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华儿科医学杂志

中华儿科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中华儿科医学杂志

医学杂志排名【篇一:医学杂志排名】国内医学杂志排名2008 年1534 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gastroenterolog1633 冰川冻土674 地理学报1204 地质学报93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4151 中华肝脏病杂志767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638 草业学报32 中国科学d1020 10 地理研究 559 11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12 物理学报 2870 1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15 chin phys 563 16 地理科学进展 276 1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18 生态学报 2257 19 高原气象 536 20 岩石学报 711 21 中国沙漠 657 22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23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24 海洋与湖沼 1061 25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26 水土保持学报 713 27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2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932 29 力学进展 423 30 地理科学 587 31 中国内镜杂志 764 3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3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34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35 植物生态学报 1045 36 第四纪研究 642 37 新型炭材料 282 38 测绘学报 376 39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40 地学前缘 634 41 管理科学学报 263 4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43 自然资源学报 579 44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4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21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47 摩擦学学报 530 48 无机化学学报 743 49 植物学报 2927 50 地球物理学报 1051 51 计算机学报 1024 52 遗传学报 983 53 环境科学 1453 5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758 55 地球化学 640 5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26 57 中华肿瘤杂志 1249 58 中华创伤杂志 1072 5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159 6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514 60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741 62 生物多样性 333 63 中华神经科杂志 893 64 中华骨科杂志 2463 【篇二:医学杂志排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 营养学报 773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卫生研究 751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中国防痨杂志 473 、中国卫生统计 293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中国职业医学 386 、中国学校卫生 852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中国公共卫生 1662 、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华南预防医学 230 、疾病控制杂志 249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热带医学杂志 107 、实用预防医学 442 、现代预防医学 411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职业与健康 337 〈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 3929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实用老年医学 20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妇、儿科医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 临床儿科杂志 767 、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生殖与避孕 317 、新生儿科杂志 327 、小儿急救医学 295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生殖医学杂志 203 、中国妇幼保健 692 、中国小儿血液 117 护理医学类1、 中华护理杂志 4411 、 护理管理杂志 611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323 、 解放军护理杂志 1291 、 护理学杂志 1660 、 南方护理学报 610 、 护理研究 1754 、 护士进修杂志 1419 、 现代护理 674 神经精神医学类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723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1 、 中华精神科杂志 724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341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822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76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44

儿科里最好的杂志,另外较好的核心期刊有实用儿科杂志、实用临床儿科杂志等

很好,我已经订阅了10年。这份杂志是我国儿科学的核心期刊,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各种标准、指南和指导原则,对临床比较有指导意义。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大家都知道,宝宝长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宝宝在出生七个月左右的时候会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牙尖可能在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就有所显现了。

芽芽妈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十分关心自己宝宝的发育情况,因此难免就会拿自己宝宝的情况和别的宝宝作比较。

但是,毕竟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宝宝五个月就开始长牙了,而有的宝宝却迟迟不肯出牙。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不必着急。宝宝开始长牙的时间早晚并不能说明宝宝发育情况的好坏,一般宝宝四到十二个月长牙都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超过一岁还没有长牙,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地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其实,妈妈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平日的表现来判断宝宝是不是快要长牙了。

接下来就让芽芽妈教你通过识别宝宝的这些体征,知道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

寻找身体症状

01

最早在三个月时就会有迹象

宝宝出牙的年龄范围很广,有些父母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就能发现一些迹象,然后在孩子四个月到七个月大时,牙齿就会冒出来。

大多数孩子在三岁时会长齐全部20颗乳牙,寻找出牙的迹象能提醒你检查宝宝是否有长牙,缓解他的不适,并为他清洁口腔的细菌。

有些宝宝可能没有出牙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宝宝的嘴巴可以让你知道宝宝是否有长牙。

02

检查宝宝的口腔区域

如果你怀疑宝宝正在长牙,可以检查一下她的嘴巴周围,看看是否有什么变化。你可以先检查下嘴巴周围的皮肤,然后仔细看看宝宝的嘴巴里面。

在检查宝宝的嘴巴之前,要保证你的整个手是干净的,避免细菌感染。

看看你的宝宝是否在流口水或者嘴巴是否总是特别湿。如果是,这是个好的迹象,说明宝宝要开始长牙或者已经在长了。

检查宝宝有没有流口水时,看下脸是否有长红疹或者出现皮肤发红的情况。

发红疹通常是宝宝长牙的症状。红疹颜色可能不是很深,但如果宝宝的皮肤看起来比平常更粉或者更红,就可能是发红疹了。

轻轻拨开宝宝的嘴唇,检查下牙龈。你可能会看到宝宝的牙龈有点肿胀,尤其是臼齿周围。也可能会看到有积液形成偏蓝色的囊肿,这是完全正常的,不用管它。

当你能感觉到有牙齿或者一些硬点的时候,可以按摩宝宝的牙龈。这样做能让宝宝觉得舒服一点,同时也能让你知道他是否在长牙。

03

注意过度的吮吸或咬东西

大多数宝宝在第一颗乳牙长出来之前,会有一些生理表现,例如:很多宝宝会咬玩具,吸手指头或其他东西。

如果你注意到宝宝似乎比平时更经常咬东西和吸东西,这很可能是他快要长牙或者已经在长牙的表现了。

检查宝宝是否用他在吸或者咬的东西摩擦牙龈,很多长牙的宝宝除了会吸东西和咬东西之外,还会摩擦牙龈。

04

注意宝宝的耳朵

宝宝经常会把长牙的疼痛和耳朵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注意到宝宝除了其他症状外,还会拉耳朵、拍耳朵,那他可能正在长牙。

要知道,宝宝出于好奇拉耳朵玩是很正常的,但也有可能是耳朵感染的症状。

如果你不确定宝宝拉耳朵是因为在长牙,还是因为耳朵感染,就打电话问儿科医生。

耳朵感染不治疗会很严重,耳朵感染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发烧、感冒或者在拉耳朵、躺下、喝水时显得很烦躁。

05

测量体温

如果宝宝的脸颊或者皮肤比较红润或者摸起来很暖,有可能是因为出牙引起的轻微发热。

但要注意长牙只会引起非常轻微的体温升高,如果宝宝发高烧,可能是因为长牙和其他的原因引起的。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打电话问医生,看是否需要去医院检查。

注意行为迹象

1

观察宝宝的情绪

长牙时,宝宝除了有一些身体上的表现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行为上的迹象。 最常见的两种行为表现是易怒和经常哭泣。

看下宝宝是否比平时更难哄或者就算你想安慰他,他也还是很易怒,这可能是因为长牙让宝宝觉得疼痛或者不舒服。

你可能会发现宝宝在晚上的时候情绪更糟糕,因为牙齿萌出在晚上更活跃。

注意下宝宝是否比平时更爱哭或者哭了好几天。这可能是长牙的症状,尤其是宝宝还有其他的症状时。

但是要注意,经常哭也有可能是因为胀气、 疝气或其他疾病的原因,例如:耳朵感染。

2

注意饮食习惯的变化

因为长牙会让宝宝的嘴巴感觉不舒服,这可能影响他吃东西的习惯。

如果宝宝平时经常吃固体食物,注意下他是否突然喜欢喝奶或者用奶瓶吃东西。这有可能是勺子或者筷子让他发炎的牙龈感觉不舒服了。

宝宝也可能会变得更喜欢吃固体食物,因为餐具按压牙龈会让他感觉很好。

如果宝宝不肯吃东西,一定要去儿科医生那里检查一下。

这有可能是因为长牙,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果是其他原因,医生能作出诊断并治疗。

3

长牙的过程通常是在晚上,这有可能会影响宝宝晚上甚至是白天的睡眠。注意下宝宝晚上习惯的变化,包括是否清醒或者睡不着。

宝宝在白天的睡觉习惯可能也会受影响,如果你的宝宝有这些症状和其他长牙的迹象,那他可能已经准备好长牙了。

要是长牙影响睡觉,可能会引起甚至加剧宝宝的烦躁情绪,变得更易怒。

安抚宝宝

1、按摩宝宝的牙龈

轻柔地按摩宝宝的牙龈可以缓解他的不适,这样也能让你感觉一下是否有牙齿长出来,或者宝宝的嘴巴是否有其他潜在的问题。

在按摩宝宝的牙龈之前要洗手,一定要彻底洗干净残留的肥皂,以免被宝宝吸收。

用一到两个手指按摩宝宝的牙龈,轻柔地用力,转圈按摩牙龈。

2、用冷水打湿毛巾给宝宝擦嘴巴和牙龈

如果你发现宝宝长牙了,特别是流口水的话,要用冷毛巾擦拭,这是为宝宝好。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宝宝的不适,而且能防止嘴巴起疹子,清除细菌。

清洗毛巾时,使用敏感肌肤专用的无香味洗涤剂。以免刺激到宝宝娇嫩的皮肤或牙龈,用冷水清洗毛巾并拧干。

先用毛巾把宝宝嘴巴周围有口水的地方擦干净,然后轻轻掰开宝宝的嘴巴,用毛巾按摩她的牙龈,这样能清除宝宝嘴巴内外的细菌。

尽可能早一点开始按摩和清洁宝宝的牙龈,最好是在出生以后就开始这么做。

3、给宝宝一个磨牙玩具

咀嚼磨牙器产生的反向压力能缓解宝宝的不适,你可以给宝宝尝试各种不同的磨牙玩具,包括牙齿咬环和磨牙饼干。

将一块湿毛巾放在冰箱或冷冻室里,放30分钟,然后让宝宝咬这个毛巾。不能让毛巾冻得太硬,否则会擦伤宝宝肿胀的牙龈。

把橡胶牙齿咬环放在冰箱保鲜室里稍微冷藏一下,然后给宝宝。要注意,橡胶咬环不能放在冷冻室里,也不能用水加热来消毒。

这些极端的温度变化会损坏橡胶或塑料,并引起化学物质泄漏。不能将咬环挂在宝宝的脖子上,会有被勒住的风险。

4、给宝宝吃冷的食物和水

冷的东西能缓解宝宝的不适,给宝宝喝冷饮或者吃冷的食物,让他感觉舒服一点。如果宝宝因为不舒服而不肯吃东西,这样能给他补充重要的营养。

如果宝宝已经不止六个月大了,可以给他喝一瓶冰水。如果宝宝还没到六个月,可以用杯子倒一点给他喝,大概30-60毫升。每天只能喝一至两次,不能多喝或者遵从医嘱。

给宝宝吃冷的食物,比如酸奶,加一些桃子或者苹果酱来舒缓牙龈。你也可以给他吃冰棒或者冷冻水果,比如香蕉和李子,放在婴儿进食网袋中。

这个袋子能防止粘腻的食物呛到宝宝,只有当宝宝能吃固体食物时,才能给他磨牙饼干或冷冻的食物。给宝宝吃这些东西时,一定要让他坐端正。

5、吃点止痛药

如果宝宝超过六个月了,可以给她吃一剂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更小一点的宝宝可以遵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扑热息痛。

止痛药可以缓解宝宝的不适和情绪。给宝宝吃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儿医。

给宝宝吃婴儿配方的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如果不确定,就咨询医生。

记住,除非医生明确要求,否则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儿童服用阿司匹林会引发雷氏综合征。

6、了解不能做的事

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宝宝长牙的不适,但也有很多方法是不能用的。 酒精疗法、出牙凝胶或出牙药片等都有损宝宝的 健康 。

以下列举了一些禁止事项:

把阿司匹林放在宝宝的牙齿或牙龈上

在宝宝的牙龈上擦酒精

给宝宝吃出牙药片

用出牙凝胶或麻醉功能的凝胶给宝宝按摩牙龈,有些产品含有危害宝宝 健康 的药物成分。

给宝宝戴琥珀项链,因为项链不仅没用,还有带来窒息的危险

给宝宝的牙龈涂白酒。这能让宝宝安静下来,但也是很危险的。

7、咨询牙医

如果你担心宝宝的出牙过程,可以去看牙医。牙医能在牙科检查时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制定治疗方案。

告诉牙医你具体在担心什么,告诉他们宝宝在出牙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和表现,以及你做了哪些事帮他们缓解不适。

如果宝宝因为出牙疼痛而完全不肯吃东西,引起了严重腹泻或者发烧到了 。咨询儿科医生或护理人员,这些迹象可能表明宝宝有其它更严重的疾病。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 池丽叶.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金琳琳.童笑梅. Benitz W E .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足月 健康 新生儿留院观察的实践指南介绍[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6,.

3.张秀丽.孙伟. 陈蕊. 儿科护理指南[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

前天去母婴店给娃买衣服,一个宝妈在跟母婴店老板吐槽:

孩子拉肚子了,当爹的还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我一说去医院看看,他就说可能是刚从母乳换到奶粉了不习惯,结果孩子拉了好几天,就是不见好,脸上还起了湿疹,到了医院医生诊断是牛奶蛋白过敏,把我气得啊,以后说什么也不能听猪队友的话了!

其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可是对于导致他们拉肚子的原因大家可能却知之甚少。下面我们来探讨下宝宝拉肚子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气温波动大,没有做好保暖,衣物选择不当,让宝宝的小肚肚受凉,可能会引起宝宝的腹泻。

2:食物或者餐具的污染。比如喝了存放时间比较长的奶或者奶粉,奶瓶奶嘴没有能够做好消毒等原因,导致病原菌感染,引起宝宝腹泻。要知道本身小宝宝的肠道就比较脆弱。

3:小宝宝肠道内菌群建立还没完成,如果给宝宝使用过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宝宝腹泻。

4:因为更换不同的奶粉配方,添加的新辅食不容易消化,甚至是对奶粉过敏,也会引起宝宝腹泻。

前面三点原因比较好说,可以通过调节衣物、更换奶粉或奶瓶奶嘴,以及更换给宝宝服用的药物可以解决。

如果排除了前面三点原因,宝宝又总是腹泻,甚至出现湿疹,哭闹,还可能会变得不喜欢喝奶,喝奶后恶心,呕吐等问题,那么就要小心宝宝是不是存在过敏的问题了,一般是牛奶蛋白过敏。

那么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呢?

顾名思义,牛奶蛋白过敏,就是人体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即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反应造成的。这里不多加解释了。

牛奶蛋白过敏不仅仅是起疙瘩那么简单,湿疹是很多宝宝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过说到宝宝湿疹,很多家长就误认为,是因为没有做好皮肤护理造成的,因此忽略了宝宝牛奶蛋白过敏出现的其他问题,从而耽误了治疗。

牛奶蛋白过敏罕见吗?

不,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类似题主宝宝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表妹的女儿就是这样,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的湿疹、皮炎,开空调每天洗澡,还跑到医院开了治疗湿疹的药膏,结果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确诊就是牛奶蛋白过敏,更换了奶粉之后,才慢慢好转了。

大约有的婴儿在出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牛奶蛋白过敏现象。牛奶和乳制品过敏,也被称为牛奶蛋白过敏(CMPA),这是一种在婴儿中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也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CMPA还可能会产生炎性因子及毒害神经的化合物,从而影响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并缓慢导致机体机能障碍。

宝宝如果是对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会导致宝宝产生腹泻、胃痉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甚至影响呼吸道,如宝宝湿疹,气喘和鼻炎也经常被认为是CMPA的直接反应。

如何能够找到宝宝的过敏原呢?

想要确诊宝宝的过敏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包括:

回避-激发试验

回避-激发试验是过敏诊断的金标准,那什么是回避-激发试验呢?

首先从婴儿饮食中将牛奶排除,即不要再给宝宝用普通配方奶粉,转而食用特殊配方奶粉,比如部分水解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

观察一段时间,宝宝过敏症状消失后,再在医生的密切监督下加入普通配方奶粉,如果过敏症状再次出现,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牛奶蛋白过敏。

皮肤试验

在宝宝的皮肤上做小面积的点刺、划痕或注射,将少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原导入宝宝的皮肤内,然后观察宝宝的皮肤是否会发生红肿,刺痒等情况,如果有说明这种过敏原试验的结果为阳性,提示宝宝对这种物质过敏。

血液检查

通过抽血,做血清化验来确定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

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应该怎么办?难道以后就不能喝奶了吗?

如果是大宝宝,那么不喝奶先采取其他的喂养方法那还算可行,但是如果是对于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又发现对于牛奶蛋白过敏,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于新生儿的CMPA,AAP(美国儿科学会)、ESPGHAN(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法国儿科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等权威机构,都强调可以通过营养干预的方式,预防过敏性疾病。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就应该在宝宝出生后的至少6个月内,使用经临床研究证明可帮助减少过敏风险的配方奶粉,并避免接触含有过敏源的食物。

当宝宝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时,建议可以尝试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如果仍然持续过敏,甚至可以更换为氨基酸配方奶粉。

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其实就是把牛奶里面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根据蛋白来源不同,又可以分为乳清蛋白水解配方和酪蛋白水解配方。比如有的水解奶粉就是把牛奶中的酪蛋白水解配方奶粉,把酪蛋白分解成为更小的氨基酸片段,降低牛奶的致敏性,同时还添加了益生菌LGG。

LGG是鼠李糖乳杆菌GG株,这是一种公认的可以有效改善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帮助宝宝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有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加入益生菌LGG的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12个月以后,大部分宝宝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得到缓解和适应。

最后提醒一下,牛奶蛋白的宝宝平时在饮食上要杜绝以下几类食品:

第一类,家禽蛋类。例如最常见的鸡蛋,鸭蛋等;

第二类,海鲜鱼类食品;

第三类,乳制品,如酸奶、奶酪蛋糕等。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最好也要对以上几类食品回避。

对于老公的不理解,你可以拿这篇回答让他看看,平时多跟他交流喂养宝宝的问题,相信哪怕老公是个猪队友,也能逆袭成得力小助手的。

end

#清风计划##宝贝 健康 课堂#

参考文献:

肖玉联,杨敏,谭美珍, 等.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及营养状况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92-94. DOI:.

魏铭,李文斌.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33(6):471-474. DOI:.

陈同辛, 张慧.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21):1697-1700.

中华儿科杂志1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4临床儿科杂志5中国新生儿科杂志6中华小儿外科杂志7中国儿童保健杂志8国际儿科学杂志9中国小儿急救医学10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1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2临床小儿外科杂志1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1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一周之内。只要在笔试通过后一周之内会有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通知,或者是通过发邮件的形式通知你面试的时间、地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医学编辑面试一般要经过两轮面试,笔试后会由杂志社面试,一般是五六个考官,之后还会有主任的一对一面试。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属于国家级别。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起的。为推动我国临床营养领域的科研进步,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倡议发起,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设立了“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研究基金”。该基金项目主要用于资助肠内营养相关科研课题,尤其是口服营养补充在临床各学术领域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促进我国临床营养学学术水准和诊疗能力的提升,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并提高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临床营养学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本基金项目由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官网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 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11. 中华麻醉学杂志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该刊欢迎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经验与教训、技术交流、调查研究、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书刊评介等栏目的稿件。专家述评和继续教育园地的稿件主要为约稿。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 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 000字。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 (MeSH) 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时(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8.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 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 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10 kPa(75 mmHg);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数字:执行GB/T 15835 1995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5”应写成“1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不要写成±。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 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来稿应一式两份,其中1份为手写或打印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 根据《著作权法》,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请自留底稿,对不用稿件本刊将采用平信寄还作者。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是中华系列的。电子期刊晋升也认可的,只要是正规期刊,只要级别符合晋升政策要求,跟纸质杂志是一样的,它会附赠光盘,报材料就能用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不是中文核心,优助生物科技曾用刊名: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6-1924CN:11-3565/R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邮发代号:82-37创刊时间:1988

是的。医学与法学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医学期刊,并不是核心期刊,医学与法学主要征稿对象为医疗机构,公、检、法、司机关,律师、仲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医学、法学院校的师生,是将医学及法学相互结合起来的刊物,主要介绍医辽纠纷等医学与法学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医学期刊,并不是核心期刊,医学与法学主要征稿对象为医疗机构,公、检、法、司机关,律师、仲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医学、法学院校的师生,是将医学及法学相互结合起来的刊物,主要介绍医辽纠纷等相关内容,下面小编推荐几本医学法学方向的核心期刊。法医学《法医学杂志》属于统计源核心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中国法医学杂志》(CN11-1721/R)1986年创刊,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办单位:中国法医学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荣获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2008)。《中国法医学杂志》是国内法医科学技术领域国家级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双月刊)。率先报道国内法医学科各领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系列刊物之一,为医学科研管理专业的高级学术刊物。《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主要内容以宣传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和反映我国医学科研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全国卫生行政、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卫生防疫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导,科研管理干部和参与医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其他学科专家、学者科学研究人员和科技开发人员为主要对象。

超声医学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构想分析

【摘 要】超声医学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目前超声医学在学科建上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超声医学学科建设需要从科室建设,临床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来着手,积极发挥科研和人才的关键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推进。

【关键词】超声医学;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9-02

随着超声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超声已经不仅仅被应用于临床诊断,超声治疗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超声技术可以与一些强势学科进行有效合作,可以在介入治疗,手术影像检测评估,以及生育学的超声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学科在承担诊断和医疗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医疗科研,甚至医疗教学等重要任务。

相对于一些临床学科,超声医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但是其与医院的一些其他辅助科室比较,超声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十分突出的。随着超声医学与临床联系越来越紧密,超声医学学科已经实现了多领域渗透。从医院进行超声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超声学科的建设的根本在于有效进行科室建设,实现诊疗科研的严格管理,以及优质服务的全面突破。

一、超声医学学科的建设重点在于科室建设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命名。在超声科室的命名中需要考虑的是超声功能的涵盖,即使是乡镇小医院也不能简单地命名为B超室,因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三维甚至于四维彩超也已经被引入了县乡医院,所以在科室命名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另外超声医学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诊断功能,目前已经与临床治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与超声密切相关,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科室命名为超声科。

超声科室的有效建构是超声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超声学科与临床联系日益紧密,诊疗与教研需要紧密结合,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医院在超声科室建设中结构分散、系统性差,加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造成了设备资源的很大浪费。我们需要有效建设完整的超声科室,实现人力、物力最大程度上的结合。对超声科室的建构可以从检查、治疗和教研三个方面有效的推进。

超声学科的建构中需要具有全科素质的团队领导者,科室主任可以从院内外聘请具有威望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因为中青年人才更具有发展潜力和魄力。在设立科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基础上,可以设立诊断和诊疗、教研组长,实现对行政和业务的有效领导。超声科室的一般性工作可由超声医师,以及超声技师联合完成,医师进行诊断和操作,而技师进行录入和报告的出具工作。超声科室还需要数名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观察。器械工程师可以选聘专职或者兼职都可以,但是需要保证检修的快速和及时。在超声科室的技术配比中需要高、中、初级互相合理配合。

二、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临床管理

从医院的建设角度来说,各学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在于临床的有效应用。超声医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紧密地和解剖、生理和病理科室联系在一起,积极拓展超声和基础医学的联系。在临床诊疗中需要用规范医学条例来指导医生的患者意识,以及科研意识,在临床上做到有品质和有内涵。在全面理顺本学科建制的基础上,超声医学学科需要积极地进行跨学科协作。超声诊断是临床的前置环节,而临床可以有效的对超声诊断形成验证,所以超声临床需要建立严格的随访,以及反馈机制,超声医师下病房,以及参阅诊疗意见都是必要的。在超声学科的临床上,不仅仅需要增强科室内部的凝聚力,还需要有效的增加医院内部的向心力,以及与患者的亲和力。

超声医学学科的临床建设关键在于保证医疗质量,全面地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积极推进超声医学的临床治疗。又快又好地完成超声诊疗的关键是减少预约,基本上做到“零预约”。在超声临床的建设中积极突出超声介入治疗,有效发挥超声在治疗中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超声介入治疗在造影,引流和造瘘临床上的应用,突出超声在评估和靶向穿刺方面的特色。超声学科临床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地解决临床问题,积极地推动和使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紧密的联系学科前沿,为患者解除疾病所带来的苦难。目前对于医院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在超声介入诊断、肝脏移植、临床诊断分析、男子不孕不育和风湿疾病诊断中做精做细。

三、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亮点在于优质服务

从客观角度来讲,因为各个地区的医院层次、以及软硬件设施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说超声医学在学科建设上基本上难以一整套办法全面推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实各个医院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却是相通的。超声医学的学科管理在于便捷性,因为超声检查是一项普通的医疗检查,所以说做到快速、便捷是服务的关键。超声科室的服务应该说具有两重性,其一是对患者的服务,其二是对临床的服务,所以有效的实现与医院,甚至于多所医院联网是关键。通过局域网可以进行有效的预约和排号,通过超声的信息管理可以实现临床医生快速了解结果。通过远程网络患者可以挂号,疑难病历可以得到快速的协助诊断和处理。

超声科室的服务还在于超声医师诊断结论的快速生成报告,对一些非常规的病例可以由高级医生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和诊断。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大型的数据库管理,便于网络的直接调取。超声科室可以与医院的网络联系,最终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患者公平的排号就诊,对特殊的病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计划安排好超声技师和临床护理人员。超声科室还需要开设必要的临时观察室,以便于一些小风险治疗项目可以在门诊进行直接的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24小时观察。

四、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

我们之所以说超声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是因为超声医学的未来应用空间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虽然目前超声医学还局限在临床诊断上,在临床治疗上也逐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在科研方面最主要是要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紧密结合,良好的科研可以带动学科发展。在提高超声诊断质量的同时,我们需要重点发展射频消融,超声辐射力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超声医学还需要与多学科实现联合攻关,与临床科室和纳米材料科室紧密合作。还需要积极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地将科研成果向适宜的三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输送,推动超声在介入、造影,以及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促进乳腺靶向造影,以及纳米级造影剂的申报,转化和应用。

另外,在超声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有效借助平台力量,加大选拔力度,培养重点人才。要将院内培养和院外联合培养结合在一起,努力为超声医学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待遇上要向青年学科领军人物倾斜,鼓励青年医生申报各种创业基金,以此为超声医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和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佳琦,章建全;借鉴戴明循环理论增进超声医学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2] 王鹏,褚洪光,孟春荣,李倩;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中外医疗;2012年01期

[3] 刘守君;加强超声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现代医院管理;2005年01期

[4] 杨益虎;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1期

[5] 何林丰;对我区超声医学工程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西藏科技;2000年06期

作者简介:

刘希文(1957―)宁夏青铜峡人,宁夏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医院工作,研究方向超声医学(从事超声工作37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中华儿科医学杂志
  •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官网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