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发展改革杂志

发展改革杂志

发布时间:

发展改革杂志

经费困难。《改革与开放》杂志为综合经济类省级学术期刊,本刊融理论性、政策性、操作性于一体,并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城市十佳期刊。《改革与发展》期刊停刊原因是经费困难。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1、《中国经贸导刊》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刊。2、《商场现代化》杂志(1972年创刊原名:商业科技)。3、《现代商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是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4、《中国商人》杂志(月刊)是政府部门与国内外商会交流的主要的官方媒体,她的权威性、指导性、知识性、信息性、可读性、大众通俗性,使其发行量雄居全国经济类期刊之最,被新闻界誉为“中国财经第一刊”。5、《华商》湖南省统战部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一级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是广大学者与工作者进行理论探讨、政策研究、信息报道、学术交流等工作不可缺少的助手。6、《现代经济信息》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经济类期刊,7、《中国科技财富》为月刊,国家级科技期刊 主办单位:科技日报社(国家级中央媒体)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8、《管理与财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财经管理类月刊,是较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刊物,同时也是国内财经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且仍然保持着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9、《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主管主办,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武汉大学地方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10、《经营管理者》杂志——中文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国家经济管理理论重点学术期刊,11、《改革与开放》征稿启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局主管、南京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优秀社科类权威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局主管、南京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优秀社科类权威期刊13、《中国经贸》杂志由商务部主管,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主办14、《商业文化》杂志系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商业文化杂志社出版的国家级期刊媒体,是面向海内外工商界的综合性文化财经月刊。15、《时代金融》主管: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是云南省金融系统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本刊侧重金融理财知识传播,经济研究探讨,涉及经济、管理、金融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等16、《长三角》杂志是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主办的中央级经济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7、《中国市场》是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务院体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建设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联合创办的中央级大型财经、商贸和市场资讯类杂志,现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18、《科学决策》(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是国家级综合性理论月刊。被航天部与国家信息中心评定为经济治理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宏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

像管理类、经济类的这个范围是很大的,

难起来是比较难的,那您缩小一下范围吧!!

发展改革论文题目

无语了,我也安师院的,我们老师也是白树震,都是人才…

我是老校区314齐礼根班的,有同班的不?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第一位,更是我们实力的见证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编辑本段]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关键词一:理论先导 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一直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完全可以说,3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经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党的理论创新分不开。正是这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的历史联系反映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历程,也就从根本上诠释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它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二: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靠的是解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首要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的30年。解放思想使我们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前苏联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破除长期以来超阶段的“左”的框框,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破除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坚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系列的“破除”和“坚持”,集中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一些曲解、误解和教条化理解,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认识。我们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不搞“全盘西化”,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之,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使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的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 ◎关键词三:量力而行 为稳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始就一方面鼓励人们要敢闯敢干,大胆探索;另一方面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方法。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改革并没有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那样采取激进的办法,而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政治、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推进。回顾这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化,开始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四:尊重实践 30年前那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广大干部群众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思考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推进了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和观念更新,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一个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代发展同进步、同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兴起。30年沧桑巨变,使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 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和源头活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自觉地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丰富的养料而使自己的思想永远富有活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 ◎关键词五: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33326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特别是自2003年起,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五年达到或超过10%。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预计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将以年均7%-8%以上速度继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六:彰显国力 改革开放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0年来,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中国社科院在《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公布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中国排名第六,首次超过日本。世界银行一份报告认为,“近5年来,外国投资者从中国总共汇出亿美元利润;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平均贡献率为13%。”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不仅使13亿人民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七:倚重人才 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我们老师是钱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首先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而邓小平同志则从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高度,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同志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刻分析和具体把握,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竭力主张和推动全面改革,扩大开放,克服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障碍,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长期使人困惑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生产力发展呢?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作为一般社会形态均具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指出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亲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因而对于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不可能作出超前的说明。列宁因去世过早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发展,在实际上否认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解决,因而造成了种种严重失误。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认识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和发展。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党的八大文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两类矛盾学说、我国的主要矛盾理论、体制改革思想和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他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矛盾不同,具有非对抗的性质,大量的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的这些精辟论述,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无疑是一大理论贡献。然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指出这些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事情就是这样,尽管毛泽东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环节上的缺陷,但是由于他没有对此作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分析,不仅没有看到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抓住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症结,在实践上反而把新制度和旧制度残余的矛盾扩大化,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是主要矛盾,所以要用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的办法解决矛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这样搞的结果,不仅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反而使基本矛盾更加突出,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致使中国在20年间基本上处于动荡、徘徊和停滞状态。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深入的具体的分析,深刻总结了国内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他指出,这种改革不同于过去的政治革命,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制度,它的基本方面不会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但是,制度不等于其具体实现形式,长期形成的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条件的变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抓住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现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把握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键,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也从根本上论证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指明了改革的对象和任务。 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发展,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继承并发挥了这一思想,在1956年便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获得大解放,为大力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1957年初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号召全党把工作中心适时地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方面来。应当说,毛泽东同志关于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思想是明确的,只是由于他后来在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发生了错误的转向及其它复杂原因,才导致了在实践中未能一贯地实行转移。毛泽东同志虽然认识到中国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做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能巩固的,但他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急于求成,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到了晚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支配下,甚至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 当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断言:“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第168页)这样,就使得停止执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获得了理论依据。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这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指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据此,我们坚定地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移。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原理为依据的,更重要的是以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条件的。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辩证地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既联系起来又区别开来。他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根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主要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要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中心的环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影响了基本矛盾的解决。这就是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中的主要矛盾。要解决主要矛盾,就要首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更加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而要发展生产力,首先就要把生产力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之不相适应的那些不完善、存在着缺陷的方面和环节的阻碍和束缚下解放出来,以生产力的解放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否坚持这个基本出发点,是判断是否真搞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曾经未能始终如一地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沉痛教训,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在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就要牢牢地在实际工作中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项根本任务,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 三、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创造性地并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来说,是非对抗性的。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官僚主义者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始终是毛泽东同志深切关注的问题。他曾把这个矛盾,归结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某些环节上还不相适应的矛盾,并认为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的。引申来说,官僚主义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现象,固然有其历史的、阶级的、社会的原因,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首先是由于党和国家的具体制度上还存在一些弊端,成为其滋生、发展的土壤。据此,逻辑的结论应该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长期以来,系统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不在毛泽东同志的视野之内。因而,面对官僚主义现象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虽经反复多次的斗争,却总是收效甚微,他困惑了,倒退到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待官僚主义及其酿成的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和冲突,对矛盾性质的看法也就由非对抗性变为对抗性的了。 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为体制上的弊病,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问题的最终解决,不在于大搞群众性阶级斗争或所谓“大民主”,关键在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1980年8月,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从苏联模式演化而来的,高度集权,并不是很成功的。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者应当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使政治生活民主化,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的权力;更为重要的是从制度上保证政治生活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美国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施拉姆指出:毛在晚年很少考虑任何正式的和制度化的民主程序,而邓小平则把从制度上保证政治生活民主化以至整个社会生活民主化作为他的目标。我认为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改革杂志官网

说明在保密期里这份内参中部分内容是涉密的,不能对外公开的,过了期限之后,就自动解密了。内参的意思就是“内部参考”,这只是政府机关内部的一部分人员中有权利查阅,所以当然是属于保密文件啦!

经费困难。《改革与开放》杂志为综合经济类省级学术期刊,本刊融理论性、政策性、操作性于一体,并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城市十佳期刊。《改革与发展》期刊停刊原因是经费困难。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何谓内参?所谓“内参”,指一种具有参考性质的内部信息传播载体及其工作机制。在中国新闻传播体制中,“内参”是独特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看到的是,“内参”是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意、了解实际的重要渠道。“内参”的读者群主要是党政军领导层,这决定了虽然其传播范围小,能量却很大。因此,了解中国政情和领导人的工作,不可不知道“内参”机制;了解领导人的思想关注、政治考虑和领导风范,不可不知道领导人的“内参”批示。从已经公开发行的文集、文稿、年谱、传记、回忆录、回忆文章等作品来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内参”。他们不仅阅读“内参”,还通过批示“内参”来推动工作,以此作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有效途径。由于“内参”常涉机密,且目前相关档案尚未完全公开,故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究竟阅读和批示了多少件“内参”,我们无从统计。据笔者对已经公开的权威资料的统计,在新时期中央领导人中,阅读“内参”种类最多的,是邓小平;阅读和批示“内参”数量最多的,也是邓小平。“内参”大致有四类:一是新闻单位常规性报送的内部刊物。如新华社每天出版的《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社的《群众来信摘编》和《情况汇编》及《情况汇编特刊》、光明日报社的《情况反映》、中国青年报社的《青年来信摘编》、上海解放日报社的《情况简报》等。二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机关创办的内部刊物。如国务院信访室编印的《人民来信摘报》、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编印的《来信摘要》、中央军委办公厅信访处编印的《信访摘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编印的《信访简报》、财政部办公厅办公室编印的《信访摘报》、石油工业部办公厅编印的《外事情况反映》、教育部办公厅编印的《人民来信来访摘报》,等等。三是领导人办公室收到并呈送的各界人士来信。其中既有国外人士、华裔科学家的来信,也有国内各方面人士的来信;既有献计献策的,也有反映问题的;既有要求落实政策的,也有恳请平反冤假错案的;既有老干部家属的请求,也有青年学子的陈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四是中央领导人之间的相互转阅。其他中央领导人有时看了刊物的相关内容,作出批语,并予转阅。在这种情况下,被转阅者也会看到“内参”的内容。改革内参简介:宗旨:传达中央改革精神,反映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汇集梳理社会舆情,交流改革经验,剖析典型事件,报道不宜公开或暂不宜公开、超前性的改革观点和建议,为各级党政干部做好参谋。三大优势:一、权威性。创刊于1983年的《改革内参》,是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亲自关心下创办的中国第一本,也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一份以改革为主题的秘密级决策咨询类刊物。近30年来,《改革内参》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几代领导的关心和批示,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传阅最广的中央级改革类内参。二、超前性。本刊依托权威的政府决策部门、集聚国内一流的专家群体、吸纳海内外丰厚信息资源、博采前瞻性研究成果,搭建官、产、学、媒交流平台,洞察时局、预测未来。三、咨询性。关注社会敏感问题和改革热点与难点,探讨改革路径,借鉴海外经验,切时弊、出对策,为各级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议。五大看点:一、第一时间介绍各地改革试点经验;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对改革的观察和诉求;深入解读中央的各项政策与改革方略。二、聚焦重要政策出台的台前幕后;挖掘各类突发事件背后的深层次体制性原因,提供公共政策的决策背景;预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隐忧。三、探究中国改革的重点和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对全局性问题给出政治、经济、社会多层面全方位解答。四、全面反映海外主流媒体、高层智库、著名人士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的研判和建议,聚焦海外及港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思维、新战略、新趋势、新变化。五、追寻古今中外改革的踪迹,多视角评介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理性展示各方专家学者的观点交锋和各种社会思潮。

权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在改革研究宣传方面具有专业权威性,在改革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东信愿与杂志社建立长期交流沟通机制,共同探讨企业改革方略,以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于1986年创办,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唯一承担改革宣传任务的国家级刊社。

教育改革与发展期刊

教师评高级职称认可的刊物包括但不限于:

1、《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性的期刊,杂志现主要面向的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创刊以来,期刊始终致力于在保持原有办刊特色基础上,突出教育理论的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教育期刊,坚持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主要涉及职教要闻、专稿专访、综合管理方略、课程教材、教研与教学、职业指导、职业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坚持关注教育科学的发展,刊登的文章方向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性成果,其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富于指导性和实用性。目前主要刊登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性成果,面向的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管理人员、教育学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学教师等。

4、《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目前主要刊登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性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教育管理、德育研究、职业指导、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教学理论、教法研究、课程与教材等,主要面向的读者对象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教育一线工作者,期刊始终致力于为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5、《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是由现代教育管理主管、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坚持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问题撰写稿件内容,引导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应用,致力于为教育管理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服务,读者对象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高等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改革与发展属于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该刊旨在推进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是面向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期刊,也称杂志,辞海中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

1、《高教探索》

是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综合性期刊,它热诚为广大读者提供广东及全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反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2、《新闻与写作》

1984年创刊,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专业期刊,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历来为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写作爱好者和大中专师生所厚爱。

3、《语文建设》

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以广大语文教师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语文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

4、《中国文学研究》

创刊于1985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国内外影响较大。

5、《当代文坛》(双月刊)

创办于1982年,曾用刊名:(文谭)是全国创办较早的一个专业文艺理论、评论刊物。主编何开四,是我国知名钱学家、评论家,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他为办好《当代文坛》花费了大量心血。

理论与改革杂志

那还用说吗? 《参考消息》啊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比较核心。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没有,现在的期刊都是要收费发表的,因为发表论文要占据期刊那边的精力还有版面,至少要交期刊的版面费。

非核心期刊,也就是普通期刊,省级,国家级期刊,教育类期刊,都是排到6个月以后,收费的学术期刊,尚且如此。

如果一个刊物,不收费,甚至给稿费,那说明,这个刊物有国家级拨款,不差钱,可以用心提高刊物质量,所以他们对于论文的质量要求肯定很高,刊期会更长,要求更严格。

出版周期

根据期刊的出版周期可将期刊分为。

周刊,出版周期为每周一期的周末。

双周刊,出版周期为每两周一期。

旬刊,出版周期为10天。

半月刊,出版周期为15天。

月刊,出版周期为30天。

双月刊,出版周期为两个月。

季刊,出版周期为一个季度,即3个月。

半年刊,出版周期为6个月。

年刊,出版周期为1年。

  • 索引序列
  • 发展改革杂志
  • 发展改革论文题目
  • 改革杂志官网
  • 教育改革与发展期刊
  • 理论与改革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