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会计学学术规范的必要性论文

会计学学术规范的必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

会计学学术规范的必要性论文

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必要性论文

伴随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工会工作的职能领域不断扩大,其中,工会会计工作的作用及地位也逐渐显示出了其重要性,因此对于工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业务技能便十分关键,同时新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也成为了当务之急。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工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便成为了重要课题。笔者将针对此方面问题展开如下探讨。

一、加强工会会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想要建设规范化的内部会计规章制度体系,要首先形成“分级管理、整体领导“的管理整顿思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当前企业工会会计工作普遍存在开支范围混乱、需要核对项目款额繁多等各种问题。因此,应对于工会经费的预算和使用范围妥善管理,对所拥有的资产管理制度更加细化、明确,改善对现金和支票等的管理制度及经费收支的审查等。另外,要充分利用内网将会计相关制度发布至各个基层当中,借以提高工会全体的自觉性。同时,要建立支笔”及重大开支决议集体性讨论等制度,强化各会计基层监督和归口管理,并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一)经费预算和管理制度

要将“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及略有结余"的规定及工会年度项目预算作为标准,同时按照上级的批准款项来对收支进行合理组织。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要把工会预算作为协调事务,组织工作的依据。实行主席负责制,形成“一支笔"原则。

(二)资产管理制度

如今,工会资产范围及规模日益增大,不少公司及企业都纷纷增大了管理工会资产的`强度,他们通过制定《工会资产管理现行办法》等,来规范工会财产的验收、采购、调拨、领用、借用、保管等环节。工会会计各个基层要将相关文件落实到实处,对产权明晰掌握,摸清“家底”,健全物、账及卡等登记工作,指派专人负责监管,做到权责明晰。

(三)经费收支审核制度

要在每年年底对工会总经费收支做出决算,并为下一阶段做出初步预算,所制定出的决议要上交工会的经费审核处,由专人进行审议,并主动自觉的接受监督和审签。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之下,工会会计部门给出审计报告工会,相关会计事宜便能够明细化。

二、注重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会计工作属于一项综合性和专业性均很强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水平便会对工会会计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大型的公司、企业的工会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组织,可达上千名职工,因此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同行业、单位中,工会的会计水平相差很大,人员素质也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给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机会,这是做好工会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集中培训与个别帮教相结合

当前很多公司、企业工会的会计工作任务重、兼职人员多,这种现状加重了培训教育的难度,过去实行的大班制、统一制的辅导培训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工会情况。我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教及整体性培训,在短期内,既弥补了相关人员专业盲点,又集中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要加注重对《会计工作制度》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成立教育培训班

联合公司的培训部门,展开对工会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结合新的政策法规,对他们进行政策性教育,另一方面,为专业知识存在盲点及实际应用问题的会计人员提供专业交流平台。通常,部分同志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基础薄弱、面临的工作困难较多,且情况因人而异,于是,工会培训班要尽可能实现“一帮一”,以深入浅出的教授,来为他们解疑答惑。当发现有个别会计人员不能胜任会计工作时,要及时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经个别谈话和仔细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去留,并及时弥补职位空缺。通过相关举措的实行,工会会计工作的素质便能够有效得到提升,使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所增加。

三、总结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工会工作,尤其是会计事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状况和新挑战,企业的工会财务工作不仅是工会各项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从加强工会会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和注重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两方面,来对当前形势下,增加工会会计规范化水平的途径进行探讨。

试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论文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无论是1985年颁布实行的《会计法》,还是1996年制订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都对会计基础工作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会计基础工作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现状、原因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作一探讨。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要想了解会计基础工作,必须弄清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制取、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帐薄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帐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的软件要求等。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应当说,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有的甚至将与会计工作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工作,如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也纳入会计基础工作的范畴。这充分说明了会计基础工作在范围上的广泛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举例说明,有的单位总帐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以“未分配利润”代替“利润分配”科目,但却有“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帐。《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不能随意使用,甚至乱用会计科目。《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的会计科目,其中有”银行存款“,”现金“和”利润分配“科目,而没有”货币资金“和”未分配利润“科目。显然,一些单位总帐不设”银行存款“,”现金“”利润分配“等科目,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容易造成企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2.随意填制会计记帐凭证

关于填制会计记帐凭证,《规范》明确指出:“记帐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即会计分录的一种凭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原凭证。”而有的单位会计随意填制记帐凭证。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其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3.记帐、结帐不符合要求,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有的单位记总帐时,不记发生额,只记余额;有的单位用铅笔记帐;有的单位没有按“记帐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明细帐和总帐,以致于明细帐和总帐不相符。《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帐,记帐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帐内。每一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帐,一方面要记入该总帐所属的明细帐。记帐要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发生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登记入帐。某些会计人员用铅笔记帐,不是会计人员不懂规矩,而是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去做。总帐与明细帐不符,也是记帐不规范造成的。结帐不符合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每一帐页登记完毕结转次页不规范,有的会计任何标记不做在次页第一行直接记入新的经济业务;有的只打上“过次页”、“承前页”字样,不做任何数字结转。二是年末结帐不规范,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帐,不能从帐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有的单位会计在年末结帐时,画蛇添足将有余额的帐户分别将其余额从该帐户的借方或贷方转出,使其余额为零,特别容易和没有余额的帐户混淆。《规范》规定:年度终了结帐时,所有总帐帐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的年末余额,有余额的帐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上述单位的做法,易混淆有余额的帐户和没有余额帐户的区别。

4.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关于编制财务报告,《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薄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照、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1.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

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抓无所谓,只把会计部门当成收、付款的一个窗口,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切工作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也没有必要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致使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进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并忽视学习

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注意继续深造,理不清科目、帐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总按自己的习惯进行帐务处理,因此,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尽管对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规定还算了解,但是因缺乏应有职业道德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工作贪图简单,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而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3.有意违纪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有的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到偷逃税收、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有意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算帐、报帐,以借机“混水摸鱼”。

4.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长期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过问,或者虽然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许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首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离开这一基本环节,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证,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单位帐务不清、帐目混乱,在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难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保证的。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公有制形式的改变,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企业的报表。无论是有控股权的国家,还是拥有部分股权的股民,都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第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角,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要认清形势,认真学习并执行《规范》,使自己从事的工作符合《规范》的要求,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有责任感,无论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国家企业利益出发,都应努力学习《规范》,认真执行《规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通过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为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会计工作在提供上述服务中,必须以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不仅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也容易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失误。同时,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无序,也会加剧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既影响会计工作秩序是否正常运行的会计职能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秩序,同时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的运行都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耿建新、徐泓。事业单位会计。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平原大学学报·郎凤云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学术规范的意义是有助于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强调学术史的研究和学术传统的养成,从而推动学科发展。有助于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规约和惩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学术道德是指在学术界约定俗成并得到学者认同和共同遵守的观念道德和价值取向,包括对待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等。学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对行为者的约束作用是以自觉为特征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在进行学术活动时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也就是说“学术规范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而学术道德则是学者内在的自我修养机制”。

学术规范的必要性论文摘要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学术规范的意义是有助于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强调学术史的研究和学术传统的养成,从而推动学科发展。有助于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规约和惩处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学术道德是指在学术界约定俗成并得到学者认同和共同遵守的观念道德和价值取向,包括对待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等。学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对行为者的约束作用是以自觉为特征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在进行学术活动时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也就是说“学术规范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而学术道德则是学者内在的自我修养机制”。

对当前学术规范问题的认识与反思摘要:本文从学术规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建立学术规范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和建立学术规范体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从自身出发对周围的学术失范现象作出剖析,提出建议。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术失范;创新;对策;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ademic Norm10714001 QianYichao Abstract: The concept, importance and policy of the academic norm were discussed. The reasonfor the academic deviation and importance of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ademicnorm was pointed out; and the opinions were given; also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of writer words: academic norm;academic deviation;innovation;policy1、前言在百度搜索工具中输入“学术规范”四个字,短短的秒,竟然搜索到与之相关的网页多达118000个;换Google搜索,结果更另人惊诧,秒竟然有3650000个网页。由此可见,社会上关于“学术规范”的关注乃至讨论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从原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张爱民的博士学位论文《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缘起——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中竟然有60多页被确认为抄袭而成,到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沈履伟为评职称所著的《求是集》中竟然有14篇论文与他人全文雷同,再到首尔国立大学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称号获得者黄禹锡教授伪造数据在2005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以及“汉芯事件”等等。这一例例案件明确地显示了与学术规范行为相反的学术失范行为已经在国内国外、大学内外蔓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教授还是研究生,或多或少都与学术失范有一定的关联,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学术失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加以惩治,后果将不堪设想。鉴于这种情况,2004 年8月26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对遏制学术失范、达到学术规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愈演愈烈的学术失范行为已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当前学术体制、监督机制、行政机制1

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规范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作者简介]夏民(1967-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法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2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7-02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三、学术权力的规范行使

1.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程序正义理念下的法律制度,坚信实体正义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只是程序正义结果的衍生物或副产品。程序正义维护的是程序规则的权威,程序公平体现的是任何人没有超越程序规则的特权。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术组织成员的产生要体现民主原则,即要将学术组织成员选拔的时间、地点、规则和条件公开,选举产生,防止组织或个人指派,杜绝暗箱操作,以消解权力相对人对学术组织权力正当性的质疑。学术权力运作要遵循严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旨在消除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关联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此原则,在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与权力相对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学术组织成员应自行或强行退出,以公正权力行使的公正性。保障权力相对人的相应权利,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不是单纯的行为客体,也不是简单的受动者,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程序的双向互动,将管理对象纳入权力行使过程中,使其通晓权力行使的状况。完善相对人申诉及对话制度,对话渠道的畅通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当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学术决议时,应及时告知其该决定的理由,听取其意见并告知其享有的法定权利救济渠道。

2.学术权力要恪守学术性特质。学术权力恪守学术性特质的根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学者,而不能是行政官员。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源于行政职务和职级。二是学术权力作用的范围只能是学术事务,而不能是对其有重大利益诱惑的非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两种不同取向,两者在取得方式、性质、地位、作用范围、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同。三是学术权力作用的目的是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自由既要完善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规范,反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彰显学术独立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水准,严惩学术失范行为,营造宽容学术氛围。

3.健全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学术责任的重要性,曾就加强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其中有“提倡学术批评、学术责任,反对一团和气、恶语伤人”的提法。实际上,将大学学术权力放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大学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大学不能再简单地以学术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既然现代大学在科学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认为,责任感是大学固有的内涵,大学不应回避该问题,它应该对实验开发中的研究成果承担一切责任。”健全的权力责任机制是大学存续、持久并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学术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或缺。要审视现行的司法解决机制,法官长于案件事实认定和诉讼程序的掌控,但对于超越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学术判断则束手无策。因此,司法介入学术纠纷的法律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完善学术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在于设立学术纠纷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源于公民之间的私法领域,并最终延伸至与权力相关的公法领域,它同时具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点。这一特质与学术纠纷兼具公私特征是耦合的,也是仲裁制度得以介入学术纠纷领域的情感基础。”学术纠纷仲裁制度通过设立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来裁决纠纷。仲裁委员会在具体裁决案件时,由争议当事双方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专家库里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在公开、回避、自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科学原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公正裁决。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J].读书,2004(1).

[2]陈韶峰.试论学术评审中的委员会决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4](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魏英杰.患有软骨病的“学术居委会”[N],中国青年报,2005-12-26.

[6]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昌祖.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教育评论,2008(4).

学术规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并未对“学风”、“学术规范”等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学术研究一旦失范,可能会导致学术腐败。如果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危害性没有清醒认识,便会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学风 学术规范 学术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被誉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①以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为主,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诸多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对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

最早对学风问题、学术规范讨论进行梳理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1998年《中国书评》复刊号发表了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一文,第一次提出学术规范讨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也正是这篇《备忘录》,基于当时种种学术失范现象的描述,对什么是学术规范化,要不要规范化和如何规范化等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2000年9月,《学术界》杂志第5期发表了井建斌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一文,该文在《备忘录》的基础上,“补充了1999~2000年学术规范讨论的材料和作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一些材料”。②2002年2月28日,杨玉圣主办的“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胡杨的《建树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讨论综述》一文,该文对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进行了现象总结,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树学术规范、打击学术腐败的具体措施,并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开展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2002年4月16日,“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一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客观地介绍各方观点、描述学术失范现象,并加以适当点评所不同的是,周祥森对学术规范讨论究竟肇始于何时、学术规范讨论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学术规范等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明确提出:“这场历时十余年并仍在发展着的学术大讨论,是新旧中西冲突和大变革时期学术范式转换的必然产物,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学人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本土化、国际化努力的有益探索”。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讨论分析较为透彻、考证较为确凿、总结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还与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关于学风问题、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建设的宏观角度来研讨学风和学术规范问题,从而推动了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在整个学术界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却普遍得以开展的同时,由于学风不正、违反学术规范所导致的学术腐败事件却在近年内屡被批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及其解读

学风。就个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主观的精神因素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素养的高低、学习意志的强弱和学习志向的远近,又反映了学习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构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预示着学习者学习探究活动的成败。就某个正常的学术领域或某个正常的学术共同体而言,学风是沟通交流的桥梁、团结协作的纽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应有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明确合理的治学方法,否则不仅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者、做不好教师,还要误人子弟。因此,学风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是涉及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事关教育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邓正来认为:“所谓规范化问题,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如何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营造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长传统,等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和景天魁研究员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应当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规范化的学术建设涉及到:操作层面,要有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在科研管理方面,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⑤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以上这两种观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规范涉及的具体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学术规范的界定既应当包括理念和价值的层面,也应当包括程序和操作的层面。因此,所谓学术规范,可以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并为学术共同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五个方面。这样的界定避免了对学术规范琐碎的现象性描述,将学术规范具体化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阶段,同时便于对学术失范现象加以明确的分类。

学术腐败。学术研究中不遵守规范,产生“失范”行为,并超越了某种界限,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即可能进一步堕落为当前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重点揭露和批判的“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所谓学术腐败,是指违反了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并为绝大多数教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道德准则、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研究规范,采取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当前高校学术腐败行为日益为社会所严重关注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探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学风不正引发的学术失范现象甚至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落空,学术研究丧失最宝贵的原创性,还有可能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导致全社会的道德“雪崩”。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不会马上得以表现,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学术为何需要规范

学术腐败尤其是高校学术腐败不仅亵渎了学术尊严,玷污了学界圣洁,腐蚀了大学教师队伍,违背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阻碍了学术发展创新和人才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学术发展的严重妨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承、研习、探索和应用活动,需要对于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那种奠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利性基础之上的高尚的学术道德,离不开追求原创性的强烈的创新动机。政治求公、经济求利、学术求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以“求真”作为自己主导价值的共同体,其运作秩序主要是靠学者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来维持。

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在每一时代,站在探求知识和真理前沿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气质,总是起着引领时代思想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中国的人文思想开始具有了它的现代形态。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期发轫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由于此,知识分子才得以被称为社会的精英和时代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些人腐败堕落,将严重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固的渗透性、蔓延性和扩散性。有人曾对中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选择了当时(1998年)社会上最有代表性的14种职业,对国内7所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被调查人均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排在职业声望排行榜的第一、二位。⑥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连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御社会腐败的侵袭,那么,何以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要避免或拯救学术腐败所可能或已经导致的学术发展危机、社会精神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的任务,无论这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亡羊补牢也罢。(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②③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http://www.省略,2002年4月16日。

④邓正来:“社会科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出版座谈纪要”,《东方》,1995年第2期。

⑤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⑥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学术论文的必要性

学术论文有多重要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我整理了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欢迎阅读! 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4、其分类如下: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关于庙壁画的学术论文 召庙壁画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的内容,论述了壁画中主要尊像之间的关系。认为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中的主要尊像为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三者出现在一个佛殿之中,其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对进一步揭示明末以来内蒙古与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召寺;乃琼庙壁画;内容;主像关系;考证 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旧城玉泉区的大召寺,其蒙语名为“伊克召”(大庙),是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呼和浩特大召寺及其他各大寺院的建立,使得呼和浩特从明朝开始就成为了一座辉煌美丽的城镇,是当时的蒙、藏、汉各族以及蒙古之间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呼和浩特的大召寺因为供奉过清朝康熙帝的万岁金牌,所以视为呼和浩特众多寺院中的“帝庙”。 大召寺壁画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品,其意义不仅仅具有宣扬佛法,劝人积极向上的单纯目的,这种召庙壁画更是内蒙古统治阶层解决内外矛盾、稳定民心、维系部落团结的内容体现。召庙壁画是十六世纪末叶以来西藏佛教文化传入蒙古草原后的产物。本文所指的是大召寺壁画,以独特的造型语言和绘画,表达了当时土默特蒙古族人民虔诚的宗教情感,是研究当时民族史、蒙古文化史、蒙藏宗教史、蒙藏关系史的重要文化遗存。 一、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内容考 关于呼和浩特大召寺的文献与史料是相对完整的,但是对大召寺乃琼庙的相关记载就相形见绌了,文献与史料则少之又少。 大召寺内现存的古代壁画主要存于乃琼庙佛殿东、西、北正壁三壁及大雄宝殿经堂北壁东西两侧和佛殿内。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横长米,纵高米,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从殿顶至佛台间的墙壁上均布满壁画。北壁面积最大,东、西两壁比北壁墙面低大约40厘米,两壁墙面上方都以木质结构与北壁持平。 大召寺乃琼庙北壁有主尊像5尊,5尊像身量远大于壁画中的其他尊像,壁画中央的尊像相较其它4尊又属身量最大,身量尺寸突出了其中心位置,这5尊像的周围又散布着众多的身量较小的尊像。 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的名称与西藏哲蚌寺乃琼庙的名字相同,西藏乃琼庙主供白哈尔护法神,所以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也应该与白哈尔神有着必然联系。北壁壁画中从西向东的第五位主尊是3面6臂的白色身相,左3只手分别持刀、弓、杖,右3只手分别持钩、箭、剑,尊像显游戏座,座骑是一雪狮,如此造像特征与奥地利学者贝斯基的著作中对白哈尔神的图像描述一致。北壁的其余4尊主尊像造像特征也与该书所述的白哈尔五身神组中的另外四尊神相对应,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北壁五尊主像为白哈尔五身神。 此外,《西藏喇嘛教图像学》书中就列出了白哈尔五身神组的图像规范表,当中的五身神与内贝斯基在《西藏的神灵体系和鬼怪》对白哈尔五身神的描述是一致的。其中内贝斯基对白哈尔五身神组成的坛城中诸神的方位描述为:位之中央的意之王帝释,位之东方的身之王门普布查,语之王战神一男位之西方,功德之王具木鸟形者位之南方,位之北方的是叶之王白哈尔。以上对白哈尔五身神造像特征的描述与和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壁画内容中的五身神组是基本吻合的,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所描绘的主尊像是白哈尔五身神组。五身神组形成的坛城,是以意之王帝释为中心的坛城,乃琼庙北壁的五位主尊自西向东的顺序为:身之王门普布查、语之王战神一男、意之王帝释、功德之王具木鸟形者、叶之王白哈尔,这样的五身神组就形成了以意之王帝释为中心的坛城。 我们再将视线移向东壁壁画,东壁壁画主尊头戴一骷髅冠,面显忿怒态,两臂长开,左手握一吹火皮囊,右手持一冒火锤,呈游戏座,座骑为一褐色公山羊。主尊与座骑与《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中的具誓护法单坚的造像特征很为相似,唯一的不同点就是书中尊像头戴的是“沃贝夏”或者“太虚帽”。具誓护法是格鲁派密教寺院的护法,也是宁玛派的三根本护法之一,被称为“具誓金刚”、“善金刚居士”。单坚护法骑绿鬃白狮,骑羊也是他的主要化像之一。骑羊护法呈铁匠装容,也被西藏当地的铁匠称为保护神,其左右手的手持之物吹火皮囊和铜冒火锤就是和铁匠有关的法器,所以民间一般称之为“铁匠神”。 与东壁相对应的西壁壁画主尊正面面向来者,主尊头顶有一白海螺,手持法器为长矛、宝剑和宝盆,呈游戏座,座骑为一白马。根据其头顶的白海螺为辨识其身份的最主要特征,藏传佛教将头顶海螺的护法尊像称为“具海螺髻白梵天”。此壁画中所绘制的白梵天的伴神以及怒相神与《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中所提到的造像特征也基本相符。白梵天有善身形和梵天怒相形,西壁壁画的主尊是善相白梵天。 由此可知,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北壁绘制的是以意之王帝释为中心组成的五身神组坛城;东壁壁画主尊为铁匠神;西壁壁画主尊为白梵天。由于藏传佛教绘画中主要尊像的绘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教义规定来绘制,所以尊像的姿态表现有些固定,程式化的特征有些明显。但是这三面壁画中的七位主尊身形高大魁梧,北壁中央的意之王帝释表现最为明显,达到了寺庙壁画应有的宗教威慑效果。乃琼庙壁画中其他的伴神也被绘制的栩栩如生。 二、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壁画中主要尊像之间的关系 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壁画中的主要尊像为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三者出现在一个佛殿之中,其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白哈尔、铁匠神、白梵天都是藏传佛教之中的世间护法神,可以对世间之事做出预言。他们都具有财神的身份,这其中也不难表明内蒙古地区上层社会对生活富足、民族强大的美好愿望。 白哈尔神与铁匠神有相同的财神性质,二者在诸多的图像中都有所关联。除了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壁画中同时出现外,蒙古国有一私人收藏的以多吉秀丹为主尊的唐卡中,右下角就是铁匠神,在左边的中部绘制有以白哈尔为中心的五身神组坛城。雍和宫以意之王帝释为主尊的五身神组唐卡中,铁匠神位于主尊正下,在这幅唐卡中除白哈尔五身神组外,也就仅仅绘制了莲花生与铁匠神。在雍和宫的另一幅以多吉秀丹为主尊的唐卡中,铁匠神作为其伴神出现在了画面的右下角。在藏传佛教的教义之中,多吉秀丹是以白哈尔接替者的身份出现的,这都可以反映出白哈尔和铁匠神之间的关系。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白哈尔神与白梵天神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清代的西藏,二者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领域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藏传佛教的教义中,白哈尔和白梵天就有多重称谓上的关系。内贝斯基在“具海螺髻白梵天”与白哈尔名称共用关系的问题上就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即“早期的一些翻译家,当他们为源于印度的一些神灵选择译名时,有时就使用现成的属于佛教传入以前西藏土著万神殿中的神灵的藏语名称,这是极有可能的”。一些西藏人认为被称为白梵天怒相神灵的李庆哈拉神就是白哈尔的一个身形或者“化身”。 三、结语 呼和浩特大召寺乃琼庙佛殿壁画是比较珍贵的历史遗存,对研究内蒙古的藏传佛教,尤其是当中的护法神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内蒙古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作品,这对进一步揭示明末以来内蒙古与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区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意义。 看了“对学术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的人还看: 1.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2. 对学术论文规范的看法 3. 对学术论文的认识 4. 学术论文写作的认识 5. 学术论文的学术评语

问题一: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和撰写目的有哪些 科学工作者,无论是临床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 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那么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和撰写目的有哪些呢?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专业职称论文: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 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学科研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业务水平 发表科技论文的多少(数)与它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大小(质),是评价科研工作者业务、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必需是实事求是,(专业职称论文: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科学的反映科研结果,决不允许造假)。当然也 是进行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发现人才的渠道之一。 问题二:读学术论文有什么好处? 对于大学生是否要写毕业论文的问题,曾经在教育界引起过不小的争论:总的来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根据本人在高校求学、工作近10年的经历来看:一名认真求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2-3篇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生涯的总结,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自己形成初步科研能力的一种尝试,对自己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一种努力。此外,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对自己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1.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保研将是一句空话。笔者有一位师兄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后轻松保研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又发表高质量CSSCI论文若干,出版专著一部,最终又成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 2.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现在就业比拼的是就业能力。但是,就业能力怎么体现呢?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最能体现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恐怕还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现在的高校期末考试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大学生们心里也有谱:考前半个月拼命背背书,考后半个小时全部忘光光。用人单位对考试成绩其实不是太看重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学术论文则恰恰是一个学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发表论文的同学跟那些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3.对于打算出国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出国留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国外的高校也是良莠不齐的。如果没有申请到一流的大学,回国后还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国外的大学教育不比国内“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其特别看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勇敢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证明自己是具有以上能力的!国外的教授也很乐意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所以,无论是为取得外国教授的好感也好,还是为申请到一流的学校也好,发表论文其实就是一种高额回报的智力投资,你还犹豫什么呢? 4.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机制: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评选、党员评选、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社团活动优秀分子评选、实践活动评选等等,在这些评选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量化评分的问题。如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不少的加分。毕竟高校是一个重知识,重学术的地方。笔者的一名学生,平时爱写论文,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结果在各种评选中,只要其把论文一亮,他的分数都是最高的。大学里,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论文加分,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想获奖的同学也可以用好这一机制。 5.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学术论文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发表论文关系到我们读大学的最终成果――学位证。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学分不够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一样颁发学位。硕士生、博士生要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发表规定级别的学术论文那是必须的。所以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 其实,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问题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地:就是写你们为什么要研究或探讨、想要得出什么结论!;意义:就憨研究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以及你们做完研究有什么收获。感想之类!总之最重要的是结论啦 问题四:发表论文的作用 一般都要求是第一作者,除非是重点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建议发第一作者的文章 问题五: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学术意义和应用意义的区别 怎样写论文开题报告查阅CNKI网站,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 问题六:好的学术论文具有哪些特点 分为原着(包括论着、着术及短篇报道)和编着(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着、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着、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 问题七:论文的学术价值和i现实意义怎么写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问题八:学术性论文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2.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1.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21世纪的中国美学要与世界美学同步发展,就必须从自己的现代生存体验中提炼出美学思想,在同“散文化”的斗争中建立自己的现代理论体系。 问题九:写论文的研究意义可以分成哪些地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

● 本科在读(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现在的学生都比我们当年聪明,都知道想办法发几篇文章,终测的时候加些分数就可以拿到奖学金了,版面费也就赚回来了,这样即得了名,又得了利,真是比较绝!想当初,我们只是傻不拉唧的一到考试就突击,一考完就打老师电话,早知道再加上这一手,年年也是三好学生了。 ● 毕业生(找工作需求)人到毕业写简历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拿得出来的东西是在是太少,但是一时又没有什么表现机会,只好用发文章这个短平快的方式,水平高的,信息来源广的,一个晚上就搞定一篇文章。当初一个师兄毕业时有一篇文章在手,多少同学羡慕呀!一谈到工作难,别人都说,你有一篇文章呢,还怕什么?管他有用没用,至少也增加自信了不是! ● 保研推研生(找工作需求)现在研究生虽说是个鸡肋,但是就业形势是在太差,更多人还是愿意呆在象牙塔里继续自己,所以每年研究生都在扩招。竞争这么激烈,就更别说保研资格了。现在保研不比选美的程序复杂,学业成绩,社会实践,个人特长估计一些学校还会考虑一下长相身高都不觉得奇怪。不管怎样,研究生毕竟是与研究相关,还是学术水平站最核心的地位,这时有几篇文章,自然是能把很多人抛在后面了。我们当年就幸福多了,学校的研究生生源差呀,只看学习成绩,倒是简单了许多。 ● 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职,学位):需要在核心刊物发表两篇论文。 ● 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刊物 ● 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 ● 中学生保送 1.优秀的毕业论文是获取高学位的硬件。走出国门、赴海外留学的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想通过在西方发达国家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获得一个含金量更高且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学位,为自己将来事业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后不论是在留学国求职,还是回国发展,拥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筹码。 那么,对于只打算在国外读取普通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文凭的留学生来说,不必撰写毕业论文,是不是写作好不好就没有关系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 在英语国家读书,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攻读学士学位、研究生文凭课程还是硕士学位,学生们一般每学期都要学习一定数量的课程,除了听课和参加考试外,平时所留的作业主要以学术写作为主。在本科阶段,平时的作业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40%-60%,研究生阶段所占比例会更高一些,甚至有些课程的成绩全部由平时成绩构成。 2. 出色的写作技能是将来事业发展的基石。相当比例的留学生有志于毕业后在国外寻找工作机会,或者回国进入跨国公司就职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娴熟的笔头功夫也是不可或缺的。撰写工作报告,交流业务信息,与客户沟通联络,这些日常的工作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技能。留学生们留学期间练就的英语写作技能,在将来的求职就业、实际工作以至于事业发展过程中都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留学生们必须有意识的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为将来的工作和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训练这项在国外或外企工作的必备技能。 对于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讲,无论打算是获取学位还是仅为获得文凭证书,只要是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学习,都离不开学术写作。着眼将来,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出色的写作能力。因此,具备一定的学术写作技能,对每个出国留学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学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论文

对论文的看就是对论文所抱的见解、观点,我整理了对学术论文规范的看法,欢迎阅读! 对学术论文规范的看法 就在几天前,导师给了我一篇中文论文,让我帮忙评审(review)。拿到论文后,我竟然有些兴奋 -- 的确,我的桌子上几乎不看任何中文论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尴尬和复杂,我们改日再讨论。在仔细读完论文后,除去内容不谈,我发现在此篇论文在书写格式方面有很大的问题,比如错误使用标点符号、断句、中英文和公式混排等。这其中有些问题也是我在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注意到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家平时读写英文论文、英文E-mail太多,反而忽视或者忘记了中文书写的规范。下面我就谈一谈出现的问题以及我的看法。 (1)如果是用中文书写,建议统一使用中文标点符号,比如“,”而不是“,”,以及使用“(”而不是“(”。中文标点和英文标点虽然在形状相似,但是中文标点符号占的位置更宽。在这里多说一句,程序中不能使用中文标点,否则编译无法通过,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因为这个而抓耳挠腮。 有两个特殊的标点符号要特别提醒一下:1)现在无论是论文还是教科书等出版物,对于句号的使用,我见到更多的是用句点,像这样“.”。这实际上是英文中的句号,而中文的句号是圆圈,像这样“。”。我并不清楚关于句号的书写有什么更为特别的规定,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错误如此流行;2)关于括号的使用。我的建议是,除了数学公式中的括号,都应该统一使用中文括号,比如“(”和“)”。如果坚持这个原则,有时候看起来括号占的地方确实有些大,不过如果坚持使用英文的括号,比如“(”和“)”,书写过程中则必须频繁的切换中/英文输入法。 (2)段落缩进。中文的段落前要有两个汉字宽度的空间--相必这个大家都清楚。不过,我现在还没有见到哪个在线的编辑器,比如豆瓣日记、人人网日志发布器支持这个特性,而且默认都是没有缩进。所以如果想要缩进的效果,则必须手动在每个段落前加入空格。问题又来了,我到底需要键入多少个空格(这里说的是英文空格)才能看着像是“两个汉字的宽度”,四个还是六个?还是看心情? (3)或许还是受英文书写习惯的影响,我审的这篇文章中频繁出现在一个句子后、下一个句子前,加入一个空格。这显然是不必要的。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中出现顿号和逗号混用的情况,比如“豆瓣,人人,新浪微博等都是社交网站”,表示列举应该使用顿号“、”。英文中因为没有顿号,所以使用逗号来代替。 (4)中英文混排。有时候要在论文中要提及模型的名称或者英文名字,比如LDA、NLP、David Blei等,这就产生了中英文混排的问题。少量的混排问题还不大,如果全篇都是这样的情况,整个排版看起来会非常糟糕,而你又不可能使用英文全角字母,比如“LDA、NLP、DavidBlei”。关于这个问题,除了直接写成英文论文,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另外,由于数学公式也常常包含英文字母,所以也会让这个问题更突出。 (5)再来说说字体和间距问题。一般来说,中文使用宋体,而英文是Times New Roman,而公式则是斜体。特别建议,文中的代码(或伪代码)最好是使用等宽字体,例如Courier和Monospace。还有,如果文字太密集,可以调整行间距,比如在Microsoft Word中,如果使用宋体小四字体,则建议使用倍行距。 (6)避免中英文混用,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口头表达,比如“By the way,我觉得这个problem还cover的不够,有些detail还没有讨论清楚。”似乎这种说话方式能让人感觉很高端的样子,只是有些装叉的嫌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赏心悦目(pleasing to the eyes),我觉得排版和格式则是为达到这个目的付出的第一份努力。如果大家觉得还有其他常见的问题,欢迎补充! 规范的学术论文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能够把它与西方音乐相融合是音乐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完善以及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使之更加丰富。对于民族音乐的完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我国大多采用的是西方的教学模式,传授的都是欧洲的理论知识,传统的民族音乐知识却被忽略。因此,我国出现的是中国式的西洋音乐家,其中,西洋音乐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近代以来,我国音乐的创造理论采用的是苏俄音乐理论。这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就是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是毫无意义的。 二、民族音乐的地位 在社会上,人们普及音乐以及对于音乐的教育发展程度就是音乐的社会地位。民族音乐是我国的本土音乐,有着悠久的渊源,但是它是否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能否与经济文化相适应? 民族音乐在我国社会上是有一定成就的,以下就是这些成就: 第一,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都取材于民间。第二,民族音乐对于一部分人是情有独钟的,他们自发的组织乐团,比如民间的花灯,二胡等等,他们使民族音乐得以发展与继续。第三,中国的音乐开始进入世界领域。这些年来,中央乐团不断的出国巡演,这样就把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比如《牧童短笛》、《梁祝》。 三、民族音乐的作用 (一)培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决定着民族的兴衰,五千年来,我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主,我们宣扬和平、勇敢勤劳、团结友善。我国的文化思想与民族信仰是与民族音乐一脉相承的。民族音乐教育要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了解民族精神在音乐里的存在使民族意识得到强化今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日益密切,这就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防止青年人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利用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自强、自信、自爱、自尊。 (二)培养审美观 各地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他们各自表达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审美习惯与审美观也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与我们的风格与特点也不一样,在表达方式与节奏上也有并不一样的特色。然而很多青年人都青睐于流行音乐,缺乏民族音乐知识,审美观范围也就相对狭窄,更为严重的行为就是对明星的刻意模仿。对于这些没有自我意识的行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不杜绝,否则就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素质,思想意识以及审美观的提高与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促进理解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十面埋伏》是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它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富有交响音乐艺术,使当时的战争场面得以再现,给人一种和平的向往。在民族音乐教育中,要让学生了解以及学习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是能够透过艺术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 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一)创新教学手段 生命力满活力就要用创新的手段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民族音乐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得以传承。民族音乐要在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改变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上要注意贴近生活,跟随人们需求与时代要求。整合资源是最有效的方法,流行民族音乐,使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学。在青年歌手大赛中,比赛内容也加入了原生态的民族音乐,这样就可以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在比赛中创新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也得以流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创编具有时代气息的歌词,使民族音乐更为丰富。 (二)科学教学方法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学生知识一个接球者,这是传统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这种模式,学生没有主动性,不积极,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局面下,教师与学生是很少交流的,因此要想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加以提高是很难的。 第一,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看和听。教学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与课件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课堂内容与形式得到极大丰富,同时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与想象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二,要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出与练习的过程。给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想象与发挥,用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与创造,用这种方法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五、结语 当代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教师应该承担这个使命。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继承与发扬民族音乐。 看了“对学术论文规范的看法”的人还看: 1.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2. 对学术论文段落的要求 3. 标准学术论文例文 4. 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5. 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探讨论文

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规范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摘要]大学内部学术失范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的滥用,具体体现为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学术权力的公共性缺失、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文章立足法学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即学术权力应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恪守学术性特质以及健全学术权力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规范 学术责任

[作者简介]夏民(1967-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法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20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7-02

大学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性质、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颇有见地。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视角,以大学中的学术权力为基点,探析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并为学术权力的规范化行使提供制度设计。

一、学术权威与学术失范

大学是知识之府,大学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大学,个体之间拥有的知识并不等同,某位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成为其他学者心目中受尊敬、受崇拜的人物,就会被称为学术权威。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既非出自于行政组织中的地位,也非沿袭传统的家族权力,而是以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修养、学术成就、学术魅力等因素为基础的个人威信和威望。通常没有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定影响对象。学术权威一旦与校长、院长、处长等大学中的行政地位相结合,就会使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既出于个人的权威,又源于组织的因素。

学术权威是大学名望的象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声誉与排名,往往取决于其具有的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的质量与数量。恰如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齐先生所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学术和学科的带头人,对大学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学术权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洞察学科发展的脉络,引领学科发展的走向,推陈学科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权威作为大学中左右学术权力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学术人员汇集的学术组织中,能平衡学术人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学术组织内部形成合理的梯级人员结构,保持学术组织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应该善待学术权威。但学术权威本身特殊的地位容易引发封闭、偏执和保守的倾向,甚至出现学术权威挤占学术资源、垄断学术话语体系、限制学术研究空间等不良现象。对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明确提出批评:“科学创新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同时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框架,所以有时会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后者可能被看作是对他们学术地位和权威的挑战。”事实上,作为传统学术圣地的大学,目前在学术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背离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现象,尽管不能完全归责于学术权威,但与学术权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

二、学术失范的权力因素

1.大学学术权力的程序合法性欠缺。这里提及的学术权力程序合法性主要指从权力产生的基础和行使方式来看,学术权力是否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内部相关的自治性规范文件所规定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其合法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权力来源的角度看,学术组织成员组成欠缺合法性。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行使着教授治学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生学位的授予、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的推荐等重要学术事项。但学术组织成员的组成不是由教师或教师代表选举产生,而是由大学中的党政部门指定产生。这样产生的学术组织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群体的意愿,学术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受到置疑。二是从学术权力行使的角度分析,学术权力未能遵循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由于学术组织的成员指定产生,缺乏选举所要求的准入与更换机制,人员更迭比较缓慢,学术组织成为遍布“熟人”的机构,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利益链,进行利益的勾兑与交换,透明、公平、回避等程序要求则往往成为摆设。以学术管理中的项目遴选为例,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许多环节的匿名评审与回避原则被规避,评审专家对于自己工作单位的申报者、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申报者并没有做到回避原则,直接导致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2.大学学术权力公共性的弱化。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性”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均等性原则,即“特定文化传统中成员所共享某种利益,并继而一同承担对应义务的性质”。学术权力植根于学术,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所以,就应然的意义而言,学术权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权力,应当公平地赋予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以体现权力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彰显学术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遗憾的是,这种理论逻辑并没有转化为实践行为。在学术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学术权力的主体通常是某个社会体制中的成员,其日常行为主要与该体制发生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维护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继而或潜在或明确地将这种行为趋向带到学术事务管理与资源分配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这方面显著的例证是西方大学讲座制度的变迁。讲座教授制度曾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授权力的膨胀,该制度消极的一面,如垄断研究资源、压制新生力量等不断浮现。到19世纪末,西方大学讲座制已变得僵化,讲座制的教授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对其研究领域内新兴专业采取打压措施,不允许其成立新的研究所或开设独立的讲座,严重阻碍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了捍卫学术权力的“公共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讲座制逐步瓦解,转向系科制。 3.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权力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学术组织及其成员被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应当对相应的权力行使的结果负责。责任机制缺位学术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无序与无度。美国著名的学者、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曾对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到:“回顾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方面,即使科学家们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清楚的认识,但他们宁愿保持缄默,也不将此类行为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某些专门委员会或小组在调查具体事件时行为也比较浮夸草率,在制度执行中也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在肯尼迪看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处理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无奈,根源在于责任机制的缺位。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缺位,大学内部弥漫着对学术权力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学中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被戏称为“学术居委会”。“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捍卫学术研究的尊严,但在当下高校权力框架下,学术委员会经常出现失语的现象,无法具备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其效力,更像是‘学术居委会’。”

三、学术权力的规范行使

1.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程序正义理念下的法律制度,坚信实体正义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只是程序正义结果的衍生物或副产品。程序正义维护的是程序规则的权威,程序公平体现的是任何人没有超越程序规则的特权。学术权力要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术组织成员的产生要体现民主原则,即要将学术组织成员选拔的时间、地点、规则和条件公开,选举产生,防止组织或个人指派,杜绝暗箱操作,以消解权力相对人对学术组织权力正当性的质疑。学术权力运作要遵循严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旨在消除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关联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此原则,在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与权力相对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学术组织成员应自行或强行退出,以公正权力行使的公正性。保障权力相对人的相应权利,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对象不是单纯的行为客体,也不是简单的受动者,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程序的双向互动,将管理对象纳入权力行使过程中,使其通晓权力行使的状况。完善相对人申诉及对话制度,对话渠道的畅通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当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学术决议时,应及时告知其该决定的理由,听取其意见并告知其享有的法定权利救济渠道。

2.学术权力要恪守学术性特质。学术权力恪守学术性特质的根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学者,而不能是行政官员。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基于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源于行政职务和职级。二是学术权力作用的范围只能是学术事务,而不能是对其有重大利益诱惑的非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权力的两种不同取向,两者在取得方式、性质、地位、作用范围、外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同。三是学术权力作用的目的是保障学术自由。保障学术自由既要完善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规范,反对滥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彰显学术独立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水准,严惩学术失范行为,营造宽容学术氛围。

3.健全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学术责任的重要性,曾就加强学风建设问题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其中有“提倡学术批评、学术责任,反对一团和气、恶语伤人”的提法。实际上,将大学学术权力放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大学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感,大学不能再简单地以学术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既然现代大学在科学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认为,责任感是大学固有的内涵,大学不应回避该问题,它应该对实验开发中的研究成果承担一切责任。”健全的权力责任机制是大学存续、持久并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学术权力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学术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或缺。要审视现行的司法解决机制,法官长于案件事实认定和诉讼程序的掌控,但对于超越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学术判断则束手无策。因此,司法介入学术纠纷的法律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完善学术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在于设立学术纠纷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源于公民之间的私法领域,并最终延伸至与权力相关的公法领域,它同时具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特点。这一特质与学术纠纷兼具公私特征是耦合的,也是仲裁制度得以介入学术纠纷领域的情感基础。”学术纠纷仲裁制度通过设立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来裁决纠纷。仲裁委员会在具体裁决案件时,由争议当事双方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专家库里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在公开、回避、自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科学原理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公正裁决。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J].读书,2004(1).

[2]陈韶峰.试论学术评审中的委员会决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4](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魏英杰.患有软骨病的“学术居委会”[N],中国青年报,2005-12-26.

[6]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李昌祖.高校学术纠纷的司法有限介入[J].教育评论,2008(4).

学术规范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并未对“学风”、“学术规范”等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学术研究一旦失范,可能会导致学术腐败。如果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危害性没有清醒认识,便会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学风 学术规范 学术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被誉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①以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为主,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诸多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对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

最早对学风问题、学术规范讨论进行梳理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1998年《中国书评》复刊号发表了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一文,第一次提出学术规范讨论是“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也正是这篇《备忘录》,基于当时种种学术失范现象的描述,对什么是学术规范化,要不要规范化和如何规范化等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2000年9月,《学术界》杂志第5期发表了井建斌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一文,该文在《备忘录》的基础上,“补充了1999~2000年学术规范讨论的材料和作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一些材料”。②2002年2月28日,杨玉圣主办的“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胡杨的《建树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讨论综述》一文,该文对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进行了现象总结,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树学术规范、打击学术腐败的具体措施,并对《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开展的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2002年4月16日,“学术批评网”发表了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一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客观地介绍各方观点、描述学术失范现象,并加以适当点评所不同的是,周祥森对学术规范讨论究竟肇始于何时、学术规范讨论的深层背景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学术规范等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明确提出:“这场历时十余年并仍在发展着的学术大讨论,是新旧中西冲突和大变革时期学术范式转换的必然产物,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学人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本土化、国际化努力的有益探索”。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讨论分析较为透彻、考证较为确凿、总结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还与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关于学风问题、学术规范的研讨会,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建设的宏观角度来研讨学风和学术规范问题,从而推动了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学风问题和学术规范的讨论在整个学术界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却普遍得以开展的同时,由于学风不正、违反学术规范所导致的学术腐败事件却在近年内屡被批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及其解读

学风。就个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主观的精神因素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素养的高低、学习意志的强弱和学习志向的远近,又反映了学习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构建思维模式中的某种倾向,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预示着学习者学习探究活动的成败。就某个正常的学术领域或某个正常的学术共同体而言,学风是沟通交流的桥梁、团结协作的纽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应有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明确合理的治学方法,否则不仅做不好学问、做不好学者、做不好教师,还要误人子弟。因此,学风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是涉及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事关教育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规范。邓正来认为:“所谓规范化问题,不仅是指建立各种形式的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如何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如何营造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长传统,等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和景天魁研究员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规范化的学术建设应当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在科研方面,规范化的学术建设涉及到:操作层面,要有研究者基本认同的研究方法;知识层面,要有基本的、大致为学者所接受的理论和概念系统;道德层面,研究者应当具有自律精神。在科研管理方面,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成果评价要有科学标准等等。⑤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以上这两种观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规范涉及的具体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学术规范的界定既应当包括理念和价值的层面,也应当包括程序和操作的层面。因此,所谓学术规范,可以认为是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并为学术共同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五个方面。这样的界定避免了对学术规范琐碎的现象性描述,将学术规范具体化在不同的学术研究阶段,同时便于对学术失范现象加以明确的分类。

学术腐败。学术研究中不遵守规范,产生“失范”行为,并超越了某种界限,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即可能进一步堕落为当前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重点揭露和批判的“学术腐败”。笔者认为,所谓学术腐败,是指违反了学术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形成,并为绝大多数教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道德准则、学术价值观念和学术研究规范,采取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当前高校学术腐败行为日益为社会所严重关注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探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学风不正引发的学术失范现象甚至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落空,学术研究丧失最宝贵的原创性,还有可能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导致全社会的道德“雪崩”。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许不会马上得以表现,但却并非没有可能。

学术为何需要规范

学术腐败尤其是高校学术腐败不仅亵渎了学术尊严,玷污了学界圣洁,腐蚀了大学教师队伍,违背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阻碍了学术发展创新和人才健康成长,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对学术发展的严重妨碍。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传承、研习、探索和应用活动,需要对于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那种奠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利性基础之上的高尚的学术道德,离不开追求原创性的强烈的创新动机。政治求公、经济求利、学术求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以“求真”作为自己主导价值的共同体,其运作秩序主要是靠学者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来维持。

对于社会进步的阻碍。在每一时代,站在探求知识和真理前沿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气质,总是起着引领时代思想的作用。特别是近代,自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中国的人文思想开始具有了它的现代形态。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把中国的人文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文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期发轫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由于此,知识分子才得以被称为社会的精英和时代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些人腐败堕落,将严重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顽固的渗透性、蔓延性和扩散性。有人曾对中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过调查,选择了当时(1998年)社会上最有代表性的14种职业,对国内7所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城市的被调查人均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排在职业声望排行榜的第一、二位。⑥这充分说明整个社会对知识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连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御社会腐败的侵袭,那么,何以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要避免或拯救学术腐败所可能或已经导致的学术发展危机、社会精神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抵制和反对学术腐败的任务,无论这是未雨绸缪也好,还是亡羊补牢也罢。(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②③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大变革时期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启示”,http://www.省略,2002年4月16日。

④邓正来:“社会科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出版座谈纪要”,《东方》,1995年第2期。

⑤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⑥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页。

音乐学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论文

科技论文是以文字材料为表现形式的科研产品,是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独到的学术见解、科学的分析论证,还应有严谨的论文结构、清晰的段落层次,同时还不能忽视语言的通顺、用词的准确.但有不少的科技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太注意后面的这些问题,以致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也就影响了论文投稿的命中率,同时还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笔者以编辑学、语法修辞学为依据,就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谈谈写作规范,以期对科技人员的写作有所帮助。1.论文结构写作规范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为主体部分。其前为前置部分。必要时,其后可加附录部分。 题名与层次标题 题名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色添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因此,在写作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中常见的问题如下: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冠上“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删去。 层次标题科技论文层次划分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少作者仍在沿用中文数字表示法。层次划分的章条层次可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点,末尾一级不加。层次分级以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它的正确位置是各级章条顶格书写。层次标题中,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实在删不下去的,可采用空格方法断开。 作者署名与摘要 作者署名对于论文作者,除在题名下方署名外,还应在首页地脚处(下方)对文章的主要作者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主要从事什么研究.便于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论文责任人。 摘要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文摘写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文摘应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文摘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这是绝大多数作者要注意的地方。 正文与正文中图和表中英文对照 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引言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有的论文思路混乱、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令人把握不准文章主题,这主要是作者没有掌握好正文的论述方式。正文的论述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论述;另一种是将所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 图和表中英文对照现代科技刊物中图和表用得较多,它们已成为科技文献中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由于它们的运用,使所表述的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更强。论文作者在撰写时较好地运用了图、表来表述,但不少作者忽略了论文在对外交流时必要的图和表的中、英文对照,这就势必影响外国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他们虽然能从英文题名、英文摘要中得到论文的创新内容及定量式定性的信息梗概,但对事物运动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参量变化过程及试验的数据等更多的重要信息仍无法了解,因此,图和表的中、英文并列给出将便于外国读者了解作者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并由此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要注意,科技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助短线。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基本构成成分,因此一篇论文不能不写结论,但又不能是正文标题的重复,还要避免以“结果与讨论”作结尾的论文出现其内容仍属“结果与分析”,因为这样会缺乏真正的讨论内容,也没有结论性的文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部分也往往被作者忽略,有的尽管列出,却很不规范。几种主要的标准著录格式见下: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会议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录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句后右上角标出,按顺序排列.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2.语言表达写作规范科技论文通常运用严整而很少变化的句式。其完全句多,长句多,各种限制性的附加成份多,用连接词语的复句多。这是因为带有大量附加成分的长句准确、周密,适合于表达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但科技论文手稿中,有不少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较差,也有一些作者采用口头谈话式写作方式,结果造成句子不是没有主语就是没有宾语,或是语序安排不当、滥用词语,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论文的表达.以下各举几例说明. 滥用介词而缺主语【例】 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句中介词“关于”与后面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偏正短语构成了介宾短语,使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因此删掉介词“关于”,使后面的“问题”恢复到主语位置,整个句子才表达完整。 语序安排不当①状语位置安排不当【例】 流沙地、盐碱地大面积造林技术从90年代初就在新疆推广应用.句子中状语有两个位置:一在句首,一在句中。一般表限制的状语放在句首,如时间、处所、条件、关涉对象等状语.描写性状语放在句中。将上面例中的“从90年代初“提到句首,它的位置就恰当

音乐文献综述写作要点再论 (按:当下在音乐院校的学术论文写作中,“综述”写作已愈来愈受到指导教师和写作者的重视。虽然在教学中笔者曾多有明示和讨论,但仍有部分写作者对相关文体性质、内容安排和结构要义有所忽视而理解不深,从而使其“综述”文稿学术价值受到影响。据此,笔者借“博客”之便,对音乐文献综述写作的相关问题,再做要点式归纳总结,与博友们交流和讨论。) 一、什么是“音乐文献综述”?在预设或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对某一音乐学术领域所积累学术文献进行全面观察、分类综合和定性总结的书面陈述,称为“音乐文献综述”。所谓“预设或限定的时空范围”,是指综述都需要有所涉文献的具体时期或年限划定以及具体学术领域或主题规定。具体而言,就是这种时空范围的预设或限定,从时间层面而论,可长可短,长者可设定为一个世纪(如所谓“百年文献综述”);短者可设定为刚刚成为“历史”的前一年或两三年(如《中国音乐年鉴》中的某领域某年音乐文献综述)。从学术主题层面而论,可大可小,大者可设定为一个学科或一个专业方向(如《当代中国音乐学》中的分学科综述);小者可设定为一个音乐主题或一个理论问题(如一次学术会议、一种专业技能、一个音乐品种或类型研究文献)。这就是说,所有的音乐文献综述,其材料对象都不是漫无边际或“边界”迷糊的音乐文献谈论,而是有历时性范围和学术空间范围预设或限定的陈述。据此,任何综述者对音乐文献时空范围的设定和限定,都应当是根据个人能力、精力和具体需要的一种适合个人专业条件的界面设定选择,切不可贪大求杂、节外生枝,使自己最终陷于内容和结构都难于驾驭的困难境地。音乐文献综述,是当下包括民族音乐学研究课题在内的各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研究生教育和学位论文写作中采用最为普遍也是最多的著述内容或著述形式之一。在民族音乐学学术领域,根据学术目的、作用和文本内容结构的不同,音乐文献综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民族音乐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引言或绪论章节中部分内容的文献综述,这是各级学位论文规定格式中必须要呈现的一部分对前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认知的内容。二是作为民族音乐学某一专题领域,对规定时间或范围内的音乐文献积累做专门化梳理和认知完成的文献综述,这是一种独立成篇的专业论文样式,如某某音乐学术研讨年会所提交专业论文或研究成果的全面综述,或某某时期某一音乐领域所积累专业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全面综述等。二、音乐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凡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规格和学术要求的音乐文献综述,无论它是学位论文中的相关段落部分,还是独立成篇的专项主题综合,在写作上都需要认真审视和关注下述几方面内容:1.对象材料全面性。就是对规定时空范围内所涉音乐对象的现有文献资料积累,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综述”之“综”,在这里具有明确的时空规定上的意义,那就是“所述”音乐对象材料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观察和认知。一篇对音乐对象文献积累材料描述不够全面而有明显缺失的章节或独立篇幅,都不能称之为是合格的“综述”,因为它没有全面反映出所涉音乐对象的历时研究过程和最新学术进展及信息。2.陈述方式描述性。凡是好的音乐文献综述,对规定时空范围内所积累的所有音乐文献,都主要采用客观“描述”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陈述,这是“综述”之“述”特征的性质体现。尽管“综述”也需要有“述者”个人见解和认知发表,但是这种个人见解和认知,则首先是建立在原有文献材料客观内容基础之上的。因此,忠实引用、陈述原文和理解诠释原文,是音乐文献综述的基本特色。故而一篇合格或优秀的文献综述,原有文献材料内容的陈述与著述者个人意见的发表,都不是模糊混淆、雾里看花,而是清晰明确、泾渭分明;对原有文献材料引述也不是断章取义,更不是推论甚至篡改,而是忠实、周到和准确。“述而不作”,是它的主旨,这里的“作”,应当理解为是“发挥”、“推衍”、“创造”。因此,音乐综述的“述而不作”,对于原文献来说,就是不发挥、不推衍、不创造,避免综述者个人不着边际的主观推论和随意理解,这也是笔者主张将音乐文献综述划为“乐志性质”著述一类的根本原因。3.内容结构综合性。凡是好的音乐文献综述,在规定时空范围所现音乐文献的全面、客观描述基础上,都还有著述者个人分类综合和定性总结的创新性思维显示。“综述”之“综”,除了前述具有时空规定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意义之外,另还有方法和程序上的限定意义,那就是需要对所涉音乐对象的全部文献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予以分析、归纳与综合。这就是说,综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决不是所涉音乐文献材料的一般性介绍、简单化排列和无序式拼接,而是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将所掌握的全部音乐文献材料,从学术层面上进行分类或分项组合,在深入认知基础上再进行模式化提炼归类和理性化归纳总结。由于这种模式化提炼归类和理性化归纳总结,是一种针对所见文献积累、并在此积累基础上的客观性“综合”,是一种有具体依据、具体来源、具体针对性的“综合”,故并不与前述“述而不作”的“三不要点(不发挥、不推衍、不创造)”相左。三、音乐文献综述的作用与价值一项文献综述成果的完成,在任何学术领域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包括民族音乐学在内的所有音乐学学科领域的音乐文献综述,亦不例外。首先,在音乐学教育领域和学位授予程序中,完成一项音乐文献综述写作,实际上就是一次学术层面上的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积累、文献材料内容认知和文献分析归纳及整合梳理能力的实践训练。由于音乐文献综述针对的是某一音乐对象历来的文献材料积累,其检索的对象具体、要求明确、途径多种,且与学位论文整体写作框架密切关联,因而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功能。通过音乐文献综述写作,不仅可以用为训练和提高各学位层次学员文献资料检索的实践能力,同时亦可相应地扩大学员知识面的深广程度和认知视野,培养学员分析、归纳、梳理、整合学术材料的表述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音乐文献综述作为音乐描述的一种代表性文体,今已成为大多数音乐院校音乐学本科以上专业教育和学位论文写作练习规定选择的重要著述形式之一。此外,某项音乐文献综述的写作与完成,同时也是此项文献综述所涉音乐对象相关研究课题发现前沿、辨清缺失、明确方向的信息采集和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对学位论文更深入的整体写作和对相关专门课题研究的内容结构设计,都具有直接和明确的定位性影响和参考使用价值,因此,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献综述,对于学位论文和专门课题来说,都被视为是其后继续进入更加具体、更深层次研究的先导和基础。四、音乐文献综述的文体结构音乐文献综述的文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主部”(或称“综述”)、“总结”、“参考文献目录”四个部分。前言,也可称为引言,是本综述需要率先告之读者的相关学术背景或学理背景。首先是综述文献对象主题、文献选择时空范围限定的说明(如本文是某年至某年的某个具体音乐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然后是这一文献综述所涉对象范围及内容选择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的简要明确解说。主部,或称“综述”,是全文的主要部分,需要综述规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文献,这些文献所展示出的多种研究思路和繁杂内容对象,在此经过作者综合、归纳,清晰地形成序列性的若干分支主题(模式化归类的若干段落),一一进行概述和解说;各分支主题,论题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特别是其中具有个性特征和创新内容的文献,要多予以关注和突出。至于各分支主题的序列安排,则没有统一不变的格式,既可按年代为序归类,也可按近似或同类主题和观点为序归类,还可按近似或同类研究方法或思路为序归类。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或主题归类,此部分内容都需要对所涉音乐文献的学科进程、理论见解和研究方法予以概括、提炼和展示,而不能仅仅是对原文献内容的复述和大段落文字的引述。总结,或称为“结语”,是“综述”总体内容的重点归纳。主要陈述其已经显现的盈缺得失、现状进度和未来动向预测等,并有针对性地初步提出解决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意见。最后是参考文献目录。所有被纳入综述视野的文献目录,排列有序、显示规范。 总之,随着各大音乐院校学位论文写作的渐趋规范和科研课题的严格要求,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综述性文体,还会在学术上和写作上发挥出它更大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作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音乐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大期刊中相继出现了大批有关音乐学论文的“身影”。音乐学论文做为音乐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那么要求音乐学术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十分有必要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和归纳一番音乐论文的几大构成部分的写作规范。首先,音乐学论文与其他论文一样,都是其三大部分组成。对于这三大部分,音乐学论文又有哪些写作的规范呢?一、题目题目要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主要,力求反映文章的主旨,简洁精炼、画龙点晴。读者一般会通过阅读题目来确定文章阅读的顺序。因此,题目来确定文章阅读的顺序。因此,题目一定要做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现创新,并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一般不超过15个字。二、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位于文章正文之前,用来提供全文的梗概,字数定在200~300字之间。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让读者忙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而且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根据摘要来决定。写摘要时,要做到语言简洁、强调创新、使用短句、不加评论。主要体现4个方面的内容,即陈述目的、描述方法、总结成果、陈述结论。在写摘要的时候,应使用第三人称,不要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也不应该包含作者将来的打算和计划,以及一些文学性的修饰和无用的叙述。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称“被引证文献”,是指进行某一著述、某一研究时所参考和引用的文献。作者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在于:一是作为阐述本人见地的佐证或背景资料;二是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或经典论述;三是表示对他人理论或研究成果的承认、继承、借鉴或补充。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论文中所有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都要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标注出来。参考文献部分的常见问题是格式混乱。各种期刊都有其参考格式和书写规范,应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整理。这也可以增加论文投稿的成功率。另外,除了综述类的论文外,参考文献也不宜过多,否则会淡化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写作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是成果展示的重要途径。音乐论文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因此,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本着创新、科学、平易近人的态度,遵守学术规范,崇尚科学,为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 索引序列
  • 会计学学术规范的必要性论文
  • 学术规范的必要性论文摘要
  • 学术论文的必要性
  • 艺术学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论文
  • 音乐学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