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的经济法保护功能分析
有效实施经济法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顺利、安全运作,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同时也可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者权益经济法的保护现状,并且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消费者权益中经济法保护功能。
经济法可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经济法会对消费者的主体权利有明确规定,同时认真执行经济法可以很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由此可见,经济法对消费者权益可起到良好的保护功能。
1.经济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现状
1.1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得消费者权益侵害日益严重,频繁会报道消费者投诉事件,法院部门、行政机关部门受理的消费纠纷事件越来越多。但是现阶段我国仅仅制定了一部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条法律中虽然对消费者的权利以及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关于内容方面仍然比较抽象、零散,没有很高的实用性,并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1.2消费者一直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我国消费者实际上在经济贸易商品市场交易活动中一直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前商品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导致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①消费者并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商品信息。很多消费者选购商品的过程中,并未深入、全面分析商品的特点后再决定要不要购买,一般都是由于推出了诱人的优惠促销活动或者推销员强烈宣传随意购买,并未深入认识到商品缺点。由于消费者没有全面了解商品信息,后期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消费者退换产品,如果处理不妥当可能还会投诉。②政府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质量监督职能。国家立法主要是为了切实维护人们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我国经济法相关执法部门并没有严格执法,商品质量监督不到位,也没有严厉打击商品违法生产。正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规范管理商品质量,可能会导致市场上流入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商品,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购买商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消费者权益。
1.3处理消费纠纷的成效不高
近年来常常会出现一些消费者合法权益侵害事件,由此可见消费者仍然比较欠缺自我维权意识。这主要和消费者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法律意识等有关,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薄弱,如果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并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措施来维权。对于成本、时间、精神等方面的侵害,必须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但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消费纠纷的措施,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样很难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2.消费者权益发挥经济法保护功能的措施
2.1尽快完善商品市场法律法规
商品质量立法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明确商品竞争法规目标,不断完善、补充商品质量法规的目的、范围以及内容等,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各项条约也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修改、补充,一定要具体划分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工作。同时,非常有必要制定科学的惩罚性赔偿机制,充分展现出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不断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功能,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为此,一定要明确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基本性质及其内容,不断拓展其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赔偿标准。
2.2严格监督商品质量
政府部门一定要注重对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一定要严格监控商品监管范围内各商家的所有行为活动,这样才可以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例如,食品类监管一定要严格把关商品的保质期,而且要求商品的进货渠道满足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规定要求。同时,一定要密切监督、控制整个商品市场价格变化,严禁商家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现象,而且应该注意严格控制对商品市场运作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从而有效确保商品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3拓宽司法救济渠道
如果消费者权益被侵害,一定要为消费者提供有力的诉讼支持。比如,可以制定专门的消费者诉讼支援制度,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法律证据,还可以得到法官允许的基础上,准许消费者可合理利用司法途径证明自己消费举证的正确性,从而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其次,政府部门可制定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广大公众的利益,从而帮助那些可能需要维权,但是能力不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进而改善消费者权益侵害问题。
2.4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很多商家在商品竞争的过程中会采用促销方式来提高销售额,但是降低商品价格,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会节约商品成本,很容易导致商品市场运行秩序混乱,自然也不能有效确保消费者权益。为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商品质量监管,采用有效的手段维持商品市场经济的有序、规范运行,严厉打击商品恶性竞争现象,严防伪劣商品不慎混入市场。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发挥出经济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功能,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的经济法律体系,不断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且应该严格监控商品市场运行行为,有效确保消费者权益。
作者:曹娟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4期
下一篇: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