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体育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体育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发布时间:

体育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体育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体育生开题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20XX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一、封面

封面题目:小二号 黑体

封面其他内容:小三号黑体

二、内容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   如: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如:1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总体状况

三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如:关于“娱乐排球”运动的研究

(如三级标题为一大段,可用小四号宋体。例: 关于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该运动的项目简介、推广的可行性、技战术及规则层面展开的,而很少从全民健身视角下分析其价值的实际推广普及;)

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标题下内容统一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倍距

对齐方式:左对齐

缩进:左右0字符

间距:段前段后0行

(行距、对齐方式、缩进、间距在“格式”——“段落”中调整)

体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对策研究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1999年第一次大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暴露,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每年有数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工作。据反映,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应变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品牌竞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要想立足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体育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增强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成本低,高质量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综合应用系统论、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学等加强和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就业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许多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校(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个新升本的院校,在这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除了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在知识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升造(如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本文主要就是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综述和分析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就业方面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种途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状况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之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89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这一论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长期决定因素。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又发表了《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对核心竞争力做了如下定义: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1991 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 )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珍贵性、异质性、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等特征,从而确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四项标准:有价值、稀有性、难模仿、无替代。

国外直接以“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不过,一些研究高等教育的文献中渗透着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主要有4个角度:资源观、文化观、专业的动态能力、可持续发展。然而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至今并没有一致的定论。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这五个类别分别是: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问题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它们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由此看出,国外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前人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主要代表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武向荣,他们从核心竞争力规范定义出发,在《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突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孟丽菊则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她强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和积累性。

“能力整合论”考虑到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综合能力,其中几种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支柱,由竞争结果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第二种观点,“构成要素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王继华、文胜利在《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要扬弃其原有涵义,用以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要从我国大学办学历程和现实国情出发来界定,应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李景渤认为,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五个: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样,罗红在《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构成: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胡建华则在《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一学问的生产能力》提出,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是人才生产能力和学问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明与发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而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株洲工学院书记兼院长张晓琪在《面向市场办学是新形势下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一文中认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其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形成自己的包装学科群和专业群)。应智国在《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提出,专业群(专业体系和实训体系)设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指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士斌从分析高校竞争力的结构出发论述其核心要素。他认为高校竞争力要素共有七个层次: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等。在既定的外部管理体制条件下,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

“要素论”从大学的局部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契机,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种观点,“资源论”。夏仕武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其表现为“深植于竞争主体的各种资源之中,以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点,在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运作自身资源所形成的整体能力”。金勇则在《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认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并重与统一。经济效益是指多种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办学经费、投向合理的学科专业、努力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校更应注重社会效益,高校的社会效益包括学校贡献给社会的人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许涛和龚波在《解读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配置有关,并且这种资源具有高度的稀缺性。主要包括市场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

“资源论”把大学之间的竞争的本质归结为争夺稀有资源的能力,谁占有了稀有资源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种观点,“知识基础论”。以林莉,刘云芳为代表的“知识观”,在《.知识管理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以高等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高等学校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学术梯队、校园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等竞争力诸要素协同作用”下形成,“是高等学校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高等学校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说来,通过创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徐学兰从大学的知识特性入手认为,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因为其内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每一所高校有不同的发现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创新能力,也正是这现有的知识决定了高校内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程度不同。总之,只有知识才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知识基础论”认为学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

设计 (论文)题目:对XX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体育场馆的设计、开放及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对策研究、利用率与开放率、发展存在的问题、向公众开放若干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北京体育大学 郑俊秋,李玫红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活动定价研究》, 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影响因素;重庆邮电大学 李健 姚辉洲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与开放率》,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统计与评价等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作品。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西部。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如何值得研究,于是本课题就以这个为选题,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使用率和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因素。体育场馆是否向社会开放并用于群众活动的开展,是评价体育场馆是否发挥其主要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志。我国现阶段存在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短缺问题不可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避免浪费、提高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场馆资源的生力军,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校体育场馆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对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调查,摸清有关现状。

3、在摸清有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场地使用率。

体育类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题报告学生: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二、论文综述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国内研究的综述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论文提纲前言、一、1、2、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体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对策研究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1999年第一次大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暴露,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每年有数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工作。据反映,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应变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品牌竞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要想立足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体育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增强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成本低,高质量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综合应用系统论、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学等加强和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就业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许多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校(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个新升本的院校,在这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除了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在知识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升造(如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本文主要就是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综述和分析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就业方面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种途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状况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之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89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这一论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长期决定因素。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又发表了《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对核心竞争力做了如下定义: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1991 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 )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珍贵性、异质性、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等特征,从而确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四项标准:有价值、稀有性、难模仿、无替代。

国外直接以“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不过,一些研究高等教育的文献中渗透着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主要有4个角度:资源观、文化观、专业的动态能力、可持续发展。然而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至今并没有一致的定论。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这五个类别分别是: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问题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它们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由此看出,国外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前人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主要代表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武向荣,他们从核心竞争力规范定义出发,在《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突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孟丽菊则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她强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和积累性。

“能力整合论”考虑到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综合能力,其中几种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支柱,由竞争结果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第二种观点,“构成要素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王继华、文胜利在《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要扬弃其原有涵义,用以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要从我国大学办学历程和现实国情出发来界定,应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李景渤认为,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五个: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样,罗红在《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构成: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胡建华则在《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一学问的生产能力》提出,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是人才生产能力和学问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明与发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而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株洲工学院书记兼院长张晓琪在《面向市场办学是新形势下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一文中认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其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形成自己的包装学科群和专业群)。应智国在《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提出,专业群(专业体系和实训体系)设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指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士斌从分析高校竞争力的结构出发论述其核心要素。他认为高校竞争力要素共有七个层次: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等。在既定的外部管理体制条件下,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

“要素论”从大学的局部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契机,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种观点,“资源论”。夏仕武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其表现为“深植于竞争主体的各种资源之中,以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点,在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运作自身资源所形成的整体能力”。金勇则在《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认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并重与统一。经济效益是指多种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办学经费、投向合理的学科专业、努力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校更应注重社会效益,高校的社会效益包括学校贡献给社会的人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许涛和龚波在《解读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配置有关,并且这种资源具有高度的稀缺性。主要包括市场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

“资源论”把大学之间的竞争的本质归结为争夺稀有资源的能力,谁占有了稀有资源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种观点,“知识基础论”。以林莉,刘云芳为代表的“知识观”,在《.知识管理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以高等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高等学校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学术梯队、校园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等竞争力诸要素协同作用”下形成,“是高等学校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高等学校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说来,通过创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徐学兰从大学的知识特性入手认为,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因为其内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每一所高校有不同的发现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创新能力,也正是这现有的知识决定了高校内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程度不同。总之,只有知识才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知识基础论”认为学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

设计 (论文)题目:对XX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体育场馆的设计、开放及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对策研究、利用率与开放率、发展存在的问题、向公众开放若干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北京体育大学 郑俊秋,李玫红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活动定价研究》, 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影响因素;重庆邮电大学 李健 姚辉洲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与开放率》,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统计与评价等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作品。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西部。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如何值得研究,于是本课题就以这个为选题,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使用率和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因素。体育场馆是否向社会开放并用于群众活动的开展,是评价体育场馆是否发挥其主要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志。我国现阶段存在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短缺问题不可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避免浪费、提高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场馆资源的生力军,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校体育场馆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对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调查,摸清有关现状。

3、在摸清有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场地使用率。

开题报告论文字体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就是指进行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下面是我整理的'开题报告字体格式要求,给大家学习。

【一】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加粗居中)

(宋体小四空一行)

学 生:×××(楷体小四号居中)

指导老师:×××(楷体小四号居中)

×××学院(楷体小四号居中)

(宋体小四空一行)

1、课题来源(论文型课题的撰写内容)(黑体三号加粗*)

内容(黑体四号加粗)

边坡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临空面的地质体,具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度,包括人工边坡、自然边坡以及崩滑体。

在重力、风化、侵蚀和其它地质作用下,边坡不断地发生变化,应力重新分布,并且随着边(宋体小四号)……

(宋体小四空一行)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3、国内外研究现状(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5、研究方法(含技术路线)(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6、研究进度与步骤(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7、现有条件及需采取的措施(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宋体小四空一行)

8、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内容(黑体三号加粗)

……(宋体小四)

9、主要参考文献(黑体三号加粗*)

【二】开题报告正文内容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理论基础与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4.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5.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6.研究目标及内容

7.研究对象及范围

8.研究思路及方法

9.研究计划和安排

10.预期成果

11.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12.课题经费预算

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

【三】相关阅读:开题报告规范要求

1.题目:XX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类别+“课题名称”开题报告

2.承担单位名称以单位公章为准,居中并置于题目下方

3.正文:宋体、小四;段前、段后都为0;行距:固定值20磅

4.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序号用一、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5.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序号用(一)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6.三级标题:黑体、四号;序号用1.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7.四级标题:宋体、小四,与正文一样;序号用(1)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8.五级标题:宋体、小四,与正文一样;序号用“①”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凡括弧后都不加标点符号。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字体要求,希望你们喜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字体要求 1.论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左边距、右边距、下边距均为厘米;上边距为厘米。页眉、页脚均为2厘米。论文(含任务书)及附件装订成一册,一式两份。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用宋体五号字。若为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则在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五号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宋体小四号,应当达到15000个字左右。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单倍行距”,所有段落开头均缩进2个字。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节编号,如第2章第3个公式为(2-3),并与段落右边线对齐。 45.每一章另起一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断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5.图表要有名称,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节编号。例如:表为第2章第7个图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图表不要跨页。凡引用的图表,需在图表名后用相应的中括号〔 〕加以标注,(如:〔1〕)。这里的标注号应与参考文献的序号为同一个号。 6.封面及任务书等由学生到(校图书馆一楼)装订处购买,封面不得复印。并在装订处装订论文。 7.除封面外,第一页是任务书,任务书下达时间是:按申请写作时间。 第二页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摘要” 两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五号,缩进2个字,后面的内容用宋体五号,一般用3-5个词组即可,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即设置段前12磅)。中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三页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符),“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二号),内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五号,后面的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与英文摘要内容同样相距12磅。英文摘要顺延“中文摘要”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四页为目录。“目录” 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目录页顺延“Abstract”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目录依次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致谢、附件1:开题报告、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页码数字用小四号。 说明: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并非正文,不要设置页眉! 8.参考文献位于正文后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书籍:[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社名,出版年,引用页码 提示:结束处不要加句号! 例:〔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期刊:[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特别提示:凡论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须按照顺序依次在正文引用处进行标注,标注方法:位于引用处最后一句话的句号内,具体操作:在工具栏打开格式-字体-上标。(例:如〔1〕)。 9.致谢页位于参考文献之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致谢”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 10.附件1: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各部分之间不需另起一页) 开题报告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标题下为:专业、(准考证号)、姓名,均为黑体四号并居中。 说明:开题报告的标题应为论文题目,而不是开题报告四个字! 开题报告中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包含3至5个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这里摘要和关键词均不需要开头缩进。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一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均为12磅,其余格式与正文同。 注意: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的页码要根据正文的页码进行连续编码。 11.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25000个字符左右,先中文(可比照论文格式),标题应为所翻译文章的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居中。这里文献翻译标题下面是原文作者的(英文)姓名,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中文译稿结束后空两行注明外文资料来源,文字内容为“外文资料来源:书籍/期刊(按参考文献格式)”,资料来源结束处不要点句号!空2格写:某某译。字体用宋体小四号加粗(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右对齐。 关于格式的论文范文 电子书格式发展探究 摘 要:电子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标准的规定,它唤起了出版界的深入认知。特别是在“三网融合”之下,各媒体技术功能逐步达到统一、业务局限纵横交涉、网络互通、资源共享,而目前电子书格式有近30种,严重造成了电子书资源开发的重复浪费,这唤起了出版界对电子书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标准规定的深入认知。文章介绍了全球电子书格式的发展情况,指出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的发展趋势及其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书;格式标准;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09-03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高速前进大大带动了了网络出版业的发展,电子书在网络出版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也逐步受到群众的关注,引起了网络运营商、书店、出版业、期刊行业、作者、读者等的浓厚兴趣,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妨碍相关产业的深入发展,那就是电子书的式样标准。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出现过很多有影响力的式样标准,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电子书的式样标准达不到阅读载体的兼容率,想实现行业和市场这两个标准仍需努力。对比国外,我国电子书的式样标准的制定和推行的道路仍然很漫长,这是由中文的特殊性导致的,同时也受到国内电子书产业的混乱现象影响。各方面对此十分关注,也相应做出很大的努力。目前电子书格式的相关标准正处在撰写草案和相互讨论的阶段,而大纲的编写已基本完成。 二、三网融合下电子书的新发展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向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演进时,其技术功能逐步达到一致,业务局限纵横交涉、网络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这就是 “三网融合”。对电子书生产商而言,电子书的热卖点在于实时快速浏览,可是功能单一和内容单调较大阻碍了其发展,三网融合是突破发展瓶颈及开发庞大市场空间的好机会,它不仅使各个媒介相互融合、互相并容,还使传递内容的渠道和服务汲取的方式变得更接地气,更改变了人们的浏览习惯,对于电子书来说,三网融合给其带来了以下发展:第一,过往电子书采办必须从计算机上下载,三网融合后,电子书、无线网络和图书、报纸、杂志给用户营造出一个开放可互动的平台;第二,三网融合对数字出版的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让电子书的浏览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第三,三网融合使高附加值服务在电子书未来市场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三、电子书格式标准分析 1.电子书格式 电子书需借助一定的浏览软件和设备来读取,因为它的研发、出版、存取和运用都是通过数字形式来实现的。电子书的格式通常是以阅读系统(Reading System)作为对象的,而非阅读设备。阅读系统是指可以公示和存放电子书,并能被用户使用的软硬件统一体。通常包含属于基于软件范畴的阅读器文件和硬件设备的专用阅读器,前者如Adobe Acrobat Reader、Microsoft Reader等,后者如Sony Reader、Kindle等。为维护自身商业利益与内容资源,各企业开发的电子书阅读器及配套软件在格式标准上达不到一致,导致了相互间兼容性较低。现在全球电子书格式高达几十余种,Adobe的PDF、微软的LIT、亚马逊的AZW等属于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格式,国内的如方正的CEB、三星的PDG,还有中国学术期刊网的CAJ和维普的VIP等。即使某些电子书能兼容其他部分格式,但一般都需要靠特定软件来转换。当然,像EPUB这种开放的格式标准在国外也是有的,EPUB式样是亚马逊公司、Adobe公司、美国图书馆协会、兰登书屋、索尼公司等多个组织联合开发的,但目前业界还没完全接受这种格式。 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瓶颈就是严重的资源重复开发问题,而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电子书格式领域没有真正统一的标准。因此,对电子书格式标准进行规范以致达成阅读系统间的互操作成为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2.电子书格式的发展 电子书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共同组成电子书的标准体系。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标准对设计标准的产品类型、制备电子书、生产、分销、阅读和使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与设定、打造电子书目标市场息息相关。电子书的设计标准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标准,是管理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建立一个行业认可并拥有开放特征的格式标准,是电子书标准署工作的最终目标。 电子书格式在电子书内容的存放、传输、显示、使用和版权维护中被广泛应用,是一种特别的信息编码和“插口”规范。前期的电子书制作格式多数源自于微软文字处理系统、排版系统、多媒体系统的常用文件格式。现在电子书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格,主要是因为增长的市场分割、战略合作伙伴和产品匹配的需要。而产品匹配主要包括内容价值链利润,阅读终端绑定到需要和产品包装需要风格等因素。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电子书格式有很多种。常见的电子书分类有三种:显示其独特风格需求所指定的终端模式、在苹果终端传输平台的需要模式和电子书内容包装需求的基础模式。其中,显示其独特风格需求所指定的终端模式有硬件浏览器的HTXT风格、翰林浏览器的Kindle AMZ风格以及CHM风格;在苹果终端传输平台的需要模式有HTML5、MEB 模式、MOBI 模式;电子书内容包装需求的基础模式有EPUB 风格和亚马逊的KF8模式。 国际电子书行业组织和公益组织长期致力于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的创立研究。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组织(其前身为OEBF组织)提出的标准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1999年OEBF组织提出OEBPS开放格式标准。2006年10月由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组织公布开放格式OCF 版,次年还公布开放出版物结构版OPS 和开放包裹格式OPF 版。上述3项标准组成EPUB的开放式标准,以取代原来的OEBPS标准。2011年5月IDPF组织正式确定了EPUB3标准。 3.格式标准体系 尽管整体上仍处于较为杂乱的发展状况,电子书格式上也存在部分主导性的格式标准。现在电子书格式标准在国际上的局面,是封锁格式与开放格式标准共存。亚马逊Kindle阅读器的特有格式和EPUB格式分别代表着封锁和开放两种格式。在电子书市场上,即使Kindle阅读器日渐成熟,某种程度上,AZW格式作为一种针对Kindle阅读器的特有格式,也成为行业的主要标准,但由于电子书产业发展迅速,格式标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Kindle格式的普及大大地受到微软等IT公司、出版商与出版物经销商等联手开发的开放格式EPUB影响和抑制。目前该格式对国际的影响逐渐增加,现已成为国际电子书格式的通行标准,这大大得益于索尼、谷歌、苹果等大型IT公司宣布其产品支持EPUB格式。 国内电子书产业一直由IT等业外公司引渡发展而来,其中方正公司因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以及与多数内容供应商长期的伙伴关系,导致其主张的电子书格式体系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实际标准。方正公司前期针对在PC上浏览数字图书馆内的电子书资源而研发了CEB格式,之后针对电子阅读移动终端推出了XEB格式,目前又研发了一种较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打印设备相独立的CEBX文档格式规范。CEBX文档格式在整体上具有高保真的中文电子文档格式,可以保留原文件的字符、字体、格式和色泽等关键信息。另外,该格式对比PDF等格式拥有更出色的数据交换和分析功能。为实现企业与国际通行标准交接,拓展其格式在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应用范围,方正公司不断优化自身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努力地渗透国内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的发展,如参与“电子书标准工作组”的标准建立工作。即使当今国内也出现少数阅读器终端选择对开放格式的支持,但想与方正公司的格式标准产生竞争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尽管目前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独立格式操纵着较大的电子书市场,但长远来看,EPUB开放格式将逐渐得到大量的终端厂商、平台开发商的支援和肯定。而EPUB格式的应用,对未来该范畴的发展将起到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 四、电子书格式标准的趋势及对策 1.电子书格式标准趋势分析 通过对全球电子书格式最近发展情况的分析,不论是亚马逊继续采取相对封锁的AZW格式,还是谷歌、索尼等支持的EPUB开放格式,我们认为其内在原因均出于各自实力和内容资源的整合。亚马逊主要营业内容是网上书店,掌握着丰富的内容资源,特别是热门书资源,所以亚马逊期待Kindle格式能得到更多硬件设备适配。而索尼等公司更期待通过EPUB格式的通用性,来联合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进行数字内容产业链的研发。但是在“三网融合”大环境下,对内容资源以及阅读终端的多样化用户需求和大部分内容供应商希望降低数字出版入门标准等行业共识进行分析,消费者还是偏向于统一开放的电子书格式标准。如何挑选适当的路径来满足电子书产业发展,对开放格式标准的真实需求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针对国内市场,要打造拥有行业影响力的开放格式标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国内格式标准很难突显出版社等内容供应商的价值需要。主要因为领导主体仍是方正、汉王、翰林等技术厂商,而类似国外“开放电子书论坛”的企业同盟组织相对缺少,出版商出席度很低,同时因为它们在电子书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不足。第二,考虑到商业前景和投资回报,当今部分相对有实力的技术供应商竭尽全力研发属于自己的封锁式样,并希望将自身企业标准代替行业标准,这对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的创立造成极大的阻碍。 2.合理推进电子书格式标准化的对策 (1) 发挥政府部门的牵头作用 为了减少行业内部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格式标准的不良竞争,应由政府部门带头,策划引导出版领域的企业、机构共同参与“三网融合”下开放格式标准的制定,达成一套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此为基础,充分参照EPUB格式信息描述的开放特征,再与国内比较成熟的格式标准相结合,使全行业一起商讨建立优质的电子书标准,实现其标准最大化的兼容。另外,使电子书产业的其他标准相互协调,如终端、内容、编目标准的协调,是开放格式标准的制定需要,是提升电子书产业综合发展的需要。 (2)树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制定中国电子书标准 对于目前电子书标准存在开放格式、封锁格式的两种情况,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我国电子书格式的自主知识产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国内电子书应该是以开放式标准为主,适当参考国外相对优秀的电子书标准,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使我们的电子书既能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 (3)创立电子书标准体系,打造电子书产业平台 “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始于2010年6月30日,至今刚刚三年的时间,可以说,我国网络融合尚处于初期,许多问题仍在发展当中,因此,为电子书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中国电子书的特殊性和国内电子书复杂混乱的产权形式,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的标准和打造电子书产业平台,通过增加需求链结构、条目内容,使供应商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各种内容资源和需求不同的终端设备,对市场规范和竞争产生正面影响。因为方正公司的CEBX格式呈现较差的兼容能力,所以,构建电子书标准体系,打通电子书产业链,建立电子书产业平台,是存在一定依据的;然而回归到实践中,通过努力剔除市场障碍、建立可靠的第三方服务等措施对于电子书产业平台的构建还是相当必要的。 五、结束语 “三网融合”对于电子书标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国电子书格式标准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制定中国电子书标准,同时参考国际上电子书标准的先进理念,建立新时代的电子书产业平台,拥有着眼于未来的战略眼光,争取领先国际。其次,技术创新是电子书行业取得话语权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音视频播放、手写识别、动漫游戏等技术的创新,都将在未来电子书中得到体现,不仅如此,我们仍需不断创新,不断突破陈规,需要即高效又快速的找准受众需求,把目标落实于行动中。最后,“三网融合”将给用户营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和开放互动的平台,为下一代电子书格式标准的发展奠定基础,三网融合的实现,必然会给未来个人数字终端产品带来巨大的可操作市场。 参考文献: [1]施勇勤,须海茵.EPUB3电子书格式标准的启示[J].出版刊行研究,2012(3):49-52. [2]郑滢瑜,丛挺,缪婕.电子书格式标准研究[J].出版科学,2010,18(4):90-93. [3]朱婧.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0. [4]张大伟,杨丽娟.电子书标准化中的政府角色与“后发国策略”[J].新闻大学,2011(4):141-144. [5]《出版刊行研究》课题组.电子书产业发展状况[J].出版刊行研究,2007(1):15-18. [6]薛崧,郑国.基于OEB规范电子书的结构及优化[J].现代图书谍报技术,2004(11):10-13. [7]王蕾.电子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60-63,50. [8]马海群,孙凡,路云强.实现电子书统一标准的全新思路――基于接口的解决方案[J].出版刊行研究,2008(11):62-65. [9]孔小玲.移动阅读电子文档格式与标准探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3. [10]刘寅,冯雪,李宁,田英爱.标文通文档格式到电子书格式的分析与转换[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 [11]季永芹.常见电子书的格式一览[J].印刷世界,2005(10):54-56. 看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字体要求”的人还看: 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论文格式要求 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要求 3.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论文格式 5.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2)

2017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字体要求

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字体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封面: 字体:楷体 GB_2312 字号:加粗小二

2、开题报告正文: 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3、参考文献格式: 字体:楷体 GB_2312 字号:小四

4、参考文献要求:

(1) 参考文献应列出3篇以上,英文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不含一般性教材。

(2)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中文参考文献在前,英文参考文献在后),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3)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5、参考文献示例:

①连续出版物(期刊)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物名称》,出版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如:[1]陈晓、 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经济研究》,2, 第8期,第22-23页(以下类同)

②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发布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⑦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⑧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目》,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详细要求与格式由学术堂整理提供: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 和科技进步的意义):1)四号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2)小四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倍行距1)或2)均可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拟解决的主要学术或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 点,拟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案、预计可获得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1)四号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2)小四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 倍行距1)或2)均可3、论文提纲:1)四号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2)小四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 倍行距格式1)或2)均可,章节名称参照论文格式要求4、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计划进度、预计完成的日期,阶段性成果的 形式):1)四号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2)小四字,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即一般默认字体,不加粗, 倍行距格式1)或2)均可,时间按毕业设计进行周书写,如: 第一周 至 第三周 具体工作;第四周 具体工作;....;....至 第十周 具体工作。

体育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院-系 体育学院 专业 体育教育 年级蒗)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题目类别 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统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统一举行)。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成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视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认识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入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机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机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问题。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在考前提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提高。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训练,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训练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高潮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一、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体育因其在教育、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对策研究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1999年第一次大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暴露,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每年有数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工作。据反映,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应变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品牌竞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要想立足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体育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增强竞争实力,尤其是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成本低,高质量的竞争优势。

本课题综合应用系统论、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学等加强和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就业提供理论指导。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许多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校(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个新升本的院校,在这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除了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在知识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升造(如考研)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本文主要就是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综述和分析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就业方面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种途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和发展的各项构成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努力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状况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也称之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这一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89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这一论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长期决定因素。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又发表了《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对核心竞争力做了如下定义: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1991 年,杰伊.巴尼(jay barney )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珍贵性、异质性、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等特征,从而确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四项标准:有价值、稀有性、难模仿、无替代。

国外直接以“高校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为数不多。不过,一些研究高等教育的文献中渗透着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主要有4个角度:资源观、文化观、专业的动态能力、可持续发展。然而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至今并没有一致的定论。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这五个类别分别是: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问题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它们是: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由此看出,国外对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前人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能力整合论”。主要代表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赖德胜、武向荣,他们从核心竞争力规范定义出发,在《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突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孟丽菊则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支撑大学竞争优势,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她强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和积累性。

“能力整合论”考虑到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综合能力,其中几种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支柱,由竞争结果反映竞争力的强弱。

第二种观点,“构成要素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王继华、文胜利在《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要扬弃其原有涵义,用以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要从我国大学办学历程和现实国情出发来界定,应重视以下核心要素: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李景渤认为,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五个:人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样,罗红在《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构成:技术(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是关键,文化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胡建华则在《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一学问的生产能力》提出,大学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是人才生产能力和学问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和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明与发现方面的数量和质量。而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株洲工学院书记兼院长张晓琪在《面向市场办学是新形势下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一文中认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其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形成自己的包装学科群和专业群)。应智国在《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提出,专业群(专业体系和实训体系)设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指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士斌从分析高校竞争力的结构出发论述其核心要素。他认为高校竞争力要素共有七个层次: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等。在既定的外部管理体制条件下,人的因素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人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积极性、合作与竞争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教师。

“要素论”从大学的局部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契机,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种观点,“资源论”。夏仕武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其表现为“深植于竞争主体的各种资源之中,以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为支撑点,在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运作自身资源所形成的整体能力”。金勇则在《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认为,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并重与统一。经济效益是指多种渠道争取尽可能多的办学经费、投向合理的学科专业、努力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校更应注重社会效益,高校的社会效益包括学校贡献给社会的人才、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许涛和龚波在《解读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配置有关,并且这种资源具有高度的稀缺性。主要包括市场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

“资源论”把大学之间的竞争的本质归结为争夺稀有资源的能力,谁占有了稀有资源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种观点,“知识基础论”。以林莉,刘云芳为代表的“知识观”,在《.知识管理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以高等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高等学校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学术梯队、校园文化以及外部资源等竞争力诸要素协同作用”下形成,“是高等学校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高等学校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具体说来,通过创新价值观和管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徐学兰从大学的知识特性入手认为,知识既是高校独特的资源,更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因为其内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每一所高校有不同的发现未来的机会、不同的创新能力,也正是这现有的知识决定了高校内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程度不同。总之,只有知识才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知识基础论”认为学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

设计 (论文)题目:对XX区中小学体育场馆使用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体育场馆的设计、开放及利用现状、经营管理对策研究、利用率与开放率、发展存在的问题、向公众开放若干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北京体育大学 郑俊秋,李玫红著《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活动定价研究》, 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影响因素;重庆邮电大学 李健 姚辉洲著《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与开放率》,主要研究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的统计与评价等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作品。

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西部。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如何值得研究,于是本课题就以这个为选题,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使用率和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因素。体育场馆是否向社会开放并用于群众活动的开展,是评价体育场馆是否发挥其主要作用的最重要的标志。我国现阶段存在场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在短缺问题不可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避免浪费、提高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力量、体育场馆资源的生力军,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校体育场馆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对万州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调查,摸清有关现状。

3、在摸清有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场地使用率。

体育生游泳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二)论证要严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以下是游泳的健身功能 你要结合起来写!(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记得要开头就点题,这样给人会留个好的印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论文题目: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指导教师:年 月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本文来自: 大学生校内网() 详细出处参考:

目的:提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能正确认识休闲体育活动意识,利用湘西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地理环境结合现当前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来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 2:意义:各种休闲文化的传入,给湘西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湘西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为前提,倡导各种文化的积极发展,给社会治安,加强人民团结,促进休闲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健身,为湘西地区的发展,从精神上提供依据,从而来提高湘西地区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3:国际动态:就国际形式来看,全球一体化,体育参谒立体化,现在大多数都对健康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觉悟,就世界卫生组织,旅游事业,节假日的活动方式来看,世界各国都是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进行引导,都对休闲体育这一块有了较高的认识。 4:国内动态:国内形式来看,WTO和兴办奥运,休闲健身运动产业,当前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每年就用于休闲的费用也相对增多,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多;旅游产业话的蓬勃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识的转变。 关键技术和预期水平效益 1:关键技术: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并调查,取证,探研湘西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开展情况程度,把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休闲体育的发展状况,休闲的方式,对休闲文化的传播从积极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现当前的经济状况,运用对比对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现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休闲运动,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能从中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积极方向发展的休闲体育运动对策。 2:预期水平:预期水平能达向个湘西地区的休闲文化起到带动作用,向健康方向发展;达到的预期效益在调动积极文化方向的同时,能积极调动全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湘西人人都能进一步认识休闲活动在生活中带来更多乐趣,能从身心上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休闲文化的积极发展,打造安稳的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能有一个活跃的氛围,引导休闲活动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人口综合素质等得到提高提供依据。 研究基础及主要措施 一):我是体育系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做事踏实,有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运动知识的积累,生活中就对休闲体育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访谈,给自己打下了坚强且牢固的理论性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文献资料基础: [1] 廖文科.贯沏“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做好学生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1(3):卷首 [2] 孙葆丽.我过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1):13—16. [3]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4). 地域基础: [4] 许良.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J].(3):92~94 [5] 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6 [6] 刘天成,张天成,涂绍生.湘西土家族学生1985—2000年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50—53 1:文献资料法:根据也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休闲体育运动书籍,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直接接触,询问研究对象,现场取证等手段来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以问卷法,现场调查法。 3:对比法:利用湘西地契的具体情况和发达地区的休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得出适合湘西地区的休闲运动的发展对策。 麻烦采纳,谢谢!

  • 索引序列
  • 体育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 体育类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 开题报告论文字体格式
  • 体育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体育生游泳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