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发布时间: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河南教育学院地址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开大道76号,该校是一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河南教育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和师范性、应用型本、专科人才的省属成人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河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1978年正式设立为河南教育学院。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基础教育,服务基层,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道路,逐步形成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重,普通和成人教育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一体的办学格局。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我校相继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大学生就业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评估和学报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省部级课题157项、厅级课题39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厅局级奖励377项;发表学术论文1827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158篇、核心论文537篇;著作128部;科技咨询报告117篇。学校小麦育种中心在王世杰博士的带领下研发的豫教系列小麦新品种相继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达1500余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社会科学综合类(高职专科成高院校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教育类扩展期刊;自然科学版被评为RCCSE高职专科成高院校学报核心期刊中的权威期刊。为顺应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办学趋势,更好地服务于河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从1993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先后开设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45个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相继与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职北方智扬(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校拥有纬五路和龙子湖两个校区,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行政管理中心、学生餐厅等;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篮(排)球场25个,网球场6个;投入800余万元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861人,专任教师4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29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8人。国家级模范教师、国家优秀教师5人,享受省管专家津贴3人,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33人。设有19个院系、3个教研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名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建有软件工程实训中心、物流专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165个、校外实训基地106个。

学校于2004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先后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等12个专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普通本科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为了切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学校开始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就开设的专业和在校生人数来看,已逐渐从以师范教育类转变成以应用技术型为主,像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应用技术型专业,生源质量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赞誉。

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学校还担负着为我省基础教育培养培训师资和教育行政干部的主要任务,是河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河南总站等机构均设在我校。学校以此为依托,共培养培训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及其他专业人才32万余人。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欢迎。生源质量连年提高,就业形势逐年看好,经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调查,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我省高校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省级文明学校”、“郑州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五好党组织”、“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在河南日报和大河网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学校连续三年进入“河南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行列。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三届(中部)高等教育发展高端研讨会上,我校获得2012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称号。

河南教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为主,具有师范性质的省属本科院校。 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河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1978年定名为河南教育学院。学院坐落在享有“中国八大古都”之称的郑州市,地处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信息快捷,是青年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00多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150多人,讲师、工程师200多人,长住外籍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86人。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院目前在校生31500余人,其中函授生20000余人,骨干教师培训班、新课程培训班学员1450人。 学院现设有中文、外语、教育、政治、法律与经济、历史、管理、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人口与生命科学、地理、旅游、艺术 、体育共16个系、49个专业和一个二级学院(HMC语言学院);德育、公共外语两个直属教研部,高教、基础教育、化学三个直属研究所。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我院设立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门户网站。我院还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NIT)培训基地。 学院重视教育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近10年来,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立项及资助科研项目328项,发表论文2559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68部,获厅局级以上奖励426项。图书馆藏书近30万册,各类报刊杂志763种,定期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河南教育学院报》。 学院坚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统筹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教师培训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贯通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及其他各类人才21万多人,学生遍布河南省各市、县,大多数学生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学院先后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称号,被河南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学院在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征地928亩,新校区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005年9月首批学生已经入驻。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发有为,扩大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办学规模,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效益;力争在教育硕士培养、重点学科建设、合作办学、科研成果开发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学院将继续加快发展进度,加强和谐程度,弘扬“在困境中奋起”的学院精神,为全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千万不要来这个学校,来了你会后悔一辈子,学校老师不够,都垃圾,资金不够。说实话,坑学生很多钱,千万不要来。食堂买饭的很少,吃饭跟打仗一样。学校课很少,其它学校都有选修课,这个学校是没有的,原因很简单,没老师。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

还有以下几点:

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

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

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中国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10.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12.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13.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14.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15.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16.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17.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18.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2.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3.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4.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5.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6.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7.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10.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2.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13.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14.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15.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16.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17.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18.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谈到学术期刊的发表,就需要先看先期刊的分类了。

一般来说,我们将期刊分四大类:

一、A类学术期刊

1、《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按对应版本)所列国外学术刊物;

2、《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按对应版本)所列国外学术刊物;

3、《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

二、B类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一);

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二);

3、国外一般性学术期刊。

三、C类学术期刊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国内学术期刊(按对应版本,见附件三);

2、国际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四、D类学术期刊

1、省级以上(含省级)一般性学术期刊;

2、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说完了期刊分类,就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期刊市场了。

不管是国内刊还是国外刊,总的来说级别就是普刊和核心的区别,一般普通期刊的费用比较低,大概在几百到几千左右,就是在800-3000之间。省级刊物的版面费一般为一个版面800元。一个版面也就能刊登2000字符左右,还不算图片、表格之类的。国家级的刊物和这个相差不大,普刊方面的话需要注意收录的问题,版面越多价格越高,以这个问题和字数、等级、收录都有关系。

核心期刊的版面费自己投稿一般也就在2000-4000之间,当然也有很多核心不收取版面费,如果通过中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上万了。

根据网络信息,整理出来很多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的期刊,这里汇总给大家:

电子技术应用、《高教探索》(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东教育》月刊综合版、《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对抗》、《航天电子对抗》、《电声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高压电气:核心、《燃气轮机》、《河北农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刊物、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中国铁路、综合运输、探索、天府新论、江苏省盐业信息、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英文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计算机科学、现代通信、《系统工程学报》、《现代通信》《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还有一些计算机学科上非核心,比较好中的期刊推荐给大家:《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与现代化》 、《现代通信》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中国雷达》、《西安通信学院学报》、《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EI检索:《软件学报》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

高职院校教师发表论文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不收版面费的期刊,对文章质量要求更高一些。

很多职业院校(高职、中职)教师抱怨,发论文特别是核心期刊论文太难了。

以北大核心期刊为例,职业教育方向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等几本专业的北大核心期刊。同时,还有《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等一些大教育类核心期刊也会发表职业教育类论文。

还是按照值得尊敬的期刊来说,现在这些期刊大多都是有稿费的:

中国高教研究(有稿酬,千字50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劳动(有稿酬,千字40元)、中国人才(有稿酬,千字40元)、职教论坛(有稿酬,千字30元)、班主任(有稿酬,千字50元)、人力资源(有稿酬,千字40元左右)、浙江统计、经营与管理(有稿酬,数额不祥)、中国改革(有稿酬,数额不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有稿酬,数额不祥)、企业管理(有稿酬,千字50元)、石油教育(可能有稿酬)、演讲与口才(稿酬很高,不同栏目有差别)、包装世界(可能有稿酬)、中外管理(可能有稿酬)、人力资本(不收费,可能有稿酬)

问题一: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个版面多少字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1、《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 3、《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问题二:宿州教育学院学报两个版面多少字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由宿州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综合因子为:,是省级期刊。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其月 刊 带xie发 企我鸟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问题三:教育期刊两个版面多少字? 一般一个版面2400字,两个版面4800字。 问题四:一般对开报纸的版面尺寸是多少???? 全开: 781×1086 对畅,大小是全开的一半大小 四开,大小是对开的一半大小,即全开的四分之一大小 以此类推。。。 问题五:国家级刊物的版面费一般在多少?每版字数大概多少? 这个要根据具体刊物来看,不同刊物的收费情况和版面字数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版面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内,费用也是600-700不等,同一级别的刊物,也分综合刊物和专业刊物,同一类型的刊物,还要看主管单位和上网情况,你具体要发什么类型的刊物呢,我是论文公司的,合作刊物很多,需要发表论文的话,可以到空间找我,有我的叩叩 问题六:16开的杂志一版能放多少字? 合理视觉大约2500字的样子。当然若有 图自然还会少一些。。 问题七: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般要求多少字? 每个学校的规不同研究生在毕业期间需要发表一篇讠仑文 有的也没有硬性要求的 讠仑文发 表 我 帮你 真诚 合作 问题八:职称论文多少字 大概是20定30吧 自己投稿 如果通过的话 有通知一般在2-5个月 这个看你投的期刊版面紧不紧了另外就是重复率了 重复太多 或者文章质量太差是没用的 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去壹品优问问 比较靠谱的杂志社代理 问题九:《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多少啊 我是第一次投稿,还请有经验的前辈们指教 这是中文核心期刊,我号投稿,经过修改后重审,9月份见刊!其他的没有投过,感觉这个比较快!版面费900! 问题十:《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版面费是多少,发表一篇6页的论文一般多少钱?官网给2000元/页也太贵了,真不真实? 20分 如果核心,这也差不多,中间经多少人手。 但是,有必要发这上面么?一般收这么高费用的杂志,都不太可信。 发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发了这篇文章,你能得到12000的收入么? 发省级,我帮你,哈哈~…………

我认为这些刊物有企业活力,江海纵横,当代经济管理,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学生学院学报等等,这些都是不收版面费的,而且里面的知识内容对于我们后续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可以多看一些这些学术杂志。

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河南教育学报

篇一:《迁徙的鸟》观后感

经常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看到作者在极度烦恼时喜欢感慨一句“如果我是天空中自由飞翔的一只鸟儿,那该多好啊”之类的话,的确,鸟儿的那种自由,那种欢畅的歌声,那种搏击长空的潇洒,在我们看来它们简直就是造物者最厚待的宠儿。

看完《迁徙的鸟》,我依然羡慕鸟儿,羡慕它们能如此轻松地将神州大地的美色尽收眼底。苏老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换是鸟儿,恐怕就不能引起这么多共鸣来,毕竟这种事情对它们来说实在容易了,容易得就象我们炒菜时任我们多加点盐还是多加点酱油那样。

只是,这种羡慕开始有了一种沉重。

侯鸟迁移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侯鸟大举迁移,是为生存搏斗。”随着那个挣脱猎网的灰雁腾空而起,随着低沉男声的旁白,片子开始了超过30种的各样鸟儿们的漫漫迁徙路,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

首先,片子美轮美奂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最享受的莫过于整个片子中十分清晰干净的画面以及十分具有冲击力的镜头。观看的时候我一直疑惑,这些画面是怎样拍摄出来的?摄影师怎么可以如此近距离跟随着鸟儿飞翔在高空中?怎么可以预先将镜头安置在鸟儿飞行要经过的路线?一切那么震撼,但却又十分自然,并不像是处理过的电脑特技。互联网上查到关于这片子背后一些令人敬佩不已的资料后,心中的疑团也就相应找到了:

《迁徙的鸟》花了雅克·贝汉4年时间;耗资4000多万美元;拍摄队伍多达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景点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胶片长达460多公里。在4年的拍摄过程中,雅克·贝汉的队伍用了整整一年来亲近鸟类,让它们逐渐习惯人和各种摄影器材,让它们渐渐觉得这些东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觉得人就是它们的同类。

其次,无法忘怀的是片子那悠扬自然动听美妙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配上那天籁似的鸟声,那森林的山风,那拍岸的海涛,还有其余各种大自然纯净的声音,再加上高科技的数字音效,观众一下子仿佛身临其境,跟随着音乐或缓或急,或轻松或悲伤。

当我们以为已忘却了这世间的尘嚣时,是那清脆的枪声,又让我们不得不从鸟儿的喜怒哀乐中回到现实中来,回到这个残酷甚至残暴的现实。正是靠超凡的影片剪辑,才得以将460公里的胶片浓缩成92分钟的精彩,没有丝毫杂乱,没有半点沉闷,一切就这么静静地展示着。据统计,整个片子“不超过十句解说,不超过二十句字幕”,没有任何的说教和口号,正是这种“留白”这种逼人的自然,从内心深处打动了观众,并留给了观众更多时间静静地去思考去感受。

而片子的背后,最我令我折服的是导演和剧组人员在拍摄过程表现出来的那种坚韧,那种决不罢休的精神。投入再多金钱,投入再昂贵的设备,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这部片子。历经了千辛万苦的守候,我想拍摄组一定也随着鸟儿经历了一次人生征途的迁徙,甚至换来人生的大澈大悟。

大自然是让人慑服的,一切生灵在高空的镜头下没有贵贱之分,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要让人类更多朋友,让地球更加祥和,我们就应该放下手中的刀枪,放下心中的刀枪。

篇二:迁徙的鸟观后感

鸟和人类一样,都是为了生存。但那它们对生存付出的旅程是难以评价的,那是高尚,是壮美,是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我们和它们一样都在走生存的旅程!我们的旅程将会和它们一样的高尚!

关键词:崇高,候鸟,理解,美

一、对《迁徙的鸟》的剧情分析

《迁徙的鸟》的拍摄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影片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用450多人,有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与它们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一切都是为了捕捉鸟在无尽长空翱翔时的千姿百态。

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这正是戏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天鹅要飞越1200 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一一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鸦对抗到底,保护企鹅宝宝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惟一的不足是解说太稀少,给观众留下鸟的动人姿态,但对它们的理性了解还是太少。

二、观看后所产生的感情

这是一部 “视觉系”的电影,一部 “印象派”的电影,或者说,它带给人们的是一场宛如梦境的亲身经历。而按照诗人们的说法,“梦是可以不压韵的”。

候鸟迁移的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大天鹅要飞越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彩。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鸥对抗到底,保护企鹅幼崽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思想深处的那一抹人性之光。“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植物、鸟、鱼等生物不断地死去,不断被杀戮,应该从人类的本身寻找原因。我们可以跟动物成为更好的朋友,而不仅仅是把它们关在动物园里。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友好的态度。尽管在我的片子里面也有鸟被击落的情景,但那是一瞬间,我不想渲染得太多。在这部记录片里我想捕捉温情的永久。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我们的观点告诉广大观众,影响国家的政要。我不知道我的节目能达到多少效果,但我会尽力。”雅克·贝汉纪录片在纪录真实的时候,如何去完成它的道德使命,如何把现状的一切非正常最终扭转,这才是真正的使我们心灵中理性美感得以萌发的药剂。这也许同样是作者欲达到的灵魂的最终救赎。

在这里结合《迁徙的鸟》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这样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重视,其观念和思想具有着现实的意义。在作品主题的表层,我们能够感知的是作者对于大自然鸟类迁徙这一生活习性和状态的关注,而在其意识的最深处,则显现出对于人类的生存状态的担忧,虽然这样的担忧是隐晦而含蓄的,但却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对之解读的观众无法释怀并久久陷入对人类生态失衡的反思中。用人类学本体论的观点来讲,首先是体现在导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担负着人的心灵以建设精神文明的艰巨任务。塑造心灵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陶冶性情”,也即是培育人性。我们如果把艺术放在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培植人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各门科学的材料,那么纪录片将在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同时,将更富有哲学的意义。

或许,这样的现实意义的存在,我们更应该把它理解为某种平等——一种建立在作者与观者之间的真正的平等。今天世俗化与市场化裹挟着电影电视的生产和消费

不断划向即时性、“快餐化”的泥潭,失落了持久性的、深度的人文关怀与审美关照,一些纪录片创作者高高在上的'心态、故弄玄虚的追求加深了作者与受者的矛盾:纪录片编导以风雅自命,指责大众没有文化品位,只喜欢文化垃圾,观众埋怨纪录片枯燥、晦涩、沉闷,故作高深。的确,面对许多纪录片作品,人们的感动总是无法释放——很多编导总是难以摆脱内心深处潜藏的某种优越感,进而在拍摄时有意无意的形成一种俯瞰,于是,作品常常显现出过多廉价的怜悯和同情,却少了理解与共鸣——硬挤出来的眼泪冲淡了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对于纪录片作者来说,一个是一种自觉的品格和由衷的追求。“放弃你所谓的责任感,放弃你所谓的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是你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判,正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纪录片关注人,以人为表现主体,自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人文精神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设定了关注对象的同时,也设定了关注视角和关注方式——以理解的平等的目光,达成一种感悟、沟通和共鸣!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迁徙的鸟》这部作品中有了充分正面的显现。

也许是社会太过复杂和喧嚣,也许是生活太过琐碎和沉重,使得我们早已忘记了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忘记了以己观物,物我合一的传统,把自己从大自然中人为地分离出来,并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要知道,这实在是自绝其源,自断后路的做法。所以,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不单是感官的愉悦,更多的是一种生命沟通、人文关怀。这里的鸟儿已经不是原来的鸟儿,这里的观众也不再是原来的观众,而是一种生命的融合、一种灵魂的共鸣。所以,当枪声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惊呼,而当鹦鹉逃脱牢笼的时候,我们都会庆幸、欢笑。这种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沟通、生物之间奇妙的心灵感应,正是我们久已丧失而正需大声呼唤的东西。所以说,《迁徙的鸟》净化、崇高了我们的心灵,弘扬了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悲悯情怀和人文精神。视觉美学的观点认为:审美不是对一个个部分的分别的欣赏,而首先是对一个对象的整体的欣赏。

可能有人认为用“完美”这个词可能有点言过其实。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论证,这个结果就会一目了然。片子的开头运用了法国作曲家空灵、奇幻的音乐作品,使观众在没有进入影片之前就感受到鸟儿们在空中自由翱翔地畅快之感。这种感觉让人隐隐约约感收到崇高的存在。至的确,鸟的迁徙是一次美丽而崇高的“迁徙”。

三、从审美角度看

格式塔心理美学家认为: 一个审美对象不是因为每个部分都达到了完善才产生了美的效果,而美是因为整体的完善。因此,视觉美学的完整性是审美思维的直觉性

特征。从心理感受角度而言,这个影片给我们带来了相似的心理冲击,它们都以形象的阔大、气势的磅礴、力量的雄健给人以震撼。而这种感触就是崇高的体现,这是一种壮美。观看的屏幕构造了一幅幅壮美宏大的画面:远镜头中大雁列队成三角形、一字形浩浩荡荡前进的姿态;特写镜头记录下来的鸟儿振翅飞翔时肌肉的震动;多镜头中鸟儿连续飞翔的流畅画面;等等。这是壮美的体现。美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在对象中感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与对象的同一性。正是这样一种基础奠定了壮美是认同、是审美对象发展扩大化的基础,其中包含着审美对象发展和扩大的潜能。

壮美的产生及其特点符合美的特性。这就是看影片所产生的美感经验。从日常经验中来看,人们通常把给人以和谐、 优雅、 平静之类感觉的对象叫做美的, 而把那些激荡、 震撼我们的感官以至心灵的对象叫做崇高的。为什么?因为影片提高我们的精神力量越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类的抵抗能力,这赋予我们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的假象较量一下。而这就是一种崇高的斗争,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继续。因而,自然界在我们的审美判断里, 不是在它引起我们恐怖的范围内被评为崇高,而是因为它在我们内心里唤起我们的力量, 即我们的人格并不去放弃最高原则而屈服于它。因此,康德将这样的自然界称为崇高,只是由于它提升想象力达到表述那些场合,在那场合里,心情能够使自己感觉到它的使命的自身的崇高性超越了自然。

崇高必须是对一种人格力量的体现,崇高感也必须是被人格力量打动的情感。单纯的自然界事物不会成为崇高的对象,虽然它会对人类生命有威胁,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类总会化险为夷。真正永恒的是人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完我们的旅程。雅克·贝汉在谈到自己创作《迁徙的鸟》时说“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

参考文献

【1】 周新,《自然·生命·承诺—谈(迁徙的鸟)的审美价值》,《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

【2】 赵勇亮,《论影片(迁徙的鸟)的视觉美学特证》,《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34卷第4期

【3】 郭微,《飞翔的诺言—解读纪录片{迁徙的鸟}》,《环球纵横|电影文学》2009年第16期

【4】 王欣,《崇高与壮美范畴辨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9卷第4期

【5】 孙相宁,《关于崇高的讨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4月第21卷第2期

【6】 彭锦,《鸟的迁徙,美丽的?迁徙?—简评纪录片(迁徙的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报》

【7】 朱靖江,《‘飞翔是我的诺言’—雅克·贝汉与{迁徙的鸟}》,《新闻周刊》本刊记者|冯亦斐2004年1月19日

【8】 郑应松, 《自由与平等的哲学思辨—解读纪录电影《迁徙的鸟》的人文内涵》, 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10月(下旬)第07卷第30期 第155期

篇三:《迁徙的鸟》观后感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迁徙的鸟》是由著名法国大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一部非常出色、评价极高的自然纪录片。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丹顶鹤的优雅, 鹦鹉的聪慧,大雁的忍耐,天鹅的缱绻,企鹅的母子情深,白隼古怪的黑

孩子,还有那红眼睛水鸟扇着短翅膀在水上奔跑的滑稽都在这部片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该片采用了超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全程追纵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带领观众体验候鸟迁居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捕捉各式各样候鸟的奇趣生态,既益智又生动。摄制组在镜头下孵蛋,使得刚出生的鸟儿不畏惧镜头,待到他们迁徙时,就会和摄像机一起翱翔,使得拍摄更加真实自然。

导演在时间、空间和故事结构上都做了巧妙的构思和编排,在成千上万种候鸟中选取一隅,围绕为完成归来的承诺,迁徙是一场生命搏斗的主题从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两个方面讲述了候鸟在时空编织的经纬中迁徙所遭遇的种种。

这部纪录片的音乐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 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混入鸟群展翅的声音,导演请音像师用迷你麦克风和便携式集音器专门录制不同鸟类的飞行声音做底本制作了片中的音乐,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 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

这部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都带给我们久违惊喜的影片,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归来的承诺。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历经了危机重重,只为一个目的:生存。

在歌唱中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正是由于作曲者的心灵之作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者不应该只重视演唱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拓展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声乐表演艺术是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的积淀,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摘要: 无论是什么音乐作品,作为歌唱者必须对作品本身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分析作品的词义内涵等,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细致地体会,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时,只有加入情感的表现才能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动听、感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演唱经验,简要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使情感与作品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 歌唱;情感;声情并茂;措施

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者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是声乐演唱的目的。要把一首声乐作品演唱好,作为演唱者要充分了解歌曲,从多个角度来挖掘作品,在作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作品的魅力,真正做到将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将唤起的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一、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没有情感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加强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一)深入分析声乐作品,理解把握其情感特征

这个过程包括对作品地域性、歌词语言和内容、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理解。

1、对作品的地域性分析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每一首歌曲都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各地域在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情感。一个作品,首先要分析它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的人民有什么性格和情感特征;这个地域产生的歌曲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2、对歌词语言和内容分析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又是歌唱的灵魂。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某一作品的语言要求。在内容上,歌曲要表达含义,离不开的还是歌词内容。我们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先不要演唱,而是把歌词大声有感情地朗诵几遍,这是很有用处的。我们要深入挖掘词义,有了对词义理性方面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3、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分析

演唱者对每一首歌曲,除了弄清词义外,还要弄清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和意义。词意内容只是表面,不能只作一般的粗浅理解和表现,而重在挖掘它潜在的内涵。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灵活运用声音音色,准确表现歌曲韵味

音色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真实情感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有谁忽视音色的选择,他就必定会犯错误。要想唱好一首作品,单凭演唱者一成不变的声音来演唱远远不够。应根据不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的需要选择恰到好处的音色和力度。对演唱来说,作品中的情绪和情感千变万化,高兴、愤怒,平静、冷漠等等,声音的色彩变化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欢乐时的音色应当是有光彩的、生动而流畅的。表达深刻的悲痛、内心的绝望时都用低暗的音色。表现恐怖和神秘的情绪是要把嗓音放低,使它变得暗些而略带嘶哑声。不同歌声的音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艺术效果。悲伤而缠绵的音色催人泪下,悠扬而甜美的音色使人心旷神怡。演唱者要巧妙运用自己的声音色彩完成歌曲的表达。

同时,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这样可以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这里的强和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演唱者需要有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细腻的分析和表达。具体到作品中,由强及弱或由弱及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演唱者要经常加以练习,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至关重要。掌握这一技巧,会使我们更好的、更细腻的表达作品内容。

我们都知道歌曲表现的是味道,也就是韵味。这是一首作品“魂”的'体现。曲作者会把一些个别的音加以装饰、处理,使之富有一定的韵味色彩,歌曲变得更有魅力。歌曲韵味处理主要运用的手段有波音、倚音、滑音、重音、顿音以及变化音等。

(三)分析并结合自身个性特点,表达作品魅力

由于每个演唱者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演唱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委婉深情,有的质朴深沉;有的纤细优美,有的刚健豪放;这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主要是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每首歌曲都有其本身的创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并以此来描绘理想中的情景。这一切是一个整体,表演者要用自己的感受、天赋与歌唱技巧把作者的意图完整的表达出来,决不能一味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有的演唱者在了解了作品背景与风格后,也能有大致的情感表现力,但在真正演唱时,总认为自己的情感表现应高于作品本身,因而过分夸大了自己情绪的表现,使作品失去本身的魅力。

(四)提高文化修养,拓展自身素质

演唱者不应该只重视演唱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拓展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声乐表演艺术是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的积淀,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演唱者都应大量地博览群书,精读力作,努力缩小知识的盲区。演唱者必须要深入生活,因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准确的表现出来,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拓展视野,巩固知识,积累经验,为作品的表达作铺垫。

三、结语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正是由于作曲者的心灵之作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融入感情的歌曲就像一盘色、香俱全的菜肴,看起来十分诱人,而吃起来却索然无味。在表达情感时,也应多几分理智,理解情感,感受情感,然后去恰当地表现情感。演唱者不但要在歌唱过程中将技术与激情有效地结合,产生出优美的声音,更需要注意在诠释曲目时能准确运用这种结合,在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作某些音色、气息等的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符合表达某个作品的要求,让作品充满灵性,达到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詹姆丝.弗兰契斯.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章枚译[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9月版;

[2]关欣.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神形兼备”的表演.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3年2月第5卷第1期;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天君;声音色彩是情感的外在反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张密丽;声乐表演内心情感发展的三次级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该刊物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是优秀的职业教育类刊物,也是国内最权威的职业教育类刊物之一。设有增刊,但是你可以不在增刊发稿。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河南科技学院学报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这种是不正规的,你在知网查撒,查不到。正规学报可联

是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分社科版\\自然版\\教育版等,社科版被评为省一级期刊.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我之前也有发这个文章,就是这个贾编辑给发的,陆陆续续的发了几篇都收到刊物了,刊物质量还不错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1. 对诵读吟咏重视不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诵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学生对诵读的理解如云里雾里, 不知所措。不能理解教师口中经常强调的带情感朗读是什么意思, 有些小学生认为情感朗读就是哪里轻读, 哪里重读, 哪里快读, 哪里慢读而已。2. 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古诗词教学,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流利的背下来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如果为了背诵而背诵, 那么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背诵只是纯粹的字与字之间的硬性组合, 因此, 语文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小学生明白诵读古诗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只注重背诵, 那么很难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3. 教学方法的偏差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偏重对知识点和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 而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层次内涵与文化意境。古诗词作为特殊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突兀, 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无法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导致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古诗词, 应付考试而已。

音乐艺术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发展问题探析 论文关键词音乐院校辅导员发展思路 论文摘要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本文对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加以具体系统的分析,深化艺术院校学生管理方式,扩展艺术院校辅导员的发展思路。 1 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调查显示,该艺术院校35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整体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60%以上。虽然拥有一支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艺术院校学生工作开展上有便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年轻化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缺乏,应对学生青春期种种复杂的行为经验不足;其次,人生经历较浅,在艺术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不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就会显得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最后,在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由于年龄的差距,在沟通与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赢得家长他们的信任与配合,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利。 (2)学历层次不高。从学历结构来看,该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大多是大学本科生留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小。虽然学历高低不能说明工作能力强弱,但是在艺术高等院校的工作环境中,具备较高的学历则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是经历了十几年学习,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如果辅导员不具备广阔的知识、渊博的学术视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历背景,就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也无法站以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更无法赢得学生尊重。 (3)职称和专业职务偏低。该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称往往依据教学系列职称评定办法执行,没有设定独立的职称系列,而做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大多年轻,还无法满足晋升职称专业职务的工作年限要求,所以辅导员的职称大多数都只是助教;同时,由于受课时、科研方面的局限性影响,辅导员想提高职称很难。所以,辅导员队伍中,初、中级职称和专业职务者占到绝大多数。这不仅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辅导员感到心灰意冷,而且会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职业归属感缺失。由此可见,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应该具有专业的职称晋升制度,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要创新解决。 (4)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该艺术院校的辅导员很多是留校本专业的本科生为主,缺少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学生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学科背景,对于学生工作不够专业,不能系统、专业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总是刻板说教,不能以理服人;在心理辅导方面,辅导员缺少专业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规划指导方面,辅导员缺乏掌握职场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职场竞争的本领,只能处于在为学生提供少量求职信息、组织参加校园招聘会、办理毕业手续等较低层次的就业指导水平上。 2 辅导员人员配备不足,后备人才培养专业缺失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备辅导员,该艺术院校目前应该配备72名辅导员。而事实上目前该艺术院校辅导员数量是按接近1:300配备的,目前还比较大。由于辅导员带的学生数量多,日常性工作也就较多,工作压力大,学生工作的难以深入开展。另外,由于辅导员的培训学习机会很少,一般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匆匆上岗,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人未能接受专门系统的训练,许多辅导员缺乏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目前,艺术院校辅导员后备人员主要由艺术教育专业来培养,但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整体要求。 3 工作与待遇的反差导致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工作地位低、待遇水平低、职业认同感差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普遍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的人不满意自己的经济待遇,有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政治地位,另外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最为广泛的接触学生,做最为细致辛苦的工作,但却难以获得相应的让其满意的社会肯定,个人的社会价值难以实现,致使其心理失衡,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些辅导员就有了离开工作岗位的想法。调研中我们发现,只有33%的辅导员准备走职业化之路,其他大部分都希望转教学岗位或从事其他管理工作。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而待遇、收入和职称方面的`问题则是造成该艺术院校内辅导员队伍人员留不下、稳不住的主要原因。 4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艺术院校辅导员从业人员有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而艺术院校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上则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为职务晋升空间狭窄、后续发展空间不足。调研中发现,目前艺术院校的辅导员主要有三条出路:一是转岗成为专任教师;二是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职业化的辅导员;三是应聘学校管理岗位。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三条道路都很难走。首先,辅导员转为专业教师有困难。目前,艺术院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基本上都要求专业研究生,同时,由于辅导员平时要用大量的时间从事学生事务,缺少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致使专业的退步。因此,辅导员是进入专业教师队伍是困难的。其次,艺术院校专职辅导员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才也存在较大难度。因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必须经过长时期专业的学习与培训。而艺术院校绝大多数辅导员缺少相关学科背景,又缺乏相关学科系统的培训和进修,使得专业化程度受阻。最后,辅导员向管理岗位发展也存在困难。由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制等原因,岗位流动较少,在职务晋升空间上也比较拥挤。这些因素都造成辅导员队伍很难由较好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后续空间有限,流动机制缺失。因此,要把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过程,具体研究在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辅导员队伍应该“如何加强”和“怎样建设”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芬.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08(12). [2]陈会羽.新时期高校建设中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3]安雪花.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6).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 索引序列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 河南教育学报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