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社会资本相关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 社会资本是当前学术界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社会资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社会资本在农村发挥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借鉴前人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信任、互惠、合作的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发现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 农村 社会资本 社会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和分析范式,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乃至历史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用社会资本概念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农村社会资本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我国农村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正式提出的,他把社会资本界定为“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在此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从功能角度将社会资本界定为:“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的某些行动;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目前学界基本上认同普特南的定义,他是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政治学研究的第一人,他认为:“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协调和行动来提供社会效率”。事实上,随着社会资本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转向,其内涵逐步趋于一致:社会资本是一个共同体之内的行为主体在长期交往、合作、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认同的关系网络,这些网络传承了共同体普遍的精神、思维意识和组织方式。具体来说,社会资本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价值体系。社会资本主要由公民的与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信任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资本把个体从缺乏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利自我的算计者,转变成对社会关系有共同利益的共同体的一员,从而形成将社会捆绑在一起的粘合剂。信任能提高工作效率,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所以信任,蕴含着比物质和人力资本更大且更明显的价值。
其二,互惠网络。公民参与的互惠网络能够产生社会信任,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科尔曼认为,互惠网络促进了各种行为规范的出现,提高了其他成员的可信度,因此也提高了社会资本。而在一个没有互惠网络的社会中,很可能无法察觉和惩罚违反规范的行为,人们由此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这样也就削弱了社会资本。
其三,共同规范。共同规范把个体连接在一起,这种内在化的规范鼓励公民服从并能得到很高程度的遵守,可以节约社会成员之间的协调成本。“如果信任依赖于明晰的、相互的契约,而这种契约又必须依赖于协商和监督,那么与之相比,建立可信赖的内化规则也是节省成本的”。同时,包括法律法规在内的外在制度能够更直接地影响社会资本。
二、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
本文采用信任、互惠和合作这三个维度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测量。根据三个维度中村民的态度,分别从现状及问题两个方面对农村社会资本加以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里克特量表,每个测量指标都有“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五个答案。
(一)信任状况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值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意味着他们遵守政策、道德守则、法律和其先前的承诺。在农村村民之间彼此信任是有效获得社会资本的重要保障。
1.村民信任的现状
通过对农村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村民认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基本可信,大多数村民信任自己的家人和亲戚,多数村民对他人的信任感良好。但是有部分村民认为村领导、政府、警察、法官和商人等是不可信的,尤其是商人,有超过一半的村民认为是不可信的。
2.村民信任存在的问题
村民们对于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是信任的,但对他人均表示出不同程度的不信任。这说明现在村民对他人的信任出现了危机。
(二)互惠状况
互惠是指互相给对方恩惠或者好处,愿意帮助他人并相信他人在未来某一时刻也会帮助自己和他人,给对方带来便利的同时对自己也有利,达到双方的双赢效果。村民只有具有互惠意识才能维系彼此良好关系,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本。
1.村民互惠的现状
通过调查从总体上看,村民们基本上都同意要互惠互利,没有人持反对意见,可见村民之间相互帮助、互惠互利情况良好。
2.村民互惠存在的问题
在少数方面村民互惠情况还是不稳定的,互惠态度还是有待增强的。村民之间的互惠行为是发生在双方良好的互动基础上的,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就会投桃报李,一旦良好的互动出现断裂,双方的互惠也会出现危机。
(三)合作状况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豍村民合作是村民与村民间或村民与其他组织间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配合,为达到同一目的而共同努力的过程。
1.村民合作现状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约有一半的村民与其他村民有生意上的往来,但有一半的人表示与各村委会、乡政府或县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合作不多,或根本没有合作。
2.村民合作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人与村委会没有合作,与乡政府或县政府没有经济上的往来,可见村民们的经济合作方式有待改进。
三、农村社会资本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信任、互惠和合作的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社会资本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一)普遍信任社会资本相对短缺
农村社会资本总体构成中虽然含有现代社会资本的成分,但传统社会资本仍然占相当的比重。传统社会资本体现在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的各种关系网络中,具有同质性、封闭性的特征。在以家庭、宗族为单位的小规模、高同质的网络结构内,成员的公共精神和信任关系表现在对以宗族为边界的共同体的忠诚和维护上。这种传统社会资本所形成的是各自独立的闭锁性“小圈子”,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其所生成的是特殊信任,即只对小圈子内部的成员产生信任,而很难对“陌生人”产生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只能维系小圈子内部的人际和谐,其所产生的排他性反而更容易导致小圈子之间的隔离和冲突,使农村人之间缺乏持久的、稳定的人际互动。因此,普遍信任的相对短缺,导致农村社会资本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二)社会流动加速导致互惠程度降低
农村社会资本的互惠性主要体现在互换活路、盖房子、红白喜事、搬运大袋的粮食或货物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户籍制度的取消,社会流动加速。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以外出打工为主,尤其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干农活。二十六岁的小张告诉笔者:“在家种地不仅收入低而且干的活累,在外打工收入高,工作生活环境也好,将来混好了就在市里买房子,在市里定居,后代也能享受好的成长环境和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我周围的朋友也都是这样的想法”。村里年轻的男人一般都在外打工、当司机、干建筑,年轻的女孩子也多是在县城找份服务员或售货员的工作,不愿意待在农村,年轻人一般把自己的地和房子交给了父母看管。中年村民基本上都是农闲时外去打工,农忙时节再回家照顾地里农活。如此一来,外出打工者增多,对农村中关于种植业方面的经济合作关心的就少了。
农村盖房子也不像以前,主要靠人力和水泥、搬砖头。现在机械化水平高了,盖房子有专业的队伍,他们带着需要用的各种设备。和水泥用搅拌机,只要把水泥和沙子按一定比例配好,搅拌机就会自动把水泥和好了。往高处运送材料也有吊车。所以,传统上靠人力搬运的时代过去了,盖房子不再需要更多的村民、朋友出时间帮忙,在建房子上的互惠性也降低。但当有村民建房子或是红白喜事,他们还是会送一些需要的烟酒或钱给当事人。
村民间良好的互惠情况多是发生在双方有良好互动或有深厚感情的基础上,一旦村民由于外出工作等原因与其他村民沟通较少,这种互惠情况就会减少,感情变淡,对互惠行为就出现了无所谓的态度。现在的农村社区中人际往来还算比较多,比如,同族、亲戚之间,有的自己的邻居就是自家的兄弟或亲戚,村民之间一般都比较熟悉,所以互惠行为还是比较多。
(三)传统观念导致合作水平较低
村民不愿与村委合作,与乡、镇政府或县政府没有经济上的往来,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问题往往是很敏感的问题,村民与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政府合作,会引来其他村民的闲话,而且即使有一些合作,村民往往也不能得到很多利益。因此他们宁愿自己做一些小的生意,也不愿为了扩大自己的规模而与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政府合作。
四、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对策分析
针对农村社会资本短缺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总体上讲多数村干部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村干部不真心实意为位群众排忧解难、自理自我的行为,导致村民对干部有一种“排斥”心理。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第一,选人是前提,要切实把品质好,有能力的人选出来,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困难;第二,加强教育管理,不能胡乱作为,现在农村的建设项目多了也要加强管理,增加村民的监督渠道;第三,健全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机制,牢固树立村干部是人民公仆的信念。如果这三件事情做好了,我们村干部的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村民对干部的信任自然会提高,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农村的社会资本。
(二)合理利用人际关系网络
社会流动的加快动摇了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但是也慢慢形成了新的以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合理利用这些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促进村民的参与,又用社区参与维系旧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加互惠和共享行为,从而促使社区社会资本得到合理利用。
互惠能加深村民间的感情,增加他们之间的沟通机会,而感情的加深和人际往来的增多又使互惠行为增多,这样来往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村民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我们要注意的是,使这种良性循环继续保持,营造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我们还可以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增加各种经济活动,使这种互惠行为能够得到保持,例如自己在经验中获得的好的致富方法,可以帮助邻里也从中获利,形成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并相互帮助,实现整个村子能互惠互利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对村庄的归属感,促进社区参与,增加农村的社会资本。
(三)结合农村特点促进合作
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政府合作,能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村民应首先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的跟政府合作,合理利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增加自身收入和影响力。
另外,在合作上,村民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从发展村庄特色产业开始。比如,某村在山区,桃果业是其特色,这样村庄可以发展产业链,集种植、加工于一体,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也可以增加村庄的知名度,可以就此特色来吸引企业的投资落户,使村民在紧密的团结合作中都可以发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富裕的新农村。
下一篇:试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