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内部审计有关的毕业论文

内部审计有关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内部审计有关的毕业论文

高校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

[摘要] 在高校外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中,展开外部审计显得日渐重要。文章经过对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的现状剖析,从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注重水平和制度建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外部审计任务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外部审计;保证机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开展,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注重度日渐加强,高校在开展中所要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步增多。外部审计形式陈腐、人员管理缺失等成绩凸显。目前,高校外部审计迟缓的开展步伐分明不能顺应高校管理的紧迫要求。高校管理中审计的重要性愈发失掉人们的关注,如何增强我国高校的内审制度管理、充沛发扬高校外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成为现今高校管理中被讨论的抢手话题。

一、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缺陷剖析

随着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时增多,我国教育规划逐渐趋于完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开展。但绝对于世界开展的均匀程度,我国高校外部审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上依然处于落后的形态。

外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标准依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高校内审机构设置粗陋,表现出应付反省、敷衍塞责的任务形态,甚至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从而成为高校管理中的破绽之一。由于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些高校不得不将外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布置在一同办公,严重影响了外部审计人员的任务方式和任务顺序,内审独立性遭到间接毁坏,使高校内审任务者对本身的任务定位不精确、职责范围不明白,进入一种角色模糊的形态,局部人员任务敷衍了事,消极怠工,使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呈现此种景象的基本缘由是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对高校内审的充沛注重,没无意识到独立性的保证是高校内审任务展开的根本前提。

外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在人员配置上,高校的外部审计机构显得绝对随意,人力资源单薄,很多高校内审任务没有独立的内审人员,内审任务经常由财会人员或监察人员兼职完成,甚至一些学校在需求时才从管理者中随意抽调几团体组成高校的内审机构,停止一些暂时性的高校内审任务。这种任务形态下,高校内审任务不能够很好地停止,不但如此,从别的部门借调过去的管理者也会将内审任务了解为一种暂时性任务,从而不能仔细完成,而且忽然添加的任务范围势必影响其本职任务的停止,招致外部审计任务和本职任务都遭到影响。对国度经济情势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完善也招致财务人员停止内审任务的难题。高校的内审任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风险评价知识及外部控制等相当片面细致的专业知识,而其他部门人员充任内审人员的角色时,对这些知识掌握不片面,在任务时只是围绕着高校的财务做做外表文章,缺乏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和监视。审计活动展开不起来,也会招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外部审计人员比例低、老龄化严重也是制约高校内审任务的成绩。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内审机构人员数低于高校员工总数的11%甚至更低,其中局部高校的内审人员中,55岁以上的人员占据了很大比例,这都影响了内审职能的无效发扬。

外部审计的注重水平不够充沛高校管理层对内审任务的注重水平间接影响高校内审任务能否无效发扬其职能。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人们普遍以为,内审任务就是复杂的查查账、纠纠错,对内审任务的看法比拟浅薄。而绝对来说,国度审计和社会审计则愈加具有制度性和标准性。这一点上,高校内审任务显得分明滞后。不管是外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层或高校的管理层,对审计都没有足够的注重,往往是为了应付反省,将工夫和经济大多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不注重办学程度和标准管理,无视内审任务的监视职能,招致内审人员本身定位不明白,在任务中仅仅对高校的财务收支停止例行反省,形成财务部门和其他任务部门压力过大,影响高校日常任务的正常运转,弱化了高校内审的必要性,直接影响高校的开展。

外部审计制度办法不够完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开展速度快,但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在很多层面的制度和办法上不够完善。高校内审任务也面临着这种现状。高校内审制度内容狭隘、构造缺失、体系单一、合感性和效率性不高,内审人员大多仍依照传统的审计方式对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差别性停止反省,而对高校的偿债才能和将来经济效益的研讨和预测没有概念。外部审计任务进程中没有可以依托的详细制度标准,也没有可以学习自创的优秀方式办法,加之整个高校没无形成完善的内审任务体系,内审任务仅停留在外表,缺乏对学校管理运转形态的全体把控和合理规划,对发现的成绩不够注重,处理成绩不及时不严肃,招致潜在的风险增高。

二、高校外部审计的合理化建议

合理设置外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高校内审任务由于其任务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需被定位到一个超脱的独立部门。这是内审机构独立性的特殊要求,也是合理要求。内审部门应间接向学校最高管理层效劳,而不能受制于其他平行管理部门。因而,高校管理者必需要在管理层中强调高校内审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配合内审任务的无效展开,对内审机构和人员保证及时完善。高校管理者虽然可以决议内审任务的管理者由谁担任,但不无能预内审任务的正常停止,不得障碍内审人员的正常任务行为,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除高校指导层以外,任何其他部门也不得干涉高校内审部门的正常任务,应尽量配合,进步内审任务的效率,如此,高校内审的客观公正才干失掉无效保证,内审任务才干顺利展开,促进高校的开展。

提升外部审计人员素质、优化组织构造无论是单位的哪个部门,人员素质的上下都间接影响该部门的任务质量。高校外部审计部门亦是如此。而且,由于高校内审机构的特殊性,对机构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更高。提降低校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放慢高质量审计队伍的建立步伐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内审的必定要求。高校的审计人员要懂的不只仅是财务,更要懂得高校的运营管理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对高校管理中的关键点可以做出相应的风险评价,明白内审的任务重点和任务难点,这是高校内审任务的根底建立,也是高校内审任务的人力保证。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增强内审队伍的年老化建立,在注重内审人员的经历程度的同时,放慢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年老内审任务人员,活期对学校的内审人员停止教育,学习国际外先进的内审任务方式,能随着高校的开展及时调整任务战略,勇于创新,在制度要求的根底上充沛发扬内审机构的客观能动性,无效躲避风险、保证高校正常波动运转。

增强高校指导对外部审计的注重、支持内审任务高校内审任务独立性和威望性的树立离不开高校指导对高校内审的足够注重。高校指导在政策上的支持为高校外部审计机构的`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内审任务的展开打好了后期预备。与此同时,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也应及时将任务中发现的成绩及时向高校指导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高校指导增强高校管理提供无效的建议,做高校指导的好助手。支持高校的又快又好向前开展才是高校内审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指导的任务目的和支持高校内审机构任务的原始动力。

完善外部审计规章制度、强化其监视职能完好的部门规章制度对部门任务的稳步停止提供重要的保证和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外部审计任务不够成熟,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招致高校内审任务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高校管理层应及时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让高校内审机构任务有抓手。关于高校内审任务人员而言,要想高校的内审监视职能无效发扬,首先就要积极自动对原有规章制度的不合感性和缺陷性提出要求,并依据高校的实践状况提出修正和完善建议,满足高校的开展需求。在高校的全体和细节运转上充沛发扬高校内审的职能作用,将学校作为一个风险范畴停止监控,做到及时发现预测风险、扫除隐患。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进程中必需根据国度规则的现行无效制度,不能滥用客观能动性,凭觉得、凭想象展开任务,要坚持一切依法停止为前提,保证高校规章制度的威望性的同时,也是在保证本身机构的独立性。任务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防止自觉任务和随意任务,唯有如此,才干使高校内审任务标准化,展开内审任务时才不至于无从下手,无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季红霞.评《高校管理审计研讨》的实际奉献[J].会计之友,2016(20).

[2]张佳春,戴小月.中国公立高校管理中的外部审计成绩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4(12).

[3]吴国萍,朱君.高校外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剖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讨[J].中国际部审计,2014(5).

[4]彭巧萍,薛国友.高校外部审计的开展趋向、制约要素及改良途径&—&—&—基于广东30所高校的外部审计调查[J].财政监视:财会版,2013(10).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摘 要: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要害词:审计资源配置;配置方式;配置优化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二、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审计资源配置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事情繁杂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恰当、最重要、效益性最好的地方,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保障审计资源供给,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审计目标。(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障审计资源供给目标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它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应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对于审计职责的变化来满足这种要求,并以此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求得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审计资源配置目标是联结社会需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不断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是为了最终适应审计的社会需求,引发审计资源的再配置,最终推动审计实践的变革。以目前我国要大力开展的效益审计为例。在以往的审计实践中,由于受审计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因而要同时实现审计的真实、合法、效益三类审计目标是不现实的。审计机关一般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和审计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亦即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目标的侧重点。在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往往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真实性的资源配置目标放在重要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果断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揭露和查处各种重大违法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治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实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机关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的长远规划,以实现效益性审计目标。这正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为效益审计的落实与开展而努力(二)以效益性为核心: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对效益的追求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资源合理配置追求的目标。因此,效益最大化不仅是审计资源配置追求的目标,并且是核心目标。效益性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效益即产出和投入之比,审计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是指审计资源配置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出最大的收益;二是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消耗审计资源。也就是说,不仅要求最有效地进行审计,同时也要求最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实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目标是资源配置中效益追求的最高层次,它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包括经济方面的社会效益,如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财富的是否公平分配,社会不公分配的调整,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协调,充分的劳动就业,社会在文化、卫生、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感的维护、社会新风尚的树立等等,都可以视为审计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三)审计资源配置的终极目标: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否则审计资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目标性也是审计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系统的根本之所在。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石爱中,2002),是评价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审计目的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理解而呈现出来的具体审计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可以看出,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确定的审计目标主要有三类:一是真实性,二是合法性,三是效益性。三、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非凡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包括计划和市场两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计划与市场方式不断协调的历史。要么通过计划配置,要么通过市场配置,要么通过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配置。从形式来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应是一种最佳选择,事实上也是目前各国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的趋势。审计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必然受到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纵观我国现代审计发展的历史,随处可以观察到计划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对于审计资源配置的影响。而我国审计体系的发展所经历的由单一国家审计向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并存的审计体系转换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实。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后,我国开始逐步恢复和建立审计制度。虽然当时我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但就整个国家总体而言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这种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当时的审计资源配置仍须通过计划进行,直到1999年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善。例如,最重要的审计人力资源的配置,不仅国家审计机关,即使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都需要通过计划渠道获得,事务所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也不例外。因为,此时不存在可以自由直接交易的公开市场,这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初期必须依靠“挂靠单位”的原因之一。这种状况对于初期我国审计界的影响是: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当刚刚出现市场配置审计资源的需求和趋势时,这些政府部门便通过行政手段瓜分市场,阻碍全国审计市场的形成,因而降低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再如,在当时非公有制经济仍被当作资本主义、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来看待的条件下,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审计划归会计师事务所外,其他单位的审计几乎全部划归国家审计机关负责。由此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思想模式,即属于国有性质的审计对象应划归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非国有性质的审计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在单纯计划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下,政府对原本属于市场自我调节的领域大量介入,国家审计资源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审计资源难以覆盖所有领域,即使是重点审计领域,大量监督空白也明显存在,审计质量不高。于是,国家审计机关采取了发展内部审计的办法来解决普遍存在的审计覆盖面少的审计问题,自己负责重点单位的审计。所以,当时我国公有制单位的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起来的,是“要我建”而不是“我要建”的自发行为。社会审计在当时我国的法律规定中,长期划归为一种事业单位,并且划到全民性质的范围内。尽管如此,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倾向,故在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处于“补充”地位。在这种计划经济的环境下,我国审计体系出现了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现实的社会权责结构中,审计出现了许多问题。对于国家审计:(1)审计力量与被审计对象数量对比悬殊太大,造成了周期性审计对象不稳定;(2)经济生活中,某些改革政策与现行财经法规发生矛盾,出现没有明确的审计依据、审计范围的现象;(3)审计程序缺乏标准,没有建立起完全确定有效的审计体系。对于社会审计,由于缺乏独立性与公平竞争环境,加之职能的摩擦,使社会审计的发展受到不应有的限制,近几年虽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整个社会经济权责结构很不相当。对于内部审计来说,由于在组织治理上采取双重性结构(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与国家审计机关间接领导相结合),从抽象意义上赋予内审人员双重身份,从而导致权力结构与动力结构相脱节,内审工作难以开展。权力结构呈内向化,因为其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与本单位直接挂钩,既代表企业,又代表国家。这是一个矛盾。现行审计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既不利于发挥审计体系的整体功能作用,也不利于宏观调控目标与微观经济高效率运行的和谐统一。在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历史阵痛”后,我国也开始反思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不足,开始逐步探索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6年到1994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审计资源配置的市场方式也开始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这些从不同侧面推动了社会审计的恢复与发展,而社会审计也以其能够强化企业财务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加强治理等优势回应了这种推动。审计资源的配置开始向社会审计倾斜,国家审计逐步转移到宏观治理的监督上,直接对企业的审计逐渐减少,只是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专项资金等进行审计。1992年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关于强化审计监督的意见》,研究了审计监督在宏观治理中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审计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两会”联合、“脱钩改制”、“清理整顿”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社会审计走向审计市场铺平了道路,国家审计逐步放弃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行政治理,只承担对其监督的职责。于是,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组成的审计体系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逐渐形成对国家宏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监督。需要肯定的是,在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计划经济的审计资源配置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经济效益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假如没有政府的推动,在当时市场不完善的中国,完全靠市场来配置审计资源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源于计划经济的审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还有很多不能反映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质要求的缺陷,不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当时及其后的审计资源配置留下了很多“隐患”。在这种方式下,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应属社会审计,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成就了审计资源流向社会审计领域。应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审计,市场经济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史已经印证了这个道理。但是,市场在审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只有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指导作用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审计为什么在许多国家仍然需要政府的严格治理,并为其规定非常高的执业标准,正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道理。政府与市场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发挥市场配置审计资源的作用,不应否认政府的作用,同样,发挥国家审计资源配置的作用,也不应否定市场的作用。不过政府配置审计资源是为了补充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从当前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的国家审计职责范围来看,应逐步进行战略性收缩,一方面适应小政府、大市场的趋势,相信市场、培育市场,相信市场能够做好国有企业审计,同时积极地培育市场,注重市场规则的建立,如严格的招标程序。另一方面应转移国家审计资源涉足的领域,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治理职能应更多地转化为间接控制职能,将审计资源转向实施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财政、金融部门审计,多在完善、净化企业运作环境上下功夫,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关于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选题

首先~你可以咨询一下你的导师或者师哥师姐呀~要是还是没思路的话~你可以看下(国际会计前沿),OA期刊~里面都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你可以参考参考吧

1.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4.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5.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6.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7.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8.论审计的现代化

9.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0.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1.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3.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5.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6.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17. 关于敏感性分析

18.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9.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0.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4.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5.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6.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27.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28.论企业环境审计

29.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0.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1.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是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

实践教学

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税法、会计学原理、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建筑工程概论、会计电算化、建筑项目预决算编制与审计、审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电算化知识,熟悉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管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能力

综合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承担企、事业机关单位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审计学论文题目(一)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3.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4. 审计质量控制 5. 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6.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8. 论审计风险防范 9. 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0. 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2. 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3.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4. 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5. 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6. 试论审计抽样 17.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8.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9.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0. 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1. 电算化系统审计 22. 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3. 计算机审计与舞弊 24. 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25. 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审计学论文题目(二)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审计学论文题目(三)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4. 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研究 5.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数据的提取和转换问题研究-基于XX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6.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7.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 8. 试论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9. 民间审计风险及防范 10.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的探讨 11.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探析) 12. 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15. 探索ERP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 16.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实务 17. 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8.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9.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20.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21. 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22. 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1. 内部审计毕业论文题目 2. 会计审计论文题目 3. 会计与审计论文题目 4. 关于会计论文题目 5. 关于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6. 财务论文题目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有限公司内部审计毕业论文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这样吧,我给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1.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 2.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3.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4.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 5.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计算机控制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7.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 8.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 9.基于XBRL的持续性审计研究 10.信息环境下数据式审计的应用研究 11.高校新校区建设投资效益审计研究 12.审计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关系研究 13.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1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 15.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16.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17.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创新研究 18.基于风险防范的政府债务审计实施思路 19.协调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 20.促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对策研究 2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与管理的思考 22.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23.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24.论政府采购绩效审计 25.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 26.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研究 27.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 28.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我国独立审计市场机制的现状及其改善 30.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毕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1.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5.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要点及设计原则1.企业的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对企业每个环节进行控制且要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内部控制要注意以下要点: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2.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1)政策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2)有效性原则。设计内控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从“有效”为前提,尽量做到内控环节不宜过长而又环环相扣,使人操作起来切实有效;必须有利于控制和检查,具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3)就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每日终了,应及时计算当日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数,逐日逐笔进行日记账登记;月份终了,日记账余额必须与有关总账余额核对相符,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随时反映账面数与实存数,保证账实相符。这样能够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三、对策1.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对关键岗位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理念最鲜明、最重要的标志。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3.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5.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首先从二者定义区别。内部审计定义: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中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说:“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二、目标不同。内部审计的目标:传统上,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可以确定为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四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标准》)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具体可参看内部审计实务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你到金鼎论文上问问,他们写的还不错,信誉也挺好的,我就是在他们哪写的,地址你在百度搜金鼎论文就可以找到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没问题 我可以帮你搞定

内部审计专业毕业论文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毕业论文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现实需求及主要内容切入,从四方面概括了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方面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对策: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务实改善内部审计的工作和方法。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扩招政策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生源逐渐增多,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加大师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为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保障。然而,随着生源的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大大增加,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工作过程中,为了增强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对内部审计予以高度重视。当然,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思考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好教育工作还要提升其综合实力,进而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向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各项资金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应当做好财务工作,并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从而实现对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

1.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力度。然而,在使用资金期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利用率偏低,暴露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显著提升,应当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力度。构建财务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制度,大力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对财务内部审计认知不足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期间,以集权式方式为主,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准确定位,尤其是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不足,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欠佳,并且在部门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在开展经济活动和进行财务收支时,资金的利用率偏低,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的问题,因而降低了工作质量,对财务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实际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主要采取的是事后审计方式,然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十分广泛,所以开展的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增加了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从财务预算、审批和经费使用等环节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督工作,而是仅仅开展了事后审计监督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的范围较小,审计的内容比较单一,因而不利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1]。

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为了促进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当建立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从而为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利依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制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限制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未能单独设置财务内部审计机构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由于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予以高度重视,所以未能单独设置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因而在实施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容易存在诸多漏洞,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增强对财务内部审计的认知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应当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力度,通过增强对财务内部审计的认知,从而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主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全新的内部审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内部审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取得良好效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对财务内部审计有高度的`认识,进而在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下,为提升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财务工作的高效和全面管理,应当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保障。高职院校在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期间,要将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作为主要目标,强化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选拔掌握丰富的审计业务、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等多方面素质的审计人才,并能够熟操作计算机,进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然,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效果,应当确保所培养的审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少的问题,可以聘请具有先进经验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队伍,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含业务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展开培训,对内部审计人员实施教育考核,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法律和责任等意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促使高职院校对财务工作的处理和解决取得显著效果[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监督管理职能

高职院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应当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从而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内部审计期间,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和完善,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前瞻性。同时,对工作流程和制度等予以高度重视,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得对疏漏环节排查能够具有规范性,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监督管理职能,对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进而满足实际变化和发展的基本需求[3]。例如,高职院校在开展基建工作过程中,由于基建工作包含了项目立项、招投标和施工等环节,在对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跟踪和审计时,需要在所制定完善的制度下开展,当然,所制定的制度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含《建设工程及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办法及实施细则》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等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有效地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其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降低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必须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从而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全面审计,科学的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力,并做好有关报告工作。当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接受本单位行政首长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总之,高职院校通过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对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5]。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大力深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科学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各项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符合规范。

4.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教育经费予以严格管理,通过发挥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体现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为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304.

[2]苏效圣.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11):24—24,5.

[3]冯婧.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品牌,2015(8):161—161.

[4]赵群.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存在的问题之我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14(3):44—47.

[5]刘浩博.现有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14—115.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高校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

[摘要] 在高校外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中,展开外部审计显得日渐重要。文章经过对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的现状剖析,从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注重水平和制度建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校外部审计任务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外部审计;保证机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开展,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注重度日渐加强,高校在开展中所要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步增多。外部审计形式陈腐、人员管理缺失等成绩凸显。目前,高校外部审计迟缓的开展步伐分明不能顺应高校管理的紧迫要求。高校管理中审计的重要性愈发失掉人们的关注,如何增强我国高校的内审制度管理、充沛发扬高校外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成为现今高校管理中被讨论的抢手话题。

一、以后我国高校外部审计缺陷剖析

随着国度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时增多,我国教育规划逐渐趋于完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开展。但绝对于世界开展的均匀程度,我国高校外部审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上依然处于落后的形态。

外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标准依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高校内审机构设置粗陋,表现出应付反省、敷衍塞责的任务形态,甚至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从而成为高校管理中的破绽之一。由于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些高校不得不将外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布置在一同办公,严重影响了外部审计人员的任务方式和任务顺序,内审独立性遭到间接毁坏,使高校内审任务者对本身的任务定位不精确、职责范围不明白,进入一种角色模糊的形态,局部人员任务敷衍了事,消极怠工,使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呈现此种景象的基本缘由是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对高校内审的充沛注重,没无意识到独立性的保证是高校内审任务展开的根本前提。

外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在人员配置上,高校的外部审计机构显得绝对随意,人力资源单薄,很多高校内审任务没有独立的内审人员,内审任务经常由财会人员或监察人员兼职完成,甚至一些学校在需求时才从管理者中随意抽调几团体组成高校的内审机构,停止一些暂时性的高校内审任务。这种任务形态下,高校内审任务不能够很好地停止,不但如此,从别的部门借调过去的管理者也会将内审任务了解为一种暂时性任务,从而不能仔细完成,而且忽然添加的任务范围势必影响其本职任务的停止,招致外部审计任务和本职任务都遭到影响。对国度经济情势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完善也招致财务人员停止内审任务的难题。高校的内审任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风险评价知识及外部控制等相当片面细致的专业知识,而其他部门人员充任内审人员的角色时,对这些知识掌握不片面,在任务时只是围绕着高校的财务做做外表文章,缺乏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和监视。审计活动展开不起来,也会招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外部审计人员比例低、老龄化严重也是制约高校内审任务的成绩。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内审机构人员数低于高校员工总数的11%甚至更低,其中局部高校的内审人员中,55岁以上的人员占据了很大比例,这都影响了内审职能的无效发扬。

外部审计的注重水平不够充沛高校管理层对内审任务的注重水平间接影响高校内审任务能否无效发扬其职能。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人们普遍以为,内审任务就是复杂的查查账、纠纠错,对内审任务的看法比拟浅薄。而绝对来说,国度审计和社会审计则愈加具有制度性和标准性。这一点上,高校内审任务显得分明滞后。不管是外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层或高校的管理层,对审计都没有足够的注重,往往是为了应付反省,将工夫和经济大多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不注重办学程度和标准管理,无视内审任务的监视职能,招致内审人员本身定位不明白,在任务中仅仅对高校的财务收支停止例行反省,形成财务部门和其他任务部门压力过大,影响高校日常任务的正常运转,弱化了高校内审的必要性,直接影响高校的开展。

外部审计制度办法不够完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开展速度快,但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在很多层面的制度和办法上不够完善。高校内审任务也面临着这种现状。高校内审制度内容狭隘、构造缺失、体系单一、合感性和效率性不高,内审人员大多仍依照传统的审计方式对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和差别性停止反省,而对高校的偿债才能和将来经济效益的研讨和预测没有概念。外部审计任务进程中没有可以依托的详细制度标准,也没有可以学习自创的优秀方式办法,加之整个高校没无形成完善的内审任务体系,内审任务仅停留在外表,缺乏对学校管理运转形态的全体把控和合理规划,对发现的成绩不够注重,处理成绩不及时不严肃,招致潜在的风险增高。

二、高校外部审计的合理化建议

合理设置外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高校内审任务由于其任务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需被定位到一个超脱的独立部门。这是内审机构独立性的特殊要求,也是合理要求。内审部门应间接向学校最高管理层效劳,而不能受制于其他平行管理部门。因而,高校管理者必需要在管理层中强调高校内审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配合内审任务的无效展开,对内审机构和人员保证及时完善。高校管理者虽然可以决议内审任务的管理者由谁担任,但不无能预内审任务的正常停止,不得障碍内审人员的正常任务行为,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除高校指导层以外,任何其他部门也不得干涉高校内审部门的正常任务,应尽量配合,进步内审任务的效率,如此,高校内审的客观公正才干失掉无效保证,内审任务才干顺利展开,促进高校的开展。

提升外部审计人员素质、优化组织构造无论是单位的哪个部门,人员素质的上下都间接影响该部门的任务质量。高校外部审计部门亦是如此。而且,由于高校内审机构的特殊性,对机构人员的素质要求应该更高。提降低校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放慢高质量审计队伍的建立步伐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内审的必定要求。高校的审计人员要懂的不只仅是财务,更要懂得高校的运营管理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对高校管理中的关键点可以做出相应的风险评价,明白内审的任务重点和任务难点,这是高校内审任务的根底建立,也是高校内审任务的人力保证。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增强内审队伍的年老化建立,在注重内审人员的经历程度的同时,放慢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年老内审任务人员,活期对学校的内审人员停止教育,学习国际外先进的内审任务方式,能随着高校的开展及时调整任务战略,勇于创新,在制度要求的根底上充沛发扬内审机构的客观能动性,无效躲避风险、保证高校正常波动运转。

增强高校指导对外部审计的注重、支持内审任务高校内审任务独立性和威望性的树立离不开高校指导对高校内审的足够注重。高校指导在政策上的支持为高校外部审计机构的`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内审任务的展开打好了后期预备。与此同时,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也应及时将任务中发现的成绩及时向高校指导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为高校指导增强高校管理提供无效的建议,做高校指导的好助手。支持高校的又快又好向前开展才是高校内审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指导的任务目的和支持高校内审机构任务的原始动力。

完善外部审计规章制度、强化其监视职能完好的部门规章制度对部门任务的稳步停止提供重要的保证和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外部审计任务不够成熟,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招致高校内审任务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高校管理层应及时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让高校内审机构任务有抓手。关于高校内审任务人员而言,要想高校的内审监视职能无效发扬,首先就要积极自动对原有规章制度的不合感性和缺陷性提出要求,并依据高校的实践状况提出修正和完善建议,满足高校的开展需求。在高校的全体和细节运转上充沛发扬高校内审的职能作用,将学校作为一个风险范畴停止监控,做到及时发现预测风险、扫除隐患。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进程中必需根据国度规则的现行无效制度,不能滥用客观能动性,凭觉得、凭想象展开任务,要坚持一切依法停止为前提,保证高校规章制度的威望性的同时,也是在保证本身机构的独立性。任务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防止自觉任务和随意任务,唯有如此,才干使高校内审任务标准化,展开内审任务时才不至于无从下手,无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季红霞.评《高校管理审计研讨》的实际奉献[J].会计之友,2016(20).

[2]张佳春,戴小月.中国公立高校管理中的外部审计成绩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4(12).

[3]吴国萍,朱君.高校外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剖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讨[J].中国际部审计,2014(5).

[4]彭巧萍,薛国友.高校外部审计的开展趋向、制约要素及改良途径&—&—&—基于广东30所高校的外部审计调查[J].财政监视:财会版,2013(10).

  • 索引序列
  • 内部审计有关的毕业论文
  • 关于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选题
  • 有限公司内部审计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 内部审计专业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