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我国农村学生基数大,家庭教育水平低,因此,发展农村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多数农村小学家长心中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任务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了。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巨大的障碍。因此,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成长期,但由于农村的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学生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和亲戚朋友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有老师在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这样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

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村的部分家长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如果让这种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将会使许多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缺乏教养,很难与人和谐相处,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的负面影响。

针对如此问题,我认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照顾孩子的人。

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出去打工的家长,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家庭教育各成员要协调一致

现在有些家庭教育孩子很不一致,爸爸要严管,妈妈要宠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就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特别是祖辈和父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同,习惯也不同,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也不同。要使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应注意一下几点:

1、家长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

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正确的教育观念上,才会形成一致的做法。一致是在正确教育理念下的一致,而不是错误的一致,如果说你打孩子厉害,我比你打的还厉害,这就不行了。

2、家庭内部要主动配合。

孩子是家庭每一个长辈的教育对象,不是某一个人得私有财产,因此教育时不能凭感情用事,这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育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上,这种唯我独尊、排斥他人参与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是要主动采取与别人的家庭成员相一致的做法,尽量不要因自己教育而否定了别人的教育。切不可当着孩子说:“你爸爸说了没用,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你就怎样!总之,在教育时要注意横向联系,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

3、如果家庭内部出现了矛盾,要背着孩子协调。

家庭教育要一致不是说不能有矛盾,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协调。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一致的意见,一定要背着孩子去协调。协调好了再教育孩子,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做筹码,攻击对方。当着孩子不能说:“听我的还是你妈妈的?你自己考虑!”这只能加剧矛盾。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无形的、非常有效的。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不是受良好的父母影响所致,三分之一的失足青少年能从他们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丝马迹。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要重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要改变

1、家庭中基本教育设施严重缺失

我们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只要把学校里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学会了就可以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来源于课本”。所以家里除了学校发给他们的教科书之外,再没有其它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学校有时候在鼓励学生买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根本不给以支持,学生需要课外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心里很不是滋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2、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有错误的观念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我感觉农村家长一定要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满足孩子的读课外书的愿望。增强家庭文化教育氛围。订一两份有益的报刊杂志,作为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主动和孩子沟通,及时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

总之,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让我们家庭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勉,共支撑,共同创造属于我们农村孩子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杨玉厚 《小学家长学校教材》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学生基数大,家庭教育水平低,因此,发展农村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建立在父母子女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它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及优势。为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我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一些做法。增强家长的文化修养,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来论述农村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育人重任。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聊天,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常交流沟通。长期以来,农村很多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抱怨学校、埋怨老师,甚至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呼应。事实上,在人生的三大驿站――“家庭、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具有时段性,而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很多习惯、性格、品行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上学之前的家庭影响中形成了。

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由于家庭环境、结构、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孩子性格、品行的多样性。 学校对家庭教育重“标”不重“本”。更未听到、见到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性家庭的指导活动。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教育现象增多。由于“隔代教育”日趋突出,引发孩子学习、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障碍。

首先,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农村学生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错认为孩子成绩很好,便自信大局已定,遂出门打工,孰不知,在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们精心的呵护。

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等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是不可能保证家庭教育“长治久安”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形成,亲子沟通的畅达,家庭环境的优化,才是根本之道,要长期地默默耕耘,而不能企求一时半日的速战神功。

第三,家庭教育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缺点,能很好的弥补学校大班教育的不足。教师与家长以纸条、卡片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指导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整日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认为全部教育交给老师,不懂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学校老师的教育更有力度、效果。

第四,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感染力,家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很好的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我们对孩子疏于管理、教育,则明天我们将第一个品尝由此酿成的不良后果。孩子有出息,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骄傲、自豪。

这之间,孰轻孰重,要让我们做家长的多多掂量。希望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农村的旧面貌。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第五,同时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是学校条件较差,比不上城里学校的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城里家长们存在差距,许多家长认为:子女能否成才,是命中注定,先天遗传。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家长们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家长的素质才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最关键因素。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但真实感人,而且可信易学。可以利用家长交流会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对各种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并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空间。随着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家庭教育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缺一不可,只要合理调整,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做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努力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联,2006(6).

[2]周敏.新课改中的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08(21).

[3]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4]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

[5]戚瑞丰.“有钱人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8(4):23-25.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格式

简单的说:一般由7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5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4)目录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5)正文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内容一般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与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展望。(6)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指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的,占全国儿童[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答辩

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培养与研究这样我来写的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提出的答辩问题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要先做个简介,对论文里的细节要弄清楚,一些摘要的出处,文章里出现的理论,有的老师连格式都会问…………祝你好运!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题目

具体看你的方向而定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5 、关于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4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5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6 、关于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 、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 、关于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 、关于某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21 、关于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2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23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24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25 、 35 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26 、关于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27 、关于幼儿教师离岗,跳槽现状的研究。 2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0 、关于小班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的对比研究。 31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32 、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研究。 33 、关于大班男女幼儿对幼儿教师形象认识的研究。34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35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情况调研 36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7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情况调研 38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9 .学前教育本 ( 专 ) 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4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1 .某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2 .某市主城区幼儿园安全教育实施现状研究 43 .某市主城区家庭亲子共读现状研究 44 .某市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5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46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47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48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 49 .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50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51 .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52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53 .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54 .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55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个案研究仅供参考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选题:1、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幼儿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利与弊2、对当前幼儿读写算教育热的思考3、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4、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5、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6、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7、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8、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9、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10、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11、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12、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13、幼儿园应不应该有“兴趣班”14、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15、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1、对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思考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3、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有效形式4、幼儿养成教育初探5、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6、乡镇中心园保育队伍建设的探索7、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8、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9、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11、浅析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提问策略12、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策略分析13、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14、对幼儿教学中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究15、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题目

具体看你的方向而定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5 、关于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4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5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6 、关于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 、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 、关于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 、关于某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21 、关于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2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23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24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25 、 35 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26 、关于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27 、关于幼儿教师离岗,跳槽现状的研究。 2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0 、关于小班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的对比研究。 31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32 、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研究。 33 、关于大班男女幼儿对幼儿教师形象认识的研究。34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35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情况调研 36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7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情况调研 38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9 .学前教育本 ( 专 ) 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4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1 .某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2 .某市主城区幼儿园安全教育实施现状研究 43 .某市主城区家庭亲子共读现状研究 44 .某市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5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46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47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48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 49 .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50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51 .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52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53 .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54 .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55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个案研究仅供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可以,如何 提供你?

具体看你的方向而定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5 、关于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4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5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6 、关于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 、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 、关于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 、关于某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21 、关于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2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23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24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25 、 35 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26 、关于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27 、关于幼儿教师离岗,跳槽现状的研究。 2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0 、关于小班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的对比研究。 31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32 、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研究。

  • 索引序列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格式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答辩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题目
  • 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