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发起人研究的外国论文

关于发起人研究的外国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发起人研究的外国论文

The issue of legal liability companies sponsor research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②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Company legal liability issues. Initiator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拟从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转型、起步人手,分析其发展的途径、特点和原因,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天皇专制主义的国家体制和天皇制官僚军事机构的专制政治体制,其显著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军事特性。日本这种近代以来形成的国家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科学技术体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性、落后性和军事性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战争作准备的相当长时间内及战争期间,军国主义思想充塞人们头脑,一切都服从于、服务于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亦不例外。因此,到二次大战结束时,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陷人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体制的畸形性。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科技体制逐步演变成了战时军事科技体制,并以此来规范科学政策的研究制订及科学技术的教育普及,其目的就是配合战争的需要,结果导致了科技体制的畸形发展。例如,三、四十年代日本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都服从于战争的需要,尤其在军事技术方面单一畸形发展,这从陆军兵器制造的增长中可以看出:以1931-1945年为100计算,1931年至1936年,陆军兵器制造只占4. 800,而1937年至1941年就剧增至39. 5%, 1942年至1945年更跃增至55. 70o。相反民用产品如纤维、纸张、食品等生产,1940年8月与前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3. 9环,7. 2肠,39%。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单一发展,产品趋于纯军事用品,造成了科研与应用、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等方面关系的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降低,乃至出现倒退现象。 2.科技的极大殖民地性。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的国家。为了军事侵略扩张的需要,面对落后的科学技术,日本不是千方百计地自主研究、自主开发,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愉窃、抄袭、仿造西方的科学技术。例如,侧距仪、透镜质量、双筒望远镜、照相机等技术都是继承战前军事技术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军事技术又是建立在完全模仿欧美先进国家的技术基础上的。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它自身的科技独创性极少。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就曾直接指出:“日本近代科学史有一个必须给予特别注意的重点,这就是日本科学技术的殖民地性。吻这种殖民地性对建立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是极大的障碍,给日本战后科技发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3.科学领域内强大的官僚、学阀性。由于受天皇制国家性质的影响,日本的科学技术机构、科研人员均完全受控于封建军事官僚、学阀、财阀手中,致使某些技术陷人了狭隘、低级甚至伪科学的地位,学术界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科学技术、领域内弥漫着一股强大的官僚、学阀性。学术领导大权完全操纵在少数学阀手中,他们不顾科学的真理性和严肃性,一味投封建军事官僚们所好,致使日本科学技术完全变成了封建军事官僚、资本家和学阀们手中的独占品,这给日本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也是促使日本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1945年8月巧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日本的科技与政治、经济等一样一片萧条。然而日本人经过痛苦的反省后,面对现实,勇敢地走出怪圈。这个“现实”首先表现为前述种种“误区”,其次是由于战争对国家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所导致的资金、人才、设备等等的严重Iff乏,最后是科技的发展要受制于来自占领国(美国)的强大左右力,在具体发展道路上,又面临着民族自尊的问题。面对这种现实,战争一结束,日本就在美国的“帮助”下,立即采取措施恢复科技的正常发展。首先,将几乎所有重工业部门停止运转,进行改造,废除战时产业统制诸法令,从而使钢铁、造船、汽车、人造石油等重工业部门大多数关闭或压缩,将原属陆、海军部的404个军工厂、505个重化工厂置于占领军监控之下,进行强制性改造。其次,将许多用于为战争服务的研究机构进行改组,更换其研究项目和内容。例如将原来的中央航空研究院合并到铁道技术研究院内,东京大学的航空研究所解散,改组为自然科学研究所,等等。其三,解散有关科研领导机构,清除其间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1945年9月,占领当局就解散了作为领导全国科技工作的中枢机构—技术院。1945年10月,对包括滕原晓平、八十秀次、松前重义等部分军国主义分子进行了清洗。总之,在战后初期过渡时期,由于日本人民的推动、占领当局的强制性命令和日本政府的努力,旧的日本科技体制在组织、人事、各项法制机构等方面都彻底崩溃,新的科技体制逐步确立起来。从此,日本科学技术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日本在战后科技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外情况,采取了许多鼓励科技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并由此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原有的“能量”。二次大战结束前,日本的军事科研和技术都拥有一定的水平。战后通过占领当局和日本政府的努力,使其迅速转向,把军事技术屯军事设备用于民用科技事业,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就。同时,战争结束以前,由矛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相当重视军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科技意识、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注意加强“青少年的技术训练,在社会上普及科学技术的教育,使国民生活科化”。③因此,战后日本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才优势、民众坚韧不拔的传统精神、超前的科技意识、强烈的竞争欲望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的、强有力的全国性学术领导机构。战时的军事科技体制崩溃后,在占领当局的倡导和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本开始着手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全国性的学术领导机构。1947年1月,召开了学术研究体制发起人会议。同年8月,组成了“学术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讨论建立全国性学术领导机构的问题。同年,美国学术代表团抵达日本,指导日本学术机构的改革。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49年1月,日本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由政府领导的学术领导机构—日本学术会议,负责领导国内科研工作的开展。该组织机构十分庞大,由以会长为首的210名议员组成,下设7个部和众多委员会。1956年6月,国家又设立“科学技术厅”,负责协助政府制订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配合各省、各主管部门领导全国的科学工作。1959年,政府又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政府发展科学技术的最高领导和咨询机关,由政府首脑直接领导,其任务是制订国家科研总方针和长远科研规划目标,日常工作则由“科学技术厅”和‘学术委员会”掌管。这三个强有力的学术领导机构,对战后日本科技事业的发展,从组织、制订目标计娜及保证顺利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广泛建立科研机构,网罗科技人才。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研究机构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结构合理、人才密集。中央级的科研机构人员众多,实力雄厚,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到1973年初,科学技术厅所属的研究机构有六义个,科研人员1656人,1972-1973年度科研预算经费达890亿日元。④此外,各省、各大学、各私人经营单位都建立了众多的科研机构。例如,通产省下设工业技术院,包括十三个科研、实验所,研究领域涉及金属、力学、宇宙火箭、原子能量转换、化学、自动化控制等。大藏省下设财务研究所,邮政省下设电波研究所,文部省下设统计数理研究所、劳动卫生研究所等等。大学是日本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70年代初,日本共有880多所高等学校,许多大学都设立有科学研究机构。在私人企业中,科研机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据1972年统计,拥有10亿日元资产以上的大公司75%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机构,10亿日元资产以下的公司44写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所(室)0 1980年的统计材料显示,日本共有972个科学、技术研究所,其中688个是国立、县立和特别法定的。此外,较大的公共组织和私人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门研究部门,其数目无法准确统计。⑤在自然科学方面,日本每一万人中有26名科技人员,仅次于前苏联(56人)和美国(28人)居第三位,高出德国((16人)和法国(13人)。 第四,为发展科学技术而大力投资。大力投资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日本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下了大力气。从1961/1962年度到1972/1973年度国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设计工作拨款总额由593亿日元增加到3740亿日元,增长了约六倍;政府另拨款给高等学校和国家研究机构的定货(科研项目)补助金,也由118、亿日元增加到838亿日元。⑧到80年代,日本进一步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和政策,一官方也随之大幅度地增加科研投资,1982年,日本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费用达F J1800亿日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 20o0'D1991年度,政府批准“科学技术厅”的预算经费就高达522亿日元,该项经费首次突破五千亿大关。⑧以上这些尚不包括国家直接参与的大规模科研项目,如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大型电子计算机等。除此之外,私营企业对科技研究的投资总额比国家还大,占全国科研经费总额的7000。例如日立公司1984年科研经费为2100亿日元,占其销售收人的7. 30o,而最多的是化学工业凯法公司,其研究开发支出费用达到销售收人总额。在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中,日本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费超过了其设备投资,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此不难发现,日本的科技投资至少有两大特色:首先,一般国家的科研经费主要是由国家拨款,而日本更主要的是依靠运用国家职能调动、组织私营企业和社会各种力量筹集资金,不仅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证,而且巧妙地调动和照顾到了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利益,从而使日本科技进人了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其次,日本科研经费的绝对数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算多,但它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级,这表明了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的重要性。 第五,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战后日本科技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也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最突出的特点。40年代,日本的技术设备水平大约落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十年。战后,‘当国力有所恢复后,日本政府就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即“吸收性战略”,作为坚定不移的国策。在具体作法上,主要是购买外国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基础技术的专利权。1950年一1972年共引进11786项,年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技术引进的支出占研究开发活动总经费的45%左右。由于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不但解决了日本工业现代化问题,而且缩短了日本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年限,使日本工亚产品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引进技术的代价是沉重的。在经费上不仅要支付专利权费用,而且要花很大一笔支出购买专利资料使用权(即专利使用费)。日本是世界上购买专利经聋支出最多的国家。即使如此,日本政府和企业仍然忍受巨大的牺牲而拼命引进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战后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现实决定的。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和企业家清醒地认识到,时间已成为击败竞争对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毅然决定走引进技术的道路而寡得时间。据统计测算,日本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新产品的工艺,从开始研究到投人生产,平均需要三年时间,而利用外国工艺技术,则仅用一年半时间。日本以牺牲金钱为代价,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了世界技术强国之一。 第六,着力于国产化。“国产化”方针是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非常明确并着力追求的目·标。在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不是盲目行事,而是注意在引进后进打价侧分解,不得个别改良或综合改革,制造出具有、日本特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日本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为了节约能源,日本钥铁企业1975年前后引进了法国的握式内流方式和苏联的干式轴流方式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炉顶压发电设备。日本分析了这两种设备的优缺点:认为法国的设备效率虽低(75%),但结构耐灰尘;苏联的设备效率虽高(830o),但需要预热,涡轮常因灰尘积落而停止运转。日本有关技术部门经过四年的研究、改革,扬长避短,制造出了日本式的“湿式轴流离护顶压发电设备”,它不需预热,可连续运转半个月至二十天,利用变喷技术,使高炉开工率的高低可以调整。这一改进设备很快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可见,日本科技由完全移植、模仿到个别改良、综合改革,直到技术产品国产化,,是日本技术发展的一大特色,它使日本的科技水平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除上述科技发展途径外,日本科技发展有特色的傲法还较多,比如充分利用“科技超前意识”,做到应用一代,筹备一代,研究一代;在各个时期注重利用“拳头”科研成果带动几个行业高速发展,一推动各个领域科技进步等。第二次世界大战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日本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推动,占领国(美国)的支援帮助,军事科技经费支出少,自然资舔块乏等客观因素在日本科技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战争本身,给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场战争,许多国家都认识到经济实力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乃至综合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战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浩劫也给各国提出了空前尖锐的问题,即大力发展经济,恢复国力。而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技术立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因此,战后整个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技术革命的高潮。日本科技正是在这种政治、经济形势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二、二次大战后,美属为了自身的政洽经济目的,以同盟国身分,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开始对日本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和帮助,其中亦包括科学技术在内。早在1947年8月,美国就派出一个科学情报调查团到日本,对日本科技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帮助其制订发展计划和措施。尔后,在科技经费、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以大规模援助,在“占领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复兴基金”的名义下,给了日本23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在“美援”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的复苏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在以后日本的科技引进和科技市场的开拓等工作中,美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合作伙伴。战后日本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使用科研开发经费方面相比,有自己凸显的特点,那就是用于军事的科研经费开支最少。战后日本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不以行使武力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永远放弃战争权,不以战争为国策。这对于日本经济和科技的非军事化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科研开发经费的使用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西德)都把相当一部分用于军事科学的研究,而日本这方面的费用只占其总科研经费的2. 4%。这就使日本有更多的资金、人力、财力从事民用科技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资源缺乏的岛国,其自身的条件有着严重的缺陷,石油、铁矿石、原煤、天燃气、木材等资源有50-100%依赖进口。70年代初,日本的资源进口占世界资源贸易的12 0o。历史上日本多次对外侵略扩张,其目的之一,也正是为掠夺海外资源产地。二次大战的结束,宣告这条道路再也无法通行。因此,资源贫乏的“致命缺陷”从笋观上迫使日本走发展科技的道路。可以说,科技强国是日本别无选择的路。 其次,从根本上讲,日本科技的发展,是由于日本政府和企业界人士所具有的广阔胸襟和坚韧不拔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科技意识和大胆而可行的政策措施所促成的。这里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把整个国家经济置于世界的惊涛骇浪之中,驶向世界强大的竞争市场的海洋,并在国内逐步改革体制。国家鼓励企业向世界市场进军。经济的腾飞有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革新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因此当日本政府为发展科技而采取大力投资、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广泛建立科研机构等重大措施时,能够在国民尤其是企业中得到积极支持,使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从日本出口贸易增长中可以窥视其科技发展状况。60-70年代,出口贸易硕年均增长16. 9%,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品出口占有很大比重,1970年达到94. 8000 第二,注重加强国民教育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批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他们是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和新发现的源泉。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正因为战后历届日本政府意识到发展教育与科技腾飞的关系,因此战争刚刚结束,日本就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废除军国主义教育,鼎新教育体制,实行学校教育自由主义化、教育行政民主化等措施,不断扩大教育投人。日本教育经费从1950年的15988亿日元,增加到1972年的722439亿日元,增长了近50倍。在政府行政费用中,教育经费长期保持在20%左右,高出美国((15 Yo)、前苏联((160o);英国(1300)、前西德((1200)。由于高度重视教育,日本培养了大批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60年代,大约近800万毕业于初、高中的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于各个部门,主要是工业部门。高等院校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高级科技、管理人才。从1951-1973年,各类短期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近150倍,正式大学毕业生增加了15倍,硕士学位研究生从3000人增加到12000人,每1000。人中有26人从事各种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使日本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得到极大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日本科技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发展科技的角度看,日本的教育至少有这样两个特点:其一,重视学校教育和技术教育。表现在重视教育普及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形成了由低到高完整的学校教育结构和体制,从而促进了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其二,注重在全民中进行科技意识教育,不断健全“技术突破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体制,通过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培养各行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第三,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日本企业界和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思想。“企业的生存依靠科技进步”早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因此日本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让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各工业企业广泛设立科研机构,拿出巨资投人到科学研究中,为企业发展获得了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科研机构是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源泉,企业是科学成就的试验场,只要有前途的科技成果一问世,便可迅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生产力,应用一代,筹备一代,研究一代,正是日本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科技良性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它既保证了科学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也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迅速转化。 以上通过对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转型和起步、途径、原因的分析,不难看出:战后日本科技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日本人高睹远瞩的胆魄,扎实而细致、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态度和求实精神。同时,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历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启示和借鉴。其一,让本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大潮中去搏击、成长,发展科技的目标始终盯住世界最前方,才易于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其二,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着力培养各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民的科技意识;其三,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要敢于牺牲眼前局部利益,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注意“国产化”,树立强烈的“输入是为了输出”的科技竞争战略意识;其四,把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使之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其五,根据本国国情,走适合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以上几点,对于我们加快改革步伐,实施“科技富国”、“科技强国”,以及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都是值得借鉴的。

外国人关于女性的研究论文

《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在国内外一直都有研究。在女性相关方面,都有不同主题的分析和切入。在国内,陈艳玲和刘利坤研究了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007, 03)。2008年江西蓝天学院的熊燕飞对《傲慢与偏见》的小题材创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宋葳、姜炼(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在2009年研究了《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简·奥斯汀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以小见大,以细见广,更是以朴实、幽默的语言将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活描绘的有声有色。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T.T.Kebble)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Thomas Macauley)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毛姆的这一看法不仅代表了学者专家们的权威评价,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心声。这篇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并赋予其新的观点。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生活观的分析,揭示现代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

前言:本文是对 UC Berkeley 语言学家 Robin Lakoff 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解析的文章,摘录了 Lakoff 在文中所提出的部分典型例子、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英文语境以及我自己所处的时代/中文语境的体验,进行解析、对比及延伸。

论文总体介绍: 这篇论文常被视为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讨论语言与性别关系的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之作,启发了往后至今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和观点。Lakoff 认为,当前在日常语言使用习惯中,有很多例子都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上被边缘化和不被作为独立个体重视(not being taken seriously)的情况,以及根深蒂固且可能无意识的性别歧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现象:

1. 女性使用的词语表达更显“琐碎”(trivial)。 2. 女性不被鼓励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用语(strong expression)。 3. 一些形容女性的词语需要被委婉语替代/美化(euphemism)。

另外,论文的论点和例子都是基于 Lakoff 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观察,并没有统计数据做支撑(不过她也在论文开头论述了自己搜集素材和结论的合理性),同时我延伸的例子和讨论也是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因此不免有少虑和多虑的情况,但会尽量避免以偏概全。读者可斟酌接纳观点、或可直接通过评论和私信和我讨论。

Lakoff 首先提出了一个例子:女性通常比男性更能准确地区分并命名颜色,比如紫色里可以分紫色/淡紫色/薰衣草紫(purple/mauve/lavender)等等。我也举个很简单的生活例子——口红的颜色,大家就懂了。

像上图这样的段子很常见,一些男性朋友也常以此自黑。而Lakoff提到:

男性会认为能不能说准口红色号根本不重要(类似的例子包括衣服样式、花的种类等),而从这个词汇现象中反映的则是现实中比较普遍的认知偏见:女性会更专注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而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不应该让她们做决定(women are not expected to make decisions on important matters),包括商业层面、政治层面的决策等。

为什么说是偏见?因为这些“琐碎”的事情本身不一定是琐碎的,只是被男性认为是不重要的(因为与自己无关),然后冠以“不重要”的标签。久而久之,社会上就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女性很擅长处理那些琐碎的事务,就让她们干这个吧”——作为降低女性的地位、稳固自身群体地位的借口。

b 句采用了感情色彩比较强烈的用语(通常带粗话),相比之下 a 句的语气比较温和她表示,一般情况下的日常对话中,上面的 a 句更倾向于被认为是出自女性之口、b 句出自男性之口。虽然也有一些女性会习惯使用 b 类句,尤其是当下网络时代,但在面对面对话场景中女性使用 b 类句还是会或多或少被烙以“粗鲁”的印象,而人们对男性使用这类句子的容忍度会更高。

如果把上面两类用语简单分为“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我们会发现另一个现象:一部分女性会开始使用“男性语言”,但反过来,“女性语言”很少被男性使用。Lakoff 基于这个现象引申出:一些以往被男性主导的工作也开始有女性参与,但很少男性会主动去参与以往被女性主导的工作(如家庭主妇、护士)。这可能是因为:

在社会上掌握主导权的群体,他们的言行、观念会被其它群体所吸收接受,反过来却不成立。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如果想被尊重,需要“像男人一样强悍”、证明“我也能做男人做的事” ,而男性没有任何必要去理解女性群体、接纳她们的观点。

回到上面的两个例句,Lakoff 认为这也代表了一种看待男女性的态度的差异(尤其是对孩童):人们希望男孩能有“男子气概”、充满精神斗志(high spirits)、需要强硬一点,而希望女孩能更加温顺、贤惠。在交谈讨论的过程中,使用语气强烈、态度明确的用语,往往能更容易获得对方的注意。同样的,当一个人能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才能被别人重视(as a real individual in one's own right)。因此,这种在用语上的区别对待也更加巩固了在社会中男性的强势地位。

当一个常用的含贬义的单词或用语、或一个单词常被人联系到一些让人不安、尴尬的事物时,人们就会用一些 委婉词(euphemism) 去取代它/美化它,以便能让人们在公众场合放心地使用它。

其中“woman”这个词就是 Lakoff 提到的一个重要例子。在她观察到的、在英文的很多语境中,“lady”都会作为委婉词去替代 woman,她称 woman 常被联想到 housewife(家庭主妇)甚至是 broad(对女性的不尊称呼,相当于中文的“婆娘”),称呼 lady 比称呼 woman 听起来更有礼貌。

在中文语境也有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一个很正常的描述“妇女节”,近年来被很多花里胡哨的“女神节/女王节”的称呼取代。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在于“妇女”这个词常与已婚女性、家庭主妇、年长女性等概念挂钩(即使本来的定义是“14岁以上的女性”)。

我不清楚这个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知道商业市场是其中一大推力。通过对妇女节再包装,冠以女王女神等时尚的名头,本来“平平无奇”的、赞扬女性社会贡献的日子,摇身一变成为电商狂欢节。事实上,很多女性也吃这一套,觉得这种称呼的变化是美化了自己的形象,也让这个日子更加被重视。

但真的是这样吗?委婉语确实可以让人更舒服地去谈论一个事物/概念,但也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个事物原本的意义,因为越来越少人谈论它。而世界范围内大部分有关女性权益的组织、官方定义等都以“妇女(woman)”为准,包括妇女联合会、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等。如果我们都把“妇女”贬义化,避而不谈,那么女性就更有可能被随意定义了。

妇女这个词不被正视,很容易导致女性权益不被正视; 对妇女节的商业包装,很容易导致女性被商业化和物化。

所以可以发现,今年电商平台有关“女神节”的logo或装饰都没以往显眼(上面以及下面的截图已经是个二级页面了),或者直接改为“3·8节”。

另外,Lakoff 也指出了 woman 的另一个委婉语 girl,通常是用作讨好女性、说她们很年轻。 在中文语境里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祝福女性生日快乐时会习惯祝福“年年十八”、“永葆青春”之类的,一些女性自己生日时也会说“又一个18岁生日”。而在偏正式的环境里(比如办公环境),“我们办公室的一个女生/女孩......”,这两种称呼都很正常,但很少会出现“我们办公室的一个男孩......”这样的用法。

形容女性年轻,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要知道,“年轻”本身也容易让人联系到“不成熟”、“没担当”等特征。如果过分强调女性都是年轻的,就很容易形成女性都不成熟的刻板印象。

在 Lakoff 37页的论文里,还有很多其它语言现象的例子,能够说明女性在社会的地位是不受重视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个用语都锱铢必较,或者说要求人们一个个纠正,因为这只是人们在认知层面、社会层面就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对女性地位的不重视)的具体表现,之一。正如 Lakoff 论文结尾所说的:

最重要的还是让人们意识到不公真实存在、广泛存在(这也是这篇论文和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重新好好地思考导致不公的原因,重新去了解、认识女性,而不是沿用父权社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那套观念(包括部分女性也无意识地把自己套到了这些观念里)。引用【My Fair Lady】里的一句台词:

同样的,女性在我们眼中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以何种态度看待她们。

More than 1,200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s 650 million women will discuss women's progres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at the Tenth National Women's Congress from Oct. 28 to 31. 本月28日至31日,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将召开,届时将有超过1200名出席者代表全国亿的妇女,参会讨论近五年来妇女的发展.In September 2004,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ressed the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women cadres.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16大4中全会,着重指出加强培训机制和妇女骨干的选拔.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which was amended in 2005, stipulated that "gender equality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2005年修改的"妇女利益权力保护"法律中,规定了"性别平等是基本国家政策".Last yea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rdered an end to sex discrimination and demanded better education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women and children's rights during family planning work. 去年在家庭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下令禁止性别歧视,并要求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力的相关法律规范出台.Training center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migrant women workers. 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机构,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服务.Women account for percent of China's total employed population and for more than 40 percent of all public servants. 在中国总务工人口中,妇女占了,有超过40%的从事公众服务型行业.Female deputies comprise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up percentage points from the previous congress, and women make up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11th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up 1 percentage point.女性代表占与会人数的,比上届会议增长了个百分点. 同时,在第11届政协会议中,妇女人数占,比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和同性恋倾向方面。本文拟从她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秩序及她幼年遭遇的性侵害来透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渊源。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家庭环境;男权统治;性侵害弗吉尼亚·伍尔夫堪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不仅因其以《到灯塔去》、《海浪》等作品扬起了意识流的风帆,而且还以《一间自己的房子》吹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但在四、五十年代,英国文学评论界却对她颇有微词。从70 年代以来,在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又涌起了一股对她重新研究的热浪,人们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她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及其文学评论,甚至有人研究她的“发疯”、癖好、相貌等等,因此她再次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关于她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其女权主义思想和同性恋倾向方面。但这位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了无数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著及众多小说、并提出了许多女性文学话语权利的作家却“拒绝承认她所持的‘女权主义’立场,甚至对‘女权主义’这一称谓都十分反感”(伍厚凯,1999,p. 321)。那么,她到底是不是女权主义者?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以为,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与她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下的社会大环境及早年所受的性侵害等密不可分。本文拟以多维视角透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渊源。笔者以为,伍尔夫之所以否认自己的女权主义立场,是因为任何文学作品一旦被贴上“主义”的标签,则和时代的政治背景休戚相关。而时代过去了,就意味着该作品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光环。因此,几乎所有作家都不愿意其作品被冠以“主义”。伍尔夫也不例外。尽管她拒绝承认自己所持的“女权主义”立场,但她的小说却处处洋溢着饱满的女性意识。其处女作《远航》就漫画式地描绘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形象。她高谈阔论,风头甚劲,试图为女性争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但却处处以帝国的男性统治者和政客为楷模,潜意识里无法摆脱男权体制的控制。主人公这无奈的处境表明了作者的忧虑与彷徨,同时也启迪人们,妇女必须为争取权利而行动;《夜与日》运用了象征手法,“夜”代表女性,意指想象、情感和直觉,而“日”则代表男性,涵盖着对事实、理性和逻辑的崇尚。这一主题蕴涵了男女两性的对立互补,应相互融合的关系;在《雅各之室》里,作者凸现了男女两性之间无法协调的裂痕,也强调了两性之间的沟通无比重要;在《到灯塔去》中,兰萨姆夫妇的品质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性死板僵化,恪守逻辑,女性灵活敏锐,无所不思,体现了女性对事物及人际关系深刻的洞察力;在弥漫着幻想色彩的《奥兰多》中,主人公经历了400 多年之久的人世变幻,其性别也在沧海桑田般世事变迁中阴阳交替:他由起初的翩翩少年、王室宠臣转而变成了花容月貌的少妇,并创作了47 部作品。在这个身兼两性的人物身上,无疑寄托了伍尔夫对于性别的思索,也是值得后世女权主义者反复玩味的不可忽视的杰作。在《一间自己的房子》里,她明确提出了“双性同体”的美学思想,这部著作可谓其女权主义思想成熟的标志。她批评作家执着于自己的性别,都用自己头脑的单一侧面在思考与写作,便都不是自由的、完美的。她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男人,也【作者简介】李利(1965-),女,陕西蒲城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美文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多维透视75不能归咎于女人,应归罪于一切使人特别感觉到“性”的人以及他们所铸造的传统观念体系。她认为理想的艺术家应该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兼容,两性交融才是优秀作品的创作源泉。从以上作品的题旨,我们不难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无疑具有清醒的女权主义意识。虽然在以往的一些文学史中,她被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唯美主义艺术家。然而,她的作品如《一间自己的房子》、《三基尼金币》、《论妇女与小说》、《论简·奥斯丁》及《空袭中的沉思》等却充分证明了她对妇女与文学及反男权战争的思考。她犀利的笔锋直指男权社会。她认为,男性撰写的历史使女性处于失语状态,阉割了女性作为人类的另一半的话语权;父权制使女性成为作家的道路举步维艰;相对于男性,妇女文学具有一些男人所无法企及的独特的品质;战争和男权有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女性品质则可以使人类避免自我毁灭的厄运。她将战争与男权联系起来,这独到的见解无疑表明她的性别立场。在纳粹炮声隆隆中,她以《三基尼金币》发布了独特的反战宣言。此后,她在给一名律师的信中反诘到:“难道不是父权制度使你们趋向战争吗?”她认为妇女天生具有和平、抚慰的特质,可以极大地缓解男人的攻击欲、狂妄和凶残。然而,“许多大门还对我们妇女关闭着,或者最多只是开启了一条小缝。”她还将家庭中的男权主义与政治上的法西斯主义关联起来:“众人的世界与自我的世界紧密联系,前者的暴政奴役衍化出后者的暴政与奴役。”在她看来,要解决战争问题首先得解决妇女问题。如果不解决男权统治下女性受教育和就业的问题,那么男性操纵世界的姿态便随时可能爆发战争。故而,她的《三基尼金币》“是那一时期批判上层人物和国家纠结在一起的纳粹精神的最激烈的作品”( & ,1985,p. 1225)。由此可见,伍尔夫以其言其行彰显了女权主义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艰辛历程。她不断追求男女平等,渴望用一种双性同体的心灵进行创作。同时,她又肯定了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和明显的女性风格的存在。毋庸质疑,她是女权主义思想举足轻重的发轫者之一。她这一思想的形成根植于其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体制及早年所遭遇的性侵害。她出生于 19 世纪末期的一个知识贵族之家,貌美惊人,才华横溢,气质非凡。其家学可谓源远流长,家庭成员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从事法律、教育、写作或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父亲莱斯利·斯蒂芬(1832-1904)是19 世纪的著名作家和编辑。姑妈卡罗琳·爱米丽亚打破世俗,终生未婚,写了许多著作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对伍尔夫影响极大。另一位对她思想有所影响的女性是萨克雷的长女、莱斯利的前妻哈丽特的姐姐安妮·伊萨贝拉,伍尔夫亲切地称这位女作家、萨克雷著作编辑者、女权主义者为“安妮姨妈”。《夜与日》中的希尔伯里夫人即以其为原型。此外,伍尔夫受父母的影响根深蒂固,她反复申说对父母的回忆缠绕了自己终身。父亲正直、严格、富于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他身上也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维多利亚时代1 是一个典型的男权中心社会,男性家长享有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父亲虽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正直善良的品德,但仍无法摆脱那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普遍态度:既温柔又严厉,既尊重又轻视,潜意识里具有对女性的君临统治欲。他理论上相信妇女受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却把钱都花在男孩身上。伍尔夫从年幼时就非常愤慨于父亲把全部资金都提供给男孩的良好教育,而女孩却只能接受杂七杂八的家庭教师的仁慈施舍,这种愤慨之情正是形成她女权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而她母亲一生的奉献与所求也促使她反思女人的社会及家庭地位。她母亲是“一个美丽的19 世纪中产阶级的妇女”——“她似乎全面证实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行为的典范”2,即男权中心的社会规范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女性,女性所承担的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是相当繁重的家庭经济事务的管理者。她称母亲这类女性为“房子里的天使”3,是男权社会观照下的产物。母亲也认为“服务,就是女性最高天性的完全实现”。她的反女权主义者思想更是令伍尔夫为女性哀其不幸,鸣其不平。伍尔夫也曾在要么接受命运的摆布要么奋起抗争的两难境地1 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 1819-1901)统治时期,即1837-1901。2 Hermione Lee, Virginia Woolf, 源于维多利亚时代一首描写理想家庭生活的流行诗歌,题目为《房子里的天使》,作者科文特里·帕特莫尔(Coventry Patmore,1823-1896)。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多维透视76中挣扎徘徊。比如她早年偷偷到父亲的书房广泛阅读的经历有时就让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我,一个女人,有什么权利读所有这些由男人写出的东西?”(伍厚凯,1999,p. 29)。她对男性社会的这种怨羡情结实在是一时难以释怀,因此她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大多也都怀有怨羡情结。所谓羡慕是人们对于具体的人或物的一种内心艳羡和仰慕,它唤起人的想象、幻想及仿效冲动;而怨恨则是一种内心的抱怨和仇恨,它激发嫉妒、报复或复仇的冲动。人们总是热切地羡慕着某种比自己优越和高级的人或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愈是羡慕却愈增怨恨,而愈是怨恨却愈增羡慕,从而导致一种怨恨与羡慕相互交织的深层体验心理。伍尔夫对于哥哥们能上大学、能和朋友自由通信探讨问题就羡慕至极,而这种羡慕就成了她更专注于阅读的直接契机,仿佛她正在同处于优势地位的兄弟们竞赛,同男权社会的教育制度进行着抗争。她的这种怨羡情结还表现在她对父亲的热爱与怨恨之中。她在1928 年11 月28 日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是父亲的生日。他要是在世的话,就96 岁了,是的,今天96 岁:⋯⋯不过幸运的是没有。要是那样他的生命就会扼杀我的生命。会发生什么事呢?没有写作,没有作品——不可想象”(伍厚凯,1999,p. 33)。在母亲朱莉亚去世后,父亲的情感捕食便转而以儿女们为对象,她激愤地写到:“正是那个暴虐的父亲——那个苛刻的、暴烈的、做作的、佯装的、自怨自艾的、装聋作哑的、哀求的、时而可爱时而可恨的父亲——那时候统治着我。这就像和一头疯狂的野兽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伍厚凯,1999,p. 56)。从这些话语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所受到的精神煎熬。此外,导致她女权主义思想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男性的严重的性侵犯。她6 岁时就受到两个异父兄长的猥亵,一直延续到她22 岁。这种“羞耻感”极大地影响和扭曲了她的人格建构过程。她害怕照镜子,“照镜子的羞耻感持续了我的终生”(伍厚凯,1999,p. 61)。她埋藏在潜意识里的那种对性的恐惧极大地危害了她的心理健康,严重毁损了她的完整人生。她早年的这种强烈的性屈辱体验,促使她深刻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她在叙述受杰拉德尔的猥亵时,说自己当时曾感到难以言说的愤怒和厌恶。这种感觉使她清醒地意识到,承受来自男性的性凌辱和性压迫,乃是女性难以逃避的历史命运。对她而言,侵害她的男性不仅代表着男性霸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而且体现了男性的傲慢虚荣和强烈的权利之欲、统治之欲。因此,所有这些经历纠结在一起就构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思想体系或艺术创作方面极其明晰的女权主义思想。她的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试图打破男女两性二元对立的格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及艺术表现手法书写了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她对女性社会的这种深刻透视奠定了其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开拓者的地位,其文学影响可谓经久不衰。同时,作为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的女作家,她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痛苦,但她告别人世时那种宽厚而平和的胸怀,宁静而恬淡的心境,尊严而优雅的风度,是对她丰富而超然的人生态度的最好诠释,是只有渗透了生命之奥秘后方可达到的境界。总之,她的生命哲理、妇女创作文学观、双性同体思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等为人类在美学和文化领域的研究留下了无限的思索空间。参考文献:Jean Moorcraft Wilson. 1987. Virginia Woolf: Life and London. . Norton & Company, & . 1985.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ry by women: The tradition in English. New York, London: Norton,1225.林树明.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伍厚凯. 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张岩冰著,王岳川主编. 女权主义文论[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of perspective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t ideology77LI LiAbstract: Virginia Woolf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ioneer as well as the predominant feminist critic,hence, the emergence of heated research on her and her works especially after the 1970s. The research in recentyear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her feminist stance and lesbian inclin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the formation of her in view of her family background, the then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exualharassment that she endured very early in her words: Virginia Woolf; feminist ideology; family background;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sexualharassment

国外关于游戏研究的论文

J2ME手机游戏的开发-Beckham Goal摘 要 J2ME(Java 2 Micro Edition)是近年来随着各种不同设备,尤其是移动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而诞生的一项新的开发技术。它定位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上,对设备的智能化、多样化,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并因其“Write Once, run anywhere”的Java特性而提高开发的效率。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Java功能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现,Java应用程序产生的手机增值服务逐渐体现出其影响力,对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供快捷的资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论文着眼于J2ME技术的应用,开发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程序--Beckham Goal。 论文在分析了实现小游戏的相关基础技术及理论后,对该游戏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模块划分及总体设计,解决了游戏中涉及的碰撞检查以及其他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在J2ME平台下实现了该小游戏,并通过验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J2ME;手机游戏; K-Java;碰撞检查 1 引言 手机游戏概述 手机游戏几乎是当今市面上所有手机所必有的。在几年前的机型中,游戏都是手机中自带的,称为嵌入式游戏,由手机生产厂商设计并直接嵌入在手机里面。这样的游戏用户不能自行开发、添加及删除,其游戏种类取决于不同的机型,是一种单机游戏。随后的几年兴起了一种基于短信的游戏,由用户发送特定字符串给短信游戏提供商,来控制游戏的动作或剧情的发展。随着wap的兴起,出现了一种基于浏览器的游戏,和短信游戏差不多,由用户手机通过wap登录游戏提供商所提供的网址,然后填写或选择相应表单来操作游戏。上面两类游戏都是基于文本的,操作比较繁琐,游戏性不强。短信游戏每做一次操作(也就是发送一条短信)需要花费一毛钱;wap游戏无论是通过CSD上网还是通过GPRS上网都需要出上网费用。两种游戏的花费都比较高。现在新出的手机很大一部分都支持Java程序下载,而且这是一种趋势。由Java开发的游戏可以对图像进行操作,是动态的。而且可以接入网络,既可以开发单机游戏也可以开发网络游戏。随着彩屏手机的普及,游戏可以不再是黑白的,可随心所欲的为游戏中的不同物体赋予不同的颜色。 过去的手机是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除非用厂商自己的软件和工具,否则无法对手机的菜单进行改动,更无法在手机上附加其他应用。而K-Java技术的应用将摆脱这些传统的束缚,K-Java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兼容不同的网络协定,简单说就是,只要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提供K-Java服务,用户的K-Java手机就可以拥有无限扩充应用的能力。K-Java服务是一种新的移动数据业务的增值服务,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新图形化、动态化的移动增值服务。用户使用支持K-Java功能的手机终端,接入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的K-Java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手机随意下载Java应用软件,能方便地享受类似于Internet上的各种服务,如下载游戏、动漫、小说等,也可进行各种在线应用,如联网游戏、收发邮件、证券炒股、信息查询等。 Java手机游戏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市场,由于较早采用GPRS技术,所以欧洲和美国运营商的K-Java也开展得较早,不过早期的应用并没能在个人消费市场激起太大的波澜。而日韩的无线数据业务从发展之初就将目标锁定在了游戏、娱乐等个人消费方面。K-Java技术能够利用手机有限的硬件条件使得PC上大量的互动性娱乐、游戏应用在手机上,正是凭借着这一技术特点,K-Java迅速成为了手机游戏的主流编程语言。在欧美市场,2002年此项业务的直接收入已经超过了亿美元。 在中国,2003年2月15日,中国移动开始了大范围的K-Java应用测试。4月8日,无线K-Java服务被移动正式定名为“百宝箱”,并全面开始免费试用。而在发展较快的广东地区,更是从5月17日开始了大规模的K-Java业务推广,投入资金多达千万元。7月1日,中国移动宣布了“百宝箱”正式商用的消息,K-Java在中国市场的掘金旅程也将由此开启。但是,K-Java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却不够快,主要的原因是用户群体不足。首先是终端不足。在市场上,能够支持K-Java的手机很少,而且几乎都是几个国外主流品牌,其定位也较高,而国内品牌,介于成本和技术,一般都不含K-Java功能。与此同时,大量已有手机的老用户不会因此功能而重新购置一台新的手机。其次,在拥有K-Java功能的手机用户群体中,懂得或者愿意使用K-Java的人却更少。所以,我们必须期待更多含有K-Java功能的面向各个消费群体的手机上市和普及,以及用户对手机附加功能使用意识的加强。 手机游戏的发展前景由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最新调查说明,Java手机游戏在2008年将会获得超过63亿美元得收益。据IDC预计,仅在美国,整个手机无线游戏业务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所带来的收入在2006年将达到40亿美元,而更别说有着更大手机无线游戏市场潜力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市场。预计到2006年,全球的无线游戏市场总值将达170亿美元。研究机构Informa分析说,手机游戏是全球游戏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产值将从2002年的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8亿美元。英国市场研究机构AnalysysLtd在这份研究报告中称,随着彩屏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手机功能不断升级,游戏市场预期将从2002年的2亿欧元,至2008年时增长到接近30亿欧元。Frost&Sullivan研究公司指出,全球移动游戏业收入2008年将上升至亿美元。Ovum公司则指出,到2006年,全球移动游戏业的价值将是44亿美元。比较保守的In-Stat/MDR研究公司也指出,无线游戏业的营收将以数十亿计,2006年将达到28亿美元。据StrandConsults公司预测,到2005年,预计手机移动游戏和娱乐的营收将会成为移动业务中利润最大的一项服务。来自众多研究公司的结果似乎都在表明:无线游戏将是下一个互联网金矿。如今,从高档写字楼到青青校园,手机无处不在,手机如今已成为都市时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象征。本来手机只是用来通话,后来可以发短信,现在当人们空闲无聊时候,手机用户们将会转向那些提供游戏和娱乐的服务的功能也就显现出来了。随着和3G的大发展,彩屏手机今年包括今后几个将会逐步取代黑白手机,后几年的时间里,彩屏手机将具有类似GameBoys游戏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随着数据业务的成熟,寄托于移动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无线游戏,使手机游戏由单机游戏迅速的过渡到了类似于电脑上网络游戏的时代。Java将成为无线游戏发展的中坚力量,由Java所开发的手机游戏将占据巨大的市场分额。2 J2ME的概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J2ME的简介J2ME 是Sun微系统公司流行Java编程语言的紧凑版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Java作为一种语言刚刚发明的时候是为了用来进行移动设备编程的,于是,它最终以J2ME的形式来实现这个目的。J2ME包括一组开发工具和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以供开发手机应用程序,人们称之为MIDlet。J2ME也包括K虚拟机,它负责协助Java字节码在每个具体手机上的执行。依靠通用的字节码而不是本地应用程序代码,J2ME就能够开发你的游戏的基本代码,并且能够移植到不同的手机而不需要费太大力气。事实上,如果不需要改变屏幕尺寸和图形显示能力,在J2ME手机之间移植一个游戏所需要的工作几乎是零。在美国的手机制造商中,J2ME享受着最广泛的工业支持。在市场上,Motorola,Nakia,Research In Motion(RIM)和Samsung等业界巨头都有功能基于J2ME的手机。

自己(ˇˍˇ) 想~呗

也许在(心理学进展)刊物上有这类的文献参考

游戏研究界曾有 Ludology vs Narratology 争论。粗翻就是游戏研究与叙事研究。Ludologists 认为游戏应当作为形式系统来研究。Narratologists 认为游戏应当作为叙事媒介来研究。前者思考游戏由什么机制组成,产生什么样的动态,状态空间如何;后者思考玩家与扮演的角色的关系,玩家与世界的关系。最后的结局自然是游戏既能作为形式系统研究,又可以是一种叙事媒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游戏研究是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也可以研究二者的关系。

这里提一个我最佩服的游戏学者 Ludologist Jesper Juul他很多论文都很有意思,提出很多新概念。一个比较流行的游戏的定义也是他提出来的。而且他的论文他网站上都能看。随便贴两篇:Jesper Juul: The Open and the Closed 分析的是形式系统。

外国关于民宿研究的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露营是近年来流行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它涉及在帐篷或其他便携式住所中度过一个或几个晚上,通常是在森林、海滩或山区等自然环境中。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露营,包括其受欢迎程度、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未来趋势。在过去十年中,露营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在稳步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自然中度过假期。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露营是美国第三大最受欢迎的户外休闲活动,每年有超过 5000 万人参加露营旅行。这种趋势不仅限于美国,因为露营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越来越受欢迎。露营对地方和国家层面的经济也有重大影响。露营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为露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例如露营装备、食品和交通)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在国家层面,露营通过增加旅游和娱乐支出为经济做出贡献。例如,在美国,露营是一个价值 200 亿美元的行业,雇用了超过 200,000 人。然而,露营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计划露营旅行时考虑这些影响很重要。露营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干扰野生动物、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为了尽量减少这些影响,遵循“不留痕迹”原则非常重要,例如妥善处理废物和避免破坏植被。展望未来,随着新技术和创新提供新的和改进的露营体验,露营可能会继续流行。例如,轻便且易于搭建的帐篷等新型露营装备的开发让露营变得更容易,对更广泛的人群具有吸引力。此外,可持续旅游和环保实践的增长趋势可能会推动露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总之,露营是一种受欢迎且不断发展的娱乐活动,它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增加身心健康以及与大自然的联系感。但是,重要的是要考虑露营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将这些影响降至最低。随着持续的增长和创新,露营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仍然是一项受欢迎且令人兴奋的活动。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3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郭晓蓓.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旅游产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10-30(A02).

[37]陈晓光姜久明本报记者邱丽娜赵博言.我省今年重点公路建设完成505公里[N].黑龙江经济报,2017-10-27(001).

[38]本报记者曲晓燕.探索文化国资管理新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7-10-30(007).

[39]记者徐莹波.巩固创城成果不松劲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N].桂林日报,2017-10-24(001).

[40]汤云明.晋宁国企改革助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迈新步[N].云南经济日报,2017-10-28(B03).

[41]李辉.乐见景区价格听证"涨声"不响亮[N].广西日报,2017-10-20(008).

[42]张海英."故宫服务"不妨在全国景区推广[N].友报,2017-10-27(003).

[43]记者吉蕾蕾.导游不得擅自变更行程、强迫游客购物[N].经济日报,2017-11-03(004).

[44]记者王菲.前三季度我区旅客吞吐量逾340万人[N].西藏日报(汉),2017-10-27(001).

[45]本报记者文豪.景区停车问题成关注热点[N].成都日报,2017-10-31(007).

[46]记者李敏.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承德日报,2017-10-24(001).

[47]记者沈仲亮.国家旅游局将遴选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N].中国旅游报,2017-11-01(001).

[48]小丁.擦亮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品牌[N].昆明日报,2017-10-29(007).

[49]本报记者刘曌琼.出行能"说走就走"[N].陕西日报,2017-10-30(011).

[50]记者吴岗.天津:2020年底前关闭所有砖瓦黏土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1-03(002).

[51]北京商报记者舒志娟.中青旅陷"伪造拒签信"口水战[N].北京商报,2017-11-02(004).

[52]本报记者孟妮.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N].国际商报,2017-11-01(A06).

[53]记者王珂.导游管理办法明年正式实施[N].人民日报,2017-11-03(008).

[54]撰稿本报记者王眉灵."四好农村路"带来乡村新变化[N].四川日报,2017-10-31(009).

[55]记者高岳.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N].海南报,2017-10-31(A01).

[56]本报记者杜杨楠.坚决向"年龄附加费"说不[N].大连日报,2017-10-30(007).

[57]本报记者赵亮.我市多部门联动开展"打非治违"整治行动[N].齐齐哈尔日报,2017-10-23(003).

[58]记者李喆通讯员赵尚羊华.广东开展重点车辆行驶记录仪专项检查[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11-03(001).

[59]记者宋柏松通讯员丁桂艳.秦皇岛大力提高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N].河北日报,2017-11-06(012).

[60]王德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旅游业要当生力军[N].中国旅游报,2017-11-07(001).

[1]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 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1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1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1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11.

[1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1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82一84.

[1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1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1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1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 207.

[2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21 ]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2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2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2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2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2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7]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28]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29]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30]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31]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 (5 ):473-474.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1):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0]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关于网络的国外论文研究

您需要去知网和维普网站上查找网络语言相关的国内外论文,然后进行梳理与总结。网络语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写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介绍同类项目,同类技术或者同类理论研究成果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并需要有充分的参考文献引用。2、重在对技术内容,理论内涵内容的充分述评,尤其是对文献中有关于技术,理论,研究成果的优点,缺点的公平客观评价。3、切记自我评价的语句,绝对不能出现。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这类的话。4、文献综述跟研究现状都不可过于简单,这样盲审直接就挂了。5、一般情况,该章节需要有大量参考文献引用,引用的年限时间在近3-5年,英文文献年限可适当放宽到近十年。

你认为你说的可能吗?

[1] 刘向阳,廖新媛.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1)[2] 任建华,方胜涛.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分析与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05)[3] 陈健,常夸耀. 网络营销发展模式及其创新[J]. 商业时代. 2008(32)[4] 徐鑫,苗婷婷. 嵌入式营销——基于顾客价值链的产业营销新思维[J]. 商场现代化. 2008(22)[5] 伍青生,余颖,郑兴山. 营销新发展:精准营销[J]. 经济管理. 2006(21)[6] 周曙东,叶辉. 解析网络营销八大模式[J]. 商业研究. 2003(22)[7] 杨政. 网络营销的内涵、基本模式及运行条件[J]. 商业时代. 2003(09)[8] 官志华,曾凡奇. 网络营销的模式与管理[J]. 南方经济. 2002(12) [9] 王夕虹. 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10] 郑琳. 时代的网络广告趋势[D]. 大连工业大学 2013 [1] Jeffery Lessons for Small Business. . 2002[2] Web log handbook:practical advice 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Blog. .[3] MICHAEL model on the web E-commerce times. . 2001[4] Alexa web search. http://www. alexa. com . 2006[5] William Woods,Arthur E-markets:Building High Value B2B Exchanges with Staying Power. . 2000[6] Marketing. . 2005[7] Ellen Reid to Keep Customers Coming Back to Your Website. . 2000[8] Manzie customers come back:how to create lasting customer loyalty. . 2004[9] Ravi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trate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 2005[10] Sculley, A,and Woods, Exchanges: The Killer Application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Internet Revolution. . 2000

你可以到一些论文网站,或是站点上去找,会有很多。慢慢找。

  • 索引序列
  • 关于发起人研究的外国论文
  • 外国人关于女性的研究论文
  • 国外关于游戏研究的论文
  • 外国关于民宿研究的论文
  • 关于网络的国外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