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鸟类研究的论文

关于鸟类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鸟类研究的论文

果然...大家都是二外的...论文我才写了261个字...

俺也是二外的,13班,应该是下届的,o(︶︿︶)o 唉,我对老师无语了

你好!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关键词: 栖息 生态环境 保护调查目的:(1)提高学生爱鸟意识的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鸟类的保护意识,探究迁移鸟类的活动方式,记录其测量值,建立校园鸟类活动资料,长期观察监测环境状况,掌握鸟类活动的领域范围,并在长期的观察中,建立校园鸟类的资料、与栖地利用之间的互动资料。(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这一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公德教育,正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期间:活动地点: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各个地区调查方法:根据鸟类活动情形,选择适当地点架设鸟网,鸟网数量视工作人员数量而定,并于架网区设立布告,说明鸟网用途以免误会。自架网后每小时内至少巡网一次,遇鸟上网即将其解下带回就地设置临时工作站处理。工作站的处理项目包括上环、测量、记录。记录资料包括脚环号码、年龄、性别、嘴长、全头长、最大翼长、跗蹠长,重量、换羽等。所有测量以及记录方式,匀用最新方法处理。工作完毕之后,原地将鸟类放飞。工作中止或当天工作结束后,立刻将鸟网撤出收回。工作完成之后,填报相关报表资料。预期成果:长期监测鸟类与环境关系。得知样区内鸟类出现的栖地状况及月份资料。收集记录鸟类基本测量值,建立野外族群资料。调查意义:会投入鸟类调查的工作,本来只是出自好奇与兴趣,很少思考所谓的意义问题。有的同学来问讯,顺便一道分享而已。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惊叹:“学校里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鸟!”如果持续定期会面,共同观察,眉飞色舞掩不住的喜悦,很快就感染了“疯鸟症”。偶而,他们还会议论这样一些问题“校园里共有几只鸟?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白头翁的头是白的吗?你看到过乌鸦没有?”过了一段时间又有学生问了这样一些问题“国家保护的鸟有哪些?该如何保护?农村乡下的人们意识可能会淡薄一些,恐怕应该加强保护。”参与者由欣赏、认识到关心,这是学校鸟类调查额外的收获,学生对鸟的保护的意识不知觉就产生了。调查结果:1,共计有成员45人、240人次、活动39次。2,校园内涉及鸟种12种、580只、活动31次。3,校园外涉及鸟种17种、78只、活动8次。4,校园的环境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讨论校内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情况分析了解鸟类的分布情况,保证鸟类研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通过观察记录、调查分析,抽样调查,认为竹箦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的情况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环境较为安谧的地方,鸟儿的出现率较高。不管是校内也好,还是校外也罢,鸟儿总是在环境比较静的地方出现,例如学校图书馆周围的林子里,总能听到欢快的鸟叫声。 第二,树林比较多的地方,正是鸟儿们的天堂,正如老舍的《鸟的天堂》里所描述的一样,林子大了鸟儿也自然也多了。 二、 引起鸟儿分布不匀的原因 原因有多方面,而我们直接就能感觉到的是,由于我的大家环境意识的溥弱,加之工业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噪声的污染,有空气的污染,有各种各样建筑的占据。剩下了一些仅有的没有被破坏的地方自然成了鸟儿们的唯一乐园。而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人以捕杀飞鸟为乐趣,甚而至于有的人以捕杀飞鸟为乐趣,这些人简直就是可恶之极。给出建议 第一, 必须大力保护环境,这是我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我们要把朋友请过来,必须要把屋子打扫干净,同样我们这些灵性的鸟儿们更是挑剔的朋友,必须把周围的环境搞得更加整洁和美丽,它们才愿意光临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鸟是人类的挚友,她和我们共同拥有这片蓝天,共同呼吸着这自由的空气……,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心里默认这样一位朋友,通过开展更大范围的活动,平时我们更多地了解鸟类的知识,通过上网查询、阅读资料等途径,对鸟的知识作出更多的了解。只有对它们了解了,才会慢慢地喜爱它。使我们由衷地保护这可爱的生灵。杜绝一些不法分子对飞鸟的捕杀。 第三, 世有画眉的婉转鸣唱,白鹭的青天高翔,布谷的低鸣,夜鸟的欢愉唱晚;还有那,鹦鹉学舌,腊子跃食,什锦情浓,更有那,娇凤的色彩瑰丽,丝鸟的羽翼金黄,黄雀的晨间啼转……,这此需要有更多的绿荫,从自我做起为学校,为家乡增添更多的绿荫,让更多的鸟儿在我们身边出现,让鸟净化人的心灵,人效仿着鸟的钟情,人鸟之间,永远奏响生命的交响曲!

3月3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詹祥江实验室在《Nature》(自然)在线发表关于鸟类迁徙的研究论文。团队通过整合多年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系统,揭秘其迁徙路线的主要形成原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 北极游隼卫星追踪和迁徙系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世界上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迁徙路线几乎遍布全球。候鸟的迁徙路线如何进化而成?当前如何维持?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可能有何改变?不同的迁徙策略是否有其遗传基础?这些问题是鸟类学和行为学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詹祥江实验室和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历时6年,在北极圈自西向东的主要繁殖地为56只游隼佩戴卫星追踪器,构建出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系统。卫星追踪发现,这些北极游隼主要使用5条迁徙路线,在种群和个体水平上具有非常高的迁徙连接度和重复性。同时这些种群的迁徙距离显著不同:西部两群短距离迁徙(平均3600公里),东部四群长距离迁徙(平均6400公里)。 种群动态推断及潜在繁殖、越冬地重建结果显示,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换过程中,因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可能是游隼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 历史 原因。对于当前的迁徙路线,研究发现不同路线之间的环境异质性很强,环境巨变区域与迁徙路线边界高度吻合,且路线之间的差异与选择性遗传分化的相关程度明显大于中性遗传分化,从而说明环境的差异及相关的本地适应在维持当前迁徙路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长短迁徙种群基因组的对比分析,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实验证明长、短迁徙种群主要基因型存在功能差异,揭示了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研究通过模拟预测,在未来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情境下,亚欧大陆西部的北极游隼种群可能会面对两方面的威胁,即迁徙策略的改变和主要繁殖地的退缩。 编辑/高艳

研究鸟类的论文

你好!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关键词: 栖息 生态环境 保护调查目的:(1)提高学生爱鸟意识的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鸟类的保护意识,探究迁移鸟类的活动方式,记录其测量值,建立校园鸟类活动资料,长期观察监测环境状况,掌握鸟类活动的领域范围,并在长期的观察中,建立校园鸟类的资料、与栖地利用之间的互动资料。(2)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这一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公德教育,正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期间:活动地点: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各个地区调查方法:根据鸟类活动情形,选择适当地点架设鸟网,鸟网数量视工作人员数量而定,并于架网区设立布告,说明鸟网用途以免误会。自架网后每小时内至少巡网一次,遇鸟上网即将其解下带回就地设置临时工作站处理。工作站的处理项目包括上环、测量、记录。记录资料包括脚环号码、年龄、性别、嘴长、全头长、最大翼长、跗蹠长,重量、换羽等。所有测量以及记录方式,匀用最新方法处理。工作完毕之后,原地将鸟类放飞。工作中止或当天工作结束后,立刻将鸟网撤出收回。工作完成之后,填报相关报表资料。预期成果:长期监测鸟类与环境关系。得知样区内鸟类出现的栖地状况及月份资料。收集记录鸟类基本测量值,建立野外族群资料。调查意义:会投入鸟类调查的工作,本来只是出自好奇与兴趣,很少思考所谓的意义问题。有的同学来问讯,顺便一道分享而已。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惊叹:“学校里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鸟!”如果持续定期会面,共同观察,眉飞色舞掩不住的喜悦,很快就感染了“疯鸟症”。偶而,他们还会议论这样一些问题“校园里共有几只鸟?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白头翁的头是白的吗?你看到过乌鸦没有?”过了一段时间又有学生问了这样一些问题“国家保护的鸟有哪些?该如何保护?农村乡下的人们意识可能会淡薄一些,恐怕应该加强保护。”参与者由欣赏、认识到关心,这是学校鸟类调查额外的收获,学生对鸟的保护的意识不知觉就产生了。调查结果:1,共计有成员45人、240人次、活动39次。2,校园内涉及鸟种12种、580只、活动31次。3,校园外涉及鸟种17种、78只、活动8次。4,校园的环境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讨论校内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情况分析了解鸟类的分布情况,保证鸟类研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通过观察记录、调查分析,抽样调查,认为竹箦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的情况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环境较为安谧的地方,鸟儿的出现率较高。不管是校内也好,还是校外也罢,鸟儿总是在环境比较静的地方出现,例如学校图书馆周围的林子里,总能听到欢快的鸟叫声。 第二,树林比较多的地方,正是鸟儿们的天堂,正如老舍的《鸟的天堂》里所描述的一样,林子大了鸟儿也自然也多了。 二、 引起鸟儿分布不匀的原因 原因有多方面,而我们直接就能感觉到的是,由于我的大家环境意识的溥弱,加之工业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噪声的污染,有空气的污染,有各种各样建筑的占据。剩下了一些仅有的没有被破坏的地方自然成了鸟儿们的唯一乐园。而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人以捕杀飞鸟为乐趣,甚而至于有的人以捕杀飞鸟为乐趣,这些人简直就是可恶之极。给出建议 第一, 必须大力保护环境,这是我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我们要把朋友请过来,必须要把屋子打扫干净,同样我们这些灵性的鸟儿们更是挑剔的朋友,必须把周围的环境搞得更加整洁和美丽,它们才愿意光临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鸟是人类的挚友,她和我们共同拥有这片蓝天,共同呼吸着这自由的空气……,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心里默认这样一位朋友,通过开展更大范围的活动,平时我们更多地了解鸟类的知识,通过上网查询、阅读资料等途径,对鸟的知识作出更多的了解。只有对它们了解了,才会慢慢地喜爱它。使我们由衷地保护这可爱的生灵。杜绝一些不法分子对飞鸟的捕杀。 第三, 世有画眉的婉转鸣唱,白鹭的青天高翔,布谷的低鸣,夜鸟的欢愉唱晚;还有那,鹦鹉学舌,腊子跃食,什锦情浓,更有那,娇凤的色彩瑰丽,丝鸟的羽翼金黄,黄雀的晨间啼转……,这此需要有更多的绿荫,从自我做起为学校,为家乡增添更多的绿荫,让更多的鸟儿在我们身边出现,让鸟净化人的心灵,人效仿着鸟的钟情,人鸟之间,永远奏响生命的交响曲!

俺也是二外的,13班,应该是下届的,o(︶︿︶)o 唉,我对老师无语了

我也是二外的,没写过啊,不会啊,悲剧啊~~~ 不过,我找了一些资料,不知道是不是,是的话可以删改。爱鸟护鸟爱鸟护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任何一种鸟类的消失,对于人类以及子孙后代都是有害无益的。鸟类不仅是农林生产的保护者,还是生态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树立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进一步提高公众爱鸟护鸟意识,激发广大市民爱鸟护鸟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爱鸟护鸟的自觉性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1、加大爱鸟护鸟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要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鸟护鸟宣传活动,真正把爱鸟护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夯实。尤其要紧紧围绕“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 两大主题,认真部署,周密安排,使爱鸟护鸟意识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只有每一个人都有了较强的意识,才能积极地参与到爱鸟护鸟中来。2、积极引导,坚决制止乱捕滥猎鸟类行为。保护鸟类,人人有责。虽然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共同关注焦点被日渐提上法律议程,但目前大多数公民的爱鸟护鸟意识还非常淡薄,获取爱鸟护鸟知识的渠道也很有限。然而个别人为了猎取野味,猎杀鸟等一系珍稀动物,有的甚至毁林剥夺鸟类的栖息地,使鸟类无法生存。因此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依法保护野生动物。有关部门对捕杀诱杀野生鸟类及其加工等行应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予以处理。同时要进一步宣传爱鸟护鸟知识,提高人们的爱鸟护鸟意识。让更多人了解,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更多人参与到爱鸟护鸟的队伍中来3、悬挂人工鸟巢 ,吸引更多的鸟儿安家落户。许多地方树木被减少后,鸟儿没有材料、地方来筑巢,尤其是布谷鸟、雀鸟等一些依赖树洞、墙洞繁殖的食虫益鸟,由于缺少洞穴筑巢而数量越来越少。挂人工鸟巢给鸟儿提供个“房子”安家,使鸟类和森林的和谐相处,为森林长久的生态平衡创造条件。同时要发动广大群众在林区、农田以及有树木地方的悬挂人工巢箱,投放食物,繁殖招引益鸟。4、建“鸟岛”、“鸟林”、“鸟亭”, 为鸟类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鸟是生态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地美丽的鸟的种类非常多,到处都有鸟儿们的身影,因此为了保护鸟儿,建“鸟岛”、“ 爱林”、“鸟亭”意义非同小可。本地一年四季风光各不相同,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非常适合鸟类集中栖息。在美国观鸟是第二大户外休 闲活动,国内沿海等发达地区观鸟热正逐年上升。如果建个建“鸟岛”、“鸟林”、“爱鸟亭”,为鸟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成为鸟类的乐园,给人添道景观,何乐而不为?那肯定会使的美丽风光锦上添花,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可在城区找个依山傍水的山、岛、公园,为“鸟岛” 、“鸟林”、“ 鸟亭 ”, 在爱鸟亭的周围,悬挂着人工鸟窝。作为鸟类越冬栖息的主要活动地,有利于鸟类栖息繁殖,为鸟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时不时地听到鸟儿的鸣唱,就更加令人心旷神怡了,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5、加强领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爱鸟护鸟活动。要充分认识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动摇广大人民投入到的爱鸟护鸟的公益性活动中来。把爱鸟护鸟与全民环保宣传教育相结合,开展“爱鸟护鸟使者”评选、爱鸟周知识竞赛、“爱鸟主题”绘画比赛、爱鸟座谈会、爱鸟护鸟倡议书以及签名等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鸟类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人类而言,鸟类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是难以估量的。鸟类的益处人们会首先想到鸟类控制害虫和老鼠的功能。全世界共有鸟类9700种,60%以上以取食昆虫为主,其它种类在繁殖期也多以昆虫育雏。 鸟类啄食害虫的本领超出我们的想像。研究资料表明,一窝家燕每年夏天可吃掉6.5万只蝗虫,一只雨燕每年夏天取食25万只蚊子。一对灰喜鹊每年可消灭松毛虫2万条,一只百灵鸟每年食虫3万条,啄木鸟每个冬天可将其活动区内80%的树干中的蛀虫掏出来。 据估计,我国各种鼠类多达30亿只,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00亿千克,由于鼠害而损失的粮食超过了全年进口粮食的总量。按每只猎隼一年捕食野鼠2000只左右计算,可使4万平方米的草原和农田免遭鼠害;每只猫头鹰平均一个夏天能捕捉1000只田鼠,可从鼠口夺下数千克的粮食。 此外,太阳鸟、蜂鸟、啄花鸟等可以帮助植物授粉,绿鸠等食果鸟类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鸟类还给我们带来了美学和娱乐方面的享受。鸟类是自然界的天然艺术品,即使最有本领的艺术家,也难如实调出鸟类羽毛的五彩缤纷,也难谱出其婉转的歌声。去野外观赏鸟类,聆听鸟儿的欢唱,对于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我们的情操,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正是因为莺歌燕舞,才使我们生活的星球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由于鸟类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时,首先能从鸟类的健康与否和数量多少表现出来。因此,许多国家都在监测本地区(特别是湿地)鸟类及其卵和雏鸟体内的化学残留物,作为判断环境优劣的指标。鸟类对环境的影响鸟类的生存和繁育,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食物和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条件,环境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鸟类的兴衰存亡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全世界现有9021种鸟类,我国现有1185种,占世界总数的以上。而且还有不少特产和珍惜总类。如我国的画眉就占世界总数的74%;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我国就有9种。如此丰富的鸟类资源是自然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贝财富。环境影响着鸟类的兴衰存亡 鸟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有限的,因为它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温度、空气、水、食物等条件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鸟类的栖息、繁衍,促使鸟类的转移和迁徙,甚至造成死亡。如江苏省东部海岸上的云台山,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果山”,50年代末尚有60种鸟类,到80年代初仅有20多种。偌大的一座山,每年春天几乎一片寂寞。 森林是鸟类生存的摇篮 所有的鸟类的生命活动,都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制约,如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中的水生物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鸟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树林被砍伐,就是鸟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目前世界上的上的树林面积正以每分钟近3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息。栖息在树林中鸟类,因为生存环境被破坏而转移或死亡,毁林使鸟类的分布区也逐年减少。如巴西圣灵洲内哈内陆河以北近800平方公里的面积,原是一片热带树林,在20年间由于乱砍滥伐,使一片苍翠肥沃的绿洲变成沙漠,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至少有200多中鸟类和450中植物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或绝迹。鸟类的聚减,使害虫失去控制而大量繁殖,人们被迫求助于农药来消灭害虫,这样造成恶性循环,鸟类因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为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是个好办法。这一点北京郊区是个例证。近来北京郊区注意营造林带,使过去一度恶化的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鸟类逐年增多愿已濒临灭绝的刁鸡,现已成为常见鸟在林中跳跃。 大气污染影响鸟类生存 鸟类对污染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它的死亡与繁盛是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上空黑烟笼罩、空气污浊,加上刺耳的噪声,鸟类被迫迁往他乡谋生。有资料说,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使世界上近百中鸟类已经灭绝,还有近200种鸟类濒临灭绝的危险。可以说,严重的空气污染可造成鸟类毁灭兴的灾难。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不仅造成了4000多人的死亡,鸟类也近于绝迹。我国的苏州虎丘山上的鸟类兴衰史,就是一例证。 水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 水域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和鸟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而且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1970年,英国东海面漂浮着几万只死鸟尸体,荷兰和英国海岸每年都有几十万只海鸟因海水被石油污染而死亡。由此可见,土壤、水体污染给鸟类带来惨重的灾难。许多有害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及微的,但是经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 农药污染对鸟类的威胁 欧洲大陆目前有400多种鸟类种,因农药污染而灭绝的约有60种。农药污染对水鸟的危害的典型代表是百幕大海燕,由于DDT在百幕大海燕的鸟卵中富集,繁殖率仅为。农药污染对陆栖鸟类的影响要比水鸟的危害更大,一些鸟吃了拌有农药的种子而大量死亡。 当然也有好多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鸟类产生影响,如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猎捕活动等,均与鸟类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鸟类是仅次于哺乳类的高级动物,是引人注目的一类。鸟类的贡献主要是在它的生态价值和济济价值,特别是在保护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更为突出。 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 人类的朋友鸟类约有90%以上是以昆虫为食的,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58年全国打麻雀,结果第二年害虫猖獗。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00多万种昆虫,并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同时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鸟类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鸟类中的大多数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一窝海燕在一个夏季能吃掉7万只蝗虫;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条松毛虫。鸟类是消灭小型害兽的一只生力军 鹰、鹞、雕等鸟类以捕食田鼠、野兔为食,对保护农田、促进生态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而一只田鼠一个夏季要吃掉1公斤粮食。也就是说,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从鼠口中夺回1T粮食。鸟类为人类提供丰富鲜美的食品及经济价值鸟类繁殖很快,数量又大,有的还是危害农业的害鸟,如野鸭等。合理的捕杀;它们,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鲜美的食物还可以减轻对农业的危害。鸟类的羽毛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质地轻、弹性好,有及好的保暖性能。羽毛还可作成工艺品和装饰品。鸟类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 除此之外,鸟类在科学研究上,如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等方面,都具有及高的研究价值。改善资源环境,保护鸟类资源 鸟类是易于受伤的动物。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对鸟类的乱捕乱猎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鸟类资源已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如美洲旅鸽,上个世纪数量好多,但到了1914年便遭到全部灭绝的命运。1980年在大丰县有人用土炮一次就打死21只丹顶鹤。因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平衡,保护鸟类资源,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要从宣传教育入手,使每个人都了解爱鸟护鸟的重要意义,并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作为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之一,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思想,同时要加强管理,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严禁乱捕乱杀,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证,并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不断的改善环境条件,是处进鸟类繁盛的必要条件。 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 对有重要价值的鸟类资源和繁殖地,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濒危鸟类繁殖基地,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资源的各项规定和条例,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使全民族逐渐地形成爱鸟护鸟的美德。 鸟类的生存和繁育,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食物和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条件,环境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鸟类的兴衰存亡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全世界现有9021种鸟类,我国现有1185种,占世界总数的以上。而且还有不少特产和珍惜总类。如我国的画眉就占世界总数的74%;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我国就有9种。如此丰富的鸟类资源是自然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贝财富。1. 环境影响着鸟类的兴衰存亡 鸟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有限的,因为它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温度、空气、水、食物等条件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鸟类的栖息、繁衍,促使鸟类的转移和迁徙,甚至造成死亡。如江苏省东部海岸上的云台山,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果山”,50年代末尚有60种鸟类,到80年代初仅有20多种。偌大的一座山,每年春天几乎一片寂寞。 森林是鸟类生存的摇篮 所有的鸟类的生命活动,都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制约,如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中的水生物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鸟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树林被砍伐,就是鸟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目前世界上的上的树林面积正以每分钟近3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息。栖息在树林中鸟类,因为生存环境被破坏而转移或死亡,毁林使鸟类的分布区也逐年减少。如巴西圣灵洲内哈内陆河以北近800平方公里的面积,原是一片热带树林 ,在20年间由于乱砍滥伐,使一片苍翠肥沃的绿洲变成沙漠,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至少有200多中鸟类和450中植物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或绝迹。鸟类的聚减,使害虫失去控制而大量繁殖,人们被迫求助于农药来消灭害虫,这样造成恶性循环,鸟类因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为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是个好办法。这一点北京郊区是个例证。近来北京郊区注意营造林带,使过去一度恶化的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鸟类逐年增多愿已濒临灭绝的刁鸡,现已成为常见鸟在林中跳跃。大气污染影响鸟类生存 鸟类对污染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它的死亡与繁盛是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上空黑烟笼罩、空气污浊,加上刺耳的噪声,鸟类被迫迁往他乡谋生。有资料说,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使世界上近百中鸟类已经灭绝,还有近200种鸟类濒临灭绝的危险。可以说,严重的空气污染可造成鸟类毁灭兴的灾难。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不仅造成了4000多人的死亡,鸟类也近于绝迹。我国的苏州虎丘山上的鸟类兴衰史,就是一例证。水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 水域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和鸟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而且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1970年,英国东海面漂浮着几万只死鸟尸体,荷兰和英国海岸每年都有几十万只海鸟因海水被石油污染而死亡。由此可见,土壤、水体污染给鸟类带来惨重的灾难。许多有害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及微的,但是经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 农药污染对鸟类的威胁 欧洲大陆目前有400多种鸟类种,因农药污染而灭绝的约有60种。农药污染对水鸟的危害的典型代表是百幕大海燕,由于DDT在百幕大海燕的鸟卵中富集,繁殖率仅为。农药污染对陆栖鸟类的影响要比水鸟的危害更大,一些鸟吃了拌有农药的种子而大量死亡。 当然也有好多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鸟类产生影响,如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猎捕活动等,均与鸟类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2鸟类对环境的影响 鸟类是仅次于哺乳类的高级动物,是引人注目的一类。鸟类的贡献主要是在它的 生态价值和济济价值,特别是在保护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更为突出。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 鸟类约有90%以上是以昆虫为食的,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58年全国打麻雀,结果第二年害虫猖獗。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00多万种昆虫,并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同时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鸟类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鸟类中的大多数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一窝海燕在一个夏季能吃掉7万只蝗虫;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条松毛虫。鸟类是消灭小型害兽的一只生力军 鹰、鹞、雕等鸟类以捕食田鼠、野兔为食,对保护农田、促进生态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而一只田鼠一个夏季要吃掉1公斤粮食。也就是说,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从鼠口中夺回1T粮食。鸟类为人类提供丰富鲜美的食品及经济价值 鸟类繁殖很快,数量又大,有的还是危害农业的害鸟,如野鸭等。合理的捕杀;它们,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鲜美的食物还可以减轻对农业的危害。 鸟类的羽毛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质地轻、弹性好,有及好的保暖性能。羽毛还可作成工艺品和装饰品。鸟类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 除此之外,鸟类在科学研究上,如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等方面,都具有及高的研究价值。3. 改善资源环境,保护鸟类资源 鸟类是易于受伤的动物。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对鸟类的乱捕乱猎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鸟类资源已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如美洲旅鸽,上个世纪数量好多,但到了1914年便遭到全部灭绝的命运。1980年在大丰县有人用土炮一次就打死21只丹顶鹤。因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平衡,保护鸟类资源,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要从宣传教育入手,使每个人都了解爱鸟护鸟的重要意义,并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作为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之一,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 思想,同时要加强管理,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严禁乱捕乱杀,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证,并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不断的改善环境条件,是处进鸟类繁盛的必要条件。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对有重要价值的鸟类资源和繁殖地,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濒危鸟类繁殖基地,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资源的各项规定和条例,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使全 民族逐渐地形成爱鸟护鸟的美德。

森林是鸟类生存的摇篮 所有的鸟类的生命活动,都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制约,如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中的水生物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鸟类生存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树林被砍伐,就是鸟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目前世界上的上的树林面积正以每分钟近3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大气污染影响鸟类生存 鸟类对污染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它的死亡与繁盛是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上空黑烟笼罩、空气污浊,加上刺耳的噪声,鸟类被迫迁往他乡谋生。水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 水域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和鸟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而且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农药污染对鸟类的威胁 欧洲大陆目前有400多种鸟类种,因农药污染而灭绝的约有60种。农药污染对水鸟的危害的典型代表是百幕大海燕,由于DDT在百幕大海燕的鸟卵中富集,繁殖率仅为。农药污染对陆栖鸟类的影响要比水鸟的危害更大,一些鸟吃了拌有农药的种子而大量死亡。鸟类是仅次于哺乳类的高级动物,是引人注目的一类。鸟类的贡献主要是在它的 生态价值和济济价值,特别是在保护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更为突出。 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00多万种昆虫,并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同时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鸟类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鸟类中的大多数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一窝海燕在一个夏季能吃掉7万只蝗虫;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条松毛虫。鸟类为人类提供丰富鲜美的食品及经济价值 鸟类繁殖很快,数量又大,有的还是危害农业的害鸟,如野鸭等。合理的捕杀;它们,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鲜美的食物还可以减轻对农业的危害。 鸟类的羽毛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质地轻、弹性好,有及好的保暖性能。羽毛还可作成工艺品和装饰品。鸟类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 除此之外,鸟类在科学研究上,如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等方面,都具有及高的研究价值。3.改善资源环境,保护鸟类资源 鸟类是易于受伤的动物。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对鸟类的乱捕乱猎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鸟类资源已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如美洲旅鸽,上个世纪数量好多,但到了1914年便遭到全部灭绝的命运。1980年在大丰县有人用土炮一次就打死21只丹顶鹤。因此,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平衡,保护鸟类资源,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对有重要价值的鸟类资源和繁殖地,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濒危鸟类繁殖基地,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资源的各项规定和条例,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使全 民族逐渐地形成爱鸟护鸟的美德。 坑爹的作业,论文真难写

求关于鸟类的论文题目

鸽子觅食习性研究北方鸟类与南方鸟类的异同候鸟迁徙规律研究

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它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地在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 我非公冶长,但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少吗?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惟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圆满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上古神话中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西,地陷于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梅尧臣有一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它历来为人激赏,我想除了诗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以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不工”就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就看不到他的“工”呢? 如果我们都能全面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才,我辈人中也颇多龙凤。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吧。要知道鸟无完鸟,人也无完人。

鸟,相信许多人都见过,但是,大家对待鸟的态度却不一样,有人把小鸟关在笼子里,不让小鸟出去;有人把小鸟的腿绑上绳子,折腾小鸟;有人拿弹弓射小鸟,害小鸟受伤;还有人竟残忍地拔光小鸟的羽毛,烤鸟吃……人们啊,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有什么权利能任意践踏鸟儿的生命呢?我们想要自由,鸟儿难道就不想要自由吗?你们又有何种权利去毁掉鸟儿终生的自由呢?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家,小鸟也希望能有一个舒适、温暖、温馨的家。一天,我一如贾汪地向貂场走去,与往常不同的是我的爱犬阿福的嘴里,跑到我跟前,嘴里竟然叼着一只受伤的小鸟。我心里一惊!还好没被爸爸发现,赶紧丢了吧!可是,看那小家伙黑黄相见的羽毛上染上了一大堆殷红的鲜血,那绝望的眼神痴痴地望着我,使人一看就生怜悯之情,还有那痛苦的尖叫声更令人心碎,我的心立刻软了,我试着让阿福张开嘴,阿福很不情愿地松了口,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小鸟向家走去,迅速找了块卫生纸给小鸟包扎伤口,心想:小鸟,我家又不是医院,没有纱布,你凑合一下吧!小鸟啊,千万不要被爸爸妈妈发现啊!没想到,事情终于暴露了,那天,我在院子里玩,妈妈打扫房间,发现了我的秘密,对我说:“琳琳,你是怎么了,不是告诉你不让养小动物吗?”我进门一看,原来,小鸟的羽毛随地可见,我哭了,怯怯地说:“妈妈,对不起,我是看它可怜,才……妈,求求你了,把它留着吧。”妈妈缓了口气:“你是养不住的,它不吃不喝,很快就会饿死的。”爸爸闻声走过来,对我说:“孩子,爸妈不是不让你养,鸟类是属于大自然的,看,那广阔无垠的蓝天是小鸟的

研究鸟类多样性论文

鸟类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作者:张雁云 发表时间:05-04-26世界上现存鸟类9700多种,其中90%以上的种类生活于陆地和淡水。生活在淡水的鸟类大多长途迁徙,受地域影响不大。而陆地鸟类则常常具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像所有生物一样,在不同地区的鸟类呈现出不同的种群和数量。?经观察发现,鸟种的多少与地域面积相关性不显著。如北美洲的面积远较中国大,却只有650多种鸟类,约为我国的一半。?就像人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房子一样,鸟儿要有不同的隐身取食的植被。丰富多样的植被就会有多样的鸟类栖息。如:南美洲有300多种蜂鸟,而纬度大致相同的非洲却一种也没有。不同地方距离的远近也并不能完全决定鸟种是否相近,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只有400公里的距离,英国和日本相距11000公里,但后两者的鸟类的相似性远比前两者高。?还有一些鸟受地质变迁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地域的特有性。如:雉鸡类,它们的飞翔本领不够高,食性范围较窄,对生境要求苛刻,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当地质变迁后,便阻挡了它们向外扩散,于是,它们就只能在原产地繁衍,亚洲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根据动植物集中、组成的情况,结合纬度、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动物地理学家们将地球表面的陆地分为6大动物地理区,它们是:澳洲界、新热带界、热带界、东洋界、古北界、新北界(图1),在每一地理区内都生活着独特的鸟类类群。?澳洲界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的太平洋岛屿。本界由干旱地带、潮湿地带和一些岛屿组成。在这个区系中生存着很多古老的动物,例如鸭嘴兽。鸟类也很特殊,900多种繁殖鸟中的500余种为本界特有鸟类。代表鸟类有鹤鸵、鸸鹋、几维、?V雉、琴鸟、极乐鸟、吸蜜鸟、园丁鸟。几维鸟具有更多的祖先特征,它不会飞,产的卵大的占体重的1/4。新热带界包括整个中美、南美大陆、墨西哥南部以及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活着3000多种繁殖鸟,是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代表鸟类有美洲鸵鸟、麝雉、蜂鸟、割草鸟、灶鸟、食蚊鸟、窜鸟、巨嘴鸟、伞鸟、裸鼻雀等。?旧热带界包括阿拉伯半岛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岛屿。本界多为干热地区,景观类型主要有沙漠和热带草原,有1500多种鸟在此繁殖。代表鸟类有非洲鸵鸟、鼠鸟、百灵、旋木鹎、扇尾莺、疣眼 ?、织雀、维达雀等。东洋界包括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和秦岭以南的地区、印度半岛、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等大小岛屿。本界气候温暖而湿润,景观类型多样,植被茂盛,有近千种繁殖鸟。代表鸟类有雉类、鸠鸽类、鹦鹉、啄木鸟、犀鸟、和平鸟、阔嘴鸟、八色鸫、伯劳等。古北界是最大的鸟类地理区,包括欧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秦岭以北的亚洲。本界的气候、地形和景观类型多种多样。有1000多种繁殖鸟,特有种类较少。代表种类有潜鸟、松鸡、百灵、攀雀、文鸟、灰喜鹊等。新北界包括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气候、自然状况类似古北界,因此有人将古北界和新北界合称为全北界。代表种类有松鸡、海雀、吸汁、啄木鸟、嘲鸫、森莺。中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适中,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西部连绵不断的山地、高原到东部一望无垠的平川,从北部的荒漠、草原和寒温带针叶林到南部热带雨林,处处表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中国地跨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动物地理分界。一个国家拥有两个不同特色的动物地理界的情况,在世界上仅有中国和墨西哥,而中国的幅员远较墨西哥辽阔。因此中国鸟类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1294种鸟类,占世界鸟类种数的。仅次于南美洲的巴西(2000种)、秘鲁(1678种),哥伦比亚(1567种)和委内瑞拉(1337种),居世界第五位。说到东洋界和古北界在中国的分界线,曾被英国人华莱士在1876年划在了南岭,学术界长期依照这个原则划分。后来经我国鸟类学奠基人郑作新先生的调查,与我国动物地理学家张荣祖先生共同研究论证,将划分线从南岭改在了秦岭。这与土壤、植被、气候的区划是吻合的,得到了学术界的赞同与认可。依据地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中国的陆地可划分为3个大的自然地理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显示出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考虑到历史发展、景观生态、鸟类区系等,中国鸟类地理分布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等7个鸟类大区,前4大区属于古北界,后3大区属于东洋区。7个鸟类大区又可以划分16个亚区。各区和亚区的气候、景观特征各异,为鸟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和繁衍场所。中国鸟类不仅种类众多,组成也非常复杂。从鸟类分类来看,有不少特色类群,尤以鹤类、雉类和画眉类最为著称:世界15种鹤类中有9种分布于中国,其中黑颈鹤是仅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特有种;世界51种雉类中,有27种在中国分布,其中的虹雉属、马鸡属、长尾雉属、锦鸡属等为中国的特产属或主要分布区在中国;世界284种画眉中,有131种分布于我国。雉类和画眉类的大多数不具迁徙习性,是“永久居民”,因而中国素有“雉鸡王国”和“画眉乐园”的美称。中国除具有特色的陆地环境外,还拥有亚洲最大面积的湿地。我国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达2万公里,拥有数以千计的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岛屿。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沿海地区,尚有约14000公顷的红树林湿地。这些湿地为水鸟繁殖、停息和越冬提供了优越的场所。2002年冬季,在广东番禺约30公顷的红树林中越冬的鸟类超过万只,2003年初在海南临高红树林中发现13只在此绝迹20年的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同时,我国还拥有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的淡水湿地,其中面积在100公顷的湖泊有2350个,1万公顷以上的自然湖泊也有130个。这些处于不同气候带条件下的水域,吸引了大量水鸟,成为它们繁殖或越冬,以及迁徙中途的重要停歇地。如鄱阳湖是我国白鹤、白头鹤、灰鹤等的重要越冬地,其中的白鹤是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种群。而那些往返途经中国南北迁飞的旅鸟也是构成我国鸟类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志以及卫星遥测追踪的结果表明,许多猛禽、鹤鹳类、雁鸭类、鸥类、鸻鹬类等,主要通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迁飞到南洋群鸟和澳洲越冬,来年春夏季再从南半球迁飞到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等地繁殖。而我国内陆纵横交错的河流以及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河谷,是东欧和中亚至印度次大陆、中东以至非洲的迁徙鸟类向越冬地散布的驿站或通道。此外,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有的高寒带景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鸟类群落。台湾及海南岛与大陆的隔离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岛屿面积较大,栖息着许多独具特色的鸟类,在中国69种特有鸟类中,仅分布于台湾或海南的就有15种。这一切均使我国的鸟类区系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复杂和丰富。在看到我国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复杂性时,兴奋之余更应有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的超级人口大国,许多适宜于耕作地区的森林和草原均已被开垦为农田,鸟类的栖息地已经和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物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它关系着人类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了3个部分。第一是生物,包括它所携带的基因。第二是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周围环境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生态系统,也可以叫生态复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和景观。第三是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这些单位是活的东西,靠能量流动、养分循环、水分循环等各种生态过程来维持,如果这些过程停止了,那这个单位就停止了。 其实,生物多样性在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以前就开始存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马克平研究员指出,生物多样性价值非常大,一是直接价值,如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二是间接价值,间接价值经常被我们忽视,比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近几年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199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定性的结论。每年全球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折合成经济价值是多少?结论是33万亿美元,而每年全球的GDP加起来大约是18万亿美元。1998年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团做了一个报告《与生命为伍》,内容是生物多样性在生物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这个报告提出一个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资本。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近年才开始重视?因为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自然的灭绝速度快100倍甚至1000倍,这个速度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去在地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5次生物的大灭绝,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恐龙大灭绝,科学家们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保护物种最好是保护其生存环境 单纯的保护物种,最后还是会归于失败。保护物种的最好方法还是保护生存环境。 物种灭绝问题牵涉到物种与生物群落的关系问题。生态系统是物种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单元,如果仅仅保护物种的话,实际上不容易把这个物种长期保存下来;只有把生存环境保护下来,才能把这个物种保护下来。 马克平举了美国生物圈2号的例子,“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是一座微型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美国的科学家觉得以其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已经足以构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就搞了这个生物圈2号,计算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速度,看种多少不同植被,产生多少氧气,使整个生物圈的空气里不同气体成分的比例和现在自然当中的空气比例是相近的,有8个科学家在里面呆了21个月,最后失败了。这说明人类还是没有对生态系统的规律认识得很清楚,还不足以重新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要保护物种,只能保护它所生存的那个生态系统”。 实际上,人类尚不知道物种需要的最好条件是什么,因为生态系统很复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传递,我们现在的知识还是很有限。 开始人们习惯于把物种搬出来进行保护,后来发现,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物种,更重要的是保护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应提升质量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04年底,我们国家已经建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94个,占国土面积。马克平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上绝对没问题,但质量还需提升。 几乎跑过中国所有自然保护区的马克平很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国家保护区相对来讲好一些,一些地方保护区都存在问题。一些已经建立了20年的省级保护区,现在连边界都没有了。连边界都不知道在哪儿,你怎么去管理呢?很多县级和县级以下的保护区光有一个名字,有一个牌子,没有管理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质量,保护区的发展要从数量型转变成质量型,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增加多少,覆盖的面积增加多少”。 另一位专家将伤害自然保护区的人总结为两类:“穷人”和“富人”。“穷人”是当地政府或者当地居民。对于贫穷的农民们来说,青山绿水当不得馍吃,任何过上好日子的机会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农民们盗采药材,不放过每一株,把保护区挖得千疮百孔。严格意义上,贫穷,而非贫穷者,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富人”往往是外来的财团或者公司。他们对保护区的侵占往往一占就是50年、70年。他们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掠夺性的开发。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生态保护成效跟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全部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生态保护较好。而在西部地区,除一处国家级保护区由中央财政统管外,其他全归属于地方,生态保护能力相对薄弱。 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大量流失 在联合国于1972年讨论人类生存环境之前,国际法及国际条约中没有出现关于遗传资源的归属原则,遗传资源被视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为遗传资源的取得与利用只需要采集少量的样品即可,所以遗传资源有一个不同于石油和其他矿物资源的特点,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被无偿取得。各个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免费地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收集遗传资源,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中,植物遗传资源就被免费地用于繁育新的作物品种。 多年从事生物科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的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毫不客气地指出,发达国家以利用遗传资源的技术被私人公司掌握开发、有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在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遗传资源的同时,并没有优先转让利用遗传资源的技术给发展中国家。 为保护自身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印度是拥有丰富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在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国授予水稻技术公司一项“巴斯马蒂”的大米专利后,印度政府认为水稻技术公司对“巴斯马蒂”大米申请专利是对其传统知识的侵犯,表示要对该项专利进行起诉。因为“巴斯马蒂”大米特指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农民许多世纪以来所种植的一种水稻产品。 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种,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脊椎动物6300多种,特有物种667个;有56 个民族13亿人口,特别是有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地方保留了同质性极好的人群,具有极大的遗传学研究价值。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保护自己国家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不被发达国家掠夺,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1998年由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法规。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司长万本太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物种多样性高度丰富,大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生物物种特有性高,拥有大量特有的物种和孑遗物种,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杉等。生物区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类植物,中国占世界现存7科中的6科。经济物种丰富,药用植物11000多种,原产我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2238种。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马克平指出,用《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这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公约当时列了640个种,在中国可以找到156个,比例非常高。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约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另外中国的生态系统有40%处于非常严重的退化状态,各种开发建设的人为破坏仍在继续,物种生存面临威胁;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日益严重,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强;生物遗传资源流失问题突出,保护和管理不到位;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 马克平分析说,其中有两个中国国情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一,中国的人口多,而且有70%左右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比较大。第二,中国是近年来少数几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钱迎倩认为,要想解决目前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的问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他身体力行,退休后就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到处宣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促进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的提升。他还提出既要教育青少年,也要改变成年人特别是领导的观念。“不仅仅是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给各级干部、领导讲,他们手中握有权力,如果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起来会更有效果。”

鸟类群落多样性应该怎样理解论文能写的首先,理解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其次,理解鸟类群落多样性.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有不同动物的群落;鸟类群落是其中之一.鸟类群落多样性可以从鸟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度、物种分布、鸟类与生境的关系(生态位、食物资源)、物种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等等)、多样性指数等方面来分析、理解.论文写作主要根据你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有关.然后挑选几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

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近年来国内外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在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例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共同成立的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每年支出数亿美元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美国MacArthur Foundation1992年花了$17millions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世界许多国家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我国领导人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入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并且在拯救珍稀濒危物种、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1948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或者说,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英文为biodiversity 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oNor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Wilson等人认为,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The diversity of life") (Wilson & Peter, 1988; Wilson, 1992)。孙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2)里,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The variability among living organisms from all sources including: inter alia, terrestrial, marine and other aquatic eco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complexes of which they are part, this includes diversity within species, between species and of ecosystem)"。��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2) 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对于什么是物种一直是分类学家和系统进化学家所讨论的问题。迈尔(1953)认为: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我国学者陈世骧(1978)所下的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物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 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时考虑形态的、地理的、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具有相对稳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②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内生存和繁衍后代; ③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蒋志刚等,1997)。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要素是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遗传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施立明等1993 葛颂等1994),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4.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正式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因此每年的12月29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目前为止,已有 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该公约的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最高管理机构为缔约方会议(CoP)。 CoP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其职责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修正案、附件及议定书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 ��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2)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利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各缔约方应该编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或按此目的修改现有的战略、计划或方案。 �� (2)尽可能并酌情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持续利用纳入到各部门和跨部门的计划、方案或政策之中。�� (3)酌情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措施,让提供遗传资源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研究。�� (4)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促进并推动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取得基于其提供资源的生物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和收益。�� (5)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使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够支付因履行公约所增加的费用。 �� (6)发展中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约中的各项义务,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二、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 ��1.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史����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38亿年。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彭奕欣、黄诗笺, 1997)。����(1)前寒武纪 (亿年前)���� 通过对1978-1980年澳洲西部出土的丝状化石的研究,表明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便出现了原核生物。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是异养生物。在南非的岩石中所发现的化石表明,距今31-34亿年前蓝藻类(蓝细菌)开始形成。蓝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大约在20亿年前,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使大气层中开始含有氧气,这可能会导致许多厌氧生物的灭亡,但甲烷细菌以及它们的近缘种类仍然在无氧的环境中存留至今。由蓝藻和其他原核生物占优势的时代大约历时20亿年。����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4-15亿前。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伴随着真核生物的形成,染色体、减数分裂和有性繁殖开始出现。在前寒武纪(亿年前), 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中的几个门便形成了,动物与植物开始出现分化。到前寒武纪结束时,腔肠动物、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等几个动物的门开始形成。����(2)古生代�� ��寒武纪(亿年前):在大约距今5亿9000万年前,类型丰富多样的无脊椎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的开始。在这个时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节肢动物门以及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许多纲开始形成。这些门类存留至今,仍然有一些种类生存下来。在距今亿年前的海相沉积中,发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的遗迹-甲胄鱼外甲的碎片。在寒武纪时,所有动物的门都已经形成了。����奥陶纪(亿年前):许多动物的门出现适应辐射,形成了大量的纲和目。例如棘皮动物形成了21个纲,腔肠动物门中珊瑚纲也开始出现了。奥陶纪时期,无颌、无鳍的甲胄鱼大量出现并留下了完整的化石。����志留纪(距今亿年前):生物多样性增加,无颌类出现多样化。同时,有颌类中的盾皮鱼开始出现。维管植物(蕨类)和节肢动物(蝎子、多足类)开始侵入陆地。�� 泥盆纪(距今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无颌类和盾皮鱼达到多样性的高峰。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陆续起源并随后发生了适应辐射。与此同时,两栖类、苔藓、维管植物(蕨类、裸子植物)和昆虫起源于这个时期。 �� 石炭纪(距今亿年前):陆生孢子植物(蕨类)繁盛并形成大面积的森林,两栖动物的种类多样化,并出现最早的爬行类。昆虫发生适应辐射,一些原始的目(直翅目、蜚蠊目、蜉蝣目、同翅目等大量出现。�� (3) 中生代�� 二叠纪(距今亿年前):爬行动物出现适应辐射,兽孔类成为占优势的类群;昆虫的各个类群多样化,形成了蜻蜓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类群。菊石大量增殖。�� 三叠纪(距今亿年前):菊石第二次大规模增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类群(如双壳类)的多样性增加。裸子植物开始占优势。爬行类出现适应辐射,形成了龟类、鱼龙、蛇颈龙和初龙类(进一步形成植龙、鳄类和恐龙)。早期哺乳动物出现。大陆开始漂移。�� 侏罗纪(距今亿年前):恐龙多样化,翼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等种类出现。原始鸟类(始祖鸟等)出现。古代哺乳动物、裸子植物占优势。大陆继续漂移。�� 白垩纪(距今亿年前):大多数大陆分隔开来,恐龙继续适应辐射并在本期结束时灭绝。最早的蛇类出现并发生适应辐射。具有现代鸟类特征的黄昏鸟出现。被子植物和哺乳类开始多样化,有袋类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开始分化。�� (4)新生代�� 第三纪(距今6500-200万年前):被子植物大规模的多样化,并成为在森林中占优势的组成成分。昆虫发生适应辐射,并形成了大多数的现代科。脊椎动物的许多现代科已经形成。�� 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前到现在):冰川反复出现,大型哺乳动物(如剑齿虎、猛犸象、大型的美洲野牛等)绝灭,人类出现。 2.物种形成(speciation)的基本方式�� 从原有的物种中形成一个新的物种,称为物种形成。对于新的物种形成的机制有不同的假说,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是两个基本的过程。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根据成种的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异域型、同域型和邻域型三种。�� (1) 异域型的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由于地理隔绝使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出现障碍,导致特定的种群积累着不同的遗传变异并逐渐形成各自特有的基因库,最终与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2) 同域型的物种形成��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由于资源的限制和种群内部的激烈竞争,导致生态位出现分化。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群体出现基因交流的障碍,通过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的物种。�� (3) 邻域型的物种形成�� 有些物种的分布区很广但扩散能力较差,在其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的一些种群,由于栖息地环境的差别而形成基因交流的阻碍,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基因库,并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 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 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或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的总和。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自然界的任何部分,包括土壤、水、森林、草原、矿物、野生动植物等物质,凡是人们可以用于改善自己生产或生活状况的,均属于自然资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例如,过去被认为属于外在因素的空气、自然风景等,现在已经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自然资源的比较确切的定义为: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情况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金鉴明等,1991)。��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气侯资源:包括空气、热量、光线、风、降水等。�� (2)水资源:包括地上水(江、河、湖、海)与地下水两部分。�� (3)矿物资源:金、银、铜、铁等各种金属矿物,各类宝石,及各 种可做建筑的岩石。�� (4) 能源:包括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5)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资源和其它非生物资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果进行合理开发,能够长期予以利用。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资源也就是生物多样性,有的生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另有更多生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人们利用生物资源时,没有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只是取而用之而已。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价值(Direct Value):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消费使用价值:指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消费的一些自然产品的价值。生物资源对于居住在出产这些生物资源地区的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得薪柴、蔬菜、水果、肉类、毛皮、医药、建筑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用生物资源是人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 �� 例如: �� A. 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Farnsworth, 1988)。 在亚马孙河流域有2000多种动植物被作为药用, 在中国,能够入药的物种多达5000多种。�� B. 木材和动物粪便提供了尼泊尔,坦桑尼亚和马拉维主要能源需求的90%和其它一些国家的80%(Pearce, 1987)。�� C. 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的比例;在尼日利亚为20%,博茨瓦纳为40%;扎伊尔为75%;在加纳,大约75%的人口的蛋白质来源为动物,包括各种鱼类、昆虫和蜗牛;在尼日利亚的一些边远地区,猎物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占其年消耗总量的20%。�� D. 在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Sarawak),猎人每年捕获到并吃掉的野猪的价值可折合成市场价的40亿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要捕获1亿吨的鱼类, 主要为野生鱼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渔民自己吃掉。�� 生产使用价值:指商业上收获时,用于市场上进行流通和销售的产品的价值。(生物资源的产品一经开发,往往会具有比其自身高出许多的价值,常见的生物资源产品包括:木材、鱼类、动物的毛皮、麝香、鹿茸、药用动植物、蜂蜜、橡胶、树脂、水果、染料等) �� 例如:在美国西部,可从一种药鼠李的树皮中提取轻泻剂产品,十分的畅销,每年约为100万美元,而市场销售价更高达每年7500万美元。在1976-1984年期间,美国从生物资源方面获得的利润高达每年876亿美元。�� 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亿美元以上。在印度尼西亚,木材是第二大出口产品,地位仅次于石油。从1981-1983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出口的木材产品的价值为平均每年81亿美元。�� 一些非木材的生物产品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印度尼西亚1982年非木材产品的对外贸易达2亿美元。�� (2)间接价值: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是与生态系统功能有关,它并不表现在国家的核算体制上,但它们的价值可能大大超过直接价值。而且直接价值常常源于间接价值,因为收获的动植物物种必须有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没有消费和生产使用价值的物种可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供养那些有使用和消费价值的物种(陈灵芝,199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价值。�� ①非消费性使用价值:保护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日益增长的利益,这种效益因地域和物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使光能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从而给可收获物种提供维持系统。�� *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传粉、基因流动、异花授精的繁殖功能、维持环境的效力和对经济物种获取有益遗传品质有影响的物种,保持进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使竞争者之间保持永恒的张力。�� * 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包括有机废物、农药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 娱乐和生态旅游(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指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生物资源开展娱乐活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旅游活动称为生态旅游。如野外观鸟、赏花、森林浴等。这些活动的价值也叫休闲价值。在全世界,生态旅游可获取120亿美元的收入。例如, 在加拿大,每年大约84%的人口要参与到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中去(如狩猎、参观动物园、保护区旅游等),每年可为加拿大创造约8亿美元的收入(Fillon等,1985)。我国四川省九寨沟,社区共管。另外,生态旅游还有一定的生态教育功能。�� * 保护土壤: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对珊瑚礁、淡水和近海渔业的破坏。�� * 调节气候: 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 * 稳定水文: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迳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有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干季在河流中仍有流水。例如马来西亚森林集水区内,每单位面积迳流在高峰期大约相当于橡胶园油棕园内迳流量的50%。在迳流的低峰期约为种植园的1倍。�� ②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例如:家猪与野猪杂交,培育形成了瘦肉型猪的新品种。 家鸡目前已有上百个不同的品种,均来自于原鸡。紫杉和红豆杉中提取抗癌药物。(现在自然界的许多野生动植物,也许断时间内人类无法进行利用,其价值是潜在的。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发现其价值,找到利用它们的途径。因此多保存一个物种,就会为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一份保贵的财富。)�� ③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等是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全国人民都引以为荣。熊猫已成为中国的象征。�� ④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生物演化的过程。如一些孑遗物种(银杏)。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1)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

荆棘鸟相关论文的研究意义

荆棘鸟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意义:荆棘鸟象征着为了自己心中唯一的理想或愿望执着的,坚定的向前走,它就像是汪国真写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荆棘鸟》寓意着人类世界的一种追求,精神和态度,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

《荆棘鸟》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迪?克利里据贵夫人姐姐玛丽?卡森要求,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女贾斯汀在伦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

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看似与题目中的荆棘鸟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当读完小说,再回过头细细体会的时候,就会发现它背后所隐藏的深刻意义。荆棘鸟就象征着人类世界的一种追求,精神和态度,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

《荆棘鸟》赏析:

《荆棘鸟》的主题是爱和命运,作者考琳·麦卡洛通过祖孙三代恋爱婚姻的不同境遇的描写,刻画了父权由强势逐渐走向衰落,而女性意识却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变化过程。男权的衰弱与女性意识的增强,这两条主线在不断变化之中趋于平衡。

这样的演变,体现了作者对于女性主义的思索。显然,作者揭露了男权的独断专行,批判了其压制女性的一面,宣扬了女性意识的提升。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衰扬女性主义,完全否定男性群体。雷纳展现了男人美好的一面,即使女权意识极强的女性朱丝婷亦为之吸引。

两者彼此爱慕,被彼此征服,互帮互助,形成了和谐的两性、婚姻关系。由此可见,考琳·麦卡洛冷静地对待女性主义,形成其独特视角下的男女两性关系和父权制核心家庭的大嬗变。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览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雀巢开始,便不停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终于如愿以偿,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和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煞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陨,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谜。

到这里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关于鸟类研究的论文
  • 研究鸟类的论文
  • 求关于鸟类的论文题目
  • 研究鸟类多样性论文
  • 荆棘鸟相关论文的研究意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