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研究论文

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研究论文

如果说面对企业管理这一永恒的主题,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明显滞后于其组建速度,并且财务管理又是它们的重要基础工作和突出的薄弱环节的话,那么,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企业只要从自身出发就完全可以控制。本文在分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8.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

新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管理路径探析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新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管理路径探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进入了新型的经济时代。因此,新经济背景下给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来深入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与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针对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管理路径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新经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管理;

新经济背景下,很多企业既面临着机遇,又迎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应结合自身实力,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新时代的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的需求,需要寻求更新型有效的管理方法。财务管理部门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进和完善传统管理方法,不断创新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一、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受到的挑战

1、新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了企业发展的机会,很多企业在这一时期,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规模的扩大给企业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财务管理工作,既要向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财务运行的报表,又要支撑起来企业外来数据的规划。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国家的审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都是通过财务管理,来对企业进行相关的审查。但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对相关的一些内容做好调整,否则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企业只有掌握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才能不断前行。

2、经济全球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当前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产和贸易也都达到了全球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很多的企业,为了能够跟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极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性。这就需要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财务审核需求。但是,还会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因为人员不足、资金不足,或者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等,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科学技术创新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的一些财务流程,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这会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也要提升科技水平的创新,科技水平一旦提升,也将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如何通过资金流动、灵活划分,来将新产品和技术投入到生产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也是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上,不同的一个方面。所以,企业要加强综合实力,要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加强科技水平,提升综合实力。

4、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市场上活跃起来,并发展得越来越好。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网络、电子的方式,对商业进行相关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交往。作为当前较流行的一种方式,电子商务的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主要负责在网络上进行购买、交易的相关管理。这就需要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优化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对网络上的支付和交易行为,做一个针对性的规划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支付保障。

5、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市场中的很多商品价格都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控制。市场化发展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很多企业无法适应这种市场变化。所以,企业会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这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水平,要求更加严格。在进行财务制度的调整中,要对市场经济等一些外部环境的因素,做好深入的分析和调查,并从资金、人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综合制定相关的制度,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比较低,企业管理层人员对资源的管理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要发挥好财务管理的作用。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重要,但很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导致企业过于注重能够获取经济利益的有形资产,而忽视了无形的资产。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还是要看无形资产的。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很有可能在企业经营时产生损失,因此,就会降低财务管理的作用。

2、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不足

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一般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都会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而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理念,所以在新的方式和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并且,当前的经济背景下,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前景,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所以,现在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不能够达到标准。企业需要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要时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时,多采用新型的管理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改进和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

3、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经济全球化会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管理结构,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产生变化。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在不同地区存在一些子公司和分公司,他们就会面临着跨区进行财务管理的状况。但每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新经济背景下,存在很多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等。这都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到高标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使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后,很难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作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断寻求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符合当代经济的形势,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当前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

4、财务管理风险加大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间交流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除了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之外,还要做好扩展合作,合作当中也会有一定的风险。虽然合作会使企业的规模扩大,交易的范围也就会随之扩大,企业在国际上的贸易往来就会增加。但是,在实际的货币流通中,如果货币的数量超过了生产所需的数量时,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居民的生活。同样,物价一旦上涨,购买力就会降低,这对企业来说,就加大了融资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合作带来的影响。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企业的合作规模扩大而产生更高的风险。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1、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并且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一定的创新,改进之前的管理理念,解决资产流通和无形资产不够重视等问题。比如,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方面,会被很多企业忽略。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重视创造力,并且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加以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谨记创新的理念,不管在管理模式还是财务知识上,都要不断加以学习。所谓新经济背景,重点就在一个“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新”。不管是财务管理的理念,还是科学技术的水平,都要创新,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2、运用新技术和网络化管理

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网络和信息一步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可以运用新技术和网络化的管理。为了使财务管理能够和网络信息更好地结合到一起,对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首先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其次就是要对网络信息技术,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会加强财务的信息建设工作。传统的管理方式,速度较慢,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但是有了互联网的加入,可以随时传递各方面的信息,弥补了传统管理中速度较慢的缺点。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审查和管理财务的核算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推动了企业能够进一步正常运营。

3、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预算的编制、控制、执行和考评等工作,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务必严格谨慎。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首先要完善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不同阶段的项目进行定期的追踪,加强预算分析的工作。然后再将预算的数据,与真实的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入判断,两者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产生差异,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解决策略。其次,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来制定一个目标,在不同的阶段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4、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一项主要力量。企业在进行招聘人才时,要做好充分的考核机制,并在人才招纳结束之后,健全一系列的培养机构。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学的知识内容,使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工作人员不能固步自封,将自己限制在所熟悉的领域。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当前时代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了解好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明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专业特长,提升工作素养和专业的水平。另外,企业还可以定时举办一些培训的课程,及时了解市场经济的状况。并让每一位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学习到财务培训的相关内容,掌握最新的财务动态和财务管理的方法。

5、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

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制定科学管理的目标。只有科学合理的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分析企业的发展,并根据分析运营情况,来进一步分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做好风险的预算,也要做好规避风险的方案。这样才能促使公司发展的更加长远。还有助于企业的均衡发展,和获取各项利益的均衡。面对经济风险时,要采取科学的控制策略,注重客户的需求和新产品的研发,企业才能更加健康的运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上,只有制定科学的目标,加强财务管理的控制,从而就会提升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经济背景下对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有重要的地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定的优势,就要做好财务管理创新的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五、参考文献

[1]胡丹妮.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200~201.

[2]李明岩.基于新经济背景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20,(05):178~179.

[3]高振敏.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4~5.

[4]杨敬.浅谈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纳税,2020,14(06):96+98.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的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

财务管理 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其内容包括观念创新、目标创新、手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人员的能力创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高等 教育 也应顺应潮流,改变观念,将从追求外延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融资 渠道 日益多样化,如何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财务风险等是对高校的考验,更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建设发展,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能积极有效地推动高校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创新

1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

新时期高校办学财务风险增加

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高校可以独立招生、自主办学以后,高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杂费用,这些有限的资金根本满足不了学校扩张的需求。于是很多高校就开始想办法吸收资金,多渠道进行融资筹资,资金多数来自银行信用贷款,还款资金来源则是下一年的拨款费用和学杂费,高校从以前的存款户变成现在的贷款户了。与此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数额逐年增长,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又受各种政策制约,高校财务压力增大,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隐性风险,不利于高校的正常发展。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机遇也是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很多高校在教学、人事、财务、固定资产和学生收费等方面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网上缴费、多媒体教学、在线发布查询和实时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高校的发展步伐,同时也对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着效益与风险的矛盾。如果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够严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财务漏洞,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难度。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单位的一些学历低、学习能力差的人不能适应发展要求,新时期财务相关人员应该是懂专业知识又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人才。

2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支撑。但研究表明,很多高校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工作中透明度不高,无法对财务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都是结合自身情况采用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集中核算”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一级核算”两种财务管理体制,这两种管理体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权限划分不是很明确,容易出现权力真空,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缺陷,这两种体制不能很好地将学校领导的统一性与院系管理的相对独立自主性进行有机结合。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乏力

新环境下,高校不再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是多元化、多渠道筹资,这种情况势必会加大单位资金流动量,如果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很容易出现内控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单位资产的安全。比如:“小金库”“公款挪用”“账外资金”等一些不合理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经济发展,给高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导致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

财务预算是对单位未来财务活动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一些高校对预算的编制、约束、执行和评价都不尽合理,很容易出现预算赤字,执行力的缺乏更是导致制度形同虚设,预算超支、随意支取等现象经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管理职能,降低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建设,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满足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绝对安全,财务信息风险主要来自人为操作不当和网络环境,比如:操作失误导致的信息丢失,病毒软件带来的侵扰等都使财务数据暴露于风险之中,一旦出现问题损失极大且恢复成本很高。二是财务信息建设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信息化建设不同于传统财务工作,它需要一支既懂财务、经营管理又要熟悉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以及掌握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同时还能根据特定项目或者数据进行分析和阐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正是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的。三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起步晚,尚未有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各职能部门的办公系统由不同公司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开发,系统间缺乏数据接口,部门系统间的数据形成信息孤岛,使财务信息化建设增加难度。

3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高校财务活动的保障

要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内部财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先,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以绩效为导向,采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成本与效益相比较”的理论进行成本效益管理,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考核机制,实行量化管理。由于财务制度的刚性与原则性,例如:专项资金投入与使用必须遵守的程序、科研经费的跨年度使用等问题,加大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资金支出工作难度。各高校领导应重视这一问题并规范管理,一定要适应新常态下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改进,正确预算、正确投入、算好每一笔账、花好每一分钱,同心协力,少花钱多办事,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最后,学校在讨论决定、拟定实施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时,应充分论证,必要时应进行专业咨询,明确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及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切实有力的内部控制,在单位管理工作中,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作为扎紧制度笼子的关键举措来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组,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适应性强的内控制度,加快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权责,并要按照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原则定期评估风险、检查漏洞,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单位规范收入支出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起有标准、有决算、有考评、有执行、有约束及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管理,全面有效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校内各部门的所有收支必须统一纳入学校预算,预算编制应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国家财政支出政策、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编制事业发展规划,确保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力相匹配。学校收入必须全额上缴学校,由学校统一管理,严禁设立“账外账”或“小金库”,对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各项资金,应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私分。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平台一体化构建

“互联网+”理念使财务管理模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与服务的效能,财务工作将迈入“信息化+”的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也应该向开放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发展,实现财务转型,由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型会计转变,从柜台内走出柜台外,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从局域网拓展到校园网,为师生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积极拓展财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各高校领导还应更新观念,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远程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的风险防范,确保信息安全,建设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积极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离不开平台一体化,通过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校园“一卡通”建设,对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数据中心,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和其他管理系统共享,通过一体化财务管理的实现,解决高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和共享问题,防止信息孤岛现象产生,保障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黎斌.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研究[J].新 财经 :理论版,2013(5).

[2]韩东.新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创新思考[J].中国经贸,2013(18).

[3]聂江珊.试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和创新策略[J].经济师,2013(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全兴的变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简单分析其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财务;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生存发展受到信息化环境的严峻挑战,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我国的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环节之一,只有不断地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实现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当下,我国的制造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认知不强,片面地认为所谓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扭曲快乐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本质。另外,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普遍比较不弱,体现在:其管理过于分散,难以集中管理,会造成资金流失。

2、企业财务管理平台缺乏信息共享。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严重不对称,这是由于各个制造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影响整个制造业财务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等整个运行过程导致的,具体体现在:(1)传统的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独立存在的,各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拒绝与其他企业的财务信息往来,造成信息闭塞,自成一体,然而,各个企业之间的利益是紧密相关的,这样闭塞的财务信息交流,会阻碍信息的传递,从而影响各个企业的业务发扎,造成资金流损失。(2)制造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银行以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标准不同,彼此之间设立界限,导致彼此不能及时地进行财务信息互动,影响真实数据的采取,从而影响整个制造企业的运营决策,且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导致财务管理失衡。3、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匮乏。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过强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在人才的培养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创新型、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不利于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

1、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全面的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革新,其革新的 方法 可以有:(1)集中化管理。全国的制造企业制动统一的采取管理办法,全国统一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从而有效地实现集中化财务管理,降低损耗。(2)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认知。严格的区分开信息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在思想观念里,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地位,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且以信息化财务管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认知度。

2、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改变传统的闭塞式的财务管理信息交流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并且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客观、准确。除了加强内部部分之间的联系,制造企业也要加强与其他性质企业、银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接近其他企业的财务管理 经验 、银行的资金支持以及行政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植,全面的、并安全有效地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建立公共浏览平台,及时的更新数据,方便各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互相借鉴,这样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平衡,帮助企业更加健康的运行。

3、加强财务管理技术的自主研发。信息化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而且信息互联网技术比较成熟,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技术的研究方式,可以实时的观察网上先进技术的发展状况,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一批财务管理技术自主研发团队,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多学习,多参考,自主研发财务管理技术。

4、全面的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1)工作人员上岗前,统一进行综合素质培训,检验优异者,才能正式上岗;(2)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修或者为其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如定期的安排工作人员到高级学校或者其他企业进行学习,工作人员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自身的工作,全面的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3)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锻炼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约束力,严格律己,认真踏实地落实好财务管理的每一步,保障其管理质量等。(5)采取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人员素质评定考核制度,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自主、全面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在制度的约束力下,形成彼此监督、相互促进的发展管理格局,在约束力下,共同成长,为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面对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做个好素质,也就是全面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走群众路线,发展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秩序。

【参考文献】

[1]汤志星.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3(5)

[2]黄淑敏.流程再造与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7)

财务管理创新论文_相关 文章 :

1.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2. 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论文

3. 浅谈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4.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5. 2016财务管理论文选题

6. 财务管理优秀论文

7. 关于财务管理论文精选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国有企业在实现对无形资本控制的同时,也要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那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呢?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当下,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大,在企业中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使得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项环节。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期望以最少的物质、人力投入换取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虽然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需要财务管理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式发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财务管理与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在国有企业中,一切与资金相关的事务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由此财务管理与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国有企业中大到企业投资方案的制定,小到每位员工的报酬都与财务管理有关。由此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积极性的高低。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不仅要面向决策部门,还要面向员工,来保证企业的收益。

(三)财务变化可以显示出国有企业经营的状况

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企业发展方案制定的优劣,反映出产品的销售情况,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如果短期之内产品销售量上升,代表企业制定的促销方案有效,销售途径良好;如果长期之内产品销量一直提升,说明产品的质量优,消费者对产品比较认可,相应的企业资金流动速度也会加快,满足国有企业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不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

当下,在国有企业中财务资源的配置受到产权制度的束缚,使得财务资源在分配上不能实现均等化、公平化,加剧了股东、职业经理人、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产权一直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约束着企业的发展,也正基于此,产权约束着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随着家族企业暴露的种种弊端,学者主张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且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愈来愈多的企业实现了两权分化,但是两者的分离并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实现两权分化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当今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员工,不能忽略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人们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方法来规划国有企业的配置结构,具体来说由原来的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源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科技水平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结构。但是在资源配置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员工具备知识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员工的报酬,还是采用传统的资源分配方式,降低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引发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不能满足

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过去,国有企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依靠有形的资产,比如机器、厂房等,而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实现经济的增长不仅需要有形的资产还需要无形的资产,比如专利、商标、人力资源等等,并且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占据的份额逐渐增大,能够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但是当下的财务管理内容针对的是有形资产,关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和管理理论比较少,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面临的外部竞争加剧,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国有企业投资的需求,限制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此外,一些国有企业不重视无形资本,忽略了无形资本的价值,使得企业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机构设置的不完善

以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采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式来配置国有企业的财务机构,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在新形式下,需要财务机构朝着灵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快速的处理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只有素质高的财务人员才能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下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敏锐的观察出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只是被动的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真正目的。此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失去建立财务管理的意义。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完善财务管理机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的存在,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企业应该狠抓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想方设法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员工财务管理的意识,避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从而起到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要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做到懂管理,善管理,学习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维持好正常的资金流通,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应该在现有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财务管理机构的灵活性,根据国有企业属于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员工的引导作用。

(二)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任何一种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考核,只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最大化财务管理的作用。考核可以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使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由此应该加强培训考核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了解专业技能的强弱,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财务人员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其他员工,应该秉承认真、敬业的态度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不能粗枝大叶,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要向财务人员普及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比如审计学、刑法学等,还应该学一些心理学来调控心态。国有企业要详细记录每位财务人员培训的结果,只有优秀的财务人员才能继续留在岗位上,不符合要求的员工重新接受培训或者转到其他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极大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由此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利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国有企业可以建立内部统一的平台,来完成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平台上披露企业运行的现状,发布企业资金的流向,接受员工的监督,有效的规避决策风险,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此外,财务信息以数字的方式呈现,小数点的位置关系到数值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方向,由此财务管理应该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处理好财务信息的每一个环节。国有企业良好的运行需要以信息流、物流等多种形式为依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将出现致命的损失,由此财务人员应该全身心都投入到财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避免纰漏的发生,做好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四)不断优化资本结构

当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无形资本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资本的竞争,由此国有企业应该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确定好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根据涉及行业种类的不同,明确两者的比例。第二,在有形资本中,明确内部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及层次等,从而提高资本周转的速度。第三,提高企业知识利用的效率,国有企业不能停留在拥有知识资本上,应该规划知识资本的用途,提高知识资本利用的效率,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比例,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

(五)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增大国有企业的收益空间。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运行的情况,自行确定成本计算和统计的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成本计算,了解企业费用的开支,减少不必要的金钱投入。当下,一些国有企业不注重成本费用的管理,只盲目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收益,并没有想方设法的节省开支,减少资金的投入。国有企业在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详细记录每种产品的消耗情况,以及产品销售的情况,计算不同商品取得的利润,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于此同时,记录设备引进和磨损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消耗,提高收益。

(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水平

国有企业在实现对无形资本控制的同时,也要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审批人制度,实现审批人对有形资本的管理,详细记录有形资本的使用情况、消耗情况、买卖情况等等。此外,要记录机器的使用情况、磨损情况等等。此外,建立固定的维修管理制度,记录有形资本维修的状况,使用和运行的状况等等。最后建立资产处理制度,明确机器、厂房等报废的标准,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

(七)规范预算控制工作国有企业

在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预算控制工作包括事前的调查分析,取证,相关预算的确定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以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预算,一定要保持公正的态度明确项目开展的预算。为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允许预算有偏差,但偏差不能太大,如果预算不在可允许范围内,应给予财务人员一定的警告,从而提升预算控制的效率。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只有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七个角度出发,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为相关管理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财务管理创新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经营收支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和管理,而是与经常性预算收支混在一起,混收、混支、混管,这种做法无法体现出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及其两类收支活动的运作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政府两种职能的逐渐分离,如何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单独反映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

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有助于在预算制度方面将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力与作为行政管理者所拥有的行政权力相分离,实现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计划、行政管理为主向市场化运作的产权运营为主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发展已逐步走出低谷,整体实力逐年增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者李松森将我国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概括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者耿建新认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多级委托代理与监管主体和客体一体化的问题,因而,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国有资本多级委托代理链的运行就不会有效。学者王宏利认为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只是作为公共预算的一部分与公共预算混在一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政府预算形式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吴树畅认为财政资金表现为一收一支,平衡使用。追求社会效益。国有资本金表现为周转循环,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将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下,势必影响各自功能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这两种职能逐渐分离,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以单独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活动状况,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再投入计划的有效进行。学者杨华指出必须尽快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规范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独资企业、国资参股企业、国资控股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发展。学者李丹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政策工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的制度,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学者李燕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反映政府出资人以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即是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经营性国有资本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学者刘永泽认为国有资本预算以国有资本的`宏观运营为目标,反映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性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是预算编制主体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出资人代表,是整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策者,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和资产处置权,应成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李晓丹认为国资委是国有资本预算的一级编制主体,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学者吴炳贵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由国资委独立编制,和财政部门编制的公共预算一样,每年由国务院审批,并向全国人大汇报,表决通过,二者汇总,构成国家的统一预算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编制国家预算是财政部门的职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财政部门继续充当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整个国家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吴祥云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应是财政部门。另外,学者文宗瑜、刘俊华等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和国资委共同完成预算编制。各抒己见,观点不一很正常。但是,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首先要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明确编制主体、编制范围、编制内容和监督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摘要

前言

第一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国有资本实行经营预算的意义

第二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发展历程

建设性预算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附属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独立说”

新型预算制度

第四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主要构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内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管机制

第五章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制订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制度

建立和加强立法机关预算、审计职能机构建设

加强预算收支执行监督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研究过程及方法: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总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研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本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并一一阅读,做好记录,总结每篇文献主要论点,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一定阅读量和自我总结,定下论文课题提纲,并拟定相关大论点和具体小分论点。

(3)修改总结:在拟定好提纲和各论点之后,将提纲和各论点展开阐述,并修改完善,做好总结。

2、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通过撰写论文的方式来阐述对该课题的理解和研究成效。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一)研究目标。

期望通过对此课题以上的研究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最终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发展历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明确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厘清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政预算关系,构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框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合理建议。

(二)主要特色。

我们通过合理定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析从管国有资产到管国有资本的制度,强调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数据质量,构建新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几个方面。对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问题上,在研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思上,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信息质量上等方面提出创新。

(三)工作进度:

从20xx年10月25日——20xx年5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0月25日——10月30日:与论文指导老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xx年11月1日——12月15日:查找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大纲。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15日:继续收集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1月16日——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20xx年4月11——5月10日:根据导师建议多次修改论文并完成最终稿,20xx年5月11——5月30日:翻译相关论文资料,并准备论文答辩PPT。

六、参考文献

[1]李世聪.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2008.

[2]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

[3]吴树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国有资产管理,2003.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范文一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

一、课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信用得到了推行。商业信用以其成本低,方便快捷,涉及利益方少等独特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行。而商业信用的推行直接导致了企业的一项债权性资产——应收账款的产生与发展。应收账款作为一项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资产的一般特性,但其却具有不同于货币资金,存货等能直接为企业利用的缺点和独特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发展中,应收账款起着重要作用,应收账款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企业应赊销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形成的应向客户收取的资产进行核算监督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效益实现,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力量和资产的运营能力,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应收账款从其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建立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企业,即四川长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面临的是新世纪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国际化大市场,国内外的双重竞争。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产业、甚至于个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有助于企业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应收账款的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流动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加快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的商品销售与资金流入不一致,商品和销售发票已开出,销售已经成立,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这种没有货款回收的销售收入,势必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那就可能会产生企业用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因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付款项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必将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支出,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或倒闭。2010年,四川长虹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2/3之多。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中一项较为特殊的资产,高效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流动资产的总体管理效率。因此,研究研究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是对企业赊销的管理,也是对流动资产,以至于企业总资产的把握和管理。

2.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有助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应收账款作为现代财务管理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系统工程。财务管理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四个部分,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营运和资金的分配。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直接涉及到筹集、投放和营运三个环节,也潜在的影响到资金的分配。所以,研究应收账款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资金,从整体上进行企业资金的筹划。

3.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可以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中应收帐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平均在40%-50%之间,而且逾期一年以上的账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收帐款已演变成了一种财务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居高不下,其实质就是潜在的坏账“黑洞”而且如果企业应收账款过多,时间过长或坏账比例过高,轻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此破产,所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引起每一位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另一方面,会夸大企业经营成果,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增加了企业的风险。通过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加快企业资金回收率,有利于管理者和投资者了解到真实情况,做出更好的决策。

4.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有利于促进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备。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而在国外,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是应收账款有价证劵化和保理业务。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企业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因此,我国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今后,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所以在国内我们面对应收账款问题应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改善和加强本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张云起.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方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若干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2(01).

4.张连萍.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山西:财会月刊,2006(02).

5.王玉林.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3(02).

6.周翔.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的对策.经济师[J].社科纵横,2002(10).

7.崔金艳.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控制[J].社科纵横,2006(07).

8.毛金妹.加强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

9.张萌.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之我见[J].军事经济研究,2008(09) .

10.李琼.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的对策研究企业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1998(3).

二、毕业设计方案或毕业论文研究方

本文以四川长虹公司为例,运用案例调查和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根据真实的案例与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归纳与总结,探究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应收账款进行概述,阐明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1.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

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包括商品或劳务收入及代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支付的运杂费等。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

2. 应收账款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成本。科学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是在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强化竞争、扩大销售作用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遵从成本效益原则,为企业缩减成本。

(2)有利于防范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可起到事先预测,事中控制的作用,从而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3)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应收账款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对资金的筹集、投放及分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效应收账款管理,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第二部分,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赊销比列逐年增长。

2、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淡薄。

3、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4、应收账款成本较高。

四川长虹“2010年账龄分析法下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表”反应成本过高。

第三部分,分析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四川长虹作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应收账款总额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应收账款额。在国内的彩电市场供小于求时,其业绩稳定,赊销也不多,应收账款数额较小。但随着其他企业的进入,市场慢慢的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纷纷采用赊销的方法进行促销。长虹在不断进行国际化并不能满足其固有的经营模式。因此,也同其他企业一样,开始大规模的促销,赊销。

2、公司管理者对应收账款重视不够。四川长虹在前几年的发展中,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走过遏制应收账款和强行收账两个极端,这主要是由于对应收账款管理了解不深,管理人才匮乏,信息不通等原因造成的。

3、(1)忽视客户信用调查和管理。

(2)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

4、财务报告不及时以致处理不及时。

第四部分,针对长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1、拓宽销售渠道。

2、防范应收账款风险。

3、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制。

4、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

三、毕业设计(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

通过具体分析四川长虹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长虹管理者和投资者了解到企业财务真实情况,起到预警作用,促使企业采取措施,加快企业资金回收率,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进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文章中给予的建议和对策,既可以为长虹公司提供参考,可以为其他企业管理层提供重要借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范文二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经济对于世界整体经济来说影响是重大的。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可从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从微观环境分析,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冲击,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已大大超过有形资产的价值。

2.当代财务管理的手段落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势在必行。

3.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很少论及。

4.现行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

5.现行财务评价体系主要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指标,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缺乏适当的指标加以考核评价。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 资本结构不合理

(二) 投资缺乏科学性

(三)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四) 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三、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二)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三)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四) 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 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二)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三) 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四)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五)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得对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

2. 归纳整理法:在材料的处理上,首先确定了哪些材料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用,并将其集中整理;哪些材料是多余的,对其进行筛选。

3.对比分析法: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别人的观点可能不一致,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汲取别人的一些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东西,在这过程中,要对比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存在差异,以便自己在获取资料时提供方便。

4.求同思维法:我们应该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持一种认同的态度,站在他们研究的立场上去体味他们的成果,学习他们的一些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理解。

5.求异思维法:认真领悟别人的观点,但不要被别的观点所束缚。运用发散性思维,努力在文章中或别人的评论中发现新的东西,并及时加以总结。

四、本课题主要查阅的文献和资料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

[2]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J].会计学会,2002,(10).

[3]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4]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 [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5]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6]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3).

[7] ChenNianDong. Shallow discuss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fail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J]. Forest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2000, (9).

[8] LiuQiuPing.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J]. Building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2003, (2).

[9] strict really r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1, (4).

财务管理创新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

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思维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而后讨论了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

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

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

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

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

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

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

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

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

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三、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维

1、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通常根据职能进行财务管理,最常见的是将财务部门细分为会计部、财务部、资金部等。迎接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企业应主动创新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组织中设置独立的部门或人员来专项管理财务数据及与财务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和分析。

对于暂时不具备创建大数据财务管理体系的,可以购买第三方的大数据平台使用权,但仍需专人管理和分析数据。其次,大数据的产生使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管理者应从新的高度来看待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学习长虹,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沟通能力;或学习海尔,通过制度和新的财务体系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流程。无论哪种,其最终目的都在于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

2、构建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

大数据的有效信息密度较低,想要从巨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依靠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预测和数据挖掘分类等技术对所有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梳理和评价,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存在问题、潜在危险,还能评价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乃至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独立建设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还可以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只需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构建本企业的大数据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为快捷,成本也更低。

3、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大数据财务分析体系,还是购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权,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能够应用大数据软件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不但要精通传统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能够应用统计学、大数据技术,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和所在行业的发展状态。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上的宏观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依据。为了得到这样的财务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应强化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人才,组建起具有现代化大数据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使其真正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顺应潮流、完成自身变革,是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质的改变,也会为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摘要:

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优势。而融资问题乃是决定国企并购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并购融资

一、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迟缓。在并购实践中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和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通常以首次上市公开发行时募集的资金作为并购资金,或是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通过配股的方式继续募集资金,为并购做准备。但是我国企业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以及股票发行的规定都比较严格,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数额一般不能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系统性风险以及政策因素不容忽,这都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发展。导致了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利用上述手段进行并购融资。

2、贷款融资应用有限。银行信贷资金受银行短期偏好信贷倾向、资本金偏低及计划性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维持与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营所需,很难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银行借款所融资金不能用于股票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一般只能用于非上市企业的并购或只能用于收购国家股、法人股。而且银行对企业的并购贷款常常需要提供担保或需要贷款企业以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才能发放。再加上贷款利息比较高,使企业难能负担此项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在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3、债券融资比例小。在我国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有企业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影响一般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因素有,一是发行债券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往往导致资金筹集与需要的时间上不搭配,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决定了发行人选择的局限性和筹资数量的有限性。二是发行债券的严格条件将许多国有企业拒之于债券筹资的门外。三是债券筹资难以用于并购支付。我国对债券筹资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股权并购涉及股票买卖,因而该条款限制了为股权并购而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

4、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股权并购也属于股票交易范围之列,因而就限制了银行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的行为。而债务性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等,<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40%,这些规定都对债券的发行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存款的风险要大,高风险下没有高收益的预期,企业债券就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债券交易不如股票交易活跃,因而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

5、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的并购行为均由政府机构操纵,并非企业自愿,而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政府的干预,不同的企业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面临的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一部分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轻,而另外一些企业有可能会有相对较重的融资压力。这一方面阻碍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并购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抑制了企业并购融资的内在冲动。此外行政控制等非市场手段的应用,也很难保证企业并购融资的外在资金支持。政府只关注并购时的资金需求,而并购后的资金支持及企业运作往往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整合效果。

二、国有企业发展并购融资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选,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一方面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小,另一方面不会向市场传递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尽可能合理地从企业内部筹集并购资金,除企业自有资金外,利用企业除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产权置换或产权出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某些领域退出,收回债务等等,对企业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在保证并购企业控制权并保证每股收益增长的前提下进行换股并购。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支付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收购价格被高估的风险和并购整合风险,获得目标企业管理层支持等多方面的好处,对于大规模的并购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急需扩张的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融资或者公开发行的条件,利用换股方式进行并购运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借款和发行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选择这种融资渠道应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期限、成本,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如果最佳资本结构要求采用权益融资,那么就采用发行股票。否则应优先考虑银行借款,再考虑发行债券。

2、发展利用创新融资工具。与国外相比。在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垃圾债券、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融资工具在我国并购融资中应用很少,有些并购融资工具如杠杆收购中的过桥贷款等尚不完善,但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融资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明智选择。

(1)股权租赁。股权租赁是指各类投融资主体作为联合收购者,与收购方合作收购企业,持有目标企业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在收购完成后,投融资主体将所持股权作为租赁标的物,通过设定租赁期限和收益的方式,逐步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收购方,以完成并购。对收购方而言,股权租赁可简单归结为出售一租赁一回购。出售是指收购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无力购入的股权出售给融资机构。此时,投融资机构实际承担了为收购方融资的功能,以减轻收购方的收购资金压力。投融资机构作为一个过渡性的股东,不以长期控制股权为目的,因此,必须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和回购合同。租赁期间,收购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度资金,等租赁期满后,再将这部分股权正式回购过来,从而完成整个收购。

(2)票据融资。企业并购交易中通过票据融资在我国很少应用。目前,我国的票据功能仅局限于支付信用结算工具,其融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票据发行融资比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随时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及应变对策。同时商业票据融资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带来的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随着我国对票据管理的逐步放松。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扩大,以及票据交易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可尝试利用票据的担保、买卖和抵押来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活动的临时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业绩评价等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银行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一:完善商业

1传承优良传统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当作大事来抓,要积极吸收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要坚持业务开拓、内控监督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内控优先,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发展业务。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制度观念和内控观念,让他们熟知各自岗位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制度和规程来处理每一笔业务,提高他们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使每位员工成为业务运营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节点。

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一种在业务运营中时时监控和每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监督机制,它是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部门内部和岗位自身的自我约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上级对下级的授权控制为内容,以科学监控方法和独立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以防范各种风险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总和。

完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检查机构。二是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随着银行也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可能。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机制评价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控环境的评价,是指内控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完整可靠;内控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及作用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内控人员的内控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内控用人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监督层对内控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等。二是内控风险识别的评价,是指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分专案标是否明确,二者的关联程度如何,管理层为确保整体目标实现的参与情况和承担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建立了对内部和外部内控风险预测和识别机制,即内控风险预测是否透彻和恰当,内控风险评价概率和频率依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建立了内控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反应机制。三是内控活动的有效性的评价,是指执行部门是否都设有恰当的风险监控活动;内部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保证内控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通过内控活动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相关风险。四是内控资讯及时反馈的评价,是指是否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内控资讯交流反馈系统,即岗位员工通过内控责任的履行,发现可疑和不轨行为是否及时将资讯传递给管理层,管理层是否将内控资讯以一定方式及时转达给有关人员有效履行其内控职责,达到内控的预期效果;内控资讯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手段与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等。

提高业务水平

培育管理理念,增强合规操作意识

把“创新为先”、“团队协作”作为执行人员有所作为的指导原则,把“认真负责”,“勤奋敬业”作为执行人员的工作作风,把“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作为执行管理的内控文化,大大增强了全辖员工特别是执行人员的合规操作意识。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围绕《会计核算规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业务监管人员和柜面人员素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大力营造执行人员学业务、增知识、提素质的良好氛围。

狠抓内控管理,严控关键环节风险

积极开展“纠违规、促内控、防案件百日集中教育整治活动”,将账户管理与核对、反交易与错帐冲正、查询查复交接环节等列为主要控制风险点,并在部分网点进行业务规范试点,进一步促进内控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加强优质服务

加强优质服务,要始终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能定性为“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不断加强和促进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并极力营造温馨、最有个性的营业环境。了解客户,熟悉客户的资料,需要做到和客户像朋友一样,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2009年7月份,一位老人家来银行办理存单转存业务,把2000多元遗忘在柜台上,且自己浑然不知,后来我经过多方打听到老人家地址,当把钱送到她手里的时候,她热泪盈眶,无比激动。以这种情感营销为纽带,做到了在服务中营销,在营销中服务。要相信,只要秉著“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真诚最终会感动客户。或许这样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平凡和琐碎中却蕴藏着无穷的快乐。在这种注重细节的贴心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营销技能,寻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奉献是美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真善美谱写着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奉献之歌。我们有着如此优良的传统,就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过去,我们同心同德收获了很多果实。但是那只是代表过去,要想取得更大的辉煌,我们必须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创新。

2走创新之路

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部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商业银行如何在预算、资产负债、资本、成本、风险、业绩评价等各方面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有效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各管理层的经营效率,适应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稳步、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新的财务管理体制,逐步完成从传统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的转型。但是,和国际惯例仍有差距,财务管理理念还有较浓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色彩,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财务预算重短期、轻中长期,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重目标制定与分解,轻监督和控制,造成财务调控机制失效。三是重外部风险,轻内部风险,导致财务风险较高。四是重业绩评价,轻激励机制建设,导致业绩考核功能弱化。那么,如何推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呢?笔者认为,当前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是:建立一个“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以资讯系统为平台,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业绩评价为依据,通过内外部审计强化监督”的财务管理体系。这对财务管理的理念、人员素质,以及对财务管理的目标、手段与职责定位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

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

推行“财务伙伴”、“全面风险管理”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财务伙伴”理念,即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为银行各项业务发展、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财务上的支援和帮助,而不仅仅是编出几张报表,提供几个数字。财务人员要通过数字发现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供财务上的专业意见。要通过提供财务资讯和分析等专业角度,对各类风险给予评价和结算,通过预算、资本分配、风险资产配置、盈利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财务手段进行预测和控制,特别是要关注法律、法规和税务方面的风险,以及声誉和经营权风险,以维护银行的市场地位。

促进财务管理方法创新,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在推行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银行应将成本管理视为战略行为,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财务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合理安排成本投人,制定最佳的成本管理模式。在组织机构体系上,应实行扁平化管理。成本核算的观念要贯穿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为提高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对利润指标的下达,可以从分支机构历史发展规律、同业市场份额占有比率、领导期望和可预见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历史业务资料,分析寻找其业务发展规律,在不考虑其他三个方面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回归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利润敏感性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其业务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历史业务资料进行测算,查询与实际资料之间的差异,确定其他三项因素对差异的影响,进而确定各项因素所占的权重。在实际预测时,可根据各项因素的权重,对预测资料进行修正,得出诸如日均资产及负债、期末资产负债规模、负债成本及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内部结构、费用总额等业务指标预测值,并以贷款利润率和存款利润率等指标进行校正,最后以此作为下达业务指标的依据。

实现各种资源优化管理

应逐步实现对资金、费用、固定资产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按许可权审批,逐笔监控。区域总部要把有限的资源向效益好、管理好、有发展潜力的分行、支行和产品倾斜;对管理混乱、效益差的分行、支行的费用和固定资产要坚持压缩;对长期规模小、效益差的营业网点进行撤并,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财务风险的控制。市级工商银行要按照总行要求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机制,不仅可以规范财务行为,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和财务资源使用效率。

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完善考核体系

一些商业银行正在推广的“麦肯锡利润报告系统”,为推行激励机制,引导科学考核提供了有力的业务平台。运用回归分析法,设定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可以分析单个产品效益、部门效益、客户效益、单笔资金效益以及员工贡献效益。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中,考核客户经理的主要指标是业务拓展类指标,实行百分制的考核分配办法。此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业务指标中没有一个共同的支点———效益,业务指标和员工薪酬的对应关系不一致,客户经理的综合业绩难以准确体现。我们可以尝试以资产负债指标为考核指标,通过财务预测,运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作为调节杠杆,得出客户模拟利润,寻找利润和工资的比例关系,从而客观公正地评定客户经理的业绩。

创新财务人才管理

迅速培养一支素质高、重管理、善开拓、公正务实的财务管理队伍。要抓好人才准入环节。要根据人民银行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严格选拔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队伍中来,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抓好培训环节和履职考核环节。

范文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

一、简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成因

***一***财务风险规避水平低下

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在近几年逐渐改制形成的,所以它们身上带有不成熟、起步晚、经验少的标签,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较为低下,自身规避财务风险的水平也比较低下,因此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问题。而这种规避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过分注重放贷速度,反而忽略了贷款质量,易产生某些不良资产;其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失衡,从而导致筹资的负债规模较大,进而影响了产权比率,为银行财务风险问题也添难不少。

***二***农业经济本身的不稳定

明白我国产业发展历史的话,就知道我国最初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国家发展基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重视工业、旅游业的发展,至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但是就目前农村的情状,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为发展基础,沿袭著传统的“靠天吃饭”情景,农民过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经济收入极为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这种现实情况展现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一环传一环,这种不稳定性自然也影响到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为银行带来了较大的不可控风险。

***三***地方 *** 过分行政干涉

从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分类来说,农村群众团体素质还是较为偏低,包括农村 *** 官员的素质也不高,所以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地方 *** 为了在短期内提高 *** 功绩,大力建设某些短期工程,忽略了金融风险的问题,或者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只顾盲目发展所谓的经济,殊不知他们已经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 *** 干预的这种经济建设专案,大多是直接强行命令银行发放贷款,就造成了老百姓常说的“ *** 点菜,银行买单”的有趣俗语。

二、做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观念是指导银行进行财务管理的准则,它就如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则一般,触犯了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则银行一旦违反了管理观念,则会直接受到财务风险的重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体制的新近改革,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则首先要树立的就是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面貌,并且存在粗放、滞后的问题,因此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摒除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和缺失,切实从银行普通人员、管理阶层员工两个层次进行改进,树立全员的管理理念,注重每一位银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树立市场经济、财务风险的意识,从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科学、谨慎、有效。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国有企业在实现对无形资本控制的同时,也要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那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呢?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当下,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大,在企业中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使得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项环节。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期望以最少的物质、人力投入换取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虽然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需要财务管理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式发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财务管理与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在国有企业中,一切与资金相关的事务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由此财务管理与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国有企业中大到企业投资方案的制定,小到每位员工的报酬都与财务管理有关。由此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积极性的高低。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不仅要面向决策部门,还要面向员工,来保证企业的收益。

(三)财务变化可以显示出国有企业经营的状况

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企业发展方案制定的优劣,反映出产品的销售情况,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如果短期之内产品销售量上升,代表企业制定的促销方案有效,销售途径良好;如果长期之内产品销量一直提升,说明产品的质量优,消费者对产品比较认可,相应的企业资金流动速度也会加快,满足国有企业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不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

当下,在国有企业中财务资源的配置受到产权制度的束缚,使得财务资源在分配上不能实现均等化、公平化,加剧了股东、职业经理人、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产权一直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约束着企业的发展,也正基于此,产权约束着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随着家族企业暴露的种种弊端,学者主张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且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愈来愈多的企业实现了两权分化,但是两者的分离并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实现两权分化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当今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员工,不能忽略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人们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方法来规划国有企业的配置结构,具体来说由原来的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源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科技水平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结构。但是在资源配置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员工具备知识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员工的报酬,还是采用传统的资源分配方式,降低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引发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不能满足

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过去,国有企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依靠有形的资产,比如机器、厂房等,而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实现经济的增长不仅需要有形的资产还需要无形的资产,比如专利、商标、人力资源等等,并且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占据的份额逐渐增大,能够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但是当下的财务管理内容针对的是有形资产,关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和管理理论比较少,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面临的外部竞争加剧,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国有企业投资的需求,限制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速度。此外,一些国有企业不重视无形资本,忽略了无形资本的价值,使得企业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机构设置的不完善

以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采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式来配置国有企业的财务机构,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在新形式下,需要财务机构朝着灵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快速的处理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只有素质高的财务人员才能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下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敏锐的观察出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只是被动的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真正目的。此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失去建立财务管理的意义。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完善财务管理机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的存在,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企业应该狠抓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想方设法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员工财务管理的意识,避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从而起到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要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做到懂管理,善管理,学习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维持好正常的资金流通,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应该在现有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财务管理机构的灵活性,根据国有企业属于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员工的引导作用。

(二)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任何一种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考核,只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最大化财务管理的作用。考核可以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使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由此应该加强培训考核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了解专业技能的强弱,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财务人员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其他员工,应该秉承认真、敬业的态度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不能粗枝大叶,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要向财务人员普及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比如审计学、刑法学等,还应该学一些心理学来调控心态。国有企业要详细记录每位财务人员培训的结果,只有优秀的财务人员才能继续留在岗位上,不符合要求的员工重新接受培训或者转到其他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极大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由此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利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国有企业可以建立内部统一的平台,来完成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平台上披露企业运行的现状,发布企业资金的流向,接受员工的监督,有效的规避决策风险,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此外,财务信息以数字的方式呈现,小数点的位置关系到数值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方向,由此财务管理应该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处理好财务信息的每一个环节。国有企业良好的运行需要以信息流、物流等多种形式为依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将出现致命的损失,由此财务人员应该全身心都投入到财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避免纰漏的发生,做好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四)不断优化资本结构

当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无形资本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资本的竞争,由此国有企业应该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确定好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根据涉及行业种类的不同,明确两者的比例。第二,在有形资本中,明确内部比例之间的关系以及层次等,从而提高资本周转的速度。第三,提高企业知识利用的效率,国有企业不能停留在拥有知识资本上,应该规划知识资本的用途,提高知识资本利用的效率,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比例,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

(五)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增大国有企业的收益空间。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运行的情况,自行确定成本计算和统计的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成本计算,了解企业费用的开支,减少不必要的金钱投入。当下,一些国有企业不注重成本费用的管理,只盲目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收益,并没有想方设法的节省开支,减少资金的投入。国有企业在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详细记录每种产品的消耗情况,以及产品销售的情况,计算不同商品取得的利润,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于此同时,记录设备引进和磨损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消耗,提高收益。

(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水平

国有企业在实现对无形资本控制的同时,也要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审批人制度,实现审批人对有形资本的管理,详细记录有形资本的使用情况、消耗情况、买卖情况等等。此外,要记录机器的使用情况、磨损情况等等。此外,建立固定的维修管理制度,记录有形资本维修的状况,使用和运行的状况等等。最后建立资产处理制度,明确机器、厂房等报废的标准,实现对有形资本的控制。

(七)规范预算控制工作国有企业

在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预算控制工作包括事前的调查分析,取证,相关预算的确定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以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预算,一定要保持公正的态度明确项目开展的预算。为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允许预算有偏差,但偏差不能太大,如果预算不在可允许范围内,应给予财务人员一定的警告,从而提升预算控制的效率。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只有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七个角度出发,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为相关管理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财务管理研究问题论文

如果说面对企业管理这一永恒的主题,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明显滞后于其组建速度,并且财务管理又是它们的重要基础工作和突出的薄弱环节的话,那么,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企业只要从自身出发就完全可以控制。本文在分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8.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财务管理 工作在企业经营中,起着驾驭、组织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我为大家整理的超市财务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超市财务管理论文篇一 连锁超市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 编号:1009-4202(2013)06-000-01 摘 要 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起着驾驭、组织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本文拟就连锁超市的的财务管理对策加以探讨。 关键词 连锁超市 财务管理 对策研究 一、适度扩张,控制负债,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优化财务结构是每一家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连锁超市也不例外,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连锁超市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科学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1.优化资本结构 超市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得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负债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率尤为重要。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 2.优化负债结构 连锁超市经营现金流量非常充沛,所以它的债务除了来自银行贷款外,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延后付款所占用的供应商头寸,这就决定了其负债结构中短期负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鉴于此,连锁超市的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数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超市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对长、短期负债的比例进行平衡,以确定既使超市风险最小,又能使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此外,还应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个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 3.量力而行,控制投资风险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坚决杜绝投资决策“一言堂”、“一拍脑袋、二拍大腿、最后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对每一个新开连锁店从立项、选址到开业都有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必要时可聘请有专业机构参与决策。连锁超市要发展,必须要有规模,但规模的壮大要建立在业绩良好的基础之上,但切不可为扩大规模而不顾实际,举债扩张,一旦投资项目经营不好,将严重危及整个连锁体系的生存。对于恶意占用供应商头寸进行扩张的,更要坚决杜绝,因为这种将短期资金长期化运用的风险不言而喻,而且,恶意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作法虽然能够在一时给超市带来可观的现金流,但却是以牺牲供应商利益,损害双方互利合作关系做为代价的,必然导致供应商的抵触,在宏观经济向好,超市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这种作法也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一旦超市销售不畅,供应商将群起而攻之,轻则停止供货,重者挤兑超市、哄抢货物,上面说的华榕超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加强资金管理 1.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连锁超市在年初时,财务部门应编制全年资金预算的计划,它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的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四部分构成,通过编制企业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明确超市资金的主要用途,便于超市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支出等情况的发生。 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 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的风险,在途的风险和或有的风险。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应加强事先控制。通过设置分级审批权限,可设董事会、总裁、财务总监等审批级别,每一级规定明确的审批额度,审批金额在该级权限之内即可批准使用,如在其权限以上则需要经本级审查后报上一级审批,直至有权批准者为止。资金的在途风险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所以在结算票据选择上尤为重要。一般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使用“贷记凭证”、“转账支票”做为较安全的结算手段。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的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这一点的控制主要是企业的每个董事应勤勉尽职,在对外担保,或是对外贷款审批时谨慎尽责,严格控制,降低担保和贷款所产生的债务风险。 3.资金使用日常管理 在资金的日常管理上,连锁超市应确立超市总部在资金运用的主体地位,将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借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超市总部应定期、不定期地对门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既可以通过日常的会计报表了解全面情况,又可以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防止资金损失。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项预算之间相互联系,它将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连锁超市的预算管理可以采用“从上到下,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在每年末由超市总部财务中心组织,在对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由财务中心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和下一年企业目标确定预算编制原则,下发各门店。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实行“权限管理和例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权限管理就是在全面预算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资产购置、费用开支等设置管理权限,明确各部门、各层级审批权限。 结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即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 方法 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多信息、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学宝.“浅议连锁经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黑龙江对外经贸.:117-118. [2]韩元志.“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机制”.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58-64. 超市财务管理论文篇二 加强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 超市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在国外已有70年 历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百货、食品为主的超市萌芽,90年代初期进入初创期,目前超市已进入细分差异化竞争阶段。随着全球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超市连锁 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市场。如果国内超市在近几年不加快 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则会面临很大的威胁。本文拟就笔者所在的建财超市,谈谈如何加强超市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适合连锁超市发展的财务控制系统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就是对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具体的做法是在每年的年末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作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超市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和门店对下一年的企业目标进行研究,然后根据上报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进行修正补充,编制财务预算初稿,最后由经理室通过后下达。我们对财务预算实行“权限管理和重要项目 报告 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权限管理”就是在全面预算基础上对投资项目、费用开支、物品购置等设置审批管理权限。如投资项目由发展部负责管理, 广告 费、业务费分别落实到营运部和办公室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可以落实经济责任,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主要适用于各连锁门店,报告的内容是费用开支,报告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各门店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为加强对其管理,规定凡在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报总部审批;预算内凡属于总部监控的费用如广告费、 修理 费等,根据公司费用管理办法上报,并经总部同意方可支出。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不但能使总部及时掌握下属门店监控项目的开支情况,而且有利于门店加强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预算的刚性,管理的重点要落实过程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发现情况,及时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偏差,要修正预算指标,使预算真正起到指导经济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投资决策。 1、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可行性分析。由于业务和财务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财务从投资项目初期参与,共同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投资方案更趋完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对投资项目调研结果基础上,由发展部和财务部各自测编一套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经有关部门论证,决定项目可行性,再按集团规定程序上报、审批。从实践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项目投资的成功率,降低了投资风险。 2、实行基建项目的招标制度。招投标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的超市总部在这方面往往缺乏 经验 ,为保证招投标内容的客观、公正、合理,维护各方经济利益,可请富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同时加强合同管理,防止合同与标书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3、实行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项目的审价制。工程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它维护的是建设单位利益,所以通过监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监管,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而且可以控制成本。对竣工项目实行审价制也是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有效工作,过去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问题十分突出,大型工程项目竣工后又不审价,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现虽然大部分企业实行了工程竣工审价制,有效遏制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现象,但仍未根本制止。所以企业对竣工项目仍有必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工程审价。财务在付工程款时须根据工程进度控制付款,严禁超预算付款。 (三)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大型连锁超市具有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因此,财务应根据这些特点, 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 1、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可以使分散的沉淀资金加快周转,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 体操 作上,超市总部投资金管理中心,承担资金使用、调度和管理职能。独立核算超市原则上开设两个帐户:一个是基本帐户,用于预算内的日常开支,资金由资金管理中心划拨;另一个结算户用于日常开支以外的各项资金收付,如销货款收取和进货款的支付,总部通过远程查询和网上银行实时监控。非独立核算超市,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经营资金直接入总部指定帐户。 2、进货款采用信用结算。财务要根据商品的不同保本点、周转率情况,确定商品不同的帐期和付款形式,积极采用商业信用等结算方式,节约利息支出。现在我们通过与银行合作,承诺凡有“好美家”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客户需要贴现时,银行保证予以满足。从而对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3、进行资金运作,广开企业财源。资金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运作有了可能。超市销售最大特点是货币资金流量大,而进货款一般实行约期付款方式。所以,企业从上次付款结束到下次付款期间,资金始终会有短时间的沉淀过程。当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短期运作的资金量会相应增加,可以协定存款率、委托贷款、短期证券投资和资金托管等方法进行资金运作,增加企业效益。 (四)加强存货控制。加强库存管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连锁超市商品具有周转快、流量大、品种多和规格齐的特点;在销售形式上,以敞开货架陈列和顾客自选为主。鉴于这些特点,企业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对商品的管理。 1、进货环节。首先,总部要建立统一的商品目录,不论是门店自行采购还是总部集中进货,所进商品必须是目录内的,这样做的优点有利于加强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统一管理。总部对商品目录不定期进行完善,坚持优胜劣汰,凡进入目录的必须是有市场竞争力、有价格优势和质量有保证的商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每种商品的单品进行系统的进销存分析,形成计算机决策为主、人工修正为辅的进货决策系统;财务在进货环节主要是控制商品的进价,每次付款前,都必须打开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以防供应商价格高开、折扣少算等情况。 2、储存环节。财务可以对商品的保本点、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进货部门,修正计算机进货决策系统的参数,不断完善库存结构。同时,由于超市销售形式是开架自选,应加强商品的盘点工作,通过盘点促进库存管理和有效防止商场商品失窃,降低商品损失率。 3、退货环节。企业退货涉及进货退出和销货退回两个方面。因商品质量、款式、价格等因素是进货退出的主要原因;进货退出的管理是退货款的结算,特别是买断经营商品,业务与财务信息传递必须及时正确,防止发生坏帐。某些超市如经营装满建材的建材超市,推出多余商品可以退回的售后服务内容,对于销货退回的重点管理是把好商品质量关,防止已损、变质商品回流入库。 (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材超市各门店业态相同,操作流程统一,管理要求一致,这就便于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行标准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和健全企业 规章制度 ,重点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岗位责任,即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要求,以及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间的衔接关系。二是规范操作流程,无论是大的项目,还是小的费用开支,都要规定操作流程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在制定 岗位职责 和操作流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内控是否完善。其次是加强和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对企业各部门、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奖惩要与个人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和遵章守纪挂钩,保证经济业务正常安全运行。 二、建立 计算机分析和管理系统 (一)实行 会计电算化联网管理。目前的超市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卖场,而是一种以集约、连续、跨地域经营为特色的卖场。总部对各门店联网后,可以通过远程查询功能,进行即时监控。监控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信息,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信息;在监控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会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为公司所有门店提供了统一的帐务系统和核算模式,为 企业实现全国连锁在财务管理上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建立财务信息互换中心(财务MIS系统)。对财务部内部而言,由于连锁超市店多、面散,总部经常有很多信息需要及时通知门店;反之,门店也有许多信息需要反馈总部。因此建立一个高速、便捷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即财务MIS系统,很有必要。在这个MIS系统中总部和门店之间、门店和门店之间可以进行直观的点对点信息交流,或者串联Net Meeting,召开财务例会,这对于解决连锁企业内部往来业务的核销,解决相互之间的帐务问题很有帮助。 对外而言,这样的一个MIS系统,拥有对外的接口,通过权限的控制,让企业的领导者或其他部门从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报表和数字,以便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和做出决策,同时将他们的要求和态度反馈到财务部,让财务部能迅速提供资料或做出财务处理。 (三)建立财务资金 电子审核系统。由于连锁超市门店地域的分散性和总部资金集中管理的特性,往往给门店用款的审核和支付造成不便。也就是,门店需要用款时,由于门店离总部太远或总部有权签字者外出,影响审批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总部财务的资金预算安排。利用电子审核系统则可以避免以上矛盾。审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统进行审批,电子签名、审批通过后的“单证”流向财务部,财务部再根据“单证”上的期望付款日安排资金统一支付,这就增强了用款的时效性,便于财务的资金安排和资金的预算管理。 (四)及时进行数据的分析。要做好数据分析,应建立计算机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必须讲究 科学实用,能满足 企业管理 的需要,能解决管理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对商品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有大类分析数据,更要注重单品的分析,分析指标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定。分析指标主要有:商品周转率、毛利率、保本点、相关指标对总体指标的影响程度等。通过指标分析,可以完善库存结构,加快商品周转,进一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三、建立统一的结算管理中心 建立统一的结算管理中心是连锁超市 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实行的是门店确认、总部付款的方式。而确认要到供应商送货后若干天才能办理,确认后供应商再把销货发票送到相关门店。所以,供应商收取一笔贷款至少走两次。随着门店数的增加,供应商工作量很大,而且这种结算方式不利于连锁企业向外拓展。因此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结算中心,这个结算中心拥有一个基于INTERNET平台,可以向供应商提供各个门店的结算清单,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再统一支付,即方便供应商查询核对,减少了供应商的结算手续,提高了效率,也有效控制了资金,利于资金的预算安排。看了“超市财务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怎么做 2. 有关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3. 超市财务管理制度3篇 4. 有关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5. 超市财务管理制度规定3篇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筹集资金、有效投放资金,并监督控制财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应,是政府、企业或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共同期望。本文从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的概念、编制原则及方法的介绍入手,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强调进行价值分析是有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竞争力、优选项目方案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投资估算 价值分析 项目决策

1 项目在决策阶段的投资

一个建设项目从投资意向开始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实施阶段;项目总结阶段。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的工作是投资项目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方面,对投资项目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工艺和工程方案、项目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的过程。

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划分,项目投入总资金由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两项构成。投资估算时,需对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各项内容分别进行估算。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等。

2 工程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投资估算的具体内容

a建筑工程费;b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c安装工程费;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e基本预备费;f建设期利息;g流动资金。

可用公式作如下表示:

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a+b+…+e

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f

建设投资=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静态投资=a+b+…+e

动态投资=f

项目投入总资金=建设资金+g

投资估算的深度要求

由于不同阶段工作深度和掌握的资料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也就不同。随着工作的进展,工程造价会不断深入,准确度会逐步提高,从而对项目投资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项目前期的不同阶段对投资估算的允许误差率如下(如表1):

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重要性

建设投资估算的基础资料与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拟建项目的工程方案及工程量;(2)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估算办法和费用标准,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3)专业机构发布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计算方法、计经指标等。

投资估算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2)是满足工程设计招投标及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的需要。

3 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建设投资简单估算法

(1)比例估算法;(2)生产能力指数法;(3)朗格系数估算法;(4)投资估算指标法。

投资估算指标分为单位工程指标、单项工程指标、项目综合指标三种。建设项目综合指标一般以项目的综合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单项工程指标一般以单项工程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单位工程指标按规定应列入能独立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即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

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加和求得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总额;最后再根据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计算建设期利息。以上加总求和即得出项目总投资估算。

其中,建筑工程费的估算方法有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建筑工程总量)、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实物工程总量)和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前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后一种方法要以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为基础,工作量较大,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用。

4 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理论探讨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缩写为VE)又叫价值分析,它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工程的必要功能。其表达式为:价值=功能(效用)/成本(费用)或V=F/C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VE研究要从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简称LCC)的角度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VE研究要重视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而不是仅考虑建设成本。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实施价值工程,可以避免一味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导致研究对象功能水平偏低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一味的提高使用成本而导致功能水平偏高的现象,使工程造价使用成本及建筑产品功能合理匹配,节约社会资源。

(2)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项目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功能分析,删除过剩的功能和不合理的功能要求,加强不足功能,把节约成本放在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功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功能的数量化,把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

(3)价值工程是一种依靠集体智慧所进行的有组织的系统工作。进行价值工程研究,要组织各方面人员参加,并提出技术方案,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把方案优选和方案改进结合起来,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

价值工程本质上是以功能为中心来规划某项工作,其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实现必要功能,剔除多余功能。

②求得必要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

③使各部分的功能寿命大体一致,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提高产品的价值,有以下五种途径:提高功能,成本降低。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保持功能不变,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不变,提高功能水平;成本稍有增加,但功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功能水平稍有下降,但成本大幅度下降。

5 结语

建设项目一般周期长、投资大、风险也较高,而且建设项目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投入资金,工程建起来、设备安装起来了,即使发现错了,也很难更改,这样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编制投资估算、进行价值分析是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竞争力、优选项目方案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马辉,王雪青.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方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4):25~29.

[2] 曹甲,葛宏翔,王蕊.工程建设投资估算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23(4):343~346.

摘要:受金融期权的启发,人们提出了与金融期权这种虚拟资产相对应的概念——实物期权,开始将期权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期权市场以外的实物资产投资与管理领域,使企业可以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中做出投资决策,赢得那些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战略价值。本文认为,实物期权成为今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管理工具。

关键词:不确定性 实物期权 企业投资决策

实物期权(Real Option)是金融期权理论对实物资产期权的延伸。可以将标的资产为非金融资产的期权称为实物期权。实物期权在资本密集产业特别盛行,对实物期权的积极支持者包括著名的大型企业惠普—康柏(Hp-compaq),波音(BoEing),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等全球500强企业,并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得到运用,这不仅是因为实物期权允许决策者在获得新信息后,再选择最有吸引力的备选投资项目,而且实物期权的存在增加了投资机会的价值,特别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这一价值可能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要想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决策制定中,必须要考虑和包含这些实物期权的价值。

一、实物期权的概念、核心思想和意义

(一)实务期权的概念“实物期权”一词最初由MIT斯隆管理学院斯图尔特·迈尔斯(Stewart Myers,1984)教授提出。他最先指出,期权分析对公司成长机会的合理估价是重要的,许多公司的实物资产可以看成是一种看涨期权。这种期权价值依附在利润增长的商业业务上。如迈尔斯所讨论的,由于公司在未来一些项目上可能有机会超过竞争性费率的收益,公司的价值可能超过当前所属项目的市场价值。传统资本决策为这样的项目估价所采用的标准方法,是把预期完成日期的价值贴现为当前的净现值。因此,这种方法隐含了一个假定:一旦投资者决定投资就要始终坚持投资直到项目终结。这一标准方法忽略了在完工日之前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管理层不再推进该项目的选择权的价值。而且由于财务人员对投资项目的未来利润只能作出不精确的估计,因此考虑到这种约束性条件,考虑相关经营选择权就显得更重要了。迈尔斯还指出,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也会极为重要地影响到这些项目的价值。传统资本预算方法不考虑项目经营选择权,也不考虑公司资本结构的灵活性。然而和经营选择一样,财务灵活性也可以用财务选择权的价值来衡量,公司通过资本结构的选择而获得财务选择权。对于包含相当不确定性的长期投资项目来说,财务灵活性和经营灵活性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相当明显的。迈尔斯强调,实物期权是分析未来决策能如何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或研究在将来可以相机而动这种灵活性有多大价值的一种方法。在相关的文献中,与实物期权类似的概念是,“管理期权”,“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等概念。詹姆斯(James C. Van Horne,1998),给出的管理期权定义是:所谓管理期权是指管理人员进一步作出决策来影响一个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项目寿命或未来是否接受的灵活性。迪克西特(Avinash K. Dixit)和平狄克(Robert Pindyck)1994年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这个概念,详细论述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不可逆投资的基本理论,强调了投资机会中类似于期权的特征,分析了如何能根据从金融市场中发展出来的期权定价方法获得最优投资规则,说明了企业在提供满足未来条件的灵活性程度不同的投资类型间的选择等问题。迪克西特和平狄克还指出,”获得实际资产的机会经常被称做”实物期权”。因此,“管理期权”,“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这些概念也就是”投资中的实物期权方法”。

(二)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 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不仅与期权的基本特征相承,而且与实物投资决策的特征有关。(1)实物投资决策的特征。迪克西特和平狄克强调:大多数投资决策有三个重要特征,这三个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投资者的最优决策且这种相互作用正是实物期权的核心。一是不能撤销性或不可逆性。 投资的初始成本至少部分是沉没的:如果当你改变主意时,或业务不能成功运营时,不能完全收回投资的初始成本。如开采石油,当钻一座油井后,如果油井的产量小于预期产量,或者油价下降,那么就不能收回已投入的资金。再比如,一个企业营销和广告上的大多数投资都是不能收回的。二是投资未来回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产生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无法进行为获得亟需的信息所需的实验或测试。大多数项目只有在证实可行才能进行投资。投资的这种不确定性与实物期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一般来讲,投资的不确定性越大,实物期权的价值就越大。三是管理者对投资时机是可以选择的。多数投资选择或投资机会并不是要现在投资或是永远不投资两个选项,投资者在投资时机上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投资者可以推迟行动以获得有关未来的更多信息。如对一个产油量不确定的油田,只有逐步的投资策略,打一些油井,试探产量等行为慢慢能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因此,逐步地投资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差异并修正预期价值。如果实际价值是关于不确定性有利的一面,那就继续投资,如果是关于不确定性的不利的一面,那就停止投资。通常来说,投资者选择的自由度越高,投资选择的价值就越大。(2)与金融看涨期权类似。直观上,一个不可逆的投资机会非常类似于金融看涨期权。在金融的范畴中,一个典型的看涨期权赋予其持有者这样的权利: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支付执行价格以获得具有一定价值的资产。如买入100股普通股期权,若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 即可在约定期限内按照合约规定的”执行价格”买入该股票,通过执行期权赚取股票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的差价;相反,若股票的市场价格最终低于于价格,期权的持有者不会执行期权,此时期权是无价值的,其损失最多不超过最初购买期权的价格。可以用如下模型表示: C=MAX(S-K,0)。其中:C表示看涨期权的价值;S表示到期日的股票价格;K表示执行价格。对一项投资而言,假定其是完全不可逆的,那么适当项目的价值仅仅是它所产生的利润或损失流的预期现值。根据潜在不确定性的观点,这个投资决策仅仅是支付沉没成本的决策,其回报是获得价值会波动的一种资产。这实际上与金融看涨期限权类似,以预选设定的执行价格购买一种价值波动的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拥有类似投资机会的企业持有现在支出货币或未来支出货币以获得具有一定价值的资产的选择权。执行这种期权是不可逆的,尽管这种资产可以出售给其他投资者,但人们也不能收回其期权或执行该期权所支付的资金。这种投资的价值,部分是由于通过投资获得的资产的未来价值是不确定的。若该资产价值上涨,来自投资的净回报也上涨,若该资产价值下降,企业不必投资,而仅仅损失的是起动该项目时的初始投资。因此,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一样,具备一个同样的特征,或是赢得的回报数额大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数额;或是可以选择停止执行期权从而控制损失。

(三)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将实物期权的理论与方法用于企业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能较好地处理不确定性。传统的NPV法在进行企业投资决策评估时隐含的一个假设是:未来以现金流度量的收益是可以预测的,是确定的。如果出现不确定性则会降低这项投资的价值。因此,不确定性越大,投资的价值就越小。但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外界环境中:我们无法判断次贷危机爆发的时间,持续有多久,也不能确定10年以后石油黄金的价格是多少。一些原来预期能够成功的投资项目却失败了,而一些本来看起来希望渺茫的新产品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沃顿商学院的道林(Don Doering)和派瑞尔(Roch Parayre)提供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将现有技术渗透进现有市场的成功概率是;如果市场或技术中的一项对公司而言是新的,成功的概率就下降到—;如果公司要靠新技术进入新市场,则成功率仅为—。人们发现,最有价值的机会常常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实物期权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即在投资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及时机选择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处理不确定性,而不是把交易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理论假设。实物期权概念的引入将彻底改变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确定性越大,使用期权的机会就越大,从而期权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实物期权能够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更好地解释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即投资者在做项目决策时,不仅仅只计算项目的净现值,而且还要计算隐含在项目中实物期权的价值。(2)建立了公司投资项目分析与公司投资战略之间的联系.在利用实物期权进行企业投资决策时首先是识别和估计战略性投资中的期权,然后是重新设计投资方案,以便更好地利用所具有的期权,最后是通过创立期权,事先积极管理好投资。在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中可以研究下面的一些问题,对公司来说什么样的创造价值的投资机会是唯一的。为创造这个价值,公司必须承受多大和什么类型的风险?什么样的风险能分散?预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影响如何?实物期权方法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分析框架,在该构架内,我们可以将投资项目分析和企业战略投资分析联系起来,集中起来管理公司的净风险。同时,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使得管理者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项目的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项目的投资价值,并且如何帮助企业获得额外的战略价值。(3)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结果进行了再一次谨慎的测试。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如:净现值法(NPV)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假设一条结果固定的单一决策路线,以及最初制定的所有决策在以后是不能改变和发展的,而实物期权法则把多重决策路线看作是在选择最优战略高度不确定性与管理层灵活性联系起来的结果,或者是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新信息时出现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当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时,管理层可以灵活地在中途修正战略,与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相比,实物期权提供了超过传统分析的额外洞察力,传统投资决策方法计算的净现值为负时应该放弃该投资方案,但可能将来存在较大的战略投资价值,实物期权方法的运用对净现值法等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再一次谨慎的测试。二﹑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一)实物期权的分类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公司经常需要做出修改投资计划,放弃已经投资的项目,放弃购买项目的投资权等投资决策。传统的投资决策理论,如净现值分析方法,决策树分析法和模拟分析法认为:要么现在马上进行投资,要么永远放弃投资,而利用实物期权理论,管理者可以依赖于未来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出一些或有决策,而不一定是传统上必须马上投资和永远放弃投资的两项选择,否则投资者有可能失去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而且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没有考虑到管理者的积极主动进行决策,有关投资项目内外交困信息的不断变化和项目技术的一些不确定性。根据实物期权的特点,大致可以将实物期权分为以下六种:延迟期权(Defer Option)﹑扩张期权(Change Scale Option)﹑收缩期权(Contract Option),放弃期权(Abandon Option),转换期权(Switch Option),增长期权(Growth Option)。

(二)延迟期权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延迟投资决策往往是有成本的。如由于选择等待更多的信息放弃了项目在等待期间可能产生的利润,竞争对手可能利用这段延迟的时间开发竞争性的产品,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等。等待的决策涉及保持灵活性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权衡。假如我们已经与某特许经营商签订了开设连锁店的合同,合同规定,或者现在立即开设,或者等待一年后才开设。如果这两种选择都不接受,将失去开设连锁店的机会。那么,不管我们现在还是1年后开设,都将耗资525万。如果现在立即开设,预期在第一年将会产生50万元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设预期现金流量将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与这项投资相适应的资本成本为10%,项目可以永续经营。如果现在投资,估计项目的价值为=625万元。这样,立即投资所实现的净现值为100万元,这意味着这分合同最低值100万元。但是如果考虑延迟1年后再投资带来的灵活性,应该何时投资呢?如果选择等待,那么从现在起1年后,要么选择投资525万元,要么失去投资机会而一无所获。到那时,决策相对容易:如果基于经济状况,顾客品味以及潮流趋势方面的新信息,开设连锁店的价值超过525万元,那么毫无疑问将会选择投资。但如果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变化非常快,关于期望现金流量和连锁店的价值是多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将延迟投资视为,以连锁店为标的资产,执行价格为525万元的1年期欧式看涨期权。假设无风险利率为7%。通过公开交易的可比公司的报酬率的波动率来估计连锁店价值的波动率,假设波动率为35%。另外,如果选择等待,你将失去若立即投资第1年本该获得的50万元自由现金流量。这一现金流量相当于股票支付的股利,欧式看涨期权的持有者在执行期权前不会收到股利,假设这一成本是延迟投资的唯一成本。应用布莱克—期科尔斯模型对上述延迟投资的欧式看涨期权估值,首先计算不含股利资产的当前价值:S*=S-PV(DIV)=525-50/(万元);其次计算1年后才投资成本的现值。这一现金流量是确定的,以无风险利率折现:PV(K)= 525/(万元);然后计算d1和超过了今天立即投资将获得100万元的净现值。因此,最好延迟投资。如果今天就投资的话,意味着放弃了“离开”的期权。只有在今天投资的净现值超过等待期权的价值时,才会选择在今天投资。若未来的投资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待的期权就越有价值。等待的成本越高,延迟投资期权的吸引力也就越小。

(三)其他实物期权的应用除了延迟期权以外,还有如下实务期权:(1)扩张期权。项目的持有者有权在未来的时间内增加项目的投资规模,即未来时间内,如果项目投资效果好则投资者有权扩张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例如:投资者在投资连锁店后,市场条件变得比较好(产品价格上涨或成本的降低等)则投资者通过扩张投资项目的规模,可以取得比开始预期较好投资收益。对公司来讲,扩张期权能够使公司利用未来的一些增长机会,因此扩张期权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2)收缩投资期权。收缩投资权是与上述扩张投资权相对应的实物期权,即项目的持有者有权在未来的时间内减少项目的投资规模,即未来时间内,如果项目投资效果不好,则投资者有权收缩投资规模。例如: 投资者在投资连锁店后,市场条件变坏(产品成本上涨或产品价格下降),则投资者可能通过收缩投资项目的规模,降低投资的风险。(3)放弃期权。放弃期权就是离开项目的选择权。放弃期权可以增加投资项目的价值,如果项目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投入的成本或市场条件变坏,则投资者有权放弃对项目的继续投资。例如:我们可以将投资者从研发某一产品致电产品推向市场分成若干个投资阶段,如果市场条件变坏,则投资者有权放弃对项目的继续投资,以控制继续投资的可能损失。这种类型的期权大多存在于研发密集型产业,这些项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开发期长等特点。(4)转换期权。在未来的时间内,项目的持有者有权在多种决策之间进行转换,相应的转换期权蕴涵于项目的初始设计之中,灵活的生产设备允许生产线在产品之间容易地进行转换,转换期权将成为设备成本的一部份。例如:投资者在从事石油治炼的项目设计时,可能设计能够使用多种能源,如:电力,油气等,进行石油冶炼的设备,投资者可以根据这几种能源价格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能源,以降低成本。(5)增长期权。增长期权能够为公司提供将来的一些投资机会。未来的投资机会可被看作潜在的投资项目的实物看涨期权的集合。虚值看涨期权比实值看涨期权的风险更大,并且因为大多数的增长期权很可能处于虚值状态,所以企业价值中的增长部分的风险,很可能比企业正在经营的资产的风险更大。例如:投资于第一代高技术产品尽管净现值为负值,但是在第一代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经验以及潜在的资源是开发高质量的下一代产品的基础,如果公司不做最初的投资,也就不可能获得接下来的产品或其他的投资机会。因为存在增长期权,才使得今天的投资变得可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以先小规模地实施项目,同时保持以后增长的期权,而不要在最初就投入整个项目,如果证明可行的话,就再执行增长期权。

在实际市场上,公司投资所面临的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项目的产生的现金流也不是像投资者所预测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当投资者获得新的信息时,项目有关的一些不确定性将逐渐得到解决。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决策,会面临多种选择,而不是传统分析法下简单地接受或者拒绝项目的投资,而应当将实物期权模型运用到企业投资决策中,甚至在单个项目对于需要多阶段投资的项目,在企业投资决策实施过程中,决策者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实物期权组合。

参考文献:

[1]乔纳森·芒:《实物期权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郁洪良:《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比较和应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乔治·戴等,石莹译:《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詹姆斯·范霍恩等,郭浩等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Myers S.. Finance Theory and Financial Stratery. interfaces, 1984.

  • 索引序列
  • 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研究论文
  •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的论文
  • 财务管理创新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 财务管理创新论文
  • 财务管理研究问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