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女职工权益相关文献最新论文

女职工权益相关文献最新论文

发布时间:

女职工权益相关文献最新论文

女职工的权益: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以及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的权利等。

女职工保护政策问题咨询解答指南:1.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适用于我国境内全民、集体企业、民办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乡镇企业、农村联户企业,私人企业和城镇街道企业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军队系统的单位及其职工可参照执行。2.如何理解"矿山井下作业"?答:矿山井下作业系指常年在矿山井下从事各种劳动。不包括临时性的工作,如医务人员下矿井进行治疗和抢救等。3.什么是国家规定的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答:是指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83)中规定的第Ⅲ、Ⅳ级的体力劳动程度。体力劳动强度的大小是以劳动强度指数来衡量的,劳动强度指数是由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平均能量代谢率两个因素构成的。劳动强度指数越大,体力劳动强度也越大。反之,体力劳动强度就越小。标准中规定:劳动强度指数小于15,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大于15,小于20,为Ⅱ级;大于20,小于25,为Ⅲ级;大于25,为Ⅳ级。若需了解某种劳动强度的大小,可请当地劳动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实地测量和计算。4.什么是夜班劳动?答:夜班劳动系指在当日22点至次日6点时间从事劳动或工作。5.如何理解"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答:一般都应执行本规定。对于女职工比较集中的企业,不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确有困难的,请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暂时扩宽执行,但要在较短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本规定的要求。6.为什么"孕妇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答: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应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做产前检查。女职工产前检查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7.流产休多长时间假?答:女职工流产休假按劳险字(1998)2号《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执行,即"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8.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怎么办?答:女职工违反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待遇应按照计划生育规定处理。答:矿山井下作业系指常年在矿山井下从事各种劳动。不包括临时性的工作,如医务人员下矿井进行治疗和抢救等。3.什么是国家规定的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答:是指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83)中规定的第Ⅲ、Ⅳ级的体力劳动程度。体力劳动强度的大小是以劳动强度指数来衡量的,劳动强度指数是由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平均能量代谢率两个因素构成的。劳动强度指数越大,体力劳动强度也越大。反之,体力劳动强度就越小。标准中规定:劳动强度指数小于15,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大于15,小于20,为Ⅱ级;大于20,小于25,为Ⅲ级;大于25,为Ⅳ级。若需了解某种劳动强度的大小,可请当地劳动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实地测量和计算。4.什么是夜班劳动?答:夜班劳动系指在当日22点至次日6点时间从事劳动或工作。5.如何理解"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答:一般都应执行本规定。对于女职工比较集中的企业,不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确有困难的,请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暂时扩宽执行,但要在较短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本规定的要求。6.为什么"孕妇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答: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应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做产前检查。女职工产前检查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7.流产休多长时间假?答:女职工流产休假按劳险字(1998)2号《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执行,即"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8.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怎么办?答:女职工违反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待遇应按照计划生育规定处理。答:一般都应执行本规定。对于女职工比较集中的企业,不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确有困难的,请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暂时扩宽执行,但要在较短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本规定的要求。6.为什么"孕妇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答: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应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做产前检查。女职工产前检查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7.流产休多长时间假?答:女职工流产休假按劳险字(1998)2号《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执行,即"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8.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怎么办?答:女职工违反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待遇应按照计划生育规定处理。答: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应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做产前检查。女职工产前检查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7.流产休多长时间假?答:女职工流产休假按劳险字(1998)2号《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执行,即"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8.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怎么办?答:女职工违反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待遇应按照计划生育规定处理。8.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怎么办?答:女职工违反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待遇应按照计划生育规定处理。

摘要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学生创业过程中在企业注册、企业管理和企业纠纷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系列法律问题,传授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创业就业。

关键词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创业法律知识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创业信心的树立、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以规避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减少法律纠纷,助力其顺利创业。

一、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多数高校比较重视法律教育,毕业生都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在毕业之后创业之初,仍面临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非法律专业的教学安排中,法律知识只在大一的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较少涉及与创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对学生开始创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课程开设不足。部分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意识不到学习法律对个人生活、就业创业的重要性,更认识不到法律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加强法治观念,全社会致力于用法律保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让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够在法治观念指引下分享改革红利的时代,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让进入创业环境的学生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减少创业受挫所带来的损失。

二、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企业注册相关法律问题

创业需要平台,也会呈现一种企业形态。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除了加盟连锁经营的店铺和开网上店铺以外,创业者都要选择一种创业平台开始经营活动。选择不同的企业形式,对投资者的债务承担、经营模式等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才能按照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创业形式。确定企业形态后,会涉及与企业登记有关的问题,不论何种企业形式,都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注册登记,在取得营业执照后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遇到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等项目变更时,需到工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手续,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变更登记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资金的筹集、场地的选择、设备的购买都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在学生创业案例中,虚假出资是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当前,国家对学生创业出台了系列政策[1],如提供贷款、提供免税、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等等[2],了解这些政策,势必会使学生创业事半功倍。

(二)企业管理相关法律问题

1.企业章程

企业一经成立,行之有效的企业章程必不可少。有的学生创业者认为公司文件千篇一律,随便照搬一份就可以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按照这种方式操作,如果企业运行遇到纠纷,文件里的内容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因此,企业章程必须按照企业情况制订,使之具体、明确、行之有效。

2.用工合同

怎样选择对企业有用的员工,企业对员工应该提供哪些法律必须的待遇,尤其是女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怎么保护等问题,是创业者必须考虑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既不能侵犯企业员工的劳动权益,又要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需要创业者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必须明确规定。

3.工商税务

企业正常经营后,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企业的经营行为,组织监督管理商标注册工作,负责合同监督管理工作和查处合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等,这需要创业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工商部门监督,避免因为违法违规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税务部门主要对企业征收国税、地税,按规定纳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和职责。企业合理避税,妥善进行税收筹划,可以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不了解税法知识,由于避税而触犯税法规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三)企业纠纷相关法律问题

创业纠纷风险存在于创业的整个过程,如创业初期合伙企业中与合伙人产生的法律纠纷,创业过程中与企业员工产生的劳动合同纠纷,与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企业解体后还可能存在债务偿还纠纷等等。创业者首先必须了解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法律纠纷,针对这些纠纷,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以防患于未然。在不同的法律知识背景下,产生的效果必然会不同。创业者有相关法律知识储备,才有可能避免相关纠纷的产生。

三、提高学生创业法律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

1.强化自我认知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知识讲座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相关法律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使他们真正了解自己在创业方面拥有的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创业问题能力的欠缺,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创业法律能力。

2.了解法律现状

引导大学生剖析现行创业政策,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对创业的支持与约束。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的法治环境及法治现状,深入了解我国法律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特殊政策等等。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0月9日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3],明确规定了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工商登记及税费减免等制度。

3.明确创业风险

学校可以举办创业风险展示活动,或邀请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法人或资深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析创业案例,展示其中的法律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创业前了解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规避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即便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法律问题,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利益。

(二)传授知识

传授创业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途径之一。

1.企业注册相关法律常识

(1)企业形态选择

企业形态不同,投资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相同,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中的一般合伙投资者需要承担无限责任,而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中有限合伙的投资者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显然,无限责任投资者承担的法律风险相对较大,而有限责任风险较小。企业形态不同,管理和运营模式不尽相同,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投入成本较低、运营效率较高;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程序较繁琐,管理模式更复杂,投入成本较高。引导创业学生明确各种企业形态的概念、设立需具备的条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等,从而使创业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企业形态。

(2)企业注册

在企业注册环节,需要按照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中对不同形态的企业登记注册,明确不同形态的企业注册登记需要准备的材料和登记手续。另外,在企业重要因素发生变更时,根据变更事项,需提供相关文件材料。

(3)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制度,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要求,创业者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2.企业管理相关法律常识

(1)制订章程

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制定合伙协议和公司章程,应特别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协议和章程签署的注意事项。如合伙协议中合伙组织的名称、合伙经营的项目、合伙组织财产份额分配、合伙人权利义务,以及公司章程中公司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的权利义务、议事方式、表决程序等。

(2)招聘员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在用工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创业学生应熟悉相关规定,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既不能侵犯劳动者权益,又要保护好企业的利益,把企业用工风险降至最低。具体涉及员工工资福利、工时制度与休假制度、社会保险等诸多环节。

(3)签订合同

经济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经济合同的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的签署有诸多注意事项,首先,应对签约的相对方进行资格审查;其次,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履约能力,以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最后,应签订一份尽可能规范、严谨、细致的合同,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合同签订后,一定要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合同条款,避免承担违约责任。同时,除了履行合同条款外,还需履行通知、保密等附带义务。

(4)企业事务管理

企业正常运营时,内部事务纷繁复杂,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税务管理、商标注册管理、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企业事务管理,均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企业要做到内部管理有序、高效,积极推行依法治企。

3.企业纠纷相关法律常识

(1)合同纠纷

在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签订合同是企业运营的重要模式,企业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条款时,往往会因为自身经济业务原因、合同另一方违约、合同责任条款不明确等而带来商业纠纷。这就需要学生在创业之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各类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明确合同纠纷产生后应该如何解决此类纠纷。解决合同纠纷有多种方式。其一,合同纠纷产生后应该选择协商和解,因为和解纠纷简单、省时、省财,有利于维护合同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二,选择调解,在有关机构或团体的主持下,使双方能够做出让步,从而解决合同纠纷;其三,就是采用仲裁的方式,将纠纷交给仲裁机构裁决,这种方式必须签署仲裁协议;最后就是诉讼,诉讼是最下策,是合同双方请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理双方之间的合同争议。

(2)知识产权纠纷

在学生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创业初期,企业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又不太了解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擅自使用别人的专利;另一种就是没有及时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自己企业的商标或者是专利技术,而后期可能会被别的企业抢先注册了相同的商标或者专利。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因此,创业学生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与创业相关的内容。

(3)用工纠纷

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招聘员工,招聘员工必然会与其签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维护企业权益。学生创业,多数会由于缺少用工经验,而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对有关内容在合同中未能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在后继的用工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的学习。用工纠纷产生后,创业学生应该选择合同纠纷中所提到的解决办法,不能违法损坏劳动者权益,争取将企业利益损失减少到最低。

(4)企业终止纠纷

企业终止是指企业停止经营活动,清理财产,清偿债务,依法注销企业法人资格。学生创业企业终止后产生纠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债务承担纠纷,另一种就是没有对企业名称依法进行注销,有时被其他企业盗用该企业名称进行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从而产生的法律纠纷。选择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的创业学生,创业终止后,也需要对经营活动期间尚未偿还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的学生创业者在企业终止时可以通过破产清算来使自己免于承担企业尚未偿还的债务。对于未注销企业名称而被盗用的法律纠纷首先可以向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2014〕22号.

随着《杜拉拉升职记》电视剧的热播,让我们领略到了现代职场女性特有的风采,智慧、自信、优雅、独立而不失温情,不断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就是男人之外的“半边天”。然而在职场上她们却一路遭遇许多问题与困境,影响了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境

1.难以逾越的传统观念

不可否认,几千年的男性社会历程,己经在很多领域刻下了男权的烙印,形成了男性成为主导力量的格局,也形成了一种具有性别等级的文化。这种文化和社会意识从人降生就开始灌输他们这种不同的性别规范,从而在其可以自我选择之前就己经形成了男强女弱,男性主导。 长久以来“男在外闯世界,女在家保稳定”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对女性的要求只是贤惠、柔弱,而女性的聪明、能干、坚韧等品质却往往被轻视或忽略。头脑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由此对女性存在的性别歧视,在职场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职业性别隔离

职业性别隔离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职业性别隔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横向隔离,男女性别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一致,如就业人员构成中的男女性别差已扩大至 个百分点,而我国总人口构成中的男女性别差却只有 个百分点;二是纵向隔离,男女两性在职务等级和职业地位等级、职称等级中的构成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三是男女两性整体收入存在明显差异。

(2)制度措施上的不平等

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招聘录用上存在不平等。在相同条件下,许多招聘单位往往将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在职业培训方面,无论是一般培训还是专门培训,或者是业务外出,女性都较男性更少有机会;在配置安排上,女性劳动力的流动频率小,造成劳动技能单调,就业领域狭窄;在福利制度上,许多单位相同条件的女员工不能获得与男员工平等的福利待遇,女职工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在退休制度上,男女两性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使每一位女职工缩短了就业时间,降低了收入水平;另外女性在加薪、晋升等问题上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会高于男性。

2.难以平衡的社会角色

现代女性的角色构成基本上是由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大类复合而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角色成为女性在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角色。但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的承担,使其处在重重的角色矛盾之中,给女性带来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与心理困惑,严重影响着女性身心的健康发展。

(1)双重要求与标准带给女性的困惑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男女两性化的重叠要求,既希望女性都有很强的事业心,如吃苦耐劳、好强、刚毅、独立等等,又希望她们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认定的女性特质,如依赖、柔顺、随和等。另外,在传统观念中,对男性和女性“成功”的'评价标准不一。在以男性为主的传统价值观念中,男性只要事业成功,例如职务升迁、工作获奖、发明创造、专业升级、发财致富等等,都被认为是一个成功者。而女性的成功要受双重标准的检验,必须事业和家庭两方面同样成功。这种不公正、不合理、不易冲破的传统偏见和价值观念,就使得职业女性长期处于两种角色的矛盾冲突之中承受着世俗舆论和自己心理的压力,而不如男性勇往直前。

(2)事业家庭冲突带给职业女性的困扰

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男性,认为男性是干事业的,女性必须以家庭为重。因而时时会指责工作积极的妻子不顾家庭、缺乏母性、没有女性味等。因而她们疑惑自己的强大,已婚的职业女性困扰就更多,常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3)市场经济变革带给职业女性的困惑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女性一方面遇到发展的契机,取得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涌现出许多事业成功的女性。另一方面,受“单位所有人”影响极为深刻的中国女性,在竞争原则、效益原则新的衡量尺度下,面临被精简、被调整、下岗回家、等待再就业等问题。职业女性内心很不平静,她们感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时时受到威胁,产生角色困惑。

3.难以克服的自身因素

(1)自我认知偏低

虽事实上然男女两性在智慧、才能、成功率等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传统文化环境总在影响或暗示:女人不如男人,女性应该柔弱。长期以来,,女性受这种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形成了错误的自我意识与思想观念,认为女性在工作能力、思想深度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女性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产生了依赖、顺从、迎合男性的思想。有些女性总认为自身能力不够,认为“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女性的这种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导致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影响职业发展。

(2)竞争意识不强 。有的女性把竞争和“权利欲”看作是男性的专利;有的女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轻易地“谅解”自己,错过发展机会;有的女性在思想上、理想上渴望自立、自强,但行动上不能为竞争所需的人力资本做储备,时间价值利用率较低,无形中减少了参与竞争的机会。

(3)对传统角色分工的认同

一些女性尽管在学校读书时才华横溢、雄心勃勃,但一旦成家生子,便存有“母借子荣而耀,妻凭夫贵而荣”观念,放松了事业追求。有的虽然锐志不减,但一遇到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自己事业与丈夫事业的矛盾,便甘为家庭、为丈夫和孩子放弃事业。

二、促进职场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职业女性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推进职业女性职业生涯顺利发展需要从多层次多方位来进行。

1.制度层面

(1)建立健全两性平等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要审视已有法律、法规,剔除损害女性利益的条文规定。在各项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增强制度对性别平等的敏感性。研究如何建立相应的督促机制和压力机制,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背性别平等原则、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完善女性平等职业发展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及其落实机制。真正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切实解决妇女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难,女职工权益保护难等问题。同时,要制定平等就业法,高度重视歧视妇女案件的处理,努力保障妇女就业权益。

(2)完善女性劳动保护与生育制度

进一步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法律约束,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管理监督机构,把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列入国家劳动安全监察的内容之一和企业劳动保护管理体系。另外,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将生育成本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建立必要的生育费用社会补偿制度, 将女性的生育成本社会化, 为女性生育提供经济补偿。

2.社会层面

(1)改变传统观念,消除性别歧视

转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偏见与歧视,展示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全社会包括女性自身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可以通过各种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倡导性别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展示妇女风采,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男子多参与孩子养育和家务劳动,减轻职业女性的母性角色负担。

(2)重视女性职业规划的设计

注重发挥社会各级组织作用,积极为女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有利条件。

一要加强引导。各级妇女组织要通过开展讲座与培训等多种载体,在广大女性中深入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使更多的职业女性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引导职业女性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二要完善机制。要健全女性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企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相对薄弱的状况,明确女性参加各类培训的比例,提高她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不断丰富工作经历和阅历。建立科学合理的女性人才评价机制,摒弃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建立以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使女性人才得到公正的评价。三要注重服务,在大力培植就业指导机构的基础上,要加快培养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女性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3)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大力发展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家务劳动逐步从家庭转移于社会,成为社会性劳动,例如普设托儿及托老设施,为照顾老人和对抚养孩子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家政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努力把女性从传统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3.个人层面

(1)正视冲突,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女性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人生价值,摆正事业与家庭在心中的这杆秤,毕竟鱼与熊掌通常情况下是难以兼得的。

大部分女性都会面临做母亲和回归职场的问题,女性要学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特定的角色有所偏重。因为很多职场女性不敢下决心去履行做母亲的职责。处理好这些现实的问题,就需要女性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

(2)制定职业规划,及早给予职业生涯的定位

倡导职业女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打破传统习俗和社会偏见,优化女性择业的外部环境,女性只有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有助于个人认清自己事业的前进方向,从而更好的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

做母亲、做妻子会给女性的职业生涯带来一定影响,如何让自己把事业和家庭处理得更好,聪明的女性应学会及早制定个人生活和发展规划。建议女性首先应该将影响自己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尽可能考虑在内。分析自己的现状,确定自己的位置,确定人生目标,包括婚姻的,家庭的,事业的,成就等等,在家庭内部进行充分地沟通,使大家尽量能够达成一致或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3)不断学习,提高女性职业竞争力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女性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提升女性职场地位和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承担着大量的家务活和生养、教育孩子的重任,精力相对有限,有选择地强化一种技能有利于集中精力掌握好该技能,也有利于巩固在这一领域的职业地位,对于增强职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职场女性在职场的作用和贡献愈发显现。重视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帮助职场女性走出职场困境,在充分实现女性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贵明:女性全面发展的三维管理[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3).

[2]蔡惠芝:我国现代女性职业成功的困惑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5(2)

[3]蓝李焰: 女性就业的边缘化―中国目前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原因[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9)

[4]冯颖:职业女性角色定位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4(12)

[5]兰玲:促进当代女性职业发展的途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6]胡立英:知识经济时代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J].南方论刊,2008(4)

女职工权益保护毕业论文

随着《杜拉拉升职记》电视剧的热播,让我们领略到了现代职场女性特有的风采,智慧、自信、优雅、独立而不失温情,不断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就是男人之外的“半边天”。然而在职场上她们却一路遭遇许多问题与困境,影响了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境

1.难以逾越的传统观念

不可否认,几千年的男性社会历程,己经在很多领域刻下了男权的烙印,形成了男性成为主导力量的格局,也形成了一种具有性别等级的文化。这种文化和社会意识从人降生就开始灌输他们这种不同的性别规范,从而在其可以自我选择之前就己经形成了男强女弱,男性主导。 长久以来“男在外闯世界,女在家保稳定”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对女性的要求只是贤惠、柔弱,而女性的聪明、能干、坚韧等品质却往往被轻视或忽略。头脑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由此对女性存在的性别歧视,在职场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职业性别隔离

职业性别隔离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职业性别隔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横向隔离,男女性别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不一致,如就业人员构成中的男女性别差已扩大至 个百分点,而我国总人口构成中的男女性别差却只有 个百分点;二是纵向隔离,男女两性在职务等级和职业地位等级、职称等级中的构成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三是男女两性整体收入存在明显差异。

(2)制度措施上的不平等

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招聘录用上存在不平等。在相同条件下,许多招聘单位往往将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在职业培训方面,无论是一般培训还是专门培训,或者是业务外出,女性都较男性更少有机会;在配置安排上,女性劳动力的流动频率小,造成劳动技能单调,就业领域狭窄;在福利制度上,许多单位相同条件的女员工不能获得与男员工平等的福利待遇,女职工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在退休制度上,男女两性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使每一位女职工缩短了就业时间,降低了收入水平;另外女性在加薪、晋升等问题上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会高于男性。

2.难以平衡的社会角色

现代女性的角色构成基本上是由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大类复合而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角色成为女性在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角色。但社会、家庭双重角色的承担,使其处在重重的角色矛盾之中,给女性带来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与心理困惑,严重影响着女性身心的健康发展。

(1)双重要求与标准带给女性的困惑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男女两性化的重叠要求,既希望女性都有很强的事业心,如吃苦耐劳、好强、刚毅、独立等等,又希望她们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认定的女性特质,如依赖、柔顺、随和等。另外,在传统观念中,对男性和女性“成功”的'评价标准不一。在以男性为主的传统价值观念中,男性只要事业成功,例如职务升迁、工作获奖、发明创造、专业升级、发财致富等等,都被认为是一个成功者。而女性的成功要受双重标准的检验,必须事业和家庭两方面同样成功。这种不公正、不合理、不易冲破的传统偏见和价值观念,就使得职业女性长期处于两种角色的矛盾冲突之中承受着世俗舆论和自己心理的压力,而不如男性勇往直前。

(2)事业家庭冲突带给职业女性的困扰

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男性,认为男性是干事业的,女性必须以家庭为重。因而时时会指责工作积极的妻子不顾家庭、缺乏母性、没有女性味等。因而她们疑惑自己的强大,已婚的职业女性困扰就更多,常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3)市场经济变革带给职业女性的困惑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女性一方面遇到发展的契机,取得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涌现出许多事业成功的女性。另一方面,受“单位所有人”影响极为深刻的中国女性,在竞争原则、效益原则新的衡量尺度下,面临被精简、被调整、下岗回家、等待再就业等问题。职业女性内心很不平静,她们感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时时受到威胁,产生角色困惑。

3.难以克服的自身因素

(1)自我认知偏低

虽事实上然男女两性在智慧、才能、成功率等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传统文化环境总在影响或暗示:女人不如男人,女性应该柔弱。长期以来,,女性受这种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形成了错误的自我意识与思想观念,认为女性在工作能力、思想深度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女性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产生了依赖、顺从、迎合男性的思想。有些女性总认为自身能力不够,认为“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女性的这种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导致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影响职业发展。

(2)竞争意识不强 。有的女性把竞争和“权利欲”看作是男性的专利;有的女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轻易地“谅解”自己,错过发展机会;有的女性在思想上、理想上渴望自立、自强,但行动上不能为竞争所需的人力资本做储备,时间价值利用率较低,无形中减少了参与竞争的机会。

(3)对传统角色分工的认同

一些女性尽管在学校读书时才华横溢、雄心勃勃,但一旦成家生子,便存有“母借子荣而耀,妻凭夫贵而荣”观念,放松了事业追求。有的虽然锐志不减,但一遇到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自己事业与丈夫事业的矛盾,便甘为家庭、为丈夫和孩子放弃事业。

二、促进职场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职业女性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推进职业女性职业生涯顺利发展需要从多层次多方位来进行。

1.制度层面

(1)建立健全两性平等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要审视已有法律、法规,剔除损害女性利益的条文规定。在各项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增强制度对性别平等的敏感性。研究如何建立相应的督促机制和压力机制,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背性别平等原则、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完善女性平等职业发展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及其落实机制。真正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切实解决妇女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难,女职工权益保护难等问题。同时,要制定平等就业法,高度重视歧视妇女案件的处理,努力保障妇女就业权益。

(2)完善女性劳动保护与生育制度

进一步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法律约束,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管理监督机构,把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列入国家劳动安全监察的内容之一和企业劳动保护管理体系。另外,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将生育成本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建立必要的生育费用社会补偿制度, 将女性的生育成本社会化, 为女性生育提供经济补偿。

2.社会层面

(1)改变传统观念,消除性别歧视

转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偏见与歧视,展示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全社会包括女性自身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可以通过各种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倡导性别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展示妇女风采,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男子多参与孩子养育和家务劳动,减轻职业女性的母性角色负担。

(2)重视女性职业规划的设计

注重发挥社会各级组织作用,积极为女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有利条件。

一要加强引导。各级妇女组织要通过开展讲座与培训等多种载体,在广大女性中深入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使更多的职业女性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引导职业女性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二要完善机制。要健全女性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企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相对薄弱的状况,明确女性参加各类培训的比例,提高她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不断丰富工作经历和阅历。建立科学合理的女性人才评价机制,摒弃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建立以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使女性人才得到公正的评价。三要注重服务,在大力培植就业指导机构的基础上,要加快培养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女性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3)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大力发展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家务劳动逐步从家庭转移于社会,成为社会性劳动,例如普设托儿及托老设施,为照顾老人和对抚养孩子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家政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努力把女性从传统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3.个人层面

(1)正视冲突,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女性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人生价值,摆正事业与家庭在心中的这杆秤,毕竟鱼与熊掌通常情况下是难以兼得的。

大部分女性都会面临做母亲和回归职场的问题,女性要学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特定的角色有所偏重。因为很多职场女性不敢下决心去履行做母亲的职责。处理好这些现实的问题,就需要女性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

(2)制定职业规划,及早给予职业生涯的定位

倡导职业女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打破传统习俗和社会偏见,优化女性择业的外部环境,女性只有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有助于个人认清自己事业的前进方向,从而更好的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

做母亲、做妻子会给女性的职业生涯带来一定影响,如何让自己把事业和家庭处理得更好,聪明的女性应学会及早制定个人生活和发展规划。建议女性首先应该将影响自己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尽可能考虑在内。分析自己的现状,确定自己的位置,确定人生目标,包括婚姻的,家庭的,事业的,成就等等,在家庭内部进行充分地沟通,使大家尽量能够达成一致或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3)不断学习,提高女性职业竞争力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女性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提升女性职场地位和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承担着大量的家务活和生养、教育孩子的重任,精力相对有限,有选择地强化一种技能有利于集中精力掌握好该技能,也有利于巩固在这一领域的职业地位,对于增强职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职场女性在职场的作用和贡献愈发显现。重视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帮助职场女性走出职场困境,在充分实现女性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贵明:女性全面发展的三维管理[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3).

[2]蔡惠芝:我国现代女性职业成功的困惑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5(2)

[3]蓝李焰: 女性就业的边缘化―中国目前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原因[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9)

[4]冯颖:职业女性角色定位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4(12)

[5]兰玲:促进当代女性职业发展的途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6]胡立英:知识经济时代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J].南方论刊,2008(4)

看你的论文是只想简单通过还是得高分!浅谈一下新劳动合同法比较热门!

女职工权益保护活动总结(精选6篇)

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我们既增长了见识,也锻炼自身,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活动情况做一下总结。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总结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女职工权益保护活动总结(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贵港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联合我区妇联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并举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普法宣传,着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是要增强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提高妇女自身的维权能力。我区以《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3月2日-3月9日,广泛宣传国家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将普法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宣传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切实做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维护女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二、重视女职工工作,推进女职工工作规范化建设

我区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重要性,从女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广泛征求女职工意见,落实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不断提升女职工维权工作规范化程度,把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关注女职工健康群众性女职工劳动

维护女职工权益、关爱女职工健康、帮助女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主要是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总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对女职工的帮扶力度,向全区女职工送去一份问候、一份祝福和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对于维护广大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关爱困难女职工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困难女职工档案,深入基层、深入女职工,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困难女职工和女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摸清困难女职工底数,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女职工都进入工会帮扶系统的数据库,并将困难女职工建档数作为女职工关爱行动。

阳朔县总工会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全县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女职工学习、宣传活动,将规定贯彻落实好,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营造了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活动学习的气氛

县总工会对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活动高度重视,接到文件后,积极组织全县基层工会女工委组织女职工认真学习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的全文内容。

二、针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以学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活动为契机,在公开栏处张贴宣传画和宣传标语等系列对《规定》进行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宣传氛围,推动全县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营造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良好环境。

三、积极开展咨询日活动

利用圩日时间在公园广场、乡镇设立咨询流动服务站点,免费为广大群众开展咨询活动,活动与女职工“关爱行动”相结合,把《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与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结合,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女职工的依法维权意识。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规定相关宣传资料20份,咨询服务1000人次。

四、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与特困家庭调查、女职工维权三结合

一是与特困家庭相结合,通过走访基层工会建立贫困女职工档案,了解她们所需所盼,并帮助她们切实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

二是结合女职工维权,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组织企业与女职工签订专项集体合同,严格按规定执行就业,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还使我县基层工会女职工提高了对《规定》的认识,增强了信心,更加了解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根据聊城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女职工法制宣传教育与权益维护”的活动主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3月份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维权小组。

收到通知,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成立“女职工维权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工会主席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女工委员任副组长,各级部女工委员任组员,确保维权行动活动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女职工维权观念。

为提高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女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我校特在进步楼三楼多媒体教室召开“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共筑幸福梦想”为主题的会议,全体女职工踊跃参加,会上认真组织女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劳动法》、《新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图片及有关法规,并结合女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维权讨论与分析,同时通过标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系列的普法宣传。通过一系列的普法学习,引导广大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进而大大提高了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三、积极推进维权行动,切实为女职工办实事。

我校女工委对每次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及女职工反应的焦点问题,及时解惑答疑并给与解决,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向上级反应并做到闭合处理,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在困难帮扶上,建立女职工困难帮扶档案,对特困女职工家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及时为她们解决急难所需,使她们生活有保障,让她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截至目前,走访慰问困难女职工10户次。今年金秋助学做到早宣传、早核对,确保每名困难女职工子女入学圆梦。

四、畅通女职工民主管理渠道,维护女职工参与评议权。

在民主管理上,畅通女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维护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监督权。通过形式多样的维权活动开展,提高了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全公司形成了良好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氛围。

总之,通过此次维权行动活动的开展,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大提高,女职工维权工作取得新得进展,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氛围。

xx乡根据xx省总工会的要求,在三月份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使广大女职工更多地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按照xx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xx乡工会组织召开会议,会议就如何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进行了详细部署,制定了活动方案。

二、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xx乡工会为了使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达到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的目的,在各单位张贴了宣传标语,且散发了维权明白纸。

三、开设知识讲堂,提高法律意识

xx乡为了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她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专门聘请了乡司法所人员开设了法制讲解,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为主要讲解内容。通过参加法律知识讲解,提高了广大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四、走访慰问。

xx乡工会人员对乡中心小学小学女教师及乡卫生院女医生进行走访慰问。通过走访,对乡女职工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了解,并为其送上节日的祝福。

通过这次维权行动月活动,让广大女职工懂得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提高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促进了男女平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意识。

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提高女职工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面,不断增强广大女职工知法、学法、用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长沙市总工会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在3月扎实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普及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知识,促进保护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在广大女职工中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大力普及法治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长沙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女职工委员会确定的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开展维权行动月活动作为20xx年女职工重点工作,为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专门召开女职委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制定下发活动文件,发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相关活动。

二、突出重点,注重宣传

1、以维权行动月活动为契机,送法到基层。为了扩大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的影响面和提高法制宣传的扎实性,我市各级工会开展了送法下基层活动。芙蓉区总工会设立宣传点,利用宣传栏、显示屏、微信等形式,对涉及女职工合法利益和特殊利益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女职工学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法》、《《工会法》、《婚姻法》、《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还发放了相关图册宣传资料1000多份,为100多名妇女群众现场解答了法律、健康、心理、劳动就业等相关咨询,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营造了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维权周活动的影响力。

开福区总工会联合各街道工会联合会,将法律知识送到基层,送到女职工身边。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信息专栏、宣传手册等,深入企业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单,让她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提高她们的法律维权意识;

二是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点,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宣传服务,发放宣传小册,制作宣传橱窗,大力宣传依法治国理念,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新河街道工会联合会和司法所在北辰三角洲小区的门口发放法律维权宣传册,并有专职调解员和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向广大群众免费提供了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咨询。不少女职工来到现场询问法律知识,活动当天共散发了法制宣传小册子三百余份。

2、开设知识讲座,提高法律意识。为了提高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她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长沙市总工会以长沙市总工会女职工素质教育大讲堂为平台宣讲女职工权益维护知识。望城区总工会向各系统工会、直属工会、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望工发〔20xx〕1号)红头文件,由区总女职工委员会统一部署,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各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系统工会、部分直属工会通过组织女职工参加专题讲座、座谈会、法律咨询、免费发放《反家庭暴力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女职工的维权意识。

开福区专门聘请了司法人员在企业开设了法制讲座班,讲座内容主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为主要内容。针对近日,中国首部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在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特邀请女权专家在通泰街街道连升街社区工会联合会、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工会联合会为辖区女职工举办了题为关爱女性,拒绝家暴的专题讲座2场,从关爱女性,挖掘更美的自己;提倡女生生活新概念,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预防家庭暴力,创造和谐幸福家庭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讲座结束后,社区工会给参与活动的女职工派发了纪念品,并发放了宣传资料。

3、深入基层,周到服务。结合我市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开展,我们深入基层,去到企业、工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女职工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还为她们讲解职业安全卫生和生育健康知识,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能力。望麓园街道工会联合会对女职工相对集中的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安全隐患自查和集中整改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解决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望城区总工会通过摸底,审核资料等环节,20xx年三八节期间共救助了80名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共发放救助款8万元。救助女环卫工10名,一线教师(优秀的、困难的)20名,患癌症的女职工8名,其他企业、乡镇街道和系统工会、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42名,每人发放救助金1000元。

4、以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女职工维权机制。依法推动企业深入开展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将《特别规定》内容纳入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切实履行职责,努力代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借助长沙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推动建立完善女职工工资协商、四期保护、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约履约率,切实保障女职工同工同酬、同职同权。并对参加启动仪式的近200家企业工会主席和行政负责人进行培训,发放《特别规定》200余份。芙蓉区总工会在林子翔天培训中心举行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依托各地工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以中小非公企业和女职工相对集中行业为重点,对未签订女职工专项合同企业、合同到期未续约企业集中开展要约行动,着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和中小非公企业女职工专项合同工作。

这次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的开展,扩大了保障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度,提高了女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更是增强了她们在本职工作上继续勤恳工作建功立业的信心,同时也为女职工工作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妇女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维权周系列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一、重视,部署

按照x女委发[20xx]x号文件、x工女委[20xx]x文件要求,厂工会女工委组织召开了XX卷烟厂女职工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何结合三八节活动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进行了详细部署,号召各基层分会积极参与,厂三个车间分会、三个行管分会、双休分会营销及物流分中心分会均全部参加。

二、 宣传到位

主动适应新媒体广泛应用和职工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新趋势,注重树立“互联网+”思维,探索创新活动组织和宣传方式,推进网下工作与网上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扩大企业和女职工参与面和活动影响力。按照活动要求和内容,各基层分会均积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维权宣传活动。如制丝、卷包、动力分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在车间设置的电子屏幕上对宣传内容进行滚动播放,使三班员工均能随时驻足学习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法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对维权法律法规的知晓率的熟知率;行管分会采取了座谈、讨论、微信关注共享等形式进行积极宣传;各部室还积极在内网及行业媒体上对各自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宣传。维权活动氛围浓厚,女职工维权意识大幅提高。同时,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同步行动:积极制作了维权活动展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内容全文刊登在展板之上,实施厂区内全方位流动展出,在全厂范围内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普及,使广大女职工对维权的内容进一步熟晓,对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对维权的范围进一步明晰。

三、调研,维权

为了使女职工维权行动更加贴近职工,真实的反映女职工对维权的不同看法,为以后能够更好的推进女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为女职工争取更大的合法权益获取来源,厂女工委在各基层工会进行了实地走访,就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女职工权益的具体条款和一线职工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积极引导提高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参加调研的110名女职工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比较满意,并对厂现有的制度也均持赞许态度。

四、自查,机制

根据维权行动要求,厂女工委着手开始对现行的制度进行自查。对厂现有的管理文件如:《xx卷烟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其中,对新变更的条款进行了标注。经自查:XX卷烟厂自《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实施之后,积极履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严格按照女职工卫生保健品的发放标准进行了按月发放,严格执行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要求,厂女工委每季度组成女职工劳动保护监督小组,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内网《女工之友》栏目刊登,以供职工们相互传阅,促使上述规定能够落到实处。

近年来,xx卷烟厂工会重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按照厂《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内容,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实施对困难、患病女职工的关爱。尤其是对我厂特病女职工理赔情况积极进行协调,深入实施女职工健康保障关爱行动,实现对在档困难女职工帮扶到位。为了使维权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厂对近三年来患病理赔的女职工进行了统计发现:我厂出现符合特病专项理赔的女职工10人,理赔款项为x元,目前已按合同要求履行到位。同时也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维权行动的开展,在关心、关爱女职工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患病女职工也是一个安慰和保障。

通过女职工维权行动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女职工懂得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提高了《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促进了男女平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意识。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毕业论文

女职工权益保护活动总结(精选6篇)

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我们既增长了见识,也锻炼自身,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活动情况做一下总结。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总结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女职工权益保护活动总结(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贵港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联合我区妇联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并举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普法宣传,着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是要增强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提高妇女自身的维权能力。我区以《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3月2日-3月9日,广泛宣传国家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将普法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宣传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切实做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维护女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二、重视女职工工作,推进女职工工作规范化建设

我区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重要性,从女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广泛征求女职工意见,落实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不断提升女职工维权工作规范化程度,把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关注女职工健康群众性女职工劳动

维护女职工权益、关爱女职工健康、帮助女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主要是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总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对女职工的帮扶力度,向全区女职工送去一份问候、一份祝福和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对于维护广大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关爱困难女职工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困难女职工档案,深入基层、深入女职工,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困难女职工和女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摸清困难女职工底数,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女职工都进入工会帮扶系统的数据库,并将困难女职工建档数作为女职工关爱行动。

阳朔县总工会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全县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女职工学习、宣传活动,将规定贯彻落实好,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营造了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活动学习的气氛

县总工会对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活动高度重视,接到文件后,积极组织全县基层工会女工委组织女职工认真学习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的全文内容。

二、针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以学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活动为契机,在公开栏处张贴宣传画和宣传标语等系列对《规定》进行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宣传氛围,推动全县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营造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良好环境。

三、积极开展咨询日活动

利用圩日时间在公园广场、乡镇设立咨询流动服务站点,免费为广大群众开展咨询活动,活动与女职工“关爱行动”相结合,把《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与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结合,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女职工的依法维权意识。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规定相关宣传资料20份,咨询服务1000人次。

四、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特别规定》与特困家庭调查、女职工维权三结合

一是与特困家庭相结合,通过走访基层工会建立贫困女职工档案,了解她们所需所盼,并帮助她们切实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

二是结合女职工维权,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组织企业与女职工签订专项集体合同,严格按规定执行就业,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还使我县基层工会女职工提高了对《规定》的认识,增强了信心,更加了解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根据聊城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女职工法制宣传教育与权益维护”的活动主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3月份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维权小组。

收到通知,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成立“女职工维权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工会主席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女工委员任副组长,各级部女工委员任组员,确保维权行动活动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女职工维权观念。

为提高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女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我校特在进步楼三楼多媒体教室召开“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共筑幸福梦想”为主题的会议,全体女职工踊跃参加,会上认真组织女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劳动法》、《新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图片及有关法规,并结合女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维权讨论与分析,同时通过标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系列的普法宣传。通过一系列的普法学习,引导广大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进而大大提高了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三、积极推进维权行动,切实为女职工办实事。

我校女工委对每次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及女职工反应的焦点问题,及时解惑答疑并给与解决,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向上级反应并做到闭合处理,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在困难帮扶上,建立女职工困难帮扶档案,对特困女职工家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及时为她们解决急难所需,使她们生活有保障,让她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截至目前,走访慰问困难女职工10户次。今年金秋助学做到早宣传、早核对,确保每名困难女职工子女入学圆梦。

四、畅通女职工民主管理渠道,维护女职工参与评议权。

在民主管理上,畅通女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维护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监督权。通过形式多样的维权活动开展,提高了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全公司形成了良好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氛围。

总之,通过此次维权行动活动的开展,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大提高,女职工维权工作取得新得进展,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氛围。

xx乡根据xx省总工会的要求,在三月份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使广大女职工更多地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按照xx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xx乡工会组织召开会议,会议就如何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进行了详细部署,制定了活动方案。

二、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xx乡工会为了使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达到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的目的,在各单位张贴了宣传标语,且散发了维权明白纸。

三、开设知识讲堂,提高法律意识

xx乡为了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她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专门聘请了乡司法所人员开设了法制讲解,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为主要讲解内容。通过参加法律知识讲解,提高了广大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四、走访慰问。

xx乡工会人员对乡中心小学小学女教师及乡卫生院女医生进行走访慰问。通过走访,对乡女职工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了解,并为其送上节日的祝福。

通过这次维权行动月活动,让广大女职工懂得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提高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促进了男女平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意识。

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提高女职工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面,不断增强广大女职工知法、学法、用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长沙市总工会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在3月扎实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普及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知识,促进保护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在广大女职工中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大力普及法治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长沙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女职工委员会确定的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开展维权行动月活动作为20xx年女职工重点工作,为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专门召开女职委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制定下发活动文件,发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相关活动。

二、突出重点,注重宣传

1、以维权行动月活动为契机,送法到基层。为了扩大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的影响面和提高法制宣传的扎实性,我市各级工会开展了送法下基层活动。芙蓉区总工会设立宣传点,利用宣传栏、显示屏、微信等形式,对涉及女职工合法利益和特殊利益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女职工学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法》、《《工会法》、《婚姻法》、《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还发放了相关图册宣传资料1000多份,为100多名妇女群众现场解答了法律、健康、心理、劳动就业等相关咨询,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营造了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维权周活动的影响力。

开福区总工会联合各街道工会联合会,将法律知识送到基层,送到女职工身边。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信息专栏、宣传手册等,深入企业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单,让她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提高她们的法律维权意识;

二是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点,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宣传服务,发放宣传小册,制作宣传橱窗,大力宣传依法治国理念,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新河街道工会联合会和司法所在北辰三角洲小区的门口发放法律维权宣传册,并有专职调解员和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向广大群众免费提供了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咨询。不少女职工来到现场询问法律知识,活动当天共散发了法制宣传小册子三百余份。

2、开设知识讲座,提高法律意识。为了提高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她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长沙市总工会以长沙市总工会女职工素质教育大讲堂为平台宣讲女职工权益维护知识。望城区总工会向各系统工会、直属工会、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望工发〔20xx〕1号)红头文件,由区总女职工委员会统一部署,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各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系统工会、部分直属工会通过组织女职工参加专题讲座、座谈会、法律咨询、免费发放《反家庭暴力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女职工的维权意识。

开福区专门聘请了司法人员在企业开设了法制讲座班,讲座内容主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为主要内容。针对近日,中国首部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在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特邀请女权专家在通泰街街道连升街社区工会联合会、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工会联合会为辖区女职工举办了题为关爱女性,拒绝家暴的专题讲座2场,从关爱女性,挖掘更美的自己;提倡女生生活新概念,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预防家庭暴力,创造和谐幸福家庭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讲座结束后,社区工会给参与活动的女职工派发了纪念品,并发放了宣传资料。

3、深入基层,周到服务。结合我市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开展,我们深入基层,去到企业、工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女职工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还为她们讲解职业安全卫生和生育健康知识,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能力。望麓园街道工会联合会对女职工相对集中的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安全隐患自查和集中整改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解决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望城区总工会通过摸底,审核资料等环节,20xx年三八节期间共救助了80名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共发放救助款8万元。救助女环卫工10名,一线教师(优秀的、困难的)20名,患癌症的女职工8名,其他企业、乡镇街道和系统工会、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42名,每人发放救助金1000元。

4、以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女职工维权机制。依法推动企业深入开展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将《特别规定》内容纳入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切实履行职责,努力代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借助长沙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推动建立完善女职工工资协商、四期保护、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约履约率,切实保障女职工同工同酬、同职同权。并对参加启动仪式的近200家企业工会主席和行政负责人进行培训,发放《特别规定》200余份。芙蓉区总工会在林子翔天培训中心举行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依托各地工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以中小非公企业和女职工相对集中行业为重点,对未签订女职工专项合同企业、合同到期未续约企业集中开展要约行动,着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和中小非公企业女职工专项合同工作。

这次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的开展,扩大了保障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度,提高了女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更是增强了她们在本职工作上继续勤恳工作建功立业的信心,同时也为女职工工作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妇女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维权周系列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一、重视,部署

按照x女委发[20xx]x号文件、x工女委[20xx]x文件要求,厂工会女工委组织召开了XX卷烟厂女职工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何结合三八节活动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进行了详细部署,号召各基层分会积极参与,厂三个车间分会、三个行管分会、双休分会营销及物流分中心分会均全部参加。

二、 宣传到位

主动适应新媒体广泛应用和职工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新趋势,注重树立“互联网+”思维,探索创新活动组织和宣传方式,推进网下工作与网上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扩大企业和女职工参与面和活动影响力。按照活动要求和内容,各基层分会均积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维权宣传活动。如制丝、卷包、动力分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在车间设置的电子屏幕上对宣传内容进行滚动播放,使三班员工均能随时驻足学习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法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对维权法律法规的知晓率的熟知率;行管分会采取了座谈、讨论、微信关注共享等形式进行积极宣传;各部室还积极在内网及行业媒体上对各自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宣传。维权活动氛围浓厚,女职工维权意识大幅提高。同时,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同步行动:积极制作了维权活动展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内容全文刊登在展板之上,实施厂区内全方位流动展出,在全厂范围内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普及,使广大女职工对维权的内容进一步熟晓,对维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对维权的范围进一步明晰。

三、调研,维权

为了使女职工维权行动更加贴近职工,真实的反映女职工对维权的不同看法,为以后能够更好的推进女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为女职工争取更大的合法权益获取来源,厂女工委在各基层工会进行了实地走访,就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女职工权益的具体条款和一线职工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积极引导提高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参加调研的110名女职工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比较满意,并对厂现有的制度也均持赞许态度。

四、自查,机制

根据维权行动要求,厂女工委着手开始对现行的制度进行自查。对厂现有的管理文件如:《xx卷烟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其中,对新变更的条款进行了标注。经自查:XX卷烟厂自《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实施之后,积极履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严格按照女职工卫生保健品的发放标准进行了按月发放,严格执行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要求,厂女工委每季度组成女职工劳动保护监督小组,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内网《女工之友》栏目刊登,以供职工们相互传阅,促使上述规定能够落到实处。

近年来,xx卷烟厂工会重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按照厂《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内容,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实施对困难、患病女职工的关爱。尤其是对我厂特病女职工理赔情况积极进行协调,深入实施女职工健康保障关爱行动,实现对在档困难女职工帮扶到位。为了使维权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厂对近三年来患病理赔的女职工进行了统计发现:我厂出现符合特病专项理赔的女职工10人,理赔款项为x元,目前已按合同要求履行到位。同时也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维权行动的开展,在关心、关爱女职工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患病女职工也是一个安慰和保障。

通过女职工维权行动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女职工懂得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提高了《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促进了男女平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意识。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全面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县总工会调研组分别对灵溪、龙港两镇女职工人数相对较多的19家企事业单位工会,就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对基层工会女职工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当前女职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目标,对县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底,全县已建企业工会中,15人以上企业建女职工委员会659家,设女工委员518家,组建率。签订集体合同538家,覆盖职工49160人。规模以上建会企业签订工资协商223家,签订率86%。50家企业签订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协议,95个单位1600名女工参加妇科病普查。 近年来,全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依据,加强源头参与,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完善。加强调查研究,反映女职工的呼声。加强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维护,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被调查的19家企业都能够正常运转,效益较好,能正常发放工资,严格遵守女职工“四期”保护有关规定,无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企业工会组织也比较健全,19家企业全部成立了女职工委员会或设有女工委员,女职工组织制度也比较健全,大都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同时将女职工专项合同作为条款写入集体合同。能基本落实养老、医疗、生育等保险,其中星炬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天信仪表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全员参保。能够基本保证女职工享有三个月产假待遇,无怀孕期间开除女职工现象,天信仪表公司在女工产假期间工资全部发放,另外给予哺乳期女职工每天2小时哺乳假。工会女职工活动正常。“三八”节期间,各单位工会女职委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庆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非公企业在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合同内容不规范。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率比较高,但均未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仅作为集体合同的条款列入其中。部分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但合同内容不规范,缺少涉及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保护内容。 2、女职工“四期”保护得不到有效落实,生育保险覆盖面低。企业劳动设施简陋,部分非公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重生产、轻保护,劳动条件恶劣,缺乏职业病安全保护措施。 3、逢生产旺季加班加点现象严重,报酬低且劳动强度大,并以计件工资作为规避加班加点工资的手段。招工和用工中存在性别和年龄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时有发生。 三、形成问题的原因 1、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工会女职工工作,特别是对工会法、工会知识及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法规不了解、不执行,认为只要照章交税、文明经商、不违背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就行了,为追求高额利润,肆意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成本投入,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2、女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法律维权意识。非公企业外来务工女性大多来自农村,她们只想趁年轻多挣些钱,就业中即使遇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身心受到伤害时,多数也是忍气吞声。许多女职工对国家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无法判断自身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不敢向企业提出合法正当的要求。 3、非公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女职委主任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新手,且经常流动更换,自身又处于受雇地位,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法律制约机制和执法保障机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法律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的.氛围。要继续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作为工会系统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尊重和关心女职工,自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自觉保障女职工的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意识。加大对女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特别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 (二)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女职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积极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积极参与维权机制的建设,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加大宏观维护力度,积极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工作和执法检查活动;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行政)联席会议、集体合同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等过程中,着力解决涉及女职工特殊利益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形式,进一步维护女职工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积极参与女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参与查处严重损害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侵权行为,努力做好女职工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 (三)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实现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的新突破。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劳动用工和劳动保护的执法监察力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并要求新建工会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或设立女工委员。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工会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从机制上解决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四)关心困难女职工生活,努力为广大女职工办实事。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深入基层了解女职工的困难,关心她们的疾苦,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意愿和要求。协助政府做好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工作,加强对困难和特困女职工的帮扶活动,努力为她们排忧解难。 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突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工会工作全局,体现工会女职工工作特色,通过加大源头参与、整体维护的工作力度,促进女职工权益保障和劳动关系协调与稳定,开创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新局面。

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内容摘要:由于制度上的缺失及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的有待加强,加上人们法制观念认识上的错误和由于利益关系的驱动所致,现实中存在许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不合法、不合理现象,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如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述入手,分别阐述了劳动者就业选择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安全卫生权、技能培训权、社保福利权、民主管理权及争议救济权,在分析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之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劳动者权益 劳动权保护 救济机制 前 言 当前,劳动关系已成为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但破坏劳动关系发展、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一直存在,作为劳动关系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由于天生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劳动者在面临自身合法权益每每受到侵犯时往往无能为力、或为了保住工作而不得不忍气吞声,让我们忧虑的不只是劳动者自身维权条件的不足,还有相关机构职能的错位及救济保障机制的缺失,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揭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探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一、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述 [1]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目前,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工伤保险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平等和选择职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依法参加工会和民主管理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进行了规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一)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权利即劳动者就业权,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 1、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2]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动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2、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是劳动者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建立新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者在就业时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用人单位,不受外力的强迫;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在就业后所享有的辞职权,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劳动者如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二)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报酬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重要劳动权利之一,这一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劳动者实现劳动报酬权的重要形式是工资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自己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应得工资收入的权利。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有切实的内容,作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各种工资收入(在我国,工资形式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的保障工资等),有权获得最低工资保障,女职工有权要求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作为用人单位和国家有义务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三)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包括工作间歇、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缩短工时是提高劳动生率的一种手段,也适应了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休息休假的法律规定既是实现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保障,又是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护的一个方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四)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3]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由于劳动总是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生产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工伤事故和引起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劳动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安全技术法律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制度,及劳动保护监督制度,《劳动法》第六章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规定了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其中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第56条中还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7章还规定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为了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国家还通过《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劳动立法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建立起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使用人单位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安全卫生的技术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制度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是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权利得到有效保证。(五)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的人员和已经就业的职工,以培养其基本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教育和训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公民有劳动的权利,要实现劳动权是离不开劳动者自身拥有职业技能的,在职业技能的获得越来越多地依赖职业培训的今天,公民没有职业培训权利,劳动就业权利就无法充分实现。(六)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4]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业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疾病、年老等是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避免的,社会保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对保护职工身体健康,解除职工的后顾之优,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七)劳动者依法参加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 我国《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因此,只要是劳动者,即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扰和限制;根据《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八)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5]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引起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提起诉讼,解决劳动争议应贯彻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在发生争议时有提请争议处理的权利,也是劳动者其他合法权利的保证。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当前,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还严重不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一)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 当前,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现状还很不理想,首先表现在对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权利方面,在新形势下在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三个方面的招聘广告歧视较为突出。如一则我们极为常见的招聘广告“我公司因生产经营的需要,欲招聘3名管理人员。应聘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男性;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本地户口;4、具有两年以上管理经验;5、年龄30岁以下等。”单从字面上看就明显违反了劳动法中的“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的规定;当前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缺少明确具体的法律制裁措施,加上人们的认识观念不强,一些广告制作的部门、发布部门及广告的审核部门没有认真地履行审查的职责,才让这种有违反劳动法的招聘广告看上去有些“合法”了,目前这种违法招聘广告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当前对劳动者选择职业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在对劳动者辞职权的侵害,首先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如过高的违约金,让劳动者辞工后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另一方面是在劳动者依法辞工后扣压档案、证件,向劳动者索要“保管费”,特别是毕业不久的劳动者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多;其次在针对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等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严重超时加班、不依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的工资、工资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用“计件制”计算工资来规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很常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工厂实行计件制,让劳动者多劳多得,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且用人单位制定的工作标准过高,一般正常的劳动者出满勤,工资都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迫使劳动者加班加点,加上加班费才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这已侵害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的权利。据有关媒体报道,广州番禺市桥东环路上一家工厂近千名员工因不满意“一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几乎天天工作,天天加班。可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元底薪,加班费每小时2元,每个月拿到手的只有600多元,就这样工厂还拖欠一个月的工资。”而聚集在工厂门口,要求厂方提高基本工资,保证员工每周能休息一天,并按时发放工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显然这家工厂的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竟然还要通过罢工斗争来讨要,这一尴尬局面的出现,折射出了部分工人的权益困局。 如此之多的工人,为何没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呢?笔者认为,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不管是谁,只要拿起《劳动法》和其所在工厂对簿“公堂”,或者通过合法的渠道去“调解”,那么结果就可能会是“死路”一条:讨回应得工资后被工厂辞退。也许这正是一些人宁愿离开工厂,而另一些人宁愿罢工也不愿选择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由此就折射出部分工人权益的“双重困局”:工人不得不在生存与权益之间做出惟一选择,要么工人索要合法权益而被工厂开除;要么为保住工作而被剥夺某些合法权益。显然,在同样作为生存必须的二者之间做出惟一选择是让人痛心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也正是法律的现实尴尬:一边是强势者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一边是弱势者合法权益的被侵害,却又无力拿起法律来对抗,在个体权益受到侵害而又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时,群体式的维权必然被当成最优选择,[6]又如在劳动者安全卫生权益方面,我国每年像矿难、肺硒病等违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仅2004年就发生多起严重的矿难。据报载,当记者问及矿工井下安全条件这么差,矿难又如此频繁,为什么还要下井工作呢?矿工的回答令记者愕然,答曰:“到井下去,每月有壹千多元钱,不下井一家人的生活将难以为继!”为了生存,矿工们在拿生命作赌注,然而,那些无视矿工生命的私营矿主却抛开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管自己挣钱,还丧心病狂地说:“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你不干有人干!”这种事情的不时发生,充分反映出目前我国在安全卫生制度的监督方面还缺乏力度,应加大矿山安全卫生的检查工作,对违反安全和卫生的企业负责人加大处罚力度,坚持遏制住矿难及职业病高发的势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权利得到各项制度的保障。(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 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在劳动关系的建立上,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罚只是责令改正,对仍未改正行为没有进一步的处罚措施。在工资支付方面,对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只是设定了50%到一倍的赔偿金;对企业主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没有强制手段。在劳动保护方面,对恣意延长劳动时间、不依法提供劳动保护措施的行为缺乏强硬的处罚措施,等等。

浅谈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内容摘要: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本就紧张的就业压力更加突显,在这种氛围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每每受到威胁,为了保住工作,他们不得不忍气吞声,做出种种让步。面对劳动者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我们有义务呼吁社会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关键词:就业权、报酬权、休息权、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权、劳动争议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城镇中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量过大,而且长期增长,远远超过了就业需求量,劳动就业压力非常大,并会长期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直接使劳动者更加看重劳动机会,也间接导致了在劳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而放弃了合法权利的保护,这反而又放任了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使之有增无减。据统计,80%以上的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利造成的。可见在这种劳动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涉及劳动者不断增多的新趋势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将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一、劳动者就业权的保障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就业权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力。(一)、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不因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第七条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从事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种族、宗教信仰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录用标准。赋予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有利于促进劳动者之间的平等竞争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可见如在招聘广告中限制性别、信仰等条件,必需是国家特别规定的工种或岗位,否则就是违法招聘广告。譬如,某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当地日报上登出招工启事:“本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为1000万美元,实力雄厚。现招聘工人210人,条件如下:男女性别不限,均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因生产需要限理科班),有本市城镇正式户口,身体健康,年龄在24岁以下。”并有其他事项的规定。但同为高中毕业的男女两位同学,男的如愿以偿,女的却未被录用。当到该公司人事部询问时,经理告诉她:“你的学历大低,不适合公司的工作,所以没有被录用”。胡某认为自己具备了招工启事上所要求的“高中文凭”,符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条件。人事部经理遂告诉胡某,公司总经理特意指出,男职工是高中以上就可以了,女职工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才行,当初的表述是因为限于篇幅,“大专以上也是高中以上,并不矛盾嘛。”胡某认为公司的前后标准不一样,致使其辞掉了原工作,现在无工可作,况且,永声家电公司的工作并不需要很多体力,因此招工时应当男女同等标准。胡某还了解到,公司总经理彭某曾表示过“女工将来事太多,不如男工利索”,并授意公司人事部搞区别对待。像这样随意提高女职工录用标准,甚至拒绝录用女职工的情况相当普遍,如果企业都依此为标准招聘人员,那么对于妇女和那些年龄大的下岗工人来说找工作就更难了 。笔者认为当前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缺少明确具体的法律制裁措施,加上人们的认识观念不强,一些广告制作的部门、发布部门及广告的审核部门没有认真地履行审查的职责,才让这种有违反劳动法的招聘广告看上去有些“合法”了,目前这种违法招聘广告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完善招聘广告方面的法规,对招聘广告审查上有一套更具体的审查程序;对“就业歧视”行为进行制裁,并且在人们的观念上进行大力的引导和宣传。(二)、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的保障。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是劳动者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建立新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张某系职业高中毕业生,分到某合资饭店工作,并与饭店正式签订了为期二年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终止前的一个月,张某合同到期后不再与饭店续订一事向饭店提出了请求,饭店人事部表示同意并答复张某过一个月后来办手续。一个月以后,当张某手持接收单位的商调函找到饭店要求办理调离手续时,人事部负责人却突然提出:“要调走可以,但必须交齐后三年的培养费1200元,然后才给办理调动手续。” 张某认为,与饭店签订的是为期二年的劳动合同,自己既没有经过饭店培训,又没有提前解除合同,饭店收取培训费是非法的。店方却拿出《员工须知》说事,并说这是内部规定。后经多方筹借凑足1200元后,才办理了离店手续。对于饭店这种违背职工意愿,合同到期后职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饭店强行收取培训费的作法,在一些企业相当普遍。笔者认为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者在就业时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用人单位,不受外力的强迫;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在就业后所享有的辞职权。当前对劳动者选择职业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在对劳动者辞职权的侵害。首先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如过高的违约金、上岗保证金,让劳动者辞工后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另一方面是在劳动者依法辞工后扣压档案、证件,向劳动者索要“保管费”、培训费,特别是毕业不久的劳动者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多。建议对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有一个合理的限制范围,尽可能减少明显不合理的违约金存在。劳动部门和公安部门应合力对乱扣压劳动者的户口档案、证件的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切实有效的保护劳动力合法流动的权益。二、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护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的权力,并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合法收入,应当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不受侵犯,《劳动法》第五章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所谓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指挥下按照约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劳动者就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它不仅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有力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对其劳动的承认和评价。目前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工资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依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的工资。(一)、拖欠劳动者工资现象比较普遍、比较严重。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拖欠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几乎比比皆是,每到春节临近,工人返乡过春节之际,追索工资的“壮观场面”一幕幕上演着,甚至连我们日理万机的温总理都在为工人追要工资。此情此景,虽然体现了温总理体恤人民生活,为工人维权的一面,谁又能否认这是拖欠工资性质之恶劣的真实写照呢?笔者认为造成拖欠工资的原因:一方面法律法规对拖欠工资的企业处罚太轻。一般情况下只要用人单位补发工资,严重一点的劳动者打到劳动仲裁,也只是对用人单位加罚拖欠工资25%的补偿金,对用人单位处罚太轻,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公;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专门统一的工资法对此进行规范,虽然不少地方有工资立法的准备,但当前总体上讲法律依据还是有些不足;再一方面劳动部门对随意克扣、拖欠、压低工资的企业处罚不够坚决,处理的时间过长。建议执法部门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发生,加强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普遍建立举报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重罚机制,使得那些恶意拖欠工资的单位得不偿失,不敢再拖;另一方面,应加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据报载,一些单位规定按时发放工资,一部分农民工为了图省事,或者防止丢失,竟然主动放弃及时付薪的权利,自愿集中领取,给那些蓄意违规的单位以可乘之机。(二)、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所谓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的情况下,由其所在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用“计件制”计算工资来规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很常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工厂实行计件制,让劳动者多劳多得,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用人单位制定的工作标准过高,一般正常的劳动者出满勤,工资都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迫使劳动者加班加点,加上加班费才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样做虽然对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已侵害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的权利。三、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休息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意向基本的权利,是劳动立法的目标之一。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只有尊重休息的权利并创造休息条件让劳动者有足够的休息调整,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据11月8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报道 11月7日,广州番禺市桥东环路上一家工厂近千名员工因不满意“一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几乎天天工作,天天加班。可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元底薪,加班费每小时2元,每个月拿到手的只有600多元,就这样工厂还拖欠一个月的工资。”而聚集在工厂门口,要求厂方提高基本工资,保证员工每周能休息一天,并按时发放工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显然这家工厂的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竟然还要通过罢工斗争来讨要,这一尴尬局面的出现,折射出了部分工人的权益困局。 如此之多的工人,为何没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呢?笔者认为,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不管是谁,只要拿起《劳动法》和其所在工厂对簿“公堂”,或者通过合法的渠道去“调解”,那么结果就可能会是“死路”一条:讨回应得工资后被工厂辞退。也许这正是一些人宁愿离开工厂,而另一些人宁愿罢工也不愿选择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由此就折射出部分工人权益的“双重困局”:工人不得不在生存与权益之间做出惟一选择,要么工人索要合法权益而被工厂开除;要么为保住工作而被剥夺某些合法权益。显然,在同样作为生存必须的二者之间做出惟一选择是让人痛心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也正是法律的现实尴尬:一边是强势者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一边是弱势者合法权益的被侵害,却又无力拿起法律来对抗。在法律健全的今天,不甘做出惟一选择的工人,却仍然采用了罢工这种相对原始的斗争形式,这无疑是文明社会的一大悲哀。在个体权益受到侵害而又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时,群体式的维权必然被当成最优选择,而怎样来处理好这样的社会冲突,也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或个体行为,建议政府应加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力度,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强烈,查有实据的单位,重拳出击,除采取强制措施保障职工权益外,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使那些侵害职工权益的当权人有后顾之忧。四、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权的保障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保护其生命和身体健康的一项基本劳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劳动法》第六章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规定了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其中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第56条中还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7章还规定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为了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国家还通过《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劳动立法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建立起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使用人单位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安全卫生的技术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制度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是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权利得到有效保证。但即使这样,我国每年像矿难、肺硒病等违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仅2004年就发生多起严重的矿难。据报载,当记者问及矿工井下安全条件这么差,矿难又如此频繁,为什么还要下井工作呢?矿工的回答令记者愕然,答曰:“到井下去,每月有壹千多元钱,不下井一家人的生活将难以为继!”为了生存,矿工们在拿生命作赌注,然而,那些无视矿工生命的私营矿主却抛开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管自己挣钱,还丧心病狂地说:“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你不干有人干!”这种事情的不时发生,充分反映出目前我国在安全卫生制度的监督方面还缺乏力度,建议应加大矿山安全卫生的检查工作,对违反安全和卫生的企业负责人加大处罚力度,坚持遏制住矿难及职业病高发的势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权利得到各项制度的保障。五、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对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国家强行性的规定,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改善劳动者生活状况的不可缺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而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却找出种种理由不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笔者曾耳闻有这样一家公司,单位为其员工缴纳保险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一半。而且还自圆其说说什么临时岗、固定岗,单位只给固定岗人员缴纳保险,从事临时岗位的职工要想参加保险只有自己去办理,属于个人的私事,为员工办社会保险是对员工的一种奖励,办不办社会保险由公司决定,还让新来的员工签订不办社会保险的协议。对于那些动不动主张权益的职工,公司都会想方设法予以辞退。这直接导致劳动者为了拥有工作,明知自己的社会保险权利被侵害了也不敢主张权利。还有一些私营“小老板”更是出口不凡,“在这里我就是法,我想怎样就怎样”;并且不按规定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相关手续,又为劳动者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办理失业手续及下一步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有一种情况是:劳动者主张自己的其他合法权利如要求加班费、办社会保险等权利时,马上就会被用人单位想方设法辞退,这也造成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就不得不放弃其它权利的请求。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的介入,深入用人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否则只看用人单位递交的报表,什么问题都发现不了;并且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社会保险深入人心,让用人单位自觉的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让劳动者监督用人单位给自己办社会保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消除和缓解社会矛盾,更有效的起到“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六、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的几个问题我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便劳动者其它权利受到侵害时,有进行救济的权利。对劳动争议的妥善解决,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有利于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高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但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方面,笔者认为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须共同探讨。一、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成本过高。目前,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为“一裁两审”制度。凡是劳动争议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仲裁委员会又往往不受理非法用工、超过申诉时效等案件,因为未经仲裁,当事人便不能诉诸法院,这无疑间接剥夺了在非法用工情况下劳动者请求司法救济的权利。有些案件,仲裁委员会认为不属于劳动争议,不属其管辖范畴,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而当事人以民事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后,法院经审理又认为是劳动争议,告知当事人先申请仲裁。由于劳动关系所作的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对现实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不能包括。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有必要对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范围做出立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以便统一理解,特别是要出台在用人单位主体不合法的情况下,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分清与其它法律责任的界线。二、申请劳动争议时效过短,不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由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短,劳动者往往冒着超过仲裁时效的风险。当事人提出仲裁要求,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当事人超过时效申请仲裁的,将不予支持其请求。然而,大部分职工,在一些争议发生后,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尽可能通过相对缓和的方式解决,比如,托人情、找关系。正是这样左顾右盼的时候,诉讼时效匆匆而过,当劳动者拿起法律这把武器自卫的时候,法律又为劳动者亮起了红灯。笔者建议在立法上对劳动申诉时效延长,特别是对于连续侵权行为如加班费、拖欠工资等方面,可适当延长,这样会更符合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本意。三、劳动争议案执行效力的有限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矛盾必然突出,劳动争议仲裁也因此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准司法行为,是调解劳动者与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其裁决结果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尽管如此,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当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对仲裁结果的法律权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劳动争议仲裁在对自身的宣传上还不够,使很多人对劳动争议仲裁缺乏一定的了解;三是法律给予劳动争议仲裁权力空间还非常有限,其法律权威性有待加强。基于此,笔者呼吁,无论从维护职工权益、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角度,还是着眼于提高司法效率,国家有关部门都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劳动争议仲裁的地位权限,以更好地使劳动争议仲裁发挥作用。七、对劳动者权利保障问题的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对劳动者权利保障的认识,不应仅仅拘泥于对劳动者具体权利的保障,而且还包括对劳动者权利保障的一般性规律的认识,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建立监督体系规范企业行为。劳动监察运用行政手段规范企业行为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应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劳动监察工作的对象,应重点放在经常发生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权利的企业;工作内容应重点查处用人单位的乱辞退劳动者、强迫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和克扣工资等行为上;工作方式应采取接受劳动者举报进行查处与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进行检查督促相结合,发现企业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于经督促或责令整改的仍不整改的加重处罚,下大力气纠正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劳动法》第88条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这即是《劳动法》赋予工会组织的神圣权利,也是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所在。在当前劳动侵权较多,而劳动者处在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其维权与协调职能应得到进一步发挥,让劳动者能够更多的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并能够在权益受到侵害及时的去维护。由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多尚未建立工会组织,严重制约着工会职能的发挥,因此要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工作。不断要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配备必要人员,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个别工会受用人单位影响太大,根本担负不起为劳动者维权的责任,这还需加强工会的相对独立性,切实发挥出工会的作用。(三)、做好侵权的预防工作,是对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最好的立法。劳动行政部门应改变劳动争议工作被动处理的现状应逐步形成“重视预防,积极再调解,公平仲裁”的新工作模式。由劳动行政部门应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对发生争议较多的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向劳动者问情况,找出矛盾原因。拿出对策并就容易出现的劳动侵权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用人单位规范管理,预防劳动侵权的发生。发生劳动侵权后,应先由企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力争将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在调解不成时再由仲裁渠道依法解决。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加大对企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帮助提高企业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制止不法行为,维护合法权益,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都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实现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四)、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减少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大量存在,二用人单位凭借其优势地位,有法不依,以权代法,不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使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通过具体案件的处理增长法律知识,懂得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并及时妥善处理各种争议,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稳定社会,是劳动者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参考文献1、李景森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通过。3、《企业最低工资规定》,1993年11月24日劳动部发布。4、梁书文、回沪明主编《劳动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5、范战江、石美遐主编,《新编劳动争议仲裁案例》,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法律论文职工权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法律分析:职工主要有以下合法权益:1.平等就业的权利;2.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4.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第一款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意义从立法宗旨和法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立法者针对以往《劳动法》诸多规定的不足,广纳各方建议,经多次审议最终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法律,劳资双方都应严格按照本法的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立法者也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出台了这样一部法律。虽然《劳动合同法》关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一些规定有待完善,但是此次立法首次确立侧重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宗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订立方面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按照民事合同分类,合同分为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那么劳动合同在理论上也有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之分。为什么《劳动合同法》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是书面形式呢?首先,口头劳动合同的内容难以确定,很容易产生争议。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争议时,口头劳动合同无法取证的这一弊端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与口头合同不同的是,书面劳动合同是记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权利义务的载体,详细记录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也就是说,书面劳动合同规定了双方的具体劳动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那么劳动者就可以持书面劳动合同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由上述两点理由可知,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是非常有必要的。《劳动合同法》的此项规定既继承了《劳动法》第19条关于“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的规定,也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以后,应当在1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无关于用工手续的规定,也无明确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和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则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以后,应当在1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订立劳动合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劳动合同都能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就订立。为此《劳动合同法》本着“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同时也规定了“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后,可以不必马上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但也只有一个月的期限。如果一个月以后用人单位还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那么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此项规定对劳动者极为有利。[2]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结合第七条关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规定可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劳动关系的建立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了实际的用工开始,而不是劳动合同签订之时。按照原来《劳动法》第16条第1款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换言之,订立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条件,这样一来给人们造成了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才真正建立起来的错觉。这一规定是将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本末倒置了。正因为有如此错误的规定,在《劳动法》施行的十多年里,用人单位利用这个法律的空子,故意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让劳动者无法用劳动合同作证据去维权的情况愈演愈烈。另外,也确实存在一些劳动仲裁人员和司法人员因此错误地认识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当劳动者拿不出劳动合同,他们就轻易地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或决定,或者即使受理了也不支持劳动者的主张,加剧了因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犯而得不到保护和法律救济造成的劳动关系的恶化。现在从《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和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来看,在劳动关系建立与劳动合同订立的规定上修改了《劳动法》的规定,否定了原来将劳动合同置于劳动关系的前提和中心地位的错误观念,还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实际发生了用工行为的本来面目,是正本清源!这样规定才能让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得到更好地保护。(二)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方面1、《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符合三个要件:一是“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二是“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三是“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然而,近年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很低,据抽样调查统计,我国劳动合同平均签订率并不高,特别是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的签订率只有40%左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30%左右,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签订率不到20%。[4]另外,目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劳动合同都是一年一签,有的甚至一年几签,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应劳动者要求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一是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二是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三是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此规定主要是针对以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合同期限短期化的问题出台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合同期限短的受害者一般是劳动者,用人单位很少有什么影响,相反用人单位还可以借机去规避责任。有了此项规定劳动者也就有了订立劳动合同的主动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得到更有利的保障。2、除了《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的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外,还有一种情形当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项规定很好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了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带来的麻烦,同时也促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有利于为劳动者创造一个稳定的职业环境,一个稳定的职业环境能够使劳动者增强对用人单位的信任,劳动者也会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钻研业务,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不但能够完善自我,也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好的效益。(三)关于试用期方面1、《劳动法》只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关于试用期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规定的具体化可以有效的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规定试用期,长时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试用期也是劳动者检验用人单位的期限,有利于劳动者在合理的期限内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劳动合同法》关于对试用期的明确规定,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使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时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一旦用人单在试用期方面有违法操作,劳动者即可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关于试用期的工资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者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这一规定是“同工同酬”的具体体现。劳动者虽然处在试用期,但是和其他员工的工作岗位是一样的,从事的工作也是一样的,即便是工作经验比老员工少,创造的价值也未必一定比他们少。此项规定是立法者站在公平的角度去制定的。《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一规定主要是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规定试用期的工资待遇。如果试用期的工资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那么用人单位肯定会尽量的压低试用期的工资待遇,这样对劳动者是极为不利的。法律明确规定试用期的工资限额,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南,也有效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为遏制用人单位恶意使用试用期,《劳动合同法》做出了针对性的规定,在试用期中,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等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在试用期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定程序,即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说明理由。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这一规定与《劳动法》的规定相比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通过本条对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以任何借口解除劳动合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5](四)关于违约金方面的规定1、《劳动法》没有关于服务期的相关规定,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服务期期间劳动者违反与用人单位的约定的,应当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追偿违约金的最高限额,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高于这一限额都是无效的,劳动者也不会因为违约而负担高额的赔偿费用。本条还规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此项规定说明劳动者可以对已经履行的服务期部分不负违约责任,只对服务期尚未履行的部分承担责任,这样一来也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违约负担。此外,本条不单对服务期违约金作了限制,还规定服务期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不但可以避免高额违约金的风险,而且还有机会享受到服务期加薪的待遇。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应当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此项规定说明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并不是完全受限制的,在受限制的同时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另外《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对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违约金条款,保护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有着非常积极地作用。(五)关于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方面1、《劳动法》没有规定关于解决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问题的有效措施。而近年来,用人单位拖欠工人工资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非常严重,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更为突出,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据统计近年来70%以上的工人群体性事件都因拖欠工资问题引起,在各大报上看到个别劳动者为讨薪采取过激的行为,如“要跳楼”、“聚众闹事”等并不少见,虽然其中出现“闹剧”,但拖欠工资的实事,我们是无法否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6]有的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为了提高利润,竟然把拖欠和克扣工资当作一种经营策略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虽然工人明知用人单位克扣和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但是他们想为自己讨回公道又谈何容易,《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起诉的必经前置程序。2、针对上述问题《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一规定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劳动争议程序复杂的问题,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时可以不用经过仲裁和审理程序而直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对劳动者追索自己应得的工资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司法救济途径。(六)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确立方面1、《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就权利而言,属于“单决权”。实践中,不少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都是由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没有听取员工的意见,这种单方规定的“霸王制度”,一般不考虑劳动者的意见和利益,把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强加给劳动者遵守,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企业是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与劳动者充分协商确定,不能由企业一方说了算。2、《劳动合同法》正是针对以往规章制度完全由用人单位控制而忽视劳动者建议这一弊端做出调整,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从而达到在规章制度上保证劳资双方地位平等。由此看来,《劳动合同法》关于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既能实现制度公平也能很好的保护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劳动者。

个人觉得权益的保障都是需要利用法律的手段来实现的,所以,你应该去找下(法学)里面的,从用法律来保障职工权益的角度开始着手

女职工维权研究论文

如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如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生活中法律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条件,法律对于我们的保护也是方方面面的,以下了解如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基本内容

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指我国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女职工应当享受的权益。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女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物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度;维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监督和协助行政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反对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为受歧视、虐待、侮辱、迫害的女职工撑腰作主,伸张正义。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保护女职工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力。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力和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

2、强调保护女职工的文化教育权利。各级人民政有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妇女职业教育培训。维护女职工的文化教育权利,企业和女工工作部门要积极为女职工提高文化技术素质创造条件。要从维护女职工的文化教育权利和企业发展的前提出发,给女职工提供较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针对女职工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创办多种形式的生活福利设施,解决女职工的后顾之忧。

3、强调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关于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劳动禁忌范围规定》《女职工保健规定》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等法律和规定中作了详细规定。这将在女职工劳动保护中进行专门介绍。

4、强调保护妇女的财产权益。《妇女法》第五章财产权利中强调:国家保护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妇女法》同时还强调保护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

在《妇女法》第七章和《婚姻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强调: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

二、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女职工的权利的保护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很多行业都限制了女职工的生育,这无疑是对女职工权益的最大侵害。主要表现为

1、女职工因生育而遭放假、下岗、辞退的现象在增加。其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被企业列入“编外人员”。在改革企业制度,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措施之后,被编余的富余劳力中,女职工占多数,其中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占相当大比重。其二,企业让孕期、哺乳期女职工放长假的情况日益增多。

有的女工放长假两年多,期满后要求上班,企业却不予安排。其三,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女职工怀孕、生小孩为由辞退女工事件屡见不鲜,政府并无法规或有效行政手段给以干预。

仅从生理因素分析,男、女性体力都可以满足一般工作需要,故可推断,如企业以男女生理原因而采取不同的就业对待,那就是顾虑到女性要承担生育和抚育任务,而女性要承担生育和抚育任务必然会对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女性的生育职能成为女性遭受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

2、女职工享受的产假工资(生育津贴)实际保障水平在下降虽然各个时期女职工生育津贴(产假工资)的计发比例一直是100%,但由于计发基数标准工资占全部工资比例的大幅下降,

女职工产假工资占全部工资的比重也在大幅下降,实际保障水平在降低。另外,按国际公约的规定,产假和产假工资的支付期限为12-14周,并有延长趋势。而我国的法定产假长度和产假工资的支付期限只有8-10周,还不到最低国际标准。

3、女职工生育期间医疗保健费也面临新的挑战,成为生育保险改革的难点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医疗保健费用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统筹支付项目减少和衔接不当,导致部分医疗保健费无法开支。其二是医疗费用上涨,统筹支付的水平降低,其差额部分给职工带来沉重负担。

其三是在尚未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企业,特别是亏损企业、困难企业拖欠生育医疗保健费的现象大量存在。

三、关于进一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措施

首先,各级工会要按照全总关于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加快基层女职工委员会的组建步伐,并把重点放在新建企业。要按照尉健行同志在全总十三届五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的同时,同步建立女职工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女职工组织到工会女职工组织中来。

第二,工会组织要运用法律武器保证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运用法律武器强化维护职能。做好调查研究,参与立法并做好监督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突出维护职能的工作机制,做到组织上能参与进去,工作中有参与渠道,保证民主监督作用,做到具体维护。为少数受侵害的女职工撑腰做主。

工会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畏权势,不怕麻烦,满腔热情地帮助女职工却掉压在她们精神上、肉体上的枷锁,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制裁。第三,提高女职工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工会组织在突出维护职能的同时,工作的着眼点应集中于提高女职工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上,要对女职工进行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要在女职工中提倡和宣传自我成才、岗位成才,做到“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并积极推荐她们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上去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技术练兵、岗位和工作竞赛等形式,使女职工掌握文化技术和生产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新形势下女职工队伍呈现的特点

(一)女职工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我们国家的女职工已经占到职工队伍总数的46%以上,女职工遍布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女职工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二)女职工队伍的年龄趋于年轻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年轻的女职工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全社会女职工队伍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她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追求新鲜事物,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

(三)女职工队伍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在招录人才时,大部分单位在学历方面要求都比较高,能进入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女职工接受教育年龄长、文化水平高、学历高、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她们在自我表现、自我价值追求、自我争取、自我维权意识等方面都较为强烈。

(四)女职工在社会各个领域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有所上升。女职工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撑起社会的半边天,在领导提拔任用上女职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担任领导职务的女职工比例越来越高。

(五)女职工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女职工队伍在社会各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重视,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女职工在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虽然女职工队伍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企业对女职工工作不够重视。社会对男女平等越来越重视,提高女性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参与率,但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男女区别对待,认为女职工在某些方面不如男职工能干,以各种条件限制女职工进入单位从事各种职业,对进入单位的女职工也不够重视,一些年龄偏大的、文化程度较低的、技能单一的女职工存在偏见,使部分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给女职工队伍发展壮大造成困难。

(二)少数工会组织对女职工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各级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女职工队伍和女职工工作,领导或工会组织对女职工的工作、生活、尤其是精神需求上不够理解、关心和照顾,在任用提拔、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方面也不够重视,

在工会成员中女职工所占比例不高,甚至没有设立女职工委员,不能很好的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严重影响女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部分工会对女职工组织建设不够重视,使女职工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全面,不能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有的单位对女职工组织不够重视,认为工会女工委员或小组长只是工会成员的一个数量而也,长期得不到调整充实,且流动性大,对是否能很好地发挥女职工组织的作用不重视;有的工会女工委员或小组长所占比例不高,数量少、年龄大、思想素质不高、觉悟低、创新意识不强等,且大部分工会女工委员或小组长均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或特殊权益,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状态。

(四)部分女职工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女职工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了解,

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身心受到伤害时,不知是否受到了侵害,也不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的女职工为了多挣些钱,或碍于面子,或不愿得罪单位领导,采取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态度;有的女职工怕维权失败,会遭到单位辞退,更不敢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女职工维权意识。针对部分女职工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的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应加强对女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增强女职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在全社会尊重、关心、自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良好氛围,让大家共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二)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女职工职能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应根据工会女职工特殊性、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工作特点,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会女职工干部,尽量给女职工提供优质、高效的工作环境;做好女职工干部队伍的资源整合,

抓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干部队伍、工会女职工委员会队伍、和女职相关的一些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队伍和女职工相关的学者队伍、单位中女职工的骨干队伍,充分利用女职工队伍中聪明能干、肯干事、能为广大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女职工队伍,加大工会女职工干部的培训力度,

重视工会女职工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任用,提高工会女职工干部比例,开展女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女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全面提升女职工道德文化、业务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激发女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女职工积极乐观、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

(三)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关爱女职工活动,为女职工解决实际困难,送去组织的温暖。作为新时期的女职工,都身兼家庭和社会职能,承担着照顾父母、教育子女和工作的重任,与男职工相比,女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

各级工会组织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切实为女职工服务的能力,始终保持与女职工的密切联系,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女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深入职工中了解女职工的困难,关心她们的疾苦,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意愿和要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弱势女职工群体,维护女职工的生存权,对困难、伤残、下岗失业和单亲等女职工积极开展送关爱、送温暖、互帮互助、献爱心等活动,真心实意为她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她们排忧解难,缓解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在联系女职工方面的.桥梁作用。

(四)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参与、教育、建设四项职能,提高女职工组织在工会中的职能作用和社会地位。女职工组织是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和上级女职工委员会指导下的,

根据女职工的特点和意愿开展工作,并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组织。完整的工会组织需建立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建立工会的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的女职工委员会。工会具有维护、参与、教育、建设四项职能,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工会应充分发挥这四项职能作用,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特别加强对女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保护;组织女职工参与到职代会工作中来,在职代会的代表中争取女代表的比例数,设法提高女代表的素质,组织和处理女代代的各种提案,提高女职工组织的地位和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的地位,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五)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导和发挥工会女职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勇气。各级工会组织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广大工会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工会职工的思想意识、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

特别要调动广大女职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千方百计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实现攻坚克难的目标,树立信心和勇气,以自身行动书写忠诚、执着和信念,使广大女职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作出积极贡献。

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工会女职工组织工作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但也给女职工搭建了建功立业、展示风采的宽广舞台。在工会女职工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

工会女职工组织更要着眼于大局,紧紧围绕女职工维权工作重心,自觉服务于社会发展要求和女职工工作需要,让女职工积极投身到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好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要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首要一点就是要懂法。只有知道哪些是应该享有的权利,才能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被侵犯。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行使权利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多方面的。对于公民享有的种种合法权益,宪法和法律都予以保护,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

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公平交易权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必须保证质量、价格合理、计量正确,不得违反平等自愿、公 平交易的市场准则,违背消费者的意愿强制交易。

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内容摘要:由于制度上的缺失及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的有待加强,加上人们法制观念认识上的错误和由于利益关系的驱动所致,现实中存在许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不合法、不合理现象,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如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述入手,分别阐述了劳动者就业选择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安全卫生权、技能培训权、社保福利权、民主管理权及争议救济权,在分析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之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劳动者权益 劳动权保护 救济机制 前 言 当前,劳动关系已成为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但破坏劳动关系发展、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因素一直存在,作为劳动关系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由于天生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劳动者在面临自身合法权益每每受到侵犯时往往无能为力、或为了保住工作而不得不忍气吞声,让我们忧虑的不只是劳动者自身维权条件的不足,还有相关机构职能的错位及救济保障机制的缺失,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揭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探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一、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概述 [1]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目前,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工伤保险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平等和选择职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依法参加工会和民主管理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进行了规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一)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权利即劳动者就业权,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 1、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2]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动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2、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是劳动者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体现,劳动者自主择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建立新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者在就业时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用人单位,不受外力的强迫;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在就业后所享有的辞职权,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劳动者如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二)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报酬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重要劳动权利之一,这一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劳动者实现劳动报酬权的重要形式是工资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自己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应得工资收入的权利。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有切实的内容,作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各种工资收入(在我国,工资形式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的保障工资等),有权获得最低工资保障,女职工有权要求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作为用人单位和国家有义务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三)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包括工作间歇、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缩短工时是提高劳动生率的一种手段,也适应了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休息休假的法律规定既是实现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保障,又是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护的一个方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四)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 [3]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由于劳动总是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生产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工伤事故和引起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劳动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安全技术法律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制度,及劳动保护监督制度,《劳动法》第六章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规定了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其中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第56条中还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7章还规定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为了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国家还通过《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劳动立法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建立起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使用人单位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安全卫生的技术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制度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是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权利得到有效保证。(五)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的人员和已经就业的职工,以培养其基本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教育和训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公民有劳动的权利,要实现劳动权是离不开劳动者自身拥有职业技能的,在职业技能的获得越来越多地依赖职业培训的今天,公民没有职业培训权利,劳动就业权利就无法充分实现。(六)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4]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业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疾病、年老等是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避免的,社会保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对保护职工身体健康,解除职工的后顾之优,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七)劳动者依法参加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 我国《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因此,只要是劳动者,即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扰和限制;根据《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八)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5]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引起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提起诉讼,解决劳动争议应贯彻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在发生争议时有提请争议处理的权利,也是劳动者其他合法权利的保证。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当前,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还严重不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一)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 当前,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现状还很不理想,首先表现在对劳动者平等和选择职业权利方面,在新形势下在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三个方面的招聘广告歧视较为突出。如一则我们极为常见的招聘广告“我公司因生产经营的需要,欲招聘3名管理人员。应聘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男性;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本地户口;4、具有两年以上管理经验;5、年龄30岁以下等。”单从字面上看就明显违反了劳动法中的“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的规定;当前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缺少明确具体的法律制裁措施,加上人们的认识观念不强,一些广告制作的部门、发布部门及广告的审核部门没有认真地履行审查的职责,才让这种有违反劳动法的招聘广告看上去有些“合法”了,目前这种违法招聘广告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当前对劳动者选择职业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在对劳动者辞职权的侵害,首先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如过高的违约金,让劳动者辞工后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另一方面是在劳动者依法辞工后扣压档案、证件,向劳动者索要“保管费”,特别是毕业不久的劳动者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多;其次在针对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等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严重超时加班、不依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的工资、工资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用“计件制”计算工资来规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很常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工厂实行计件制,让劳动者多劳多得,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且用人单位制定的工作标准过高,一般正常的劳动者出满勤,工资都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迫使劳动者加班加点,加上加班费才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这已侵害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的权利。据有关媒体报道,广州番禺市桥东环路上一家工厂近千名员工因不满意“一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几乎天天工作,天天加班。可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元底薪,加班费每小时2元,每个月拿到手的只有600多元,就这样工厂还拖欠一个月的工资。”而聚集在工厂门口,要求厂方提高基本工资,保证员工每周能休息一天,并按时发放工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显然这家工厂的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竟然还要通过罢工斗争来讨要,这一尴尬局面的出现,折射出了部分工人的权益困局。 如此之多的工人,为何没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呢?笔者认为,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不管是谁,只要拿起《劳动法》和其所在工厂对簿“公堂”,或者通过合法的渠道去“调解”,那么结果就可能会是“死路”一条:讨回应得工资后被工厂辞退。也许这正是一些人宁愿离开工厂,而另一些人宁愿罢工也不愿选择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由此就折射出部分工人权益的“双重困局”:工人不得不在生存与权益之间做出惟一选择,要么工人索要合法权益而被工厂开除;要么为保住工作而被剥夺某些合法权益。显然,在同样作为生存必须的二者之间做出惟一选择是让人痛心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也正是法律的现实尴尬:一边是强势者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一边是弱势者合法权益的被侵害,却又无力拿起法律来对抗,在个体权益受到侵害而又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时,群体式的维权必然被当成最优选择,[6]又如在劳动者安全卫生权益方面,我国每年像矿难、肺硒病等违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仅2004年就发生多起严重的矿难。据报载,当记者问及矿工井下安全条件这么差,矿难又如此频繁,为什么还要下井工作呢?矿工的回答令记者愕然,答曰:“到井下去,每月有壹千多元钱,不下井一家人的生活将难以为继!”为了生存,矿工们在拿生命作赌注,然而,那些无视矿工生命的私营矿主却抛开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管自己挣钱,还丧心病狂地说:“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你不干有人干!”这种事情的不时发生,充分反映出目前我国在安全卫生制度的监督方面还缺乏力度,应加大矿山安全卫生的检查工作,对违反安全和卫生的企业负责人加大处罚力度,坚持遏制住矿难及职业病高发的势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权利得到各项制度的保障。(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 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在劳动关系的建立上,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罚只是责令改正,对仍未改正行为没有进一步的处罚措施。在工资支付方面,对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只是设定了50%到一倍的赔偿金;对企业主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没有强制手段。在劳动保护方面,对恣意延长劳动时间、不依法提供劳动保护措施的行为缺乏强硬的处罚措施,等等。

不经意间,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做好活动总结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好的活动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总结报告(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进一步做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贯彻落实,根据全总女职工委员会工作要求和部署,决定在20xx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我会开展以推进女职工专项合同工作为重点内容的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一是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市总工会文件指示精神,覃塘区总工会成立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黄文龙任组长、副主席曾活才任副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韦景梅主任具体负责整个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二是下发了活动通知。3月1日,区总工会向各乡镇、企业工会,下发了《覃塘区总工会关于20xx年妇女节期间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通知》。以提升协商质量、增强合同实效,推动《特别规定》贯彻落实为主题,以农村妇女、女性农民工为重点,向下级工会组织提出了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宣传内容及措施要求,确保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开展女职工维权宣传咨询活动

覃塘区总工会会同区妇联、区人社局、区法院等部门,于圩日到各乡镇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一期宣传板报,利用展牌、宣传单、知识手册,向广大妇女群众宣传了《工会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普及知识,切实提高女职工懂法、用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并开展了现场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对妇女群众的法律问题释疑解惑;

(二)深化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积极组织动员各企业对《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自查,对未签订女职工专项合同企业、合同到期未续约企业集中开展要约行动,并全程对各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开展活动遇到的难题,及时纠正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女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保证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三)举办女职工维权法律知识专题座谈会

覃塘区总工会会同区妇联、区人社局、区法院等部门在区大会堂举办女职工维权法律知识专题座谈会,紧紧围绕女职工对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广泛征求她们的意见建议,促使女工干部到普通女工、女农民工,特别是各企业形成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切实提高女职工懂法、用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四)以走部门的形式宣传女职工维权

20xx年3月4日,我会干部以走部门的形式,到覃塘区行政中心各部门分发由我会印制的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内容的宣传单,对涉及女职工合法利益和特殊利益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大力地宣传。

据统计,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共发放了维权知识宣传单2800余份。

三、活动成效、下步计划

今年的三八节,我区总工会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在我区内形成了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广益、幸福广益提供有力的保障,将真情送到了各个角落,将服务渗透到妇女群众心中。今后,我区总工会将做好下半年的女职工两癌体检工作、女职工安康医疗互助保障宣传推动工作和继续做好女职工我维权工作。并加大妇女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对象覆盖面,推动妇女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使广大妇女以高昂的姿态和顽强的精神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

总工会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总结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为迎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到来,并深入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xx区总工会于三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概况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xx区总工会于三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一是以“走部门”的形式,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特别权益保护规定”宣传单,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在乡镇集市、街道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点,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宣传服务。

二、具体情况

(一)多样形式

积极宣传一是以“走部门”形式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特别权益保护规定”宣传单,在宣传单上罗列与女职工切身相关的特殊法律权益,让她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提高她们的法律维权意识;二是到乡镇集市、广场等地设点宣传,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法规的讲解,内容以《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专项法律为主,增进她们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她们的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二)深入基层

周到服务结合xx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开展,我们还深入基层,去到企业、工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女职工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还为她们讲解职业安全卫生和生育健康知识,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

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为迎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到来,并深入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覃塘区总工会于三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概况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覃塘区总工会于三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一是以“走部门”的形式,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特别权益保护规定”宣传单,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在乡镇集市、街道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点,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宣传服务。

二、具体情况

(一)多样形式,积极宣传

一是以“走部门”形式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特别权益保护规定”宣传单,在宣传单上罗列与女职工切身相关的特殊法律权益,让她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提高她们的法律维权意识;二是到乡镇集市、广场等地设点宣传,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法规的讲解,内容以《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专项法律为主,增进她们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她们的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二)深入基层,周到服务

结合覃塘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开展,我们还深入基层,去到企业、工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女职工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还为她们讲解职业安全卫生和生育健康知识,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能力。

三、活动意义

这次“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广大女职工送去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馨的节日问候与关爱,还扩大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度,提高了女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更是增强了她们在本职工作上继续勤恳工作建功立业的信心。

20xx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工会法制化的实施意见》,推动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点军区总工会以开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活动为契机,动员全区广大女职工认真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此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维权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市总关于开展女职工维权月活动的要求,区总工会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点军区总工会主席陈取任组长,工会常务副主席黄刚及女工委员董立任副组长,工会其他成员任组员的“女职工维权月活动领导小组”,为维权月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基础,确保维权月活动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女职工维权观念。

为提高女职工法律素质,增强女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区总工会组织全区广大女职工开展了“女职工维权知识讲座”,宣传依法治国理念,宣传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女职工法律意识。

三、开展女职工劳动安全隐患自查活动。

今年,点军区总工会将女职工劳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安康杯”竞赛活动内容中,动员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学习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其中,金宝乐器环高分公司女工车间组织开展了“技能大比拼”,女职工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程序,最大限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开展“关爱女职工”行动,为职工办实事。

点军区总工会结合实际协调群团部门为全区困难女职工办实事。组织困难女职工进行免费“两癌”体检活动,确保女职工身心健康。为全区因病致困、自然灾害致困、子女上学致困的3户困难女职工(艾道菊、赵春秀、杜荣萍)进行了入户慰问,共发放慰问金3000元,切实解决女职工最迫切最忧心的实际困难,同时还组织女职工参加区卫计局开展了“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广大育龄女职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切实体现工会女工组织对困难女职工的关爱。

通过此次女工维权月活动的开展,全区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大大提高,女职工维权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全区形成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良好氛围。

根据贵港市总工会《关于开展xx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联合我区妇联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并举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普法宣传,着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是要增强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提高妇女自身的维权能力。我区以《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3月2日-3月9日,广泛宣传国家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将普法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宣传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切实做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维护女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二、重视女职工工作,推进女职工工作规范化建设

我区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重要性,从女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广泛征求女职工意见,落实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不断提升女职工维权工作规范化程度,把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关注女职工健康群众性女职工劳动

维护女职工权益、关爱女职工健康、帮助女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主要是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总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对女职工的帮扶力度,向全区女职工送去一份问候、一份祝福和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对于维护广大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关爱困难女职工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困难女职工档案,深入基层、深入女职工,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困难女职工和女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摸清困难女职工底数,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女职工都进入工会帮扶系统的数据库,并将困难女职工建档数作为女职工“关爱行动”。

xx乡根据xx省总工会的要求,在三月份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使广大女职工更多地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按照xx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xx乡工会组织召开会议,会议就如何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进行了详细部署,制定了活动方案。

二、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xx乡工会为了使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达到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的目的,在各单位张贴了宣传标语,且散发了维权明白纸。

三、开设知识讲堂,提高法律意识

xx乡为了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她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专门聘请了乡司法所人员开设了法制讲解,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为主要讲解内容。通过参加法律知识讲解,提高了广大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四、走访慰问。

xx乡工会人员对乡中心小学小学女教师及乡卫生院女医生进行走访慰问。通过走访,对乡女职工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了解,并为其送上节日的祝福。

通过这次维权行动月活动,让广大女职工懂得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提高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促进了男女平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意识。

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提高女职工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面,不断增强广大女职工知法、学法、用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长沙市总工会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在3月扎实开展了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普及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知识,促进保护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在广大女职工中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大力普及法治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女职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长沙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女职工委员会确定的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开展维权行动月活动作为20xx年女职工重点工作,为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专门召开女职委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制定下发活动文件,发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相关活动。

二、突出重点,注重宣传

1、以维权行动月活动为契机,送法到基层。为了扩大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的影响面和提高法制宣传的扎实性,我市各级工会开展了送法下基层活动。芙蓉区总工会设立宣传点,利用宣传栏、显示屏、微信等形式,对涉及女职工合法利益和特殊利益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女职工学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法》、《《工会法》、《婚姻法》、《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还发放了相关图册宣传资料1000多份,为100多名妇女群众现场解答了法律、健康、心理、劳动就业等相关咨询,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营造了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维权周活动的影响力。

开福区总工会联合各街道工会联合会,将法律知识送到基层,送到女职工身边。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信息专栏、宣传手册等,深入企业为广大基层女职工派发《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单,让她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提高她们的法律维权意识;二是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点,为过往女同胞进行法律宣传服务,发放宣传小册,制作宣传橱窗,大力宣传依法治国理念,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新河街道工会联合会和司法所在北辰三角洲小区的.门口发放法律维权宣传册,并有专职调解员和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向广大群众免费提供了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咨询。不少女职工来到现场询问法律知识,活动当天共散发了法制宣传小册子三百余份。

2、开设知识讲座,提高法律意识。为了提高女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她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长沙市总工会以长沙市总工会女职工素质教育大讲堂为平台宣讲女职工权益维护知识。望城区总工会向各系统工会、直属工会、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望工发〔20xx〕1号)红头文件,由区总女职工委员会统一部署,在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各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系统工会、部分直属工会通过组织女职工参加专题讲座、座谈会、法律咨询、免费发放《反家庭暴力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女职工的维权意识。

开福区专门聘请了司法人员在企业开设了法制讲座班,讲座内容主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为主要内容。针对近日,中国首部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在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特邀请女权专家在通泰街街道连升街社区工会联合会、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工会联合会为辖区女职工举办了题为关爱女性,拒绝家暴的专题讲座2场,从关爱女性,挖掘更美的自己;提倡女生生活新概念,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预防家庭暴力,创造和谐幸福家庭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讲座结束后,社区工会给参与活动的女职工派发了纪念品,并发放了宣传资料。

3、深入基层,周到服务。结合我市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开展,我们深入基层,去到企业、工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女职工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还为她们讲解职业安全卫生和生育健康知识,普及关于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相关法规政策,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能力。望麓园街道工会联合会对女职工相对集中的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安全隐患自查和集中整改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解决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望城区总工会通过摸底,审核资料等环节,20xx年三八节期间共救助了80名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共发放救助款8万元。救助女环卫工10名,一线教师(优秀的、困难的)20名,患癌症的女职工8名,其他企业、乡镇街道和系统工会、直属工会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42名,每人发放救助金1000元。

4、以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女职工维权机制。依法推动企业深入开展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将《特别规定》内容纳入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切实履行职责,努力代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借助长沙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推动建立完善女职工工资协商、四期保护、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约履约率,切实保障女职工同工同酬、同职同权。并对参加启动仪式的近200家企业工会主席和行政负责人进行培训,发放《特别规定》200余份。芙蓉区总工会在林子翔天培训中心举行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依托各地工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以中小非公企业和女职工相对集中行业为重点,对未签订女职工专项合同企业、合同到期未续约企业集中开展要约行动,着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和中小非公企业女职工专项合同工作。

这次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系列活动的开展,扩大了保障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度,提高了女职工的法律维权意识,更是增强了她们在本职工作上继续勤恳工作建功立业的信心,同时也为女职工工作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黔西县教育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深化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以下简称“女职工专项合同”)工作,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的贯彻落实,我校工会开展了《女职工专项合同》、《特别规定》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校女职工特别是外聘女工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她们的依法维权的法制意识。

活动以“提升协商质量、增强合同实效,推动《特别规定》贯彻落实”为主题。3月16日,学校工会组织女教职工代表和外聘女工人代表46人开会,学习了《女职工专项合同》、《特别规定》和《反家庭暴力办法》等与妇女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她们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会上,发放宣传资料58份。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工会还将《特别规定》和《反家庭暴力法》下载转发到学校的QQ办公群,让因上课未参加会议的女教职工在课余时学习、阅读,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也同时提高了学校履行守法义务的自觉性,推动了全校形成尊重女性社会价值、保障女教职工权益的良好环境。

  • 索引序列
  • 女职工权益相关文献最新论文
  • 女职工权益保护毕业论文
  •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毕业论文
  • 法律论文职工权益
  • 女职工维权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