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提出一种假设的论文格式

提出一种假设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提出一种假设的论文格式

一、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三、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

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五、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章

《欲速则不达》

这里,我们想到了孔子的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好酒陈酿的时间越长越香醇,音乐谱写得越久越唯美,成功酝酿的越久越辉煌。

贝多芬写《合唱交响曲》用了39年的时间,最终将无数次的灵感串联成了旷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个小时作完曲子,我们还能听见他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吗?

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受了多少年的凌辱,尝了多少年的胆。他从来没有草率地为报一箭之仇而出兵吴国,而是用平和、坚定的心对内不断提升自己,对外等待最佳时机。可见,坚定而又平和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前奏。

居里夫人十几年寻找放射元素,含辛茹苦,潜心于一处,历经夜晚白天无数次交替,吞咽周围冷寂之苦,为的只是心中那熠熠闪耀着动人光辉的科学之灯。多少次,曾一个人孤军奋战,多少次,曾平凡无味地不断重复同一个实验。终在几十吨沥青铀矿矿渣中找到几克放射元素。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时代的人们,请牢记——欲速则不达!请在泥泞的小路上留下你坚实的脚印,在历史的书页里留下你泛黄的足迹。坚定向前,成功就在不远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5、正文,

1、基本结构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2、分类2.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数学建模文章格式模版

题目:明确题目意思

一、摘要:500个字左右,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

二、关键字:3-5个

三、问题重述。

四、模型假设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2)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建模过程

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以数学思想来包容问题的精髓,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要求符合数学理论,符合数学习惯,清晰准确。

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数学建模

论文研究假设提出格式

第一步、找主题、列框架。根据你要写的主题,找相关的文献,一定要多找,并且挑出好的论文打印出来,一份的去阅读,研究他们的思路,如果能找到与你思路非常契合的文献,可以直接借鉴他的框架(俗称套模板),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都是罗列出来的,如果你能找到与第二步,内容填写要按照框框进行。根据每个你想要表达的论点去查阅文献,直接照搬你认为适合的内容,最起码的逻辑应该是经过一点点修改的。先不管查重,先出第一稿,先达到字数就可以了。第三步,对自己的逻辑架构进行反思。当你的初稿出来的时候,其实你对这份论文的条理和逻辑就会越来越清晰,别怕麻烦,框架部分有感觉不符合逻辑的,重新调整一下,不如给导师看一下。第四步,对内容进行修改,将重量降下来。你的框架性逻辑经过前三步,已经差不多清晰了,内容已经具备了。第4招是最关键的一招。在参考他人内容的基础上,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1、把不必要的内容删除;2、对语序、语法进行调整,在保留他人思想的前提下达到有效减重;3、增加自己的思路。经过这四个步骤的运作,基本上达到了一份合格的论文。各位同学,包括我自己,每个人都不是专家,千万别想着论文可以无中生有,借鉴和找人指导是需要两手抓的。借鉴好理解,找准方向的文献,看准结构,照着结构一点点临摹,多练练就能慢慢融会贯通。找经验丰富的人指导,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本来就站在比我们更高的台阶上,如果肯悉心指导的话,那肯定是大大的收获,对于论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来说,他们的收获是非常大的。点击下方,即可获得优质论文指导~—分割线—答辩终于结束了,拿了全场最佳,论文几乎不用改动,昨天刚交完终稿,等待拿毕业证的论文终于圆满结束。之前分享过论文怎么快写,今天就来说说答辩如何顺利拿到。

大学是个美好的地方,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友谊,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技术能力,每个人收获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件事,那就是写毕业论文,写毕业论文并不容易,写完之后还要选择论文查重网站查重更是麻烦。

而且对大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再麻烦那也得完成了,因为不完成好是无法毕业的,第一次面对毕业论文这个东西,该如何下手,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来完成好毕业论文。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流程是这样的,选题,开题报告,写作,查重,提交,答辩,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要写好它,就必须知道每一环节的关键。对于选题,所有指导老师发出所有毕业论文的题目,然后由你自己选择,这个时候,选题非常重要,所以你要选你擅长的题目,这样你才能有东西可以写。开题报告,这是你接下来论文书写的思路,所以做好开题报告,可以为下面的思路提供方向。书写,这个就简单了很多,因为主题清楚了,方向清楚了,那就靠着主题沿着方向进行书写即可。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术来表达,网上书本上的只能作为参考,绝不可全部复制,不然最后的查重是无法通过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了解学校的论文查重软件,以此进行匹配,查重才能最大化的达到避重。提交就是在所有工序都完成后将论文提交给对应的指导老师。最后一个答辩,那就是针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学术问答,同学们在这之前一定要充分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温习,因为导师的所有问答都是由论文而来。

就查重而言,是需要专业的论文查重软件进行查重的,所以要选择一些资料较大范围较广的论文查重网站进行挑选,这样的结果才是可作为参考的、靠谱的。

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假设 一、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2.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3.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的分析。 5.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6.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题的论证报告可用于填写课题的立项申请书或科研论文的开篇、前言部分。 二、怎样形成研究假设 什么是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结论。 研究假设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在初中的数学里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构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其中“如果……”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命题的条件,把“那么……”这一部分叫做命题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那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如果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命题”。一个命题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或者称之为真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称之为假的。对于一个课题来说,它的研究假设就是一个命题,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某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前面已经提到,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有时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这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科学性。即它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是毫无依据地推测和主观臆断的一个命题。如上期所举的“永动机”就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命题。②可检验性。即研究假设的结论是可以检验的,可检验的假设是研究假设的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可检验性是指研究的结果是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重复的实验,并能证明同一结论的存在性和它的可靠性。③可预测性。一个课题的假设应该有可以预测的结果。 三、怎样根据假设确定变量并进行分类 在上一讲里,我们已经明确了如何形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在形成研究假设时,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宏的变量。 所谓变量就是可变的量,变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之分。自变量就是假定的原因变量。即我们要研究造成结果变化的量。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在不断的长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时间就是引起小树长大的众多自变量中的一个自变量。又例如,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中,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就是这一课题中的自变量之一,因为由于对它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变化),引起了教学结构的变化和教学效果的变化。再比如,在课题:“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中,它的自变量是:①学生分层;②目标分层;③分层施教;④分层指导;⑤分层作业;⑥分层评价。 因变量是假定的结果变量。也就是(主要)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结果的变化,这一结果的变化就是因变量。例如上面小树生长的例子中,“小树...... 课题研究设计的假设的类型 1、按复杂程度分:(1)描述性假设。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如,“教育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的研究。(2)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以说明事物的原因。(3)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2、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1)条件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在表述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标准逻辑句型,(2)差异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3)函数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共变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达,即Y=f(x)。3、按假设的性质分:(1)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2)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事例。(3)虚无假设。又称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虚无假设的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倾向性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3、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上的倾向性分:(1)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2)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收集数据、检验结果来揭示变量间的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 如何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2.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习惯及方法。 (2)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 (二)研究内容 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作为教学的补充手段加以科学利用,以同学们课外交流讨论为主,以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主线,主要包括课本、习题册、试卷库、学习指导、学习心得论坛等内容。同时,本课题还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运用模式、学习效果和管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 从心理上研究学生课外学习习惯、方法,增强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 (2) 研究分组和分配工作的策略,促进共同体的构建及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 通过对文,理科的学生的不同特质分析,研制出共同体的学习具体方案; (4)利用我校的住宿制,研究对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策略。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就是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人力资源,激发学生展开辩论,互相交流,再现解题的思维过程。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本课题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2)对构建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可促使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视和管理。 多年来,我们着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宽,把高中数学学习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对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课外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补充,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外学习更加重视和加强管理。研制具体方案,保障课外学习顺利进行;同时研究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的课外学习共同体。研制一系列共同学习的具体方案,保障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这也是课题研究上的重点和难点。 2. 拟创新点 (1)可操作性方面 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 (2)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探索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学习资料,共同学习具体例题、习题集,有效学习案例,无效学习案例,学习指导、学习心得,学习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 研究课题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研究设计的提出研究假设 (一)假设的内涵所谓假设,简言之,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和假定性说明。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必须是对问题的解答。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问题、解释一定事实和现象的;第二,必须是对未经证实的问题的解答;第三,必须有相关事实或理论依据。 研究课题是什么意思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订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一.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 课题研究怎样写 一、课题的提出(也可以说是选题)主要从为什么要搞这个课题谈起,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也可以从学校、区、市、省乃至全国范围里。最好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已取得的成果和水平,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还存在的问题,把握研究的价值和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有所创造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走在该领域的前沿。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可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课题来进行实验。如:在一个班中挑选几个中下生做追踪调查的研究,从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或为中下生的原因,以便制定对案,然后再追踪看是否有效。课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着重写为什么要搞这项研究,及搞这项研究的意义。二理论依据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理论等。三实验的假设在课题确定时,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说”,“假说”是在已有经验、事实基础上,以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理论、媒体理论等)为依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某些尚未认识的事物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等作出假定性的推测。当然,这种假说是在科学依据下作出的。例如,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据此,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实验的变量实验是按一定的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对象施加可操纵的影响,观察其变化,以此推断这些影响与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变化的“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学时间、教学能力、学生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这些可变化的“因素”统一称为“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有:1自变量。即实验者加于实验对象的实验因子,由实验者操纵,以了解它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要验证用某种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中的自变量即为该教学模式。自变量也有可能有多个。如网络氛围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自变量即有二个,一个是创设网络氛围,另一个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2因变量。即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关系的结果变量,它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验证用某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实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为因变量。3无关变量,及影响实验结果但又不是自变量的一切变量。如前面提到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组织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个人学习方法或方式、家庭学习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在实验中,它们都是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就无法判断因变量(学生自学能力)是由自变量(教学模式)引起的,还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因此,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写实验方案时,除了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外,最好能把自变量具体操作也写出来,如:构建模式的研究,第一步要说明该模式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然后再把模式结构图画出来,最后进一步对该模式的每个环节进行说明。同时如何控制干扰变量也要写出来。五实验的目标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除了因变量外,教师水平的提高,实验报告、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都可以是所达到的目标。六实验研究方法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人获得足够的信息可重复进行同样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它包括:1对象和抽样方法,包括年龄、年级、选择的方法和理由、...... 课题研究设计的教育研究假设的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课题研究设计的教育研究假设的检验 假设的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包括逻辑分析和实验验证。逻辑分析,主要用逻辑论证和反驳的方法;实验检验又分为:(1)直接检验;(2)间接检验。二、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划分教育科研类型:(一)总体研究、个案研究和抽样研究1、总体研究。“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总体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而定。2、个案研究。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目的和作用优越性:局限性:?3、抽样研究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对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来获得有关总体认识的研究抽样按一定的规则从一个确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组成研究的样本。抽样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直接被研究的对象。抽样的目的和作用:抽样研究相对于总体研究来讲有许多优越性:①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②节省人力、时间、费用,缩短资料整理时间;③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④抽样研究所得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抽样研究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样误差。(二)抽样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抽样应遵循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样时还应注意:(1)确定抽样范围。关键是明确总体的界限。(2)保证样本代表性。①被研究对象的均匀程度,越均匀,误差越小;②抽样数目,抽样数目越多,误差越小;③抽样方法。一般而言,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误差小,机械抽样比随机抽样误差小,分类抽样比机械抽样误差小。(3)样本容量合理。即根据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及推论所需的正确程度来确定样本的大小,尽可能抽取足够大的样本,以使它能够真正代表总体的特征。(三)抽样的一般程序说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清楚界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即规定总体;(2)设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确的抽样单位的总体名单;(3)确定样本容量,然后根据名单,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四)常用的抽样方法抽样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来选择具体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是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①采用抽签的方式。②使用《随机目录表》。2、等距随机取样。也称系统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间隔抽样,是将抽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有系统地间隔若干个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个体,从而形成样本。其步骤是:①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排列编号;②确定间隔距离;③采用随机方法确定抽样的起点号码;④从起点号码开始,依间隔距离,按顺序抽取足够数目的个体作为样本。3、分类随机取样。也叫分类抽样、比率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容量和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别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其步骤是:①决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②确定总体数量,每类的总数和取样的总数;③计算出每类所占比例,并以取样的总数乘以比例,得到每类所应抽取的数量;④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一类别中抽取应取的数量。4、整群随机取样。也叫整体抽样,是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

分析论文写作格式是有标准化格式的,包括绪论,文件综述,提出研究假设,论证过程,研究结果,研究不足与反思。

论文研究假设在哪一部分提出

(1)由以往的实践经验或实地初步探索得出的假设。实际上,研究人员在调查之前就已初步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研究课题就是依据这些现象提出的。依据经验和实地观察就能够提出一些尝试性的解释。(2)由理论文献中得出的假设。理论的作用是概括性地解释各类具体现象,因此对于所要研究的现象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找出不同的理论解释,然后经过选择和判断,就能依据某一种或某几种理论得出研究假设。

方法:

1、要在搜索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

2、寻求理论支撑,形成初步假设。

3、利用各种相关材料和方法对假说的基本观点进行论证,进而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稳定的知识体系。

假设在表述形式上是“陈述式”的,不采用提问题似的“疑问式的”表述,可以进行统计上的检验。一个研究中,理论框架下一般会有若干个待检验的假设支持。

通常情况下,我们经常用模型对各种理论假设进行简洁的描述,勾勒出理论框架中研究对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联系的结构、方向和强度。

假说的建立

假说的建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提出阶段,经常使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二是推演阶段,经常使用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方法;三是验证阶段,要求反复验证,但不绝对否定。

建立假说应该遵循两条规则:一要以事实材料、科学知识为前提;二不与科学原理相矛盾,自身也不应逻辑矛盾。

“可伪证性、似真性、简单性”三项原则,是一些学者倡导的评价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标准。正确的假说是一篇论文的灵魂。那些无意义的或无须求证的见解,或以偏概全的假设,都不是科学的假说。

1.什么是研究假设呢?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学科理论,或是以往相关研究的发现或结论,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或结果作出的一种尝试性的逻辑推测。“假设”常常是理论框架或分析模型中规定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试验性的描述。 只讨论一个变量的假设并不是研究假设。比如:“今晚美股会跌停”这句表述中只有“美股”这一个变量,不符合研究假设的基本定义。讨论两个或多个变量,但变量间没有关联性,也不是研究假设。比如:“明天欧洲新增疫情患者将超过5000人,明天A股将小幅上涨”这句话里面出现了“欧洲新增疫情患者人数”和“A股”这两个变量,但并没有显示这两个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也不能只说“A和B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应该具体描述两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比如:“用户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与他们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意愿呈正比”。2.研究假设的一般性特征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猜测性研究假设是研究者还未正面的陈述或主张,需要继续被各种实证研究所验证。验证假设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的过程。研究假设必须是简单单一的一个研究假设只讨论一对关系。比如:“A比B更喜欢炒股”,“A和B呈正相关”,“A越多B越少”,“A受B的显著影响”等等。研究假设也可以描述某变量的中介作用,比如“A对B和C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A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 and C”。 但是我们不要有“A比B和C更喜欢炒股”,“A和B呈正相关,且和C呈负相关”等等这类展示多对关系的描述。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被验证的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被验证的,后人可重复的推测。要让假定变成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测的事实被实践所证实。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研究假设必须建立在事实或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以一定的实验材料和经验事实为基础,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依据,经过一系列论证才能提出。

1、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2、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设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4、关键词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

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6、结论

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四行。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8、致谢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里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9、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论文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1.什么是研究假设呢?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学科理论,或是以往相关研究的发现或结论,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或结果作出的一种尝试性的逻辑推测。“假设”常常是理论框架或分析模型中规定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试验性的描述。 只讨论一个变量的假设并不是研究假设。比如:“今晚美股会跌停”这句表述中只有“美股”这一个变量,不符合研究假设的基本定义。讨论两个或多个变量,但变量间没有关联性,也不是研究假设。比如:“明天欧洲新增疫情患者将超过5000人,明天A股将小幅上涨”这句话里面出现了“欧洲新增疫情患者人数”和“A股”这两个变量,但并没有显示这两个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也不能只说“A和B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应该具体描述两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比如:“用户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与他们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意愿呈正比”。2.研究假设的一般性特征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猜测性研究假设是研究者还未正面的陈述或主张,需要继续被各种实证研究所验证。验证假设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的过程。研究假设必须是简单单一的一个研究假设只讨论一对关系。比如:“A比B更喜欢炒股”,“A和B呈正相关”,“A越多B越少”,“A受B的显著影响”等等。研究假设也可以描述某变量的中介作用,比如“A对B和C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A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 and C”。 但是我们不要有“A比B和C更喜欢炒股”,“A和B呈正相关,且和C呈负相关”等等这类展示多对关系的描述。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被验证的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被验证的,后人可重复的推测。要让假定变成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测的事实被实践所证实。研究假设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研究假设必须建立在事实或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以一定的实验材料和经验事实为基础,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依据,经过一系列论证才能提出。

方法:

1、要在搜索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

2、寻求理论支撑,形成初步假设。

3、利用各种相关材料和方法对假说的基本观点进行论证,进而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稳定的知识体系。

假设在表述形式上是“陈述式”的,不采用提问题似的“疑问式的”表述,可以进行统计上的检验。一个研究中,理论框架下一般会有若干个待检验的假设支持。

通常情况下,我们经常用模型对各种理论假设进行简洁的描述,勾勒出理论框架中研究对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联系的结构、方向和强度。

假说的建立

假说的建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提出阶段,经常使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二是推演阶段,经常使用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方法;三是验证阶段,要求反复验证,但不绝对否定。

建立假说应该遵循两条规则:一要以事实材料、科学知识为前提;二不与科学原理相矛盾,自身也不应逻辑矛盾。

“可伪证性、似真性、简单性”三项原则,是一些学者倡导的评价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标准。正确的假说是一篇论文的灵魂。那些无意义的或无须求证的见解,或以偏概全的假设,都不是科学的假说。

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假设 一、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2.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3.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的分析。 5.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6.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题的论证报告可用于填写课题的立项申请书或科研论文的开篇、前言部分。 二、怎样形成研究假设 什么是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结论。 研究假设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在初中的数学里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构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其中“如果……”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命题的条件,把“那么……”这一部分叫做命题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那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如果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命题”。一个命题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或者称之为真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称之为假的。对于一个课题来说,它的研究假设就是一个命题,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某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前面已经提到,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有时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这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科学性。即它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是毫无依据地推测和主观臆断的一个命题。如上期所举的“永动机”就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命题。②可检验性。即研究假设的结论是可以检验的,可检验的假设是研究假设的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可检验性是指研究的结果是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重复的实验,并能证明同一结论的存在性和它的可靠性。③可预测性。一个课题的假设应该有可以预测的结果。 三、怎样根据假设确定变量并进行分类 在上一讲里,我们已经明确了如何形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在形成研究假设时,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宏的变量。 所谓变量就是可变的量,变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之分。自变量就是假定的原因变量。即我们要研究造成结果变化的量。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在不断的长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时间就是引起小树长大的众多自变量中的一个自变量。又例如,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中,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就是这一课题中的自变量之一,因为由于对它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变化),引起了教学结构的变化和教学效果的变化。再比如,在课题:“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中,它的自变量是:①学生分层;②目标分层;③分层施教;④分层指导;⑤分层作业;⑥分层评价。 因变量是假定的结果变量。也就是(主要)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结果的变化,这一结果的变化就是因变量。例如上面小树生长的例子中,“小树...... 课题研究设计的假设的类型 1、按复杂程度分:(1)描述性假设。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如,“教育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的研究。(2)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以说明事物的原因。(3)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2、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1)条件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在表述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标准逻辑句型,(2)差异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3)函数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共变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达,即Y=f(x)。3、按假设的性质分:(1)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2)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事例。(3)虚无假设。又称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虚无假设的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倾向性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3、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上的倾向性分:(1)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2)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收集数据、检验结果来揭示变量间的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 如何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2.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习惯及方法。 (2)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 (二)研究内容 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作为教学的补充手段加以科学利用,以同学们课外交流讨论为主,以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主线,主要包括课本、习题册、试卷库、学习指导、学习心得论坛等内容。同时,本课题还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运用模式、学习效果和管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 从心理上研究学生课外学习习惯、方法,增强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 (2) 研究分组和分配工作的策略,促进共同体的构建及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 通过对文,理科的学生的不同特质分析,研制出共同体的学习具体方案; (4)利用我校的住宿制,研究对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策略。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就是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人力资源,激发学生展开辩论,互相交流,再现解题的思维过程。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本课题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2)对构建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可促使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视和管理。 多年来,我们着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宽,把高中数学学习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对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课外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补充,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外学习更加重视和加强管理。研制具体方案,保障课外学习顺利进行;同时研究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的课外学习共同体。研制一系列共同学习的具体方案,保障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这也是课题研究上的重点和难点。 2. 拟创新点 (1)可操作性方面 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 (2)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探索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学习资料,共同学习具体例题、习题集,有效学习案例,无效学习案例,学习指导、学习心得,学习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 研究课题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研究设计的提出研究假设 (一)假设的内涵所谓假设,简言之,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和假定性说明。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必须是对问题的解答。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问题、解释一定事实和现象的;第二,必须是对未经证实的问题的解答;第三,必须有相关事实或理论依据。 研究课题是什么意思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订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一.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 课题研究怎样写 一、课题的提出(也可以说是选题)主要从为什么要搞这个课题谈起,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也可以从学校、区、市、省乃至全国范围里。最好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已取得的成果和水平,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还存在的问题,把握研究的价值和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有所创造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走在该领域的前沿。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可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课题来进行实验。如:在一个班中挑选几个中下生做追踪调查的研究,从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或为中下生的原因,以便制定对案,然后再追踪看是否有效。课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着重写为什么要搞这项研究,及搞这项研究的意义。二理论依据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理论等。三实验的假设在课题确定时,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说”,“假说”是在已有经验、事实基础上,以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理论、媒体理论等)为依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某些尚未认识的事物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等作出假定性的推测。当然,这种假说是在科学依据下作出的。例如,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据此,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实验的变量实验是按一定的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对象施加可操纵的影响,观察其变化,以此推断这些影响与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变化的“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学时间、教学能力、学生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这些可变化的“因素”统一称为“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有:1自变量。即实验者加于实验对象的实验因子,由实验者操纵,以了解它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要验证用某种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中的自变量即为该教学模式。自变量也有可能有多个。如网络氛围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自变量即有二个,一个是创设网络氛围,另一个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2因变量。即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关系的结果变量,它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验证用某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实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为因变量。3无关变量,及影响实验结果但又不是自变量的一切变量。如前面提到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组织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个人学习方法或方式、家庭学习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在实验中,它们都是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就无法判断因变量(学生自学能力)是由自变量(教学模式)引起的,还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因此,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写实验方案时,除了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外,最好能把自变量具体操作也写出来,如:构建模式的研究,第一步要说明该模式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然后再把模式结构图画出来,最后进一步对该模式的每个环节进行说明。同时如何控制干扰变量也要写出来。五实验的目标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除了因变量外,教师水平的提高,实验报告、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都可以是所达到的目标。六实验研究方法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人获得足够的信息可重复进行同样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它包括:1对象和抽样方法,包括年龄、年级、选择的方法和理由、...... 课题研究设计的教育研究假设的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课题研究设计的教育研究假设的检验 假设的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包括逻辑分析和实验验证。逻辑分析,主要用逻辑论证和反驳的方法;实验检验又分为:(1)直接检验;(2)间接检验。二、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划分教育科研类型:(一)总体研究、个案研究和抽样研究1、总体研究。“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总体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而定。2、个案研究。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目的和作用优越性:局限性:?3、抽样研究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对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来获得有关总体认识的研究抽样按一定的规则从一个确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组成研究的样本。抽样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直接被研究的对象。抽样的目的和作用:抽样研究相对于总体研究来讲有许多优越性:①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②节省人力、时间、费用,缩短资料整理时间;③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④抽样研究所得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抽样研究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样误差。(二)抽样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抽样应遵循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样时还应注意:(1)确定抽样范围。关键是明确总体的界限。(2)保证样本代表性。①被研究对象的均匀程度,越均匀,误差越小;②抽样数目,抽样数目越多,误差越小;③抽样方法。一般而言,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误差小,机械抽样比随机抽样误差小,分类抽样比机械抽样误差小。(3)样本容量合理。即根据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及推论所需的正确程度来确定样本的大小,尽可能抽取足够大的样本,以使它能够真正代表总体的特征。(三)抽样的一般程序说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清楚界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即规定总体;(2)设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确的抽样单位的总体名单;(3)确定样本容量,然后根据名单,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四)常用的抽样方法抽样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来选择具体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是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①采用抽签的方式。②使用《随机目录表》。2、等距随机取样。也称系统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间隔抽样,是将抽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有系统地间隔若干个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个体,从而形成样本。其步骤是:①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排列编号;②确定间隔距离;③采用随机方法确定抽样的起点号码;④从起点号码开始,依间隔距离,按顺序抽取足够数目的个体作为样本。3、分类随机取样。也叫分类抽样、比率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容量和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别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其步骤是:①决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②确定总体数量,每类的总数和取样的总数;③计算出每类所占比例,并以取样的总数乘以比例,得到每类所应抽取的数量;④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一类别中抽取应取的数量。4、整群随机取样。也叫整体抽样,是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

论文研究假设怎么提出

方法:

1、要在搜索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

2、寻求理论支撑,形成初步假设。

3、利用各种相关材料和方法对假说的基本观点进行论证,进而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稳定的知识体系。

假设在表述形式上是“陈述式”的,不采用提问题似的“疑问式的”表述,可以进行统计上的检验。一个研究中,理论框架下一般会有若干个待检验的假设支持。

通常情况下,我们经常用模型对各种理论假设进行简洁的描述,勾勒出理论框架中研究对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联系的结构、方向和强度。

假说的建立

假说的建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提出阶段,经常使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二是推演阶段,经常使用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方法;三是验证阶段,要求反复验证,但不绝对否定。

建立假说应该遵循两条规则:一要以事实材料、科学知识为前提;二不与科学原理相矛盾,自身也不应逻辑矛盾。

“可伪证性、似真性、简单性”三项原则,是一些学者倡导的评价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标准。正确的假说是一篇论文的灵魂。那些无意义的或无须求证的见解,或以偏概全的假设,都不是科学的假说。

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假设 一、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2.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3.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的分析。 5.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6.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题的论证报告可用于填写课题的立项申请书或科研论文的开篇、前言部分。 二、怎样形成研究假设 什么是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结论。 研究假设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在初中的数学里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构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其中“如果……”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命题的条件,把“那么……”这一部分叫做命题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那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如果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命题”。一个命题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或者称之为真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称之为假的。对于一个课题来说,它的研究假设就是一个命题,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某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前面已经提到,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有时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这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科学性。即它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是毫无依据地推测和主观臆断的一个命题。如上期所举的“永动机”就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命题。②可检验性。即研究假设的结论是可以检验的,可检验的假设是研究假设的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可检验性是指研究的结果是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重复的实验,并能证明同一结论的存在性和它的可靠性。③可预测性。一个课题的假设应该有可以预测的结果。 三、怎样根据假设确定变量并进行分类 在上一讲里,我们已经明确了如何形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在形成研究假设时,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宏的变量。 所谓变量就是可变的量,变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之分。自变量就是假定的原因变量。即我们要研究造成结果变化的量。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在不断的长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时间就是引起小树长大的众多自变量中的一个自变量。又例如,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中,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就是这一课题中的自变量之一,因为由于对它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变化),引起了教学结构的变化和教学效果的变化。再比如,在课题:“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中,它的自变量是:①学生分层;②目标分层;③分层施教;④分层指导;⑤分层作业;⑥分层评价。 因变量是假定的结果变量。也就是(主要)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某一事件的结果的变化,这一结果的变化就是因变量。例如上面小树生长的例子中,“小树...... 课题研究设计的假设的类型 1、按复杂程度分:(1)描述性假设。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如,“教育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的研究。(2)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以说明事物的原因。(3)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2、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1)条件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在表述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标准逻辑句型,(2)差异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3)函数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共变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达,即Y=f(x)。3、按假设的性质分:(1)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2)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事例。(3)虚无假设。又称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虚无假设的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倾向性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3、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上的倾向性分:(1)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2)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收集数据、检验结果来揭示变量间的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 如何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2.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习惯及方法。 (2)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 (二)研究内容 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作为教学的补充手段加以科学利用,以同学们课外交流讨论为主,以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主线,主要包括课本、习题册、试卷库、学习指导、学习心得论坛等内容。同时,本课题还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运用模式、学习效果和管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 从心理上研究学生课外学习习惯、方法,增强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 (2) 研究分组和分配工作的策略,促进共同体的构建及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 通过对文,理科的学生的不同特质分析,研制出共同体的学习具体方案; (4)利用我校的住宿制,研究对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策略。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就是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人力资源,激发学生展开辩论,互相交流,再现解题的思维过程。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本课题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2)对构建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可促使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视和管理。 多年来,我们着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宽,把高中数学学习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对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课外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补充,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外学习更加重视和加强管理。研制具体方案,保障课外学习顺利进行;同时研究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的课外学习共同体。研制一系列共同学习的具体方案,保障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这也是课题研究上的重点和难点。 2. 拟创新点 (1)可操作性方面 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 (2)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探索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学习资料,共同学习具体例题、习题集,有效学习案例,无效学习案例,学习指导、学习心得,学习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 研究课题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研究设计的提出研究假设 (一)假设的内涵所谓假设,简言之,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和假定性说明。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必须是对问题的解答。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问题、解释一定事实和现象的;第二,必须是对未经证实的问题的解答;第三,必须有相关事实或理论依据。 研究课题是什么意思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订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一.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 课题研究怎样写 一、课题的提出(也可以说是选题)主要从为什么要搞这个课题谈起,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也可以从学校、区、市、省乃至全国范围里。最好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已取得的成果和水平,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还存在的问题,把握研究的价值和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有所创造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走在该领域的前沿。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可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课题来进行实验。如:在一个班中挑选几个中下生做追踪调查的研究,从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或为中下生的原因,以便制定对案,然后再追踪看是否有效。课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着重写为什么要搞这项研究,及搞这项研究的意义。二理论依据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理论等。三实验的假设在课题确定时,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说”,“假说”是在已有经验、事实基础上,以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理论、媒体理论等)为依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某些尚未认识的事物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等作出假定性的推测。当然,这种假说是在科学依据下作出的。例如,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据此,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实验的变量实验是按一定的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对象施加可操纵的影响,观察其变化,以此推断这些影响与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变化的“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学时间、教学能力、学生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这些可变化的“因素”统一称为“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有:1自变量。即实验者加于实验对象的实验因子,由实验者操纵,以了解它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要验证用某种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中的自变量即为该教学模式。自变量也有可能有多个。如网络氛围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自变量即有二个,一个是创设网络氛围,另一个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2因变量。即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关系的结果变量,它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验证用某教学模式是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实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为因变量。3无关变量,及影响实验结果但又不是自变量的一切变量。如前面提到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组织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个人学习方法或方式、家庭学习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在实验中,它们都是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就无法判断因变量(学生自学能力)是由自变量(教学模式)引起的,还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因此,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写实验方案时,除了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外,最好能把自变量具体操作也写出来,如:构建模式的研究,第一步要说明该模式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然后再把模式结构图画出来,最后进一步对该模式的每个环节进行说明。同时如何控制干扰变量也要写出来。五实验的目标通过实验达到什么目的。除了因变量外,教师水平的提高,实验报告、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都可以是所达到的目标。六实验研究方法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人获得足够的信息可重复进行同样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它包括:1对象和抽样方法,包括年龄、年级、选择的方法和理由、...... 课题研究设计的教育研究假设的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课题研究设计的教育研究假设的检验 假设的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包括逻辑分析和实验验证。逻辑分析,主要用逻辑论证和反驳的方法;实验检验又分为:(1)直接检验;(2)间接检验。二、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划分教育科研类型:(一)总体研究、个案研究和抽样研究1、总体研究。“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总体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而定。2、个案研究。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目的和作用优越性:局限性:?3、抽样研究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对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来获得有关总体认识的研究抽样按一定的规则从一个确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组成研究的样本。抽样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直接被研究的对象。抽样的目的和作用:抽样研究相对于总体研究来讲有许多优越性:①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②节省人力、时间、费用,缩短资料整理时间;③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④抽样研究所得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抽样研究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样误差。(二)抽样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抽样应遵循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样时还应注意:(1)确定抽样范围。关键是明确总体的界限。(2)保证样本代表性。①被研究对象的均匀程度,越均匀,误差越小;②抽样数目,抽样数目越多,误差越小;③抽样方法。一般而言,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误差小,机械抽样比随机抽样误差小,分类抽样比机械抽样误差小。(3)样本容量合理。即根据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及推论所需的正确程度来确定样本的大小,尽可能抽取足够大的样本,以使它能够真正代表总体的特征。(三)抽样的一般程序说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清楚界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即规定总体;(2)设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确的抽样单位的总体名单;(3)确定样本容量,然后根据名单,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四)常用的抽样方法抽样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来选择具体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是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①采用抽签的方式。②使用《随机目录表》。2、等距随机取样。也称系统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间隔抽样,是将抽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有系统地间隔若干个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个体,从而形成样本。其步骤是:①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排列编号;②确定间隔距离;③采用随机方法确定抽样的起点号码;④从起点号码开始,依间隔距离,按顺序抽取足够数目的个体作为样本。3、分类随机取样。也叫分类抽样、比率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容量和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别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其步骤是:①决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②确定总体数量,每类的总数和取样的总数;③计算出每类所占比例,并以取样的总数乘以比例,得到每类所应抽取的数量;④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一类别中抽取应取的数量。4、整群随机取样。也叫整体抽样,是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

  • 索引序列
  • 提出一种假设的论文格式
  • 论文研究假设提出格式
  • 论文研究假设在哪一部分提出
  • 论文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 论文研究假设怎么提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