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题目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题目

毕业 季来了,社科系的毕业论文选题是个技术活,我们应当重视社会科学类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一)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 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 经验 的调查研究。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 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中华 文化 ,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4.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6.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二) 1. 高校社科学报名刊研究 2. 社科类社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完善分析 3. 清末西方社科名著汉译研究 4. 英汉社科翻译变体研究 5. 论社科学派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价值 6. 我在人文社科通识类读物插画创作中的思考 7. 信息网络化对河南社科科研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8. 大学人文社科研究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9. 英汉社科学术的体裁对比分析 10. 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改革创新问题研究 11. 人文社科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命题中的问题与对策: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 12. 设计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13.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14. 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研究 15. 吉林省高校社科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6. 项目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7. 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科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口语教学研究 18. 社科联在我国民间智库发展中的功能分析 19. 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20. 后现代高校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21. 不良 广告 的合理评判与防范对策 22. 吉林省高校社科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 中国本科护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模块构建研究 24. 黑龙江社会科学类社团生存能力研究 25. 地方高校省级优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 26. 中文博士学位结论部分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语类研究 27. 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 28. 社会科学项目综合价值分析与软件开发 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三) 1.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政策和事件调查研究。 2.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和效果典型调查研究。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6.社会融合问题的调查研究。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20.城市中务工人员医疗 保险 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猜你喜欢: 1. 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2. 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如何取题目 3. 发展社会学论文题目 4. 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阿基米德 生命原本黯淡。 平凡的人们在苦海里挣扎,然而目所能及的尽是一片汪洋;他们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数不尽的黄沙预示着生的渺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敢问路在何方?”他们在烈火中忍受着煎熬,身和心要在顷刻间融化;他们…… 然而,即使是伟大的人们也不能逃脱生命沉重的负担:惠灵顿将军为祖国、为人民驰骋疆场,却不得不哀叹屡战屡败;邓小平在文革中三起三落,仿佛被人高高抛起,又掉入无底的深渊;荷马似乎生来注定要受造物者的摧残,他的眼前没有斑斓的色彩;童第周面对小小的青蛙卵饱尝一次次的失败…… 难道生命就是如此? 不,生命将因拥有信念而灿烂! 信念是苦海中的一根圆木,人们坚信,有了它,就必能漂泊到彼岸;信念是沙漠中的一只苹果,它的力量足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绿洲;信念是黑暗中的一点豆大的星火,清晰地告诉你:“路就在脚下,前方就是终点。”;信念是烈火中的一剂催化剂,相信自己,必将成为涅槃的凤凰! 而结网的蜘蛛给将军传达了战争必胜的信念,使他重披盔甲,笑傲战场;“真理必将大放异彩”的信念在小平心中深深扎根,浩劫后的他依旧岿然不动;纵使眼前黑暗,我的心依然亮堂,我用我的笔书写同样壮美的人生,终于,一部波澜壮阔的《荷马史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盲人;“外国人不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铿锵有力的话语包含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坚定信念,随着卵膜的剥开,童第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 他们都成功了!站在生命的巅峰,他们说:给我一个信念的支点吧,我能撑起整个生命。 是的,生命原本黯淡,但因信念而灿烂,生命原本沉重,但只要有一个信念的支点,托起它,绝不是件难事。 人生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扛起地球;如果我们以“珍惜”为支点,则可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翻开历史,一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伟人,都是以珍惜的态度去生活的。他们或是为科学研究事业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或是为文艺创作珍惜自己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个灵感;或是珍惜自然与社会给予自己的每一次机会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我们青少年渴望成功,同样也需要学会珍惜。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深知生命的宝贵,可时间就是生命,而我们在无休止的斤斤计较中,在自我陶醉的幻想入非非中,在无所事事的发呆中,都不是庸庸碌碌地把时间拱手交出来吗?珍惜时间吧!我们敬仰爱因斯坦,但谁知道他在中学刻苦学习“其他一切统统抛弃”的情景;我们惊叹爱迪生一生数以千计的发明创造,可谁曾知道他“生命如此短促,我有许多是要做,必须争分夺秒”的警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来日方长而虚度光阴,而要在人生的运动会上做时间的胜利者。在我们成长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深夜,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醒来为你掖好被角;学校老师拖着带病的身体为我们讲课;节日里,同学们赠送一张小小的贺卡……但对于这些,我们往往不察觉,不懂得怎么珍惜这种爱,更不知适时地走出爱的包围,自己去闯一闯,去试飞我们的幼稚双翼。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新世纪,这里不再仅需要“伯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成为“毛遂”。苏轼很早就教导我们“情景一失永难摹”,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机遇。我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珍惜了吗?躲在温暖的家;不敢向窗外凛冽的寒风抗争;望着长长的跑道,半途放弃不愿前进……我们失去了一次次锻炼体质和磨练意志的良机。对一道难题的放弃,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出来见见阳光,又使我们失去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竞争与机遇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奋斗并存,新世纪的青少年,珍惜了属于自己的机遇了吗?人生中需要珍惜的东西太多了,美好充实的生活是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是人生的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 ——阿基米德 生命原本黯淡。 平凡的人们在苦海里挣扎,然而目所能及的尽是一片汪洋;他们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数不尽的黄沙预示着生的渺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敢问路在何方?”他们在烈火中忍受着煎熬,身和心要在顷刻间融化;他们…… 然而,即使是伟大的人们也不能逃脱生命沉重的负担:惠灵顿将军为祖国、为人民驰骋疆场,却不得不哀叹屡战屡败; *** 在文革中三起三落,仿佛被人高高抛起,又掉入无底的深渊;荷马似乎生来注定要受造物者的摧残,他的眼前没有斑斓的色彩;童第周面对小小的青蛙卵饱尝一次次的失败…… 难道生命就是如此? 不,生命将因拥有信念而灿烂! 信念是苦海中的一根圆木,人们坚信,有了它,就必能漂泊到彼岸;信念是沙漠中的一只苹果,它的力量足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绿洲;信念是黑暗中的一点豆大的星火,清晰地告诉你:“路就在脚下,前方就是终点。”;信念是烈火中的一剂催化剂,相信自己,必将成为涅槃的凤凰! 而结网的蜘蛛给将军传达了战争必胜的信念,使他重披盔甲,笑傲战场;“真理必将大放异彩”的信念在小平心中深深扎根,浩劫后的他依旧岿然不动;纵使眼前黑暗,我的心依然亮堂,我用我的笔书写同样壮美的人生,终于,一部波澜壮阔的《荷马史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盲人;“外国人不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铿锵有力的话语包含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坚定信念,随着卵膜的剥开,童第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 他们都成功了!站在生命的巅峰,他们说:给我一个信念的支点吧,我能撑起整个生命。 是的,生命原本黯淡,但因信念而灿烂,生命原本沉重,但只要有一个信念的支点,托起它,绝不是件难事。 人生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扛起地球;如果我们以“珍惜”为支点,则可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人生。 翻开历史,一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伟人,都是以珍惜的态度去生活的。他们或是为科学研究事业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或是为文艺创作珍惜自己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个灵感;或是珍惜自然与社会给予自己的每一次机会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我们青少年渴望成功,同样也需要学会珍惜。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深知生命的宝贵,可时间就是生命,而我们在无休止的斤斤计较中,在自我陶醉的幻想入非非中,在无所事事的发呆中,都不是庸庸碌碌地把时间拱手交出来吗?珍惜时间吧!我们敬仰爱因斯坦,但谁知道他在中学刻苦学习“其他一切统统抛弃”的情景;我们惊叹爱迪生一生数以千计的发明创造,可谁曾知道他“生命如此短促,我有许多是要做,必须争分夺秒”的警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来日方长而虚度光阴,而要在人生的运动会上做时间的胜利者。 在我们成长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深夜,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醒来为你掖好被角;学校老师拖着带病的身体为我们讲课;节日里,同学们赠送一张小小的贺卡……但对于这些,我们往往不察觉,不懂得怎么珍惜这种爱,更不知适时地走出爱的包围,自己去闯一闯,去试飞我们的幼稚双翼。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新世纪,这里不再仅需要“伯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成为“毛遂”。苏轼很早就教导我们“情景一失永难摹”,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机遇。我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珍惜了吗?躲在温暖的家;不敢向窗外凛冽的寒风抗争;望着长长的跑道,半途放弃不愿前进……我们失去了一次次锻炼体质和磨练意志的良机。对一道难题的放弃,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出来见见阳光,又使我们失去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竞争与机遇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奋斗并存,新世纪的青少年,珍惜了属于自己的机遇了吗? 人生中需要珍惜的东西太多了,美好充实的生活是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是人生的支点。

人生如登山.每登高一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光.每经历一次险绝之后,都会增长一些历险的经验,增长一些迎战艰难的勇气和信心.登得越高,就越与成功接近.由此,人们总结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书山有路勤为径”、“从善如登”等名言激励、警示后人.同时,也留下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供人思考. 上山时有险阻,一次登不上去,可以退下来再登,有时还可以绕过去,另觅他途.下山时就不一样了,一步走错就身临绝地,一脚踏空就命丧悬崖.这时,如有一把下山梯架在脚下,就能化险为夷.如果人们在上山时都想着下山时,提前准备好下山梯,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实际上又有几人时刻准备着下山梯呢?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大有人在,有的身居高位,风光无限,就忘乎所以,一旦降职就心怀不平,颓唐低沉,无心工作.还有的在职时,以为自己不能混同于老百姓,高高凌架于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终日以奉迎、应酬为能事,不为百姓办实事,百姓怨愤难言.一旦离职,受到百姓冷遇,就郁郁寡欢,自感无颜面对百姓,此时想想是否悔不当初.

【答案】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A项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D是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本题选C。考点:爱国诗人屈原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逐渐多元、资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开启记忆的长河,一件件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在目。蓦然回首,我突然发现成长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奶奶家,感到很快乐。春天,我放起艳丽的风筝,让童心在蓝天上遨游;夏天,我划起心爱的小船,喝一口河水,让甘甜的气息沁人心脾;秋天,我荡起轻盈的秋千,让云彩唤起我对天空的无限遐想;冬天,我漫步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踩出了一个个雪花的童话。 每一个清晨,小鸟把我唤醒,阳光把我照耀。在微风的吹拂下,我开始新的一天。每一个夜晚,我和几个小伙伴们在月亮姐姐和星星弟弟的陪伴下玩捉迷藏的游戏,在奶奶甜美的故事声中进入了梦乡。幼年时的我就这般天真可爱,这般自由快乐。 而今,我已经不再是一个黄毛丫头了。比起儿时的我,现在的我更懂事了。我学会了做家务,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一次做的番茄炒鸡蛋,让爸妈胃口大开,赞不绝口;第一次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让爸妈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我的数学测验只考了90分,爸爸见了试卷顿时大发雷霆,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可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口气太重了,便耐心地教导我。我快乐,因为我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爸爸。 成长的梦幻就像天边一抹彩色的晚霞;成长的岁月就如心中一首首甜蜜的歌;成长是一支小夜曲,幽远,绵长;成长是一朵百合花,美丽,甜蜜,幸福……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字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物件、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档案。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古往今来,诗可以抒发一个人的情感,诗也可以描绘自然景色的幽美。诗可以揭露世间的美丑,可以向世人诉说一个别样的世界。但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来说,虽然还不能用最优美的词汇来形容我对诗的热爱,但诗无处不在。 当我们独自站在高山之巅时,我不禁想起杜甫青年写的一首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期的杜甫向世人表达了他那豪情与壮志。令我不禁对未来有着无限的畅想。然而,世事难料唐朝后期,爆发安史之乱,民不聊生,正值晚年的他,悲愤的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一首悲情的诗向世人表达了统治者的昏庸,贪官污吏剥削人民,百姓饥寒交迫的黑暗社会,诗人悲愤却无力改变,只能以诗表达自己的心情,现如今21世纪又何尝没有****的社会现象,某某市长贪污,房爷房姐秀地产的现象还少吗?如今都21世纪了,科技在不断进步,难道我们人也不应该也跟着进步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滁州西涧》诗人以悠闲自在的心境向世人描写了一幅深幽的草地,水急舟横的美景。 诗是优美的代言人,他可以培养人的情操,提供一个人的修养。他也是世间的明镜,向世人映照世间的另一面。我想正是有了是的存在,才使人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动力,也许这就是诗的魅力吧。

1、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真正有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得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及科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现的吗?就拿《地日说》来讲,古代的人们科技不发达,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错误观点。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说》这一虽不正确,但具有进步性的观点。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前,他遇到了许多次失败,遇到许多挫折。正是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们不得害怕挫折,其实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积累经验。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你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只有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你才会总结经验,这样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你才会更容易的达到你的目标。正像鲁滨逊一样,他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返回英国。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你不会退缩,你会勇于克服;当遇到失败时,你不会放弃,你会重头再来;当遇到苦难时,你不会抱怨,你会敢于战胜。挫折使你的性格坚韧,让你能够更顺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确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使你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2、生物链与狼 人、动物、与人文、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关系。我常常思考这一问题。 不妨先从狼说起。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中似乎是凶残、贪婪、自私的化身。《狼来了》,《小红帽》,《七只小羊》这一个个经久不衰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残无人性的,危害于民众,吃人、吃家畜,无恶不作。多年来,人们一直与狼作对,遇而诛之,几经周折,几乎被人一网打尽。而今,狼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濒临面绝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又引起了人类的警觉,人类下令保护狼。 虽然狼是可怕的,但生态的平衡又离不开狼。 例如森林里有鹿也有狼。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以为这样就把鹿保护住了。哪知适得其反,鹿没有了狼,睡了吃,吃了睡,过著没有危险的生活。久而久之,鹿越来越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等等“富贵病”越来越多。鹿一代比一代死的早鹿群越来越少,直至走到灭种的边沿。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是把狼找回来,狼一来吃鹿,鹿为了生存就得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过程中,鹿得到了锻炼疾病就没有了。互相竞争,各自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狼虽然是一种害物,然而它又是自然形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种动物。狼太多了,是大害,但绝种,也不行。所以,狼也列入保护动物之列。 世界是奇妙的,但统统是彼此相依、相辅相成的。凡事,有利则有弊,有弊则有利。如此充分利用其绝妙的利弊功害,大概应是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吧! 3、青春自信 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绚丽的色彩,那妩媚的身姿。 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那空灵得似水,纯洁的如云。 青春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久回荡在心中。 青春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迈向美丽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青春是梦,美妙的梦。在这梦中梦到过太多的事情,忧伤与欢乐、微笑与哭泣,成熟与单纯,我们都梦到过,然而面对青春,不该是惧怕,不该是逃避。要用自信把一切压倒,迎接你的必定是美好的天空。我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花儿都是芳香馥郁的。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老师把我找到办公室谈心。我一进门老师就严厉地批评我,他失望地对我说:“你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基础太差?”我点了点头。老师又对我说:“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好好复习,下次可要注意了!”“我知道了。”走出办公室,我的心变的无比的沉重,但我并没有感到自卑,只是从容看待这件事。从此,我更加奋发了,每天我总是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不再贪玩了。我总是对自己说:咬咬牙,狠狠心,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我曾失败过,我也伤心过,但我不自卑。因为我坚信,失败是常有的事,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在失败面前我总是从容,在自信面前我从不低头。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想,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经过了无数次地努力,我得成绩总会进步。果然,没过多久,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了,我的数学名次一下子提前了十几名,我为我得成绩而感到自豪,但我并不骄傲。 是自信为我搭起了一个人生平台,使我从此主动积极的去对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能够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我坚信,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天并不都是蓝的,云并不都是白的,但自信的风采却是一束永恒的灿烂的恒久的光辉,这一束光辉将永远照着你的目标前进,不再迷茫。 青春需要自信,有自信的青春将会更美丽。 4、学习的乐趣 “学习”二字现在大多数莘莘学子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因为为此要付出许多时间与艰辛。但如果你要是去细细的品味它,反复的琢磨它,你一定会挖掘出它内心深处所带给人的快乐! 例如:我在八岁时反复研究一道令我伤透脑筋的数学题,成功后才懂得了学习是快乐的! 记得那时我酷爱数学,尤其是数学奥林匹克。因为那里面的数学知识非常广泛,,为此父母特意为我报了奥林匹克班。有一次为了研究奥林匹克老师给我们留的一道思考题,我整整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反复琢磨,有时气得将笔一扔,便大声喊叫。妈妈这时便悄悄地走过来把笔拾起来,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并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说:“奥雷,你不要遇到难题就退缩,那样就不像我的儿子了,学习是一种快乐,不是一种负担,如果脑子实在太乱了,先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然后再接着做。”我听了妈妈对我的一番教导,便安下心,重新做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二十分钟,我便做完了,经检查结果正确。我这时激动地跳了起来,整个身体完全被一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所占领了。也就是说我八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便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想:我懂得了妈妈说的话,我懂得了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当我们每次做题成功的时候便得到了快乐,每当老师我们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便是一种享受。不要总是想着别人可以自由的玩耍,而我们不可以,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在享受学习时的快乐,是他们在玩耍时得不到的呢?人们啊!请记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汲取知识吧!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简评:该文章是孙奥雷同学期中考试在考场上完成的命题作文。文章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尤其是结尾非常精彩。 5、小超市是如何生存的 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小超市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必有其生存之道。 在如今,我们的身边,超市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大超市,还是小超市,包括大卖场都是应有尽有。但其中最方便又最贴近生活的莫过于小超市。如果一切OK,出门3分钟就能到,而那些大超市和卖场,10分钟也别想到。并且在结赢方面大超市是排队如长龙,但对小超市而言,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做到随到随结。这可大大方便了上班族,同时也方便了我。 记得这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急于复习,但考试用品是必不可少的,理所当然,我毫不忧郁选择去了小超市。虽然价格是偏高了一点(与大超市相比),但时间有限,再说“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点足以说明它的便利。再加上小超市的服务并非单一,而是五花八门,一条龙服务。 因为小超市小而精,数量又多,所以使其更有生存之力。 由此看来,小超市的生存方式既是独一无二,又是多种多样。但只有满足顾客,顾客思而想,以顾客而便利,才能更好的发展。

理想 议论文 什么是理想,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唱高调,其实那是虚伪…… 相传,苏格兰军队当年在西班牙与回教徒作战时,把故王布鲁斯的心抛在阵前,然后全军奋起抢夺,击败敌人。这就是前进的方法。掌握你的生命,高悬某种理想和信念,奋力以赴,使自己的生命能配合一个目标。有许多人庸庸碌,默默以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自有天定,从没想到可以创造人生。 宇宙是无穷的,然而人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涉足于无穷的宇宙中,人们怎么能满足呢?我们怎样才能决定取舍呢?于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便成为人们水远争论的焦点,自然,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答案,也就有各种人生观。有的人,感慨人生短暂,于是,拼命追求个人享受。这自然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了些。有的人,感慨人生难以把握,于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无所作为。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不免低阶了些不免消极了些。有的人,感到时间紧迫,于是发愤图强,追赶时间,超越生命.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积极向上的 实现理想,需要的是勤奋学习、老老实实的好习惯,需更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扎扎实实的真知识、真本领,而不要那种睡大觉做美梦的懒虫,不要说大话、说空话的吹牛家。让"睡着想.何如起来干"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吧,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和希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梦,很多情况下,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也完全有必要 认认真真地去考虑它,好好地策划自己的人生,不要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述迷糊糊地生活。有梦,不要轻易放弃,在奔向梦想的路上,即使遇到各种名利等等诱感,也要舍得放弃,否则你的梦想水远只是梦了。如果你还没有梦或者还没有一个人生目标,那么不妨从现在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人生定一个目标,然后不弃不舍,一步一步努力去实现它

“第一次”这一字眼儿,相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任何事情都是从这“第一次”的尝试发展到后来的熟能生巧。“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在这“第一次”中,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困难挫折。 我认为,“第一次”不仅仅是一个经历,一个过程,更是人生的一个个转折点;我们从中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技巧,更包含了我们将来所要面对挫折时所必需的勇气。 记得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又一次尝到了“第一次”的经历。面对那碧蓝碧蓝的池水,你一定可以猜到——我是第一次学游泳。 是的,站在不大的游泳池边,看着一池清澈的水,我却第一次感到了胆怯。池水不深,但想把我淹没绰绰有余,我一时间感到了犹豫。 这时候,表姐走了过来。她显然看出了我心中的胆怯,便走过来,手把手地教我游泳。 表姐告诉我,“要想学会游泳,首先要学会憋气,就像这样,把头部浸到水里,双手撑住杆子。说罢,便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照着她的话去做,可刚一把头浸进水里,就害怕地又钻了出来。表姐见了,微笑着鼓励我 “别害怕,有耐心,一步步地来,你肯定行!” 我一听表姐的话,便努力按她的话去做,又试了一次,别说,还真有点门道了。这样一来,有了经验,我不再害怕,心情越发轻松了。 对面,表姐正在招呼我“快,到这儿来。”她离我只有几步之遥,我变换叫着向她跑去。 突然间,一个水花在我面前闪过,可能是我跑得太快了,一下子便被水花卷了进去,沉到了水底,然后就眼前一片迷茫,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已是一片明亮。一问才知道,是表姐把我拉了起来。 “还游吗?”表姐问我,望着她微笑的双眼,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上天不忍再让我喝一口难喝的池水。总之,在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之后,我一直没有忘记池水的苦涩味道。一直牢记那痛苦经历,将“苦涩”与“苦痛”化作动力,驱使我前进。 最后,我学会了游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难道不就是“化苦为力,苦尽甘来”么!我为这“第一次”画上了一个美好,圆满的句号。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第一次”都是一扇大门。你只有尝试了,经历了,才能够开启这一扇门。如若你迈不出这一步,也就永远无法看见大门后新奇、美丽的世界。 迈出第一步吧!尝试第一次吧!只有这样,才能看见美好,才能苦尽甘来!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

自己修改整理一下: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法律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功利性极强的就业至上评价体系。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非法律专业学生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主动降低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上,忽视对个人法律素养起综合性、潜质性作用的哲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虽然十分熟悉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但法律素养不高。二是泡沫化明显的法律专业重复建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合并和人才市场需求拉动等多方面影响,法学教育泡沫化倾向相当明显,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所谓的法学专家从未参加过法律实践,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这些学校本来法学渊源不深,加上法学教师素质不全面,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法学知识内化为深厚的法学素养。三是现实社会尚不健全的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健全,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严肃性较差,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和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成熟期,对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强、反应周期短,严肃性较差的现实社会法制环境对他们还相当薄弱的法律素养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显。 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因此,要真正地贯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略,就必须使各级领导干部确立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通晓用法途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而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领导干部在领导对象、领导内容、领导原则、领导手段、领导目标、领导方法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变化,但归根结底是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适应形势要求,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地方的法律规章,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以依法治国为龙头,协调立法,依法行政,做好司法、普法、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党组织自觉地在宪法及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领导工作中的决策方式、议事规则、工作方法等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党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事务的要求,相应地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是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任务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依法履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领导职责,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管理经济事务,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处理涉外关系,无一能离开国际法律、法规、原则和惯例。不具备一定法律素养的领导干部,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是难以适应促进经济发展任务的要求。 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是健全人民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要更好地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善于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居(村)民自治等。做好这些工作需要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同时,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领导对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非公有经济实体的出现,使得靠行政命令对其进行管理已难以奏效,必须靠法律引导和规范。二是群众对权力的崇尚已转变为对法律的遵守。三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述已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为法律关系,法律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规范作用越来越大。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就难以适应“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 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中肩负着重要责任。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高低、运用法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廉洁公正、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减少和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不仅可以增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而且能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构成包括领导干部对法律意识的自觉强化、对法律条款的自觉学习、对自身言行的自觉约束、对依法行政的自觉贯彻等方面。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学好法,努力掌握履行领导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学好法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做保证,提高法律素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各种必要的法律知识。 二是要用好法,善于通过法律途径实现领导目标。用好法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认真研究法、熟悉精通法的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做到依法办事,善于通过法律途径实现领导目标。首先,要特别注意防止把党的政策与法律对立起来,要充分发挥法在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变”和制定法律法规工作中的“定”的关系,使现行法律体系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更好地结合起来。再次,在对法律作评价和解释时,要善于历史、客观、辩证要观察和思考,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使法律手段的运用与其他手段的运用更为科学合理。 和谐社会 家庭先行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家庭着手,家庭才是和谐的“实践地”,才是和谐的“先行者”。 现实生活中,不少不和谐因素都是从不和谐家庭产生和引发的,例如夫妻不和离异导致青少年精神空虚,人格形成不健全,违法犯罪严重;比如,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不好,产生各类矛盾纠纷问题;比如因父母与子女教育、代沟影响家庭成员沟通困难,互不关爱,亲情冷漠等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 和谐家庭应该是有其具体标准的,主要概括起来有这几条:家庭成员身心健康,能互相关心、关怀,家庭成员之间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家庭成员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有安身生存的一技之长;家庭子女能正常接受教育;家庭收入呈增长趋势,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等等。而要达到这个和谐家庭的具体标准,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法公民,这是构建和谐家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现今最普遍的三口之家来说,家庭关系主要是由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组成的,而其中婚姻关系又是起关键决定作用的一环。如何通过婚姻来建立充满活力和生气的美好家庭,保证和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发展。解放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一夫多妻”的夫权现象极为普遍,旧的婚姻制度压抑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该部法律把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规定为我国的婚姻制度,并据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新婚姻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为打碎封建婚姻制度提供了有利的法律武器,也为在我国普遍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提供了法律保障。 根据我国婚姻制度实践经验和婚姻家庭领域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又对1980年的第二部《婚姻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增设的制度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的立法空白,丰富了婚姻立法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法制。然而,在我们完善立法的背后却隐藏着执法缺陷以及守法者的脱节,两性关系不平等、“家庭暴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守法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婚姻立法宗旨的漠视。因此,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努力营造“和睦家庭”的和谐环境是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对于大多数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来说,更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增强依法维权的自主意识,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 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力义务。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主要包括互相扶养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不干涉婚姻自由的义务等等。而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相比较尤其重要,因为未成年人善恶评价标准混乱,模仿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容易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最令人担忧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而且有低龄化、暴力化的倾向。未成年人犯罪固然有自身文化低下、人格缺陷、冲动偏激等主观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淡化,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联手,共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和道德教育,提高孩子的法制意识,树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和谐家庭的建设,不仅需要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还需要加强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这些是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全社会安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

高中也有法律论文?

高中什么的?

行政法的核心与理论模式作者:罗豪才行政法的核心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式。一、传统行政法学以行政权为核心够建理论体系传统的行政法学都是以行政权为核心来构建理论体系。战前的大陆法系国家如德、日以及旧中国等,他们的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就是行政权。这集中表现在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架构上结构方面。传统行政法学的结构主要由有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行政组织法。行政组织、行政机关、行政主体,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存在差别,运行机能也不尽相同,不是同等概念,但都与行政权有关,都是作为行政权的载体存在的。二是行政作用法或行政行为法,都是有关行政权运作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的法律。三是行政救济法。行政机关要为其权力的行使承担责任,给受损害的公民提供赔偿。总的说来,在历史上大陆行政法系国家强调以行政法为工具来保障行政权有效地行使,强调行政效率、公共利益等。英美传统行政法理论体系,主要也是三个部分,即由委任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三部分内容构成。这三个部分内容体现的中心原则,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委任立法是通过立法权对行政权进行制约,行政程序是事中控制行政权,司法审查是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制约。可以看出,这种理论体系还是以行政权力为核心来构建,强调控权,不重视相对方应有的地位位置。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行政法学界也有过关于行政法性质、功能的争论,提出了控权、保权以及既要控权又要保权的三种理论观点。由于当时行政法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又急于回应社会实践的需求,便大量地从日本和我国台湾教材中“移植”其概念、原则甚至理论框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为制定行政诉讼法作理论准备,我国行政法学阶曾围绕行政法与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展开一场关于行政法要“控权”、“保权”还是“既要保权又要控权”的争论。我国19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这场学术争论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争论并不深入的立法宗旨,与这一阶段理论争论有密切的关联。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与实施,我国行政法学界对实践的发展作了比较深入的总结。人们逐步认识到,虽然以行政权为核心构建行政诉讼制度,、强调维护和监督行政权,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整个行政法制、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来看,其视角比较狭窄,思路比较短浅,形而上学的片面性比较突出,认识到以行政权为核心来构建理论体系具有很多缺陷很多,难以揭示行政法内在质的规定性和发展的预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事实上,二战后,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欧洲,其行政法理论也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理论,也在不断探讨2。这些都促使我们重新考虑行政法的核心问题。二、以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为核心重构行政法的理论体系当前,理论界已就行政法的核心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我们认为,应以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为核心来重构行政法的理论体系。以行政权和公民权的关系作为行政法的核心,应该说在当前的理论界争议并不大,共识程度比较高。行政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只有同相关的概念结成一定关系,才有其实质意义。在行政法上,行政权与公民权是一对相互关联的范畴。行政法学归根到底也是权利义务之学。但是即便承认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是行政法的核心,也不等于只有一种理论模式。对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相互关系的认知和定位的不同,以及价值取向、目标的差别,会形成不同的理论模式。第一种理论认为行政主体和公民的关系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把公民置于被管理、被支配的地位,主张二者法律地位不平等,强调维护行政特权。以这样的原则来构建的行政法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管理理论”。第二种理论强调控制行政权、保护公民权利,主张通过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来控制行政权,认为只有行政权受到严格控制,公民权利才有保障。其最大特点是突出监督行政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控权理论”。第一种理论曾主要流行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如苏联等,第二种理论主要流行于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应该说,近几十年来德、日以及普通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学已有长足的进步,无论在体系、方法、原则、规范,还是行政法的适用范围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借鉴,但也应当看到,他们的行政法理论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第三种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我们认为,行政法关系的各方主体都是能动的,扩张的,又有两重性。双方既对立又合作,是行政法制发展的根本原因。行政法对双方主体既要加以制约,又要加以激励。当然在中国现有的法治条件下,我们应该重点强调制约行政权。行政主体应维护和增进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行政相对方要理解和支持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特别要通过互动的参与机制,形成和谐、合作的行政关系格局。我们的理论框架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因此,以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为核心来构建行政法理论体系,至少有三种模式。这些模式在价值取向、目标、规范体系、制度体系的设定,以及行政法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别3。三、行政法平衡理论的创见与价值在行政法学的研究中,是否还存在别的研究视角?是否还有别的研究范式,或者别的理论模式?回答是肯定的。行政法现象纷繁复杂,并在发展之中,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行政法的研究方案也呈现多样化,理论模式决不会是单一的。何种理论模式更具合理性,有待时间的考验。但是,我们认为,行政法的平衡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式,主要有自己的有如下独特的创见和价值特点:(一)平衡理论为建立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良性互动构筑重要平台提供理论支持。要构筑行政主体与相对方行政领域十分广泛,具体关系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但随着现代行政的发展,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强制性行政行为的范围将日益缩小,而以协商、引导等方式实施的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为将大量增加。激励性规则的引进,将极大地改善行政主体与相对方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平衡理论认为,要构筑行政主体与相对方良性互动的平台,必须保证行政法关系主体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从我国宪法上看,这个问题早已明确。但仍有不少人认为,“行政法是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公法”,“主体地位不平等是行政法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主体地位平等是现代行政法治的重要标志,就我国当前转型的社会形态而言,首先要逐步提升相对方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独立的主体;其次,要调整行政主体的职能,改革行政权力的运作方式;第三,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增强其公共治理能力;第四,要尽量发挥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作用,保证行政机关和相对方的权利义务处于动态平衡平等。(二)平衡理论为调整行政法权利(权力)结构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在行政法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主体和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作为最优化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不平衡状态则是绝对的。平衡理论不仅在行政法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同时非常注重对行政法制度的研究。主张构建调整权利结构的机制,明确评价权利结构平衡与失衡状态的标准,并通过相应的手段对影响权利结构平衡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整,以维护和实现相对平衡的状态。平衡理论认为,有效的机制是发展和维持一种良好行政法制度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机制调整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结构,一个完美的制度设计是无法在运作中发挥现实作用。因此,行政法学不但要对制度本身进行研究,还要研究相应的机制,通过机制的有效运作,实现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在行政法机制的构建上,应当特别注重对激励机制的研究。建立激励机制是现代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这是由现代市场经济、现代行政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而这些机制的构建与权力的配置、行政程序的设置以及司法审查的范围和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平衡理论揭示了行政法特有的不对等关系。平衡理论首次揭示行政法关系的本质特征,认为行政法关系中的每一个具体关系都是不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在实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形成行政机关为优势主体、相对方为弱势主体的不对等关系;在程序法律关系和司法审查关系中,则形成另一种反向的不对等关系。4不对等关系是行政法关系不同于私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关系的最重要特征。在行政法关系中,一定的不对等关系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所有的不对等关系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也不等于不同性质的不对等关系必然形成平衡的行政法关系。平衡理论对行政法中不对等关系的揭示,有助于行政法在权利义务配置的合理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我们在研究特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对等关系的形成过程的同时,要研究正向不对等关系的必要性、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等非强制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不等关系的特征和行政程序、司法审查中的反向不对等关系等等相关问题。另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对等程度的区别,具体法律关系的不对等与行政法关系平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制度构建之间关系。把不对等关系问题的研究与行政管理、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的具体制度安排相结合,改善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的结构。(四)平衡理论揭示了行政程序的性质。行政程序制度的建构对于建立和维持公民权利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对行政程序性质的研究和探索至关重要。传统行政法理论认为,行政程序规范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既可以是权利性规范也可以是义务性规范。不同的学派持不同的主张,集中体现了不同的程序性价值取向。这种观念阻碍了行政程序理论的发展和行政程序制度的建设。平平衡理论第一次把行政程序界定为行政行为的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形式,并根据双方的情势,认为把行政程序法应重点制约行政主体的行为,应为其设定更多的规范界定为义务性规范。,但不同的行政行为其适用的程序的性质应有所不同,行政相对方亦应遵守必要的义务性规范。是对行政程序理论的重要变革。平衡理论认为,义务性的行政程序规范,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义务性规范,行政程序其制度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行政行为对相对方权利的影响程度。但行政程序不应是越复杂越好,越严格越好,而是要根据行政行为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安排。对于严重影响相对方权利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应当设置严格的行政程序,以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对于不会严重影响或者不会直接影响相对方权利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指导行为、行政合同行为、行政建议行为等,应当设置相对宽松的行政程序,要给行政机关积极行政、充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留有余地。(五)平衡理论有利于行政法方法的创新和引进。促使行政主体和相对方进行良性互动、进而调整权利结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平衡理论主张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实现权利义务的均衡化。这有利于方法论的创新和引进。除了传统的历史、比较、逻辑等方法外,平衡理论更多地运用博奕和利益衡量的方法研究行政法的制度、机制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讲,行政立法是一个通过博奕的方法使行政主体和相对各方达成共识或达成一定的共识,并通过一定的程序上升为法律和政策的过程;行政管理是行政机关和相对方在既有的规则(法律规范和行政政策)的框架内的博奕过程。平衡理论为引进博奕方法研究行政法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可能,而博奕方法有助于分析和解决行政机关和相向对方的动态矛盾,为制度的设计和机制的构建提供实证依据。博奕方法的引进,有利于促进作为博奕规则的法律规范和行政政策公平、公开,并有利于优质的行政对策的产生和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对于揭示行政法的价值取向也有重要意义。由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在司法审查案件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利益平衡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司法方法。平衡范畴不仅体现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状态,同时也体现一种方法。在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是法官审视行政法主体之间博弈是否符合原则和规则的重要方法,同时,利益衡量也是在司法解释和司法裁判的过程中促使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正在司法审查的各个领域受到重视并得到不断运用。(六)平衡理论揭示了行政法的功能。关于行政法的功能问题,理论界历来争议很大。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从平面思维转换到立体思维,可以认识到行政法应当为行政主体和相对方良性互动的构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行政法为行政机关和相对方提供一定的程序和机制,使各方有可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5这种利益主张表达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一个政治过程,但更多的应当体现为一个行政过程,这就要求行政程序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其次,行政法还应当为行政机关和相对方合理的利益主张的实现提供渠道和保障。其三就是这是一个权利补救的问题,即当相对方的合理利益主张无法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机制获得实现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候,提供应当有一个后续的制度和机制作为权利补救的保证。此外第三,行政法不但应当具有为行政法主体利益主张得到代表并得以实现的功能,还应当具有保护行政法主体利益以外的权利的主张和实现协调发展的功能。行政法的功能不应当简单的界定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保护公民权利,我们需要通过对行政过程的研究,揭示现代行政法的最高真正功能,并为行政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尽管平衡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法基础理论的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行政相对方行为、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平衡理论是一种开放式的理论,自身也正在不断的完善。理论模式的变化,会引起行政法概念、原则、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也会引起行政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整体把握。行政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例如:注意行政法权利(力)结构的研究,主张现阶段要强调提升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合理定位行政职能,调整行政权力,综合利用相关因素,逐步实现权利(力)结构动态平衡、实现利益均衡、实现行政法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主张整合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调整规范体系,形成统一、有机、协调的行政法律制度;强调制约与激励并重、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行政法机制;主张行政程序重点制约“硬性行政行为”,对“软性行政行为”,则重绩效,只要求其符合一般程序原则;主张保障行政相对方权利的行使,促进其与行政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合而不同、和谐的行政法制环境;注意研究行政法制方法,提倡在某些决策过程中,通过各方反复博弈,形成广泛共识,并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行政法治原则支配整个行政过程,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行政法权利(力)结构的均衡化;等等。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行政法平衡理论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并已历时十余年。本书作者是参与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一员,为行政法平衡理论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书以两个对立的理论模式为切入点,对行政法的基础理论作了系统的、历史的、比较的研究,对行政与法律的基本理论作了深入的阐释,对中国的行政法理论状态提出不少建设性批评观点,反映了一部分平衡理论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创见。本书作者作为一名法官,对基础理论的实践运用价值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本书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完善司法机制,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注释: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会理事长。2 可参见:(英)CarolHarlow, RichardRawlings,在《Law andAdministration》(《法律与行政》)一书中关于行政法的“红灯理论”和“绿灯理论”的论述;[日]和田英夫在《现代行政法》一书中关于“对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行政法体系一直在传统的行政法中占主导地位,现在人们对此提出了疑问和批评,不断主张建立新的方法”(第12页)的论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3 关于行政法的三种理论模式,即“管理理论”、“控权理论”和平衡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异之处,我曾在一些论著中论及,也有其他同志的相关论著可以参考。可参见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 参见罗豪才、袁曙宏:《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石》,《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罗豪才、甘雯:《行政法的“平衡”和“平衡理论”范畴》,《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5 美国学者理查德·B·斯图尔特认为,“历史上,行政法的根本前提始终是限制政府权利以保护私人自治权”,然而,由于积极行政的出现,公民的参与,“私人行为和政府活动截然两分的领域已经融合在一起”。这个设想就不再是一个适当的模式了,外部对政府控制的原则已“无济于事了”。他更认为,“一个日益增长的趋势是,行政法的功能不再是保障私人自主权,而是代之以提供一个政治过程,从而确保在行政程序中广大受影响的利益得到公平的代表”。见(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著,沈岿译:《美国行政法的重构》,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96-197页。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范文

法律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法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代中国私立法律 教育 经历了由严禁到准允的转变,打破了官办法律教育的专制垄断体制,为这一时期法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从无到有,大量涌现,很快就遍布全国,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其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办学主体观念的转变;二是教育体制的完备;三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善。在其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识的价值和特点,启示着我们进一步认识法律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

【关键词】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办学理念;现代化

中国传统教育向来是官学和私学并存,及至近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仍承袭了这一传统。但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在清末一度是被官办学校所垄断的,后因立宪形势紧迫才开通禁令。就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而言,其经历了由严禁到准允的转变。私立法律教育从无到有,再到大量涌现,并很快遍布全国。虽打破了官办法律教育的专制垄断体制,在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办学主体上增加了一种新形式,是对官办法律教育的一种补充,为这一时期法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其发展中呈现出泛滥成灾的趋势,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本篇拟以办学理念为视角,探索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发展,并 总结 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 经验 和教训。

一、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办学理念

近代中国的新式法律教育是伴随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发展起来的。写作论文在清末法制改革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清政府不得不把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制变革紧密结合起来,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 方法 来培育法律人才。但在其起始阶段,私立法律教育并未纳入清廷政策的许可范围。1904年的《学务纲要》明令规定:“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直到1910年清廷才明令准办并推广私立法政学堂的设置。此后,私立法政学堂从无到有到大量涌现,很快就遍布全国,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

第一,以养成专门法政学识,足资应用为宗旨。清末,由官治走向自治,在时人看来,“所有议员自治职员审判官吏,非有法政之素养不足以趋赴事机,需才既众,自宜广加培成以资任使,若专恃官立学堂为途未免稍狭”,需要另辟办学 渠道 、扩大办学规模,进而培养大批具有法学专门知识的人才,进入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部门。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10年学部奏议复浙江巡抚折,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政治法律。同年,为进一步适应立宪形势发展的需要,学部在改订法政学堂章程的立学总义中.将此前的“以造已仕人员,研精中外法律各具政治知识足资应用为宗旨”,[2]改定为“以养成专门法政学识,足资应用为宗旨”。[3]这一培养宗旨的调整,不仅突破了先前“以造已仕人员”的局限,将招生对象扩大了,而且用“以养成专门法政学识”置换“研精中外法律各具政治知识”,很显然较之前更强调法政学堂教育的应用性。

第二,取法日本法学教育模式,与官办法政学堂整齐戈哇一。在1910年的《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中,虽明言“参考各国学制,拟具改订法政学堂章程三十一条”,但无论是其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其课程所反映的教学内容大多都蹈袭日本,这一局面及至民初也没有大的改变。为整肃私立法政教育,不仅在此前颁布的《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致折》中规定,“各科课程、学生入学程度均按照官立法政学堂本科章程办理”,而且在《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中又申令,此后京外新开的私立法政学堂,均按照此改定章程办理。

第三,适应时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因时制宜调整办学层次和规模。在《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折》中,为防范“趋于简易,以滋速成之弊”,明令私立法政学堂“附设别科,惟不得专设别科”。但时隔半年之久,面对当时中学毕业生人数过少,各处法政学堂的正科难以正常开办的实际困境,为应一时之需,学部认为“自应量予变通,准其先设别科,以应急需,俟将来中学堂毕业生渐多,再将别科章程废止,¨做了应时变通的调整。及至民国二年,“各处法政专门学校纷纷添设别科,入学新生,动辄数百。考其内容,大率有专门之名,无专门之实。”学部为遏止流弊的发生,则严令“不得再招考别科新生”。同年,教育部又通咨各省,严令“所有省外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非属繁盛商埠、经费充裕、办理合法、不滋流弊者,应请贵民政长酌量情形,饬令停办或改为法政讲习所可也。”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关闭了一些条件不合格的私立法政学校。

第四,适当放宽办学地点,使用统编的审定教材。1910年,清廷在解禁私立法政学堂之始,为便于监督,参照日本的做法,将私立法政专门学堂的办学地点限于省会。但时隔不到半年,鉴于“按照光绪三十四年宪政编查馆奏定逐年筹备清单,省城及商埠地方等处各级审判厅须于第三年内一律成立。则通商口岸须用司法人材实与省城同关紧要,自应将私立法政学堂限于省会一节,酌量推广”,规定“凡繁盛商埠及交通便利之地,经费充裕课程完备者,一律准于呈请设立法政学堂,以广造就。”[7]与此同时,学部基于“各国法政之学派别不同,各有系统,必折衷于一是,始可以杜歧趋而崇政体”的判断,拟取京师法政学堂和京师法律学堂的各科讲义,“慎选妥员审定刊行,以资研究而端趋向,庶于制宜通变之中,仍寓划一整齐之意。”[8]在解禁私立法政学堂的同时,设想以颁发统一教材的办法来加以调控。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对新式法律人才的需求,而由于私立法律教育本身是在转型社会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办学理念自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某些它自己无法彻底解决的矛盾,清末民初私立法政教育的畸形繁荣就是其外在的表现。

二、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

任何时代的特定社会的教育,都是这一时代和特定社会的产物。写作毕业论文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也不例外。其办学理念所体现的就是尽可能满足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可以说,它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构成。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产生和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新式法律教育量的增加和扩展,更体现于其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中。具体而言,其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办学主体观念的转变;二是教育体制的完备;三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善。

在1904年《学务纲要》中,清政府出于对濒危政治统治自救的目的,一方面,肯定了学习外国法律的重要意义,反对那种认为学堂没立政法一科将启自由民权之渐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害怕学生们可能会反对它而闹事,会蔑视皇帝的权威和不分轻重地一味坚持他们的权利”,极力诋毁人们谈论民权自由,严令“除京师大学堂、各省城官设之高等学堂外,余均宜注重普通实业两途。其私设学堂,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以防空谈妄论之流弊。应由学务大臣咨行各省切实考察禁止”,、法律教育完全官方垄断而排除私人加入。[10]

但在新政浪潮的推动下,法律教育变革的风帆已经高高扬起,没有任何势力能阻止其前进的步伐,转型社会的历史推动着清政府不由自主地进行变革。1907年10月,清廷谕令在中央设资政院不久,又令各省在省会设咨议局,并预筹各府州县议事会。接着,1908年7月22日颁布《咨议局章程》62条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l15条,限令各省于一年内成立咨议局。新政的迅猛发展,要求打破官办法律教育的专制垄断体制,开禁民间法律教育.从而满足社会变革对新式法律人才的广泛需求。为此,1909年浙江巡抚增韫上奏清廷,要求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1910年,学部奏准“各省私立学堂专习法政,以广教育而重宪政。”[11]自此,近代中国法政教育官方一统的垄断局面彻底被打破,办学主体走向多元化。

清政府由严禁私立学堂专习政治法律,到明令准办并私立法政学堂的设置,这不仅在办学主体上增加了一种新形式,带来了办学主体观念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办学主体观念一定程度的转变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备,法律教育的布局、层次和结构日趋复杂多样。在私立法政学堂开禁之初,虽规定开办地点应局限于省会,但此后不久,这一规定即被突破,私立法政学堂扩展到包括繁盛商埠及交通便利之地,官办和私立法政学堂迅速地遍布全国。在1913年,仅江苏一省就兴办了15所官办、私立法政大学和法政专门学校,学生数为4742人。其中,私立法政大学和法政专门学校有13所。[12]

为配合法政教育的发展,1910年,学部参考各国学制,拟定了改订法政学堂章程,出台了一整套法政教育的具体规划。分设正科和别科,正科分法律、政治和经济三门,均四年毕业。别科不分门,三年毕业。如因学生过少,正别两科不能同时许设的,准其先办一科。正科学生须在中学堂得有毕业文凭者,经考试录取后,始准入学。别科学生以已仕人员及举、贡、生、监,年在二十五岁以上、品行端正,中学具有根底者,经考试录取后始准入学。每年级学生名额,按照各地方情形酌定,但每级至少在百名左右。[13]列官办法政教育与私立法政教育并重政策的制订,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法政教育偏狭的局面,推进了法律教育的大发展。

教育体制的完备要求教学内容的相应改善,其努力方向是进一步规范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提升办学层次。自清束至民国,学部(教育部)都与时俱进改革原有课程,增设新课,对于法律门(科)的应设课程作了详细规定。在1910年的《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中,其明确规定:“从前所定法政学堂章程,其应修改者,约有三端:一日课程。当订章之际,各种新律均未颁布,故除大清会典、大清律例之外,更无本国法令可供教授。今则宪法大纲、法院编制法、地方自治章程等,均经先后颁行,新刑律亦不日议决,奏请钦定施行,此后法政学堂此项功课,自当以中国法律为主,此应改者一。”在其法律门课程表下又特附注:“民法、商法、诉讼等法,现暂就外国法律比较教授,俟本国法律编订奏行后,即统照本国法律教授。”及至民国,教育部在1912年公布的《专门学校令》中,又首次提出“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的教育宗旨,规定“专门学校学生入学之资格,须在中学校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将法政专门学校完全定位为高等学校层次。与此同时,在同年教育部颁布的《法政专门学校规程》十条中,又把法律科的必修课目定为:宪法、行政法、罗马法、刑法、民法、商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外国语;把法律科的选修课目定为:刑事政策、法制史、比较法制史、财政学和法理学。此时,法律教育虽仍处于模仿引进阶段,但较之以前课程设计明显趋于成熟。

三、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历史 反思

在我国传统法律教育向现代法律教育的转型中,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识的价值和特点,启示着我们进一步认识法律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具体而言有:

第一,法律教育不应是政治的简单附庸,不应是服务于短期政治目标的实用工具。教育既有别于政治,写作硕士论文又从属于政治。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教育制度,都不可能游离于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发展史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法律命运的变迁史,而且也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新政”之初,在清廷统治者看来,“盖科学皆有实艺,政法易涉空谈,崇实戒虚,最为防患正俗要领”,因而私立法政学堂“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以防空谈妄论之流弊。”一直至1910年,才因立宪政治对新式法律人才的急需而有限开禁。很显然,新式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不单单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结果,政治因素的影响也至为明显。清政府在法律教育发展之初就已把兴办法律教育与政治稳定联系在一起,且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对法律教育本身的价值和特点重视不够,忽视了其发展的独立性。这就导致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政治至上的病毒,并一直隐藏于其肌体中起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性作用,严重制约了法政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得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在产生的阶段就是个先天不足的畸型儿。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表现出贫困和幼稚,这可以说是病根之一。

第二,时代落差造成的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变革,其形式上的模仿并不等于已认识到了西方近代法律教育的真正内涵。由于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并非是传统社会的自我演进,而是在西方法 文化 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冲撞交融中整合而成的,从已经凝固的文化心理、情感和观念出发,中国传统法文化必然对西方法文化产生某种抗阻。在新式法律教育中,往往是封建思想的束缚依然故我,“新式法律教育”培养的只是“本领要新,思想要旧”的“新人才”。以《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折》为例,清廷学部就明言:“学术之所宗,必求与政治相应”,“盖君主立宪政体之国,一切法制必择其与国体相宜者然后施行,无杆格之弊,此则讲求法政学者所必应共喻者也。”[15]很显然,中国新教育的主持者并未真正领悟西方近代法律教育的精髓,不过是为消解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推证,极力模仿西方法律教育制度而已。这就使得在磨难中产生的近代中国法律教育陷入既丰富多样又肤浅粗糙的困境,最终难以形成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严密的法律教育体系。

第三,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目标和高昂的教育理想,法律教育发展就会丧失意义和迷失方向。清末民初,为适应国家由专制而走向立宪、进而创共和的形势需要,私立法政学堂从无到有到大量涌现,很快遍布全国,出现了举国学法政的繁荣景象。但其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并未同步实现。据1913年教育部经过调查后发现,数量众多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多为迎合人们寻找新的入仕之阶而设,“考其内容,大率有专门之名,而无专门之实。创办者视为营业之市场,就学者藉作猎官之途径,弊端百出,殊堪殷忧”,[16]一些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办学已完全背离了教育部制订的法政专门学校规程,沦为失去灵魂、见利不见人的“教育工厂”。

第四,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畸形繁荣,导致教育设置的结构性失调。私立法政专门学堂自清末设立并推广后,进入民国即在数量上高居不下,写作医学有泛滥成灾之势。黄炎培在《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一文中径言:“盖当民国初元,国家乍脱专制而创共和,社会对于政治兴味非常亢进;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有以一省城而多至八九校者,其获列于政府统计,仅其一部分耳。”据其在民国二年的调查统计,在江宁、苏州、上海、镇江、清江等五处,即办有13所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对此,他大声疾呼:“诸学校之学生,与法政学校之学生较,其数乃不足十之一。”[17]这种私立法政专门学校过度兴旺的发展态势,自然阻碍了此时整个教育体系中门类的协调和均衡的发展,带来法政人才的相对过剩。与此同时,这种畸形的比例又掩盖了另一种不合理的现象。据(1916年8月一l9l7年7月全国专门学校统计表》统计,吉林、黑龙江、安徽、陕西、甘肃和察哈尔等省份,名义上虽已遵照新学制办起了高等教育,但实际上仅仅办了一所法政专门学校,造成地区分布上的严重失衡。这种教育结构发展不合理的现状,必然会对一些地区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以往,将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带来长久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超级秘书网

第五,在谋求现代化急速发展的后进国家,法律教育必须协调好发展规模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清末民初,为满足政治制度由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的人才需求,私立法律教育一哄而上。但此时因综合国力太弱,造成师资、生源、经费、设备和校舍等配套条件都无法跟上。私立法律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大致以各校无基本金,仅恃学费收入,支给校用”,“教员资格不合,学生程度甚差,规则违背部章,教授毫无成绩,学额任意填报,学生来去无常,教习常有缺席,实属办理敷衍”,[18]教育质量毫无保证。1913年,教育部虽通咨各省酌量停办私立法政学校或改办讲习科,但并未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一个法治健全社会的标准衡量,这种局面是极为危险的,因为法学的失误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19]

平心而论,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对中国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既有适应和促进的一面,又有制约和滞后的一面。而在此双重效应中,适应大于制约是毋庸置疑的。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中产生的问题,比之官办法律教育的一统局面,总是一大进步。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在社会极其动荡的环境下仍有较大发展的事实中得到证明。可以说,近代中国波涌浪击、多元并争的法律教育浪潮,拓展了中国教育界的视野,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昭示我们:法律教育制度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其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8][I1][15]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敢折[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90,491,490,491.

[2]外务部右侍郎伍刑部左侍郎沈奏请设立法学学堂折(附章程)[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71.

[3][4][13]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93,492,493.

[5]教育部限制法政学校招考别科生令[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3.

[6]教育部通咨各省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酌量停办或改为讲习科[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5.

[7]学部附奏推广私立法政学堂片[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91—492.

[9]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42.

[10][14]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学务纲要[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06,206.

[12][17]黄炎培.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56,656.

[16]教育部通咨各省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酌量停办或改为讲习科[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15.

[18]1913年教育部派员察视私立法政之结果[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47.

[19]杨振山.中国法学教育沿革之研究[J].政法论坛.2000,(4)。

下面是我整理的道德与法律思修论文,供各位阅读与借鉴。

第1章 引言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治理中,根本上来说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法与道德关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法与道德关系协调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2章 法律与道德的概述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特征

(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效,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道德的概念

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看,道德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讲:“大多数的道德论总的来说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诞生物。而对于社会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不断运动发展的。所以道德永远是阶级社会的道德[2]。”这就突出了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改变;对于以不同的物质生活基础存在的不同社会团体,他们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具有阶级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略的总结为:道德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们关于善良与恶毒、荣耀与羞耻、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爱、霸道与谦卑等观念、规范以及原则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大综合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道德的特征

(1)道德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自己和他人行为做一些简单的判断,每一个判断,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做出的。有时候道德是根据自身的内在感受做出来的;有时候是依据法律做出来的;有时候是依据善恶的不同标准来判断做出的。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判断准则,同时还是人们思想意识领域的判断准则之一[3]。人们有的时候对自己的某一个内心想法会作出否定的答案,认为这样的想法是不道德的,或者有时候通过人的谈吐行为来作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慈悲的,这些都是以道德的作为判断准则。

(2)道德是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的两大行为准则,如果哪个人违反了法律规定,就会有司法机关强制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但如果有人违反了道德准则,但不会有哪个具体的人或机关强制其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他内心的不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会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很多相应的代价。

(3)道德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在历史不相同的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不一样的。过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是不相同的,社会中的几代人和几代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也会有所不一样[4]。思想文化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是其他文化的传播进入,使固有的本土的道德文化和人们的道德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认为不对的事,现在也认为是正确的了,也可能发生质的改变;另一些是因为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会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3章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讨

东方伦理法与西方自然法都主张把外在的法律内化为人们自觉的意识,法律只有成为人们的心理、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普遍自觉的遵守。法律与道德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相互转化的。法律总是代表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追求。

法律与道德关系在中西方历史的渊源

法律与道德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渊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作用机制是道德法律一体化。在思想家们的理论论证和理想设计中,道德和法律不可分离。道德法律一体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制度化力量,而在人们的行为品质领域里“孝忠”更能彰显这种力量。道德法律一体化的运行,一方面道德法律化,即道德作为社会调节器的“软件”被硬化或“格式化”具有了政治法律的属性和功能,从而成为解决社会法律问题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法律道德化,即政治法律作为作为社会调节器中的“硬件”又被赋予道德的属性和功能,成为解决道德问题的有效、有力手段。而这一点也凸现了中国道德建设的成功之处:一是划类界定道德规范,并把其上升到“礼”(当时的“法”)的范畴,而形成“礼教”[5]。这种做法是避免道德宣教流于空谈,使道德在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古代从事政治建设的“国家宪法”;二是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以道德作为准绳,这样避免了如当代西方国家法律与道德的脱离,导致犯罪分子不能有效打击;三是强调道德修身,从我做起,实际上要求官吏带头从事道德修身,以己达彼,最终取得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效果。

法律与道德关系在西方历史的渊源

西方国家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索与讨论也非常久远。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一种手段,正义就是以善待亲朋好友,以恶毒对付敌人。还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主张守法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责任,法律的制定必须着眼于道德和善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法律应当是实现公平、社会美德和家庭幸福的各项基本原则。西方社会大多数有名法学家也都认为,人们对社会道德理想的向往也是由法治表现出来的。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国人民都能进行公平正义和善良道德的制度。他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多学派的自然法学观念,它对罗马法律和罗马法学的制定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自然法学的宗旨就是认为法律是善良的和公正的规范,自然法构建了自然、和谐、公平、民主的价值观念。18、19世纪以后,自然法学思想观念又被大部分资产阶级法学家们作为反对封建统治者专制的强力手段。自然法学派最突出主张是认为符合道德的法才是善法,才是符合效力的。与道德冲突的法则是恶法。在西方社会传统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关于“守法”的道德观念,如柏拉图的“人们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的规定,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禽兽一样野蛮”的名言;近代的“热爱法律”作为“公民道德”的核心价值等等。这些道德观强调守法是公民的道德责任,慎独自律就是对法治的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在西方,不同于中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西方民族众多,彼此相邻,各国联系主要靠商业,西方的商品经济是十分发达的,因此调整商品经济领域的私法就十分发达[6]。人们更希望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公平的环境下自由生活,因此,具有自由,平等,公平精神的道德便推动了法律向这一方向进化。例如,美国著名法学家海默说:在不平等的竞争中,近年来由法院和立法机关所进行的一些改革,一定要在道德感的增强和提升中起到作用,以及由此而发生的一系列思维观念,即市场经济社会必须依靠比道德谴责更为有效的保护方法才能排斥一些应受指责的缺少道德的经营行为。此外,在欺诈性广告领域范围内也有了一些突出的发展。他认为,一些商业道德是应该赋予法律强制作用的。一个最基本的民商法原则,将一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因此,从西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西方的法律进化发展是成功的,至今为许多东方国家所借鉴,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都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它们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的法德目的和方向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7]。

社会主义的法律与道德有着相同的价值导向

人对活着意义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目标,对正确错误、美德良善、善恶美丑的价值选择和评价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动物界是不会存在的。这种价值追求和信仰存在于每个不同的时代、每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应是具有相同的评价善恶美丑、正确错误价值标准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所制定的法律和所追求的道德准则都要体现这种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两者体现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相同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有文明与落后之区分。道德是多层次的,而且是多元的,不可能用同一个相同标准去要求所有社会成员,况且社会上还总有些对于基本道德于不顾的自私自利主义者。为了保护广大老百姓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必须有法律强制力保障实施,这种强制力就是对违反基本道德的震慑。法律一旦形成,对社会主义道德起着补充、深化和保护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国家强的制力来维持,但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国家的发言权将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和遵守,必须依赖于道德的支持为基础。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准则,体现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核心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如果法律违背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不仅得不到广大老百姓的承认,而且也会破坏经济基础,阻碍社会的长久平衡稳定发展。

法律与道德并举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

法律和道德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二者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最早的法律就是由道德演化而来,是将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公正严明的法律可以促进道德教化作用,而加强道德建设也可促进公民遵纪守法,保证法律的顺利实施。随着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诉讼已经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选择,司法对社会的规制作用无可替代,社会对司法的期望值也日益增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法制建设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法律不是万能的,在一些方面也很大的局限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在严格公正执法、发挥法律规制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道德强大的引导作用。

道德是公民精神的自律和主体意识的自觉。道德是提升公民素质、保障法律实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要将这种力量相互递送、广泛传播,让道德的涓涓细流凝聚成浩瀚大海,使其与法律共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推动力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见,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因此,科学地评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两种资源,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第4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及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下,我们所认可的法治,就是以党为领导核心,从而使国家权力机构、行政机构、 司法机构和社会中的人民团体,实施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的方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增强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作用、政治作用、文化作用、社会生活法制协调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正义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我们所认可的德治,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指导地位,树立 “坚持以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光荣、以危害我们的祖国为耻辱,以服务广大人民为光荣、以背离广大人民为耻辱,以崇尚科学技术为光荣、以愚昧迷信无知为耻辱,以辛勤热爱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懒惰为耻辱,以团结互相帮助为光荣、以损人利己自私为耻辱,以诚实守信为光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辱,以遵纪守法为光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辱,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光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辱。”为主要标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领域形成知道荣辱、讲究正气、促进和谐的新道德风尚,形成广大的男女平等、尊重老人,爱护幼儿、辅助贫困地区、礼貌待人的人际和谐关系[8]。可以这样说,法治是德治的进一步升华出来的,德治思维是法治思维的思想前提和基础,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律治国解决的是民主制度中“硬件标准”方面的问题,它使民主有法律可以依靠,它具有优秀的对违反民主法制行为的规避作用和有效地制止这些行为的社会强制力的保障作用。道德治国解决的是民主制度 “软件标准”这一方面的问题,它通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民主权利意识来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良性循环运转。法治约束力非常强,但有明显的“治标”特点和落后的滞后性,德治约束力比较软弱,但是扎根于“治本性”并具有超前的特点。二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正确了解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发展。一般而言,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通常也是道德所不提倡的,但并不是说所有道德不提倡的法律一概都是禁止的。因为道德是依据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日积月累、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定的思维模式,它根据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来判断善恶好坏,并且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要求人们自觉地做出放弃自己的某些权利和一定的自我牺牲。而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 则侧重于在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证私权利的不受侵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把二者区分开来,既不能说要把道德问题当作法律问题来操作,也不能将法律问题当作道德问题来应对,划清二者的行为与目的责任,科学的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突出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的背景,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矛盾、避免扩大紧张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既充分调动了社会群体的生命力,又确保了社会安定有序的良性循环发展。

第二、有利于发挥法与道德的双重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对于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对于一个国家能否能够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应该看到道德作用是调整社会关系、 划定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相处关系的重要保证。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相同的道德规范,一旦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更有效地提升,无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互相关系,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正平等的基本保证。”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在非常有力的法治基础之上,还必须用法律制度来帮助实现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就是在完善法律制度基础上、保障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的进程中始终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先锋作用;为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法律强有力的保障;把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完善法律制度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据此,充分发挥法与道德的共同优势, 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和强有力的保障[9]。

第三、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关系和谐与人的心理健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理念和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离不开文明道德的规范和保护。而人们之间关系和谐与人的心理健康是文明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和遵守道德规范,着眼于形成广大的男女平等、尊重老人,爱护幼儿、辅助贫困地区、礼貌待人的人际和谐关系;着眼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名誉和利益,对于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10]。没有浓郁的文明道德氛围和强有力的道德谴责,单纯地依靠法律单方面的治理是难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因此,必须坚持把加强人民群众道德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的加强全体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从而防范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大量发生。

第四、有利于在法制建设中培育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法律制度调整各种社会基础关系,一定要讲求平衡的。”据此,在法律制定过程中, 应对道德的一些重要原则加以维护和保障,如对家庭成员的侮辱、殴打行为,如果后果非常恶劣就不仅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而应按照侮辱罪、故意伤害罪进行刑事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的立法要体现道德的基本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本质的要求。司法机构适用法律规范的行为,就是惩恶扬善、褒是抑非的行为, 同时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的行为,其影响不只涉及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有当事人自身,而且会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一种震慑力。因此,要有效地利用法律强制手段, 促进社会的公德、职业的道德、家庭的美德在人民群众中逐步形成优良的传统和一定习惯作用[11]。

努力探索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

首先,要认真领会、 深刻理解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内涵,规避认识上的局限性。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律制度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一定要成为治国过程中的重要方略。因为法律是在惩罚已经是违法的犯罪人,而道德则重在劝告教育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使他们不会去犯罪,法律是治疗已经“发病”的人,道德是治疗没有“发病”的人。因此,从一定作用上来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建设才是治本的[12]。只有通过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才能使法制建设和法治得到经久不衰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社会有序发展。

其次,要运用制定法律、执行法律、法律宣传活动等多种手段,促进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交流。一要通过公正执法和惩治一些不道德败类行为,增强公民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在对违反最低限度道德义务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的情况下,对先进道德模范行为,依法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积极引导人们向先进模范榜样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道德品质。二要通过立法,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转化为法律标准,使之取得全社会整体遵守法律的强制力。要探索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手段,把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当中。社会主义道德靠群众个人的良知和社会威慑来保障实施。然而,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良知和舆论的作用尚不足以防止违反道德行为的发生[13]。在道德观念体系中,有一些道德义务是最低限度的义务。它们能否得到普遍遵守意味着社会和谐秩序能否继续存在,因此,必须利用法律手段使之上升为法律义务,以法律作用为保障加以强制执行[14]。这样就会大大增强道德义务的约束作用,使之从“软约束力”变为“硬约束力”,从这种作用上来说,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三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向广大人民群众法律宣传的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过程中,把基本的道德要求贯穿于各行各业制定的工作制度、行业学习、乡政府规定村民约定中和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过程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强制与外在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行政部门、社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协会,要逐步建立健全运行有效的道德自律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和奖励惩罚机制[15]。

再次,要发动人民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道德守则、公约,并通过法律法规对这种活动给予支持。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又是基层民主建设、实行基层组织自治的重要内容。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的精神态度,坚持依法治国这个以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来,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因此,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多种活动,并同法制教育相结合起来。在创建文明的社区服务站、文明单位团体、文明家庭生活,创建文明城市社会、文明行业发展、文明村镇建设,做人民满意的公务人员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当中,始终贯穿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多种内容,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大量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受到熏染,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宣讲道德、实践道德、知行合一的良好社会风气。

最后,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纪守法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党员作风正派则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干部群众和睦则社会就会稳定。社会稳定老百姓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定要把思想道德监督作为党员作风监督、社会群众监督和行政机关监督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部门监察监督机关在道德层次方面的监督检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这一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关键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快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系列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新阶段群众工作。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优质服务制度。坚持做到问政于老百姓、问需于老百姓、问计于老百姓,从人民伟大实践中吸收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才能使老百姓富裕、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各种责任,多干一些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一定要下决心改进所谓的文风会风,着力整治部分党员庸懒散奢的不良作风,坚决克服一些形象工程、官僚霸道,以优良党员作风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带动政府风气人民风气。支持社会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党和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定要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党员作风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巩固和发展全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从而带动民风建设,营造出党员群众和谐的友好稳定关系。

“社会和谐能够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社会和谐能够成就国家的光辉伟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认真思考全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法治和德治实践做出的经验,开阔胸怀的吸收和参考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必然会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制度和模式,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第5章 结论

随着我国党校教育的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建设法治强国的目标。随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领导干部对法治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要求领导干部在执政理念和方式及行为准则上更加贴近依法治国的要求。现阶段,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问题、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等。随着时代发展,党校法治教育不能照搬以往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应该要有所创新和突破。一、党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为前提领导干部在形成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之前一定要先形成法律理念,因为理念对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法律理念是指在依法治国前提下的与此相关的观念、信念、价值观的总和,它对立法、守法、用法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和领导干部,培养其法律理念是进行依法治国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要形成强大的法律信仰,要使公民从内心对法律的效力和解决问题的效果产生信仰,尊重法律,切实地将法律当作法治国家的灵魂和支撑。法律信仰是形成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的重要前提,是领导干部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形成法治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近些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政治与经济健康的发展,但是各级政府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时候与人民的期待和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极少数领导干部经常无视法律的存在,利用非法律手段参与政治和经济事务的管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探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效力和功能价值。因此,党校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法律信仰,能够是领导干部通过法治思维充分发挥其执政作用。在党校法治教育中要帮助领导干部树立起以人为本、以法为尊的价值观念,在追求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能够自觉运用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当作行为规范,能够运用法律头脑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前进,自觉拥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权威,做遵守法律的领头人。二、党校法治教育要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为基础领导干部法律思维形成的标志是指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能够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国家的尊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能够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标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不断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刻把握执政规律,在执政能力能够做到高级自觉性。同时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结合的强弱直接影响党的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党校的法治教育中,法治思维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法治思维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众人的意志和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规则性思维强调了普遍性要优于特殊性,同样的法治思维要求运用法律规则来处理事务,要求众人服从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底线。其次,法治思维要求执行者具有权利义务思维,要求执行者要站在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法治思维是一种程序性思维,要求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要符合公开透明的规则和程序,以保证在程序规则上能够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平正义。领导干部通过党校法治教育的培训,能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和进一步培养法律思维的能力。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通过党校的法治教育学校首先要做到依法行政,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拥护法律制度的权威,保证做到公平正义。另外,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和行为规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坚决守法护法,不搞特权和专制。最后,领导干部要带头普法学法,努力弘扬我国的法治建设。三、党校法治教育要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为内容党校法治教育要明确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结合起来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法制性的平台,党校的法治教育在扩展其广度的同时还有赋予法治教育的内涵,从而进行深度地法治推广。党校法治教育要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为内容,一是注重党校法治教育的总体设计,注重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定工作制度保障,形成法治教育的常态化,同时要形成失效理念,避免培训的形式化和过程化。二是优化党校法治教育的内容,注重其时代性的提高,着重介绍当前的相关法治领域的发展趋势,扩充领导干部的发散式思维。三是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针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要注重导向型、参与型和渗透型课程的设计。四是强化党校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党校专制法学教师的作用,加大教师的政治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可以建设专门的法律顾问团,发挥将其作为领导干部助手的作用。总之,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是必然性的要求。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得到社会重视和推行的潮流中,我国党校法治教育应该要与时俱进,通过法治教育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促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有效结合。因此,我国党校的法治教育必须严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师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建设法治强国。

与时俱进论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 ——阿基米德 生命原本黯淡。 平凡的人们在苦海里挣扎,然而目所能及的尽是一片汪洋;他们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数不尽的黄沙预示着生的渺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敢问路在何方?”他们在烈火中忍受着煎熬,身和心要在顷刻间融化;他们…… 然而,即使是伟大的人们也不能逃脱生命沉重的负担:惠灵顿将军为祖国、为人民驰骋疆场,却不得不哀叹屡战屡败; *** 在文革中三起三落,仿佛被人高高抛起,又掉入无底的深渊;荷马似乎生来注定要受造物者的摧残,他的眼前没有斑斓的色彩;童第周面对小小的青蛙卵饱尝一次次的失败…… 难道生命就是如此? 不,生命将因拥有信念而灿烂! 信念是苦海中的一根圆木,人们坚信,有了它,就必能漂泊到彼岸;信念是沙漠中的一只苹果,它的力量足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绿洲;信念是黑暗中的一点豆大的星火,清晰地告诉你:“路就在脚下,前方就是终点。”;信念是烈火中的一剂催化剂,相信自己,必将成为涅槃的凤凰! 而结网的蜘蛛给将军传达了战争必胜的信念,使他重披盔甲,笑傲战场;“真理必将大放异彩”的信念在小平心中深深扎根,浩劫后的他依旧岿然不动;纵使眼前黑暗,我的心依然亮堂,我用我的笔书写同样壮美的人生,终于,一部波澜壮阔的《荷马史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盲人;“外国人不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铿锵有力的话语包含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坚定信念,随着卵膜的剥开,童第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 他们都成功了!站在生命的巅峰,他们说:给我一个信念的支点吧,我能撑起整个生命。 是的,生命原本黯淡,但因信念而灿烂,生命原本沉重,但只要有一个信念的支点,托起它,绝不是件难事。 人生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扛起地球;如果我们以“珍惜”为支点,则可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人生。 翻开历史,一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伟人,都是以珍惜的态度去生活的。他们或是为科学研究事业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或是为文艺创作珍惜自己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个灵感;或是珍惜自然与社会给予自己的每一次机会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我们青少年渴望成功,同样也需要学会珍惜。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深知生命的宝贵,可时间就是生命,而我们在无休止的斤斤计较中,在自我陶醉的幻想入非非中,在无所事事的发呆中,都不是庸庸碌碌地把时间拱手交出来吗?珍惜时间吧!我们敬仰爱因斯坦,但谁知道他在中学刻苦学习“其他一切统统抛弃”的情景;我们惊叹爱迪生一生数以千计的发明创造,可谁曾知道他“生命如此短促,我有许多是要做,必须争分夺秒”的警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来日方长而虚度光阴,而要在人生的运动会上做时间的胜利者。 在我们成长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深夜,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醒来为你掖好被角;学校老师拖着带病的身体为我们讲课;节日里,同学们赠送一张小小的贺卡……但对于这些,我们往往不察觉,不懂得怎么珍惜这种爱,更不知适时地走出爱的包围,自己去闯一闯,去试飞我们的幼稚双翼。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新世纪,这里不再仅需要“伯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成为“毛遂”。苏轼很早就教导我们“情景一失永难摹”,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机遇。我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珍惜了吗?躲在温暖的家;不敢向窗外凛冽的寒风抗争;望着长长的跑道,半途放弃不愿前进……我们失去了一次次锻炼体质和磨练意志的良机。对一道难题的放弃,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出来见见阳光,又使我们失去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竞争与机遇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奋斗并存,新世纪的青少年,珍惜了属于自己的机遇了吗? 人生中需要珍惜的东西太多了,美好充实的生活是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是人生的支点。

人生如登山.每登高一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光.每经历一次险绝之后,都会增长一些历险的经验,增长一些迎战艰难的勇气和信心.登得越高,就越与成功接近.由此,人们总结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书山有路勤为径”、“从善如登”等名言激励、警示后人.同时,也留下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供人思考. 上山时有险阻,一次登不上去,可以退下来再登,有时还可以绕过去,另觅他途.下山时就不一样了,一步走错就身临绝地,一脚踏空就命丧悬崖.这时,如有一把下山梯架在脚下,就能化险为夷.如果人们在上山时都想着下山时,提前准备好下山梯,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实际上又有几人时刻准备着下山梯呢?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大有人在,有的身居高位,风光无限,就忘乎所以,一旦降职就心怀不平,颓唐低沉,无心工作.还有的在职时,以为自己不能混同于老百姓,高高凌架于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终日以奉迎、应酬为能事,不为百姓办实事,百姓怨愤难言.一旦离职,受到百姓冷遇,就郁郁寡欢,自感无颜面对百姓,此时想想是否悔不当初.

【答案】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A项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D是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本题选C。考点:爱国诗人屈原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逐渐多元、资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开启记忆的长河,一件件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在目。蓦然回首,我突然发现成长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奶奶家,感到很快乐。春天,我放起艳丽的风筝,让童心在蓝天上遨游;夏天,我划起心爱的小船,喝一口河水,让甘甜的气息沁人心脾;秋天,我荡起轻盈的秋千,让云彩唤起我对天空的无限遐想;冬天,我漫步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踩出了一个个雪花的童话。 每一个清晨,小鸟把我唤醒,阳光把我照耀。在微风的吹拂下,我开始新的一天。每一个夜晚,我和几个小伙伴们在月亮姐姐和星星弟弟的陪伴下玩捉迷藏的游戏,在奶奶甜美的故事声中进入了梦乡。幼年时的我就这般天真可爱,这般自由快乐。 而今,我已经不再是一个黄毛丫头了。比起儿时的我,现在的我更懂事了。我学会了做家务,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一次做的番茄炒鸡蛋,让爸妈胃口大开,赞不绝口;第一次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让爸妈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我的数学测验只考了90分,爸爸见了试卷顿时大发雷霆,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可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口气太重了,便耐心地教导我。我快乐,因为我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爸爸。 成长的梦幻就像天边一抹彩色的晚霞;成长的岁月就如心中一首首甜蜜的歌;成长是一支小夜曲,幽远,绵长;成长是一朵百合花,美丽,甜蜜,幸福……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字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物件、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档案。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古往今来,诗可以抒发一个人的情感,诗也可以描绘自然景色的幽美。诗可以揭露世间的美丑,可以向世人诉说一个别样的世界。但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来说,虽然还不能用最优美的词汇来形容我对诗的热爱,但诗无处不在。 当我们独自站在高山之巅时,我不禁想起杜甫青年写的一首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期的杜甫向世人表达了他那豪情与壮志。令我不禁对未来有着无限的畅想。然而,世事难料唐朝后期,爆发安史之乱,民不聊生,正值晚年的他,悲愤的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一首悲情的诗向世人表达了统治者的昏庸,贪官污吏剥削人民,百姓饥寒交迫的黑暗社会,诗人悲愤却无力改变,只能以诗表达自己的心情,现如今21世纪又何尝没有****的社会现象,某某市长贪污,房爷房姐秀地产的现象还少吗?如今都21世纪了,科技在不断进步,难道我们人也不应该也跟着进步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滁州西涧》诗人以悠闲自在的心境向世人描写了一幅深幽的草地,水急舟横的美景。 诗是优美的代言人,他可以培养人的情操,提供一个人的修养。他也是世间的明镜,向世人映照世间的另一面。我想正是有了是的存在,才使人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动力,也许这就是诗的魅力吧。

1、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真正有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得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及科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现的吗?就拿《地日说》来讲,古代的人们科技不发达,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错误观点。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说》这一虽不正确,但具有进步性的观点。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前,他遇到了许多次失败,遇到许多挫折。正是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们不得害怕挫折,其实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积累经验。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你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只有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你才会总结经验,这样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你才会更容易的达到你的目标。正像鲁滨逊一样,他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返回英国。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你不会退缩,你会勇于克服;当遇到失败时,你不会放弃,你会重头再来;当遇到苦难时,你不会抱怨,你会敢于战胜。挫折使你的性格坚韧,让你能够更顺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确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使你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2、生物链与狼 人、动物、与人文、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关系。我常常思考这一问题。 不妨先从狼说起。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中似乎是凶残、贪婪、自私的化身。《狼来了》,《小红帽》,《七只小羊》这一个个经久不衰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残无人性的,危害于民众,吃人、吃家畜,无恶不作。多年来,人们一直与狼作对,遇而诛之,几经周折,几乎被人一网打尽。而今,狼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濒临面绝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又引起了人类的警觉,人类下令保护狼。 虽然狼是可怕的,但生态的平衡又离不开狼。 例如森林里有鹿也有狼。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以为这样就把鹿保护住了。哪知适得其反,鹿没有了狼,睡了吃,吃了睡,过著没有危险的生活。久而久之,鹿越来越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等等“富贵病”越来越多。鹿一代比一代死的早鹿群越来越少,直至走到灭种的边沿。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是把狼找回来,狼一来吃鹿,鹿为了生存就得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过程中,鹿得到了锻炼疾病就没有了。互相竞争,各自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狼虽然是一种害物,然而它又是自然形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种动物。狼太多了,是大害,但绝种,也不行。所以,狼也列入保护动物之列。 世界是奇妙的,但统统是彼此相依、相辅相成的。凡事,有利则有弊,有弊则有利。如此充分利用其绝妙的利弊功害,大概应是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吧! 3、青春自信 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绚丽的色彩,那妩媚的身姿。 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那空灵得似水,纯洁的如云。 青春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久回荡在心中。 青春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迈向美丽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青春是梦,美妙的梦。在这梦中梦到过太多的事情,忧伤与欢乐、微笑与哭泣,成熟与单纯,我们都梦到过,然而面对青春,不该是惧怕,不该是逃避。要用自信把一切压倒,迎接你的必定是美好的天空。我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花儿都是芳香馥郁的。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老师把我找到办公室谈心。我一进门老师就严厉地批评我,他失望地对我说:“你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基础太差?”我点了点头。老师又对我说:“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好好复习,下次可要注意了!”“我知道了。”走出办公室,我的心变的无比的沉重,但我并没有感到自卑,只是从容看待这件事。从此,我更加奋发了,每天我总是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不再贪玩了。我总是对自己说:咬咬牙,狠狠心,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我曾失败过,我也伤心过,但我不自卑。因为我坚信,失败是常有的事,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在失败面前我总是从容,在自信面前我从不低头。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想,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经过了无数次地努力,我得成绩总会进步。果然,没过多久,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了,我的数学名次一下子提前了十几名,我为我得成绩而感到自豪,但我并不骄傲。 是自信为我搭起了一个人生平台,使我从此主动积极的去对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能够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我坚信,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天并不都是蓝的,云并不都是白的,但自信的风采却是一束永恒的灿烂的恒久的光辉,这一束光辉将永远照着你的目标前进,不再迷茫。 青春需要自信,有自信的青春将会更美丽。 4、学习的乐趣 “学习”二字现在大多数莘莘学子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因为为此要付出许多时间与艰辛。但如果你要是去细细的品味它,反复的琢磨它,你一定会挖掘出它内心深处所带给人的快乐! 例如:我在八岁时反复研究一道令我伤透脑筋的数学题,成功后才懂得了学习是快乐的! 记得那时我酷爱数学,尤其是数学奥林匹克。因为那里面的数学知识非常广泛,,为此父母特意为我报了奥林匹克班。有一次为了研究奥林匹克老师给我们留的一道思考题,我整整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反复琢磨,有时气得将笔一扔,便大声喊叫。妈妈这时便悄悄地走过来把笔拾起来,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并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说:“奥雷,你不要遇到难题就退缩,那样就不像我的儿子了,学习是一种快乐,不是一种负担,如果脑子实在太乱了,先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然后再接着做。”我听了妈妈对我的一番教导,便安下心,重新做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二十分钟,我便做完了,经检查结果正确。我这时激动地跳了起来,整个身体完全被一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所占领了。也就是说我八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便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想:我懂得了妈妈说的话,我懂得了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当我们每次做题成功的时候便得到了快乐,每当老师我们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便是一种享受。不要总是想着别人可以自由的玩耍,而我们不可以,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在享受学习时的快乐,是他们在玩耍时得不到的呢?人们啊!请记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汲取知识吧!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简评:该文章是孙奥雷同学期中考试在考场上完成的命题作文。文章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尤其是结尾非常精彩。 5、小超市是如何生存的 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小超市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必有其生存之道。 在如今,我们的身边,超市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大超市,还是小超市,包括大卖场都是应有尽有。但其中最方便又最贴近生活的莫过于小超市。如果一切OK,出门3分钟就能到,而那些大超市和卖场,10分钟也别想到。并且在结赢方面大超市是排队如长龙,但对小超市而言,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做到随到随结。这可大大方便了上班族,同时也方便了我。 记得这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急于复习,但考试用品是必不可少的,理所当然,我毫不忧郁选择去了小超市。虽然价格是偏高了一点(与大超市相比),但时间有限,再说“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点足以说明它的便利。再加上小超市的服务并非单一,而是五花八门,一条龙服务。 因为小超市小而精,数量又多,所以使其更有生存之力。 由此看来,小超市的生存方式既是独一无二,又是多种多样。但只有满足顾客,顾客思而想,以顾客而便利,才能更好的发展。

理想 议论文 什么是理想,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唱高调,其实那是虚伪…… 相传,苏格兰军队当年在西班牙与回教徒作战时,把故王布鲁斯的心抛在阵前,然后全军奋起抢夺,击败敌人。这就是前进的方法。掌握你的生命,高悬某种理想和信念,奋力以赴,使自己的生命能配合一个目标。有许多人庸庸碌,默默以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自有天定,从没想到可以创造人生。 宇宙是无穷的,然而人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涉足于无穷的宇宙中,人们怎么能满足呢?我们怎样才能决定取舍呢?于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便成为人们水远争论的焦点,自然,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答案,也就有各种人生观。有的人,感慨人生短暂,于是,拼命追求个人享受。这自然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了些。有的人,感慨人生难以把握,于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无所作为。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不免低阶了些不免消极了些。有的人,感到时间紧迫,于是发愤图强,追赶时间,超越生命.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积极向上的 实现理想,需要的是勤奋学习、老老实实的好习惯,需更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扎扎实实的真知识、真本领,而不要那种睡大觉做美梦的懒虫,不要说大话、说空话的吹牛家。让"睡着想.何如起来干"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吧,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和希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梦,很多情况下,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也完全有必要 认认真真地去考虑它,好好地策划自己的人生,不要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述迷糊糊地生活。有梦,不要轻易放弃,在奔向梦想的路上,即使遇到各种名利等等诱感,也要舍得放弃,否则你的梦想水远只是梦了。如果你还没有梦或者还没有一个人生目标,那么不妨从现在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人生定一个目标,然后不弃不舍,一步一步努力去实现它

“第一次”这一字眼儿,相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任何事情都是从这“第一次”的尝试发展到后来的熟能生巧。“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在这“第一次”中,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困难挫折。 我认为,“第一次”不仅仅是一个经历,一个过程,更是人生的一个个转折点;我们从中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技巧,更包含了我们将来所要面对挫折时所必需的勇气。 记得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又一次尝到了“第一次”的经历。面对那碧蓝碧蓝的池水,你一定可以猜到——我是第一次学游泳。 是的,站在不大的游泳池边,看着一池清澈的水,我却第一次感到了胆怯。池水不深,但想把我淹没绰绰有余,我一时间感到了犹豫。 这时候,表姐走了过来。她显然看出了我心中的胆怯,便走过来,手把手地教我游泳。 表姐告诉我,“要想学会游泳,首先要学会憋气,就像这样,把头部浸到水里,双手撑住杆子。说罢,便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照着她的话去做,可刚一把头浸进水里,就害怕地又钻了出来。表姐见了,微笑着鼓励我 “别害怕,有耐心,一步步地来,你肯定行!” 我一听表姐的话,便努力按她的话去做,又试了一次,别说,还真有点门道了。这样一来,有了经验,我不再害怕,心情越发轻松了。 对面,表姐正在招呼我“快,到这儿来。”她离我只有几步之遥,我变换叫着向她跑去。 突然间,一个水花在我面前闪过,可能是我跑得太快了,一下子便被水花卷了进去,沉到了水底,然后就眼前一片迷茫,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已是一片明亮。一问才知道,是表姐把我拉了起来。 “还游吗?”表姐问我,望着她微笑的双眼,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上天不忍再让我喝一口难喝的池水。总之,在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之后,我一直没有忘记池水的苦涩味道。一直牢记那痛苦经历,将“苦涩”与“苦痛”化作动力,驱使我前进。 最后,我学会了游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难道不就是“化苦为力,苦尽甘来”么!我为这“第一次”画上了一个美好,圆满的句号。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第一次”都是一扇大门。你只有尝试了,经历了,才能够开启这一扇门。如若你迈不出这一步,也就永远无法看见大门后新奇、美丽的世界。 迈出第一步吧!尝试第一次吧!只有这样,才能看见美好,才能苦尽甘来!

与时俱进为范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阿基米德 生命原本黯淡。 平凡的人们在苦海里挣扎,然而目所能及的尽是一片汪洋;他们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数不尽的黄沙预示着生的渺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敢问路在何方?”他们在烈火中忍受着煎熬,身和心要在顷刻间融化;他们…… 然而,即使是伟大的人们也不能逃脱生命沉重的负担:惠灵顿将军为祖国、为人民驰骋疆场,却不得不哀叹屡战屡败;邓小平在文革中三起三落,仿佛被人高高抛起,又掉入无底的深渊;荷马似乎生来注定要受造物者的摧残,他的眼前没有斑斓的色彩;童第周面对小小的青蛙卵饱尝一次次的失败…… 难道生命就是如此? 不,生命将因拥有信念而灿烂! 信念是苦海中的一根圆木,人们坚信,有了它,就必能漂泊到彼岸;信念是沙漠中的一只苹果,它的力量足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绿洲;信念是黑暗中的一点豆大的星火,清晰地告诉你:“路就在脚下,前方就是终点。”;信念是烈火中的一剂催化剂,相信自己,必将成为涅槃的凤凰! 而结网的蜘蛛给将军传达了战争必胜的信念,使他重披盔甲,笑傲战场;“真理必将大放异彩”的信念在小平心中深深扎根,浩劫后的他依旧岿然不动;纵使眼前黑暗,我的心依然亮堂,我用我的笔书写同样壮美的人生,终于,一部波澜壮阔的《荷马史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盲人;“外国人不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铿锵有力的话语包含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坚定信念,随着卵膜的剥开,童第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 他们都成功了!站在生命的巅峰,他们说:给我一个信念的支点吧,我能撑起整个生命。 是的,生命原本黯淡,但因信念而灿烂,生命原本沉重,但只要有一个信念的支点,托起它,绝不是件难事。 人生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扛起地球;如果我们以“珍惜”为支点,则可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翻开历史,一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伟人,都是以珍惜的态度去生活的。他们或是为科学研究事业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或是为文艺创作珍惜自己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个灵感;或是珍惜自然与社会给予自己的每一次机会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我们青少年渴望成功,同样也需要学会珍惜。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深知生命的宝贵,可时间就是生命,而我们在无休止的斤斤计较中,在自我陶醉的幻想入非非中,在无所事事的发呆中,都不是庸庸碌碌地把时间拱手交出来吗?珍惜时间吧!我们敬仰爱因斯坦,但谁知道他在中学刻苦学习“其他一切统统抛弃”的情景;我们惊叹爱迪生一生数以千计的发明创造,可谁曾知道他“生命如此短促,我有许多是要做,必须争分夺秒”的警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来日方长而虚度光阴,而要在人生的运动会上做时间的胜利者。在我们成长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深夜,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醒来为你掖好被角;学校老师拖着带病的身体为我们讲课;节日里,同学们赠送一张小小的贺卡……但对于这些,我们往往不察觉,不懂得怎么珍惜这种爱,更不知适时地走出爱的包围,自己去闯一闯,去试飞我们的幼稚双翼。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新世纪,这里不再仅需要“伯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成为“毛遂”。苏轼很早就教导我们“情景一失永难摹”,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机遇。我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珍惜了吗?躲在温暖的家;不敢向窗外凛冽的寒风抗争;望着长长的跑道,半途放弃不愿前进……我们失去了一次次锻炼体质和磨练意志的良机。对一道难题的放弃,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出来见见阳光,又使我们失去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竞争与机遇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奋斗并存,新世纪的青少年,珍惜了属于自己的机遇了吗?人生中需要珍惜的东西太多了,美好充实的生活是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是人生的支点。

与时俱进主题论文

一、思路

1、写出时代发展的飞速。

2、写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3、具体写应该怎么做来给社会做贡献。

二、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把目光开拓到专业知识以外,把思想解放到国内国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上。解放思想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切实的思想上的重要武器。

作为我们学生让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学习当然也包括学习怎么去做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做人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

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使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 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确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三、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现为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矛盾。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 ——阿基米德 生命原本黯淡。 平凡的人们在苦海里挣扎,然而目所能及的尽是一片汪洋;他们在沙漠里艰难地行走,数不尽的黄沙预示着生的渺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敢问路在何方?”他们在烈火中忍受着煎熬,身和心要在顷刻间融化;他们…… 然而,即使是伟大的人们也不能逃脱生命沉重的负担:惠灵顿将军为祖国、为人民驰骋疆场,却不得不哀叹屡战屡败; *** 在文革中三起三落,仿佛被人高高抛起,又掉入无底的深渊;荷马似乎生来注定要受造物者的摧残,他的眼前没有斑斓的色彩;童第周面对小小的青蛙卵饱尝一次次的失败…… 难道生命就是如此? 不,生命将因拥有信念而灿烂! 信念是苦海中的一根圆木,人们坚信,有了它,就必能漂泊到彼岸;信念是沙漠中的一只苹果,它的力量足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绿洲;信念是黑暗中的一点豆大的星火,清晰地告诉你:“路就在脚下,前方就是终点。”;信念是烈火中的一剂催化剂,相信自己,必将成为涅槃的凤凰! 而结网的蜘蛛给将军传达了战争必胜的信念,使他重披盔甲,笑傲战场;“真理必将大放异彩”的信念在小平心中深深扎根,浩劫后的他依旧岿然不动;纵使眼前黑暗,我的心依然亮堂,我用我的笔书写同样壮美的人生,终于,一部波澜壮阔的《荷马史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盲人;“外国人不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铿锵有力的话语包含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坚定信念,随着卵膜的剥开,童第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 他们都成功了!站在生命的巅峰,他们说:给我一个信念的支点吧,我能撑起整个生命。 是的,生命原本黯淡,但因信念而灿烂,生命原本沉重,但只要有一个信念的支点,托起它,绝不是件难事。 人生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扛起地球;如果我们以“珍惜”为支点,则可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人生。 翻开历史,一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伟人,都是以珍惜的态度去生活的。他们或是为科学研究事业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或是为文艺创作珍惜自己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个灵感;或是珍惜自然与社会给予自己的每一次机会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我们青少年渴望成功,同样也需要学会珍惜。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所以大家都深知生命的宝贵,可时间就是生命,而我们在无休止的斤斤计较中,在自我陶醉的幻想入非非中,在无所事事的发呆中,都不是庸庸碌碌地把时间拱手交出来吗?珍惜时间吧!我们敬仰爱因斯坦,但谁知道他在中学刻苦学习“其他一切统统抛弃”的情景;我们惊叹爱迪生一生数以千计的发明创造,可谁曾知道他“生命如此短促,我有许多是要做,必须争分夺秒”的警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来日方长而虚度光阴,而要在人生的运动会上做时间的胜利者。 在我们成长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深夜,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醒来为你掖好被角;学校老师拖着带病的身体为我们讲课;节日里,同学们赠送一张小小的贺卡……但对于这些,我们往往不察觉,不懂得怎么珍惜这种爱,更不知适时地走出爱的包围,自己去闯一闯,去试飞我们的幼稚双翼。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新世纪,这里不再仅需要“伯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成为“毛遂”。苏轼很早就教导我们“情景一失永难摹”,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机遇。我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珍惜了吗?躲在温暖的家;不敢向窗外凛冽的寒风抗争;望着长长的跑道,半途放弃不愿前进……我们失去了一次次锻炼体质和磨练意志的良机。对一道难题的放弃,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出来见见阳光,又使我们失去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竞争与机遇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奋斗并存,新世纪的青少年,珍惜了属于自己的机遇了吗? 人生中需要珍惜的东西太多了,美好充实的生活是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是人生的支点。

人生如登山.每登高一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光.每经历一次险绝之后,都会增长一些历险的经验,增长一些迎战艰难的勇气和信心.登得越高,就越与成功接近.由此,人们总结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书山有路勤为径”、“从善如登”等名言激励、警示后人.同时,也留下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供人思考. 上山时有险阻,一次登不上去,可以退下来再登,有时还可以绕过去,另觅他途.下山时就不一样了,一步走错就身临绝地,一脚踏空就命丧悬崖.这时,如有一把下山梯架在脚下,就能化险为夷.如果人们在上山时都想着下山时,提前准备好下山梯,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实际上又有几人时刻准备着下山梯呢?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大有人在,有的身居高位,风光无限,就忘乎所以,一旦降职就心怀不平,颓唐低沉,无心工作.还有的在职时,以为自己不能混同于老百姓,高高凌架于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终日以奉迎、应酬为能事,不为百姓办实事,百姓怨愤难言.一旦离职,受到百姓冷遇,就郁郁寡欢,自感无颜面对百姓,此时想想是否悔不当初.

【答案】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A项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D是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本题选C。考点:爱国诗人屈原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逐渐多元、资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开启记忆的长河,一件件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在目。蓦然回首,我突然发现成长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奶奶家,感到很快乐。春天,我放起艳丽的风筝,让童心在蓝天上遨游;夏天,我划起心爱的小船,喝一口河水,让甘甜的气息沁人心脾;秋天,我荡起轻盈的秋千,让云彩唤起我对天空的无限遐想;冬天,我漫步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踩出了一个个雪花的童话。 每一个清晨,小鸟把我唤醒,阳光把我照耀。在微风的吹拂下,我开始新的一天。每一个夜晚,我和几个小伙伴们在月亮姐姐和星星弟弟的陪伴下玩捉迷藏的游戏,在奶奶甜美的故事声中进入了梦乡。幼年时的我就这般天真可爱,这般自由快乐。 而今,我已经不再是一个黄毛丫头了。比起儿时的我,现在的我更懂事了。我学会了做家务,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一次做的番茄炒鸡蛋,让爸妈胃口大开,赞不绝口;第一次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让爸妈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我的数学测验只考了90分,爸爸见了试卷顿时大发雷霆,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可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口气太重了,便耐心地教导我。我快乐,因为我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爸爸。 成长的梦幻就像天边一抹彩色的晚霞;成长的岁月就如心中一首首甜蜜的歌;成长是一支小夜曲,幽远,绵长;成长是一朵百合花,美丽,甜蜜,幸福……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字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物件、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档案。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古往今来,诗可以抒发一个人的情感,诗也可以描绘自然景色的幽美。诗可以揭露世间的美丑,可以向世人诉说一个别样的世界。但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来说,虽然还不能用最优美的词汇来形容我对诗的热爱,但诗无处不在。 当我们独自站在高山之巅时,我不禁想起杜甫青年写的一首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期的杜甫向世人表达了他那豪情与壮志。令我不禁对未来有着无限的畅想。然而,世事难料唐朝后期,爆发安史之乱,民不聊生,正值晚年的他,悲愤的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一首悲情的诗向世人表达了统治者的昏庸,贪官污吏剥削人民,百姓饥寒交迫的黑暗社会,诗人悲愤却无力改变,只能以诗表达自己的心情,现如今21世纪又何尝没有****的社会现象,某某市长贪污,房爷房姐秀地产的现象还少吗?如今都21世纪了,科技在不断进步,难道我们人也不应该也跟着进步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滁州西涧》诗人以悠闲自在的心境向世人描写了一幅深幽的草地,水急舟横的美景。 诗是优美的代言人,他可以培养人的情操,提供一个人的修养。他也是世间的明镜,向世人映照世间的另一面。我想正是有了是的存在,才使人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动力,也许这就是诗的魅力吧。

1、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真正有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得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及科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现的吗?就拿《地日说》来讲,古代的人们科技不发达,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错误观点。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说》这一虽不正确,但具有进步性的观点。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前,他遇到了许多次失败,遇到许多挫折。正是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们不得害怕挫折,其实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积累经验。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你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只有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你才会总结经验,这样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你才会更容易的达到你的目标。正像鲁滨逊一样,他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返回英国。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你不会退缩,你会勇于克服;当遇到失败时,你不会放弃,你会重头再来;当遇到苦难时,你不会抱怨,你会敢于战胜。挫折使你的性格坚韧,让你能够更顺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确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使你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2、生物链与狼 人、动物、与人文、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关系。我常常思考这一问题。 不妨先从狼说起。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中似乎是凶残、贪婪、自私的化身。《狼来了》,《小红帽》,《七只小羊》这一个个经久不衰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残无人性的,危害于民众,吃人、吃家畜,无恶不作。多年来,人们一直与狼作对,遇而诛之,几经周折,几乎被人一网打尽。而今,狼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濒临面绝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又引起了人类的警觉,人类下令保护狼。 虽然狼是可怕的,但生态的平衡又离不开狼。 例如森林里有鹿也有狼。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消灭了狼。以为这样就把鹿保护住了。哪知适得其反,鹿没有了狼,睡了吃,吃了睡,过著没有危险的生活。久而久之,鹿越来越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等等“富贵病”越来越多。鹿一代比一代死的早鹿群越来越少,直至走到灭种的边沿。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是把狼找回来,狼一来吃鹿,鹿为了生存就得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过程中,鹿得到了锻炼疾病就没有了。互相竞争,各自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狼虽然是一种害物,然而它又是自然形态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种动物。狼太多了,是大害,但绝种,也不行。所以,狼也列入保护动物之列。 世界是奇妙的,但统统是彼此相依、相辅相成的。凡事,有利则有弊,有弊则有利。如此充分利用其绝妙的利弊功害,大概应是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吧! 3、青春自信 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绚丽的色彩,那妩媚的身姿。 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那空灵得似水,纯洁的如云。 青春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久回荡在心中。 青春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迈向美丽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青春是梦,美妙的梦。在这梦中梦到过太多的事情,忧伤与欢乐、微笑与哭泣,成熟与单纯,我们都梦到过,然而面对青春,不该是惧怕,不该是逃避。要用自信把一切压倒,迎接你的必定是美好的天空。我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花儿都是芳香馥郁的。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老师把我找到办公室谈心。我一进门老师就严厉地批评我,他失望地对我说:“你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基础太差?”我点了点头。老师又对我说:“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好好复习,下次可要注意了!”“我知道了。”走出办公室,我的心变的无比的沉重,但我并没有感到自卑,只是从容看待这件事。从此,我更加奋发了,每天我总是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不再贪玩了。我总是对自己说:咬咬牙,狠狠心,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我曾失败过,我也伤心过,但我不自卑。因为我坚信,失败是常有的事,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在失败面前我总是从容,在自信面前我从不低头。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想,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经过了无数次地努力,我得成绩总会进步。果然,没过多久,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了,我的数学名次一下子提前了十几名,我为我得成绩而感到自豪,但我并不骄傲。 是自信为我搭起了一个人生平台,使我从此主动积极的去对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能够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我坚信,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天并不都是蓝的,云并不都是白的,但自信的风采却是一束永恒的灿烂的恒久的光辉,这一束光辉将永远照着你的目标前进,不再迷茫。 青春需要自信,有自信的青春将会更美丽。 4、学习的乐趣 “学习”二字现在大多数莘莘学子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因为为此要付出许多时间与艰辛。但如果你要是去细细的品味它,反复的琢磨它,你一定会挖掘出它内心深处所带给人的快乐! 例如:我在八岁时反复研究一道令我伤透脑筋的数学题,成功后才懂得了学习是快乐的! 记得那时我酷爱数学,尤其是数学奥林匹克。因为那里面的数学知识非常广泛,,为此父母特意为我报了奥林匹克班。有一次为了研究奥林匹克老师给我们留的一道思考题,我整整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反复琢磨,有时气得将笔一扔,便大声喊叫。妈妈这时便悄悄地走过来把笔拾起来,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并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说:“奥雷,你不要遇到难题就退缩,那样就不像我的儿子了,学习是一种快乐,不是一种负担,如果脑子实在太乱了,先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然后再接着做。”我听了妈妈对我的一番教导,便安下心,重新做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二十分钟,我便做完了,经检查结果正确。我这时激动地跳了起来,整个身体完全被一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所占领了。也就是说我八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便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想:我懂得了妈妈说的话,我懂得了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当我们每次做题成功的时候便得到了快乐,每当老师我们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便是一种享受。不要总是想着别人可以自由的玩耍,而我们不可以,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在享受学习时的快乐,是他们在玩耍时得不到的呢?人们啊!请记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汲取知识吧!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简评:该文章是孙奥雷同学期中考试在考场上完成的命题作文。文章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尤其是结尾非常精彩。 5、小超市是如何生存的 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小超市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必有其生存之道。 在如今,我们的身边,超市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大超市,还是小超市,包括大卖场都是应有尽有。但其中最方便又最贴近生活的莫过于小超市。如果一切OK,出门3分钟就能到,而那些大超市和卖场,10分钟也别想到。并且在结赢方面大超市是排队如长龙,但对小超市而言,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做到随到随结。这可大大方便了上班族,同时也方便了我。 记得这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急于复习,但考试用品是必不可少的,理所当然,我毫不忧郁选择去了小超市。虽然价格是偏高了一点(与大超市相比),但时间有限,再说“寸金难买寸光阴”,这点足以说明它的便利。再加上小超市的服务并非单一,而是五花八门,一条龙服务。 因为小超市小而精,数量又多,所以使其更有生存之力。 由此看来,小超市的生存方式既是独一无二,又是多种多样。但只有满足顾客,顾客思而想,以顾客而便利,才能更好的发展。

理想 议论文 什么是理想,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唱高调,其实那是虚伪…… 相传,苏格兰军队当年在西班牙与回教徒作战时,把故王布鲁斯的心抛在阵前,然后全军奋起抢夺,击败敌人。这就是前进的方法。掌握你的生命,高悬某种理想和信念,奋力以赴,使自己的生命能配合一个目标。有许多人庸庸碌,默默以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自有天定,从没想到可以创造人生。 宇宙是无穷的,然而人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涉足于无穷的宇宙中,人们怎么能满足呢?我们怎样才能决定取舍呢?于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便成为人们水远争论的焦点,自然,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答案,也就有各种人生观。有的人,感慨人生短暂,于是,拼命追求个人享受。这自然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了些。有的人,感慨人生难以把握,于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无所作为。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不免低阶了些不免消极了些。有的人,感到时间紧迫,于是发愤图强,追赶时间,超越生命.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积极向上的 实现理想,需要的是勤奋学习、老老实实的好习惯,需更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扎扎实实的真知识、真本领,而不要那种睡大觉做美梦的懒虫,不要说大话、说空话的吹牛家。让"睡着想.何如起来干"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吧,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和希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梦,很多情况下,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也完全有必要 认认真真地去考虑它,好好地策划自己的人生,不要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述迷糊糊地生活。有梦,不要轻易放弃,在奔向梦想的路上,即使遇到各种名利等等诱感,也要舍得放弃,否则你的梦想水远只是梦了。如果你还没有梦或者还没有一个人生目标,那么不妨从现在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人生定一个目标,然后不弃不舍,一步一步努力去实现它

“第一次”这一字眼儿,相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任何事情都是从这“第一次”的尝试发展到后来的熟能生巧。“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在这“第一次”中,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困难挫折。 我认为,“第一次”不仅仅是一个经历,一个过程,更是人生的一个个转折点;我们从中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技巧,更包含了我们将来所要面对挫折时所必需的勇气。 记得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又一次尝到了“第一次”的经历。面对那碧蓝碧蓝的池水,你一定可以猜到——我是第一次学游泳。 是的,站在不大的游泳池边,看着一池清澈的水,我却第一次感到了胆怯。池水不深,但想把我淹没绰绰有余,我一时间感到了犹豫。 这时候,表姐走了过来。她显然看出了我心中的胆怯,便走过来,手把手地教我游泳。 表姐告诉我,“要想学会游泳,首先要学会憋气,就像这样,把头部浸到水里,双手撑住杆子。说罢,便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照着她的话去做,可刚一把头浸进水里,就害怕地又钻了出来。表姐见了,微笑着鼓励我 “别害怕,有耐心,一步步地来,你肯定行!” 我一听表姐的话,便努力按她的话去做,又试了一次,别说,还真有点门道了。这样一来,有了经验,我不再害怕,心情越发轻松了。 对面,表姐正在招呼我“快,到这儿来。”她离我只有几步之遥,我变换叫着向她跑去。 突然间,一个水花在我面前闪过,可能是我跑得太快了,一下子便被水花卷了进去,沉到了水底,然后就眼前一片迷茫,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已是一片明亮。一问才知道,是表姐把我拉了起来。 “还游吗?”表姐问我,望着她微笑的双眼,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上天不忍再让我喝一口难喝的池水。总之,在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之后,我一直没有忘记池水的苦涩味道。一直牢记那痛苦经历,将“苦涩”与“苦痛”化作动力,驱使我前进。 最后,我学会了游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难道不就是“化苦为力,苦尽甘来”么!我为这“第一次”画上了一个美好,圆满的句号。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第一次”都是一扇大门。你只有尝试了,经历了,才能够开启这一扇门。如若你迈不出这一步,也就永远无法看见大门后新奇、美丽的世界。 迈出第一步吧!尝试第一次吧!只有这样,才能看见美好,才能苦尽甘来!

与时俱进,意思是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出自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的《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与时俱进的管理天才

在美国职业联赛圈里有一句话:“斯特恩就是NBA”.斯特恩已在NBA总裁的位置上呆了28年.2012年10月,NBA中国赛,全场爆满.两支球队,罕见地聚合了全美11个全明星球员.1997年,大卫·斯特恩面对一众中国记者说:“我一定要通过电视在全球推广篮球.我还要把最好的球员带到中国来.”他终于梦想成真.

斯特恩刚接手NBA时,23支球队中有17支亏损.但很快,他就扭转了局面.上任之初,他就将俱乐部的“私权利”和联赛的“公权利”切分得非常干净.再加上制定的球员选拔、球员转会和经纪人制度等各种条例,很好地解决了俱乐部之间、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球员与经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NBA联盟20多年来的收入翻了5番,一跃成为四大联盟首富.这是属于NBA的商业神话,更是属于斯特恩谱写的商业神话.

关于成功的秘诀,他回忆起了童年给家里杂货店帮忙的经历.那时候,他每天都要反复做同样的事情.大卫·斯特恩从小就是一个精明的伙计,什么样的客人需要什么,他都烂熟于心.这段经历,让他受益无穷:“我们在NBA做了很多事情,每年要举办1200场比赛,它是重复的,也是全新的.每一次都要让所有观众满意,这就是我们成功的诀窍.”

而如今,由于电视收视率下滑,他也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然而,这丝毫难不倒这位70岁的老人,因为他有一股学而不厌的劲头.斯特恩第一个用数字电视转播了NBA;第一个建立了联盟篮球网站:第一个试验了高分辨率的HDTV.而在QQ商城落户的NBA在线商店,可以让数百万NBA球迷迅速购买到正版NBA授权商品.所以,关于他如何面对NBA未来的质疑,我们大可拭目以待.

素材运用:尽善尽美,无愧于心.与时俱进,严格的管理,精益求精的精神——斯特思拥有了商界成功人士的所有素质.执掌NBA.年虽老矣,舍他其谁?

话题拓展:天赋、管理智慧、与时俱进

有些东西,注定势不可挡。比如微商,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烦,开始屏蔽手机里的陌生人,后来,发现连身边的熟人都开始加入微商大军。于是,你决定关掉手机去逛街,可是,当你走上大街,你会发现街道两旁的商店里卖着的,也是和手机上的东西一样的。而且,连价格都不待变得。

于是,你开始觉得,微商这个东西,其实也没有那么的如洪水猛兽般可怕。

反而,渐渐的,你也开始尝试着去接受微商,最后甚至也开始加入微商。

比如微信付款,一开始你觉得那一点也不方便,而且也不放心。你感觉还是把钱装在口袋里踏实。可是,有一天,当你买东西忘了带钱的时候,对方告诉你,你可以微信支付。你说,不好意思,我从来不玩那个,感觉不安全。

于是,你只能看着他人一个个微信支付完毕,你只能黯然离开。

比如智能机,一开始,你觉得智能机好浪费,华而不实,还死贵死贵的。还是那种老人机方便,经济又实惠。

可是,有一天,当你找不到电脑查询资料,别人告诉你手机也可以的时候,你都有些不好意思拿出你的老人机了吧。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和谁过不去,但是,却永远不会和钱和方便过不去。

不要说我们忘恩负义不念旧,其实,谁都可以是个恋旧的人。

只是,有些东西,我们注定只能放在心理。而我们要做的,也只能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由来已久,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呈现鲜明的时代性。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 索引序列
  •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题目
  •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
  • 与时俱进的法律研究论文范文
  • 与时俱进论文
  • 与时俱进主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