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芽长势怎么测毕业论文

芽长势怎么测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芽长势怎么测毕业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及非整倍体。通过细胞融合可以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是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从植物快繁、花药培养发展到细胞器培养、原生质融合以及DNA重组技术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及农业、林业、工业、医药等多种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试验步骤1.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尖、茎尖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其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1.2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 G.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理论提出了一个观点,“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至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dt的论点。 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所用的培养基也有所不同。较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 SH、N6、White等。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能否形成是培育出新植株的关键。通过在基础培养基里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胚状体、不定芽、根等器官,最终获得再生植株或次生物质。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其主要形式有器官、胚胎、单细胞、原生质体等。根据外植体的不同,所需要的培养基种类、培养条件、外源激素的种类及比例等均不同。植物组织培养中,影响培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诱导愈伤组织成败的关键在于培养条件,植物激素是诱导愈伤组织和绿苗分化的关键因素。最常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素是IAA、NAA和2,4一D,所需浓度为O.01~10 mg/L。最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KT和ABA,使用浓度为O.1~10 mg/L。KT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分化。ABA对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各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虽有相对专一性,但是植物的各种生理效应是不同种类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1.3试验步骤1.3.1选择和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因此了解培养基的成分、特点及其配制至关重要。1.3.2灭茵灭菌是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常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灭菌方法。培养基用常压或高压蒸煮等湿热灭菌、器械采用灼烧灭菌、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剂灭菌、物体表面用药剂喷雾灭菌、接种室等空间采用紫外线或熏蒸灭菌。1.3.3接种将已消毒好的根、茎、叶等离体器官,经切割或剪裁成小段或小块放入培养基,整个接种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培养把培养材料放在有一定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的培养室里,使之生长、分裂和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1.3.5试管苗驯化移栽 试管苗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与自然生长的幼苗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驯化,使之适应自然环境后才能移栽。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2.1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Morel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兰花获得成功,从此揭开了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序幕。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具有快速繁殖潜力的植物已有100多科1 000种以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世界上80%~85%的兰花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和快速繁殖的。培养的植物种类也由观赏植物逐渐发展到园艺植物、大田作物、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等。在我国,同类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马铃薯无毒种薯和甘蔗种苗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30余种植物已进行规模化生产或中间试验。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生产,不仅能够挽救珍惜濒危物种,而且能够解决植物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2.2植物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将植物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能很快得到纯合的二倍体,这样将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通过花粉和花药培养已获得了几百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印度科学家应用这种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系,比对照产量提高15%~49%。韩国先后育成了5个优质、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培育了40余种由花粉或花药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其中有10余种为我国首创。玉米获得了100多个纯合的自交系;橡胶获得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仅“九五”期间就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44个,种植面积超过660万 hm2。2.3植物胚胎培养杂交育种中,杂种胚常常败育,因此将早期生长的胚取出,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就有可能培育出杂交植物。已经有100篇以上幼胚培养成为植株的报道。国内外科学家应用植物胚胎培养技术获得了多种远缘杂交的重组体、栽培种和杂交品种。2.4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利用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可以生产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研究了400多种植物,从培养细胞中分离到600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60多种在含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20种以上干重超过原植物的1 9,6。例如,从薯芋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产的diosgenin用于合成甾体药物。最近抗癌药物紫杉醇一红豆杉细胞培养物,可用75t发酵罐培养,已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另外,达到商品化水平的还有紫草、人参、黄连、老鹳草等;长春花、毛地黄、烟草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牙签草、红花等20多种植物正在向商品化过渡。2.5细胞融合与原生质体培养自1960年英国学者Cocking首次利用纤维素酶从番茄幼苗的根分离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以来,到1990年已有100种以上植物的原生质体能再生植株。我国获得了30余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其中包括难度较大的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大豆、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梁、棉花等。在木本植物、药用植物、蔬菜和真菌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国外已先后获得了种内及种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还可应用于外源基因转移、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等研究,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6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最早始于1959年,G. Melchers在金鱼草悬浮细胞培养中获得了温度突变体。1970年,P.S.Carlson,H.Binding和Y.M. Heimer等分别分离出烟草营养缺陷型细胞、矮牵牛抗链霉素细胞系及烟草抗苏氨酸细胞系。迄今为止,已经在不少于15个科45个种的植物细胞培养中筛选出100个以上的植物细胞突变体或变异体。其中包括抗病细胞突变体,如玉米抗小斑病突变体和小麦抗赤霉病、根腐病突变体;抗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细胞突变体,如甘蓝型油菜抗HYP突变体[263;抗逆境胁迫细胞突变体,如水稻耐盐突变体和小麦抗盐突变体;抗除草剂细胞突变体及营养缺陷型细胞突变体,如玉米抗除草剂变异体;株高突变体的筛选,如水稻矮秆变异体。2.7植物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1958年,Reinert在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中最先发现了体细胞胚胎(胚状体)。据不完全统计,能大量产生胚状体的植物有43科92属100多种。一些重要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珍珠谷等,也能通过离体培养产生胚状体。这些胚状体用褐藻酸钠等包埋,再加上人工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优点是:繁殖快速,成苗率极高;不受气候影响,四季皆可工厂化生产。上世纪80年代初,美、日、法等国家相继开展了人工种子的研究,我国也于“七五”期间开展了此项研究,并于1987年列入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8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与种质库建立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发现和证实,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技术,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并且能再生出新植株和保持原来的遗传特性。如建立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种质库,不仅可以防止种质的遗传变异和退化,而且可以长期保存无病毒的原种。2.9 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我国第一个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研究为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材料基础,为确保我国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通过建立大规模、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将玉米转座子Ac—Ds等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未成熟胚和种子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了1.2万个独立的T—DNA插入株系,并构建了水稻突变体的数据库。 3 展望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是20世纪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之一,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性生理、激素及器官发生与胚胎发生等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实验材料和有效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相应拓宽了其应用范围。由于组织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容易掌握花芽分化和开花成因;通过胚胎培养,能够得到杂种或自交种;通过分离单倍体细胞,能培育纯合的二倍体优良品系;提高育种多样性的同时缩短了育种时间;通过突变体筛选,提高植物的品质,增强抗逆境胁迫能力,扩大植物的生长范围;将体细胞冷藏在低温下,建立基因库,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获得药用价值高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次生产物,加快药物生产的时间并且减少了单纯依靠天然植物的被动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渗透到科研、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必将日臻完善。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

观察种子发芽

11月2日星期二阴

昨天晚上,我让妈妈准备了一些绿豆、黑豆、黄豆和玉米,开始做种子发芽试验。

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玻璃杯里,然后往杯子里冲了大约三厘米的水,让种子在水里浸泡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我把浸泡种子的水倒掉后,把种子放在一个盘子里,上面盖上一块湿毛巾。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仔细观察了它们,发现它们已经有变化了,首先是这些种子比原来大了许多,再仔细一看,黄豆和黑豆都裂开了一层皮,而绿豆已经开始抽出了一点点新芽,玉米看上去没什么变化。

11月3日星期三阴

昨天晚上我观察完后,为了给种子保温,我听从妈妈建议,把装种子的盘子藏在高压锅里。

时间已过去了一天一夜,不知种子是否有新的变化。我小心翼翼地从高压锅里拿出装种子的盘子,轻轻揭开盖在盘子上的湿毛巾,哇噻!我的绿豆芽变长了,绿豆都长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的小尾巴,好像豆里钻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虫子,整个绿豆看起来又像一只绿色的小蝌蚪。而黄豆、黑豆、玉米看上去和昨天晚上我观察的情况基本一样,没有太大变化,我有些担心它们是否会发芽。

观察完后,我又给它们浇了一点水,重新放回高压锅中,心里盼望着黄豆、黑豆和玉米快快发芽,盼望绿豆芽快快长大。

11月4日星期四多云

时间过去了一天一夜,我的绿豆芽又长大了一些,形状也有些变化了,有些绿豆的小尾巴由弯弯曲曲变成直直的了,看起来像一只独角犀牛的头。我量了量绿豆芽枝的长度,已经有一厘米长了。而黄豆、黑豆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玉米粒表面上出现了一些小黑点,不知道它们是不是要发芽了。

11月5日星期五晴

今天晚上,我又观察了我的种子发芽情况。

绿豆芽的长势依然很好,长度已经超过了一厘米,有一半的绿豆种子脱去了绿色的外壳,整个种子的颜色变成了白里透着黄,看上去非常娇嫩。而黄豆、黑豆仍然没有发芽,昨天晚上在玉米种子上我发现的黑点,经过仔细观察,原来是要腐烂的霉点,真是扫兴,原来我以为它要发芽了。

11月6日星期六晴

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天五夜,但是黄豆、黑豆和玉米仍旧没有发芽,为了给绿豆芽提供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今天晚上,我听从妈妈的提议,把没有发芽的黄豆、黑豆和玉米都从盘子里挑了出来,扔进了垃圾筒,并把盘里的绿豆芽用水冲洗了一下。

冲洗过后的绿豆芽,看上去它的长势更好了,我盼望明天绿豆芽的芽尖上能长出两片小叶子。

11月7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我观察种子发芽的最后一天。

绿豆芽的长势仍旧很好,芽枝的长度已经有两厘米了,但它们的芽尖上仍然没有长出两片小叶子。看着娇嫩的绿豆芽,我想如果做成菜,一定非常好吃,但我舍不得吃,决定把它们都种在家里的花盆中,有了土壤的营养,我想它们一定会长出小叶子来的。

通过大约一星期的仔细观察,我知道了种子发芽一定要有合适的湿度、温度和营养,如果达不到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就不会发芽了。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那就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我先把8粒绿豆分成4粒一组,两组各方在一个容器里,两个容器中都有适量的水,两组种子都拥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唯一不同的就是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我推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不会发芽,因为通常种子发芽是需要阳光的。

一个晚上过去了,我起来观察着两组种子,有阳光的这组种子已经长出了根。可当我在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呀,他也长出了根,丝毫不比有阳光的差!又过了一天,我来看望着两组“小宝宝”。

哈,有阳光的这组种子的根长长了一点,我怀着疑心来看没有阳光的这一组种子,天哪,它们的根竟然和有阳光的那足组长的一样长,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推测是不是对的。我晚上梦见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枯萎了,可我起来观察时,情况正好和我的梦相反。

两组种子长得都很健壮,不相上下!我估计我的推测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10了!又过了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跟种子们会合。咦,种子怎么有点不好意思了?小脸红通通的,个头也比以前大了许多。

再看没有阳光的这组,啊,也是一样的状况,不会是生病了吧?放学回家后,我发现了几点新绿,走近一看,哦,原来是种子们发芽了,好可爱呀!再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也发芽了!这下,前面的谜团解开了。种子们红通通的并不是害羞,而是要发芽了。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虽然我的推测是错的,但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学习不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吗?。

“耶——玫瑰种子发芽了!”我高兴地叫起来。

爸爸见了却说:“这个可能是西瓜种子。”因为我是先种下西瓜种子的。

我不愿相信,就指着花盘问妈妈:“妈妈,种子发芽了,这是西瓜种子发芽了,还是玫瑰种子?”“这好像是西瓜种子发芽了耶。”“哎,白忙活了!”我很失落。

第二天睡醒,我又想:西瓜种子发芽也没什么不好的。我穿好衣服,来到卫生间的花盘前,用手轻轻地给小芽儿浇了一点水。

到了晚上,我又给它浇了一点水。 过了好多天,小芽又长高了,我高兴极了。

对了,妈妈不是说有一盒肥料吗?(是我们买玫瑰种子的时候送的)于是,我就去问妈妈:“妈妈,你不是说有一盒肥料吗?现在可不可用?”妈妈却舍不得,“玫瑰种子还没发芽呢,肥料是给玫瑰种子发芽时用的。掸亥侧酵乇寂岔檄唱漏” 我心里暗想:难道妈妈也不喜欢西瓜种子发芽?看来,母女连心啊,她居然跟我之前的想法一样,也盼望着玫瑰种子发芽。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降低,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常见的幼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那就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我先把8粒绿豆分成4粒一组,两组各方在一个容器里,两个容器中都有适量的水,两组种子都拥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唯一不同的就是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我推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不会发芽,因为通常种子发芽是需要阳光的。

一个晚上过去了,我起来观察着两组种子,有阳光的这组种子已经长出了根。可当我在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呀,他也长出了根,丝毫不比有阳光的差!又过了一天,我来看望着两组“小宝宝”。哈,有阳光的这组种子的根长长了一点,我怀着疑心来看没有阳光的这一组种子,天哪,它们的根竟然和有阳光的那足组长的一样长,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推测是不是对的。我晚上梦见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枯萎了,可我起来观察时,情况正好和我的梦相反。两组种子长得都很健壮,不相上下!我估计我的推测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10了!又过了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跟种子们会合。咦,种子怎么有点不好意思了?小脸红通通的,个头也比以前大了许多。再看没有阳光的这组,啊,也是一样的状况,不会是生病了吧?放学回家后,我发现了几点新绿,走近一看,哦,原来是种子们发芽了,好可爱呀!再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也发芽了!这下,前面的谜团解开了。种子们红通通的并不是害羞,而是要发芽了。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虽然我的推测是错的,但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学习不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吗?

观察日记 (1)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在小碗里,垫了一张餐巾纸,浇上水,把两颗饱满的绿豆放进里面.知道我要干吗么?告诉你吧,我想让绿豆发芽,再种在土里,让它茁壮成长,直到开花、结果. 虽然书上是说要这么做,不过我还是挺担心:一张纸和一点点水,就能让它们发芽么? (2)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早上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两颗绿豆浇,顺便也看看绿豆们今天发芽了没.可当我往碗里一瞧,唉,它们还是没有发芽.不过,有了变化,那就是:胚芽的周围变大了许多. 到了中午,我看绿豆的时候高兴及了,因为沐浴在阳光中的绿豆,胚芽处出现了裂缝,从里面钻出了嫩白色的小芽儿.它们好象在感叹:啊,这个世界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呀!我又给它浇了次水,是为了想让豆芽长得更快些. 可能是我中午给绿豆芽浇了水的缘故吧,我晚上看它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了:豆芽已经长到3毫米了.别看数字小,可对豆芽来说是不小的数字.看到豆芽的进步,我非常高兴,不停的夸它能干.小豆芽好象不好意思了,羞涩的说:“这可用不着夸我.我呀,还会继续努力的!” (3) 2007年9月9日 星期天 天气阴 现在,小芽们而变得更高,更粗了,它已经有3厘米长了,而且上面还长满了茎.看我的豆豆多棒!为了让它扎好根,能长得更快、更高,于是我便把豆子移栽到装满土的花盆里,让土壤给我的豆子更多的营养. (4)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天气雨 今天虽然下着雨,可我却很高兴.我不是因为高兴下雨,而是为我的豆子高兴.我的两颗豆芽已经长出了两片嫩绿、柔软的叶子.从窗户飘进来的雨滴落在叶子上,叶子上立刻出现了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滚动在叶片上,让着两棵小豆苗更美了.凉风吹着豆苗们,豆苗的身子开始晃来晃去.不过我相信豆苗们能坚持下来,这样,豆苗们就不会再怕风雨啦,就能开花结果.我相信你们会成功的参考资料:图片在百度图片中有很多。

1,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那就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我先把8粒绿豆分成4粒一组,两组各方在一个容器里,两个容器中都有适量的水,两组种子都拥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唯一不同的就是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我推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不会发芽,因为通常种子发芽是需要阳光的。

一个晚上过去了,我起来观察着两组种子,有阳光的这组种子已经长出了根。可当我在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呀,他也长出了根,丝毫不比有阳光的差!又过了一天,我来看望着两组“小宝宝”。

哈,有阳光的这组种子的根长长了一点,我怀着疑心来看没有阳光的这一组种子,天哪,它们的根竟然和有阳光的那足组长的一样长,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推测是不是对的。我晚上梦见没有阳光的这组种子枯萎了,可我起来观察时,情况正好和我的梦相反。

两组种子长得都很健壮,不相上下!我估计我的推测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10了!又过了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跟种子们会合。咦,种子怎么有点不好意思了?小脸红通通的,个头也比以前大了许多。

再看没有阳光的这组,啊,也是一样的状况,不会是生病了吧?放学回家后,我发现了几点新绿,走近一看,哦,原来是种子们发芽了,好可爱呀!再看没有阳光的这组种 子,也发芽了!这下,前面的谜团解开了。种子们红通通的并不是害羞,而是要发芽了。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虽然我的推测是错的,但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学习不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吗?2,11月2日星期二阴昨天晚上,我让妈妈准备了一些绿豆、黑豆、黄豆和玉米,开始做种子发芽试验。

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玻璃杯里,然后往杯子里冲了大约三厘米的水,让种子在水里浸泡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我把浸泡种子的水倒掉后,把种子放在一个盘子里,上面盖上一块湿毛巾。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仔细观察了它们,发现它们已经有变化了,首先是这些种子比原来大了许多,再仔细一看,黄豆和黑豆都裂开了一层皮,而绿豆已经开始抽出了一点点新芽,玉米看上去没什么变化。11月3日星期三阴昨天晚上我观察完后,为了给种子保温,我听从妈妈建议,把装种子的盘子藏在高压锅里。

时间已过去了一天一夜,不知种子是否有新的变化。我小心翼翼地从高压锅里拿出装种子的盘子,轻轻揭开盖在盘子上的湿毛巾,哇噻!我的绿豆芽变长了,绿豆都长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的小尾巴,好像豆里钻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虫子,整个绿豆看起来又像一只绿色的小蝌蚪。

而黄豆、黑豆、玉米看上去和昨天晚上我观察的情况基本一样,没有太大变化,我有些担心它们是否会发芽。观察完后,我又给它们浇了一点水,重新放回高压锅中,心里盼望着黄豆、黑豆和玉米快快发芽,盼望绿豆芽快快长大。

11月4日星期四多云时间过去了一天一夜,我的绿豆芽又长大了一些,形状也有些变化了,有些绿豆的小尾巴由弯弯曲曲变成直直的了,看起来像一只独角犀牛的头。我量了量绿豆芽枝的长度,已经有一厘米长了。

而黄豆、黑豆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玉米粒表面上出现了一些小黑点,不知道它们是不是要发芽了。11月5日星期五晴今天晚上,我又观察了我的种子发芽情况。

绿豆芽的长势依然很好,长度已经超过了一厘米,有一半的绿豆种子脱去了绿色的外壳,整个种子的颜色变成了白里透着黄,看上去非常娇嫩。而黄豆、黑豆仍然没有发芽,昨天晚上在玉米种子上我发现的黑点,经过仔细观察,原来是要腐烂的霉点,真是扫兴,原来我以为它要发芽了。

11月6日星期六晴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天五夜,但是黄豆、黑豆和玉米仍旧没有发芽,为了给绿豆芽提供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今天晚上,我听从妈妈的提议,把没有发芽的黄豆、黑豆和玉米都从盘子里挑了出来,扔进了垃圾筒,并把盘里的绿豆芽用水冲洗了一下。冲洗过后的绿豆芽,看上去它的长势更好了,我盼望明天绿豆芽的芽尖上能长出两片小叶子。

11月7日星期日晴今天是我观察种子发芽的最后一天。绿豆芽的长势仍旧很好,芽枝的长度已经有两厘米了,但它们的芽尖上仍然没有长出两片小叶子。

看着娇嫩的绿豆芽,我想如果做成菜,一定非常好吃,但我舍不得吃,决定把它们都种在家里的花盆中,有了土壤的营养,我想它们一定会长出小叶子来的。通过大约一星期的仔细观察,我知道了种子发芽一定要有合适的湿度、温度和营养,如果达不到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就不会发芽了。

我先准备好透明的塑料杯、泥土,还有纸巾和黄豆种子。

然后在杯子周围铺好纸巾,并把泥土放一大半在杯子里,接着,我在杯子和纸巾的中间放几颗种子。最后,我把剩下的一小部分的泥捏碎放入杯子内(种子离表面大约一厘米深),浇了一些水,使纸巾完全湿透。

这样种子就种好了。过了几天。

我来到窗台前观察种子。我发现,种子的颜色有些变化。

本来种子的颜色是大黄色的,但过了这些天,种子的外表有些淡了,且感觉有些透明,种子显得特别饱满,种皮也有点裂开。又过了两天。

我又来到窗台前观察种子。我向杯子里一望。

惊奇地发现,种子竟然发芽了。种子外表的壳裂开了。

从里面钻出了嫩芽,嫩芽的颜色是淡黄色的,稍微带点青色。芽的顶端尖尖的,看上去嫩嫩的,这就是芽头。

芽头正在向下生长。我脑中出现了一个疑问:种子的芽为什么会向下长呢?这样不是不能钻出土了吗?我边想,边给它浇水。

再过了一天,我再次来到窗前台观察种子。通过我观察。

种子现在和发芽时有很大的变化。发芽时,种子的壳只是破裂了,但现在大部分已经脱落了。

我真想帮它把它的壳全部剥掉。种子里真正的小叶子芽离开了本来的位置,离外面近了,有两棵已经钻出了泥土,本来是合拢的,现在已经展开了,中间还有一个小芽。

我还发现每根芽的叶子都有两片,看着毛茸茸的,像一个爱心的形状。几天后,当我再次来到窗台时,杯子中有好多棵嫩绿的小豆苗了。

我还发现它的叶子都是两片两片对生的。现在知道这种子刚长出来的芽为什么向下生长了。

那是因为刚长出来的不是芽,而是根,所以它要向下生长。当我又一次来到窗台观察时,黄豆已经从一个种子变成一个豆芽,再由一个豆苗慢慢长大。

有一株黄豆苗现在开始缠绕着防盗窗,辅助自己成长,这一株黄豆苗也是长得最快的一株,种黄豆虽然很小,但它是我体验植物生长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学习《种子发芽了》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把我们班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让我们种植物。我们组播种了一颗黄豆,发芽后经过我们的精心照顾,豆苗现在已经长得很高了,我们都很高兴,因为在它长高之前,我们可是花费了很多力气的。

想让种子发芽很不容易,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应该浇多少水,就拿着喷壶往盆里到了一大些,结果因为水浇多了,导致种子几个星期都没有发芽。看到别的组的植物发芽了,我们既羡慕又着急。

我们只能等水干了之后,再作处理了。终于奇迹发生了,在两个星期之后,我们种的黄豆长出了两片绿叶,“太棒了!终于发芽了。”

我在心里想。此后,我们便将这棵豆苗来回放在窗台上晒晒太阳,希望它茁壮成长。

让豆苗继续长高是考验我们的一大难题。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知道了要想让植物长高长壮,就得科学松土。

松土使土壤结构松软,可以使空气更容易流通,促进植物根系呼吸,便于根系延伸和吸收到更多的养料,根系长好了,植物的上部也就跟着长好了。每次松土后,我们还给植物定量上肥。

通过我们的科学努力,现在我们组的黄豆苗已经长得够高了够粗了够绿了,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继续请教老师和家长,争取在秋季收获饱满的豆荚,那可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啊。

收稿日期:2007-10-25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丹(1982-),女,辽宁本溪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注:雷江丽为通讯作者。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王 丹1,2,雷江丽2,吴燕民3,吕 慧2,郁继华1(1.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03;3.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以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根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 + 6-BA (单位下同)+ TDZ ;MS + 6-BA + TDZ + NAA 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分化出丛生芽, 继代增殖培养中与MS + 6-BA + TDZ + NAA 培养基交替使用可减少畸形芽,增殖系数达;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 6-BA + NAA ,生根率达,且植株生长健壮,移栽易成活。关键词: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8)01-0033-04Research on Shoot-tip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WANG Dan1,2, LEI Jiang-li2, WU Yan-min3, LÜ Hui2, YU Ji-hua1(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Institute of LandscapeGardening, Shenzhen 518003, Guangdong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studied on tissue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 with the stem tips asex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d inocul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 the best of clump shoot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TDZ + NAA ; using MS + 6-BA + TDZ + NAA asproliferation medium, an optimal proliferation rate was obtained. When the two kinds of mediumused alternatively, the effect was better. The optimum rooting medium was MS + 6-BA +NAA , the rate of rooting could reach , and cultured in this medium, the plant grewwell and easy to words: Canna×generalis; shoot-tip; tissue culture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属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Canna)的园艺杂交种[1],是多年生喜光宿根草本花卉,原产美洲热带和非洲等地。其枝叶茂盛、花朵艳丽、姿态优美、花期长,在深圳地区几乎全年开花,是配置大型花坛的优良品种。大花美人蕉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能吸收硫、氯、氟、汞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世界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中都广泛应用。美人蕉传统的繁殖方式主要采用分切地下根茎的方法,繁殖速度慢、增殖效率低,而且连续营养繁殖造成病毒积累致使病毒病在各地相当普遍,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进行脱毒试管苗快繁,是目前大力繁殖与推广美人蕉的主要手段。关于美人蕉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较少[2,3],本研究探索其组织培养高效的再生体系,以期为品种提纯复壮及遗传转化、性状改良奠定基础。2008,37(1): Plant Science第·34· 37 卷1 材料与方法 材料供试材料为目前城市绿化中普遍应用的大花美人蕉‘President’品种。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挖取带芽胞的根茎,去除表面老皮并用肥皂水清洗。用75%乙醇棉擦拭,然后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处理时间(升汞10min、2%次氯酸钠10min、2%次氯酸钠20min、2%次氯酸钠 + 升汞5min、2%次氯酸钠 + 升汞10min),封闭式振摇灭菌。无菌水冲洗5 次,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接种前,剥去外部叶片,露出生长点,立即切取茎尖进行接种。 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于2006 年10 月在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组培室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均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培养阶段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表2~表4),蔗糖3%,pH 。培养温度(28±2)℃,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周期为14h/d,相对湿度70%~80%。每处理接种30 瓶。定期观察试管苗生长与分化情况。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消毒处理方式对外植体无菌化的影响因供试外植体取自美人蕉地下根茎,表面污染物较多,不易消毒,且不同植物及外植体的成熟度对消毒剂的反应不同,故本试验选用升汞和次氯酸钠进行灭菌效果比较,以筛选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由表1 可知,2%次氯酸钠20min 处理的无菌化效果较好,但茎尖褐化较严重,说明灭菌时间过长对去老皮后的幼嫩根茎影响较大。升汞10min 处理与2%次氯酸钠 + 升汞 10min处理,无菌化效果差异不大,但2%次氯酸钠 + 升汞 10min 处理有轻微药害。因此,后续实验选用升汞处理10min 进行外植体消毒。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以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6-BA、NAA、2,4-D、KT、TDZ 等(表2),以筛选出较适宜美人蕉茎尖诱导分化的配方。因美人蕉根茎具有休眠特性,芽诱导分化较难。TDZ 具有很强的促进细胞分裂活性,~μmol/L 即可有效促进分化[4],因此,本实验对TDZ 的诱导效果进行初步探索。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 基本培养基(1 号)上,茎尖接种10d 后开始生长,叶片展开后,生长停止;15d 后转接到新的MS 培养基上无明显生长,随后叶片逐渐变黄、萎蔫,说明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是美人蕉离体培养的必要条件。在仅添加6-BA 的2、3、4 号培养基中,高浓度的2 号培养基分化率为,明显好于3、4号培养基,说明美人蕉启动芽诱导分化需要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表2)。11~16 号培养基添加物为不同生长调节剂与TDZ 组合(表2)。仅添加TDZ 的培养基分化率为0,而多种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分化效果更好[5]。其中15 号培养基的侧芽分化率最高,达,且每个茎尖可增殖2~3 个侧芽,但个别茎尖经多次转接后有畸形芽;与2 号培养基相比,分化率明显提高,说明添加低浓度TDZ 可促进芽诱导分化(表2)(图版-a)。5、6、7 号培养基为生根培养基,探讨NAA 对美人蕉茎尖生长和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说明美人蕉在6-BA/NAA 小于2/ 时生根率可达50%以上(表2)。8、9、10 号培养基,探讨美人蕉脱分化,诱导愈伤组织,但结果均不理想。因此,建立高效的美表1 不同消毒剂及处理时间对外植体无菌化的影响处 理 接种数污染数污染率(%) 药害情况升汞10min 30 5 基本无药害2%次氯酸钠10min 30 12 无药害2%次氯酸钠20min 30 4 20%有轻微药害2%次氯酸钠+升汞5min 30 10 3%有轻微药害2%次氯酸钠+升汞10min 30 5 7%有药害第1 期 王丹,等: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35·人蕉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索愈伤组织诱导途径。 芽继代增殖为了探讨优化的芽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按表3 设计6-BA、NAA、TDZ 的正交实验,以15 号培养基上分化出的丛生芽为接种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图版-b)。由表3 可见,除17、18 号培养基外,低浓度TDZ()的分化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效果好,说明高活性的TDZ 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分化。当 时, NAA 促分化作用显著优于。在TDZ、NAA 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6-BA 浓度的升高,分化率提高。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含高浓度6-BA的27 号培养基分化率略有下降,甚至有个别畸形芽产生,说明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对短期的分化有促进作用[9],但继代数次后,芽已经萌动,自身具有分化能力,需适当降低6-BA 浓度进行壮苗,以避免畸形芽产生。因此,在增殖过程中交替使用分化增殖系数较高的19 号培养基和27 号培养基,既可保证较高的芽分化率,又可使继代苗生长健壮,减少畸形芽。 生根诱导增殖芽3~5cm 长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约10d 后,可见到根生成(图版-c)。接种20d 后统计生根结果(表4)。从表4可见,所用培养基上都有根生成,说明美人蕉生根较容易;结合生根率和生长势,我们认为MS + 6-BA + NAA 培养基较适宜美人蕉生根。表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 2,4-D KT TDZ分化率(%) 生根率(%) 备注1 0 0 0 0 02 9 0 0 0 0 参考[2]3 5 0 0 0 0 参考[3]4 3 0 0 0 0 2 1 0 0 0 2 0 0 0 2 0 0 0 08 0 0 4 0 09 0 0 2 1 0 参考[6]10 0 0 2 0 参考[7]11 0 0 0 0 012 0 0 0 参考[8]13 0 0 0 0 0 1 0 8 0 0 0 5 0 0 表3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继代繁殖的影响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 TDZ接种数分化率(%)增值系数 生长势17 30 ++18 30 ++19 30 ++20 30 ++21 30 ++22 30 ++23 30 ++24 30 +25 30 ++26 30 +27 30 ++28 30 +注:++ 表示生长势强;+表示生长势弱。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表4 同。表4 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接种数生根苗数生根率(%)植株生长势29 0 30 19 +30 0 30 21 ++31 30 20 +++32 30 16 ++注:+++ 表示生长势强;++表示生长势中等;+表示生长势弱。第·36· 37 卷3 结 论美人蕉根茎生长在土壤中,无菌化操作较困难。灭菌试验表明,升汞震荡灭菌10min 效果较好,采回的外植体应尽快处理接种,放置时间过长伤口处易染菌,导致接种后褐化较严重。MS + 6-BA + ZDT + NAA 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分化丛生芽,MS + 6-BA + TDZ NAA 为较好的增殖培养基,在增殖培养过程中这两种配方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短时间使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对增殖有促进作用,但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会使组培苗质量下降。在试验中还发现,转接次数多的茎尖较转接次数少的分化率大,建议在接种后的10~20d 内及时转接。选用MS + 6-BA + NAA 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较高,根系粗壮、根毛密集,植株生长健壮(图版-d),且移栽成活率较高。参考文献:[1] Segeren W, et al. The genus Canna in Northern South America[J]. Acta Bot Neerl., 1971,20(6): 663-680.[2] 刘文萍,等. 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J]. 北方园艺, 2001(6): 32.[3] 丁爱萍,等. 美人蕉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J]. 园林科技, 2006(1): 11-12.[4] Singh N D, et al. The effect of TDZ on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L. Millsp)[J].Plant Science, 2003,164(3): 341-347.[5] 王关林,等. 高活性细胞激动素TDZ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植物学通报, 1997,14(3): 47-53.[6] 宣朴,等. 生姜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17(4): 484-486.[7] Kromer K, et al. In vitro cultures of meristem tips of Canna indica L.[J]. Acta Horticulturace, 1985,167: 279-286.[8] Vendrame W A, et al. In vitro propag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Doritaenopsis Purple Gem 'Ching Hua' flowerexplants[J]. HortScience, 2007,42(5): 1 256-1 258.[9] 刘敏. 花卉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101-102.

麦芽糖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我给不出来,不过能给些建议比如从“糖”的现状开始说起,糖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和种种,之后再论述糖的一些发展或特性。当然,要把你论文的中心观点表明,那就是接下来的事情了。你觉得糖推动了世界?或者糖成就了一个领域(牙科)?呵呵~看你的想法了,可以有新意,也可以循规蹈矩。不过这些灵感应该是从你前面的铺垫中能找到的。前后呼应,最后点出你的看法,就好啦

制作方法: 麦芽糖的制作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将小麦浸泡后让其发芽到三四厘米长,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后将糯米洗净后倒进锅焖熟并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让它发酵3~4小时,直至转化出汁液。而后滤出汁液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食用时将其加热,再用两根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糖块拉至银白色即可。 一。麦芽糖在家庭作坊中便可生产,主要制作方法是: 1、选料。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玉米(或糯米)、以及无霉烂变质的红薯作原料。小麦与其他原料的配比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红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红薯需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 2、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3、蒸煮。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小时—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4、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小时—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5、压榨。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为麦芽糖。 二。在自然界中,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故得此名称。在淀粉转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就是麦芽糖,它再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分子萄葡糖。 麦芽糖营养素含量:每100克麦芽糖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82克)仅次于砂糖(99克), 因此,不能过量吃。 热量 (千卡路里) 蛋白质 (克) 脂肪 (克) 碳水化合物 (克) 硫胺素 (毫克) 核黄素 (毫克) 尼克酸 (毫克)

淀粉生产中浸泡大米蛋白酶法改性及酶解物功能特性研究 剂亚硫酸的替代工艺

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早期制糖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饴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饧�”)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这类淀粉糖的甜味剂仍有生产,也有较好的市场,在制糖业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东汉张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6世纪时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了,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 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著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该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甘蔗制糖发源地印度,也不断向各国传播甘蔗制糖技术。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总结出来。 北宋王灼于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这些方法,在中国民间一直沿用到20世纪。书中记述的采用牛拉石辘(或木辘)多次压榨取汁的方法(压榨法),与现代的甘蔗多重压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首次总结了石灰法澄清工艺,其原理在现代的制糖业中仍有沿用。“甘嗜”中总结的具有系统性的压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浓缩煮糖等手工业制糖工艺,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基础。 机械化制糖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制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业的机械化。 甜菜制糖业的兴起 长期以来,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则不能种蔗制糖。18世纪末期,一种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终于被发现,给制糖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视。1786年,马格拉夫的学生.阿哈尔德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成功,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并开始进行甜菜的选择和育种工作。1799年阿哈尔德发表论文,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1802年,阿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厂。同年,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1811年,法国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厂。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1810年,俄国的甜菜糖厂已达10座。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糖厂,此后15~20年间,已发展到67座,乌克兰遂成为俄国的主要产糖区。 甜菜制糖业在欧洲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原因。19世纪初,拿破仑对不列颠岛实行封锁,英国则从海上对欧洲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欧洲海上运输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资和食品如甘蔗糖等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大陆,这种情形客观上促使了欧洲甜菜制糖业的迅速发展。不久,甜菜制糖技术便越过大西洋,传播到美洲,继而传播到亚洲,遍及世界各地。 机械化制糖业的发展 甜菜糖的发源和生产主要是在欧洲,而19世纪又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给制糖业实行机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制糖业。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这段时间,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主要形成时期,许多制糖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甜菜制糖业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渗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饱充清净、多效蒸发、真空煮糖结晶和离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术。 19世纪初期,良好的吸附剂骨炭已应用于甜菜糖汁的脱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821年,东巴勒将甜菜块根切成薄片,以热水浸渍提取糖分,改变了早期用压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为渗出法的先导。到1830年,东巴勒发明渗出法。但由于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库尔曼发明二氧化碳饱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843年多效蒸发罐的发明使糖汁得以蒸浓。同时,采用高效能的离心分蜜工艺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1849年,卢梭发明了碳酸法制糖工艺。1849年,应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取代成本较高的骨炭,糖汁的清净技术进一步提高。1859年,佩里耶和波塞茨将碳酸法改良为双碳酸法,澄清效果显著提高,但糖汁的沉淀颗粒仍不易除去。1864年,德耐克发明过滤机使糖汁沉淀颗粒得以分离。同年,奥地利人J.罗伯特制成间歇式渗出罐组,它与双碳酸法清净工艺相配合后被普遍采用。20世纪发展了连续渗出器,逐渐取代了罗伯特渗出罐。至此,较完善的碳酸法制糖工艺基本形成,成为现代制糖技术的先导。 由于甜菜制糖大部分工艺也适用于甘蔗制糖,因而很快被甘蔗制糖业所采用,但甘蔗制糖和甜菜制糖在澄清工艺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取汁方面,甘蔗糖厂仍基本上采用压榨取汁方式。18世纪末甘蔗制糖已采用了三辊压榨机。 19世纪初期,真空结晶(煮糖)罐制造成功。中期,已开始用蒸汽机带动压榨机,并开始采用离心分蜜机。此后,随着制糖工艺渐趋成熟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不断出现,制糖业遂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 中国机械化制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机械化制糖的酝酿、探索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机械化制糖热潮,但未形成机械化制糖工业体系,制糖业基本上还处于手工业阶段。1949年后,不断发展成为完整的现代制糖工业体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日能处理4000担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广东汕头角石开设分厂。此外,英国商人在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创办太古炼糖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日本等商人也来中国建立机械制糖厂,制糖工艺、技术、设备均从外国引入。由于社会动荡、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糖厂未能长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国东北开始种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吨的甜菜制糖厂(阿城糖厂)。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吨的甜菜制糖厂(呼兰糖厂)。 1916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成立“南满洲制糖株式会社”,并在沈阳郊区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吨甜菜的奉天糖厂,1917年投产。1922年又在铁岭建成铁岭糖厂,这两座糖厂都于1926年停产。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东济南兴建溥益糖厂,于1921年投产,1929年停产。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不论是甜菜制糖厂,或是甘蔗制糖厂,或是精炼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或是民族资本创办的糖厂,都没有成功,中国的机械化制糖业未能形成,仍然处于手工业制糖阶段。牛拉石辘压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乡民间。糖的产量及质量都不及先进国家。尚需大量进口食糖。1929年,食糖进口量达最高峰(亿千克),价值银一万万两,居全国进口货物的第二位。 30年代开始,中国限制洋糖任意进口,保护国内糖业的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销滞销的货物和积压设备。中国成为他们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例如,美国的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工厂,即在此时来到广东,推销他们积压的制糖设备。广东省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经济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极力支持、兴办机械化制糖业。广东制糖历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丰富,客观上也利于制糖业的发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厂两家厂商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市头、顺德、东莞、新造、惠阳、揭阳等 6座机械化制糖厂。其设计的总生产能力为每天压榨甘蔗7000吨,每天产白糖700吨。机器设备全部由外国进口,工艺技术、设备规模都是空前的。广东遂成为全国机械化制糖业的重要基地。 广东兴办机械化制糖业的热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继之纷纷建立机械化糖厂。但由于时局动乱,工业基础薄弱,这些新式的机械化制糖厂,未能得到发展和繁荣,不少糖厂被迫关闭、停业。 20世纪以来,台湾省机械化制糖业发展较快。最早的机器制糖厂建立于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机械化制糖厂。1934~1943年间,台湾糖业发展迅速,糖产量剧增,并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机制糖产量达到137万吨。 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制糖业不断得到发展。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制糖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与甜菜糖的产量之比约4:1。发展到 80年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制糖大国之一。 我国糖料和食糖生产发展情况[编辑本段] 1、糖料亩产、面积和食糖产量波动中上升 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中国糖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全国糖料播种面积由1949年万亩扩大到2003年万亩。其中,甘蔗从万亩增加到万亩,甜菜从万亩增加到372万亩(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种植面积近几年呈萎缩趋势,这是由于近年甜菜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在新疆与棉花和西红柿争地,在东北和粮食,也就是大豆和玉米争地。2004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许多糖农改种其他作物,甜菜糖厂很难征到定单,闲置了很多压榨能力。 甘蔗亩产从1949年的吨提高到2003年的吨,甜菜亩产从吨提高到吨。总体上看糖料亩产近20年来都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见图3)。甘蔗亩产最高地区是广西,每亩达到吨;甜菜亩产最高的地区是新疆,由于高糖甜菜品种推广速度较快,亩产已经高达吨。随着高糖品种推广速度的增加,甘蔗和甜菜亩产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与糖料面积同步起伏的是糖料和食糖的产量。全国食糖产量由1949/1950榨季的万吨提高到2002/2003榨季的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由24万吨提高到万吨,甜菜糖产量由2万吨提高到万吨)。如图4所示,我国甘蔗糖产量一路上升,03/04榨季达历史最高水平944万吨;而甜菜糖产量近年却呈下滑趋势,目前只有59万吨,占总产量的份额只有,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的36%。 2、蔗糖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 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生产区域布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甘蔗生产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甘蔗原产地如广东、海南、福建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十年间大幅度下降。广东和福建的蔗糖产量分别比10年前下降46%和77%。全国甘蔗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种植面积已在1000万亩以上,占全国总面积的45%以上;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和新疆五大产区产糖量为960万吨,占全国产糖总量的96%,其中广西和云南产量占全国的58%和19%。 3、制糖企业发展迅猛我国制糖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机制糖厂由1949年的3家增加到2000年的539家。2000年我国糖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厂分别为340家和19家、制糖能力分别为695万吨和8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2002/2003榨季,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213家,开工糖厂315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39家,糖厂40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65家,糖厂266家;炼糖企业9家。目前,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糖业集团已有20个,合计产糖670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67%。 目前制糖业共有工业职工20多万人,与糖业生产相关的农业人口近4000万人;已经建成了包括糖业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安装的体系,可以自主进行糖业研发、建设。糖厂综合利用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以食糖副产品蔗渣、废(菜)丝、废蜜为原料的产品有:纸、纸浆板,纤维板,食用、药用、饲料酵母,甜菜颗粒粕,柠檬酸,味精,糖蜜酒精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以食糖为原料或辅料的食品共有3000多个品种。糖的化学分类[编辑本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disaccharide):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3)多糖(polysaccharide):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糖类的生物学功能[编辑本段]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糖怎么被人体吸收[编辑本段] 糖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久,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怀利用。糖对人体的功能[编辑本段]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午2点吃糖减少车祸 许多研究人员研究证实,只要适量摄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时机,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洗浴时,要大量出汗和消耗体力,需要补充水和热量,吃糖可防止虚脱;运动时,要消耗热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热能;疲劳饥饿时,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当头晕恶心时,吃些糖可升血糖稳定情绪,有利恢复正常;饭后进食点糖食品,可使人在学习和工作时,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千余名中小学生实验表明,饭后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节课打瞌睡者才2%,而对照者(不吃巧克力)却高达11%。此外,对数百名驾驶员试验发现,当他们按要求每天下午2点吃点巧克力、甜点心或甜饮料时,车祸要少得多。 糖对人体的危害[编辑本段] 蔗糖是含有最高热值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 吃糖过多影响小孩长高 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据日本一项调查表明,小儿骨折率有所增加,他们认为糖过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 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儿童长期高糖饮食,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儿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则为口腔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为了避免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家长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糖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供给人体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总热能的60~70%,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 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主要以各种不同的淀粉、糖、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粮、谷、薯类、豆类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约占其干物质的80%,在动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约占其干物质的2%。 甜食吃得太多易患各种疾病 有些专家认为,糖比烟和含酒精的饮料对人体的危害还要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对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调查后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新口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食糖摄人过多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症及脑溢血、糖尿病等。 长期高糖饮食,会使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给人体健康造成种种危害。由于糖属酸性物质,吃糖过量会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呈酸性体质,减弱人体白血球对外界病毒的抵御能力,使人易患各种疾病。 长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发多种眼病。有关专家还提出老年性白内障与甜食过多也有关。他们调查了50例白内障患者,发现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爱甜食的习惯,他们认为,这与葡萄糖代谢障碍有关。 吃糖引发肥胖病没有依据 我国许多食品营养及医学界专家认为,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总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归结于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小组对食糖研究的结果,认为食糖引发肥胖是没有根据的。理由是:每汤匙食糖含热量16卡,而每汤匙黄油或其他脂类食物含热量是100卡,所以食糖不是使人发胖的原因。 瑞典几位医学家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食用糖不会导致人体内形成脂肪层,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小型革命”。根据医学家的观察,胖人的食物中脂肪总是比糖多,所以减肥的人首先应减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欧洲的主要饮食营养学家、瑞典的阿斯特鲁认为,如果不滥食过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担心肥胖。 食用适量,不会影响健康 近年来,由于报道糖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文章越来越多,一些片面宣传的舆论使人们对进食糖顾虑重重,感到“吃糖可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小组对食糖研究的结论是:食糖除导致龋齿外,对引起其他疾病是没有根据的。作为合理搭配饮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东西一样,只要食用适量,是不会有碍健康的。

萌芽投稿怎么做

直接投稿到萌芽的收稿邮箱里就行约稿函和收稿邮箱在官网上是有的

你有3种投稿方式: Ⅰ邮政:邮政投稿可用手写也可用打印稿,是手写稿的话字迹必须清晰; Ⅱ电邮:萌芽的电邮是,你只须把稿件邮寄至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萌芽杂志社(200040)信封注明:萌芽杂志投稿,信内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联系地址、邮编、有效电话萌芽杂志会对投稿作者资料进行保密 Ⅲ在论坛投稿。 参考资料:

两方法:一、可用电邮投稿到萌芽的收稿邮箱里;二、可在萌芽网站注册为会员,然后再投稿,这样,更能得到优惠的服务。

《萌芽》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文汇新民报业集团 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邮编: 200040 电话: 网址: 投稿方式: 1,可以将稿件邮寄到杂志社,信封表面请注明“投稿”字样。稿件内请附上姓名及详细的联系方式。 2,询问投稿相关事宜,可以发送邮件到 ; 询问关于网站活动等相关问题,可以发送邮件到 。 3,有关萌芽书系投稿请访问以下链接: 投稿说明: 来稿如采用,我们编辑将会联系作者,并将稿费及样书送上;但由于来稿众多而我们的编辑人手有限,所以未用稿件恕不回复,如果稿件投递(或发送)后3个月没有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这是份很好的期刊,我很喜欢。好像韩寒和郭敬明最初都是由《萌芽》捧红的。 祝楼主一切顺遂。

萌芽网站怎么投稿

你有3种投稿方式: Ⅰ邮政:邮政投稿可用手写也可用打印稿,是手写稿的话字迹必须清晰; Ⅱ电邮:萌芽的电邮是,你只须把稿件邮寄至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萌芽杂志社(200040)信封注明:萌芽杂志投稿,信内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联系地址、邮编、有效电话萌芽杂志会对投稿作者资料进行保密 Ⅲ在论坛投稿。 参考资料:

登陆萌芽网站网址是在网站上有邮件投稿,萌芽的电子邮件地址是邮递:邮政投稿可用手写也可用打印稿,是手写稿的话字迹必须清晰;你只须把稿件邮寄至上海市巨鹿路675号萌芽杂志社(200040)信封注明:萌芽杂志投稿,信内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联系地址、邮编、有效电话,萌芽杂志会对投稿作者资料进行保密投稿方式1.纸张稿邮局投寄:邮寄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萌芽杂志社,邮编200040。请在信封上标明稿件体裁(小说、散文、纪实、长篇四类选其一)以及所投栏目。2.网上投稿:投稿邮箱:。请务必在邮件主题一栏里标明稿件体裁(小说、散文、纪实、长篇四类选其一),以便于系统自动识别分类。并请在正文部分标明所投栏目。3.因为投稿邮箱存在难以预料的不稳定性,因此如果一旦遇有网上投稿障碍,还请作者及时以纸张稿邮局投寄。

两方法:一、可用电邮投稿到萌芽的收稿邮箱里;二、可在萌芽网站注册为会员,然后再投稿,这样,更能得到优惠的服务。

萌芽杂志订单怎么订

在报亭可以买,元/份。萌芽杂志是月刊,每年元订全年(共12期)。萌芽官网上显示的可能是订阅全年的价格。

我也在大学,很简单。去学校邮局,《萌芽》分上下月刊,每月一日、十五日发行,邮发代号4-818,定价都为元 告诉工作人员就帮你搞定了,so easy~

书店、报亭应该有卖。 如果你是想订阅,可以在网上完成。 搜索“杂志铺”,在该网站内找到“萌芽”就可以了,还有折扣。 另外的方法应该是去邮局订购,可以到附近邮局咨询一下;或者电话订购,致电萌芽杂志社。

街边应该有报亭之类的吧

  • 索引序列
  • 芽长势怎么测毕业论文
  • 麦芽糖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 萌芽投稿怎么做
  • 萌芽网站怎么投稿
  • 萌芽杂志订单怎么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