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有关拙政园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有关拙政园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拙政园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借景设计方法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造园造景手法,旨在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以小见大,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使之在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上能凸显艺术创作品味、丰富画面构图因素,从而让景色更具有独特的风情与魅力。这篇文章以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分析参考。关键词 :苏州园林;拙政园;借景Abstract: Theborrowing design method is a kind of gardening landscaping technique which ismo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art in China. It aims tolimit the unlimited to the limit, to see the small, but see big, to limit theinfinite, to enrich the garden content and level. In terms of shape, sound,color and aroma, it can highlight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enrich the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so that the scenery has a unique style and paper takes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s four famousgardens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sign method of Suzhou gardens andprovides a certain analytical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garden design.   Keywords: Suzhou Garden; Humble Administration Garden;Borrowing Landscape   前言 在如今人人都沉浸在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时代里,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们所必需的生活用品,几乎人人都已离不开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书籍、园林又或者是悠闲的田园时光似乎逐渐被当代潮流所推开,压力、浮躁、不安也逐渐笼罩在日夜奔波的人们中,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静静观赏园林景色的兴致,又或者是不愿看书陶冶情操的安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所独有的安定静谧、意境深远的魅力显得尤为珍贵。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自我的心窗,使之豁然开朗。它不仅能生动有力的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优雅大气的画卷,洗涤人们因压力而浮躁的心灵,放缓因快速发展而逐渐加快的脚步,又或者是灯火通明下疲惫不堪的躯体;也能呼唤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体会古人们给现代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大千世界里不至于被遗忘、被忽视、被丢弃。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都被广大学者所研究。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更是借景设计方法中重要的立论,也是造园造景手法的原则和手段[1]。国内关于借景设计方法的文献很多,从明末造园家计成所编撰的园冶到现代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完整论述,从最初的文学诗词绘画对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到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每一时代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至今都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所以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已经是相对成熟而又丰富,却仍具活力。 本文主要在大量阅读历史文献与实地考查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园林借景设计的内容以及拙政园的借景设计方法进行概括整理。通过分析总结,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以及内容;2)园林借景设计方法在园林中如何表现出来;3)分析拙政园中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期为园林赏析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概述 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与内容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是其明确指出在造园造景手法中颇为精彩的观点。而文中也详细的阐述了借景设计方法,所谓“借” 是指将园林外部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等巧妙的融合,进而增加景深,丰富层次,演变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观,使园林内外景观相得益彰或融为一体。由于其巧妙的功能,可以增加艺术趣味,丰富画面构图,使形状、声音、色彩、香味等方面的外在因素能够引入场景空间,使画面更具特色和变化。 园林借景种类一般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借助水面或镜面映射、反射物体形象的景观方式为间接借景。这种借景方式可以使景观视觉意义深远,能够最大限度的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周围景致,组合成一幅优雅动人的自然景观。 园林借景内容可分为借声、色、形、香组景等。1)借声组景:近可借鸟儿歌唱、蝉虫鸣叫、山谷泉声、鸡啼狗吠,远可借庙宇的晨钟暮鼓,春天可借黄莺鸣柳、浪海涛声,秋夜可借残荷夜雨、雨打芭蕉,这些皆为借声组景的典范。2)借色组景:借旭日的光辉或借夕阳的余韵,又或借桃柳的鲜艳,借荷塘的碧绿,还可借丹枫的火红,借飞雪的素银等。3)借形组景:借水中塔影、山形起伏、树影斑驳、丹枫似火、雁阵鹭行等。这些都是借形组景的运用。4)借香组景: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构图添景。如古代园林池塘中很是喜欢种植荷花,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的阵阵幽香何不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呢?5)借景还可以借自然景观、自然风光等物;也可借人如春日踏青、竹林弹琴、远浦归帆等。 园林借景设计重视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和谐相处,实现艺术形式与思想境界上的共同美感。它给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带来了无限的景色,使我们沉浸在唯美而丰富的景色中,不由得赞叹古人智慧之巧妙,大自然美景之深邃。 古今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 明末时期,一本不朽的造园方面的著作——《园冶》在我国诞生了,该书极为详尽的论述了有关借景设计方法的理论及造园实践意义。 《园冶》开篇为《兴造论》和《园说》,在其叙述中,借景篇是专门叙述造园艺术的思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更是一书中颇为精彩的论断,也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因”是指因果关系。《园冶·相地篇》中提出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的观点,其中“绝涧”“飞岩”为因,“梁”“栈”为果。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因的主要表现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而借是园林最重要的,它的原则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好的事物就要尽收眼底,不好的事物就要屏蔽,如果能够巧妙的因地制宜,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园冶》并不强调其观念之新,而是主要处理平凡的经验和格言短句,以平常的修饰语加之论述,让我们被引入造园者的心里,感受她巧妙的设计构思。它不仅仅提供一种借景的方式,而且创造了一个思维过程的途径,让我们深刻认识借景是园林中最重要的。 而现代亦有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他发表的《说园》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它为园林美景奠定了基调:造园最重要的是要借景[2]。    借景即园内看园外景。关于这种景象,陈从周先生曾分析并指出借景即园外的对景。若园子外面没有景色可借,则通常采取园子内部的对景[3]。譬如拙政园晚翠月洞门中有枇杷小园,透过此门,正好看见枇杷园外假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这就构成了绝妙的对景。 从明末时期到现代,关于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在新时代亦提出了一种新鲜的论述:借景是一种游走性思维,需要自己感悟造园者的精心设计[4]。这样的观点以新颖潮流的方式脱离了学者专注于讨论各文献中若干片语和想法重要性的基本框架,构建我们对新的借景设计方法的分析感。 2 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分析 因受中国山水画、诗歌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苏州园林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也讲究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创造,使苏州园林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在苏州园林中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旨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的意境,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巧妙的借取园外景物,丰富园林景观艺术情境。以下便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 通过借景种类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来阐述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直接借景 ①远借 说起远借,要数苏州拙政园内眺望北寺塔的经典案例。在去苏州园林实地调研时,我站在园中,看见水池里有塔的影子,以为塔会在园中,本来想过去攀爬,谁知道塔居然在园外,很是惊讶,这大概就是远借的巧妙吧,这里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景观。我感慨古人这种借景方式的别具一格,为拙政园美景增添了一丝趣味;也感叹古人造园造景的智慧与品味,为今后的拙政园描绘了一幅蓝图;也感动他们对古典私家园林做出的贡献,使得今后的人们能够一览古人的风采。 苏州园林大部分都是封闭式园林,园主为了在城市中能够取得一方安隅之地,往往堆建高高的围墙,这就给远借带来了困难。于是他们设想如果能够设立具有一定高度的观赏点,那么是否可以远借园外优美的景观呢?因此便有了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即借助假山等视景点,使视线越过围墙的限制远观园外优美的景色,这实在构思精妙。我不由得赞叹古人心思之巧妙,以至于现在都久久不能忘怀。 ②邻借 说起邻借,要数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最为精彩。据说,宜两亭的建造是因西园所属者想在亭中观赏中园景色而动工的,而中园所属者也可在中花园里眺望亭阁耸然的情境。那西园借亭观景,中园借亭入景,实在妙哉。又如园主把绣绮亭建在远香堂东侧假山之上,紧紧的邻靠着枇杷园,在绣倚亭内可往下观赏枇杷园内的美景,也可以眺望见山楼的池水亭榭,而枇杷园内的借景则是依靠着雪香云蔚亭的美景。这些景色是互相邻借的典范。再譬如拙政园全园分割成东园、中园和西园三个子园。这三个子园之间,皆用漏墙和水波廊进行分割,又相互借景。这样利用借景设计的方法,让小小天地浩如缥缈,实在妙哉。 ③仰借、俯借 要说仰借和俯借的经典案例,那得是拙政园西部的浮翠阁。因坐落在西山之上,它可以说是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一带可仰观浮翠阁立于云巅的景色,也可从浮翠阁来俯视周边各个景点,体验不同景观带来的多面感官。园子虽然小巧,但构景布局丰富、建造亭阁精细、寓意意境深远,使人在小园之中能够体验、感知、感悟这广阔世界,看到古人智慧的风采和巧夺天工的精妙。 间接借景      因苏州园林大都筑有高高的围墙,使得园林面积更加小巧,园主为了能够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常会采取镜借。它不但使园内的景色映入镜中,增加景深层次,化实为虚,而且也把实在的景观引入镜中,令人产生新奇之感,使我们共游幻像之中。      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恰恰运用了这样的借景设计方法,一进舱门,迎面相迎的是一块明镜,它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荷叶袅袅,绿树葱葱。镜面上有烟波划船的匾额,令人感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和动静结合。往得真亭游走,那里嵌有一大片的镜子,使所有游走的旅客都忍不住探索其优美的花园,这或许就是镜像空间的虚实吧! 通过借景内容借形、声、色、香组景来分析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妙在借景。因者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借者是不限园内外的美景,这种随时间地点因借的做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而借景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借形组景 通过借景把园内建筑群体组合而成的空间,池水亭榭,山石树丛等作为画面的近景和中景处理;将远处青山流水等园外景物作为画面的远景引入画幅中来,组成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优雅协调统一的观赏面[5]。譬如拙政园借景北寺塔的巍峨雄伟,园内水池中倒影着塔影;梧竹幽居亭借园洞门的妙处,观一年四季变化。春借迎春花的飘扬,夏借荷花的点缀,秋借竹子的笔直,冬借冰柱的晶莹。如此巧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形组景的方式吗? ②借色组景 若漫步在拙政园里,春天我们可以在绣倚亭里赏杜鹃,那漫天的火红会映照天地的广阔,湖水的清澈;亦可以在海棠春坞里品赏海棠风韵,那粉红的花骨朵盈盈绽放,风一吹零星几朵脱落,那满地的花香正告诉我们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又或者秋天我们可以在待霜亭里赏枫赏桔,坐在假山的亭子里,欣赏着桔子红了,枫叶红了的秋景,品味着诗情画意;如此曼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色组景的方式吗? ③借声组景 园林设计中通常喜欢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特别是利用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引起共性怡情养性的声音来创造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6]。譬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它有两个侧面是临水的,恰巧可在池内种植荷莲,绵绵雨天可在此体验残荷夜雨的曼妙诗意;又譬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此处种植有荷、竹、芭蕉等植物,可以在此感知听雨入秋竹的清脆悦耳;又可借雨打芭蕉来营造匠心独运、艺术浓郁的意境;如此诗意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声组景的方式吗? ④借香组景 在苏州园林中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为景观增添优雅。譬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周围水池种植了荷莲,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出的阵阵幽香不正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吗? 通过园林借景方法和手段来浅谈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自然万物中可因借的对象非常广泛,需要更深层次的修饰来避免一些枯燥无味或毫无美感的景物纳入景中,因此可有以下几种借景方法或手段来进行修饰: ①创造观赏景物的透视线。譬如拙政园中借景北寺塔就有设置了一条赏景的透视线,它在北寺塔前方营造一滩池水,两边种植着柳树,没有茂盛的树木枝叶遮挡着视线,可以清晰的看到北寺塔巍峨雄伟的形象,也能在池水中静静观赏着曼妙的倒影,实属精妙。 ②提高视景点。譬如拙政园中的浮翠阁把视景点建立在西山上,它可以俯视或平视园内的景色,以有限见无限,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又譬如拙政园西部假山上的宜两亭,也是借鉴了这种做法,在亭上可观中园的景色,增添了艺术情趣和画面感。 ③借助虚景,如借光影树影或建筑影,又或借四周景物于水中的倒影来加强景深,增强园林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正是借助了水中的倒影所形成的景观。又如荷风四面亭因四面皆水,亭子与水面倒影镜像,宛如一幅画卷。 借助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光影等的借景设计方法使苏州古典园林让人流连忘返,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其巧妙的借用或诗人的感概,还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沉淀。 3 结语  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这颗珍宝或许已经不够从前的辉煌与璀璨,但那独特的风情魅力与艺术沉淀仍值得我们去探索与传承。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并以借景种类、借景内容以及借景方法与手段来展开说明,使得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解析存库更加丰富与多样,以便之后的探索与发展。 如今,逐渐增多的高楼大厦使得城市绿地逐渐缩小,人人也不可能都像古人们那样隐居山林享受悠闲朴实的生活,那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园林借景设计手法想必可有效的弥补城市绿地因园内面积过小而造成的园内景色、景点贫乏、单调的情况,使景观更有情趣。如果园子地址选择理想,再加上园林规划设计科学,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譬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有一间著名的空间餐厅,它借用夕阳的余晖,蓝天的深邃,使游人俯瞰着城市的美景而让人耳目一新。正因为它借用了园林借景设计的手法,使得空间更有丰富感和动感,增添了景观的效果。城市现在还有许多高层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小蛮腰电视台等都是理想的借景场所,而极目所望的景点便是最廉价而又最优美的“借景”了。时代不断发展,园林设计水平亦不断提高,但也有部分园林设计存在千遍一律,缺乏韵味和创新的问题。希望在古代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影响下,客观分析现状,传承和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又层次丰富与极具诗意的园林佳作。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5). [2]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4]张青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金元文.借景在苏州园林建筑中的运用[J].华中建筑,1992(04):41-42+28. [6]栗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巧于因借”[J].山西建筑,2013,39(30):185-187.   致谢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将面临新旅程的开始。本文是在老师的热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细致的教育态度,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全面广阔的视野,深思熟虑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心指导本论文,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开拓了我的研究思路,使我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基本的学术目标。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师德,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并表示至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风景园林设计》 王晓俊 《园冶》 计成 《说园》 陈丛周 不晓得可以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拙政园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风景园林设计》 王晓俊 《园冶》 计成 《说园》 陈丛周 不晓得可以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两个要点:手法与意境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祟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及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样拌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离是深刻的。若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就会被其视错觉创意震撼。这是两种视觉冲突的艺术:在满足正面的平视前题下,建筑物的平移重迭与倾斜重迭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种不同透视法则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画面具有了超现实的立体感。有趣的是,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纵横平移重迭、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迭透视法则,而且在复合视域中能将正面与倾斜两种透视法则艺术的冲突起来。应该说这一法则较之当今的西方立体派早了近两千年。正如本书一再所讲的,祖先的聪慧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白,只要我们认真地凭藉科学的双眼走入先贤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发现经学方式能告知我们的更多更多。这种用视觉形式冲突所构成的艺术感动,在石刻画的《春雨图》、画像砖的《宅门图》、《收获戈射图》等等古远经典中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体验。一个十分明显的指向是,随着人与自然、社会的认识关系的深入,人们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观念为象、装饰为用、几何为图的原始图式,演化为意志为象、生活为用、境界为图的古典图式。这一看的历程,认信的积淀,山水画构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为山水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从哲学的本体论出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体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到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顾凯之《洛神赋图》局部 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凯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a . 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b . 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c . 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具有相对意义。d . 东、西、中三段山要用“紧凑性”将长卷关联起来。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气使之分为两重。顾氏的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迭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与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人物,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可以讲,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核心认信已确立了逻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

拙政园建筑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文部分: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络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曾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据约三分之一,水碧树茂,景色自然,形体不一,主次分明,并非西方园林建筑中处处所体现的棱角分明,于“无形”中体现著东方艺术的哲学性,体现著“有形”。 中部的主要景观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红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型,其特点为台馆对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装饰华美而又不失情趣,主要景点有:鸳鸯馆、倒影楼、谁与同坐楼、水廊等。 留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园中可分为四个风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主,风景明净静幽;东部则厅堂明朗轩敞,重楼叠嶂,给游人带来一种大气舒畅之感觉;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自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让人返朴归真。全园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在建筑物布局处理方面当居苏州园林之首。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与园林为一身,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艺术手段,来吸收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科举制度下最后一位状元俞樾在其著作《留园记》中称留园为“吴下名园之冠”。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长达六七百米,廊壁上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石刻300余篇,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董刻二王贴,为明嘉靖年间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达25年之久,至万历十三年才刻成。留园有三绝,分别为: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旦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节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即可获得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资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释、道、儒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 文学,对古典园林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栖息于游赏之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储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审美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对研究我国古代江南人民生活习俗和礼仪方式,都是重要的一手资料。 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苏州园林造园特点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模拟自然景色, 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具有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其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在当今世界上为任何地区所少见,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1、置石特点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模拟山之脉络气势,或模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以狮子林为例,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林为诸峰之首。 2、植物配置 江南气候温和溼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花木的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的有机结合,讲究与山石、水面、房屋的协调统一。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牡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纸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3、建筑营造 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 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俱、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 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 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为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曲廊环绕,另有匾额、碑文题词。 4、理水特点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 苏州园林的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资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储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型别齐全,储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俱、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借景设计方法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造园造景手法,旨在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以小见大,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使之在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上能凸显艺术创作品味、丰富画面构图因素,从而让景色更具有独特的风情与魅力。这篇文章以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分析参考。关键词 :苏州园林;拙政园;借景Abstract: Theborrowing design method is a kind of gardening landscaping technique which ismo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art in China. It aims tolimit the unlimited to the limit, to see the small, but see big, to limit theinfinite, to enrich the garden content and level. In terms of shape, sound,color and aroma, it can highlight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enrich the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so that the scenery has a unique style and paper takes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s four famousgardens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sign method of Suzhou gardens andprovides a certain analytical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garden design.   Keywords: Suzhou Garden; Humble Administration Garden;Borrowing Landscape   前言 在如今人人都沉浸在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时代里,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们所必需的生活用品,几乎人人都已离不开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书籍、园林又或者是悠闲的田园时光似乎逐渐被当代潮流所推开,压力、浮躁、不安也逐渐笼罩在日夜奔波的人们中,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静静观赏园林景色的兴致,又或者是不愿看书陶冶情操的安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所独有的安定静谧、意境深远的魅力显得尤为珍贵。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自我的心窗,使之豁然开朗。它不仅能生动有力的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优雅大气的画卷,洗涤人们因压力而浮躁的心灵,放缓因快速发展而逐渐加快的脚步,又或者是灯火通明下疲惫不堪的躯体;也能呼唤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体会古人们给现代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大千世界里不至于被遗忘、被忽视、被丢弃。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都被广大学者所研究。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更是借景设计方法中重要的立论,也是造园造景手法的原则和手段[1]。国内关于借景设计方法的文献很多,从明末造园家计成所编撰的园冶到现代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完整论述,从最初的文学诗词绘画对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到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每一时代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至今都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所以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已经是相对成熟而又丰富,却仍具活力。 本文主要在大量阅读历史文献与实地考查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园林借景设计的内容以及拙政园的借景设计方法进行概括整理。通过分析总结,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以及内容;2)园林借景设计方法在园林中如何表现出来;3)分析拙政园中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期为园林赏析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概述 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与内容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是其明确指出在造园造景手法中颇为精彩的观点。而文中也详细的阐述了借景设计方法,所谓“借” 是指将园林外部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等巧妙的融合,进而增加景深,丰富层次,演变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观,使园林内外景观相得益彰或融为一体。由于其巧妙的功能,可以增加艺术趣味,丰富画面构图,使形状、声音、色彩、香味等方面的外在因素能够引入场景空间,使画面更具特色和变化。 园林借景种类一般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借助水面或镜面映射、反射物体形象的景观方式为间接借景。这种借景方式可以使景观视觉意义深远,能够最大限度的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周围景致,组合成一幅优雅动人的自然景观。 园林借景内容可分为借声、色、形、香组景等。1)借声组景:近可借鸟儿歌唱、蝉虫鸣叫、山谷泉声、鸡啼狗吠,远可借庙宇的晨钟暮鼓,春天可借黄莺鸣柳、浪海涛声,秋夜可借残荷夜雨、雨打芭蕉,这些皆为借声组景的典范。2)借色组景:借旭日的光辉或借夕阳的余韵,又或借桃柳的鲜艳,借荷塘的碧绿,还可借丹枫的火红,借飞雪的素银等。3)借形组景:借水中塔影、山形起伏、树影斑驳、丹枫似火、雁阵鹭行等。这些都是借形组景的运用。4)借香组景: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构图添景。如古代园林池塘中很是喜欢种植荷花,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的阵阵幽香何不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呢?5)借景还可以借自然景观、自然风光等物;也可借人如春日踏青、竹林弹琴、远浦归帆等。 园林借景设计重视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和谐相处,实现艺术形式与思想境界上的共同美感。它给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带来了无限的景色,使我们沉浸在唯美而丰富的景色中,不由得赞叹古人智慧之巧妙,大自然美景之深邃。 古今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 明末时期,一本不朽的造园方面的著作——《园冶》在我国诞生了,该书极为详尽的论述了有关借景设计方法的理论及造园实践意义。 《园冶》开篇为《兴造论》和《园说》,在其叙述中,借景篇是专门叙述造园艺术的思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更是一书中颇为精彩的论断,也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因”是指因果关系。《园冶·相地篇》中提出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的观点,其中“绝涧”“飞岩”为因,“梁”“栈”为果。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因的主要表现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而借是园林最重要的,它的原则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好的事物就要尽收眼底,不好的事物就要屏蔽,如果能够巧妙的因地制宜,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园冶》并不强调其观念之新,而是主要处理平凡的经验和格言短句,以平常的修饰语加之论述,让我们被引入造园者的心里,感受她巧妙的设计构思。它不仅仅提供一种借景的方式,而且创造了一个思维过程的途径,让我们深刻认识借景是园林中最重要的。 而现代亦有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他发表的《说园》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它为园林美景奠定了基调:造园最重要的是要借景[2]。    借景即园内看园外景。关于这种景象,陈从周先生曾分析并指出借景即园外的对景。若园子外面没有景色可借,则通常采取园子内部的对景[3]。譬如拙政园晚翠月洞门中有枇杷小园,透过此门,正好看见枇杷园外假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这就构成了绝妙的对景。 从明末时期到现代,关于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在新时代亦提出了一种新鲜的论述:借景是一种游走性思维,需要自己感悟造园者的精心设计[4]。这样的观点以新颖潮流的方式脱离了学者专注于讨论各文献中若干片语和想法重要性的基本框架,构建我们对新的借景设计方法的分析感。 2 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分析 因受中国山水画、诗歌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苏州园林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也讲究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创造,使苏州园林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在苏州园林中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旨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的意境,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巧妙的借取园外景物,丰富园林景观艺术情境。以下便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 通过借景种类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来阐述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直接借景 ①远借 说起远借,要数苏州拙政园内眺望北寺塔的经典案例。在去苏州园林实地调研时,我站在园中,看见水池里有塔的影子,以为塔会在园中,本来想过去攀爬,谁知道塔居然在园外,很是惊讶,这大概就是远借的巧妙吧,这里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景观。我感慨古人这种借景方式的别具一格,为拙政园美景增添了一丝趣味;也感叹古人造园造景的智慧与品味,为今后的拙政园描绘了一幅蓝图;也感动他们对古典私家园林做出的贡献,使得今后的人们能够一览古人的风采。 苏州园林大部分都是封闭式园林,园主为了在城市中能够取得一方安隅之地,往往堆建高高的围墙,这就给远借带来了困难。于是他们设想如果能够设立具有一定高度的观赏点,那么是否可以远借园外优美的景观呢?因此便有了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即借助假山等视景点,使视线越过围墙的限制远观园外优美的景色,这实在构思精妙。我不由得赞叹古人心思之巧妙,以至于现在都久久不能忘怀。 ②邻借 说起邻借,要数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最为精彩。据说,宜两亭的建造是因西园所属者想在亭中观赏中园景色而动工的,而中园所属者也可在中花园里眺望亭阁耸然的情境。那西园借亭观景,中园借亭入景,实在妙哉。又如园主把绣绮亭建在远香堂东侧假山之上,紧紧的邻靠着枇杷园,在绣倚亭内可往下观赏枇杷园内的美景,也可以眺望见山楼的池水亭榭,而枇杷园内的借景则是依靠着雪香云蔚亭的美景。这些景色是互相邻借的典范。再譬如拙政园全园分割成东园、中园和西园三个子园。这三个子园之间,皆用漏墙和水波廊进行分割,又相互借景。这样利用借景设计的方法,让小小天地浩如缥缈,实在妙哉。 ③仰借、俯借 要说仰借和俯借的经典案例,那得是拙政园西部的浮翠阁。因坐落在西山之上,它可以说是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一带可仰观浮翠阁立于云巅的景色,也可从浮翠阁来俯视周边各个景点,体验不同景观带来的多面感官。园子虽然小巧,但构景布局丰富、建造亭阁精细、寓意意境深远,使人在小园之中能够体验、感知、感悟这广阔世界,看到古人智慧的风采和巧夺天工的精妙。 间接借景      因苏州园林大都筑有高高的围墙,使得园林面积更加小巧,园主为了能够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常会采取镜借。它不但使园内的景色映入镜中,增加景深层次,化实为虚,而且也把实在的景观引入镜中,令人产生新奇之感,使我们共游幻像之中。      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恰恰运用了这样的借景设计方法,一进舱门,迎面相迎的是一块明镜,它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荷叶袅袅,绿树葱葱。镜面上有烟波划船的匾额,令人感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和动静结合。往得真亭游走,那里嵌有一大片的镜子,使所有游走的旅客都忍不住探索其优美的花园,这或许就是镜像空间的虚实吧! 通过借景内容借形、声、色、香组景来分析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妙在借景。因者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借者是不限园内外的美景,这种随时间地点因借的做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而借景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借形组景 通过借景把园内建筑群体组合而成的空间,池水亭榭,山石树丛等作为画面的近景和中景处理;将远处青山流水等园外景物作为画面的远景引入画幅中来,组成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优雅协调统一的观赏面[5]。譬如拙政园借景北寺塔的巍峨雄伟,园内水池中倒影着塔影;梧竹幽居亭借园洞门的妙处,观一年四季变化。春借迎春花的飘扬,夏借荷花的点缀,秋借竹子的笔直,冬借冰柱的晶莹。如此巧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形组景的方式吗? ②借色组景 若漫步在拙政园里,春天我们可以在绣倚亭里赏杜鹃,那漫天的火红会映照天地的广阔,湖水的清澈;亦可以在海棠春坞里品赏海棠风韵,那粉红的花骨朵盈盈绽放,风一吹零星几朵脱落,那满地的花香正告诉我们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又或者秋天我们可以在待霜亭里赏枫赏桔,坐在假山的亭子里,欣赏着桔子红了,枫叶红了的秋景,品味着诗情画意;如此曼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色组景的方式吗? ③借声组景 园林设计中通常喜欢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特别是利用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引起共性怡情养性的声音来创造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6]。譬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它有两个侧面是临水的,恰巧可在池内种植荷莲,绵绵雨天可在此体验残荷夜雨的曼妙诗意;又譬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此处种植有荷、竹、芭蕉等植物,可以在此感知听雨入秋竹的清脆悦耳;又可借雨打芭蕉来营造匠心独运、艺术浓郁的意境;如此诗意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声组景的方式吗? ④借香组景 在苏州园林中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为景观增添优雅。譬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周围水池种植了荷莲,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出的阵阵幽香不正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吗? 通过园林借景方法和手段来浅谈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自然万物中可因借的对象非常广泛,需要更深层次的修饰来避免一些枯燥无味或毫无美感的景物纳入景中,因此可有以下几种借景方法或手段来进行修饰: ①创造观赏景物的透视线。譬如拙政园中借景北寺塔就有设置了一条赏景的透视线,它在北寺塔前方营造一滩池水,两边种植着柳树,没有茂盛的树木枝叶遮挡着视线,可以清晰的看到北寺塔巍峨雄伟的形象,也能在池水中静静观赏着曼妙的倒影,实属精妙。 ②提高视景点。譬如拙政园中的浮翠阁把视景点建立在西山上,它可以俯视或平视园内的景色,以有限见无限,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又譬如拙政园西部假山上的宜两亭,也是借鉴了这种做法,在亭上可观中园的景色,增添了艺术情趣和画面感。 ③借助虚景,如借光影树影或建筑影,又或借四周景物于水中的倒影来加强景深,增强园林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正是借助了水中的倒影所形成的景观。又如荷风四面亭因四面皆水,亭子与水面倒影镜像,宛如一幅画卷。 借助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光影等的借景设计方法使苏州古典园林让人流连忘返,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其巧妙的借用或诗人的感概,还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沉淀。 3 结语  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这颗珍宝或许已经不够从前的辉煌与璀璨,但那独特的风情魅力与艺术沉淀仍值得我们去探索与传承。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并以借景种类、借景内容以及借景方法与手段来展开说明,使得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解析存库更加丰富与多样,以便之后的探索与发展。 如今,逐渐增多的高楼大厦使得城市绿地逐渐缩小,人人也不可能都像古人们那样隐居山林享受悠闲朴实的生活,那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园林借景设计手法想必可有效的弥补城市绿地因园内面积过小而造成的园内景色、景点贫乏、单调的情况,使景观更有情趣。如果园子地址选择理想,再加上园林规划设计科学,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譬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有一间著名的空间餐厅,它借用夕阳的余晖,蓝天的深邃,使游人俯瞰着城市的美景而让人耳目一新。正因为它借用了园林借景设计的手法,使得空间更有丰富感和动感,增添了景观的效果。城市现在还有许多高层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小蛮腰电视台等都是理想的借景场所,而极目所望的景点便是最廉价而又最优美的“借景”了。时代不断发展,园林设计水平亦不断提高,但也有部分园林设计存在千遍一律,缺乏韵味和创新的问题。希望在古代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影响下,客观分析现状,传承和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又层次丰富与极具诗意的园林佳作。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5). [2]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4]张青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金元文.借景在苏州园林建筑中的运用[J].华中建筑,1992(04):41-42+28. [6]栗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巧于因借”[J].山西建筑,2013,39(30):185-187.   致谢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将面临新旅程的开始。本文是在老师的热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细致的教育态度,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全面广阔的视野,深思熟虑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心指导本论文,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开拓了我的研究思路,使我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基本的学术目标。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师德,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并表示至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拙政园毕业论文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文部分: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络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曾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据约三分之一,水碧树茂,景色自然,形体不一,主次分明,并非西方园林建筑中处处所体现的棱角分明,于“无形”中体现著东方艺术的哲学性,体现著“有形”。 中部的主要景观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红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型,其特点为台馆对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装饰华美而又不失情趣,主要景点有:鸳鸯馆、倒影楼、谁与同坐楼、水廊等。 留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园中可分为四个风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主,风景明净静幽;东部则厅堂明朗轩敞,重楼叠嶂,给游人带来一种大气舒畅之感觉;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自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让人返朴归真。全园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在建筑物布局处理方面当居苏州园林之首。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与园林为一身,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艺术手段,来吸收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科举制度下最后一位状元俞樾在其著作《留园记》中称留园为“吴下名园之冠”。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长达六七百米,廊壁上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石刻300余篇,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董刻二王贴,为明嘉靖年间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达25年之久,至万历十三年才刻成。留园有三绝,分别为: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旦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节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即可获得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资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释、道、儒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 文学,对古典园林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栖息于游赏之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储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审美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对研究我国古代江南人民生活习俗和礼仪方式,都是重要的一手资料。 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苏州园林造园特点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模拟自然景色, 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具有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其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在当今世界上为任何地区所少见,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1、置石特点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模拟山之脉络气势,或模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 以狮子林为例,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林为诸峰之首。 2、植物配置 江南气候温和溼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花木的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的有机结合,讲究与山石、水面、房屋的协调统一。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都以自然式为主,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同一种类植物的群植,如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苍翠欲滴。留园西部的漫山枫林,入秋时有万山红遍的奇景。怡园中锄月轩前的牡丹,可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色彩纷呈。 第二类是计划总不同的植物丛植,与山石配合,以白色景墙为底,就像在宣纸上绘画一般,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之感。 3、建筑营造 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 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俱、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 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 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为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曲廊环绕,另有匾额、碑文题词。 4、理水特点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 苏州园林的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资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储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型别齐全,储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俱、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张老师挂死你,问得这么透彻,你不知道低调一点啊?

有关园林技术的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探讨杨志正[摘 要] 文章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生态策略,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能源、材料、管理等方面的节约技术措施。[关键词] 节约型园林;绿化;科学规划;生态策略一、前 言当前,资源短缺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国都致力于研究节能、环保型技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我国也把“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1]。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园林绿化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载体。而要真正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转换传统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其中,规划设计是建设过程中实施最早也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本文从节约型园林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与方法。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 年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首先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准则,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这是我国针对当前资源短缺的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指“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同时,根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地应该是生态型园林,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本特征。园林绿地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是为了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而提出的,但不能因为节约就放宽了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在质量、标准、品位等方面的要求。四、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1.科学规划,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能够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是满足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应顺应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城市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规律,应具备布局均匀性、要素流动性、功能可达性、体系稳定性、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城市园林绿地的频繁改建,节约城建资金,从而实现经济上的节约。2.合理设计,提高园林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的前提是园林绿地的选址要正确且设计合理。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中那些占地面积很大的大尺度空间,如大面积的草坪或铺装场地,空间尺度宏大、壮观,但使用者寥寥无几,场地的利用率很低;反而那些占地面积较少的小尺度空间,如符合人们使用需要的休息、健身器材区域,常常人满为患。城市园林绿地除景观功能外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防护等多重功能要求,设计时应该兼顾这些要求,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冷漠而空旷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间接地节约土地资源。3. 立体绿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率立体绿化(Vertical Iandscape Greening)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绿化、天桥绿化等。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率,在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同时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无法增加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采用立体绿化和复层植被构建的技术措施,能明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三维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丰富城市绿化覆盖层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当前立体绿化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的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二)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1.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利用乡土植物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对乡土植物的大量选择利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对于当地物种应用的基本指标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由于有些建设方的盲目跟风、攀比、猎奇等心理加上设计、施工方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导致当前很多城市绿化中仍存在忽视乡土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的现象,从而直接造成建设和养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2.种植设计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遵从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3. 绿化模式绿化模式以复层式群落为主。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绿化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而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位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绿地人工群落多数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很严重,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大量使用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植坛以及大量摆放一年生草花等。这种过多运用规则式的配置手法,造成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层次趋于简单,导致部分群落结构单一抗逆性差,最终植物生长不良直至死亡。实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 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另外,在园林绿地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一年生草花的集中摆放,虽然可以短时间获得强烈的“展示”效应,但短暂的花期过后,则出现景观上的断层与空白。这些做法都是非节约型的,均应在今后绿化建设中加以改正,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利用,构建乔—灌—花(草)复层式植物生态群落。(三)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节约自然资源所谓循环再利用理论是指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园林绿化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后到分解者的完整生物链。其所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应用模式,它要求把人类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程,在园林绿化的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在生态设计理论中通常遵循“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2]。这些设计原则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同样适用。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就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等。例如,在园林绿地的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场地地貌特征和植被现状,保留原场地一切可以利用的景观资源,有机地进行改造,既突出景观的地方性特征,又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场地的竖向设计遵循减少大的地形改造、土方就地平衡等原则,都是减少人为干扰、减少经济投入、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循环再利用”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另一个节约资源的措施,主要包括废弃物景观再利用、垃圾的基质化处理、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等。1. 废弃物的景观再利用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景观改造与再利用。以工业废弃地的公园改造为例,德国的杜伊斯堡公园、煤气厂公园和广东歧江中山公园等国内外著名的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开发模式为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诸如将废弃的铁轨改造成别致的花径、将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将水塔改建为攀登瞭望塔、保留旧厂房的钢筋框架并改造为休息休闲场所等的做法,既延续了场所的特征,创造出独特而别致的景观,又节约了建设资金,是节约型园林应该借鉴的节约材料的手段。2.园林垃圾的基质化处理与再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从池塘、河流中疏浚的污泥等园林垃圾,如果将它们无害化处理,使之变成富有营养的植物生长基质,不仅能消除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为农业生产与城市绿化提供高效肥料,更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持续物质循环。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园林垃圾处理厂用以处理城市园林废弃物和垃圾,在实现园林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节约资金投入、节约无机化肥材料使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 雨水、中水的回收与再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满足城市绿地中的养护用水、景观用水等需要,因此园林绿地中可通过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对于硬质铺地部分,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入渗量,同时结合设计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最终汇集于园林绿地中的水体内或地下蓄水池中,用于园林绿地的浇灌养护。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和利用雨水,解决了大部分的景观用水和养护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生态建筑的屋檐下都设计了半圆形的檐沟和雨落管,用来收集屋面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部分用来浇灌绿地,部分补充地下水。除雨水资源外,城市中水通过回收再利用应用于园林绿地灌溉养护,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暂行标准中,对于中水的利用率也有着明确要求。利用城市中水对城市园林进行灌溉,在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以色列,其城市园林养护用水 80%以上是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结合现代灌溉技术进行灌溉[3]。我国利用污水进行绿地灌溉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中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水量、水质均比较稳定,是可以恒量供水的水源。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通过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即可达到园林用水的要求。(四)节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园林绿地中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出现灌溉不及时、不均匀、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现象,影响灌溉效果。自动喷、滴灌技术是根据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土壤、气候状况的自动监测,运用自动控制系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相对于传统的浇灌技术可节省水约30%~50%,而且还节省劳力,工效较高。一般自动喷灌技术特别适合于密植或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的灌溉。滴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更可节水约 40%,节能约 50%~70%,但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目前,滴灌主要应用在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应用较少。其技术原理是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损失,且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未来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五)设计管理粗放型的景观,节约维护成本景观管理是景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工程建设阶段相比,维护管理是长期、周期性的过程。当前许多精致的景观工程的背后伴随的是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精细呵护,特别是诸如大面积的草坪、喷泉水池、人工整形修剪的模纹植物的大量应用。由于需要定期地修剪、除草等精细的维护工作,或者像大型喷泉那样需要大量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作为代价的景观来说,一旦失去精心的呵护和高额的运行成本支撑,原本炫目的景观便会很快失去光鲜的外表,变得杂乱荒废、面目全非。因此,管理的节约也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程建设的最初阶段被明确,通过规划设计全盘控制。五、结 语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我国为了适应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和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提出的,其建设理论与思路在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持、循环再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体现了生态园林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也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规划设计,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本。[参考文献][0]发表论文.[1]刘纯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4).[2]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4).[3]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

园艺方面的毕业论文轻风论文网很多啊,可以看下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一部分关于园艺论文的参考题目:1、西藏园艺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探讨2、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3、从指导教师角度谈园艺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4、台风对浙江省设施园艺的影响及防避措施5、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6、园艺专业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7、提高职业教育中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8、复合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9、探究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及其清洁生产10、建设高校园艺实习基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11、云斑白条天牛对园艺作物的危害及习性12、园林园艺类中高职里面课程结构衔接对策13、现代园艺专科人才分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4、园艺植物繁殖学教学改革探索15、设施园艺智能化发展趋势与路径16、果树园艺技术与果树营养诊断策略之我见17、施用外源物质对园艺作物抗逆性影响研究进展18、"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19、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20、提高"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质量的探讨

  • 索引序列
  • 有关拙政园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 拙政园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 拙政园建筑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拙政园毕业论文
  • 有关园林技术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