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岭南文史期刊算核心吗

岭南文史期刊算核心吗

发布时间:

岭南文史期刊算核心吗

注:以下为部分代表性论文。除署名外,吴庆洲为唯一作者。一、建筑历史研究1. 浅谈真武阁的建筑艺术. 南方建筑,1986,32.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 古建园林技术,1987,1:31~35,1987,2:58~62,1987,3:61~643. 广济桥历代的建设. 岭南文史,11-12:82~874.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世界建筑,1989,6:117~1205. 肇庆梅庵. 建筑史论文集(八):21~33.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6. 粤西古建筑瑰宝——德庆学宫大成殿. 古建园林技术,1992,1(总34):42~51,1992,2(总 35):49~557. 圣保罗大教堂. 世界建筑. 1994,1:69~728. 我国佛教塔刹型制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4,4(总45):21~28,1995,1(总46)13~179. 南汉遗迹药洲园建筑设计. 华中建筑,1995,2:57~60,1995,3:70~7310. 建筑文化的承传、融合与演变. 中外建筑,1996,1:4~711.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 华中建筑,1997,2:28~36,1997,3:16~21,1997,4:6~ 1212. 春秋至六朝麒麟演变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7,3(总56):58~6113. 环境生态与传统民居. 第八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199714. 客家民居意象研究. 建筑学报,1998,4:5715. 德庆三元塔修复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9,1(总62):36~4116. 中国建筑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长江建设,1999,2:12~1317. 佛塔的源流及中国塔刹形制研究. 华中建筑,1999,418. 曼荼罗与佛教建筑. 古建园林技术,2000,1(总66):32~34;2000,2(总67):30~3319. 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 华中建筑,2000,4:23~2720. 防洪防匪的大宅——光仪大屋. 小城镇建设,2001,6:72~7321. 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石室. 建筑学报,2001,8:62~6422. 瑰玮独绝,另树一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佛山市博物馆编. 佛山祖庙. 文物出版社,200523. 宫阙、城阙及五凤楼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古建园林技术,2006,4(总93):43~50,2007,1(总 94):50-5324. 台湾道教建筑脊饰艺术. 世界建筑导报,2006,7:12~1725. 杨大禹、吴庆洲.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及其文化精神.建筑师,2007,5(总129):83-9026.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中国园林,2007,10:73-7727. 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城市与设计学报,2007,9,28:155-20328. The Small Dujiang Weir ,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Baojiatun in Anshun of Guizhou Province 2012年东亚建筑国际学术会论文,2012,.香港29.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actical Case : Baojiatun Watermill.吴庆洲.徐好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2年最佳遗产保护实践会议论文.2012,~29.克罗地亚30. 吴庆洲、徐好好.贵州鲍家屯水碾房保护和修复研究回顾.南方建筑.2013,1:92~95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史研究1.古台州城规划建设初探. 城市规划,1986,2:54~572.中国古城选址的实践和科学思想. 新建筑,1987,3:66~693.北方雅典爱丁堡. 城市规划,1989,4:57~604.古惠州城与西湖. 岭南文史,14:103~1075.吴庆洲,叶荣贵. Modernized City, Cultural Tradition,Local Features. 转变中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国际学术 会议论文,1989,11. 北京6.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 华中建筑,1991,2:55~617.历史文化名城牛津. 国外城市规划,1991,4:40~438.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活教材—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古建园林技术,1995,2(总47):53~609.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城规划. 建筑学报,1995,8:45~4710.象天法地意匠与中国古都规划. 华中建筑,1996,2:31~4011.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中外建筑,1996,4:32~3412.中国古城规划与宇宙模式. 纪念刘敦桢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南京,199713.中国古城选址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0,9~10,9:31~36,10:34~4114.郑力鹏、吴庆洲. 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规划,2001,10:37~ on Citywall and Moat Military Defence System of Nanjing City in Ming Dynasty.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 研讨会论文. 南京,2004,1116.斗城与水城——古温州城选址规划探微. 城市规划,2005,2:66~6917.明南京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建筑师,2005,4(总114):86~9118.周霞,冯江,吴庆洲.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 例. 城市规划2005,8:93~ Urban Can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 日本,京都,2006,10、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61~6920.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总序. 建筑师,2011,1:91~ on Urban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ortoise City of Ganzhou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 ..龟城赣州营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建筑师,2012,1(总155):64~7323.丽江历史文化述论.中国名城,2014,11:47~5224.亚德里亚海的明珠—杜布罗夫尼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4):52~57三、建筑和城市防灾研究1.两广建筑避水灾之调查研究. 华南工学院学报,1984,2:127~1402.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和成就. 城市规划,1984,3:28~34 3.中国古代城市防洪初探. 城市规划汇刊,1985,3:12~184.我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城市规划汇刊,1985,3:47~525.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 清华大学. 建筑史论文集,1987,8:1~20,清华大学出版社6.历史上梧州城的水灾及防洪措施. 珠江志通讯,1988,1:32~347.伦敦城特大火灾及其重建. 新建筑,1988,4:568.唐宋明清京都排水排洪系统的研究. 城市规划,1988,6:35~379.兼有防敌和防洪作用的台州古城. 古建园林技术,1989,2(总23):55~ Protection of China’s Ancient Cities from Flood Damage. DISATERS. 1989,volume13,.惠州西湖与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89,4:7~ Measures against Flood Impact Along Pearl River. 国际住宅学术讨论会论文,,英国, 谢菲尔德13.唐长安在城市防洪上的失误.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3:290~29614.广州古代的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90,3:36~3715.中国古城的选址与防御洪灾.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2:195~20016.我国防御洪涝灾害的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2,4:23~2717.现代城市防洪的方略与措施. 长江建设,1995,1:15~1818.现代城市水害的剧化及防御对策. 城市规划,1995,3:41~4319.汕头市防御洪潮灾害的方略与措施及减灾对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 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 研究论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8,2:89~ Urban Flood Hazard And Flood Control strategies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1999年国际建筑 师协会第20届大会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4:23~2922.中国城市灾害及城市安全战略. 规划师,2002,1:12~1323.对20世纪中国洪灾的回顾. 灾害学,2002,2:62~6924.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4,4~ Flood: Experience & Hazard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城市洪水经验与可持续 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越南,胡志明市,2006,3,1026.历史上四川地震堰塞湖水灾特点及减灾对策. 新建筑,2008,4:112-11427.荆州古城防洪体系和措施研究.中国名城,2009,3:34~4028.寿州古城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国名城,2010,1:37~4129.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规划创新—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745. 重庆出版社,201030. 汉魏洛阳城市防洪的历史经验及措施.中国名城,2012,1:67~. 论北京暴雨洪涝与城市防涝.中国名城,2012,10:4~1332. 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灾害学,2012,3:111~11533. 襄阳古城历代防洪体系的建设及减灾措施.中国名城,2013,4:47~5234. 吴庆洲、李炎、吴运江、刘小刚.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涝—古城水系防洪排涝的历史经验的借 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城市规划,2014,8:71~77四、建筑教育与研究1.继承先师事业,培育精英人才——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新建筑,2004,4:62~642.中国建筑史学近20年的发展及今后展望. 华中建筑,2005,3:126~1333.建筑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教育的世纪重任.全国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庆大学主编.中国建筑 教育.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龙庆忠建筑教育思想与建筑史博士点30年回顾.南方建筑,2012,2:48~535.纳精英,育人材,带队伍,求发展——当系主任八年往事回顾,南方建筑,2012,5:11~12五、报刊文章 built to avoid flood damage. CHINADAILY. November 5,1996: Décor Stems from Mythology. CHINADAILY. December 31,1996:93.探秘:福寿沟造就不涝古城.光明日报.2011,8,12:15

(一)A类刊物(中文权威核心期刊)1、《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近代史研究》1990-3;2、《试论岭南大学经费筹措及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04-6, 第一作者;3、《“知识经济”与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8-3,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7全文转载;4、《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高等教育研究》2002-3,第一作者;5、《试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兴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1,第一作者;6、《文化自觉理念下港澳台侨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9-2,第一作者;7、《设立“横琴高教特区”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9-9,第一作者。(二)、B类刊物(中文统计源期刊CSSCI)1、《清代闭关政策论争》,《新华文摘》2003-4;2、《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开放时代》1991-6;3、《何炳松“拆墙主义”的教育理论述评》,《教育评论》1991-4;4、《新版〈辞海〉的两处错漏》,《中国图书评论》1992-2;5、《“以他的史著而存在” 》,《广东社会科学》1993-4;6、《新版<辞海>错漏举要》,《暨南学报》1994-2 ;7、《端方与暨南学堂》,《暨南学报》1995-2 ;8、《国际大都市与广州高等教育》,《开放时代》1995-5 ;9、《试论暨南大学在民国高教史上之地位》,《暨南学报》1996-2 ;10、《在综合大学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之我见》,《高等理科教育》1997-4 ;11、《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8-10,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9-1全文转载,时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教授在《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刊《近代史研究》2001-1)对该论文予以肯定;12、《何炳松与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1998-3 ;13、《利用历史知识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8-2 ;14、《何炳松的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教育评论》1999-1 ;15、《浅谈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16、《试论端方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8-1 ;17、《试论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9-3 ;18、《开眼看世界与郭嵩焘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9-2 ;19、《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爱国主义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9-7 ;20、《何炳松与<暨南学报>的创办》,《暨南学报》2001-1 ;21、《郑振铎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暨南学报》2001-5 ;22、《试论西方高等教育明清时期在中国的传播》,《江苏高教》2004-4 ;23、《“史学沙龙”与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24、《试论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暨南学报》2000-3 ;25、《清代闭关政策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2-4 ;26、《开眼看世界与晚清驻外公使之派遣》,《光明日报》《史学周刊》 ;27、《嘉道年间英华书院创校南洋研究》,《东南亚研究》2003-5,第一作者;28、《陈序经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2004-2 ;29、《读<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9 ;30、《龙思泰与早期澳门研究》,《东南亚研究》2000-2 ;31、《19世纪粤港澳教育的演变与交流》,《暨南学报》2002-6 ;32、《马礼逊学校考实》,《澳门研究》(16),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 ;33、《晚清澳门教会教育研究》,《澳门研究》(17),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34、《清嘉道年间新教教育研究》,《澳门研究》(21),澳门基金会2004年4月版 ;35、《陈子褒与清末民初澳门教育》,《澳门研究》(22),澳门基金会2004年6月版,第一作者 ;36、《试论明清基督教教育与粤港澳社会》,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卷 ;37、《明清之际天主教教育创校澳门研究》,《澳门研究》(23),澳门基金会2004年8月版 ;38、《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卷 ,2009年获第二届澳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9、《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澳门研究》(26),澳门基金会2005年2月版 ;40、《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西演变述略》,《澳门研究》(27),澳门基金会2005年4月版,第一作者 ;41、《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暨南学报》2006-3,第一作者 ;42、《略论“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精神》,《东南亚研究》2005-6 ;43、《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范式辨析》,《澳门研究》(33),澳门基金会2006年4月版 ;44、《防范宗教渗透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5、《试论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大的筹建》,《民国档案》2006-3;46、《试论陶铸与暨南大学的重建》,《东南亚研究》2006-5;47、《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澳门研究》(37),澳门基金会2006年12月版,第一作者;48、《冒籍视野下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研究》,《澳门研究》(40),澳门基金会2007年6月版,第一作者;49、《试论清季江南储材学堂》,《教育评论》2008-1,第一作者;50、《探寻谭其骧先生早年的学术足迹》,《东南亚研究》2008-3,第一作者;51、《追寻曹聚仁先生早年的活动足迹》,《东南亚研究》2009-5,第一作者;52、《试论民族主义与“非基督教运动” 》,《澳门研究》(53),澳门基金会2009年8月版,第一作者;53、《教会大学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的考察》,《民国档案》2009-3,第一作者;54、《晚清驻外使馆的设立》,《江西社会科学》1992-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55、《“五四”运动中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的爱国运动》,《澳门研究》(50),澳门基金会2009年2月版,第一作者。(三)、其他论文在《中国社科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港澳研究》、《贵州文史丛刊》、《中西文化研究》、《汉学研究》、《广东史志》、《湛江师院学报》、《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特区与港澳经济》、《经济前沿》、《宗教比较与对话》、《中西文化研究》、《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思想教育研究》、《温州大学学报》、《中国研究生》、《博览群书》、《神州学人》、《历史大观园》、《暨南教育》、《暨南高教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其他论文50余篇。

(一)专著:1、《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合著,格勒主编,王川系该书编委会、执行编委会的编委),重庆出版社2000年9月;2、《清实录西藏昌都地区史料选》,独著,20万字,西藏昌都地区方志委员会刊行,2001年1月;3、《拉萨河畔六十日——拉萨河流域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独著,23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4、《西藏和其他藏区特殊开发途径》,合著,副主编,2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5、《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6、《学界泰斗——陈寅恪》,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二)论文(凡未注明者均为独著)1、《清代昌都三岩地区政事拾遗》,《西藏研究》2000年4期,第55—61页。全文收入:①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总编室主编《昌都地区论文选》,2001年4月,第93—108页;②“中国西藏信息网”和“西藏网”两个中文简体网站均全文转载2、《西洋望远镜与阮元望月歌》,《学术研究》2000年4期,第82—90页(全文收入:①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明清史》2000年第4期第74—82页全文转载;②中国“新青年”网全文转载;- 2003-12-17);3、《史学家陈寅恪在康乐园的生活情趣》,《岭南学报》(香港岭南大学学报)新第2期,2000年10月,第297—313页(刘克敌:《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期评价了该文的观点,刘文又4、《民国时期西藏昌都地区的国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其活动》,《西藏研究》2001年1期,第85—90页;5、《陈寅恪与陈述的学术交往》,《史学史研究》2003年1期,第23—31页;6、《陈寅恪、冼玉清的纯阳观之游》,《岭南文史》2003年1期;7、《陈寅恪与蜀中诸儒的交往》,《文史杂志》2003年3期;8、《陈寅恪与岭南花木》,《中山大学校报》2000年6月15日51K 2005-1-18 及“国学网”等数个网站全文转载);9、《“稳藏必先安康”的历史新启示——关于甘孜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对策建议》(合作撰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委托课题,2002年4月;10、《刘文典与陈寅恪学术交往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第198—118页;11、《“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第27—32页;12、《清及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丹达神崇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1期,第76—84页(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7期第43—51页全文转载);13、《晚清民国时期藏政要员的洋务背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13—19页(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8期第43—49页全文转载);14、《近百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保护》,《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4—69页;15、《历史学者陈寅恪姓名“恪”之读音》,《东方文化》2003年第6期,第146—148页;16、《研究中华传统政治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北京)2004年第1期第63页;17、《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西藏大学学报》(拉萨)2004年第1期第44—48、60页(①人大复印资料F7《经济史》2004年第3期第67—71页全文转载;②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全文转载见18、《西藏民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藏学》(北京)2004年第2期第113—114页(中国藏学网全文转载,见19、《藏区城市昌都在近代的变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06—114页;20、《民国三十六年西康省的植树节及其造林评价》,《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咸阳)2004年第3期第23—27页;21、《陈寅恪与伯希和学术交往述略》,《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5期第80—84页(教育部主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6期摘录主要观点);22、《谈蕃说胡 更上一层: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评议》,《西北民族研究》(兰州)2004年第3期第115—119页;23、《陈寅恪与伯希和》,载《文汇报》(香港)2004年6月8日(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简报有报道,24、《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西藏大学学报》(合著,第二作者)2004年第4期第51—59页。25、《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民国档案》(南京)2004年2004年,第4期,第54—59页26、《陈寅恪与四川学者的交往述论》,《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5期,第107—113页;27、《民国后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设立始末及其历史意义——四川藏区农业近代化起源研究之一》,《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8、《陈寅恪与藏学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咸阳)2005年第1期第18—23页。

rccse核心期刊算核心吗

rccse核心期刊算并不属于核心期刊。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RCCSE))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中介性实体机构。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创新研究,开放服务”为宗旨,凝聚国内外社会资源,创新学术研究机制,加强评价人才培养,改善评价咨询工作,努力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中心编辑出版《评价与管理》杂志,每年4期。主要报道评价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进展;发表研究成果和评价报告;交流有关信息和宣传评价活动等。建立中心的网站,作为公布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预期的研究成果的专题评价报告和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评价报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报告;中国大学评价报告;中、外文核心期刊比较研究与评价报告(含电子期刊、网络期刊);美国SCI系列源期刊和科学指标的研究与评价报告。

建立评价的基本数据库:收集有关评价的方法、模型、指标体系以及评价对象的基本数据,为科学评价工作提供系统的数据支持。

算是个新生事物,武大搞出来的,搞火了之后就可以方便操作一些事情了。恐怕现在国内更多还是比较认可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的CSSCI。“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简介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311种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该课题组经过对我国万种期刊的大致浏览、反复比较和研究,从中挑选出了6170种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参与评价。专家们首先为“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界定概念,所谓“权威期刊”是指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被读者利用次数高、广受网络用户点击、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的期刊,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前沿;而“核心期刊”则指那些发表基金论文数量相对较多、被读者利用次数较高、网络用户点击较多、二次文献转稿篇数较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较多的那些期刊,它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较高,是该学科领域内主要成果的传播载体。研究人员将把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定为“权威期刊”,排在前6%~20%的为“核心期刊”,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是最重要的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与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权威地位和最高学术水平。该评价中心系统,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得出了65个学术期刊排行榜,包括分学科的61个排行榜和分类型的4个高校学报排行榜。这次共有6170种中国学术期刊参与评价,计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核心区,其中权威期刊311种,核心期刊1013种,约占总数的。邱均平、燕今伟、周明华等编著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图书2009年4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武大核心啊,当然算。不过,最好问问你们单位认不认可武大核心

科技核心算核心期刊吗

当然属于了,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1、中文核心期刊:又称中文核心,北大核心。是在所有科技核心期刊中每4年评选1次,影响因子达到标准,即可成为中文核心,由北大出版社每4年公布一次,现在用的是2014年版(2015年发布)。

2、科技核心期刊:ThekeymagazineofChinatechnology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3、CSCD核心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

扩展资料

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60余种,统计文献量达221177余万篇次(2006至2008年),涉及期刊14400余种。本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8200多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

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0余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3个学科类目。该书由各学科核心期刊表、核心期刊简介、专业期刊一览表等几部分组成,不仅可以查询学科核心期刊,还可以检索正在出版的学科专业期刊,是图书情报等部门和期刊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

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文核心期刊  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百度百科—CSCD期刊

科技统计源核心,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在中国分为五种,1.北大核心(中文核心2南大核心(cssci)3中国科技核心4中国统计源核心

增刊算核心期刊吗

严格来说,增刊是不被认可的,有的学校(单位)明确标注不认可增刊。但是有的单没有强调这一点,所以发表出来也能用。如果竞争比较大,还是不建议发增刊。

属于,但是有的单位不承认,增刊,只认正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栏目内容涉及计算机学科新理论、计算机基础理论、算法理论研究、算法设计与分析、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体系结构、先进计算、并行处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是发表哪一类期刊的呢?核心的?  这是一类普通的期刊,你要发表核心的期刊的吗

综述:增刊不算是核心论文。增刊和正刊主要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正刊是有CN刊号按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备规定公开发行的期刊。而增刊是期刊是正刊的基础上通过向新闻出版总署报备而增加发行的期刊。同属于一个期刊,但从影响力来讲增刊是正刊的一个补充。

2、发行时间不同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但时间不固定,可以是定期出版的增刊,也可以是不定期出版的增刊。

3、学术地位不同

正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增刊通常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

南大核心期刊算什么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是的,这个就是要看发的是什么期刊,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在四千左右。

没有区别。中文核心就是北大核心的另一个名字吗,所以两者视同一个意思。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 索引序列
  • 岭南文史期刊算核心吗
  • rccse核心期刊算核心吗
  • 科技核心算核心期刊吗
  • 增刊算核心期刊吗
  • 南大核心期刊算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