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考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工作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提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培训方面有待改进。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是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未能体现财务管理应用型学科的特点。虽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也开设了实践环节,但校内实践因实验室的投入少、软件更新慢以及缺少高质量的实践教材,使得教学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而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其自身原因和顾虑,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和接纳的人数较少,很多实习生只能协助实习单位编制凭证和登账,甚至不能够接触到第一手账务处理资料和方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实训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需要的财务专业人才是应用型、实战型人才,是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善于将财务理论灵活应用于企业理财实践中的财务经理。虽说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非常高,但不少学生没能实现对口就业,最相近的岗位就是出纳、会计助理,这与财务管理人才市场较大的需求缺口相矛盾。财务管理工作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提升。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毕业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上岗,是造成该矛盾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培训方面有待改进。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务中,仍然是轻实践、重理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课时安排较少。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理论课课时达80%以上甚至更多。比如《财务管理学》的总课时安排72个课时,实践课时只有6个课时,占总课时8%左右。而且这些少之又少的实践课有时还无法保证完成。
2.缺乏一套系统实用的实践教材。财务管理的特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同学们利用多种的分析方法去解决问题,财务分析决策通常没有标准答案,编写难度相对较大。
3.实践内容较少。财务管理的实践一般是对一些课后题计算,只是把需要写在草稿纸上的运算换成电脑计算,侧重于计算机财务管理实验,对实战型的实验如情景模拟实验和综合实验做得较少。
4.实践课的课酬少。有些院校认为实践课教师无须花太多的精力,每节课讲授的时间较少,学生自己练习时间多,所以在课酬的给付上要比上理论课少,大概是理论课的70%左右。因此教师对这种费时费力但又得不到认可的事情自然不感兴趣。更没有人愿意做专职的实践教师。
(二)校外实践基地较难建立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绝多数,总体而言,其财务管理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设置财务管理部门,筹资、投资、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财务活动也不是经常化的活动,因此,学生只能以会计岗位或其他相关岗位实习。
由于财务活动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出于保密考虑,不愿接受学生参与其主要业务开展;有些企业觉得要给学生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场地,害怕影响日常工作,也不愿意学生到企业实习。这种现实状况使得学校无法集中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单位实习,只能靠学生是利用自身关系和公关能力才能到单位实习,实习的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
北大校长助理黄桂田经过调查得出,结论是80%的大学生实习是跑腿打杂,很少有人被单位最终接纳就业。而由于忙于所谓的实习,大学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也受到了影响。“至少在经济学学科领域内,多数的校外实习都是弊大于利的。”他认为应该规范实习,甚至禁止某些实习。虽说黄老师的言论有些过激,但也反映了当今高校校外实习的状况。由于校外实践基地建立的困难和实习效果的不确定性,使得学生无法亲历现实的理财环境,参与真正的财务活动,因此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依赖于校外实践环节,目前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开始在本科层次开设,时间不算太长,任课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有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长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使教师们无心顾及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使脱产或不脱产进修,也多是为了文凭、为了职称更上一个层次去高校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各种层次的科研、教改立项成功,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除了可以得到一定的资助和奖励,更主要的是可以折合成岗位所需工作量,为进一步的提升创造条件。教师对实践教学建设缺乏足够的激情和需要,这种状况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的一项重要原因,这也使实践教材的编写或实验过程的设计无法有“真实感”和针对性。
二、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要改变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首先明确实践教学对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理财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必要手段。学校应加大校内实践教学的投入,明确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层次,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本专业应用型的特点,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
(二)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同时积极寻找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通过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较难开展的问题,梧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已经为解决这个问题创出了一条新思路,并通过这些实践来建立和完善的课程体系。该院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建立,得到了梧州市政府的扶持。政府在‘八类人群’外,增设在校大学作为扶持对象,这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属首创。在良好政策扶持下,学院分别与梧州市工商局、税务局、人社局、文化新闻出版局等政府机关部门,与交通银行、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创业咨询服务,建立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十大支持系统”,设立学生立项专项经费等途径大力扶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学院也专门腾出地方给同学们作为创业基地,可为800余名学生提供创业、就业锻炼机会。梧州学院的微企孵化园,已有注册企业30家,16家正在申请注册。高校微企孵化园可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等,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可以在校内成立“财务管理服务公司”或“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等微型企业,为校内的别的微型企业服务。如微型企业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筹资,服务公司可以为所需资金的企业制订筹资计划,分析筹资渠道的易难,如何更好地利用扶持政策,为公司去跑资金,通过真实的体验,锻炼了沟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公司也可以为微型企业做投资顾问,帮助微小公司做投资项目分析,对投资风险和收益进行预测等。通过这些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在这些实践中增加了实战经验。
3.校内实验室实践的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但毕竟是较多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身处到处充满风险的市场,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决策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决策随意性较大。即使是注册了咨询服务范围的微小企业,业务量是非常少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小,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还是有限。尽管目前深入企业实习存在各种困难,但校外实习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该积极寻找合作单位或企业,制定各种措施消除企业的担心,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签订实习合同,随时跟进实习进程,并及时调整和解决问题。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可以投身于的志愿者活动,设计一些公益项目,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建立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确定本学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并制定好相应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其次是构建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明确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层次,确定实验的进度安排,开展多种模拟实习方式,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实验成果评价指标等。
(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高校的专业教师真正从事过财务工作的较少,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目前高校教师引进的学历要求至少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因此高校目前的首要任务不应是提高教师的学历,也不应把考证作为“双师型”的标志,因为很多证书考试没有实践经验一样可以考得过的。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任务是培养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实践水平的教师队伍,改变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增加衡量多方面能力的评价指标,制定各种鼓励措施和创造更多的条件使教师们到企业、事务所等相关工作岗位任职,通过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参与财务活动,为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提供大量典型和真实的实验素材,编写的实验教材也能充分体现职业的特点和需要,实用性大大提高,拥有较强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可将社会实务需要贯彻到课程设计上,并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有效地指导。高校还可以设置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使其集中精力投身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指导学生工作中,也可以从企业、事务所等单位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学生的职业指导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上一篇:试论经济法责任及其独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