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普通话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普通话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普通话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格式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在网上找的资料,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摘 要: 本文在论述语言迁移理论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对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从音素、音位、声调/语调语言、重音和节奏等层面分析了普通话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关键词: 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言迁移;对比研究The Transferring Effect of Mandarin on English PhoneticsLin Yuha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01021225Abstract: This paper is meant to help the Chinese English-learner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phonetic transfer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English phonetics by dealing with language transfer theories,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such as phone, phoneme, tone/intonation language, stress and words: Mandarin; English phonetics;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ative analysis语音过关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然而,外语界对语音教学问题的探讨却明显少于其他领域,这难免有些“避重就轻”之嫌。将英汉两种语音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如张凤桐教授编著的《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是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编写的教材。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同时,对比研究和教学是正视语言迁移作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然而就在将两种语音进行对比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例如“普通话好,英语语音就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语际间的正迁移作用,而忽略了负迁移作用。应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虽然各种语言有其相通的一面,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体系,并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律。要全面正确地了解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就应该在认识语言迁移的本质和产生语言迁移因素的基础之上,将英汉语音、音位相关的方面作科学的对比研究。一、 语言迁移概念及其实质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从认知的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然后有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性理论等迁移理论。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1]。但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2],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是指已获得的指示、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3],主要是母语及母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或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迁移现象。但是如果某个结构在母语中没有对应的结构,或者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也就是说,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会产生反面的迁移,从而影响外语的学习,这就是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系统的语言迁移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语言学家弗赖伊斯()和雷多()。他们从斯金娜()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强化,是习惯的形成,是新旧知识的联结。因而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这种先前语言学习的习惯会对新的外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4]。基于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4],据此他们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即“将学习者的母语(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解释或预测外语学习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的困难与错误,并以此为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4]20世纪60年代末,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和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理论。他认为:“人类语言结构存在着普遍性(language/linguistic universals),这种语言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的经验过程,反映了人类获得新知识能力的普遍性”[5]。也就是说,人类生来就有自然学习语言的能力,它植根于人的内在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格林伯格( )通过对跨语言调查(cross-linguistic surveys)特别是对语序的分析来研究和证明语言的普遍性。总之,无论是强调母语迁移作用的对比分析假说,还是强调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而忽视母语迁移现象的普遍语法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正是各种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母语才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每种语言所具有的特殊性又使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二、语言迁移产生的因素语言迁移绝非简单的母语与外语或第二语言间的迁移,也不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似性或共同性就能决定迁移的程度。相反,它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迁移,也涉及不同的主客观因素。任何迁移形式的产生都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材料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及知识的运用等。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3个变量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的发生。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广义上讲,它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从狭义上讲,它是学生在某一特殊领域中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应用他的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陈述性知识迁移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此外,有学者认为以下问题与语言迁移密切相关。首先,情境特征引起的关注。情境包括最初的学习情境和后来的迁移情境,两种情境是否相似影响迁移水平。研究发现,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也是整个学习中重要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场景或情境,其学习与迁移可能不同。因此,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如外语角等,有助于将学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去。其次,强调迁移的主动性与通达性。通达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学习者可在迁移机会出现时,顺利地提取有关的经验或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学习者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来调节自己的语言学习活动,如主动识别先前的语言学习与目前任务的相关性,识别恰当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迁移情境,主动提取可利用的资源等,这些都是语言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三、 对比研究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对比研究是建立在美国学者雷多(R. Lado) 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雷多的对比研究是一种在语音、语法和文化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比较的体系。该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焦点是语言迁移。语言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语言间的区别和联系。李庭芗先生指出,“英、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相同和相异的地方,是每个英语教师所必须了解的。英、汉对比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根据英、汉语的异同,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6]。要学好英语语音,首先要了解哪些音是汉语中没有的,哪些音容易受汉语语音的干扰,英、汉语音之间怎样互相干扰的。普通话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产生的迁移,虽然不完全是具体知识的迁移,却是普通话发音习惯、发音部位的迁移,也是一种发音技能的迁移。对两者进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及音节(syllable)等方面作系统的对比研究,无疑会促进找准正迁移作用的条件,而减少负迁移产生的干扰,有助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音位分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和超音段音位(super-segmental phonemes)两种,前者包括元音、辅音,元音与辅音、辅音与音在词中的组合,即音位组合或音节;后者则指重音(stress),音程(length),节奏(rhythm),音调(tone),语调(intonation)及音渡(juncture)等。以下是两种语言音位的对比分析和迁移作用的情况:1. 元音、辅音和声母和韵母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英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英语的音位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音位和英语一样,也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普通话是汉语的代表语言,有辅音音位,即声母22个,韵母31个。声母一般位于音节的开头,韵母是声母后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n、n^/构成,如/B、o、Bi、en、uBn^/等韵母。英语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的单元音数量比普通话的单韵母要多,而且分得细。普通话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有12个单元音,而且分为前、中、后元音。其中/I、U、e、A、Q/等单元音在普通话中找不到近似的音,很难说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一定就能发好这些音和包含这些音位的单词和句子。而在普通话中 能找到的近似音如/i、u/,前者发音的舌位比英语更靠前,后者则更靠后[7]。另外,普通话的复韵母/ei、Bi、Bo、ou/和英语的双元音/eI、aI、au、E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动。但是,普通话滑动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音浑然一体;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普通话较好的人很容易将like误念成/lak/或/lek/。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发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异。发复韵母/ei、Bi、Bo、ou/的口形张得小于发双元音/eI、aI、aU、[U/,但舌位略靠后[7]。当然,能掌握汉语中的渐强复韵母,如/iB、ie、uB、uo/的学习者更容易发好英语中的双元音/I[、Z[、U[/。普通话和英语里都有三元音,其发音方法各不相同:发普通话三元音的方法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中间的元音紧张度强,形成一个音节,如/iBo、uBi、ioU、iBo/等;英语的三元音由双元音加/[/组成,但不是出现在同一个音节里,其发音方法是由强到弱,再由弱到次强。普通话和英语的辅音音位也存在异同。英语的辅音多数是清浊成对的,如 /p、b/,/t、d/,/k、g/等;而普通话的辅音多数分为送气和不送气的清辅音,如/p、b、t、d、k、g、j、q、x、zh、ch、sh、z、c、s/等,浊辅音只有/r、m、n、l、ng/5个。汉语的送气和不送气区别意义;英语的清浊可以区别词义,影响元音的长度和同化相邻的辅音,如/lIt/中的/I/就发得比/lId/中的/I/短促,浊音能延长前面带的元音。又如元音/R:/在 caw,cord,caught三个单词中的音程不同,在caw中发音最长,在cord中次之,caught中则最短。此外,英语中的辅音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所连接的音位的关系,产生音位变体(allophone)。如音位/t/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中,它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在top中是送气的(aspirated);在stop中是不送气的(unaspirated);在certain中是鼻腔爆破(nasalized plosive);在little中是舌边爆破(lateral plosive);在that kid中是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ve);在that day中是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这些现象是英语中特有的,普通话再好,如果没有具备该语音知识,也学不好英语语音。诚然,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些音位与英语的某些音位无大差别。比如,鼻辅音(nasal)在两种语音系统中构成一个自然类,可以用同样的区别特征加以描述,/m/,/n/,/N/可分别描述为〔+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双唇性〕;〔+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齿龈性〕;〔+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软颚性〕。能发好普通话鼻辅音的学习者,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让他正确发好英语的鼻辅音。但学习者更应关注的那些和普通话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有差异的近似音和汉语中根本没有的音位,如/W、T/,/F、V/,/tF、dV/等,不管普通话说得多地道的学习者,不加强练习,也不容易发好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W、T/,颚龈摩擦音(palato-alveolar fricative)/F、V/和颚龈塞擦音(palato-alveolar affricate)/tF、dV/。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辅音在普通话和英语中的不同描述:/s、z/在英语中为齿龈摩擦音(alveolar fricative);在汉语中前者为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后者为齿塞擦音(dental affricate)。/h/在英语中为喉擦音(glottal fricative);在汉语中为软颚摩擦音(velar fricative)。/r/在英语中为无摩擦延续音(approximate);在汉语中为卷舌摩擦音(retroflex fricative)[7]。2.音位组合—音节对比音节既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音位学中的重要概念。对音节的定义说法不一。就其结构而言,“音节是由一个或一系列音位构成的语音结构”[7](P20)。音节通常由起音(onset),领音(peak)和收音(coda)构成,领音一般是元音(vowel),起音和收音常常是辅音(consonant)。英语音节构成形态要比普通话音节构成复杂得多。具体形态如下:英语音节:V-VV-VVV-CV-CVV-CVVV-VC- VCC-CCVV-CVC-CVVC-CCV-VCCC-CCVC-CC CVC-CCCVVCC-CCCV-CCVVC-CCVVCC-CCVCC C-CCVCCCC-CVCC-CVCCC-CVCCCC汉语音节:V-VV-VVV-CV-CVV-CVVV-VC-CVC- CVVC从以上对比中可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辅音加元音;英语音节的首、尾常常出现辅音群(consonant clusters)如 must tempt texts thousandths等。换言之,普通话中只有单辅音型的音节,没有辅音群型的音节。辅音群型的音节成为中国学习者,包括能说标准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难点。学习者习惯于在读英语辅音群中夹带元音,如把green念成/^[ri:n/。另外升调时容易从词尾的辅音开始,试图把它拉的很长,因而很费力,发出的音也很不规范。这是因为汉语的音节除/n/和/ng/两个鼻辅音外,都以元音结尾,即为开音节,而且节峰前最多只有一个辅音;而英语的音节节峰前最多可有三个辅音,如/sprIt/等,而节峰后最多可有四个。由于两种语言的音节系统不同,学生易将汉语的音节特征转移到英语学习中。3.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和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汉语中的每一个字(或音节)都有一个区分字义作用的声调, 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mB/吗,语音学家称汉语为声调语言;然而在英语中,单词的音调不改变它的词义,如book/buk/在读成平调、升调或降调时始终是“书”的意思,但英语的单词被用于句子时,就要赋予它一定的语调,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语气等,这种语调的核心一般放在语句的末尾,所以语音学家把英语叫做语调语言。如:This is your↘seat.句未的降调表示肯定的语气,但 This is your ↗seat?表示疑问的口吻,以求取得对方的证实。汉语句子的语调也常常落在句未的重读字上,但由于这个重读字本身又有固定的声调,其实际语调必然受到该字本身的声调和所需语调的共同影响,即在原来字调的基础上,按所需语调去稍加调制、改变,使它既不完全失去原来的声调,又符合所需语调的要求。如:“这是我的球↘。”句中的“球”字本身是升调(阳平),而句末要求用降调,实际话语中只能采取折衷的办法,把“球”字的升调上升幅度减少一些。又如:“你的书↗,还是他的?”句中“书”字原本是高平调(阴平),而句子中间需要升调,语言实践中只能是把“书”字在原来的高平调后面接着稍微升高一些,成为高平调加升调。可见,由于汉语语调受字调的限制,升降规则比英语复杂,升降的幅度也要小。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的这种声调、语调的负迁移影响,讲英语时往往语调平平,抑扬不太分明,升降起伏较小,很难学会英语那种梯级下降型的语调。近年来,语音学家趋向于更加强调英语语调的重要性,认为元音辅音是英语本身,而语调是英语的灵魂。假如元音辅音念得很准,而语调不对,听起来就不像英语。相反,假如元音辅音读得有些毛病,但语调正确,听起来还像英语。既然英语语调这样重要,那么我们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注意汉语和英语在语调上的区别,努力在说英语时克服汉语语调的影响,勤学苦练,逐步掌握英语语调。4.其他语音方面的负迁移英语单词没有辨义的声调,重音是重要的语音要素,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converse(名词,相反的事务),con´verse(动词,交谈)。在汉语词组中起辨义作用的是声调而不是重音,声调比重音在话语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除词尾含有虚词的词组(如桌子、木头等)和个别词组(如爸爸、妈妈等)外,大部分词组中的每个字都读成同样的轻重程度,如教师、电话、汽车、天气等。这种母语特点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常常使初学者读多音节英语单词是重读、轻读音节不明甚至重音错位,如把´diligent读成´di´li´gent,di´ligent或dili´gent。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汉英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汉语是以音节(字)为计时单位的,而英语则以重音为计时单位的。汉语中,音节(字)的数目是韵律的基础,除了一些助词念得较快较含糊外,一般每个字所占用的时间大致相等,读得也清清楚楚。例如古诗中总是根据每行的字数来决定它的韵律或节奏,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即使音节(字)有思想表达上所需的轻重之分,也不像英语那么明显、分明,所以,一般字较多的一句话所占用的时间,要比字较少的一句话占用的时间长,如“他有汽车。”和“他有一辆上海产的汽车。”但在英语中,重音和轻音是交替出现的,而重读音节才是节奏的基础、主体。重读音节总是声调较高,响度较大,发音清楚,所占时间较长;而轻读音节则声调较低,响度小,读得快而含糊,所占时间较短。所以,重音与重音之间总是保持大致相等的实际距离。重音之间的轻读音节越多,就读得越快越含糊。如:“Ann ´found the ´book she ´lost at ´last.”和“E´lizabeth ´found the ´article she was ´studying at the ´library.”前一个句子有8个音节,后一句却有19个音节,但两个句子同样只有5个重读音节。为了保持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所用时间大致相等,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所占用的时间就不完全相同。后句话中,第一和第二个重读音节之间,第二和第三个重读音节之间分别由2个和1个轻读音节,而第三和第四个重读音节之间,第四和第五个重读音节之间各有4个轻读音节,为了保持5个重读音节之间大致相等的时间距离,第三至第五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就要读得轻而快。中国学生对英语的这一特点较难把握,往往是按汉语习惯把每个音节(字)说得都很清楚,而不习惯把几个轻读音节压缩在一起,快速而含糊地读出来,因而听起来不是很自然。另外,在音节的衔接(juncture)方面,英语有汉语中所没有的连读(liaison)现象,也会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英语学习中,许多人可以发好一个单词的音,却说不出流畅、连贯的句子;能听懂英语单词,却听不懂连贯的句子。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好英语中的连读。英语中有许多词是以辅音结尾的,在与紧接他们后面的一个词词首的元音连起来念,就产生了连读现象。但实际上汉语中也存在这种连读,只是我们平常没有意识到。汉语的连读一般出现在感叹句中,如:我的天哪! Wo de tiBn B好苦哇! HBo ku B然而汉语的连读范围不像英语连读现象那么普遍,而且大多数字以韵母结尾,使连读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学生在碰到英语连读时就会感到非常困难,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听力发展。同化现象也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音变现象,在连贯的说话或朗读中,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自然的。其实,在汉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如:面包 miBn-bBo → miBm-bBo难免 nBn-miBn → nBm-miBn这里的“面”和“难”都以/n/结尾,但因为受后面音/b/和/m/(双唇音)的影响,因此,“面”、“难”后面的/n/音就同化为双唇音/m/了。音渡指语音结构中两个音段界限之间的停顿过渡。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中,音渡都有辨义功能,普通话好的学习者,一般能够注意英语音渡,但要完全掌握,仍然需要大量实践。四、结束语普通话和英语在发音的特征与规律、音位的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而且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在二者相似性较强的方面,正迁移作用较为明显;二者差异表现明显的方面,负迁移作用却占了上风。既然普通话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方面的双重作用,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尽量克服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促进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干扰时要突出要害,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在发音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根据对比分析的理论观点,通过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对比分析的步骤,对普通话和英语进行科学的结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区别程度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对英汉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做出有意义的概括,培养学生英汉语音系统差异的敏感性。正如吕淑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一文中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中国学生必须认识到汉语、英语的差异,警惕汉语的干扰,尽量在英语学习中克服,避免汉语的干扰,这样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学习英语。通过以上的讨论,很难说普通话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好;也不能说普通话不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不好。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普通话和英语之间的异同因素、个体对异同因素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此外,情境也参与迁移活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特征等都是语言迁移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绝非是单一的,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也不能决定迁移的程度,它涉及多种不同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应综合考虑。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或某一类型的迁移,不利于真正揭示迁移的本质,对英语语音学习也无实质性的助益。普通话好,只能说从语言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具备了发生语言迁移的可能性,但是否能克服语言负迁移的影响,真正发挥语言正迁移的作用于英语学习,还需要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了解一定的英语语音、音位理论知识,按照英语的语音、音位规律,掌握发音技巧,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有较好的英语语音,说地道的英语。参考文献:1. D. .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2. 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Syntactic Structure[M].The Huge:Mouton,.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8. 秦秀白.英语通论[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88.

普通话语言学论文参考文献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讲故事”的意义探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讲故事”的意义探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从增强聊天性、生动性和说服力这3个方面分析“讲故事”在“命题说话”测试项中的独特作用,帮助考生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

关键词: 讲故事;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作用;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题中最后一道题目是“命题说话”,此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在说话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通话语音标准程度、词汇及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语言的自然流畅程度。这道题的成绩占测试总成绩的40%(北方方言区以外的地区有所不同)。命题说话的话题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30个。测试时,应试者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围绕话题单向连续说一段话,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从选定说话题目到测试开始,中间只有几分钟时间,而且进考场不允许携带草稿和提纲,应试者只能在脑海中构思,边想边说。测试要求说话不能背稿子,要体现普通话口语色彩,用聊天儿的语气,亲切自然。“无文字凭借”的“说”比“有文字凭借”的“读”更难,暴露的问题也更多,因而,“命题说话”是整个测试中最难也是最能反映应试者普通话综合水平的项目。由于它所占分值最大,此题成绩的好坏对测试全局举足轻重。因此,应试者需要对它加倍重视。

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教师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线评测的测试员根据实践经验,一致认为“命题说话”项最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原因是考生“说话”时间不能延续3分钟。有不少普通话语音综合面貌原本很不错的考生,常因为说话时间不足而丢了不该丢的分,因而不能考到自己理想的等级。怎样才能使“命题说话”顺畅地达到3分钟,稳中求胜呢?除了应试者自身要练就扎实的普通话基本功外,还需要重视“讲故事”在“命题说话”测试中的独特作用。

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的30个话题可按照记叙描述(叙述类)、议论评说(论说类)、说明介绍(说明类)等略作分类,合并同类项。在命题说话时,应试者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才能说得更加顺畅,而叙述无疑是大家最熟悉的表达方式。“讲故事(即叙事)”就是一种标准的叙述,无论是叙述类、说明类,还是论说类的说话题目,“讲故事”均能发挥其独特作用,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讲故事”在“命题说话”中的具体作用。

1、在叙述类话题中可突出人物特点或事件经过,增强聊天儿性

叙述类话题以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主。叙述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最熟的,应试者对这类话题容易把握。但若只是流于形式的泛泛而叙(即概括叙述太多),便会给听者一种空洞生硬之感,不易打动人,应试者自己也不易进入状态,话题难以继续。“讲故事”的方式本身就要紧扣叙述的六要素,突出人物、事件经过及结果,而且还要描摹细节或场景,模仿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命题说话”用“讲故事”的方式能有效避免说话的空洞生硬等缺陷,还能增强说话的'生动性和聊天儿性,使整个说话过程显得亲切自然。测试前打腹稿时可以围绕话题准备2~3个故事备用,应试时,围绕话题讲述故事,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这样就有话可说,顺畅地说满3分钟。

如“我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旅行”“我的业余生活”等都是典型的叙述类话题,准备材料时,都可以围绕各自主题,选择2~3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或事例)作为故事的材料,测试时“讲”给测试员听。

以“我尊敬的人”为例,如果选择说尊敬的人是父亲,就可先从父亲的外貌、衣着、性格、对待家人及子女的态度以及他的为人处事等方面进行概述,然后再着重选择父亲的1~2个典型事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述说出来,这样既能生动形象地突出父亲的性格特点,又亲切感人。父亲是考生从小就非常熟悉的亲人,可供讲述的“故事”很多,在述说中可以根据应试时间与临场情况的变化适当增删述说内容,娓娓道来,从容应对。

又如“难忘的旅行”一题,在说话时,可先点明该次旅行的时间、地点、人物,再将旅行的经过详细叙说出来。叙说中紧扣“难忘”这一主题,将旅行经过的景点以“讲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突出重要景点,讲述时可以根据应试时间的需要灵活增删在某些景点发生的故事细节,像聊家常般亲切自然。

2、在说明类话题中可增强生动性,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说明类话题要求介绍清楚说明对象的特点、使用方法或操作步骤等。若是书面作文,可以直接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等)进行表述,但“说话”属于口语表达性质,若也套用书面说明的模式就会给人以文绉绉的感觉,这样无疑会削弱说话的亲切自然感。而在说明中穿插“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对说明对象进行介绍,不但不会影响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使用,反而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如“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喜欢的季节”“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名人)”“我知道的风俗”等都是典型的说明类话题。

以“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为例,说话时先点明自己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是什么,紧接着说喜爱它的原因(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第三,如果喜欢的是文学作品,便可先讲述它的故事梗概,再讲述剧中主要人物的故事,还可附带讲述自己的观感;如果喜欢的是音乐舞蹈或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便可讲述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故事,附带着把学习的方法等事项也讲了。

又如“我喜欢的季节”,说话时,先点明自己喜欢的是哪个季节,然后讲述喜欢的理由,最后选取自己在这个季节中经历的一两件典型的往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

当然,在以上两个话题表述过程中,要恰当使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故事”一讲,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自然清晰了,这样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听者的兴趣也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说话”时间也能轻松达到3分钟。

3、在论说类话题中可避免论证的枯燥,增强说服力

论说类话题属于议论性质,书面写作议论文的一些方法仍可借鉴,但要尽量多地使用普通话口语。论说类话题仍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合理、论证严密,但普通话教学的实践表明,书面论证的有些方法并不适用于说话。书面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例证法等。实践表明,归谬法、反证法等书面论证方法在口语论说中尤其不适用,其他几种论证方法在说话中也不太适用,而例证法在论说类话题表述中既简便易操作,又可生动形象地印证观点,能大大增强议论的说服力。用例证法理所当然就要涉及举事例,此时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事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更能吸引听众。用“讲故事”的方式避免了单纯说理论证的枯燥,使得应试者有“话”可说,论证显得真实生动,增强说服力。

在普通话“命题说话”测试用题目中,“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对环保的认识”“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美食或服饰”“谈谈个人修养”等都是典型的论说类话题。

以“谈谈社会公德——说勤俭”为例,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概括叙述的方法列举论据(如古今中外一些厉行勤俭节约的名人轶事),最后详细列举一到两则关于名人勤俭的典型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说,既证明了观点,又显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再以“谈谈对环保的认识”为例,首先表述当前我国环保问题的现状,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列举2~3个因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保造成损失的典型事例,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表述,从反面证明观点。只要把握得当,“故事”很容易生动、吸引人,观点也会得到有力证明,给测试员留下深刻印象,话题持续到3分钟也就不在话下了。

4、结语

在普通话教学与培训中,笔者将“讲故事”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掌握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效果明显。教学实践证明,“讲故事”在“命题说话”测试中确实能够增强“命题说话”的聊天儿性、生动性、趣味性、感染力,大大降低“说话”的难度,使考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顺畅地说满3分钟,减少了因说话时间不足而导致的大分值扣分。

5、参考文献

[1]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M].3版.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刑扞国.普通话水平测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

[4]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

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语言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学,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

Lyon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

拓展内容: 语文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范印哲编着:《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1期.

[9]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摘 要: 本文在论述语言迁移理论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对汉英两种语言对比,从音素、音位、声调/语调语言、重音和节奏等层面分析了普通话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普通话的负迁移影响,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关键词: 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言迁移;对比研究The Transferring Effect of Mandarin on English PhoneticsLin Yuha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01021225Abstract: This paper is meant to help the Chinese English-learner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phonetic transfer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English phonetics by dealing with language transfer theories,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such as phone, phoneme, tone/intonation language, stress and words: Mandarin; English phonetics;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ative analysis语音过关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然而,外语界对语音教学问题的探讨却明显少于其他领域,这难免有些“避重就轻”之嫌。将英汉两种语音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如张凤桐教授编著的《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是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编写的教材。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言迁移,同时,对比研究和教学是正视语言迁移作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然而就在将两种语音进行对比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例如“普通话好,英语语音就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语际间的正迁移作用,而忽略了负迁移作用。应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虽然各种语言有其相通的一面,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音体系,并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律。要全面正确地了解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就应该在认识语言迁移的本质和产生语言迁移因素的基础之上,将英汉语音、音位相关的方面作科学的对比研究。一、 语言迁移概念及其实质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从认知的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然后有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性理论等迁移理论。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1]。但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2],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是指已获得的指示、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3],主要是母语及母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或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迁移现象。但是如果某个结构在母语中没有对应的结构,或者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也就是说,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会产生反面的迁移,从而影响外语的学习,这就是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系统的语言迁移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语言学家弗赖伊斯()和雷多()。他们从斯金娜()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强化,是习惯的形成,是新旧知识的联结。因而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这种先前语言学习的习惯会对新的外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4]。基于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4],据此他们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即“将学习者的母语(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解释或预测外语学习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的困难与错误,并以此为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4]20世纪60年代末,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和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理论。他认为:“人类语言结构存在着普遍性(language/linguistic universals),这种语言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的经验过程,反映了人类获得新知识能力的普遍性”[5]。也就是说,人类生来就有自然学习语言的能力,它植根于人的内在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格林伯格( )通过对跨语言调查(cross-linguistic surveys)特别是对语序的分析来研究和证明语言的普遍性。总之,无论是强调母语迁移作用的对比分析假说,还是强调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而忽视母语迁移现象的普遍语法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正是各种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母语才会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每种语言所具有的特殊性又使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二、语言迁移产生的因素语言迁移绝非简单的母语与外语或第二语言间的迁移,也不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似性或共同性就能决定迁移的程度。相反,它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迁移,也涉及不同的主客观因素。任何迁移形式的产生都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材料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及知识的运用等。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3个变量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的发生。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广义上讲,它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从狭义上讲,它是学生在某一特殊领域中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应用他的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陈述性知识迁移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此外,有学者认为以下问题与语言迁移密切相关。首先,情境特征引起的关注。情境包括最初的学习情境和后来的迁移情境,两种情境是否相似影响迁移水平。研究发现,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也是整个学习中重要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场景或情境,其学习与迁移可能不同。因此,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如外语角等,有助于将学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去。其次,强调迁移的主动性与通达性。通达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学习者可在迁移机会出现时,顺利地提取有关的经验或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学习者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来调节自己的语言学习活动,如主动识别先前的语言学习与目前任务的相关性,识别恰当的语言使用和语言迁移情境,主动提取可利用的资源等,这些都是语言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三、 对比研究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对比研究是建立在美国学者雷多(R. Lado) 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雷多的对比研究是一种在语音、语法和文化层次上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严格的、逐一比较的体系。该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焦点是语言迁移。语言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语言间的区别和联系。李庭芗先生指出,“英、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相同和相异的地方,是每个英语教师所必须了解的。英、汉对比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根据英、汉语的异同,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6]。要学好英语语音,首先要了解哪些音是汉语中没有的,哪些音容易受汉语语音的干扰,英、汉语音之间怎样互相干扰的。普通话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产生的迁移,虽然不完全是具体知识的迁移,却是普通话发音习惯、发音部位的迁移,也是一种发音技能的迁移。对两者进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及音节(syllable)等方面作系统的对比研究,无疑会促进找准正迁移作用的条件,而减少负迁移产生的干扰,有助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音位分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和超音段音位(super-segmental phonemes)两种,前者包括元音、辅音,元音与辅音、辅音与音在词中的组合,即音位组合或音节;后者则指重音(stress),音程(length),节奏(rhythm),音调(tone),语调(intonation)及音渡(juncture)等。以下是两种语言音位的对比分析和迁移作用的情况:1. 元音、辅音和声母和韵母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英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英语的音位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音位和英语一样,也是区别词义的最小单位。普通话是汉语的代表语言,有辅音音位,即声母22个,韵母31个。声母一般位于音节的开头,韵母是声母后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n、n^/构成,如/B、o、Bi、en、uBn^/等韵母。英语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的单元音数量比普通话的单韵母要多,而且分得细。普通话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有12个单元音,而且分为前、中、后元音。其中/I、U、e、A、Q/等单元音在普通话中找不到近似的音,很难说普通话说得好的人一定就能发好这些音和包含这些音位的单词和句子。而在普通话中 能找到的近似音如/i、u/,前者发音的舌位比英语更靠前,后者则更靠后[7]。另外,普通话的复韵母/ei、Bi、Bo、ou/和英语的双元音/eI、aI、au、E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动。但是,普通话滑动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音浑然一体;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普通话较好的人很容易将like误念成/lak/或/lek/。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发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异。发复韵母/ei、Bi、Bo、ou/的口形张得小于发双元音/eI、aI、aU、[U/,但舌位略靠后[7]。当然,能掌握汉语中的渐强复韵母,如/iB、ie、uB、uo/的学习者更容易发好英语中的双元音/I[、Z[、U[/。普通话和英语里都有三元音,其发音方法各不相同:发普通话三元音的方法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中间的元音紧张度强,形成一个音节,如/iBo、uBi、ioU、iBo/等;英语的三元音由双元音加/[/组成,但不是出现在同一个音节里,其发音方法是由强到弱,再由弱到次强。普通话和英语的辅音音位也存在异同。英语的辅音多数是清浊成对的,如 /p、b/,/t、d/,/k、g/等;而普通话的辅音多数分为送气和不送气的清辅音,如/p、b、t、d、k、g、j、q、x、zh、ch、sh、z、c、s/等,浊辅音只有/r、m、n、l、ng/5个。汉语的送气和不送气区别意义;英语的清浊可以区别词义,影响元音的长度和同化相邻的辅音,如/lIt/中的/I/就发得比/lId/中的/I/短促,浊音能延长前面带的元音。又如元音/R:/在 caw,cord,caught三个单词中的音程不同,在caw中发音最长,在cord中次之,caught中则最短。此外,英语中的辅音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所连接的音位的关系,产生音位变体(allophone)。如音位/t/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中,它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在top中是送气的(aspirated);在stop中是不送气的(unaspirated);在certain中是鼻腔爆破(nasalized plosive);在little中是舌边爆破(lateral plosive);在that kid中是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ve);在that day中是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这些现象是英语中特有的,普通话再好,如果没有具备该语音知识,也学不好英语语音。诚然,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些音位与英语的某些音位无大差别。比如,鼻辅音(nasal)在两种语音系统中构成一个自然类,可以用同样的区别特征加以描述,/m/,/n/,/N/可分别描述为〔+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双唇性〕;〔+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齿龈性〕;〔+辅音性,+鼻音性,+后部性,+软颚性〕。能发好普通话鼻辅音的学习者,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让他正确发好英语的鼻辅音。但学习者更应关注的那些和普通话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有差异的近似音和汉语中根本没有的音位,如/W、T/,/F、V/,/tF、dV/等,不管普通话说得多地道的学习者,不加强练习,也不容易发好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W、T/,颚龈摩擦音(palato-alveolar fricative)/F、V/和颚龈塞擦音(palato-alveolar affricate)/tF、dV/。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辅音在普通话和英语中的不同描述:/s、z/在英语中为齿龈摩擦音(alveolar fricative);在汉语中前者为齿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后者为齿塞擦音(dental affricate)。/h/在英语中为喉擦音(glottal fricative);在汉语中为软颚摩擦音(velar fricative)。/r/在英语中为无摩擦延续音(approximate);在汉语中为卷舌摩擦音(retroflex fricative)[7]。2.音位组合—音节对比音节既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音位学中的重要概念。对音节的定义说法不一。就其结构而言,“音节是由一个或一系列音位构成的语音结构”[7](P20)。音节通常由起音(onset),领音(peak)和收音(coda)构成,领音一般是元音(vowel),起音和收音常常是辅音(consonant)。英语音节构成形态要比普通话音节构成复杂得多。具体形态如下:英语音节:V-VV-VVV-CV-CVV-CVVV-VC- VCC-CCVV-CVC-CVVC-CCV-VCCC-CCVC-CC CVC-CCCVVCC-CCCV-CCVVC-CCVVCC-CCVCC C-CCVCCCC-CVCC-CVCCC-CVCCCC汉语音节:V-VV-VVV-CV-CVV-CVVV-VC-CVC- CVVC从以上对比中可看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辅音加元音;英语音节的首、尾常常出现辅音群(consonant clusters)如 must tempt texts thousandths等。换言之,普通话中只有单辅音型的音节,没有辅音群型的音节。辅音群型的音节成为中国学习者,包括能说标准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难点。学习者习惯于在读英语辅音群中夹带元音,如把green念成/^[ri:n/。另外升调时容易从词尾的辅音开始,试图把它拉的很长,因而很费力,发出的音也很不规范。这是因为汉语的音节除/n/和/ng/两个鼻辅音外,都以元音结尾,即为开音节,而且节峰前最多只有一个辅音;而英语的音节节峰前最多可有三个辅音,如/sprIt/等,而节峰后最多可有四个。由于两种语言的音节系统不同,学生易将汉语的音节特征转移到英语学习中。3.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和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汉语中的每一个字(或音节)都有一个区分字义作用的声调, 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mB/吗,语音学家称汉语为声调语言;然而在英语中,单词的音调不改变它的词义,如book/buk/在读成平调、升调或降调时始终是“书”的意思,但英语的单词被用于句子时,就要赋予它一定的语调,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语气等,这种语调的核心一般放在语句的末尾,所以语音学家把英语叫做语调语言。如:This is your↘seat.句未的降调表示肯定的语气,但 This is your ↗seat?表示疑问的口吻,以求取得对方的证实。汉语句子的语调也常常落在句未的重读字上,但由于这个重读字本身又有固定的声调,其实际语调必然受到该字本身的声调和所需语调的共同影响,即在原来字调的基础上,按所需语调去稍加调制、改变,使它既不完全失去原来的声调,又符合所需语调的要求。如:“这是我的球↘。”句中的“球”字本身是升调(阳平),而句末要求用降调,实际话语中只能采取折衷的办法,把“球”字的升调上升幅度减少一些。又如:“你的书↗,还是他的?”句中“书”字原本是高平调(阴平),而句子中间需要升调,语言实践中只能是把“书”字在原来的高平调后面接着稍微升高一些,成为高平调加升调。可见,由于汉语语调受字调的限制,升降规则比英语复杂,升降的幅度也要小。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的这种声调、语调的负迁移影响,讲英语时往往语调平平,抑扬不太分明,升降起伏较小,很难学会英语那种梯级下降型的语调。近年来,语音学家趋向于更加强调英语语调的重要性,认为元音辅音是英语本身,而语调是英语的灵魂。假如元音辅音念得很准,而语调不对,听起来就不像英语。相反,假如元音辅音读得有些毛病,但语调正确,听起来还像英语。既然英语语调这样重要,那么我们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注意汉语和英语在语调上的区别,努力在说英语时克服汉语语调的影响,勤学苦练,逐步掌握英语语调。4.其他语音方面的负迁移英语单词没有辨义的声调,重音是重要的语音要素,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converse(名词,相反的事务),con´verse(动词,交谈)。在汉语词组中起辨义作用的是声调而不是重音,声调比重音在话语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除词尾含有虚词的词组(如桌子、木头等)和个别词组(如爸爸、妈妈等)外,大部分词组中的每个字都读成同样的轻重程度,如教师、电话、汽车、天气等。这种母语特点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常常使初学者读多音节英语单词是重读、轻读音节不明甚至重音错位,如把´diligent读成´di´li´gent,di´ligent或dili´gent。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汉英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汉语是以音节(字)为计时单位的,而英语则以重音为计时单位的。汉语中,音节(字)的数目是韵律的基础,除了一些助词念得较快较含糊外,一般每个字所占用的时间大致相等,读得也清清楚楚。例如古诗中总是根据每行的字数来决定它的韵律或节奏,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即使音节(字)有思想表达上所需的轻重之分,也不像英语那么明显、分明,所以,一般字较多的一句话所占用的时间,要比字较少的一句话占用的时间长,如“他有汽车。”和“他有一辆上海产的汽车。”但在英语中,重音和轻音是交替出现的,而重读音节才是节奏的基础、主体。重读音节总是声调较高,响度较大,发音清楚,所占时间较长;而轻读音节则声调较低,响度小,读得快而含糊,所占时间较短。所以,重音与重音之间总是保持大致相等的实际距离。重音之间的轻读音节越多,就读得越快越含糊。如:“Ann ´found the ´book she ´lost at ´last.”和“E´lizabeth ´found the ´article she was ´studying at the ´library.”前一个句子有8个音节,后一句却有19个音节,但两个句子同样只有5个重读音节。为了保持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所用时间大致相等,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所占用的时间就不完全相同。后句话中,第一和第二个重读音节之间,第二和第三个重读音节之间分别由2个和1个轻读音节,而第三和第四个重读音节之间,第四和第五个重读音节之间各有4个轻读音节,为了保持5个重读音节之间大致相等的时间距离,第三至第五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就要读得轻而快。中国学生对英语的这一特点较难把握,往往是按汉语习惯把每个音节(字)说得都很清楚,而不习惯把几个轻读音节压缩在一起,快速而含糊地读出来,因而听起来不是很自然。另外,在音节的衔接(juncture)方面,英语有汉语中所没有的连读(liaison)现象,也会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英语学习中,许多人可以发好一个单词的音,却说不出流畅、连贯的句子;能听懂英语单词,却听不懂连贯的句子。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好英语中的连读。英语中有许多词是以辅音结尾的,在与紧接他们后面的一个词词首的元音连起来念,就产生了连读现象。但实际上汉语中也存在这种连读,只是我们平常没有意识到。汉语的连读一般出现在感叹句中,如:我的天哪! Wo de tiBn B好苦哇! HBo ku B然而汉语的连读范围不像英语连读现象那么普遍,而且大多数字以韵母结尾,使连读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学生在碰到英语连读时就会感到非常困难,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听力发展。同化现象也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音变现象,在连贯的说话或朗读中,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自然的。其实,在汉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如:面包 miBn-bBo → miBm-bBo难免 nBn-miBn → nBm-miBn这里的“面”和“难”都以/n/结尾,但因为受后面音/b/和/m/(双唇音)的影响,因此,“面”、“难”后面的/n/音就同化为双唇音/m/了。音渡指语音结构中两个音段界限之间的停顿过渡。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中,音渡都有辨义功能,普通话好的学习者,一般能够注意英语音渡,但要完全掌握,仍然需要大量实践。四、结束语普通话和英语在发音的特征与规律、音位的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而且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在二者相似性较强的方面,正迁移作用较为明显;二者差异表现明显的方面,负迁移作用却占了上风。既然普通话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方面的双重作用,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尽量克服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促进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干扰时要突出要害,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在发音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根据对比分析的理论观点,通过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对比分析的步骤,对普通话和英语进行科学的结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区别程度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对英汉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做出有意义的概括,培养学生英汉语音系统差异的敏感性。正如吕淑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一文中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中国学生必须认识到汉语、英语的差异,警惕汉语的干扰,尽量在英语学习中克服,避免汉语的干扰,这样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学习英语。通过以上的讨论,很难说普通话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好;也不能说普通话不好的学习者英语语音就一定不好。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普通话和英语之间的异同因素、个体对异同因素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此外,情境也参与迁移活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特征等都是语言迁移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绝非是单一的,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也不能决定迁移的程度,它涉及多种不同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应综合考虑。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或某一类型的迁移,不利于真正揭示迁移的本质,对英语语音学习也无实质性的助益。普通话好,只能说从语言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具备了发生语言迁移的可能性,但是否能克服语言负迁移的影响,真正发挥语言正迁移的作用于英语学习,还需要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了解一定的英语语音、音位理论知识,按照英语的语音、音位规律,掌握发音技巧,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有较好的英语语音,说地道的英语。参考文献:1. D. .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2. 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Syntactic Structure[M].The Huge:Mouton,.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8. 秦秀白.英语通论[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88.

普通话论文有关的参考文献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两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同学,你的题目太大了。你看看普通话的定义,其中包括了语音和语法。若只是“论普通话”,10本书也写不完。如果你想要更详细的回答,最好先完善一下你的问题。 另外,最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需要这篇论文。你是语言专业的学生,还是相关行业的工作者?这关系到这篇论文将采取何种角度分析,请务必认真作答。 你可以讨论一下普通话与本地方言的差异,从语音和语法的角度。 另外,忍不住提一句,你居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模糊的问题,可见你对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并不太了解。孩子,努力啊!建议你学习一下《现代汉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项内容逐一分析非语音因素的影响表现,对测试中非语音因素进行整理,探寻应对非语音因素的技巧,以期帮助考生提前备考应对,解决难题,顺利取得符合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非语音因素;影响表现;应对技巧;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普通话水平鉴定的重要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缩写为PSC)是目前国家语委组织的评测应试人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衡定普通话等级的官方测试,主要从应试人员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根据测试结果,认定其普通话等级。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式

普通话水平测试最初由人工进行测试。随着测试范围加大,人员增多,不确定因素弊端显现,传统的测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普通话测试的需求,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人工测试逐步转变为计算机测试。相较于人工测试,机器测试“能有效解决人工测试的各种弊端,并能提高测试的公正性、精确度和公信度,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组织的难度和测试成本”[1]。目前机器测试已在全国多省市得到推广使用。

(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员范围

1、各层级学校教师与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

国家语委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行业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国语[1994]43号文件)。因此,各层级学校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符合条件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以教师岗位为就业首选方向的高校师范生,在职前技能培训方面,必须要加强普通话训练。按照国家语委43号文件精神要求,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均要取得符合规定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不同学科对于普通话等级要求亦有所区别:一般语言类、文学类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等级要求为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类别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等级要求为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等级为三级的视为不合格。

2、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播音员普通话等级有明确要求,省级及以上媒体播音员及主持人应达到一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地方媒体播音员及主持人要求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

3、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如旅游、餐饮、销售、交通、文化、保险等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往往在招聘时将普通话等级作为应聘条件,或者对已在岗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相关培训,逐步做到重要服务行业人员持证上岗。

4、学校教辅人员及公务员等

校园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除了教师必须要取得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之外,其他部门的教辅人员也同样要说普通话。鼓励教辅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等作为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代表政府的形象,工作内容关系民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求工作场合使用普通话,普通话等级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

二、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非语音”因素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的是由科大讯飞研发的测试系统。该系统测试主要包含单音节字、多音节词语、短文朗诵和命题说话等四项内容。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语音因素及非语音因素。语音因素是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影响作用的汉语音节中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发音准确度。非语音因素是指语音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设备调试、时间把控、词语积累、流畅度、突发事件处理等。根据评分细则检视每一项扣分点,可总结出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非语音因素。

(一)影响单音节字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单音节字部分共有100个音节,分为10行,一行10个。在此项测试中,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非语音因素主要有:

(1)应试人员不认识字;

(2)重复读一个字;

(3)一个字被读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

(4)漏读不会读的单音节字;

(5)由于紧张而读错行、漏读一整行字、读音不确定、似读非读、声音模糊等。

(二)影响多音节词语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多音节词语部分共100个音节,包含50个词。在此项测试中,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非语音因素主要有:

(1)应试人员不认识字(词);

(2)变调没有读出来;

(3)必读轻声词认知错误;

(4)儿化词语认知错误;

(5)超时等。

(三)影响短文朗诵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短文朗诵部分要求应试人员朗读指定短文。在此项测试中,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非语音因素主要有:

(1)紧张;

(2)看错字;

(3)错读、漏读、增读、重复、停连不当;

(4)语气语调偏误;

(5)朗读不流畅、磕磕巴巴、回读、超时等。

(四)影响话题说话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话题说话部分要求应试人员从两个指定话题中任选其一进行说话。此项是失分重灾区,非语音因素影响较大,其表现主要有:

(1)两个话题混合说;

(2)背稿、离题;

(3)语调生硬、方言口音重、口语化较差;

(4)无效话语使用频率过高、重复语句、不连贯、不自然、断断续续;

(5)注重修辞,过分抒情;

(6)内容虚假、过于夸张;

(7)未说满三分钟等。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其他非语音因素也需引起注意。包括考前准备、耳机的佩戴、声音的大小、备考时间的分配、情绪的控制、过分注重语音而忽视内容、过于紧张、操作不当等。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技巧

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非语音因素类型繁多,且很多非语音因素互相作用,给应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应试人员、高校普通话任课教师、培训单位不仅要注意语音训练,还要对非语音因素提高认识,采取对策,努力避免非语音因素对普通话水平测试造成负面影响。

(一)平时注重普通话测试练习,多种形式纠正易错词发音

应试人员应了解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了解每一个测试项目的考试内容、考核方式、分值分配、时间分配、评分细则,做到有的放矢。搜集往年测试题目样卷,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自行测试,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将测试录音保存、回放,找出失分点。也可将测试录音上传至微信或蓝墨云等网络交流平台,由专业老师和其他人员进行点评、纠正发音,指出存在的语音问题。应试人员要虚心接受,在以后的学习和测试中尽量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二)单音节字、多音节词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

考场内拿到测试题时,首先要快速浏览单音节字考核项目。对于不认识的、不确定读音的字,可用字典查询,默记于心,不要在试题上做标记。正式开考后,要注意朗读语速,不可过快或过慢,看准之后再读,一个字音只读一遍,确保准确。如读错,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纠正。如果在朗读了几个音节后才发现之前音节朗读错误,切不可回读,应继续当前音节朗读测试,以防止重复扣分。遇到多音节的字,只读一个正确音节即可。测试过程中,应逐字逐行读,应努力避免错行朗读,导致漏读字音。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确定读音的字,尽量尝试读,不要不读。

对于多音节词语测试题中的50个词语,要找出必读轻声、儿化、变调的词语,小声试读一遍,以防止在正式考试中,由于紧张而读错。应试人员平时要熟读《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2]。不确定字音的词语,尽快查询,要做到心中有数,切记不要想当然乱读。

(三)短文朗读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

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测试内容是短文朗读,其测试内容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中随机抽选,该教材共有朗读测试作品60篇。应试人员应做到熟读每一篇作品,熟悉作品基调及易错字词。在平时练习中要多听示范朗读的音频资料,跟读录音,学习断句、轻重音、语气语调、轻声、儿化、变调等,培养语感。要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对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分析做好笔记,反复练习,每篇文章要做到会读、熟读。练习时还要注意语句的断句,读好轻重音格式,严格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读,避免出现漏读、增读、错读、重复、回读等现象。发生音变的字词要读准字音,语气语调自然,停连得当,朗读流畅,要逐句练习,保证每句话都读正确的前提下,多读几遍文章。朗读时语速恰当,不可过快或过慢,更不可超时。考试前拿到试题,找到要读的作品,尽快小声试读一遍,以减少正式考试时匆忙朗读的紧张感。

(四)话题说话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

话题说话部分主要考查应试人员“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3]。此项测试中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属于非语音因素,各占5分,分三档,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一项测试,因此需要特别认真对待。应试人员要注重平时的语音训练,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认真备考:按照叙述型、议论型、说明型等话题类型进行分类训练,把握每种不同类型话题的说话要点,并列出说话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模拟测试,用录音笔或者手机录音记录下来,再进行回放,找出并尝试解决问题,如用词是否规范、语法是否得当等。反复测试,直至解决语音问题。另外,训练过程中,话题说话不能偏题、不要背稿或生搬硬套,要围绕话题进行说话。调整好心态,把考试的机器当成一位聆听者,向对方娓娓道来,语速放慢,语调自然,语言流畅。再有,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话题说话过程中不要过于在意说话语音是否准确、用词是否优美、修辞是否得当,要尽量口语化描述话题,不做口头作文。普通话测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恩……恩……”“就是……”“这个……”“那个……”等无效话语,不使用不规范的词汇。当语言表述或思绪中断时,要及时控制情绪,放慢语速,冷静思考,接上主题继续测试。

话题说话测试项为人工评分,要避免过分紧张或情绪波动较大带来的吐字不清,影响测评员评分,从而影响测试成绩。由于本项测试主观性较强,测评员接触过大量的话题说话材料,考生在测试时一定要说自己的话、讲身边的事、描述自己的故事,语言感情真挚,内容有新意。时间上,要说满三分钟。

四、参考文献

[1]周晓兰.当前普通话水平机试系统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120.

[2]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组.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58-92.

[3]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组.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M].第五版.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5:4.

美国《纽约时报》去年有一篇关于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和普通话推广的文章。文中说,中国各地方言的差异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南方各地方言间的差异程度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语言间的差异程度。并在报导中说福建省一个县内两位村民之间无法沟通,但双方却都自称所讲的是标准的闽南语。闽南语,我不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种现象在中国每个省内都存在,甚至在本人所在的山东省也存在,例如鲁西南人就很难听得懂胶东口音。中国各地的方言差异确实很大,在南方,甚至一个县里的人也很难听懂对方的口音,但我并不同意纽约时报的说法,这些方言的差异肯定没有欧洲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中国各地方言发音或音调迥异,但是却有相同的文字,这是与欧洲各国语言完全不同的,也是维系中国疆土完整和文化统一的最有利工具。致力于最终统一的欧洲联盟再发展一百年也统一不了各国之间的文字。我是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人,也是一个热爱方言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就想学点当地方言,一来可以拉近与当地人之间的距离,二来不标准的发音还可以博人哈哈大笑,有时比一个处心积虑的笑话还管用,实在是妙哉妙哉!虽然如此,但有时仍会为听不懂对方的谈话感觉游离于当地人之外,那是说不清的滋味,玉树临风,卓然不群的感觉是没有的,孤独难耐的滋味倒是会若隐若现。相信很多经常到各地出差的朋友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如何使中国各地间的人们交流更加顺畅,恐怕不是单单通过粗暴推广普通话所能做到的。至于到底怎么做,俺也“知不道”(山东方言,等于“不知道”,不是“知,不道”),你还是问政府和语言学家吧。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

小学普通话类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

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 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项内容逐一分析非语音因素的影响表现,对测试中非语音因素进行整理,探寻应对非语音因素的技巧,以期帮助考生提前备考应对,解决难题,顺利取得符合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非语音因素;影响表现;应对技巧;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普通话水平鉴定的重要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缩写为PSC)是目前国家语委组织的评测应试人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衡定普通话等级的官方测试,主要从应试人员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根据测试结果,认定其普通话等级。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式

普通话水平测试最初由人工进行测试。随着测试范围加大,人员增多,不确定因素弊端显现,传统的测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普通话测试的需求,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人工测试逐步转变为计算机测试。相较于人工测试,机器测试“能有效解决人工测试的各种弊端,并能提高测试的公正性、精确度和公信度,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组织的难度和测试成本”[1]。目前机器测试已在全国多省市得到推广使用。

(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员范围

1、各层级学校教师与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

国家语委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行业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国语[1994]43号文件)。因此,各层级学校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符合条件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以教师岗位为就业首选方向的高校师范生,在职前技能培训方面,必须要加强普通话训练。按照国家语委43号文件精神要求,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均要取得符合规定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不同学科对于普通话等级要求亦有所区别:一般语言类、文学类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等级要求为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类别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等级要求为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等级为三级的视为不合格。

2、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播音员普通话等级有明确要求,省级及以上媒体播音员及主持人应达到一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地方媒体播音员及主持人要求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

3、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如旅游、餐饮、销售、交通、文化、保险等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往往在招聘时将普通话等级作为应聘条件,或者对已在岗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相关培训,逐步做到重要服务行业人员持证上岗。

4、学校教辅人员及公务员等

校园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除了教师必须要取得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之外,其他部门的教辅人员也同样要说普通话。鼓励教辅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等作为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代表政府的形象,工作内容关系民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求工作场合使用普通话,普通话等级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

二、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非语音”因素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的是由科大讯飞研发的测试系统。该系统测试主要包含单音节字、多音节词语、短文朗诵和命题说话等四项内容。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语音因素及非语音因素。语音因素是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影响作用的汉语音节中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发音准确度。非语音因素是指语音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设备调试、时间把控、词语积累、流畅度、突发事件处理等。根据评分细则检视每一项扣分点,可总结出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非语音因素。

(一)影响单音节字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单音节字部分共有100个音节,分为10行,一行10个。在此项测试中,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非语音因素主要有:

(1)应试人员不认识字;

(2)重复读一个字;

(3)一个字被读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

(4)漏读不会读的单音节字;

(5)由于紧张而读错行、漏读一整行字、读音不确定、似读非读、声音模糊等。

(二)影响多音节词语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多音节词语部分共100个音节,包含50个词。在此项测试中,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非语音因素主要有:

(1)应试人员不认识字(词);

(2)变调没有读出来;

(3)必读轻声词认知错误;

(4)儿化词语认知错误;

(5)超时等。

(三)影响短文朗诵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短文朗诵部分要求应试人员朗读指定短文。在此项测试中,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非语音因素主要有:

(1)紧张;

(2)看错字;

(3)错读、漏读、增读、重复、停连不当;

(4)语气语调偏误;

(5)朗读不流畅、磕磕巴巴、回读、超时等。

(四)影响话题说话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

话题说话部分要求应试人员从两个指定话题中任选其一进行说话。此项是失分重灾区,非语音因素影响较大,其表现主要有:

(1)两个话题混合说;

(2)背稿、离题;

(3)语调生硬、方言口音重、口语化较差;

(4)无效话语使用频率过高、重复语句、不连贯、不自然、断断续续;

(5)注重修辞,过分抒情;

(6)内容虚假、过于夸张;

(7)未说满三分钟等。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其他非语音因素也需引起注意。包括考前准备、耳机的佩戴、声音的大小、备考时间的分配、情绪的控制、过分注重语音而忽视内容、过于紧张、操作不当等。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技巧

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非语音因素类型繁多,且很多非语音因素互相作用,给应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应试人员、高校普通话任课教师、培训单位不仅要注意语音训练,还要对非语音因素提高认识,采取对策,努力避免非语音因素对普通话水平测试造成负面影响。

(一)平时注重普通话测试练习,多种形式纠正易错词发音

应试人员应了解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了解每一个测试项目的考试内容、考核方式、分值分配、时间分配、评分细则,做到有的放矢。搜集往年测试题目样卷,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自行测试,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将测试录音保存、回放,找出失分点。也可将测试录音上传至微信或蓝墨云等网络交流平台,由专业老师和其他人员进行点评、纠正发音,指出存在的语音问题。应试人员要虚心接受,在以后的学习和测试中尽量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二)单音节字、多音节词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

考场内拿到测试题时,首先要快速浏览单音节字考核项目。对于不认识的、不确定读音的字,可用字典查询,默记于心,不要在试题上做标记。正式开考后,要注意朗读语速,不可过快或过慢,看准之后再读,一个字音只读一遍,确保准确。如读错,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纠正。如果在朗读了几个音节后才发现之前音节朗读错误,切不可回读,应继续当前音节朗读测试,以防止重复扣分。遇到多音节的字,只读一个正确音节即可。测试过程中,应逐字逐行读,应努力避免错行朗读,导致漏读字音。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确定读音的字,尽量尝试读,不要不读。

对于多音节词语测试题中的50个词语,要找出必读轻声、儿化、变调的词语,小声试读一遍,以防止在正式考试中,由于紧张而读错。应试人员平时要熟读《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2]。不确定字音的词语,尽快查询,要做到心中有数,切记不要想当然乱读。

(三)短文朗读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

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测试内容是短文朗读,其测试内容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中随机抽选,该教材共有朗读测试作品60篇。应试人员应做到熟读每一篇作品,熟悉作品基调及易错字词。在平时练习中要多听示范朗读的音频资料,跟读录音,学习断句、轻重音、语气语调、轻声、儿化、变调等,培养语感。要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对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分析做好笔记,反复练习,每篇文章要做到会读、熟读。练习时还要注意语句的断句,读好轻重音格式,严格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读,避免出现漏读、增读、错读、重复、回读等现象。发生音变的字词要读准字音,语气语调自然,停连得当,朗读流畅,要逐句练习,保证每句话都读正确的前提下,多读几遍文章。朗读时语速恰当,不可过快或过慢,更不可超时。考试前拿到试题,找到要读的作品,尽快小声试读一遍,以减少正式考试时匆忙朗读的紧张感。

(四)话题说话测试中非语音因素的应对

话题说话部分主要考查应试人员“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3]。此项测试中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属于非语音因素,各占5分,分三档,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一项测试,因此需要特别认真对待。应试人员要注重平时的语音训练,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认真备考:按照叙述型、议论型、说明型等话题类型进行分类训练,把握每种不同类型话题的说话要点,并列出说话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模拟测试,用录音笔或者手机录音记录下来,再进行回放,找出并尝试解决问题,如用词是否规范、语法是否得当等。反复测试,直至解决语音问题。另外,训练过程中,话题说话不能偏题、不要背稿或生搬硬套,要围绕话题进行说话。调整好心态,把考试的机器当成一位聆听者,向对方娓娓道来,语速放慢,语调自然,语言流畅。再有,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话题说话过程中不要过于在意说话语音是否准确、用词是否优美、修辞是否得当,要尽量口语化描述话题,不做口头作文。普通话测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恩……恩……”“就是……”“这个……”“那个……”等无效话语,不使用不规范的词汇。当语言表述或思绪中断时,要及时控制情绪,放慢语速,冷静思考,接上主题继续测试。

话题说话测试项为人工评分,要避免过分紧张或情绪波动较大带来的吐字不清,影响测评员评分,从而影响测试成绩。由于本项测试主观性较强,测评员接触过大量的话题说话材料,考生在测试时一定要说自己的话、讲身边的事、描述自己的故事,语言感情真挚,内容有新意。时间上,要说满三分钟。

四、参考文献

[1]周晓兰.当前普通话水平机试系统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120.

[2]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组.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58-92.

[3]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组.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M].第五版.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5:4.

【摘要】普通话是我国汉民族共同语,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作为教师,学习普通话更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任务。本人根据自己学习普通话并取得一定进步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出几点学习普通话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普通话 教师 重要 学习 提高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通用性 ,而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小学生正处在语音启蒙阶段,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能力,甚至是整个语文的学习。所以作为老师,不断地学习普通话,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要想一下子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我们这个方言区的人,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边音和鼻音弄不清楚等,导致很多人都觉得学习普通话特别困难。我,同样是一个在方言比较重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更别提说普通话了。从小学到初中,也没有遇到一个能说普通话的老师,他们自己都不懂,甚至连拼音都读不清楚,怎么辅导学生呢?而且在那个时候,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连看电视、听广播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可以说在初中以前,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普通话。记得我刚到毕节读师范的时候,由于方言太重,随时都会引来同学们的笑声。但是,通过三年的努力,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我的普通话水平终于有了一定的提高。参加工作以后,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普通话的学习。去年暑假,我还有幸参加了省级普通话培训,虽然以一分之差而没有考上省测员,但我对普通话的热爱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更加强烈,对普通话的学习也更加刻苦、更加努力。现在,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说:你的普通话怎么进步那么多呀?这时,我会自豪的告诉他们:因为我在不断的学习!因此,我要告诉大家: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文化,也不管你的普通话基础如何,只要你想学,只要你努力的去学,就能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那么,我就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一谈关于怎样学习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一些方法。一、藐视难度,重视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藐视这个“敌人”,而不要害怕,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在学习方面又要十分重视,不能不以为然,听之任之,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这样肯定是学不好普通话的。二、找出问题,整理对应。找出本地方言存在的问题,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1、舌位靠前。例如,“吃”在普通话里应读舌后音(即翘舌音)chi,而在我们的方言里却读成舌前音(即平舌音)ci。“床”在普通话里应读后鼻音和翘舌音chuang,而在我们的方言里却读成前鼻音和平舌音cuan。 2、没有边音。例如,“刘”在普通话里应读边音liu,而在我们的方言里却读成鼻音niu。3、合口呼音发成撮口呼。例如,“胡”在普通话里应读合口呼hu,而在我们的方言里却读成撮口呼fu,等等。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 三、看电视,听广播。多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或收听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收听、收看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的帮助。 四、正确模仿。可以模仿专业的普通话教师、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音,或者用正规的普通话语音教材跟读,也可利用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资料(MP3、光盘、磁带等)--普通话教学以及朗读、朗诵、故事、相声、小品、 快板、评书等,进行模仿。五、反复实践。 1、用标准音熟读、背会一些名篇佳作,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语感。2、积极参加朗读朗诵、演讲 、歌唱、话剧、播音、主持等语言艺术训练及活动。这不仅能够训练我们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音标准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朗诵朗读和播音主持的必要前提是普通话发音标准。千万不要在尚未学好发音时就急于反复练习篇章内容,否则会把发音错误巩固为难以矫正的顽疾。3、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通话, 多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因为普通话除了要说得标准,还要说得流畅、自然。这就需要我们多说、多练,说得多了,说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就说得惯了。4、还可以通过一些绕口令增加自己的口舌灵活度,根据我们方言存在的问题,我给大家推荐以下几条绕口令,可供大家参考。平、翘舌音练习:(1)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三山撑四水》)。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以不知为知之,不以知之为不知,唯此才能求真知(《知之为知之》)。前、后鼻音练习: (3)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陈庄城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陈庄城进程庄人,陈庄人进程庄城。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进人,那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那个城??(《陈庄城和程庄城》) (4)那边划来一艘船,这边漂去一张床,船床河中互相撞,不知船撞床,还是床撞船(《船和床》)。 (5)杨家养了一只羊,蒋家修了一道墙。杨家的羊撞倒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杨家要蒋家赔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蒋家的墙(《杨家养了一只羊》)。边音练习: (6)六十六岁刘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楼上摆了六十六瓶苏合油,门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柳上拴了六十六个大马猴。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打翻了六十六瓶苏合油,压倒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气死了六十六岁刘老六(《六十六岁刘老六》)。轻声练习: (7)一个大嫂子,一个大小子。大嫂子跟大小子比包饺子,看是大嫂子包的饺子好,还是大小子包的饺子好,再看大嫂子包的饺子少,还是大小子包的饺子少。大嫂子包的饺子又小又好又不少,大小子包的饺子又小又少又不好(《大嫂子和大小子》)。 六、养成习惯 。1、在尽可能多的场合说普通话,作为老师的我们,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练习普通话的地方,不管是课上、课间、还是课后,只要是面对学生,都尽量使用普通话,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都会自然的使用普通话。2、自言自语、自我纠正。随便拿着一本书、一张纸、或者是一段文字,只要有汉字,我就会用普通话把它念出来。有些时候,就算是思考问题,我也会用普通话的语音去思考,甚至用普通话自言自语的说出来,发现哪个字音发得不准或者错误,就会立刻纠正。3、随时随地测评。虽然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标准,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测评员,测评他人,测评自己。如果我们能够听出别人的错音并给予指出和纠正,我们自己也就记住了这些读音。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和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和训练,效果会更明显。七、注重积累。普通话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语言,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和积累,即使是汉语言专家和普通话的最高等级,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更别说是我们一般的人了。因此,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注重积累。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是发音不肯定的汉字,不要蒙混过去,而要立刻查字典弄清楚,并且记下来。另外,在我们的方言里,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没有轻声和儿化音。因此,平时只要遇到轻声和儿化的词语,就有意识的把它记下来,这样,下一次再遇到这个词的时候,你就能自然的把它读成轻声或者儿化音了。八、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地参加或组织比较正规的普通话培训,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其实,学习普通话的方法还有很多,那么,每一位老师或者是热爱普通话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去练、去探索、去研究,相信每个人都能学习普通话,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参考文献: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2004年于北京出版。2、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3、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三版,新华书店发行。4、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汉语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于北京出版。

普通话研究综述论文

可以先介绍一下普通话的由来,然后邪普通话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国语”的名称出世不久,就有人反对。1931年,瞿秋白曾反对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做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全国解放以后,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它可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桥梁,听我讲解后,你就会明了。 普通话,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大常见的,大家全讲的是方言,如果你是一个山东人,不会杭州话,来杭州旅游,在宾馆的电视上看《阿六头说新闻》上面讲:更朝早让得,欲一部桑塔纳2000来哒庆春路高得熄火的类……这样的节目讲的全是杭州话,外地人根本听不懂嘛,所以我建议改一改。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是文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全民族共同了解、共同使用的民族共同语。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规定: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如果我们大家都学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么普通话就是我们友谊的桥梁。 普通话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家对你说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听不懂,这时,普通话就该挺身而出了,用它来解决沟通上的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 普通话还是一种对长辈很尊敬的语言,使长辈听了容易听懂,否则你很容易被认为不尊敬长辈。“语同音”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杨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历史原因造成的语言障碍,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一个统一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语言通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后,商品市场繁荣兴旺,流动人口数量增多,信息交流空前活跃,这一切大大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比如一亿多农民工进城,对语言交流的需求客观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当然国家语言政策的引导推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刘照雄: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口流动和交流的条件。封建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社会生产方式一直维持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状态,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情况复杂,造成各地方言分歧。但工业的发展要求大市场的形成,其前提必须普及国民教育,而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条件则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早在秦朝我国就实现了“书同文”,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实现“语同音”。陈章太:近20年,普通话得到迅速普及。首先人们的语言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遍认为普通话好听、便于交流,以会说普通话为荣,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其次,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教学、广播电视播音一般使用普通话,大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既使用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也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已真正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普通话已经基本普及,会说普通话的人已达百分之八十,小城镇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达百分之三、四十,农村及边远地区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我国1982年制定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国家又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在全国通用的地位,再加上开展大规模的推普周和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措施,普通话正在全国各地逐渐普及。胡洁:语言是教师工作的载体。普通话的培训一直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这个行业承担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当然也承担着普及通用语言的任务。在孩子眼里,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正确的。所以在普及普通话这件事上,学校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最发展的语言之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目前,汉语正在为我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学好汉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语言中的某些不统一和不合乎语法的现象不但存在在口头上,也存在在书面上。在书面语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词汇上和语法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为此,国务院指示如下:(一)从1956年秋季起,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小学和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内一律开始教学普通话。到1960年,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学和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应该基本上会说普通话,小学和师范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也都应该基本上用普通话教学。各高等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增加普通话的内容。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就要毕业的学生和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助教,如果还不会说普通话,应该进行短期的补习,以便于工作。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应该分别定出大力加强各级学校汉语教学、促进汉语规范化的专门计划,报国务院批准施行。(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文化教育中的语文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各级学校的语文课,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战士入伍一年之内,各级军事学校学员入学一年之内,都应该学会使用普通话。各机关业余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也都应该以普通话为标准。(三)青年团的各地支部和工会的各地组织,都应该采用适当的和有效的方式,在青年中和工人中大力推广普通话。青年团员在学习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工厂(首先是大工厂)中的文化补习学校、文化补习班和农村中的常年民校的高级班,都应该尽可能地、逐步地推广普通话的教学。(四)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应该同各地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合作,举办普通话讲座。各个方言区域的广播站,在它们的日常播音节目中,必须适当地包括用普通话播音的节目,以便帮助当地的听众逐步地听懂普通话和学习说普通话。全国播音人员、全国电影演员、职业性的话剧演员和声乐(歌唱)演员,都必须受普通话的训练。在京戏和其他戏曲演员中,也应该逐步地推广普通话。(五)全国各报社、通讯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应该学习普通话和语法修辞常识,加强对稿件的文字编辑工作。文化部应该监督中央一级的和地方各级的出版机关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训练干部,订出计划,分别在2年到5年内基本上消灭出版物上用词和造句方面的不应有的混乱现象。(六)全国铁路、交通、邮电事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商业企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卫生事业中的工作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警察,司法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报社和通讯社的记者,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普通话。上述各有关机关应该分别情况,订出关于所属工作人员学习普通话的具体计划,井负责加以执行,使它们所属的一切经常接近各方面群众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都学会普通话。(七)一切对外交际的翻译人员,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应该一律用普通话进行翻译。(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应该在1956年上半年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和汉字的注音。(九)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词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并且会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各省教育厅应该在1956年内,根据各省方言的特点,编出指导本省人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教育部和广播事业局应该大量灌制教学普通话的留音片。文化部应该在1956年内摄制宣传普通话和教学普通话的电影片。(十)为了培养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干部,教育部应该经常举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训练各地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各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受训。同样,各省、市和县的教育行政机关也应该普遍地举办普通话语音短期训练班,训练各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当地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学习。(十一)国务院设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分工进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整个工作的计划、指导和检查;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负责全国各级学校和业余学校的普通话教学的领导,普通话师资的训练和普通话教材的供应;文化部负责出版物上的语言规范化工作,有关普通话书刊的出版和留音片、电影片的生产;语言研究所负责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的研究和宣传。各省、市人民委员会都应该设立同样的委员会,并以各省、市的教育厅、局为日常工作机关。(十二)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在各地区的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各少数民族学校中的汉语教学,应该以汉语音通话为标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台的汉语广播应该尽量使用普通话。各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在各自治区的说汉语的人民中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还有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1.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2. 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 班级 ) 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3.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4.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5.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6.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措施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开展以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为基本措施,不断加大依法推进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7. 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8.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6)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7)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8)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9)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10)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11) 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12)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1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14)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15)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16)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17)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18)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请评为最佳答案(20)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21) 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22)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23)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24)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25)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26)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普通话是一门语音艺术,是一种靠声音来表现文本的艺术形式.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有声语言,它既有物理的组合,又有主观的意象。既然是艺术的一种,想要掌握它,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非有一翻苦功,而不能得.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的定义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的。 我们学习普通话差不多也有半年了,这段时间我真的学到了许多真正的知识,读了十几年的书,我认为我的普通话是可以的,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我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平舌声、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我都没有分清,还有儿化音、轻声,这些我在读书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老师细致地为我们讲解,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普通话就必须彻底改变我们固定的方言腔调,正确把握普通话的声调,比如阴平(一声)是55调,要求发音时“高而平”,重庆话的阴平调虽然也是高平调,但却没有普通话“5”度的音高。接着要注意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比如6个单韵母 “a、o、e、i、u、ü”的发音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还要注意一些复韵母的归韵,如“uo”的发音,双唇合拢,圆唇,先做出“u”的口形,在发音的过程中嘴唇扩张,移向发“o”的口形,响度主要集中在“o”上,最后的口形一定要回到“o”上,其次要注意上声的变调,轻声、儿化,它是形成普通话语调的重要特征。另外就是要准确把握朗读基调,注吐字规音要领,掌握适当的语速,不断培养朗读的语感,最后一定要在生活中运用,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老师语重心长地讲到,学普通话就好比爬这台阶,一步踩不实不行,只要持之以恒,终能爬上高端。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做起来却不是一件易事。 老师说这次的普通话考试是当场测试的,为此,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拿着材料读给那些发音比我标准的同学听,让他一个字,一个词语的给我纠正过来,直至把一篇文章读的准确无误为止。开始时我一篇文章读起来要错很多,经过一星期的训练,现在我的普通话终于有点儿起色了,我感到很开心。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第三,不懂就查。第四,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从这里,我受益不浅。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日子在匆匆忙忙中溜走,不知不觉中半年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此次普通话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也知道,语言学习任重而道远,想学好普通话贵在坚持,贵在积累运用,最后方能厚积而薄发、游刃有余!

讲讲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不会讲时遇到的笑话也好从反面衬托啊,祝你好运!!!!!!!!!!!!

  • 索引序列
  • 普通话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普通话语言学论文参考文献
  • 普通话论文有关的参考文献
  • 小学普通话类论文参考文献
  • 普通话研究综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