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技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政府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4,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草地占,森林及林地占,其它土地占。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和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 ,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北美地区占、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南美洲占、亚太地区占 、西欧占。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 "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厄尔尼诺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 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救救森林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 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初中政治论文怎么写

论文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下面我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欢迎来参考!

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一——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就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就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就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思想政治小论文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讨人们关心的“热点”,热情讴歌改革,大胆抨击时弊,坦诚发表见解,就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摘要】中学生处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本课题就如何开展中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研究,对品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的一些有效途径,最终使中学生的品德得到较好的发展。【关键词】品德教育 中学生重要性 现状 有效途径 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一、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精神品质 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中学生们对祖国有亲切的感情,让他们知道如何的尊重老师,如何的去关心同学,如何的去帮助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看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时而表现出自己同情心的一面,而不是嘲笑讽刺别人的一面表现出来。通过在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给中学生们灌输一些集体主义思想可以使中学生们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愿意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还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会公益性思想,可以让他们的集体品质一面得到提高。 2、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可以规范中学生的言行举止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因此,中学生们在品德课的教育下,可以使他们的言行举止得到规范。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言行举止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不会犯错误了。 3、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 通过品德课的教育可以让中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中的一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体会到父母们工作的辛苦。这样就可以让中学生们产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珍惜,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想和产生自己的成才愿望。这样他们学习就勤奋努力,课堂注意力集中,按要求完成作业,有些中学生还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少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超越老师、超越教材,勇于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运用和处理知识和信息。 二、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 (1)人生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淡薄。 有的人认为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有的人认为努力学习是为父母学习,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学习动力不足。 (2)自我为中心。 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皇帝、小公主遍地开花。比如:公共汽车上有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家,一些中学生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认为只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并要索取一定的物质奖励;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 (3)冷漠、孤僻,缺乏爱心。 冷漠、孤僻、缺少爱心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极端表现极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极少和父母沟通,遇到长辈或老师时不打招呼或假装没看见,遇到同学或他人有困难时,同学不会去帮忙;在校园看到垃圾或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会视而不见;在学校需要他们参加义务劳动时的态度是不参与。 2、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 (1)教师方面 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由于受条件限制,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被它学科占用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内容和教学时间压缩,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应有的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教师采用的教法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不甚相符,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失去兴趣。 (2)学生方面 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由于追求分数第一,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平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在新课中所学的观点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运用机械重复的办法进行学习,认识水平比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的状态之中,智力分低,分析问题能力差,盲目地尝试,猜测死套答案,不能根据问题思考课文的观点及内在思想含义,没有进取心。 (3)学校的品德教育与家庭的品德教育、社会的品德教育相脱节 多数家长很少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下功夫,认为只要成绩好,分数高,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殊不知现在社会上一些高智商罪犯少时也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品德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提高中学生品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1、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导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育有机结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以点带面进行教育。如对一些学生自私自利的现象,讲解大家在一个集体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使同学之间增强团结友爱;针对“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其他副课无所谓”的认识,讲解各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学好每一门功课的重要性。 2、注意情境渲染,使学生感知形象。 人们常说“入境始与亲”。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在上课时,教师就要综合运用语言、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3、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既容易接受好的思想,又容易形成不好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课文教学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挖掘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焦点问题,用课文的阐明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认识社会现实,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事实,让他们亲身体验,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形成。 4、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约束、规范日常行为。 在初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不但教育他们自己该怎样做,而且要求他们进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能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帮助,形成良好的校园新风尚。 5、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目前,通过考试,我们只能考查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为了搞好其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评价机构,配备人员,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一是要实行评价目标管理,使评价内容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增强思想品德评价的实效;三是发挥阜新功能,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认识,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打造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从而健康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 第一期 [2] 快乐阅读 2012年 第13期 [3] 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2年 第15期 [4]朱淑媛,中学德育纲要系列故事,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 [5] 陈立太,《内江科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9卷第12期 [6] 方羽,中学生品德教育实例,知识出版社,∽P105. [7] 现代中中学教育 2011年 07期 云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摘要】中学生处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本课题就如何开展中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研究,对品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的一些有效途径,最终使中学生的品德得到较好的发展。【关键词】品德教育 中学生重要性 现状 有效途径 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一、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精神品质 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中学生们对祖国有亲切的感情,让他们知道如何的尊重老师,如何的去关心同学,如何的去帮助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看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时而表现出自己同情心的一面,而不是嘲笑讽刺别人的一面表现出来。通过在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给中学生们灌输一些集体主义思想可以使中学生们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愿意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还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会公益性思想,可以让他们的集体品质一面得到提高。 2、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可以规范中学生的言行举止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因此,中学生们在品德课的教育下,可以使他们的言行举止得到规范。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言行举止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不会犯错误了。 3、中学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 通过品德课的教育可以让中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中的一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体会到父母们工作的辛苦。这样就可以让中学生们产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珍惜,从而形成自己的理想和产生自己的成才愿望。这样他们学习就勤奋努力,课堂注意力集中,按要求完成作业,有些中学生还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少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超越老师、超越教材,勇于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运用和处理知识和信息。 二、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 (1)人生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淡薄。 有的人认为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有的人认为努力学习是为父母学习,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学习动力不足。 (2)自我为中心。 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皇帝、小公主遍地开花。比如:公共汽车上有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家,一些中学生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认为只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并要索取一定的物质奖励;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 (3)冷漠、孤僻,缺乏爱心。 冷漠、孤僻、缺少爱心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极端表现极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极少和父母沟通,遇到长辈或老师时不打招呼或假装没看见,遇到同学或他人有困难时,同学不会去帮忙;在校园看到垃圾或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会视而不见;在学校需要他们参加义务劳动时的态度是不参与。 2、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 (1)教师方面 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由于受条件限制,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被它学科占用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内容和教学时间压缩,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应有的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教师采用的教法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不甚相符,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失去兴趣。 (2)学生方面 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由于追求分数第一,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平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在新课中所学的观点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运用机械重复的办法进行学习,认识水平比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的状态之中,智力分低,分析问题能力差,盲目地尝试,猜测死套答案,不能根据问题思考课文的观点及内在思想含义,没有进取心。 (3)学校的品德教育与家庭的品德教育、社会的品德教育相脱节 多数家长很少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下功夫,认为只要成绩好,分数高,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殊不知现在社会上一些高智商罪犯少时也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品德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提高中学生品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1、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导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育有机结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以点带面进行教育。如对一些学生自私自利的现象,讲解大家在一个集体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使同学之间增强团结友爱;针对“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其他副课无所谓”的认识,讲解各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学好每一门功课的重要性。 2、注意情境渲染,使学生感知形象。 人们常说“入境始与亲”。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在上课时,教师就要综合运用语言、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3、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既容易接受好的思想,又容易形成不好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课文教学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挖掘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焦点问题,用课文的阐明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认识社会现实,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事实,让他们亲身体验,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形成。 4、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约束、规范日常行为。 在初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不但教育他们自己该怎样做,而且要求他们进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能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帮助,形成良好的校园新风尚。 5、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目前,通过考试,我们只能考查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为了搞好其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评价机构,配备人员,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一是要实行评价目标管理,使评价内容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增强思想品德评价的实效;三是发挥阜新功能,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认识,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打造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从而健康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 第一期 [2] 快乐阅读 2012年 第13期 [3] 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2年 第15期 [4]朱淑媛,中学德育纲要系列故事,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 [5] 陈立太,《内江科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9卷第12期 [6] 方羽,中学生品德教育实例,知识出版社,∽P105. [7] 现代中中学教育 2011年 07期 云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初中政治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灵活地使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使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去了解当下的社会现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政治快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的注重快乐的营造

虽然对于初中的政治教学来说,其中运用快乐教学法十分的有效,能够提升教师的课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师的运用之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一些初中教师中,一些教师经常是为了注重课堂的快乐,在课堂上利用游戏教学,但是教师过分的注重游戏,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使学生无法很好学到课堂中的主要知识,导致了学生一节课下来,仅仅是开心了一番。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因此其性格都是比较的好动,但是对于课堂来说是有纪律的,若是在课堂中仅仅是重视活动,忽视学习,那么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并且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2.利用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物质奖励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的依赖物质奖励,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单纯地为了物质而学习,使学生得先努力发生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物质奖励一定要适当的发放,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 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具政治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将快乐教学法应用到每一个小组中,从而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过分依赖多媒体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讲解,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教师过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则会取得反作用,若是教师过分的追求多媒体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知识难点演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不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二、促进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相关 措施

1.丰富的知识储备

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政治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生活 经验 。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来对课堂的形式进行设计,将生活中的元素更好的应用到政治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能有效的将政治的理论性内容,结合目前社会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好课堂互动

政治学科属于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课堂的互动,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这是实施快乐教学的一个基本方式。只有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相互之间进行提问探讨,才能够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了可以利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而教师则是在一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思考,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课外调查

对于初中政治学科来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主要是对社会进行研究,因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才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外进行社会调查,做到学以致用。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巩固与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来培养出全面性人才。随着我国 教育 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的政治教学也逐渐的应用了新课改理念,将快乐教学法逐渐的应用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但是,目前很多的初中教师对于快乐教学法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很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对其进行研究,能够结合实际,将快乐教学法合理科学的应用到初中政治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政治教学中“浅滩现象”简析

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对初中生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消极的、积极的,各种理念掺杂其中,尤其是一些消极的思潮正在蔓延,如崇尚暴力、金钱至上、追求无原则无纪律约束的自由等,这些不良思潮在学生心中滋长蔓延,与政治教学所倡导的主旋律、正能量出现的碰撞,容易让学生思想上出现困惑。

二、以教学创新有效突破政治教学中“浅滩现象”

“浅滩现象”其本质是教育教学理念在向学生思维深处拓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突破这一困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不再空洞口头讲解,而是结合社会案例进行教学

空洞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政治教学的虚无缥缈,对自己的思想没有产生强烈的震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一些社会案例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着手向学生列举了案例,一个是全胡同居民互敬互让三十年,没有出现过红脸的和谐社区建设典型,另一个案例是两户人家因为一只鸡引发矛盾纠纷,最终导致一死两伤惨痛悲剧的案例。笔者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谦让宽容是一种美德,进而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大家对于今后如何与人相处方面具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运用社会案例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能够乐于接受,效果非常明显,没有出现任何的抵制心态。

2.不再远离学生生活,而是结合校园生活进行教学

政治学科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一定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校园的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在《要“鱼”还是要“渔”》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笔者要求班级学习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是一味打时间战、题海战,还是 总结 规律、提炼技巧。经过学生的介绍,大家明白了原来一味的、搞时间战术、题海战术,并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总结方法、提炼技巧,变苦学为巧学,这才是最为有效的路径。这样的教学引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们的内心也就乐于接受,政治学科教学引导的成效得到了最大化体现。再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侧重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 文化 成绩滞后的学生,要求学生每人介绍自己的优点长处,走上讲台讲述一到两项,并穿插对学生的点评,遇到学困生讲述的时候,更加注意运用激励的语气和表扬的用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长处,从而让全体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看待同学,也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思想疏导效果非常明显。

3.不再局限课堂之内,而是结合各类资源进行教学

政治教学要想冲破浅滩、解除困境,必须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效果。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不仅立足课堂进行分析探究,还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变化的鲜活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交流的范围较广,从家庭存款的变化、家庭居住条件的变化、通信工具与交通工具的变化等等,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一滴水的角度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笔者及时进行点评: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谁?从而让学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认识。笔者还从宏观角度向学生出示了对比数据,从改革开放前后全国、全省、全市,以及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数据的对比,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理解的效果,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浅滩现象”要认真研究突破的路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突破,打通学生思想教育的最后一厘米,让政治教学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更为积极重要和深远的作用。

关于初中政治论文精选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2.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有关初中政治学业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难教,在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面对初一的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而新来的“小朋友”怎样,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同于他们小学六年的所学,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即用情境改造学生心态,引导学生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已经改变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初一学习中更早成熟起来,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为例:

首先,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挑战枯燥生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每次班主任例会上都要说的,也是毛校长没学期期末总结里谈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师如果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饭后找他们说话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指导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坐下来陪他们谈心,耐心地说服教育;此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为他们大声加油、呐喊助威;考试前,陪他们共背共记,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虽然嗓子会哑、会晒脱皮、会浪费很多个人时间,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很快用新奇和欢乐取代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能为这个集体而努力。

其次,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古板制度。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很多老师会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这样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应该多鼓励,少惩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还有一点,“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点错,班规不要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鼓励大部分,批评教育小部分”才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一点,班规的制定要在开学初,定下了就不要随意改变,有了班规就要以规定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积极向上稳步前进。

再者,培养一群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挑战学习困难。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初始,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拖腿”、“瘸腿”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怕学、厌学心理,此时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元旦的时候,我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学会自我“安慰”外,外来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学时,我总会带学生大声喊出“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笑我说我们班在搞传销,其实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样的班级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级。所以情境教育对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较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更有助于他们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难题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说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种摸索,也是一种探求,希望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好的帮助与作用。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更会带来更好的办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难题,难就能“迎刃而解”。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对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教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一切。

陶行之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的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而且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精选论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给教学课堂注入活力。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推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课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现实社会,使得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使其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中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案例教学法在优化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力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初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调动初中学生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由于政治知识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将知识融入到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使理论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收获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参的热情,调动初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培养初中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相接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培养初中生从实际出发,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实事案例,把学生带入了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理想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切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仔细筛选,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要回归教学目标。此外,案例的难易也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在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要针对学生,正是这种鲜明的针对性,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2、参与性原则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中学,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有效的互动以及讨论,才能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启发性原则

通过案例情景及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因而案例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视野,把思维推向纵深。教师只有坚持启发与引导并进,才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

4、难易适中原则

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明了,更不能晦涩冷僻,应该使案例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对学生的知识的扩展起推动作用。将案例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难度难易适中的案例使所有人都能够有理可循,增加了学生的参与乐趣。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端正初中政治课教师的认识与理念

教师是案例教学法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引导初中政治课教师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端正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泛滥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案例教学法作用,要将案例教学法放在具体的场景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

部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技能上还存在不足,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其次,着力培养教驾驭案例教学法的胜任力。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案例知识,还要掌握大量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否则无法驾驭政治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教师要掌握好这些角色技巧,确保案例教学的讨论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3、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没有学生的配合,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优化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案例的意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当今,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让众多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初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1.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 方法 过于单一、缺乏有效创新

受传统应试 教育 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还是以中考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政治学科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空间,没能凸显出政治课程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的教学特征。而对学生情感素质、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却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而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没有掌握正确的 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有时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但有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措施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只能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个人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 政治学习方法 ,所以有些学生看似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2.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重视教学导入

初中政治实效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政治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 反思 的空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程导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例如,在初中政治“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讲一个笑话:一名顾客在购物时对店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所以说“你们这里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怎么还这种服务态度?”店员白了顾客一眼说“顾客是上帝不假,但是我不是__徒”。这时顾客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用情感教育手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还需要情感上的引导,加上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在政治学习的情绪和心态上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构建和谐化的师生关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同步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礼仪展风采”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要摆脱自己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同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同学生“打成一片”,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用个人的积极情感去化解学生内心的坚冰,然后再开展相关政治知识的深入讲解,这样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大不相同,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想保证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标准化的教学路线,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特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初中政治“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想觉悟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政治求知欲和探究欲,让每个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强化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堂低效现象的存在,既有政治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政治由被动课堂、低效课堂向主动课堂、 高效课堂 的积极转变,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 法律知识 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 总结 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 八年级 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3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和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论文参考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2.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6.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初中政治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灵活地使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使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去了解当下的社会现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政治快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的注重快乐的营造

虽然对于初中的政治教学来说,其中运用快乐教学法十分的有效,能够提升教师的课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师的运用之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一些初中教师中,一些教师经常是为了注重课堂的快乐,在课堂上利用游戏教学,但是教师过分的注重游戏,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使学生无法很好学到课堂中的主要知识,导致了学生一节课下来,仅仅是开心了一番。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因此其性格都是比较的好动,但是对于课堂来说是有纪律的,若是在课堂中仅仅是重视活动,忽视学习,那么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并且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2.利用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物质奖励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的依赖物质奖励,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单纯地为了物质而学习,使学生得先努力发生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物质奖励一定要适当的发放,同时也可以利用其他 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具政治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将快乐教学法应用到每一个小组中,从而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过分依赖多媒体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讲解,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是教师过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则会取得反作用,若是教师过分的追求多媒体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知识难点演示给学生,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不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二、促进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相关 措施

1.丰富的知识储备

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政治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生活 经验 。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来对课堂的形式进行设计,将生活中的元素更好的应用到政治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能有效的将政治的理论性内容,结合目前社会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好课堂互动

政治学科属于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课堂的互动,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这是实施快乐教学的一个基本方式。只有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课堂,相互之间进行提问探讨,才能够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了可以利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而教师则是在一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思考,以此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课外调查

对于初中政治学科来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主要是对社会进行研究,因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才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外进行社会调查,做到学以致用。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巩固与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来培养出全面性人才。随着我国 教育 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的政治教学也逐渐的应用了新课改理念,将快乐教学法逐渐的应用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但是,目前很多的初中教师对于快乐教学法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很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对其进行研究,能够结合实际,将快乐教学法合理科学的应用到初中政治的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政治教学中“浅滩现象”简析

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对初中生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消极的、积极的,各种理念掺杂其中,尤其是一些消极的思潮正在蔓延,如崇尚暴力、金钱至上、追求无原则无纪律约束的自由等,这些不良思潮在学生心中滋长蔓延,与政治教学所倡导的主旋律、正能量出现的碰撞,容易让学生思想上出现困惑。

二、以教学创新有效突破政治教学中“浅滩现象”

“浅滩现象”其本质是教育教学理念在向学生思维深处拓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突破这一困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不再空洞口头讲解,而是结合社会案例进行教学

空洞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政治教学的虚无缥缈,对自己的思想没有产生强烈的震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一些社会案例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的品质,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着手向学生列举了案例,一个是全胡同居民互敬互让三十年,没有出现过红脸的和谐社区建设典型,另一个案例是两户人家因为一只鸡引发矛盾纠纷,最终导致一死两伤惨痛悲剧的案例。笔者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谦让宽容是一种美德,进而引申到学生的生活中,大家对于今后如何与人相处方面具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运用社会案例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能够乐于接受,效果非常明显,没有出现任何的抵制心态。

2.不再远离学生生活,而是结合校园生活进行教学

政治学科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一定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校园的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在《要“鱼”还是要“渔”》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笔者要求班级学习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是一味打时间战、题海战,还是 总结 规律、提炼技巧。经过学生的介绍,大家明白了原来一味的、搞时间战术、题海战术,并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总结方法、提炼技巧,变苦学为巧学,这才是最为有效的路径。这样的教学引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们的内心也就乐于接受,政治学科教学引导的成效得到了最大化体现。再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侧重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 文化 成绩滞后的学生,要求学生每人介绍自己的优点长处,走上讲台讲述一到两项,并穿插对学生的点评,遇到学困生讲述的时候,更加注意运用激励的语气和表扬的用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长处,从而让全体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看待同学,也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思想疏导效果非常明显。

3.不再局限课堂之内,而是结合各类资源进行教学

政治教学要想冲破浅滩、解除困境,必须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效果。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不仅立足课堂进行分析探究,还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变化的鲜活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交流的范围较广,从家庭存款的变化、家庭居住条件的变化、通信工具与交通工具的变化等等,以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一滴水的角度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笔者及时进行点评: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谁?从而让学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认识。笔者还从宏观角度向学生出示了对比数据,从改革开放前后全国、全省、全市,以及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数据的对比,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理解的效果,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浅滩现象”要认真研究突破的路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突破,打通学生思想教育的最后一厘米,让政治教学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更为积极重要和深远的作用。

关于初中政治论文精选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一政治小论文精选范文

2. 初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3. 初一政治小论文范文精选

4. 初中思品小论文范文

5. 有关初中政治学业论文

  • 索引序列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品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