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陕西文旅杂志

陕西文旅杂志

发布时间:

陕西文旅杂志

负责内容不一致。陕文旅是集运营、招商、规划为一体的景区旅游项目建设。陕文投是以影视生产、文化传媒、文化商业、文化金融为核心主业。陕文旅和陕文投是为了提升文化产业的影响力,面向全国积极宣传,深入推进交流合作,谋求更大发展而成立。

人民文旅是人民日报社旗下专注文旅行业的融媒体平台。人民文旅由中央主流媒体权威背书,立足文化旅游,聚焦互联网+文旅融合发展,以媒体平台为支点,整合文旅、三农产业链资源,致力于打造有行业高度、权威性、专业性的融合媒体平台。

《文旅中国》杂志是一般期刊。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按内容分类,杂质可分为一般期刊、学术期刊、行业期刊、检索期刊。其中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文旅中国》,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陕西地方志杂志

请说得具体一点。

去图书馆查吧 很多

著名的地方志书籍也就《中国地方志集成》和《中国方志丛书合集》,这两部集成了全国各地且志县而,内容广大也非常的丰富,不过其它的地方志古籍也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要研究这些地方志古籍,图中红色的标记有下面这些所有地方志古籍的全套电子版,

比较有名的非常不错的地方志全集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明代孤本方志选 (全12册、共收录古籍方志23种,pdf格式》

《清代孤本方志选 (第1辑30册76种,第2辑10册后20册暂缺)pdf格式》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 26种 书目文献出版社》

《日本早稲田大学图书馆藏书-地方志部分16种:》

《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十六册,55种)pdf格式》

《宋元方志丛刊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8册40余种》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早稲田大学图书馆藏书-地理历史部分》

《浙江图书馆丛书-地理考证类34种》

《中国地方志集成(不全)》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中国方志丛书合集》

《中国风物志丛书》

《中国历代书院志》

《中华山水志丛刊(山志+水志) 山志(1-20册)缺21-38册,河川湖泽志(37册全) 》

38-1、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63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pdf格式

38-2、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省府县志辑(68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pdf格式

38-3、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95册全),凤凰出版社, 2004,pdf格式

38-4、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编(57册全),凤凰出版社, 2007,pdf格式

38-5、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编(50册全),巴蜀书社, 2006,pdf格式

38-6、中国地方志集成-台湾府县辑(5册全),上海书店,1999,pdf格式426M

38-7、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86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pdf格式14G

38-8、中国地方志集成 湖北府县志辑(全67册), 民国以前湖北方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pdf格式,

38-9、中国地方志集成 吉林府县志辑(全10册),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pdf格式,

38-10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辑, 史念海、谭其骧等编,中国书店1992年,pdf格式

<新周报>里边记载的历史事件都比较有代表性,并且还有评价...希望对您能有素帮助

陕西地下水杂志

作为博士生,发表论文核心期刊上是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因为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而在武汉大学,也有一些被列为“武大核心期刊”的期刊,这些期刊是武汉大学认可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推崇。带名字的发表论文可以更好地突显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成就,因为在学术界,往往会根据作者的发表成果来评判其学术水平。因此,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发表带名字的论文,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学术声誉加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求职、升职等方面的成功率。总之,发表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带名字的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自己学术能力和成就的重要窗口。

不是核心期刊,所以也就不是权威期刊,算是比较专业的期刊吧。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陕西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全区地表水资源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达20000~30000吨/年·平方公里,窟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在40000吨/立方千米;以上,最大含沙量高达1700千克/立方米;。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繁。陕西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陕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亿立方米。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一)

那一刻,宇宙过于寂静。

生命的春天里,酸涩的苦,始终趟过这厚厚的黄土,让你再苦也不能吐出这一口救命的眼泪。

黄土深厚,黄土神圣,黄土是生命的脾胃,滋养着我们的全部。

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来说,黄土更像是一种伟大的母体,壮美、震撼,面对她,似乎是面对着一种亘古的情绪。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的翌年,面对蔚为壮阔的黄土高原,在瓦窑堡的一孔窑洞里吟出《沁园春·雪》。

这首后来震惊中外,载入史册的词,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形象词句赞颂了冬日的黄土高原!

那时,大雪一定下的很透,很神圣。

黄土高原上的雪,雪的精魂,也激荡着诗人毛泽东的革命豪情!

但大雪过后是什么,对于这块土地来说,是寂寞的黄色!

黄色,亦即土色,是黄土高原的基调色。

《易经》曰:“天玄地黄”, 柳宗元《天说》云:“上而玄黄,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为之地。”

可见,在古人那里,黄色,是大地的颜色。

大地是什么呢?

除了看得见的大地,还有看不见的哲学母体,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在这块土地上,它生长一切智慧和力量。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因此也被冠为“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政权以黄色象征皇权。中华民族自谓炎黄子孙,中国人被列为黄色人种,黄土高原莫不是这一切黄色的伟大母体。

而陕北地区,则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在陕西省的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高原面。

黄色,更是陕北地区的基调色。

这里的黄土最黄,这里的黄土最厚,一切与生命绿色有关的东西不断被岁月冲刷,沉寂下来的就是这厚厚的黄土。

陕北,一种不朽精神象征的陕北,一部永远史诗的陕北。作为人文 历史 地域名称,影响着中国伟大而深远的 历史 进程,凝聚着民族魂魄,哺育了一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伟大时代。作为地球地质史概念,却演绎出一部地球地质史的神话。

对于黄土高原的描述,可追忆到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名著《禹贡》谓,雍州“厥土唯黄壤。”这是世界上有关黄土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有趣的是汉代班固著的《汉书》中记述了公元前32年4月寅辰“大风从西边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学家在自己寥寥数语里暗合了与近代黄土风成堆积说相近似的黄土成因。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对陕北黄土高原形象而富有张力的生动比喻:黄土高原在他的心中原来是“疯神捏就的世界。”

同样被埃德加·斯诺的比喻所震撼的是908水文地质队年轻的队长马思锦!在他的心中,在他从事陕北找水的理论与实践中,无数次地揣摩着埃德加·斯诺这句同样具有魔幻般魅力的话语。

这里因此上也最艰苦,最富于挑战人的生存承受能力。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一个最响亮的名字即来自这里——延安!

是的,是延安,不是别的地方,在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延安,竟然养育和壮大了中国革命!

延安精神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再苦再累再挣扎也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精神。908水文地质队最初驻扎在延安,对延安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

近几十年来,陕北人民艰苦奋斗,多少为这黄色母体披上了象征着生命与活力的绿色协调色,加之成了近代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的圣地,黄土高原已构成一幅“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宏丽画卷。

画卷一一展开,清晰度逐渐明了,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几缕淡淡的白云。滚滚的延河水,向着生命深处不断进发。

可是,在如此宏丽的画卷里,却有另一种疼痛和苦楚,另一种荣耀和敬意,另一种挣扎和到达。

原因仅仅是,这里缺水!

而陕北黄土高原则是中国黄土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黄土地层最完整和黄土地乳最发育的地区。黄天厚土是陕北人民的家园,家园里有着数不尽的苦难。其中没有能饮用的水,便是一难。

贫穷的生存状态还被民间编成了歌谣随风传唱:

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难久留,裤腿宽而厚,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

客到久留,奶子敖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撒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一首《七笔勾》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 历史 上陕北人的贫困生存状态。

与马思锦有着同样思水情结的吴起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齐应宏说,吴起县十年九旱,缺水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

吴起县新寨乡东北沟村,在山沟里流下的黄泥水聚集的一个小水坝旁,围满了前来担水、抬水和用毛驴脱水的群众。由于这个水源地要供应方圆十多公里的人们饮用,所以拉一次加上排队时间往往要7、8个小时。这里的人说,他们宁可缺油,也不可缺水啊!

坐落于洛河之畔的富县县城,城区三四万人,仅靠4口浅井供水,每年夏季和春节前后,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居民不得不到四五里外的山沟排队拉沟底的渗水。接一担水需5-6个小时。

富县钳二乡乡长何安学说:“我们全乡9535人,目前有1630人和1200多头大牲畜饮水面临严重威胁。”

农民王翠英说:“由于缺水,他们村一些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都找不上媳妇。”

在陕北府谷,大部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大多是偏远的深山沟壑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在黄土沟壑严重缺水区,年轻的姑娘为了全家的吃用,跑十几里山路去挑水,磨破了双脚,压坏了双肩;

六七十岁的老汉,拖着羸弱的身体,趴在几乎干枯的井边艰难地打水,最后累倒在井台上;

白发小脚的老太太,一到下雨就端出屋里的盆盆罐罐,接那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水洗脸洗手,水都用成了黑色,还舍不得倒掉。

……

这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同时也在908地质队的人心里深深刻上了水的烙印,坚定了他们不找到水誓不罢休的信念。

给马思锦巨大震撼的是,山区无水吃,滩区有水不能吃的客观现实。

白于山区地表支离破碎,植被稀疏,河流稀少,仅有泾、洛河源头,且流量小,水质差,矿化度较高,人畜不能饮用。

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造成白于山区人畜饮用水长期处于困难状态, 历史 以来,当地群众主要依靠打泥糊水窖、挖土捞池收集雨雪水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

翻阅定边古县志曾有:“ 山乡水少,而味甚卤,即凿井,亦十无一甘,家各置窑,贮夏雨冬雪,其中虽杂污秽,而舍此无可为水 ”的客观真实记载。

由于缺水,山区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的困难之中。半盆浑浊的雨水在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先是一家人围着水盆依次洗脸,洗脸之后洗衣服,洗完衣服之后再喂猪或饮羊。

更可怜的是山区的孩子们,学校每天只允许每个学生打一碗水,用作一天一夜的饮用。

据传说,有一所山区中学在遭遇水荒后,竟然在一周多的时间里不给学生提供盥洗用水,校长无奈地“指示”学生们等星期天回家后再洗!

这样一种无奈,学校作为“公家单位”尚且惜水如金,那些贫困的农户又如何拥有富集的水呢?

一遇干旱,窖池干涸,山区群众只有高价买水或者往返几十里到深山沟里通过人担畜驮,找一点苦咸水或高氟水勉强度日。

遇到极度干旱时,农民无可奈何便开始让牲畜“逃荒”,将牲畜转移到山区外有水的地方寄养或者变卖,直至山区下雨后再返回家园……

延安市的吴起、志丹、定边、靖边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白于山区,是陕西乃至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区。

水资源短缺不但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也极大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老区人民的人畜饮水难题已成为当地的迫切需求和各级领导的燃眉之急。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在新世纪之初考察陕北时内心无比感慨。

连绵不断的山峁沟壑,更把志丹县切割的七零八落,这里大地植被稀疏,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贫困县之一。

多少年过去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们,一直梦想着水!

梦想着水其实就是梦想着希望,梦想着幸福!

“引地下甘泉,解西部干渴,为老区造福!”这是一支名为 908的地质队找水人的集体盟誓,是一支在国内还有点陌生却在陕北名声大震的队伍。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确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1年6月将陕西省延安市的吴起、富县和志丹县严重缺水区列入首批紧急勘查区,项目下达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并由陕西省地矿局908水文地质大队承担实施。

他们是研究国家水文地质的专业队伍,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研究面对的是矿石和土壤,研究目的是找矿和开发当地资源,何曾想到有一天会专门负责起找水的活计。

但是厚厚的黄土地需要他,干渴的陕北人需要他,贫困的老区经济需要他。

他们早已融合进这土黄色的大地、河流,早已成为土黄肤色的9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人,早已沉淀着古老华夏文化永恒的创业激情与老一辈地质工作所创立的“三光荣”精神气质,无所不在、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寻找着为陕北老区人民服务的契机与机遇。

值得欣慰的是在吴起、富县、志丹等严重缺水区率先成功实施的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使这里的部分人民彻底改写了人畜饮用水苦难的 历史 。

手捧甘甜可口的地下水,一位陕北老汉动情地说:“共产党好,给我们找了908地质队,他们是我们陕北的水神啊!”

喝到口里的水,滋 养生 命的水,在苦难的土地上,就是我们心中的神!

在山大沟深的陕北白于山区,2002年11月4日,由塘坝渠村全体村民敬立的甘露泉碑记,屹立在蓝天白云下,更向昨天、和明天歌颂着“水神”的功德。

黑色石碑正面雕刻着斗大的魏体“甘露泉碑记”五个大字,后面撰写着洋洋洒洒的碑文:

吾祖辈居此,由幼及老。女嫁无清洁之仪,“凡德政之道有三:一曰使民安;二曰得民心;三曰顺民意。古政虽兀汉唐之盛,憾无兹道以立于世,其亡亦速,其盛亦衰。故大道悖逆,其德不远。

男葬少净身之礼,欢缺忧重。原因无它,盖水无耳!或问长辈此生何所憾?曰:饮一饱水足矣。呜呼!昔有路人过,见及斯景,问曰:既无水,何所存焉?答曰:唯赖天降雨雪,掘土窖蓄而四季饮之。路人观窖内水与粪土混搅,叹曰:此物吾地牲畜倘且不饮,焉能人饮乎?又问:若天无雨雪又如何?吾等皆无语;非无对,实心悸也!

德兴之时,必有亲民之举;政通之日,定现为民之善。公元贰千零贰年仲夏,黄色祛而青叶纯,霞光凝而晚云黛。吾村幸乡政府之重视,县水利局之支持,省上单位之垂赐,聚资百万元,开钻打井。吾辈一时群情激昂,欢呼雀跃,与省地矿局908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共同奋战60多个昼夜,终在地深820米处求得清泉。此举彻解吾三村440户,2千余人,大家畜5千余头之饮水,诚功盖日月,福佑万世之善事也!吾辈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遂曰此井为“甘露泉”,勒之铭石,永世不忘。

呜呼!白于山有形天地,寄情黄土高原,此举既显古德政之道,又现为民服务真意。汉虽强远,不及今世抚民之举;唐虽富庶,未当吾爱民之善。谨以此文,颂之恩情,吾辈世代,铭刻在心!

好有意思的碑文!苦其情,发其志,诚其意,述其事,颂其功,晓畅条达,不蔓不枝,自有一股精神贯穿其中,在向我们的英雄致敬!

908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像是冥思苦想之后终于闪现出的一丝灵感:在那特定的不具备生存条件的陕北某个广袤地域里,生命之源“水”是如此的奇缺和珍贵。找到可供人畜饮用的“水”,除具有生命价值之外,还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意义。

于是,他们不惜代价,一步步走向被神话的境界。

更确切地说,为了那样的境界,他们付出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我多次一人踏上寻觅这支神奇找水队伍之路。看他们在“疯神捏就的世界”里如何与旱魔搏斗,如何撒水成金。

承担“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首批紧急勘查区——延安市吴起、志丹、富县、靖边、定边地下水勘查施工任务的908水文地质大队大队长杨六岗说:“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深切至基岩,裂隙不发育,无法形成较完整的含水层,找水难度极大。难度再大也大不过908队为老区人民找水的决心。”

这样的豪言壮语从第一任团长裴恒熹,第二任团长江朝宗,随后而来的908队的执政者刘宗然、庞国治、谭伯英、李义祥、杨六岗、王力、马思锦等,带着浓厚的亲情、感情,矢志不渝地为陕北老区人民找水的信念更坚,步伐迈得更大。

2001年12月底的一天,寒冬腊月,北风凛冽着,呼啸声并没有挡住陕北老区人民喜迎新年新生活的愿望,他们期盼已久的908水文地质大队的两台钻机分别在吴起县铁边城镇和志丹县顺宁镇黄草湾村隆重开钻……

夕阳西坠,暮色四合,钻塔上耀眼的灯光伴着隆隆的钻机声,打破了黄土高原的宁静,一米、二米、五米、十米……随着一截截岩心被送上地面,望水欲穿的老区人民有了盼头,看到了希望……

陕西省吴起、富县、志丹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勘查和渗流井工程的巨大成功,为推动“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指明了方向。

2002年3月28日,富县县委书记周德喜亲自把一面绣有“实施专项找水,造福富县人民”的锦旗送给908水文地质大队长杨六岗,他代表富县人民深情地说:“908队在我们富县这样一个贫水地区找到了地下水,并结合勘查建成日开采量3200立方米的渗流工程,不仅一举解决了我县县城目前三四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富县中期供水需求,为我县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饮水思源,你们确实为富县人民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2002年4月25日,一大早,铜川市丁沟村一片沸腾。908队为他们献上了一份节日似的厚礼。一口日出水量达2000立方米的优质水井竣工,交付使用。

工程验收当日,丁沟村村民委员会给908队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说:“ 丁沟村人畜饮水工程在施工中,由于我方资金筹措困难,生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908队顾全大局,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分忧解难,并克服多种不利因素,战胜艰难险阻,安全顺利地完成了钻探任务并顺利成井。908队不愧为技术过硬,管理严谨,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工程竣工庆典之日,特向为丁沟村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908队表示由衷的感谢。 ”

2003年7月30日,陕北洛川县甘石村彻底摆脱了缺水的艰难。

位于烂柯山下的黄土残塬区的甘石村,塬高坡陡,沟深谷切。

当地群众祖祖辈辈饮用窖水。逢天大旱,只得到几里外的深沟里挑水。

即便是壮劳力,挑一担水也得大半天。为解决水的困扰,村里曾集资请过多家勘查施工队伍,先后在这里打过五口井,但多为干井。

908队接受此项任务后,凭着找水扎实的基本功,组织精兵强将进入甘石村,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居然打出了一口优质水井。

在隆重的竣工验收会上,村里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喜气洋洋立起了“饮水思源”石牌。

当开闸放水时,人们纷纷涌向井口,争相捧饮甘泉。

水啊,你曾经是我们干涸的眼泪,如今我们为你笑着哭泣。

王力手捧着当地政府曾送的牌匾,默默吟咏“科学找水精施工,今饮甘泉情更浓”字样,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如今,在延安枣园背后的山沟里,张思德墓前矗立的石碑上,毛泽东同志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为陕北人民找水,为老区群众服务也早已成为908水文地质大队工作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

这支从1974年开始就在陕北黄土地上开展普查找水的队伍,广大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与时俱进谋福祉,科学找水为老区”的故事也早已在陕北革命老区、黄土高原、边塞古城榆林传颂。

我在908 队将近40年漫长的建队 历史 中徘徊;

在革命圣地延安,908队最初安营扎寨的地方寻觅;

在他们毅然决然搬离“处女地”,另“嫁”临潼,如今908队和谐幸福的家园地徜徉。

尤其在那一大堆厚厚的获奖证书、锦旗面前停步驻留。

这些也许才是记录908队 历史 足迹的精彩,才是展现908队曾经拥有的辉煌的瞬间。也许,这些还不全面。

但我如获至宝,十分虔诚地轻轻地拂去那一层厚厚的尘土,小心翼翼地展开一个个证书,一面面已经褪去红色的锦旗。

那些依然俊秀飘逸的或楷或隶颂扬赞 美文 字,竟然像久违的好友,毅然地向我围拢而来,最后凝聚成我决然想不到,又令我大块朵颐的一行文字:“疯神捏就的世界”里昂然屹立着一座陕北“水神”丰碑!

作者简介:秦风

武国柱,笔名秦风。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会员。供职于陕西省地矿局、陕西地矿集团公司。先后有《颐康源故事》、《小秦岭找金人》、《区调之魂》、《陕北“水神”》、《秦岭元山之谜》等报告文学出版发表。《小秦岭找金人》荣获第五届宝石文学奖。散文集《约定梦想》2011年出版。有《台北印象》、《夜宿小华山》等多篇散文获奖。

陕西爱人杂志社

家庭文摘报。邮发代号是13-103

​启迪杂志社

地址:南小巷9号

地址:唐延路1号旺座国际城B座

地址:旺座国际城C31层3101

地址:永松路12号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18号

地址:西二环南段22号新荣基大厦B区5层504号

地址:青松路16号

地址:高新路31号凯创国际B幢

地址:东木头市200号电话:

地址:建西街99号

地址:李家村万达广场二栋17层11707/1170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劳动路118号电话:

地址:南小巷9号

地址:二环南路东段208号西北新闻大厦A座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含光南路38号

地址:含光南路38号

地址:雁塔西路158号

地址:含光街28号华汇大厦7层

地址:含光南路38号

地址:体育馆南路19号

地址:环城南路20号海联大厦

地址:唐延路35号旺座现代城B座

地址:科技路37号海星城市广场B座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雁塔南路300-9陕西文化大厦15层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北路56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路96号(710016)电话: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电子正街紫薇城市花园1栋2单元502室

地址: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地址:西安市五星街56号《盩山厔水》杂志社

地址:西安市雁展路6号曲江会展国际g座0901室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39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中段2号胜利饭店6楼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东三路170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1层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南段274号怡兰大厦一层西安爱人店电话:

地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尚德路150号电话:

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大厦12楼电话:​实用医技杂志社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红缨路1号2号楼105-106房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红缨路158号四楼

因为现在都进入自媒体时代了,传统刊物已经不景气了,所以停刊了。爱人杂志创办于1993年5月,属陕西省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

陕西建筑杂志社

山东建筑业、潍坊建筑等

建筑类杂志大全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去邮局或是书店订购!

一、榆林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榆林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榆林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 的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在开始招生。 学校现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置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6项,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教材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项。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36人,其中专任教师735人,正高职称87人,副高级职称30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90人,博士学位15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和2名*,有国家“”专家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2人,三秦人才4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省级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硕士生导师33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及陕西及周边省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821项,经费约70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余项。现有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3个。重庆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兖矿集团、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5个国家级平台将在我校建设研究中心或榆林实验与示范基地。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匈牙利、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开展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等工作,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资格,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与 西安交通大学 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 西北大学 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凝练了“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应用型高水平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成功克隆了全国首例体细胞陕北白绒山羊,培育了世界最大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种群,带动榆林市科研水平迈入陕西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4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14年,学校与榆林市政府以及省内13所高校、108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为进一步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重庆大学、 西北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榆能集团、中国书画杂志社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了15个研究院;与7个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进入******,榆林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榆林市委市政府把榆林学院作为榆林科创城建设的核心、把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无偿划拨土地,并投入相当量的资金建设榆林学院科创城新校区,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 索引序列
  • 陕西文旅杂志
  • 陕西地方志杂志
  • 陕西地下水杂志
  • 陕西爱人杂志社
  • 陕西建筑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