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语言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语言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发布时间:

语言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所谓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下面我以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为例,为大家介绍论文提纲的写法。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2-3

Abstract 3

引言 6-13

一、研究的背景 6-7

二、文献综述 7-11

(一) 国外研究状况 7-9

(二) 国内研究状况 9-11

三、研究方法 11-12

四、创新之处 12-13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理论思考 13-22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二、小学高年级实施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 13-14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3

(二)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的特点 13-14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14-18

(一) 心理学中的整体性原则 14-15

(二) 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 15-16

(三) 三种阅读教学模式 16-18

四、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主要类型 18-22

(一) 对话类语篇整体性教学要素 18-19

(二) 故事类语篇整体性教学要素 19-22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课堂模式实施的现状调研 22-38

一、调研设计 22-23

(一) 调研对象 22

(二) 调研方法 22

(三) 调研内容 22-23

二、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推进情况的调研 23-38

(一) 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态度的调研 23-25

(二) 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过程的调研 25-27

(三) 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效果的调研 27-34

(四)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困惑的调研 34-38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调研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8-46

一、在实施语篇整体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8-41

(一) 过于重视“整体”,完全放弃了 “局部”知识点学习 38-39

(二)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大胆放弃“教师主导” 39-40

(三)误解“阅读语篇”的意义,变成“反复朗读语篇” 40

(四)为了“整体情境”,拘泥于“单一情境” 40

(五)为了“立足语篇”,拒绝“适当有效拓展” 40-41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41-46

第四章 优化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途径 46-54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课堂实施的原则 46-51

(一) 整体理解为主,细节理解为辅 46-48

(二) 语感训练为主,语法理解为辅 48-50

(三) 思维训练为主,知识技能掌握为辅 50-51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51-54

(一)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51

(二) 分配合理的预习任务 51-52

(三) 关注有效的情景创设 52

(四) 把握清晰的主线设置 52

(五) 关注丰富的拓展阅读 52-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Idiom Translation under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Class XXX Number XXX Name XXX

Abstract: Nida, a famous translator, says, "For truly successful translation, i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familiarize two cultures than master two languages, because words are assigned meanings in its particular cultur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is is to say, trans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ot only languages but also cultures. Studies of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in idiom translation are still relatively weak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Exclusiv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is still incomplete.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idiom translation has mostly emphasized the level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were rarely involved in it.(Identify problem)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then studies 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Research subject)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Method) and points out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and choose the right version in line with the style an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assage(Results); culture is a whole way of life, when new culture emerges, new idioms also appear, therefore idiom translation should develop with the time.(Conclusion)

Key Words: idioms; culture; translation

论英汉文化背景下的习语翻译

摘要 :著名翻译学家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翻译不仅与语言有关也和文化有关。习语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领域中仍然较弱,专门对中英习语翻译的研究还不很完善。近20年来,习语翻译大多强调语际的交流,而很少涉及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而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并指出中英习语翻译要注意的问题:联系上下文,选择与原文风格,意思相符的翻译;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在变化,出现新的习语,习语翻译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 习语;文化;翻译

1. Introduction

Idioms universally exist in every language. An Idiom is a word or an expression

that cannot be literally translated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ecause its idiomatic meaning cannot be understood by literally defining its component parts.(Background) In a broad sense, idioms contain set phrases, proverbs, colloquialisms, slangs, maxims, allusions, etc. (YinLi, 2007:9) In Chinese, they also include enigmatic folk similes. Newmark, a British translation theorist, in his wo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aid, "I define as culture the way of life and his manifestation that are peculiar to a community that uses a peculiar language as its means of expression. "(Previous research) English Idioms derives from English cultures and daily life. In real context, idioms explain themselves: nine times out of ten they carry their own explanations. If we are unaware of these, we will find ourselves in a state of confusion since we will assign literal meaning to them. The Chinese Idioms, especially the four-character idioms, have their own unique origins which are closely correlative to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s.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idioms, we should pay due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ir cultures and customs. This thesis is designed to dig in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applied to idioms. (Subject + Method)

2.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roduces a specific culture, which also leads to a particular expression.

Great Britain covers islands including the Northern one-sixth of the island of

Ireland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and the North Sea, northwest of France. It has a moist climate with much rainfall. Rivers and lakes are numerous. No wonder that fishery is thriving and most important in Britain. Accordingly, idioms concerning fish and navigation constitute a great part in English idioms. (LiYuping, 2008:20)(Theory/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For example,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If you feel like fish out of water, you feel awkward and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an unusual and unfamiliar situation.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 怪人 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 顺势前进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补要沉大船 (Examples)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reputed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of peasants.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many idioms relevant to farming, such as "骨瘦如柴,对牛弹琴, 众人拾柴火焰高,竹篮打水一场空......". Chinese people also have a mysterious and awe feeling for sea, so they have idioms like "海角天涯,海枯石烂,海阔天空,海底捞针,海市蜃楼......". (Analysis)

History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olours

Numbers

3. Methods of Idiom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far more than a science. It is also a skill, and at the ultimate analysis, ful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art. (Nida, 1982:49)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cultural bridge and media between two languages. As there are wide differences in vocabulary and syntax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is no easy job. Therefore, in order to keep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as well as cater for 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translation skills should be reasonably employ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such as the following translating method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with Notes

Replacement with Similar Idioms

The Translation of Corresponding Idioms with the Same Meaning

A Combination of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4.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5. Conclusion

One of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ing us as human is ou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it enables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stand others' feelings. Language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culture. It i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language from culture.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dioms also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culture. The contents of them range from society, history, psychology to customs and other various social phenomena. So,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doing this, he can dig up the implicit meanings. (Conclusion of research) Only the cultural factors are concerned, translators can have a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Besides, people should get acquaintances wit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when using idioms to avoid embarrassment in communication. (Suggestions)

References

[*] 作者. 书名(英语的斜体).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参考内容页码 [*] 作者. 文章名(英语的斜体). 刊物名称.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

[1] Li Mei. Mother tongue and translation.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2] Li Qingming. A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7

[3] Nida Euge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82

[4] Nida Eugen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 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Shang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7

[6] Luo Shiping. A Research on English Idioms.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7] Li Yuping. 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Cultural Origin.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8

[8] Yin Li. English-Chinese Idioms and Folk Culture. Beijing: Be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9] Zhang Yajun. A Kaleidoscope of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Sinolingua, 2008\

[10] 李云(Li Yun).《新编大学翻译教程》.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11] 马爱英(Ma Aiying).《中英文化翻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论文提纲,汉语言论文提纲如何写,以下的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具体请往下阅读:

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1】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历史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史料整理分初创、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描写。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

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

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法 历史 现状 建议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 研究方法9

(二) 研究思路9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 定义10

二、 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 传统派12-14

二、 改革派14-17

三、 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 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 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 访谈22

二、 课堂观察22-23

三、 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 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 中期撰写阶段24

三、 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 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 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 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 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 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 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 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 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 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 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 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 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 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 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 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 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致谢79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模板【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艺术设计硕士论文提纲范文【3】

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言 7-12

(一) 研究现状 7-8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8-10

(三) 研究内容 10-12

一、 回溯法 12-21

(一) 回溯法概念 12

(二) 案例分析 12-14

(三)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14-18

1、 不完全交待 14-16

2、 不连续交待 16-18

(四)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18-21

二、 插入法 21-28

(一) 插入法概念 21

(二) 案例分析 21-24

(三)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24-26

1、 情节的非连续性 24-25

2、 舞台时空交替性 25-26

(四)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26-28

三、 戏中戏法 28-35

(一) 戏中戏法概念 28

(二) 案例分析 28-31

(三)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1-33

1、 整体性插入 31-32

2、 借喻式表达 32-33

(四)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33-35

四、 后设法 35-43

(一) 后设法概念 35-36

(二) 案例分析 36-37

(三)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7-41

1、 同时性 37-39

2、 后台前置 39-41

(四)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1-43

五、 互文法 43-51

(一) 互文法概念 43

(二) 案例分析 43-45

(三)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45-49

1、 重复性 45-47

2、 矛盾性 47-49

(四)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5-56

致谢 56-57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

隋唐五代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古语词,同时又有大量口语词出现,而唐诗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唐代的语言面貌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唐诗现存近五万首,除了运用古语词和口语词外,还有体现唐诗特点的诗文词。(所谓“诗文词”就是一般用于诗文的词语,在口语中不太用)而诗丈词更多体现的是词的文化意义,其中,色彩服饰词语也属于诗文词。因此,本文将对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写作过程中,首先通过《全唐诗索引》查出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然后对这些词语进行大致的分类,再结合史料、注释对每句诗进行分析,根据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再分类,最后对色彩服饰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从中我们发现:唐诗中色彩服饰词语大部分指官职,用服饰的色彩表示相应的官阶,但在唐诗中却不那么严格;色彩词与“衣”字的结合能力最强,其次是“袍”、“衫”、“服”;相当一部分色彩服饰词语是使用它的借代义和比喻义;还有一些色彩服饰词表示谦称或美誉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服饰色彩已成为一种象征符号,而“色彩服饰词语”更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且它们是与传统政治文化、生产力水平、民族之间社会经济交往以及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

摘要3-4

ABSTRACT4-5

目录5-7

第一章 绪论7-9

一、唐诗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及前人研究概况7-8

二、本文写作的意义8

三、文章结构8-9

第二章 唐代服制简介9-14

第三章 色彩衣服词语分析14-32

赭衣14

赭袍14

紫衣14-15

紫袍15-16

朱衣16-17

朱袍17-18

朱服18

朱衫18

红衣18-19

红衫19

红袍19

绯衣19-20

绯袍20

绯衫20-21

绛衣21

绛服21-22

茜衣22

茜袍22

茜服22

茜衫22

黄衣22-23

黄衫23

绿衣23-24

绿袍24-25

绿衫25

青衣25-26

青袍26-28

青衫28-30

白衣30

白杉30-32

第四章 色彩“绶”(“绂”)分析32-39

朱绶32-33

朱绂33-34

红绶34

赤绶34

赤绂34-35

青绶35

绿绶35-36

艾绶36

紫绶36-37

紫绂37

黄绶37-38

墨绶38-39

结论39-44

注释44-45

参考文献45-47

致谢47

学作论文流程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要求:

(1)论文的选题限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内;

(2)要尽可能选择课程范围内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课题;

(3)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5)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题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2)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3)语言学方面;

(4)汉语方面(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5)文学理论方面(包括文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

(6)外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7)比较文学方面;

(8)美学方面。(超范围选题,论文无效)

二、论文程序

1.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所谓“适当”,是指符合选题要求的课题。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

2.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提纲的内容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论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撰写初稿、修改定稿。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4.答辩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必须具备如下格式: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题目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2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00字。注意:摘要应客观、准确地表述自己论文的内容,不能带主观色彩,不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一般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八个。

正文一般包括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5000字。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三是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介绍论文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汉语言文学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通过沈从文小说《边城》来描述了湘西淳朴自然的乡土民情,表现了一种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眷念。下面是我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仅供大家参考!

1.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两个世界

湘西情味

风俗的美

人情美

2.《边城》中的.自然人性文化

人性和谐的体现

充满“善”意的悲悯

爱情之“悲”

人性之“悲”

3.“希腊小庙”与“城市化现代化”

“现代化”与“城市”的歧路

“人性”——“希腊小庙”的供奉

4.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海燕·都市人生与湘西世界的对立互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6):56~57

[2]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

[3]]爱德华W萨义德(美)[M].《东方学 》.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

[4]旷新年.《解读沈从文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5]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

[6]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边城传奇不奇》[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7]彭晓勇.《边城圣手——沈从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8]金介尃.《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龙迎春.《走进沈从文的家乡品读湘西》[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10]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11]巴金、黄永玉.《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12]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13]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沈从文研究第一辑》[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14]凌宇.《沈从文传:生命之火长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版社,1988

[15]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6]高扬·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民俗文化内涵[J]·固原师专学报·1998,67(5):41~75

[17]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阿黑小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18]沈从文.《沈从文别集萧萧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9]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0]谭其骧.中国年内地移民史湖南篇[A]长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1]沈从文.《边城长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2]凌宇.《沈从文正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

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论文提纲,汉语言论文提纲如何写,以下的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具体请往下阅读:

汉语言论文提纲范文【1】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历史的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史料整理分初创、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描写。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

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

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法 历史 现状 建议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 研究方法9

(二) 研究思路9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 定义10

二、 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 传统派12-14

二、 改革派14-17

三、 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 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 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 访谈22

二、 课堂观察22-23

三、 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 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 中期撰写阶段24

三、 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 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 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 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 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 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 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 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 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 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 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 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 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 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 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 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 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致谢79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模板【2】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艺术设计硕士论文提纲范文【3】

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言 7-12

(一) 研究现状 7-8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8-10

(三) 研究内容 10-12

一、 回溯法 12-21

(一) 回溯法概念 12

(二) 案例分析 12-14

(三)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14-18

1、 不完全交待 14-16

2、 不连续交待 16-18

(四) 回溯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18-21

二、 插入法 21-28

(一) 插入法概念 21

(二) 案例分析 21-24

(三)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24-26

1、 情节的非连续性 24-25

2、 舞台时空交替性 25-26

(四) 插入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26-28

三、 戏中戏法 28-35

(一) 戏中戏法概念 28

(二) 案例分析 28-31

(三)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1-33

1、 整体性插入 31-32

2、 借喻式表达 32-33

(四) 戏中戏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33-35

四、 后设法 35-43

(一) 后设法概念 35-36

(二) 案例分析 36-37

(三)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37-41

1、 同时性 37-39

2、 后台前置 39-41

(四) 后设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1-43

五、 互文法 43-51

(一) 互文法概念 43

(二) 案例分析 43-45

(三)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基本特征 45-49

1、 重复性 45-47

2、 矛盾性 47-49

(四) 互文法交待前史的意义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5-56

致谢 56-57

汉语言论文大纲模板word

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冯梦龙及三言著作概述

第二节 奇遇故事分类研讨的价值

第二章 因果报应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二) 客观条件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三章 色欲考验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四章 转世轮回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 创作心思剖析

第五章 发迹变泰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剖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

(二) 客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问积聚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

(一)创作手法剖析

(二)创作心思剖析

第六章 完毕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绪论 9-17

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

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

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 11-15

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

第一章 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

第一节 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

第二节 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

第二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

第一节 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

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

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

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

第二节 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

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

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

第三节 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

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

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

第三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

第一节 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

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

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

第二节 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

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

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 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

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

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

第四章 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

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

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

第二节 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

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

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

致谢 64-65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通过沈从文小说《边城》来描述了湘西淳朴自然的乡土民情,表现了一种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眷念。下面是我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仅供大家参考!

1.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两个世界

湘西情味

风俗的美

人情美

2.《边城》中的.自然人性文化

人性和谐的体现

充满“善”意的悲悯

爱情之“悲”

人性之“悲”

3.“希腊小庙”与“城市化现代化”

“现代化”与“城市”的歧路

“人性”——“希腊小庙”的供奉

4.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海燕·都市人生与湘西世界的对立互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6):56~57

[2]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

[3]]爱德华W萨义德(美)[M].《东方学 》.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

[4]旷新年.《解读沈从文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5]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

[6]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边城传奇不奇》[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7]彭晓勇.《边城圣手——沈从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8]金介尃.《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龙迎春.《走进沈从文的家乡品读湘西》[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10]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11]巴金、黄永玉.《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12]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13]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沈从文研究第一辑》[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14]凌宇.《沈从文传:生命之火长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版社,1988

[15]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6]高扬·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民俗文化内涵[J]·固原师专学报·1998,67(5):41~75

[17]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阿黑小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18]沈从文.《沈从文别集萧萧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9]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0]谭其骧.中国年内地移民史湖南篇[A]长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1]沈从文.《边城长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2]凌宇.《沈从文正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冯梦龙及三言著作概述

第二节 奇遇故事分类研究的价值

第二章 因果报应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分析

(一) 客观条件

(二) 主观条件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理分析

(一)创作手法分析

(二) 创作心理分析

第三章 x欲考验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分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化和价值观氛围

(二) 主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识积累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理分析

(一)创作手法分析

(二) 创作心理分析

第四章 转世轮回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分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化和价值观氛围

(二) 主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识积累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理分析

(一)创作手法分析

(二) 创作心理分析

第五章 发迹变泰类

第一节 故事类别简述

(一) 情节简析

(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

第二节 条件分析

(一) 客观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

2. 文化和价值观氛围

(二) 主观条件

1. 创作意图

2. 学识积累

第三节 创作手法及心理分析

(一)创作手法分析

(二)创作心理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拓展阅读:论文提纲编写原则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文学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文学论文提纲范本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学论文提纲范本,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作用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

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

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

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二、国际合作办学(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

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

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

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

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

前言

批评不是批评的目的。

一, 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 1百年轮回;

1,2 30年的断层;

1,3 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1,4 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 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

2,2 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

2,3 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

2,4 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

三、 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 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

3,2 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

四、 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 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

4,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4,3 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

五、 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5,1 全民的泛物质化,告别阅读时代 ;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8-11

第一章 动物叙事的缘起 11-19

第一节 后花园与动物结缘 11-13

第二节 村庄中与动物相伴 13-15

第三节 其他因素的影响 15-19

第二章 赞颂与批判——动物叙事的深层内涵 19-32

第一节 对自在生命状态的追求与赞美 19-22

第二节 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批判与悲悯 22-26

一、 野性的缺失——历史惰性中动物般的生存状态 22-24

二、 人性的匮乏——病态与苦难的生存境遇 24-26

第三节 漂泊意识与“家养动物”的书写 26-29

第四节 女性焦虑的释放与动物叙事 29-32

第三章 动物意象的呈现 32-40

第一节 “羊”意象 32-35

第二节 “猫”意象 35-37

第三节 “爬虫”意象 37-40

第四章 萧红创作中动物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40-45

第一节 东北精神的另类书写 40-42

第二节 “象征符号”与“生命主体”的双重变奏 42-45

结语 45-46

参考文献46-52

后记 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3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8-10

绪论 10-20

第一章 “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病态人格 20-36

第一节 忧郁:革命者的病源 20-25

一、忧郁症:革命者共有的病症 21-22

二、忧郁的原因探究 22-25

第二节 焦虑:忧郁病症的`延续 25-28

一、焦虑症:忧患革命的意识世界 25-27

二、焦虑的原因探究 27-28

第三节 癫狂:焦虑过度的宣泄 28-36

一、癫狂症:逃入幻象的路途 29-32

二、癫狂的原因探究 32-36

第二章 “乌托邦”三部曲的意象世界 36-53

第一节 自然意象 36-45

一、花:性本能的释放 37-40

二、雨:恐惧与焦虑 40-45

第二节 社会意象 45-53

一、桃源梦系列:乌托邦的集体无意识 45-48

二、孤岛系列:隐秘的潜意识空间 48-53

第三章 格非接受精神分析学影响的原因探究 53-65

第一节 成长记忆 53-56

第二节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56-60

第三节 对人性的深入探究 60-65

结语 65-67

参考文献 67-70

附录 70-71

后记 71-73

句子式写法

论文提纲一般有两种写法,标题式写法和句子式写法。由于我们的论文提纲要提交给指导老师审阅,所以建议用句子式写法。今天我们重点介绍句子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只是有些费时费力。

编写提纲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入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 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 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

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详细提纲

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下面我们看一下范例:

一, 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百年轮回;

2 30年的断层;

3 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4 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

2 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

3 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

4 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

三、 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1 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

2 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

四、 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1 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

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3 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

五、 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文学类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面我整理了文学类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参考借鉴!

题目:汉代文学中的神话研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和谐观念与汉代宇宙观

一、上古神话和谐观念与汉代宇宙观的形成

二、汉代和谐宇宙观与神系的建立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与经传

一、神话历史化传承于经传

二、神话怪异记载传承于经传

三、经传对文学作品中神话合法性的认同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与诸子百家杂说

一、墨子的鬼神信仰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二、诸子百家传闻记录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三、《庄子》、《列子》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四、纵横夸饰文风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五、诸子进化神话观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第四节 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与多元地域文化

一、燕齐文化

二、巫楚文化

三、各地神秘文化

四、汉代神秘文化的渊源

第二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神道设教:大一统政权的隐喻和象征

一、神话与政治隐喻和象征

二、汉代帝王天命神话的新变

第二节 谶纬经学: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神系的建构

一、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形成与谶纬的起源

二、谶纬与汉代神系的建构

三、谶讳与汉代符瑞文化的`繁荣

四、博士文人群体与神话的阐释与传播

第三节 神仙信仰:汉代社会的一种生存状态

一、求仙思想

二、祛灾求福

第三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记载的动因和旨归

第一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记载的动因

一、兴废继绝

二、雅好博物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记载的旨归

一、追古颂今:汉代文学中神话的现实观照--以封禅为中心的考察

二、聊寄吾心: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情感寄托--以游仙为中心的考察

第四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生成与摹拟

第一节 祭祀仪式与汉代文学中神话的产生

一、祭祀仪式与神话之关联

二、庙堂祭祀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三、民间祭祀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摹拟创作

一、骚体中神话的摹拟

二、汉赋中神话的摹拟

三、乐府中神话的摹拟

第五章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发展特征与文化嬗变

第一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发展特征

一、神话与历史的双向互动

二、神话的谶纬化

三、神话的世俗化

四、神话的仙话化

第二节 汉代文学中神话的文化嬗变

一、从神巫文化到史官文化

二、从本儒用道到亦儒亦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教育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所谓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下面我以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为例,为大家介绍论文提纲的写法。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2-3

Abstract 3

引言 6-13

一、研究的背景 6-7

二、文献综述 7-11

(一) 国外研究状况 7-9

(二) 国内研究状况 9-11

三、研究方法 11-12

四、创新之处 12-13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理论思考 13-22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二、小学高年级实施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必要性 13-14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3

(二)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的特点 13-14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14-18

(一) 心理学中的整体性原则 14-15

(二) 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 15-16

(三) 三种阅读教学模式 16-18

四、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主要类型 18-22

(一) 对话类语篇整体性教学要素 18-19

(二) 故事类语篇整体性教学要素 19-22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课堂模式实施的现状调研 22-38

一、调研设计 22-23

(一) 调研对象 22

(二) 调研方法 22

(三) 调研内容 22-23

二、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推进情况的调研 23-38

(一) 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态度的调研 23-25

(二) 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过程的调研 25-27

(三) 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效果的调研 27-34

(四)对语篇整体性教学实施困惑的调研 34-38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调研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8-46

一、在实施语篇整体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8-41

(一) 过于重视“整体”,完全放弃了 “局部”知识点学习 38-39

(二)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大胆放弃“教师主导” 39-40

(三)误解“阅读语篇”的意义,变成“反复朗读语篇” 40

(四)为了“整体情境”,拘泥于“单一情境” 40

(五)为了“立足语篇”,拒绝“适当有效拓展” 40-41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41-46

第四章 优化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途径 46-54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课堂实施的原则 46-51

(一) 整体理解为主,细节理解为辅 46-48

(二) 语感训练为主,语法理解为辅 48-50

(三) 思维训练为主,知识技能掌握为辅 50-51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51-54

(一)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51

(二) 分配合理的预习任务 51-52

(三) 关注有效的情景创设 52

(四) 把握清晰的主线设置 52

(五) 关注丰富的拓展阅读 52-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Idiom Translation under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Class XXX Number XXX Name XXX

Abstract: Nida, a famous translator, says, "For truly successful translation, i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familiarize two cultures than master two languages, because words are assigned meanings in its particular cultur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is is to say, trans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ot only languages but also cultures. Studies of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in idiom translation are still relatively weak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Exclusiv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is still incomplete.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idiom translation has mostly emphasized the level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were rarely involved in it.(Identify problem)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then studies 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Research subject)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Method) and points out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and choose the right version in line with the style an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assage(Results); culture is a whole way of life, when new culture emerges, new idioms also appear, therefore idiom translation should develop with the time.(Conclusion)

Key Words: idioms; culture; translation

论英汉文化背景下的习语翻译

摘要 :著名翻译学家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翻译不仅与语言有关也和文化有关。习语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领域中仍然较弱,专门对中英习语翻译的研究还不很完善。近20年来,习语翻译大多强调语际的交流,而很少涉及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而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并指出中英习语翻译要注意的问题:联系上下文,选择与原文风格,意思相符的翻译;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在变化,出现新的习语,习语翻译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 习语;文化;翻译

1. Introduction

Idioms universally exist in every language. An Idiom is a word or an expression

that cannot be literally translated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ecause its idiomatic meaning cannot be understood by literally defining its component parts.(Background) In a broad sense, idioms contain set phrases, proverbs, colloquialisms, slangs, maxims, allusions, etc. (YinLi, 2007:9) In Chinese, they also include enigmatic folk similes. Newmark, a British translation theorist, in his wo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aid, "I define as culture the way of life and his manifestation that are peculiar to a community that uses a peculiar language as its means of expression. "(Previous research) English Idioms derives from English cultures and daily life. In real context, idioms explain themselves: nine times out of ten they carry their own explanations. If we are unaware of these, we will find ourselves in a state of confusion since we will assign literal meaning to them. The Chinese Idioms, especially the four-character idioms, have their own unique origins which are closely correlative to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s.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idioms, we should pay due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ir cultures and customs. This thesis is designed to dig in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applied to idioms. (Subject + Method)

2.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roduces a specific culture, which also leads to a particular expression.

Great Britain covers islands including the Northern one-sixth of the island of

Ireland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and the North Sea, northwest of France. It has a moist climate with much rainfall. Rivers and lakes are numerous. No wonder that fishery is thriving and most important in Britain. Accordingly, idioms concerning fish and navigation constitute a great part in English idioms. (LiYuping, 2008:20)(Theory/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For example,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If you feel like fish out of water, you feel awkward and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an unusual and unfamiliar situation.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 怪人 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 顺势前进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补要沉大船 (Examples)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reputed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of peasants.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many idioms relevant to farming, such as "骨瘦如柴,对牛弹琴, 众人拾柴火焰高,竹篮打水一场空......". Chinese people also have a mysterious and awe feeling for sea, so they have idioms like "海角天涯,海枯石烂,海阔天空,海底捞针,海市蜃楼......". (Analysis)

History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olours

Numbers

3. Methods of Idiom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far more than a science. It is also a skill, and at the ultimate analysis, ful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art. (Nida, 1982:49)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cultural bridge and media between two languages. As there are wide differences in vocabulary and syntax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is no easy job. Therefore, in order to keep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as well as cater for 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translation skills should be reasonably employ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such as the following translating method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with Notes

Replacement with Similar Idioms

The Translation of Corresponding Idioms with the Same Meaning

A Combination of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4.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5. Conclusion

One of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ing us as human is ou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it enables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stand others' feelings. Language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culture. It i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language from culture.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dioms also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culture. The contents of them range from society, history, psychology to customs and other various social phenomena. So,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doing this, he can dig up the implicit meanings. (Conclusion of research) Only the cultural factors are concerned, translators can have a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Besides, people should get acquaintances wit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when using idioms to avoid embarrassment in communication. (Suggestions)

References

[*] 作者. 书名(英语的斜体).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参考内容页码 [*] 作者. 文章名(英语的斜体). 刊物名称.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

[1] Li Mei. Mother tongue and translation.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2] Li Qingming. A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7

[3] Nida Euge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82

[4] Nida Eugen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 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Shang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7

[6] Luo Shiping. A Research on English Idioms.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7] Li Yuping. 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Cultural Origin.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8

[8] Yin Li. English-Chinese Idioms and Folk Culture. Beijing: Be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9] Zhang Yajun. A Kaleidoscope of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Sinolingua, 2008\

[10] 李云(Li Yun).《新编大学翻译教程》.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11] 马爱英(Ma Aiying).《中英文化翻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优秀教育论文提纲范例5篇

范例1: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一、追因求果法按以下两个步骤操作:

1.教师示范

2.个别辅导

二、修改题目法按以下步骤操作:

1.合作交流讨论

2.优秀方案展示

三、订正三问法

为什么错?该如何订正?为什么要这样订正?

四、反思批判法

范例2:初中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纠错习惯的方法

1.说错法

(1)示范说错

(2)互助说错

(3)练习说错

2.病卡法

(1)建立病历卡

(2)记好病历卡

(3)用好病历卡

(4)管好病历卡

二、培养纠错习惯的步骤

第一步:强制

第二步:半自觉第三步:自觉

范例3:思品学科中运用渗透法对小学生进行主体发展教育

一、给予思品课一个特有的主体发展教育的`渗透载体

1.渗透在故事情节中

2.渗透在辨析讨论中3.渗透在实践体验中

二、给予思品课一个特有的主体发展教育的渗透过程1.激情:

(1)图片激情

(2)故事激情

2.析理:(1)比较析理(2)体验析理(3)联想析理3.导行:

(1)榜样导行

(2)目标导行

(3)练习导行

三、给予思品课一个特有的主体发展教育的渗透反馈1.课堂及时反馈

(1)学生反馈

(2)教师反馈

2.课后延伸反馈

(1)家长反馈

(2)社会反馈

范例4:把握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一、把握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提供自主学习的充足时间。

2.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3.提供自主质疑的机会。

4.提供自主探究的环境。探究性学习是以活和动

二、把握课堂,创造享受成功的机会

1.区别对待。素质教育包含的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

2.因材施教。这里的材,一方面指教师在课堂上针

3.科学评价。即指对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运用相应

三、把握课堂,构筑学科整合的平台、

范例5:语文学科中运用渗透法对小学生进行主体发展教育

一、选择渗透点

(一)选择渗透点的基础

1.熟悉教材 2.了解学生

(二)选择渗透点的方法

1.比较法 2.排除法

二、引出渗透点

(一)审题法 (二)情境法 (三)质疑法

三、延伸渗透点

(一)自读自悟法(二)精讲多练法

(三)小组学习法

四、检测渗透点

(一)练习法 (二)阅读法

  • 索引序列
  • 语言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 汉语言文学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 汉语言论文大纲模板word
  • 文学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 教育类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