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风华绝代的人间四月天女神,才貌双全,受人尊重,可是为什么孙子孙女却改姓,不姓梁了呢?这是什么原因呢?之所以孙子孙女没姓梁,要从林徽因和梁思成儿子梁从诫说起了,因为他是儿子,后代理应姓梁的,可是却改了别的姓。
众所周知,林徽因生下一儿一女,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梁从诫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与前妻周如枚生下儿子梁鉴,后改名改姓为周志兵;与第二任妻子方晶再婚生下女儿梁帆,梁帆长大后改姓方帆。
梁鉴改名改姓为周志兵,是因为他自小跟着母亲周如枚生活,而周家无后,遂改。让人颇有争议的是,周家与梁家本是世交,但是后来矛盾横生,两家关系恶劣,梁周二人离婚后,周志兵从小生活在外公外婆家。
长大后的周志兵也曾多次放言:“在我们家,没人把林徽因当才女。”此话一出,令人痛心,如此评价自己的亲奶奶,真不知他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也许并无恶意,毕竟他出生才一岁时,奶奶林徽因就过世了。
方帆的改姓行为也很令人迷惑,她是在长大成人后经过了父亲的允许后改了。传言都说林徽因的第三代不想顶着祖辈们的光环生活,自愿跟随母姓,安静得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帆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博士,早在1990年1990年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时,她发现会场没有中国国旗,立刻提出抗议,经过不懈努力让中国国旗升起,这一事件得到不少人的盛赞。
即使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改姓仍会被当作是不孝的举动。梁从诫的一儿一女都做了改姓的行为,让人很不解,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得出,梁从诫同意女儿改姓的做法,大有当年他爷爷梁启超的开明风度。
改姓是个人意愿,尊重他们的做法。即使改了姓,骨子里的优秀品质有传承,便是最大的幸事!不论怎么改姓,他们彼此还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后人,都有无法阻断的亲情,只不过改姓的原因有点让人想不到。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赚尽民国眼球的金童玉女,其名声之大自不用多说。梁思成和林徽因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梁从诫,女儿则叫梁再冰。梁再冰后来成为了新华社的高级编辑,婚后育有一儿两女,生活美满幸福。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梁再冰这一家虽然与梁家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至少和梁姓是扯不上多大的关系了,所以我还是重点讲讲梁从诫这一系的家庭关系脉络。
1955年,民国一代女神林徽因告别了人间。这一年,梁从诫刚满23岁,正值壮年,时任云南大学历史系讲师。23岁也到了婚娶的年龄了。而作为梁启超的孙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儿子,青年才俊梁从诫自然是不愁遇不上优秀的女子。
是年,梁从诫与北大校长周培源的千金周如枚结婚,自是又一段郎才女貌的佳话。然而好景不长,在儿子梁鉴出生后不久,二人就离婚了。其中缘由自不为外人道也,大概也是“三观不合”吧。
离婚自然要面对子女归属的问题。北大校长周培源婚后育有四女,虽然个个才貌双全(被时人称为“四朵金花”),但即便是接受了新式教育,周校长还是摆脱不了“香火相传”的传统观念,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后继有人”。
其时,梁家虽然名声依在,但是已经掩饰不了“家道中落”的种种迹象。而周家因为有周培源这个大咖,自然是蒸蒸日上。此消彼长之下,法院就顺势将梁鉴的抚养权判给更有赡养能力的母亲周如枚。从此,"梁鉴”不再姓梁,改名“周志兵“。
与周如枚离婚后,梁从诫”梅开二度“娶了方晶,不久生下女儿梁帆。但后来这个梁帆却莫名其妙跟了母亲姓,改名成了”方帆“。
为此,梁从诫的舅舅,也就是林徽因的弟弟林暄特意给梁从诫写了封信询问此事的原委。但不知为何,梁从诫的回信中却刻意回避了这件事。针对此事,坊间传闻说:梁从诫因为对父亲梁思成续弦林洙一事耿耿于怀,所以就把女儿改姓了。
补充两点:一是林洙是林徽因的学生,二是林洙在嫁进梁家后抹黑过林徽因。作为儿子的梁从诫可能因此怨恨林洙,连带着对父亲梁思成也有意见,但是因此给女儿改姓也不至于。何况这事从逻辑上也说不通,如果梁从诫对此真耿耿于怀,那直接让一对儿女都跟母亲姓不更干脆吗?犯得着后来改名吗?
另外还有种说法是顺,梁帆是个特别有主见,喜欢独立特性的女子,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不想因为梁家的名声而使自己处于世人的关注之下,所以低调的梁帆就跟随母亲姓了。
但因为此事一直都没有相关当事人现身说法,所以此种说法的真实性也只能暂时存疑。
有意思的是,梁帆改姓了,她同父异母的兄长周志兵(即梁鉴)的女儿周洋却改名“梁周洋”了。这个从小就在国外长大的梁周洋还模仿她的太祖母林徽因在纽约搞起了“太太文化沙龙”,俨然又一个名媛。
题目:追忆林徽因 百年见幽兰阅读林徽因,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奇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集美质、集傲岸,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仰止当世,光照来人。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也许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读到的一定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林徽因其人林徽因 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林徽因与建筑林徽因16岁随赴欧考察的父亲游历欧洲,卜居伦敦一年,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一定要学建筑。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选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因为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主修的还是建筑。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有一幅图片两人一同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1936年的林自豪地相信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林徽因与文学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激昂林徽因我要藉这一时的豪放和从容,灵魂清醒的在喝一泉甘甜的鲜露,来挥动思想的利剑,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锋芒,象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斩,斩断这时间的缠绵,和猥琐网布的纠纷,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看一次你,纯美,你的裸露的庄严。…………然后踩登任一座高峰,攀牵着白云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在一穹匀静的澄蓝里,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5月,香山)展缓林徽因当所有的情感都并入一股哀怨如小河,大河,汇向着无边的大海,——不论怎么冲急,怎样盘旋,——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所做成的几处逆流,小小港湾,就如同那生命中,无意的宁静避开了主流;情绪的平波越出了悲愁。停吧,这奔驰的血液;它们不必全然都去造成眼泪。不妨多几次辗转,溯洄流水,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这所有,去建筑逻辑。把绝望的结论,稍稍迟缓;拖延时间,——拖延理智的判断,——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一首桃花林徽因桃花,那一树的嫣红,象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魂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八月的忧愁林徽因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无题林徽因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溶溶在春风中立着,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什么时候还能那样满掬着希望;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才真能懂得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昨天的静,钟声昨天的人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林徽因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那是——你自己也明瞭——因为你走得太早,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算是诗来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1934年,李庄林徽因的感情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翻理性的考虑,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金岳霖 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在妇女解放这条路上,20世纪中国妇女先觉者中相当多的人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今天我们在这里怀念——林徽因。
林徽因的孙子和孙女都改了姓氏,不再姓梁,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低调行事,不想活在祖辈的光环下。
林徽因,民国才女,不仅是一位大美女,而且还是一位才女,引得徐志摩等人为之倾倒。她最后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两人也算是厮守终生。婚后,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叫梁再冰,儿子名为梁从诫。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梁从诫的儿女,也就是林徽因的孙子、孙女都改了“姓”,不再姓“梁”。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什么隐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在林徽因走后7年,她曾经的挚爱梁思成再婚。梁思成老了,再找一个对象照顾自己,无可厚非。但是他找的对象就比较特殊了,真是让人难以接受。梁思成竟然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师生之间结成夫妇是有悖道德伦理的。更况且梁思成曾作为师长还做过林洙在和他的前夫结婚的证婚人。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作为师长的梁思成竟然娶了自己学生,可想而知当时他们的结婚争议有多大,但是他们不在乎,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不知道林徽因泉下有知的话,会作何感想?两人再婚后,并没有生育子女。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也是有两任妻子,也有一儿一女。他的儿子本名梁鉴,是梁从诫与第一任妻子周如枚所生的,两人本是青梅竹马,但是婚后却并不幸福,就选择了离婚。而他们的儿子梁鉴被周如枚带在身边,回到娘家继续抚养。而周家到了周如枚这一代没有男丁,只有三个姐妹。为了延续周家的香火,周如枚就将儿子随了自己的姓氏,改名为周鉴。
当时,梁鉴还小,一切都是自己的母亲周如枚做主,他只能接受。而等他长大成人后,已经木已成舟,并且他与梁家也没有什么感情,也就没有改回来,仍然姓“周。”
而关于林徽因的孙女方帆,原来叫梁帆,是梁从诫与第二任妻子方晶的女儿。这个梁帆跟他的祖母林徽因一样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并且她还是一位大名人。我们曾经学过的《国旗的故事》讲的就是她的故事,在参加联合国活动时,她发现现场没有悬挂中国国旗,她立马提了出来,并且想到了应对之策,让举办方不得不挂上中国国旗。梁帆不仅机智,而且还特别爱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就这样一个才女,却选择了随母亲姓,改名为方帆。此事一直都是一个谜,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林暄也疑惑,曾在给梁从诫写信的时候,就提到了有关梁帆改姓的事情。至于改名的原因,至今一直不被外人所知,是一个谜。
因此,我们只能猜测了。结合方帆为人低调的行事作风,我们不难猜测方帆之所以改姓很有可能是不想总是笼罩在梁启超或者梁思成的光环之下,而是想要隐姓埋名,做一个平凡的人。
即使在今天,我们要是改姓都被认为是“大逆不孝”,而在过去那个年代,方帆就这样做了,并且他的父亲梁从诫也并没有阻拦,可见他们家思想之开明,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各位,你们认为呢?
买本介绍五台山的书,上面全有。这是我空间里的摘抄,先发你看看。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乡北10公里的佛光新村,离五台县城30公里,是游览五台山的必要景点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寺历史悠久,从唐朝至今已千余载,故本寺有“亚洲佛光”之称,五台山申遗成功主要也是因为佛光寺的原因。寺院建在半山坡,海拔1320米,南、北、东三面峰峦紧抱,巍峨苍郁,一座青瓦红墙的古刹坐落其中。西面低下而豁朗,因面寺院的方向背东朝西。在梯田式的寺基上,有两个院落,前面的院落最低,后边的院落最高,而环境最美的是百花喷香的后边院落。两个院落都很广阔,有殿、堂、楼、阁、窑、房、厩、舍等120余间。除东大殿7间为唐建,文殊殿7间为金建外,其他均为清建筑。东大殿在最后边的院落,位置最高,雄伟庄严,俯瞰全寺。另有魏、齐、唐、宋等代石刻经幢和砖建墓塔,点缀在寺院的内外,形成一寺荟萃多种建筑的特点。解放后,五台山古迹保管所设在这里,佛光寺修葺得面貌一新。凡来此寺游览的人,都十分仔细地参观这里的“四绝”: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唐建正大殿,佛教以东为上,故该寺的正殿又称东大殿。殿的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均未施彩绘,而是用朱土涂刷,显得十分朴素雅致。此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距今已一千一百五十多年,是国内现在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在东大殿宽大的佛坛上,满布唐代塑像35尊。大殿两侧和殿后,分列有明代塑造的罗汉296尊(原为500尊,1954年夏秋多雨,殿后石山倾塌,将佛殿后墙压毁,罗汉塑像部分被毁)。另还有施主宁公遇、愿诚和尚肖像各一。 唐代的佛殿多以壁画作装饰,此殿也不例外,现存十几平方米的唐代壁画。在这些画里,艺术家们生动地描画了庄严的佛像、慈祥的菩萨、英武的天王、婀娜飘逸的飞天、诚笃诚挚的僧俗、供养人,既有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形态,也画出了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与敦煌莫高窟的画甚为相似。大殿左右四梁下有唐代人的题字,字迹清晰明了,笔法劲沉,是不易多得的唐人墨迹。文殊殿位于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距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二日重修,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在建筑结构上有着十分突出的特征。此侧殿的大小和正殿相同,这在佛寺建筑中是很少见的。殿内佛坛上,有7尊塑像,文殊骑狮塑像居中,两旁胁侍菩萨。塑像的宝冠和衣褶繁复,面像接近人生的现实,为宋代以后塑像的特征。殿内东西山墙和北墙,彩桧有五百罗汉(现存245尊)。佛光寺内的唐幢和墓塔,也是闻名遐迩的。此寺有唐代石幢两座,一幢在正殿前,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十月立,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五十多年。另一幢在文殊殿前,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立幢,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多年。东大殿南侧偏东,有双基六角形砖塔一座,寺僧们叫它“祖师塔”。在寺后东山坡上,有“唐大德方便和尚塔”、“唐无垢净光塔”。寺西北里许,有“唐四方砖塔”,此塔之西又有“金杲公和尚塔”。
你写了没有,帮我也发过来吧。感谢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哪个朝代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哪个朝代,我们的历史久远,而且富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有很多古来的建筑流传至今,但也有很多的文物没有保存下来,以下是关于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哪个朝代。
佛光寺大殿的建筑时期是晚唐时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建筑简介: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米。其柱网由内外两周柱组成,形成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内槽和一周外槽;内槽后半部建有一巨大佛坛,对着开间正中置三座主佛及胁侍菩萨,坛上还散置菩萨、力神等二十余尊,都是唐代塑像,山墙和后壁列置的罗汉像是后代增添。殿前面中央五间设有板门,二尽端开窗,其余三面围以厚墙,仅山墙后部开有“扇面墙”。
建筑评价:佛光寺大殿现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的主殿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佛光寺大殿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建造,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隋、唐时寺况兴盛,声名远扬长安、敦煌等地,在日本、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唐武宗(公元841-846年)灭佛法时,佛光寺遭到破坏,现存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77年)重建,殿内塑像、壁画、石刻,殿外墓塔、经幢
都是唐代遗物,价值连城。佛光寺内殿宇高宏,布局舒朗,主从分明,整个寺院由三个院落组成,一院最低,三院最高,二院花香喷溢,环境最美。寺内东大殿是唐代遗物,背依册踞高台,雄伟古朴,可俯览全寺。
此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外观简朴,门窗、墙壁、斗拱、柱额等皆用朱色土涂染,设有装饰彩绘;大殿结构精巧,斗拱粗壮、梁枋嵌削规整;殿顶铺盖板瓦,脊料用兽开黄绿色琉璃瓦,屋脊两端矗立一对高大雄健的琉璃鸱吻。整个大殿显得劲健绮丽、气度不凡。
唐代,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知识点衍生:
山西属,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修建于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
佛光寺的、、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用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东大殿内的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阿弥陀佛、、及、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
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台豆村东北约5千米的佛兴山山腰,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时重建。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存留的。在佛光寺被重新发现以前,唐代木结构的建筑形制,大多只能在史料文献中查证。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恢弘磅礴,却止于文字中的唐代建筑风华,始终令建筑学者神往。早在1932年,梁思成就在他的论文《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中表达了他对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憧憬与推论:“假使我们以后的学者或考古家,在穷乡僻壤中能发现隋唐木质建筑遗物,恐怕也只是孤单的遗例,不能显出它全局的布置和做法了。”
不过,从1932年调研蓟县独乐寺开始,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已经走访国内百余县市和1800余座古代建筑,却连唐代木结构建筑“孤单的遗例”也未能发现。
实例不可考,文字记述也只是有限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对唐代木结构建筑的考证便开始向绘画作品延伸,在唐代蓬勃发展、艺术题材丰富的敦煌壁画成为了研究的突破点。
在这一领域,法国人伯希和所整理和论证的资料为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发现和研究佛光寺提供了参考。伯希和是精通中国文化的汉学家,也是敦煌文化的劫掠者——他曾在1908年到敦煌进行实地考察,并用了三周时间精心拣选了2000余卷藏经洞经卷带回法国。
在敦煌期间,伯希和拍摄了莫高窟的诸多洞窟的照片,并将它们整理后出版,名为《敦煌石窟图录》。梁思成在这些照片中发现,在第61号洞窟中的“五台山图”上,清晰标明了唐末至五代时期五台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貌及寺院分布,其中就有一座名为 “大佛光之寺”的寺院。
根据壁画上的记述,梁思成查阅与五台山地区相关的古籍,并在著于明代的五台山九部志书之一的《清凉山志》上找到了相关记载,即佛光寺始建于北魏,毁于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845年),但在仅仅12年之后又得以重建。
发现之旅
倘若佛光寺在重建后并未再次毁于天灾人祸,且没有经历后世大规模重建,那么它的存在将为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研究提供珍贵的.例证。于是,在1937年6月下旬,梁思成和林徽因由北平乘坐火车到达山西太原,再由太原乘骡车北行向五台山进发。
经过一天的跋涉,他们在第二天黄昏时分到达目的地——五台山南台外豆村东北约5公里的地方。目及之处,巨大的古建筑坡顶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在斜阳余晖下的苍山林海深处隐约可见。走近些,寺院东大殿便完全展现在他们眼前。
“斗拱硕大,出檐深远”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对大殿外观的第一印象,这也与史料记载的唐代建筑外观相吻合。中国木结构建筑经过长久的发展,到了唐代,其营造方式已可以模件化生产。斗拱、梁架等木构件在确定好开间与进深之后,可以精准确定规格尺寸,再由工匠进行程序化作业,并在局部构件加工完成之后进行组装,于是便出现了巨大的斗拱。
这一时期建筑屋顶采用了“两段椽”式。这样的设计让第一段檐和缓,第二段向外挑出,就形成了“一折一举”的严整样式。在熟知中国古建筑的梁思成看来,佛光寺自然“唐风”浓郁,但仅仅凭借风格相似并不足以下定论,只有在殿内找到确切文字记载,才能对建筑的整体时代背景及具体建造年代进行判定。
进一步考证的过程是更加艰辛的。年久失修的大殿只维持了主体结构的完整,殿内陈设已是一片狼藉。梁思成在后来所著的《记五台佛光寺的建筑》中,不乏对考据细节的描述:“那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檩条已被蝙蝠盘据,千百成群地聚集在上面,无法驱除。脊檩上有无题字,还是无法知道,令人失望。
我们又继续探视,忽然看见梁架上都有古法‘叉手’的做法,是国内木构中的孤例。这样的意外使我们惊喜,如获至宝。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工作辛苦难以想象。”
木质建材是一种永恒的建筑材料,既现代又古老,在建筑风格这一特性上,木质结构建筑可以跟城市的特点特色相呼应,比较能彰显社会人文的特点。
因为它是天然材质,所以建筑使用起来比较有其特有的一种亲和力,消除了建筑本身由于外屋产生的冰冷感,而且木结构建筑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充分的发挥展示其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色。
而中国作为最早开始使用木质结构的国家之一,我们从根本出发,实践出真知采用柱,梁相结合的各式木质构架。扬木质材料的受弯和受压之长处,避木质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处,并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
在很早的唐代,中国木结构建筑方式就已经自成一套非常严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们今天要探索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唐朝木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它带我们一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蕴,一起了解唐代木结构建筑。
在五台山三千怀抱,气势巍峨的山村边,屹立着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神秘建筑,它虽然没有绕梁的梵音和袅袅的香火,也没有门庭若市的香客来祭拜,却能够千年不倒,它是长久不老的传奇古刹。
五台山佛光寺是建筑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早在隋唐时代,它就已经是五台山名刹古寺了,这个佛光寺的大名经常在各部史书资料中有所提及。
而且,他也经历了很多次被毁和修葺,在晚唐时代,我们的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被重建,巨大的佛坛对面开间,正中间塑立三座主佛以及胁侍菩萨,在巨坛之上,还有散置着的菩萨,力神等等二十余尊,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塑像,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以及殿内的壁画更是唐代的标志建筑。
在晚唐时期,佛光寺经过了一番重新修葺之后,也因为当时统治者不允许佛教发展,伴随着佛教衰败,佛光寺也逐渐沉沦,除了宋朝时期的文殊殿一些小的修筑之外,渐渐被外界所遗忘,珠玉蒙尘。
直到后来,在我们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跟林徽因坚持不懈的寻找之下,它才重现于世,并且推翻了日本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要观赏唐代木结构建筑需要去日本东京和奈良的嚣张言论。
在东大殿的南边一侧有一座跟敦煌壁画里边描画的砖塔是一模一样的砖塔深深地证明了佛光寺的建筑历史在唐代或者建筑在更早时期的定论,梁思成发现它时,赞它是“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里边建设设计的唐代专属题记,有唐代史实文化的专属壁画,有唐代特色风格的雕塑,唐代特色风格的建筑,这些被大家称为“四绝”,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佛光寺东大殿形象的展现了艺术和结构的高度统一,是作为中国古建筑现存的技术水平最高的,体量规模最大的,唐朝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虽然是简单的平面构造,却又具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各种形式,大小不一的上千个木结构构件通过我们特有的榫卯结构紧密的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有很多,但却没有一个没用的或者多余的,外观建造造型还非常的优美,沉稳,雄健,大殿里是由屋顶、梁架、斗拱层、“回”字形柱网平面来共同构造的“金厢斗底槽”,具有唐朝时期殿堂建筑的典型建筑风格。
在唐宋时期的古建筑中,这种使用斗拱层的抬梁式殿堂建筑里,檐柱和金柱的建造一定要是等高的,也称内外柱等高,佛光寺大殿就是唐代典型的斗拱层抬梁式建筑,它的内外是通过梁枋和斗拱相组合,再架起它的平闇,最终以此来撑起整个大屋顶。
这种建造方式在唐代主要是使用在皇宫建筑和寺庙建筑这种最高等级的建筑中。其他的现存的唐代以后的殿堂楼阁大部分是简化的建筑风格,它们的特点是檐柱比金柱矮上一两足材,在金柱头上的辅作被简化变小,并且取消了平棋枋和消明栿,仅用草栿,在有天花的情况下,底层的草栿会兼做平棋枋。
佛光寺东大殿的大梁和栱层结构,作为殿堂昂结构最前端支点的是下面一条大梁,而上面的那一条大梁则压住昂尾,两条大梁跟中间斜着的昂一起组成殿堂上方结实而又沉稳的杠杆结构。
(一)“梁架”之美
东大殿的梁架还采用了托脚叉手,托脚也就是檩和下一层梁头之间斜着放置的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扶持檩,清朝时期的建筑就没有这个构件;而叉手是指脊檩和平梁梁头之间斜着放置的木件,主要功能是扶持脊檩的斜撑,在明清时期这个构件也被拆除了,改用脊瓜柱。
东大殿的平梁上边最上边的一端使用了三角形的人字骨架,这种房梁骨架结构的使用,可以说在现存的全国范围内的木结构古建筑位列第一。
在平梁之上使用大叉手而不是侏儒柱,两个叉手之间相交的顶点跟令拱相互交错,而替木跟脊搏是受令拱承托,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建筑特色。这些传统的屋梁构架上部的建造手法都是从汉代延伸相传的,在南禅寺大殿和山东地界汉代朱鲔祠的石刻上也有见过这样的建造手法,只是这种结构在五代之后就绝迹了。
(二)“升起”之美
佛光寺东大殿的屋面坡度比较平缓,檐口和正脊都有所提升的角度,建造升起曲线,在唐宋古建筑里边,“升起”这种建筑方式比较常见,也就是从房屋中心开始,两侧的檐柱都会比中间的次第稍稍高出些微的建造方法。
屋檐的升起便是:中间的柱子高度不变,次间、梢间、尽间比中间的柱子头依次抬高两寸,让房屋的檐口逐渐形成一条缓和而又升高的曲线。
而翼角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转角的地方,因为它向上翘起,就像是一只舒展羽翼蓄势待发准备翱翔于天际的鸟儿,而被称为翼角,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翼角翘起的屋檐,屋角的地方角梁断面的高度大致是椽高的三倍,角梁跟椽的下端都是搭造在檐檩之上的,通过铺望板的方式,来让角椽的上皮渐渐变高,高度达到了跟角梁上皮一样,殿堂在设计上专门各在屋角的地方正侧面的檩上垫上一根三角形的小木条,这种木条在宋代被叫做“生头木”,而它在清代被称为“枕头木”。
这样垫造屋檐到转角的地方就可以出现平缓的升起上翘。因为“升起”的建造手法,从屋檐到转角的地方有些微的弧度并且转折自然,从殿堂美观的角度上分析,唐朝时期的转折过度并且自然,明清时期过度显得稍有生硬突兀。并且东大殿的殿檐探出足足有三点九六米,这是宋朝开始的木结构建筑里所没有的。
(三)“斗拱”之美
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肥硕,经实际测量,它的斗拱断面尺寸达到210*300厘米,这种建筑风格有晚清时期斗拱断面的十倍之大,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曾评价东大殿:殿檐出探深远,斗拱雄伟宽大,是典型的唐代古建筑。
而且东大殿的内外柱上总共采用了七种斗拱构件:外檐柱头的斗拱铺作,外檐补间的斗拱铺作,转角的斗拱铺作,内槽柱头的斗拱铺作,内槽山面中柱柱头的斗拱铺作,内槽补间的斗拱铺作,内槽转角的斗拱铺作。
其斗拱制作灵活巧妙,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都有双抄双下昂,内槽转角改成偷心造不设置单独的横栱,也就是在内槽柱子内侧插拱作为七铺作偷心造,这也是因为佛光寺实际用途,佛像的圆光罩比较占地方没办法放下横拱的原因稍作调整改动,全部采用偷心造的手法。七铺作斗拱的纵横霸气,震慑四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它是现存的一个斗拱挑出层次最为显赫突出的一个实例。
灼灼生辉的佛光寺历经千年屹立不倒,它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特色让我们颤栗,它的唐代四绝带我们回到唐代的建筑文化中,它的多姿多彩,巧妙灵活的构造和建造手法不同于宋元明清,更是为我们增添了了解唐代殿堂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它又超脱了建筑本身的由于历史时代而产生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被梁思成先生发现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它的发现把这一重大发现投掷在了一个更为庞大、宏阔的历史背景下面。
这座雄伟而又恢宏的唐代殿堂建筑从此便成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充满了暗喻嘲讽的符号,中国和日本历史建筑学术之间较量,曾经因为它而发生戏剧性的大转变,它本身参杂了更多的民族色彩的情感和政治征服角力在其中,在梁思成的建筑日记当中虽然记录了无数的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建筑跟佛光寺是一样的,但是,它又是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佛光,不仅仅是佛光;建筑,不仅仅是建筑。
参考文献:
《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详解》
百度百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后一山洞,面壁九年。后有学人神光来到山洞立于雪中,断臂求法,达摩祖师传授神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见性成佛的佛法,神光后更名为慧可,为中国禅宗二祖。少林寺也应该算是达摩祖师正式传播禅宗之地,后少林寺成为禅宗曹洞宗一系。
2010年: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北京),会后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接见。2、2010年3月15至19日随终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团赴香港访问,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举办的佛教文化论坛上讲演《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华严学会、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北道教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届佛教准提菩萨文化研讨会(河北蔚县),并作《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特征》的主题发言。6、2010年6月20日,参与发起并筹办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百态观音名相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陕西省宗教局、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宗教文化论坛,在大会上发表《终南山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讲演。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绿色秦岭、生态华山”为主题的“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华阴)。提交论文《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并做大会发言。9、2010年9月6日出席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明·十六罗汉图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罗汉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并做大会发言。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第九届华夏儒商国学论坛(北京),在大会上主讲《观音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示》。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并做大会发言。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谈会(烟台),并作大会发言《明哲长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陕西省电视台主办的“2010中华祈福文化高峰论坛”(西安),提交论文《倾听钟声背后的智慧之音》,并在大会上发言。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华夏儒商学院在西安主办的首届华夏儒商易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周易与陕西的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会刊协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作大会发言。2009年:1、2009年2月6日,应邀参加了西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申报讨论会”,并就西安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内涵扩展在会上发言。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就中华大藏经续编的体例、进展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扬州)。提交论文《人间佛教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并做大会发言。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教协会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无锡)(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佛教的心灵环保”分会场作题为《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的发言。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文化统战工作专题座谈会”,并被安排为第一位大会发言。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并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和“信仰的力量”两场学术报告。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华人华侨联合会、中国六祖寺、韩国龙华寺等联合主办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届禅文化全球之旅——韩国高峰论坛”。作为中方两位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年6月27-30日,参加由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骊山问道”大型文化活动,并在本次会议高潮阶段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论”对话会中,与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和谐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复工作会议(深圳)。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筹办并参加由美国木鱼项目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参学营”(西安)。主持开营仪式并主讲《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以长安为考察中心》。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20位佛教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位从事佛教研究和教学的教授来到古城西安,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佛教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就长安佛教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陕西电视台主办的《2010盛世钟鸣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讨会,就2010年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榆林首届关公文化论坛。并在首场大会发言中发表了《关公信仰的基本特征与现代价值》的演讲。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东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的“倓虚大师在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淄博),在大会上发表《倓公妙解金刚经》。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兖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兖州),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的发言。15、2009年10月27-30日,参与筹办并出席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在大会学术交流上做总结性评议。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迎世博学者论坛(上海),在大会上做题为《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的发言。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从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的发言。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建议》的论文。2008年: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部分)编委会工作会议,并就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会上发了言。2、2008年12月29日参加由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陕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评审会议。《陕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负责编写完成的。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届楚山绍绮禅师、能海上师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提交论文《千手千眼观音信仰考》,并主持第一场大会。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晋东南地区观音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并作大会发言。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四个特点及“句宗受为守”释义》。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的“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并做大会发言。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提交论文《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并作大会发言和点评。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陕西省政协主办的“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2007年: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标志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续编》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启动。2、2007年12月9日,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溪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学者及佛学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主持第二场大会。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临汾市佛协主办、临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法显学术座谈会开幕式在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做第一场大会发言。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第一场大会的点评人,提交论文《佛教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奉化雪窦资圣禅寺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报》协办的“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奉化),提交论文《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闽南佛学院、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南普陀寺承办的“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厦门)。提交论文《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安),提交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2006年:广州:2006年12月,“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严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及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武汉:2006年12月15-17日,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提交论文《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上海:“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8-29,提交论文《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成都: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论文《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考察》。太原:“佛教本土化与晋阳佛教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论文《浅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广州:菩提达摩与中国禅宗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论文《〈菩提达摩来华时间考〉质疑》。2006年4月,在西安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6年3月20-24日,在云南参加“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贤十大行愿信仰的基本结构》、《普贤十大行愿的现代意义》;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2006年1月15-16,在泰国曼谷参加“大乘佛教:在构建和谐与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论文《大乘佛教的社会力量构成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6年1月9-11日,在山东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工作会议”。2005年: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华岩论坛”论文《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重庆);2005年12月,提交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甘肃,兰州);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参加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和《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宗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5年10月在成都参加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楚山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参加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人间性、超人间性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参加马祖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座谈会,大会发言题目为《佛教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汉传佛教祖庭调研规划论证会”,大会发言题目为《陕西境内汉传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规划》;2004年: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参加“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2004年9月,在北京参加“西部人文资源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判定与开发原则》为题作大会发言;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韩国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参加“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论坛”,大会发言题目为《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二届净土宗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2004年6月11日—14日在无锡参加“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2003年: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参加“华林寺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2003年12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参加“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参加“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参加“首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参加中日“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唐代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2年:2002年11月15—22日在马来西亚沙劳越参加“马中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2002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2002年5月在西安参加首届终南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的一些思考》;2001年: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参加五台山研究会年会,做《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实际应用研究》的主题发言;2001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参加美国宗教学会西部分会2001年年会;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国芝加哥参加“美国亚洲学会(AAS)第53届年会”,并被安排为第143号研讨会“宗教正在中国消亡吗?”的论文评议人(共222个分类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超过2千人);2000年以前:2000年10月在美国香槟城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8月在西安参加“中国西北大学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在西天的产生及其向中土的传播》;1999年3月在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1997年9月在天台参加“第二届天台山与东亚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法华经〉与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1997年8月在咸阳参加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1996年9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并作大会主题发言;1995年9月在登封参加“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1994年4月,在西安参加“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浅析》;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参加“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1988年10月在常熟参加“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的几个问题》;1987年7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南亚学会第4届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考证”。1986年在西安参加“全国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
1楼2楼说的都对,少林寺是北魏时皇帝为跋陀禅师所建,后因达摩大师而成为禅宗祖庭,也从此以少林武艺而名闻天下,根源是中国皇帝为印度僧人而建,但绝不是印度人建的。中国古代的寺院,尤其是帝王所兴建的寺院,都是帝王下诏,建好了请大师入寺住持。
佛法交流.武术互动.慈善互动
每个单位和学校对于发表职称讠仑文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单位往往都会有一份详细的文件要求,所以你在网上寻找还不如找到你们单位的相关领导,查询职称评审条件,再按照上面的内容去做好准备工作, 基本都是有讠仑文发表数量要求的哦
不是。
《艺术科技》创刊于1988年,是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
据2020年5月《艺术科技》官网显示,《艺术科技》共有编委6人,顾问1人。
区别
1、评选标准不同:刊物等级中的C等期刊是一种等级划分,有的单位会对可评职称的期刊划分等级,多为A等级B等级C等级D等级,一般A等级为SCI期刊、EI期刊等超级权威期刊,B等级为核心期刊,C等级为国家级省级期刊等,而cssci南大核心期刊是社科类核心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最权威的期刊。
2、评选过程不同:c刊评选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说是等级类的c刊,那每个单位的评选过程都不一样,名单结果也不一样。
2013年1月7日,山西省阳煤集团寺家庄煤矿发生瓦斯事故,目前已经导致7人遇难。事发矿井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境内。据初步了解,发生事故的区域正在做井下工程,当时通风队在井下回风巷施工,这次瓦斯爆炸是局部瓦斯爆炸,区域内共有17人作业,其余10人安全撤离。事故发生之后,山西省相关部门员及阳煤集团相关负责人已赶赴事故现场。寺家庄煤业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位于晋中市昔阳县境内。2009年6月10日,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4人遇难。
没有。根据查询昔阳潞安寺家庄煤矿资料显示,昔阳潞安寺家庄煤矿没有复产,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家庄矿矿长李志平将被调离矿长岗位。晋中市应急管理局要督促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任免决定,并将任免情况及时报告省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