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简论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5-11-04 10:08


  论文摘要 菲律宾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较早推翻威权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国家。目前,菲律宾虽然正在努力巩固民主政体,但仍要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阻碍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 菲律宾 民主巩固 人身依附 豪门政治 宗教分化

  20世纪后半叶,在欧、亚、拉美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内兴起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其中绝大数国家取代了威权主义政体,建立了民主政权,现部分国家已转入了民主巩固阶段。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东南亚地区较早实现民主转型的典型国家当属菲律宾,它是亚洲第一个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化实现民主转型的国家。同时,由于菲律宾在1946年“曾经建立过民主体制,而且这一体制还持续存在过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有“东方民主橱窗”之称。这样特殊的、具有自身的特色的民主发展历程使得菲律宾现阶段的民主化历程特别引人注目。关注菲律宾的民主化发展历程既能为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推动尤其是东南亚的国家提供借鉴,同时又能够为菲律宾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提供动力基础。自“二月革命”后,民主政体取代了马科斯的威权统治,菲律宾国内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暂时的稳定甚至有所发展,但是依然有许多因素如国内政局仍然动荡不定,殖民历史遗留的隐患,传统政治文化等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这一切都使菲律宾的民主政治的巩固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不平等的封建“庇护——恩从”的人身依附关系
  菲律宾社会中存有的不平等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发展。菲律宾继承了美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的前现代的社会结构,即社会中等级高的阶层与等级低的阶层之间通过以教父、教母的宗教仪式方式结成了一种所谓的“保护人—被保护人”之间的“庇护——恩从”关系。这种关系在菲律宾的现代政治生活中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部分政治精英承诺将利用其财富和权力以帮助和保护某些人,被保护者则成为他个人的随从和拥护,他们通过传统的庇护依附制结成同盟,不效忠于国家,而效忠于个人。通过裙带社会结构,全国各个层级、阶层之间建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的权力中心,形成了全社会性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网络结构。这些少数精英几乎垄断了菲律宾政党、利益集团、立法机关及其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他们利用已有的社会和经济优势去掌控选举活动,民主本意想在普遍参与中得到体现也只能是奢望。同时,他们也利用所掌握的政治特权去掠夺更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稀有的资源以获取暴利。在政治生活中盛行的封建依附关系使得菲律宾民众对政治精英个人产生了强烈认同感,而国家意识很淡薄,阻碍了政治参与的发展,也减缓了民主进程的步伐。
  二、豪门政治
  地方家族政治或称豪门政治是菲律宾民主独有的景观。菲律宾是一个拥有浓厚的家族主义传统的国家。在菲律宾,人们之间的血缘、姻亲十分浓厚,绝大多数人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一个关系网,由此家庭也就成了政治活动的起点和核心。菲律宾国家内的权势家庭特别注重通过传统的和刻意培植的家庭关系去赢得选举的胜利,以此获得掌握分配公共资源的权力,即使是贫苦的家庭也尽其所能尽通过家族的关系进入政治以获得利益。一旦某一家族获取一定政治地位,进一步发展家族势力就成为必然趋势,这样将有助于促成其家族权力和利益的永久化。即便是阿基诺三世,他虽以反腐为旗帜当选为总统,但他也是出身于政治世家,延续了阿基诺家族的政治王朝,是豪门政治的受益人。由此可见,传统的地方家族势力根深蒂固,这种地方家族政治王朝的存在着实是对菲律宾民主政治的一大嘲讽,是对民主制度的严重威胁。

  三、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贫富分化加剧
  马科斯下台后,菲律宾重新获得了民主政权,但这并未使菲律宾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仍一直没有较大的起色,社会贫富分化渐趋于更加严重。在经济方面,与东南亚地区相比,菲律宾去年基尼系数高达44%,高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国家。这表明菲律宾收入分配不均匀和贫富之间的差距更是严重。菲律宾现今主要的经济产业结构依然单一,主要是以矿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业和一些简单的劳动等为主的密集型制造业,海外务工成为主流的支柱产业,海外务工人数达到了菲律宾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左右,数量之大,而他们每年汇回菲律宾的汇款,被认为是保持菲律宾国内经济运行的最重要因素。菲佣产业是菲律宾经济支柱,在菲律宾境内有多数人从事菲佣职业,菲佣所创造的财富占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他们是国家的经济英雄。这说明菲律宾的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落后。人口人均生活费用低于两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菲律宾人均GDP接近于伊拉克和蒙古之间。理论上,只有在经济稳步增长的环境下,政府的民主化改革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贫富分化下的底层阶级利益往往得不到重视,处于贫困状态中的民众对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常漠视,激烈地可能会成为反叛运动的追随者,这就对民主的巩固构成了挑战。



  四、宗教与地域的矛盾突出、民族分离势力仍存
  宗教地域问题是菲律宾历史遗留问题,在美统治期间宗教地域矛盾就十分紧张,而现今主张分离的伊斯兰解放阵线仍对菲律宾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马科斯在任期间,曾推行同化政策,试图“消化”穆斯林地区,但依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马科斯下台后,菲律宾政府试图怀柔南方,但宗教、地方矛盾并未因此缓解。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阿布扎耶夫的人数一度发展到4000人,并不断制造绑架外国人质事件。2003年,阿罗约借“9.11”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之机,发动对摩洛兰的扫荡,但效果不佳,被迫于2006年停火。近期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签署协议,宣布同意该组织在菲律宾南部组建“政治实体”,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种族和社会冲突,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分裂和冲突,目前南方局势仍十分微妙。菲律宾民主的巩固一直受到这些因素、冲突的干扰。
  五、 全球化的挑战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国交流的逐渐增加,各国之间不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文化交流也逐渐加深,相互借鉴文化成果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冷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形成的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在这样的格局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菲律宾在促进民主巩固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其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防止他国借用文化传播进行势力渗透。如治理理论的发展,现在治理理论已成为各国普遍研究探索的问题。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跨国性和全球性,政府和国家主权的地位无足轻重,民族界限也很模糊。由于其特点,少数拥有先进理论的国家会借此他国引入理论的机会,削弱该国国家主权和政府在国内和国际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某些强国和跨国公司干涉他国内政、推行国际霸权政策提供了契机。所以,一旦他国的势力渗入本国,并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话,菲律宾的民主巩固进程有可能被打破。
  菲律宾现今是一个已摆脱殖民统治已久的主权国家,在国际范围内拥有平等地与他国对话的权力,已不再是他国的附庸,是一个独立国家实体,并且在持续有效的运转之中,为促进政治民主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仍需正视。菲律宾的民主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民主巩固仍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动民主巩固进程,菲律宾需要建立稳固、完善、相互合作的体制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个国家的民主巩固并不是这个国家内的一个领域单独完善、成熟就可以确保的,它需要国家内的各方面都尽可能地以同样的步伐前进、发展、成熟,同时彼此之间也要能够相互协作、配合。正如林茨和斯泰潘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民主的巩固需要具备“有活力的公民社会、相对自主的政治社会、法治、可资利用的官僚组织以及经济社会”等五个场域。“巩固的民主政体需要五个相互作用的场域,这些场域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使得民主得以巩固”。所以,只要这五个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条件能够同时存在,或者被创造出来,一个民主政体才能得到巩固。

上一篇:简论铁路建设项目架子队用工模式的法律风险与

下一篇:简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