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管理学科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所学知识、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论文合格与否,水平高低表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查。因此这个环节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人的切身体会,我认为指导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关系到毕业论文写作能否成功,又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论文题目选得恰当不仅有利于集中精力于经济管理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加深认识,揭示其规律和实质。如何让学生选择恰当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应抓住两个环节: 要选择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国民经济的宏观形势和微观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从中找出经济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选取那些对社会经济有指导作用,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比如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国企改革,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等,若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就会有很强的实用性。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也正在于研究探讨我国的经济问题并且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实践。因此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以此作为选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方向。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择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指导教师要告诫学生选择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应量力而行,要清楚自已的知识结构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和劣势。因而选取自己有优势的方向展开研究,以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有价值的经济管理论文。切忌让学生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问题随意加以议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才能。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搜集和筛选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开始搜集和筛选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不重视搜集资料和不知如何筛选资料的问题。对此指导教师应该做到: 占有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寻找当前发表的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相关论文,对一些历史发展过程及反面的资料重视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其所阐述问题的理解,导致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材料目录,介绍与论文题目有关的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反面的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研究方法。 围绕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中心筛选资料,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有的学生资料一多就感到无从入手,不善于取舍资料。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边搜集、边思考、边筛选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有用的资料、数据、观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使搜集材料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从中抓住最重要的、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资料,反复看,反复琢磨;对那些离论点稍远些的资料要简明看,在筛选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努力形成的论文就能达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3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撰写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不同于工科学生,他们不可能依靠实验室的实验获得精确的数据,也不可能仅凭一些二手资料就能得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通过大量艰苦的社会调研活动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出高质量经济管理论文的必备条件。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上要注意做到: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调研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进行社会调研也同样能写出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来。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必须及时纠正。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明白进行社会调研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这也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即高等院校的师生应该服务于社会。由于高等学校师生属于社会的高知阶层,拥有先进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先进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年轻大学生满腔热情,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最少保守思想,一旦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无疑会给社会注进了一股新鲜血液。许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毕业实践证明,通过社会调研后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同程度解决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大学生自身也是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过程:一方面在成功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在失败的教训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调整,这样促使大学生端正自我认识,把自我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之中,从而使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因此,社会调研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参加的一项毕业环节。 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研活动有些学生愿意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不知从何入手,感到有些茫然,由此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影响了社会调研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联系社会调研单位,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在开始阶段最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在进行社会调研之前先拟定一个提纲,将需要调研的内容列出,再根据调研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好采取何种调研方式。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调研方式,以便取得最佳效果。经过这样的实践后,学生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知道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待学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同时要告诫他们注意多听、多看、多问、多想,要尊重那些有实践经验的人,虚心向他们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撰写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4 把握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四个阶段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写作提纲阶段、撰写初稿阶段和修改阶段。指导教师要抓住这几个环节,认真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论文的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准备阶段要充分查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查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如何将社会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与理论资料相结合,要认真研读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章,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再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资料去推敲、体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主要观点。 写作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阶段就是整理资料、进行论文构思的过程当材料准备较充足以后,要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提炼加工,进行整体构思,并将这种构思的大致思路写下来,此即写提纲。毕业论文提纲是一篇论文的基本轮廓,是全文的骨架,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指导教师要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让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论点,然后围绕这个论点再下设几个分论点。毕业论文提纲应简洁为好,只须列出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的要点。 撰写初稿阶段要掌握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固定的结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有其较固定的结构,大致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第一,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绪论部分:指导教师要让学生阐述写作这篇毕业论文的动机与意义,也可把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先提出来让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概况了解,从而调动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第二,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本论部分:这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写作质量高低主要表现在这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中心论点,不可议论太分散,分论点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同时注意论证的严密逻辑性,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重点突出。第三,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这是毕业论文的科学概括,全面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选择三种结尾形式,即总结型、科学预见型和提出问题型。 修改定稿阶段要反复推敲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字、词、句,力求精益求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初稿写成后,回过头来再看,就会发现许多疏漏与不严谨的地方,因此指导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反复修改,修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修正观点。力求观点论述充分,观点鲜明。没有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第二,增删材料。实际上就是检查材料与观点是否一致,除去重复或与论文观点联系不够紧密的材料,增加更有说服力的材料。第三,调整结构。实际上就是调整思路,包括层次和段落,检查其连贯性与紧凑性。第四,润色语言。主要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下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方法》是由为大家整理提供,需要毕业论文格式相关内容敬请关注实用资料毕业论文格式专题。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方法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格式和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写作标准。
毕业论文必须写本人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内容。
一、毕业论文的结构及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A.封面 B.封首 C.目录 D.正文 E.致谢 F.参考文献 G.附录 H.封底
封面按附件1用A4纸打印,按要求填写;封首包括论文题目、专业名称、班号、学号、导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书写,封首式样参见附件2;封底为空白纸。
论文按上面的顺序装订,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内容标准
(一)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0字。题目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部分,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
3、结论
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三)致谢
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以感谢。
(四)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10篇。教材、词典、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三、书写规范
(一)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号,含:
摘要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如:一、(一)、1.等。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缩进一格,三级标题缩进两格。具体见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二)案例正文
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一般为章(如“一”)、节(如“(一)”)、条(如“1.”)、款(如“(1)”)、项(如“①”)。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空一格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3、引用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通货紧缩[1]”。
4、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要求用五号字。
全表如使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条目的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任选)
(2)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引用时间.
6、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三、打印要求
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论文打印统一使用A4纸(210mm×297mm),页边距上边距为,下边距为,左边距为,右边距为。正文每页须加“页眉”和“页码”。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1、正文字体及字号要求
题目 二号黑体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
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
条标题 小四号黑体
款标题 小四号宋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18磅
2、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目录” 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字,居中。下空一行为章、节、条等及其开始页码。
3、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为小二号黑体字,居中,下空两行。文献等正文的文字均采用宋体五号字。
写作方法
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关系到毕业论文写作能否成功,又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论文题目选得恰当不仅有利于集中精力于经济管理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加深认识,揭示其规律和实质。如何让学生选择恰当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应抓住两个环节:
要选择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国民经济的宏观形势和微观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从中找出经济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选取那些对社会经济有指导作用,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比如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国企改革,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等,若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就会有很强的实用性。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也正在于研究探讨我国的经济问题并且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实践。因此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以此作为选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方向。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择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指导教师要告诫学生选择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应量力而行,要清楚自已的知识结构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和劣势。因而选取自己有优势的方向展开研究,以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有价值的经济管理论文。切忌让学生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问题随意加以议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才能。
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搜集和筛选】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开始搜集和筛选资料。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不重视搜集资料和不知如何筛选资料的问题。对此指导教师应该做到:
占有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寻找当前发表的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相关论文,对一些历史发展过程及反面的资料重视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其所阐述问题的理解,导致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材料目录,介绍与论文题目有关的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反面的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研究方法。
围绕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中心筛选资料,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有的学生资料一多就感到无从入手,不善于取舍资料。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边搜集、边思考、边筛选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有用的资料、数据、观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使搜集材料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从中抓住最重要的、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资料,反复看,反复琢磨;对那些离论点稍远些的资料要简明看,在筛选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努力形成的论文就能达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3【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撰写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不同于工科学生,他们不可能依靠实验室的实验获得精确的数据,也不可能仅凭一些二手资料就能得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通过大量艰苦的社会调研活动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出高质量经济管理论文的必备条件。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上要注意做到: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调研的重要性
有些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进行社会调研也同样能写出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来。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必须及时纠正。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明白进行社会调研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这也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即高等院校的师生应该服务于社会。由于高等学校师生属于社会的高知阶层,拥有先进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先进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年轻大学生满腔热情,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最少保守思想,一旦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无疑会给社会注进了一股新鲜血液。许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毕业实践证明,通过社会调研后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同程度解决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大学生自身也是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过程:一方面在成功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在失败的教训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调整,这样促使大学生端正自我认识,把自我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之中,从而使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因此,社会调研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参加的一项毕业环节。
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研活动
有些学生愿意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不知从何入手,感到有些茫然,由此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影响了社会调研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联系社会调研单位,有条件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在开始阶段最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在进行社会调研之前先拟定一个提纲,将需要调研的内容列出,再根据调研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好采取何种调研方式。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调研方式,以便取得最佳效果。经过这样的实践后,学生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知道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待学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同时要告诫他们注意多听、多看、多问、多想,要尊重那些有实践经验的人,虚心向他们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撰写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 【把握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四个阶段】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写作提纲阶段、撰写初稿阶段和修改阶段。指导教师要抓住这几个环节,认真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论文的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准备阶段要充分查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查找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如何将社会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与理论资料相结合,要认真研读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章,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再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资料去推敲、体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主要观点。
写作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阶段就是整理资料、进行论文构思的过程
当材料准备较充足以后,要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提炼加工,进行整体构思,并将这种构思的大致思路写下来,此即写提纲。毕业论文提纲是一篇论文的基本轮廓,是全文的骨架,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指导教师要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让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论点,然后围绕这个论点再下设几个分论点。 毕业论文提纲应简洁为好,只须列出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的要点。
撰写初稿阶段要掌握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固定的结构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有其较固定的结构,大致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第一,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绪论部分:指导教师要让学生阐述写作这篇毕业论文的动机与意义,也可把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先提出来让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概况了解,从而调动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第二,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本论部分:这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写作质量高低主要表现在这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中心论点,不可议论太分散,分论点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同时注意论证的严密逻辑性,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第三,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这是毕业论文的科学概括,全面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选择三种结尾形式,即总结型、科学预见型和提出问题型。
修改定稿阶段要反复推敲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字、词、句,力求精益求精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初稿写成后,回过头来再看,就会发现许多疏漏与不严谨的地方,因此指导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反复修改,修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修正观点。力求观点论述充分,观点鲜明。没有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第二,增删材料。实际上就是检查材料与观点是否一致,除去重复或与论文观点联系不够紧密的材料,增加更有说服力的材料。第三,调整结构。实际上就是调整思路,包括层次和段落,检查其连贯性与紧凑性。第四,润色语言。主要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总之,在指导学生完成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文科学生的特点,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使学生发挥最大潜力,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考:案例型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经管学院要求有关专业的毕业生,如果选择以案例形式写作毕业论文的话,应该选择纪实型或纪实-创作型的、描述-评审型或分析-决策型或比较型的案例。这是一个总体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写作要求。(一)内容及语言方面的要求在选择案例型毕业论文在写作内容时,应参照以下原则:1.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最好是以自己实习过的企业或机构为背景、以自己接触或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围绕论文的中心收集材料并进行写作。这样一方面容易收集材料,另一方面自己熟悉的东西容易把握。2.写与自己所学的“管理类”课程相关的内容,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等等。不写纯技术性的内容,不写与所学课程无关的内容。3.写微观或中观领域的问题,即从企业或行业的视角来写,不写宏观经济问题(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经济全球化问题、全民劳动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4.写在现有理论中能找到解决方案或思路的内容,不写带有疆域开拓性质的内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案例,正文部分的语言都应该是客观的、中立的,不能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和个人好恶,更不能在正文中就断定事情的结果,以下几个例子是比较典型的反面例子: (1)“XXX能力很强,他这一英明决策一定能使企业起死回生”。(2)“张总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着果断、刚毅和坚强,他的一番讲话一定能起到鼓舞员工士气的作用”。(3)“以王厂长的能力实在无法胜任这样重大的决策”。(4)“陈卫国(副总)说什么对青年干部不能求全责备,要看主流,看发展,还大谈什么民主集中制,如此云云”。这几个例子,或是带有主观判断成分,或是表明了作者的倾向性和个人观点。(二)结构方面的要求1.构成项目案例型毕业论文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篇首注释、正文(包括案例正文与案例分析)、参考文献。2.各项目含义(1)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副标题为可选项)、作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等8项内容组成。其中,标题的确定有两个基本要求:既要点明案例写作所依据的原型企业,又要点明案例的中心,例如:“A企业的奖金制度”,表明案例的原型是A企业,案例的中心是写“奖金制度”。案例不同于小说,所以标题的选择应该平实、客观,不能带有浪漫色彩,例如:“不平常的平常心”、“飞舞的雪花儿”,这两个题目像小说的题目,太富于浪漫色彩,既没有表明案例所依据的原型企业,也没有点明中心,不能作为案例型毕业论文的标题。标题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类型:直接式:即标题直接表明原型企业和案例中心,例如:A企业的奖金制度,胜利公司的电子商务设计方案,H公司的财务制度改革,Z公司的绩效考评,大通国际贸易公司的业务风险管理,等等。直接式的标题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抓住原文的中心。提问式:即以一个问句作为题目,例如:他们为什么离开B公司?新盛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由盛转衰?张厂长怎样用人?A公司的连锁经营为什么失败(成功)?A公司的激励机制出了什么问题?成本为什么降不下来?等等。提问式的标题可以启发读者想象,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暗示式:即标题中不直接点明论文的中心,也不直接点明原型企业,而是以一种非直接的、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某个主题,例如:S公司合资后的难题,张院长的困惑,培训主管的烦恼,财务部经理的烦心事,新的电子政务方案出台以后,进口部新经理上任后,等等。这样的标题不直接说出原型企业和论文中心,可以给人以思考和想象,使读者愿意读下去。虚实结合式:即正标题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不直接点明主题,在副标题中说明原型企业和论文中心,例如:鸿雁南徙,团队致远——C银行国际融资项目的团队运作“孤独”的创业者——H公司人员流失危机三顾茅庐——B公司怎样招揽人才这样的标题适合于那些不想放弃标题中的文学色彩,但又得符合“毕业论文标题不同于小说标题”这一要求的同学采用。
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供你参考吧)〔内容提要〕: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开发、考评、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实施新的机制,完善相关法规体系,采用新的科学手段实现依法管理。〔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考评, 人员选用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实践中还亟待完善。下面就几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 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开发形式单一。培训、交流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可靠途径,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必须顺应转轨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应只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开发手段。以培训为例,我国现有国有企业人员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各类培训班通常遵循讲授、讨论加活动的模式运作,缺乏必要的实验、锻炼等其他科学的培训手段;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教育环节,更不重视心理训练。由于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重理论不重实践,忽视国有企业人员的年龄、心理特征,造成培训低效。2、 开发管理未科学化。国有企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未认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在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上,往往未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估,资金使用未做到以节俭、实效为原则,未做到科学化。另外,培训人员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联系国企管理实际。3、 评估未社会化。现行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确国有企业人员培训的评估事项,只是规定:培训机构通过结业考试评定受训者学习情况,有关部门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作为任职、晋升等依据。这种培训评估模式极易导致形式主义。开发评估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实行公众评估。(二)国有企业人员考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考评标准不规范。由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职位分类线条过粗,国有企业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致使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实际考评难以操作,考评结果准确度不高,考评客观上流于形式。2、 考评方法单一。在国有企业人员考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单位没有将考评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而是采取了单一的考评方法。很多国有企业忽视了对国企人员的平时考评或群众考评。这种单一的以领导考核为主的考评方法,有可能促成下属人员只知"唯上"的坏作风,只愿求得上级领导的赏识,只做领导能看得到表面文章,而忽视同事和群众的要求,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3、忽视定量考评。国有企业人员考核只注重了定性考核,忽视定量考核。具体表现为很多国有企业考评标准未量化,忽视了贡献与能力的考评,导致吃"大锅饭"在国有企业内部盛行。4、考评结果与使用脱钩。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对获优秀等次与称职等次的国有企业人员在奖金、晋级增资、晋升职务方面没有拉开档次,极大地削弱了优秀等次对国企人员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实事求是地确认"不称职"等次,致使近90%的国有企业人员同处于称职一个等次,未能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三) 、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中存在的问题。1、 国有企业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公开民主机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神秘化和封闭式的状态。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用人体制不仅造成信息不畅,视野不宽,透明度差,渠道狭窄,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和使用每一个同志,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弊端。2、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仍然主要靠领导相马制。人才能否被发现和使用主要取决于是否被领导者相中,这种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人才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主动进取精神,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既堵塞才路,又影响事业发展。3、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受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事设职,因职择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人设事;国企人员的升迁主要不是以实绩为准绳,而是以领导人的主观评价为依据,这就很难做到客观和公正,从而造成良莠不分,甚至颠倒黑白,优劣错位,严重挫伤广大国企人员的积极性。4、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缺乏法制化规范和科学操作程序。以用人标准而言,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客观依据应当是一重业绩,二重公论。而在实际选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往往因领导人的素质而大相径庭。有的重德轻才,以德代才,以"好人"为标准,用了不少庸人;有的重才轻德,以才代德,以"能人"为标准,用了不少小人和坏人。二、解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一)、解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1、 采购开发承担机构,实行购买培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时,应向开发承担机构招标,与开发承担机构通过采购制建立起一种契约关系,直接影响、限制开发承担机构的行为,使开发服务质量受到强制性约束。购买培训的引入,使国有企业成为开发承担机构竞争投标的受益者。2、 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岗位转移能力。一是国有企业内部交流应拓展到一般的国有企业人员。二是交流范围不妨扩大,规定一定期限内应达的交流面。3、实行开发费用责任制,确保开发实效。对实行培训的国企人员在培训之前订立费用责任书,确定责任负担方式,将培训效果划分为不同档次,对于培训效果不佳、考核不合格者,应采取费用自负的形式,以示警戒。4、开放开发过程,接受社会评估。要加强对培训结果的公众评估,国有企业人员工作质量是否提高是社会评价效果的标准。5、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持续开发。在国有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实现个人开发、组织开发的结合。即既要考虑到国有企业人员个人的发展意志,让其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又要从整体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和观察问题,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国企人员的系统思考习惯,实现组织的开发。(二)、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考评问题的对策。1、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国企人员考评中,应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企人员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可以进行统一,真正把国企人员素质、智能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人员考评的主观影响,增加考评的客观性,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切实提高各级国企领导对人员考评的重视程度。要依照规定对所有国有企业人员进行全面考评。将考评结果与使用挂钩,依据考评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对被考评人员实施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国企人员重视考评,真正发挥考评应有的作用。3、全面提高考评者的素质。考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度的负责精神、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丰富的人事管理与行政管理以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稳定的性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4、进一步完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必须真正建立起国有企业人员考评的有效制约监督机制,制定《国有企业人员考核监督条例》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对考核机构、考核人执行情况予以有效监督,切实从根本上、制度上保障国企人员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三)、解决国有企业人员选用问题的对策。1、 依制度进行管理,实现选人用人的法治化。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依制度管干部的观念,克服在人事工作中随心所欲的状态,一切人事工作都必须按规定办事。其次,加强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落实选人用人责任制。2、 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弊端,废止"暗箱操作",促进选人用人的公开化、民主化。一是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选人用人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用人上的失误,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这样,不仅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堵住了任人唯亲的门径。3、 树立新观念,建立新体制,运用新手段,实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一是树立人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建立新体制,变大锅饭机制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变"相马制"为"赛马制",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三是采用新方式,运用新手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手工劳动转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来。参考文献:孟华转轨时期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发机制的完善理论学刊李红艳国家公务员考评问题及对策理论学刊田广清王智瞳关键在于造就一个新的用人机制理论探讨
我提供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
看看下面的这两个的简介吧,可能会对你有帮助的哦。呵呵。【1】城镇农民工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经济管理专业)摘要:“外来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对城镇的贡献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本文主要以普宁市流沙镇的外来农民工在就业、社会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发现该镇的农民工普遍存在就业劣势、社会生活单调乏味、自我认识模糊等问题,导致农民工处于城镇社会的底层位置,这阻碍了其自身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主要指出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与解决的必要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建设和发展普宁市流沙镇的同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构想和对策,从而更新社会和农民工自身的观念,纠正存在的误区,帮助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其对城镇就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等。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社会生活;文化心理【2】XX镇XX村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经济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是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本文通过对XX镇XX村农民收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不足的地方加以完善,结合XX村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利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词:XX村 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
看看下面的这两个的简介吧,可能会对你有帮助的哦。呵呵。【1】城镇农民工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经济管理专业)摘要:“外来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对城镇的贡献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本文主要以普宁市流沙镇的外来农民工在就业、社会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发现该镇的农民工普遍存在就业劣势、社会生活单调乏味、自我认识模糊等问题,导致农民工处于城镇社会的底层位置,这阻碍了其自身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主要指出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与解决的必要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建设和发展普宁市流沙镇的同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构想和对策,从而更新社会和农民工自身的观念,纠正存在的误区,帮助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其对城镇就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等。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社会生活;文化心理【2】XX镇XX村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经济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是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本文通过对XX镇XX村农民收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不足的地方加以完善,结合XX村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利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词:XX村 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
经济管理学论文怎么写
企业经济管理已经逐渐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现代化。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它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法律环境三个方面,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必须要得到创新,以此来适应目前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道路并不顺利。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正确认识问题本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理念的束缚
现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时代的投资需求[1]。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现代化建设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知识经济极其重要。因此,在企业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人才素质以及铲平创新等无形资产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是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重视这些无形资产,甚至视而不见。这导致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由于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降低了企业的利益。
(二)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都将追求利益最大化最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员工在企业的财富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再按照传统理念的目标定位去执行财务管理,就会忽视员工的利益,从而加剧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化解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创新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管理水平过低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总量日益增多,若仍被传统理念束缚,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对经营状况的把握难度会越来越大,因此,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以及管理手段单一和管理方法落后[2],就导致无法满足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从而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进行。
(四)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严重阻碍着信息化和知识化理财。由于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落后,对理财知识缺乏专业的技能以及习惯性地听从领导的命令,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下,更由于财务人员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财务人员没有能力为领导提供好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原因都给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经营出现了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不仅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的比重较小,而且研究开发的成本却一直上升,是经营风险更为严重。同时,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导致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化和多样化。除此之外,随着知识资本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更扩大了投资风险。
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改进财务管理理论
在当前的经济运营模式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投资对象之一。因此,企业必须要改进财务管理理论,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接受新时代理念的洗礼。不仅如此,还要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的现象[3],建立起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的制度。企业应将无形资产作为投资决策的重点,并作为企业积累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价的标准之一。
(二)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就导致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地改变,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员工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务,在为企业创造财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将解决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作为综合管理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员工对企业的抵触,防止企业不顾员工利益而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效果,还能达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为企业创造财富,实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双赢场面。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如果想在新的市场经济中提高自己效率,必须要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最重要的是拓展财务管理内容。除了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外,还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管理以及知识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拓展。不仅如此,还要改进财务管理方法。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现代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比如定量预测、风险决策以及不确定性决策等。除此之外,还要改良财务管理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也在逐渐进步,企业可以运用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以此实现财务信息快速的传递和处理。这些新的管理手段不仅具有方便、准确和节约资源等优势,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可以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可以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更加直接和及时,还可以使财务管理机构更加富有弹性以及高效快速。但是推行这种财务管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4]。因此,企业可以适当深化高等教育,对财务人员实施创新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让财务人员可以更好地为领导提出有效的决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五)加强企业财务控制
在现阶段,企业应该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监测制度,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不仅要提高,将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还要使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在各个环节层层落实,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得到有效的配合,企业应该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比例相当。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方式。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经济也在快速的进步,因此,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上,企业必须要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引进适应于现代经济的理念,提高创新性理论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到生存的保障。
引言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只有保障其具备充足的经济实力才能够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为资金出现问题而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但是对于这种经济的管理过程来说,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是比较多的,这些风险会直接导致其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出现混乱,最终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这一点上来看,重点研究并且加强对于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的管理是极为必要的,其不仅仅关系到工程项目承建单位的盈利状况,还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状况,在未来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1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来说,在招投标阶段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影响着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投标报价方面,其具体的存在类型有以下三类:
(1)首先,投标报价过程中,低价竞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经济风险类型,尤其是对于一些恶性的低价不正当竞争操作来说,其影响是极为严重的,而导致这种问题频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和具体的投标单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还和当前我国现行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体系和制度的缺陷正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2)其次,工程量清单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对于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把握是确保其招投标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对于工程量清单的处理不当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风险出现,尤其是工程量差异过大的话更是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最后,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一些计量规则和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会导致其投标报价出现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招标文件上的规定方法和投标单位的计量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的话也肯定会造成其最终的报价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经济风险的出现。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除了招投标过程中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之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会导致其经济管理出现故障,进而形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具体来说,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在整个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合同的签订,而对于合同的签订来说,其规定的各方权责关系如果存在任何不当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其经济问题的呈现,尤其是其中规定的一些经济性内容更是存在最为直接的影响作用;
(2)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不同必然也会导致不同的施工结果,同样也会造成不一样的经济支出,也就是说,如果错误的选择了施工方案的话,必然也就会造成其工程经济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也就是经济风险的呈现;
(3)再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或者是安全问题同样也会造成其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出现,其影响机制主要就是指在施工中出现了质量问题的话,必然会产生返工现象,进而造成额外的经济支出,影响经济管理,而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相应的经济损失也是比较严重的;
(4)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必然也会对于施工的整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更是极为严重的,并且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工程经济方面的管理水平;
(5)最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一些外界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地质、气候以及水文的不良影响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环境影响因素。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处理对策
转变对于工程经济管理的认知
切实做好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应该准确的把握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内容,尤其是要针对工程经济管理的内涵以及相关的重要程度进行准确把握,具体来说,这种认知层面的转变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必须要提升对于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了解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不良影响,并且这种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必须要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所有相关人员内心竖立起来,进而才能够保障其最终经济管理风险处理的效果;
(2)其次,还应该处理好工程质量和工程经济管理的协调性,不能够为了做好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而影响其实施质量,施工质量也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保障,其实质量的保障也是相关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最后,还应该把对于具体施工技术的管理融入到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中来,做好施工技术的控制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来说也具备着较强的价值和意义,这同样是当前相关工程人员需要意识到的一个重点内容。
加强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
从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入手,也是提升其风险控制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对于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该针对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组织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于具体从事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补充,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实好相关的工程管理任务,尤其是要避免以往因为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不足导致的一些工程经济风险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
(2)其次,明确管理层的工程经济管理责任也是保障其工程经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管理责任的明确就能保障这些管理层人员准确地履行自身的职责,避免出现疏漏;
(3)最后,内部控制同样也是当前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完善需要重点做好的一个关键点,所谓的内部控制主要就是工程经济管理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其自身相关管理工作的控制和管理。
3加强工程经济管理方法的标准化
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来说,从具体的管理方法入手也是确保其工程经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而对于这种方法的加强来说,作为核心的就是应该注重其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建设,确保其方法的应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说,这种工程经济管理方法的标准化建设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点:
(1)首先,强化宏观调控方法的应用,从整体工程角度来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2)另外,还应该充分的和市场建立必要的联系,保障其工程经济管理避免受到市场的不良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来说,经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这种经济管理也是所有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和部门都极为重要的一个重点内容所在,基于此,确保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这种工程经济管理来说,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就是应该加强对于相关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把握好了这些风险的相关内容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确保其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具体来说,在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的工程项目实施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控制,尤其是在招投标阶段中,更是需要加强对于相关风险的管控,恰当的处理好该阶段中的风险就能够保障其整个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而对于主要的处理对策来看,除了要加强对于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重视程度,并且准确把握工程经济风险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应该从具体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入手,切实保障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经济管理属于一个高端的专业。下面是我收集的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县乡基层的财政困难问题。
造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很多,从根源上看是由于财权事权不对等所导致的,其解决就是寻求县乡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合理配置。
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况
年建立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但同时出现许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现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膨胀,这不仅影响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而目。
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进而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立一个有效的财政制度,缓解县乡财政的困难,再通过县乡财政支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职能的实现,还牵涉到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成败。
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财权事权不对等
财权上收,县乡政府财源减少。
财力向中央集中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央75%,地方25% 的财政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将地方财力通过二次分配上收中央。
从结果来看,财力上收的效果明显。
地方级财政自给能力由1987年的降到2015年的,以年均4%的速度下降,其中,省级为 ,地市级为,县级为,乡级为4%。
从乡镇、县级、地市级到省级,层层需要依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 过日子 。
这样一来,在县乡财源减少和财权不断上收的双重冲击下,县乡财政困难明显。
事权下放,县乡政府事权负担过重。
县乡财政事权负担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县乡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中央、省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负担,如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这些大额支出事项,将这些事权责任都压到县乡财政头上,导致其沉重的负担。
由于行政集权体制及人事上的行政任命制, 我国高层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享有绝对的权威,而上下级政府的财政却是相互独立的,上级政府很容易把各种事权责任尽量推诿到下级政府,即 事权下放 。
如中央只给承诺不给钱,将一些政策负担转移到地方政府的身上,形成所谓 中央请客,地方出钱 的情况。
我国上级政府诸种 下放事权 的行为大大增加了县乡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决县乡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几点思考
为了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从建立公共财政的角度,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支出与责任相统一,要事随钱走,财力与责任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上级层层剥夺县乡财力的状况。
完善法治,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
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各级行政官员只重视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忽视本地民众的实际要求,这必然导致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内在的稳定性。
因此,应加快推动我国法制化财政的建设步伐,以法制来规范和监督财政。
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使之明确,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改变目前县乡政府集中过多的事权,与其掌握的财权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促进财政的法制化发展。
界定政府之间的事权,应以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为标准,属于全国受益范围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属于地方受益的公共产品,再按受益范围的大小由相应级次的政府来提供,跨区域的事务由中央协调,与受益地方共同承担。
对于科学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以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为例,应该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担的办法,切实减轻基层财政的负担。
目前,教育支出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对大多数县乡财政而言,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至少在70%。
目前,法律规定财政的教育支出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而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是 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与其重要地位是不配套的。
因此,应该把 以县为主 改为 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 ,这样才能发展事业的同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保障县乡政府的财力,强化其财源建设。
目前来看,县乡政府通过可以发展民营经济,利用民营经济的优势来增加财源。
民营经济因为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
首先,要引导规模企业实现规模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从上到下实现以大带小策略。
其次,要通过建立新型的农村互助组织,利用县乡政府的信息优势,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
最后,要激励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政府可以利用集体土地产权收益、公共财政催化三种核心力量启动农户自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机制,促进财源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债务问题。
首先,要明确县乡的债务规模,只有明确了才能有效控制。
对于乡镇、村债务,要认真清理,分清性质,分清责任,不能将所有债务都由县乡财政偿还。
对账外的非财政管制原因所造成的隐性债务部分,应该坚持 谁受益、谁负担 的屠-贝0,清查现有政府债务,明确其规模、结构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债务人、责任人等,主动科学地清理财政债权与债务。
其次,要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完善县乡财政管理办法。
认真清理核实县乡债权债务,将乡镇各项债权债务逐 登记报县政府备案,有步骤地减少债务增量、控制债务存量。
一是要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即不同的县乡及财政部门要根据自身债务承受能力,研究出正常的、可控的、能够承受的负债临界点,对可能出现的政府债务风险及早预警。
二是建立债务化解长效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规范乡镇政府经济行为,坚持实行村务公开,大力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和村账乡代管等制度,控制政府和部门经费支出的增长,加快债务化解进程。
做好对财政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问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要加强财政立法和财政监督的力度,保证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杜绝各级官员的不规范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对财政体制运行过程的问责。
通过问责,可以保证财政资金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用途进行使用,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财政政策措施的运行,维护财政政策措施的准确性、效益性和及时性。
要想使得财权事权真正实现对等,就需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并且以法律形式确定,落实法律政策的实施情况。
在落实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问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
对于类似上级政府把各种事权责任推诿到下级政府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不仅要发现,更要通过责任追究机制及时纠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约束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对等。
参考文献
[1]罗丹、陈洁。
中国县乡财政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2]毕秋丽。
县乡财政解困的路径探索[J].辽宁财专学报,2015(5)。
[3]郭家虎、崔文娟。
财政合理分权与县乡财政解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9)。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
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两层皮 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
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
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
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
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
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 收获 初加工 销售 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
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
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
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经济管理属于一个高端的专业。下面是我收集的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县乡基层的财政困难问题。
造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很多,从根源上看是由于财权事权不对等所导致的,其解决就是寻求县乡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合理配置。
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况
年建立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但同时出现许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现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膨胀,这不仅影响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而目。
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进而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立一个有效的财政制度,缓解县乡财政的困难,再通过县乡财政支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职能的实现,还牵涉到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成败。
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财权事权不对等
财权上收,县乡政府财源减少。
财力向中央集中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央75%,地方25% 的财政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将地方财力通过二次分配上收中央。
从结果来看,财力上收的效果明显。
地方级财政自给能力由1987年的降到2015年的,以年均4%的速度下降,其中,省级为 ,地市级为,县级为,乡级为4%。
从乡镇、县级、地市级到省级,层层需要依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 过日子 。
这样一来,在县乡财源减少和财权不断上收的双重冲击下,县乡财政困难明显。
事权下放,县乡政府事权负担过重。
县乡财政事权负担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县乡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中央、省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负担,如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这些大额支出事项,将这些事权责任都压到县乡财政头上,导致其沉重的负担。
由于行政集权体制及人事上的行政任命制, 我国高层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享有绝对的权威,而上下级政府的财政却是相互独立的,上级政府很容易把各种事权责任尽量推诿到下级政府,即 事权下放 。
如中央只给承诺不给钱,将一些政策负担转移到地方政府的身上,形成所谓 中央请客,地方出钱 的情况。
我国上级政府诸种 下放事权 的行为大大增加了县乡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决县乡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几点思考
为了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从建立公共财政的角度,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支出与责任相统一,要事随钱走,财力与责任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上级层层剥夺县乡财力的状况。
完善法治,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
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各级行政官员只重视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忽视本地民众的实际要求,这必然导致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内在的稳定性。
因此,应加快推动我国法制化财政的建设步伐,以法制来规范和监督财政。
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使之明确,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改变目前县乡政府集中过多的事权,与其掌握的财权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促进财政的法制化发展。
界定政府之间的事权,应以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为标准,属于全国受益范围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属于地方受益的公共产品,再按受益范围的大小由相应级次的政府来提供,跨区域的事务由中央协调,与受益地方共同承担。
对于科学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以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为例,应该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担的办法,切实减轻基层财政的负担。
目前,教育支出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对大多数县乡财政而言,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至少在70%。
目前,法律规定财政的教育支出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而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是 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与其重要地位是不配套的。
因此,应该把 以县为主 改为 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 ,这样才能发展事业的同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保障县乡政府的财力,强化其财源建设。
目前来看,县乡政府通过可以发展民营经济,利用民营经济的优势来增加财源。
民营经济因为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
首先,要引导规模企业实现规模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从上到下实现以大带小策略。
其次,要通过建立新型的农村互助组织,利用县乡政府的信息优势,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
最后,要激励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政府可以利用集体土地产权收益、公共财政催化三种核心力量启动农户自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机制,促进财源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债务问题。
首先,要明确县乡的债务规模,只有明确了才能有效控制。
对于乡镇、村债务,要认真清理,分清性质,分清责任,不能将所有债务都由县乡财政偿还。
对账外的非财政管制原因所造成的隐性债务部分,应该坚持 谁受益、谁负担 的屠-贝0,清查现有政府债务,明确其规模、结构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债务人、责任人等,主动科学地清理财政债权与债务。
其次,要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完善县乡财政管理办法。
认真清理核实县乡债权债务,将乡镇各项债权债务逐 登记报县政府备案,有步骤地减少债务增量、控制债务存量。
一是要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即不同的县乡及财政部门要根据自身债务承受能力,研究出正常的、可控的、能够承受的负债临界点,对可能出现的政府债务风险及早预警。
二是建立债务化解长效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规范乡镇政府经济行为,坚持实行村务公开,大力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和村账乡代管等制度,控制政府和部门经费支出的增长,加快债务化解进程。
做好对财政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问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要加强财政立法和财政监督的力度,保证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杜绝各级官员的不规范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对财政体制运行过程的问责。
通过问责,可以保证财政资金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用途进行使用,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财政政策措施的运行,维护财政政策措施的准确性、效益性和及时性。
要想使得财权事权真正实现对等,就需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并且以法律形式确定,落实法律政策的实施情况。
在落实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问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
对于类似上级政府把各种事权责任推诿到下级政府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不仅要发现,更要通过责任追究机制及时纠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约束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对等。
参考文献
[1]罗丹、陈洁。
中国县乡财政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2]毕秋丽。
县乡财政解困的路径探索[J].辽宁财专学报,2015(5)。
[3]郭家虎、崔文娟。
财政合理分权与县乡财政解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9)。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
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两层皮 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
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
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
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
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
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 收获 初加工 销售 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
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
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
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提供一些经济管理专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写作参考。 1、企业全面预算应用研究。 2、企业内控制度与方法研究 3、东西部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4、上市公司行业绩效比较研究 5、重庆市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 7、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差异研究 8、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9、上市公司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 10、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11、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 1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 1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 14、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1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分析 17、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分析 18、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分析 20、集团财务集权管理模式分析 2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探讨--XX行业的分析 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分析 24、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5、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研究 26、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27、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研究 2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2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30、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管 31、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小城市的推广策略分析 32、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对实例的分析(三个) 33、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例的分析 34、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实例的分析 35、运用SWOT法对实例的分析 36、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 37、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分析 4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经探析 42、上市公司资金募集方式及资金流向分析 43、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成因与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 4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行为初探 45、试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与衡量 46.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 47.鼓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 48.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 49.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措施 50.预约定价制度研究 51.反资本弱化避税 52.完善我国资源税收制度的思考 53.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 54.对我国就业税收问题的研究 5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度创新 财务管理 1、基于市场经济的个人理财规划探析 2、传统文化与企业理财观 3、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4、财会交叉学科与创新分析 5、试论私人理财规划及职业发展前景 6、试论基于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7、试论基于会计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8、试论基于金融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9、试论新形势下财会职业形象设计 10、试论和谐社会观下的财务指标评价 11、试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的构建 12、试论企业集团一元与多元财务战略评价 13、试论企业集团持股模式与管理控制 14、试论企业集团核心编造下的财务指标的建立 绿色贸易 1.浅谈绿色税收 2.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构想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分析 4.避税规制研究 5.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6。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 7.我国房产税制的改革 8.国外纳税人保护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香港物业税基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0.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 11.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2.西方国家环境税的发展及启示 1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14.税收优先权研究 15.税收风险控制分析 16.税收筹划与政府反避税 17.试探企业管理中的增值税筹划 18.国际纳税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治理 1、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分析 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3、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 4、对我国企业高比例短期借款与高比例现金流量同时存在的原因分析 5、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公司上市 1、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4、论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问题 5、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选择 内部控制 1、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及财商教育研究分析 2、财务策略分析 3、企业内控环境缺陷与完善 4、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关系分析 5、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分析 公司 1、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 2、企业所得税改革 3、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4、对社会信用构建的思考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经济管理属于一个高端的专业。下面是我收集的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县乡基层的财政困难问题。
造成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很多,从根源上看是由于财权事权不对等所导致的,其解决就是寻求县乡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合理配置。
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况
年建立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但同时出现许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现象,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膨胀,这不仅影响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而目。
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进而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立一个有效的财政制度,缓解县乡财政的困难,再通过县乡财政支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职能的实现,还牵涉到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成败。
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财权事权不对等
财权上收,县乡政府财源减少。
财力向中央集中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央75%,地方25% 的财政分配制度,实际上就是将地方财力通过二次分配上收中央。
从结果来看,财力上收的效果明显。
地方级财政自给能力由1987年的降到2015年的,以年均4%的速度下降,其中,省级为 ,地市级为,县级为,乡级为4%。
从乡镇、县级、地市级到省级,层层需要依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 过日子 。
这样一来,在县乡财源减少和财权不断上收的双重冲击下,县乡财政困难明显。
事权下放,县乡政府事权负担过重。
县乡财政事权负担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县乡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中央、省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负担,如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这些大额支出事项,将这些事权责任都压到县乡财政头上,导致其沉重的负担。
由于行政集权体制及人事上的行政任命制, 我国高层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享有绝对的权威,而上下级政府的财政却是相互独立的,上级政府很容易把各种事权责任尽量推诿到下级政府,即 事权下放 。
如中央只给承诺不给钱,将一些政策负担转移到地方政府的身上,形成所谓 中央请客,地方出钱 的情况。
我国上级政府诸种 下放事权 的行为大大增加了县乡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当前的县乡财政困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决县乡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几点思考
为了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从建立公共财政的角度,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支出与责任相统一,要事随钱走,财力与责任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上级层层剥夺县乡财力的状况。
完善法治,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
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各级行政官员只重视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忽视本地民众的实际要求,这必然导致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乏内在的稳定性。
因此,应加快推动我国法制化财政的建设步伐,以法制来规范和监督财政。
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使之明确,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改变目前县乡政府集中过多的事权,与其掌握的财权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促进财政的法制化发展。
界定政府之间的事权,应以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为标准,属于全国受益范围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属于地方受益的公共产品,再按受益范围的大小由相应级次的政府来提供,跨区域的事务由中央协调,与受益地方共同承担。
对于科学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以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为例,应该实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担的办法,切实减轻基层财政的负担。
目前,教育支出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对大多数县乡财政而言,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至少在70%。
目前,法律规定财政的教育支出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而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是 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与其重要地位是不配套的。
因此,应该把 以县为主 改为 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 ,这样才能发展事业的同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保障县乡政府的财力,强化其财源建设。
目前来看,县乡政府通过可以发展民营经济,利用民营经济的优势来增加财源。
民营经济因为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
首先,要引导规模企业实现规模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从上到下实现以大带小策略。
其次,要通过建立新型的农村互助组织,利用县乡政府的信息优势,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
最后,要激励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政府可以利用集体土地产权收益、公共财政催化三种核心力量启动农户自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机制,促进财源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债务问题。
首先,要明确县乡的债务规模,只有明确了才能有效控制。
对于乡镇、村债务,要认真清理,分清性质,分清责任,不能将所有债务都由县乡财政偿还。
对账外的非财政管制原因所造成的隐性债务部分,应该坚持 谁受益、谁负担 的屠-贝0,清查现有政府债务,明确其规模、结构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债务人、责任人等,主动科学地清理财政债权与债务。
其次,要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完善县乡财政管理办法。
认真清理核实县乡债权债务,将乡镇各项债权债务逐 登记报县政府备案,有步骤地减少债务增量、控制债务存量。
一是要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即不同的县乡及财政部门要根据自身债务承受能力,研究出正常的、可控的、能够承受的负债临界点,对可能出现的政府债务风险及早预警。
二是建立债务化解长效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规范乡镇政府经济行为,坚持实行村务公开,大力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和村账乡代管等制度,控制政府和部门经费支出的增长,加快债务化解进程。
做好对财政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问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要加强财政立法和财政监督的力度,保证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杜绝各级官员的不规范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对财政体制运行过程的问责。
通过问责,可以保证财政资金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用途进行使用,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财政政策措施的运行,维护财政政策措施的准确性、效益性和及时性。
要想使得财权事权真正实现对等,就需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并且以法律形式确定,落实法律政策的实施情况。
在落实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问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确保政府行为的规范。
对于类似上级政府把各种事权责任推诿到下级政府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不仅要发现,更要通过责任追究机制及时纠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约束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对等。
参考文献
[1]罗丹、陈洁。
中国县乡财政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2]毕秋丽。
县乡财政解困的路径探索[J].辽宁财专学报,2015(5)。
[3]郭家虎、崔文娟。
财政合理分权与县乡财政解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9)。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
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两层皮 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
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
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
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
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
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 收获 初加工 销售 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
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
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
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提供一些经济管理专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写作参考。 1、企业全面预算应用研究。 2、企业内控制度与方法研究 3、东西部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4、上市公司行业绩效比较研究 5、重庆市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 7、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差异研究 8、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9、上市公司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 10、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11、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 1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 1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 14、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1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分析 17、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分析 18、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分析 20、集团财务集权管理模式分析 2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探讨--XX行业的分析 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分析 24、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5、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研究 26、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27、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研究 2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2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30、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管 31、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小城市的推广策略分析 32、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对实例的分析(三个) 33、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例的分析 34、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实例的分析 35、运用SWOT法对实例的分析 36、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 37、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分析 4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经探析 42、上市公司资金募集方式及资金流向分析 43、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成因与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 4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行为初探 45、试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与衡量 46.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 47.鼓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 48.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 49.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措施 50.预约定价制度研究 51.反资本弱化避税 52.完善我国资源税收制度的思考 53.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 54.对我国就业税收问题的研究 5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度创新 财务管理 1、基于市场经济的个人理财规划探析 2、传统文化与企业理财观 3、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4、财会交叉学科与创新分析 5、试论私人理财规划及职业发展前景 6、试论基于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7、试论基于会计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8、试论基于金融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9、试论新形势下财会职业形象设计 10、试论和谐社会观下的财务指标评价 11、试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的构建 12、试论企业集团一元与多元财务战略评价 13、试论企业集团持股模式与管理控制 14、试论企业集团核心编造下的财务指标的建立 绿色贸易 1.浅谈绿色税收 2.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构想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分析 4.避税规制研究 5.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6。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 7.我国房产税制的改革 8.国外纳税人保护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香港物业税基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0.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 11.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2.西方国家环境税的发展及启示 1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14.税收优先权研究 15.税收风险控制分析 16.税收筹划与政府反避税 17.试探企业管理中的增值税筹划 18.国际纳税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治理 1、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分析 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3、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 4、对我国企业高比例短期借款与高比例现金流量同时存在的原因分析 5、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公司上市 1、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4、论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问题 5、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选择 内部控制 1、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及财商教育研究分析 2、财务策略分析 3、企业内控环境缺陷与完善 4、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关系分析 5、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分析 公司 1、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 2、企业所得税改革 3、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4、对社会信用构建的思考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