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农产品销售毕业论文

农产品销售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农产品销售毕业论文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温州市农产品营销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以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铺垫,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产品的流通交易的过程。通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为温州市特色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农产品可以全天在线销售,销售者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人们的订单。网络营销兴起至今,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发展环境,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淘宝网上已可见各种温州市特色农产品的身影,种类繁多,销售量也相当可观,可见温州农产品已树立品牌形象,未来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有着可预见的好的前景。

2、温州市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低,商务应用率低

农村信息普及程度还不平衡,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学生、企业一般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有相对知识程度的职业中,而农民网民所占比例很低。农村网民大多数上网应用都属于生活娱乐,如电影,音乐,聊天交友,游戏等,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比例偏低。因为受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农民都习惯于农村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务模式,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对其持怀疑的态度,大多数农民不具备网络营销的能力,对信息加工化处理能力差。

农业网站缺乏特色,服务水平较低

政府类农业网站的信息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不能及时反映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业企业网站虽然能够展示农产品信息,但是缺乏特色,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两者的客户服务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客户在购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很难得到投诉与解决,这样会使客户丢失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的乐趣。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

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必须要有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由于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商务模式,这已形成固有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农产品的营销正处于一种新的模式中,需要具备正确网络营销理念的人才。目前的大部分营销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理念,只会把农产品照样搬上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离不开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多栖人才,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多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发展,所以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网络营销虽然可以跨时间、空间进行交易,但是商品是实物的交易,始终是对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有着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来说,易溃烂、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相对经济价值又较低,在配送环节中浪费严重,损失较大。而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交易网,也就无法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务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因为易鉴别、易比较的特性而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由于我国农产品而农产品由于数量较大,网民在购买时不易鉴别和比较,且温州市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组织规模较小,不易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因为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导致了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

3、关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加强农村网络工程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靠准确的信息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销售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网络营销是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效手段。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离不开农业网站,而农村信息化是网站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的设立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想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必须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将互联网普遍地在农村中建设,向农民发放购置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津贴,鼓励农民上网。

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

营销网站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平台,所以网站的建设要能向消费者突出农产品的特色,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网站的风格要人性化,尽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尽可能的为消费者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其次,网站的“客户服务”功能一定要建设好,这是能使消费者能好地了解产品,更快地解决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更多的时间。最后,网站的农产民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方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实时信息,方便选择、购买。

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

(1)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的知识宣传,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观念。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对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对农民的网络宣传能力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让农民认识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美好前景,去接受和学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向农民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大量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入才。面对现在网络销售人才的缺乏,政府只有加强教育的投入,才能加强人才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改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中至关紧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网络营销的成败。配送中要尽量地减小由农产品溃烂、破坏带来的损失,当前情况下可考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专业的物流中心、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系统,能尽可能地加快配送进度且减少成本。且政府还需加强对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现代物流系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动作中应注意吸纳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提高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种植、生产、包装等标准体系,把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加入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包装的标准化,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标准化程度。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新渠道不但简化了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商渠道,而且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更具优势。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与商业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其产业链的构造与形成也有了进步与变化。其中农产品网络营销成为了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了几点新的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了良好的技术与条件,一般来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的手法,农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市场,把握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上游的生产与采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化,保证交易的质量和信誉,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突破传统贸易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活动时,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寻找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农产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没有时间限制的贸易,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其次,农产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从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对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制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品牌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买卖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品牌建设,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著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与认可的。

2.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不明确

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能看懂互联网的能量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然而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中有大部分因为受限于自身素质,无法将网络营销真正落实;还有部分从业者担忧网络营销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不知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的开展。

网络营销的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农产品本身受限于季节、储藏等因素,因此对于物流的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目前伴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冷链物流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市场规模与流通需求却不相符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方面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方面的意识与应用普及与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网络营销媒介的发展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元现象,即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中,农村更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国农村大多偏远与闭塞,不利于信息点的构建,这就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本身发展还有待于发展,这样就导致农村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这也将导致农产品上游的种植与采购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也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

网络营销环境带来的阻碍

由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首先,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网络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网络市场中根本不适用。这就让很多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将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拿到网络平台中进行销售,导致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更加没有一些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市场是虚拟的,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同样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一步普及。

3.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打造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与人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与网络营销理念的培训,鼓励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以及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与接纳。从而打通对外的信息来源,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从而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且找到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保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相关有效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上游的生产与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安全立法,为网络营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虚拟市场的监督,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网络营销,交易双方可以真实、透明得获取合作伙伴的信息,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精简了农产品交易程序,保证了企业信息搜寻的及时准确,精简谈判流程,并对交易过程提供有效监督,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农产品网络营销配套措施建设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构造与完善,只有围绕这铁三角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全的解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民的素质建设,首先,农产品只有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除了基本的营销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农产品相关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

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指导上游的生产

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与销售一直以来是分别发展的,由于农民的信息闭塞与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来造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农民盲目跟风生产现象严重,容易造成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即时与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种植与采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采用预定销售,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性。

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有效的发挥纽带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外发布,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沟通促进销售实现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主体要想有效果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除了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适合农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的营销渠道。除了选择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络店铺。使网络渠道最大程度上详细宣传产品信息和特色。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线上成交线下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整合策略

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营销的4PS策略,通过分析潜在市场总体需求特征后,确定适合通过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农产品,特别是对鲜活农产品,更需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等活动,营造与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通过营销沟通实现销售。网络将农产品提供方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农产品生产者与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不仅简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收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营销更具优势。

5.结束语

在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诞生也颠覆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作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来说,在新的商业时代找到更适合其合理地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说法虽然近几年来广为盛行,然而找到适合其长远有效发展的策略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论坛,2011(12).

[2]王静.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9).

[3]覃晓.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2012(5).

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论文 》

一、研究对象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 方法 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 学习方法 略有不同。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 总结 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 兴趣 爱好 、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 报告 ;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 实施方案 ,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 人际交往 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 总结报告 ,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 申请书 ,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 种植 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 Excel 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

目前,各级各类农林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建议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造性地探究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能够得以肯定,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潜能则被无限激发,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 农业技术农业推广论文 》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 经验 。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

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 渠道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供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计划经济下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农业生产也逐渐被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所代替。在政府扶持和财政支持下农村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发展,过去政府设定技术项目财政负担所有经费,现在是农民自己找项目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

虽然农技推广的模式有所增多,但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推广效果远低于预期水平。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农村对高效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应该是巨大的,但总体上接受新型农业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的农民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造成这些问题除了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做到位外,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

农业是受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存在着技术风险和自然条件影响风险等多种不可控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时根据经验耕种,农民用经验推断可能需要采取的耕种 措施 。对待农业新技术农民只是根据程序按部就班的耕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预测更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补救。从根本上说农作物的生产离不开光照、土地、水源等自然因素的相互配合,新型科技成果的生产流程是否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也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多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出现的失败让农民对新技术更加小心翼翼,时常持观望态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生产投入能力有限,分散到户的小块儿土地作业给新技术推广造成障碍。许多新型农业技术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减轻作业者劳动强度等特点,这也是农民选择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原因。当前农村主要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模式,独门独户的生产使种植规模受到局限,达不到新技术要求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效果,没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产出比。新技术的效果没有显现出来并且生产效益没有明显提高,影响农民的期望和对新技术的后续采纳。另一方面,我国农民 文化 素质偏低的现状也限制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全国农民中受过高中以上 教育 的占不到十分之一,小学及初中文化的占到百分之八十,剩下多为文盲和半文盲,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更是低于这个比例。农民在生产中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也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再推广。

3.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提高农民生产收益,这也是广大农民真心期盼的结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前发展、彻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资料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全面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与此同时,计划经济遗留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模式依然存在,城市和乡村差距明显存在。新农村建设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农户之间也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异。这些都需要加强和改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制度也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依然是政府部门,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由财政预算负担,社会团体、民企组织等其他非政府来源的经费依然占较少比例。长久以来,地方政府农技推广经费短缺问题一直严重,这也是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低的重要原因。专项经费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都严重阻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因此,完善推广体制、增加推广经费是农村政府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增加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降低生产投资风险,提前采取规避措施降低损失,真正在生产中见到收益.

有关农业推广论文范文推荐:

1.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2.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3. 农业推广优秀毕业生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创新论文范文

6. 技术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如何打造江西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理论采撷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 人们常常将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原产地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原产地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是不同的。 (一)农产品原产地效应是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原产地的内在印象,是消费者对某国或地区生产的产品的总体性认知,这源于消费者长期形成的对该地区生产和营销的印象或感受。原产地效应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一项重要因素,由于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其特质、产品质量特征与特定生产加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更加密切相关,所以,农产品的原产地效应比工业品原产地效应还要明显。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该农产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农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形成因素很多,但重要的是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表现在农民特有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人文因素贯穿于整个农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从本质上看,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该地域内的农民长期生产实践智慧的结晶。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讲,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经相关部门核准注册后形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商标的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权形式具有不可转. 让性。 (三)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某个区域内一群生产经营者所用的一种以地理标志为主的品牌标志,包括无公害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等,其基础是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或特色农产品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的行政或经济区域,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营销与管理而形成的,是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形象的认知,代表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关系的总和。为此,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产品原产地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一种提升,只有通过经营管理才能形成。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性 (一)具有区域公共物品属性。区域品牌不同于企业品牌,企业品牌是一种私人物品,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而区域品牌在该区域则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区域品牌可以被该区域的众多经济主体同时使用,任何使用者都不能阻止他人使用该品牌;同时,该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主体,使用区域品牌并不影响他人的使用,新增使用者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 (二)具有外部性。在经济学理论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果。这种影响可以是正外部性(外部收益),也可以是负外部性(外部成本)。当某些经济主体通过大量的经济为,如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对区域品牌进行大量的宣传,使区域品牌形象得以提升,该区域内所有经营同一产品的经济主体都可受益。也就是说,经营成功的区域品牌,具有良好的美誉度、知名度,该区域品牌会形成“晕轮效应”,会使所有使用该品牌的经济主体无形中戴上一个神秘美丽的光环,从而促进该类农产品售,这就是区域品牌的正外部性。相反,如果使用该区域品牌的经济主体出现了某些不良的经济行为,如制假贩假,进行虚假宣传,将会严重损害该区域品牌形象,这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性,会使该区域内所有共享该区域品牌的经济主体无辜地或多或少地受到牵连,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品牌株连危机。 (三)具有“柠檬市场”效应。在所有共享区域品牌的生产经营者中,在缺乏有效管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有一些经营者向市场提供劣质产品,由于消费者难以在高质量产品与低质量产品之间做出判别,于是消费者就倾向以较低价格去购买低质量产品,而使用同一区域品牌的高质量产品就难以出售,从而产生“劣品驱逐优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使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难以扩大,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区域品牌形象提升成为一个难题。 以上三个特性也正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在构建和运行中的三大难点,因此,我们在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时,对外要加大品牌的营销宣传,对内要有相应的配套管制措施,形成“组合拳”,从而避免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负外部性,避免区域品牌的“柠檬市场”效应,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 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必要性 (一)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更好地引导城市居民消费农产品。随着我国人均GDP 超过2000 美元之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将由温饱向追求营养、安全、便捷、多样转变,由此推动农产品迅速升级。因此,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使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的某些质量特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购买者很难真实完整地了解有关农产品的质量信息。通过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让农产品质量优势信息直接地展现在购买者面前。 (三)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克服农业经营的高度分散性。目前,我国农业的突出特征是非企业化的小规模,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在我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而农业企业非常少。这种非企业化小规模经营,难以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而且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因为实行品牌化要付出成本,如品牌的设计制作和注册、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的塑造及其推广、品牌的管理与维护等,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果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量过低,就会导致单位农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这种小规模经营,建立单个品牌是不现实的。而同一区域范围生产经营同一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使用的共有品牌——区域品牌则是可行的。 (四)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经营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成最终产品,以区域品牌的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 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现状与问题 (一)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现状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优势十分突出。江西以占全国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的农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江西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总量达91 亿斤,这在江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又是中国南方唯一连续不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省份。江西充分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柑桔、油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培植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4个,被认证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63 个,绿色食品达到711 个,在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有机食品321 个,位居全国首位。江西农产品共获 得“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称号6 个,省名牌产品54 个,江西著名商标84 个。如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广昌白莲、余干黑乌鸡、婺源“大鄣山”牌和“天佑”牌有机茶、奉新“碧云”大米等等,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二)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经营规模过于分散和细小。在江西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中,企业规模过于分散和细小。全省农业方面的龙头企业2096 家,其中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只有580 家,亿元以上的只有31 家。目前,江西省有9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100 家省级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有25 家, 10 亿元以上的有3 家,这些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3092 万元,平均销售收入1.3 亿元。和国内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相比,不论在规模还是在销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实行的“一县一业”、“一乡(或一村)一品”,也有可能造成土地、资金、技术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要在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否则,该农产品难以走出该营销区域。 (2)没有形成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区域品牌自身存在着区域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和柠檬效应,成为了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难点。目前,我省虽然形成了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区域品牌的雏形,但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运作主体的行业协会,还不能在区域品牌运作中发挥有效的主导作用,其职能仅限于“上联政府、下联农户、内联商家、外联市场”,还没有形成“组织农户、行业自律、内管质量、外找市场、市场调控、品牌维权”的职能,还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经营企业与农户利益分享的长效机制,没项基本原则有形成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没有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必须依赖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沿着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它要求整个链条中各节点的农户、加工企业、零售商必须遵守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及根据统一标准制定的各环节标准。此外,供应链上下游也依靠统一的标准相互约束。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出于本环节的质量与利益考虑,它就会严格要求供应链的上游——农户必须遵循供应链统一标准,农户为了能够存在于本供应链中并依靠供应链获得利益,它就不得不根据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由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要求,就会使得位于该供应链所有节点上的个人、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保证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4)品牌观念落后。江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还比较落后,品牌意识更是淡薄,导致农户和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不高。 国内外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经验借鉴 (一)法国香槟区域品牌 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重要标志之一的地理标志制度起源于法国,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当推法国葡萄酒——香槟。法国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法规体系。具体包括:第一、主管部门发布法规,具体规定原产地域范围、传统工艺方法、产品质量特性要求以及市场监督等。第二、由政府授权的行业或协会发布经国家认可的、强制性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如种植要求、加工日期、使用工具、采摘方法、窖藏要求等。具体来说,法国对香槟酒生产过程是十分严格的,不仅规定了葡萄的生产区域,还对用作葡萄酒的葡萄,每公顷种植多少棵,每棵结多少果穗,每穗结多少颗粒,每公顷产量的上限都有严格的规定,超过的产量不能用于制造原产地名称的葡萄酒。甚至要求酿酒工艺过程中的翻动橡木桶,仍 然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而不使用机械。法国政府在保护地理标志方面有先进的理念。法国政府认为,地 理标志属于国家的无形资产和文化遗产,属于公权范畴,要受到国家保护和监督的。国家授予私营个体组成的集体、协会以使用权,地理标志是私营者使用的公有财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原产地域产品来源的真实性,保证产品质量、信誉,防止侵权,维护农户和酒商的共同利益。 (二)美国新奇士区域品牌 新奇士区域品牌属于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是美国10 个最大的非营利性购销合作社之一。新奇士桔农协会的前身是南加利福尼亚水果销售协会(Southern California Fruit Exchange),是于1893 年8 月29 日,由洛杉矶100 多名桔农代表发起而成立的。协会对柑桔制定分级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为本地区60 户柑桔生产者提供运销服务。后来,随着协会规模的扩大,协会更名为新奇士桔农协会(Sunkist Grower ),确定商标为Sunkist,在其交易水果的包装上都有“Sunkist Orange”商标。新奇士桔农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合作社组织,财产由成员共同拥有,在市场运作上采取公司管理模式,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聘用专职总经理。协会组织结构由社员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和员工4 个层次组成。协会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对果农的退税和对农业的预算补贴,以及会员缴纳的会费。新奇士桔农协会的运作模式之一是“合同制”。果农、果园管理公司、包装厂等自愿加入成为股东之一,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形成合同制的利益分配机制。协会使用统一的商标,全球统一价格,避免成员之间的价格竞争。总部接到订单后,将订单分散到60 多个包装厂,包装厂根据情况向果农收购果实。新奇士桔农协会特别重视区域品牌营销,协会向全世界各地派出营销代表,并已建立起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销售网络信息体系及客户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及手段,宣传推广新奇士区域品牌,新奇士桔农协会已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协会使用统一的种植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果实采用全套流水线全自动选果及包装,使果品大小、色泽保持一致,每箱按72、88、100 只果实3 种规格包装,每箱果实都打上包装厂及责任人标记,一旦发现问题,可迅速追溯到经办责任人。协会还建立起果树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株果树的品种、品质特性及成熟期都有记录,其中成熟期能够精确到周,大大提高了果实收购速度,从接到订单到装箱运输只需2—3 天时间。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品种改良等手段,调节果实成熟期,使果实分期上市,形成了4—10 月成熟的夏橙和10月至翌年4 月成熟的脐橙等品种系列,全年在不同时期均有果实上市。 (三)西湖龙井与大佛龙井 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化走在全国的前列。西湖龙井区域品牌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乡及其相邻几个乡镇共168 平方公里范围内所产的龙井茶,称“西湖龙井”,已获得“原产地”认证;除此以外的浙江省其他茶产区所产龙井茶,叫“浙江龙井”。“浙江龙井”茶叶年产量约为5000 吨,而“西湖龙井”茶叶年产量仅为300 吨左右,“西湖龙井”的价格每公斤单价高达数千元,大大高于“浙江龙井”。浙江省新昌县有好茶,但由于企业、茶农的实力不够,一直没有打造出一个好的茶叶品牌,又不甘于做“浙江龙井”的一分子。于是, 浙江省新昌县政府提出了创建“大佛龙井”区域公共品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昌县政府统一新昌几十个绿茶牌子,申请了原产地保护,命名了新品牌“大佛龙井”。县名茶协会根据自愿和鼓励使用的原则,依法管理,实施标准,实行统一名称、行规、包装、管理。目前已获商标使用许可证的经营户140 多户,对“大佛龙井”名茶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县政府积极扶持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和良种茶园的发展。新昌县政府每年拨出巨款支持在全国对“大佛龙井”区域公共品牌的营销宣传和用于大佛龙井专卖店的建设。该县还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摄影活动、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挖掘茶文化内涵。“大佛龙井”通过新昌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茶农多方努力,使“大佛龙井”成为全国较为著名的绿茶区域品牌。 对策研究 江西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策略选择 (一)政府应搞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土质、温湿度、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形成。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农业资源状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产品区域布局,避免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真正做到特色农产品有特色。针对目前农产品发展的“块状经济”,即所谓的“一村一品”的现状,政府应积极主导,在全省构建3~5 个地级市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 局,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为将来在全国推出3~5 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做好准备。 (二)做好证明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增强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同时,对区域内现有的农业品牌要进行整合,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与工商部门、质检部门的协作,推进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国际注册,实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三)积极探索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组织模式 由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三大特性,导致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组织职能要做到“组织农户、行业自律、内管质量、外找市场、市场调控、品牌维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监督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原料基地(农户)” 的组织模式正在蓬勃兴起,该模式不仅优化了农业组织结构,还增强了农户的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尤其是调动了地方政府、原产地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前农产品区域品牌组织创新的新模式。但是,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约束条件下,如何构建“政府监督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原料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成为产业一体化组织,如何构建其利益分配机制?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四)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现代物流要求农产品在配送和销售过程中,符合现代物流的技术标准,并要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搬运、库存等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供应链体系,并整合供应链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按照相关的统一标准,实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才能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的完善。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要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3、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开发新品种。 (五)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销创新 政府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推介农产品区域品牌,宣传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良好氛围。积极帮助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做好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宣传,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口碑传播,扩大农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积极推进专销柜、放心店建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同时,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 (六)鼓励农产品区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上市 政府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政府重点要鼓励农产品区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对农业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首先,资本市场可以给龙头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其次,龙头企业上市能够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对业务拓展和区域品牌建设也有正面的帮助。 作者:许基南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附注: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地区的腹地。全省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总人口4300多万,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江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发展农业。 江西是一个绿色的家园,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位居全国第二位;矿产资源丰富,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旅游资源丰富,有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秀丽的庐山、钟毓灵秀的三清山、道教发源地龙虎山等四大名山,以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水资源丰富,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 江西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江西以占全国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的农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粮、猪、油、菜、果、茶、药、桑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江西农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品质日益改善,质量安全水平迅速提高,均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多年来,江西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西建成融入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后花园等“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二十字的农业发展方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赣南柑橘主产区、赣北早熟梨主产区、赣中生猪主产区、赣中北绿色大米主产区、鄱阳湖虾蟹主产区、泛鄱阳湖水禽主产区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六大优势农产品产区。其中鄱阳湖水产品、赣南脐橙、赣中北“双低”油菜、赣中北棉花等还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江西充分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油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培植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安远和南丰县的水果基地、永丰和高安县的蔬菜基地、修水和婺源县的茶叶基地跻身全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行列。全省现有14个国家级和259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4个,被认证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63个,绿色食品达到711个,在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有机食品321个,位居全国首位。江西大米、生猪、油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猕猴桃、大鄣山有机茶、广昌白莲、南安板鸭、泰和乌鸡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江西更是投资者的乐园。江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到江西投资农业的客商逐年增加。“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近300亿元。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区域合作机制以来,江西与区域内各省区的农业经贸往来加强,特别是与广东、福建、广西、香港、澳门等泛珠三角地区的农业合作项目增多,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招商引资也带动了农产品出口贸易,江西供港生猪、供港蔬菜、供港水产品已在香港打出了品牌;大鄣山有机茶占据欧盟绿茶市场的七成以上;江西的河蟹、青虾、鳗鱼、鳜鱼等特种水产品,年出口稳定在6000万美元以上,连续多年居全国内陆省市水产品创汇第一名。 2008年江西重点招商领域: 一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高新技术项目。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引进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以优质高产农作物和养殖业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核心,引进粮、棉、油、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特种水产、畜禽等优质种畜种苗和高新生产技术,建设繁育基地。 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设项目。重点引进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果汁果肉饮料、果蔬混合饮料、有机蔬菜、保健茶、小包装鲜熟肉、斑点叉尾鱼回、乌鱼、龙虾(青虾)加工项目,引进一批粮食、生猪、肉牛、地方良禽、水产品、水果、茶叶、花卉、蔬菜、药材等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农资配送和连锁店,在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创办优质农产品销售窗口。 三是农用生产资料高新技术生产项目。建设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生产基地,促进高效生物肥料和高效、低毒、安全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肉牛、奶牛、特种畜禽、特种水产专用饲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四是以合作、租赁等形式,推进农业企事业单位改制。我省农业厅下属企事业单位土地、人才资源雄厚,鼓励采取技术合作、收购、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嫁接和改造,把农场、企业建设成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农业科研所、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与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建成农业高技术推广和科研示范基地。 如今,江西人民正以开放的理念,创新机制,积极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和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江西有最美的生态环境、有最纯朴的乡风民情,江西有市场、有发展后劲。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前来江西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农产品销售系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如何打造江西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理论采撷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 人们常常将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原产地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原产地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是不同的。 (一)农产品原产地效应是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原产地的内在印象,是消费者对某国或地区生产的产品的总体性认知,这源于消费者长期形成的对该地区生产和营销的印象或感受。原产地效应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一项重要因素,由于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其特质、产品质量特征与特定生产加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更加密切相关,所以,农产品的原产地效应比工业品原产地效应还要明显。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该农产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农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形成因素很多,但重要的是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表现在农民特有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人文因素贯穿于整个农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从本质上看,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该地域内的农民长期生产实践智慧的结晶。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讲,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经相关部门核准注册后形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商标的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权形式具有不可转. 让性。 (三)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某个区域内一群生产经营者所用的一种以地理标志为主的品牌标志,包括无公害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等,其基础是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或特色农产品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的行政或经济区域,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营销与管理而形成的,是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形象的认知,代表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关系的总和。为此,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产品原产地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一种提升,只有通过经营管理才能形成。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性 (一)具有区域公共物品属性。区域品牌不同于企业品牌,企业品牌是一种私人物品,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而区域品牌在该区域则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区域品牌可以被该区域的众多经济主体同时使用,任何使用者都不能阻止他人使用该品牌;同时,该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主体,使用区域品牌并不影响他人的使用,新增使用者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 (二)具有外部性。在经济学理论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果。这种影响可以是正外部性(外部收益),也可以是负外部性(外部成本)。当某些经济主体通过大量的经济为,如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对区域品牌进行大量的宣传,使区域品牌形象得以提升,该区域内所有经营同一产品的经济主体都可受益。也就是说,经营成功的区域品牌,具有良好的美誉度、知名度,该区域品牌会形成“晕轮效应”,会使所有使用该品牌的经济主体无形中戴上一个神秘美丽的光环,从而促进该类农产品售,这就是区域品牌的正外部性。相反,如果使用该区域品牌的经济主体出现了某些不良的经济行为,如制假贩假,进行虚假宣传,将会严重损害该区域品牌形象,这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性,会使该区域内所有共享该区域品牌的经济主体无辜地或多或少地受到牵连,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品牌株连危机。 (三)具有“柠檬市场”效应。在所有共享区域品牌的生产经营者中,在缺乏有效管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有一些经营者向市场提供劣质产品,由于消费者难以在高质量产品与低质量产品之间做出判别,于是消费者就倾向以较低价格去购买低质量产品,而使用同一区域品牌的高质量产品就难以出售,从而产生“劣品驱逐优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使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难以扩大,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区域品牌形象提升成为一个难题。 以上三个特性也正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在构建和运行中的三大难点,因此,我们在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时,对外要加大品牌的营销宣传,对内要有相应的配套管制措施,形成“组合拳”,从而避免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负外部性,避免区域品牌的“柠檬市场”效应,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 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必要性 (一)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更好地引导城市居民消费农产品。随着我国人均GDP 超过2000 美元之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将由温饱向追求营养、安全、便捷、多样转变,由此推动农产品迅速升级。因此,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使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的某些质量特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购买者很难真实完整地了解有关农产品的质量信息。通过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让农产品质量优势信息直接地展现在购买者面前。 (三)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克服农业经营的高度分散性。目前,我国农业的突出特征是非企业化的小规模,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在我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而农业企业非常少。这种非企业化小规模经营,难以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而且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因为实行品牌化要付出成本,如品牌的设计制作和注册、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的塑造及其推广、品牌的管理与维护等,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果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量过低,就会导致单位农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这种小规模经营,建立单个品牌是不现实的。而同一区域范围生产经营同一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使用的共有品牌——区域品牌则是可行的。 (四)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经营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成最终产品,以区域品牌的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 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现状与问题 (一)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现状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优势十分突出。江西以占全国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的农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江西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总量达91 亿斤,这在江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又是中国南方唯一连续不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省份。江西充分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柑桔、油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培植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4个,被认证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63 个,绿色食品达到711 个,在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有机食品321 个,位居全国首位。江西农产品共获 得“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称号6 个,省名牌产品54 个,江西著名商标84 个。如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广昌白莲、余干黑乌鸡、婺源“大鄣山”牌和“天佑”牌有机茶、奉新“碧云”大米等等,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二)江西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经营规模过于分散和细小。在江西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中,企业规模过于分散和细小。全省农业方面的龙头企业2096 家,其中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只有580 家,亿元以上的只有31 家。目前,江西省有9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100 家省级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有25 家, 10 亿元以上的有3 家,这些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3092 万元,平均销售收入1.3 亿元。和国内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相比,不论在规模还是在销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实行的“一县一业”、“一乡(或一村)一品”,也有可能造成土地、资金、技术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要在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否则,该农产品难以走出该营销区域。 (2)没有形成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区域品牌自身存在着区域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和柠檬效应,成为了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难点。目前,我省虽然形成了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区域品牌的雏形,但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运作主体的行业协会,还不能在区域品牌运作中发挥有效的主导作用,其职能仅限于“上联政府、下联农户、内联商家、外联市场”,还没有形成“组织农户、行业自律、内管质量、外找市场、市场调控、品牌维权”的职能,还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经营企业与农户利益分享的长效机制,没项基本原则有形成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没有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必须依赖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沿着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它要求整个链条中各节点的农户、加工企业、零售商必须遵守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及根据统一标准制定的各环节标准。此外,供应链上下游也依靠统一的标准相互约束。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出于本环节的质量与利益考虑,它就会严格要求供应链的上游——农户必须遵循供应链统一标准,农户为了能够存在于本供应链中并依靠供应链获得利益,它就不得不根据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由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要求,就会使得位于该供应链所有节点上的个人、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保证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4)品牌观念落后。江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还比较落后,品牌意识更是淡薄,导致农户和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不高。 国内外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经验借鉴 (一)法国香槟区域品牌 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重要标志之一的地理标志制度起源于法国,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当推法国葡萄酒——香槟。法国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法规体系。具体包括:第一、主管部门发布法规,具体规定原产地域范围、传统工艺方法、产品质量特性要求以及市场监督等。第二、由政府授权的行业或协会发布经国家认可的、强制性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如种植要求、加工日期、使用工具、采摘方法、窖藏要求等。具体来说,法国对香槟酒生产过程是十分严格的,不仅规定了葡萄的生产区域,还对用作葡萄酒的葡萄,每公顷种植多少棵,每棵结多少果穗,每穗结多少颗粒,每公顷产量的上限都有严格的规定,超过的产量不能用于制造原产地名称的葡萄酒。甚至要求酿酒工艺过程中的翻动橡木桶,仍 然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而不使用机械。法国政府在保护地理标志方面有先进的理念。法国政府认为,地 理标志属于国家的无形资产和文化遗产,属于公权范畴,要受到国家保护和监督的。国家授予私营个体组成的集体、协会以使用权,地理标志是私营者使用的公有财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原产地域产品来源的真实性,保证产品质量、信誉,防止侵权,维护农户和酒商的共同利益。 (二)美国新奇士区域品牌 新奇士区域品牌属于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是美国10 个最大的非营利性购销合作社之一。新奇士桔农协会的前身是南加利福尼亚水果销售协会(Southern California Fruit Exchange),是于1893 年8 月29 日,由洛杉矶100 多名桔农代表发起而成立的。协会对柑桔制定分级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为本地区60 户柑桔生产者提供运销服务。后来,随着协会规模的扩大,协会更名为新奇士桔农协会(Sunkist Grower ),确定商标为Sunkist,在其交易水果的包装上都有“Sunkist Orange”商标。新奇士桔农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合作社组织,财产由成员共同拥有,在市场运作上采取公司管理模式,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聘用专职总经理。协会组织结构由社员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和员工4 个层次组成。协会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对果农的退税和对农业的预算补贴,以及会员缴纳的会费。新奇士桔农协会的运作模式之一是“合同制”。果农、果园管理公司、包装厂等自愿加入成为股东之一,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形成合同制的利益分配机制。协会使用统一的商标,全球统一价格,避免成员之间的价格竞争。总部接到订单后,将订单分散到60 多个包装厂,包装厂根据情况向果农收购果实。新奇士桔农协会特别重视区域品牌营销,协会向全世界各地派出营销代表,并已建立起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销售网络信息体系及客户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及手段,宣传推广新奇士区域品牌,新奇士桔农协会已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协会使用统一的种植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果实采用全套流水线全自动选果及包装,使果品大小、色泽保持一致,每箱按72、88、100 只果实3 种规格包装,每箱果实都打上包装厂及责任人标记,一旦发现问题,可迅速追溯到经办责任人。协会还建立起果树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株果树的品种、品质特性及成熟期都有记录,其中成熟期能够精确到周,大大提高了果实收购速度,从接到订单到装箱运输只需2—3 天时间。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品种改良等手段,调节果实成熟期,使果实分期上市,形成了4—10 月成熟的夏橙和10月至翌年4 月成熟的脐橙等品种系列,全年在不同时期均有果实上市。 (三)西湖龙井与大佛龙井 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化走在全国的前列。西湖龙井区域品牌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乡及其相邻几个乡镇共168 平方公里范围内所产的龙井茶,称“西湖龙井”,已获得“原产地”认证;除此以外的浙江省其他茶产区所产龙井茶,叫“浙江龙井”。“浙江龙井”茶叶年产量约为5000 吨,而“西湖龙井”茶叶年产量仅为300 吨左右,“西湖龙井”的价格每公斤单价高达数千元,大大高于“浙江龙井”。浙江省新昌县有好茶,但由于企业、茶农的实力不够,一直没有打造出一个好的茶叶品牌,又不甘于做“浙江龙井”的一分子。于是, 浙江省新昌县政府提出了创建“大佛龙井”区域公共品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昌县政府统一新昌几十个绿茶牌子,申请了原产地保护,命名了新品牌“大佛龙井”。县名茶协会根据自愿和鼓励使用的原则,依法管理,实施标准,实行统一名称、行规、包装、管理。目前已获商标使用许可证的经营户140 多户,对“大佛龙井”名茶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县政府积极扶持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和良种茶园的发展。新昌县政府每年拨出巨款支持在全国对“大佛龙井”区域公共品牌的营销宣传和用于大佛龙井专卖店的建设。该县还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摄影活动、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挖掘茶文化内涵。“大佛龙井”通过新昌县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茶农多方努力,使“大佛龙井”成为全国较为著名的绿茶区域品牌。 对策研究 江西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策略选择 (一)政府应搞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土质、温湿度、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形成。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农业资源状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产品区域布局,避免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真正做到特色农产品有特色。针对目前农产品发展的“块状经济”,即所谓的“一村一品”的现状,政府应积极主导,在全省构建3~5 个地级市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 局,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为将来在全国推出3~5 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做好准备。 (二)做好证明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增强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同时,对区域内现有的农业品牌要进行整合,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与工商部门、质检部门的协作,推进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国际注册,实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三)积极探索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组织模式 由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三大特性,导致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组织职能要做到“组织农户、行业自律、内管质量、外找市场、市场调控、品牌维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监督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原料基地(农户)” 的组织模式正在蓬勃兴起,该模式不仅优化了农业组织结构,还增强了农户的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尤其是调动了地方政府、原产地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前农产品区域品牌组织创新的新模式。但是,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约束条件下,如何构建“政府监督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原料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成为产业一体化组织,如何构建其利益分配机制?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四)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现代物流要求农产品在配送和销售过程中,符合现代物流的技术标准,并要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搬运、库存等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供应链体系,并整合供应链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按照相关的统一标准,实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才能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的完善。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要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3、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开发新品种。 (五)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销创新 政府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推介农产品区域品牌,宣传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良好氛围。积极帮助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做好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宣传,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口碑传播,扩大农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积极推进专销柜、放心店建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同时,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 (六)鼓励农产品区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上市 政府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政府重点要鼓励农产品区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对农业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首先,资本市场可以给龙头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其次,龙头企业上市能够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对业务拓展和区域品牌建设也有正面的帮助。 作者:许基南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附注: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地区的腹地。全省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总人口4300多万,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江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发展农业。 江西是一个绿色的家园,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位居全国第二位;矿产资源丰富,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旅游资源丰富,有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秀丽的庐山、钟毓灵秀的三清山、道教发源地龙虎山等四大名山,以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水资源丰富,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 江西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江西以占全国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的农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粮、猪、油、菜、果、茶、药、桑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江西农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品质日益改善,质量安全水平迅速提高,均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多年来,江西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西建成融入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后花园等“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二十字的农业发展方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赣南柑橘主产区、赣北早熟梨主产区、赣中生猪主产区、赣中北绿色大米主产区、鄱阳湖虾蟹主产区、泛鄱阳湖水禽主产区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六大优势农产品产区。其中鄱阳湖水产品、赣南脐橙、赣中北“双低”油菜、赣中北棉花等还被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江西充分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油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培植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安远和南丰县的水果基地、永丰和高安县的蔬菜基地、修水和婺源县的茶叶基地跻身全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行列。全省现有14个国家级和259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4个,被认证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63个,绿色食品达到711个,在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有机食品321个,位居全国首位。江西大米、生猪、油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猕猴桃、大鄣山有机茶、广昌白莲、南安板鸭、泰和乌鸡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江西更是投资者的乐园。江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到江西投资农业的客商逐年增加。“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近300亿元。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区域合作机制以来,江西与区域内各省区的农业经贸往来加强,特别是与广东、福建、广西、香港、澳门等泛珠三角地区的农业合作项目增多,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招商引资也带动了农产品出口贸易,江西供港生猪、供港蔬菜、供港水产品已在香港打出了品牌;大鄣山有机茶占据欧盟绿茶市场的七成以上;江西的河蟹、青虾、鳗鱼、鳜鱼等特种水产品,年出口稳定在6000万美元以上,连续多年居全国内陆省市水产品创汇第一名。 2008年江西重点招商领域: 一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高新技术项目。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引进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以优质高产农作物和养殖业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核心,引进粮、棉、油、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特种水产、畜禽等优质种畜种苗和高新生产技术,建设繁育基地。 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设项目。重点引进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果汁果肉饮料、果蔬混合饮料、有机蔬菜、保健茶、小包装鲜熟肉、斑点叉尾鱼回、乌鱼、龙虾(青虾)加工项目,引进一批粮食、生猪、肉牛、地方良禽、水产品、水果、茶叶、花卉、蔬菜、药材等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农资配送和连锁店,在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创办优质农产品销售窗口。 三是农用生产资料高新技术生产项目。建设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生产基地,促进高效生物肥料和高效、低毒、安全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肉牛、奶牛、特种畜禽、特种水产专用饲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四是以合作、租赁等形式,推进农业企事业单位改制。我省农业厅下属企事业单位土地、人才资源雄厚,鼓励采取技术合作、收购、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嫁接和改造,把农场、企业建设成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农业科研所、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与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建成农业高技术推广和科研示范基地。 如今,江西人民正以开放的理念,创新机制,积极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和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江西有最美的生态环境、有最纯朴的乡风民情,江西有市场、有发展后劲。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前来江西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思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概念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它包括农产品的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的锁定、促销、交易洽谈、付款结算、物流配送等活动。这种“鼠标+大白菜”式的营销,为服务当地农业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问题也渐渐显现。

2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问题

2.1农民接受的市场信息不灵

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信息的获取又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意识有着必然联系。农产品好产难卖,其中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供过于求,也不是因为农民思想落后,其实质问题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需求反映迟缓,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

2.2农民接受网络信息的素质较低

影响农民信息素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农民缺乏对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及观念,有些农民已经开始对网络营销产生意识和兴趣,但却因为文化不高无法开展农产品网络推广。农民接受能力受到阻碍,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农民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目前很多农民已经在政府、产业经济的推动下对网络营销了解得很多,甚至很多农民很迫切学习到相关的技能,但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并不多。

2.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在电子商务开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物流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其至关重要的优势在于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系统要实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服务优、专业强。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线上推广主要依附于一些现有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专业性和功能服务都达不到农产品特有的一些需求,也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与服务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

2.4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国现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落后;信息网站建设不甚完善,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水平低;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信息部门缺乏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

2.5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网络营销开展的一个鲜明前提,就是要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因此,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市场中,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就成为影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农产品的质量等级划分、分装规格以及产品条形码的标准统一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本前提。

3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持体系建设

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是指服务于农产品网络交易及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一系列服务手段、服务平台的总称。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产平台、组织平台、市场平台、信息平台等。这些平台的组件应由当地政府完成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的基础建设同时,改变农民思路,树立农民的网络营销信心,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让农民真切感受到网络经济所带动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改变固有陈旧思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切实做到这些,政府还可以组织培训班,交流团等形式的活动,帮助农民获取网络新知识体系。地区移动手机运营商还可以在农村推广手机上网,让大家认识到,作为上网有效补充手段,移动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3.2做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

3.2.1进行网络市场调研

与传统市场调查相比,网络市场调查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特性,为了深刻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更好的做好适合地区差异的营销决策,对目标顾客开展网络调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农民网络知识有限,当地政府或农业组织可以以产品形式、特色、价格优势比较、渠道远近的舍取以及适合当地农产品的促销方式为几大板块来开展网络市场调研。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调查资源来作为决策依据。

3.2.2发布农产品信息

农户可根据自己农产品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以阿里巴巴全球贸易网为例,发布商可将自己公司的信息及提供的产品详情加入产品目录列表,通过商情板,搜索全球买家及其采购信息;直观、形象的引起目标买家的关注;采用推广服务———横幅广告,将产品和企业的LOGO刊登于页面显眼位置,有效推广产品和企业品牌。

3.2.3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但对于最初涉及电子商务的农户来说,自建平台是明显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网站平台可以免费帮助农户加入电子网络广场和虚拟电子商城,让消费者了解、认识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还可以在线完成订购。但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因为商品区隔较大,不同的商品对于网站的要求大相径庭,包括页面设计、商品描述及促销策略,这就要求质量更高,细节更优的网络开发。例如在网络中销售香水玫瑰,与其说这种花卉本身是一种农产品,还不如说它是一种高端时尚的年轻化商品,它的销售跟大白菜和土豆这种传统的农产品不一样的。

3.3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配套措施

3.3.1加强农产品专利及品牌建设

品牌指公司的名称、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和其它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示、广告等构成公司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的核心是让商品品牌的良好形象深深的可在消费者心中,提升产品知名度。农户通过在网络营销中创建和宣传农产品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从而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地位在将品牌创立到一定成熟的时期,品牌还有响应的品牌价值,能为商家带来额外的意想不到的收益。例如“三只松鼠”,这是一家在淘宝上专门从事坚果销售的网站,“三只松鼠”就是它的`自有品牌,其品牌标志就是三只犀利可爱,形态不一的小松鼠。现在它的销售范围已从坚果蔓延到其他食品,但是只要见到这个牌子,消费者会毫不考虑的购买,这就是品牌动力。

3.3.2构建和完善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开展还有一重大实现意义,那就是高效,而物流体系是否科学与完善,就成为最大的影响因素。构建和完善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体系,它能带给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省时,省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还能帮助农户最大程度的缩减流通成本,使农产品本身更具有竞争优势。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制约,对当地的农产品开展渠道优化时要因地制宜,对于易损坏、易过期的农产品,也要根据其个体需求,完善供应链。

4结语

作为新型营销模式的网络营销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促进,在这一革新创造中,农产品也可以寻求适合自身特色的网络营销方式,虽然在寻求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面对如此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的来临,网络营销将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利器,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必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庞苑 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现如今,互联网以其先进的技术、思维及商业模式,席卷并革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显现出巨大潜力,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例如在2015年天猫“双十一”期间,八种产品成功刷新了销售业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接近半数为农产品。然而纵观全国,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现有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次,如网络基础设施差、农民网络意识不强,网络营销人才不足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到网络营销的微观层面,对微观问题的及时发现及解决,也是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1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过度依赖大型互联网平台

农产品企业对大型互联网平台过度依赖主要是指农产品商家入驻大型平台之后,在利用大型平台优势的同时,其营销活动也受到大型平台的各种限制。一方面,农产品商家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依赖主要源于农产品商家本身的限制,如网络意识不强,技能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其他多方主体的引导与帮助,现阶段主要还是寄希望于政府或者是大型平台固有的优势进行营销活动,这是导致其过度依赖大型电商平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政策的发展,电商巨头纷纷看好农村市场的前景,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然而,电商巨头做农资的真正意图并非是帮助农产品顺利实现网络的转型,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村市场,使农民转化成消费者,事实上,很多电商巨头从未真正关心农民的需求。

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不充分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成功的农产品商家在进行网络时注重从用户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出发,只有做到对顾客充分了解,才能提高用户流量,然后通过无微不至的用户体验,充分与消费者交流与互动,最后才能够将流量转化为利润。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商家甚至是其他零售领域的互联网商家来说,与用户交流互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上述大环境的改变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的洞察并不容易,尤其是众多小型的农产品商家,受自身观念、习惯以及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足够耐心与用户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用户体验不好的结果。

品牌推广深度及广度不足

许多农产品商家在产品品牌推广中存在深度与广度均不足的现象,大多数是因为其选择的渠道及工具相对传统。一方面,传统的产品推广渠道主要为广告及公关,主要媒体为电视、报纸、电台以及网站,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率,这种方式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式。这种宣传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缺点很明显,即很难了解到受众看到广告后的反应。另一方面传统推广渠道对虚拟世界渗透性不强。现在社会的商机更多存在于传统推广渠道渗透能力不高的虚拟世界中。

营销未能实现精准化与个性化

现在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在进行精准营销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农产品商家对用户数据管理权限有限。大多数依附于大型平台的小规模农产品商家,并没有独立拥有所有用户在该平台消费的数据,例如在淘宝平台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淘宝来决定推荐哪家的商品给哪些消费者,农产品商家并没有管理自己用户数据的权限。另一方面,用户数据稀疏。拥有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也必须保证用户相关数据是完整的,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然而,用户数据稀疏是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例如,淘宝上号称有近10亿商品,但是一个用户平均不能浏览1000件商品,数据稀疏度应该在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产品扩张速度慢

我国农产品营销中产品扩张速度慢,主要是相对于那些还在更多地使用传统产品扩张思路与方法的商家。因为,传统营销中产品的扩张模式主要依靠分销渠道和终端实现,分销渠道中依赖分销商和代理商;传统的终端扩张是依靠门店和零售店的增加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这两种扩张方式在诸多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管理困难、成本高、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产品扩张速度缓慢等。

2对策建议

同时入驻多个互联网平台,避免过度依赖

想要避免对部分平台的过度依赖,就需要从入驻平台的质与量两个方面权衡。一方面可以同时入驻多个大型平台。十几年来,农产品电商逐步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格局,都可以作为农产品商家的平台选择,而且不同规模的农产品商家应该针对不同的现实情况与目标进行平台的选择与布局,这样不仅可以拓宽销路,还可以借助不同平台的特点逆推生产走向集约化、专业化之路,有助于农产品企业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平台。首先,自主开发平台的优势有很多,例如对用户数据的独立拥有权,以及对用户管理的权限;然后,可以基于用户数据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营销与精准广告投放;最后,综合起来,可以避免受到大型平台的限制及过度依赖。

全流程重视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面对用户消费心理与习惯发生的改变,一方面,商家要全流程抓住用户消费心理,从每个消费环节中都能找到让用户心动的细节,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赢得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为自己喜爱的商品提供建议,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与营销的过程中来,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感。农产品商家可以使用网络社区营销方式,在做好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引导用户参与商品的改造、流通、推广与宣传等环节中来,实现用户价值。

利用新媒体实现品牌推广深度与广度目标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提高品牌推广深度与广度。相对于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形式多样、渗透力强、多媒体、多文本、跨时空、移动性强等优点,能够渗透到广大的人群中。另一方面,新媒体能够以低成本产生明星效应。因为新媒体营销中的“明星”可以来自任何人,而且很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农产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农产品企业在注重自己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使用新媒体,潜入各种互联网社区、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就会获得很多无形为自己产品代言的“明星”。

利用大数据,实现营销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首先,大数据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目标与广告投放。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找到目标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还可以根据实时收到的反馈结果来调整广告的投放策略,让广告的投放更加张弛有度。然后,大数据技术结合用户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现在企业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获得用户相关信息,然后经过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流程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最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广告推送以及个性化服务。最后,如果大数据技术能够不断进步,各组织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共享与融合,就可以实现通过全渠道的数据聚合和标签运算建立描绘用户兴趣模型的用户画像,并进行用户的细分和个性化标注。用户画像所带来的会员营销是更高层次的个性化营销,其核心是定制化,也既精准化。

大力发展微商,实现产品的病毒式复制和扩展

微商是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其作用是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会化分销模式。一方面,微商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管理。微商是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基于微商作为零售商没有等级之分,结构扁平化,是产品市场扩张的绝佳渠道,可以改变传统产品扩张模式中存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分销商与用户沟通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分销商能够与消费者自由沟通。微商中的微客属于移动电商系统分出的一个分销功能,因为基于社交网络朋友圈,在认识的人之中分享商品本身附带着一种信任机制,可以有效减小商品与商家之间的隔阂,做到无缝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梁瑞仙.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1690-1692.

[2]2013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阿里研究院[R].

农产品销售论文开题报告

去图书馆借书来看吧

呵呵这个题目不错,老夫出马咯,1:分析农业对于物流的要求,先说明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在物流上的损失,由此引出现代农业对于物流的要求,2:分析现在物流的特点,专业性和细分的程度不够,设施和相关的人员知识的不足,环境的局限,3:两者的提点与需求,局限的比较。阐明问题的来源,4:提出论点改良现代物流的方法,提高相关的资源配置,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这个论题的比较大,农业有不同的分类,各种农产品在时间和储存上面的要求不是一致的,我想范围放在一个相对集中地空间里面会跟好的,其实思路不要局限在对于物流的改变,同时也加入对于农业的一些变动,比如专业包装,合理的时间采收等等,最后要放入一些物流的知识,联运,仓储,在环境局限的应对方法,物流的新的模式等等,它不仅仅是个物流运输,上升到资源的整合这一块,高都就有了,眼前一亮啊,想知道具体的物流的改良思路不??上分多了我就详细说说哦,要不打字没有动力啊嘿嘿

开题报告评语汇集

引导语: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由我精心为您整理了一些开题报告评语汇集,希望能够帮得到您!

开题报告的评语一:

该生本次的研究课题是对……问题进行研究,该生查阅了大量中外文参考文献,学习了……和……方面的有关知识,对于众多学者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开题报告,报告中对于未来的研究进度和计划做了细致安排,研究方案可行,同意开题。

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意见二:

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基本上了解了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参考文献数量符合要求。

开题报告详细说明了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应用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及预期取得的成果符合要求,同意通过。

开题报告的评语三:

该论文选题教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前期准备较充分;研究内容较为充实;研究方法较合理;研究重点较明确,符合论文开题计划的要求,经过评审和表决,评审小组一致通过论文开题,同意该论文进入下一步研究工作。

该生试验准备工作充分: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试验设计和准备工作,试验材料准备充分,试验计划安排合理,并已开始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试验方案,早日开展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 同意开题!

第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四:

课题从分析研究泰安市主导农产品竞争力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影响泰安市农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障碍因子。旨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本地区农业竞争力的途径、对策和保证措施。

课题完成后,不仅对泰安市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课题立意明确,技术路线可靠,研究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切实有效,学生本人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有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从事工作也为完成课题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相信能够完成课题并撰写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课题开题报告专家评语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哲人、教育家关于错误的警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海)“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体验中去学习。”(恩格斯)这些著作和警句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了人们错误的价值。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尝试、开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学更多的差错,这是很正常的。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其实,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有效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因此,不管是从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上考察,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审视,我们要说“课堂无错不客观,课堂无错要不得!”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特别需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差错,不断反思课堂上出现差错后,教师该如何应对,怎样让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真正得到有效地利用?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有关学校的老师也在关注同一课题,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不同的学校存在着不同的教育教学现状,更何况,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其他学校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来说有借鉴的作用,但不能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完全有针对本校实际展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的必要。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发现错误-解决问题”; 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形成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实践模式,结合相关理论予以解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如何将学生的错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

(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实践模式的研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的主要观点

[错误资源]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错误资源化,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把课堂中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积极效应。

(2)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错误资源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切不可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既要分析这种错误背后的深层原因,更要借助这种错误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认知,同时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借助“试误教学”理论,做到容错、融错、用错。开创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和某一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

2.日记法: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了解学生产生的错误内容和原因,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5.集体研讨法:通过说课、听研究课、评课等手段,重点探讨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情况。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通过实践,探索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

(2)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2.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和分析错误资源的产生原因、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以及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形成一定的模式。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这阶段主要总结研究,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整理。征集有关论文、汇报课的录象等,邀请专家,对本次实验成果进行论证,形成研究进行总结、编写课题研究的资料集。申请阶段性课题成果鉴定。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3、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整理学生错误案例集和教师对错误案例的分析集

(3)教师论文集

(4)研究课实录整理集

(5)专题网站建设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负责人于2014年至2014年曾参与研究和完成了校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本课题着眼点集中,指向明确,与现实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研究触角范围窄,操控性强。本课题的负责人及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且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不乏中高职称的数学教师。相信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圆满成功。

资料设备方面主要借助于图书、杂志、影像资料、网络资源等。

科研手段方面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校本钻研和专家引领相结合,在立足校内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拟邀请研训中心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专家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作现场指导和讲座。

八、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第一阶段:实验起步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讨论、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建立课题专题网站。

(1)、课题通过初步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方案。

(2)、请市研训中心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方向,拓展思路,用《新

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目前的课堂教学效应,付诸实践。

(4)、按计划正常开展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活动。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10月至2014年2月,全体成员参与分年级进行研究,形成教学个案、课堂教学实录、阶段反思、教学反思、检测资料等。

(1)、撰写学术论文,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2)、注意收集具体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中期评估。

(4)、网站建设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全体成员参与研究报告、工作总结、论文集、成品专题网站、优秀个案、课例等。

(1)、完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表,形成成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2)、出刊本课题的研究论文专辑及成果展览,请上级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1)、研究报告。中期评估报告(2014年12月)、结题报告(2014年6月)。通过专家评估组的评估,并力争获得好评。

(2)、整理学生错误案例集和教师错误案例的分析集。资料详实,分析具体,到位,有深度。

(3)、教师论文集。每位课题组成员有2~3篇教研论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至少3篇

(4)、公开课整理集。编制公开课教案集公开课实录光盘课堂教学评价表装订册

(5)、专题网站。要求内容全面,详实。有独创性。

九、本课题研究基础及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邱学华、苏春景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

2、《尝试创新研究》(邱学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

3、《教育心理学》作者:桑代克(三卷本,1903/1913-1914)

4、《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5、《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6、《成功教学的策略》作者:Carol Marra Pelletier(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捕捉最佳教育时机》主编:刘永曾辽宁大学出版社

8、《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主编:郑金洲 福建教育出版社

9、《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作者:柯林.比尔德 约翰.威尔逊 中山大学出版社

十、研究组织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李爱平 小高 金坛市花山小学 课堂教学 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赵锁庆 小中高 金坛市花山小学 课堂教学 理论指导

戴平 小高 金坛市花山小学 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高扣青 小高 金坛市花山小学 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建阳 小一 金坛市花山小学 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夏伟 小一 金坛市花山小学 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十一、研究经费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采取单位资助为主和课题组成员自筹为辅相结合的办法。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陆卫英老师:1、科研成果表述有问题。要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要尽量物化。

2、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要少一些理论的东西,多一些基于学校实际的思考、多一些自己的想法。

3、部分地方的语句要通顺些,措辞再推敲、整合一下。

陈文主任:1、搞研究要务实,要脚踏实地,基于实际的才能有生命力。就我校的什么状况、教学中的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问题,以此为切口提出的思考、提出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

2、研究目标的叙述要注意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可通过某种句式如:通过~~达到~~(提高~~)

3、研究内容要细化,要分点,不宜过多,要便于操作,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要交叉、对接。

4、要注意添加“组织”与“经费分配”两项。

专家对开题报告的评议

一、"小学师生共同构建班级学习组织的探索"选题有研究价值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中学已有众所周知的成功案例,但小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中学。本研究基于当前小学班级过大,合作学习低效,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评价单一等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这一课题,企求通过研究,克服弊端,提高教育效益,凸显了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标定位准确

本研究目标一是在管理层面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相关制度,二是在学生层面探究和总结"组织学习"的方式,三是在教师层面探究学习型组织的教学策略,目标明确实在,通过努力可以达成。

三、研究愿景特色鲜明

本研究以语数英教学为阵地,依托天河部落的博客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营造外部学习资源与内部学习过程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学习环境,并在一系列组织制度的保证下,使教学和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问题与建议

1、课题论证尚需加强。要围绕关键词进行论证。

2、论述研究内容要阐述主要观点。

3、研究方法缺乏个性;

4、报告书重点不突出,结构不合理。

内容摘要: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模式论文

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论文 》

一、研究对象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 方法 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 学习方法 略有不同。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 总结 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 兴趣 爱好 、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 报告 ;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 实施方案 ,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 人际交往 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 总结报告 ,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 申请书 ,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 种植 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 Excel 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

目前,各级各类农林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建议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造性地探究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能够得以肯定,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潜能则被无限激发,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 农业技术农业推广论文 》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 经验 。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

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 渠道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供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计划经济下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农业生产也逐渐被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所代替。在政府扶持和财政支持下农村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发展,过去政府设定技术项目财政负担所有经费,现在是农民自己找项目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

虽然农技推广的模式有所增多,但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推广效果远低于预期水平。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农村对高效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应该是巨大的,但总体上接受新型农业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的农民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造成这些问题除了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做到位外,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

农业是受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存在着技术风险和自然条件影响风险等多种不可控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时根据经验耕种,农民用经验推断可能需要采取的耕种 措施 。对待农业新技术农民只是根据程序按部就班的耕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预测更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补救。从根本上说农作物的生产离不开光照、土地、水源等自然因素的相互配合,新型科技成果的生产流程是否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也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多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出现的失败让农民对新技术更加小心翼翼,时常持观望态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生产投入能力有限,分散到户的小块儿土地作业给新技术推广造成障碍。许多新型农业技术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减轻作业者劳动强度等特点,这也是农民选择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原因。当前农村主要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模式,独门独户的生产使种植规模受到局限,达不到新技术要求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效果,没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产出比。新技术的效果没有显现出来并且生产效益没有明显提高,影响农民的期望和对新技术的后续采纳。另一方面,我国农民 文化 素质偏低的现状也限制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全国农民中受过高中以上 教育 的占不到十分之一,小学及初中文化的占到百分之八十,剩下多为文盲和半文盲,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更是低于这个比例。农民在生产中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也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再推广。

3.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努力提高农民生产收益,这也是广大农民真心期盼的结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前发展、彻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资料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全面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与此同时,计划经济遗留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模式依然存在,城市和乡村差距明显存在。新农村建设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农户之间也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异。这些都需要加强和改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制度也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依然是政府部门,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由财政预算负担,社会团体、民企组织等其他非政府来源的经费依然占较少比例。长久以来,地方政府农技推广经费短缺问题一直严重,这也是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低的重要原因。专项经费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都严重阻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因此,完善推广体制、增加推广经费是农村政府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增加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降低生产投资风险,提前采取规避措施降低损失,真正在生产中见到收益.

有关农业推广论文范文推荐:

1.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2.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3. 农业推广优秀毕业生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创新论文范文

6. 技术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农资产品营销管理论文

一、泰州地区农业种植概况

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南北间距150多公里,南部沿江地区,中部多沙地区,北部为里下河地区,土地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农业耕地近500万亩,只占农业用地的55%,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约300万亩,小麦300多万亩,油菜50多万亩,大、元麦10多万亩,对于农资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可观,且品种需求相对单一,集中。

二、泰州地区农资市场经营现状

1、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渠道狭窄

广大农民是农资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地处广大农村,消费人口众多,散居在不同的地域,消费基本以户为单位,每户人家只有1到几亩地不等,每家每户根据自己对未来的估计和需求种植作出消费决定,这些特点是其他任何产品所不具有的。泰州地区现在农资产品的营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各市、区、县以一至两家主要批发商集中组织货源,分两条主渠道——农业推广部门和供销部门分销,再由乡村为终端供应到农民手中。长期的市场经济行为对农民的消费习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剧了营销渠道的竞争程度;供销社体系农村阵营的逐渐瓦解,生产企业参与流通,民营企业、个体户日趋活跃,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以县级或乡镇为中心的农资交易市场的形成,改变了农资竞争的格局和农资流通渠道的固有模式,渠道零售终端在农资流通体系中的作用日渐明显。

2、农资网点多,专业技术服务缺乏

农资是与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关,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小型农机具、农膜、饲料等六大类在内的农用产品,具有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码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售后服务困难、产地不一等特点。但农业市场非常庞大,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强的季节性,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尽管反季节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季节有完全不同的作物种类,因此病虫害发生也有着极强的季节性,对土肥条件的要求也根据生长期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导致了农资产品购买的集中性,而且往往购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过了这个季节只有等待来年。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而且农资使用的技术性要求又比较高,仅凭阅读使用说明和产品标签是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需求的,因为毕竟这些资料不能涵盖农业技术的方方面面。所以农资,尤其新型农资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推广期。而且在农资的使用中,如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对农作物本身造成危害,造成使用者经济上更大的损失。全泰州市有一定规模的农资批发网点就有20多家,另售网点有300多处,虽然农民购买农资比较方便,但对所购买的产品性能,使用方法都缺乏了解,只听销售商的推荐,得不到具体的技术指导,从而出现操作失误,农民蒙受损失。

3、价格竞争激烈,从而使一些劣质或含量不足的产品流向市场

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是农民对来年市场价格预期和信心,从而影响本年度的投资力度。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农民更倾向于在经济作物上加大投入,比如,烟草、药材、茶树、花卉、草坪、蔬菜等作物,而对非经济作物则限制投入,如玉米、稻谷、大豆等。 由于分销网络是以个体经营户为主,产品的价格竞争仍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为了追求扩大市场,降价促销是一些农资生产商的主要手段,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一些生产商不得不使用减低含量,或以次充好手段或零售商减量销售,而使其销售的产品不能正常发挥效能,甚至引起负面影响。农资行业做市场的老三篇是:广告开路,铺货赠物,价格绝杀。营销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铺货、收款和喝酒。农资企业大多在风雨飘摇中生存,年头好时,撞大运似的赚一点,怎么赚的,不知道!年头不好,运气差时就亏一些,如何亏的,不管它!企业的业绩全凭运气决定,很少有运作的成分。而且低水平的价格战及风险极大的盲目铺货,打得小企业散架,大的也摇摇欲坠,行业水平的跃进得不到成本的支撑。

4、种子公司大多实行了改制

除了靖江、姜堰两市供种相对统一,品种相对单一,其他县市区种子市场就相对放开,供货渠道复杂,供应品种比较混乱,售后服务也参差不齐,每年都会出现因为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形成一些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农村因为地处偏僻,交通、通信相对落后,限制了市场信息的流通,导致大量的市场信息无法到达农们手中、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从而使农民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品质知之甚少,使用成本增加。农资产品的消费效果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在使用后的很长时间内才能看到效果,而且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的发生,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农民不可能在无水可浇灌的千旱天气中施肥,因而对肥料的需求降为最低;在雨季不会想到去使用杀虫剂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农资产品的需求量,难以定量估计来年市场的需求。

三、泰州地区农资需求趋势

1、农资使用者得购买量规模化

集结化,随着泰州地区经济开发工业企业的迅速壮大,农民大多弃农从商,从而使大量的可耕土地闲置,大面积的良田流转开发养殖业,或由有能力的种田大户大面积耕种,从而使农资产品的采购与使用发生变化,从一家一户的独立采购使用,到种田大户的批量采购,甚至集中使用,从而降低农资产品采购成本下降,提高种田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资批量采购的社会团体,如各类农民协会、农民经纪人、蔬菜公司、运输大户、个人等,他们一般绕过经销商,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农资产品,具有很强的采购谈判力,规模较大者甚至可以和批发商相比;另外,中国邮政、农村信用社和一些货运公司相继开展了农资第三方物流业务,等等。这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越具有生命力,往往这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局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农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农资流通所利用,是由于这种模式能够直接将松散的农民联系起来抵抗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强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且运作成本低,农民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农资产品和以保护价格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能够便利地得到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因为经营范围涉足某一地区的涉农产业链,农民从中可以获得实惠,从而有力地冲击了传统营销渠道的运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农资厂家的关注。

2、农资市场的连锁经营

农民从产品需求逐步转向服务需求。连锁经营要实行统一标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宣传、指导,统一配货,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售后服务。不但要产品连锁经营,技术服务也要连锁经营,要把农资产品经营提升到像一些食品连锁经营,品牌化、产权化、服务化。

3、生产商的直销经营

农资产品直销摆脱了经销商的中间利润分成,直接让利于终端客户,让利于农民。不但把产品直接销售到农民手中,还要把服务送到田头。

这些渠道成员和业务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农资渠道的结构,客观上要求农资渠道进行相应调整。

4、农民越来越重视农资质量

农资的价格对购买农资的农民影响越来越少了,因为消费者注重的是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内在品质和有无高效益等方面。对于品质好、有信誉的农资,农民还是愿意出高价购买的。高价位的农药和化肥销售量并不一定因价格因素而减少,相反有时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很多国外公司高品质、高价位的农资产品打入了国内经销商的门店和大众市场,便是很好的证明。

四、如何做好泰州地区的农资营销

1、注重创新产品的推介和广告宣传

面对农资市场供应渠道多、门类复杂的现实,农民需要了解农药、化肥、植物激素等方面的产销及发展趋势,一个好的产品或品种的投放,不能只是把经销商召集在一起,租个会场,由推广人员讲一下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由经销商组织推广。这种传统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资市场的`需求。要想成功推广一个产品,必须要让产品的直接使用者知道产品的特点、性能和科学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在认知中使用,在使用中总结推广。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强大的宣传支撑,广告宣传是主要手段,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农业科技报等媒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进行宣传,让大家一看到广告就知道是什么产品,是干什么用的,性能如何,就像一听到海飞丝就知道能去头皮屑。另外,还要召开农民会,组织科技下乡,田间示范等。

2、注重品牌要与产品功效相结合

品牌的效应历来是推动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着好的质量、好的服务。农资品牌也是如此,特别是农资市场放开以后,无论是注重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一些老的、质量过硬的品牌的农资销售量还是占优势的。目前,生产商的广告宣传渠道主要为杂志、报纸,大多数农资经销商在广告方面的花费都很少,以种子为例一般为销售额的 3%左右。调查表明,销售种子的经销商广告做得越频繁,销售量增长越多;种子广告费用超过销售额 5%的经销商,增长率是最高的;通过直接邮寄或在杂志、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企业销售额高于平均水平;在广告中强调售后服务的经销商,销售量增长是其他强调种子价格信息等的两倍。在广告中强调售后服务,尤其能满足消费者心理的需要,他们最担心的是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理赔找不上门。因此,有远见的农资企业应将目标定位于生产高质量品牌产品,而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的主要是名特优新品种。近年来,一些外国的农资进入中国,相对国内的农资产品来说,其产品功效都大大超过国内产品,从而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也有某些国外知名品牌的农资产品,由于对市场没有做好充分的适应性示范试验,其功效相当于国内产品也相差无几,但它的价格相对国内同类产品要高得多,从而销售量会大幅度下降。我们所以在推广农资产品时,既要注重品牌,更要注重产品的功效,才能提高农资产品的销售量。

3、注重做好服务创新

农民作为主要的消费对象,逐渐成为营销渠道的核心,相应地渠道竞争重心也向终端下移。渠道重心下移的主要表现是渠道结构的扁平化、渠道长度变短、渠道中间环节削减,如原来的省级经销商或地区级经销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掌控能力,被市场淘汰为县级经销商。这种营销结构的变化能够帮助生产企业迅速铺货,迅速占领市场,并加强了营销的针对性,从而使生产企业更主动、更全面地控制市场和开发市场。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销售模式,简化了销售过程,缩减了销售成本,使企业和经销商有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个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供应链中没有增值的环节,提高渠道运作的效率,在厂、商、用户间构筑一个完整、有机、高效的网络体系,使成千上万的用户通过这个网络同厂家、商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资使用者大多文化素质较低,而农资时农业技术的载体,使用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这就要求农资经营者不断创新服务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农资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优质服务,如产品示范观摩、电话预约送货上门、提供代劳服务等等,在优质服务中求发展。

4、创新销售渠道,注重终端服务

摆脱传统的销售模式,摸索出一条适应泰州市场的农资销售渠道。渠道的设计与建立不仅应该适应目前的竞争环境,而且应该考虑到竞争环境的变化趋势,因为渠道的建立与培植,相对于营销组合的其他要素而言,需要长得多的时间,如果说,促销战、价格战属于战术范畴的话,那么,渠道的竞争则是战略的问题。近些年由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同的做法被改变。但无论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如何变化,渠道所承担的综合生产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空间及信息差距的职能将长久地持续下去,商品总要从生产商通过渠道流通到消费者手中。所以,渠道作为价值链系统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产生和维系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使由于营销渠道所带来的核心能力很难被替代,渠道的选择与管理己不仅仅作为管理的职能与日常的运作,而是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效运作的渠道网络系统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战略资源。由于泰州地区农资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渠道狭窄,农资网点多而散,要提高泰州地区农资产品的销量,摸索出一条适应泰州市场的农资销售渠道是必由之路。销售渠道的创新要以产品功效优先、服务至上为基础,立足于受惠于民、提高生产效益。想在激烈竞争的农资市场中胜出,营销策略必须具有独到之处。对连锁经营、直销经营和网络经营等模式进行探索,充分发挥终端与农资使用者的沟通,走出一条泰州农资营销之路。

农产品销售论文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思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概念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它包括农产品的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的锁定、促销、交易洽谈、付款结算、物流配送等活动。这种“鼠标+大白菜”式的营销,为服务当地农业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问题也渐渐显现。

2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问题

2.1农民接受的市场信息不灵

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信息的获取又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意识有着必然联系。农产品好产难卖,其中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供过于求,也不是因为农民思想落后,其实质问题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需求反映迟缓,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

2.2农民接受网络信息的素质较低

影响农民信息素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农民缺乏对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及观念,有些农民已经开始对网络营销产生意识和兴趣,但却因为文化不高无法开展农产品网络推广。农民接受能力受到阻碍,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农民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目前很多农民已经在政府、产业经济的推动下对网络营销了解得很多,甚至很多农民很迫切学习到相关的技能,但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并不多。

2.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在电子商务开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物流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其至关重要的优势在于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系统要实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服务优、专业强。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线上推广主要依附于一些现有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专业性和功能服务都达不到农产品特有的一些需求,也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与服务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

2.4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国现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落后;信息网站建设不甚完善,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水平低;信息员队伍建设滞后;信息部门缺乏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

2.5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网络营销开展的一个鲜明前提,就是要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因此,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市场中,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就成为影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农产品的质量等级划分、分装规格以及产品条形码的标准统一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本前提。

3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持体系建设

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是指服务于农产品网络交易及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一系列服务手段、服务平台的总称。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产平台、组织平台、市场平台、信息平台等。这些平台的组件应由当地政府完成农村信息网络设施的基础建设同时,改变农民思路,树立农民的网络营销信心,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让农民真切感受到网络经济所带动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改变固有陈旧思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切实做到这些,政府还可以组织培训班,交流团等形式的活动,帮助农民获取网络新知识体系。地区移动手机运营商还可以在农村推广手机上网,让大家认识到,作为上网有效补充手段,移动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3.2做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

3.2.1进行网络市场调研

与传统市场调查相比,网络市场调查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特性,为了深刻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更好的做好适合地区差异的营销决策,对目标顾客开展网络调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农民网络知识有限,当地政府或农业组织可以以产品形式、特色、价格优势比较、渠道远近的舍取以及适合当地农产品的促销方式为几大板块来开展网络市场调研。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调查资源来作为决策依据。

3.2.2发布农产品信息

农户可根据自己农产品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平台。以阿里巴巴全球贸易网为例,发布商可将自己公司的信息及提供的产品详情加入产品目录列表,通过商情板,搜索全球买家及其采购信息;直观、形象的引起目标买家的关注;采用推广服务———横幅广告,将产品和企业的LOGO刊登于页面显眼位置,有效推广产品和企业品牌。

3.2.3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但对于最初涉及电子商务的农户来说,自建平台是明显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网站平台可以免费帮助农户加入电子网络广场和虚拟电子商城,让消费者了解、认识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还可以在线完成订购。但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因为商品区隔较大,不同的商品对于网站的要求大相径庭,包括页面设计、商品描述及促销策略,这就要求质量更高,细节更优的网络开发。例如在网络中销售香水玫瑰,与其说这种花卉本身是一种农产品,还不如说它是一种高端时尚的年轻化商品,它的销售跟大白菜和土豆这种传统的农产品不一样的。

3.3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配套措施

3.3.1加强农产品专利及品牌建设

品牌指公司的名称、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和其它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标示、广告等构成公司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品牌建设的核心是让商品品牌的良好形象深深的可在消费者心中,提升产品知名度。农户通过在网络营销中创建和宣传农产品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从而巩固和扩大其市场地位在将品牌创立到一定成熟的时期,品牌还有响应的品牌价值,能为商家带来额外的意想不到的收益。例如“三只松鼠”,这是一家在淘宝上专门从事坚果销售的网站,“三只松鼠”就是它的`自有品牌,其品牌标志就是三只犀利可爱,形态不一的小松鼠。现在它的销售范围已从坚果蔓延到其他食品,但是只要见到这个牌子,消费者会毫不考虑的购买,这就是品牌动力。

3.3.2构建和完善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开展还有一重大实现意义,那就是高效,而物流体系是否科学与完善,就成为最大的影响因素。构建和完善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体系,它能带给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省时,省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还能帮助农户最大程度的缩减流通成本,使农产品本身更具有竞争优势。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制约,对当地的农产品开展渠道优化时要因地制宜,对于易损坏、易过期的农产品,也要根据其个体需求,完善供应链。

4结语

作为新型营销模式的网络营销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促进,在这一革新创造中,农产品也可以寻求适合自身特色的网络营销方式,虽然在寻求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面对如此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的来临,网络营销将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利器,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必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庞苑 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现如今,互联网以其先进的技术、思维及商业模式,席卷并革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显现出巨大潜力,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例如在2015年天猫“双十一”期间,八种产品成功刷新了销售业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接近半数为农产品。然而纵观全国,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现有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次,如网络基础设施差、农民网络意识不强,网络营销人才不足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到网络营销的微观层面,对微观问题的及时发现及解决,也是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1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过度依赖大型互联网平台

农产品企业对大型互联网平台过度依赖主要是指农产品商家入驻大型平台之后,在利用大型平台优势的同时,其营销活动也受到大型平台的各种限制。一方面,农产品商家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依赖主要源于农产品商家本身的限制,如网络意识不强,技能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其他多方主体的引导与帮助,现阶段主要还是寄希望于政府或者是大型平台固有的优势进行营销活动,这是导致其过度依赖大型电商平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政策的发展,电商巨头纷纷看好农村市场的前景,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然而,电商巨头做农资的真正意图并非是帮助农产品顺利实现网络的转型,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农村市场,使农民转化成消费者,事实上,很多电商巨头从未真正关心农民的需求。

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不充分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成功的农产品商家在进行网络时注重从用户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出发,只有做到对顾客充分了解,才能提高用户流量,然后通过无微不至的用户体验,充分与消费者交流与互动,最后才能够将流量转化为利润。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商家甚至是其他零售领域的互联网商家来说,与用户交流互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上述大环境的改变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的洞察并不容易,尤其是众多小型的农产品商家,受自身观念、习惯以及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足够耐心与用户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用户体验不好的结果。

品牌推广深度及广度不足

许多农产品商家在产品品牌推广中存在深度与广度均不足的现象,大多数是因为其选择的渠道及工具相对传统。一方面,传统的产品推广渠道主要为广告及公关,主要媒体为电视、报纸、电台以及网站,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率,这种方式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式。这种宣传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缺点很明显,即很难了解到受众看到广告后的反应。另一方面传统推广渠道对虚拟世界渗透性不强。现在社会的商机更多存在于传统推广渠道渗透能力不高的虚拟世界中。

营销未能实现精准化与个性化

现在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在进行精准营销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农产品商家对用户数据管理权限有限。大多数依附于大型平台的小规模农产品商家,并没有独立拥有所有用户在该平台消费的数据,例如在淘宝平台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淘宝来决定推荐哪家的商品给哪些消费者,农产品商家并没有管理自己用户数据的权限。另一方面,用户数据稀疏。拥有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也必须保证用户相关数据是完整的,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然而,用户数据稀疏是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例如,淘宝上号称有近10亿商品,但是一个用户平均不能浏览1000件商品,数据稀疏度应该在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产品扩张速度慢

我国农产品营销中产品扩张速度慢,主要是相对于那些还在更多地使用传统产品扩张思路与方法的商家。因为,传统营销中产品的扩张模式主要依靠分销渠道和终端实现,分销渠道中依赖分销商和代理商;传统的终端扩张是依靠门店和零售店的增加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这两种扩张方式在诸多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管理困难、成本高、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产品扩张速度缓慢等。

2对策建议

同时入驻多个互联网平台,避免过度依赖

想要避免对部分平台的过度依赖,就需要从入驻平台的质与量两个方面权衡。一方面可以同时入驻多个大型平台。十几年来,农产品电商逐步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格局,都可以作为农产品商家的平台选择,而且不同规模的农产品商家应该针对不同的现实情况与目标进行平台的选择与布局,这样不仅可以拓宽销路,还可以借助不同平台的特点逆推生产走向集约化、专业化之路,有助于农产品企业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主开发平台。首先,自主开发平台的优势有很多,例如对用户数据的独立拥有权,以及对用户管理的权限;然后,可以基于用户数据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营销与精准广告投放;最后,综合起来,可以避免受到大型平台的限制及过度依赖。

全流程重视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面对用户消费心理与习惯发生的改变,一方面,商家要全流程抓住用户消费心理,从每个消费环节中都能找到让用户心动的细节,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赢得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为自己喜爱的商品提供建议,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与营销的过程中来,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感。农产品商家可以使用网络社区营销方式,在做好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引导用户参与商品的改造、流通、推广与宣传等环节中来,实现用户价值。

利用新媒体实现品牌推广深度与广度目标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提高品牌推广深度与广度。相对于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形式多样、渗透力强、多媒体、多文本、跨时空、移动性强等优点,能够渗透到广大的人群中。另一方面,新媒体能够以低成本产生明星效应。因为新媒体营销中的“明星”可以来自任何人,而且很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农产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农产品企业在注重自己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使用新媒体,潜入各种互联网社区、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就会获得很多无形为自己产品代言的“明星”。

利用大数据,实现营销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首先,大数据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目标与广告投放。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找到目标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还可以根据实时收到的反馈结果来调整广告的投放策略,让广告的投放更加张弛有度。然后,大数据技术结合用户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现在企业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获得用户相关信息,然后经过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流程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最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广告推送以及个性化服务。最后,如果大数据技术能够不断进步,各组织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共享与融合,就可以实现通过全渠道的数据聚合和标签运算建立描绘用户兴趣模型的用户画像,并进行用户的细分和个性化标注。用户画像所带来的会员营销是更高层次的个性化营销,其核心是定制化,也既精准化。

大力发展微商,实现产品的病毒式复制和扩展

微商是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其作用是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会化分销模式。一方面,微商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管理。微商是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基于微商作为零售商没有等级之分,结构扁平化,是产品市场扩张的绝佳渠道,可以改变传统产品扩张模式中存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分销商与用户沟通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分销商能够与消费者自由沟通。微商中的微客属于移动电商系统分出的一个分销功能,因为基于社交网络朋友圈,在认识的人之中分享商品本身附带着一种信任机制,可以有效减小商品与商家之间的隔阂,做到无缝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梁瑞仙.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1690-1692.

[2]2013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阿里研究院[R].

现代农产品向社区营销。1、农业实现产业化与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在产业升级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民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滞销或者销路不畅,农民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民如何让生产与销售紧跟发展步伐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知道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果出现滞销的局面,损失是非常巨大的,产品在有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怎么突破销售困局,怎么让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不愁销售,是所有研究农业问题人士关心的,下面要阐述的不是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而是怎么样拓展农产品的销售,谈一些看法。

2、现代农产品的营销定义:现在农产品基本上延续旧的销售办法,以农贸市场为主要源头,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场延伸,超市与社区菜市场结合的销售思路,农民种菜,商贩收购,集市销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种自己销售,也有通过合作组织集中采购销售等存在,所以农产品的销售本质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大市场为主,不断提出要建设大的贸易市场,建设规模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这样的销售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存在,因此,现代农产品的营销定义有两个部分。

一是做好渠道流通销售模式。

二是直接专营销售模式;第一种模式以政府指导为基础,另外一种纯粹属于新的商业交易模式,模式的手段各有特长,在不断丰富交易的基础上,产品的品质、新技术、特色产品、高价值产品为主要龙头,逐步渗透的办法,经营新的思路,来创造农产品新的价值体现。

1、农产品生产经营现状 :

农产品的经营一直关系着两个家庭,一个是生产家庭,一个是消费家庭,两个家庭的顺利对接才是农产品销售与经营的关键所在,如果生产家庭没有办法生产,消费家庭就谈不上消费,而消费家庭买不到需要的农产品,生产家庭生产了也卖不出去,两者互为关系出现的简单问题,到目前位置,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揪心,本来只要两个家庭互相需要,那么经营农产品就不是一件难的事情了。

近年来,政府给了不少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可是没有收获,为什么?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办?道理很简单,很多国家的钱都打水瓢,为什么?中间环节有问题,没有直接用在项目上,中间监督出了问题?农业企业都是农民在做,缺少指导。由于农民他们本身素质有限,所以如何把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整合一体,成为现代农业的最大问题,现在所谓的农业专家们都知道农业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销售,只知道弄大批发市场,弄几个什么协会来糊弄农民,农民盲目陷入什么协会的圈套,导致现在农民增收出现困局。

农业营销切忌 “嫦娥奔月”,农产品销售的困难很多时候归结在产品的老化,农产品的结构不配套,大多数是政府主管部门喊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无力来突破农产品的营销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营销与消费市场的研究与突破,抓农民很有手段,但抓销售就迷惑不前,因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后者是市场手段,由此,在基本盘面上的指导人员,需要强化一体化的专业人才,主管人员要抓生产更要懂市场,而懂市场远远不够,懂市场的所谓农业专家很多,但需要懂营销的就很少,因此,两者或者多者结合,将是关键。

2、农产品经营困局有三大因素 :

1、人才:农业产品销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农产品或者农业销售人才交流,目前在农业产品销售大部分是一些农民出生,现在有转型后(初步土地经营升级)的一批人在主导,很难融合现代营销手段,高级农产品营销、策划、销售为一体的“地面营销人才”更是难以寻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与政府主管人员,因此,农产品国内营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市场消费需求,也就是农户家庭到消费家庭之间传播的桥梁被人为阻隔,消费者想知道农产品的信息、质量、品项特点、产地情况、安全情况等等均缺乏对接,依靠农民做不到,依靠政府不精通,只有满大街丢在那里,出现两极分化。

2、产品:在全国有不少农产品接近我们国家最高标准—有机标准,但是标准的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所以在当地消化,价格低,出不去,很多特色产品由于缺少标准的支持,上市后价格上不去,竞争就下降,农民赚不到钱,结果就不了了之。农产品的周期性与存储特点,决定了产品必须要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通道,而时间通道掌握在政府部门,比如标准、运输、管理、销售价格等,把很多优质产品浪费在与市场的人为交道里面,而比如生鲜的农产品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因此农民害怕产品进城市,也是一大问题。

3、市场:纯粹的市场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对政府主导信息的管理,而全国市场消费阶段停留在批发市场,政府的信息来源也在批发市场,并不清楚消费者想吃什么,怎么吃,吃的代价、吃的便捷、吃的安全、营养,均不是非常清楚,而批发市场是无法掌握直接的消费信息的,所以存在很多产品雷同,高价值的产品不多,也没有人去引导消费者去消费什么样的农产品,所以市场出现盲目现状,大量好的农产品消费者不习惯、进不了餐桌,由此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结果农产品新品市场萎缩,高价值产品提不上价格,消费者吃不到,两者又开始对立。

3、那么如何来做农产品的销售呢,在管理与经营上,如何把农民的好产品卖出去,提高农民积极性,能够赚到钱,来继续推动农产品升级,成为关键,而农产品的经营模式成为新农产品销售突破的关键所在。笔者对现代农业营销的定义里面提出农产品的直营销售,成为现代农业营销的突破口,确定什么样的销售,如何才能满足广大消费家庭的实际需求,才是营销思路的延续,我们把消费家庭的分类,就可以看出农产品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模式,基本上城市消费家庭分为3个类型,一个是工薪消费阶层,一个是年轻白领族与高退休阶层,一个是小康阶层,三个阶层所消费的农产品完全不一样,也很具有代表性,而大多数农产品是不分消费家庭的,爱谁买就卖,因此管理与经营费用增加,损耗非常大,作为农民的销售路数不对,就形成恶性循环。

4、按照三个阶层的消费不同,工薪消费阶层主要消费一般的农产品,也就是常规产品,追求便宜与实惠,大部分销售在农贸市场(菜市场),消费为常规的无公害产品,以限制高农残为主要产品,价格比较优惠量大。年轻白领族与高退休阶层,消费一般以上的产品,追求产品的营养与外观,追求产品的时尚性,比较喜欢净的农产品,价格比普通农产品价格稍高影响不大,比如绿色食品,大棚种植的反季节时令农产品等,追求新鲜,喜欢在超市消费,干净。另外小康阶层的消费者要求比较高,追寻特别的农产品,享受时尚的同时,追求高档,比如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市场上少见,所以追求安全、营养、高价值是他们的目标。

5、根据不同的消费目标,制订不同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才是农产品现阶段提升的有效办法,一般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由于成本问题,可以在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在各社区的菜市场进行销售,而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可以在社区根据专营销售模式,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与推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接消费家庭,提升产品的销售方法,也建立可以销售的周年化生产计划,这样的专营销售模式将大大拓宽销售基层面积,不至于产品生产以后不知道怎么办,同样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多样化良性发展。

6、绿色与有机农产品直营的10大销售策略 :

1、配送策略:市场特定的消费对象,城市在不断扩大,买农产品越来越不方便,特别是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因此很多家庭需要有这样的配送渠道,有品质保证的配送渠道,这样的享受,可以体会配送带来高效便捷的销售服务,做好消费家庭的数据库销售目标,建立庞大稳定的销售体系,成就现代消费观念在农产品销售上的突破,也是新的尝试。配送不仅仅是将所需要的农产品送到消费家庭,而是要建立一个消费管道,这个管道包括先进的电子商务、电话、店面等互相配合,协调运行。

2、免费体验策略:把农产品的优、劣完整体现在消费者面前,通过对产品的观、闻、品、验等手段,让消费者明白什么样的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这样将大大拉近消费者的感官识别,从而建立牢固的产品信任感,促进产品的就地就时消费。体验策略运用的产品非常重要,货真价实是体验的关键。

3、教育服务策略:社区服务是销售模式的通常做法,一般是依靠社区的组织关系来进行农产品的教育与消费,通过对物业、居委会的联合,把社区教育与服务的关系建立起来,通过对产品的桥梁作用,把农业的场景从生产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演绎,使消费者明白农产品怎么生产、加工、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的,通过怎么样的质量检验保证品质,互相共融,保证常年的农产品供应,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与渠道,提高信任度,也服务当先,做好教育消费的引导工作。

4、引导对比策略:农产品的销售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比,对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观望,看外观;品尝,尝品质;比较价格、重量、产地、颜色、品牌等,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产品的实质,引导消费者使用产品的诸多好处,消费者通过观望、尝试到消费的过程全部是引导出来的,因此,引导消费策略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并不需要广告来扶持。

5、公众公益策略:农产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与体育结合,现在流行奥运生产的农产品很吃香,还有会议、旅行、餐饮等诸多公益活动的切入,很多活动把农产品介入进去,提高知名度,这样可以大范围在各种渠道进行销售,农产品品牌建设也可以迅速提高。

6、小范围团购策略:农产品做团购优势很大,家庭厨房的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礼品销售,通过对农产品的包装与贴牌,把简单的一种农产品包装成消费时尚的礼品包装,特别是水产、水果、粮油、蛋等等,小范围的团购就是在一定有效的单位里面,包括机关食堂、各办事机构、单位等,由于我们国家节日特别多,所以节庆农产品礼品销售将异常火暴。

7、社区活动推广策略:社区推广活动历来是农产品销售的好渠道,也是宣传的最好阵地,社区活动主要要贴近消费家庭的实际需求,比如赠送厨房用具,把活动按照社区的特点安排开来,小区设摊、节日活动庆祝、社区组织活动介入等等,长期不停的搞,把社区当作产品宣传的一块阵地,效果非凡。

8、单位合作推广策略:单位合作的优势很明显,农产品需要走量才好,与单位的合作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单位配送与单位效益挂钩,机关食堂与单位食堂合作,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9、个体直销策略:农产品在各地可以与当地的社区便利店有效结合起来,比如水站、洗衣店、小卖部、茶楼、社区会所等等,通过对接,把农产品的信息发布出去,这样大大加快产品的直接销售。

10、媒体网络广告策略:在网络上进行产品宣传将越来越流行,什么样的产品均可以在网上找到,网络重点介绍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重点突出产品的营养价值,什么样的消费者适应,有什么好处,吃了后能对身体有什么改变等,这样的宣传在网上越流行,产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够与消费家庭融合。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电视与报纸传媒结合起来,加快农产品的现代化营销步伐。

现代农产品营销要放开思路,结合成熟的消费观念,把营销的步子迈开,从产品的立项上就要把产品的营销成本计算进去,而不是光光是生产成本,将来农产品的销售重点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销售渠道四个部分,而核心的是把好产品通过合理的销售渠道,把产品传输到消费家庭,传输到餐桌上,因此,一个农产品的整条连接要考虑生产的现代化,还要考虑营销的现代化,从田间地头要餐桌的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忽视。

从目前来看,农产品生产与技术方面没有多少问题,主要是考虑环境与农产品的关系,重点在营销上面,现代农产品的营销要照顾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潜力、消费心态等诸多方面,要从小商小贩的心态里走出来,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与销售通路,建立农产品身份证制度以外,需要建立农产品消费家庭的识别系统,逐步建立可以稳定发展的高效农业销售体系,这样,任何产品的升级换代将不存在风险,只有市场有保障,产品才有出路,农业现代化才有依靠。

借势各种电商平台来推。现在网络电商发达,再加上一点营销手段。

  • 索引序列
  • 农产品销售毕业论文
  • 农产品销售系统毕业论文
  • 农产品销售论文开题报告
  • 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模式论文
  • 农产品销售论文的研究方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