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2014-2015年 山东医药杂志 是否为核心期刊,是的话,具体是哪类核心? 山东医药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附件为 2015年中国过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问题二:《山东医药》期刊杂志怎么样 山东医药 主办单位:山东卫生报刊社 出版周期:周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是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是双核心期刊,算是比较好的医药类核心期刊。 问题三:山东医药是核心期刊吗 《山东医药》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普通 国家级期刊吧。 问题四:山东医药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山东医药”敢挂这个名,一定是省级刊物。 问题五:山东医药杂志怎么样? 山东医药杂志由山东省卫生厅主管,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国内刊号:CN 37-1156/R,国际刊号:ISSN 1002-266X。是省级核心期刊。 问题六:山东医药杂志是月刊还是季刊 山东医药杂志现在不是核心期刊了。以前一直是,改成周刊了,挺可惜的。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问题七:山东省有哪些中文核心期刊?北图中列出的 山东医药 山东外语教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理科版 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85工程”学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的是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985大学学报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那么有哪些容易发表的985大学学报呢?这里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985大学学报可咨询网站在线客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本刊为综合性工业技术刊物。主要发表该校科研成果,包括航空航天、热能工程、电子工程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0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985工程”学报期刊投稿一般难度较大,作者可亲自投稿,也可以联系咨询本平台在线客服提供相应的论文发表指导。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985工程”学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的是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985大学学报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那么有哪些容易发表的985大学学报呢?这里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985大学学报可咨询网站在线客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本刊为综合性工业技术刊物。主要发表该校科研成果,包括航空航天、热能工程、电子工程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0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985工程”学报期刊投稿一般难度较大,作者可亲自投稿,也可以联系咨询本平台在线客服提供相应的论文发表指导。
CSSCI水平参差不齐,文章必须是要是原创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和人文科学学术期刊。
一、历代史书:梁‧沈 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齐‧魏 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百乐:《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魏 徵:《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二、古代典籍(包含近人所辑校、点校、校注之古代典籍):清‧严可均辑:《三代先秦两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清‧逯钦立辑校:《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梁‧僧 佑:《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唐‧道 宣:《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魏‧刘 劭:《人物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梁‧刘 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明‧张 溥:《汉魏六朝百三家诗题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三、近人研究著作:《第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三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国立政治大学发行,1996年。《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王力坚:《六朝唯美诗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2次印刷。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2次印刷。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9月。王力坚:《由山水到宫体》,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出版。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王梦鸥:《古典文学论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8月出版。王 瑶:《中古文学史论》,长安出版社,1982年。宋李昉:《文苑英华》,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柯庆明、曾永义编辑:《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洪顺隆:《六朝诗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洪顺隆:《由隐逸到宫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台北:中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张师蓓蓓:《汉晋人物品鉴研究》,台北市:中文研究所,1984年。张师蓓蓓:《东汉士风及其转变》,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5年。张师蓓蓓:《中古学术论略》,台北市:大安, 1991年。张师蓓蓓:《魏晋学术人物新研》,台北市:大安, 2001年。简宗梧:《赋与骈文》台北市:台湾书店, 1998年。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4年。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淑馨出版社,1989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洪叶出版社,1996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文津出版社,1994年。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台北:里仁书局,1997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学论著精选》,台北:华正书局,1991年8月出版。傅 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台北:万卷楼,83年8月。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徵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萧 驰:《中国抒情传统》,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1月。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台北:沧浪,1986年。廖蔚卿:《六朝文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85年三版。廖蔚卿:《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刘师培:《中古文学史》,台北市:世界,1962年。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哈尔滨市:黑龙江教育,1999年。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南京市:江苏古籍,1997年。刘跃进:《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年。王钟陵:《中古文学诗歌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张可礼:《东晋文学系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葛晓音:《八代诗史》,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林文月:《中古文学论丛》,台北市:大安,1989年。林文月:《山水与古典》,台北市:纯文学,1976年。蔡英俊:《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1995年。郑毓瑜:《六朝文气论探究》,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8年。郑毓瑜:《六朝情境美学综论》,学生书局,1996年。郑毓瑜等人:《古典文学与性别研究》,里仁书局,1997年。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台北:石门图书有限公司,1976年1月出版。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钟 涛:《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7年。颜昆阳:《六朝文学观念丛论》,台北市:正中书局,1993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胡令远:《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兼论中日之异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四、期刊论文:蔡钟翔:〈典论论文与文学的自觉〉,《文学评论》第5期,1983年。王兴华:〈人的自觉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美学》第4期,1986年。魏正申:〈论陶渊明“文学的自觉”——从立德立功到立德立言的转变〉,《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3-4期合刊。王力坚:〈从觉醒到迷误-六朝文人生命意识对唯美诗歌创作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第五期,1994年。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1994年。俞灏敏:〈陆机与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第四期,1994年。金化伦:〈论汉代文学的自觉性及其意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吴瑞霞:〈“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王力坚:〈自我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学术交流》(第四期,1995年4月高人雄:〈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袁 峰:〈文学的自觉与玄学理论〉,《人文杂志》第6期,1995年。卢佑诚:〈姗姗来迟的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中国文学研究》,第4期,1996年。解德枫:〈个体生命的自觉—《古诗十九首》主题意义阐释〉,《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1996年第2期。孙明君:〈建安时代「文的自觉」说再审视〉,《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1996年。张少康:〈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1996年。詹福瑞:〈文士、经生的文士化与文学自觉〉,《河北学刊》1998年4期。詹福瑞:〈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王红蕾:〈魏晋风度与文的自觉〉,《佳木斯师专学报》,第3期,1997年。李文初:〈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 ——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 〉,《文学理论研究》(第二期,1997年2月)。李文初:〈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 〉,《学术研究》(第十一期,1997年11月)。刘晟等:〈魏初文学自觉说质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4期,1998年。刘明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辽宁师范大学》(社科版),第3期,1998年。李文初:〈三论我国 “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六期,1999年6月)。赵彩芬:〈略论魏晋玄学与文学的自觉〉,《邢台师范高专学报》(第十四卷第四期,1999年12月)。李德平:〈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洛阳师专学报》(第十八卷第一期,1999年2月)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2000年。段吉方:〈“人之自觉”与六朝美学观念的新变〉《怀化师专学报》(第十九卷第六期,2000年12月)。吴宏聪:〈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十一卷第六期,2001年6月)。力 之:〈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柳州师专学报》(第十六卷第三期,2001年9月)。闵 虹:〈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的自觉〉《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三十三卷第六期,2001年11月)。范卫平:〈“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2001年。刘毓庆:〈论汉赋对文学自觉进程的意义〉,《中州学刊》,第三期,2002年5月。徐国荣:〈中国文学自觉的契机及其代价〉,《学术研究》。林继中:〈文学自觉与诗赋的消长〉,《东南学术》2002年1期。杨德贵:〈汉赋的创作标志著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年7月。王力坚:〈西晋文学与建安文学承传关系论〉,《学术论坛》,第一期,1996年。关於曹丕的讨论:寇效信:〈曹丕文以气为主辨〉,《陜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1994年6月。张文生:〈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典论‧论文》〉,《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995年。吴怀东:〈建安诗歌型态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996年。刘伯严:〈论曹丕诗歌的抒情特徵〉,《湖南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总63期,1996年。王佑江:〈曹丕文学理论的系统描述〉,《黄冈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1996年。孙明君:〈曹丕典论‧论文甄微〉,《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1期,1998年。其他:陈良运:〈「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文艺理论研究》4期,1990年。程千帆:〈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程千帆全集》,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发行,新华经销,2000年。章培恒:〈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1987年。高友工:〈文学研究的美学问题〉,《中外文学》7卷11期,1987年。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先生论文集补边编(上卷)》,台北 : 九思,1977。简宗梧:〈从汉到唐贵游活动的转型与赋体变化之考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民 页59-78。简宗梧:〈生锈的文学主环--赋〉,《国文天地》,民 页7-11。颜昆阳:〈论汉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灵模式〉,《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汉代文学》,台北市:文史哲,1991年。颜昆阳:〈从「言意位差」论先秦至六朝「兴」义的演变〉,《清华学报》,民 页143-172。颜昆阳:〈六朝文学「体源批评」的取向与效用〉,《东华人文学报》,民 页1-35。王国璎:〈李白的名士形象〉,《汉学研究》,民 页257-273。王国璎:〈陶渊明对声名的重视〉,《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 页49-65。王国璎:〈陶诗中的隐居之乐〉,《台大中文学报》,民 页93-119。洪顺隆:〈论「洛神赋」对六朝赋坛的投映〉,《国立编译馆馆刊》,22:2,1994年12月,页1-29。洪顺隆:〈论六朝叙事诗〉,《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65-97。洪顺隆:〈六朝异类恋爱小说刍论〉,《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25-81。洪顺隆:〈六朝家族史诗论略〉,《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3-54。洪顺隆:〈六朝咏怀题材诗论〉,《汉学研究》,民 页265-288。洪顺隆:〈汉魏六朝文学丛考‧续篇〉,《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93-120。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上)〉,《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548-562。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中)〉,《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95-104。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下)〉,《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221-247。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5-51。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下)〉,《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13。洪顺隆:〈六朝杂诗题材类型论〉,《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19-91。林丽真:〈魏晋人对传统礼制与道德之反省——从服丧论、同姓婚论与忠孝论谈起〉,《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论魏晋的孝道观念及其与政治、哲学、宗教的关系〉,《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林丽真:〈王弼玄学与黄老学的基本歧异〉,《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列子」书中的「圣人」观念及其思维特徵〉,《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6月,页119~140。林丽真:〈张湛「贵虚」论及其与玄佛思想之交涉〉,《台大中文学报》,2001年12月,页61~89。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4月。郑毓瑜:〈文学典律与文化论述--中古文论中的两种「原道」观〉,《汉学研究》,37 民, 页285-318。郑毓瑜:〈直谏形式与知识分子--汉晋辞赋的拟骚、对问系列〉,《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0年3月,页151-212。郑毓瑜:〈知音与神思--六朝人周旋交错的生命情识〉,《台大中文学报》,1994年6月,页129-170。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 月,页77-125。郑毓瑜:〈六朝书论中的审美观念〉,《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页307-339。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月,页77-125。郑毓瑜:〈由话语建构权论宫体诗的写作意图与社会成因〉,《汉学研究》,1994年12 月,页259-274。康正果:〈辞赋论述及其策略——评郑毓瑜著《性别与家国——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2年3月,页161-172。杨兴华:〈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历史作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18卷第2期,1997年4月。刘昆庸:〈论陆机的《拟古诗》〉,《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1998年。刘勰:〈刘勰与文的自觉时代〉,第4期,2000年。王文生:〈「诗言志」——中国文学思想的最早纲领〉,《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1993年3月。王金凌:《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研究》,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6年4月。王梦鸥:〈陆机文赋所代表的文学观念〉,《中外文学》第8卷第2期,1979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下)〉,《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上)〉,《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中)〉,《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八期,1981年7月。古 风:〈建构「诗言志」的理论体系〉,《文明探索丛刊》第六期,1996年7月。吕正惠:〈物色论与缘情说〉,《文心雕龙综论》,台北:学生书局,页285-312。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页,1996年4月。施淑女:〈汉代社会与汉代诗学〉,中外文学10卷10期,1982年3月,页70-107。张少康:〈谈谈关於文赋的研究〉,《文献》第2辑,1980年。张 亨:〈陆机论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外文学1卷8期,1973年1月,页6-29。梅家玲:〈毛诗序〉「风教说」探析-兼论其与六朝文学批评之关系-,台大中文学报第3期,1989年12月,页489-526。梅家玲:〈刘勰神思论与柯立芝想像说之比较与研究〉,中外文学12卷1期,1983年6月,页140-154。陈良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个性和情〉,《复旦学报》第5期,1988年。彭彦琴:〈文赋之文艺心理学思想探析〉,《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黄景进:〈论儒学对魏晋至齐梁文论之影响-兼论六朝文艺美学之特徵〉,中华学苑第36期-庆祝高仲华教授八秩华诞。郑毓瑜:〈诗歌创作过程的两种模式--「诗缘情」与「诗言志」〉,《中外文学》第十一卷第九期,1983年2月。邓仕梁:〈释「放荡」--兼论六朝文风〉,《香港地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陈国球主编,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5月。钱 穆:〈论文选〉,《新亚学报》第3卷第2期,1958年。颜昆阳:〈关於文学史上的指称与断代--以六朝为例〉,收於《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杨玉成:〈乡村共同体: 陶渊明「劝农」诗〉,《大陆杂志》,民 页22-33。杨玉成:〈世纪末的省思:「桃花源记并诗」的文化与社会〉,《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页79-100。杨玉成:〈田园组曲:论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国文学志》,民 页193-231。文学史参考著作:胡 适:《中国文学史选例》(台北:台湾商务,1963 年)。胡 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台北市:启明,1958 年)。胡 适:《文学与革命》(台北县板桥市:骆驼出版社出版,台北县新店市:学欣经销,1998 年)。胡 适:《白话文学史》(香港:启明,1962 年)。胡 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8年)。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周作人:《周作人随笔集》,(东京市 :改造社,昭和13(1938))。周作人:《秉烛谈》,(石家庄市:河北教育, 2002 年)。羊达之:《中国文学史提要》,(台北市:正中,1970 年)。宋海屏:《中国文学史》,(台北:学生书局,1974 年)。胡云翼:《中国文学史》(台北:第一文化社,1962 年)。童行白:《中国文学史纲》。黄公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帕米尔,1967 年)。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台湾学生,1987 年)。刘麟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中新,1977 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新华发行,1982 年,1957 年版权)。1968年)。西 谛:〈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吴文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戴 燕:《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题目(3号黑体加粗)小标题(如果有用4号黑体加粗)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Ll Dong-hua,ZHAO Xue (格式)(College of Textil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格式)Abstract:Key words:(用分号隔开)引言 (引言部分不加序号和标题)1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正文部分小四号,全文倍行间距 三级标题在正文中,图号为全文统一按顺序编号,中英文图1中文图名 英文图名结论(一级标题)参考文献要求:1. 论文题目的文字要简练通顺,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目相吻合2.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其内容独立于正文而存在,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其长度一般在2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一致.3. 关键词选词要准确、规范,能代表文中的主要内容,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关键词一般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4. 文稿中英文字符的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打印清楚,并用铅笔作出标注.全文的句号一律用点号“.”.5. 正文中标题: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引言不排序.6.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应有中、英文名,图、表中文字用6号字体,同一内容用表就不可再用图,图表不可并用,插图须注意规范:如为坐标图,需用符号注明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纵横坐标轴上的标值刻度线列于坐标轴的内侧.;如为照片,须黑白分明、层次清晰.7.参考文献应只列出作者查阅过的、最主要的且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献,在正文中引用时用[1].[2],...顺序标注;在文末“参考文献”中,相应用[1],.[2],... 顺序标注,序号顶格写
奇门遁甲,这本书听说叫国家给禁了~你好好找找吧~
我觉得二月河的帝王传不错 我这里有全套 要的话 发给你
tg dascg
[1] 尚琼琼. 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青年记者. 2010(11) \x0d\x0a[2] 李园园. 校内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9(17) [3]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 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x0d\x0a[4] 朱峰,吕伟. 校园SNS时代青年网络社会人际交往行为透视——以校内网现象为例[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9(03) [5] 刘文娟,袁文芳.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J]. 东南传播. 2009(05) \x0d\x0a[6] 陈卉.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 2009(05) [7] 汪阳.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状况调查——以兰州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 2009(11) \x0d\x0a[8] 张楠,钱艳丽. SNS网络社区的出现及走红——以校内网为代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9] 张丹. 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x0d\x0a[10] 郝若琦. 浅析基于时代的校园SNS网站的盛行原因[J]. 东南传播. 2008(12) \x0d\x0a[1] 刘蕾.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9(12) \x0d\x0a[2] 阮敏尔.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x0d\x0a[1] 田卉,柯惠新.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1) \x0d\x0a[2] 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x0d\x0a[3] 葛晨光. 高校网络论坛舆论形成及引导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x0d\x0a[4] 刘建.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5) \x0d\x0a[5] 王一春.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愤青现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x0d\x0a[6] 周千贺.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J]. 青年记者. 2009(23)\x0d\x0a[7] 任海.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x0d\x0a[8] 陶晓华,高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 南方论刊. 2009(05) \x0d\x0a[9] 李雪莹,邓飞. 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x0d\x0a[10]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 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2006 年12 月第8 卷增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 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Dec. 2006Vol18 Supplement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宋东梅(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否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企业应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内容,并论述了企业文化应包含的社会责任的范围。[ 中图分类号] F270 - 0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2511 X( 2006) 0 S20082203[收稿日期] 2006 - 10 - 12[作者简介] 宋东梅(1979 - ) ,女,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正如约翰·P ·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合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所写:“企业文化,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应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在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否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 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这实质上是企业应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常被简单地定义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似乎这也同时成了企业的惟一目标。在现代经济中,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追求各种经济资源合理的组织和优化配置, 通过市场竞争、交易及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 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以此来获得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企业属性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把企业完全看作是一个只单纯履行纯粹经济功能和经济责任的社会成员。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如果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其所要的产品和服务, 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 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全部职责,企业惟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生产经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在今天,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企业仅仅体现并履行这种单一属性的经济功能,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要求相适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凸显出来。企业原来单纯的经济性越来越向经济性与社会性并存的方面发展,使企业成为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成员。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追求经济功能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各方面义务。而且,这些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原来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背离社会价值和责任的理念与行为,已经难以为社会所接受,缺少了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1 .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首先,从一个企业整个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来看, 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虽然增加当前的经营成本, 然而, 正是这些社会支付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了企业的公众形象与社会信誉,从而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回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求得企业的长远生存,应该关心的是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良好的公众形象,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生存。这是因为一个良好公众形象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顾客、更好的雇员、更顺畅地进入货币市场, 以及其它益处。而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则必须致力于相应的社会目标。同样,和谐的工作氛围也能使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令人向往的团体,而创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也需要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次,从整个社会企业的群体的发展来看, 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也没有明显降低企业的经济绩效。©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则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最基本的单元。同时,企业又是一定社会中的企业,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企业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同时又受到各自发展规律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先,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方面看,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活动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层次和单位形式,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 企业之所以不能孤立存在于社会,是因为企业还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物,企业中的劳动者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关系要求企业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约束下对企业劳动者的利益负责,对企业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此外,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资本来源于企业外部的社会。而这些资本的所有者又大都外在于企业,因而要求企业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投资者负责, 维护股东或投资人的权益。因此,政府、社会及投资人也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经济、法律及社会的监督。企业的行为越来越超越企业自身的范围而转变为社会的行为,从而需要相应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次,从企业与社会的区别来看, 企业毕竟不等于社会,企业只是社会的一个层次,一种组织。企业利益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社会利益具有公众性和共享性。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诸如利润、利润率等;社会发展目标则在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提高, 诸如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及人的发展条件的改善等。然而,企业的活动是以社会为背景, 因而, 企业的利益就不能不受社会利益的约束,企业的目标就不能不受社会目标的约束,这种约束使得企业利益、企业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要服从于社会利益和社会目标。此外,企业活动的经济外部性质所导致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等公害,其实质是将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转嫁到社会, 并对社会生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现实的和未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客观上要求企业以承担在环境、资源方面的责任的形式服从社会目标。再次,从社会整体运行角度看, 社会是按一定的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对社会的组织与管理是社会运行的客观需要。政府是现代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机构,而政府行使社会职能以及社会运行本身都是需要成本付出的,这种付出即为社会成本。然而政府本身却并不具有直接创造价值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基础层次,也必须在分担社会运行成本方面承担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企业经营的社会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也越来越趋向于统一。谁忽视了社会利益, 谁就难以在社会站稳脚跟。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来看,一味只知道自己赚钱而不顾及任何社会利益的企业,也很难为广大老百姓所认可。不为老百姓所认可, 企业也就难以发展壮大。因此,只有获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才能赢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应当具有社会责任的。三、构建企业文化应包含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前面已经讲到企业是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那么形成于企业中, 作为企业灵魂与标志的文化自然应当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首先,企业文化的结构构成中本身就包含了社会责任的内容。如,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使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那它必然要涉及员工的要求,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感。企业的宗旨要求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其次,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必然反映在文化上,而且一个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哪怕是错误的、偏执的,也会在企业的员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的员工除了是企业的人,更是社会的人, 企业也是社会中的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消极的、反动的, 或者有消极、反动的元素,那就会把这种消极和反动传递给社会, 从而给社会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个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把企业的诚信不当回事,那就会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产生负作用; 一个企业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也就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产生了负作用,企业也就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所以说,一个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愿意和尽己所能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也才是一个真正有发展的企业, 否则,这个企业必将被社会所抛弃。再次,企业文化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有助于促进企业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企业全体员工关心社会的伟大胸怀, 在社会的认同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高扬,并使企业为推动全社会的繁荣竭尽全力。以孝悌、仁义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修身为本, 以维护社会集体利益为上。这些观点必然会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去。此外,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也印证了企业文化中存在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公司,与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提倡的“产业报国”精神是分不开的。松下规定企业的基本经营原则是:“认清职工身为企业人的责任,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致力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松下还说:“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受社会的欢迎,则不能期望从社会获得报酬。”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中也必然要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3 8 增刊宋东梅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而要分析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哪些社会责任,首先就要了解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并非企业应承担的所有社会责任都要成为企业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企业应该向社会提供更加安全的产品,这种产品既要符合生产工人的安全需求,也要符合使用者健康安全的要求;( 2) 企业要倾听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并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3) 企业要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和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会、合理的报酬及应享有的福利;( 4) 企业应积极建立与社会的沟通机制,树立良好的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的公众形象, 并获得社会更为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5) 企业要拿出更多的行动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和消除其在经营活动中给周边环境及生态带来的破坏;( 6) 企业应通过降低产品成本,以更好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为社会提供服务, 扩大消费范围, 提升生活的质量并增进社会福利;( 7) 企业应积极服务于所在的社区,为社区的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8) 企业应树立起关心社会、爱护社会的价值原则,通过自己的行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9) 企业应尽其所能, 参与和支持社会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 10 ) 企业的行为应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价值规范,并更多地承担社会道义上的责任;( 11 ) 企业应与社会、政府一起做出努力, 消除贫困、饥饿、不平等、失业等社会问题;( 12 ) 企业应通过自己的活动, 促进人们社会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实现,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决策和选择,扩大社会各个阶层在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中享有的权力。( 13 ) 企业应努力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社会之中, 更多地履行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促进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目标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协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凡是对企业的经营有利的, 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能使企业得到社会较大的认同的社会责任应当融入企业的文化中, 如1 - 6 条是必需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团体, 是人的集合, 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不仅企业内要与人打交道,企业外也要与人发生联系。企业要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优越的待遇, 发挥才能的机会,为企业外的人提供过硬的产品, 优质的服务,同时关注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今后的发展所需的资源与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一切都是直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与其说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如说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自身的责任。而其余几条则应量力而行, 应当分析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企业能承担的范围发挥其作用以扩大其知名度并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毕竟企业应当尽可能留存资本以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作为企业文化也应当是对企业来说最为有利的目标、观念、精神、风气等的综合。虽说建设企业文化应当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统一的原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终目的仍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所以企业的文化应当体现这一点, 把直接有利于利润的归纳入内,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其余的社会责任企业仍需量力承担,但无需具体成为员工所要遵循的企业文化。当然企业也可按其各自实际情况增减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哈佛大学教授约翰- 科特说:“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每一个追求发展壮大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要积极探索和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产物,使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完成了企业文化构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 徐国平. 管理学[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98 .[ 2 ] 宁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学分析及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J ] . 南方经济, 20 00 ( 6 ) : 71 .[ 3 ] 田广研. 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属性[ N ] . 中宏数据库,2 00 4 - 09 - 2 1 .[ 4 ] 李琪. 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 J ] . 改革,1 99 9 ( 2 ) : 25 .[ 5 ] 陈伯齐.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 .湖南社会科学, 1 99 0 ( 6) : 6 9 .[ 6 ] 韩岫岚. 注意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J ] . 中国工业经济, 1 99 6 ( 7 ) : 84 .4 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8 卷©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学报,有社会科学版、理学版、医学版、工学版。未听说有外文版。祝你好运。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五大核心期刊权威机构的评选结果均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理学版)、(医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