学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曾经有一种偏向,似乎在历史研究工作中,违背历史主义原则倒无所谓,就是害怕说违背了阶级观点。似乎只要表面上强调阶级观点,就是革命的,是“左”派,而如果强调历史主义的话,就会被看成不那么革命,而是右倾了。因此,在历史研究中也来一个“宁‘左’勿右”,只提阶级观点,不提历史主义。这也是对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的关系缺乏正确理解的一种表现。 其实,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是一致的。 坚持阶级观点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坚持历史主义同样也是必要的。坚持历史主义,并不意味着忽视阶级观点。如果在研究工作中对阶级观点有所忽视的话,应该说那不是历史主义原则本身有什么过错,而只能是研究者没能正确地运用这一原则。因为正确地运用历史主义原则是不会违背阶级观点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求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但是,它同资产阶级的客观主义绝对不是一回事。客观主义表面上标榜不带阶级观点,实际上是带有资产阶级的偏见,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同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它要求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它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于历史遗产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绝不是兼收并蓄。如果认为历史主义态度就是不加分析鉴别地把历史上的陈年老账统统摆出来,那是对历史主义的曲解。绝不能把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看成是不讲阶级观点的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作出的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结论, 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 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结论,都是正确的,都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作出的结论,都是实事求是的典范,难道能说他们没有阶级观点吗?显然是不能这样说的。 应该指出,我们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是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来看问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也是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看,而不是站在任何别的阶级 的立场上来看。尽管历史上的一些阶级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上、某一时期内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进步性,但是比起无产阶级来,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阶级偏见或者阶级局限性,而无产阶级却不存在阶级局限性的问题。历史上任何阶级都是过渡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最有前途,它与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它代表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因此,无产阶级毫不隐瞒、也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观点。无产阶级对于历史上的一切事物,根本不需要美化、夸大、掩盖或缩小,而是把历史现象弄得越清楚越能从中发现规律,因而对推动历史发展也就越有利。在无产阶级看来,对于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并不是简单的痛骂一顿,对于历史上劳动人民的苦难,也不仅仅只是流下一些同情的眼泪,就算完事了。这样作虽然无可非议,然而阶级观点并不是仅仅表现在这一点上。因为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不是研究历史科学的目的。无产阶级是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上的一切事物的。有利于推动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就应该肯定;反之,就应该否定。我们歌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并不是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简单地表示同情,而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并且根据历史主义的原则,恰当地指出它的局限性。可以说,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才能有正确的阶级观点,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把历史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如果离开了无产145阶级的立场,则既没有正确的阶级观点,也没有真正的历史主义,或者只会把两者对立起来,这正是历史研究中产生种种错误(尽管表现形式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载《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1期,收入本书时,作者作了个别文字修改。) 实事求是史论结合 李鸿然艾力云 史论关系问题,是史学领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这个问题曾开展过多次讨论,其间有一定收获,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这个问题更被搞得混乱不堪。时至今日,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很不一致。因此,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有助于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也有助于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理论和史料,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以论带史”的谬误与流弊建国初期,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力图用它指导史学研究,使史学领域面貌一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有些同志不能正确处理革命理论与历史资料之间的关系,于是史学界便自然地开展了史论关系问题的讨论。讨论中,不少同志都用“史论结合”的提法表述史与论的关系,也就是说,不管史学工作者们当时能否把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但都愿朝这个方向努力。一九五八年,在所谓“拔白旗插红旗”的运动中,有同志片面地强调理论的作用,把史料看成无足轻重的东西,甚至有人把史料同资产阶级史学划上等号,谁强调史料,谁成了“白旗”,就要受到无情的批判。这场运动之后,“史料”被批臭了,因而出现了研究历史的人避讳史料的怪现象。那么,历史课怎么教呢?历史科学如何研究呢?一些抱有善良愿望的同志,想在山穷水尽的史学研究绝路上凿出一条通道,于是迎合批判者的心理,提出了“以论带史”的主张。 “以论带史”的主张曾左右过当时的史学论坛,并对以后的史学研究产生过不可小视的影响。怎样看待这一主张呢?我们认为,这一主张在反对那种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倾向中,也起了一些作用;然而,这个在“左”倾思潮泛滥时应运而生的主张,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流弊,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首先,“以论带史”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历史应当从历史实际出发,从客观史料出发,而不能从固有的结论出发,或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正确的理论是研究历史的指导原则,而不是出发点;只有史料才是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史学工作者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认真地掌握充分的史料,对这些史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以论带史”颠倒了这种研究程序。 它不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将实践充当理论的图解;不是从史料中得出结论,而是随意剪裁史料,使之适合某种先验的结论。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变成了简单的公式,把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变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了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它先有观点,后套材料,史料不过是某种观点的注脚,而这种观点又是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所以我们认为,“以论带史”不是唯物主义的治史主张,而是唯心主义的治史主张。 这种唯心主义的治史主张,必然导致从概念到概念。研究历史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而不能撇开研究对象去发空论。这 是连古人都懂得的常识。孔子就曾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史料问题,并把史料看成研究历史的前提和依据,反对不研究史料而先有结论的空谈。恩格斯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8页)按照“以论带史”的方针治史,“无济于事”的“空话”是不可避免的。一九五八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史坛上出现了不少这种讲空话的文章。有些人以为摘引几条经典作家的语录就是有了“论”,不掌握史料也可以写史学论著了,甚至强求别人的文章必须有语录,认为没有语录就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史料挂帅”,语录成了“接受绝对科学的烤火鸡”,成了检验史学真理的唯一标准。语录能不能代替史学研究呢?当然不能。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经典作家告诉了我们历史发展的总的规律性,或对某些特定的具体问题作了概括,但是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作专门研究,对每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结论。把经典作家的言论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把史学论著变成语录汇编和语录注释,是本本主义的表现,它使“以论带史”逻辑地走向了“以论代史”。 这种本本主义的治史之道,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文化大革命前曾有不少史学家否定了这种治史之道,但是当“左”倾思潮居于支配地位的时候,这种治史之道总在困扰纠缠我们。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的史学研究只能固守在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论点上,不能越雷池一步。中国封建社149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怎样看待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如何认识某些农民起义后地主阶级采取的让步政策?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等历史人物,又该怎样进行评价?诸如此类的问题,只能从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去寻找答案,经典著作中没有写的,须以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作依据。若是有人提出一个经传未载的新观点,即使有十足的史料根据,也会被视为异端。要是谁发表了和领导人某一论点有出入的见解,更象是触犯了天条,便可能遭到讨伐。 这种本本主义的治史之道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受到影响,而且使我们某些史学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思考和分辨力。十年内乱中,从所谓“史学革命”到什么“评法批儒”,为什么总有一些同志上当,随声附和?原因自然很多,很复杂,但是原因之一是:这些同志把本本视为神圣教条,把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乃至领袖人物的一两句话看成金科玉律,所以当林彪、“四人帮”一伙高举本本整人或凭借领袖言论人的时候,这些同志就容易成为他们的俘虏,接受他们的反动谬论,并以此为依据去宰割历史实际。我们决不能把革命队伍中的本本主义与林彪、“四人帮”的阴谋诡计混淆,也不能把“以论带史”与“影射史学”等同起来,但是应当承认,前者确实具有可供后者利用的地方,这就给野心家以可乘之机,使有些同志失足落水。因此,在揭露批判林彪、“四人帮”的阴谋诡计和影射史学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分析“以论带史”的谬误与流弊,屏弃史学领域中一切形式的本本主义。 二、“论从史出”不宜作为全面的治史口号“以论带史”的口号出现几年之后,史学界一些同志从实践中初步看到了它的错误与危害,于是提出了“论从史出”的口号。这两个口号针锋相对,一个强调“论”,一个强调“史”。所谓“论从史出”,是说研究历史应当从史料出发,结论或观点应当出自史料。它的本意在于强调史料的第一性,结论的第二性,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研究历史不但需要有丰富的确凿的史料而且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论从史出”这个口号没有表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容易助长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倾向,所以它也有片面性,不宜作为一个全面的治史口号。 我们尊重历史学家在记录整理史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重视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那些带有科学意义的评价。但是我们不应忘记,文明社会遗留下来的史料,都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表现了作者所属阶级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集中地反映在“君子曰”,“太史公曰”、“臣光曰”和大量的“论”、“赞”、“评”里,而且也反映在章节安排与材料取舍上。有时甚至简单到一个字或一个词,如“侵”、“伐”、“围”、“弑”、“诛”、“杀”等等,也都包含着作者的观点,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我国古代史学中确曾有过“秉笔直书”,它是可供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之一。 所谓“秉笔直书”,是指某些优秀的史学家真实地记述了部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但是,这种记述并不能摆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且大多数旧的史学家,也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刘知几慨叹道:“史之不直,代有其书”(《史通·曲笔》)。事实上,大量的旧史料都带有阶级烙印,都不同程度地被歪曲了。面对这样的史料,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如果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分析研究,片面强调“论从史出”,那怎么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呢? 有人曾说,只要掌握了大量史料,然后加以科学的考订,合理的安排,就可以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认为,如果问题仅仅是对某些具体史料的考订,这种看法也许是不无道理的。然而,如果问题超出这个范围,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历史科学是由多门学科组成的,其中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对某些具体史料的考订。对史料的搜集、整理、校勘、考订等等,属于史料学的范围。史料学只是历史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史料学不等于历史学。只搞史料的考订、编排,最多能把一个个的个别史实弄清楚,而不能找出各种史实之间的互相联系,发现历史的规律性。诚然,掌握足够的可靠的史料,才谈得上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但这不等于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又恰恰在于后一方面。我们衡量历史研究的水平,不单看它拥有多少史料,主要还是看它根据这些史料所揭示的历史规律的深度与广度。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许多史学家,曾对不少史料作了考订和排比,对不少历史事件作了生动具体的记述,对不少历史人物作了相当中肯的评价,但是从全局来看,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把历史研究变成科学。对许多历史现象,他们或者感到惶惑不解,或者表现出阶级偏见;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他们要么是茫然无知,要么就是作些主观武断的臆测。正象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他们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写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而不能摸到社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能把历史当做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深刻认识历史的本质,真正掌握历史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事。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研究才达到科学的高度。这就启示我们,要发展历史科学,单讲“论从史出” 是不行的,还必须在史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在史学研究中,既不能片面强调理论,轻视史料;也不能片面强调史料,轻视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掌握大量的确凿的史料,是史学工作者的两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这两项基本功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是毫不相干或彼此对立的。不从史料出发,搞本本主义,会阻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匍匐在史料上,搞唯史料主义,也难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前进。马克思主义史学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有这个指导和没有这个指导是大不相同的。郭沫若、范文澜、吴晗、翦伯赞等许多优秀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做了卓越的贡献,他们都是史料、理论并重的。在许多问题上,他们所使用的史料,大多仍然是前人所用过的史料,然而他们却得出了崭新的结论。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善于对这些史料作科学分析,因此能拨开历史的迷雾,发现历史的本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讲“论从史出”,他们就无法超过前人,不可能做出卓越的贡献。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历史论著更能说明问题。恩格斯的名著《德国农民战争》中,关于农民起义和托马斯·闵采尔的全部料材,都是从戚美尔曼的《伟大农民战争史》一书中借用的。戚美尔曼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他的著作中处处为被压迫阶级辩护。恩格斯公正地指出:他的著作,“不失为一部最好的资料汇编”,“是德国唯心主义历史著作中值得嘉许的一个例外,就当时来说,它还是写得很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德国农民战争〉序言》)。他是从史料出发论述问题的,论述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就整体来看,他的论述缺乏内在联系,没有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的羁绊。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虽然在有关问题上没有提供新材料,然而却深刻地阐明了这次农民战争的历史进程,精辟地分析了这次农民战争的起源和结局,透彻地论述了参加这次153农民战争的党派的立场与理论,又一次发挥了由马克思指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两部著作从同样的材料出发,结论的正确性和深刻性却如此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原因同样应当从作者有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这方面去寻找。“论从史出”本是可以作为唯物论口号的,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这个口号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 三、还是“实事求是,史论结合”的提法好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深刻批评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的学风,批评了理论和实际相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反科学的方法,强调实事求是,强调理论和实际结合。他对“实事求是”作了如下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他说:“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 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段三十九年前的话,今天听来何等亲切!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这段话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事求是“,本来就是针对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等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对史学研究无疑完全适用:”理论和实际结合“,在史学研究中就是史论结合。据此,我们认为,治史方法还是概括为”实事求是,史论结合“为好。 “实事求是,史论结合”,要求我们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详细占有史料,并且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对史料,不能有任何主观随意性,不可抓取片断的事实去适应某个现成结论,而应当“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同时对这些事实加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实事求是,史论结合”,还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被无数历史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所以在历史研究中是应当严格遵循的,违背了就会犯误错;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问题所做的个别结论,是根据特定的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我们不能死抱住这些结论不放,而应当根据客观历史实际及时地改变那些必须改变的部分;同时,我们还要敢于从新的历史材料出发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后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为我们提供过伟大的示范。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在原始社会史研究方面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恩格斯并没有把它当作“终极真理”,一八九一年第四版里,他又吸取了新的历史资料和新的理论观点,对这本书的论点进行了许多补充和修改。恩格斯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时,也应当采取这种态度。列宁说:“我 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 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全集》第4卷第187页)。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无产阶级各项事业的理论,不应该也不可能停滞不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需要用新的结论和新的原理来代替那些过时了的旧结论和旧原理。这原是经典作家们生前用以发展他们理论的方法,也应是我们发展他们理论的一155个必要途径。今天,史学领域中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我们应当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做到“实事求是,史论结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史学界的现状来看,我们既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也需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更需要解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建国以后,史学领域出现的空谈理论、不务 实际的本本主义倾向和满足于史料罗列、轻视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倾向都没 有得到彻底纠正,十年内乱中“影射史学”造成的严重创伤也没有最后痊愈。 这几年虽然理论探讨逐步活跃,钻研史料日益认真,但要做的工作还多得很,我们应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实践,不断前进!

(一)中西文化思想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两大丰碑、两大奇观。它们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沿着各自生存空间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心灵写照,它们是人类生活中两种不同生活形态的行为准则和心理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背景:(1)中国是一个东西南北跨度很大的国家,主要是属于内陆性质的国家。生存在中国大地的民众主要是靠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养活,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小农经济生活,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由于这种小农生活是在一种封闭状态的土地上生活,这给中国民众造就出一种易于自满自足的心理状态,缺乏开拓意识。(2)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在一种大一统的状态中进行的,这使得人们的思想缺乏变革意识,往往是按照既有的思想和方法去思考去办事就行了。西方传统文化形成的背景:(1)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大多数是靠海国家(如英国就是个岛国),因而西方民众其生存土壤极其有限,也就是其可耕地有限,这就使得他们的社会生产结构不是小农经济式的生产结构,而是不断地向外扩张的商业经济式的生产结构,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易满足、勇于开拓的心理状态。(2)西方各国是由统一的欧洲帝国分裂而成的,西方各国的历史犹如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它们发展了各自的历史,又相互吸收,这样人们的思想不再保守而具有变革意识,就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思考去办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这种变革意识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儒、道、释三家文化所构成,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北方文化,它诞生在中原地带,它的特点就是入世思想,它认为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社会而生存、而生活,认为人只能按照社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才能生活、生存得好,否则就难以活得好;道家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南方文化,它诞生在汉楚地带,这一地带保留着许多未开化的习俗、民情、观念、思想,它的特点就是出世思想,认为现实社会不尽人意,人只有回到自然的怀抱,才能得到真我,人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佛家文化是来自印度的一种外来文化,但佛家文化到了中国,就被中国化了,它的特点就是就是人必须依附佛祖,人应断绝自我的七情六欲,人的幸福不在于现世而在于来世,不在于此岸而在于彼岸。西方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所构成,前者是一种不断积极进取的文化,它认为人的一切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获得,人的生命价值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后者则是一种自我赎罪的文化,认为人应该爱一切东西,包括爱自己的仇敌,以无限的博爱和宽恕精神去引导人们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生命在静态中的体验与感受,西方传统文化则注重人的生命在动态中的体验与感受。(二)中西文化思想在人类文化思想发展进程中是处于一种互补的状态,它们各自有如下的特征:一、中国文化主要关注人的内在世界,而西方文化则主要关注人的外在世界中华民族生存在一个相对封闭、固定的空间里,不论是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时代,还是在秦汉唐宋元明清的相对稳定时代,中华民族的内在矛盾和发展都是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进行的,都是在中华大地这个大空间里进行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存方式,这导致中国民众缺乏浓烈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安居乐业、安分守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大生活准则;中华民族的生活范围往往是一种封闭式的,注重家庭、家族,注重本乡本土,常常是父母在不远游,与外界做很少的联系;以上诸种因素造就了中国文化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人的内在世界,这表现在:(一)内心世界的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知足常乐和精神胜利法的心态上。(二)注重自我道德完善。不论这种道德完善是否合情合理,只知“吾日三省吾身”,有时以致达到自我个性的泯灭。西方民族虽然同属于欧洲大民族,他们的生存空间却是由许多小空间整合而成大空间的,西方各民族是相互联系的,彼此很少处于隔绝状态,西方民族的内在矛盾与发展都是西方各国之间相互进行的,西方民族的生存方式,他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断开拓事业是西方民众的一大生活准则,西方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注重社会交往,注重自我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倾向于与外界做更多的联系;以上诸种因素造就了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人的外在世界,这表现在:(一)注重自我生存空间的发展。西方民众的性格是外向型的、激进型的、热情型的、开放型的,他们总是不满足所已有的生存空间,总是想方设法去开拓、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可以从西方民众的生活住所、工作地方的自由流动大见到,这也可以从当今西方跨国公司多得到印证;(二)注重自我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西方民众并不是在自我沉思的世界中求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是通过自我在社会中的活动,也就是不断开拓进取来求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在西方民众心目中,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上取得地位、发挥作用,才能获得认同。二、文化注重人的生命在静态中的体验,而西方文化注重人的生命在动态中的感受中华民族是个好静的民族,追求田园般的诗意化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往往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那种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的生存方式使得中国人的生命律动只是处在一种相当静止平稳的状态中,中国人也就此喜欢在静态中品味人生的酸甜、体验生命的律动,并追求一种物我无间、天人合一的审美化的生命境界。西方民族则是个好动的民族,他们追求一种不断创造的生活,他们的这种追求典型地体现在浮士德式的那种进取心,那种不断开拓、不断求新的生存方式,这使得西方人的生命律动只是处在一种不断运动的状态中,西方人也就此乐于自己在动态中品味人生的酸甜、体验生命的律动,并追求一种力的体现和真的发现的生命境界。三、文化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总体性的把握,西方文化注重对事物的局部性和个体性的把握中华民族是不倾向于做抽象的思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如果对其进行肢解,也就破坏了这一事物的完整性,就很难认识、理解这一事物的全貌和本质。因而中国人倾向于对事物做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常借助直觉思维去把握事物的实质和核心,这种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典型地体现在中医学、诗歌、哲学等上面,而这种直觉性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却妨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向深度上发展。西方民族是倾向于抽象的思辩,而不象中华民族倾向于感性的直觉,他们注重对事物做个别、局部的细致剖析,喜欢刨根问底,以从中探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功效,这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发展出西方思辨性哲学、与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里,中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中西方文化思想也进入了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全新时代,中西方文化思想都为对方所认识,所借鉴、所吸收,特别是中国更是认识到西方文化思想可以是攻破中国文化思想不足之处的他山之石。

长时段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或者变化较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他认为,短时段的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在历史上只起着微小的作用。中时段在历史上起着直接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同长时段相比,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了历史的深层结构,才构成了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

哥们,你自己网上找吧,我实在写不出来,得累死人

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被低估的中国创新药龙头企业有:双鹭药业、海王生物、智飞生物、莱茵生物。

1、双鹭药业

主要涉及基因工程及相关药物,自主研发的生物技术新药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入选G20工程。

2、海王生物

具备完善的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及医药研发全产业链,在海洋药物、呼吸系统、抗感染等疾病领域均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产品。

3、智飞生物

主要提供疫苗、生物制品,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莱茵生物

主要从事植物提取相关业务,国内少数几家能够通过改进和调整提取技术使提取物达到国际市场要求企业之一,坐标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控制优势。

创新药简介

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

创新药首先从实验室发现新的分子或化合物开始,经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应,了解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再经过首次人体试验,经历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制之后,才可以获得药物监管机构的批准。

有具体的论文题目要求么,我帮你完成。

开题报告有了么 字数要求多少 告诉我格式要求

法律分析: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十六条 国家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人的疾病具有明确或者特殊疗效的药物创新,鼓励具有新的治疗机理、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见病、对人体具有多靶向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等的新药研制,推动药品技术进步。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药研究方法开展中药科学技术研究和药物开发,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评价体系,促进中药传承创新。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支持开发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儿童用药品新品种、剂型和规格,对儿童用药品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 索引序列
  • 我国新药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 新剂型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 新药的毒理性研究论文
  • 新时代史学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 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