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标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标题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心理健康小标题

心理健康小标题,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才能够造就健康的人生,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心理健康小标题,欢迎阅读。

1、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

2、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

3、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4、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5、健康的心理,为你天上飞翔的翅膀。

6、为你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撒满阳光。

7、沟通心灵,让咨询抚平心灵的褶皱。

8、心灵约定与你您牵手,敞开心怀,拥抱快乐。

9、清除心灵垃圾,还心灵一方净土。

10、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11、挂上你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12、敞开心中一片天,放飞心理健康梦!

1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14、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15、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

16、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17、心理健康很重要,老师学生都需要。

18、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19、用“心”呵护心的健康!

20、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更看好明天。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把握生命全过程,展示心中一片天。

22、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23、微笑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

24、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25、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触抚生命,助人自助;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26、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27、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28、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

29、品心扉苦涩涌泉,酿百花甜蜜浓情!

30、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心理健康宣传语

1、倘若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彼此相互交换这个苹果,其结果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而彼此相互交换这些思想,最终每个人就各有了两种思想。

2、宽大的胸怀,应该是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

3、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越小。

4、命运是难以改变的,容易并且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5、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对别人视而不见的人,对自己也是盲动的。

6、重名者必为名所累,重利者必为利所惑,名利之心不可盛。

7、心胸宽广是心情快乐的源头,心情快乐是身体健康的源头,身体健康是生活幸福的源头!

8、健康是幸福之本,乐观是健康之源。无须一生大富大贯,只需经常保持乐观。

9、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身体是自己的本钱;烦恼往往是自找的,快乐也是需要保养的。

10、生命如琴,健康是琴音之魂;生命如船,健康是行船之帆;生命如树,健康是枝叶之绿;生命如歌,健康把乐章奏响。

11、心情是财务报表,代表生活质量;快乐是财务指标,代表净资产;健康是明细帐,平安是盈余,友情是融资渠道,开心是资本积累,幸福是收支平衡。

12、知足是最贵的财富,健康是最好的礼物,平安是最大的幸福。

13、宽容能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会让他人痛苦,自己也郁闷。

14、雄心出胆略,恒心出意志,信心出勇气,决心出力量。

15、冲动是魔鬼,发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

16、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会有健康的人生,世间最强大的莫过于心灵的力量。

17、不要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舒畅的心情,不要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再去怎么悔恨也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渴望而不可及,再去怎么忧虑也是空悲伤。

18、没有刻意追求的欲望,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眼色,也不会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19、自己的伤痛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哀叹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最能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

20、天然的宝玉总带斑点,只有人造的才会洁白无暇。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越比越会感觉不顺眼。多以别人之长善补自己之短,才会越看越会顺眼,越处越会融洽。

21、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

22、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3、金钱难买健康,健康大于金钱,金钱难买幸福,幸福必有健康,生命的幸福不在名利在健康,身体的强壮不在金钱在运动!

24、健康,也是整整陪伴我们十几年得好伙伴,好朋友,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25、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检查,不能老了再后悔。

26、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心理和文化,是值得非常自豪的事情。身体的思想的和文化的健康,为我的成长道路铺就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大道,为我今后幸福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7、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

28、只有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遇到困难不屈服。

29、世上没有哪一个人会为自己的不健康而感到幸福,如果有,那一定是个蠢货。所以我说,珍惜健康就是珍惜幸福!

30、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文化的健康,始终陪伴着着我成长,不断让我在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31、“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是的,请珍惜健康,然后再好好地创造并享受那绚丽多彩的人生吧!

32、健康是成功的命脉,是成功的本钱。

33、对任何生物体,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甚至允许生长)。

34、”1“代表健康;”0“代表权力、地位、名誉……只有当你拥有”1“时,后面的”0“是越多越好,代表你的财富。但当你的”1“不存在时,再多的”0“也是徒然,因为你一无所有。

35、不珍惜健康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健康的可贵;不珍惜健康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曾经失去过健康;不珍惜健康的人,是因为他们未曾重视过健康!

36、事业无须惊天动地,有成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花就行;朋友无须形影不离,想着就行;儿女无须多与少,孝顺就行;寿命无须过百岁,健康就行。

37、我们可以珍惜健康,让健康多陪伴自己一会儿。

38、身体健康,文化健康,心理健康这三点只要缺一点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保持学生的本色,不忘我们是一名小学生!让健康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让这个伙伴永远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周围吧!

心理健康宣传短句

1、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园。

2、宽容能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让他人痛苦,让自己也痛苦。

3、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

4、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

5、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步。

6、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

7、嫉妒之心不可有,上进之心不可无。

8、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9、健康的心理造就健康的人生。

10、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11、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12、乐观者能在危难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看到的是危难。

13、浇树浇根,知兵知心。

14、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美丽的化妆品。

15、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16、时间冲淡一切痛苦,生活一定创造更新的喜悦。

17、交出你心,说出你情,解你之忧!

18、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19、心理的健康就像一道菜,酸、甜、苦、辣、咸,全由自己来调适。

20、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1、在强者的眼里,生活的每扇门都有拉手。

22、只要你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23、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正心胸。

24、悲观者横向比人生,乐观者纵向攀人生。

25、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2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强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弱者让情绪控制自己。

28、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从不同。

29、好心情,会让你峰回路转。

3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31、世间最强大的莫过于心灵的力量,它无限承载。

32、等待你的关心,等到我关上了心。

33、坚强不屈是英雄的品质,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

34、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35、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

36、临大事静气为先,遇险滩宁静致远。博弈圣首藏。

37、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幸福绿光!

38、坚韧不拔之心,是成功的根基。

39、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

40、如果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朋友,追求才是愈合你伤口最好的良药。

41、能对人生有热忱,生活才会有光亮。

42、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4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

44、人生的路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下什么样的笔,走什么样的路,必须认真细致地探索,这样才会写出优美的文字,绘出美丽的图画。

45、最彻底的报复,是原谅和遗忘。

46、坚韧之心,是成功的根基。

47、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48、笑对世界,你将会全身洒满阳光。

49、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50、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

51、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

52、生活不能没有希望,生活又不能只依赖希望。

53、踏着别人的足迹前行,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足迹。

54、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健康心理。

55、人的问题比人还多,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56、一种生活的艺术是微笑面对人生。

57、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58、庸者在泪水中懊悔昨天,而智者在汗水中把握今天。

59、拥有健全的心理,争做健康的卫士。

60、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61、心理工作与政治思想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兄弟。

62、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63、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持久的人。

64、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65、心理工作是打开我们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

66、心态平衡比一切健康长寿秘方都管用。

67、人生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但是要有自己对它的设计。

68、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69、望远镜能展望前进的目标,却不能缩短要走的路程。

70、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71、为您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为我们的沟通搭起一座桥!

72、保持一种平和心境,你才会在欲望的丛林中忘乎所以。

73、乌云上面就是太阳,困难背后隐藏成功。

74、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75、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

76、健康的心理,能使人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

77、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78、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灵魂。

79、一切的成就和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

80、主动学好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开启自己心灵的钥匙。

81、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82、我怀旧,因为我看不到你和未来。

83、一个人要对昨天感到快乐,而对明天具有信心。

84、把每次逆境和挫折都当作提升自己的机遇。

85、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86、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87、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贴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楚。

88、倾诉一分钟的烦恼,享受一小时的快乐!

89、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1.忧郁症的预防;2.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3.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4.自卑也是一种“病 ”。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600字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教育 ,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 方法 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2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 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篇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健康心理存在于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中,表现为诸多形式的乐观、理性、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作文6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为自己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精神家园。我们以为你的内心阳光明媚,我们以为你的人生桃花朵朵开。可我们没有想到,你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多少人为你握腕叹息,多少人暗中为你哭泣。你,一个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为世人留下美丽的诗篇,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铁轨。可悲可叹,海子。我们读懂你的诗句,却读不懂你内心的忧郁。或许,你忧郁的眼睛常常诉说着你对生活的不满,对情感的无奈。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你的亲人或朋友?难道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是,孤独的你已经习惯于孤独地咀嚼自己的孤独?我们不明白,你可以写出无数的经典之作,却不能道出你内心的苦闷?我们也不赞同,你用轻生的方式来倾诉你哭泣的内心。

有人说,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我说,你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使你

看不到外面的阳光,使你只会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饮泪。

现在,回想已随风而去的你,我们只有感叹。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否则,健壮的身体毁于一念之差是瞬间的事。相反,身体残缺,内心完美,却可以活出美丽的人生。你看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丽姐”——李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年轻时好不容易与轮椅说再见,可一场车祸又逼她不得不与轮椅长期作伴。试想,遭受这样不幸的命运,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对?有多少人能够笑着去选择崭新的生活?有的人,或许只会整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甚至走轻生之路。我们的丽姐她说不,她穿上漂亮鲜丽的衣服,以“丽美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她要告诉人们,不幸的遭遇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道路,但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可以改变不幸的命运。她认为,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坚强的意志诚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又岂能忽视?因此,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她每天为很多人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她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美丽的人生。

我们比李丽幸运,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些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那些因为所谓的失恋而自暴自弃的人,那些垂头丧气,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人,想想我们的丽姐,或许会有新的改变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为自己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精神家园。我们以为你的内心阳光明媚,我们以为你的人生桃花朵朵开。可我们没有想到,你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多少人为你握腕叹息,多少人暗中为你哭泣。你,一个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为世人留下美丽的诗篇,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铁轨。可悲可叹,海子。我们读懂你的诗句,却读不懂你内心的忧郁。或许,你忧郁的眼睛常常诉说着你对生活的不满,对情感的无奈。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你的亲人或朋友?难道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是,孤独的你已经习惯于孤独地咀嚼自己的孤独?我们不明白,你可以写出无数的经典之作,却不能道出你内心的苦闷?我们也不赞同,你用轻生的方式来倾诉你哭泣的内心。

有人说,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我说,你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使你看不到外面的阳光,使你只会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饮泪。

现在,回想已随风而去的你,我们只有感叹。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否则,健壮的身体毁于一念之差是瞬间的事。相反,身体残缺,内心完美,却可以活出美丽的人生。你看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丽姐”——李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年轻时好不容易与轮椅说再见,可一场车祸又逼她不得不与轮椅长期作伴。试想,遭受这样不幸的命运,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对?有多少人能够笑着去选择崭新的生活?有的人,或许只会整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甚至走轻生之路。我们的丽姐她说不,她穿上漂亮鲜丽的衣服,以“丽美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她要告诉人们,不幸的遭遇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道路,但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可以改变不幸的命运。她认为,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坚强的意志诚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又岂能忽视?因此,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她每天为很多人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她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美丽的人生。

我们比李丽幸运,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些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那些因为所谓的失恋而自暴自弃的人,那些垂头丧气,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人,想想我们的丽姐,或许会有新的改变吧。

近年来,随着80后独生子女的成家,为人父母,独独家庭组合现象越来越多,在这个家庭结构模式转型的关键期,一批1995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目前成了各家庭特别关注的人群。

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真不少。他们年龄在15-20岁之间,父母基本上都有兄弟姐妹,而自己却成了正儿八经的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了比父母各方面条件好的多的生活待遇;他们却失去了迎接艰苦挑战的宝贵磨练机会;他们同步了中国最快发展的一个时段;他们经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洗礼;他们处在觉醒却特别迷茫的青春期;他们志向远大,抱负比天,却害怕畏手畏脚;他们的身体指标远好于与他们同龄时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健康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正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人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自以为是的“最好”的生活环境,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教育学校、培训,每年的旅游几乎成了规定;他们也被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他们独享了将近三代人积累的财富基础,他们承载了三代人的山一般的期望。

现在人们都在说,这是个知识更新爆炸的年代,每年的知识更新都以多少倍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庞大巨轮。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考试,正是逼着孩子去死记硬背那些随时可能被忘却甚至淘汰的东西,为了取个高分乐此不疲。正如孔乙己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让人啼笑皆非。也难怪,高考人家就是看分数,差一分你也去不了想去的大学。就是逼着每一个家长来逼着自己的孩子取那关键的一分,大好的青春年华都浪费在那看似关键的一分上了。

我碰到一个案例让我深有感触:一个18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然而,整天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上网就是玩游戏,社会交往几乎没有,愁得父母难以言表。小伙子,白白净净,个字高挑,初中毕业就不再上学,成了啃老一族。有着天大的抱负,却不愿动动手指;整天担心自己的父母受累,却不肯自力更生;既愤愤不平,又眼高手低;既明白事理,又夸夸其谈;既想孝顺父母,又在自欺欺人。心中的矛盾纠结,终于使自己的心理到了严重不健康的程度。

我不能说这一代人都这样,毕竟健康的孩子还是大多数。通过这一个孩子,我们看到了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能不能承受,更多的是父母是否为他们准备承受那些压力和挑战准备好。不是去创造便利,而是应该给他们机会。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讲的很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黄金时期,此时的影响将会根深蒂固。

作为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当一面,成为社会的栋梁,但是有些人在给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却背道而驰,让人唏嘘不已。一边喊着让孩子独立,一边给他端茶喂饭;一边喊着要树立信心,一边却长吁短叹;一边要求他认真学习,一边却和别人看球聊天;一边要求勤俭节约,一边却把好好的饭菜当着孩子的面倒进垃圾桶。父母的心比天大,手比海深,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何让孩子能正确按照自己的意图生长。

没有困难的洗礼,不会感恩;没有挫折的经历,不会学会珍惜;没有失败的教训,不会争取成功。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标题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16、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美术课中的心理健康初探》可以拟美术与心理健康交叉的知识方面的题目。美术可以提高人的欣赏能力,人欣赏能力提高了,更能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让心情更愉悦,更健康。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中生自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论题

1.忧郁症的预防;2.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3.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4.自卑也是一种“病 ”。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状态。辅导员在年级大会上不能只谈学习,更要加大宣传心理知识的力度,针对具体学生进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和疾病,不仅会阻碍自身学术道路前进,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硬、道德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心理学教师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李自维西南大学2009-04-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柳忠琴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闻天地,2010(9).

[3]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论文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1.忧郁症的预防;2.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3.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4.自卑也是一种“病 ”。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标题
  •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600字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标题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论题
  •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