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采购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采购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发布时间:

采购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精选采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开题报告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己认识到供应链思想下高效的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的业绩做出重大贡献。虽然研究供应链思想下的采购管理文献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大型企业或者跨国企业的。对于一个新建的小型企业,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竞争能力,来加强企业采购管理,快速稳定公司供应渠道,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并不多见。

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范围竞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当前的企业正处于高度竞争且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面对不断涌现的后起之秀,一些领先企业面临在传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失去持续竞争优势的威胁;而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下降,一些普通企业更是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依靠销售和生产环节树立或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采购领域尚有操作和发展空间。

采购管理理论在企业理论中属于新兴领域,至今仅有30余年的历史。采购管理是国内外物资采购与供应领域一种比较先进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复杂、严密、高效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企业透过严谨而系统的工作程序,在维持并改进品质、服务与技术之水平的同时,降低外购物资、物品与服务的总拥有成本。它把物资采购供应纳入企业整体管理发展规划来研究,它的核心是“价值、质量、成本及供应商关系”。开展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水平,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采购管理是企应对复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资供应方面,实施采购管理,使企业比自己的竞争对手以更快捷有效、更低成本获得外部更为恰当的资源,使企业在短的时间内推出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实施采购管理应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实施供应商管理,进行供应商评审,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考评;企业还要根据对供应商业绩审核,优选出一批信誉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管理思想和企业相似的供应商,

和它们缔结管理同盟,结成管理伙伴关系;建立适合企业运作的信息系统,以处理来自于采购与供应职能部门以外的信息流入,产生为采购部门以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和机构所需的信息流出,进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采购职能的基本任务是获取外部资源,因而,以管理为目标实施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3.论文提纲:

引言

1、采购概念.作用.地位

采购的基本概念

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在物资供应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在业务外包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2、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采购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3、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影响因素

4、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核心)

采购管理的实质:满足企业的需求

需求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贡献

需求管理对提高采购质量的影响

需求管理对降低采购成本的影响

需求管理对提高企业响应速度的影响

需求管理对规避采购风险的影响

5、结束语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2周:选题、定题;查阅中英文资料;

第3周:确定选题,继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列出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第4周:进行开题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 第5-6周:充实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

第7周:修改论文初稿;

第8周: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写出毕业论文中期总结;

第9-10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二稿;

第11周:修改论文第二稿;

第12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三稿;

第13-14周:修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论文,定稿;

第15周:完成相关论文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

第16周:论文答辩;装订论文。

5.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晋力.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8,(02).

[2] 林其丰.论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资讯,2006,(06).

[3] 邹文勇.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02).

[4] 彭国桥.现代企业物资管理中采购过程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5).

[5] 王凤彬.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业务运作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 黄莱,吴建华.战略物流成本管理精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8)

[10] 褚方鸿,刘敬.全球采购构筑海尔核心竞争力[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3)

[11] 陈建华.企业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浅谈.煤炭经济研究[J],2002,(5)

[12] 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

[13] 姚俊玲.辽河石油勘探局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思考[J].石油知识,2006,(4)

[14] 徐金发,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的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杜培枫. 基于现代物流竞争战略的3PL[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02) .

[2]何桢,车建国. 精益六西格玛:新竞争优势的来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

[3]刘海霞. 基于战略目标驱动下的企业并购战略选择[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 .

[4]刘建香. 超循环理论在供应链联盟中的应用[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6,(03) .

[5]阎海燕,2徐波.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制造柔性[J]. 特区经济, 2006,(06) .

[6]边利,李自如,邓建. 基于信息 熵 和密切值法的供应商选择与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05,(11) .

[7]王慧. 战略采购[J]. 山东纺织经济, 2006,(04) .

[8]何桢,岳刚,王丽林. 六西格玛管理及其实施[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6) .

[9]公斌. 酒店采购管理漏洞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08,(41) .

[10]张群,来守林. CPFR技术在连锁超市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06,(28) .

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二

1]何桢,车建国. 精益六西格玛:新竞争优势的来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

[2]王慧. 战略采购[J]. 山东纺织经济, 2006,(04) .

[3]何桢,岳刚,王丽林. 六西格玛管理及其实施[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6) .

[4]吴跃东 ,尹丽丽. 战略采购关乎企业赢利能力[J]. 上海经济, 2005,(05) .

[5]方贤水,薛丽莉. 战略采购研究综述及启示[J]. 商场现代化, 2006,(24) .

[6]吴虹飞,李向晟. 论公司的战略采购及其构成[J]. 浙江统计, 2005,(07) .

[7]邵敬中 ,张帆. 节约60%成本的方法:战略采购[J]. 中国企业家, 2003,(02) .

[8]浦杰. 战略采购确实有效吗?[J]. 现代制造, 2000,(10) .

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篇二 物资采购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 文章 指出目前企业的物资采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等问题。并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物资采购监控机制,采用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等 措施 来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 物资采购管理 成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4-01 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一、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采购缺乏制约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合同及物资采购数量迅速增加,金融总量巨大。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物资采购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约束,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采购环节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采购行为,个体利益驱动下的采购脱离管理、自主采购、变相采购、收受回扣和贿赂及采购时舍贱求贵,舍近求远,舍好求次,损公肥私等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企业物资超储、重复储备、货源不畅、使用效率低下,采购环节的价格隐性流失日趋严重,企业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有些企业还实行传统的多级分散采购管理模式,企业各二级单位大多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主要考虑的是保生产、保供应,用起来方便,从而形成层层设库,层层设帐,重复储备,不仅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企业总库存,挤占了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而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厂内物资闲置、重复采购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管理 容易造成真空,隐藏着企业资产流失的黑洞,难以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物资管理信息体系落后 企业对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如果没有物资管理信息体系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离不开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如何充分满足企业工作人员、机构变动和制度改革的需要,对物资管理实施全过程控制,有效监控物资的采购、库存与使用状态,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这些都有赖于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目前企业在物资供应信息管理与运用方面普遍薄弱,严重阻碍了物资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进程,压缩了物资供应体系可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物资采购理念落后 从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的思想理念来看,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职能僵化,质量中心意识、生产主体观念、服务意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协调、整体与局部供应关系的有效互动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具体物资采购工作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思想意识局限在满足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责还没有从传统作业性的工作上升为策略性的工作,其不关心也不参与公司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明确的基础标准,半数以上的采购决策依赖 经验 估计。企业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物资采购决策的随意性,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与企业物资采购的联系程度没有较好地解决,由此也造成了货物的积压与成本的上升。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实行资产(生产)经营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是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具 体操 作实施过程中必须把住采购源头,以此达到净化采购 渠道 、强化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之目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实现物资采购行为和价格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物资采购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廉政监督管理等办法,具体、详细地规定各类不同采购物资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规定了采购前决策,采购过程市场调研,采购后行为、价格、质量监督的程序,实行逐级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和办法,严格执行集中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供货及时的原则,坚持定点采购,招投标采购,批发公司(站)采购,享受出厂价或批发价,做到所有的定点必须在段纪委备案。一类物资应申请计划由主渠道购料,如供应不兑现,应征得上级业务部门的同意方可购料。二类物资应首先申请对口路内配件厂供应,缺项可按部定厂家规定购料。违反以上规定,要追究个人责任。一次采购超过5000元的项目必须签订国家标准的购销经济合同,并经主管段长同意后方可购料,否则按违反物资纪律论处。单项一次性采购超过千元的项目,事先必须经主管段长同意方可采购,否则也按违反物资采购纪律论处。 2.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是规范管理、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 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和价格的可浮动性,要求企业有必要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既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又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首先要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物资、财务、劳资、审计等部门人员及物资价格信息员组成的采购价格考核小组,并实施对采购价格的管理。价格信息人员应经常了解主要物资的主场价格信息,随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并对确定的物资品种价格进行分析筛选,定期编制本单位经营消耗的物资出厂价格表,在与实际采购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向考核小组汇报。其次要建立奖罚机制,对采购过程中确实低于考核价格的,应对有关人员给以奖励。对高于信息网价格的,要责成有关人员作出分析说明,对明显不合理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罚。 3.实行集中批量采购,加强全过程的监管监控是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 首先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炼油生产起着基础保障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控制大宗、主要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实现的。才要实现控制,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才可能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实行集中批量采购,企业内部与流通环节接触的人少,便于管理。同时大批量采购主要与规模相当、信誉可靠的企业往来,经济关系以合同加以约束,而非个人行为。批量大,企业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反之,对供需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采购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其次要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管,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在物资管理上按制度办事,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下不为例”,严格按照“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和审批流程”的规定执行。其次是抓好物资供应各个环节的相互监督。从计划的提报、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比对到质量验收、用户意见反馈,层层制约,环环相扣,保证物资采购的高效性。再次是充分发挥财务、纪检、审计部门不同的职能作用,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监控,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季辉.如何防范物资采购风险[J].理财方略.2005(6). [2] 张爱国.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1). 看了“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 4. 采购管理论文 5. 关于采购管理论文

信管采购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是面向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管理论文题目,希望你们喜欢。 采购管理论文题目 现代电子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基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电子商务架构研究 军区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标管理系统 基于竞争性谈判的采购管理机制研究 吉林飞利浦半导体有限公司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电子采购系统中的管理因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战略采购研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中油化建钢结构公司的采购管理研究 面向对象的建筑器管理材决策系统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与管理 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必要性及完善措施研究 IBM采购(中国)有限公司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新模式研究 东北制药总厂采购管理研究 吉林石油集团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采购管理研究 燃气工程项目管理中JIT采购的研究 公司采购的项目管理 波士顿能源有限公司基于成本控制的采购管理体系设计 华晨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 常州TD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中国联通采购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H公司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核电应急柴油机采购项目管理案例研究 优深公司供应链采购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供需链的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理论及应用研究 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研究 大连船舶重工ERP采购管理系统研究 东北大学机械厂采购与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企业采购管理创新研究 供应链环境下的乐通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采购管理论文 刍议我国企业采购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上扬,原有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本文就重点就企业采购管理作了阐述。 关键词:采购管理;意义;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一部分企业也开始注意到采购的要性。然而采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依然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把采购行为仍然作为生产的后勤辅助行为来管理,片面强调采购为生产服务的观念,或是单纯认为采购管理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手段,忽视了采购管理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影响。有的是因为采购流程不尽科学,造成企业的采购人员被供应商收买,采购回质次价高的产品,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员的重大损失。有的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是因为忽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还有的是以上因素的种种综合。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采购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必须对采购管理加以足够的重视与研究,以科学的采购管理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一、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意义 当今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产品生产周期逐渐地缩短,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多样化,以及产品技术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根据杠杆作用,一般认为,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有5%~10%的提高,有的更高。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第一利润的坚实基础。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是面向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它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购进物资及适量的调节库存,从而最大化地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人员提供企业附加值最直接的方式。 二、现阶段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采购观念落后。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供应链采购管理这种理念与运作模式在相当多的企业里还只是一种概念, 谈不上实际行动。 2.为库存而采购所需物料。企业长期运作在低效率、高成本的状态下。多数企业对JIT采购模式的实践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3.采购信息化水平低。企业的硬件配置较为落后,对计算机的使用停留在局部运用阶段。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 三、对我们企业采购管理的几点建议 1.优化采购流程设计。企业在流程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控制关键点:企业应根据采购申请、经济合同、结算凭证和入库单等载体,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使各项被处理的采购业务在各阶段均能被跟踪控制。(2)注意划分权责和责任;例如货物的采购人同时不能担任货物的验收工作;货物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货物的采购、储存和使用人不能担任帐目的记录工作;货物审核人应同付款人员职务分离;记录应付帐款的人不能同时担任付款工作。(3)注意流程的先后顺序及时效控制:应注意作业流程的流畅性与一致性,并考虑作业流程所需时限。譬如,避免同一主管对同一采购业务作多次签核;避免同一采购业务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作业方式,避免同一业务会签部门过多,影响实效,避免紧急事物不设计紧急通道。 2.培养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日趋全球化,公司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不得不实行全球范围内的整合战略,因此世界上的许多知名公司都正在开发和制造那些可以引进并能同时在许多国家销售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全世界的供应商引进技术,采购物料和零件,期望把产品的制造成本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此外由于运输和通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的相对距离在客观上正变得越来越小,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了走出国门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全球化的采购管理意识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模式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企业需要从现在做起,逐步树立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以获得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培训,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采购不仅是购买东西的简单行为,它更是一门专业技术。采购人员应熟悉业务,具有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业务素质。具体包括:掌握业务合同的谈判、签约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企业采购政策和与采购、采购质量控制有关的书面程序并能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了解顾客和供应商的需求,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具有考虑综合成本的头脑,能充分领悟整体供应链的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与采购货品有关的技术、质量等专业知识,包括理化特征、检验和判定质量好坏的标准和方法等。 4.对采购权力进行监督约束,实施网络化管理,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监控措施。监督约束包括两方面:管理者对采购人员的监督和采购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采购环节要形成预防为本、制约到位的监督保障机制。 四、结束语 中国企业与世界优秀企业相比,采购观念和采购管理方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采购的重要性及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转变观念、对组织结构、采购流程进行变革,以外部供应商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方向,与合作伙伴充分沟通、分享信息和成果、逐步实现供应链采购模式,才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增强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2D08,中国采购研究报告,2008 [2]荣晓明:浅谈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管理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看了“采购管理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 4. 关于企业采购管理论文 5. 关于采购管理论文

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成本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浅谈采购成本的管理

摘 要:通过对采购成本的分析,展开对采购成本控制的步骤论述,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才能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路线和竞争地位。

关键词:采购;成本管理;控制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8-4428(2013)10-20 -02

采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获取商品或服务,而对获取对象的 渠道 、方式、质量、价格、时机等进行选择,且把货币资金转化为标的物的交易过程。采购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而是从市场预测开始,经过商品交易,直到采购的商品或服务转移至需方的全部过程。

在整个采购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采购获取了资源,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这就是采购成本。我们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努力追求科学采购。科学采购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利润源泉。

一、分析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在各类企业总成本中都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采购成本的构成关键是要分清狭义和广义的成本。

(一)狭义的采购成本

狭义的采购成本包括发生在采购过程当中,显而易见产生的订购过程成本(包括取得商品的费用,订购业务费用等),以及受采购影响的库存维持成本和不及时的缺货成本。但狭义的采购成本不包括商品及物资的价格。

1、订购成本是为了完成交易活动,而与供应商达成采购契约并向其发出订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这些成本中,部分与订购次数或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如设置采购机构或办事处的开支,都称作订购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随订购次数或数量的变化而变动,如差旅、邮递、通信及餐饮等费用,都称为订购的变动成本。

2、维持成本指为保持商品和物资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费用。可同样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前者如仓储折旧、仓储人工等;后者如商品物资的占用资金、损坏和变质、 保险 费用和税金等。

维持成本不容小觑,往往占采购成本的大部分比重,年度维持成本占采购成本的比重往往变化较大,可在9%-50%范围内,超市类企业一般在20%左右,这主要取决于超市的存货政策。

3、缺货成本,因采购延误持续供给而造成的损失,如待产、停工、延迟发货、丧失销售机会和失去客户等损失。

(二)广义的采购成本

广义的采购成本也就是整体采购成本,也可称作战略采购成本,指商品物资整个生产周期中发生的所有与产品、物资采购相关的成本。如采购市场调研费用、采购决策成本、产品开发中供应商参与成本及交货、库存、生产、质检、售后各阶段因供应商的参与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损失。

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和分析也主要是对整体采购成本的关注,最终目的也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的花费。

从整体成本的各个功能出发,可将整体成本分为以下几种成本:

1、由于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参与可能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影响产品的规格与技术水平而增加的成本;对供应商各项水平的审核产生的费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鉴别过程产生的费用;原材料及零部件不合格而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带来的费用。

2、采购过程成本。主要包括商品采购价格及过程费用;文件处理费用;付款条件导致的汇率、利息费用;材料运输及保险费用等。

3、运营过程发生的采购成本。如收发货费用;安全库存费用,库存利息;不合格产品带来的退换货、包装、运输费用;原材料及部件库存费用;行政费用等。

4、质量控制中发生的采购成本。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确认;检验费用;不合格品对生产交货方面的影响;不合格品造成的返工及退货成本等。

二、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方案

采购人员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在对整体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后,应制订可行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案。采购成本控制方案每一个步骤都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实现。

(一)分析影响采购成本形成和变化的内、外部因素

首先要按照狭义采购成本,分析影响订货成本、维持成本和缺货成本的可能因素;然后进行仔细紧密的供应价格因素分析。

(二)制定采购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作为成本控制的准绳,在成本计划中一般表现为各项指标,采购成本控制也是如此。按照整体采购成本概念,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分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定预算的办法来制定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和采购计划来制订较短期(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购用这种方法需由实际出发进行制订和调整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标准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

(三)制定采购成本控制规范,监督采购成本的形成

企业可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规范,以根据控制标准,对采购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后活动,提高采购效率,杜绝部门之间的矛盾激化,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首先,采购制度应规定商品和物资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其次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同时,要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组织专门小组,对采购物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应设置标准采购价格和成本费用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 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工作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求磨合和平衡。其实对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在采购行为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固然重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企业对某些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更好的供应商,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

(四)及时纠正差错

对于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后按情况给予相应 措施 ,分别提出改进方法,并贯彻执行。

三、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

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是指物资采购的控制、入库与存储的控制和对采购部门的考核。

(一)对物资采购的控制

生产所需的采购品、外协件、元器件等物资一般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供给,目的在于实现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部门以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依据,结合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时,要加强市场调研,坚持货比三家,推行竞争机制,实行优质优价的采购原则。同时,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采购额度审批权限,。此外,在市场上经常采购的物资,可实行定点采购。

(二)对物资入库与存储的控制

物资到达公司后,采购人员应及时填制入库单,库管员和验收员根据物资的不同形态,分别采取各种计量手段,准确计量,认真验收。财务部应该加强会计监督,审核合同或计划、发票、入库单规格,手续是否齐备、完善。采购部年末应根据财务决算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财产盘店清查,做到账账相符。并组织各部门清查盘店已领未用物资的结存情况。

(三)对采购部的考核

公司定期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并据以对采购部考核:

材料采购价格差异=∑当年实际采购量×(当年采购价-上年采购价)

采购品损失额=∑采购品损失数量×采购单价

采购费用降低额=本年采购品总额×(本年采购费用率-上年采购费用率)

财务部设账单单独核算采购费用及损失。

四、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多种可选: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VA)、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和ABC分类控制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此外,企业可以通过采购模式和策略的调整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一般包括实施准时采购策略(JIT采购)、网上采购策略、集中采购策略、联合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采购同盟或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阳光采购策略和国际采购策略等。

选择哪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与企业采购物品的性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各行业采购物品可分为杠杆产品、战略物资、一般产品和瓶颈产品四类。

对于采购风险小、采购金额也小的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降低采购管理费用,减少采购频率。其中,可应用总订单、综合性供应商、长期合作等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对于采购风险小、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大的杠杆产品,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利用VA、VE方法进行单件产品的成本分析;此外,还要培养潜在供应商,利用有效价格竞争得到合适的采购价格,当然供应商要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也大的战略物资,除了要进行单件产品成本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垄断资源,保证供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和坚实的供应关系。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小的瓶颈产品,则需要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进行有效的搭配组合,提高对稀缺资源的掌控能力。同时,要努力缩短付款周期。

采购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在物资价格及采购过程费用飞快波动的今天,对于整体采购的成本控制更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能做好采购成本管理的工作,是企业建立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把握采购成本的管理,加强控制方法的多变性,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3]黄昌华.采购主管高效工作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陶然,男,河北廊坊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南京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关于采购管理的论文

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成本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浅谈采购成本的管理

摘 要:通过对采购成本的分析,展开对采购成本控制的步骤论述,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才能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路线和竞争地位。

关键词:采购;成本管理;控制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8-4428(2013)10-20 -02

采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获取商品或服务,而对获取对象的 渠道 、方式、质量、价格、时机等进行选择,且把货币资金转化为标的物的交易过程。采购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而是从市场预测开始,经过商品交易,直到采购的商品或服务转移至需方的全部过程。

在整个采购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采购获取了资源,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这就是采购成本。我们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努力追求科学采购。科学采购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利润源泉。

一、分析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在各类企业总成本中都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采购成本的构成关键是要分清狭义和广义的成本。

(一)狭义的采购成本

狭义的采购成本包括发生在采购过程当中,显而易见产生的订购过程成本(包括取得商品的费用,订购业务费用等),以及受采购影响的库存维持成本和不及时的缺货成本。但狭义的采购成本不包括商品及物资的价格。

1、订购成本是为了完成交易活动,而与供应商达成采购契约并向其发出订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这些成本中,部分与订购次数或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如设置采购机构或办事处的开支,都称作订购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随订购次数或数量的变化而变动,如差旅、邮递、通信及餐饮等费用,都称为订购的变动成本。

2、维持成本指为保持商品和物资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费用。可同样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前者如仓储折旧、仓储人工等;后者如商品物资的占用资金、损坏和变质、 保险 费用和税金等。

维持成本不容小觑,往往占采购成本的大部分比重,年度维持成本占采购成本的比重往往变化较大,可在9%-50%范围内,超市类企业一般在20%左右,这主要取决于超市的存货政策。

3、缺货成本,因采购延误持续供给而造成的损失,如待产、停工、延迟发货、丧失销售机会和失去客户等损失。

(二)广义的采购成本

广义的采购成本也就是整体采购成本,也可称作战略采购成本,指商品物资整个生产周期中发生的所有与产品、物资采购相关的成本。如采购市场调研费用、采购决策成本、产品开发中供应商参与成本及交货、库存、生产、质检、售后各阶段因供应商的参与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损失。

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和分析也主要是对整体采购成本的关注,最终目的也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的花费。

从整体成本的各个功能出发,可将整体成本分为以下几种成本:

1、由于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参与可能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影响产品的规格与技术水平而增加的成本;对供应商各项水平的审核产生的费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鉴别过程产生的费用;原材料及零部件不合格而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带来的费用。

2、采购过程成本。主要包括商品采购价格及过程费用;文件处理费用;付款条件导致的汇率、利息费用;材料运输及保险费用等。

3、运营过程发生的采购成本。如收发货费用;安全库存费用,库存利息;不合格产品带来的退换货、包装、运输费用;原材料及部件库存费用;行政费用等。

4、质量控制中发生的采购成本。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确认;检验费用;不合格品对生产交货方面的影响;不合格品造成的返工及退货成本等。

二、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方案

采购人员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在对整体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后,应制订可行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案。采购成本控制方案每一个步骤都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实现。

(一)分析影响采购成本形成和变化的内、外部因素

首先要按照狭义采购成本,分析影响订货成本、维持成本和缺货成本的可能因素;然后进行仔细紧密的供应价格因素分析。

(二)制定采购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作为成本控制的准绳,在成本计划中一般表现为各项指标,采购成本控制也是如此。按照整体采购成本概念,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分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定预算的办法来制定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和采购计划来制订较短期(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购用这种方法需由实际出发进行制订和调整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标准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

(三)制定采购成本控制规范,监督采购成本的形成

企业可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规范,以根据控制标准,对采购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后活动,提高采购效率,杜绝部门之间的矛盾激化,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首先,采购制度应规定商品和物资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其次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同时,要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组织专门小组,对采购物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应设置标准采购价格和成本费用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 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工作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求磨合和平衡。其实对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在采购行为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固然重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企业对某些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更好的供应商,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

(四)及时纠正差错

对于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后按情况给予相应 措施 ,分别提出改进方法,并贯彻执行。

三、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

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是指物资采购的控制、入库与存储的控制和对采购部门的考核。

(一)对物资采购的控制

生产所需的采购品、外协件、元器件等物资一般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供给,目的在于实现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部门以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依据,结合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时,要加强市场调研,坚持货比三家,推行竞争机制,实行优质优价的采购原则。同时,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采购额度审批权限,。此外,在市场上经常采购的物资,可实行定点采购。

(二)对物资入库与存储的控制

物资到达公司后,采购人员应及时填制入库单,库管员和验收员根据物资的不同形态,分别采取各种计量手段,准确计量,认真验收。财务部应该加强会计监督,审核合同或计划、发票、入库单规格,手续是否齐备、完善。采购部年末应根据财务决算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财产盘店清查,做到账账相符。并组织各部门清查盘店已领未用物资的结存情况。

(三)对采购部的考核

公司定期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并据以对采购部考核:

材料采购价格差异=∑当年实际采购量×(当年采购价-上年采购价)

采购品损失额=∑采购品损失数量×采购单价

采购费用降低额=本年采购品总额×(本年采购费用率-上年采购费用率)

财务部设账单单独核算采购费用及损失。

四、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多种可选: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VA)、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和ABC分类控制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此外,企业可以通过采购模式和策略的调整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一般包括实施准时采购策略(JIT采购)、网上采购策略、集中采购策略、联合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采购同盟或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阳光采购策略和国际采购策略等。

选择哪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与企业采购物品的性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各行业采购物品可分为杠杆产品、战略物资、一般产品和瓶颈产品四类。

对于采购风险小、采购金额也小的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降低采购管理费用,减少采购频率。其中,可应用总订单、综合性供应商、长期合作等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对于采购风险小、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大的杠杆产品,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利用VA、VE方法进行单件产品的成本分析;此外,还要培养潜在供应商,利用有效价格竞争得到合适的采购价格,当然供应商要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也大的战略物资,除了要进行单件产品成本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垄断资源,保证供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和坚实的供应关系。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小的瓶颈产品,则需要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进行有效的搭配组合,提高对稀缺资源的掌控能力。同时,要努力缩短付款周期。

采购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在物资价格及采购过程费用飞快波动的今天,对于整体采购的成本控制更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能做好采购成本管理的工作,是企业建立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把握采购成本的管理,加强控制方法的多变性,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3]黄昌华.采购主管高效工作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陶然,男,河北廊坊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南京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篇二 物资采购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 文章 指出目前企业的物资采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等问题。并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物资采购监控机制,采用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等 措施 来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 物资采购管理 成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4-01 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一、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采购缺乏制约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合同及物资采购数量迅速增加,金融总量巨大。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物资采购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约束,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采购环节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采购行为,个体利益驱动下的采购脱离管理、自主采购、变相采购、收受回扣和贿赂及采购时舍贱求贵,舍近求远,舍好求次,损公肥私等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企业物资超储、重复储备、货源不畅、使用效率低下,采购环节的价格隐性流失日趋严重,企业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有些企业还实行传统的多级分散采购管理模式,企业各二级单位大多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主要考虑的是保生产、保供应,用起来方便,从而形成层层设库,层层设帐,重复储备,不仅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企业总库存,挤占了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而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厂内物资闲置、重复采购现象时有发生, 企业管理 容易造成真空,隐藏着企业资产流失的黑洞,难以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物资管理信息体系落后 企业对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如果没有物资管理信息体系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离不开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如何充分满足企业工作人员、机构变动和制度改革的需要,对物资管理实施全过程控制,有效监控物资的采购、库存与使用状态,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这些都有赖于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目前企业在物资供应信息管理与运用方面普遍薄弱,严重阻碍了物资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进程,压缩了物资供应体系可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物资采购理念落后 从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的思想理念来看,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职能僵化,质量中心意识、生产主体观念、服务意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协调、整体与局部供应关系的有效互动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具体物资采购工作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思想意识局限在满足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责还没有从传统作业性的工作上升为策略性的工作,其不关心也不参与公司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明确的基础标准,半数以上的采购决策依赖 经验 估计。企业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物资采购决策的随意性,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与企业物资采购的联系程度没有较好地解决,由此也造成了货物的积压与成本的上升。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实行资产(生产)经营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是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具 体操 作实施过程中必须把住采购源头,以此达到净化采购 渠道 、强化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之目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实现物资采购行为和价格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物资采购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廉政监督管理等办法,具体、详细地规定各类不同采购物资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规定了采购前决策,采购过程市场调研,采购后行为、价格、质量监督的程序,实行逐级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和办法,严格执行集中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供货及时的原则,坚持定点采购,招投标采购,批发公司(站)采购,享受出厂价或批发价,做到所有的定点必须在段纪委备案。一类物资应申请计划由主渠道购料,如供应不兑现,应征得上级业务部门的同意方可购料。二类物资应首先申请对口路内配件厂供应,缺项可按部定厂家规定购料。违反以上规定,要追究个人责任。一次采购超过5000元的项目必须签订国家标准的购销经济合同,并经主管段长同意后方可购料,否则按违反物资纪律论处。单项一次性采购超过千元的项目,事先必须经主管段长同意方可采购,否则也按违反物资采购纪律论处。 2.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是规范管理、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 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和价格的可浮动性,要求企业有必要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既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又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首先要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物资、财务、劳资、审计等部门人员及物资价格信息员组成的采购价格考核小组,并实施对采购价格的管理。价格信息人员应经常了解主要物资的主场价格信息,随时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并对确定的物资品种价格进行分析筛选,定期编制本单位经营消耗的物资出厂价格表,在与实际采购价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向考核小组汇报。其次要建立奖罚机制,对采购过程中确实低于考核价格的,应对有关人员给以奖励。对高于信息网价格的,要责成有关人员作出分析说明,对明显不合理情况要有相应的处罚。 3.实行集中批量采购,加强全过程的监管监控是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 首先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炼油生产起着基础保障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控制大宗、主要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实现的。才要实现控制,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才可能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实行集中批量采购,企业内部与流通环节接触的人少,便于管理。同时大批量采购主要与规模相当、信誉可靠的企业往来,经济关系以合同加以约束,而非个人行为。批量大,企业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反之,对供需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采购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其次要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管,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在物资管理上按制度办事,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下不为例”,严格按照“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和审批流程”的规定执行。其次是抓好物资供应各个环节的相互监督。从计划的提报、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比对到质量验收、用户意见反馈,层层制约,环环相扣,保证物资采购的高效性。再次是充分发挥财务、纪检、审计部门不同的职能作用,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监控,保证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季辉.如何防范物资采购风险[J].理财方略.2005(6). [2] 张爱国.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1). 看了“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2. 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 采购管理论文精选 4. 采购管理论文 5. 关于采购管理论文

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加以规范和监督,企业就会极大的损害企业利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工程采购管理浅析

【摘 要】 本文讲述了传统工程采购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设计——建造工程采购模式、设计——管理工程采购模式、BOT模式等,对采购人员平时工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采购 BOT 管理

工程采购模式,是指工程实施中业主、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咨询师、顾问)、设计人、承包商、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人等工程活动参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包括合同关系、指令(管理、协调)关系、协作(平行)关系。

1 传统的工程采购模式

(1)传统模式的组织。这种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由业主委托建筑师(咨询工程师)进行项目前期的各项有关工作(如进行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待项目评估立项后,业主委托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施工招标文件的准备,设计完成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业主和承包商订立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有关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货商单独订立合同并组织实施。业主一般指派业主代表(或委托监理工程师)与咨询工程师、设计人、承包商连续,负责有关的项目管理和协调工作。(2)传统模式的特点。传统模式下合同关系有: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筑师、咨询工程师),业主——设计(勘察)承包人,业主——施工承包商,业主——直接供应商。指令(管理、协调)关系有:监理工程师——其他合同当事人(除业主、分包商之外)。协作(平行)关系有:咨询、设计、勘察、施工、直接供应商之间;分包商之间。传统工程采购模式的优点是:管理 方法 较成熟,各方都熟悉有关程序;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和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可以控制;可采用各方均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其缺点是项目周期较长,业主管理费和前期投入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的索赔。这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界最为通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FIDIC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此种模式。我国工程界也习惯采用此种模式。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1)CM模式的组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简称CM模式,又称为阶段发包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这是近年来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一共工程采购管理模式,与我国过去的所谓“三边”工程模式近似(边设计、边施工、边部分动用)。这种模式的工程采购是阶段性的,不必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即可进行招标。由业主、业主委托的CM经理与建筑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但CM经理对设计的管理起协调作用。在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时,要考虑到控制项目的总投资。在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完成一部分工程的设计后,即对这一部分组织施工招标,由业主与中标承包商签订 承包合同 。(2)CM模式的特点。业主分别与各个承包商、设计单位、设备供货商等签订合同。业主与CM经理、建筑师之间也是合同关系。而业主任命的CM经理与各个施工、设计、设备供应、安装、运输等承包商之间则是业务上的管理和协调关系。各承包人之间是平行(协作)关系。CM经理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他的主要任务是对成本、质量和进度等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换。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大大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这种模式的缺点则是分段招标可能导致工程费用较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研究项目标段的多少,选定一个最优的结合点。(3)代理型和风险型CM模式。CM模式有两种常用的组织方式。1)代理型模式,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商和代理商,业主和CM经理的 服务合同 采用固定酬金加管理费(即成本补偿合同)办法,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2)风险型模式,CM经理同时也担任施工总承包商的角色,在英国称为管理承包。能够进行风险型管理的CM公司通常是从过去的大型工程公司演化而来的,来自咨询设计公司的CM经理往往只能承担代理型CM。目前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许多工程管理公司已形成独立的公司机构,能够进行任何一种形式的建筑工程管理。

3 设计——建造工程采购模式

(1)设计——建造模式的组织。设计——建造模式是一种简练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模式,FIDIC条件的《工程设备与设计——建造合同条件》和《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都是基于这种项目采购管理模式而编制的。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通过招标选择设计——建造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甚至提供包括项目融资、土地购买、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全程服务。(2)设计——建造模式的特点。这种采购管理模式在投标和订合同同时,是以总价合同为基础的,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负责,他首先自己选择咨询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的设计,然后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各个分包商,当然也可以利用本公司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完成一部分工程。近年来这种模式比较流行,主要是由于可以对各项分包采用阶段发包方式,因而项目可以提早投产;同时由于设计与施工可以比较紧密地搭接,业主能从节约电费、节省时间以及承包商对整个工程承担责任中得到好处。设计——建造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项目初期选定项目组成员,连续性好,项目责任单一,有早期的成本保证;可采用CM模式,可减少管理费用,减少利息及价格上涨的影响;在项目初始预先考虑施工因素,可减少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

4 设计——管理工程采购模式

(1)设计——管理模式的组织。设计——管理工程项目采购的管理模式,通常指设计任务的承包者,同时受业主委托提供施工管理(监理)服务。这类似CM模式,但更为复杂。在通常的CM模式中,业主分别就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签订合同。采用设计——管理合同时,业主与工程师(建筑师、咨询师、监理工程师)只签订一份合同,既包括设计,也包括类似CM服务。设计——管理承包商常常是设计机构与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施工管理)企业的联合体。(2)设计——管理模式的两种形式。设计——管理模式的实现可以有两种形式。1)业主与设计——管理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商分别签订合同,由设计——管理公司负责设计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2)业主只与设计——管理公司签订合同,由设计——管理公司分别与各个单独的承包商和供货商签订合同。这种方式可看作是CM与设计——建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方式也常常用于承包商或分包商阶段发包方式,以加快工程进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管理论文3000字

食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

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成本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浅谈采购成本的管理

摘 要:通过对采购成本的分析,展开对采购成本控制的步骤论述,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才能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路线和竞争地位。

关键词:采购;成本管理;控制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8-4428(2013)10-20 -02

采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获取商品或服务,而对获取对象的 渠道 、方式、质量、价格、时机等进行选择,且把货币资金转化为标的物的交易过程。采购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而是从市场预测开始,经过商品交易,直到采购的商品或服务转移至需方的全部过程。

在整个采购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采购获取了资源,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这就是采购成本。我们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努力追求科学采购。科学采购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利润源泉。

一、分析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在各类企业总成本中都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采购成本的构成关键是要分清狭义和广义的成本。

(一)狭义的采购成本

狭义的采购成本包括发生在采购过程当中,显而易见产生的订购过程成本(包括取得商品的费用,订购业务费用等),以及受采购影响的库存维持成本和不及时的缺货成本。但狭义的采购成本不包括商品及物资的价格。

1、订购成本是为了完成交易活动,而与供应商达成采购契约并向其发出订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这些成本中,部分与订购次数或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如设置采购机构或办事处的开支,都称作订购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随订购次数或数量的变化而变动,如差旅、邮递、通信及餐饮等费用,都称为订购的变动成本。

2、维持成本指为保持商品和物资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费用。可同样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前者如仓储折旧、仓储人工等;后者如商品物资的占用资金、损坏和变质、 保险 费用和税金等。

维持成本不容小觑,往往占采购成本的大部分比重,年度维持成本占采购成本的比重往往变化较大,可在9%-50%范围内,超市类企业一般在20%左右,这主要取决于超市的存货政策。

3、缺货成本,因采购延误持续供给而造成的损失,如待产、停工、延迟发货、丧失销售机会和失去客户等损失。

(二)广义的采购成本

广义的采购成本也就是整体采购成本,也可称作战略采购成本,指商品物资整个生产周期中发生的所有与产品、物资采购相关的成本。如采购市场调研费用、采购决策成本、产品开发中供应商参与成本及交货、库存、生产、质检、售后各阶段因供应商的参与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损失。

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和分析也主要是对整体采购成本的关注,最终目的也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的花费。

从整体成本的各个功能出发,可将整体成本分为以下几种成本:

1、由于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参与可能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影响产品的规格与技术水平而增加的成本;对供应商各项水平的审核产生的费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鉴别过程产生的费用;原材料及零部件不合格而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带来的费用。

2、采购过程成本。主要包括商品采购价格及过程费用;文件处理费用;付款条件导致的汇率、利息费用;材料运输及保险费用等。

3、运营过程发生的采购成本。如收发货费用;安全库存费用,库存利息;不合格产品带来的退换货、包装、运输费用;原材料及部件库存费用;行政费用等。

4、质量控制中发生的采购成本。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确认;检验费用;不合格品对生产交货方面的影响;不合格品造成的返工及退货成本等。

二、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方案

采购人员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在对整体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后,应制订可行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案。采购成本控制方案每一个步骤都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实现。

(一)分析影响采购成本形成和变化的内、外部因素

首先要按照狭义采购成本,分析影响订货成本、维持成本和缺货成本的可能因素;然后进行仔细紧密的供应价格因素分析。

(二)制定采购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作为成本控制的准绳,在成本计划中一般表现为各项指标,采购成本控制也是如此。按照整体采购成本概念,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分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定预算的办法来制定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和采购计划来制订较短期(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购用这种方法需由实际出发进行制订和调整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标准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

(三)制定采购成本控制规范,监督采购成本的形成

企业可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规范,以根据控制标准,对采购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后活动,提高采购效率,杜绝部门之间的矛盾激化,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首先,采购制度应规定商品和物资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其次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同时,要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组织专门小组,对采购物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应设置标准采购价格和成本费用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 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工作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求磨合和平衡。其实对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在采购行为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固然重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企业对某些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更好的供应商,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

(四)及时纠正差错

对于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后按情况给予相应 措施 ,分别提出改进方法,并贯彻执行。

三、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

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是指物资采购的控制、入库与存储的控制和对采购部门的考核。

(一)对物资采购的控制

生产所需的采购品、外协件、元器件等物资一般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供给,目的在于实现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部门以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依据,结合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时,要加强市场调研,坚持货比三家,推行竞争机制,实行优质优价的采购原则。同时,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采购额度审批权限,。此外,在市场上经常采购的物资,可实行定点采购。

(二)对物资入库与存储的控制

物资到达公司后,采购人员应及时填制入库单,库管员和验收员根据物资的不同形态,分别采取各种计量手段,准确计量,认真验收。财务部应该加强会计监督,审核合同或计划、发票、入库单规格,手续是否齐备、完善。采购部年末应根据财务决算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财产盘店清查,做到账账相符。并组织各部门清查盘店已领未用物资的结存情况。

(三)对采购部的考核

公司定期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并据以对采购部考核:

材料采购价格差异=∑当年实际采购量×(当年采购价-上年采购价)

采购品损失额=∑采购品损失数量×采购单价

采购费用降低额=本年采购品总额×(本年采购费用率-上年采购费用率)

财务部设账单单独核算采购费用及损失。

四、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多种可选: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VA)、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和ABC分类控制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此外,企业可以通过采购模式和策略的调整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一般包括实施准时采购策略(JIT采购)、网上采购策略、集中采购策略、联合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采购同盟或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阳光采购策略和国际采购策略等。

选择哪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与企业采购物品的性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各行业采购物品可分为杠杆产品、战略物资、一般产品和瓶颈产品四类。

对于采购风险小、采购金额也小的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降低采购管理费用,减少采购频率。其中,可应用总订单、综合性供应商、长期合作等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对于采购风险小、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大的杠杆产品,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利用VA、VE方法进行单件产品的成本分析;此外,还要培养潜在供应商,利用有效价格竞争得到合适的采购价格,当然供应商要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也大的战略物资,除了要进行单件产品成本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垄断资源,保证供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和坚实的供应关系。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小的瓶颈产品,则需要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进行有效的搭配组合,提高对稀缺资源的掌控能力。同时,要努力缩短付款周期。

采购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在物资价格及采购过程费用飞快波动的今天,对于整体采购的成本控制更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能做好采购成本管理的工作,是企业建立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把握采购成本的管理,加强控制方法的多变性,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3]黄昌华.采购主管高效工作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陶然,男,河北廊坊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南京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食品安全信息未能得到有效传递,其认证、追溯的功能难以发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 企业管理 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食品企业管理论文 范文 一: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并且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食品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关注食品的质量,不断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本文立足于此,主要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食品企业 质量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F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336(2014)14-0052-0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假冒伪劣食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中,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食品安全也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不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或者急性的危害,并且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所需摄入的营养要求。食品安全关系到国民健康,所以,食品企业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健康的食品。

1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给食品生产厂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使人们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度下降,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的食品企业具有许多问题,还需要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我国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缺乏品牌意识,甚至有些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正规的品牌,属于贴牌生产,因此也不注重食品的质量管理。那些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的食品企业,由于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不合格,农药化肥等残留量超标,使得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则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食品生产,或者加入过量的添加剂。有些食品企业没有营业执照,属于小作坊式的生产,生产食品的车间卫生条件比较差,使食品的卫生不达标。总体来看,我国的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认证比例不高,还有很多食品企业通过认证后反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不予重视,使得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给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

2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食品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关心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些食品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不注意对原材料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的检验,也不会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选择原材料的标准就是价格,原材料的价格越低越好。还有的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卖相能够吸引消费者,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而不考虑食品的质量是否达标。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可能会忽略。尤其农村地区的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低,使得许多三无产品或者劣质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同时由于农民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农作物生产时会无意的使用超标的农药和化肥,造成食品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形成恶性循环。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

由于城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假冒伪劣食品在城市中很难立足,有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地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监管力度不大等特点,将不合格食品输送到农村。一些非法的食品加工作坊也转移到农村,使农村的消费市场成为不合格食品的集散地。由于农村地区比较分散,加工销售劣质食品不会被轻易发现,使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增大。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我国在近几年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多,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现有的检测设备由于缺乏维修保养,损坏严重。这些问题使得食品质量检测的结果缺乏准确性,一些指标的检测不能及时得出结果,阻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工商部门对食品质量检测时要委托其他的检测机构,由于检测结果延迟,对于不合格的生产企业无法进行处罚,使得这些企业生产的食品会继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 提高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完善食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仅是要通过国家机构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还要求食品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食品质量安全。在生产食品的每一个过程,食品企业都要严格把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企业要加强生产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使食品的生产的过程更加规范,为食品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政府的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格检测程序,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监管部门要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严审查,做好食品企业证书的年检工作。对食品审查人员和检测人员要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还要对食品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4 结语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食品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使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所以,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子文.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常见问题分析[J]农技服务,2011,12(8):17-19.

[2]王瑞军,吴泽柱. 浅析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J].农产品加工,2011,6(4):43-45.

[3]王华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构想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36-38.

[4]姜启军.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1,5(5):26-27.

关于食品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二: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探讨

摘 要:将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到位,严格打击食品市场出现的不良之风,对于非法分子给予严格的惩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责任落实到人,从根本上整治食品市场。只有严格的执法力度,高效率的工作模式,第一时间掌握不法分子的动向,将有害的食品阻隔在食品市场之外,保证群众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健康发展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百姓最基本的生存保证,国人经历了从饥荒到温饱再到吃好,对吃的追求是源源不尽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投机分子盲目追求利润化,将毒姜、染色肉、假馒头搬上餐桌,如何吃上放心饭,饮口放心水,成为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稳定社会发展?如何保证经济腾飞?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大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一、食品企业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的腾飞,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但同时过快的经济升温,也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焦躁之风。国人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盲目跟风,追求利润最大话,拜金问题严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食品企业发展,问题较为突出,食品安全形式严峻,问题集中表现如下:

1.社会责任感淡薄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各方环节,从农田到市场,从市场到采买,甚至从餐桌重回市场。由于整个供应链的人员社会责任感淡薄,完全不考虑百姓的生命安全。从耕种开始就用化学药水浸泡种子,污水浇灌,流入食品企业加工,为了提鲜、保鲜,运用各种激素,流进市场商贩再进行掺假、造假。一系列的循环,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作为食品企业,对员工、对购买者、对国家,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如果连企业本身采购有毒原料,加工有毒食品,社会责任感都如此缺失,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有序发展,也会严重阻碍企业本身的进步。

2.盲目追求利润,缺少道德核心

食品企业由于缺少核心道德标准,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话,认为利润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动力。目光局限,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盲目的使用各种添加剂,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责任感淡薄,对员工缺少安全责任管理,导致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阻碍企业的壮大,危害社会安全的同时,也为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因素

1.企业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尤其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正确的价值观会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一味的追求经济利润,并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企业想要发展,尤其是食品企业。必须靠硬技术、高品质、强团队取胜,这不仅是目前食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一味的迎合市场,低质量,低技术,盲目的最求利润,最终会被市场浪潮所淘汰。建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才是食品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2.市场经济需求关系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存有误区,往往将食物的美观、便宜,作为购买食物的基础,完全忽略实际的生产情况,导致生产厂家只能利用一些列手段美化食物,又要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从而促使各种化学药品的滥用,假冒产品的泛滥。在利益的趋势下,一些商贩看到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的获取利润,购买便宜的食品原料甚至是有害的食品。如此恶性循环,导致食品市场混乱无序,因此改善消费者购买观念,建立完善的购买反馈信息,形成公共监督机构,让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透明化,不仅能够解决供求矛盾,也促进食品行业质量和服务意识的提升。

3.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管理意识

食品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员工甚至没有卫生生产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各种垃圾随地堆放,没有垃圾分类管理概念。与食品接触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的消毒,直接接触。导致食物受到污染,更有甚至,对各种蝇虫、鼠类没有专门的处理系统,导致食物受到交叉感染,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培养员工卫生常识,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食品企业质量过关的重要保障,员工卫生观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建立自身的卫生管理监督部门,严格把关,仔细检查,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无污染,做到绿色环保、卫生安全。

4.相关卫生监管部门

卫生监管部门是食品安全管理重要环节,把握着食品安全最后一道防线。但由于卫生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大,甚至出现腐败、收受贿赂等现象,严重扰乱了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卫生监管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内部管理,纠正不良之风,严格打击腐败等类似现象的出现,做到清廉自律,严于律己。将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到位,严格打击食品市场出现的不良之风,对于非法分子给予严格的惩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责任落实到人,从根本上整治食品市场。只有严格的执法力度,高效率的工作模式,第一时间掌握不法分子的动向,将有害的食品阻隔在食品市场之外,保证群众正常的生活。

三、如何提高食品企业质量管理

1.提升领导团队素质,建立健康 企业 文化

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国企业的特殊性,缺少管理团队,多以家族管理为主,容易造成独裁专制,一旦领导人做出错误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致命的打击,因此自主创新,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改善管理理念,开放思维,不局限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打造先进、科学的管理团队,建立良好的企业质量安全系统。从管理中不断提高员工职业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将 安全生产 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食品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食品安全,提高企业经济利润的同时保证食品质量是食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作为企业的领导班子,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掌握各类信息,不断筛选,在每个重大决策之前都应科学验证,不断求实创新。企业各类管理工作要层层落实,将目标转化成现实,将决策转变成能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与晋升途径,不断鼓舞员工,员工的进步就是企业的进步。良好的企业氛围,优秀的管理团队,一定会打造出强大的食品企业,同时促进食品业的蓬勃发展。

2.提高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实现人人讲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屡犯,除了利润驱使还跟消费者落后的观念有关。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百姓身边做起,除了严格的监管,消费者也应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一旦发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将信息传递给其他消费者。当然,并不是盲目的扩展,危言耸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正确的处理各方矛盾,建立人人监管,人人讲安全,提升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纠正食品企业发展的不良之风。

四、结语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不单单是企业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是保证食品企业发展的前提,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建立现代文明社会的保证。不断提升食品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加大监管部门安全管理力度,促进食品业安全发展,是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应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生平,张坤.食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再探[J].生产力研究,2009,(19):81-83.

[2]王瑞军,吴泽柱.浅析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1,(6):62-63.

[3]王晓丽,李磊.基于食品安全视角的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浅析[J].价值工程.2009(4)11~13.

关于食品企业管理的论文相关论文:

1.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2.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3. 食品论文范文

4.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5.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6.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采购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购成本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浅谈采购成本的管理

摘 要:通过对采购成本的分析,展开对采购成本控制的步骤论述,优越的采购成本管理在于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才能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路线和竞争地位。

关键词:采购;成本管理;控制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8-4428(2013)10-20 -02

采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获取商品或服务,而对获取对象的 渠道 、方式、质量、价格、时机等进行选择,且把货币资金转化为标的物的交易过程。采购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而是从市场预测开始,经过商品交易,直到采购的商品或服务转移至需方的全部过程。

在整个采购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采购获取了资源,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采购的效益;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这就是采购成本。我们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努力追求科学采购。科学采购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利润源泉。

一、分析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在各类企业总成本中都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采购成本的构成关键是要分清狭义和广义的成本。

(一)狭义的采购成本

狭义的采购成本包括发生在采购过程当中,显而易见产生的订购过程成本(包括取得商品的费用,订购业务费用等),以及受采购影响的库存维持成本和不及时的缺货成本。但狭义的采购成本不包括商品及物资的价格。

1、订购成本是为了完成交易活动,而与供应商达成采购契约并向其发出订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这些成本中,部分与订购次数或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如设置采购机构或办事处的开支,都称作订购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随订购次数或数量的变化而变动,如差旅、邮递、通信及餐饮等费用,都称为订购的变动成本。

2、维持成本指为保持商品和物资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费用。可同样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前者如仓储折旧、仓储人工等;后者如商品物资的占用资金、损坏和变质、 保险 费用和税金等。

维持成本不容小觑,往往占采购成本的大部分比重,年度维持成本占采购成本的比重往往变化较大,可在9%-50%范围内,超市类企业一般在20%左右,这主要取决于超市的存货政策。

3、缺货成本,因采购延误持续供给而造成的损失,如待产、停工、延迟发货、丧失销售机会和失去客户等损失。

(二)广义的采购成本

广义的采购成本也就是整体采购成本,也可称作战略采购成本,指商品物资整个生产周期中发生的所有与产品、物资采购相关的成本。如采购市场调研费用、采购决策成本、产品开发中供应商参与成本及交货、库存、生产、质检、售后各阶段因供应商的参与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损失。

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和分析也主要是对整体采购成本的关注,最终目的也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的花费。

从整体成本的各个功能出发,可将整体成本分为以下几种成本:

1、由于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参与可能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影响产品的规格与技术水平而增加的成本;对供应商各项水平的审核产生的费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鉴别过程产生的费用;原材料及零部件不合格而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带来的费用。

2、采购过程成本。主要包括商品采购价格及过程费用;文件处理费用;付款条件导致的汇率、利息费用;材料运输及保险费用等。

3、运营过程发生的采购成本。如收发货费用;安全库存费用,库存利息;不合格产品带来的退换货、包装、运输费用;原材料及部件库存费用;行政费用等。

4、质量控制中发生的采购成本。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确认;检验费用;不合格品对生产交货方面的影响;不合格品造成的返工及退货成本等。

二、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方案

采购人员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在对整体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后,应制订可行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案。采购成本控制方案每一个步骤都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实现。

(一)分析影响采购成本形成和变化的内、外部因素

首先要按照狭义采购成本,分析影响订货成本、维持成本和缺货成本的可能因素;然后进行仔细紧密的供应价格因素分析。

(二)制定采购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作为成本控制的准绳,在成本计划中一般表现为各项指标,采购成本控制也是如此。按照整体采购成本概念,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分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定预算的办法来制定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和采购计划来制订较短期(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购用这种方法需由实际出发进行制订和调整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标准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

(三)制定采购成本控制规范,监督采购成本的形成

企业可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规范,以根据控制标准,对采购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后活动,提高采购效率,杜绝部门之间的矛盾激化,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首先,采购制度应规定商品和物资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其次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同时,要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组织专门小组,对采购物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应设置标准采购价格和成本费用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对采购人员进行奖惩。 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工作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求磨合和平衡。其实对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在采购行为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固然重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企业对某些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更好的供应商,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会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

(四)及时纠正差错

对于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后按情况给予相应 措施 ,分别提出改进方法,并贯彻执行。

三、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

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是指物资采购的控制、入库与存储的控制和对采购部门的考核。

(一)对物资采购的控制

生产所需的采购品、外协件、元器件等物资一般实行集中采购,统一供给,目的在于实现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部门以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依据,结合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时,要加强市场调研,坚持货比三家,推行竞争机制,实行优质优价的采购原则。同时,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采购额度审批权限,。此外,在市场上经常采购的物资,可实行定点采购。

(二)对物资入库与存储的控制

物资到达公司后,采购人员应及时填制入库单,库管员和验收员根据物资的不同形态,分别采取各种计量手段,准确计量,认真验收。财务部应该加强会计监督,审核合同或计划、发票、入库单规格,手续是否齐备、完善。采购部年末应根据财务决算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财产盘店清查,做到账账相符。并组织各部门清查盘店已领未用物资的结存情况。

(三)对采购部的考核

公司定期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并据以对采购部考核:

材料采购价格差异=∑当年实际采购量×(当年采购价-上年采购价)

采购品损失额=∑采购品损失数量×采购单价

采购费用降低额=本年采购品总额×(本年采购费用率-上年采购费用率)

财务部设账单单独核算采购费用及损失。

四、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多种可选: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VA)、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和ABC分类控制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此外,企业可以通过采购模式和策略的调整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一般包括实施准时采购策略(JIT采购)、网上采购策略、集中采购策略、联合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采购同盟或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阳光采购策略和国际采购策略等。

选择哪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与企业采购物品的性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各行业采购物品可分为杠杆产品、战略物资、一般产品和瓶颈产品四类。

对于采购风险小、采购金额也小的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降低采购管理费用,减少采购频率。其中,可应用总订单、综合性供应商、长期合作等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对于采购风险小、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大的杠杆产品,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利用VA、VE方法进行单件产品的成本分析;此外,还要培养潜在供应商,利用有效价格竞争得到合适的采购价格,当然供应商要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也大的战略物资,除了要进行单件产品成本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垄断资源,保证供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和坚实的供应关系。

对于采购风险大、单位时间采购金额小的瓶颈产品,则需要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进行有效的搭配组合,提高对稀缺资源的掌控能力。同时,要努力缩短付款周期。

采购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在物资价格及采购过程费用飞快波动的今天,对于整体采购的成本控制更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能做好采购成本管理的工作,是企业建立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把握采购成本的管理,加强控制方法的多变性,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3]黄昌华.采购主管高效工作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陶然,男,河北廊坊人,东南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南京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产品质量是顾客满意的基础,产品质量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品质量论文,供大家参考。

1质量管理部的工作职责

组织公司全面展开质量考核、验收工作。负责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制度,利用数据分析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研究解决出现或潜在的问题,制定改进 措施 并督促实施。

2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立足本职、 爱岗敬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企业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具备坚强的敬业精神,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考虑、思进取,为企业尽到主人翁的最大职责。由于质量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特殊性,质量管理队伍更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

具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白酒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全过程,是一项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质量优劣、生产过程中控制指标的检测、成品质量的控制等均需质量管理人员通过严肃认真的工作,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客观地反映出来,真正发挥企业“眼睛”的作用。如质量管理人员不严守职业道德、牟取私利、弄虚作假,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质量管理人员对待本职应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守职业道德。

质量管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 文化 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具备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石。一个合格的质量管理员必须熟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要求、规范、标准、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规章制度 。一个不熟悉质量管理制度的人,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质量管理员。一个只知道管理条例而不知道质量规范标准的质量管理员,无法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与控制。质量管理员需要和工人直接打交道,就一定要知道该怎么干,干好的尺度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够真正去管理,才容易让人接受你的管理。

质量管理员应该养成好学的习惯,

善于分析 总结 ,持续改进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不断应用,新的规范、标准都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去学习去认知,新颁布的质量管理国家法律法规等也需要学习、熟悉、掌握、应用。因此,在不断的竞争中,白酒质量管理队伍的学习就显得很重要了,不断的提高质量管理队伍的各方面技能,才会使企业多一道防线。质量管理人员养成好学的习惯,及时学习并掌握质量检验最新标准、 方法 与法规,并在工作中不断分析、总结、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员要善于团结同志

处理好人际关系质量管理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质量管理是最开放的管理系统,上至高管,下至一线、后勤工人,质量管理人员都要与之打交道。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管理法,质量管理员开展工作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搞好同事、部门、车间等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要求质量管理员具有外向型的性格,开朗、活泼、主动、热情、善于交往。否则使自己陷于孤立,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面对的阻力就很难让自己很好地开展工作,陷于被动的境地。当然,搞好关系决不能放弃工作职责或降低质量标准。

具有白酒生产工艺知识

要熟悉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到入池发酵,分级贮存,再到成品灌装等整个生产过程,各个工序的主要控制点都要掌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时反映的是生产工艺的不合理性,只有熟悉白酒生产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起到真正的生产的“眼睛”作用,指导生产。

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员工作具有特殊性,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了然于胸。因此需具备决断能力、应变能力、承受压力能力。处理质量事故时能果断应变,有争议时能决断处理,对待非议能承受压力,时刻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客观原则,真正发挥企业“眼睛”的作用。

3质量管理队伍的现状和提高途径

随着社会各界对白酒生产质量监督及食品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对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队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目前,白酒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少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 经验 的高素质人才较缺,既有质量管理专业特长,又有其他相关方面业务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根据“花冠”的实际情况,通过外招、内选来补充新鲜血液,充实质量管理队伍;组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 教育 培训。以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对质量管理队伍及其管理人员进行基础性、专业性的培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适应新时期的白酒质量管理工作提供高效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多形式、多层次、多 渠道 开展质量管理干部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自己队伍的业务水平;引导质量管理人员,深入生产、销售一线,切实把握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切有效信息。

加强适用人才的引进

在充分利用现有质量管理人才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管理队伍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地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质量管理队伍力量,提高自己队伍的整体水平。

加强质量管理队伍的思想建设

积极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不断强化质量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通过开展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并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考核,来规范工作作为,使质量管理人员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严格产品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队伍道德风尚。

加强质量管理队伍的制度建设

打造一流的质量管理队伍,必须有一套从严管理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使各项规章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如:“花冠”建立了窖池档案、贮存档案、点检卡、破坏性检验、风险控制等质量控制制度,严格奖惩,狠抓落实,规范和约束人员行为,保证质量管理监督的公正、高效,提高质量管理队伍的战斗力。

4结束语

酒,名在质量,精在勾兑,细在工艺,贵在风格;在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白酒生产企业要大发展,必须要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动力。一方水土酿一方美酒,滴滴花冠酒无一不注入了花冠人的心血与热情。记得刘总说过:“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有市场,质量和生产能力是开拓市场的基石!”而花冠的质检人正是基石的奠基者。

1.前言

质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给企业带来广阔的经济前景。质量与效益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产品质量高则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差则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或发生亏损。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无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就能无限度的提高经济。在质量转换为效益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质、本、价、量、利是相互联系的,质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产销量、价格的变化,并最终引起利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质量的提高带来效益的增加,也可能是质量的不合理提高(如增加过剩功能或提高非符合性质量)而导致效益下降:也可能是质量的全理下降(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或过剩质量)带来效益的增加。现代质量经济控制是以产品质量的经济作为控制内容,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从研究产品质、本、价、量、利的关系入手,通过控制质量的变化,来影响产品成本、价格、销售量和利润的变化,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生产出适宜的产品质量(符合性产品质量),并为企业带来最好的质量效益。

2.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质量控制与质量经济现状

近年来,随着装备工程化、实用化、批量化的发展,国家对电真空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质量与可靠性要求。不仅要求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而且要求“长寿命、高可靠”。目前,航天、航空等系统整机单位对重点型号的管理都比较规范,制定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电真空器件控制要求。普遍要求装备用电真空器件优先选用国产,进口电真空器件选用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而对于原材料、电真空器件配套生产单位要控制好产品质量,就相对困难得多。电真空器件配套生产单位一方面要研制生产电真空器件,需要采购原材料;另一方面也要研制生产一部分模块、组件,需要的电真空器件除自己生产外,还要外购。首先是单个订单数量少、金额小、要求高,在原材料、电真空器件采购和质量控制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我国的基础工业相对比较薄弱,关键、重要类的原材料、电真空器件相当一部分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在采购数量少、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还需供应商的协助才能完成;其次是电真空器件生产单位的复验检验条件不完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较少,要对采购的原材料、电真空器件质量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评价,存在不小的困难;最后,由于关键、重要类原材料、电真空器件大部分采购都是通过经销商完成,时常有断货和更换渠道的可能,经销商的质量监督又很难落到实处,就很难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综上所述,我国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质量差,档次低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成为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影响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大型企业93%、中型企业:70%,小型企业仅为:66%。而电真空器件因质量问题的返修率为43%,这即影响了品牌效益,又徒增成本,是质量与效益的典型反比差。

3.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

质量经济的内涵

质量经济是质量经济效益的简称,所谓的质量经济效益就是产品质量改善所发生的费用与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比值。它是通过质量收益与质量成本的对比关系表现出来的。质量收益是指由产品质量方面所带来的收益。即出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带来的总收入。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收益减去质量成本等于质量纯收益即质量利润,而质量收益除以质量成本则表现为质量效益。

质量控制的内涵

本文探讨的质量控制实质就是产品最佳质量水平,产品最佳质量水平是指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时的那个质量成本决定下的质量水平,它的确定要从质量成本、质量指数及企业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

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的关联度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定义: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其实质反映了产品质量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由于各地区人文情况,风俗习惯,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认为质量最好的产品,在另一地区、国家不一定有同样的认为。过去某时期普遍认为好用的产品,如今也不一定认为是好用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动态性、相对性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要保证其质量必须注意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因为具有质量意识的员工,才具有创造性几主动性,才能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并能善于总结过去经验,不断适应形势对产品质量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而保证生产的产品高质量。鉴于此,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就成为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据笔者的调查体会,企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完成此任务,除了领导要注意坚持长期努力开展工作外,还需要让员工了解、熟悉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知识。产品质量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生产产品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多,如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消耗、工资支出、产品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上缴税金等。在这些指标中,产品质量是核心指标,居中心地位,决定着 其它 一切指标。因为只有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满足用户的需要,产品产量才是实在的,产品消耗才是合理的,工资支付才真正体现了按劳付酬,产品销售才通畅,企业利润目标才能实现,上缴税金才有保证。

4.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质量与效益是互相统一,互相关联的

在市场经济时代,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质量与它所产生的效益是紧密相联的,质量与效益既互相依托,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互相推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并庶得经济效益,“质量第一”这一 口号 ,对精明的企业经营者来说,已经不再是墙上贴的和嘴上讲的,而是把它当作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首要工作,因为它是企业兴衰与存亡的关键。可以这么讲,如果说在计划经济年代,对质量的认识与管理采取的是“口号式”、“竞赛式”、“检查式”的行政手段的话,那么现在有所成效的企业经营者都相继突破那个年代 思维方式 和管理方式的框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即实施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并始终以产品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的全新思路。

质量与效益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

质量与效益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若质量过剩,企业所支出的成本将过高,企业利润将相对减少;相反,若质量过次,导致失去用户,失去市场,造成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畅,不但效益无从谈起,连简单的再生产也无法维持。因此,不论质量过剩还是过次,影响效益起主导作用的是质量。质量过剩导致的利润下降,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如何从某一个档次的最高质量去满足用户所需,如果把产品在市场定位某一档次并供给某一层次的用户或消费者,那么就应该在这一档次内要求用最好的质量来满足用户需求,而不必用高一档次的产品质量来要求,以避免由于质量过剩造成的利润下降,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质量对于效益的影响,不论是正负效应,质量的作用应该说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好,市场占有率就高,用户和消费者就满意,企业的效益就好。反之,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差,市场占有率就低,无人光顾,效益自然就差,纵观许多企业的沉浮及企业经营者的成败无不证明这一点。

质量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质量与效益还有相互制约和互相促进的作用,效益在经济运行中对质量也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反过来,它也有很有力的促进作用。企业效益提高了.对质量的重视投人也加大了。质量提高了又反过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创名牌”就是一个效益对质量促进作用的最好例证,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刚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初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时,精明的企业经营者不会贪图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是进一步加大投人把产品质量提高,把售后服务搞得更完善,有意识地使出以前抓质量为中心的“创名牌”各种招数,随之带来的“名牌效应”使企业乘风破浪驰骋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为企业燕得新的壮大与发展,当然,企业效益也将大幅度增长。因此,如果说企业的生存靠市场,那么市场的竞争靠的就是质量,而名牌是质量优良的最佳标志。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使企业的产品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要提高企业质量经济,就必须强化企业质量控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靠质量振兴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检测专业的设备、配套的试剂价格昂贵,学校难以承受,而行业单位国家投入大,设备好,从业人员素质高,所以,把课堂引入企业,把教学放在现场,可实现校、企间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缓解学校资金难题;还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企业储备人才。因此,辽宁职业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主动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大胆尝试“走出去建专业”的新路子,创新“企业课堂”新形式,构建并实施“三结合、三阶段、专兼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企业课堂”为载体构建的“三结合、三阶段、专兼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辽宁职业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通过与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铁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行企业合作,创新“企业课堂”新形式,构建了“三结合、三阶段、专兼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辽宁农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结合”,指的是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达标的优秀人才。

“三阶段”,即把学生三年学生生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一个学期,为“走入企业课堂”的职业体验阶段,学生主要是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习的场所主要是校内的检测中心,其次是在社区、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体验,熟悉岗位环境,感受 企业文化 。

第二阶段为第二、三、四学期,为“进入企业课堂”的职业训练阶段。针对相关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开设专业学习领域一般课程和核心课程。一般课程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核心课程则引入“企业课堂”,组织学生直接到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学习与实训。

第三阶段为第五、六个学期,为“融入企业课堂”的企业历炼阶段。学生进入合作行企业,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实施全过程的“行企课堂”。

在三个阶段的学习中,完成专兼教师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企业课堂”的实施

1.建立“企业课堂”人才培养机制

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以合作育人为目标,以合作就业为导向,以“企业课堂”为平台,建立“企业课堂、双向参与、育人主导、互助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2.确定“企业课堂”合作企业

经过对辽宁省铁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企业的认真考察与交流,最终选定铁岭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铁岭市畜产品安全检测站等10家行业作为“企业课堂”的合作企业。

3.设立“企业课堂”特聘兼职教师库

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面向合作企业招聘了在相关企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能工巧匠”,设立特聘兼职教师库,打造“专兼融合”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4.商定“企业课堂”教学实训项目及时间

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了“企业课堂”教学实训项目及实训时间。从2012年3月以来,先后安排2011、2012、2013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160名学生分别完成了42个实训项目、160学时的职业训练教学任务及420学时的企业历炼实践训练任务。

5.实行“企业课堂”双教学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课堂”期间教学实训管理,校企共同组建了校企双元教学实训工作管理小组,校企双方有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由校内任课教师及企业特聘实训指导教师任组员。校企共同制定“企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共同管理学生,实施“企业课堂”全过程监控。

6.开展“企业课堂”考核评价体系

以行业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为管理指标,以员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操作准则,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企业课堂”校企双主体共育、校企生三方参与的“全程式、多面化、立体式”考核与评价体系。

三、实施“企业课堂”效果

1.形成了“四双”策略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按照校企“双主体”共育的理念,形成“双地点授课”、“双教师教学”、“双管理育人”、“双考核检验”的“四双”策略,稳步推进“行企课堂”模式的实施,探索出实践育人新方式。

2.打造了“双能”教师

参加“企业课堂”的专任教师不仅辅助兼职教师管理学生,而且全程参与行企业检测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促进专任教师及时捕捉到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提高了教学水平。

3.密切了校企联系

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和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毕业 顶岗实习,使得校企间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有利于校企双方在办学、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有更深更广的合作,促进校企间和谐和发展。

4.扩大了学校及专业影响

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企业课堂”学习的同时,也向企业展示了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实力、先进观点和师生风采,提升学校及专业在行企业的影响力。

5.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企业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了企业的各种相关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了安全防范要点,熟悉了检测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实现了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按照校企“双主体”共育的理念,通过采取“四双”策略,以“企业课堂”为载体,构建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食品及饲料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做到了企业化训练、素质化培养、高位化就业,实现了校企协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发展目标,达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的效果,将产教结合,校企合一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质量是企业生命文章

2. 产品质量保证书

3. 产品质量事故反思报告

4. 浅谈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5. 产品质量论文范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 索引序列
  • 采购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 信管采购管理论文范文
  • 关于采购管理的论文
  • 食品采购管理论文范文
  • 采购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