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下学期时关注校网,上面信息会及时公布。一般是在4-5月份,时间大概有一至两星期。课程是学全部的。共90学分,每学分90。开课一般是在暑假和周末。基础课程都差不多,建议你到时候详情咨询老师。因为每年政策可能有变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相对容易好发。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山东财经大学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山东省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财经类院校,校训是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
大一招 平时周末开课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由山西财经大学主管、山西财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1980年,《山西财经学院学报》创刊;1998年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 据2018年5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6人。 [3] 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3096篇、总被下载2998283次、总被引65568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1]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334篇,被引量为31748次,下载量为113829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截至2013年底,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个):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
二级级学科博士点(10个)
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级硕士点(8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山西省级重点学科(3个)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
山西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国际贸易学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4个)
财政学、社会保障、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企业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7个)
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截至2013年底,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8人,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
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
学校还聘请了1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 *** 教授,聘请了109名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2014年3月,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宝瑜教授被聘请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6个。
省级教学团队(1个)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校级教学团队(16个)
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赵红梅)
商业银行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杨有振)
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 赵国浩)
管理决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所地)
信息系统教学团队(带头人:贾伟)
管理原理教学团队(带头人:宋瑞卿)
基础会计教学团队(带头人:李端生)
专业财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郭泽光)
审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吴秋生)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带头人:申屠菁)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玉敏)
经济法课程教学团队 (带头人:薛建兰)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组教学团队(带头人:张雁玲 )
微积分立体化教学团队 (带头人:刘振洁)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带头人:邵锡山)
社会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团队 (带头人:李健康)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
省级精品课程4门。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
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山西省级特色专业(5个)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工程、经济学
校级特色专业(3个)
工程管理、财政学、贸易经济
省级精品课程(5个)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科学、基础会计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山西省示范实验室。
机 构 名 称 所长(主任) 副所长(副主任) 山西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晋商研究院 院长:崔满红
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毅 孙长青 张亚兰 旅游经济研究中心 所长:原梅生
学术委员会主任:樊而峻 张 遂 张慧霞 学校直属
研究机构 中国国际企业与金融研究中心 王 森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樊而峻 吴世斌 卫虎林 山西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宋瑞卿 石建社 区域经济研究所 张慧霞 山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焦斌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所 余春宏 郭 冰 姚晓民 信息资源研究所 武三林 依托院(系)设立的研究机构 经济研究所 靳共元 数量经济研究所 杭 斌 统计科学研究所 李宝瑜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吕春成 产业经济研究所 杨 洹 合作经济研究所 闫应福 赵阳林 金融研究所 杨有振 李锁云 财税研究所 崔满红 吕建锁 谭建立 市场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马跃进 王桂华 郭 潞 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所 申屠菁 贾桂珍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马尚才 贾 伟 现代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 兰丕武 质量科学研究所 蔺 哲 现代会计学研究所 李端生 吴秋生 王春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赵俊康 刘春爱 梁君林 金融数学研究所 王拉娣 张玉珠 刘振洁 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李 贞 杜正清 生化技术研究所 刘玉清 吴克琴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李红岩 柴晓霞 健康科学研究所 张安民 现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李冠瑶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张所地 文化传播研究所 米万锁 刘兆锋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32个学术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96部,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98余篇,获得省部级奖972项,主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34次。
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 名称 发表期刊 时间 孔祥毅 银行不是舶来品 中国金融 期 孔祥毅 山西资本市场的春天 中国证券报 期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经营管理策略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标志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企业治理创新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风险控制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介入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进入行会协调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与 *** 金融博览 孔祥毅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 金融博览 孔祥毅 寿阳克钱与晋商拨兑 炎黄地理 孔祥毅 太原商业的历史背景与晋商之都建设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孔祥毅 太原解放战役中的金融战线 龙城新纪元北岳文艺出版社 孔祥毅 寻找晋商家园序 寻找晋商家园 山西经济出版社 孔祥毅 克钱:清代寿阳商人的财务创新 会计之友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抵店柜坊寄附铺 中国金融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典当 质店 押店 中国金融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 钱庄 银号 中国金融 孔祥毅 中国银行业的先驱:印局与印子钱 中国金融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的秘诀与启示 晋商研究(论文集) 张亚兰 货币竞争与“铜货币区”的形成 晋商研究(论文集) 张亚兰 晋商连锁经营模式与启示 生产力研究 张亚兰 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货币(公元8世纪以前) 晋商与中国商业文明(论文集) 张亚兰 外国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业的畸形发展 晋商与经济史研究 (论文集) 张亚兰 晋商教育使我们更愿意施信与么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张亚兰 诚实守信的乡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组贷款”的经济学意义及启示 科技日报 张亚兰 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活动特征——基于境外债权角度的考察 生产力研究 张亚兰 欧洲“银荒”与中国的货币替代 中国金融 张亚兰 白银“洼地”与分层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金融 张亚兰 大萧条、白银风潮与法币改革 中国金融 张亚兰 晋商诚信教育与信任倾向的实证考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张亚兰 宋陆军(学) 晋商如何编织信任大网 新晋商 张亚兰 晋商立体信任网络及其支持要素 西口文化论衡 张亚兰 金融先导——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与发酵剂 太原日报理论版 张亚兰,张银龙(外) 晋商诚信教育对中国人信任倾向的影响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张亚兰 信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学习晋商构建信任网络 北大商业评论 张亚兰 也谈“文化家园”构建设想 太原日报 张亚兰 从近代金融史看金融发展 中国金融 吴秋生 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吴秋生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 光明日报 吴秋生 论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落实 会计之友 吴秋生 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 吴秋生 票号内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视 商业研究 吴秋生 责任两面性与经济责任审计 管理现代化 吴秋生 会计准则性质的系统认识 经济管理 吴秋生 票号式诚信及其在现代金融创新中的借鉴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吴秋生徐蕾(外) 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商业研究 吴秋生,杨瑞平 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 会计研究 吴秋生 晋商 关公 财神 会计之友 吴秋生 论《审计学》的问题探究教学法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吴秋生 基于责任两面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研究 商业研究 吴秋生 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经济 吴秋生 李晓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凌驾问题研究 管理现代化 杨瑞平 吴秋生 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 管理现代化 杨瑞平 吴秋生 论资金控制的十大环节 会计之友 郭泽光;吴秋生 明清晋商理财思想透视:基于财务活动组织和财务关系处理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第9期 郭泽光;吴秋生 论新晋商的价值理念 理论探索 2012 第5期 乔南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太原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乔南 清代山西的商业城镇——太谷 晋阳学刊 乔南 提升高校新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陶宏伟 商业与城市化——兼论现代商业、晋商文化与太原城市的发展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陶宏伟 明清平定商人的发展与转型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 王永亮 浅析资源型经济转型对金融的需求 发展导报 侯海燕 从贸易须知(炳记)看晋商的商业教育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薛秀艳 晋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渊源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杨志勇 从合盛元开拓海外市场失败谈现代意识的树立 晋商兴盛与太原发展——晋商文化论坛论文集 杨志勇 日本第一家中资银行合盛元银行在日史实考 忻州师院学报 米子川 风雨一炉 满地青砖 新晋商 米子川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新晋商 米子川 丹书铁券 规矩方圆 新晋商 贾郭华 太原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晋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程琦 明清晋商空间活动范围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0年晋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毛成刚 晋中晋商文化旅游研究 《2012山西旅游业分析与预测(论文集)》 山西经济出版社 王书华
孔祥毅 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 生产力研究 郭海霞 浅谈晋商边贸鼎盛时期 山西日报 王森 晋商的衰亡与风险管理—基于比较历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冀福俊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借鉴作用 沧桑 冀福俊 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文化产业导刊 张喜琴 张晓玲 浅析典商行会的历史作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张喜琴 “西口”考辩 中国经济史研究 张喜琴 晋徽典组织管理之比较 晋阳学刊 张喜琴 中国商业史教学中的若干思考 沧桑 张喜琴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8、12 张晋光 明清商人与木材贩卖 林业经济 宁淑惠 基于明清时期晋商的营销策略研究 生产力研究 陈啸 晋商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 山西经济日报
理论版 陈啸 浅议我国企业情感管理的对策 生产力研究 刘秀英 从台湾关公信仰,谈山西应大力发展宗教旅游 生产力研究 刘惠君 浅谈晚清“官督商办” 黑龙江史志 杨郁 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商业研究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周柳华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宋鹏飞 晋商文化旅游解析与深度开发探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李荔,刘秋月(外) 山西票号的会计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 会计之友 孔佳 依托晋商精神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山西经济日报 刘阳、席晓军(外) 清代山西铁业述略 《商业与金融近世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国际术研讨会论文集》 牛建生 中国商人 山西晚报 常宏 老字号的品牌战略研究 现代交际 张宏彦 百年票号之殇 生活晨报 张宏彦 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颉艳萍 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架构 图书馆界 颉艳萍 从晋商图书透视晋商研究 晋图学刊 傅光远 采访山西票号与晋商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晋图学刊 苗苗敬毅,蔡呈伟 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科技信息 张国栋 晋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掘与借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图书馆
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图书235万册,并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查询系统和科技文献资源等特色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图书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学术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版)》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还进入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山西省一级期刊
一、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广东财经大学简介 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5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5000余人的省属重点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三水校区坐落在三水森林公园旁。现有校舍约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552余万册(含电子图书);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851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8人、副高职称教师404人,656人具有博士学位;有硕士生导师294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1人;拥有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2支省级教学团队、4支省级科研团队、5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 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聘任“南岭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16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1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人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项目,3人入选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项目;有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6人。 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学校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协议,共建国际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佛山研究生院、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以及现代服务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四院一基地”,突出实践创业、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国际化三个办学特色。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9%,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金融、税务、保险、审计、法律、出版、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拥有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商业智库;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2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87项,省部级项目357项,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各1项。在《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4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39篇;出版各类著作211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广东财经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广东财经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广东财经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官网入口地址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系统入口: 广东财经大学男女比例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
已解决问题收藏 [标签:财经, 财经杂志] ___蒲施含曦 忘了说了,在学术上比较有权威性的包括如下核心期刊: 1. 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 3. 财贸经济 4. 商业经济与管理 5. 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 7. 销售与市场 8. 广东商学院学报 9. 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 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3. 国际经济合作 14. 对外经贸实务 15. 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 17. 中国物流与采购 1. 税务研究 2. 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 4. 税务与经济 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6. 财贸论丛 7. 当代财经 8. 财经研究 9. 财经问题研究 10. 中国财政 11. 财经科学 12. 中国税务 13. 财政监督 1. 金融研究 2. 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 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 7. 中国金融 8. 武汉金融 9. 上海金融 10. 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12. 财经 13. 投资研究 14. 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 浙江金融 17.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 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您已经评价过! 您已经评价过! 您已经评价过! 您已经评价过!问问专家团湮没风涟一醉终痴缠,容华谢后,莞然临风。
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3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5600多人的省属重点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校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现有校舍约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69万元,图书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58万册);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220多项。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64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07人,副高职称教师38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50人。 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有“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21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9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有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 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示范院校和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满意度高达90%以上,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学科建设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 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3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JM)、金融(MF)、保险(MI)、会计(MPAcc)、税务(MT)、公共管理(MPA)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拥有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1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 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87项,省部级项目376项,实现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70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38篇;出版各类著作149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8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09年起,学校连续5年进入 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CSSCI来源期刊发文统计百强榜,稳居全国财经类院校前10名、广东高校前6名。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 一批专家教授被聘为省政府参与决策咨询顾问、应急管理顾问和省市人大立法顾问、财经顾问等。 学校先后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校政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广州市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共建南沙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基地,与香港上市企业上海证大公司签约成立我国第一家关注微金融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广东财经大学证大微金融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广州市地税局共建全国首个校政合作的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广东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清远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建设立法评估与咨询基地,与东莞虎门镇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电子商务研究院,与广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共建广东福利彩票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基地。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办学思维,以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为目标,建设能够胜任国际化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境)外交流与合作,稳步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已与国(境)外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实施39个国际化教育项目,其中包括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项目17个,以及国(境)外短期访学项目11个、假期学习项目7个、带薪实习项目4个。 创办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和“广东财经大学—西澳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两个“学分互认、学位联授”中外合作培养项目。 实施了AIA国际会计师公会证书班、“BTECHND3+1”、“SQAHND3+1”、“国际预科1+3”等涉外办学项目。 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美国佩斯大学站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站,以及“广东财经大学海外实践教学平台”德国基地、新西兰基地和坦桑尼亚基地。 构建了“中—欧经济合作研究平台”、“宪政与公共财政合作研究平台”、“港澳基本法合作研究平台”等3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 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成立了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德语培训和德语考级权威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歌德语言中心”。学校坚守“正心诚意,求真向善”的精神,践行“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秉持“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和“法治、科学、民主、阳光”的治校方略,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立足广东,面向社会,服务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
在二本中排名第一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 “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这二句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山东科技大学在山东排前5,理工科排名第一,全国排名前100。学校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品牌特色专业18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
一流本科课程3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精品课程58门,教学成果奖95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山东科技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4项,省部级项目77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3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校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 山东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大约1个月左右。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两所学校分别发展为淮南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矿学院。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山东煤矿学院与泰安煤矿学校在泰安组建山东矿业学院。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2004年,学校主体搬迁至青岛。
徐晓雯老师是00年的,徐晓雯,汉族,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徐小文老师是几几年的?徐小文老师是90年的呀,他是90后这个老师长得非常漂亮,能歌善舞的讲课的时候特别幽默风趣,孩子们只要上他的课都不会困的,不会睡觉的,所以这个老师很受学生们欢迎的,他是90后的小老师啊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原《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创刊于1989年,是由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财经类学术期刊。《山东财经大学学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全体编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办刊成绩。
山东财经大学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山东省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财经类院校,校训是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