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儿童图形设计研究现状论文

儿童图形设计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儿童图形设计研究现状论文

在我看来,从事平面设计的确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在这个圈子10年了,感觉我的设计之路就如中国足球。一直在追求跟国际接轨,总是充满希望。虽然有时也能从弱者身上也能找到一些快感,寻回一些自信。却总是那么不尽人意。 中国平面设计的未来是国际化,这个口号的提出,就如中国足球要进世界杯决赛圈,难。 一个国家足球的兴盛与强大必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底蕴。设计也一样。 一个球队,如果没有国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就不会有好的成绩。 平面设计作品要融入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名设计师应该担负起这种使命和责任。 然而,事实不是我们想像的。 应该说,平面设计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职业,而不是牟利的工具。 可是,有一些所谓的设计行业,他们自我满足着,也挣着大把钞票,不考虑后果是什么。 比如,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灯箱喷绘、打字复印店都打出了平面设计的招牌,看上去就好像在自行车摊上修汽车,这样的设计,你敢接受吗。还有的店面门口贴着招聘广告:招高级平面设计师2名,月薪600元。 我们不得不困惑:这是设计业的发达还是悲哀呢。 是的,社会需要设计平面设计人才。也正因为如此,一些电脑专修班、设计速成班悄然兴起,蔓延成风。两个月、三个月的课程,所谓的平面设计师就出炉了。 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操作设计软件,就可以做设计了。计算机专业的可以,学文秘的也可以,甚至学会计的也可以。我在广告公司时身边一个同事,他以前是个电工,转行了。 说到底,是平面设计的门槛太低了。 一企业的经理说:设计很简单,只是我不会photoshop而已。 最让人头疼的是一些客户。他们觉得花上200块钱可以找人设计几十个商标,还觉得不值。 怪不得我大学老师刘以畅告诉我们,他的导师高中羽在课堂上气骂:国内的VI让一帮人弄乱套了! 据说2008年设计专业仍在扩招,美术类的考生人数成倍翻番的上涨。一些文化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认为,走这个专业无论对升学或就业都是一条捷径,浮躁盲从的挤进这个圈子。 我们不能不静下来好好思考了。设计这个纯净的天空,容不得任何污染。 中国平面设计的路还有很长的路,我们背负着责任,任何时候不要脱离良性的轨道。我也相信,物竞天择,任何非主流的文化现象都必将遭到淘汰。

平面设计是沟通传播、风格化和通过文字和图像解决问题的艺术。关于平面设计类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平面设计类 毕业 论文题目

1、《与秋》平面设计系列作品

2、探讨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4、探析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

6、分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7、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8、印染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评《中国传统印染 文化 研究》

9、基于人工智能AlphaGd视角下的平面设计发展思考

10、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方法 探究

11、 传统文化 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2、浅谈绘画性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3、互联网时代下平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14、基于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多维表现研究

15、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

16、分析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多维化表现方式

17、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

18、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9、论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

21、点、线、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表达

22、平面设计教学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

23、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的生存与发展

24、浅谈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表现

25、浅析中 国画 基本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

26、浅析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7、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构建意义及策略

28、平面设计中视觉美学的构建研究

29、创新平面设计理念--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1、李能建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2、柳芳、陈佳莹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3、以"玉环文旦"为例谈中职平面设计社团的实践创新

34、包豪斯的平面设计艺术成就探讨

35、民间染织 刺绣 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6、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37、浅议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38、平面设计中两极原理应用研究

39、油画风景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与应用

40、电子商务冲击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41、网站建设中的平面设计方式研究

42、 广告 学专业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43、火力发电厂总平面设计要点分析

44、平面设计在外卖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45、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策略

46、传统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7、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8、地域文化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49、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研究

50、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51、Photoshop在平面设计中的技术技巧

52、浅谈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53、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

54、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J/OL]

55、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视觉构成的形式美研究

56、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建设初探

57、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58、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分析

59、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60、传统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平面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1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2 计算机平面设计创新教学 措施 探讨

3 试论动画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

4 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及创意研究

5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平面设计教学

6 谈电脑软件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

7 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8 论平面设计在中职 教育 中的重要作用

9 探究极简主义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应用

10 论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11 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研究

12 简析20世纪初期未来主义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3 大理喜州白族图形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14 基于文字、图形、色彩语言艺术的平面设计运用

15 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初探

16 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的多维化表现

17 平面设计软件与DICOM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18 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方法分析

19 高职《Photoshop平面设计》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20 刍议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21 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构建

22 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

23 摇滚乐产品平面设计应用研究

24 关于涂鸦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研究

25 互联网时代的平面设计与新媒体融合研究

26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核心价值的研究

27 平面设计中汉字符号演绎的创意思维研究

28 平面设计中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

29 摄影术的传入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手法与观念

30 平面设计语言在动态设计中的维度互联研究

31 动态化平面设计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与创新

32 平面设计元素在跨媒体平台动态设计中的视觉形态研究

33 平面设计立体视觉表现探索

34 儿童 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5 女性参与: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近代平面设计探究

36 展陈中的平面设计视角与平面设计中的展览意识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平面设计的指导

38 中原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与应用

39 平面设计的多维性研究及思考

40 平面设计在影视广告中的视听应用研究

包装设计论文题目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

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

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

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

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

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

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

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6、基于淘宝SEO的度尾文旦柚包装设计

17、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产品包装研究

18、情感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贺岁生肖纪念瓷包装策略研究

20、网红思维角度下的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研究

21、中老年降压药品的交互式包装设计

22、中国风视觉语言在国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电炖锅包装设计与仿真分析

24、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纸质运输包装设计

25、民国时期“三星”牌膏类化妆品包装设计解读

26、洛阳地域文化在葡萄酒包装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以洛阳宝石酒庄包装设计为例

27、木版 年画 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8、电饭煲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分析

29、糕点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四喜岷县点心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0、蜂蜜包装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Miel(蜜尒)蜂蜜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1、东阳竹编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2、浅谈视觉阅览顺序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宋玉洁

33、以茶产业为例谈中小型食品企业包装设计的推广研析

34、论茶包装的设计维度

35、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36、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研究——以吉林人参为例

3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8、民族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型应用研究

39、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40、浅析趣味性包装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

41、探究物联网发展视角下的包装设计

42、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43、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4、包装的色彩运用与广告效果探究

45、动漫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研究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学术论文(2)

★ 艺术毕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论文2000字范文

★ 平面设计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庞大的现代玩具市场上,玩具的 分类越来越细,品种繁多的玩具云集在商场的货架上,使人眼 花缭乱。而包装设计较好的玩具会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相 反,包装设计较差的玩具,则可能无人问津。玩具的包装是保 护、宣传玩具的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玩具包装设计,首先应 该是符合儿童的审美倾向和儿童的心理特征的。 1 儿童对玩具包装认知的心理特征 儿童认知事物的方式主要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 觉等几种手段,其中视觉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儿童感知事 物的最直接方式。下面主要通过儿童对颜色、图形的特殊感知 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儿童观察认知事物的特点[1]。 1. 1 儿童对包装色彩的审美倾向 “远看是色,近看是花”,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 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应的 是色彩,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 的视觉信息符号。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年龄为2~3岁的幼 儿期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有部 分孩子对新鲜颜色的偏爱程度会持续整个儿童阶段。因此,为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做设计时,应更多地使用明度高与纯度高的 色彩。实践证明,儿童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等 10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地偏爱红、黄、绿色,较少偏爱黑、灰、棕 色。儿童在1~5岁期间,对颜色爱好的差异并不显著,但6岁 之后,还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 绿两色;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充满 童趣的女孩们钟情于浅色调,而男孩们认为深色或稳重色调较 适合他们。据丁秀玲研究儿童色彩感受结果表明: 65%的4岁 儿童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 随年龄增长, 5 ~6岁儿童色彩感受度己达到74%和 77%,但就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而言,儿童普遍表现为喜欢暖色 调。儿童从4岁开始就己具有相当明显的先天直觉美感,因而 对色彩均衡和谐也有较好的感觉,其百分比为4、5、6岁儿童分 别为78%、61%、70%,从中不难看出4岁儿童比5、6岁儿童具 有更强的审美感受。另外,儿童的审美趣味会伴随年龄增长表 现为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因而,为年 龄大一些的儿童作设计时色彩对比应有所调整[2]。 1. 2 儿童对玩具包装图形的识别能力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精彩的,他们具备超乎常规的 想象力,他们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哪怕是一块斑斓的色彩、一个 古怪的图形、一根弯曲的线条,都会令他们驻足半晌,想象联 翩。研究表明: 6~7岁儿童的空间知觉一般己有所发展,在形 状知觉方面,他们一般都能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菱形、三 角形等等。当儿童接触到产品自身或包装上的图形时,总是和 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认识,他们常把不熟悉的抽象图形与具 体实物联系在一起认知。如果是熟知或熟悉的图形,他们马上 会迷上一段时间去观察和想象其情景内容[3]。 2 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表现技巧 儿童的思维处于人类思维的幼稚阶段,其视觉心理特征既 明显区别于成人,又别于少年,甚至在儿童阶段中的各个时段 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作为包装设 计中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受众(儿童)的特殊性———他们生活 经历少、受教育程度浅的局限,同时会渗透着父母们的喜好,所 以存在着区别于其它包装设计的问题。因而在表现的技巧上, 也有着它独特的一面。 2. 1 图形妙用 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图形就承担着信息传播的功能。后来 逐渐形成文字和图形文化,它们都是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 语言,只是文字文化易受到地域、民族的限制,图形文化则超越 国界和语言障碍而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图形语言由于具有直 观的传播力和便于思想交流的优点,加之,人类的思想、感情和 观念几乎都可以通过视觉图形进行传播,所以,随着信息化时 代的到来,图形语言作为世界性语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 注,在人类社会中大量应用,并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 各个领域。优秀的图形设计可以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视 觉语言,使人们彼此沟通理解;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 碍,文化的差异而进行无声的交流,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 而现代玩具包装中的图形设计,大多采用卡通图形设计。此类 设计特别受到玩具小顾客的欢迎,因为,卡通图形作为一种被 异化了的介质,如今已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纽带,给人 们带来轻松和欢乐,卡通形象图形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世 界上有数百万的消费者喜欢卡通图形"史努比",它就是当年 美国的漫画《花生米》的主角,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玩具、精品、 电子卡片、游乐场等,至今受到热烈欢迎。史奴比的漫画已翻 译成40种语言,在75个国家出版,全球有2600家报纸刊载 《花生米》,独领风骚达半个世纪,从它和米老鼠、唐老鸭、凯蒂 猫、流氓兔等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卡通在玩具包装和其它产品中 的影晌力。在卡通图形里,人类的想象力得到了自由的发挥。 相对于其它图形艺术形式,卡通形式使人更易理解,更加生动、 趣味横生,给人带来快乐,因此,厂泛应用于玩具的包装设计, 同时是畅销玩具包装的创作源头。人们常常看到,在玩具包装 设计的画面中,卡通狮子已不再可怕,甚至比一些小动物还要 脆弱;河马看上去虽然笨拙,但卡通造型常会使它表现一些灵 巧的动作等等。可以说,卡通造型是当今玩具包装装演设计的 主流,它可以对消费者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刺激他们进行玩 具的快乐消费。 2. 2 色彩的渲染效果 最新的资料表明,消费者对物体的感觉首先是色,其后才 是形,在最初接触商品的20s内,人的色感为80%,形感为 200%, 20s至3s钟内色感为60%, 5min内色感与形感各为 50%,因此说色彩在商品包装中其重要性具首位。儿童对色彩 的感觉则先天敏感,孩子们天性喜爱色彩斑斓的花蝴蝶、红蜻 蜓、小红帽、花衣服等物品。在包装设计上许多产品无不在色 彩上寻求欢快、愉悦、清洁。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是一致的, 精彩的图形设计,亮丽的画面包装对孩子或成年人都很重要。 儿童玩具包装的用色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主体色彩对比应强 烈,多为原色对比,尽量避免用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尤其高 明度暖色系的颜色较适合表达儿童热衷的艳丽色彩。高纯度 的色相相对比较热烈、视觉感受更鲜明,自然使画面欢快活跃、 冲击力强、感召力大。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无论是在同一色 相、还是在不同色相之间作变化,均应体现跳跃性这一特征。 色彩设计对于玩具包装设计的画面装饰十分重要,因为玩具包 装装演色彩是商品性的色彩,可使之产生富有玩具特征的视效 果,既是构成玩具商品的要素之一,又是玩具包装整体美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是玩具包装设计的中心环节。玩具包装装 潢色彩的构思,主要应依据玩具产品色彩的特殊性及色彩构成 原理,同时要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意向。因此在进行玩具 包装装演色彩处理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要有商品性,对顾客要有吸引力,能引人注意,达到在 同类产品中突出自己的目的; (2)使顾客留下深刻的色彩印 象,能够使人回味无穷,起到重复不断地销售作用; (3)要有象 征性,使顾客能够联想到美好的东西而乐于接受,并产生一种 强烈追求的欲望。为达到上述要求,玩具包装的色彩特点就必 须具有很强的商品性和装饰性。 2. 3 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是指人、动物、各种产品固有的特征或特质所具有 的一种倾向。因玩具主要是供给儿童玩耍的,所以,在玩具设 计以及玩具包装的画面设计中,都要考虑儿童特有的心理、生 理上的特点,突出不同类别玩具包装的个性,并兼顾包装设计 的科学性、时代感、民族性、创新性、安全性,才能使玩具更富于 吸引力和竞争力。如芭比娃娃,她的收藏版玩具和限量版玩具 是专为人们收藏及摆设而设计的。都装在展示盒里,并附立架 和身份证明文件,因此,包装设计较为讲究,所用材料、画面设 计等都极具匠心,如前图片所示,尽显高雅或雍容华贵,体现了 收藏品的价值;而玩耍型芭比娃娃,是供儿童过娃娃家设计的, 她的包装设计,一般采用开窗设计,即主展面透明,其它展面为 不透明,但在盒内进行少许结构设计和U面设计,将芭比娃娃 所用的工具、用具、玩物等嵌在这些结构上,与画面呼应并形成 完美的视觉效果。 2. 4 趣味性创新 大多数儿童玩具的包装设计都是以趣味性为前提,抓住儿 童好动且注意力易涣散的特点,将趣味性有机地溶入产品包装 设计之中。要想使孩子身心愉悦地直接在玩具的包装设计中 找到乐趣,就必须要求产品外观包装有足够的吸引力。儿童玩 具在趣味性设计方面与其它商品有明显的不同。其它商品在 构图上可以采取十余种甚至更多款式的构图形式,但这些形式 用在儿童玩具包装上可能不很奏效。从儿童自娱自乐的绘画 中不难看出儿童喜欢把画面画得满满的,不留空隙地涂鸦各种 “稀奇古怪”的图形。因此,大多数儿童玩具包装通常采用“满 幅式构图”形式。画面内容丰富时应注意控制构图的层次性, 做到有主有次、层次多而不乱,这样才会有立体感与律动感。 儿童玩具包装的开启式设计也是增加包装趣味性的一个有效 途径。包装的开启处是一座连接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有效桥 梁。包装开启方式是使用者最先通过视觉、触觉去感知和体验 的重要部分。包装的封口装置不仅将商品保存在包装内,同时 它也是消费者取用产品的通道。人们可能会仅仅因为商品包 装难以撕开和剥下或不便开启使用等这些小问题而拒绝购买。 反之,儿童同样也会因为包装的开启方式的简易性和趣味性, 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最终导致购买行为的发生。再者,开启式的 设计可以使儿童从开启处获得对玩具产品的直观感受,加强他 们对产品本身的识别,从而直接引起他们对玩具本身的兴趣。 作者在玩具车的设计中也加入了开启式的设计。由于产品本 身设计精美,做工精细,作者将其中一个小型赛车系列的包装 设计成悬挂的开启式,将玩具赛车直接放入透明的展示模型 中,儿童消费者可以直接从模型中获得对玩具车形状、颜色、大 小的直观信息,而不用通过图示,对产品本身进行猜想。 3 未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据专家预测:随着接触信息的增加,未来儿童将要处理的 信息是现在儿童的4倍。这个不由得让设计界人士也为之一 惊。尤其是国内儿童将要怎样面对这个信息与科技交时代呢? 社会各界均应该思考摆在眼前个现实问题。要想在21世纪云 云强国中我们的民族不落后,从儿童出发不失为一智之举,这 也可以说是我们“科教兴国”的战略之根基。作为设计师,更 是义不容辞地为儿童做最周全的考虑。 3. 1 未来儿童玩具包装应具备的特征 品牌特征:建立一个国内外接受的品牌可以说是一个长期 的复杂过程。企业要想创造一个国际认可的品牌,有时他们需 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问,而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前10年会出现 完全小盈利的状况,但为了做好、做大、做美这个蛋糕,就需要 有坚定的品牌意识与营销策略。由此可见,中国有那么多儿童 产品生产商的产品还是默默无闻。诚然,树立品牌是多种因素 的综合体,但21世纪的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必须有前瞻意识,为 了民族,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儿童产品能跨越国界,品牌意识 势在必行。 文化特征:优秀的儿童玩具产品包装设计应在吸引儿童的 同时使他们增加知识、开发智力,激发他们了解未知事物、了解 外部世界及自身[4-5]。这里所说的知识性,即儿童玩具产品包 装设计自身的文化含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寓 意特征,在充分注意儿童各要素的同时,作为华夏民族的儿童 产品要考虑到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一个民族有其特有文 化或民族艺术传承,一味的复制生产国外的儿童类产品包装意 义不大。做化妆品行业的靳羽西女士给儿童玩具的包装做了 一个很好的示例,她能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宣传自身品牌的“羽 西娃娃”,原本很传统的旗袍服饰经过她的设计就成为“具有 中国特色的儿童玩偶”,这正说明作为设计师在追求“变”的同 时,恰如其分地添以文化特征是何等重要。 地域特征:不同的国度及地域有不同的习惯与特点,因此, 地域特征不可忽视。作为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 设计相应的包装。 年龄特征:众所周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 征、认知特征、智力发育特征是不同的。因此, 21世纪的儿童 玩具产品包装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来开发相应产品, 使得产品针对某一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的目的性 与适应性更强,以训练他们的手、口、目的协调能力、身体控制 能力、团体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 2 未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世纪应该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时代,看看隐藏在人们背 后诸多的文化垃圾、经济垃圾、社会垃圾、工业垃圾等等,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将不会允许更多的产品垃圾出现。 因此, 21世纪的儿童玩具产品的包装设计开发应该走可持续 设计之路。 可持续设计之路表现在3个方面: (1)选用材料上尽可能采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质; (2) 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儿童玩具产品包装设计的使用周期往 往不是很长,因此,如何提高使用周期显得更有意义。例如采 用智能升级程序、组合模块等方面的设计,这将大大拓宽产品 的使用周期,从而为国家与社会节省更多的能源与材料; (3) 建立相应的儿童产品包装保养及回收机构。对于正在使用中 的儿童产品,维修站将负责产品的维护、翻新或保养等售后服 务,对儿童产品的废弃包装进行回收,这无疑也提高了产品及 包装的使用周期。 4 结 语 综上所述,玩具产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应从了解商品的特 性和儿童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方面入手,根据玩具的主题与特 点,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系列化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设计出既受 消费者喜爱又具有“绿色”效应的产品包装。时代的发展对设 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突破一味借鉴和模仿国外设计的 模式,针对我国自己的玩具产品设计市场,走出有自己特色的 包装设计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红旗,贾丽丽,王旭青.平面设计中的心理效应与传统文化效 应[J].包装工程, 2006, 27(4): 220-221.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孔德明.儿童产品艺术设计微探[D].长春:吉林大学, 2005. [4] 杜军虎.论传统图形设计背后的知识形式[J].包装工程, 2006, 27(4): 222-223. [5] 李道亮.系列化包装设计与品牌传达[J].生活用纸, 2005, (1): 9-11.

儿童空间设计的现状研究论文

容易存在的问题有,布局不合理,缺少文化性,缺乏竞争,差异化,而且顾客的体验感较差,会员政策只是多买多优惠,缺乏顾客黏度,而且设备难于更新。

儿童游乐园一般都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并且也没有独特性,而且也没有文化性,并且服务也不太好,并且也会有一些比较坚硬的设施,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对儿童都是没有好处的。

安全问题,因为很多的儿童游乐设施并不是很安全,还是需要弄的更加安全一点才可以让儿童更好的玩耍,还有就是趣味性,如果儿童游乐园没有了趣味性的话那么也没有小孩子想去这里玩。

1.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在园内生活、成长、学习的孩子们会被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所影响和改变,所以改变幼儿园的设计环境,使其朝着美观、趣味的方向发展,对广大的孩子们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让孩子欣赏和承受美的培养,还能通过教育教具和角落布置,默默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言行。幼儿园设计师要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广受孩子喜欢的室内空间环境。

2.配色。3-6岁的孩子主要通过感官认识世界,幼儿园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大门。因此,幼儿园空间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设计幼儿园空间时,要确定园林设计和装饰的主色调,在色彩搭配上营造活泼的氛围。但在休息区,应减少鲜艳的颜色,以免影响孩子休息。

3.能培养孩子性格和能力的环境。在现在的很多设计中,每个设计师都有不同的风格,尤其是幼儿园,他们面对的是一些年幼的孩子,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感官会比他的想法更强烈。所以在幼儿园设计的时候,也可以以孩子的性格和锻炼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利用这两个g点来打造孩子的空间。相信这种方式可以带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

4.纹理设计。在儿童神经发育的这个阶段,触摸不同物质的体验可以促进其智力发展。不同的材料给他们不同的感受,他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愉快的体验。所以在幼儿园空间设计一些大的界面时,比如墙壁,可以打破常规,用一些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装饰,形成有趣的图案,从而丰富孩子的触觉体验。此外,在设计一些独立物体时,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纹理来增强其空间感知能力,比如棉花糖沙发、会变硬的毛毛虫等。通过体验不同材料的质感,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大大增强。

国内外儿童研究现状论文

首先,幼儿园语言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依然按照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进行学习,针对所有的儿童开展统一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模式。幼儿的个性已经基本形成,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文静内向,对于这两种儿童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依然采取一刀切的语言教学方法,使得孩子的语言能力难以得到发展,一刀切的语言教学模式会让原本活泼开朗的幼儿更加爱表现、爱参与,使得原本文静内向的幼儿更加沉默甚至自卑。另外,很多幼儿园教师认为教学依然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尤其是针对幼儿开展的语言教学。这导致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很多教师依然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给幼儿创造一个语言交流和沟通的生活情境,导致孩子的语言学习止步不前。甚至有的幼儿园教师拒绝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不愿意借鉴和掌握新的幼教方法,不能开展吸引幼儿注意力的语言教学,使得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其次,幼儿园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我们在提倡新的幼儿园语言教学理念时依然承认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在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上是大有帮助的,但是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学理念方法过于单一,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大多是讲故事、看图说话、组织谈话活动等。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讲故事还是看图说话,其载体大多是静止的,难 以适应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要求。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更喜欢直观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果教师一味地采取听故事或者看图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会使孩子产生厌烦和厌倦心理,幼儿的好奇心如果不能得到激发,他们自然就没有兴趣进行语言学习。目前来说,很多幼儿教师掌握多媒体的能力不是很好,制作出来的课件或者呆板、无趣,或者过于花哨和形式,导致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是模糊了语言教学的重点。最后,幼儿园语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误区重重。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很多教师会遇到孩子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有的教师过分注重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发音,他们认为如果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那么就是没有真正掌握语言知识,所以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发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和挫伤,长此以往,幼儿会变得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语言学习丧失信心。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刘璐,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辽阳市,所在学校: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它在中国还是一门极为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问题。本文集中从学科定位、研究现状以及学科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学

在人类社会飞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成为了时代的中心与永恒的主题。在这种语境之下,特殊儿童作为极为特别的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特殊儿童,必然要回答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那么特殊儿童心理学这个涵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特殊学科应运而生。事实上,相较于国外的累累硕果,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又是如何的,都是我们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归纳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规律,最终以完成对特殊儿童的必须教育为旨归。很显然,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对象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认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等进行研究,从而认清对象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对象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是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特殊儿童。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对特殊儿童的照看、教育甚至康复。由此来看,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学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内部的其他分支也有极强的交叉性。比如:普通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补充,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可见,仅仅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把特殊儿童心理学当做独立的学科都是不可能的。

(二)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说教育学可能范围太广,或许我们可以在特殊教育学中找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位置。从特殊教育学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不再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成为了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目的在于为鉴别特殊儿童提供标准,为实施特殊教育提供依据与方法。

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复杂的交叉学科,它即有理论作用又有实践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界定为我们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二、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那么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在欧洲发达国家,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从70年代就开始起步,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与国外相比,我国显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研究内容与对象也在逐渐丰富。

从研究文献数量来看,自80年代至今,每年发表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论文都在不断的增多。从开始的每年几篇到如今的几十几百,虽偶有回落,但总体上数量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狭义的特殊儿童,一般是指那些生理缺陷明显的儿童,也就是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弱智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研究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仍然集中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弱智儿童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近三十年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面越来越广。包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智力量表的制作、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界定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儿童如何回归社会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乐观的,但不得不说我们仍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比如: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没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与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只针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专作较多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则少见。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特殊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之中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在特殊教育的框架之中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以研究心理特点为主。

第二,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重点,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三,进一步细化学科,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专题开设课程。包括专门的认知发展研究课程、特殊儿童诊断界定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都以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为依托,在大框架之中细化分流产生的。

与课程相适应的是专门教材的编写。比如在《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中都突出讲到了特殊儿童心理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至200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教科书。这套教科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盲童心理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三本。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但是,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一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学必须应当囊括进的学科并不是在所有高校中都开设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少部分的高等学府在其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则忽略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这少数的几所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学时也不够。

第二,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不足。由于这门学科是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因此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并不多甚至没有,这使得高校中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没有功底扎实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得多数时候这门课程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仍然匮乏且不系统。除我们上述提到的少数教材外,其他系统的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著少之又少。同时,与研究现状存在同样的问题,教材多集中于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全面而成体系的教材则没有。

现存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处在施展不开的窘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特殊儿童心理学被重视起来,有更科学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特教等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一处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框架下的新兴学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应该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努力使得他们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应当在这一片充满爱的热土上发展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杜晓新.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心理科学,2002,05:552-554+575-639.

[3]韦小满,刘洪沛.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二十年发展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3-8.

[4]雷江华,方俊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9,04:9-13.

[5]周念丽,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20:79-84.

[6]张巧明,曹冬艳.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02:51-54+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

安徒生被世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1913年周作人把他的作品第一次介绍到中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儿童作家的关注和喜爱。曹文轩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著名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红瓦》、《草房子》等儿童文学作品荣获了 2016年度的"国际安徒生奖",深受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曹文轩非常推崇和欣赏安徒生的艺术品质,安徒生和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风格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具有相似或契合之处,具有可比性。但是,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所受传统文化的不同,他们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剧意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方法,在解读和理解《草房子》、《红瓦》和《安徒生童话》等作品的基础上,从安徒生和曹文轩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悲剧意识的异同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共分四部分内容,首先,在绪论部分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其次,论述了安徒生童话对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要从现实意义和创作上的艺术表现等两个方面论述了相似性。第三,对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诗意语言及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点。第四,通过对文化社会背景、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审美意识等的论述,分析了产生不同悲剧意识的原因。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古典悲剧美和创作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和西方古典悲剧美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尤其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古典悲剧美,在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极为突出。安徒生和曹文轩两位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剧意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曹文轩与安徒生儿童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具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儿童注意力研究现状论文

每个孩子都渴望走向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到达成功的终点。能够到达终点的成功者,并没有什么比别的孩子格外优越的条件,有研究人员曾经对哈佛、剑桥、北大、清华等世界顶尖学府的优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在谈起获得成功原因时,他们都深有体会地说,成功的关键就是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现就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提高注意力的方法谈几点体会与措施。一、创设环境,避免干扰。1、班级大环境。在班级的整体布置上要给孩子们一种温馨、干净、整洁的感觉。研究表明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过于压抑或跳跃的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墙面为淡绿或淡蓝。墙报设计主题明确、简洁美观等。2、桌面小环境。孩子本性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都会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抽屉里的一张小纸条或者美术课、自然课、手工课等科目留下来的学习用品以及桌面上的学具、新奇的铅笔盒,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课上玩个不停,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因此,上课之前要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课前准备要求尽量简单,上课用不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例如:上低年级语文课可以要求学生只准备一本语文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一本练习本。其他的东西全部放在书包里,抽屉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扰。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做任何事情有一定的方向或目标,才能容易成功。若没有目标和方向,就如一只瞎鸟,不知飞向哪里,很难到达目的地。在教学中往往是我们教师明确今天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孩子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茫然不知,这样学生注意力难于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还易疲倦。给孩子以明确的目标是他们知道自己在每节课中必须学会什么,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张弛有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们可以根据课文重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注意力集中的过程。三、教法多变,引发关注。一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求我们整个设计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然而这个整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多变的集合体,它其中包含了许多未知的东西,给学生以无穷新意。1、课件的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已日益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2、多样学课的整和。现在的教学已不是单一的语文就语文,数学就数学的时代了。单一的内容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也不利于知识的整和。在课堂上,灵活机动地运用画图、唱歌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来学习。3、游戏、比赛动起来。语文教学游戏和比赛不仅花样多而且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学生欢迎。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因此,在每一节语文课中,适当进行一些游戏或比赛。例如:找朋友、转字盘、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谁背得最快等游戏和比赛。4、联系实际,重参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于丹讲《论语》就是在讲解中联系了生活中的小故事,才使那么多的听众追随其后。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语文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深深感到语文来自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让孩子们自己在表演中体会小动物们的栽树过程,孩子们很乐于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也记住了课文。四、评价艺术,需要客观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回答很精彩!”“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你的感受很独特,老师为你高兴!”……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同时,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如当某个学生朗读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而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了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障碍。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因此,当你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倍感苦恼时,不妨采用以下方法来矫治: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同学因学习负担重,因此,一到晚上便贪黑敖夜,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学到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睡眠,在宿舍和同学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奉劝你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2)、学会自我减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法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4)、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培养良好注意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第二阶段: 注意力的集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那么,训练自己注意力、提高自己专心致志素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之一:运用积极目标的力量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当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时,你就会发现,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同学们要在训练中完成这个进步。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从现在开始我比过去善于集中注意力。不论做任何事情,一旦进入,能够迅速地不受干扰。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今天如果对自己有这个要求,我要在高度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将这一讲的内容基本上一次都记忆下来。当你有了这样一个训练目标时,你的注意力本身就会高度集中,你就会排除干扰。 同学们知道,在军事上把兵力漫无目的地分散开,被敌人各个围歼,是败军之将。这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中一样,将自己的精力漫无目标地散漫一片,永远是一个失败的人物。学会在需要的任何时候将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天才品质。培养这种品质的第一个方法,是要有这样的目标。 方法之二:培养对专心素质的兴趣 有了这种兴趣,你们就会给自己设置很多训练的科目,训练的方式,训练的手段。你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完全有可能通过一个暑期的自我训练,发现自己和书上所赞扬的那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样,有了令人称赞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家长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专注,但其实孩子的不专心往往是家长所造成的。 如果孩子的专注力经常性受到打扰,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埋下伏笔。而罪魁祸首就是家长不经意间的言行。这样的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会陌生,在游乐场里,一位妈妈跟同龄人热情的聊着天,猛然惊醒,发现儿子不见了,赶紧大呼小叫的满世界找孩子。而她的儿子此时正专注地在角落里研究秋千为什么会荡起来,当妈妈找到儿子后,不是问孩子在干什么,而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呵斥……家长的陪伴,故然很重要,但是在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动作之前,需要观察并思考四个问题:一、孩子正在干什么;二、孩子现在需不需要我的介入;三、我的介入会不会打扰孩子:四、我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意义。注意力的培养需要家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时,家长不要去打扰,这样对于孩子的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非常严重的话,建议家长需要带孩子到专业的机构进行一个测试,看看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缺失的问题,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留守儿童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1]

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由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正是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农民尽管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户口依旧是农村的,各种的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尤其是与这种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等现象。[2]进城打工的农民要想其子女在打工城市上学,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在有些城市设有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的升学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也难以解决。其次,地方基层政府方面未给予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以及政策措施不力。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当地基层政府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而对留守儿童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再次,社会广大农民外出打工成风,读书不重要观念盛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错误的认为读书不重要。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昂贵的教育投入,毕业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可见外出打工成风的环境以及读书不重要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与监管不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单亲、亲戚、祖父母,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决定了单亲监护人一般都是母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帮不上忙,还有监护人是(外)祖父母,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同时缺少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这及其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惯。同时,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较深,很难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沟通。

第二,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从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学校,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对部分父母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无形中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由于农村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普遍偏多,家庭经济负担重,为此,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但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上存在缺陷,性格多孤僻,学习成绩不佳,而学校为了升学率,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为他们主要培养对象,对于成绩欠佳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放弃教育管理,从而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辍学。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研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3]此外,农村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不齐全,学生放学后自由散漫活动,多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由此会产生诸多留守儿童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儿童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强,加之留守儿童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容易受外界干扰和侵害,被坏人引入歧途,从而造成学习上散漫,在学校里出现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违纪等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首先,社会环境方面,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成风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政府应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村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适时的社会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兴建务工子女学校、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尽量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或父母其中一人留在家里,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是(外)祖父母监管,一定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父母也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掌握孩子的一切状况。

最后,要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基层政府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的规范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努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

[4]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在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谈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问题越来越多,表现日益凸显,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育状况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多方面。

关键词:教育;特殊群体;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62-0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老家,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型别:一是单亲教育,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二是隔代教育;三是寄养教育型。后两种型别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间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粗放的、残缺不全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在外打工,缺少亲情关怀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许多烦恼和问题都没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打电话也是嘱咐学习、强调安全,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二、监管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很难沟通和交流。他们对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生活关怀上,缺少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亲戚照管也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有时碍于情面,并不能严格管教,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孩子,在情感上总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单亲家庭负担较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不做家庭作业;不能自觉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约束,学习无人过问,渐渐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由于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但家庭教育更显重要。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呢!

首先,在学校要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近年来,农村乡镇小学也逐渐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扩大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每所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里,图书、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的时候在这里读书看报、做游戏。学校还派教师专门负责,和孩子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物质需要、进行感情疏导,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关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留守儿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多多关注,当孩子情绪低落、犯错、或者取得点滴进步时,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打电话或写信,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再次,举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祖父母往往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对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专门举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老人陈旧的家教观念,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现象。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同时,也对其他监管人进行培训,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克服临时观点,切实地负起临时监管人的责任。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尽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路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型别及家庭教育现状

1.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2.上代监护

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上代监护由于监护物件并非亲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3.自我监护

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既没有隔代教养,又没有亲戚朋友寄托,独自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在家,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儿”。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管教,饮食无依,亲情空缺,心理极不健康,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日益成为问题儿童。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4.单亲监护

这种监护方式使得监护人的压力很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动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的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和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有的孩子花钱无节制,有的孩子营养不良,有的孩子身体健康指数低,经常生病,有时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安全隐患。

2.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

3.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处在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父母很难达到情感心理的沟通,难以找到情感倾诉物件。而且监护人很少与他们谈心交流,也只能给予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而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

4.教育问题

不言而喻,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要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孩子常常思念父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父母的管教,自控力差,难以完成课外作业,更谈不上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厌学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逃学甚至辍学。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能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要严格管理,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督。务工期间,首先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络,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其次,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络,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络,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络,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 ***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群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 *** 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与,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络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爱和保护责任。

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 *** 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 *** 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地方 *** 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咖、游戏厅、录影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叶峰,周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状与对策

[3]曹凤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J].创新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1]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糊口,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照料,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照抚。有的父母双方都不在留守儿童身边,像这样的儿童被称作为完全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监护;还有的父母双方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像这样的儿童则被称作半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靠一方父母监护。

(二)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子女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网络在农村又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是屈指可数的,即使联系了,父母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关系,对教育、心理及精神层面的关系是极少的。

(三)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于时间上和距离上的长期阻隔,父母监护、督促力度的下降,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本身又不高,进而就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有较少数的留守儿童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认知能力差,一般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然而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缺乏关爱,不敢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情感,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孤癖性格和自卑的心理。[2]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逐渐地变得冷漠和自私,他们对亲情冷漠,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甚至只扮演着“提款机”角色,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消极悲观,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受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的举动。

(二)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管教,不能感受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在价值观念形成、思想道德塑造及行为规范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理论性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只重视物质生活上满足而忽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因为农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留守儿童容易放任自流,不服从管教,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刑事犯罪青少年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20%。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关键期,如果父母、学校、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极易偏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业方面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能使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进而不断取得进步,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和管教,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发生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逃学、打架、辍学等不良现象。根据河南省后关庄2013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成绩优良的只有9%。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辍学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32个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他们正处于独立人格、良好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督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降生,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这一生中受教育最长的也是影响最深刻的。父母的视野、见识、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往往对下一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处事原则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少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大的伤害,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致使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健全。父母很少有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而采用放任自由、不予管教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有个完整的家庭,留守儿童内心最大的愿望与其父母外出务工所追求的是互相矛盾的,这在客观方面无疑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轴心则是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3]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对于村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自我素质提高的场所,是孩子将来脱离土地与农民身份,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但是目前在我们的乡镇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很差。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教学资源依然紧缺,一些中小学只设置了基础的文化课程,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师资欠缺,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能全面地发展,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搞应试教育,忽略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由隔代监护人照料,很多老人沿袭了他们年轻时照顾孩子的方法,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问题。再者这些老人有的年迈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要忙着做农活,所以没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更好地照顾好留守儿童,更别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了解和沟通了,所以一些留守儿童的不良恶习会逐渐形成,而家长全然不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加以监管,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和打游戏上,他们有的甚至会逃学逃课去网吧,而这些黑网吧明知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默许也就是纵容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沉迷,这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一)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特长

学校教育一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最能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场所,学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以来,即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教育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的配合,加强社会教育。规范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是有必要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保证留守儿童地健康成长。

  • 索引序列
  • 儿童图形设计研究现状论文
  • 儿童空间设计的现状研究论文
  • 国内外儿童研究现状论文
  • 儿童注意力研究现状论文
  • 留守儿童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