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子宫肌瘤护理论文文献

子宫肌瘤护理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子宫肌瘤护理论文文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有9例。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岁;观察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实际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其眼神、肢体动作等,若发现患者有难言之隐,则应及时主动与其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入尿管或手术后接受阴道填塞、留存导尿等护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或过激情绪,从病情康复角度劝导患者,促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

随访调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进行走访调查,反复查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从微小处入手为人性化护理创造条件。并且,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之前病情,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记录,以进一步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引导工作。

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

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妇产科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术前或分娩前会阴部位的清洁、灌肠、导尿管的导入等,术后或分娩后导尿管的留置、引导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妇产科护理抱有抵触情绪,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妇产科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给予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详细地讲解手术知识,引用成功案例,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为后期手术奠定基础;术中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少暴露,动作轻缓,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负担减少,以获得产妇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强化护患交流:产妇分娩或手术的临床操作中,直接与护理人员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提高预后质量的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②实施预约服务:人性化护理强调预约诊断和治疗的服务,有助于节省就诊时间,并给予更加体贴、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产妇的多样化需求。

③心理疏导:绝大多数产妇因妇科类病症感到尴尬,引发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护理安全关系著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档案,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 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 *** *** 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著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 *** 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排程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装置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援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装置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装置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效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式,以便按程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排程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排程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装置、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著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 *** 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物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体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2、护理安全管理杨顺秋南方护理学报2004-07-30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妇产科护理更是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0引言

当前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妇产科作为医院中特殊科室因所面临孕产妇、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有着相对其它科室更高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稍有工作上的疏忽就可能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病患发生法律、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的损坏、障碍、死亡。如何查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扎实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病患与其家属要求是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最大程度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妇产科的178例孕产妇,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住院时间为3~12天平均时间5±2。全部孕产妇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两组病患“年龄、产次”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统计学方法

对妇产科历史发生的事故因素进行统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将护理隐患分为“护理人员因素、孕产妇因素、药品及医疗装置因素”三个主要类别。全部检测资料采用软体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s检验计量资料,分析结果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总结分析妇产科护理的隐患

护理隐患

依据事故总结分析妇产科护理的隐患。

针对护理隐患进行防范措施

增强护患沟通当孕产妇入院时医护人员便与之进行了第1次接触,护理就已经开始。接诊的医护人员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应主动的对自己进行介绍,并通过运用亲切的语言与微笑有效消除产妇刚进入陌生环境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详细询问并记录孕产妇的经产史、既往史等情况。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始终以“尊重、理解、关心、鼓励”的态度去面对孕产妇,详细为其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并进行宣教工作,耐心解答孕产妇与其家属的各种疑问。

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安全、舒适、温馨”的休养环境能够帮助孕产妇放松心情。首先,“新鲜流通的空气、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床位”能够保证孕产妇有良好的休息环境,病房内应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新鲜且温度在20。C左右溼度在60%左右。全部孕产妇应穿着宽松的内衣,定期清理换洗床单保持清洁;其次,医院走廊应贴上图文并茂的宣传图片与安全警示标语,做好地面楼梯洗刷间等防滑工作,确保走廊畅通无阻,每位医护人员的照片应上墙,便于孕产妇与其家属的查询。

规范产前、产时、产后各项检查护理措施首先,孕产妇产前应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医护人员对于存在“双胎、羊水过多少、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问题孕产妇应强化监护,对于存在“慢性病、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症”等问题的孕产妇则应及时建议尽早终止妊娠;其次,医护人员在孕产妇第1产程中密切观察孕产妇的宫缩与胎心情况及宫颈扩张与胎头下降程度,对于一些孕产妇可给予适量镇静剂。第2产程中给予孕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的指导。第3产程中及时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等情况,给予缩宫素增强孕产妇子宫收缩;产后2小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在产后24h内密切对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护,定期进行会 *** 清洁,并让产妇与婴儿进行面板接触及早吸吮,有效 *** 宫缩。

3结果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妇产科的178例孕产妇共发生5例跌倒、8例先兆子痫、4例胎盘早剥、14例新生儿窒息、6例产后出血、5例切口不愈合。观察组与对照组事故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

4讨论

安全不仅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妇产科护理物件的特殊性与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上的疏忽都会导致护理事故时有发生,查询妇产科护理存在的隐患并进行针对性的防范,直接关系到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笔者认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与警惕性,始终要以安全为首位,为孕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主要是指妇产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病菌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严重的甚至导致手术失败。而导致患者感染的因素众多,需要掌握各项导致感染的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感染发生。因此,掌握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500例产科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500例产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试验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岁,患者的手术型别包括:有59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49例卵巢癌根治术,21例子宫全切术,79例剖宫产术,另外42例为其他妇产手术;对照组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岁,患者的手术型别包括:有6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卵巢癌根治术,22例子宫全切术,81例剖宫产术,另外36例为其他妇产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型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遵医用药等等;试验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

①加强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及时为其讲解住院环境、管理要求、病情和治疗相关资讯,人院后健康指导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及有关规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②术前检查,在手术前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并详细为患者说明检查的意义、注意事项等等,如果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则护理人员应陪同患者完成,并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消除患者的疑虑心理;

③环境护理,预先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日常工作中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通风和采光,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更换衣物,加强对外 *** 的护理,避免发生病菌感染;

④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方式以及体质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患者的营养供给,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抵抗力低下影响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

⑤合理应用抗生素,临床表明,正常女性 *** 中细菌的数目与型别较多,除乳酸杆菌外,其他的病菌均可引起相应的疾病,手术操作往往会引起 *** 微环境变化继而导致菌群失调;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可在手术中留取标本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⑥并发症预防,妇产科手术患者往往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重点做好以上并发症的预防,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处理,如手术前做好面板准备、择期手术前3d常规碘伏消毒 *** ,如果患者有留置尿管需要观察导管的松动情况,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避免逆行感染,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咳痰、咳嗽方法,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日常生活中注意口腔的清洁等等。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统计学方法:

资料以软体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有1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试验组中有3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感染发生与手术型别有着密切的联络。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患者的原因,如患者的年龄较大、肥胖、合并有营养不良或者其他慢性疾病,这些因素导致了患者免疫力降低,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其次是医护人员因素,如手术器械及手术区域消毒不严格、手术过程中未按照无菌操作规范等导致了细菌入侵而引发了感染;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电刀使用不当或者切口不当也会导致感染发生,当然,这些因素除了与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关以外,与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络,需要医院从管理环节上加强。而通过资料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了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如在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开展手术;在进行手术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要求,从而减少细菌的侵入,降低感染发生率;手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面板、口腔等处的护理,在感染发生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感染发生,综合通过以上措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500例产科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手术型别,同时与临床人员的操作水平、患者自身行为及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络,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子宫肌瘤护理论文答辩题

预防子宫肌瘤,第一是要“自我调节”。第二是要“合理饮食”。第三是要“注意月经期间的卫生”。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子宫肌瘤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安全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的声誉,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群体事件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院前急救因素

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妇科患者;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妇科疾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在围手术期间,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的护理纠纷事件也容易多发[1]。所以,如何做好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之后,临床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有所降低,现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入院时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子宫全切术3例;实验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手术情况:清宫术1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统一接受一般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缺乏积极的交流,无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就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2)护理人员的问题:欠缺工作责任感、法律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医院制度、未能够遵照医嘱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马虎办事的态度,也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医院本身体系的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降低医护人员的执行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引入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帮助医护人员树立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观念。

(2)定期培训:为适应医学技术和护理模式的发展需求,我院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如每周一下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每周三对护士进行培训。

(3)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中欠缺的部分,可以引入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激励制度,保证护理事件发生时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各人。

(4)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定期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安全事项。

统计学方法应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感染率、缺陷率上均比对照组少(P<),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共有9例,其中家属投诉3例,压疮4例,重要资料遗失2例;实验组仅有2例,其中压疮1例,重要资料遗失1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的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上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说明本文研究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缺陷率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该结果和黄晓红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妇科是手术的集中地,护理在其围手术期中起到了保证手术顺利、促进术后康复等效果,然而护理纠纷会降低治疗成功率,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实施效果也较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建议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到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综上所述,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加入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06-02-01

妇产科护理应用相关论文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妇产科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优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

优化护理。

妇产科。

开腹手术。

切口感染

大量研究发现,开腹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类妇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且发挥着较大的临床作用,但对于如何避免术后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仍然是临床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室优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本研究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妇产科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室优化护理,为进一步证实该类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妇产科患者,且排除心、肝、肾等严重系

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00例,年龄22~68岁,平均(±)岁。

手术类型包括350例剖宫产、16例子宫肌瘤、21例子宫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开腹、8例卵巢囊肿开腹。

观察组400例,年龄23~67岁,平均(±)岁。

手术类型包括352例剖宫产、18例子宫肌瘤、16例子宫切除术、4例异位妊娠开腹、10例卵巢囊肿开腹。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手术室空气消毒、核对患者临床资料、杀菌处理等方面,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予以手术室优化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术前交流

由于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如不及时进行调节,不但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影响预后恢复,继而对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术前加强病房访视工作,通过交流详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同时,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患者担心手术疼痛,此时可向其介绍主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麻醉效果等。

另一方面,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式及内容、术中注意事项、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的重要性等,借此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严格无菌操作

首先,增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意识,并严格要求术前洗手方式及程序。

其次,手术前30min,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妥善管理及保存未使用的无菌物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物品等,并在术中有秩序地协助医生进行手术。

强化手术室护理工作

第一,麻醉前,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并尽可能地解答患者内心的疑虑,以此消除其紧张感,确保手术的顺利。

第二,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心电图显示等。

同时,充分保护患者暴露的皮肤,以免发生感染事件。

第三,将手术室人数控制在最低人数限度,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次数以及出入手术室的次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效果。

术后病房随访

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实施术后随访工作,主要掌握患者的饮食状态、伤口愈合情况等内容。

在此期间,将每一次的随访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下一步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观察指标

(1)切口愈合及感染指标:手术完成后,患者切口愈合优良,且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表示为甲级愈合。

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一般,且未出现化脓现象,但存在血肿等不良反应表示为乙级愈合。

患者切口愈合失败,同时出现化脓现象,甚至需要实施切口引流的表示为丙级愈合。

(2)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来详细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2例非常满意、43例满意、5例不满意,分别占、、,护理满意度为。

对照组中269例非常满意、56例满意、75例不满意,分别占、、,护理满意度为。

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P<)。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1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

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P<)。

3讨论

开腹手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工作中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诱发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事件,进而影响手术治疗质量,极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3]。

经实践证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紧密关系,其中包括:开腹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形式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继而引发切口感染,这也是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手术器械是否得到正确消毒。

手术室内空气是否流通等。

因此,如何预防切口感染发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方式不仅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发挥着良好的护理效果。

手术室优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而开展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术前交流、严格无菌操作、强化手术室护理、术后病房随访等方面实施护理内容。

一方面,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一定心理疏导措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情绪成分。

另一方面,则能增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意识,不断完善及规范术室操作程序和流程。

在这样的护理模式下,除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细菌感染切口,还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进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手术室优化护理后甲级愈合率为、护理满意度为,均高于对

照组的、,同时切口感染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这与国内文献[4-5]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既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由此说明,手术室优化护理是一种高效、正确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颇高,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丽琴 单位:龙岩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刘颖.手术室护理对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00-201.

[2]周赛亚,章雪莲,张彩虹.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91-492.

[3]杨继兰,王凤云.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5):3381-3382.

[4]伍雯园.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6):163-164.

[5]张静.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130-131.

妇产科护理应用相关论文

摘要:

目的目的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运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作用进行探究。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

1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各为27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结论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可做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止血时间。

满意度

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当前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且发挥着较高的运用效果[1][2][3]。

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一组为对照组(n=27),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38岁,平均±岁。

17例患者为初产妇、10例患者为经产妇。

另一组为干预组(n=27),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9岁,平均±岁。

18例患者为初产妇、9例患者为经产妇。

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可做对比研究。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如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详细记录病情等,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①术前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价,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并通过听音乐、两两交流等方式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另外,通过发放手册、知识讲座等措施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以及利用以往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②术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面部表情、呼吸等,加强静脉通道护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另外妥善做好输血输液等工作。

③术后护理。

为患者设计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应当以蛋白质丰富、含热量高的食物为主,另外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切忌过度运动。

同时,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宣教,再次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及休息,并加强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如果流血量超过月经量,则需立即入院处理。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子宫肌瘤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也叫做多发性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女性。子宫肌瘤的症状主要有为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下腹包块和有压迫感等。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怎么引起的?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因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此外,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也可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率。子宫肌瘤的原因包括以下三大类:

一、一般因素

1、年龄:子宫肌瘤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身上,多见于30-50岁女性,很少见于青春期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萎缩或者消退。

2、肥胖:肥胖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孕激素周期性调节缺乏,引起月经周期异常,影响排卵,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3、妊娠、流产史:无孕产史的女性比有孕产史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几率要大高,发病年龄要早,主要是因为经产能增加女性身体的孕激素。

4、吸烟、喝酒:吸烟喝酒容易诱发子宫肌瘤,有研究表明,每天抽1包烟的女性,其患子宫肌瘤的几率是不抽烟女性的6倍。

二、激素水平

1、雌激素低:生物化学检测证实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酮转化明显低于正常肌组织,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故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孕激素低。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如果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低,则容易诱发子宫肌瘤。

三、遗传因素

细胞遗传学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如染色体片段位置互换、染色体长臂重排或部分缺失等。子宫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子宫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细胞形成。

子宫肌瘤的症状

子宫肌瘤多数无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如有症状则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有无变性及有无并发症关系密切,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关系相对较小。临床上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点。

1、子宫出血: 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包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等。

3、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

4、白带增多: 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

5、不孕与流产: 有些子宫肌瘤患者伴不孕或易发生流产,对受孕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可能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及数目有关。

6、贫血: 由于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较严重的贫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患者。

7、.其他: 极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一般认为与肿瘤产生异位激素有关。

子宫肌瘤是怎么引起的

子宫肌瘤是怎么引起的?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环节的,目前普遍认为子宫肌瘤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此外,子宫肌瘤的发病还可能与年龄、肥胖、妊娠史(流产史)、吸烟、喝酒、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一、一般因素

1、年龄:子宫肌瘤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身上,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萎缩或者消退。

2、肥胖:肥胖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孕激素周期性调节缺乏,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3、妊娠、流产史:经产能增加女性身体的孕激素,有孕产史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几率要高。

4、吸烟、喝酒:吸烟喝酒容易诱发子宫肌瘤。

二、激素水平

1、雌激素高: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故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孕激素高。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如果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高,则容易诱发子宫肌瘤。

三、遗传因素

细胞遗传学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如染色体片段位置互换、染色体长臂重排或部分缺失等。

子宫肌瘤严重吗

子宫肌瘤大多无明显症状,所以很多人都会忽视子宫肌瘤的严重性。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多种危害,如影响怀孕,引起流产,诱发妇科炎症等。子宫肌瘤的危害主要有:

1、不孕或流产

如果肌瘤组织出现在子宫角部,可压迫输卵管的入口,导致精子不能上行至输卵管与卵子结合,继而影响受孕;导致子宫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而阻碍受孕。即使受精卵已着床,较大肌瘤合并妊娠时由于机械性阻碍胚胎发育及宫腔感染,也容易引起流产。

2、引发妇科炎症

子宫肌瘤会引起盆腔充血及感染,其中肌瘤引发的感染多是蒂扭转造成的。感染之后,少数患者的肌瘤组织中可形成脓肿,出现化脓的情况。同时,肌瘤感染后的致病菌可侵犯其他临近器官,引发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3、继发性贫血

子宫肌瘤会导致患者月经出血过多,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继发性贫血,表现为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状。

4、恶性病变

少数女性可见子宫肌瘤恶性病变为肉瘤,导致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晚期可通过血行散播、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到身体多个部位。

子宫肌瘤的诊断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多大需要手术有个体差异,但一般来说,子宫肌瘤超过5cm表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手术切除。如果子宫肌瘤在5cm以下时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肌瘤的增长。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则无需治疗。单个的肌瘤可以通过手术摘除即可,如果子宫肌瘤是多发性的,且患者无生育要求,建议行切除子宫术,以预防肌瘤再长。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个人年龄、临床表现情况及内分泌情况确定。建议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治疗方案。

怎样预防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且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不到1%。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加上子宫肌瘤的病因不明,因此子宫肌瘤的预防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减少肌瘤的发生。那么,具体应该怎样预防子宫肌瘤?

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抽烟、作息时间混乱都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是预防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式。

2、合理饮食: 饮食均衡营养,避免因微量元素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子宫肌瘤复发。多吃五谷杂粮、水果、时鲜蔬菜,坚持低脂肪饮食。

3、自我调节: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女性负面情绪有直接关联。因此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生活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4、注意避孕,严防人流伤害: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人流次数呈正相关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避孕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5、注意月经期卫生保健: 在月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同房。

6、适当运动: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

7、定期复查: 子宫肌瘤多数无症状表现,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子宫肌瘤不能吃什么

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与雌激素、生长分泌素的刺激等有关。子宫肌瘤患者需注意日常饮食,不能吃高脂肪类、含激素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发物。

1、高脂肪类食物:蛋黄、动物内脏、肥肉、黄油等高脂肪食物。

2、含激素类食物: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物。

3、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生葱、生蒜、咖喱等刺激性食物。

4、发物食品:羊肉、狗肉、鸡蛋、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笋等发物。

5、刺激性饮料:咖啡、浓茶、白酒等饮料。

多发性子宫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发病的原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性生活过早或泛滥。有的女性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尝试性生活或者是性伴侣的人数较多,容易导致罹患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2、雌激素过多,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型疾病,尤其喜欢光顾雌激素分泌旺盛的女性,比如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或孕妇,都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

3、性生活期间不讲卫生,在进行性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性生活前、后都不清洗阴部,就会导致细菌、病原体滋生并侵袭子宫,从而使子宫内膜受损,诱发子宫肌瘤。

4、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现代女性往往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在心态上难以调整,在体力上难以支撑,就会导致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也是导致出现子宫肌瘤的元凶之一。

5、食物污染,现在很多食品、肉类里面都含有激素,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容易诱发子宫肌瘤。

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是什么?子宫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3%,恶性程度高,且有早期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差。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统一说法,可能与月经初潮、年龄、是否生育、肥胖等因素有关。

子宫肉瘤主要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种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平滑肌肉瘤。

子宫肉瘤与常见的子宫肌瘤症状相似。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腹痛,部分患者因为子宫增大,可在腹部扪及包块以及出现排尿、排便的异常。由于症状无特殊性,容易被忽视。经阴道彩超、盆腔核磁共振等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最终确诊需靠手术标本的病理诊断。

妇产科护理应用相关论文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妇产科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优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

优化护理。

妇产科。

开腹手术。

切口感染

大量研究发现,开腹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类妇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且发挥着较大的临床作用,但对于如何避免术后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仍然是临床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室优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本研究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妇产科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室优化护理,为进一步证实该类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妇产科患者,且排除心、肝、肾等严重系

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00例,年龄22~68岁,平均(±)岁。

手术类型包括350例剖宫产、16例子宫肌瘤、21例子宫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开腹、8例卵巢囊肿开腹。

观察组400例,年龄23~67岁,平均(±)岁。

手术类型包括352例剖宫产、18例子宫肌瘤、16例子宫切除术、4例异位妊娠开腹、10例卵巢囊肿开腹。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手术室空气消毒、核对患者临床资料、杀菌处理等方面,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予以手术室优化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术前交流

由于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如不及时进行调节,不但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影响预后恢复,继而对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术前加强病房访视工作,通过交流详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同时,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患者担心手术疼痛,此时可向其介绍主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麻醉效果等。

另一方面,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式及内容、术中注意事项、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的重要性等,借此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严格无菌操作

首先,增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意识,并严格要求术前洗手方式及程序。

其次,手术前30min,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妥善管理及保存未使用的无菌物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物品等,并在术中有秩序地协助医生进行手术。

强化手术室护理工作

第一,麻醉前,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并尽可能地解答患者内心的疑虑,以此消除其紧张感,确保手术的顺利。

第二,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心电图显示等。

同时,充分保护患者暴露的皮肤,以免发生感染事件。

第三,将手术室人数控制在最低人数限度,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次数以及出入手术室的次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效果。

术后病房随访

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实施术后随访工作,主要掌握患者的饮食状态、伤口愈合情况等内容。

在此期间,将每一次的随访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下一步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观察指标

(1)切口愈合及感染指标:手术完成后,患者切口愈合优良,且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表示为甲级愈合。

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一般,且未出现化脓现象,但存在血肿等不良反应表示为乙级愈合。

患者切口愈合失败,同时出现化脓现象,甚至需要实施切口引流的表示为丙级愈合。

(2)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来详细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2例非常满意、43例满意、5例不满意,分别占、、,护理满意度为。

对照组中269例非常满意、56例满意、75例不满意,分别占、、,护理满意度为。

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P<)。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1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

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P<)。

3讨论

开腹手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工作中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诱发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事件,进而影响手术治疗质量,极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3]。

经实践证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紧密关系,其中包括:开腹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形式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继而引发切口感染,这也是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手术器械是否得到正确消毒。

手术室内空气是否流通等。

因此,如何预防切口感染发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方式不仅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发挥着良好的护理效果。

手术室优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而开展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术前交流、严格无菌操作、强化手术室护理、术后病房随访等方面实施护理内容。

一方面,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一定心理疏导措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情绪成分。

另一方面,则能增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意识,不断完善及规范术室操作程序和流程。

在这样的护理模式下,除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细菌感染切口,还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进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手术室优化护理后甲级愈合率为、护理满意度为,均高于对

照组的、,同时切口感染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这与国内文献[4-5]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既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由此说明,手术室优化护理是一种高效、正确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颇高,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丽琴 单位:龙岩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刘颖.手术室护理对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00-201.

[2]周赛亚,章雪莲,张彩虹.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91-492.

[3]杨继兰,王凤云.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5):3381-3382.

[4]伍雯园.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6):163-164.

[5]张静.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130-131.

妇产科护理应用相关论文

摘要:

目的目的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运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作用进行探究。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

1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各为27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结论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可做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止血时间。

满意度

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当前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且发挥着较高的运用效果[1][2][3]。

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一组为对照组(n=27),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38岁,平均±岁。

17例患者为初产妇、10例患者为经产妇。

另一组为干预组(n=27),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9岁,平均±岁。

18例患者为初产妇、9例患者为经产妇。

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可做对比研究。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如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详细记录病情等,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①术前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价,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并通过听音乐、两两交流等方式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另外,通过发放手册、知识讲座等措施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以及利用以往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②术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面部表情、呼吸等,加强静脉通道护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另外妥善做好输血输液等工作。

③术后护理。

为患者设计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应当以蛋白质丰富、含热量高的食物为主,另外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切忌过度运动。

同时,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宣教,再次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及休息,并加强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如果流血量超过月经量,则需立即入院处理。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毕业论文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的护理

手术只是去除物理病灶,但是病因不除,就会复发,可以用舒宫散的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的是妇科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根据肌瘤所在子宫肌壁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壁间、浆膜下、粘膜下等。因此,祛除子宫肌瘤最好的办法就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一、注意清洁出院后腹壁的切口需保持干燥,一周后再沐浴(禁盆浴),因出院时缝线刚拆除,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况且切口的痂尚未脱落,因此不宜沐浴。当然全身皮肤仍需保持清洁以擦澡为宜,每晚或便后洗会阴。二、要注意异常症状的发生1、阴道出血:行肌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剔除术者,子宫壁有伤口,这会导致术后有少量的阴道流血,一般不会超过10天,均属正常,如大于半月应上医院检查;2、行次全切除术后一般不会出血,但如宫颈切缘部位高,可能每月于月经来潮的日子会有少许阴道出血,量的多少视宫颈切缘的高低而定,如切缘高、内膜残留多则阴道出血相对偏多,反之,阴道出血少;三、术后饮食要注意均衡营养子宫肌瘤手术后,应避免因微量元素的摄取不足和利用障碍而导致肌瘤的复发。要避免雌激素的长期和过度的刺激,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少吃营养滋补品。多摄取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的食物,如:鱼汤、葡萄、樱桃、蔬菜等。四、子宫肌瘤剔出禁止性生活一个月。子宫次切术、子宫全切术分别待三个月上医院复查正常后可恢复性生活。

子宫肌瘤手术是对出现的子宫肌瘤进行较好治疗的方法,那么在进行了子宫肌瘤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些介绍吧。

(1)子宫肌瘤手术后如果存在贫血现象,多吃铁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猪肝、黑芝麻、葡萄、紫菜、枸杞、香菇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番茄,还要兼顾运动及保持愉快的心情。

(2)子宫肌瘤手术后的日常皮肤保养与一般的女性保养并无什么差别,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的皮肤护理,都是科学的日常保养方式。少吃油脂类、煎炸熏烤类的食物。

(3)子宫肌瘤手术后饮食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坚持低脂肪饮食,多吃瘦肉、鸡蛋、绿色蔬菜、水果等。 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类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一般来说,薏米、山楂等具有收缩子宫作用的食物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没有太大关系。

(4)子宫肌瘤手术后进食不宜过早,一般在肛门排气后开始喝少量水,如无不适,可吃流食,如米汤、菜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食物。

子宫肌瘤手术后注意事项的不仅是这些,还有一项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恢复得好或是否有感染等。

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护理

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护理,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子宫疾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一般需要清淡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防止子宫肌瘤的复发,以下是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分享。

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护理

子宫肌瘤做完手术之后的第一天最好是吃一些清流食物,小米或者是大米粥上面的粥皮就是不错得选择,当然也可以喝一些杏仁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喝冷的,稀得藕粉也适合在这个时候喝一些,最好是保证每天进食6-8次。

子宫肌瘤挖除术后的2-3天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比如浓稠一些的米汤,一些鸡蛋花,或者是一些鸡汤等。手术之后的4-5天可以吃一些粘稠的流质食物,比如豆腐脑、鸡蛋羹等,手术之后一周就可以吃一些普通的食物,比如面条和小馄饨等。

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注意什么

目前的子宫肌瘤手术,并不是大手术,手术也很成熟,术后的恢复都很好,最重要的是注意休息,在饮食上并没有特殊的`,高蛋白饮食就可以,不需要额外添加营养品。但若是体质较差的,可以适当添加营养品,时间不要太长,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另外,对于手术本身,需要注意术后有无阴道流血、尿频、尿急等情况;术后一个月要门诊复查。

子宫肌瘤挖除后,患者要做好护理工作,这样可以尽早恢复身体健康。饮食方面可以少食多餐,同时要注意术后肛门排气之后再吃东西。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通常切除之后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因此家属和患者要多了解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信心战胜疾病。

1、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伤口部位的护理工作,应该要做好伤口的消毒工作,最好用医用酒精擦拭伤口,避免细菌滋生,避免伤口发炎感染,否则会影响到伤口的愈合,患者手术后应该要注意,如果出现伤口化脓的情况,可以口服消炎类的药物来缓解。

2、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且要定期复查,最好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一次,这种疾病手术治疗后复发几率是比较高的,所以患者需要做好预防疾病复发的工作,子宫肌瘤可以是单发性的,也有可能是多发性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很高,所以患者要做好预防复发的工作。

3、患者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养工作,尽量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及时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能够加快伤口愈合,不要吃海鲜类的食物,会影响到伤口的愈合,患者手术后需要减少活动量饮食,尽量做到低脂肪,应该要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术后饮食方面的调理工作比较重要。

  • 索引序列
  • 子宫肌瘤护理论文文献
  • 子宫肌瘤护理论文答辩题
  • 子宫肌瘤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 子宫肌瘤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 毕业论文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的护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