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地引用毕业论文中的文献?如今,许多大学生基本上都刚刚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都在为明年的毕业作准备,但许多同学并不擅长写论文,因为写论文需要严格和规范,既不能抄袭又不能乱写,如果抄袭的话,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们写一篇论文时,一定要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要保证论文的质量,还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引用文献下面我就给你分享一些合理的方法。
一、尽量减少参考文献的引用,因为许多同学在论文中都有大量的参考文献,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凑够论文字数,更好地表达出毕业论文的中心思想,但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查重系统毕竟是机器,不能很好地判断,只要是重复的内容,查重系统就会将其标为红色。还有许多同学问到把引用标出来做具体的标注是否有用,其实这是有一点用的,因为检测系统的算法知道你标引用的出处,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判定为抄袭。
二、参考文献中的观点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有许多学生会直接抄写段落,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字替换修改,但这种修改方式往往会有很多重复,我们应尽可能地将原句的大概意思说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句式和段落结构。
三、引用国外参考文献。必须注意如果自己的翻译水平不够的话,用几个翻译软件进行简单的翻译,但是这个翻译会使毕业论文的表现方式,和他人使用的方法一模一样,因此,我们最好提取论文的意见,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表达,给你的论文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主要是以角标或脚注形式注释,采用黑体10号,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献名、文献分类、期刊名、时间、页码等。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为了让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通常会用中括号或者其他符号标注引用序号,然后将引用的文献信息统一放到论文最后。
一、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论文或著作的合理借鉴和参考,对于毕业论文作者来说保持论文和参考文献的统一性是很重要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可以提升我们的论文质量,让论文的观点有理有据,内容更加详实。
2、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如果不正确,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导致论文高于实际的重复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注重参考文献统一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
3、参考文献是论文科学选题的前提,是论文论述的支撑点,能够充实论文内容,给予表述论文主题内容有力的支撑。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有效的找到和论文相关的资料,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参考文献内容以及毕业论文观点。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作者随意引用,没有做到择优引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参考文献引用过量,涉嫌学术不端。这都是大家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着重注意的。
二、写论文一般去什么网站找资料??
1、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内最为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包含有期刊、报纸和硕博士毕业论文等多种资源,是一个资源综合丰富并且检索体验也很好的网站,也是很适合大学生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查资料的好去处。
2、万方数据
万方是跟知网齐名的学术数据库,涵盖有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和学术会议论文等资料数据,现刊收录较好,核心期刊比例高,收录文献质量高且类型丰富,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论文写作资料。
3、维普网
维普也是一种综合性数据库,收录资源主要是侧重于地方性期刊和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大多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以及人文社科等方面,随着多年发展,收录资源的方面和数量也在不断更新,也是大家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重要来源。
4、读秀
读秀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有着庞大的中文书籍数据库,在读秀中可以搜到很多其他平台没有收录的书籍,并且也在不断更新期刊、文档和报纸等资源,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
5、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顾名思义,是全国图书馆资源的线上整合平台,各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等的资源都可以搜到,有着大规模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群,能够搜集到很多资料。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引用也是要遵守学校的规范要求,不能随意引用,否则很有可能无法过关。因此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否则很容易被认为是抄袭,以下小编就引用的几个注意事项给大家简单说明下。
如何正确使用参考文献?
第一,既然引用了,就不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文章有错误引用的情况,还有的引用的格式非常不正确,这样会导致文章内容出现错误。我们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随意改动引用内容,也不能在引用时对原作内容的句式作很大的改动,在内容中加入许多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放在引用位置上面,这样也不能被引用的。这些不仅在导师这一关过不了,而且在论文查重系统中也可能会检测出来。
第二,不要歪曲所引用的内容,我们所引用的内容必须是原作者的,不能经过自己过多的修改和歪曲。其实一个论点会被很多人使用到,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按照原作者的做,不能歪曲原作者的观点,还要把它还原。
第三,随意增减也是不允许的,如果认为自己引用的内容比较多,或者感觉内容还不够足以证明观点,就进行随意增减,这是不允许的。增加或减少了许多东西,然后又回到引用的位置,仍然作为引用的内容,这是不行的。无论你取意何在,都要符合原文的用意,不能断章取义,歪曲作者的用意,不能理解全文的用意,不能只取其中几句,而不知道其具体含义,有时还会与原文的用意背道而驰,这样就不符合学术的道德。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总结的论文参考文献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维基百科全书
1、浅论有关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问题。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区别;差异;问题;必要性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辨析 二、新准则对我国所得税造成的差异分析 三、我国所得税差异协调的对策探讨 四、结束语 2、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3、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4、论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其协调 关键词: 会计 税法 差异 会计论文 5、浅论税收自由裁量权制度控制体系的完善关键词:税务行政 自由裁量权 控制体系 会计论文 财会论文 6、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评析7、浅谈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成本效益8、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9、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10、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11、论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12、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13、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我QQ上有 加164419787
并不是别国中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 “幸福指数”概念是20级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实施“幸福计划”,在不同的时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国民幸福目标,使人生基本问题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在这个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从本质上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很多情况下,GDP的增长可能隐藏了人们的福利下降,因为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很难被体现在一个数字之中。GDP增长模式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开始进行国民幸福指数研究, “快乐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进而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国民幸福指数。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称之“幸福指数”,英国则称之“国民发展指数”(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简称MDP),日本的“国民生活快乐指数”更强调文化方面的因素(Gross National Cool简称GNC),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简称GNH)的研究。总之,普遍认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但人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并不一定同步增长。对人民生活幸福而言,国民幸福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更要重要。
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既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本文从关注教师自我和当下的幸福去发掘幸福的内涵,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以教师对幸福的追求为终极目标之一的正确的教师幸福观。 教师 以人为本 幸福观 幸福观是人们对自身所具备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使人成长为自由、全面、健康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一起幸福起来。 一、深刻理解身为教师的幸福 理解幸福既是拥有幸福的基础,又是拥有幸福的前提。幸福是什么?是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佛家的“涅�”,还是苏格拉底的“美德”、柏拉图的“和谐”、亚里士多德的“至善”,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过幸福。概括起来,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外界标准界定幸福;二是以内在情绪体验为标准界定幸福;三是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界定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到持续快乐体验。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三乐”中的一“乐”。教师幸福是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幸福是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幸福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幸福是师生之情重于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幸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幸福是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幸福是自己不断获得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乐趣。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幸福的内涵,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教师最为持久的幸福。 二、正确定位身为教师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教师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科学定位身为教师的幸福,一是要坚持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我们要反对那种轻视、甚至否定物质需要的幸福观。凡是正当的、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得到尊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应当追求一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又超越物欲的持久的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是初级的、短暂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的、持久的。二是坚持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社会整体幸福的和谐统一。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个人幸福和学生的幸福乃至社会整体幸福息息相关。只有为社会谋求幸福,才是最高意义的幸福。教师要勇敢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追求幸福。三要坚持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的和谐统一。教师劳动凝结在学生身上的人格和学业上的影响,有其长远性和无限性,并将随着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代代相传。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学会将眼前幸福拓宽和拉长,直至延伸到未来。四是坚持幸福的目标与实现幸福手段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将学习、劳动和创新作为获得幸福的主要手段和源泉,将实现幸福视为自己学习、劳动和创新的结晶。 三、细心感受身为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过程,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幸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衡量标准,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和时代性。教师要细心感受身边的幸福,学生的一句问候就是幸福,子女送来的一杯热茶就是幸福,爱人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就是幸福。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有梦才有幸福、有爱就有幸福;思考使人幸福、探究产生幸福。教师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教师细心感受身边的幸福,有一颗平常心是前提,平常心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够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价值观。教师细心感受身边的幸福,对教育深深地爱是核心,这种爱总会让你看到学生的优点多于缺点,这种爱也总会让你收获学生一声声问候和一缕缕牵挂,这种爱更让你不自觉地远离那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教师细心感受身边的幸福,读书是最有效方式。教师要有读书的良好习惯。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读书,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心灵,洗涤教师的灵魂,也同样可以浸润自己的学生。教师以平常心来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以求索心来追求知识能力的提升,以爱心来对待学生、对待生活,就一定会体验到平凡而深刻的幸福。 四、乐于享受身为教师的幸福 与其说幸福是教师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回报和补偿,不如说幸福是教师的一种智慧,是一种教师对自己心灵的感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平衡和谐的内心世界和充满关爱的人文情怀,这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动力源泉。孔子毕生诲人不倦,成就了“万世师表”;于漪、魏书生等当代名师,以教书为乐、以教师为幸、以教育为福。只有真正做到以教育为乐的教师,才会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内在魅力,才会把师生引向幸福的人生之路。教育情境的营造、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育机智和智慧的酝酿、教育理念的升华等等都是富含创造的过程。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具有创造和享受幸福的激情和能力,能够在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乐趣。 五、理性追求身为教师的幸福 教师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是教育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必然要求。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希望追求未来。教师要理性追求幸福,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相信自己完整的奋斗史就是成功本身,相信人在旅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要经得住教育探索的艰辛,更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教师要理性追求幸福,就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幸福是以道德为前提,道德以幸福为归宿。教师追求幸福应当与完善道德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自警、内省、自律,坚持慎独,坚决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高尚的道德实现幸福人生。教师要理性追求幸福,就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幸,形成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直面不幸,在痛苦中磨砺,在抗争中奋起,才能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只有形成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才能更加乐观而从容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又红.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毛卫群,教师:充满诗意的职业.人民教育,2005,(10).
浅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引言: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对人的幸福的考量最终要置于社会之中。下面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探析,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幸福是什么?怎样看待幸福?如何实现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思考和追求的问题。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劳动学说作为依据形成了马克思幸福观。本文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以及进一步深化幸福观理论及人民对科学的幸福观的认识,使人们更加坚定落实科学的幸福观的信念,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幸福感;中国梦
一、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认为:“所有人类的活动的开始,历史回溯之后的起源,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人‘创造历史’的基础就是生存。而为了生存下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一些其他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人类史上第一个历史开端就是生产满足我们生存需要的材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换言之,来自于人类生存的自我需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幸福产生的源头。
人的需要和欲望的满足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幸福的感觉。正如格雷所言,“幸福―人类一切企求的最终目的――在我们的'自然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前,是无法达到的。”“作为一种内驱力,人的欲望是一团生命的活火。这生命的活火追逐着幸福。”
二、生产劳动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将“劳动”作为研究幸福的切入点,他曾多次提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他强调,生产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和存在方式。对此,马克思说:“幸福就是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能力在社会事业上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感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三、财富是实现幸福的外在条件
幸福获得的基础和前提是物质基础和财富。自从私有制产生和发展,商品产生以后,财富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但实际上,财富绝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它只是实现幸福的外在条件。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保障
人的自由发展是摆脱生存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自由地、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智力、道德、健康等全面的协调发展。“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的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产活动。”
五、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特征
主观与客观统一
一方面,幸福具有主观性。只有当人类的需求得以满足,人才会产生幸福感。由于每个具体的个体所处的地位、持有的能力是不同的,幸福必然带有主观色彩。另一方面,幸福产生的载体是物质世界,是通过实践活动,把人们心目中美好的理想逐渐变为现实后的内心感受。因此,幸福具有客观性。另外,需求的满足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物质与精神统一
恩格斯指出,人的“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食物、异性、书籍、娱乐、辩论、活动、消费和加工的对象。换言之,人不仅有物质客观需要,还有意识层面的追求。因此,只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五、创造与享受统一
首先,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劳动,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且创造出了更多新的需求。其次,幸福的实现离不开享受。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即体能和智能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六、个人与社会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对人的幸福的考量最终要置于社会之中。在马克思的眼中,“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英]格雷:《人类幸福论》[M].商务印书馆,1963年。
[6]陈根法,吴仁杰:《幸福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7]《的解释与探讨》[M].北京:求实出版社, 1987年。
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引用参考文献是不可避免的,而参考文献格式也是有一定格式,以下是我通常使用的文献引用格式,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引用文献分脚注、尾注两种。
“脚注”位于每页论文的下方,“尾注”位于文章末尾,和结尾相连。使用word编辑文档时,在菜单栏中找到“引用”一栏,就可以找到“插入脚注”、“插入尾注”两种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论文要求选择。一般较短的论文使用脚注,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方便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引文的出处;较长论文使用尾注,可以增加论文阅读时的美感。
其次,在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统一参考文献的格式。
从很多学术性的文章来看,引用格式一般要注意两点。第一,专著著录格式。就是说引用的是某位名家的著作,那么格式一般就是“作者姓名(一人或多人),《书名》,版本,出版地,某某出版社,出版年份”;第二,连续出版物中的文献著录格式。就是说引用的是发表在某杂志或者期刊中的文章,那么格式就是“作者姓名(一人或多人),题名(原文献题名),版本,在某杂志或者期刊中的位置(第几页)。”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关注文章的作者,因为一篇文章有可能很多位编撰负责人,在引用时要注意将其共同写进参考文件中哦。
再次,字号、字体的选择,这一般是最容易忽略的点。
一般来说,如果正文的字体是四号字体,那么脚注或者尾注就要使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体。另外,字体的选用一般是“宋体”或者“仿宋”。并且标点一般为全角。
最后,参考文献的格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校以及导师的具体要求进行灵活变通。
祝,妙笔生花。
最好按国标GB-7714格式处理,这是全国通用格式。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以按以下方式引用:
1参考文献的借鉴是做学术的第一步骤,引用参考文献是必然的。任何思想结论成果,都离不开前人的知识经验积累,不引用参考文献那就是典型的天马行空了,不具有可研究性和学术价值,所以参考文献是必要的,没有参考文献成不了论文。参考文献引用要注意格式。
2、引用参考文献,不是抄袭别人的成果。引用是说明你的思想或者你的论文启发,出处在哪里。一般情况下,引用他人的观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提炼总结,论点论据方面都可以,但是数字和数据推理方面尽量保持原来的模样,这个总结不了,注明原出处就好。引用文献,照抄是最不好的,一是查重过不了,二是不尊重学术的严肃性。
3、引用参考文献,可以在作者的立意上继续深挖,但是不要偏离作者的中心意思。引用还是要尊重原创作者,以事实为主体,可以有深入发展,也可以弥补原作者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不能扭曲事实,学术是一直在突破发展,不要曲解作者的意思。参考文献自己要熟读,才能能体会一二,要把能用到的文献和自己的上下文联系起来,真正为自己所用,才是引用的目的。
4、参考文献引用源一般是百度学术查和知网查,可以直接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引用就可以。重点是找到最初的文献来源,也就是最早的最权威的出处,引用专业来源,一般找最有权威的学术期刊、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专著,尽量不要找教材,教材的来源基本不是第一手资料了。一级出处是最开始观点出现的地方,是最原始的信息,后续其他人的引用或者变化都有后续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非你是要后续作者的新观点,才会找后续的二级论文,不然尽量挖到原始论文,这个研究才算是找到了根源,才会有系统地、深入地了解。
5、引用参考文献,不是为了文章格式必须要这个而去完成任务,找文献凑上,而是根据自己的论点找文献辅助。确定一个方向,有目的地去读文献,这是我们当初写论文的时候,老师教的方法,起步是读100篇,每一篇概论出作者的意思,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50篇,然后在里面寻找自己需要的论点和数据方法,论证方法,最后学习引到自己的论文里,最终为自己的论文补充营养,论文不是凭空创造,引用的文献可以是你的论据。
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该怎么写
写过硕士论文的伙伴都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论文的正文里面需要引用到大量的参考文献。尤其是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导师们在布置写作要求时都会有参考文献篇数的限制。这样问题来随之而来,若是论文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是我们胡乱标注的,也就是说再我们把论文完稿后随便标上,但事实并不是真的引用了这篇文献里的话可以吗?
告知大家碰到这样的情况从学术严谨度上来说,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上,这不仅仅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也是严谨学术态度的体现,毕竟硕士论文本身就是需要严谨求实,不能参假欺的。偶然也确实不能排除,很多论文尤其是已经发表的期刊论文存在参考文献胡乱标注的情况。
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都是怎么说这个问题的
某期刊主编说:
其实……标参考文献是否认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认真咯。
很多人以为标出来查重就会忽略……其实检测那么多文章,并没有发现真的有用。
而且除非你要发学报、核心甚至国际核心等高端期刊,会对你的引证一个个看,其他的期刊真的`不会管你引用了哪些,甚至这些引用是否真的存在……不能把这说成是乱象,而是这是件工作量太大的事情,核心审核时间长会细细看,普刊实际上是忽略的。
如果是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的话,还是好好写一下,说不定会有答辩老师揪着不放,本科的话,看学校的严厉程度咯。
不过,个人希望,还是认真些,有引用就写出来,没有也别乱写,希望国内学术圈人人都能认真些。
某大学研究生:
本着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无论一篇论文,一份报告,还是一本文献,目的就是交流学习,研究过往,探讨未来,正所谓有理有据。乱标出处,不支持,但想蒙混过关还需谨慎。
某研究院博士生: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首先,这样对读者的误导很大。平时,我们自己看文献时,往往会根据参考文献去追溯。其次,这样的论文投出去,也很容易被审稿人发现。因为审稿人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这样乱标参考文献很可能毁了一篇论文。即使论文内容很好,都极有可能毁于一旦。因此不建议这么干,风险太大。
当然,现实中还是会碰到很多参考文献和文中表述不相关或者相关性很小的情况。我就曾经在一篇JACS中看到一种计算方法,论文中说是参考另外一篇Angew。但是,当我找到那篇Angew则完全没有提到这种计算方法。发邮件去问JACs原作者,原作者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可以。但如果铤而走险,这样的论文也有可能被接受和发表。
学报编辑:
这样的论文最容易拒掉的,乱标参考文献,不按照学报格式,参考文献错误。参考文献用出现作者名字、题目、卷期、页码错误的,有理由认为作者没有查看该文献,文章的内容可能不真实,也是投稿大忌。切记,切记,切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硕博告诫大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术研究体现的既是学术能力,同时也包含个人的学术态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胡乱标注,普通期刊甚至学位论文,可能没有人有精力去研究和核对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合理,虽然容易蒙混过关,然而,对于其他引用者来讲,尤其是将你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作者,如果也是胡乱标注,那么,参看文献引用还会有怎样的意义呢?因此,从净化学术环境角度来讲,也是本着科学严谨的角度来讲,参考文献的标注还是要尽可能的准确而非自己想怎么标注就怎么标注。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21】中科院报告:我国现代物流2007年将保持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2月24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3、【2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国仓储与物流网,2007年4月29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一、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二、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根据相关规定,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期刊)、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专利及电子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