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充分就业与人民币数据大盘算

发布时间:2015-12-14 15:38

「摘要」发家必先盘底,发家必须靠人。没有钱不要紧,有多少人,就能挣多少钱。中国经济目标由“增长优先”变为“就业优先”,表明政府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历史数据以日美为参照来盘算,中国少发货币使98.6%的劳动潜力闲置,货币提价72.7倍以上,五十年中人均财富减少了3500倍以上(已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央行的职责就是发钱让劳动者挣,并且要尽力使人民币比国外的钱更好挣。要在30年内弥补差距,央行要发的货币量将是现有货币量的42840~107100倍以上。我们相信:中央银行不是守财奴,不会守住货币不放,让人光劳动不挣钱,甚至让人完全没法劳动(失业)。

  「关键词」劳动,货币,人文主义,充分就业,汇率

  一、 中国充分就业与人民币数据大盘算的背景-“劳动力、货币、劳动财富”原理及其人文精神在世界的胜利

  发家必先盘底,发家必须靠人。没有钱不要紧,有多少人,就能挣多少钱。现在的人们常常将“劳动力、货币、劳动财富”的天然原理表述为:货币是连接劳动力与劳动财富的桥梁,是记载人的各种劳动(包括无物质产品的劳动)的工具,是劳动力转化为劳动财富的必由之路 ;货币发放应该考虑劳动人口就业的需要发放,而不应该受“防止通货膨胀”与“维持经济增长比率”的干扰。在防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发生矛盾时,舍弃防止通货膨胀保经济增长,在维持经济增长比率与充分就业发生矛盾时,舍弃计划增长比率保充分就业 .

  实际上,这只是货币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人文主义者赞成“劳动力、货币、劳动财富”的天然排列,并且认定这种天然的排列蕴涵了极其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大自然的天然杰作。这些观点物文主义者并不赞同。

  在人文主义者的眼里,劳动力是财富之源,货币是财富之道,而财富不过是劳动力及其劳动产品在货币之道上面行走罢了。货币之道通了,财富就自在其中了。货币应该按人口与劳动力的需要来设置,任何劳动即便是没有物质产品的脑力劳动与政府管理性劳动,都应该由国家直接用货币记载和购买,二次分配不但堵塞脑力劳动与社会管理者的货币之道,而且加重了体力劳动者的负担,给社会融合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制造障碍。一句话:在人文主义者眼里,人真正是“万事万物中最宝贵的因素”,货币应该为人尤其是劳动力的存在服务。

  尽管物文主义与人文主义都赞成“人是万事万物中最宝贵的因素”,赞成“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基本命题,但在处理“劳动力、货币、劳动财富”三者的关系上,物文主义还是与人文主义有着明显的分歧。

  物文主义者习惯将“劳动力、货币、劳动财富”排列中的“货币”放到“劳动财富”之后,而且习惯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劳动二字去掉,变成这样的排列:“劳动力、财富、货币”,或者是“劳动力、物质财富、货币”,甚至是“物质财富、货币、人口压力”。一句话,物文主义者忽视人的基本存在,以及与人有关的“劳动”及“劳动财富”的存在。在他们看来,只有物质财富才是财富,货币增长必须跟物质财富的增长相适应,“劳动财富”及其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温情脉脉”的骗人的面纱。人口多只能证明劳动多,而这些劳动有可能是无效劳动。由于“劳动财富”在物文主义者的眼里并不存在,人口与劳动力成为物质财富的分母,劳动力越多,财富分配压力就越大,“人口与劳动力”这个词在物文主义者的词典里最终转变成“人口压力与就业压力”。

  物文主义者常常是矛盾的,因为作为“人的存在”的自身不过是作为“物的存在”的财富的一个分母,自己就否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此其一。物文主义者常常是悲观的,否定人的价值虽然是从否定他人开始,但最终必然将掩盖的“自我否定”以及扩展的对整个人类的否定完全表露出来,悲观主义、风险意识在物文主义世界随处可见,这通常与他们原先赞成的乐观主义精神-“人是万事万物中最宝贵的因素”这一基本命题完全相左,此其二。其三,物文主义常常是个人崇拜的、反宗教的和极端残酷的,反宗教的原因不是宗教不科学,世界上太多不科学的东西物文主义者都不反对。反宗教的原因是因为宗教强调万物平等,没有世俗领袖,不崇拜活生生的当权者;宗教反对人的自我否定,其提倡的“仁爱”太“温情脉脉”,严重妨碍了残酷的“把人看成物”的“物文主义”价值观的实现。在“物文主义”的词典里,作为“人的存在”的自身只有通过“自我否定”乃至“光荣牺牲”才能实现其物质“价值”-某个特定的社会目标。由于宗教是社会之根,仁爱是每个人内心都需要的东西,物文主义的这些做法显得极端残酷和矛盾重重,同时也将自身置于社会、个人乃至自己的对立面,处处被动。

  物文主义直接产生了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东欧前苏联和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巨大的事件数不胜数。中国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句话:为了一件事、一个目标,可以不惜人力物力,可以剥夺人的生命,甚至忽略人人与生俱来的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最基本的自由价值。大跃进后,中国学者承认1960年一年饿死2000~4000万人口,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有国家的死伤人数、中国11年战争敌我双方的死伤人数还要多。

  历史一页页翻过去,到今天,全世界范围内的主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政策都是人文主义的。因为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早就经历过文艺复兴,宗教与人文主义一直是社会的主心骨,免受了物文主义的冲击。即便曾经实行过物文主义的国家,人文主义传统与人文主义精神与“物文主义、领袖崇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使得物文主义丧失权力,让坑己坑人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终结。以市场经济、法治、民主、自由在计划经济国家复兴为标志,人文主义精神在经历几多劫难之后,最终在全世界获得胜利。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比较得人心的措施,就是把解决失业的问题当作目标,并没有提出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新政府上台的亮点,也是将经济目标由“增长优先”调整到“就业优先” .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不再对经济增长大许其诺,而是将最关键的问题集中在“就业优先”与“消灭贫困”上,这表明政府已经成熟。因此,可以说,中国政府的目标从此与市场经济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府的目标完全统一起来,浮夸风、经济增长将成为历史。对地方官员来说,欺骗之门已经关闭,因为民众是否就业是造不出来的事实,编造经济增长数字既然不能作为政绩,欺骗民众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 中国充分就业数据大盘算-“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不仅表示政府的成熟,而且表示了新一届政府非凡的勇气。相对来说,政府用行政手段实现非全局性的目标是很容易的,但对社会没有意义。我国在58年硬是让钢铁产量超过了美国,除了维护毛主席的面子,其他影响都是负面的。同样,国企脱困、货币保值、物价稳定都是计划体制曾经搞过的重头戏,都是可以用行政手段实现非全局性的目标,对民营企业、民众就业、人民收入提高没有好处,甚至还有显而易见的坏处。信贷倾斜了,国企脱困了,民企更难了,工人下岗了,农民返乡了。一句话,整体不变,部分倾斜只有坏处。

  “充分就业”不是如此,它是一个全局性目标,“充分就业”实现了,全局就变好了。根据温家宝总理的几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充分就业”任重道远。这几组数字是:

  (1) 中国的劳动力有7.4亿,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3亿;

  (2) 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2亿,中

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3) 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3000万左右。如果将每年人年均收入标准从625元再增加200元,农村贫困人口就是9000万;

  (4) 中国沿海五六个省市GDP超过全国GDP总值的50%。

  从“充分就业”的视角来看,这几组数字再深入一点就是:

  (1) 如果中国的就业水平与发达国家持平,每年的产值将是欧美所有发达国家总产值的1.72倍;

  (2) 按中国自身的就业水平,中国面临巨大的1.44亿劳动力完全失业的就业压力;其中1.2亿人没有任何失业保障。另外,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测算,“我国需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1.97亿人……相当于现在城镇全部就业人员的90%,或者全部劳动力人数的1/4.”

  (3) 中国按自己定的贫困标准,绝对贫困的3000万左右。如果将标准从625元再增加200元到825元,绝对贫困人口就会翻三倍,达到9000万;而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确定的贫困标准,年收入不到370美元者为“绝对贫困” ,换一句话说:按现在的物价,625元恐怕不是绝对贫困,而是绝对饿死;退回去13年,国际通行的绝对贫困标准是3052.5元(8.25/1),达到这个标准,中国现在有多少绝对贫困人口,数字没有公布;

  (4) 如果中国其他地区的就业水平与中国沿海五个省市持平,全国GDP总值将翻3倍。

  这真是一串振奋与焦灼掺半的数字,从正面来看,这么多人力资源表明:中国大有可为!从负面来看,只要有这么多人力资源闲置,这么多人处在绝对贫困之中,经济和社会就无法长治久安,中国不得不为,“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三、 充分就业必须依靠人民币-中国人民币数据大盘算

  充分就业必须依靠人民币,人民币的价格是重中之重。人民币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必须经过科学的测算,不能想当然。依靠意气用事维持不正常的价格,只会损害中国的就业,损害中国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关于中国货币最佳交易价格的测算,我可以提几组数字:

  (1)近期数据:中国人年均货币拥有量与生产能力在1991年是317美元,日本是22644美元,中国人年均货币拥有量与生产能力只占日本人的1.3999%;到1996年,中国人年均货币拥有量与生产能力是572美元,日本是40737美元,中国人年均货币拥有量与生产能力只占日本人的1.40%;5年时间过去后,中日之间缩短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96年的这个数字是美国的2%,是南非的19.2%,远远低于世界货币的平均拥有水准。如果以日本为标准,中国目前的人年均货币量仅能支持1.4%的人的充分劳动,有98.6%的人力资源实际失业,98.6%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况 .

  (2)远期数据:人民币在刚解放时的市场价是600元换1美元 ,这是一种最天然的价格。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替代货币流通,使人民币首先退出国外流通领域,后又几乎退出国内流通领域,完全扭曲了人民币的正常价位。人民币的急剧减少造成人民币价格上涨,国外持有人民币的愿望增强,人民币的价格一度达到2元换1美元,人民币成为闲置金融资产,大大减少了中国人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劳动积极性,使中国人陷入饥饿与贫穷,国家几乎崩溃 .改革开放以后,货币价格回落,人民持有的货币逐渐增多,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但正如前面所说,这种改善速度极慢,后期基本上没有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货币差距。



  (3)数据汇总分析:现在我国货币的价格是8.25元换1美元,价格提升的倍数600/8.25=72.7,刚好近似于中国人年均财富减少的倍数100/1.4=71.4,50年来中国大陆因这一项减少的财富是现有财富的3570倍。因此,汇率变化是一国财富的晴雨表,一国经济环境的晴雨表一点也不错。货币发放相对减少,生产力受压抑,经济状况坏,货币价格(汇率)就上升,反之,则下降。换句话说,中国人的生产潜力与发达国家没有任何差别,只要中国政府扩大货币供应,通过积极的货币自由交易(而非行政手段或者消极的等待)使货币价格回落到600元换1美元的天然价格,中国人获得的年均财富与生产能力就会扩大71.7倍,如果中国自建国时起维持人民币的市场价格600元换1美元不变,现在的大陆人将拥有超过现在3570倍的财富,与台湾、香港、澳门及发达国家持平。

  可以说:中国前界政府以行政手段维持汇率不变,并不顾国际惯例与经济规律,将维持币值稳定写入中央银行法的货币政策是完全失败的。因为现在的汇率不是天然汇率,它每年剥夺了中国国民七十几倍的生产能力与财富,不但严重损害了本国利益,而且损害了世界经济利益,中国前期货币政策招致国际友人的广泛指责-中国政府出口通货紧缩,决非偶然 .尤其重要的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都要求中国顶住货币升值的压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创建欧元的理论奠基人罗伯特·蒙代尔认为,中国应当顶住外来的要求升值人民币的压力,人民币一旦升值,对中国国内以及亚洲地区的经济势必产生负面影响。蒙代尔说:“在我看来,将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糟糕的主意,它将加剧而不是防御中国通货紧缩的现象。”

  从更深层面说,对于货币交易来说,利益不在于价格,完全在于销量,而要扩大销量,就要学会面对销量和价格的关系。因此,日本财长提议人民币升值,显然没安好心;蒙代尔提议人民币价格不动,对中国有积极意义,但没有指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销量,人民银行既没有觉察出日本没安好心,也没有从蒙代尔的话中分析出积极信号。如果央行不主动进入国际货币市场交换货币,中国的货币不增加国外销量,持有的国外财富很难快速增加。外国人手里没有人民币,就不会想到中国,不会去中国买产品、作生意,中国的产品无法打开销路。要想使人民币摆脱升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通过积极的货币自由交易(而非行政手段或者消极的等待)才能达到目的。中国应该作的必须有两步:1、有计划地通过协议或者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地以人民币换外币或者其他财富(不管在何种价位以什么理由都必须毫不动摇);2、乐观面对人民币价格自然回落的美好结局,静待社会财富增长,工资、价格、产销水平上升,贸易进出口扩大;人民币大量销售必定使价格自然回落,无论价格落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早就获得了双倍机遇和财富,新价格只不过是又一个起点而已。等中国人拥有的人民币与外国人拥有的本国货币基本持平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回落到初始价格,甚至略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格时,中国人也就跟外国人一样富裕了。根据历史数据,这个价格是600/1,不是毛泽东时代的2/1,也不是现在的8/1.人民币落到这个价时,中国人的财富估摸已经涨了大约3500倍,出口产品不会有反倾销起诉,购买外国产品不会囊中羞涩,同时也不会担心外国人不找中国人作生意花钱了。

  落到自然价格600/1要增发多少人民币,目前还无法准确估算,但可以跟日本学经验。海湾战争一开战,日本直接增加9万亿日元的货币供应,是“央行收购金融机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限额2万亿日元”的4.5倍 ,才使日元略微贬值。设日本年经济增长2%~4%,年通货膨胀因素为6%~8%,人民币供应量要远远超过现在总供应的3570倍乘以增长倍数2~3倍再乘以通货膨胀数6~10倍,也就是42840~107100倍,才有可能在30年内完成让现在的大陆人均财富与国际财富持平的远大目标。如果再考虑到货币的外溢量远远大于国内量,这个数字还会成倍数放大。有了这个参照系,中央银行才可以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最好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尽快根据社会保障、公务支出、失业人口与以工代赈的需要,该发多少就发多少,片刻也迟疑不得。

  三、勇敢面对困难,如实反映情况,埋头苦干,建立世界经济

新秩序

  健康的面对困难的心态在本届政府表现很充分,困难是历史造成的,需要内外齐心协力方能圆满解决。人民既然选举本届政府执政,就不会以历史困难给政府难堪,如果政府将历史困难如实告之民众,民众定会竭尽全力,与政府共进退;如果政府将历史困难如实告之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一定会依照已有制度,竭尽全力帮助政府解决困难。相反,如果政府对困难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隐瞒真相,民众不知所从,国际社会不知所救,困难慢慢地就会累积成为“危难”,苏东剧变就是一个例证。

  中国有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日本人年均产值是美国的两倍,日本政府就是会哭的孩子,经常通过强调其失业率与就业压力,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政策环境,实行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优势经济政策。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通过强调其失业率与就业压力强行贬值日元。海湾战争一开战,日本央行通过强调战争危机,将“短期资金市场的流动资金量从目前的17至20万亿日元提高到25万亿日元” ,并“把央行收购金融机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限额从原来的2万亿日元提高到3万亿日元” ,这种大动作几天后就见了成效,日元开始贬值,通货紧缩缓解。日本货币政策变动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反观以前崩溃掉的政权,无论是红色高棉,还是苏联东欧,都是在遍地丰功伟绩中崩溃的。别的不说,就是世界银行贷款,都有一条“人年均收入超过761美元,不予贷款”。既然你有那么多丰功伟绩,干吗还要公民与国际社会帮助你呢?饿坏了都还在假笑的孩子,绝对只有一条路:死路。

  本届中国政府如实反映民众的困难与疾苦,显得成熟老练。既然中国面临这么多压力,国际社会焉有不帮助之理?既然中国政府反映的都是民众的困难与疾苦,民众焉有不贴心之理?政权焉有不稳之理?看来,整合内外资源第一步措施很简单,学会如实承认困难,学会哭,政府为民众的疾苦哭不丢脸,政府不为民众的疾苦哭是失职,政府掩盖民众的疾苦假笑是犯罪。

  世界正义、世界经济新秩序也不是天赐的,她必须靠不发达国家去争取。争取的方式不是我们习惯的斗争方式,自创一套与发达国家和经济规律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体系。争取的方式恰恰是协商和融入,遵循国际惯例,如实反映困难。发达国家与整个世界都强调人权与人文精神,不发达国家也要强调;发达国家经常通过强调其失业率与就业压力,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政策环境,实行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优势经济政策,不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不强调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应该有更充足的理由发行更多的货币、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援。凡此种种,说实话、讲人文精神都是对我们有利的外部环境,要善于利用。

  「注释」

  [1]参见李纪兵著:“新理论、新制度、新冲击”《富国律》第五章

  [2]此观点为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常识性观点,萨谬尔森、弗里德曼都有明确论述,但在中国前界政府为了政策需要,该观点被政策目标所掩盖,保障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还一度成为中国中央银行法的法定目标。转引自李纪兵著:“货币争议的解决”《富国冲击波》第一章第二节

  [3]《著名专家学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发表高见》

  [4]《国家经贸委建议宏观政策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

  [5]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

  [6]《全球贫困问题怎样?》

  [7]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 91年、96年卷

  [8]徐冬根主编:《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第506页,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参见徐冬根主编:《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第507页,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0]参见 “七国财长会议为何否认‘人民币升值’提案”《北京青年报》2003年3月1日

  [11]袁铁成:“日媒哀叹人民币升值无望 蒙代尔要中国顶住压力”《中国青年报》2003年3月18日

  [12]乐绍延:“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放松银根 减少战争带来影响”新华网东京3月25日电

  [13]乐绍延:“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放松银根 减少战争带来影响”新华网东京3月25日电

  [14]乐绍延:“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放松银根 减少战争带来影响”新华网东京3月25日电

上一篇:虚假陈述民事损害的因果关系刍议

下一篇:正视传统公司资本制度的功能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