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博物杂志2018年

博物杂志2018年

发布时间:

博物杂志2018年

博物这本杂志是最权威的地理资讯。

博物杂志适合适合12~18岁的人群。

杂志铺说《博物》杂志是面向青少年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博物适合高中生看,《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

《博物》是一本面向青少年,涉及人文、自然、生物、地质的科学传播杂志,旨在向读者传播好看、有趣、正确、经过精心采访编辑的内容。顾问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作者绝大多数是活跃在各个科学领域一线的专家学者。

随着《博物》杂志用户的成长,青少年时期的读者也已成年,或为人父母,使得《博物》读者的年龄层更加广泛,在网络上,博物以内容优势为根基进行的官微互动,吸引了互联网用户的关注。

为顺应新时代发展,《博物》杂志从栏目上进行内容的更新迭代,为服务于博物读者和粉丝,《博物》也开设了自己的子品牌。各子品牌遵循《博物》杂志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的精神,为传播博物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式和途径。

2019年3月30日,《艺术博物馆》杂志创刊一周年系列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来自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网、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杂志主管主办和协办合作单位,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的五十余位馆长和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会议,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正式落地揭牌,全新启动的“新华网-博物馆”重大合作项目也备受关注。 江苏省委宣传部徐宁副部长、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先生、江苏省国画院周京新院长、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吴瑾副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教授、《三联生活周刊》李菁副主编、金陵刻经处肖永明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人民网主任编辑钱晓鸣先生、江苏省美术馆廖鹏副馆长、南京市博物总馆曹志君馆长、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王兴平馆长、德基美术馆艾琳馆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吴应骑先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雒三桂院长、重庆大学博物馆吴文厦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中心马菁汝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马琳副教授、刘海粟美术馆阮竣副馆长、南京民俗博物馆刘媛之副馆长、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尹磊副馆长、山西高校摄影联盟梁勇主席、太原美术馆冯洁副馆长、玛雅博物馆照明研究院张鹏执行院长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主持。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段勇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王晓琳副院长、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先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卢浮宫博物馆艺术教育部部长西里尔‧顾叶特(Cyrille Gouyette)先生、大英博物馆资深艺术策展人谢拉‧欧科内尔(Sheila O'Connell)女士、南通博物苑杜嘉乐苑长、南京市博物馆黄晨馆长等嘉宾先后致辞发言;乌菲兹美术馆艾克·施密特馆长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弗朗索瓦·梅来思(François Mairesse)主席发来祝贺视频。 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表示:南艺在去年“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期间正式创建了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这是南艺的二级学院。他希望《艺术博物馆》杂志可以成为权威的国际博物馆交流平台。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段勇副校长指出,《艺术博物馆》一方面体现了重视公共美术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填补了艺术博物馆学术平台空白。当前,加强公共美术教育是很重要而紧迫的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同属于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和实践者,愿携手为推动我国艺术博物馆研究和公共美术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活动中,多家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与杂志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意向协议。上图分别为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艺术博物馆》杂志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卢浮宫代表签署《关于“国际博物馆艺术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先生介绍了 “新华网-博物馆”专题合作项目的合作背景及远景目标。 《艺术博物馆》杂志设计总监、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艺术博物馆》杂志驻欧洲代表高振华,《艺术博物馆》杂志新媒体总监折彦龙分别介绍了杂志的设计理念、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和“新华网-博物馆”重大项目的具体情况。 嘉宾为“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揭牌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展开深度及战略合作,同时加强与国际著名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国际博物馆、国际专家合作,成为全球博物馆领域的权威机构。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主席弗朗索瓦·梅来思(François Mairesse)的推动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重大项目“全球博物馆前景与博物馆协作教席”进一步保障了信息中心在未来5年内成为博物馆界,尤其在博物馆数量、种类、演变和未来趋势等领域的全球性发布平台。 杂志第一次编委会会议 与会全体嘉宾合影▼ 《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是中国国家级博物馆专业期刊杂志,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支持下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于2018年1月正式创刊,为双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国内统一刊号CN10-1506/J,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58。 杂志创刊以来,以国内外各大知名博物馆为专题,现已采访馆长、专家学者及艺术家共计50余位,刊登馆长、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等相关文章180余篇。杂志旨在搭建一流的国内外博物馆间交流平台,融合学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聚焦全球艺术动态,分享中外知名博物馆馆长、 专家的权威观点,深入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对策,剖析国内外博物馆发展历史与运营现状,系统呈现博物馆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杂志封面:

博物杂志2022年

它基本是依托《中国国家地理》来做了,还一个就是微博。我接触到《博物》是因为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其实《博物》除了「特别策划」,还有一个常设版块,不过是以「年」为单位,就是每年5月的「大学专辑」:(因为6月份高考嘛)2005年5月大学专辑:文理工医;最美大学;艺术院校。包括了北大、科大、清华、协和;武大、厦大、川大、海大、深大;中音、北影、中央美院。2006年5月,介绍了跟《博物》、天文地理有关的几个高校专业:中山生物系、地大地质系、西北大考古系、南大天文系、北大城环系。选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哈尔滨。2009年5月,融入新高考,博物高考题。2010年5月,大学时空之旅,历史上的「大学」。2011年5月,大学时光精彩如戏——透过电影(当然是国外的)体验大学生涯、动漫中的社团2012年5月,大学这个点已经基本枯竭了,再写也只能写点人云亦云的东西了,而不像05年5月那种第一手资料。

收了07~12年全部的《博物》。其他的零星买过。个人感觉《博物》从整体版式、内容设定等都是从2007年正式定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当然今年的我没看过)的《博物》是在2007年的体系上的。2005年的时候,封面上印的还是「中国国家地理出品」(那年还送小礼物,跟《米老鼠》一样)2006年的时候,封面上改成了「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这实际上就是「青少年版」嘛,但是编辑貌似又不想局限在青少年,就搅了个不尴不尬的「青春版」,其实是没有多少大叔会因为「青春版」就以为自己焕发了青春的。06年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在封面上被放得格外的大。2007年是里程碑的一年,但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依旧跟06年一样。但是内容的版块,内页设计都更舒服了(这个我不太懂,反正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看是舒服了)。重要的一点是插图中不再有大幅的手绘,而代之以照片(照片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强项),包括封面。

2022年杂志订阅排行榜是:环球少年地理、万物、好奇号、奇趣博物馆、博物等。

1、环球少年地理 1本/期

适合年龄:6-12岁

《环球少年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以自然和科学为主题。

2、万物 1本/期

适合年龄:8-15岁

《How it works》杂志的中文版。讲述万物背后运转的科学原理,横跨七大学科,涵盖环境生态、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太空探索、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瞄准国际上最热门的一些科普知识和现象。

3、好奇号 1本/期

适合年龄:7-16岁

《好奇号》摘取《Muse》,《ASK》,《Faces》,《Dig》,《Cricket》5本杂志的精华,涉及科学、历史、文化、文学等多个领域。

4、奇趣博物馆 1本/期

适合年龄:8-12岁

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这本杂志就像是一个孩子们的随身博物馆。每期一个专题,链接丰富的人文艺术知识以及科技、自然、社会等更多的信息,以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全球化的视角给孩子讲解古今中外的文博知识。

5、博物 1本/期

适合年龄:12-18岁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面向青少年,涉及人文、自然、生物、地质的科学传播杂志,旨在向读者传播好看、有趣、正确、经过精心采访编辑的内容。

博物杂志2021年5月

这有好几个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根本不知“博物”是毛个意思,以为是一本博物馆有关的刊物呢。别笑,真有人投稿说刚从地摊捡漏弄来个东西什么的。这杂志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学生市场,而小学生订书,一般是老师发一个单子,家长一般很容易勾上“小学生作文”这类的,他们根本不知“博物”是什么(这个是校网发行商说的)。增加知名度的重要方法是打广告,这需要投入不少钱。前几年外刊进中国,不少在广告上砸钱的,地铁机场都可见。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经营策略不会在这方向砸钱,博物杂志这几年真的是一点点靠口碑、靠去学校讲座等活动扩展知名度的,见效慢。很重要一条石中国整体缺少“大人”科普的市场(果壳火起来才是这两年的事)。一说科普就往往是小学生的事,上中学以后,看科普的就少了,成人读科普的就更少。阅读习惯和市场供应是紧密相关的。简单说,在书摊上,把博物摆在《米老鼠》一类杂志一起明显不对劲,跟故事会啊时尚啊也不同,根本没有合适地方放啊!(其实解决办法是,把博物跟中国国家地理摆一起的话)博物杂志定位,目标读者绝不是低幼小朋友,但是国内缺少同类杂志,这并不是“木头什么的我没竞争对手”,而是“发行商不好放、广告商不好投”的局面。

《博物》杂志 月刊2004年1月创刊 每月1日出版零售价:人民币1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1-5176/P邮发代号:82-278 杂志社社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2207室,博物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101

它基本是依托《中国国家地理》来做了,还一个就是微博。我接触到《博物》是因为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其实《博物》除了「特别策划」,还有一个常设版块,不过是以「年」为单位,就是每年5月的「大学专辑」:(因为6月份高考嘛)2005年5月大学专辑:文理工医;最美大学;艺术院校。包括了北大、科大、清华、协和;武大、厦大、川大、海大、深大;中音、北影、中央美院。2006年5月,介绍了跟《博物》、天文地理有关的几个高校专业:中山生物系、地大地质系、西北大考古系、南大天文系、北大城环系。选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哈尔滨。2009年5月,融入新高考,博物高考题。2010年5月,大学时空之旅,历史上的「大学」。2011年5月,大学时光精彩如戏——透过电影(当然是国外的)体验大学生涯、动漫中的社团2012年5月,大学这个点已经基本枯竭了,再写也只能写点人云亦云的东西了,而不像05年5月那种第一手资料。

收了07~12年全部的《博物》。其他的零星买过。个人感觉《博物》从整体版式、内容设定等都是从2007年正式定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当然今年的我没看过)的《博物》是在2007年的体系上的。2005年的时候,封面上印的还是「中国国家地理出品」(那年还送小礼物,跟《米老鼠》一样)2006年的时候,封面上改成了「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这实际上就是「青少年版」嘛,但是编辑貌似又不想局限在青少年,就搅了个不尴不尬的「青春版」,其实是没有多少大叔会因为「青春版」就以为自己焕发了青春的。06年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在封面上被放得格外的大。2007年是里程碑的一年,但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依旧跟06年一样。但是内容的版块,内页设计都更舒服了(这个我不太懂,反正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看是舒服了)。重要的一点是插图中不再有大幅的手绘,而代之以照片(照片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强项),包括封面。

博物杂志全年定价

《中国博物馆》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创刊以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我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化和博物馆业务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阵地、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帮手、学习博物馆理论方法与政策法规的园地,以及培育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博物馆》杂志开设的栏目有:特稿、专题、文论(理论与实践)、展览评论、文博人生、博物馆推介、博物馆图书评论与书讯、博物馆相关学术会议综述、批评与回应等。《中国博物馆》杂志为季刊,128页,每季度第二月出版,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112元。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学会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16开国际刊号:1002-9648国内刊号:11-1462/G2创刊时间:1984年

博物语言简体中文类别教育,科学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辑单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创刊时间2004年1月出版周期月刊,每月1日出版国内刊号CN11-5176/P国际刊号ISSN1672-6669邮发代号82-278定价10元/本杂志口号博学成就梦想 知识改变人生

一个月一本,而且还涨价了

博物杂志哪年改版

有。过期的杂志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只要是自己没看过的,都可以看。《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

这有好几个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根本不知“博物”是毛个意思,以为是一本博物馆有关的刊物呢。别笑,真有人投稿说刚从地摊捡漏弄来个东西什么的。这杂志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学生市场,而小学生订书,一般是老师发一个单子,家长一般很容易勾上“小学生作文”这类的,他们根本不知“博物”是什么(这个是校网发行商说的)。增加知名度的重要方法是打广告,这需要投入不少钱。前几年外刊进中国,不少在广告上砸钱的,地铁机场都可见。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经营策略不会在这方向砸钱,博物杂志这几年真的是一点点靠口碑、靠去学校讲座等活动扩展知名度的,见效慢。很重要一条石中国整体缺少“大人”科普的市场(果壳火起来才是这两年的事)。一说科普就往往是小学生的事,上中学以后,看科普的就少了,成人读科普的就更少。阅读习惯和市场供应是紧密相关的。简单说,在书摊上,把博物摆在《米老鼠》一类杂志一起明显不对劲,跟故事会啊时尚啊也不同,根本没有合适地方放啊!(其实解决办法是,把博物跟中国国家地理摆一起的话)博物杂志定位,目标读者绝不是低幼小朋友,但是国内缺少同类杂志,这并不是“木头什么的我没竞争对手”,而是“发行商不好放、广告商不好投”的局面。

博物杂志是一种专业的期刊,主要以科学研究、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为主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博物杂志最早出现在1731年,当时它叫做“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由英国皇家学会出版,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自此,博物杂志的出版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知名的博物杂志,如《科学美国人》、《自然》、《科学》、《时代》等。这些博物杂志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而且也把科学文化带给了更多的人。

《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博物》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受众对象年轻,所以知名度不高。

  • 索引序列
  • 博物杂志2018年
  • 博物杂志2022年
  • 博物杂志2021年5月
  • 博物杂志全年定价
  • 博物杂志哪年改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