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靠谱吗?我也收到了这个,不知道真假
请问你的已经见刊了么?我的也是这样的
这是本科学报,须本科院校才能发,职业院校只能发自然科学版,而且文章质量要求很高的。
直接打学校官网电话问啊
这是本科学报,须本科院校才能发,职业院校只能发自然科学版,而且文章质量要求很高的。
基本上都是要版面费的
是省级期刊。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 赤峰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3-260XCN: 15-1343/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赤峰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5
你这个题目不怎么合理,关键是不明确,这也不像个论文题目啊!好的论文题目应该细致的反映出你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兄弟还需细化。但是关于注意力方面的文章是很多的。最直接的方法是上Google学术里把'注意力"三个字放进去一搜及OK了!
您好,刚刚看到。我大概半年前给赤峰学院投的稿件,版面费700元,6月份投出去,11月份见刊。说实话,现在回头看看很不值,排版的字特别小,而且学报寄过来的时候,居然要自己拿快递费。如果你是新手,发一下还可以,如果到了研二,研三,就不要投了,没啥意思。投稿邮箱是。一般不到半个月,就会得到回信了。要寄版免费的话,一定要打电话去确认,以免。这个学报编辑人还不错,就是学报质量实在一般。另外给你推荐一个价钱比较合理的,就是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人超好,版面费是每一千字收一百大洋。如果不是非常急着发的话,千万别找论文中介,忒多。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张石伟. 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 牛银平. 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3)
[3] 陈思帆.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7] 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1] 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2] 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3] 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4] 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4)
[15] 曾晓东. 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3]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4]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5]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6]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7]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18]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19]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0]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 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刚发的,俩版面5000字符要了我1300
学报类:《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原名《荆门大学学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体育科技(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四川体育科学(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优秀期刊 ) [(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建筑科学、体育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理工科教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理工卷、农学卷、医学卷](全国本科优秀学报) 咸宁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全国本科优秀综合学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全国本科优秀社科学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全国优秀专科学报) 等。也可以安排普通的期刊。在线投稿QQ910278216
你这是要干什么,是在WORDk排满一张纸吗?
是这样吗?
直接打学校官网电话问啊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班级管理强化的意见,仅供参考!
1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1]199班级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工作重点。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了学生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是否能充分实现自我发展,有效提高个人素质,同时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辅导员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好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科学的班级管理的工作办法。因此,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面对的重要问题。
2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组织相对松散
在高校实行学分制、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班集体的组织性明显削弱。与高中不同,大学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固定课室、固定座位,大班的授课方式使班级成员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班级的观念逐渐淡化,学生的小群体情况比较普遍。
班级凝聚力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受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比较强,在学校中以实现自身价值和个性发展为目标,集体意识不强,对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班级凝聚力大为下降。
班级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队伍发展相对缓慢,两者比例失衡,无形中也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一个辅导员管理四至五个班,甚至一年级的情况非常普遍。辅导员通常只能”抓两头”,容易脱离大部分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难以细致深入开展。另外,由于班级学生干部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的对象,两个身份难免产生冲突。部分班干部在执行职责时号召力不够,难以服众,部分干部由于对角色定位模糊,在执行某项制度时容易以管理对象的身份向学生这边倾斜,导致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班级管理制度的实行难以有效深入
由于部分班级管理制度由学校管理者制定,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制度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制度的实行难以有效深入。加之大部分学生干部管理水平不高,执行力不强,使得部分班级制度形同虚设。
3加强班级管理的策略
以学生为本,关心了解学生
关心和了解学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具备足够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关怀,尊重学生的需要,为其创造条件,服务学生全面成才。辅导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查阅档案、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家庭背景、成才经历、思想品质、个性特点等。在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才能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实施正面教育。辅导员既是教育者、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本着“服务育人”的宗旨,以学生为本,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其思想现状和生活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予以帮助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才能主动接受教育管理,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
建立工作队伍,确保渠道畅通
由于辅导员管理的班级多,任务重,因此,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一支管理工作队伍,使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建立班主任队伍,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很多高校已实施班主任导师制。班主任队伍通常由专业教师组成,可弥利用他们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专业学习指导,同时协助辅导员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动态及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情况。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建立长期沟通合作,健全班主任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更加细致深入。建立学生干部队伍,班干部是整个班级的核心,也是辅导员、班主任能够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辅导员应该首先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建设一支合格的班级骨干力量。要有严格的选用标准,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选拔一批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并且在班级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级学生干部。同时,应该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培养,要求其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要敢于放权,让班干部主动做好班级管理,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并给予适时的鼓励、适时的批评,激发班干部挖发掘自己的潜力,引导他们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工作当中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可借助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工作总结,个别谈话,班级动态汇报等多种形式,帮助班干部培养能力素质,同时确保工作渠道畅通。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纪律严明
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具有行为约束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更规范、更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在创建和执行班级制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拓宽学生的自我管理空间。在创建制度阶段,辅导员应该遵照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坚持民主、公开为原则,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目标,让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会议讨论,修订,通过民主决议,最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班级制度,如考勤制度、晚自修制度、班费管理制度等。在制度执行阶段,辅导员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严格要求班干部按照制度开展工作,给班级学生树立榜样。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与自我检查,发动学生党员和班干部进行监督,通过奖惩结合的方法,保持制度管理中的公平,公正。有意识地树立先进的典型,及时地批评错误示范,可帮助学生形成认同感。还可通过举行主题班会,开展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辨是非,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班级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总的说来,通过制度管理,坚持“依法治班”让班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执行有力。然后,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辅导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于制度的认同感,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的按照制度约束自身、规范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构建班级文化,营造良好风气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深深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蕴藏着不可低估的教育潜力。因此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对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加班级凝聚力,进一步推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重要意义。
(1)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大学班级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每个班级成员的积极、主动地承担建设班级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在思想、心理、行为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辅导员应该做好“导”的工作,掌握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风气等。对存在心理障碍、思想包袱的同学进行及时地疏导,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同时通过宣传栏、班报、班级群等建设,扩大正面舆论的影响力,使正气得到弘扬,错误得到及时纠正,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另外,发挥好班会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会的讨论中,在班会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使弘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班级氛围逐步形成。
(2)明确班级目标,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离不开树立共同的班级目标。明确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是全班学生共同努力前进的灯塔。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依靠全班同学,结合个人目标,合理地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效激发同学的积极性,使全班同学对班级的目标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一股合力,一个整体。例如通过制定争先创优、评选优良学风班、奖学金评定的班级目标,将目标具体化,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推进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参与目标制定与实现过程中,也增强了集体观念,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促成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
(3)开展班级特色活动,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开展贴近学生的班级活动。例如,大学新生,在结束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进入大学会在学习上,思想上有所松懈,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辅导员课可以在班级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即号召单科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差的同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和责任感。还可开展读书月活动,举办专业讲座等具有深度,形式新颖的活动,提升班级的整体文化水平,吸引学生参与,形成优良的班级文化。班级管理是大学教育管理的主要阵地,也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辅导员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不断发现班级管理中的新问题,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新办法,为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奋斗。
作者:欧阳希 工作单位:广东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班级凝聚力,班级主体意识淡化,学生冷淡看待班级,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2)学生缺乏团体合作意识,过分强调自我,凡事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身喜恶对待班级问题;(3)以小团体代替班级,学生多以小团体进行活动,这些小团体可能是以寝室为单位,也可能以相同地域或相同爱好为单位,常常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但和小团体以外的同学却缺乏交流,甚至有同学间一学期都没有说一句话;(4)班级管理不够规范,制度的制定缺乏民主性,制度的落实也往往不到位,此外一切以制度约束学生也导致了辅导员只关心学生是否违反制度,将大量的工作放到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上,班干部只负责监视学生,而不注重创新工作,甚至有些干部偏离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将自己放到了同学的对立面,不利于班级的团结;(5)辅导员将大量时间精力放在抓所谓“差的同学”身上,而忽视了班级绝大部分同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6)班级中存在不和谐的竞争合作氛围,班干部选举时常以关系远近和利益多少作为关键因素,奖学金评定时竞争异常激烈.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1)社会的影响,经济社会的金钱观、利益观等不正确思想的蔓延,学生们冷漠自私,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不是自己的事情不管,没有好处的事情不做;(2)教育体制的弊端,现代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但很多学校忽视了这些,在班级管理、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而中学时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也总是一味强调要考上重点大学,为此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家长老师能做的事情全部包办,导致这些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不知道如何融入集体,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沟通;(3)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90后大学生生长在一个没有动荡,高度开放和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且受计划生育影响多数为独生子女,具有独特的心理性,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思想独立,不喜欢别人过多干涉,另一方面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维上他们还未完全成熟,仍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依赖性,在缺乏引导情况下容易迷失自我,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容易逃避退却;(4)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中一切活动都应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要管理更要育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学校往往过分强调管理,盲目追求效率和效果,而辅导员或班主任受传统“抓两头带中间”思想束缚,在实际工作中,把大量精力放在抓所谓“差生”这一头,却忽视了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培养.
那么该如何加强和改善班级管理呢?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究其根源,正确疏导.要人性化管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学生心中架起沟通的桥梁,要关心学生,耐心对待学生,发现学生闪光点,拉近和同学间的距离,彼此信任,这样就可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级工作也可以有序开展.
2以自身能力为基础,提高管理者素质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工作能力和作风对班级发展极其重要,所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己身正方能正人,以德方能服人,如果品行都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何谈管理班级呢?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带动同学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风气;要充分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和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以制度管理学生时应注意:须有章可循,将班级置于制度控制之下,从而使班级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班级制度要广泛征求全班意见,充分权衡利弊,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符合大学生发展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具体可行可操作,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应不断反馈,不断修改令其更加完善.
4以科学管理为核心,创新开展班级管理
要进行班级“着力点”的思维转换,“着力点”
就是指学生工作中对工作重点的判断和把握.长久以来“,抓两头带中间”即抓住“好”学生和“差”学生这两头,就可以带动中间学生,从而推动整个工作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产生了一点的局限性,往往成为“抓一头拖中间”即只抓了“差”这一头反把中间这个层次给“拖”住了.事实上,班级管理应着力中间.这个群体一般比较听话,遵规守纪,在辅导员看来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能管好,但与“好”和“差”相比,他们是班级的绝大多数,可谓人多势众,同时分群多,能人多,想法多,如果辅导员忽视了他们,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自然就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着力中间就能抓住班级的大多数,人多力量大,班级工作自然就好开展;着力中间就能抓住小团体的核心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的影响来影响全体同学,比通过以命令形式要求或强迫学生要有效深入的多.
要根据“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针对性开展班级管理
①“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过多的干涉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过分有为”的管理方式如万事包办型或必须听从型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辅导员出力不讨好,因此要采取“无为”的管理.当然“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顺应学生心理自然而为.以班委会作为班级常规事务管理的主体,所有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大家一起探讨,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主人翁精神,形成“事事大家管”的自治管理模式.而辅导员只进行导向性的引导并根据例外原则,针对班级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进行干预.②另外“90后”大学生并未完全成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尚不能完全自我解决,对父母和老师仍有依赖性,所以辅导员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吃草,满山跑”,不闻不问,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在学生人际交往、生涯发展、挫折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上要为其提供原则方面的辅助,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促使其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并对学生成长做好阶段性的评估.③“9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容易出现退缩逃避,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设定目标,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有阶段性;并指导学生实施目标检查与评估.
要加强大学生团队建设,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进行团队精神培养,根据学生心理有意识组织一些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来完成的活动,增强大家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可在班级中征集班歌和班呼,并根据班级实际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引导同学们以此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使大家团结在这个文化理念周围,潜移默化中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事实上,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采取针对性灵活性的管理措施,并要不断探索修订完善.(本文来自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程燕 工作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一、多方联动,提高班级管理的正能量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依靠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他律,班干部依靠规章对学生进行强力约束等管理模式,已经变得固化,既不利于班级成员的发展,也不利于班集体良好班风、班貌的显现。这就要求管理者适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载体作用。高校班级管理应该是一个有机系统,既包括学校、二级学院等分管学生工作的高级管理者,也包括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等形式多样的中级管理者,还有班级中班委成员等基层管理者(从积极管理层面看,班级普通成员也可划入基层管理者之列,属自律管理)。在此系统中,学校、二级学院等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机构要做好中级及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业务技能,最终实现办事效率的提升。由于许多中级管理者多为兼职,部分人员自身对班级管理缺乏经验或观念落后,因此常态化的班级管理业务培训也显得尤为必要。中级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要适时吸收借鉴前沿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质量。有教育界同仁就此提出,为适应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需求,管理者须将班级管理职能由“控制”向“服务”转变;管理者角色由“绝对的领导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1]同时,应利用各种条件,对班干部进行培养,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作为初级管理者的班干部,应各司其职,与班级同学积极展开互动,形成良性的自律性管理。良好的班级环境是衡量班级管理建设的重要指标,而班级凝聚力则是其核心。要提升其凝聚力,必须通过班级这一载体来实现。[2]这就要求班级干部发挥自身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的发展与建设中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加强班级管理的他律与自律双向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所实施的班级管理制度多是沿用成文的规章制度,即使部分高校因势对规章稍作修改,也很难充分参考和吸收被管理者的意见或建议,致使管理水平长期滞留在传统规章制度的他律阶段,班级和谐自律的功能难以发挥。[3]因此,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使之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既是落实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高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改革步伐的关键,也可解决高校班级管理的一个现实问题。[4]要实现高校班级管理制度的革新,首先,学校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改掉不合时宜的陈规旧章,创设新的制度,有效地建构他律保障。在他律制度的创设过程中,应通过学生会等各种社团组织,收集学生的各种意见或建议;邀请学生代表参加规章制度的制订,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学校新的政策及规章制度,从而使新规更切合实际,易于学生接受。其次,应发挥好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中间纽带工作。一方面,通过他们将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向学生进行说明,保证各项新规能够得以有效地实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达到他律制度与自律制度相结合管理的目的。最后,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共同制定规范班级行为的各类规制,如班风、班规、班纪、操行以及校内外活动安全预案等。在制定过程中,要向全班学生征求意见并进行表决,使这些规章制度能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并认真实施,以达到从他律制度向自律制度层面的转换,最终实现积极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此外,规章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应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激励机制,以营造宽松宽容的环境,使广大班级成员从他律走向自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并激发其成就动机,为班级管理贡献智慧。[5]通过制度上他律与自律双向积极建设,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等校内日常行为准则与调控依据,也有助于增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创建信息化班级管理新模式
高校传统的班级信息传递渠道一般为:校学工处———学院分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干部———学生。在这种多环节的传递模式下,信息传递不顺畅,同时层层转达,还容易造成信息失去时效性和准确性。[6]另外,如前所述,学分制下“跑班”上课形式使同一班级学生流动性更强,在校园内分布范围更广。传统班级信息传达模式遭遇严重挑战,信息传递需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收到的管理效果却大打折扣。原因即在于传统模式使师生交流固化在一定时空(校园)内,正面交流还可能使学生掩藏很多隐性想法,难以把握其真实性。[7]因此,传统的班级信息传递模式已与当前班级管理实际,出现严重脱节。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其影响已波及社会各个层面。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其日常学习与生活均与网络密不可分。因此,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利用网络平台对高校班级进行管理成为可能。创建信息化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班级信息传递渠道的网络化,二是班级管理途径的信息化。班级信息传递由于网络交流媒介的不断推陈出新,其具体形式多样。例如,构建班级博客、QQ群、飞信群、微博、微信、公共E-mail等,这些网络工具的功能各有特色。班级博客日志实际上就是传统班级日志的信息化,由原来的非公开,变成了班级成员之间互动的平台;班级QQ群则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工作及生活等各方面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飞信则可以将重要信息以短信形式发至班级每位学生的手机上,大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公共E-mail可以发布并存放一些重要的班级文件,如公示材料、课件等。这些网络化的信息传递渠道无疑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这些信息传递渠道还方便班干部、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校学工处及时准确收发信息,便于及时发现与解决各种问题。班级管理途径的信息化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展开各类班级管理活动,来延伸、拓展传统管理方式中的局限。而这种形式也正是班级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班级信息化管理具体主要通过天空教室、虚拟社区(含德育园地、学生BBS及家长论坛等)、班级电子档案等载体实现。通过网络课堂可适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虚拟社区则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交流渠道,家长也可及时关注子女在校成长状况,便于校内外协同管理。对于班级电子档案,在建档时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平时学习、活动及奖惩等信息适时完善,既便于掌握学生各种动态,进行针对性管理,也有利于公正地开展各种评优评奖工作。信息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实施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在继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活动组织化程度高、统一安排,教育管理严格,评价机制完备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改革,取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及信息化班级管理模式之所长,对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实际上,这正是报告中所倡导的科学发展精神的落实与体现。综上所述,只要坚定信念,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分途并进,多管齐下,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在创新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取得新成绩,从而为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途径。
作者:朱继光 李浩野 工作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
基本上都是要版面费的
1,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与张菊玲、李红雨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朝戈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版3,中国满族(学术图册,撰稿兼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4,文学:劳动与生活之花(“跨世纪民族百科文库”之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5,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塞风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7,《骆驼祥子》导读(与石兴泽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8,老舍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版。10,《八旗艺文编目》(古籍整理点校),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1,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2,满学朝鲜学论集 (执行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13,满族的历史与文化 (执行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4,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 (与王科合作选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5,老舍短篇小说选(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6,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8,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中华史诗咏史诗本事(主编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当代满族作家论(主编之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试探老舍《正红旗下》的创作,收入《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略论清代满族作家的诗词创作 (与张菊玲、李红雨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3,清代宗室诗坛掠影,《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4,满族作家老舍和他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6月30日。5,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6,“几回掩卷哭曹侯”——清代宗室诗人永忠和他凭吊曹雪芹的诗,《少数民族文艺研究论文集》1985年。7,中国民族民间文学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集体撰著,参与撰写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8,满族文学研究漫笔,《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9,纳兰词的审美价值(与李红雨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0,群星璀璨业绩卓然——满族当代作家创作纵览(与李红雨合作),《满族文学》1986年第5期。11,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署名两刊评论员),《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 期。12,满族与沈阳语、北京语(与孟宪人合作),《满族研究》1987年第1 期。13,让“德布达理”唱下去——《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前言,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4,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署名“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6期。15,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与王科合作),《满族文学》1987年第1期。16,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与选择,《广西文学》1987年第6期。17,呼唤改革题材的文学,《民族文学》1988年第1期。18,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与朝戈金、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88年第10期。19,扩宽视角深度开凿(与朝戈金、苑利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20,《波努河》读后致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21,弄潮儿向涛头立”——写在《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与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91年第1 期。2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性嬗变,《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23,民族文化传统刍议,《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992年第1期。24,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5,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26,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满族研究》1994年第2期。27,论各民族文学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28,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论报》1995年5月15日。29,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收入《满学朝鲜学论集》,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0,《八旗艺文编目》检读札记,收入《满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读《晓雪》,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31,清代满族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2,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与散文——清代前期的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3,乾隆年间京城满族作家群,《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4,满族作家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5,满族诗人铁保、英和、奕绘,《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6,满族作家的散文与文论,《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7,近代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8,现代蒙古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9,别样惨淡的人之初——老舍的童年,《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40,老舍名作欣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41,老舍与他的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42,《骆驼祥子》与老舍的其他小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3,在纪念老舍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李岚清代拟,1999年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座谈会会上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于次日播发)。44,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民族文学》1999年第2期。45,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6,让少数民族文学双翼齐飞——《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前言,《民族文学》1999年第7期。47,满学研究的里程碑——读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48,《中国百科大辞典》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系列辞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49,兴替由来岂瞬间——评台湾女作家林佩芬的长篇小说《努尔哈赤》,《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5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前言,《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1,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序言,《秋霄落雁女儿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53,旗人作家老舍,收入《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4,“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5,论旗人作家老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57,深切缅怀启孮师翁,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启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2005年4月版。58,假使不曾有过老舍,《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25日。59,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60,《边地梦寻》序,《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老舍与北京,《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2,老舍词典(电视文化访谈),中央电视台1频道2006年8月10日起滚动播出。63,阅读老舍(电视文化访谈,两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2006年5月起滚动播出。64,永远的老舍(访谈录),中央电视台1、4频道“中国风”栏目,1999年2月起滚动播出。65,百年老舍(访谈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月31日。66,“人民艺术家”老舍(访谈录),日本NHK广播公司电视节目,1999年11月播出。67,旗人作家老舍,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6日起滚动播出。68,《茶馆》的文化符号,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11日起滚动播出。69,马迹蛛丝辨纳兰——成容若民族心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70,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71,拭去历史的尘垢——“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之一,《北方民族》2007年第4期。72,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73,水乳交融:满族与北京,《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下半月)。74,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75,应当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76,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满族研究》2007年第2期。77,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78,多重文化场域中的老舍,《满语研究》2007年第2期。79,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1,闪耀着现代人文光芒的民族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2,满族与“京腔京韵”,《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3,老舍与“京腔京韵”,《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84,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5,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86,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87,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88,“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满语研究 2009,289,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 2009,590,关于京旗作家王度庐民族文学研究 2010,191,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探索与争鸣 2010,692,“妹娃”如何过得河——读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 草原 2010,1093,《儿女英雄传》管见 民族文学研究 2011,194,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95,“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满语研究2011,296,文脉贯今古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东北史地2011,597,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98,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99,一个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追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100,当代满族小说的普世价值关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4101,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102,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 满族研究2011,3104,心上自有高楼——当代满族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巡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写出“真我”——清初满族文学的一项诉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7,清代满族文学家铁保素描 大理学院学报2011,11108,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应当力戒两种倾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09,满族作家关仁山和他的《麦河》满族文学2011,5110,当代满族文学的“族性”叙说 民族文学研究2012,2111,“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12,“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3,中华全民抗战期间的东北籍满族作家——关于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为人间,留取真眉目”——清代满族文学家奕绘与太清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4115,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社会科学战线2012,8116,“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117,满族母语文学之检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18,“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我的见解总是平凡”——早期老舍精神理路之再梳理 文学评论2013,1120,广角镜下鲜活的形象——谈谈《最后一个冬天》中我军人物塑造,《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121,《荒唐王爷》观赏断想,《人民日报》1988年9月6日。122,《英和与奎照》:双重的的收获,《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123,读赵大年的满族题材小说(署名“伊澈”),《民族文学》1991年4月。124,圣殿之门为顶礼者洞开—关增铸先生艺术漫谈,收入《关增铸评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5,真诚·真情·真切,《鲁野康启昌散文选》,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126,1994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127,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情况举要,《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版。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2,满洲宗潢之秀岳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3,民俗诗人文昭,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4,传神文笔足千秋——文学大家曹雪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5,文言小说家和邦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6,“长白浩歌子”庆兰,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7,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8,北方才子铁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9,满族政治家、诗人英和,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0,宗室诗人奕绘,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1,“俗曲儿”作家鹤侣,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2,晚清白话小说家文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3,词坛女杰太清,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4,京剧改革先驱汪笑侬,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5,“十全大净”金少山,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6,披肝沥胆,报效中华——民主革命家高崇民,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7,现代文学巨子老舍,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8,语言大师罗常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9,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0,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1,关于故事影片《骆驼祥子》,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2,关于故事影片《离婚》,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3,关于故事影片《龙须沟》,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4,关于故事影片《茶馆》,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
学报类:《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原名《荆门大学学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体育科技(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四川体育科学(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优秀期刊 ) [(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建筑科学、体育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理工科教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理工卷、农学卷、医学卷](全国本科优秀学报) 咸宁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全国本科优秀综合学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全国本科优秀社科学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全国优秀专科学报) 等。也可以安排普通的期刊。在线投稿QQ91027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