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通用技术的论文文献

通用技术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通用技术的论文文献

在写作科学的论文过程中,适当的引用一些参考文献,能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科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刘文帅. 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 梁周昌. 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 英语口语 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 赵婧. 乌海市高中英语课堂 文化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 反思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5]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祝露.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9]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0]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11] 莫雷主编. 教育 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2] 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3] 杨治良,罗承初 编写.心理学问答[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6 [14] 江桂苹.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15] 张春燕. 初中数学 专业英语 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6]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7]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8]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9]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20] 王萍. 高中英语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赵荣生. 车辆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0) [2] 王国华,陈敬贤,梁梁. 系统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10) [3] 陈合权,魏莲芳.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4] 张旺勋,龚时雨,李康伟. 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策略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1(09) [5] 魏莲芳. 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6] 潘科,王洪德,石剑云. 多级可拓评价 方法 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 2011(05) [7] 吕海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鲍君忠. 面向综合安全评估的多属性专家决策模型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孙爱军.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10] 郭熹. 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12] 孙亚华,李式巨,李彬.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量化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09(01) [13] 陈志华. 试论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4] 魏莲芳,陈志华. 浅谈安防系统中的风险评估[J].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04) [15] 徐哲,贾子君.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研制系统性能风险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04)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5) [2] 孙国强. 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04) [4] 王赐江.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报告 . 2013(01) [5] 冯文林,帅娟,姚红,邓波,魏莲芳,汪小林,冯荣. 四川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创新调查研究报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01) [6] 李林. 中国法治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 新视野. 2013(01) [7] 徐田坤,梁青槐,任星辰.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地铁750V牵引供电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6) [8] 黄毅峰. 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9]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10] 王华安. 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11] 何穆. 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建筑电气. 2013(05) [12] 张苏. 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13]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4] 唐海. 个性化概念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5] 杜治国,赵兴涛,李锦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猜你喜欢: 1. 什么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2. 中国茶文化参考文献 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4. 高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6. 历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通用技术科技小论文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 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正文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1.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是你吗!!水平还不错.应该是用小绵羊PRO或者等离子PT跑出来的把..因为其他车很难跑这么快!!..这个水平 满高手了..我没试过.不过我个人也能跑08这样

通用技术论文主题

建议可 以到某一些网 站上找模板,然后保存下来,

就可 以直接填上内容了,就方便多了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是要投到杂志社吗?

标题    作者姓名1 ,作者姓名2   (1. 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 邮编;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 邮编)    摘要:4个整句以上,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得出现“本文”、“作者”等词汇。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数据一致)。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

篇幅:2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 关键词: 列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缩写词请给出全称,如: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引言 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扼要说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1 一级标题  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等,编号到三级为止。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标题不得排在页末。模板中的各级层次标题为建议名称,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做相应的修改二七111111111111。 二级标题一   三级标题  正文部分  表格:   表格采用三线表。每个表格都应有表序和表题,表题应简明扼要。表头上的栏目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当项目是物理量时,请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标注规定,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使用单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单位用正体字母,中间用斜杠“/”连接,如: tR/min,RSD/%。作者应使表格尽量满足期刊要求(单栏 cm,双栏 cm,页面 cm× cm)。

下面是双栏表格示例:   表1  双栏表格示例  栏头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

××× ××1) ×× ××2)

××× ××× ×× ×× ××

×××  注: 1) ×××××;2) ××××××。    插图: 1  图题说明为中文,置于图下。作者提供的图用计算机绘制,线条要清晰、均匀、虚实分明,准确无误。图注放在图题下面。函数和谱图请提供黑白矢量图(指放大缩小清晰度不变的图)或位图(分辨率600 dpi)。作者最好提供实际印刷大小的图片。图分单栏( cm宽) 和双栏( cm宽)放置,图片的大小最好在7 cm之内。所二 有的图都应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号码。2     图1  图的说明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出,在文中按出现顺序用[1],[2],……,上角标注,在“参考文献”中,用[1],[2],……, 顺序标注.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文中直接引用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参考文献录入请严格按照下面的格式:   [2]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英文名缩写为首字母,缩写名后不加点“.”,作者是 三位的必须全部列出,四位作者以上的列出前三位作者,然后用“等”(英文文献“et al”),英文题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起止页码中文用“~”,英文用“-”结束处用英文句号“.”. [3] 著者.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期刊-连续出版物(J)  [4] 主要著作责任者.书名[M].版次[第1版可略].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专著(图书)(M) [5] 作者.篇(题)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学位论文(D)  [6] 作者(报告人).题名(析出文献)[A].三会议录或会议名[C],出版者,出版时间: 页码.会议文献(C) [7] 专利申请者(所属单位).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专利文献(P)  [8]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 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标准文献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百度百科文献)一:论文基本内容1、 论文题目(众行网)。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作者.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1.××大学××系,省份,城市 邮编;2.××大学××系,省份,城市, 邮编)3、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摘要内容完整,不要遗漏,能使人明白论文基本内容。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8个。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4、论文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1) 引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 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5、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应该对以下方面致谢:横向课题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研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或提供帮助的人员;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6、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通用技术作品论文

课文主要写了安恩老太太尽管不富裕,却拥有爱心,拥有自尊,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在看到奶牛孤单时,就带到集市上和同类聚聚,每当有人来问这头奶牛多少钱,安恩总是会说它不买,同时说明她已经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相依为命。 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让我体会到人的纯洁、慈爱,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是性情之物,同样有情感的需要,人们要多给它们关怀和呵护。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情感需求。 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有生老病死、孤单与快乐,都需要别人的关怀。

论文内容怎么能和教材内容一样呢?课本抄一遍就行了。同样的内容,自己能写得更出色吗???二、 技术的含义简单地说,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这个概念有些抽象,具体地说,技术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比如: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们什么时候播种,播种前如何耕地,然后如何浇水、施肥、除草……,这些耕作方法就是农业技术。广义的说,还包括各种生产工具。再举一些例子:衣: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 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 , 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住: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 , 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行: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 的世界 , 于是有了车船制 造技术的产生 ; 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 , 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看课本上列举的一些技术的例子。(有条件最好看视频)三、技术的特征技术作为对大自然的能动的改造,具有下列特征 :(1)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可以融入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劳动手段的发明创造、劳动对象的扩大和变革,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2)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是指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技术的发展带有不同的特色和特点。 比如建筑技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建筑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四、 技术的作用请看一个现代化的家庭的情景,劳累一天的主人驾驶私家轿车回到家里,放上一张CD唱片,轻松一下。打开空调驱走热烘烘的空气,躺在沙发上,再来一杯可乐,尽情享受高技术带来的清凉和惬意……在很大程度上,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人们试图利用技术去应付、满足自身需求的水平也不同。技术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2)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3) 技术促进社会的变革

最主要的是材料,其次是长度和截面积,然后是环境温度。电阻大小只与这四个因素有关。可以先找同样长度和直径的铁丝和铜丝,测电阻发现铜丝的电阻要小。再测两根同样长,但不一样粗的铜丝的电阻,发现粗铜丝的电阻要小。再测两根同样粗,但不一样长的铜丝的电阻,发现粗铜丝的电阻要小。再在不同温度下测同样粗细、同样长短的铜丝的电阻,会发现温度越低,电阻越小。当然,如果温度够低,它的电阻是等于零的,呵呵……另外,玻璃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

关于通用技术的论文300字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 索引序列
  • 通用技术的论文文献
  • 通用技术科技小论文
  • 通用技术论文主题
  • 通用技术作品论文
  • 关于通用技术的论文3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